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营头镇创建省级卫生城镇工作情况汇报 成稿
营头镇创建省级卫生城镇工作情况汇报
(营头镇人民政府左金)
眉县营头镇位于秦岭北麓,属半山区乡镇,辖11个行政村,6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650人。总面积73.4平方公里,镇区三条主干街道呈“△”型,现有面积0.9平方公里,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镇区人口380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767元。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紧紧围绕“四镇”建设目标,积极实施小城镇带动战略,大手笔抓规划,大投入抓建设,大动作抓管理,大声势抓宣传,使城镇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干部群众环卫意识得到增强,镇区卫生面貌进一步优化,群众的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全镇上下讲卫生、讲文明、讲科学、树新风的良好氛围基本形成。在07年成功创建为市级卫生城镇后,我们及时提出了再鼓干劲、再添措施,举镇一致,力争2年内争创成省级卫生城镇的目标,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方位部署爱卫工作
我们始终把城镇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做为建设和谐营头的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强化管理措施,扎扎实实地抓好爱国卫生工作。一是加强领导,广泛发动。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爱卫和创卫工作,召开动员大会全面安排,并将创建省级
第1页
卫生城镇列入政府工作报告进行承诺。及时调整充实了镇爱卫会组成人员,成立了镇长任组长,镇主管领导任副组长,党政办、城建站、工商所、供电所、派出所、卫生院、环卫站等职能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省级卫生城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下发了《营头镇卫生管理制度》、《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标准》等,明确目标和工作重点,全镇动员抓落实,形成举镇一致抓创卫的良好氛围。二是强化考核,落实责任。坚持定期召开爱国卫生工作协调会,在统一思想,广泛发动的基础上,同各村、驻镇各单位签订了爱国卫生工作责任书,将卫生管理和创建任务进行量化分解,落实到每个成员和单位,并与单位年终考核、干部政绩挂钩。利用下发督办通知、汇报会、现场检查等形式加大督查督办力度。三是加强镇容镇貌管理。研究制定了《镇区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参照县城管理模式,推行门前“四包”责任制,街道实行划段包干,指定牵头单位和责任人,签订责任协议,做到责任明确。坚持每周五组织干部职工进行卫生大清扫、大整治活动。在工作中我们坚持三个结合,即:坚持经常性工作与阶段性整治相结合,群众运动与专业队管理相结合,严管与教育相结合,使镇区卫生面貌大为改观。四是超前规划,持续发展。按照“镇区北移,扩大规模,完善功能”的思路,水、电、路立体规划,土地、人口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商业市场合理布局,道路绿化、街道
亮化、美化和公益设施通盘考虑,统一标准,统一要求,使镇区建设和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二、强化投入,不断改善卫生基础设施条件
1、进一步完善镇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投资260万元建成2100平方米的机关宿办楼及配套设施;二是投资475万元新建中学图书楼及教学楼397平方米,中学餐厅食堂改造正在进行中;三是投资120万元建成镇区集中供水厂,埋设供排水管道2300米;四是投资25万元铺设永兴街、丰庆路人行道地砖6600平方米;五是投资10万元绿化、美化镇区;六是投资36万元实施的镇区停车场、景观林带建设正在进行中;七是投资6万元,安装路灯30个;八是投资9.5万元,新建水冲式公厕1座,新建垃圾台3座,设果皮箱50个。近年来,在城镇建设方面累计投资950余万元,使镇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2、以卫生村建设为契机,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按照县上安排,我们以农村环卫设施建设为重点,投入大力物力、财力对农村环境卫生进行了大整治。其投入资金50余万元,新建垃圾台150座,新砌花坛5000米,配备垃圾车17辆,专职清扫人员86人,做到设施到位,人员经费到位、清扫到位、形成全镇抓环卫的氛围。共创建卫生村4个,先后水泥硬化各村主干道路53.5公里,实施沼气400户,改厕40户,投资640多万元实施山区群众移民搬迁工程42户。
三、建管并举,建立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
我们按照创建方案,加强了镇区环境卫生整治,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加大镇区管理力度。一是镇上及时充实调整镇城建管理所人员,组建了镇环卫站,每年新增环卫投资4万元,聘用5名保洁人员,对镇区主街道实施每天保洁清扫,有人员、有车辆、有服装,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二是对镇容镇貌严加管理,划行归市,彻底取缔占道经营,越店经营和马路市场,规划蔬菜市场1个,停车场正在建设之中。每年坚持集中开展4次以上镇区环境卫生大整治,对明锅亮灶、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彻底清除和取缔清理。三是严格实行门前“四包”责任制度,每户门前张贴“四包”责任牌,明确区域,明确任务,明确责任。四是加强环境卫生附属设施管理,定期对路灯、排水进行维修,对绿化花草树木进行浇水冲洗和修剪,今年新栽和补植树木130多棵,总投资约1万元。坚持每年在春节、爱卫月、五
一、国庆、元旦等重要节假日,组织机关和驻镇各单位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镇区环境卫生集中进行清理。全年累计清理明锅亮灶35人次,取缔马路市场27处,占道越店经营100多人次。号召全民参与,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六是实行科学规划,保证除害防病工作达标,按照国家规定规范鼠药和杀虫剂市场,饮食行业“三证”持有率达到100%,餐具消毒、“三防”设施齐全,近年来未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四、常抓不懈,搞好爱国卫生宣传教育
近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抓好爱国卫生宣传,切实有效的促进了干部群众的卫生意识的提高。印发了创建卫生城镇倡议书进行宣传,发挥健康教育宣传栏、板报、图板的宣传主渠道作用,在镇中心卫生院、政府门前设立了健康卫生知识宣传栏,镇初中和中心小学卫生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100%。并且设立宣传栏,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养成率分别达到80%和60%以上。
投资180万元对镇中心卫生院实施了扩建加固,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镇卫生院传染病防治和计划免疫、儿童“五苗”预防接种等工作开展正常。投资11万元新建各村卫生室,卫生防保体系健全。
我们在爱国卫生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望相比,仍有不少差距。下一步,我们决心对照标准,继续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继续强化领导,进一步提升城镇卫生水平。认真实施卫生环境规划,并不断修正完善,继续加大卫生环境基础投入,不断优化城镇卫生面貌。
二是继续加大环境卫生宣传。通过多渠道、多方式不断加强干部群众的环境卫生知识传播,进一步提高全民环境卫生意识。
三是完善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切实加强镇区环境卫生整治,创新方式方法,建管并举,强化措施,加大执法力度,防止卫生反弹。
四是加大镇区改造力度。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突出特色”的原则,加快投资539万元的小城镇建设项目实施,对镇区中心街开发,新建饮食、蔬菜市场,花园广场及辅射商品房
开发,使营头的设施更加完善,形成镇区四通八达的“田”字型规划。
五是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从源头上治理污染,加快绿化美化,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总之,我们决心以这次创建省级卫生集镇考核验收为新的起点,更加扎实努力工作,为不断提高我镇爱国卫生工作水平,为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新营头而努力。
第二篇:创建省级卫生城镇工作汇报
县创建省级卫生城镇工作汇报
一、工作完成情况:
按照《**市市容管理条例》要求,加强了县城环境整治管理工作,杜绝了乱搭盖、占道经营和乱摆摊现象,无污水横溢、垃圾乱倒现象。
1、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加大城镇管理力度。建立城管长期巡查机制,工作人员全天候在县城街道内进行巡查,从7月10日开始至今,共开展30余次整治活动,清理占道经营、店外乱挂衣物10户、乱堆放垃圾18次,清理占道停放车辆45辆,对不按规定停车占用人行道的进行说服教育,对屡教不改者,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物品进行暂扣,并进行相应的处罚,近期共取缔乱摆摊设点20余户。
一是充实环卫队伍,完善了环卫设施。临时聘用30名保洁清扫人员分片包干,保证县城街道垃圾随产随清、日产日清,设置果皮箱459个。二是对镇容镇貌管理做到严管重罚,彻底取缔了占道经营行为,依法清理各种违章建筑,对团结北路延伸段1户违章农户院落进行拆除,其余1户正在协商解决。三是严格落实“门前三包”制度,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1815,签订率达85%,每周组织人员对不履行“门前三包”责任的到商铺进行处罚,到目前已处罚7家商户7家,收缴罚金900元,并要求其限期整改。四是加强了道路及附属设施的维护管理,设立了下水、路灯管护人员,定时定期检修。五是对占道经营及车辆停放的管理,启动了商业街停车场,对县城主要街道乱摆摊点的22家商户进行了清理整治。(其中进入顺宁花园5家,民惠超市4家,宏泰花苑3家,粮油加工厂6家,和平小区4家)基本清除了马路市场及占道经营现象。基本杜绝了机动车随意停放现象,保证了道路畅通。
2、严肃查处乱写、乱涂、乱画、乱贴广告等行为,及时清除街道“牛皮癣”。督促商铺及时清洗商铺门窗、店外公用设施上乱写乱画乱涂的字迹、图案,保持店面和外围整洁。县住房保障和建设局与鲁沙尔镇政府配合,大力整治违规违章行为和“牛皮癣”整治,经常督促检查沿街个体商户清理、清除责任区内的乱涂乱帖、乱写乱画的“牛皮癣”,截止目前,共投资2万元,清理“牛皮癣”200余处,共2100㎡。
3、县城和平路县医院路口至招待所段设为“交通管理示范路段”,禁止机动车在此路段停车、禁止1.5吨货车和19座以上客车通行、禁止19座以上公交车由西向东在此路段通行。为尽快开展县城和平路“交通管理示范路段”工作,我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共设计12处道路交通标志,移建8处道路交通标志,设计9处电子监控配合此项工作的开展完善该路段标志标线和电子监控系统。在县城和平路两侧安装护栏,严禁在道路两旁停放车辆,将其打造成道路交通示范街。
4、针对非法营运车辆分散,参运人员情况复杂等特点,以及查处取证难和缺乏有效执法保障措施的现状,在执法过程中与相关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加大专项治理查处力度,集中力量对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重点车型、重点站场进行重拳出击,并采取“重点打击、逐个击破”的方法进行专项治理,同时以“交叉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宣传教育与执法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专项整治抓出成效。现已查扣“黑车”151辆,其它违法车辆339辆,运输市场秩序有所好转。
二、存在的问题:
1、县城主要街道“门前三包”责任落实不够到位。东拉路商铺门前乱挂衣物、乱堆放杂物、占道经营现象突出。东拉市场内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突出。团结北路财政局斜对面占道修理摩托车现象突出。
2、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卫生脏、乱、差现象突出。
3、县城排洪沟周边农户随意倾倒垃圾现象突出。
**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第三篇:天宝镇创建省级卫生乡镇工作汇报
2011年天宝镇创建省级卫生乡镇工作汇报
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位于漳州市区西郊,全镇总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075亩,下辖20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现有总人口45114人,其中农业人口43814人,非农业人口1300人、畲族1078人,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307元,2009年5730元,2010年6188元。2008年以来,天宝镇先后获得了漳州市第十届“文明乡镇”称号、2008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8年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008年以来,天宝镇党委、政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实施“工业兴镇、农商联动”的发展战略,取得了三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的好成绩。在创建卫生城镇工作方面,我镇以创建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环保城市、文明城市、整治城乡环境卫生的“四创一整治”、农村“村容整治”行动、九龙江水环境污染治理等活动为契机,加强领导,把握重点,突出特色,注重实效,扎实地开展爱国卫生活动,使天宝镇容村貌有了较大的改观,公民文明卫生意识有了显著的提高。
一、组织领导不断加强
领导高度重视。天宝镇党委、镇政府将创建卫生城镇工作列入日常工作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整治要求,精心组织实施,把任务按组织管理、宣传教育、环境整治等分解到各部门、各基层所站,层层落实责任。建立创卫工作目标管理。镇爱卫办对照省级卫生乡镇的标准,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天宝镇创建省级卫生乡镇工作实施方案》,把创卫的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镇直各有关部门和行政村,并签订了创卫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了部门主要领导为第 1
一责任人。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镇爱卫办召开两次以上专题会议,着重解决环境卫生存在的问题,并开展三次以上的爱国卫生检查活动,开展集镇市场整顿,重大节日组织卫生清除。镇政府还划拨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制定具体的奖惩办法。注重充分发挥四支队伍的作用。一是镇区环卫队伍。每天增加清扫次数,垃圾做到日产日清,镇区各街道做到全天候保洁。二是村保洁队伍。目前镇村有105名保洁员,定人、定点、定期保洁消杀。三是城镇综合管理中队。他们既负责集镇管理,又分片负责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具体实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集市贸易市场管理、车辆交通管理、城镇建设管理。四是行业卫生管理队伍。由医院、爱卫办、工商所、派出所、镇管办等职能部门人员组成,对饮食、食品,公共场所进行依法管理。使行业单位达到证照齐全、设施到位、消毒合格、内外整洁,符合食品和公共场所管理条例的标准要求。
二、健康教育不断深入
我们在深化健康教育方面,重点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健康教育领导力度。镇上成立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并确定一名党委委员专门负责抓全镇的健康教育,各村、也组建健教工作班子,明确由分管领导常年负责本单位的健教工作。二是设立固定性的健教宣传阵地。镇区主要街道及各村村委、单位内部、中小学校共建橱窗、板报等健教阵地35个,做到宣传内容每季换一次。三是开设专题健教讲座。各村用文明市民学校进行健康教育,重点讲授常见病的预防知识和农民卫生知识应知应会三十题。全镇中小学校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做到有教师、有课本、有教案、有课时、有考核、开课率达100%;全镇中、小学生健康知识及格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均80%以上。四是着力开展控烟宣传和禁烟活动,镇区商店、银行、邮电等窗口单位和公共场所都有明显的禁烟标
志和禁烟措施,控烟活动取得显著成果。通过一系列的健康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全镇居民的卫生意识和健康意识,促进了健康行为的养成,形成了个个讲卫生,人人爱清洁的良好风气。
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一是道路建设。几年来,共投入近千万元资金对农村道路进行修建硬化,完成张坑、月岭、田寮、过塘、田寮、墨溪、珠里、盘谷等行政村共同近二十公里的农村公路建设,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镇区街巷路面硬化率达到100%。二是改水改厕。改水改厕关系人民群众健康与生活品质,是头等大事。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镇自来水厂改建项目投入74万元新建水处理装置,取水泵房及300立方米清水池各一座,建成后日产达3000吨,受益人口1.2万人,工程进展顺利。在改厕的过程中,镇、村、组三级职责分明,标准明确,紧紧抓住户厕改造的有力契机,按照村民住户相对集中的原则选址,统一采用“三格式”新建公厕,到目前为止,全镇20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无害化卫生户厕已达到8911户,改厕普及率达到80.06%,农村居住环境切实得到改善,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三是垃圾场治理、垃圾箱改造。初步统计,全镇20个村共有保洁车76辆、垃圾箱189个、垃圾桶1.3万个、垃圾收集池221个、保洁人员105名、机动运输车20辆、垃圾收集中转池20处,建成垃圾焚烧窑5座(其中凤园2座、大寨3座已经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公厕51座(51座公厕分布在我镇的19个村庄,目前都已完工并投入使用)。
四、镇容村貌明显改观
为强化镇区的环卫管理,我镇成立三支工作小组,即日常管理小组、日常清扫队伍、日常保洁队伍。另外,如开展较大规模的统一整治行动时再根据需要抽调人员进行补充和加强。日常管理小组由城管人员5名和督查队4名组成,主要负责镇区卫生及菜市场的管理和卫生费等的征收,并对镇区交通秩序、乱摆摊设点、乱张贴等各种现象进行监督管理;清扫队伍由外请的13名清扫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对镇区六纵四横等大小十几条道路、近十万平米路面的清扫;保洁队伍由聘请的4名保洁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对蕉芗路、九一八路等几条主要道路卫生的日常保洁。同时,筹措投入大量资金加强镇区和农村的环境卫生管理整治工作,组织开展镇区违章搭建、占道经营、环境卫生和农村卫生专项整治,开展卫生评比和环境卫生整治周活动。
另外,我镇将“村容整洁”工作与九龙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结合起来,全面完成了沿江1公里以内的猪圈拆除工作,涉及10个村(居)委会,210户养猪户,拆除猪圈面积达54804㎡,转移生猪16500头,发放对养猪户的经济补助款148万。至今,已完成了880口,总计8800m³的沼气池建设和962口,总计8926m³的生化池建设任务。我们还发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工投劳,集中力量,全面开展道路、河道、村庄陈年垃圾、杂物清理大行动,对路面及两侧的垃圾、堆积物、乱搭建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和整治;对池塘河面的漂浮物、障碍物,岸边的垃圾进行彻底打捞和清理;清除村沟水渠的淤泥杂物;对村庄的公共场所和农户的房前屋后的积存垃圾,杂草杂物全方位清除治理,做到不留卫生死角,保持村容村貌整洁。并按照“六个有”的标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推进卫生整治成果。通过以上工作,有效增强了我镇村民的卫生保洁意识,现村庄保洁已成为全村上下共同的自觉行为,村庄每天都能保持良好的卫生面貌。
五、除害防病成效显著
我镇的除害防病工作,做到突击与经常、专业队伍与群防群治、消杀与环境整治相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近三年共投入除害经费1.5万余元,每年组
织发动入户喷药消毒四次,投入劳力200多人次,使用各种除害药物396公斤,消杀面积达5万亩次。经过大力开展除四害活动,有效地控制了四害密度,巩固了我镇灭鼠、灭蝇、灭蟑螂的达标成果。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我们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使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镇“四苗”接种率和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均达到100%以上。近年来我镇无传染病暴发流行,无脊髓灰质炎病例发生。
我镇的创建工作,虽然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有某些薄弱环节。但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卫生部门的关心指导下,一定能把我镇建设成为洁美、文明、开放、繁荣的现代化新型城镇。
天宝镇人民政府
2011年2月28日
第四篇:头营镇2011年考核工作汇报
头营镇2011年考核工作汇报
(2011年12月)头营镇党委、政府
各位领导: 2011年,我镇在区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原州区十件民生实事和十二项重点工程,转变观念、创新思维,破解发展难题,全力把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把项目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把社会管理创新作为工作重心,更加注重农业提质增效,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着力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
一、狠抓理论学习,提高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积极倡导领导干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以加强学习修身励志,促进工作。组织党委班子集体学习,邀请专家辅导报告,努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通过学习,坚定了班子成员的政治方向,提高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区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通过学习,创新了班子的工作思维和方法,增强了班子的决策力、执行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极大地提高了抓落实的工作效率。同时我们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思想大解放,树立新形象”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宣传、集中学习、撰写调研文章等,达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二、抓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培育壮大蔬菜、种薯、草畜、枸杞、特色种植产业,提升劳务产业,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做大冷凉蔬菜产业。强化政府推动、项目扶持、农民主体、企业参与、科技支撑措施,通过建预冷库、脱水蔬菜厂,进行蔬菜深加工。以徐河村为中心,集中连片种植西芹6000亩,带动发展冷凉蔬菜2.2万亩,新建日光温室51栋,维修马园、二营园区旧棚,发展大中拱棚760栋。成立蔬菜合作社,维修旧棚,聘请技术人员指导,网上发布蔬菜销售信息等,坚持扩规增量和提质增效并举,打造固原“冷凉蔬菜之乡”。做强草畜产业。按照“以牛为主、多畜并举”的发展思路,坚持基础母畜扩繁增量和短期育肥相结合,农户分散养殖与大户示范带动相结合,建成杨郎奶牛场、马园君宏、石羊富源肉牛养殖合作社等规模养殖场、合作社七家,全镇标准圈棚累计达1100栋,新建350栋。年牛饲养量达到5.8万头、基础母牛存栏5000头,黄牛冷配改良4800头,种植禾草31000亩,复壮更新多年生牧草7000亩,调制利用好玉米秸杆,使草畜产业增效增收。优化特色产业。以马店村为核心,辐射蒋河、胡大堡等村种植枸杞1.4万亩,形成原州区万亩优质枸杞基地。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积极引进招商企业参与枸杞基地建设及产品深加工,推动枸杞产业向特色化、规模化、优质化、无公害化方向发展。以马园、徐河、农科为核心,大力发展以露地西芹为主的万亩冷凉蔬菜,在河谷川道区形成冷凉蔬菜基地,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不断提高农民在特色种植上的收入。扩建马铃薯种薯繁育基 2 地:徐河村集中连片种植马铃薯种薯1000亩,种薯基地流转土地5000亩,种植5000亩。提升劳务产业。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一项主要措施,以春季福建沿海、秋季进疆拾花输出,以盐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以马店村为核心万亩枸杞采摘、修剪,以宁夏特奥特万亩番茄种植加工基地,以杨郎各企业生产均需用大量务工人员为抓手,采取多渠道、多方位输出原则,新建4个劳务基地,建成杨郎、二营创业园区,保就业促增收,全年劳务创收达1.1亿元。积极推进创业促就业行动,提升现有创业园区运行质量。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加大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和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转移就业技能和创业致富能力,催生一批创业主体。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巩固杨郎新农村建设成果,打造南屯新农村示范村,按照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建筑风格,南屯安置点建房148户,铺设人畜饮水管道6公里,改造村级道路8公里,安装路灯8盏,硬化居民点巷道3.6公里,绿化道路3公里。按照社区化管理模式,不断增加新农村管理服务手段,配套建设村级活动场所、学校及村级卫生室、图书馆、便民服务代理站。以群防群治为基础,成立治安联防队、雇用卫生保洁员,加强新农村示范村社会治安管理,以群众自发组织为主,成立卫生保洁队伍,探索新农村环境保洁和垃圾清运机制,使新农村示范点达到“基础设施齐全、环境整洁优美、主导产业明显、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构建和谐新农村。
三、改善基础设施,在增强发展后劲上迈出新步伐
把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围绕道路交通、农林水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民生等社会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在项目争取上下大功夫,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农田水利建设:我镇农田水利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利用一个月时间,组织各村群众8000余人,按照“田、林、路、梁”综合治理的要求,着眼产业结构调整,完成南屯高标准畦田建设5000亩,全镇完成秋覆膜1.56万亩。规划建设马庄、杨郎、南屯3个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基地。成立土地流转工作组,边宣传、边动员、边丈量,完成流转土地近3万亩。并安排专人组织协调,确保节水灌溉工程的顺利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完成春季退耕还林补植补造2.6万亩,秋季补植补造1.04万亩,共3.64万亩,荒山造林2400亩。道路绿化31.1公里,完成利民、三和两个生态移民村及大北山、大疙瘩、胡大堡、南屯五个村生态移民集中安置点巷道及道路绿化28.2公里。通过与养殖户签订禁牧责任书、刷写宣传标语、加大对偷牧、溜牧等处罚力度等,抓好封山禁牧工作。小城镇建设:为进一步完善小镇城管理,规范集镇经营行为,镇党委、政府制定了《杨郎小城镇管理办法》,成立治安联防、卫生保洁队伍,使小城镇管理做到有章可依、有规可循、管理规范。突破杨郎处在市区和三营中间地带的不利区位,强化招商引资力度,带动杨郎小城镇相关产业发展,繁荣杨郎小城镇。盐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积极主动完成固原市盐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南屯、大疙瘩村土地征用 4 1.5万亩、房屋拆迁536户,安置拆迁户446户,妥善解决各种遗留问题。
四、实施民生工程,全面推进社会事业
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生态移民:加强对三和、利民两个移民村的管理,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及乡土人才,帮助指导移民群众种植日光温棚,使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懂技术、能致富”。在2011年移民点建设中,我们坚持把生态移民与新农村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扶贫开发、农村危窑危房改造结合起来,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施工、统一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南屯、大疙瘩、马庄、胡大堡、大北山5个生态移民点636户,零散户97户,入住率达95%。配套建成卫生厕所636座、牛棚467栋等生产生活设施。社会保障。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妥善解决特困户、低保户、五保户的基本生活需要,做到应保尽保。全面落实粮食直补、家电和农机具下乡补贴等各项惠农、支农优惠政策,落实农资直补及退耕还林补贴1262万元,家电补贴42万元。为了节约和保护耕地,制止乱埋乱葬陋习,镇政府统一征地156亩,建公墓2座,实行统一殡葬。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定期召开社会治安联席会议,分析研究部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解决信访积案,党员干部通过进村定期回访,帮助群众化解家庭矛盾,调解邻里纠纷,帮助村党支部健全村级综治调解组织,将大学生村官、致富能人和老党员聘请为信 5 访调解员,向群众宣传政策和法规,化解矛盾纠纷,化解信访积案,妥善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落实信访接待、信访联席会议制度。一年来,我镇依靠信访调解员在村内部共化解矛盾纠纷600余起,帮扶救助孤寡老人36人,帮助困难家庭25户。以着力解决历史积累群众反映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积极主动地对镇村债务进行核实认定,摸清底数、分清类别,在区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着力对历史遗留债务进行化解处理,切实维护政府形象,解决影响党群、干群的不利因素,努力创建政通人和的社会环境。计生: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大力实施“少生快富”工程,完成结扎322例占任务的128%;完成上环578例占任务的105%;完成少生快富168例占任务的100%;完成纯女户31例占任务的100%。教育:加强学校布局调整,新建南屯中心小学、杨郎幼儿院、撤并双台小学,积极帮助学校解决一些困难,向各小学配备体育器材15套2200件,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科技文化: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农民培训工作。落实直播卫星公共服务 “户户通”9191户,在蒋河、头营新建260平米文化活动中心各2座,广泛开展文化体育进村和文化服务进农家活动,为利民村配套健身器材16套,不断丰富群众体育文化生活。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农民培训工作。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狠抓事故隐患排查,强化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专项整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不定期检查、抽查,强化整改,防患于未然。民族宗教: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依法加强宗教事务和清真食 6 品管理,巩固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五、强基固本,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六中全会精神,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推动“思想大解放,树立新形象”和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活动深入开展。狠抓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一是制度建设。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制定了《干部管理办法》及《党委议事规则》等文件,形成了以制度管人理事,建立工作长效机制。二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把创先争优贯穿各项工作始终,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完善干部“两管三评一推优”管理考评、“连心工程”、“党员评星定格”、“四联双定双评”等活动载体相结合,成功召开全镇千名党员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大会,表彰了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原州区多个部门(单位)党组织分别与我镇12个村党支部开展“连心结对”,办实事近60件,认真抓好村级发展的大事,着力解决农村稳定的难事,切实办好为民造福的实事,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是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廉政宣传教育作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努力营造“学廉、讲廉、树廉、崇廉”的良好社会风尚。在党员干部层面,结合杨郎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基地,通过广泛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在广大群众层面,结合重大节庆活动,开展看反腐倡廉电影、送廉政书画、廉政对联等 7 活动,积极培育清新纯朴的民风。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推行村财镇管制度和村财务支出“四签两审”管理制度。推行倡导“村民议政日”活动,确定每个月20日为各村“民议政日”大会,镇包片领导积极参与,并倾听群众诉求,实现了村级组织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保证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坚持以“勤廉为民”工程为抓手,统筹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四是精神文明建设。镇党委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及精神文明建设,今年共订阅《人民日报》、《宁夏日报》、《固原日报》以及组织、监察、经济等方面的报刊杂志近200份。在《宁夏日报》、《固原日报》等媒体上涉及我镇各项工作的报道67 篇,在全镇范围内 开展文明单位评选活动,评选出7—10星级文明户122户,“五好家庭”245户,评选并申报国家级文明村1个,县级十星级文明户51户,五好文明家庭14户。五是机关效能建设。打造高效便捷的民生服务中心,坚持把做好“三务”公开作为促进作风建设、维护群众利益、树立政府及党员干部良好形象的一件大事来抓,着力在抓规范上下功夫。严肃财经纪律,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和“双签”制,打造“阳光”政府。通过抓创新、抓制度、抓管理、抓作风,提高工作效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六是武装及工青妇工作。在管武装、兴武装、用武装上下功夫,努力提高我镇武装工作水平,今年为部队输送新兵14名。重视工会、青年和妇女工作,年初有安排、有部署,各项活动顺利开展。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镇经济社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 8 绩,这得益于区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单位(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镇班子成员的团结奋斗,得益于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奋力拼搏和苦干实干。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一是镇党委驾驭市场经济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监督、管理工作需要继续强化;二是镇域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受到地域限制,招商引资难度大;三是农业产业规模不大,集约化、品牌化、科技化水平不高,农民增收幅度仍比较缓慢;四是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服务意识、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社会矛盾时有显现,维护稳定的压力仍然较大。对此,我们将本着对头营镇经济社会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在加快发展中认真加以解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区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奋发有为,扎实苦干,奋力推进和谐富裕新头营建设。
第五篇:全国卫生城镇创建工作汇报
全国卫生城镇创建工作汇报
一、创建工作主要成绩:
1、健康教育不断深入。
巩固和提高创建成果,向更高、更新的目标迈进,关键在于进一步提高全民文明卫生意识,养成健康文明的现代生活习惯。近两年来,我们在深化健康教育方面,重点在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健康教育领导力度。镇上成立了“亿万农民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并确定一名副镇长专门负责抓全镇的健康教育,各村、厂和市镇各单位也组建健教工作班子,明确由分管领导常年负责本单位的健教工作。二是设立固定性的健教阵地。镇区主要街道和居民集中居住区域及各村村委、镇办企业、单位内部、中小学校共建橱窗、板报等健教阵地58个,做到橱窗宣传内容每季换一次,板报宣传内容每月更换一次。镇广电站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宣传媒体作用,常年开设健教宣传栏目。从去年开始每星期都有健教宣传,并拍摄了健教专题电视片定期进行播放。三是印发健康教育宣传材料和读本。近两年来,共印发“农民健康知识读本”、“居民健康读本”、“张家港市市民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问答”等健教宣传资料2.2万本,材料入户率达100%。四是开设专题健教讲座。各村、厂利用文明市民学校进行健康教育,重点讲授常见病的预防知识和居民应知应会三十题。两年来共计办班180期。全镇中小学校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做到有教师、有课本、有教案、有课时、有考核、开课率达100%;全镇中、小学生健康知识及格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90%和80%以上。为配合创建要求在各村卫生室开展卫生咨询服务。五是着力开展控烟宣传和禁烟活动,镇区各大商场、、邮电等窗口单位和公共场所都有明显的禁烟标志和禁烟措施,控烟活动取得显著成果。通过一系列的健康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全镇居民的卫生意识和健康意识,促进了健
康行为的养成,形成了个个讲卫生,人人爱清洁的良好风气。全镇卫生知识入户率达90%以上,镇区企事业单位职工和居民健康知识及格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80%和70%以上。
2、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围绕创建国家卫生镇的标准、要求,近两年来,我们在道路建设和完善配套卫生设施上加大了投入力度。
一是道路建设有了新的进展。近几年来,我镇先后投入资金4800万元在镇区兴建市政工程项目66只,完成拆迁总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6000平方米。一是完成了三八路、人民路油路工程和通江中路高等级水泥路工程。镇区面积由前几年的0.86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1.21平方公里。镇区主干道水泥路面总长达1.75公里,总面积26180平方米,柏油路面总长达2.66公里,总面积39800平方米。二是改造铺设人民路、通江中路,拓宽主路面,重新商住楼。三是着力整治改造通江北路,拆除两侧不规范的破旧建筑物,浇筑了2500多米长的沥青路面。四是规划整治长新、新闸村级公路,拆除沿线两侧的破旧违章建筑物,强化路面治理措施,改变了路容和交通面貌,镇区街巷路面硬化率达到100%。
二是拆旧改建同步推进。两年来,在松山大桥北侧、三八路东侧、**老街先后拆除影响镇容镇貌的破旧房屋,拆除面积5500平方米。并坚持边拆除边整治边设计边新建的原则,新建面积15000平方米。最近,我镇又将影响交通视线的**生产资料部旧房1000平方米全部拆除,这样既拓宽了路面,又改善了交通条件,优化了投资环境。去年以来还规划建设了具有欧式风格的长新东路公寓房、新茂花园,新建了全市一流的**派出所办公大楼。通江中路增设了造型美观的A式路灯,人民路、通江路交叉口安装了红绿灯。镇区新设192只造型各异的灯箱,一路一景,风格独特,功能配套,充满现代化气息。98,我镇被评为“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
三是卫生设施配套完善。开展创建国家卫生镇活动以来,镇区改建新建公厕8只,水冲式厕所普及率达100%。同时按照标准,修建垃圾中转站1座,垃圾收集房3座,增建固定垃圾箱23只,垃圾收集筒60只,果壳箱120只。投入15万元扩建改造了原垃圾填埋场,极大地提高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标准。镇区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清运率达100%。居民垃圾全部实行袋装化,袋装率达80%以上。镇区卫生设施做到了数量足够,布局合理,专人。
3、镇容镇貌明显改观。
近两年来,为强化镇区的环卫管理,我们一是强化环卫队伍建设。环卫所由原来的11人增至现在28人,达到了镇区常住人口7.2‰的配比。环卫所分成街道保洁、厕所保洁、除害消杀、垃圾清运等四个作业组,并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岗位责任制。主要街道实行一天两清扫,垃圾做到日产日清。镇区居民垃圾全部实行垃圾袋装化,垃圾箱、果壳箱数量足够,定时保洁消杀,公厕专人管理。二是强化镇管监察队伍建设。按照《集镇管理实施细则》,巡回监察,与镇区沿街各单位、个体工商户签订了“门前三包,门内达标”责任书,经常督促检查“门前三包”落实情况。镇区车辆划线停放有序,商店文明经商,无乱设摊点,无乱堆乱放,无乱贴乱画。三是严格施工管理。对施工基地实行围栏作业,严禁在围栏外乱堆建筑材料,乱占道路和乱用水源冲洗石子,保持了镇区道路整洁。四是重视绿化工作。随着镇区面积的拓展,结合老区拆建,工业小区、居民住宅开发,我们舍得投入,着力提高绿化覆盖率。近两年来,我们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种植各类花草树木18.7万株,铺设草坪1.9万平方米。通过两年来的努力,镇区绿地总面积达30.98万平方米,镇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到6.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26.2%。
4、行业卫生管理再上水平。
行业卫生是创建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我们针对不同类别特点,加强管理。依照《公共场所管理条例》、《食品卫生法》的要求,把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从严把好卫生许可证 的发放、换证、从业人员体检、关。对公共场所单位,我们重点抓好用具消毒措施的落实,消毒效果定期监测。对副食行业重点抓好食品的“索证”工作和仓库管理,抓好定型包装食品的“二期”等标志。对饮食行业(包括集体食堂)重点抓好设施完善,布局合理,严格执行生熟分开和卫生消毒制度等。对熟食摊点,严禁露天经营,完善有关设施。我们有关职能部门联合执法检查,对全镇公共场所、饮食服务行业进行一一清理。凡四证不全、设施不到位、卫生差的单位一律停业整顿或限期整改。对少数卫生差,证照不办的犟头户进行电视曝光、经济罚款直至停业。2000年停业整顿15家,追办证照54件,取缔不合格饮食店5家、理发店8家、舞厅2家。目前行业卫生单位四证全部到位,持证率达100%。从业人员体检、“五病”调离率都达到100%,卫生知识培训率100%。农贸市场坚持做到划行就市、分类经营、证照齐全、秩序良好、卫生达标。行业卫生管理进入了法制化轨道。
5、除害防病成效显著。
我镇的除害防病工作,做到突击与经常、专业队伍与群防群治、药械与化学药品、消杀与环境整治相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每年夏秋两季搞灭蝇、灭蚊,冬春两季搞灭鼠活动,近两年共投入除害经费8万余元,使用各种捕害工具1522余只,使用各种除害药物396公斤。经过大力开展除四害活动,有效地控制了四害密度,巩固了我镇灭鼠、灭蝇、灭蟑螂的达标成果。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我们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使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镇“四苗”接种率和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均达到100%以上。近三年来我镇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平均为175.07/10万,无传染病暴发流行,无脊髓灰质炎病例发生。
6、环保工作不断加强。
在经济建设和集镇建设中,我镇把环境保护工作摆到了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经常讨论研究,逐个解决问题。近几年投入960余万元,对原有三废排放不达标的企业进行
改造。同时,对新办企业严格把关,使我镇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经市环保监测站监测,我镇大气总悬浮微粒、二氧化硫平均值、噪声达标覆盖率、烟尘控制覆盖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医源性污水集中处理排放均达到标准要求。
7、改水改厕工作迈出了新步伐。
改水改厕是创建工作的重要指标,也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一件大事。今年,我镇为改善全镇人民的饮水质量,投入200万元改饮长江自来水,全镇16个行政村自来水通村率达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8%,镇区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在抓好改水工作的同时,采取典型引路、重点突破、教育引导和行政手段等方式推动改厕工作。在筹措资金上采取三个一点点:政府补一点、村里贴一点,用户出一点来推动全镇农户的改厕工作,辖区内农户无害化卫生户厕所达88.4%。
在抓好改水改厕的同时,我镇全面掀起了创建省级卫生村的热潮。目前,我镇16个行政村已有12个行政村通过省级卫生村的考核验收。其余4个村力争在明年上半年通过省级卫生村考核验收。
二、主要做法和体会:
我镇创建国家卫生镇工作所以能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这是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爱卫办的关心、指导的结果,也是我们大力发扬张家港精神,努力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江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1、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搞好创建工作的保证。
我们认为创建国家卫生镇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集镇整体文明水平,提高市民的城市意识、文明意识、卫生意识和整体素质,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鉴于这一认识,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创建工作放在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位置,与物质文明建设同时考虑、同时规划、同时实施,用抓经济工作的劲头抓创建工作。
一是做到组织到位。镇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并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11个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建立创建九大工作组。做到部门配合,各负其责。各单位、各部门都相应建立了创建领导小组,从上到下形成了健全的组织管理网络。
二是做到领导到位。创建领导小组深入一线,现场办公、实施科学指挥,打好一个个攻坚战。各单位一把手都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全责,具体抓、经常抓。每当关键时刻,政府分管领导带领有关人员进行现场办公,当场解决问题,提高办事效率。
2、全方位动员和参与是推进创建工作的基础。
创建活动是一场全民运动,必须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通过全方位发动和社会各界全面参与,使全镇的创建活动,既声势浩大又扎扎实实,我们具体抓了以下几点:
(1)、发动广泛深入。自2000年10月份开展创建国家卫生镇活动以来,我镇先后三次召开了全镇动员大会。参加对象除各村、厂、单位一、二把手外,还扩大到车间、街道居委会、门店负责人。由于发动广泛,宣传深入,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创建热情,增强了大家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参与意识。
(2)宣传形式多样。镇广电站发挥了宣传主渠道作用,开辟了创建专题栏目,定期播放创建专题新闻。影剧院做到映前幻灯宣传,正面教育,典型引路,反面曝光,跟踪报道,大造创建声势。大街小巷、单位内部都有创建板报、画廊。全镇印发健康教育材料5000余份,《告全镇人民书》8000余份,《致学生家长一封信》4000余份,下发行业卫生材料4500余份。并出动宣传车上街串村宣传,整个宣传教育活动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效果明显。
3、狠抓重点难点是搞好创建的基本条件。
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创建工作的难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二是大环境卫生整治;三是农村改水改厕。我镇经济虽然不十分富裕,但近几年来,我们共
筹集资金二亿多元,用于集镇建设与改造,搞好硬件设施的配套。为把创建不断引向深入,两年来先后召开8次环境整治动员大会,对镇、村主干道两侧大搞全面整治,拆除露天粪坑、简陋破旧房屋,基本上使大环境卫生达到“十个不见”要求。
4、齐抓共建,依法管理,是提高创建水平的关键。
创建工作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任务艰巨。我们在创建工作中坚持做到严密组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齐抓共建,依法管理。建管办、工商、防保、环保、公安、交通等职能部门,都能把创建工作与本部门的工作紧密结合,相互协调,使整个创建工作上下齐心,一级抓一级,一环扣一环,有力推动创建工作的全面开展。在整个创建过程中,我们重视依法管理。为实施依法治镇,我们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出台了《**镇镇区镇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若干规定》、《关于饲养家禽家畜的管理规定》、《**镇主干道环境综合治理暂行办法》以及《**镇市镇单位卫生管理制度》等一整套规章制度,从而使管理有章可循。另外我们注重充分发挥四支队伍的作用。一是镇区环卫队伍。每天增加清扫次数,垃圾做到日产日清,镇区各街道做到全天候保洁。二是村、厂保洁队伍。目前镇村有165名保洁员,定人、定点、定期保洁消杀。三是镇管监察队伍。他们既负责集镇管理,又分片负责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四是行业卫生管理队伍。由医院、爱卫办、工商所、派出所、镇管办等职能部门人员组成,对饮食、食品,公共场所进行依法管理。使行业单位达到证照齐全、设施到位、消毒合格、内外整洁,符合食品和公共场所管理条例的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