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尽黄沙始见金-六寨供水站简介

时间:2019-05-15 15:26: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淘尽黄沙始见金-六寨供水站简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淘尽黄沙始见金-六寨供水站简介》。

第一篇:淘尽黄沙始见金-六寨供水站简介

淘 尽 黄 沙 始 见 金

——六寨供水站简介

六寨镇位于南丹县北部、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居住着壮、汉、水、瑶等七个民族,人口4万余人,是出黔入桂的交通要道,交通便利,山川奇秀,景色迷人。六寨镇物产丰富,被称为“中国长角辣之乡”,同时又是繁荣的商贸集市之一,客流如梭。商贾如云,是人们流连往返的秀美山乡。

然而,天工造化缺陷,江河水源难觅,人畜饮水颇为不足,建国后,六寨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城镇规模扩大,人口增长,而原六寨街用水从山村水库引水至街中心水池,居民的饮用水就在这个25m³的池子里,清晨傍晚,接水排队的人拥挤不堪,特别是干旱的年景,到街外拉水,挥汗男女络绎不绝,令人揪心,这于饮水者日益增多的情况恰恰构成反比,针对这种现状,1989年,镇政府报请各级政府拨款50万元,镇直机关干部、职工、街道群众集资万余元,兴建六寨人畜饮水工程,从山村抽水,越山过岭,直抵葫芦山,穿地而出,工程宏大,主管直径150厘米,长2140米,水池容量450立方米,1990年10月破土动工,于1991年初竣工,解决4760多人的饮水问题,从此街道家家户户用上了方便清澈、卫生的自来水,结束了拥挤排队等接水的历史。

近年来,由于人口日益增长和事业的发展,三村水源保障不了现在的用水需要,2004年经上级领导批准,投资90多万元兴建播贤供 1

水工程,由县水利局设计、施工。于2005年投入使用,从而满足广大用户的用水要求,但是05年6月,我们面临解决的问题又出现了:一是水价的调整;即水价由以前的0.8元/吨调整到现在的1.2元/吨,水价调整后,当时绝大部分群众不接受,经常在收费时遭到辱骂,甚至遭到过群众的集体围攻;二是由于街道管网逐渐腐蚀、老化、漏水严重,管网整改工作开展不了。因此,既有收费上的困难又碰移表户外的艰辛,有时不得不被迫停工,在重重困难面前,面对这样的局面,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站全体员工出谋献策,采取先做群众思想工作,再开展收费安装工作,在工作态度上我们以嘴巴甜一点,理由少一点,微笑多一点,服务细一点,奉献多一点,效率高一点等作风,苦口婆心一段时期后,才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我们不分双休日、节假日顶着酷暑和下雨的恶劣天气加班加点,全身心投入到管网整改的工作潮流中去。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后,我们终于圆满完成了管网全面整改工作和水费调价的缴费工作。同时从去年8月份以来,我站摸索了一套整体用水规律,掌握用水数量,灵活改变陈旧的抽水时间,既不使水溢池的现象发生,又能保障正常供水,控制抽水时间后,我站从06年以来,平均每月节约电费近千元,降低了供水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常言道:“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站全体员工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得到了回报,我们的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广大群众的认可,2005年度,我站被评为“优秀供水站”,06年6月,总站还组织各供水站,到我站召开“泵房管理、环境卫生、协调抽水时间”现场会。

面对日新月异的明天,我站全体员工,将会在上级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各项决策决议,发扬与时俱进,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开放的思维,务实的作风,推进供水事业再上新台阶。

第二篇:淘尽黄沙始见金--山东河务局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治黄成就综述

淘尽黄沙始见金--山东河务局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

状”治黄成就综述

‚五一‛前夕,山东河务局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这一荣誉是山东黄河人历尽无数艰辛换来的褒奖!它将激励山东黄河广大干部职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努力的工作,投入伟大的治黄事业中。

山东河务局作为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在山东设置的派出机构,承担着黄河山东段的治理开发与管理任务。全局下辖8个市级河务(管理)局、30个县级(市、区)河务(管理)局、15个直属单位,有干部职工12000人。自1946年人民治黄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重视下,山东河务局以除害兴利、造福齐鲁为己任,团结带领广大治黄职工,艰苦奋斗,励精图治,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建成了较为完整的防洪工程体系,战胜了历年洪水,创造了64年黄河伏秋大汛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彻底扭转了黄河史上频繁决口改道的险恶局面。同时,积极开发利用黄河水沙资源,引黄兴利,为民造福,促进了山东沿黄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进入21世纪,山东河务局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民生水利发展要求及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治河理念,坚持科学发展,促进人水和谐,与时俱进,科学治河,扎实工作,在防洪防凌、引黄供水、工程建设、科技创新、应急抢险救灾、民生水利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

千秋伟业

人民治黄以来,国家对千里堤防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加高加固,将过去的秸料埽坝全部石化,共修建各类堤防1543千米、险工控导工程265处、6440段坝岸、涵闸117座,兴建了东平湖水库、北金堤滞洪区等蓄滞洪工程。近年来,山东河务局又对东平湖进行了综合治理,疏浚北排入黄河道,修建庞口闸,修复戴村坝,加固二级湖堤。对黄河入海口有计划地进行了3次人工改道,实施了黄河口门疏浚和挖沙固堤工程。现行清水沟流路自1976年人工改道以来已安全行水34年,改变了历史上黄河尾闾任意摆动、四处漫流的局面,为胜利油田生产和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创造了良好环境。

1998年‚三江大水‛之后,国家加大了对黄河治理的投资力度,防洪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快。黄河人开创性地建设了治黄史上前所未有的标准化堤防工程。2005年,在一期黄河标准化堤防工程建设中,山东河务局把标准化堤防建设列为全局工作的第一要务,集中人财物,强力推进。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广大职工战严寒、斗酷暑,风餐露宿,连续奋战,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建设任务,建设者们用满腔热情和感人事迹谱写了一曲长堤颂歌。目前,全局已建成标准化堤防401千米,使黄河标准化堤防成了名副其实的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和生态景观线。特别是济南段黄河标准化堤防,荣获了中国建设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成为2008全国水利行业唯一的获奖工程,也是人民治黄以来第一个荣获鲁班奖的防洪工程。

经过60年不懈努力,黄河山东段已初步建成了由堤防、河道整治工程和蓄滞洪工程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一条气势磅礴的‚水上长城‛展现在世人面前。山东黄河已累计完成各类防洪工程建设土方13.63亿立方米、石方1968万立方米、投资115.6亿元,工程抗洪能力显著提高。

2006年,山东黄河全面完成了水管体制改革,实现了水管单位、供水单位、养护公司、其他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分离,形成了基层单位事、企分开的格局,历史性地改变了‚修、防、管、营‛于一体的管理体制,使工程管理与维修养护得到明显加强。在对各类防洪工程的管理中,牢固树立‚人水和谐‛理念,按照《山东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要求,认真落实维修养护责任制和执法巡查责任制,坚持标准管理、规范管理、精细管理、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工程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工程面貌大为改观。全局堤防绿化已达1389千米,树株存有量2300多万株,千里堤防成为独具生态魅力的绿色长廊,被全国绿化委表彰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局已有6个国家一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6处国家水利风景区、3处黄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57处堤防险工被黄委命名为‚示范工程‛。

安澜护国

1946年人民治黄以来,山东河务局依靠建成的防洪工程体系和沿黄党政军民、治黄职工的严密防守,战胜了1949年、1958年、1976年、1982年大洪水,安全度过了1969年和1970年‚三封三开‛的严重凌汛。黄河不会忘记:1958年花园口站出现22300立方米每秒洪峰,为黄河有水文观测记录以来最大洪水,7~8月间,花园口站出现一万以上流量洪峰5次。山东部分堤段洪水几乎与大堤持平。在洪水暴涨的危急关头,沿黄各地干部、群众、解放军110多万人上堤防守,喊出了‚水涨一寸,堤高一尺‛、‚人在堤在‛、‚洪水不落,决不收兵‛的战斗誓言,山东临黄大堤一昼夜间修起了600多千米子埝。最紧张时干部群众站在堤顶,形成人墙,抵挡风浪袭击。

近年来,山东黄河战胜了2001年和2007年汶河东平湖大水、2003年黄河中下游发生的严重秋汛、2010年金堤河较大洪水,成功抵御了2009~2010黄河严重凌汛,确保了黄河山东段64年伏秋大汛岁岁安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了安定环境。据测算,仅1946~1996年,黄河下游防洪减灾直接经济效益就达4000多亿元。山东河务局多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防汛抗洪先进集体‛。

为实现黄河的长治久安,自2002年起,连续12次成功实施了黄河调水调沙。在确保防洪工程和滩区安全的前提下,共有1.87亿吨沙冲刷入海,黄河山东段主河槽平均冲刷深度为1.14米,平滩流量由1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4000立方米每秒,过洪能力明显增强。黄河人在治理世界上最为复杂的河流的探索中,找到了处理黄河泥沙、扼制悬河升高的一剂良方,走活了历代治黄人苦思冥想的一盘大棋。

在全面做好各项防汛工作的同时,山东河务局依托防汛专家、抢险设备、救灾物资等优势,积极投入自然灾害应急救灾中,‚黄河铁军‛赢得了一次次赞誉。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山东河务局迅即吹响抗震救灾抢险集结号。一方面,紧急调运橡皮舟等大宗防汛物资支援四川救灾;一方面,迅速组建了由277名队员、42台(套)大型抢险机械设备组成的机动抢险队,连夜急行军2200余千米,开进到四川重灾区广元和绵竹开展抢险救灾。同时,先后疏通了石亭江主河道,完成了4座水库的应急排险任务,抢修20余千米的村民出山道路,为3000多名村民顺利撤离打开了生命通道,赢得了当地政府和灾区群众的广泛赞誉。山东黄河抢险队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支援抗震救灾‘工人先锋号’‛。山东河务局被水利部表彰为‚全国水利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山东河务局还先后派专家和技术骨干支援了1998年长江大水抢险、2003年陕西渭河抢险、2008年山东柴汶河抢险和2010年江西赣江抢险。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内蒙古严重凌汛、西南大旱、吉林内涝洪水以及泰山大火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先后10余次紧急调运防汛抗旱物资支援抢险救灾,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兴利为民

历史上黄河下游只有泛滥之害,而无灌溉之利。新中国成立后,遵照‚除害兴利‛的方针,山东黄河引黄供水得到了迅速发展。自1950年在利津綦家嘴建成第一座引黄闸以来,目前已建有引黄涵闸63座,设计引水能力达2423立方米每秒。黄河是山东的主要客水资源,目前,山东省已有11个市、70个县(市、区)用上了黄河水。近10年,年均引用黄河水60亿立方米,引黄灌溉面积达3000多万亩,现有万亩以上的引黄灌区58处,其中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19处,引黄灌溉年增产效益达30多亿元,对山东沿黄工业GDP影响量达1200多亿元。供水用途也由最初单纯的农业灌溉发展成为工农业生产、城乡居民生活及生态用水的多目标全方位供水。人民治黄以来,山东黄河累计引用黄河水3000多亿立方米,为战胜历年严重干旱,保证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农业增收发挥了重大作用。

1999年国务院授权对黄河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调度以来,山东河务局精心调度、科学配置宝贵的黄河水资源,黄河山东河段已连续11年不断流。开创了‚两水分供‛水资源配置模式,把黄河水远距离送到德州庆云,滨州沾化、无棣,菏泽南五县等严重缺水地区,解决了群众的吃水难问题。特别是2006以来,山东共引用黄河水316亿立方米,年均63.2亿立方米,黄河水资源基本满足了沿黄城乡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需要。

面对去冬今春山东特大旱情,严格执行《黄河水量调度条例》,认真编制《春季抗旱应急预案》,积极投入引黄抗旱。自2010年11月以来,已安全引用黄河水20.9亿立方米,为近10年来同期最多,较旱情严重并启动一级抗旱预警的2008~2009同期多引水6.5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山东百年一遇的特大旱情。

山东河务局按照国家防总部署,积极协调,科学调度,克服重重困难,实施跨流域调水,把宝贵的黄河水调到天津、河北、青岛等地,先后圆满完成了8次引黄济津、16次引黄入冀、21 次引黄济青任务,补水2533万立方米。累计跨流域调水129.5亿立方米。确保了这些省、市重点城市的供水安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黄河水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绿色颂歌。

2010年,成功实施了刁口河备用流路恢复过水试验,实现了刁口河流路的全线过流,使枯竭了34年的刁口河故道自流引水全线贯通。连续3次向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组织生态调水,共补水5363万立方米,使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得以良性维持,丰富了生物多样性,黄河尾闾再现碧野万顷、鸥鸟翔集的盎然生机,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创造了条件。黄河每年约有10亿吨泥沙输往河口地区,64年来,共有530多亿吨泥沙在黄河口入海,填海造陆1400平方千米,为国家新增土地210多万亩。

科技兴河

1970年,在让黄河泥沙变害为利的探索实践中,山东黄河职工制造出黄河上第一只简易吸泥船——‚红心一号‛,发明了吸泥船引黄放淤固堤技术。此项技术的诞生,大大加快了黄河下游堤防加固步伐,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于1978年荣获了‚全国科学大会奖‛。自1970年以来,山东黄河利用这项输沙技术,累计完成放淤固堤土方5.5亿立方米,对800多千米黄河大堤进行了加固,有效减缓了河道淤积,减少了农田挖占。为沿黄村镇淤改盐碱涝洼地2万多亩,增加了农民耕地,沿黄地区成为山东省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近年来,机淤固堤技术不断探索改进,取沙汇集系统和远距离输沙技术使输沙距离提高到1.5万米以上,输沙生产效率提高了3.7倍,机淤固堤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滩区治理、水库加固、挖河疏浚、渠道清淤、土地改造等诸多领域,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近年来,山东河务局积极践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新理念,努力以科技进步推动由传统治黄向现代治黄的转变。成立了‚山东黄河科学技术委员会‛、‚山东黄河研究会‛和‚科技推广中心‛。围绕‚二级悬河‛、东平湖和河口综合治理、功能性不断流等重点领域,加强了治黄重大问题和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大力推进‚原型黄河‛、‚数字黄河‛、‚模型黄河‛三条黄河建设,黄河河口物理模型基地正在东营市加紧建设。建成投入运用的防汛指挥调度决策支持系统、东平湖三维防汛决策支持系统、异地视频会商系统、水情自动化测报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引黄涵闸远程监控系统等,为黄河山东段的治理开发与管理提供了先进的科技支撑。

自2003年黄委启动创新工作以来,山东河务局秉承自主创新、科技治河理念,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开展理论技术、体制管理、应用技术等科技创新活动,全局干部职工的科技创新意识逐步增强,科研创新的氛围日趋浓厚,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和创新成果,在治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局先后有3项获国家科技奖励,20项获省部科技奖励,167项获黄委科研与创新奖励。自主研发的智能堤坝隐患探测仪,取得了技术发明和实用新型两项国家专利,在历年防汛查险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非金属高效抗磨泥浆泵、工程抢险应急照明车、黄河堤防维修养护专用车等专用设备,已批量生产和应用。2010年,山东河务局被水利部表彰为全国水利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并连续5次荣获黄委创新组织奖。

以人为本

60多年的人民治黄史,也是黄河人文明进步的发展史。山东河务局立足于治黄事业发展,着眼于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努力构建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和谐山东黄河,成效显著。‚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支撑了一代代黄河人励精图治、与时俱进,保证了山东治黄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946年,山东河务局成立伊始就紧紧抓住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讲形势、讲任务,作表率、树典型,及时有效的政治工作保证了‚一手拿枪、一手拿锨‛治黄斗争的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高度重视政治工作是山东河务局形成的优良传统,紧紧抓住育人这个根本,以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突出加强理论素质、形势任务教育、职业道德、廉政勤政、业务技术5项教育,组织职工学政治、学文化、学技术,在职工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典型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模范人物,被水利部、黄委和山东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先进集体就有200多个;有7人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74人被表彰为山东省、水利部劳动模范或先进工作者,502人被评为黄委劳动模范或先进生产工作者。

各级工会健全组织,完善职代会建设,积极实施民主管理,主动为职工解难题、办实事,健全困难职工帮扶救助机制,积极开展送温暖和走访慰问活动。在全局推行了重大疾病医疗救助机制,筹措救助资金670万元,实现全员覆盖。为解决职工子女就业难题,各级成立了帮助职工子女就业办公室,积极主动帮助职工子女搜集信息、拓宽就业渠道,先后帮助400余名职工子女多渠道就业,解除了职工后顾之忧。离退休人员‚两项待遇‛得到较好落实,使老同志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近年来,全局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基层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过去在黄河大堤上工作居住的职工,逐步迁移到所在城市,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观。基层单位大都搬进了新颖别致的办公楼,改善了职工吃水、洗澡、就餐等设施,彻底告别了‚黑院黑屋黑坝头‛的落后面貌。各单位建设的职工生活基地,为职工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新鲜的肉蛋果菜,极大地丰富了职工的‚菜篮子‛。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黄河始终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努力探索适应治黄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政治思想工作机制,培养造就了一支政治强、作风正、敢打硬仗的职工队伍。扎实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探索开展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机制建设,求真务实、廉洁勤政蔚然成风。进一步规范精神文明建设管理,以基层为重点深入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全局独立建制单位文明创建率已达96%,其中市级文明单位19个、省级文明单位33个、全国水利文明单位2个。

除以上荣誉外,山东河务局自2001年以来,还先后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被表彰为‚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先进单位‛、‚全国水利系统水政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水利财务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水利职工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水利系统职工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水利系统职工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已连续11年荣获黄委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

60多年的不懈奋斗和创新发展,使山东治黄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但要实现‚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治理目标,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真正让黄河造福人民,依然任重而道远。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今年,中央发布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对水利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中央一号文件如一缕春风,滋润着山东黄河人的心田,在新的起点上,山东河务局将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治黄事业发展为己任,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继续把山东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事业推向前进。(陈秒清 孙开岗)

稿件来源:黄河报〃黄河网

第三篇:高中语文作文吹尽黄沙始到金

吹尽黄沙始到金

高三(13)班单晨

雕塑家去掉了一些边边角角,就使原本普通的雕塑成为了一件“非常完美”的雕刻,我不得不慨叹这位雕塑家的鬼斧神工,但究其原因也不过就是去掉了一些边角料。

如果人是一件雕塑,生来也必是一件满身瑕疵的雕刻——好比被黄沙遮住的金子。沙子不被吹掉,真材实料也就显露不出来。作为自己的雕塑家,应当将驱除缺陷和陋习当作自己一生的目标去追求,从而完善自身。

对于缺陷和陋习,各人有本难念的经:我很懒惰,你很狂妄,他很愚蠢;我很虚伪,你很无知,他很吝啬;我很刻薄,你很躁动,他太多愁善感„„从娘胎里带来的缺陷和陋习如同一锅上好的鸡汤里的一粒老鼠屎,美玉上的一块黑斑,漂亮脸蛋上的一块胎记,让我们痛苦不已。

所以我们悲哀、狂躁、叫嚣、捶头顿足、仰天长啸、泪流满面,我们悲叹,由于这小小的不公就要让我这一生“匏瓜徒悬”了。

其实大可不必。

不要忘了我们每个人都是小小的雕塑家。

如果你很自卑,就想想赖斯:一个白宫里的黑色小女人,从小生存在被歧视的环境里,却从不自卑,反而自信满满,从不忧伤,连白人中的白人:大小布什也要敬她三分,小布什的所有重要演说辞都需向她请教。由此,你该挺起胸膛,大声告诉世界:我也行。瞧,一块叫“自卑”的废料从你身上掉了下来。

如果你很狂妄自大,请你看看张艺谋,他或许是你心中的偶像吧,可就是这样一个极富才华,家产也一定不少的国际大导演说:“我唯一的财富只是一台旧式相机》”不对自己的过人之处显山露水,这才是智者。由此你该谦虚地低下头,静听他人的教诲。这样,一块叫“骄傲”的废料又不翼而飞了。

如果你感情冷漠,不会关爱他人,纪伯伦早就教给你一句话:爱不仅是爱者尊严高贵,而且使被爱者尊严高贵。你是否发现你已学会感知他人,将喜怒哀乐投注于他人。而不仅仅是生活在自己狭隘的世界里了?是的,不要怀疑,那块叫“冷漠”的废料已经跑了。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成为一个成功的雕塑家。

完善自我不是做加法,而是做减法,缺点少一点,恶习少一点,再少一点,你就越发臻于完美了。

别让黄沙盖住了金子。

既然你是雕塑家,就快快把那些废料除掉。

第四篇:教学论坛千淘万漉虽辛苦,淘尽黄沙始得金

千淘万漉虽辛苦,淘尽黄沙始得金

谈二次备课

人们都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成就取得的背后是大浪淘沙的辛苦。而备课就是这淘沙之始。众所周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备课,让课堂教学目标明确,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有的放矢。但大多数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同样的教学内容,越是后上的班级,教学效果会越好,这就是课后反思的结果,即教师在结合教材完成第一次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堂上的各种反映,对教案进行调整、修改、完善,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的意义

首先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经过课堂教学及学习检测后,结合本班实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二次备课,对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通过反思、回授和分析,进行纠错和弥补,认真修改,批判吸收,合理取舍,形成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使之更贴近自己的教学实际,就会使课堂教学更富有魅力。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学定教。

其次,二次备课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次备课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专业教学水平。教师只有专业知识丰富渊博,才能针对课堂实际及时提出更加科学的,完善的教学设计;又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课堂应变能力。即能及时观察学生,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又能机智的处理一些超出教学预期的突发状况,把这些充实在二次备课中,才能更好的驾驭课堂。

何时进行二次备课

对于如何进行二次备课,什么时候进行二次备课,花多少时间进行二次备课,我觉得只要达成预期效果,这些都可以不一而论。

(一)及时反思,呈现精彩

一节课结束后的课间十分钟,我们可以及时反思,将本节课的精彩之处、闪光点、瞬间掠过的灵感等精华所在进行备录,对于一些细节的不足,遗憾,及时进行调整。这对下一个班级的教学或将来教学有极大的帮助。比如哪个情景创设更好的引入新课题;在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上,怎样让学生更轻松的理解和把握,哪些问题的设计比较生硬,需要润色;有效教学时间怎样分配更加合理等。短短十分钟的反思,可以让我们的课堂

更加合理、完善、甚至精彩,这也符合二次备课的及时性原则。例如,在讲解《传统文化的继承》时,第一节课在讲到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的时候,第一节上课的时候选取的材料是一则比较老的材料,宋楚瑜回乡祭祖。由于所选的材料较陈旧,学生的兴趣较低,效果不够明显。于是在第二节课前,做了调整,选取了学生交感兴趣的周杰伦歌曲中,让学生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变得热烈了许多。

(二)厚积薄发,创新思路

当然,二次备课也可以在较长时间之后进行,相信经过较长时间的积淀,当我们在翻开从前的教案,值得我们修改的内容就会越多,收获也会更大。例如在多年前,我曾执教过《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框,今天,当我再看当时的教案时,感觉到处处都应该修改。当时选用的材料,早已不符合今天的学生的实际,很难用它来激发现在学生的兴趣,基本上需要全部推倒,重新搜集整合材料。随着教材的更换,一些知识也做了调整,需要从新定位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的过程设计也需要打乱重来。一切都需要重新定位,重新备课,自己就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过去的努力,老教案里的精华还是要吸取的。相信,经过这样跨时间的一次二次备课,在教学上会有长足的进步。

那二次备课我们应该备些什么呢?我认为要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增、删、改、调”,捕捉瞬间灵感

二次备课的总体要求,即做到“增、删、改、调”。在教学过程中,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总有一些智慧的、新鲜的火花涌现,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捕捉这些灵感,并在二次备课中通过“增、删、改、调”体现出来。

增:增加一些在首次备课中忽视的一些教学细节,如必要的教学素材、教学方法等,如在讲授《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一课时,我设置了一则政府关注“蚁族”材料,让学生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蚁族”一词不了解但感兴趣,于是在二次备课中,及时的搜集了关于“蚁族”的介绍及图片,从而让课堂更具活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删:删除原教案中自己认为不必要的或过于繁杂的教学内容环节,从而让课堂教学更加简洁精练。例如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在讲述传统文化面面观一目中,为了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继承性的四个方面,我搜集了大量材料。恨不得全部展示给学生。结果导致课堂容量扩大,时间严重不够用,使得后面本该是重点的特点、态度被压缩。整堂课头重脚轻,没能达成预想的三维目标。痛定思痛之后,对课件做了大幅调整,忍痛割爱,删掉了许多图片、文字材料,又精心改进了设问,让学生在自己思考、展示中掌握知识,效果好了许多。

改:改正原教案中的一些不足,从而让教案更加适应本班学生的教学。原有的教案总会因为时间、条件等的变化而显得或陈旧或拖沓或不够精致,需要我们随时改进。

调:即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根据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调整原教案中过程设计的先后顺序。例如在讲授《经济全球化》一课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点,把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和不利影响这一部分内容放到教学的开始,能更有效的吸引学生的眼球。

其次,关注学情,打造个性课堂

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教学重点尤其是教学难点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而言的。因此,我们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的状况,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打造出有魅力的个性课堂。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注意个体的差异性,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次备课时应以班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重新解读集体备课教案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看其是否与本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与修改。或降低难度,或适度拔高,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尤其是在高三下学期的教学中,一部分学习艺术的学生回到学校学习。这部分学生基础差,又有一段时间脱离学习,与其他学生有较大差距。这是,在授课时,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就要适当的分开层次。备课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做出预见,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时的困难、产生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避免教学中的主观主义和盲目性,切实做好理论联系实际。从而确定好自己的课堂教学的静态和动态重点难点。

再次,课堂感悟,及时弥补不足

二次备课的教学设计应该更加科学,更加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课前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近,是否能与上一课的知识相衔接,设置的问题是否严谨,指向性明确,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否具体一定的层次性与开放性,是否能启发、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否能促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本质特征,领悟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例如在讲授《中国和联合国》一课时,导入新课时选取最热的朝韩互相炮击事件以及该事件发生后联合国的反应作为情境导入,但在设置问题时比较松懈,并为形成文字,只是老师口头上提出问题,导致问题不够严谨,学生无法有效的及时的抓住关键,解决问题。在二次备课中,做了修改,并把问题细化,以书面形式用多媒体呈现出来,让学生思考讨论,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备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千淘万漉虽辛苦,淘尽黄沙始得金。备课从来不是一件简单事,不停的反思,才能不停进步。付出才有收获,只有我们能及时反思,在进行二次备课时,结合学情,具体教学内容和自己对课标的深入理解潜心钻研,不断积淀,日积月累,就会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参考书目

[1]《关于二次备课》

[2]《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与解决 》

周瑞 西岗教育

第五篇:吹尽黄沙始到金千琢万磨出好课

吹尽黄沙始到金千琢万磨出好课

——《春联》评课会议记录

时间:2011年12月8日星期四

参加人员:刘爱萍 孔明云 冯海荣 高玉环 郑岚 冯兴业 马彩霞 庞洪慧 丁亭文

王国英 马卫华 王鲁锋 陈新华 许海燕 武霞

主持:刘爱萍

记录:刘爱萍

会议内容:

刘爱萍:马彩霞老师与12月5日执教了《春联》第一课时,我们细致分工进行了观课并形成了观课报告。今天,我们对这一课进行第二次打磨,请各位老师对上课情况进行评价,多提改进意见,帮助马老师第三次备课。

马彩霞:我们研修组的磨课任务目标是探讨阅读课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四年级的小学中段,基于学生的语文基础,我按照这样的流程进行第一课时的教学:

一、直接导入,揭题激趣

二、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全文

三、品文析句,感受春联的种类多内容美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五、巩固练习

希望大家能对每个教学环节提出改进意见。

孔明云:我建议马老师在引导学生感知大意的时候找准关键句子。

马老师在引导学生感知全文大意时,老师引导的方向不够明确,以致于学生的思考没有目标,所以交流时学生的答案有些乱,有的学生只是读出自己认为比较好的句子,没有找准文章的关键词句所在。老师在设计这个环节的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要考虑四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求不可过高,如果老师这是这样提问:课文向我们讲了春联的哪些知识?学生读书时只要他所接触到的是和春联有关的新的知识,他都会认为这是他找到的答案。所以这样提问就不能达到初步感知课文大意的作用。我认为,老师可以这样做,把重点句从文中拉出来,出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读,体会,由句到词,把关键词拎出水面,就达到了掌握课文大意的目的。

郑岚:《春联》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介绍春联的通俗小品文。总的来说,在教学中马老师运用课件创设情境,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通过读、悟、说、写等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体验、积累、运用。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觉得马老师第一次备课时设计的故事导入还是比较新颖有趣的,即和春联有关,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这个故事前后呼应,会使整堂课浑然一体,虽然修改后直接导入更快捷,但我还是认为讲故事导入会更好。

武霞:整堂课马老师能做到重点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讲,春联>再配上喜庆的音乐,课堂气氛应该是比较活跃的,但是学

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调动起来。

高玉环: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体察情感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经常给学生进行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读出音乐般的节奏,优美的旋律,通过朗读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老师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的需要,采用个别朗读、集体朗读、分角色朗读、读句、读段、或读全文等多种朗读形式,并且注重读前指导与读后品评,努力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品评中接受情感的体验和熏陶。

王国英:我认为马老师设计的教学流程很好。不足之处就是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我想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来让学生找四副春联以及它的多和美,还有它的特点。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把要点抓住,一举两得!马老师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读书这点很好,但是没有更深入的去指导朗读,如果在指导朗读这方面再下点功夫这堂课就更加完美啦!

庞洪慧:这节课马老师指导学生写字环节非常踏实,学生对生词读音掌握非常扎实。课堂教学中,马老师用了大量的时间,着力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区分平翘舌音,弄清多音字读音,收到较好的效果。课堂教学中,指名读的同学出现了错误,马老师及时地进行指正,这儿的纠正是非常必要的。课堂教学中,老师纠正学生语速、停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本课教学达到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理解、背诵前四副春联。在读中感受春联的美,”。“认识生字,指导书写“奥”“添”二字”的教学目标。说明

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有感情地背诵春联,由于目标定的比较小而明确,学生轻松地达成了教学目标。我认为,对于第一课,这样教是有效的,也是非常合理的。

刘爱萍:通过观课统计可以看出,教师课堂提问引导型的问题占46%,老师在设计问题时对学生的表面引导太多,思考型的问题较少,因此就使得本节课这是流于表面,没有深入,给人的印象是每一环节都教到了但又没有教好,只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这说明老师对学生不够放手,生本意识不够,老担心学生不会,不关注课堂生成的东西,只是在教自己的课前预设,还是只关注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关注不够。建议马老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再斟酌一下。我认为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多关注学生的思考,并让学生在思考中有所得。所以,应该在引导学生想象春联所描绘的情景环节上下大力气。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介绍春联的通俗小品文。本文用平实朴素的语言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以及读背春联的好处。全文中心突出,通俗活泼,语言生动优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同时,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作者详细介绍了春联的内容,略写了春联的形式,更好地促使学生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妙,激发他们热爱母语的感情。

【教学策略】

教学中运用课件创设的情境,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通过读、悟、说等语言实践不断感悟、体验、积累、运用,从而真切地感受到春联内容丰富、声律优美等特点。在教学中还注重渗透学习方法,由课内向课外拓展,通过读春联、诵春联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刻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理解、背诵前四副春联。在读中感受春联的美,初步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奥妙。

3、认识生字,指导书写“奥”“添”二字;学习积累本段中的几个生字词:欣欣向荣 浏览漫游和睦 气氛歌颂。

4、理解本段中的重点句子:我们浏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

【教学重点】

背诵春联,理解春联。

【教学难点】

品味感受春联的语言美、景色美、意境美、思想美。

【教具准备】

课件。搜集几副春联。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以第一课时为主,上课时上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五副春联。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多音字“卷”。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和对春联的诵读,了解春联的内容和春联对仗工整的特点。教学重点

对课文中出现的五副春联的理解以及让学生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揭题激趣

二、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全文

三、品文析句,感受春联的种类多内容美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五、巩固练习

下载淘尽黄沙始见金-六寨供水站简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淘尽黄沙始见金-六寨供水站简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