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80后影评
西南石油大学首届飞翔电影节影评征文大赛
追寻疾走的青春
——影片《80后》赏析
影片在淡淡的回忆中展开,主人公手中飞速旋转的陀螺,仿佛疾走的青春,曾经那样热烈而张扬过,却又倏忽而逝在时光的旅程中。电影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80后的年轻人对青春、爱情、亲情的理解和独特展现方式。这是一个关于爱和遗失的故事,以及人们如何面对这样的事实——没有任何东西是永恒的。
故事从1992年开始,几个出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孩子,在那样的年华里,受到过伤害,体会过辛酸,历经了离别,而终究成长了。几个带着伤痛的孩子,几个生于八零后的孩子,是如何在命运的手中挣扎,像手中被抽打的陀螺,尽管痛苦,却执著如一。作为一个生于80末90初的观众,我并不认同这部电影的名称,或许原著的《天长地久》才更适合这样一个故事,这样一场青春电影。
三个拼命渴望被爱却又屡屡在爱中受到伤害的孩子,注定纠葛,面对少年时的伤痕,生存的绝望而骄傲,亲情、爱情、友情,无一幸免。现实里,没有人愿意生存的如此决绝,主人公沈星辰,由于一场家庭婚变在一夜间失去原有的家庭,寄养在舅舅家,然而舅舅的婚姻同样不幸,因而相同的遭遇,让她同表弟陈墨相依为命,互相支撑,艰难而又坚决的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看过电影,我常常会想,倘若星辰的生命里,没有明远的出现,她的生活,又该如何演绎?同样在上一辈的婚姻中受到伤害的明远,所做出的更多的不是自我救赎,而是与星辰的惺惺相惜,这样的爱情也注定了坎坷与不平静,然而所幸的是,两人选择了坚持,生活给予的打击再重,伤害再深,也从未放弃。
影片在画面色调上,统一采用的蓝色为主的冷色调,沉静的色彩下,仿佛是星辰的思绪,冷静、执着、坚定而骄傲。看电影时,我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细节,即所有展示亲情的场景下的灯光色调,一律是温暖的黄色,一种带着希望的颜色,即使是陈墨的母亲离开的时候,小陈墨所凝视的,依然是一片温暖的明黄,或许暖色的灯光和色彩,仅仅出现了几次而已,但是仍不难看出几位主人公心底对于真正温暖的亲情与家庭的渴求,连绵不断的冷蓝色之下,稀少的暖黄就显得愈发珍贵。这样的渴望也不免带入了明远与星辰的爱情之中,两人生命中所遭受的种种打击与磨难使他们不得不衍生出另一种独特的爱情观,就像星辰在电影的结尾对明远所说:“在我们进入爱情前,我们已经伤痕累累,我一直在想,所有的方
式都试过了,吵过,放弃过,分开过,都是那么令人难过,可不可以,不分开了?”这样一种决绝的坚持,像是电影的散场一般,让人难过,让人无法放手。
影片中穿插了大量能够表现其独特时代背景的东西,比如张国荣的光辉与逝世,出国热,非典,申奥成功,08年奥运会,在这样一种瞬息变幻的时代背景下成长的一代人,又在童年里遭遇了家庭的种种不幸,这样的成长就显得尤为艰辛,这种艰辛,无关乎经济状况,无关乎家庭背景,有关的,只是一种对于爱的渴望,无论是亲情还是爱情都是如此。星辰在影片中一直是一个刚烈而坚强的形象,她无畏的追求爱情,保护亲情,捍卫友情,保护着青春路上所能拥有的一切,甚至可以为此放弃优渥的工作和前途,也许有些东西对于缺少它的人来说,远比金钱和荣华珍贵的多,比如爱。
不得不说,影片希望在那样短的时间里展现出整整一代人的生活方式是很困难的,因此这部电影表现得仅仅是几个没能得到足够亲情的年轻人在成长历程中用青春去追逐爱的故事,无论是明远与星辰的爱情,陈墨与星辰的亲情,闻嘉对爱情的执着,无一不是那样一个年代里,年轻人的一种独特的坚持和执着,闻嘉对星辰说:你还是那个敏感刚烈的沈星辰,少年的我们都是热烈而坚持的,那是一种光芒,引人入胜。我羡慕那些时光流逝,却没能改变他们的人。80后总会过去,“ 80后”这个称呼将不再是年轻的代名词,它会是成熟、年长、甚至有朝一日会是年老的代名词,岁月流逝,你还能是那个原来的你吗?你还在坚持着自己么? 也许这部电影不指望你还是那个少年时的你,真挚热烈,它也许只是希望你能够记住,曾经的你。
这样的青春让我们每个人羡慕,因为无论时光怎样变化,时代如何发展,那样一种追逐从未停止过,那样一代人没有改变过,疾走的青春身后,永远有那样一些人在不断追寻。
外国语学院英语09级1班刘姝曼
西南石油大学首届”飞翔”电影节影评征文大赛参赛表格
第二篇:劫后英雄传影评
Ivanhoe is anovel bypublished in 1820, and set in.Ivanhoe is sometimes credited for increasing interest inand;claimed Scott “had first turned men's minds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middle ages,” whileandmade similar claims to Scott's overwhelming influence over the revival based primarily on the publication of this novel
Ivanhoe is the story of one of the remainingnoble families at a time when the English nobility was overwhelmingly.It follows the Saxon
protagonist, Wilfred of Ivanhoe, who is out of favour with his father for his allegiance to the Norman king,.The story is set in 1194, after the failure of the , when many of the Crusaders were still returning to Europe.King Richard, who had been captured by the Duke of
Austria on his way back, was believed to still be in the arms of his captors.The legendary , initially under the name of Locksley, is also a character in the story, as are his “merry men.” The character that Scott gave to Robin Hood in Ivanhoe helped shape the modern notion of this figure as a cheery noble outlaw.Critics of the novel have treated it as a romance intended mainly to entertain boys.Ivanhoe maintains many of the elements of the ,including the quest, a chivalric setting, and the overthrowing of a corrupt social order in order to bring on a time of happiness.Other critics assert that the novel creates a realistic and vibrant story, idealizing neither the past nor its main character
Wilfred of Ivanhoe, the titular character, is a knight and son of Cedric the Saxon.Ivanhoe, though of a more noble lineage than some of the other characters, represents a middling individual in the medieval class system who is not
exceptionally outstanding in his abilities, as is expected of other quasi historical fictional characters, such as the.Criticpoints to middling main characters like Ivanhoe in Sir Walter Scott's other novels as one of the primary reasons Scott's historical novels depart from previous historical works and better explore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y
Rebecca Gratz as inspiration for the character Rebecca
It has been conjectured that the character of Rebecca in the book was inspired by , a Philadelphia teacher andand the first Jewish female college student in the American colonies.Scott's attention had been drawn to Gratz's character by novelist , who was a close friend of the Gratz family.The claim has been disputed, but it has also been well supported by “The Original of Rebecca in Ivanhoe”, an article that appeared inin 1882.Gratz was widely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and intelligent women in Philadelphia.She never married and is alleged to have refused a marriage
proposal from a gentile on account of her faith – a widely-publicized incident at the time that may have inspired Scott to create the relationship in Ivanhoe between Rebecca and Wilfred
《劫后英雄传》以十二世纪末年英国狮心王理查在位时期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为背景,抒写了一个充满骑士精神的、绚丽多彩的英雄故事。小说着重描写了三件大事:
一、亚苏俾比武大会,二、托奎尔斯通城堡的争夺战,三、圣殿会堂对黎蓓卡的审问。Heroes “robbing” as the background of the ethnic conflicts and the class contradictions of the twelve century, the British Lion Heart during the reign of King Richard, and describe a chivalry, a colorful hero story.The novel focuses on describing the three major tasks: First, the SU so contest the General Assembly, the second battle of the Tuo Kuier Stone Castle, three, Temple Hall, Li Beika the interrogation.撤消修改
编辑推荐 《劫后英雄传》是一部充满英雄主义色彩的小说,讲述了关于英雄与信仰的故事,爱情在整部小说中也充当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故事发生在久远的1194年的英格兰。悲壮的人物命运和动人的爱情故事交相呼应。骑士们各持长矛策马冲锋对刺的惊险场面和甜美的爱情表白此起彼伏。Ivanhoe“ is a film full of heroic stories, about the hero and the stories of faith, love in the novel as a very important role.The story happened in the long1194's England.The tragic fate of the characters and touching love story echoed.The Knights holding spears the charge of breathtaking scene and sweet love as one falls.在这本《劫后英雄传》里,充分表现了骑士的精神。所谓骑士精神,就是有勇气,重诺言,富有
In this” Ivanhoe", fully
embodies the spirit of the knight.The knight spirit, is the courage, heavy credit, rich sense of justice, respect for women.This spirit has widely spread in the British folk 正义感,尊敬妇女。这种精神迄今还普遍地流传在英国民间
从这本书中可以知道,当时的世俗文学是被骑士文学所统治的。骑士们当然不会关心什么第一原因和最终目的。他们一直保持一种蛮勇、侠义、忠诚、向妇女献殷勤的精神,却也非常有意思……From this book can know, at the time of the secular literature was ruled by the knight literature.The Knights of course not care what the first reason and aim.They have maintained a daredevil, chivalry, loyalty to women, gallant spirit, but also very interesting......
第三篇:80后--影评
后 A:阅读引领想象
B:电影改变生活,很高兴与大家再次相约,我是播音xxx A:我是播音xxx。好久没有和大家聊聊电影了,不知道这次你准备了什么呢? B:放心,不会让大家失望的,这是一个关于爱和遗失的故事。片中男女主角经历了长达十五年的爱恨纠缠,他们不仅要遭遇家庭变故、生离死别、爱恨情仇,更要面对他们自己内心深处—少年时的伤痕。十五年,他们一直在为挣脱心灵的枷锁和宿命的羁绊而挣扎。对待彼此的不同态度和方式,让他们作出了不同选择,更让他们付出了最惨重的代价。
A:听起来蛮有意思的,那就一起来看看吧,不要让我们失望哦。
音乐
heartstrings
A:微弱的光线逐渐照亮整个房间,伴随着黑胶唱片的歌声,美好的一天就此展开。母亲在这天清晨与旧日男友远走异国,而父亲在试图挽回她的母亲时被飞驰而来的汽车撞死。1992年,沈星辰11岁.B:被舅舅接过来照顾的沈星辰总是有些落寞,每当吃饭的时候,她总是一个人坐在院子里的榕树下,单薄的身体在黄色的落叶中显得那么孤独,幸运的是还有人在乎她的感受。“你怎么啦?”一个男孩儿在她旁边坐下,像个小大人一样,把她的手放在自己的手心。她沉默,问道“明远,你的名字怎么写?”“明天的明,远大的远,明远”
A:舅妈和舅舅感情不好,很晚的时候她还能听见两人在客厅争吵,而不到五岁的表弟陈默就无助的坐在楼梯间的地板上。当母亲搬出去的时候,陈默满脸泪痕的坐在地上,望着她说“妈妈不要我了,我也不要她了”,稚嫩的话语,令人心疼。B:新的女主人很快的就搬了进来,长长的头发,柔顺的丝绸上衣,素色的里衬,恬淡而又宁静,瞟见星辰散落一地的画笔,问她“这么多颜色,你最喜欢哪种?”“白色”“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真正的白色,所有的白色最后都会变黄,你找出一个不会变黄的白色给我看看”,年幼的沈星辰倔强的在四周打量,希望能到大一种,但最终还是没能如愿。年幼如她,还不懂这句话中蕴含的道理,但又无从反驳。多年以后,当她明白这句话时,却未尝是件好事。
音乐
杨柳
A:1997年,沈星辰16岁。在全市最好的高中读书,拿最好的成绩,最高的奖学金。开学点名的时候,意外的听见了一个耳熟的名字—明远,那个当初陪她在树下呆坐,后来搬家的小男孩儿。当年那个小男孩儿如今已经英俊高大。但幼年父母的经历,让明远始终找不到当初的感觉。
B:世界上是否原本就没有永远的爱,就如同没有纯粹的白?明远对爱情的恐惧来源于父母。父亲为母亲一力承担了全部的罪责,入狱二十年,而母亲却改嫁他人,致使父亲自杀。他恨母亲,拿了母亲的枪,要让她寝食难安,要以这种方式报复她。在毕业典礼上,他对母亲说:“现在我看着我喜欢的女孩儿,不知道有一天,她会对我做出什么可怕的事情来,会不会,也离弃我”少年的决绝与刚烈,他们不允许爱情遭遇背叛,也希望自己的爱情不会变化,但可能吗?爱往往会让人们忘掉时间!可爱又往往败给时间!A:文嘉,一个执着而又内敛的女孩儿,她在高中开学的第一天就喜欢上了同座这个有些沉默的男孩儿,虽然知道他喜欢的是沈星辰,但还是默默的喜欢,高考时甚至为了能和他在一起而报考了同一个大学同一个系,而沈星辰却考入了梦想中的北大。
B:2003年SARS来袭,气势汹汹,明远不幸的被感染,被送入了疫区,进行隔离治疗。当文嘉出现在隔离间时,刚醒过来的明远万万想不到文嘉会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他的面前,白皙的脸庞上略带疲惫,头发有些凌乱,身上套着一套不知道从哪儿弄来的防护服,但却精神熠熠的盯着他发呆。
A:文嘉对明远说“你说过,再美再好的东西,只要变了就会令你难过,我来是想告诉你,无论你是健康还是生病,我的心都不会变。我不喜欢沈星辰,我不喜欢她那么轻易地就离开你。所以,就让我陪着你,好吗?”望着这个执着的女孩儿,明远泪流满面,却又无言以对。
音乐
one man's dream
B:一个月后,明远病好出院,星辰学校解封。匆忙来到杭州的星辰着急的赶到了明远的画室,却发现文嘉和明远两人并肩走在街头,回过身来的明远也看到了星辰,但星辰提着行李转身回到了舅舅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任谁叫也不听。A:对于母亲,陈默向来都是有些恨意,但在收到母亲病重的口信后,还是匆匆赶往母亲的住所。谈起往事,他母亲说“那时候你才六岁,我和你爸每天吵架,你都不能睡个安稳觉”陈默说“我不在乎睡不睡觉,我只恨你离开我”“我不是离开你,我只是离开你爸爸,我也不知道后来怎么就没留下你”说到此处,已然泣不成声。B:回到家中,陈默从继母的房间拿了给妹妹出国参加比赛用的二十万,想要给母亲治病,但被妹妹拉住了包,想用剪刀剪断带子,却不小心剪到了妹妹的手。妹妹满是血的手让他感到害怕,慌忙夺路而逃。
A:明远叫文嘉出来是为告诉她自己喜欢的是星辰,但却没想到星辰将浇花用的水管对住准了文嘉,弄的文嘉浑身湿透。有些生气的他不理星辰,就要送文嘉回家换衣服。但刚走过拐角,他却停住了,向文嘉说了声抱歉后,回身去追星辰。B:然而就在拐角接到了母亲的电话,说有急事找他。而在拐角的另一端,星辰也接到了陈默地电话,说闯祸了。两人犹豫片刻而后又同时转身离去,就这样在这个拐角处错过了。有些时候,一旦错过,就是永别。生活不是电影,并不是每个错过都有后来。
B:明远的母亲叫他是因为她准备去自首,希望儿子能原谅他,但希望明远能把她当年的枪还给他,因为私藏枪支是重罪,她不愿儿子被抓。而原谅母亲的明远,却不让母亲去自首,于是他准备找个地方扔掉枪支,但被人意外发现,因此入狱。而陈默也因为伤人罪被判入狱。
音乐
okuribito
A:2009年,沈星辰27岁,工作两年,升了三级。但在接风宴上见过了经理夫人后就毅然辞职只因为那个人是文嘉。在收拾东西的时候,收到了文嘉的信:“星辰,听说你昨天递交了辞职信,你两年内连升了三级,前途无量。可是你见过我后立即辞职,就因为我是你上司的妻子,可见你还是那个敏感刚烈的沈星辰,少年的我们都是热烈而坚持的,那是一种光芒,引人入胜。我羡慕那些时光流逝,却没能改变他们的人,星辰,祝福你能幸福!”
B:去探望弟弟的时候,弟弟说:“姐,送你个礼物,让你转身的时候再转”回过头,却发现是明远。弟弟说“姐,等我出去了,我要对你好,对阿姨好,对妹妹好,再也不惹爸爸生气了”星辰笑了。但突然噩耗传来,陈默在狱中因为意外死忘,只因为为了救明远,而被掉下来的重物压在了地下。奄奄一息的时候,他断断续续地说“星辰...星辰..是..我姐”
A:晴朗的天空,肃穆的陵园,明远站在陈默的墓碑前,久久不语。星辰向他走来,“在我们进入爱情前,我们已经伤痕累累,我一直在想,所有的方式都试过了,吵过,放弃过,分开过,都是那么令人难过,可不可以 不分开了? ”,明远将她拥入怀中。那一年,沈星辰30岁。音乐
海之女神
A:《80’后》是一部令人惊讶的电影,李芳芳导演丝毫看不出是首次当导演,不光画面美到极限,显露深厚的美学造诣,人物情感描写细腻,并透出大时代气息,仿佛听一个同龄人美好回忆,安静而柔美。
B:片中的沈星辰敏感而刚烈,明远怀疑而又忧虑,“我在绝望中渴望被爱”沈星辰如是说,年幼的她不明白没有不变黄的白,正如没有不变的爱,但到底有没有天长地久的爱情?《80’后》无言,它还在自言自语道:“人的爱总是有限,给的有限,坚持得有限,我不知道我能坚持多久,但我愿意学习如何去爱....” A:好了,今天的节目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感谢大家的收听,我是播音xxx B:我是播音xx,感谢编辑xxx,我们下次再见。音乐
谁与共鸣
第四篇:飞越老人院后感影评
飞越老人院后感影评
篇一:飞越老人院观后感
《飞越老人院》——揭露社会老龄化问题
影片讲述的是续弦的老伴去世后,老葛在非血缘关系的儿女家处境尴尬,而跟儿子的关系也始终没有松动。无奈之下,老葛辗转来到关山老人院,寻找当年同在一个单位的好友老周。老周热情开朗,平日里组织这里的老人们参加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为了实现各自人生最后的价值,这群老伙伴们毅然决定排练节目去天津参加比赛。可是,衰老与疾病让院长无法下定决心开绿灯,而意外的事故更促使她对老周他们的表演下了禁止令。即便如此,老人们也从未放弃。他们决定偷偷跑出老人院,寻找生命中纯粹的快乐与意义。
《飞越老人院》用朴实的情感引起无数人的共鸣。面对第一代独生子女逐步进入而立之年,其父母的养老问题也浮出水面。这是一部让人不能不流泪的电影,导演用温情风格揭示了我们再也不能回避的比死亡还要残酷的人性问题。
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学者研讨首映影片《飞越老人院》,认为该片以当前社会老龄化问题为艺术焦点,倾诉了老人渴盼自由、渴盼理解的心灵之声,具有强烈的现实精神和温暖的人性情怀,为电影艺术的社会关怀和社会问题的艺术化表达提供了一个样本。学者们从社会学角度对影片的思想内容进行了阐释。指出关心老人的程度体现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当前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但是社区的、家庭的养老服务因为很多现实困难不能尽如人意,需要全社会的支持。该片充满真情的细节感人至深,很有针对性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唤起全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孩子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朋友和爱人,曾经作为自己一片天的父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了自己的负担,打着为了他们好的名义,送他们去老人院,认为有吃有喝有人照顾,便可以心安理得的去过自己自由的人生。我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以为自己给予父母的已是最好,殊不知,你心中的好,于老人而言,不过是枷锁,不过是牢笼,不过是你自己的心安理得。这部电影,更多的可能像是为我们编制的一个梦,辽阔的草原,奔腾的骏马,宁静的大海和一群在残酷现实下追梦的老人。我们都会老去,但是,不管是年少还是苍老,我都希望在这样的梦里驰骋,自有肆意的过完人生的岁月。可是在那之前,请先为了自己父母,去实现他们的梦!年少轻狂的我们踌躇满志的说出自己的梦想渴望父母的支持的时候,请不要忘记,问问父母,可有未曾实现的梦。不需要昂贵的礼物,一个电话,一个拥抱,问一问父母未曾实现的梦想,带父母去看场他们爱看的老电影,趁着残余的春色,带着父母去感受大自然,亦或者,放下不必要的约会,安心为父母做一顿晚餐。我们能做的,其实还有很多,趁着还有机会。
篇二:飞跃老人院观后感
<<飞跃老人院>>观后感
在第15周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观看了一部影片名叫《飞跃老人院》,通过片名我们就能知道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在中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这部影片更是具有现实的意义。影片讲述了一所民营的老人院里,一群平均年龄达到八十岁以上高龄的老人们,为了实践人生的理想,登上梦想的舞台,他们联合起来,再次点燃激情,施计驾车飞越老人院,在追寻梦想的途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感人肺腑的故事!
影片开头就上演了一位名叫老葛(许还山饰演)的老人因儿女需要房子被迫离家的情景,紧紧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当他去了一所老人院时,老人院的围墙上刷着一行大字:“有一天我们都会老”更是让观看的人置身其中,是的,我们都会老,我们会长满皱纹,牙齿稀落,丧失记忆,步履蹒跚,疾病缠身,无法自理。老人院中的情景也许有天就会在我们身上上演。每个住进老人院的老人都有不同的故事与悲哀,有的是因为无儿无女,有的是因为子女远离,有的是因为家庭矛盾,有的是因为子女不孝。当一群七八十岁的老人垂着头坐在老人院院子里晒着太阳的时候,他们该有多么孤独。影片中更是将这样的无奈的体现的淋漓尽致。一群老人围坐在一起相互说着自己的儿女,说是相互劝慰,到不如说这是一种无可奈何和深深的痛心。但片中也不乏温情的部分,老人们之间的互帮互助,老葛和孙子最后的谈心和孙子的理解都为这部影片增加的亮点。但这些都不是影片的重点,影片的主线是一群老人为追求心中的梦想而努力的过程。
其实每个老年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未尽的梦,影片中吴天明饰演的身患膀胱癌晚期的老周,他隐瞒病情带领老人院的老人们,排练节目,苦中求乐,他们排练的“打麻将”的节目让人看了忍俊不禁,使一群长满皱纹的老人也是如此的可爱。他们梦想能去参加比赛,但是受到多方阻止,老人院和家庭的反对并没有阻止这群热血沸腾人们,他们冲破家庭和老人院的反对,巧妙地躲过大众的视线,开着一辆破旧的大巴车穿越草原、沙漠前往北京参加文艺节目比赛。最后他们的行动感动了,寻衅打架的年轻人、百般阻止他们行动的院长和家属。
梦想显得豪华奢侈;而对于老年人而言,更显得弥足珍贵。他们怀着一颗热血沸腾的心,前进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他们向往青春年华,他们永不服老。他们可爱他们感人,他们更让我们敬佩。
影片最后的情景是海边的日出,金色的阳光洒过海面,洒过孤帆,洒过老周安静闭上的双眼,洒过那一群含泪微笑着的老人,使这部颇有喜剧元素的电影在暖暖的阳光下结束。
看完整部影片感动很多,但最强烈的想法就是我一定不会让我的父母老无所养住进养老院。也许这是个人对养老院的偏见。这里也呼吁大家多关心下老年人的感想。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时候,才去后悔,才去羡慕,才去遗憾。篇三:《飞越老人院》观后感
《飞越老人院》电影观后感
当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想到的是美国的一部电影《飞越疯人院》,这部电影讲述了正常人迈克·墨菲为了逃避监狱的强制劳动,装作精神异常,被送到疯人院的故事,迈克的到来,为死气沉沉的疯人院带来了不一样的气息,使得那些精神失常的人也能够过上他们所认为的愉快刺激的生活。同样,《飞越老人院》中的故事也发生在一家暮气沉沉的老人院中,这里住着的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有的被子女抛弃,有的没儿没女,有的人精神失常;因为这些原因,他们住到了养老院。
影片刚开始的时候,看到这里的老人们的遭遇,我是非常痛心的。百行孝为先,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这里我却看到了美德的缺失。因为到了他们这个年纪,本应是儿孙绕膝、坐享天伦,然而他们确被子女送到了养老院,过着浑浑噩噩等死的日子,这是非常悲哀的。接着我想到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多年计划生育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老龄人口越来越多,但是我们同时又不得不面临这些老人们的养老问题,让老人们能够在晚年的时候过上幸福快乐生活,是我们做子女的义务和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
这不影片让我思考更多的还是如何让老年人能够幸福快乐生活的问题,电影中我最喜欢的角色是老周,他的乐观开朗、幽默大方深深吸引着我。为了让老人院中的老人们能够生活的快乐些,他变着法的组织大家排练节目,甚至设计带领大家逃离老人院,驾车“飞越”驰骋公路。当看到了老人们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并且在活动中“耍宝卖萌”,相互逗趣,像小孩一样快乐的时候,我又感到特别的欣慰。我们做子女的,所希望的不就是我们的父辈们能够过上快乐的生活吗?
第五篇:影评2:《小鞋子》观片后感
浙江传媒学院“读百部书看百部电影”
心灵的天堂
——浅析《小鞋子》的民族文化和人文关怀
我看过很多儿童电影,像法国的《放牛班的春天》、香港的《长江七号》、日本的《哈尔的移动城堡》、《龙猫》等宫崎骏系列影片,好莱坞的《夏洛特的网》、《音乐之声》《、查理与巧克力工厂》《哈利波特》系列、《小鬼当家》系列、《玩具总动员》系列、《怪兽电力公司》等。我可以很确定的说,在所有之中,伊朗的这部《小鞋子》给了我最多的温馨感觉与希望力量。它的画面简单素朴、情节平舒波澜不惊,我相信这种风格的片子不在少数,但在这部伊朗影片中,不着痕迹、毫无华丽、素朴的令人感动也令人震撼难忘。
《小鞋子》当然首先是一部讲述儿童世界的影片,但是于我这个已成年的大学生来说,从中体会到的更多的是影片所展示的民族文化和人文关怀。
首先是电影通过细节展示给我们的伊朗的伊斯兰文化:在阿里和妹妹多次穿行于街道的镜头中,我们始终跟着镜头或平缓或激烈的运动着,导演用许多充满本土风情的画面作为底衬,穿过充满民族特色的蓝色廊柱和镂空门框的建筑,穿过裹着头巾的伊斯兰妇女,处处显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特别是在影片的开始部分,阿里找鞋子未果,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位大叔叫住,托他捎一些糖回家的这个段落,当阿里接过糖转身从画框右侧出画之后,画面出现了一个停留时间并不长的空镜,而在这个镜头中我们看到了放着蜡烛的烛台,十字镂空的蓝色墙面,骑着马的武士的宗教画像,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细微周到,令人折服。在阿里的背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对自己信仰的虔诚和知足,尽管生活上他们是贫瘠的,精神上却乐观开朗。他们坚信着:真神会保佑一切。所以他们会施舍于人,帮助于人:阿里送汤给邻居;清真寺里的糖决不拿为己用;虽然自己没鞋穿,也不忍心问家庭更加窘困的女孩把鞋要回来等等,这些细节的设置都使故事充满了温暖的气息。影片结尾的设置也是极具宗教意味的。金鱼对小阿里的“安慰”,仿佛超越贫穷,超越苦难,这种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和自然的吟唱,才使得电影关于人文主题的表现有了最宽广而又厚实的舞台。
在影片人文关怀的体现上,导演细节的处理也很精准。故事中阿里和莎拉找到了被丢弃的鞋子,他们想去索要回来时却发现那个孩子的父亲是个盲人。尽管他们只有一双鞋穿,可是孩子们认为那个小女孩更加需要这双鞋子,当两人决定不再向女孩讨回鞋子,默默走在回家路上的时候,背景响起了清真寺里的音乐,这是全片不多的两处有源音乐之一。这段音乐实际上是下一场景的转场音乐,而声音先入的方式,仿佛为这两个孩子送去赞许的礼物,来自真主安拉的礼物一般,让我们看到孩子的心是这么纯洁无私。这种人文关怀还表现在对阿里这样一个在作者:袁雪
窘迫景况下生存的儿童,导演没有表现出廉价的同情,而是体现出了尊重。他始终用温情的目光关注着人物命运的发展,用俯视的角度关注,用平视的角度倾听。
另外,影片总体在视听上极其朴实真挚,没有花哨的卖弄;没有主观的强迫;也没有极端的风格,全片大量的俯拍镜头表达了导演的一种人文关怀和关注,而影片最具主观性和形式感的镜头出现在影片的第一个镜头。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1分44秒,固定机位的特写,形式感极强,导演强调的意图非常明显,看似简单,但导演对细节的把握是极其精准的,从中能够解读到的细节可能需要用一个扩句的形式来说明:一只鞋;一只红鞋;一只女孩穿的红鞋;一只补了不止一次的女孩穿的红鞋。一个镜头,不仅交代了镜头前能看见的内容,“正在发生的事件—补鞋”;也交代了镜头前无法看到的内容:“主人公的年龄,性别,家庭背景”等等,而仔细分析才发现导演想要传达的信息量不仅如此,从这个镜头的画外空间中,我们解读到了更多的内容:近处的叫卖声,远处的叫卖声,女人高跟鞋的声音,口哨声,妈妈牵着不大的小男孩经过的声音,这个镜头的空间在瞬间被无限扩展开,使我“看到”了热闹的街市,“看到”了妈妈牵着小孩经过的身影,“看到”了街上的小青年吹着口哨四处溜达,镜头的信息承载量再次被扩大。而所有的这些信息仅仅是在一个镜头中得以准确的传达,而镜头的内部调度也通过画外空间的使用得以实现。这一手法不可谓不朴实,但效果却甚为精妙。导演对于兄妹俩的关系,也不断的通过视听语言的手段给我们以暗示,首先看看女主角莎拉的出场,莎拉的第一次登场是通过阿里的主观视线隔着玻璃出现在人们面前的。为什么要隔着玻璃?这暗示着兄妹两之间的隔阂,而在随后两人的镜头中,除了交代环境的镜头外,两人的对话始终被导演分割在两个画面中,故事直到阿里考试得了高分,把老师送的笔转送给妹妹的时候,我们终于看到了带关系的正反打,使人们感觉到了这种无法分割的亲情的力量。在镜头语言中时刻透露出导演对两人关系和命运的关注,而观众也能从中体味到导演的这份关照。
影片的结尾段落应该说是全片最出彩的部分,这场赛跑戏,用了四台摄影机进行拍摄,整个段落7分20秒,共82个镜头。这一段落导演运用了五种不同的方式来强化对比效果,将剧情和情感同时推向高潮:
首先是风格上的对比,从发令枪响开始的十七个镜头中,导演用了纪录式的摄影风格以固定镜头来展现群体的奔跑场面,冷静、客观、不动声色,大全景的连续组接,让观众自己去看,去寻找。目的除了交待大的环境和人物关系外,也为后面的渲染起到了铺陈和对比作用,所谓欲扬先抑。但随着一个带环境的大远景的插入以及环境声的细微改变(环境声开始由集体奔跑的嘈杂声和喧闹喧闹声变化成安静的环境声,如鸟鸣,微微的风声等等),我们明显感觉到了摄影风格的改变,镜头开始运动起来,侧跟、前跟、后跟,镜头始终随着人物的运动而运
动,而景别也趋近于中景、近景甚至特写。这在风格上与之前的纪实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次是在剪辑上的对比,这个段落的第21、22两个镜头以及第26个镜头,导演插入了妹妹在街道上奔跑的镜头,与正在赛场上奔跑的阿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组蒙太奇的组接,也是应证爱森斯坦“1+1=3”的理论的绝佳例证。两个不同时空的奔跑镜头的组接,产生了新的含义,我们仿佛看到了阿里奔跑时内心的力量,仿佛看到了兄妹间那种无法分割的情感力量,看到这,无数人为之感动,因为它真的触到了你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你曾经拥有,你终将失去,你不再拥有,你无限渴望„„
复次是在镜头上的对比(其实也应该隶属于剪辑的范畴,在这我们将它拆开来分析),包括长焦镜头与广角镜头的对比,正常速度与升格镜头的对比。镜头32到38,运动方式同样是侧面的跟移,但导演运用了一组长焦特写镜头和广角全景镜头的交叉剪辑,突出人物,增强节奏,给人以更加紧张之感。镜头48-51,导演又运用了一组正常速度与升格镜头的对切,这既改变了观众心理感受的正常节奏,也延长了影片的叙事时间和观众的心理时间,充分的渲染了“人可以贫穷,可以忍受痛苦,但是却不能向这种状况屈服,人可以在艰苦和困难的环境下,通过自身来保持人性的价值”这一影片的终极主题,这种通过强烈的视听手段对人性主题的挖掘再次展现了导演的人文情怀。
再次,对电影基本时间和空间④的改变形成的对比,发令枪响后的20个镜头和接近终点的35个镜头,从数字上可以看出,前者跑了长距离的路程,导演仅用了20个镜头,而临近终点不到100米的距离,导演却耗费了大量的笔墨,并不惜采用升格的方式来延长时间和距离感,前者压缩了时空,后者延长了时空,这一压缩一延长的对比,对观众形成了强烈的感观刺激和情感刺激。
最后是在音乐音响上的对比,首先我们能听到的音响有:跑步时厚重杂乱的脚步声、人群的喧闹叫嚷声,没有音乐;接下来我们能够听到鸟的鸣叫声,人群的声音渐渐减弱,音响开始发生过渡,仍然没有音乐;再接下来,出现了妹妹说话的回忆的声音,环境声减弱,混响渐渐加入进来,没有音乐;接着,带混响的环境声和真实的环境声交叉出现,没有音乐;快接近终点的时候,环境声已经完全失真,混响效果强烈,最后音乐加入进来,直至到达最后的终点。从这一脉络我们可以清晰的读解到导演的创作思路在一步步把观众从真实的环境带入到思想的意境中来,或者说是带入到男主人公阿里的精神世界中,让大家和他一同经历一次通过自身的努力保持人性价值的心理历程。
最后的结局,导演大胆地把失望留给阿里,而把惊喜留给了观众。也正是这种结尾,我们才会让阿里在我们心中烫出了印记,也才能回味出导演对阿里最深处的温柔抚摩,这正是故事的完美收宫,也是导演视听技巧的完美收宫。
看完这部电影后,对“这部电影改变了或者说确定了一个国家在自己心中的地位”这句话我深有感触。甚至一部电影可以成为一个国家最好的形象宣传片。并不在于华丽与否。人性的光辉,胜于一切华丽的装饰。
从某种角度说,这部电影已经超越了一部儿童电影所表达的范畴。让一个幼小的心灵去承受一个并不奢侈的渴望的沉重折磨,这已经不是以童趣为主要特征的儿童电影所能承受的主题了。但它的朴实和纯真,让这个略嫌沉重的主题变得温馨和令人感动。
布莱松说:“一门艺术只有在保持它的纯洁的时候,才具有真正的力量。” 《小鞋子》就具有这样的力量。这是一部民族电影,因为它始终深情的传达着伊朗文化价值的魅力;它也是一部人文电影,因为它强烈的注入了人性价值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