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闪辞族不应该受到道德批判四辩总结陈词(定稿)
四辩总结陈词
感谢主席,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辩论:
我方坚持认为:闪辞族不应该受到道德的批判
一、对方辩友一味强调闪辞族因为失去诚信,没有社会责任感而应该受到道德的谴责。但是对方辩友有没全面分析过他们辞职的原因呢,身为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们,由于人生阅历不足,而选择辞职去避免他们一些没办法承受的压力。在此时社会理应少点苛责多些包容。因为人都有一个成长过程,关心毕业生们,就需要包容,多看他们的长处,培养他们面对工作的信心。真正能帮助他们,是指点,而不是去指责他们。
二、对方辩友还提到闪辞族缺乏必要的求职计划和职业规划、缺乏考虑,浮躁 等问题。而对方却没有认识到“闪辞”有利于个人成长,频繁跳槽,正是职场新生代不断寻找最佳立足点的一种尝试,新生代初涉职场,进行角色转换必须经过阵痛,只有当经过跳槽,并尝到其间的甘苦后,找到自己的坐标。同时,跳槽既是对入职不适的调整,又是弥补理论知识的一种自然反应,是自我实现的一种需要。我们应该理性看待“闪辞族”,相信他们通过调整,职场稳定感会不断增加,频繁跳槽的现象也会得到有效改善。
三、我方再次陈述一下我方观点:
1、闪辞只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自身权利:就业,说到底是一种自由选择,这符合人性特点。如果非要毕业生任劳任怨,有了委屈不能喊,遭受不平也要忍,一旦找到了工作就得踏实干一辈子,丝毫不能见异思迁,转换门庭,这不仅蔑视公民的自由选择权,还背离了劳动法规。此外,还有部分职场的菜鸟,在刚入职场时,被迫陪老板去酒局应酬,或者受到上司的骚扰等,此时,辞职不是最好的维护自己尊严权利的最好行动吗?难道维护自己的权利也有错吗?也要因此而受到道德的批判吗?
2、闪辞族是源于社会文化因素——俗话说:“东方不亮, 西方亮”、“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树挪死, 人挪活”。在这种文化理念的支配下, 大学毕业生就会为寻找“亮方”、“高处”和“活处”而频繁跳槽, 这源自于社会,但现在社会由反过来要用道德批判他们,你们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吗?另外是学校因素——过于 追求初次就业率、职业指导不力,甚至有些学校规定: 毕业生没有找到用人单位就不发毕业证。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为就业而就业—— —只是行为上或形式上的就业, 这样就会导致事实上的高离职率或统计上的高离职率。如果说要批判这一批闪辞的替罪羔羊,是不是学校和社会都得面壁思过呢?所以在种种的压力下,转变一种方式,何尝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呢,难道也因此背上一个不道德的称号,而受到谴责吗?
3、辞——双向的选择,我们不能一味的把矛头对准我们大学毕业生,企业单位也有很大的责任,如企业未能了解毕业生的真正需求和未能告知对方单位的真实情况。招聘的草率自然会增加配置的难度,;缺乏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的机制;没有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执薪不公, 没有做到同工同酬这都直接导致了大学生成为了所谓的闪辞族。难道因为用人单位的过错,而来谴责辞退或者被辞退的人吗?
综上所述, 闪辞与马斯洛和奥尔德弗的需要密切相关。大学生员工价值认同需要是各项需要的核心,生存需要是基本需要, 当这两种关键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自然会出现闪辞这一现象。因此, 企业、高校、社会应该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帮助大学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需求观, 引导其合理地实现自身需要, 从而营造和谐的就业环境, 促进企业、高校、大学生共同健康有序地发展。而不是简单地用道德来批判,谢谢!
第二篇:总结陈词(四辩)
总结陈词(四辩)
尊敬的领导、主席、评委和对方辩友:
很高兴与对方辩友进行了这场辩论赛,下面请允许我代表反方进行总结陈词。首先,由我进一步阐述我方的论点:我方的观点是“领导重视比全员参与更重要”,这里并没否认全员参与的重要性,而是说领导重视更重要。
纵观历史:没有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没有中国目前的丰硕成果;没有在座的各位领导,就没江淮重工的今天和明天。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的作用显而易见。
在辩论过程中,正反双方均围绕„„„
对方辩友部分观点值得商榷:1、2、3、„„„
所以,我方认为“领导重视比全员参与更重要”,不但被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所证明,而且还正在被我们所实践着。
谢谢大家!
第三篇:四辩总结陈词
主席,评委各位观众:
我首先得再一次重申几个问题
第一、我们今天的辩题是网络的发展对文学的影响,而对方辩友,完全无视“发展”二字,错误的认为当今网络对文学产生的影响在网络发展过程中是无法解决的。
第二、网络仅仅是一种工具一种传播渠道,一种媒介。网络是不会创造文学的,对方辩友将问题全数归咎于网络发展,那么的说法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而我方看来网络只是一个载体,纸张也是一个载体,网络的所有问题纸张也有,如果说网络不要了,纸张也可以不要了。
第三、对于对方辩友说的网络发展使得作品涌现,但没有质量,对方辩友的想法是何其的荒谬啊,大家都学过马克思哲学,知道量变会引起质变的,李白酒斗而诗百篇,莫扎特,莎士比亚都是高产的作家,难道他们的作品都是不好的吗?
第四、对方辩友通篇在谈网络中那些不好的文字,却始终看不到网络中好的方面,难道说没网络之前就没色情,没有暴力文学吗?我方承认网络上的确有一些不好的文字,难道书本上就没有了吗?人是有主观判断能力的,万事万物都有好有坏对方辩友如果您上网只看那些不好的文字我们有什么办法呢。
第五、对方辩友一直在说什么挤压了文学,什么冲击了文学,难道网络发展后大家就群起而审丑了吗?网络发展给了我们更多的空间,更多表达自我的方式,这难道不是吗?
在我方看来,网络对文学的发展利大于弊。
一、大家都知道,如果文学不传播就不能发展,而网络的发展让文学多了一种传播的途径,这是最大的利处。相对于纸媒而言,网络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没有时间限制,占用空间小,轻便、易携带保存。从诗歌兴起到如今近千年的时间只保留下几千首诗歌这是何其的悲哀啊。
二、文学应该要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多样性。网络发展为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创作平台,新的表现形式,使文学作品实现了语言的形象、含蓄、生动,使文学作品更加接近生活、反映生活、启迪生活。
三、网络发展使得文学作品大量涌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文学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发展使得读者增多,使得文学队伍急剧壮大,提高了国民整体素质,加强了修养,纯净了灵魂。
第四、文学归根结底是人学,从古至今,许多不好的文学作品都在历史长河中灰飞烟灭,网络发展为历史与现实打通了一座桥梁,使得读者与作者有了一个更好的交流方式,使得作品能够更好的反映人性,表达出人文社会。
综上所诉,我认为网络的发展对文学利大于弊。
第四篇:四辩总结陈词
辩论赛四辩总结陈词
各位观众,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专升本(对方所说优点)......但是这就能说明比自考要好吗?显然不是的(这一部分为了吸引对方注意力,欲抑先扬),根据我方之前的论述,我们知道,专升本(阐述优点).....很明显,专升本只是(缺点)........,即使少数公司看重它.....,也不代表大部分企业和社会对自考的认可度会低,正如(举有利的例子说明)........。(这一部分,展开自己方的论点)
对方辩友口口声声喊着........,可是却没有充分的理由证明自考不比专升本好。把......混为一谈,是对方辩友犯的一个严重错误。(这一部分,抨击对方的论点),所以我方坚持认为:自考比专升本好。
2-解围部分
如果自由辩论或之前陈述观点环节中被对方问得哑口无言,有没有及时回答好的问题,在总结陈词中可以加以补救,因为这时已经没人有机会反驳你了。举个例子,比如你方在某自由辩论环节中出现以下情况:
A:比尔 盖茨中途辍学,不还是成为了一度的世界首富吗?
B:正是因为比尔盖茨之前读过了书,使他有了出路,如果他没读过书,那么可能连电脑是什么都不知道,谈何成为世界首富呢?你敢说比尔盖茨在成为世界首富的道路中,一点在学校中得到的知识都没用过吗?
A:总结陈词中可以这样补救:对方说过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的过程中读书的作用不容忽视,可是对方忽略了一点,比尔盖茨不正是因为意识到读书不是唯一出路,才会离开学校的啊,如果他认为读书是唯一的出路,还会中途辍学,还能成为世界首富吗?(有些偷换问题重心的感觉,可是作为结尾补救来说,已经足够了,毕竟没人反驳了)
接下来,请允许我指出对方辩友观点的片面性:
第一,对方辩友认为专升本比自考好,但是.....,如.....这难道不能证明自考比专升本号码?不知道对方辩友该如何解释。
第二,对方辩友提到(从对方讲话中找可以攻击的).........但
是..........殊不知,(例子证明自己对).......不知对方辩友有没有考虑到.......3-拆对方台
刚才对方反复对XX避而不谈,屡屡逃避我方问题,是不是对方自认理亏呢? 对方将XX概念偷换成XX了,没有把握住本场比赛的重心
对方对我方某问题的回答极为牵强,试问.....对方以偏概全,用XX例子来论证专升本比自考好,实在是盲人摸象,一叶障目,没有看到还有......综上所述,自考(怎怎样的好).......,正如我方XX辩所说的.......,所以我方始终坚持自考比专升本好的个观点,谢谢!
第五篇:四辩 总结陈词
“师德比师才更重要”总结陈词 尊敬的主席、评委、对方辩友以及在座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经过一场唇枪舌战,我们见识到了对方辩友精彩的口才和睿智的思维。但是,纵观整场辩论赛,对方辩友从立论到自由辩论结束,犯下了不少错误,我方一不小心抓住了对方辩友的九大问题,但由于时间有限,下面我就只列举其中较为严重的五个问题。
一、定义的问题:对方辩友在辩论过程中将忠于可以的误解为参考。(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如:
二、偷换概念:没有把握这场辩论赛的重心。(“师德”—“人格”)
如:
三、以偏概全:对方以偏概全实在是盲人摸象,一叶障目。(“范跑跑”北大才子)如:
四、恶意逃避:对方反复对XX避而不谈,屡屡逃避我方问题,是不是对方自认理亏呢?
五、断章取义:
六、颠倒主体:
在我们明白了对方的偏颇不足之处以后,下面我进一步总结我方的观点: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教师及其从事的教学工作是一种具有很强专业性的职业。本行业内技能有:专业知识,语言表达能力,备课能力,教学方法,教学体态、教学语言等等,都是师才的具体表现。从“预备教师”开始,我们就已经接受系统化地培训,也有一套标准对我们进行考核,如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 普通话、计算机等在教育教学上用到的与技能和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合格了,我们才有资格成为真正的教师。
其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顾名思义,强调的是对老师师德的规范要求,但是《道德规范》并不是成为一个合格老师的充分条件,《道德规范》更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行规”,因为它只涉及教师的道德层面,它也不是奖惩条例。而师德是无形的,但是对于师才,却能从各个方面反映出来,它是硬性的,并且在非常大的程度上影响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老师,一个合格的老师。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座的各位都是通过统一资格考试成为老师的,而考试无疑是对一个人知识水平最有力的考证。再者,成为了一个老师之后,要靠什么来成为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老师呢?无疑还是师才。从现实中看,无论各类荣誉比赛还是拼职称,我们都能看到,教师本身的知识与技能更被看重。
再次,学校作为一个教育场所,学生在这里学习知识,学习品德,锻炼身体,力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但是,一个学生的高尚品德不一定从一个品德高尚的老师学到的,它有可能是社会,家庭造成的影响。但是,那些学业有成的学生往往都会有学术高超的老师。业务水平高超的老师可以培育出数学家、音乐家、美术家等,难道一个品德高尚的老师就可以培育出道德家吗?所以,老师的师德不是学生的道德培养的唯一出处,但是老师的师才却是一个学生知识的大部分来源,相比较之下,老师的师才比师德更重要。
最后,纵观我们持续参加的教师培训,培训内容大抵可以分成教学技能、相应学科教材分析。教育教学方法等大类。虽然关乎师德的培训也有,但是我们通过近两年的分类统计可以清晰地看到,(拿出数据)教师培训的内容离不开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是反射出当下教师仍旧寻求途径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即是师才!
综上所述,我方始终坚定地认为,师才比师德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