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智慧》后感

时间:2019-05-15 15:36: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中国智慧》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中国智慧》后感》。

第一篇:读《中国智慧》后感

《中国智慧》读后感

《中国智慧》内容概要:本书是易中天教授的最新力作。里面讲述了六个方面内容,具体包括: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

书中提到,《周易》的启示有四条:忧患意识,理性态度,变革精神和中庸精神,这四条启示,无论古今,都是非常受用的。首先,人或国家,没有忧患意识都是危险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危机意识是保护自身安全的首要点,沉浸在稳定安详的气氛中很容易招致祸患。其次,理性态度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尤其重要,不盲从,抵制诱惑,全面看待问题。接下来,我们现在仍然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变革精神也表现出其重要性,这一点还可以延伸至创新精神,我们长期被冠以“中国制造”之名,对任何人都是一个警醒,要崛起,要强大,就要创造、创新,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之路。

关于中庸精神,易中天说:“不是和稀泥,不是不讲原则,不是各打五十大板。”中庸的原则,书中提出:做事情要拿捏好分寸,不要“过”,也不要“不及”,一定得恰到好处。中庸就是中和,外在的形式和内在的修养,质朴和文雅各占一半,即为中庸之道。

“禅本身的意思是静虑,原本是佛教的一种修行的方法。具体的方法就是打坐,盘腿坐下,安安静静地想。不是想,叫非想;不是不想,叫非非想,最后进入一种什么境界呢?想入非非。用最白的话来表述坐禅,就是发呆。”开篇这句诙谐的调侃,使我不觉莞尔一笑。禅宗的境界,易中天用说故事的方式,引人入胜。一个接一个的小故事,把禅宗的由来、传承及觉悟缓缓道来,像沏一杯清茶,经过放叶、冲醒、翻滚、叶沉、茶静,最后万物皆空。“该放下就放下,该拿起就拿起,想放下就放下,想拿起就拿起。”此句言简意赅地道出了禅宗的境界。同样,易中天对“老子方法”、“魏晋风度”和“禅宗境界”的解读,也让我们对这些古代文化思想有了基本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当我们把对这些思想的理解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去,那便形成了一种智慧,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这种智慧能够指导我们在生活、工作中正解处理各种关系,让我们的人生之路更加顺遂,更加宽广。

但是,在这本书里,说到男尊女卑,君尊臣卑,这一点虽然在古代成立,现在则应该被坚决的摒弃,现在应该讲求的是平等,男女平等、人人平等。那种分三教九流的等级思想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文明社会。不可否认,在一些思想较为封闭的农村里面,重男轻女的现象难以抹去,甚至因为重男轻女引发过很多不愉快的事件,但是,我坚信,社会在进步,人也在进步。平等和谐的社会在向我们走来。古代以礼来规范秩序,当代以法制约社会,以道德端正人心。

《中国智慧》,语言幽默生动,哲思处处开花,是一本让人看得明白、读得懂的好书。

第二篇:读“一杯智慧茶” 后感

读《一杯智慧茶》有感

新哨镇中心小学黄丽新

喝茶,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情。幼儿教育,是一项平凡的职业,也是一项很不平凡的事业。怎么喝一杯茶,体现的是生活智慧,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就象中国人的喝茶智慧一样,追求简单的乐趣,以和为美,宁静恬淡。怎么做幼儿教育,体现的是育人智慧,追求的是教育的发展,每一个人的最优化的发展。中国人喝茶聊天,聊的是生活的智慧,把最真实最热情的生活细节拿来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自然这聊天中就蕴藏了很多智慧的光芒,带给育人者许多思考。

在《一杯智慧茶》中,作者收集了一些茶余饭后的话题,轻松自在,妙趣横生,沏上一杯茶读这些故事,在中国式的喝茶聊天的话题间体会中国哲学,中国教育„„这些小小的故事带给我智慧的清香,随着茶的清香沁润着我的头脑,让我身心舒畅,感悟良多。感悟一:让孩子拥有快乐和拥有智慧一样重要

“快乐是一种能力,能够在任何环境中都保持快乐的心灵,可以更有把握地走近成功。”这种快乐的心境和能力,正是在幼儿时期培养的,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生活,多么重要!回忆自己儿时的时光,放学后和小伙伴去田间割草,一把小石子,几块旧布头,那些自制的简陋玩具,简单的古老游戏,虽然是清苦的生活,涌上心头的却是甜蜜和快乐的回忆。曾经看过一位家长写的随笔《要第一还是要快乐》,说出了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体验:最重要的是快乐的生活,人不可能

事事处处都得第一,也没有必要,凡事尽自己的能力,达到自己应该达到的水平就很好了。孩子都是花,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美丽,夏荷秋菊,自自然然地怒放在属于自己的季节,才能给整个世界带来风情万种的四季。作为教师,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个有收获的快乐的值得自己终生去回味的童年的生活。正如新《纲要》所说,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让孩子拥有快乐的心情,在任何环境中保持快乐的心态。

让孩子快乐地成长,说说很简单,实际上却涵盖了教师的教育价值和教育理念,教师对每一个孩子童心的感悟和理解,教师对每一个孩子内心需求的关注并满足。这让我想起观音菩萨的千手千眼:一千只手,每一只手心里都有一只眼睛,象征着对生命的细致关怀。一个教育者,必须从心里长出众多的眼睛,怀着慈悲的心眼,无时无刻地观察身边的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种帮助,不是帮孩子做事,而是帮助孩子自己做事。不由想起女儿小时候的一些事情,在孩子断奶的那段时间,孩子由爷爷奶奶带着,两个老人常常把孩子放在儿童推车里坐着,也不跟她交流,等几个月后回到我身边的时候,几乎就成了一个“问题儿童”:无论周围的人怎么逗她,她都象睡着了似的没有反应,“乖乖地”在小椅子上一坐就是半天,从来不会开口跟人说话。有件印象深刻的事,幼儿园的同事哄她喊阿姨,各种各样的方法都试过,哄骗威吓,都无法让她开口。后来上幼儿园小班,也是如此,近一月,才开口喊了一声徐老师,把徐老师激动得从教室直奔办公室:你女儿开口叫我了!作为幼儿教师,我清楚地意识到,孩子长

时间得不到必要的刺激,大脑被闲置了,被荒芜了。作为母亲,我本能地逼着孩子跟周围所有接触到的人打招呼,逼着孩子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可根本无济于事。我开始反省,孩子究竟需要什么?于是,我利用所有的闲暇时间带孩子到各种儿童游乐场所,不厌其烦地跟孩子说话,使她尽可能地受到影响。大概延续一年左右的时间,女儿才慢慢地苏醒过来。后来进了小学,每次考试后女儿都会躲在门角落里一声不响,原因是她总是不能考出理想的成绩。我就想,是否是我每次临考前给她的压力太大了?作为母亲,我总是希望她能够有出色的成绩,在言语中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出来。看到女儿那个不快乐的样子,我也很不开心。慢慢地,我不再问她考试的成绩,只是告诉她,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评不上三好学生,我安慰她,你尽了自己的努力,有这样的成绩,妈妈很开心。小学阶段那一次作文获奖,实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孩子当时曾问我:妈妈,如果我作文得奖了,你会不会真的带我到人民大会堂领奖?我不以为然,你的作文能获奖吗?女儿信心十足:妈妈,我会努力,但你不能食言。后来真的获了奖,女儿开心得不得了。我带她去北京,倒不是觉得这个奖有什么了不起,而是女儿的那份快乐让我觉得欣慰,我不能对孩子食言。

教育首先是让人成为人,提升人,其次就是增长智慧、传达知识。所以,不管做什么,怎样做,首先就是要做一个快乐的人,在生活中感受幸福,让孩子拥有快乐和拥有智慧同样重要。

感悟二:让爱成为最美丽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总是越分越少,唯有爱,给予他人

时,却是越分越多。只要能够带着爱上路,走过的路旁就一定会开满芬芳的花朵。

看过一个“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融在洗脚这一细节中的爱,透过电视镜头无声地渗透着,孩子的小手接过了爱的接力棒,带给我们无限的温馨。只有爱的眼睛,才能看到美丽;只有爱的举动,才能播洒阳光。生活的每一天,我们都要让自己有机会感激人生,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的美丽,传播爱的信息。惟有如此,我们才能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应对生活的酸甜苦辣,平淡的生活才有可能焕发迷人的光彩。每天微笑着迎接孩子,给孩子一个热情的拥抱,精心地安排每一个活动细节,细心地照顾每一个孩子的生活,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孩子在细节中学会感受爱,在生活中学会传递爱,让爱成为最美丽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如果将人的素质比作一棵树的话,“人”是根、是干,“才”是枝、是叶。或者说,“才”里面的“能力”是枝,“知识”是叶。美国科学家曾通过对一些成功人士的调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能否成功,情商的比重占80%,智商比占20%。实际上,一个人想要成为人才,要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他的素质构成中还有比情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文情怀,就是爱,这是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核心。作为教育者,经由我们老师传递给孩子的爱,应该是有着很高文化智慧的爱。孩子的心灵就象最珍贵的艺术品一样,是最纯洁美好的,需要我们用心思用灵魂好好感悟,爱是教育的前提。

有一段时间,我每天都面带笑容在幼儿园门口迎接孩子入园、送

孩子回家。有一个固定的动作就是俯下身跟孩子说“早上好”、“再见”。在这样一个接一个力图平视孩子的俯身动作中,我向孩子们传递着我对他们的细微、潜在的尊重和关爱,与此同时,我也看到了孩子的笑脸以及孩子对我的爱。有一天早晨,我蹲下身来迎接托班的怡怡,怡怡从园门口向我飞奔而来,一下子扑到我的怀里,我一时没站稳,倒在了地上。怡怡就那样伏在我的胸前,格格地笑着,在我脸上亲了一口。怡怡的妈妈跑过来扶我:呀,你这孩子,轻一点啊,看把老师都推倒了。我告诉她,这是我最开心的一刻,因为我对孩子的尊重和关爱换来了孩子对我的爱。我们要用爱和智慧,用我们所表现出来的口气、表情、身心所散发出来的信息,为孩子营造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氛围,让孩子感觉到美好、祥和、关爱以及很高的文化品味,滋润孩子的心田,帮助孩子成长。

感悟三:重要的不仅是让孩子体验成功,更是让孩子体验价值

并不是所有的砂都能变成珍珠,但每一颗砂都发挥着自身的功用;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体验成功,但每一个人都能从生活中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有一个伏上鹰背的故事:小鸟借助鹰的力量飞得比鹰还要高。每一个人都不可能万能,只要懂得发现身旁他人的优势,并能够借用过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就能让自身体现价值,让人生减少遗憾。关键在于找到自己的合适的位置,体现自身的价值。学期结束的时候,很多孩子甚至家长因为没有得到好娃娃的奖状而失望,甚至找到老师问:为什么我的孩子没有奖状?或者就在教室门口责备孩子:瞧瞧,别人都能得到奖状,你怎么就没有?真没出息!确实,每个孩子都通

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进步,我们应该奖励孩子的这种进步。但是,这种奖励并不单纯通过奖状来获得。而家长对老师或者孩子的责问,仅仅只是为了奖状,似乎奖状体现了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的成功。于是,我告诉孩子,回去数数素质报告单上的星星,每一颗星星都是自己学会了一项新本领或完成了一个新任务而得到的奖励,这都是通过小朋友自己的努力而得到的,只要继续努力,得到的星星就会越来越多,也表明小朋友越来越能干,这就是每一个孩子自身的价值。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把目光盯着成功,更要引导孩子发现自身的价值。

教育自古以来肩负两个伟大的使命,就是培养人的高尚灵魂和智慧的脑袋。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要用一种手段或者说一种具体的操作方法使孩子能把知识化为智慧,把品格渗进心灵。3-6岁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习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养成好的习惯和培养对自己的信心,让孩子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就是要让孩子发现,只要努力,每个人都能做好许多事情。

中国茶从绵长的历史中走来,缕缕清香飘逸着无尽的岁月,小小的故事弥漫着淡淡的书香。捧清茶一杯,读新书一本,祈愿自己和孩子共同拥有快乐,拥抱爱心,在平凡中体验自身的价值。

2012年7月8日

第三篇:读《宣传智慧》后感

读《宣传智慧》后感

从重庆来山东的时候,我走得太匆忙,就带了一个保温杯、三身衣服、一套被褥。此外还带了四本书,一本是王尔德的《自深深处》,另外三本是李立峰老师的书:《不走寻常路》、《司法新时代》和《宣传智慧》。

之前我已经写了《不走寻常路》了,今天写一写我作为宣传外行看《宣传智慧》后的所悟。

但凡工作稍微久一点的朋友,多多少少会在工作里遇到很多让你或震惊、或扼腕、或畅快、或痛心的人人事事。一直以来,我都有心想记录下来这些宝贵的情愫和记忆。可惜能力不足,常常词不达意,甚至不知如何下笔记叙。

尝试着看过一些提升的书,要么过于专业晦涩难以消化,要么过于小众片面不适合我的本职工作。

我把我的困惑同中文系毕业的好朋友讲了讲,她一针见血地指出,你的问题不在写不出文字,在于不知道如何写出你心里的故事,说白了,就是思维没有转换过来,不懂宣传。浮躁的中年妇女急功近利,此后我一直想找一本关于宣传的快速入门读物。

直到我收到《宣传智慧》一书。作者在文中说本书只讲他熟悉的领域,法律、宣传、检察,也正好是我想记录的领域。作者记录自己在宣传路上的真实感受,行文口语、朴素、理性,让阅读本书的人“不管是任何专业的人读起,都能够读得懂;不管是从任何一页翻起,都能够读得下去;不管是入行宣传多久,都能够有所启悟”。每一篇都是满满的干货,都有划重点的知识点。

作者在《宣传如何做到曲高和众》一文里写道“宣传,是给读者看的,是社会公众,那就需要讲故事,会翻译。”换句话说,宣传就是把你想传递的价值观通过故事讲出来,让社会公众发现你、了解你、靠近你、支持你。

《宣传,从故事到事故有多远?》一文里教授我们如何从工作中提炼故事。故事绝非无中生有、生搬硬造、拼凑嫁接,它来源于工作但高于工作,是案件事实之外需要捕捉和提炼的现象,要传递的是案例背后的法治价值、法治精神、社会意义。换个角度来看,听故事的人也更愿意听到的故事是干货,是务实有效的内容,是执法办案中展现的司法智慧和司法艺术。文中的举例说明在此不赘述,总之是实实在在的分析方法、提升要点。

《写稿要避免方向性错误》总结了日常处理的大量通讯员投稿中常见的“常识性错误”、“方向性错误”。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通篇没有细节”。我自己就经常犯这样的错误。昨天下午发了一篇小文请老师斧正,老师阅后直言文笔细腻,缺点细节。上次写的演讲稿也是,廖处说细节不足,缺乏有烟火气的故事。“故事感人之处在于细节,通常一篇报道看完,有一两句话、一两个场景让人记得住,这篇报道就是成功的。”没有细节亮点的故事,文笔再好,也不过是让人手指一划,划过去就算了。

《做好宣传的“三个秘诀”》中告诉我们“不是先有材料,后有宣传,而是先有采访,后有宣传。不是以案子为主,而是以办案人为主”。办案人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斟酌审查报告时力争言简意赅,层次清晰。而通过办案人讲述出的案件背后的故事则拥有更多引人思考的空间,由办案人之外的人写深案件本身的启示和典型意义,才能更立体呈现办案工作的全貌。

……

最后我想说,“司法报道,最重要的要让老百姓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要让老百姓爱看、满意。切忌浮在表面,防止违背常理常识常情,防止自嗨式倾向。要说人话,接地气”,这段话,读起来真带劲,我将时刻提醒自己:讲好故事的基本要求是说人话。

第四篇:读《乡土中国》后感

我们失去了什么

——读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有感

这次作业的要求是读一本自己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书,然后写读后感。因为我平时读书不多,且没有最喜欢或最不喜欢之说,所以就让一位师姐给我推荐一本。师姐本科是读中文系的,读过的书肯定很多。师姐第一次给我的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可是拿到书时,看到是厚厚的一本,觉得在两个礼拜的时间内读完还要写读后感有点困难,于是师姐就又给了我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这本“小书”。

以前我基本上是没有读过学术性的书籍的,因为觉得学术性书籍很枯燥,很无聊。可是这次为了完成作业,同时也真的想多学习了解一些知识,就硬起头皮读了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除去序言和后记两部分,这本书中还有《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礼治秩序》等十四篇文章。读完之后,虽然没有什么非常深刻的印象,但其中的一些话语还是引起了我对一些问题的思考,而对于这些问题,以前是从来没有认真想过的。

当前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成为城市人口;越来越多的乡村逐渐被高楼大厦占据,乡村被城市取代;城市的文明进步逐渐取代人们印象中的乡村的愚昧落后。中国社会正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迈进,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无法回避的历史进程。我们不能否认,城市里有便捷的交通,方便的购物场所,优越的生活条件;我们不能否定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但是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在城市化进程中得到各

方面满足的同时,正在失去一些十分宝贵的东西呢?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本色》一篇里说:乡土社会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是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社会。是的,的确是这样的。我来自农村,来自乡下,所以对此深有体会。在农村,人与人之间来往频繁,互帮互助,因此彼此了解,彼此信任,所以彼此熟悉。正如费孝通先生在文章中说的那样: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种熟悉的感觉让人感到温暖。每次放假回家,刚到村口,就有一种亲切的感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即使村口到家还有一段很远的距离。可是在城市里,你永远找不到这种感觉。就拿我自己来说,在县城读书时,每次去叔叔家,即使已经走到叔叔家楼下,仍然有一种身在异处的感觉,有一种陌生的感觉。除非走进叔叔家门,心里才会有到家的感觉。在一个小小的县城里尚且如此,更何况在复杂的大都市中呢。城市里,人与人是陌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淡漠的。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这种陌生,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淡漠,将会漫延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而乡村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那种朴实的给人温暖的熟悉的感觉将渐渐消失,我们再也找不到乡村带给我们的那种温情。从高中起,一直在城里读书,这么多年,在外人看来我跟城里人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可是城市对我来说是陌生的,发自内心深处的陌生。

如果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能始终保持着乡村社会中那种熟悉的感觉,那种亲密的关系,这个社会该有多好啊!

现代社会除了带给我们陌生,还给我们一种不安全的感觉。在城市里,即使到楼下片刻都得把门锁好;即使按了防盗门防盗窗,还是整天害怕被盗;即使有警察,有法律,走在大街上还是担心被打被抢„„总之,生活在城市里,始终有一种不安全的感觉。在农村,就不会有这种感觉。即使是现在,农村人出去时也是不锁门的,即便要出去很久。“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很好的说明了城市与乡村的区别。即使有法律,城市中种种纠纷还是层出不穷。所以在城市里,时时刻刻都要防备被人欺骗。在农村,你很少会有这种感觉。即使有纠纷,也很少需要法律来解决。现代社会是一个矛盾丛生的社会,是一个让人没有安全感的社会,即使有维持社会秩序的种种规定,种种力量。而在乡土社会里,社会秩序无需外力来维持,单凭每个人的本能和良知,就能相安无事了。我们在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正在逐渐失去这种维持秩序的本能和良知。

这么多年,一直在外求学,目的就是为了摆脱农村那种贫穷落后的生活,在城里谋得一种舒适富足的幸福生活。曾经,让自己成为一个城里人的愿望一直十分强烈,可是现在突然有种疑惑:这种愿望真的有意义吗?即使我们成了城里人,我们的生活就一定会幸福吗?

城市化,现代社会,在向着这一目标前进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五篇:读 后 感

读 后 感

这几天我看了朱自清的散文集,现在由我来介绍这里的文章并附上个人的读后感言。

《背影》这篇散文通过描写父亲送儿子远行的一幕,表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情感;《匆匆》讲述了时间流逝之快,并且时间不能倒流。朱自清散文告诉我们:昨天是作废的支票,明天是未发行的债务,只有今天才是黄金,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住今天;而《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中,作者用月光衬托荷花,描写了夜晚中荷塘的美景。而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春》,在文中,朱自清先生把春比喻为一个刚刚睡醒的孩子,欣欣然张开了眼,遍地的野花仿佛是天上的星星眨着眼。风,不再像冬天那样寒冷,像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摸着万物。在温暖的春风中,孩子们高兴得放着风筝。在春天,春雨是寻常的,它滋润着世间的万物,在《春》这篇文章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是呀,春天代表着绿色,寓意着复苏,象征着希望。我们只有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到秋天才会有累累硕果。而现在不正是我们人生的春天吗?我们为什么只在乎秋天的收获,难道现在不应该付出汗水和努力吗?我热爱春天,歌颂春天,但我更珍惜春天!这就是我的感想。

田 慧

下载读《中国智慧》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中国智慧》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 后 感

    读 后 感 素纸浅痕,折出世间沧桑;纤手轻绕,阅出人生百态。 ——题记(一)读红楼,解人生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部社会的史诗,一段历史的缩影。 思绪在......

    读 后 感

    读 后 感是刚入职的时候拿到的这本书,厚厚的,沉甸甸的,有点旧。办完入职手续后就拿了回来,放到一边,便好久没再理会。些许是因为有点忙,些许是因为懒得去看,总之是好久没有动过。一......

    读 后 感

    读 后 感 ----四川师范大队附属实验小学 四年级九班郑智轩 我阅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之后,我知道了《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个美国著明小说家马克.吐温在(1835年—1910年)的......

    读 后 感

    读 后 感 大家一定读过《水浒传》这本书吧,里面讲了许多个英雄好汉的传奇故事,比如说《拳打镇关西》、《景阳冈武松打虎》、《李逵沂岭杀虎》、《三打祝家庄》、《大破连环马......

    读 后 感

    读 后 感 苏海洁 四(4)班 今天,我读了《诚实与信任》这篇课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 深夜驱车回家途中,不小心撞碎了小红车反光镜后,主动留下写有自 己姓名、电话的字条。后......

    读.后感

    读《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后感 ——浅议幼儿园的环境布置 西塘镇中心幼儿园何叶花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用)》的全面贯彻和落实,幼儿园的教育改革正在深入发展,与......

    701方玉琼读智慧背囊后感

    人生中不可缺少的“背囊” ——读《智慧背囊》有感 一本好书,就像是一缕清风,抚过心灵的时候为我们留下一丝清凉;就像一场春雨,洒落心田的时候滋润理想的种子;就像清晨的阳光,穿透......

    读分析后感智慧之花[定稿]

    词·清平乐 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 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1、智慧之花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孙云晓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