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下海,我的路同样辉煌公众演讲
同志们,朋友们:
不知在座的诸位是否感觉到:如今,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社会,喧嚣纷扰复杂,充满机遇而又无处不是挑战。传统的价值观、道德观、文化观正在不断更新和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商品大潮的冲击,利害关系的重新组合,人们对于金钱的渴望已不再是“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所有所有的这些对所有的人来说无疑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冲击波和压力波,尤其是对我们这些在科技战线上奋斗的年轻人来说,一切充满了新鲜感,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困惑。
久未见面的同学来看我,见我书桌上一堆科研资料,惊讶地问:“怎么你还在那个研究所呀,现在都什么时候啦?你在那儿能干出个什么样子来?怎么不想着跳槽?”面对这一连串的询问,我感到无语以答。现在,“跳槽”似乎成了一种时尚,年轻人不安心本职工作,千方百计地选择有发展前途的行业和岗位,好像这才算是有出息的表现。然而对我来说,却是一种困惑:如果人人都跳槽,本职工作和自己专业相挂钩的工作还有谁来做?也许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是我却很无奈,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实在是变化快。面对蜂拥而至的出国热、下海热、经商热、跳槽热,我确确实实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困惑和失意,感到了一种重建精神家园的冲动。
我陷入了对自己的反思之中:我的路走错了吗?我的选择难道不对吗?回顾自己走过的路,虽然平淡,但我觉得充实;科研工作虽然很辛苦枯燥,但我却找到了乐趣;生活虽然清贫些,但那些书籍,那些科学著作却给了无穷的精神慰藉,我明白了,我的路没有错,我的选择是对的,我并没有失去自己的精神家园。
是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变革的社会,而且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分配不均、贪污腐化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也不完善,同样在单位里,在工作中,在生活上,我们也经常怀有一种“志不得申,愿不得行,情不得了,气不得舒”的心态。但我们也要看到,市场经济同时给了我们一种自我选择生活道路的机会,一种公平竞争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一种重新审视我们自己价值判断的机会。
现在市场经济正在形成过程之中,许多职业还相当紧缺、热门,我们似乎都可以去做,但是,并非所有的职业都适合我们,另外,脱离专业去从事自己并不擅长的事业,要获得成功更需要付出双倍的努力和艰辛。而且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一定是一个高度专业化分工的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个问题面前我想我首先应该分析一下自己的能力、特长以及兴趣、爱好,朝着一个方向认真学习点东西,付出较大的努力,这样才会在激烈竞争中在某一领域内站稳脚跟,干得比别人好。当然为了适应变化的社会,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一些计算机、经营管理知识,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承受困难和失败。我们在科技系统的青年具有很好的学习、工作条件,应该首先把专业搞好,而不是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赶海。也许现在我们的收入暂时低一些,生活暂时差一些,但是如果要我没有方向,没有目标,不顾实际条件地只为了追求金钱而盲目跳槽,这样的海不下也罢!何况现在科研单位的改革正在深化,研究所也正在面向市场,更需要我们科技战线上的青年人去艰苦创业,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第一生产力。我们青年人在科研单位同样可以大有作为,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知识和智慧去创造财富,而不是片面地追求财富。所以,我觉得在目前激烈竞争的社会里,墨守陈规,追求安逸是不可能的,我们青年人只有充分发掘敬业、创业精神,积极投身单位的科技改革,才能在适当的时机下海,而且下海并不意味着跳槽,应该根据市场经济的供求关系进行双向选择。
如今,我已不再感慨“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也不再去羡慕那些下海捞足了的人们,我觉得自己的价值取向是正确的,自己的精神世界是富有的,我的路是通向辉煌的、有意义的人生的,而且我一定会走下去的。
朋友们,走你自己的路吧。
“不下海,我的路同样辉煌”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二篇:专业不对口,同样能辉煌aa1
专业不对口,同样能辉煌
中国劳动咨询网 编辑:戴新安(笔名:劲笛)
7月2日,广州日报刊发:《研究显示:“专业对口”让六成毕业生就业尽折腰》,文中表述:“调查显示,目前仅有18.68%的应届毕业生找到与专业完全对口的工作;37.26%的学生所学专业和职业有所联系;而44.06%的学生则是完全不对口。这几项数据充分表明,想要找专业完全对口的工作难度非常大。”如何看待这个现象?如何应对这种现象?
正视职业现实,“学以致用”当然最好,但专业与职业不对口是常见的事情。对于已然发生的现实我们不可以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适应,适应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适应会带来各种成长的可能。汉代史学家司马迁说得好:“进退盈缩,与时变化,圣人之常道也” ;树立自信心,自我悦纳,把主观愿望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明者因境而变,智者随情而行”是智者之道;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抱有合理而坚定的信心,那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莘莘学子,思其道,广择路。
一、不要被专业限制住求职出路
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准确识别并全力发挥其天生优势----天赋和性格。从人才成长过程来分析,在“开拓者”中往往有不少专业不对口者,其实要在某个领域成为出色的人才,除了所学相关的知识之外,自身个性特长是否与职业相匹配也是非常重要。真正应当多考量的是自身个性特长与职业之间是否匹配,这是事业成功的关键。例如学医专业的鲁迅,善于思索探讨、针砭时弊、嫉恶如仇,改行从事文学创作,而成为伟大的文学家。尤其是创业者。每一个新的产业诞生之际,由于过去没有相应专业的人才沉淀,往往成了“专业不对口”者的创业乐园。哈佛大学法律专业的比尔〃盖茨创造了电脑软件“王国”,足以让众多的“科班出身”人士刮目相看。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新的行业也不断涌现,面对大批新的岗位,若要在短时间内要求从业者均为纯专业人员是不可能的。这样,大量的所谓专业不对口者自然会进入新的工作岗位,从而成为创业者。如新兴起的低碳节能、网络营销、传媒、卡通、广告等新领域,最先都有不少非专业人员,而现在他们又都成了专业人员。如果都用专业对口的观念进行择业,这些行业则难于迅速发展壮大。
二、“专业不对口”同样能辉煌
求职者都希望找到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但常常事与愿违。当专业与职业不对口时,求职者要认清现状,积极转变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特别是初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只要是与自己专业相关、兴趣所在、能力所及的工作,都可以选择尝试,现在很多行业的知识都是相通的。一些跨国公司的人事经理们认为,除了一些特殊岗位,一般岗位直接运用课堂知识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再说即使是优秀的毕业生,四年中学到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因此他们必须经过专业的岗位培训后才能胜任工作,所以说,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是关键,至于专业是否对口并不重要。美国通用电气塑料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单伟航说,他们在招聘人才时最看重的是综合能力而不完全是专业知识。这种能力包括与人沟通的能力、英语和计算机等基础能力。对于这种用人方式的可行性,单伟航举出两个例子:一个是北京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到公司两年就培养成了出色的财务经理;一个高分子专业的学生,到公司后搞生化工作,一年后就得到了所有部门主管的认可,并被调到澳大利亚工作。事业的成功并不单纯取决于你学的什么专业,而往往取决于你的综合素质。“专业不对口”同样可以干出惊人的业绩,同样可以成才。
三、搏学使人腾飞,再学习使人生畅通
专业只意味着掌握着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参加工作,无论专业对口与否都是一个新的起点。在大学学习期间,除了专业的知识技能,必须掌握了足够的通用知识与技能,比如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应用,比如英语会话与写作,比如逻辑思维与人际交流能力等等,这些能力一方面可以帮助你胜任许多专业性不强的工作,同时也将成为你再学习的得力助手。成功是垂青于博学的人,比尔〃盖茨 1973年进入哈佛大学法律系学习,第一年就选修了哈佛大学最难的数学课—“数学55”,研究生级别的数学和物理课占去了他大学一年级三分之一的时间,他热衷过心理类、经济类书籍,还把主要的精力花在计算机方面,在哈佛大学的艾坎计算机中心里度过许多个不眠之夜,19岁时退学,与同伴保罗〃艾伦(Paul Allen)创办电脑公司,直到后来创办了微软公司。比尔〃盖茨在大学里不被专业而限,而进行广泛学习,为他事业腾飞打下了基础。
专业不对口只是意味着与过去所学专业的不对口,倘若要在工作中有所作为,就必须通过再学习把自己这个外行变成专业人士,你所学的专业知识应该作为一种资源,用来调整你的具体目标选择。比如,你所学是计算机专业,但是你
更愿意从事与人打交道的人力资源工作,就可从IT行业开始,加强对人力资源专业学习,努力拓宽自己知识面,通过重新学习而进入所愿意从事的行业,这样你的专业就成了你事业腾飞的助燃剂。在人生征途中,要不断再学习或者再培训,人生的道路才能畅通。
莘莘学子奔前程,扪心自问少迷路。只要你识别和接受自身的天赋和性格,配以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寻找需要你所具备天赋和性格的岗位,持续地坚持下去,就有望攀登高峰。在此借用杜甫一句名诗,祝愿莘莘学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第三篇:我不是“废人”公众演讲
同志们,朋友们:
“废人”这个词汇在《辞海》里是指“无用的人”,我这个研究生就曾被人认为是“废人”。要问这是为什么,不得不从我的童年讲起。
我曾经有过无忧无虑的童年。虽然我生在农村,家境贫寒,但四岁之前我和其他健康儿童一样天真活泼。我母亲说,那时候的我是个很淘气的小男孩。天有不测风云,一场大病,使本来活蹦乱跳的我躺在了炕上,多方求医,也没有使我站起来。父亲看着终日躺在炕上的我,说我是“废人”,意思是我已和废弃的物品一样毫无价值了。这个可怕的字眼从父亲嘴中说出来,表明我的父母对我的未来已不抱希望。
那时候我还不懂得什么叫人生,不懂得什么叫挫折,更不知道父亲把“废人”这两个字赋予我究竟意味着什么,只知道每天躺在炕上很难受。我多么想站起来,走到蓝天白云之下,去感受春风的抚摸?多么想和伙伴儿们去玩去耍?我必须站起来,必须重新学会走路!于是,我先是在炕上挪,而后用双手扶住窗台,试着站起来。一次,二次……头被窗台碰破了一次又一次,我终于站起来了,继而又迈出了一步,两步……父亲给我做了一辆四轮小木车,扶手正好齐到我的腰。在我扶着窗台练习了半年迈步之后,我可以推着小木车在炕上走了……当我扔掉小木车能徒步走到院中时,我幼小的心灵里终于体验了能走路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
然而,这并没改变世人对我的看法。在好多人眼中,我仍然是个“废人”。一向学习成绩优秀的我初中毕业被剥夺了上高中的权利。我不甘心升学机会就这样丧失,去县文教局讨公道,我问:我这样的人该不该上高中?一位副局长告诉我,残废人能认识自己的名字,会算帐就不错了,就算上了高中又有什么用?一句“又有什么用”表明在这位局长大人的心中,我是个“废物”。他的不冷不热的话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个邻居特地向我请教的一个问题。他问我:“你说,大骡子大马残废了可以杀肉吃,人要残废了怎么办?”意思是说人要残废了什么用处也没有。真没想到文教局的副局长和我的邻居有着惊人相似的看法,因为局长的这种看法,我最终没有上成高中,但我第一次向自己提出了这个问题:你是“废人”吗?
不,我不是“废人”!我要用行动,用事实证明这一点。不是不让我上高中吗?我照样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十五岁的我,拖着残疾的腿到生产队参加力不从心的繁重的体力劳动,劳动一天无论多么累,我都坚持自学到深夜。那时,我独自住在地震后盖起的简易茅草屋中,小屋四面透风,买不起煤,生不了火,严冬的季节里,我肌肉萎缩的胳膊腿都生了冻疮,有的地方露出了鲜红的嫩肉和白骨。我翻烂了几十本书,演算了几千道习题。几年的时间,我自学了高中所有课程和大学数学专业的必修课。恢复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后,只有初中毕业文凭的我以同等学力报考了大学理科。不少人用奇怪的目光看着我,他们不相信初中生也能考上大学。我那位邻居又用他那套“大骡子大马”理论开导我:“小兔子能拉车,谁还买大骡子大马?”不过这次他没把我当成“废物”,只是看成不能和大骡子大马相提并论但毕竟可以杀肉吃的小兔子。我的邻居和那些用奇怪目光看我的乡亲们都没想到,全公社几十名报考者,只有我这初中生上了初选线。消息传开,好多人看我的目光都变了,说我脑瓜聪明,从小就有志气,将来一定有出息。当我没过去体检关时,这些人又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早就说瘸子上不了大学,他要是能上大学,中国人还不都成了大学生?”有些人就是这样,你成功了他夸你,你失败了他贬你,如果为这些言论所左右,那你就永无成功之日。我不听邪,第二次、第三次上了考场,成绩一次比一次好,可失败得也一次比一次惨。身为国家干部的兄长向父亲下了最后通牒,说他不会再往家里交一分钱,因为他不能把钱让我这个“白吃饱”浪费在买书上。本来就把我当成“废人”的父亲不得不劝我放弃考学的努力,他说我家祖坟上没有上大学那棵蒿子,残废人别想得太高,庄稼活儿干着吃力,该趁年轻时学点手艺。哥弟们都指望不上,当爹当妈的不能陪我一辈子,自己的路还得自己走。
父亲的话把我从梦幻中唤回现实来。22岁的我,是得考虑生计问题了。理想不能当饭吃,伸手向别人要求施舍的人才是真正的“废人”。腿残疾了,我还有双手和大脑,还可以干很多事情。那一年我走上了谋生之路。为了生存,我自学了服装裁剪、无线电修理;在东北干过临时工,当过乡农业技术学校教师、乡文化站站长……什么样的讽刺话都听过,什么样的白眼都看过,我真正体会到了一个残疾人自立于世的艰难。
1985年,国家放宽了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又一次点燃了我求学深造的希望之火。为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我决定直接报考研究生。当时我在乡里当文化站站长,白天工作,晚上自学英语和大学经济类课程。1987年,我报考陕西财经学院财政系硕士研究生,英语考了40分,成绩通知单是别人给我拆开的,他们没有理会我的总成绩,只是注意到了成绩通知单上的四个字:不能录取!一夜之间在我们家乡冒出不少自命“通晓世事”的人。他们高论满腹,什么“初中生考研究生,自古没听说过”,什么“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什么“人贵有自知之明,有的人就是没有自知之明”之类的讽刺嘲笑话一起向我飘来。我走在大街上,会有人戏称我为“博士”。我的同事问我对别人的议论有什么想法,我告诉他:“于无声处”。他一笑,劝我别白费功夫,还是好好在文化站干,省得领导有看法。老了以后,往西边一挪了事。文化站的西院是乡幸福院,专门收养无依无靠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我的同事把我的归宿都想好了,他认定我这一生不会有什么作为,年老之后只能进幸福院。我对别人怎么看我从没往心里去,但我坚信我自己不是个“废人”。1988年7月5日,我终于收到了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录取我为硕士研究生的通知书。以成败论英雄的乡亲们对我换了一副面孔。那一段时间,我着实风光了一番:给中学生做报告、上电视、上报纸……临到北京报到的前一天,我把同事们请到家中聚餐。席间,劝我年老后入幸福院的那个哥儿们对我说:“这一来你用不着入幸福院了。”
我举起杯,对我的同事们说:“来,为几十年后幸福院为我节省一大笔开支而干杯!”
“请相信,我不是‘废人’!”这是我对自己常说的一句话。今天,我把这句话送给和我同样不幸且仍处在逆境中的朋友们。
谢谢大家!
“我不是“废人””来源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四篇:我是共产党员演讲稿公众演讲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你们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站在党旗下——我是公产党员》。
每当我闭上眼睛,回到自己在庄严的党旗下宣誓的那一刻……。我想,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感慨万千。因为从那一刻起,我们就与普通群众不一样了,我们成为了光荣的共产党员。
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果说,我们的党现在是一个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的话,那么人民群众就是我们的生身父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还是当今为我党事业鞠躬尽瘁的先进人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儿女对父母那份炽热的爱。郑培民,一位被人们亲切的称为“为民书记”的优秀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为了了解民情,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他与群众同吃同住;为了帮助群众推广农业新技术,他连续参加田间劳动一个多星期,最后病倒在田间地头;为了搞好调查研究,他深入基层,纵使遇到生命危险,也依然执着前进。对待身外之物,他从来都是铁石心肠,而对待群众,却总是牵肠挂肚。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对人民的质朴情感,这份情感感天动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像培民书记这样心怀人民、鞠躬尽瘁的共产党员不乏其人。从他们身上,我更应该学习他们的闪光点,学习他们心系百姓的质朴之情。此刻,回想起这些先进的事迹,我的感到无比的自豪。
今天,我站在党旗下,内心感慨万分。那些永远心怀人民,永远严格要求自己,永远脚踏实地,永远高风亮节的党员,是我学习的时代楷模。他们特有的品质,无时无刻不激励着我,使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因为我是公产党员。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五篇:我是共产党员演讲稿公众演讲
我是共产党员演讲稿(范文)公众演讲.txt单身很痛苦,单身久了更痛苦,前几天我看见一头母猪,都觉得它眉清目秀的什么叫残忍? 是男人,我就打断他三条腿;是公狗,我就打断它五条腿!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你们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站在党旗下——我是公产党员》。
每当我闭上眼睛,回到自己在庄严的党旗下宣誓的那一刻„„。我想,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感慨万千。因为从那一刻起,我们就与普通群众不一样了,我们成为了光荣的共产党员。
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果说,我们的党现在是一个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的话,那么人民群众就是我们的生身父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还是当今为我党事业鞠躬尽瘁的先进人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儿女对父母那份炽热的爱。郑培民,一位被人们亲切的称为“为民书记”的优秀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为了了解民情,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他与群众同吃同住;为了帮助群众推广农业新技术,他连续参加田间劳动一个多星期,最后病倒在田间地头;为了搞好调查研究,他深入基层,纵使遇到生命危险,也依然执着前进。对待身外之物,他从来都是铁石心肠,而对待群众,却总是牵肠挂肚。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对人民的质朴情感,这份情感感天动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像培民书记这样心怀人民、鞠躬尽瘁的共产党员不乏其人。从他们身上,我更应该学习他们的闪光点,学习他们心系百姓的质朴之情。此刻,回想起这些先进的事迹,我的感到无比的自豪。
党员,就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问君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如果说,我们党的事业如那滚滚而来的一江春水,那么永无止息的学习便是这一江春水的源泉。李斌,一个普普通通的党员。他是目前中国职工中惟一具有工程师和高级技师职称的专家型工人。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他不断学习和运用最新数控加工和编程技术,成功地开发了5种类型共17台进口数控机床的加工功能,完成新产品开发55项,为企业创造了2128万元的经济效益,为开发新技术作出了显著贡献,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工人”、全国劳动模范。不断创新,敢啃硬骨头,是李斌走向卓越的灵魂。作为全国著名劳模,李斌经历了一个从“平民”到“英雄”的重大变化,但不变的是他的朴实本色和不懈追求。面对知识型信息时代的挑战,党员走在了科技的前沿。这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我知道,只有通过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从平凡中做出不平凡。“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同样,越是平凡的地方越真实,越是平凡的人越诚实,越是平凡的事情越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全国劳动模范、共产党员徐虎,在水电修理工的平凡岗位上,长期积极主动地为居民排忧解难,用“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雷锋之歌。作为上海普陀区中山北路房管所的水电修理工,徐虎发现居民下班以后正是用水用电高峰,也是故障高发时间,而水电修理工也已下班休息这一问题,于1985年在他管辖的地区率先挂出三只醒目的“水电急修特约报修箱”,(http://www.xiexiebang.com)每天晚上19时准时开箱,并立即投入修理。从此,晚上19时,成了徐虎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时间概念。10多年来,不管刮风下雨、冰冻严寒,还是烈日炎炎或节假日,徐虎总会准时背上工具包,骑上他的那辆旧自行车,直奔这三个报修箱,然后按着报修单上的地址,走了一家又一家。10多年中,他从未失信过他的用户。十年辛苦不寻常,徐虎累计开箱服务3700多天,共花费7400多个小时,为居民解决夜间水电急修项目2100多个,他被群众誉为“晚上19点钟的太阳”。徐虎爱岗敬业,十年如一日义务为居民服务,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就是徐虎的真实写照,这就是千千万万共产党员在各自岗位上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真实写照。他们的工作远非惊天地、泣鬼神,但正是因为他们的默默奉献,我们的事业才蒸蒸日上;他们的努力或许显得很渺小,但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我们才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今天,我站在党旗下,内心感慨万分。那些永远心怀人民,永远严格要求自己,永远脚踏实地,永远高风亮节的党员,是我学习的时代楷模。他们特有的品质,无时无刻不激励着我,使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因为我是公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