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本奇书——读《红处方》
一本奇书
——读《红处方》
1、一本由“文学界的白衣天使”毕淑敏著的奇书。
2、一本关于灵魂救赎的经典之作。
3、一本远比十次二十次进行毒品危害宣传更令人警醒和远离毒品的警世之作。
4、一个关于戒毒医院里发生的光怪陆离的故事。
5、一个关于沈若鱼和简方宁两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之间的超乎生命的友情故事。
6、一幅以红处方为背景的以冷峻的笔法描绘的关于吸毒者百态和扭曲心灵的血的画卷。
7、一曲殉道者之歌,凄婉迷离,动人心魄。
第二篇:读《红处方》有感
毕淑敏的《红处方》讲述了一个戒毒医院的故事,一个救赎人生命和灵魂的故事,一个没有炮火硝烟但惊心动魄的医学战线的故事。以前对吸毒戒毒只有一点肤浅的了解,只知道毒品绝对不能碰,染上毒瘾那就是死路一条,是人的意志所不能战胜的魔鬼。毕淑敏的《红处方》带我们走进这个鲜为人知的领域,呈现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战场。书中从猎杀“人兽米哈林”的故事,揭开了毒品血腥恐怖的冰山一角。在西伯利亚“人上人”乐园,走投无路的吸毒者被圈在原始丛林中,每天被迫穿着鲜艳的服装,在山林中奔跑足够的里程,躲避来自四面八方密集的子弹,供来自莫斯科的神秘人当猎杀的野兽。如果晚上能平安回到住所,才可以得到一份毒品。米哈林是一位最老的资深人兽,具有矫健的身手,训练有素像猿人一般灵敏,是狩猎者的头号目标。然而最后,他还是倒在了一个违规的猎杀者的枪口下——在已经到达安全属地时。他要了属于他的那份毒品悲惨地死去。在这里吸食毒品人的悲惨命运和毛骨悚然的场景可见一斑。
我国在戒毒领域刚刚起步,采用的方法多是国外的经验,还属于在黑暗中摸索。“毒品的戒断,不仅是复杂的生理过程,更是一个艰巨的心理过程,一旦吸毒,十年戒毒,终身想毒。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戒了毒,从化验上看,毒确实排干净了,但是一有了适宜的环境,他们立即故态重盟,开始复吸。吸毒者一旦染上毒瘾,脱离毒魔的诱惑,都是一个终身的工程。据统计,大约有95%以上戒了毒的病人,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又开始复吸。”犹如沙上建塔,使得不少的医学工作者对戒毒领域望而却步。
试想,当一个你爱的人染上了这东西,你该怎么办?送他去戒毒?你有这个勇气?敢光明正大地把他送进医院,光明正大地去看他?恐怕很多人没有勇气的,但我相信在看到爱的人痛苦不堪、禽兽似的歇斯底里时,有的人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陪”,好像此时只有这样才能证明“爱”的程度,支远是如此。
支远是火辣辣地爱着庄羽,而庄羽呢?
一个曾经美貌的女人,在追逐金钱的过程中,慢慢丧失了自己,只留下一个空洞的躯壳,在云烟缭绕中,仇恨渐渐成长。在戒毒所几进几出中,她似乎体验到了一种高高在上的快乐,她喜欢被人注意却不愿受人掌控,在自信被自己信任的医生家人冷漠后,她便酝酿了一场复仇记。于是,可怜的戒毒医生简方宁便成了一个受害者。
简方宁,一名美丽端庄的转业女军医,凭着她救死扶伤的崇高信念,普度众生的高尚情怀,攻坚克难的无畏精神,勇敢地担当了新建的戒毒医院院长。她带领全院的医务工作者为挽救吸毒患者于水火,与毒品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深受同仁们的敬佩。同时他也努力探索中药戒毒,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成功地治愈了一批患者。庄羽就在她第一批救治的患者中。
庄羽出于病态畸形心理,设计了罪恶的阴谋,将简方宁拖入了深渊——让简方宁不知不觉中染上了一种目前还无法根治的毒品。如果消除掉毒瘾,同时也就丧失了喜怒哀乐的感知功能,只能毫无感情,毫无知觉地活着,形同木偶……
简方宁不能容忍成为一个没有情感的躯壳,彰显着毒品的胜利。最后,她选择了自杀,视死如归地走完了人生最后的路。
读到此处,心中充满了悲哀,此情此果,让人难以接受!那么美丽璀璨的生命就与罪恶的毒瘾者玉石俱焚了?心中太多的不忍。我不明白,为什么作者要如此残忍,让一个兢兢业业的、善良而有勇气的女人如此被命运捉弄?
记得有位大师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撕碎了给人看。简方宁的死是个悲剧,但是死的也很悲壮!简方宁用她的死宣告,人的意志绝不向毒品屈服!她用无比光辉的生命殉了她的事业。正像她所说的:“一项伟大的事业,很多时候,是要用鲜血来作祭品的。”她的死,承载着牛虻坚守信仰的灵魂,闪烁着江姐坚贞不屈的光辉,她是中华巾帼的典型!
《红处方》最后,是光明的结尾:简方宁的战友、好朋友沈若鱼,也是一名转业女军医,义无反顾地走进戒毒医院,去完成简方宁未竞的事业。无疑她会做的更好。
第三篇:红处方读后感
红处方读后感
文学院092王磊快乐家族
第一次接触《红处方》是因为奚美娟主演的同名电视剧《红处方》,虽然这部电视剧跟毕淑敏的小说《红处方》在情节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却也仍强烈地震撼了我的心灵。后来在文学课上接触了毕淑敏,了解了一些关于毕淑敏的事迹以及创作特色,我的心就被这篇小说深深地吸引。
小说主要讲述了两位主人公:第一位是年过四十,从医后退休,开始从文,投笔写作的沈若鱼。第二位是戒毒医院的院长,沈若鱼的好友简方宁。小说中沈若鱼要了解有关需毒品方面的问题,遂向20年前在产院认识的好友——戒毒医院院长简方宁寻求帮助。简方宁经过反复思考决定给予大力支持,希望人们通过沈若鱼的作品来更多地了解毒品的危害。为了进戒毒医院做实地调查,沈若鱼不顾丈夫反对,从母亲那借钱,付了巨额戒毒费,用简方宁家保姆范青稞的身份证,冒充病人,办理了住院手续,住进了戒毒医院。
在戒毒医院,沈若鱼认识了和她一块入院的并同房的支远,庄羽夫妇及他们的私人保姆(保姆没吸毒,是来照顾他们的)。
从此,在简方宁的特殊照顾下,沈若鱼在戒毒医院开始了不同寻常的生活。在这里她得到医院各大夫,护士长的帮助,沈若鱼也听了很多人吸毒的经历,了解了有关戒毒的知识,同时也
知道了好友简方宁的辛苦。与她同房的支远和庄羽是有钱的商人,庄羽是复吸,支远为了让她知道毒瘾是可以戒的,为了让她看看自己的丈夫怎样凭毅力戒毒,他不惜以身试毒,但最终不能自拔,于是双双来到戒毒所。沈若鱼在医院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看到了很多人类心理的阴暗,受尽了身心的折磨,领略到戒毒医院中病人的冷酷,撒谎成性,已经到了没有人性般疯狂。戒了毒的人大部分都会复吸,沈若鱼替简方宁感到不值。在心情万般沮丧下,她离开了医院,回家陪母亲去了南方,但在内心却是时时地牵挂着简方宁。
简方宁可以说是个称职的院长,她工作一丝不苟,得到了医护人员甚至病人的尊敬,但治疗戒毒途中,各种情况时时发生。没有好的药品,没有好的技术,医院人手不够,甚至医院床位不够,近来中药秘方的提供者的秘方被外国人高价购走,医院中最好的护士嫁给戒毒病人,离开医院。另一老大夫窃取医院重要信息,准备另起炉灶。而此时却也发现由于自己长久在外,丈夫潘岗同家里保姆——真的范青稞有染,种种的打击使简方宁心力交瘁„„
沈若鱼走后,支远夫妇也被治好,庄羽曾与简方宁交谈过,自以为简方宁对自己的感情很特殊,由此开始佩服,喜欢简院长。她屡次打电话到院长家,最后一次是潘岗接的,但是潘岗激烈的言语让庄羽误以为简方宁并不如她想像中那般关心她,而是鄙视她,厌恶她。听到这些后她的心理逐渐扭曲,又开始复吸,并起
了报复之心。她花高价买了新型毒品“七”,请画家用毒品加颜料画了一幅名为《白色和谐》的油画,送到医院,并最终挂在院长办公室,阳光照到画上,毒品扩散到空气中,简方宁不知不觉间染上毒品,其间庄羽也有过后悔,不停匿名往简方宁BP机上发信息,让她尽量少呆在办公室。但却没能阻止事态的发展。简方宁最终发现自己的异常,并弄清了原因。从自己导师景天星教授那得知,“七”这种毒品无药可治,只能切去脑部蓝斑,那样她从此再也不知喜怒哀伤,成了没感情的机器。但简方宁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她不愿那样,最终毅然地选择死亡,她临死前又为医院干了几件好事,最后服用了大量安眠类药品自杀。只留了条子“此事与他人无关。”
沈若鱼在南方从庄羽那知道了她的诡计,打算去救简方宁,但为时已晚。庄羽本人也服用了“七”,处在垂死状态。沈若鱼一回到北方,就得知简方宁的死,随后收到了简方宁死前寄给她的遗书,弄清了真相。在葬礼那天,潘岗为了挽回自己的过失,把葬礼举办得很隆重,许多简方宁治好的人都来了,沈若鱼看了,很有感触,其中支远也来了,他从新开始了生意,并告诉沈若鱼庄羽死了。
种种过后,沈若鱼最后决定回到她万般厌恶的戒毒医院,不过这次是以医生的身份,她要完成好友未完成的事业。
看了这篇小说,使我感触颇多,毕淑敏细腻的描写把人性剖析的一览无余,书中描写的不仅是毒品对人身体的伤害,更是对人心灵的摧残,使人的心理变的扭曲……
简芳宁是一个美丽的女人,她本可以做一个普通的贤妻良母。可是,她觉得应该让自己一辈子过得更有意思,像旗帜一样飘起来。因此,从部队转业后,她义不容辞地选择了新兴的戒毒医学事业。于是,她的生命不再属于自己,也不再属于她的小家庭,最终,她不得不抛家舍业,忍受了第三者插足、丈夫背叛,顾不上对身患重病的独子的照料,甚至断绝了与一切亲朋好友的往来。
她的命运可以说是悲惨的,却又是崇高的。她本是一位冰清玉洁的天使,用心守护着戒毒医院里的最后一方净土——院长办公室。但当着最后一方净土也被玷污,她本人也深受毒害后,她只有用死来抗争!对于简医生来说,我觉得她一方面很坚强,很拼搏,独立担起戒毒医院的重担,但另一方面我觉得她又是太天真了,不能深刻地认识和体会到人间的罪恶!她竟然想把庄羽那样的女魔头改造成戒毒医生,多么天真可笑的想法……
那个吸毒患者庄羽,本是天生丽质,有着幸福的家庭,美满的婚姻以及丰厚的财产。但是她的灵魂却极度空虚,成了一个顽固的吸毒的瘾君子。娇惯的任性和薄弱的意志,使她深陷毒品的旋涡里而难以自拔。最后,她产生了对简方宁又爱又恨又嫉妒的复杂心理,逐渐变得心理畸形,并绞尽脑汁,暗施毒计,把一心
想把她从陷阱救出的人也拽入了陷阱。结果是玉石俱焚,同归于尽。
在《红处方》还应该说到的一个人物就是孟妈。对于这个人我只能说:“孟妈非常的神通广大!”但她太爱钱了,本来爱钱并不是什么过错,可她实在不应该去捞黑心钱。作为一个退休的护士,从事了一辈子的护士工作,被戒毒医院聘请,那应该尽心尽职的。可是,老天就喜欢对简方宁开玩笑!孟妈的笑脸只是为了掩饰更大的阴谋。戒毒医院里竟然有这种以公谋私,破坏解毒工作的人,无疑是院长简方宁的悲哀,也是那群戒毒患者的悲哀……
读完《红处方》,我看到的不仅仅是她作为医生而对戒毒事业的关注,更多的是对人类自身弱点的揭示,对世人心理的暴露,这让她的小说别具一格。
第四篇:《红处方》读后感
《红处方》读后感
王蒙先生评价毕淑敏:有普度众生的宏愿,苦口婆心的耐性,有条不紊的规章和清澈如水的医心。不论是沈若鱼还是简方宁,她们的身上都有毕淑敏的影子。
故事的开始并没有想象的绚烂,一切,如沈若鱼刚退休后的一段日子般,波澜不惊。喜欢毕淑敏的文字,简单而朴实,用最初的沉闷,酝酿出最真挚的感动。
“我不一定能做好您的助手,但我保证能马上开展工作。”“国外任何一个小孩子,所掌握的词汇,都可以在我们大学本科生以上。您需要的是助手,不是一个翻译。”直言不讳甚至略带嚣张的气焰,征服了赫赫有名的老处女景天星教授,于是简方宁成了景天星教授的助手,做了戒毒医院的院长。对工作的万分敬业与精练的工作能力,证明简方宁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至少在戒毒方面。
故事的一开始告诉我简方宁死了,那个开红处方、精明能干、漂亮的简方宁,死了。以致后来每每看到简方宁的精练时无不叹惋。当结局打开,简方宁的死几乎成了我不能接受的事实,心中满是愤怒!那个视病人如亲人的院长,就这样,被她的患者,用那样近乎无耻的手段,毁灭了?为什么?事实就是如此残忍!用冷静的头脑去反思,其实简方宁亦有错,她信任错了人,她没有想到,即使身体上的毒戒了,若瘾君子心理上的毒没有戒掉,那他依然是个狂魔,甚至,比没有戒毒的瘾君子更危险!
简方宁是一个悲剧,她努力一生,结果,她的患者却背叛了他,她竭心尽力,却没有得到患者的认可,连她的手下“孟妈”也背叛了她。她养虎为患,却丝毫没有察觉。她是一个精明的院长,却是一个失败的妻子,失败的母亲,以至她的丈夫也背叛了她!
沈若鱼——简方宁几十年的至交,为了写一所特殊的医院,她通过简院长的方便,顺利进入了戒备森严的医院,变身范青稞,成了一名被土大烟残害的病人。在这里她遇到了庄羽和她的丈夫支远、北凉、琪仁、业兴等等病人,还有热心帮助她的滕大爷、护士长、蔡医生,还有漂亮的护士甲子立夏,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一心想嫁个有钱烟鬼的护士栗秋,很多很多人,很多很多与毒品有关的故事每天充斥在她的耳旁。她在这里听说了很多吸毒者的故事,更加清楚了毒品的毒害。在这里,她尝尽了戒毒所的艰辛,体会到了挚友的无奈,曾经,她也想过退却,回到正常人的生活。但是,为了一个简单而朴实的梦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毒品是什么,让更多的人知道毒品的危害,她坚持了下来。后来,当我知晓她最后的决定,回戒毒医院当院长时,我笑了,因为我知道,有一部分人离光明更近了,她会比简方宁做得更好。也许,整部书中,最幸福的人要数沈若鱼,因为她有一颗阳光的心,有一个并不完美的性格,同时有一个理解她支持她的老公。
毕淑敏也给我们每一位读者开了一张人生的“红处方”,捷克作家、记者伏契克的话:“人们,我爱你们,你们可要警惕呀!”
第五篇:《红处方》读后感
《红处方》读后感
只有懂得生命意义的人,才有勇气探讨死亡;只有对死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才能更深刻地把握人生。----毕淑敏
关于毒品的书籍并不多,以毒品为主题的小说更是凤毛麟角。而毕淑敏正是费尽心血将毒品这一人们闻之色变的恶源之一讲述成一个血与泪的故事——《红处方》,尽心尽力倾泻毒品之大恶大恨,该作品被称作“中国第一部解戒毒小说”。
近来读了这一本小说,心情随着小说情节不时汹涌澎湃,最后沉沉落入情绪低谷,陷入哀思。生命太脆弱,毒品的伤害太沉,不得不感慨世间万物可贵中隐匿着凶残蛮狠,人的理志在其面前是那么懦弱无力,无奈无奈!从小知道的关于毒品、吸毒、戒毒等等字样并不少,从小学的课堂,课本上就显眼地写着“坚决杜绝黄赌毒”,可是,真正对其中的了解其实很浅。《红处方》的一个个令人痛彻心扉的惨痛事例第一次带给我关于毒品的巨大震撼,原本只知毒品一物是会让人上瘾的毒物,并未如此深刻地明白毒品巨大的残害除了倾家荡产妻离子散更在于人性毁灭!戒毒更不是说说而已,这是人的意志在虚幻的快乐与现实的痛苦、在短暂的幸福与面对亲人撕心裂肺呼唤的选择中孤独地挣扎。我更加忧虑的是造成吸毒的原因。原可以幸福地平静地过完本就不长的一生,偏偏天大的玩笑,也许是家庭变故,也许是生世艰辛,也也许是因为爱泛滥,就让一个脆弱的生命茫然地走上不归路。
我从来以为人性本善。生命可贵、毒品罪恶谁人都知晓,勿沾勿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