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十年校庆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六十年校庆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聚熊山洛水之灵气 育治国兴邦之栋梁
——xx县第一高级中学六十年校庆巡礼
【谨以此片献给历届校友和曾经在xx一高工作过的领导、老师以及关心、支持xx一高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
这是一代文学大师曹靖华的故乡
这是红25军浴血奋战过的地方
这里有4037座山峰
这里号称“河南的小西藏”
正是在这样一个偏远山区、革命老区、军事禁区、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的贫瘠土地上,孕育了一所普通高中,她承载着大山的重托,背负着老区人民的厚望,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树起了一座基础教育的丰碑。她,就是“聚熊山洛水之灵气、育治国兴邦之栋梁”的xx县第一高级中学。
历史的老人翻过29100页的日历,终于定格在一个红色的日子,xx一高迎来了她六十华诞!半个多世纪风雨兼程,六十度春秋砥砺前行,xx一高,厚积薄发,以喷薄的活力和凌厉的锐气与时俱进,奋发图强,以迅猛之势、豪迈之情书写着民族教育的辉煌篇章。
风雨校园 沧桑巨变
公元1949年那个山花烂漫的5月,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喷薄欲出,xx山川的剿匪斗争大局已定。枪声渐停,硝烟散去,在位于县城西北街城隍庙的几栋简陋的平房里,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xx一高的前身——xx县立联合中学就这样诞生了。
尽管当时的条件相当艰苦:城隍庙大殿是教室,土坯泥台放上木板就是课桌,点的是煤油小灯,睡的是土台大炕,但这足以让当地百姓看到了读书改变命运的希望。县人民政府两任县长,先后兼任校长,对xx的中学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经过了三年的恢复和发展,至1953年学校更名为xx县第一中学,1956年县委决定在县城西关修建新校舍,并招收首届高中班,xx高中教育由此正式起步。1960年8月,xx一中彻底告别了在城隍庙与神仙为伍的日子,初高中班全部迁至西关新校址上课,开启了学校发展的新纪元。
对于xx一高来说,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五十年,是一段漫长的风雨历程,她和共和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在新中国辉煌的日出中诞生,经历了五十年代创业的艰辛,六十年代灾难的冲击,七十年代困顿中的恢复,八十年代探索中的提高,九十年代发展中的强盛,以崭新的姿态拥抱着新世纪的曙光。
历史的航船驶进2007年,为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迫切需要,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调整高中教育布局,决定在县城东郊兴建占地360余亩,投资1.72亿元,建筑面积近16万平方米的xx一高新校区。目前新校区建设已接近尾声,一片气势恢弘、雄伟壮观、新颖别致、秀丽幽静的建筑群,正崛起于龙山脚下、洛水岸边。新校区按功能分为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运动休闲区。各区域廊桥连通,浑然一体。楼宇间花木环绕,绿地相间;另有喷泉池塘,休闲景观。置身其中,宛若走进都市花园。新校区功能完善,设施超前,被专家誉为“高校框架,大学布局”。高标准配置的学生公寓、餐厅、超市、诊所、洗浴中心;拥有现代化设备的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电子教室、阅览室、专业教室等,为师生们创设了“全市一流,全省上游”的教学环境。随着新校区的建成,县委、县政府进一步优化高中教育资源,分别于2009年2月和8月,将xx三高与xx二高并入xx一高,三校合并后的xx一高新老校区协调发展,已成为xx市规模最大的普通高中。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xx一高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初创时期的荜路蓝缕到今天与共和国一起走向辉煌,她以挺拔的身姿高唱着胜利的凯歌,托起了大山的脊梁!
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
大山的厚重凝练了xx一高人不甘封闭奋发有为的品质。他们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团结进取的协作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尊重科学的求实精神,敬业乐教的奉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遵循“博学、深思、笃行”的校训,形成了“和谐、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严谨、善诱、敬业、垂范“的教风,“勤奋、乐学、善思、争优”的学风,让一批批山乡学子在大山播种希望,到山外放飞梦想。
学校的一切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老区的孩子更需要广博的见识。xx一高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全面育人观,面向全体,张扬个性,“五育”并举,山花烂漫。
学校立足深山区和革命老区实际,健全和完善德育网络,充分发挥“曹靖华故居”、“红25军军部旧址”、“二炮某部军营”、“烈士纪念馆”四大德育基地的作用,深入开展“信心、感恩、养成”三大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继承老区传统,发扬靖华精神,立志报效国家”的优良品质;邀请知名专家教授给学生作学术报告,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与山外世界沟通对话的窗口。
学校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定期举办“艺术节”和“体育节”,成立了众多的学科兴趣小组、文学社团和“校园之声”广播站,由学生编辑出版《一高时空》校报,创设xx一高网站,举办科技与人文知识系列讲座,组织多门学科的奥赛活动,素质教育之花处处开放。
建校以来,学校先后有1000余人(次)在全国和省、市、县读书竞赛、书画大赛、科技制作评比、演讲比赛、诗歌朗诵大赛、学科竞赛中获奖,有数千名特长生被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体育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知名院校录取。李韶华同学在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夺取河南赛区第一名,被保送进入中国科技大学。
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xx一高迅猛发展的背后,最关键的是拥有一支德高品正、业务精良、爱岗乐教、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xx一高的教职工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把献身老区教育做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他们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自觉履行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职责。
“春蚕到死,蜡炬成灰”。
xx一高人,为了xx大地的发展,为了xx一高的未来,他们一代代从青丝到白发,默默无闻、废寝忘食、寒暑易节、任劳任怨……在教书育人的神圣殿堂上倾注毕生的心血和智慧,育成桃李满天下。
六十年来,学校名师辈出,灿若星河。他们有的长于宏观管理,以超前的眼光和魄力为xx一高乃至全县的教育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有的以其渊博的学识才能,高超的教学艺术,独特的教学方法,无穷的人格魅力,培育了无数学子。他们的优秀品质和治学精神至今仍激励着一代代xx一高人奋勇先前。
这种名师辈出现象的背后就是学校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对良好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抓师德教育,培养作风过硬的教师队伍;抓过程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成果;抓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抓教研教改,打造教学名师……
师德沐桃李,德高芳教苑。
雄厚的师资队伍,保证了学校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为xx一高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依法治校 科学管理
xx一高的成功还得益于一整套健全完备的规章制度和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六十年来,xx一高传承建校伊始形成的良好规章,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科学民主治校,群策群力办学,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由经验管理向制度、文化管理的转变,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管理效能
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在上级的主持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校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长负责制。毕业于河南大学化学系有着十余年教学经历和学校管理经验的周玉清同志,以其富有创造性的办学思路和实践精神,从众多的竞聘人员中脱颖而出,于2002年7月走上校长岗位。他秉承“为个人一生留下辉煌,为家乡父老尽到责任”的朴实思想,驾驭着xx一高的跑车驶上了“励精图治、开创未来、打造名校品牌”的快车道。
硕果累累 桃李芬芳
xx一高作为豫西边陲的普通高中,把自己定义为“山区教育的领头雁”,以其雄厚的实力和显著的办学效益,成为“当地大学生的摇篮”、“山区干部队伍培训学校”、“全县教育科研中心”、“山城精神文明教育学院”和 “山区人力资源开发基地”。
六十年来,xx一高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一个个山乡学子走向清华、北大等知名院校;在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培育下,一家之中兄弟姐妹数人先后从xx一高毕业考入大学者不胜枚举,令人惊喜,传为美谈。一批批金凤凰在xx一高插上理想的翅膀,展翼高飞,飞出深山,飞遍神州,飞向世界。而今,他们大都学有所成,业有所就。有的供职于科研机构,为科技兴国增砖添瓦;有的执教于高等院校,为祖国培养英才栋梁;有的工作在党政机关,为造福一方百姓而运筹帷幄;有的留学海外,创业于异域,展现华夏儿女的风采;有的弄潮于商海,反哺于社会。更多的学子则在xx一高的大熔炉里经造就而成才,历锻打而成钢,在家乡的沃土上辛勤耕耘,成为我们可爱故乡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力量。这些优秀学子在母校学习期间形成的“正直纯朴、自强不息、勤奋刻苦、敢于超越”的优秀品质,一直激励着他们从辉煌走向新的辉煌!
六十年来,xx一高的办学成就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一代文学大师曹靖华、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原中组部常务副部长赵宗鼐、国家海关总署负责人、河南省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世军、河南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中共xx市委书记李文慧、市长杨树平等领导同志先后到xx一高视察指导工作。省、市数十家媒体多次对xx一高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宣传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非凡的影响。自建校以来xx一高先后荣获二百余项奖励和荣誉,2007年又被河南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示范性高中”,名符其实地成为镶嵌在豫西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为深山区普通高中的发展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继往开来 放飞梦想
六十年来风兼雨,万紫千红壮山河。
六十华诞是学校发展的重要里程碑。xx一高领导和全体师生在科学总结六十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已经勾画出学校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以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为高等院校输送更多优秀的新生,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后备力量为根本任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对学生实施升学预备教育为重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学教研水平,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办学形式多样化,内部管理科学化,努力形成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和我县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普通高中教育体制,使学校成为全市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实力最强的教育、教学、教研和人才培育中心,立足中原名校,进军全国名校。
我们相信,未来的xx一高将会更加典雅、精致、和谐、大气,更加清新靓丽,品质超群;未来的xx一高将朝着“更高、更远、更大、更强”的目标,持续创新,勇往直前,谱写出山区教育更加壮美的篇章!
第二篇:校庆:六十年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这是一代文学大师曹靖华的故乡
这是红25军浴血奋战过的地方
这里有4037座山峰
这里号称“河南的小西藏”
正是在这样一个偏远山区、革命老区、军事禁区、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的贫瘠土地上,孕育了一所普通高中,她承载着大山的重托,背负着老区人民的厚望,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树起了一座基础教育的丰碑。她,就是“聚熊山洛水之灵气、育治国兴邦之栋梁”的xx县第一高级中学。
历史的老人翻过29100页的日历,终于定格在一个红色的日子,xx一高迎来了她六十华诞!半个多世纪风雨兼程,六十度春秋砥砺前行,xx一高,厚积薄发,以喷薄的活力和凌厉的锐气与时俱进,奋发图强,以迅猛之势、豪迈之情书写着民族教育的辉煌篇章。
风雨校园沧桑巨变
公元1949年那个山花烂漫的5月,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喷薄欲出,xx山川的剿匪斗争大局已定。枪声渐停,硝烟散去,在位于县城西北街城隍庙的几栋简陋的平房里,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xx一高的前身——xx县立联合中学就这样诞生了。
尽管当时的条件相当艰苦:城隍庙大殿是教室,土坯泥台放上木板就是课桌,点的是煤油小灯,睡的是土台大炕,但这足以让当地百姓看到了读书改变命运的希望。县人民政府两任县长,先后兼任校长,对xx的中学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经过了三年的恢复和发展,至1953年学校更名为xx县第一中学,1956年县委决定在县城西关修建新校舍,并招收首届高中班,xx高中教育由此正式起步。1960年8月,xx一中彻底告别了在城隍庙与神仙为伍的日子,初高中班全部迁至西关新校址上课,开启了学校发展的新纪元。
对于xx一高来说,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五十年,是一段漫长的风雨历程,她和共和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在新中国辉煌的日出中诞生,经历了五十年代创业的艰辛,六十年代灾难的冲击,七十年代困顿中的恢复,八十年代探索中的提高,九十年代发展中的强盛,以崭新的姿态拥抱着新世纪的曙光。
历史的航船驶进2007年,为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迫切需要,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调整高中教育布局,决定在县城东郊兴建占地360余亩,投资1.72亿元,建筑面积近16万平方米的xx一高新校区。目前新校区建设已接近尾声,一片气势恢弘、雄伟壮观、新颖别致、秀丽幽静的建筑群,正崛起于龙山脚下、洛水岸边。新校区按功能分为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运动休闲区。各区域廊桥连通,浑然一体。楼宇间花木环绕,绿地相间;另有喷泉池塘,休闲景观。置身其中,宛若走进都市花园。新校区功能完善,设施超前,被专家誉为“高校框架,大学布局”。高标准配置的学生公寓、餐厅、超市、诊所、洗浴中心;拥有现代化设备的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电子教室、阅览室、专业教室等,为师生们创设了“全市一流,全省上游”的教学环境。随着新校区的建成,县委、县政府进一步优化高中教育资源,分别于2009年2月和8月,将xx三高与xx二高并入xx一高,三校合并后的xx一高新老校区协调发展,已成为xx市规模最大的普通高中。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xx一高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初创时期的荜路蓝缕到今天与共和国一起走向辉煌,她以挺拔的身姿高唱着胜利的凯歌,托起了大山的脊梁!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大山的厚重凝练了xx一高人不甘封闭奋发有为的品质。他们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团结进取的协作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尊重科学的求实精神,敬业乐教的奉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遵循“博学、深思、笃行”的校训,形成了“和谐、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严谨、善诱、敬业、垂范“的教风,“勤奋、乐学、善思、争优”的学风,让一批批山乡学子在大山播种希望,到山外放飞梦想。
学校的一切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老区的孩子更需要广博的见识。xx一高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全面育人观,面向全体,张扬个性,“五育”并举,山花烂漫。
学校立足深山区和革命老区实际,健全和完善德育网络,充分发挥“曹靖华故居”、“红25军军部旧址”、“二炮某部军营”、“烈士纪念馆”四大德育基地的作用,深入开展“信心、感恩、养成”三大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继承老区传统,发扬靖华精神,立志报效国家”的优良品质;邀请知名专家教授给学生作学术报告,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与山外世界沟通对话的窗口。
学校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定期举办“艺术节”和“体育节”,成立了众多的学科兴趣小组、文学社团和“校园之声”广播站,由学生编辑出版《一高时空》校报,创设xx一高网站,举办科技与人文知识系列讲座,组织多门学科的奥赛活动,素质教育之花处处开放。
建校以来,学校先后有1000余人(次)在全国和省、市、县读书竞赛、书画大赛、科技制作评比、演讲比赛、诗歌朗诵大赛、学科竞赛中获奖,有数千名特长生被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体育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知名院校录取。李韶华同学在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夺取河南赛区第一名,被保送进入中国科技大学。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xx一高迅猛发展的背后,最关键的是拥有一支德高品正、业务精良、爱岗乐教、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xx一高的教职工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把献身老区教育做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他们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自觉履行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职责。
“春蚕到死,蜡炬成灰”。
xx一高人,为了xx大地的发展,为了xx一高的未来,他们一代代从青丝到白发,默默无闻、废寝忘食、寒暑易节、任劳任怨……在教书育人的神圣殿堂上倾注毕生的心血和智慧,育成桃李满天下。
六十年来,学校名师辈出,灿若星河。他们有的长于宏观管理,以超前的眼光和魄力为xx一高乃至全县的教育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有的以其渊博的学识才能,高超的教学艺术,独特的教学方法,无穷的人格魅力,培育了无数学子。他们的优秀品质和治学精神至今仍激励着一代代xx一高人奋勇先前。
这种名师辈出现象的背后就是学校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对良好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抓师德教育,培养作风过硬的教师队伍;抓过程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成果;抓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抓教研教改,打造教学名师……
师德沐桃李,德高芳教苑。
雄厚的师资队伍,保证了学校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为xx一高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依法治校科学管理
xx一高的成功还得益于一整套健全完备的规章制度和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六十年来,xx一高传承建校伊始形成的良好规章,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科学民主治校,群策群力办学,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由经验管理向制度、文化管理的转变,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管理效能
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在上级的主持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校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长负责制。毕业于河南大学化学系有着十余年教学经历和学校管理经验的周玉清同志,以其富有创造性的办学思路和实践精神,从众多的竞聘人员中脱颖而出,于2002年7月走上校长岗位。他秉承“为个人一生留下辉煌,为家乡父老尽到责任”的朴实思想,驾驭着xx一高的跑车驶上了“励精图治、开创未来、打造名校品牌”的快车道。
硕果累累桃李芬芳
xx一高作为豫西边陲的普通高中,把自己定义为“山区教育的领头雁”,以其雄厚的实力和显著的办学效益,成为“当地大学生的摇篮”、“山区干部队伍培训学校”、“全县教育科研中心”、“山城精神文明教育学院”和“山区人力资源开发基地”。
六十年来,xx一高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一个个山乡学子走向清华、北大等知名院校;在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培育下,一家之中兄弟姐妹数人先后从xx一高毕业考入大学者不胜枚举,令人惊喜,传为美谈。一批批金凤凰在xx一高插上理想的翅膀,展翼高飞,飞出深山,飞遍神州,飞向世界。而今,他们大都学有所成,业有所就。有的供职于科研机构,为科技兴国增砖添瓦;有的执教于高等院校,为祖国培养英才栋梁;有的工作在党政机关,为造福一方百姓而运筹帷幄;有的留学海外,创业于异域,展现华夏儿女的风采;有的弄潮于商海,反哺于社会。更多的学子则在xx一高的大熔炉里经造就而成才,历锻打而成钢,在家乡的沃土上辛勤耕耘,成为我们可爱故乡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力量。这些优秀学子在母校学习期间形成的“正直纯朴、自强不息、勤奋刻苦、敢于超越”的优秀品质,一直激励着他们从辉煌走向新的辉煌!
六十年来,xx一高的办学成就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一代文学大师曹靖华、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原中组部常务副部长赵宗鼐、国家海关总署负责人、河南省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世军、河南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中共xx市委书记李文慧、市长杨树平等领导同志先后到xx一高视察指导工作。省、市数十家媒体多次对xx一高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宣传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非凡的影响。自建校以来xx一高先后荣获二百余项奖励和荣誉,2007年又被河南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示范性高中”,名符其实地成为镶嵌在豫西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为深山区普通高中的发展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继往开来放飞梦想
六十年来风兼雨,万紫千红壮山河。
六十华诞是学校发展的重要里程碑。xx一高领导和全体师生在科学总结六十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已经勾画出学校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以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为高等院校输送更多优秀的新生,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后备力量为根本任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对学生实施升学预备教育为重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学教研水平,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办学形式多样化,内部管理科学化,努力形成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和我县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普通高中教育体制,使学校成为全市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实力最强的教育、教学、教研和人才培育中心,立足中原名校,进军全国名校唐山角钢报价 太原旗杆 坑道钻机价格 NSC9700 不锈钢快速接头价格 http://www.xiexiebang.com/。
我们相信,未来的xx一高将会更加典雅、精致、和谐、大气,更加清新靓丽,品质超群;未来的xx一高将朝着“更高、更远、更大、更强”的目标,持续创新,勇往直前,谱写出山区教育更加壮美的篇章!
文章来
源莲山课件
第三篇:校庆解说词:六十年校庆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xx县第一高级中学六十年校庆巡礼
【谨以此片献给历届校友和曾经在xx一高工作过的领导、老师以及关心、支持xx一高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
这是一代文学大师曹靖华的故乡
这是红25军浴血奋战过的地方
这里有4037座山峰
这里号称“河南的小西藏”
正是在这样一个偏远山区、革命老区、军事禁区、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的贫瘠土地上,孕育了一所普通高中,她承载着大山的重托,背负着老区人民的厚望,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树起了一座基础教育的丰碑。她,就是“聚熊山洛水之灵气、育治国兴邦之栋梁”的xx县第一高级中学。
历史的老人翻过29100页的日历,终于定格在一个红色的日子,xx一高迎来了她六十华诞!半个多世纪风雨兼程,六十度春秋砥砺前行,xx一高,厚积薄发,以喷薄的活力和凌厉的锐气与时俱进,奋发图强,以迅猛之势、豪迈之情书写着民族教育的辉煌篇章。
风雨校园沧桑巨变
公元1949年那个山花烂漫的5月,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喷薄欲出,xx山川的剿匪斗争大局已定。枪声渐停,硝烟散去,在位于县城西北街城隍庙的几栋简陋的平房里,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xx一高的前身——xx县立联合中学就这样诞生了。
尽管当时的条件相当艰苦:城隍庙大殿是教室,土坯泥台放上木板就是课桌,点的是煤油小灯,睡的是土台大炕,但这足以让当地百姓看到了读书改变命运的希望。县人民政府两任县长,先后兼任校长,对xx的中学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经过了三年的恢复和发展,至1953年学校更名为xx县第一中学,1956年县委决定在县城西关修建新校舍,并招收首届高中班,xx高中教育由此正式起步。1960年8月,xx一中彻底告别了在城隍庙与神仙为伍的日子,初高中班全部迁至西关新校址上课,开启了学校发展的新纪元。
对于xx一高来说,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五十年,是一段漫长的风雨历程,她和共和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在新中国辉煌的日出中诞生,经历了五十年代创业的艰辛,六十年代灾难的冲击,七十年代困顿中的恢复,八十年代探索中的提高,九十年代发展中的强盛,以崭新的姿态拥抱着新世纪的曙光。
历史的航船驶进2007年,为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迫切需要,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调整高中教育布局,决定在县城东郊兴建占地360余亩,投资1.72亿元,建筑面积近16万平方米的xx一高新校区。目前新校区建设已接近尾声,一片气势恢弘、雄伟壮观、新颖别致、秀丽幽静的建筑群,正崛起于龙山脚下、洛水岸边。新校区按功能分为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运动休闲区。各区域廊桥连通,浑然一体。楼宇间花木环绕,绿地相间;另有喷泉池塘,休闲景观。置身其中,宛若走进都市花园。新校区功能完善,设施超前,被专家誉为“高校框架,大学布局”。高标准配置的学生公寓、餐厅、超市、诊所、洗浴中心;拥有现代化设备的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电子教室、阅览室、专业教室等,为师生们创设了“全市一流,全省上游”的教学环境。随着新校区的建成,县委、县政府进一步优化高中教育资源,分别于2009年2月和8月,将xx三高与xx二高并入xx一高,三校合并后的xx一高新老校区协调发展,已成为xx市规模最大的普通高中。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xx一高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初创时期的荜路蓝缕到今天与共和国一起走向辉煌,她以挺拔的身姿高唱着胜利的凯歌,托起了大山的脊梁!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大山的厚重凝练了xx一高人不甘封闭奋发有为的品质。他们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团结进取的协作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尊重科学的求实精神,敬业乐教的奉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遵循“博学、深思、笃行”的校训,形成了“和谐、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严谨、善诱、敬业、垂范“的教风,“勤奋、乐学、善思、争优”的学风,让一批批山乡学子在大山播种希望,到山外放飞梦想。
学校的一切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老区的孩子更需要广博的见识。xx一高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全面育人观,面向全体,张扬个性,“五育”并举,山花烂漫。
学校立足深山区和革命老区实际,健全和完善德育网络,充分发挥“曹靖华故居”、“红25军军部旧址”、“二炮某部军营”、“烈士纪念馆”四大德育基地的作用,深入开展“信心、感恩、养成”三大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继承老区传统,发扬靖华精神,立志报效国家”的优良品质;邀请知名专家教授给学生作学术报告,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与山外世界沟通对话的窗口。
学校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定期举办“艺术节”和“体育节”,成立了众多的学科兴趣小组、文学社团和“校园之声”广播站,由学生编辑出版《一高时空》校报,创设xx一高网站,举办科技与人文知识系列讲座,组织多门学科的奥赛活动,素质教育之花处处开放。
建校以来,学校先后有1000余人(次)在全国和省、市、县读书竞赛、书画大赛、科技制作评比、演讲比赛、诗歌朗诵大赛、学科竞赛中获奖,有数千名特长生被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体育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知名院校录取。李韶华同学在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夺取河南赛区第一名,被保送进入中国科技大学。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xx一高迅猛发展的背后,最关键的是拥有一支德高品正、业务精良、爱岗乐教、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xx一高的教职工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把献身老区教育做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他们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自觉履行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职责。
“春蚕到死,蜡炬成灰”。
xx一高人,为了xx大地的发展,为了xx一高的未来,他们一代代从青丝到白发,默默无闻、废寝忘食、寒暑易节、任劳任怨……在教书育人的神圣殿堂上倾注毕生的心血和智慧,育成桃李满天下。
六十年来,学校名师辈出,灿若星河。他们有的长于宏观管理,以超前的眼光和魄力为xx一高乃至全县的教育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有的以其渊博的学识才能,高超的教学艺术,独特的教学方法,无穷的人格魅力,培育了无数学子。他们的优秀品质和治学精神至今仍激励着一代代xx一高人奋勇先前。
这种名师辈出现象的背后就是学校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对良好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抓师德教育,培养作风过硬的教师队伍;抓过程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成果;抓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抓教研教改,打造教学名师……
师德沐桃李,德高芳教苑。
雄厚的师资队伍,保证了学校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为xx一高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依法治校科学管理
xx一高的成功还得益于一整套健全完备的规章制度和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六十年来,xx一高传承建校伊始形成的良好规章,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科学民主治校,群策群力办学,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由经验管理向制度、文化管理的转变,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管理效能
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在上级的主持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校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长负责制。毕业于河南大学化学系有着十余年教学经历和学校管理经验的周玉清同志,以其富有创造性的办学思路和实践精神,从众多的竞聘人员中脱颖而出,于2002年7月走上校长岗位。他秉承“为个人一生留下辉煌,为家乡父老尽到责任”的朴实思想,驾驭着xx一高的跑车驶上了“励精图治、开创未来、打造名校品牌”的快车道。
硕果累累桃李芬芳
xx一高作为豫西边陲的普通高中,把自己定义为“山区教育的领头雁”,以其雄厚的实力和显著的办学效益,成为“当地大学生的摇篮”、“山区干部队伍培训学校”、“全县教育科研中心”、“山城精神文明教育学院”和“山区人力资源开发基地”。
六十年来,xx一高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一个个山乡学子走向清华、北大等知名院校;在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培育下,一家之中兄弟姐妹数人先后从xx一高毕业考入大学者不胜枚举,令人惊喜,传为美谈。一批批金凤凰在xx一高插上理想的翅膀,展翼高飞,飞出深山,飞遍神州,飞向世界。而今,他们大都学有所成,业有所就。有的供职于科研机构,为科技兴国增砖添瓦;有的执教于高等院校,为祖国培养英才栋梁;有的工作在党政机关,为造福一方百姓而运筹帷幄;有的留学海外,创业于异域,展现华夏儿女的风采;有的弄潮于商海,反哺于社会。更多的学子则在xx一高的大熔炉里经造就而成才,历锻打而成钢,在家乡的沃土上辛勤耕耘,成为我们可爱故乡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力量。这些优秀学子在母校学习期间形成的“正直纯朴、自强不息、勤奋刻苦、敢于超越”的优秀品质,一直激励着他们从辉煌走向新的辉煌!
六十年来,xx一高的办学成就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一代文学大师曹靖华、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原中组部常务副部长赵宗鼐、国家海关总署负责人、河南省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世军、河南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中共xx市委书记李文慧、市长杨树平等领导同志先后到xx一高视察指导工作。省、市数十家媒体多次对xx一高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宣传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非凡的影响。自建校以来xx一高先后荣获二百余项奖励和荣誉,2007年又被河南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示范性高中”,名符其实地成为镶嵌在豫西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为深山区普通高中的发展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继往开来放飞梦想
六十年来风兼雨,万紫千红壮山河。
六十华诞是学校发展的重要里程碑。xx一高领导和全体师生在科学总结六十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已经勾画出学校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以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为高等院校输送更多优秀的新生,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后备力量为根本任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对学生实施升学预备教育为重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学教研水平,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办学形式多样化,内部管理科学化,努力形成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和我县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普通高中教育体制,使学校成为全市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实力最强的教育、教学、教研和人才培育中心,立足中原名校,进军全国名校唐山角钢报价 太原旗杆 坑道钻机价格 NSC9700 不锈钢快速接头价格 http://www.xiexiebang.com/。
我们相信,未来的xx一高将会更加典雅、精致、和谐、大气,更加清新靓丽,品质超群;未来的xx一高将朝着“更高、更远、更大、更强”的目标,持续创新,勇往直前,谱写出山区教育更加壮美的篇章!
文章来
源莲山课件
第四篇:赞歌——校庆六十年
赞歌——校庆六十年
管理工程学院
14报关302 鞠春茂
热望菊花又开放,烈风拂,桂花香; 庆赏叶落如刀,心荡漾。祝酒一杯醉卧床,重圆日,梦一场; 工笃人心坦荡,径直闯。
六甲岁月沧桑,十月桃,三月杨; 周沓前路漫漫,方启航。年岁已是荣耀光,华章饰,颂校强; 诞辰共吟赞歌,红满堂。
第五篇:六十年校庆贺词
六十年校庆贺词六十载沧桑砥砺六十载春华秋实。
2惜日苦读漫游书山学海今朝相聚喜看书馆新颜
3六十年庆典存青史几代人耕耘结硕果
4佳期同聚首美酒话甘辛 桃李返根本满园尽春晖
5桃李满园万紫千红景色好迎昔日学子英才荟萃五湖四海栋梁材庆母校华诞
6我别似昨日相逢在佳期今朝相约共聚陶山卫水重温昔日金色年华 明朝分手牢记母校教诲为中华腾飞写春秋
8又品校园味再叙师生情
9雨露滋润桃李满天下人才辈出英豪遍神州传薪播火风雨兼程 继往开来代有精英
11两袖清风三尺讲台传薪火千秋伟业万棵桃李沐春风12 细雨催桃李前途无量万里春风喜栋梁后继有人高朋满座款款深情歌校史胜友如云浓浓厚意祝甲子14浓墨重彩写不完母校业绩千歌万词唱不尽教师恩情
15.喜遇甲子万紫千红秋色好恩泽历届五湖四海栋梁多16师恩浩荡不忘书山岁月学情深长永怀花样年华
17桃李芬芳结硕果英才辈出创辉煌
18六十年辛勤耕耘桃李满天下跨世纪艰苦奋斗栋梁遍神州
19春华秋实无言播种园丁意地灵人杰有口皆碑桃李情
20时光如水忆往昔岁月峥嵘岁月如歌看今朝再谱新篇。21年年谱新曲岁岁出英才
22六十载辛勤耕耘硕果累累新征程鲲鹏展翅人才济济
23忆往昔同窗数载书生意气看今朝欢聚一堂各路英豪。24诚信严谨继往开来求实创新再创辉煌
25想当年承恩师言传身教诲人不倦看今朝拜母校桃李满天五湖四海26缘定栽遍桃李树学子尽做栋梁材
27六十年一中风雨路数十载学子感恩情
28芸芸园丁兢兢业业育桃李莘莘学子踏踏实实做真人
29讴歌六十华诞谱写世纪新篇
30一甲子硕果累累新阶段更上层楼
31星光溢彩映衬辉煌历程明月流辉装点六十华诞
32弘扬精髓展示成就继往开来书写新篇
33重德重才潜心造就新一代重教重学全面培育栋梁材
34桃李盈门共贺一中六十华诞芝兰满室同议母校发展计划35共叙同窗衷情分享创业成果
36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
忆往昔风雨兼程岁月如歌看今朝六十华诞桃李芬芳
沧桑砥砺六十载薪火传承谱新篇
秉馆中传统莘莘学子追求卓越探求人生真理 沐时代春雨菁菁校园壮志满怀开创教育伟业
40六十载春风秋雨六十载夏桑秋实
41六十载风雨兼程桃李天下新世纪继往开来誉满陶山
丹心励耘六十载薪火承继化新光
放飞今日希望共绘美好蓝图
写今朝篇章铸明日辉煌
45发展兴校 人才强校 质量立校
46六十寒暑走过风雨历程千万学子育出栋梁之才
47扬刚毅之风追坚卓之志庆六十华诞创美好未来
48风雨兼程弦歌不辍惟精惟勤丹心励耘
49薪火承续兴基业风华正茂立潮头
叶引春风根吮化雨桃李芬芳下成蹊 丹心励耘薪火承继母校明天更辉煌
忆往昔 同窗数载 书生意气 看今朝 欢聚一堂 人才济济53园丁遍栽桃李树学子尽作栋梁才
54忆风雨同舟桃李尽芳菲庆六十华诞明朝更璀璨
55新老学子同喜同贺愿馆中更美好祝母校更辉煌
56贺建校六十周年 祝再创历史辉煌
感动你的是来自过去的汗水 迎接你的是来自未来的欢笑
六十年风华青史蓦然回首万千桃李庆华诞 数千里云成晴空抬眼望天莘莘学子展宏图
59深化教育改革构建和谐新校园
60感谢社会各界对馆陶一中的关心和支持
61感谢上级领导对馆陶一中的关怀和指导
1欢迎您——亲爱的校友馆陶一中的辉煌记录着您的往日情怀2欢迎您——尊敬的嘉宾馆陶一中的发展凝结着您的真诚关爱63为一中的今天喝彩为一中的明天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