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什么是教育?当你把你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爱因斯坦的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实质和内涵。什么是忘不掉的?习惯就是忘不掉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命运的。
这几天,我细细品读了校长推荐的这本书,书中详细解释了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通过阐述养成教育的特点、关键期、方法、途径,并生动地以连续剧式的小故事串联起来,介绍了养成教育的14项内容和操作。读了这本书,作为一名班主任,都让我受益良多。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养成教育,其实就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却是“管一辈子的教育”。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并非如此,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能掌握的教育艺术。
书中介绍了实施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一是通过养成良好习惯,解放学生的大脑,以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提高学习成绩;二是健全人格,以便学生学会做人,健全心理,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这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两大任务。在现实生活中,教师能够明显感受到学习成绩好、全方面发展的学生,一定是学习、生活习惯都好的学生。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孩子: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几乎众口一词:“聪明!”但是他们聪明却不优秀,甚至很糟糕!
他们经常忘带作业;他们不讲卫生;他们对老师和家长的教导置若罔闻;他们懒惰、拖拉、毫无上进心„„是什么原因导致一颗优良的种子却不能开出绚烂的花朵?答案很简单:习惯不好。正是一些不良习惯,影响并导致了孩子们之间的差异,让一些天资聪颖的孩子也因此而埋没。因此需要老师和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引导孩子养成:诚信、遵守规则、责任、计划周密、有条理、合作、爱心、追求效率、学用结合、善于思考、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创新、乐观自信、顽强毅力、追求成功等十四项好习惯。
培养习惯的方法中有提到这样的一条: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是的,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反复训练,不断强化,才是实现转化的关键。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也可以坚持这样去做:一是训练必须持之以恒,“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二是训练必须严而又严。只经过痛苦的磨练,才能养成好习惯;三是训练必须要求具体。这样学生才容易掌握要领;四是训练必须纪律制约与自我要求想结合,只有把内部的意志力与外部的强制力结合起来,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保障。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为学生健康、快乐的人生奠基,让我们谨记: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第二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现在,我们教育的内涵越来越深厚,外延越来越广泛了,教育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对我们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多读书,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够不被落伍。
我喜欢的教育家是叶圣陶先生。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他还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之功,它贵在坚持,重在重复。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有时,为了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我看到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几乎都要磨破了嘴,跑断了腿。我深有体会的是在去年一年的图书管理工作中,同学们的借书热情非常高涨,人比较多,所以一开始我们的借书和阅读课的秩序比较乱,后来,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动脑筋想办法,采取了一些措施,具体明确了借书还书的时间,制作了代书板,精心打造了图书室文化,不断地提醒同学们遵守纪律,每次上阅读课之前我们都会强调孩子们无声阅读,一段时间下来,同学们都养成了一种习惯,就是进了图书室后,都安安静静的选书,安安静静的读书,轻拿轻放,非常自觉。有同学没有找到自己要看的那本书的时候,他会举手示意,然后轻轻地走过来说:“老师,我想看《神探福尔摩斯》,但我没有找到。”
在这里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每天清晨老师们在操场上晨练,活动筋骨,保障健康,养成习惯,多好。还有,早晨,同学们兴高采烈的来到学校,高兴地说:“老师好!”老师们微笑着说:“同学们好!”成为一种习惯,多么融洽和谐。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师生互动,精彩纷呈,老师与同学共同体会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与知识共享的乐趣,这也成为一种习惯,这是真正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课间操上,同学们迈着矫健的步伐,身着统一的服装,喊着响亮的口号,一排排呼啸而过,或者做着整齐划一的广播操,再或者跳着充满活力的健身操,尽显青春风采,这些成为习惯,我们的校园会多么精彩。当同学们养成认真预习、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独立思考、勇于提问的习惯、乐于研讨的习惯、阅读的习惯、自学的习惯、总结的习惯等等的时候,我们想不拿第一都难。当我们看到地上有一个垃圾躺在那儿,不把它扔进垃圾箱就浑身不自在的时候,那是一幅多么和谐的景象!的确,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情,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如果我能有幸成为教学一线的老师,我会继续努力,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到底,让孩子成人成才。最后,我竞聘的职位是政治教学,请领导们相信我,支持我,聘任我!作为一名教师,我不想离开教学一线太久,我觉得我还年轻,而这是我为之奋斗毕生的事业,我怎
能轻易放弃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机会呢?如果领导们信得过我,我一定破釜沉舟,不负重托,争取做到最好。
第三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听关鸿羽教授讲座有感 关鸿羽:著名教育专家,现任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教研室主任,兼任北京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中央教科所兼职研究员,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主持“关老师谈家教”“关教授教育漫谈”等教育专题节目,深受全国各地观众欢迎。
○孩子提十条要求,最多只能满足七条。
○光有爱心不行,爱心还要加上狠劲,才能持之以恒。
○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力量,能管孩子一辈子。
○一个没有受过批评、挫折和委屈的孩子很难成人。
○塑造孩子易,改造孩子难。
○听话是优点,太听话是缺点。
○不要使用语言的刀子,不要向孩子人格开炮。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重点论述:关键期不能错过
关鸿羽非常推崇叶圣陶“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的观点。他认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力量”,能管孩子一辈子。这个习惯什么时候培养?关键期很重要。他说了三个小故事来阐述——
★奥地利的科学家拿小猫做实验,把所有的小猫眼睛缝上,四五天后再手术分开。他们发现,小猫眼睛瞎了。原来,小猫的视力发展期就是4—5天。
★印度狼孩卡马拉是狼带大的,所有的生活习惯都同狼一样。后来对他进行培训,2年学会站,6年才学会走路。17岁死的时候的智力与两三岁的孩子相同。
★有一个日本士兵,二战时,迷失在大森林里。他在森林里转了28年,最后完全变成了一个野人。人们发现他后,对他进行的教育就不如狼孩那么难,1年多后还结婚了。关鸿羽强调,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基本上都是在小学和小学以前。而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最主要的是小学和幼儿园,初中可以弥补一下,高中基本上起不了什么作用了。因此,关鸿羽提醒以下年龄段的孩子必须引起父母重视——
两岁半到3岁,是培养规矩的关键期。3岁,是计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指数数)。3到5岁,是音乐能力发展的关键期。3到8岁,是学习外语的关键期。5岁左右,掌握数的概念关键期。小学一两年级,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小学三四年级,是纪律分化的时候。初二和高二是逻辑发展的关键期。整个小学阶段,是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期。初中,是意义记忆的关键期。
支你一招:如何把习惯培养坚持下去?
关鸿羽曾经考察过20多个国家,经过对比,他认为,中国孩子的习惯普遍存在着“六小”问题,即:小霸王——任性独霸,在家里大人得听孩子的。小懒虫——懒得不得了。美国孩子一天平均在家劳动1.2小时、韩国0.7小时、法国0.6小时、英国0.5小时,我们中国只有0.2小时。小馋猫——吃东西跟着电视上的广告走。小强牛——孩子为什么这么倔?原因就是太娇惯。小磨蹭——磨磨蹭蹭。小马虎——马马虎虎。
造成中国孩子“六小”问题较普遍的原因,与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大多停留在“口头上说得多,只有认知而没有行为习惯”有关,这样的教育其弊端就是知行脱节。那么,如何做到知行一致?如何把习惯培养坚持下去呢?关鸿羽认为,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因为言传身教最具有教育作用。他给家长们支了四招:
一、持之以恒。
二、训练要严而又严。
三、重视第一次。
四、训练要检查,要有纪律的制约。有的家长要求特别多,提完了就不管了。而正确的方法是:要求不必太多,但要求之后就要落实、检查。
“另类”观点:好孩子不都是夸出来的关鸿羽不赞成一味夸奖孩子。他认为,教育孩子应多赏识、多表扬,但是过多的、过分的无缘无故的表扬,不仅起不到任何的作用,甚至还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如:骄傲自满——认为自己什么都好,没有任何的问题;不适应社会——孩子最终总是要走向社会,而真正工作时不可能总是表扬你;心理承受能力低——不能批评,一批评就生闷气,甚至离家出走、自杀。
关鸿羽的观点是,建立孩子的是非观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正确对待和反思自己的问题。孩子成长如果离开了批评、挫折,将很难成人。然而,批评要有,但要少用,慎用,用时还要讲究艺术。
究竟该怎样批评孩子才有效呢?——家长首先要明确批评孩子的目的,明白批评孩子不是为了自己撒气,不然的话,自己的气是撒了,但是孩子却没有教育好。其次态度上要严肃、真诚,不能粗暴。其三要一分为二,不能全盘否定。其四,选择好批评的场合、地点,掌握好批评的时间。尤其吃饭和睡觉的时候千万不要批评孩子。吃饭时批评孩子容易生病,睡觉时批评孩子休息不好,神经也容易衰弱。另外,批评的时机也很重要,人在心情平静的时候,更容易接受意见。如果同样的错误批评了孩子两三次都不改,可能批评十次也不会有用了。此时,最好的办法是,换一种方式。最后要注意的是:不要逼孩子当时表态,要允许孩子有一个认识的过程。有的孩子你跟他谈了五次话,他都没有变化,可是,过了两三个月,他突然明白了。所以,要给孩子反思的时间。
第一是激趣式。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我们需要严格训练,但是能带点儿兴趣的最好。有些孩子睡觉把鞋一拖,第二天找了半天才找到。家长问我怎么办,我说孩子多大了?他说一年级。我说你跟他做游戏,你在你们家的床边画几个鞋印,睡觉前比赛看看谁把鞋最快的放到鞋印里,就是在游戏中训练。
再讲一个分解式。我们强调的是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我们现在家长对孩子要求很多,但是指导不够。比如家长跟孩子说,你要说文明话,怎么说文明话?什么场合下说?不讲。老师在学校拉屎呢,结果孩子跟老师说老师好,就是不知道什么场合上说。有的孩子说“谢谢”的声调都不对,这都需要具体指导。
第三是制约式。所谓制约式我们强调的是纪律制约与自我要求相结合。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里的制约就是家规。我们古代很多家规都非常好,现在我们东方传统美德是不是应该发挥起来?所以我建议今天来的家长,你在家里定一个家规,一个家训,并不难!如果我们每个家庭都有家规、家训,对孩子的行为习惯都有制约作用。
第四是疏导式。我们强调的是反复强化与积极疏导相结合。训练需要反复强化,但是要注意能疏导的尽量疏导。比如小孩爱唱歌,我通过唱歌来培养习惯。孩子爱下棋可以通过下棋来培养习惯,这是很自然的,孩子容易接受。有的小孩特别马虎,后来家长跟我说关老师怎么办呢?马马虎虎,丢三忘四,说了多少遍都不成!我问他,你的孩子最喜欢什么?他说最喜欢下棋。我说行,你找个人和他下棋,通过下棋来培养。他说我就会下,我说你就和孩子下棋,设一个埋伏,最后让孩子看看你设的埋伏是怎么回事。
第五是渐进式,就是严格要求与循序渐进相结合。要严格要求,但是不要标准太高,太高了反而不成!所以我们教育强调一句话,叫伸手摸不到,跳一跳能摘到。伸手能够到,这个标准太低。现在有的家长给孩子的标准特别高,孩子考90分都捱骂,孩子一努力考了95分,家长也不表扬,说你怎么考95分?为什么不考100分。孩子一努力真考100了,家长却说别看你考100分,不知道怎么考的呢!我在电视台讲这个问题,电视台的记者就跟我说她的爱人就是这样,孩子上高一考了98分,其实很不容易了,等着爸爸表扬他,他说98分?那两分呢?所以我提的标准就是六个字“低要求,小不走”。
第六,体验式,我们强调实践断链与强化体验相结合。
还有就是负强化法,就是批评和惩罚。一讲到批评,前一段有人提出口号“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觉得这个不正确,好孩子不是夸出来的,是教育出来的,教育需要表扬、需要批评,甚至也需要惩罚,什么东西走极端就不好了。《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我的时候,我讲了一句话,他们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的第一个观点就是好孩子不是夸出来的!如果你老夸,从来不批评,孩子容易形成三个问题,第一,容易骄傲自满。现在骄傲自满的孩子居多,能做自我批评的孩子很少。有些人毕业之后不受欢迎,为什么?不是知识少,太狂了,看不起领导看不起同志,过了一段时间就混不下去了。第二个问题就是不适应社会,将来孩子总要走上社会,谁来表扬他?你们在座的家长每天都听到表扬吗?老指着表扬才干活是什么人?第三是心理承受能力低。现在的孩子听不得批评意见,一批评就暴跳如雷,一批评就出走自杀。不信到大学看看,大学里跳楼自杀的孩子没有经常挨批评的孩子,他们考不及格都不自杀,这样起码还可以再教育。所以我的观点是“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一个孩子没有一点儿批评,没有一点儿挫折,甚至没受过委屈都很难成才。我们家长特别害怕孩子受委屈,其实这是孩子必须要经过的。话说回来,大家不要理解错了,说关老师主张我们批评孩子,天天批评孩子,那就错了,我的意思是表扬为主,多表扬多鼓励,批评为辅,少用,慎用,当然不能不用。
第四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谈谈学生的习惯培养
合肥市六安路小学荣城花园分校王书云
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到了一年级下学期,我就要求小组长每天早晨有条理地将作业收齐,第一节下课送给老师批阅,但总有一部分孩子不配合,效率不高。一天早读课上,一个成绩不太理想的小女生,不经意间的一个动作吸引了我。她来到座位上第一件事情就是将昨晚的作业(语文和数学共3项)十分整齐地排列在课桌上,我心里清楚也许是想在我面前显摆一下她的作业都完成了,因为她的妈妈比较重视对她的学习指导。看到这一幕,我想机会终于来了。我不动声色地等到课前两分钟,缓缓地说“今天我要表扬苏xx。”孩子们都很好奇,为什么呢?在确定所有的孩子都集中注意力地听我说话时,我说:“她今天早晨来到座位上,第一件事就是把作业整齐地摆在课桌的右上角,并不是组长来要作业时才来找。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也说明她来到学校心里想的是学习,这才是爱学习的表现。”孩子们听得很认真,我想相当一部分孩子把我的话听进去了,因为从第二天早晨开始组长收作业的效率明显高多了,更神奇的是这个小女生最近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许多。
这个案例引发了我些许思考,“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句话早就听说过,“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
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难道不是吗?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的确很重要,那么怎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想也许就在于我们平时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看似不经意确别有用心的点拨,一个动作的引领和示范等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习惯的养成教育就应该渗透到日常教学的点滴中。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它,学生可以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反之,一个人如果养成书写潦草,做题马虎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提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问题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结合习惯的形成规律,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从小抓起,越早越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年龄
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容易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如有的学生有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彻底改掉。很多人认为小学低年级要让孩子多玩,到了高年级习惯自然就养成了是极其错误的,所以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起,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二、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如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那种不遵循习惯形成规律,幻想一朝一夕就养成某种高级学习习惯的想法是
不切合实际的,也是极其有害的。
三、严格要求,密切配合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至巩固为止。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中,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
四、教给方法,养成习惯
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判断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做为毕业生必备的技能。如:低段语文大量的识字任务让老师和学生倍感头疼,所以我在学生学会使用查字典后交给孩子们预习生字的方法,给他们一定的格式,从字的音、形、义、扩词等多方面进行预习。这样有了先前的自主学习,课堂上的生字教学大多时间是交流解疑的过程,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五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增强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厌"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对于幼师专业的学生来说,培养她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更是做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环。
记得09年我班学生进校时,她们刚刚初中毕业,很多学生在中考中都是失败者,这与她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大关系,但在和她们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处理个人事务,她们往往都是乱成一团,比如有的同学转户口,给我发短信咨询,内容就是“老师我是哪个派出所”,既没有个人署名,也没有情况介绍,很多同学打电话时也一样,只顾说自己的情况从不自报家门,经常让我听得一头雾水。还有一些学生站没站相坐没坐相,更不要提基本礼仪了,面对这些学生我很是头疼了一阵,但我坚持从小事做起,每学期培养一两个基本习惯,两年下来,我觉得颇具成效。
第一年我培养了几个小的习惯,首先无论电话短信要署名,否则我不予回答,慢慢的同学们不论找我或是找其它人办事都会先自报家门,说明情况。其次,注意不妨碍他人的习惯,有些同学迟到或自习课有事,出出进进总会发出很大的声音,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严重影响教学环境,所以对于这些同学我往往会了解原因,让他们进教室但如果发出很大声音就要适当惩罚,久而久之学生习惯学习时间进教室轻声。记得期末考试我班总安排在阶梯教室,提前交卷的同学一起身,板凳就会发出格达一声,我说过一次后,现在每次考试在阶梯教室大家都会注意的。再次,培养基本的姿态,礼貌用语,可能有些人觉得这些在幼儿园不都学过吗,可是现在的孩子都比较判逆,再加上家长比较宽容,有些学生连这些基本的都做不到,对于这些同学我采取言传身教的办法,我班有几个学生刚来时沾染了一些社会习气,言行举止让人感觉很不舒服,在办公室里不仅和老师甚至和自己的家长也顶撞,家长居然也觉得很正常,还和我说,孩子还小,就是有点任性,有时我故意当着家长的面找一些班干部到办公室布置一些事情,看到同龄的孩子有礼有节,做事很有条理,家长觉得很惭愧,再也不说孩子还小之类的话,而是诚恳的谈到自己认识不足,方法不够,有了家长的支持我觉得要求起学生就容易多了,现在这几个孩子进步很大,无论来去都会主动和我打招呼,班上同学和家长也觉得她们变化很大。
第二年我们相互之间已经非常熟悉,我比较强调学习习惯的养成。这里又针对不同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对于成绩好,上进心强的学生制定专生本或专业考级等任务,对于一般同学,强调一专多能,突出一项专业课的学习,鼓励她们积极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能完成力,找到自信。对于个别不想学的学生,则强调日常规范,坚持完成学习任务。所有学生都要开学制定学习计划,中期检查进度,学期总结成果,开始时学生不太理解这些做法,认为只要做事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写这么多计划总结,可是随着坚持,大家发现这是对自己的一个很好的监督,现在大家都能写比较详细可行的计划书,总结起来也比较客观实际。我认为,这种习惯的培养对她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
第三年我注重一些细节品行,我们的同学平常比较随意,有些细节总是不注意无疑中会给人不好的印象。有一次,我坐在办公室,我班一个学生到办公室找一位老师,她直接进到办公室看到我也象没看见一样,再她看来她是有事在身,但给人感觉就像目中无人,我知道她不是故意的,也没有批评她,在班会课上我打了一个比方,假设自己到校办公室有事,校长也在,但我就不和他打招呼,同学都觉得这样做不妥,我才指出有些同学的细节行为也不妥,通过委婉的方式,大家对自身的行为有更积极主动的审视,效果很好。这里不得不提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很感动,我班有一个学生,性格比较偏激,和家长很难沟通,一度都想退学,上起课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经过多次教育已经大有进步,但这学期冬天冷,早上经常迟到,一天早上我已经开始上课,她和一名学生迟到了,由于她是多次我有点生气,所以让她到办公室里写检讨,一会儿她回来告诉我写好了而且把办公室的水烧开了,下课我回到办公室看到保温杯里也注满了水,端起一喝温的,不禁为她的细心感动,也为她的变化高兴,要知道以前她是从来不在乎别人的,她的妈妈到学校来晕车都吐在办公室里,她在旁边都不知到杯水,现在已经能主动关心别人了,虽然在学习上主动性不强好偷懒,但我觉得绝不能放弃。
虽然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我认为只要开了头,就要帮助学生坚持下去,让学生在学校不仅学习到知识,更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学会作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