第一篇:观影:人民公仆杨善洲
这部影片描写从退休前和退休后这位鞠躬尽瘁的人民公仆杨善洲,从力保滇西粮仓到退职后再造大亮山青山绿水,塑造了“清贫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坚守一辈子”的崇高形象,杨善洲生活中的清廉简朴、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活到老做到老的形象也令我印象深刻。
一要学习杨善洲的大公无私、一心为民。可以说他的一生就是为民务实的一生,他下乡调研,帮助偏远乡镇教师家属办理农转非却不肯为自己的家属办理农转非;他都没有一点官员“派头”,卷起袖子就上。退休以后,他还主动承担起为大亮山植树的职责,把因乱砍滥伐变秃变荒的大亮山,变成了绿色林海。最后还把辛辛苦苦造起来的价值几个亿的森林送给了大山里的群众。面对政府送来的20万元奖金,他自己只留了4万给老伴,其他的全部捐献了。这种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本色体现了共产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的精神,学习他的“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要踏踏实实为人民干实事、干好事。
二要学习杨善洲的扎根基层、艰苦朴素。杨善洲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从哪里来,根在何处。用淳朴的感情对群众、对家乡、对亲友,处处从农民的角度去理解农民,与父老乡亲始终保持着一种水乳交融的紧密联系。以艰苦朴素为乐,时刻把基层和群众利益放在心上,以年老之躯,爬高山,住窝棚,手拿砍刀,艰苦创业,艰苦奋斗20多年,完全改变了山秃水枯的大亮山面貌,为国家创造了生态价值和财富,自己却常年住在十多平方米的小屋里,睡木板床,总是穿一身发了白的灰色中山装。对功、名、利、禄,淡而忘之,一辈子过着清贫的生活。这种扎根基层、不为名利,甘于奉献艰苦朴素的作风,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杨善洲老人走了,可他这棵树将永久矗立在我们心中,催我们不断前进和努力为民一辈子,坚守一辈子,需要怀揣一辈子激情。在杨善洲的身体里,始终燃烧着尽党员职守、为群众谋利的火热情怀。只要能做到一辈子热衷于党的事业、践行党的宗旨,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党的生命力就会更加旺盛。要以杨善洲同志作为一面镜子,对照检查,认真衡量自己的言行和境界,不断改进自己的作风,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篇:集体观影杨善洲
群众路线活动简讯
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学习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5月12日,征收中心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在江之南影院观看电影《杨善洲》,接受了一堂生动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示范课。
电影《杨善洲》主要讲述了云南省保山市原地委书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同志,六十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好典范、好公仆的光辉事迹。杨善洲扎根荒山、用愚公移山精神,千辛万苦让几万亩荒山变绿,致富家乡、造福百姓。通过学习观看,使党员干部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精神激励和心灵触动。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真正做到服务群众。党员们纷纷表示,要将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作为一面镜子,自我对照,查找差距,以实际行动做反对“四风”的践行者, 为征收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征收中心 杜泽方2014.5.12
第三篇:观影《杨善洲》 Microsoft Word 文档
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
电影《杨善洲》使我感触很深在变观影边心酸的过程中,也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反思的过程。杨善洲同志的事迹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学习杨善洲同志坚定的信念。我们应始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要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挫折,要保持创新锐气,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学习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县主要领导长达三十余年,但从未为妻子孩子捞上一册“农转非”的户口本,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他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作为捐资助学等捐献了出去。要像他那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尘不染,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学习他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杨善洲同志穿着朴素的服装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仍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以一团火的激情,脚踏实地,扑下身子,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盛年时期,他废寝忘食,夙兴夜寐,忘我工作;年事已高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休后把植树造林作为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起点。向杨善洲同志学习,要像他那样,永葆锲而不舍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拼搏到老、奉献到老,把毕生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我是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学习杨善洲就要把他的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真正以幼儿教育为重,做到以人为本,从小事做起,把师爱传播给每一位幼儿。
第四篇:公私分明 为民一生 (观影《杨善洲有感》)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
公私分明 为民一生
为民办实事,解决群众最迫切的问题。电影以“水”开篇,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巡视了光秃秃的大亮山,与挑水老倌的对话引出:干部如果不为民办实事,就是白吃国家公粮。面对残酷的旱情,杨书记一边力保水稻科研项目正常开展,一边又深入基层,带领地委各级领导干部到一线指挥抗旱,合理分配水源,团结群众,最终众志成城抵御了大旱,稳定了人心,也保住了滇西粮仓的丰收。
人民生活离不开水,水土保持植树为根本。虽然赢得了一次抗旱的胜利,但杨书记深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水的问题,不能只靠天,而是要自己做自己的“龙王”,要人定胜天,于是,他放弃了退休后去昆明干休所的机会,选择了回家乡大亮山植树造林。最终营造出一个面积达56000余亩、价值数亿的林场,造福了一方百姓,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不朽的财富。杨善洲书记植树造林的精神带给我们林业人以感动,同时也是一种莫大的激励。
严格党性,公私分明。杨善洲的一生不仅自己不占公家的便宜,更严于对待自己的家人,这使他自己也深感对家人无比愧疚之情。一生不乱用手中的权力和自己的影响力,影片中讲述了他退休后有过三次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他人办事的情节,第一次,是举荐牛长平,这算是组织内的正常推荐吧,第二次,是为了孩子们的教育,为一批教师的转正说情,第三次,为了不让为民干实事的人寒心,给国家培养好的干部,他“开了一次后门”,无论是推荐、说情还是“开后门”,他都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公家,为了群众和国家的利益。相比之下,严于律己的他却苦了自己的女儿,在自己的家人面前,他自始至终都没有破一次例,这使他内心充满内疚与自责,但却很无奈。也许这在常人看来,显得他太过无情,有人甚至觉得他做得过了点,但我想这应该是他一如既往所坚持的共产党人的党性吧。
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说说容易,身体力行何其的难啊,他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他所展现的不仅仅是人要沉下去,还得要放低姿态,所以无论是他亲身下田示范插秧,还是到集市上捡果核,他都会尽心地去做,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人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我们党员干部只有沉下去低姿态,才能真真正正做到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去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大众。
一碗水点“睛”,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最后,影片以一碗取自大亮山的水结尾,回顾杨善洲的一生,就如同这碗水一样,清澈,甘甜而又普通,但这对老百姓来说却是最最需要的,这样的干部同样也是人民所需要的,杨善洲同志用自己的一生去诠释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员,如何做一位被人民所尊敬、拥护和爱戴的一生为民服务的好官,最终赢得了“没有白吃国家公粮”的最高评价。
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杨善洲同志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这种崇高的党性修养和始终践行党的宗旨值得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学习,向他致敬!
第五篇:观《杨善洲》有感
观《杨善洲》有感
看《杨善洲》,在被他一心为民、公而忘私的大爱无声感动时,更是迎来了一次党性的洗礼和心灵的涤荡。电影从不同的侧面,描述了杨善洲的人生观、权力观、事业观,道出一个共产党员用生命写成的箴言:“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 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杨善洲书记朴实的话语。杨善洲在滇西抗旱的工作中,勇担责任,决策果断,并且带头站在抗旱的第一线;注重科研,推广农技,造就了一个“滇西粮仓”;几十年如一日,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草帽书记”、“百姓书记”。作为乡镇领导干部,要学习杨善洲“到人民群众中当雪松”的作风,带头“身”入基层,把功夫下到基层。在“访民情、汇民意、聚民智、解民忧”的活动中联系群众,在全心全意服务群众中深化党群干群鱼水情。“青箬笠、绿蓑衣”,电影中在滂沱大雨里走在乡间小道里的杨善洲,让人看到的仿佛不是一个手握权力的地委书记,而是一个从容悠然的农家渔父,在氤氲烟雨中,留下一道恍若“采菊东篱下”的淡泊背景。杨善洲在位期间,回家看望父母不坐专车,自己买长途客车票,出差和下乡,也从不允许家里人搭乘顺风车。他坚持原则,一心为公,一辈子从不为自己和家人谋取一点私利,绝不沾公家一点便宜。共产等人要像杨善洲一样,坚守清廉如水的人生底线,不越公道正派的从政红线,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自觉锤炼党性作风,砥砺品质意志,矢志不渝地坚守理想信念高地。
我们的生命平凡而短暂!当登高俯瞰,看芸芸众生熙熙而来,攘攘而去,常常会感叹生命的渺小脆弱、感叹生活的琐碎平庸。而人生最难的是选择,选择后最难的是坚持。杨善洲选择了大亮山,就是选择了一条崎岖而充满艰险的开拓之路,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是他这位现代“愚公”的豪言壮语。在他同时平凡而又壮丽的一生中,他坚守着人民公仆的本色,化为一位绿色的精灵,植根厚土,不惧霜打,满含深情,风尘不染,激情燃烧,染绿山林。从他的身上,我感受到生命的厚重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