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微观经济学考试题还原

时间:2019-05-15 15:41: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2014年微观经济学考试题还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2014年微观经济学考试题还原》。

第一篇:2013-2014年微观经济学考试题还原

2013—2014年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技巧:把以往的考试真题都刷一遍,不过要注意什么大礼包的有的答案是错的,你们对有疑惑的题目答案记得找度娘问一下。基本都是已经考过的试题。特别注意一下利息是隐成本;长期平均成本的决定因素;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当年我以为要素市场之后的考得不多,其实确实是的,一般只考选择题)

二、名词解释(这个我无法预测,不过把往年的名词解释都背一下还是有心理保障的,记住理解比记忆更重要。

机会成本

经济学

等产量曲线

消费者剩余

价格歧视

三、画图分析题(往往都是书本最基础的画图,不用紧张,把经典的图自己梳理一遍。

正常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作图题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垄断竞争的短期均衡的形成和条件

APL和MPL和TPL的曲线及其相互关系

四、计算题(我当年是前一天晚上才复习计算题的,把书本的习题的计算题梳理一遍即可,记得最快的效率是边看答案边看题。)

考前必看的计算题(高鸿业那本)

P55.6、10

P97.5、7、10、11、P125.3、5、P148.4、5、9

P169、7、8、9

P206 3、6、11

当年考题涉及了弹性、均衡、效用、成本

请注意: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时候:MU1/MU2=P1/P2

利润最大化有MR=MC

完全竞争市场有P=MC

最坑的一题,要算生产者剩余

五、论述题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核心思想(这题较坑,好像10年前考过了,现在2014年又考,经验是之前考过的一般会重复考)

第二篇:微观经济学考试题答案--终极

1.论述你对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的理解? 答:

第一,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重要区别之一。

第二,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实证经济学要解决“是什么、为什么” 的问题,即要确认事实本身,及其客观规律与内在逻辑。规范经济学要解决“它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事物本身是好还是坏,是否符合某种价值判断,或者对社会有什么意义。

第三,实证经济学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它所得出的结论可以根据事实来进行检验。规范经济学的内容则没有客观性、它所得出的结论要受到不同阶值观的影响。不同阶级地位,具有不同价值判断标准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好坏会作出绝对相反的评价,谁是谁非没有什么绝对标准,从而也就无法进行检验。

第四,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尽管有上述三点差异,但它们也并不是绝对互相排斥的。规范经济学要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而实证经济学也离不开规范经济学的指导。一般来说,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带有决策性的问题,越具有规范性。

实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问题“是什么”的研究方法.。侧重研究经济体系如何运行,分析经济活动的过程、后果及向什么方向发展,而不考虑运行的结果是否可取。实证分析法在一定的假定及考虑有关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前提下,描述、解释或说明已观察到的事实,对有关现象将会出现的情况做出预测。客观事实是检验由实证分析法得出结论的标准。

规范分析法是研究经济运行“应该是什么”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主要依据一定的价值判断和社会目标,来探讨达到这种价值判断和社会目标的步骤。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具体的经济分析都不可能离开人的行为。在实证分析法中,关于人的行为的社会认识是其分析的基础,完全的客观主义是不存在的。从经济理论发展的历史来看,“除少数经济学家主张经济学像自然科学一样的纯实证分析以外,基本一致认为经济学既是实证的科学,又是规范的科学,因为提出什么问题来进行研究,采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突出强调那些因素,实际上涉及到个人的价值判断问题”。

例如:

1、“70年代世界油价暴涨主要是由垄断力量达成的。” 这句话就是比较客观的,是一个人通过经济模型得出来的结果,你无可辩驳,这就是实证分析

2、“效率比平等更重要”。世界上没有一个经济定理这样说,有的人会认为效率重要,而平均主义者会认为平等更重要。这就带有主观评价,这就是规范分析。

2.综述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答: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用图形表示为:

对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具体解释如下: 1.消费者行为理论:

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这么一种相对静止状态。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消费者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效用(边际效用)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这时的商品组合能给消费者带来最大的满足(总效用最大)。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基本假设及推论:

最基本的假定是;经济人(追求最大的满足即效用最大化);信息完全。禀赋或约束条件:价格、收入、商品束是确定的。偏好的公理性假设:完备性、反身性、传递性。

效用与偏好:效用函数(映射)对每种可能的商品组合指定一个数值。这样就有:

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替代率递减(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收入消费线——恩格尔曲线

价格消费线——需求曲线(需求法则)

2.厂商行为理论:

首先,从物质技术角度,考察了投入产出之间(生产函数)的关系。(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企业是一个“黑箱”)

接着,在要素的相对比价及其支付(成本)与生产函数即投入产出间的物质技术联系相结合的基础上,考察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厂商对投入要素组合的选择问题。

Q又是如何决定的呢?(市场约束)

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的收益函数为:

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3.新古典经济学的供求均衡价格机制: 需求行为方程式:QF(P,X)

(1)消费者根据物品的边际效用支付价格。(2)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在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3)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最满意的需求量。d

供给行为方程式:QG(P,X)

在考虑了技术的、经济(成本)的基础上,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厂商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

供求均衡方程式:Q(P)Q(P)

4.生产要素理论: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分析

(一)引致需求:要素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它们取决于厂商的产出水平和投入成本,因此由产出水平和投入成本导出

(二)在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与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条件下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可变时对可变要素的需求:(假设生产函数:Q=f(L,K0))

(1)要素(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边际生产力),即要素(劳动)的“边际收益”

厂商的生产函数和收益函数分别是QQ(L),RR(Q);则收益可以看出是要素的复合函数RRQ(L)。根据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即有:

对于完全竞争的产出品市场,则有MRPLP*MPL,显然,MRPL都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2)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就是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d*s*s

(3)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

(4)劳动市场上(某家)厂商的雇用情况(资本固定)

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LMCL”的利润最大化条件,可得MRPLP*MPL

二、生产要素的供给分析

A.要素供给研究的核心是:从要素所有者的最大化行为出发来分析其对要素的供给量是如何随价格的变化而变化的。

要素:中间生产要素与原始生产要素

所有者:中间生产要素所有者与原始生产要素所有者

B、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要素数量(资源)总是有限的。全部即定资源=要素供给+保留自用

C、从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行为出发来建立其要素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关系。所谓要素供给问题可以看作是:要素所有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上,将其全部即定资源在“要素供给”和“保留自用”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以获得最大效用。

最大化的条件是: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与保留自用的边际效用相等。

要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为:dUdUdY*收入的边际效用*要素供给的边际收入 dLdYdL

一般均衡分析:

存在一组均衡价格使所有的市场均能出清。从瓦尔拉斯到阿罗-德布鲁。假设:两人利用两种生产要素、生产两种产品的经济 交换的一般均衡与效率

1.帕累托效率:在商品有效率的配置中,没有人能够在不使别人受损的情况下使自己获利。2.帕累托改进:在不使其他人受损的情况下使某人获利。3.交换的一般均衡与帕累托效率:当且仅当商品的分配使任何两对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所有消费者相同时,商品的配置才是有效率的。即:MRSFCMRSFC。以用埃奇沃斯盒形图得到说明。

克五

3.试用斯勒茨基方程分析工资率变化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4.试述不确定性条件下经济决策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主要内容?

在不确定性条件下,个人的选择问题包括以下五个要素:(1)决策者可选择的行动集;(2)自然会发生的状态集;(3)所有行动与状态组合而成的结果集;(4)度量决策者对各种可能结果的满足程度的效用函数(或者偏好);(5)反映决策者信念的主观概率分布,即决策者关于“自然”选择各种状态的可能性的概率判断。

不确定性条件下经济决策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是:

第一个阶段是数学期望值最大化原则,主要是期望值理论。贝努利(圣.彼得堡悖论)的实验证明了这个原则应用于经济行为是有问题的。希克斯等人也对这个决策原则的合理性进行了争论并提出了一些观点。这些争论直接导致了后续的主观期望效用理论的形成。在经济学领域,门格尔、费雪和埃奇沃斯都曾经指出风险和不确定性将深刻地改变整个经济学的体系和内容。奈特最早论述了风险和不确定性概念对经济研究的重要性,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定义。希克斯、凯恩斯、斯蒂格勒、哈特等经济学家开始用风险和不确定性解释利润、投资决策企业结构等问题。

第二个阶段是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的期望效用最大化原则,主要是主观期望效用理论或简称为SEU理论、“状态—偏好”方法和风险理论。

主观期望效用理论的主要内容:见ppt

“状态—偏好”方法的主要内容:不确定性下的状态偏好方法由阿罗提出,德布鲁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状态偏好方法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恰当地改变商品空间结构而将不确定性下的决策问题转化为常规的选择问题。这不同于期望效用法则,不需要任何(主观)概率,而是将偏好建立在状态依存的商品组合之上。“状态一偏好”方法认为,商品的差异不仅在于其物理特征和时间、空间所在,而且在于其所处的“状态”。例如,下雨状态时的冰淇淋和天晴时的冰淇淋是不同的,对消费者来说会要求不同的价格。

风险理论的主要内容:见ppt。

第三个阶段是以一般期望效用理论的发展为标志,主要有前景理论。这一阶段发展的缘由主要来自于经济学家认识到SEU理论对现实的背离,例如著名的阿莱悖论和埃尔斯伯格悖论,以及依状态效用等。这些背离促使各种各样的新理论陆续出现。这些新理论的一个共同之处是试图扩展主观期望效用理论的假设,建立更为一般化的理论。同时,将风险和不确定性用于对生产、消费、投资以及分配等各种经济活动,以及对各种经济组织结构的分析大量涌现。这些分析不仅深刻地改变着经济学对现实的分析和解释,同时也改变了经济学自身。

5.综述“企业性质”的主要观点?

答: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企业的性质及其行为特征隐含以下四个假设:(1)企业被视为一个整体实体,即企业是一个独立的统一实体,是一个生产函数,没有生产者(一个人单独工作)和企业(许多人协调配合共同生产)之间的概念区分,因而不需要层级和制度。

(2)假设企业具有唯一目标,即利润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在整体实体假设基础上,这个目标被无分歧地追求。

(3)企业拥有完全信息,即企业知道与利润最大化决策相关的所有信息,知道所有产品的生产函数、所有产品的价格、所有生产部件的价格、所有原材料的价格以及工资和资本

商品的价格,知道关于生产多少产品以及怎样组织生产。

(4)最大化行为假设,即生产者的行为被描述成最大化行为,假设生产者知道所有的选择,因此他们能够比较所有供选择的决策,并且选择使得目标函数最大化的那个决策。

科斯的企业理论: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交易活动被假设为可以在瞬间完成,交易活动是不稀缺的,交易费用(交易成本)为零。科斯(1937)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提出:既然经济个体之间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实现生产合作,为什么还要存在企业?又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企业的规模?前后关联的生产阶段和产业之间,为什么即存在长期合同关系,又存在纵向一体化现象?科斯认为,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工作。科斯指出:“为了进行市场交易,有必要发现谁希望进行交易,有必要告诉人们交易的愿望和方式,以及通过讨价还价的谈判缔结契约,督促契约条款的严格履行等”,而这一切都不是免费的。企业的存在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即用费用较低的企业内交易替代费用较高的市场交易。用企业方式协调分工,完成交易也是需要费用的。因此,企业的规模被决定在企业内交易的边际成本与市场交易的边际成本相等的那一点上;前后关联的生产阶段或产业之间是订立长期合同,还是实行纵向一体化,取决于两种形式的交易成本孰高孰低。

威廉姆森的企业理论——资产专用性理论:

威廉姆森(Williamson)在其1975年的《市场与等级制》和1985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该书的第12章公司治理)的经典性文献中,对科斯的企业理论进行了深化和补充,着重分析和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即什么情境下市场的协调费用高于企业,从而采用企业(内部化)的组织方式是有效率的。威廉姆森认为,有限理性、机会主义行为、资产专用性和交易频率,这四个因素共同构成了影响交易费用,进而影响组织形式选择的特征维度。

资产专用性。一项资产当它的价值若没有减损就不可能重新用作另一替换性用途时,该资产就是专用资产。三种主要的资产专用性:一是设厂位置的专用性;二是物质资产的专用性;三是人力资产专用性。

对于资产专用性高、不确定性/复杂性高(此时有限理性与机会主义可能交互作用)以及交易频率高的交易,其市场交易成本要比内部交易成本高得多。这样的交易倾向于在组织内进行。

例如,当一个铝厂因为过度依赖其上游的某一个铝矿企业时,它要采取的一个必然策略是将铝矿企业收购,从而把同铝矿之间的交易放到企业内进行。这是一个一般的、企业垂直一体化的例子。

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的企业理论——团队生产理论 他们着重考察了企业内部的结构安排,把激励约束问题置于企业理论的核心位置。他们用团队生产的有效性和团队生产中监督的必要性来解释企业的起源和性质,揭示产权结构、激励机制与经济行为之间的关系。

他们认为,企业的实质是一种团队生产方式,在团队生产中,人们可能偷懒,因而监管成为必要,但问题在于谁来监管“监管者”,在这种背景下,他们提出了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剩余索取权”的概念。

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在其1972年发表的《生产、信息成本与经济组织》一文中指出:“团队生产会诱致出一种被称为企业的契约形式”。团队生产的意义在于多项投入在一起合作生产的产出要大于各项投入分别生产时的产出之和。而团队生产的效率取决于向队员支付的报酬在多大程度上和队员的生产率相一致。如果报酬的支付与队员的生产努力无关,是随机的,这种生产组织就没有提供努力生产的激励;如果报酬的支付与队员的生产率负相关,团队就是具有破坏性的。因此,团队生产能否成为一个有效的组织形式关键在于能否使队员的生产率与报酬(不仅仅是货币收入)之间建立很密切的关联。这就需要不仅计量各项投入的生产率,而且确定给各项投入的报酬应是多少。

在团队生产中参与合作的队员的边际产出并不是可直接地、分别地和廉价地观察到的。应怎样组织团队生产(怎样安排产权结构)才能使监察“实绩”(即边际生产率)的费用较低。

对于团队整体来说,是可以用市场竞争或者说通过市场机制来进行评价的。对于团队内部来说,就需要观察每个队员的行为以把握他的生产率。由于队员之间对行为的监察是有费用的,某些队员就会偷懒。为了减少偷懒,队员之间就会达成一个协议,由某人专门作为监察者来监察队员的劳动绩效。为了使监察者的监察是有效的,队员们会同意授予他向各项投入支付报酬的权力,并同意他享有团队的净收入即剩余(监察者获得了一种作为监察者不再偷懒的追加的激励)。

“剩余”——监察者通过他的努力所带来的偷懒减少和生产效率提高的增益部分。

生产率的高低是由报酬支付制度效率的高低决定的。而报酬支付制度的效率又是由经济组织的计量能力的强弱决定。经济组织的计量能力则取决于产权结构。所谓经济组织的计量能力是指这种组织能在多大程度上准确计量各项投入的生产率,并确定一种能使各项投入所获得的报酬与其生产率密切相关的分配方案。

产权安排在这里的特征是,让企业家(或所有者/管理者)专业化于监督职责。他在企业中的位置(由法律认可)不仅赋予他监督团队成员要素投人绩效的权利,而且还包括在完成这些任务过程中减少“偷懒”的激励的权利。企业家之所以具有完全的监督动力,是因为他是企业剩余的排他性索取者。因此,他监督投入绩效以及减少团队成员“偷懒”行为的效率越高,他获得来自剩余的收入也就越高。

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的企业理论,其意义在于,现代企业可以通过某种产权(此处是剩余控制权)安排及其调整,可以通过改善企业的激励结构,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6.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问题及其治理的认识?

所谓不对称信息的结构, 是指焦急交易的一方场掌握着另一方没 有的信息, 而这一信息又将影响后者的福利。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 价 格机制将失去完全竞争所具备的效率性, 有时甚至无法促使双方进行 都有利可图的交易。

信息的不完备或不对称,决定了交易成本的存在,如何配置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的效率。信息不完备或不对称,构成了对于经济行为人的约束条件,使得经济行为人出于最大化动机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时常呈现出偏离理性动机的情况。

信息约束不仅体现为它本身对理性行为的约束,而且衍生出特殊的制度、组织结构及各种限制因素。

市场中交易的双方(买卖双方)对交易对象(比如质量)拥有不等量的信息,一方所拥有的信息多于另一方。

具体事例:二手车交易、医疗保险、股票投资、雇员招聘………

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隐藏信息)

例如:旧车市场的“柠檬”问题

阿克尔洛夫提出一 个简单的模型——旧车市场。在旧车市场 上, 卖方往往比买方更清楚车子的质量。假如买方无法通过其他办法 检查旧车的质量, 那么市场的运行就会出现问题。设想有两种车: 好车 和次车。卖主知其质量而买主只知道市场上有一定比例的好车和次 车。好车车主只愿意以较高价成交, 而次车车主却愿意以较低价出手。买主知道有一定的概率会买到次车,因此愿意出的价格就要打折扣。如果市场上次车的比例大到一定程度, 这种折扣就足够大, 使得好车 车主不再愿意把车投入市场。结果, 市场上只剩下了次车。

这一简单模型揭示了两层道理。第一,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 市 场的运行可能是无效率的, 因为在上述模型中, 有买主愿出高价购买好车, 但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并没有把好车从买主手里转移到买主 手中。

第二, 这种“市场失灵”具有“不利 选择”或“逆向选择”的特征, 即市场上只剩下次品, 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劣币驱逐良币”。

这个例子很简单, 但给出了逆向选择的基本含义: 低质量的车将高质量的车驱逐出市场。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源是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可发生在事先, 也可发生在事后。交易双方事先信息 不对称, 带来的是隐藏信息的问题, 导致的后果是逆向选择以及有效 率的交易不易达成, 解决的办法是建立市场信号传递系统, 典型实例 是次品市场。

我们知道,一般商品需求规律——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但是, 当消费者掌握 的市场信息不完全时, 他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可能随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 这时 , 就出现了所 谓 的 “逆 向 选 择”问题;同样,一般商品的供给规律——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 当生 产者掌握的市场信息不完全时, 他们对商品的供给量也可能随价格的价格的上升而减少, 这时, 也出现了 逆向选择的问题。对于市场机制来说, 逆向选择意味着市场的低效率, 意味着市场的失灵。由于信息不对称在市场中是普遍存在的, 所以以上阿克尔洛夫关 于旧车市场的分析具有普遍意义。他讲的故事虽然是旧车市场, 但也可以换成烟、酒市场, 也能解释为什么假冒伪劣产品充斥这些市场。他的分析还可以用在其他领域。比如, 用它的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发展 中国家的一些民间信贷市场上利率其高无比, 原因也是“劣币驱逐良币”, 即风险大的借款人驱逐了风险小的借款人, 同时使得利率调到高位, 以抵消高风险带来的成本。

人们如何克服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问题:

(1)约瑟夫·斯蒂格里茨的信息甄别理论。主要的解决办法有:(1)信息传递。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首先提供市场 信号。方法有:建立信誉,提供保证,建立品牌。在卖主提供保证及信誉条件下,买主可以保障自己选择的权益,也可以避免做出逆向选择。(2)信息筛选。由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首先给出区分不同类型的信号。在保险市场,保险公司可以提供两类保险单, 一种是适应于高风险投保人 的, 比如规定较高的价格同时赔偿额也较高, 另一种则适用于低风险 的投保人, 比如规定较低的价格同时赔偿额也较低。

(2)迈克尔·史宾斯:信号传递理论。以受教育选择来研究教育投资的程度作为一种可信的传递信息的工具的问题。在迈克尔•史宾思的模型里, 教育本身并不提 高一个人的能力, 它纯粹是为了向雇主“示意”或“发出信号”表明自己 是能力高的人。史宾斯确定了一个条件, 在此条件下, 能力低的人不愿 意模仿能力高的人, 即做同样程度的教育投资以示意自己是能力高的 人。这一条件就是, 做同样程度的教育投资对能力低的人来说边际成 本更高, 比如, 能力低的人学习起来比能力高的人要更费劲。史宾斯证 明了, 在这种情况下, 随有信息不对称, 市场交易中具备信息的应聘者 可通过教育投资程度来示意自己的能力, 而雇主根据这一信号便可区 别开不同能力的人。

名牌和文凭就是两种典型的市场信号。根据史宾斯的理论, 我们可 以理解为什么一些人愿意花重资上名牌大学或念高学位, 其成本远远 超出教育本身所带来的生产力的提高。原因是名牌大学和高学位都是 应聘者向雇主发出得信号, 表明他们聪明而勤奋。显然这种示意方法 可以帮助克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困惑。但是这种示意方法是有成本 的, 这里的成本就是“过度教育投入”。

非对称信息导致逆向选择, 从而使帕累托最优的交易不能实现, 在极端情况下, 市场交易甚至根本不存在。制造和传递信号作为一种 重要手段, 能使由于非对称信息而瘫痪的市场重新运转起来。有效的 市场信号是对信息的不完全、非对称情况的补充。所以, 为了使市场更好的运转, 市场的参与者应该发出传递产品信息的信号, 以使交易尽 可能的达到帕累托最优, 以增加全社会的效益。

7.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及其治理的认识?

道德风险(隐藏行动)指的是市场的一方不能察知另一方的行动,不被察知的一方会产生机会主义行为(比如偷懒),在自己获益的同时损害另一方的利益。

股东-经理(所有者-经营者)、保险人-被保险人、存在于一切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在保险中必须作出权衡:保险太少意味着人们必须承担很多风险,全部保险意味着人们采取的提防行动太少,因为,他们面对的不是他们行动的全部成本。免赔制度或无赔款优惠(特定的契约设计)被用来激励行为人消除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导致的问题:次优选择,混同均衡,分离均衡(自选择性)。

避免出现道德风险的解决办法:激励和监督。

例如,假设你雇佣别人来给劳动,那么你应该建立怎样的报酬体系?

不同的激励计划和报酬方式:

从上述四种报酬方式中,可以推知:为了设计有效率的激励计划,必须确保进行劳动量决策的行为人是产量的剩余索取者。激励计划向工人提供的边际效用必须等于他的边际产品。

不对称信息问题:劳动量是不可察知的,雇佣者充其量只能观察劳动量的某种信号,如作为结果的产量。然而,产量比分取决用于工人的劳动,部分取决于天气、投入品的质量和其他因素等“噪音”,所以,根据产量支付报酬并不等于根据劳动量支付的报酬。

激励计划必须考虑这个信息不对称问题。

这时,前述四种激励计划的结果将被彻底颠覆。只有分成制作为一种次优选择,使工人有生产激励,而又不比承担全部风险。

委托—代理理论:该理论从企业中存在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的事实出发,试图探讨委托人(所有权的拥有者)和代理人(控制权的拥有者)在信息不对称和双方利益不一致的前提下,由两权分离所带来的代理成本问题:即委托人采取怎样的方法才能以最小的代价使得代理人愿意为委托人的目标和利益(也是企业的利益)努力工作的问题。

委托-代理理论的假设前提:信息不对称、利益不一致、风险态度不一致

委托-代理关系中的约束条件:一是委托人期望的行动必须与代理人自身利益一致。否则委托人所谓的效用最大化只是一句空话。这就是“激励相容”约束。其二是代理人接受委托人给予的任务的期望效用应不小于他从事别的任务所能获得的效用值(机会成本),即“参与约束”。其三是任何满足代理人参与约束及激励相容约束,而使委托人预期效用最大化的激励合约中,代理人都必须承受部分风险。

克瑞普斯等人(Kreps & Wilson)提出的声誉模型将动态博弈理论引入委托-代理关系的研究之中,考察了多次重复代理关系情况下,竞争、声誉等隐性激励机制所发挥的激励作用。

当参与人之间只进行一次性交易时,理性的参与人往往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通过欺骗等手段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目标。但当参与人之间重复多次交易时,为了获取长期利益,参与人通常需要建立自己的声誉,从而达成长期委托-代理关系中激励兼容。

法玛(Fama)提出,在竞争性经理市场上,经理的市场价值决定于其过去的经营业绩,从长期来看,经理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完全的责任,因此,即使没有显性激励的合同,经理也会有积极性努力工作,因为这样做可以改进自己在经理市场上的声誉,从而提高未来的收入。

证券设计理论:在格罗斯曼和哈特(Grossman & Hart)、哈里斯和雷维夫(Harris & Ravive)的工作基础上发展的证券设计理论,建立了有关投票与剩余索取权相匹配的模型。该理论认为证券是一种有效的公司控制手段。其主要观点是,投票权应该与剩余索取权正相关,即通过投票来选择管理者的权力必须由那些承受经营风险的人掌握。这种理论用到经理激励研究方面,其重要影响表现在,只要将选择经理的权力交给那些承受经营风险的投票人,经营业绩不好的经理将会因此而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因此,这一选择机制会激励经理为获取企业控制权而努力经营,提高经营业绩。由此可见,经理激励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于经理选择权的安排;把控制权与企业绩效相联系是激励有控制权欲望的经理提高经营业绩的重要条件。

监督问题:

例子1:效率工资。通过向雇员支付远远高于他们在其他地方可以获得的工资,就提高了他们被解雇的成本——从而大幅度降低了雇主的监督成本。

例子2:乡村银行——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问题。

8.结合实际,分析外部性及其解决措施?

迄今为止,我们认为消费者之间或生产者之间的全部影响(收益或成本),都是通过市场发生的(都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因此,一切经济行为人所需要知道的就是市场价格和他们自己的消费或生产可能性。然而,当消费者之间或生产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不能通过市场交易时,就产生了外在效应。

外在效应是指市场交易不能包括所有的成本或收益的现象。

当一方的行为对另一方产生负面影响,而又不必为此支付费用,称为负外部效应;当一方的行为使另一方受益,而又得不到报偿,称为正外部效应。

在无外部效应出现时,市场机制是能够实现帕累托有效率配置的。如果存在外部效应,市场就不一定产生资源的帕累托有效率配置,即市场失灵。

负的外部效应导致供给过量的低效率

正的外在性导致供给不足的低效率:例如房屋修理和美化

抽烟者和不抽烟者,涉及的外部效应和产权问题

启示:1.存在着一条货币与抽烟之间的帕累托有效率配置的契约曲线。

2.如果初始禀赋给予A抽烟的产权,A就可以考虑出售部分抽烟权给B以交换B的货币。同样,如果给予B洁净空气的产权,那B也会将部分洁净空气的权利卖给A。

3.只要我们明确界定涉及外部效应的行为的产权——不管谁拥有了产权——行为人都能从他们的初始禀赋出发,通过交易达到帕累托有效率配置。

4.如果产权界定明确,各种机制允许人们进行适当的谈判的话,人们就能以他们交换生产和消费一般商品的权利的方式,交换他们产生外部效应的权利。5.创立一个外部效应市场,让市场机制会发挥作用。

拟线性偏好:对引起外部效应的商品的需求独立于收入,即其收入效应为零。从几何特征看,行为人的无差异曲线水平地从一个位置平移到另一个位置。

无差异曲线之间切点的轨迹——帕累托有效率配置集——是一条水平线。这意味着在每一个帕累托有效率配置中,外部效应的数量(烟量)是相同的;各有效率配置中所不同的只是行为人所持有的货币量。

一般来说,在有效解中,产生外部效应的商品的数量取决于产权的分配(如图33.1)。

在某些条件下,涉及外部效应的商品的有效率数量独立于产权分配——科斯定理(某些作者认为,科斯只是断定对于外部效应的讨价还价必须在没有成本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帕累托有效率配置,科斯并没有说这种结果可以独立于产权的分配。)

科斯第一定理:当交易成本为零时,只要产权明晰,外部性就会内部化,资源的有效配置就能实现。要点: 第一,产权明晰,这里主要指的是私有产权; 第二,交易成本为零或极小;

第三,初始产权可以是任何的享有者,但一定要是私人;

第四,在上述条件下,通过市场交易(市场交易的背后实质是产权的交易),一定会消除外部性,实现资源的有效率配置

科斯第二定理:当交易成本不为零时,产权的归属将影响效率。

科斯第三定理:适当的产权安排(产权的界定、初始分配等)可以改善资源配置。

所谓“产权”,从最基本的意义上说,就是对物品或劳务根据一定的目的加以利用或处置以从中获得一定收益的权利。所谓交换,就是放弃对某一物品的产权以换得对另一物品的产权。交易是产权的交易。所谓“产权”,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就是一个人能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的权利。产权束→各项权能分属不同的经济主体→利益相关者

产权制度安排的最优目标:产权最为明晰;权利与责任完全对称;管理监督成本最低;交易费用最小;人的内在动力最大;自我约束性最强;资源配置最优;个人自主性最强;监督最完善有力。

巴泽尔产权理论的基本点:1.一切人类社会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可以被放置在产权(或“权利”)分析的框架里加以分析。

2.一切权利分析的基本单位是“个人”,所谓“组织”的行为最终可以分析成个人行为的整合。

3.任何个人的任何一项权利的有效性都要依赖于(a)这个人为保护该项权利所做的努力。(b)他人企图分享这项权利的努力,和(c)任何“第三方”所做的保护这项权利的努力。由于这些努力是有成本的,世界上不存在 “绝对权利”。

4.权利的转让、获取和保护所需要的成本叭{做“交易成本”。如此定义下的“交易成本”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关于资产的各种有用性和潜在有用性的信息是有成本的。

5.由于信息成本,任何一项权利都不是完全界定了的。没有界定的权利于是把一部分有价值的资源留在了“公共领域”里。公共领域里全部资源的价值也叫做“租”。

6.产权的界定是一个演进过程。随着新的信息的获得,资产的各种潜在有用性被技能各异的人们发现,并且通过交换他们关于这些有用性的权利而实现其有用性的最大价值。每一次交换都改变着产权的界定。

7.产权界定的演进过程有理论上的均衡状态(没有人愿意偏离这个状态):对每一个潜在的寻租者而言,寻租的边际成本等于该寻租者在其已经享有的权利下能够得到的租的边际增量。

8.“只有一种所有制形式确实能够使来自资产的净收入(从而它对于初始所有者的价值)实现最大化。决定所有权最优配置的总原则是:对资产平均收入影响倾向更大的一方,得到剩余的份额也应当更大。”因此,资产将产生的净收入取决于关于资产的权利的事前界定。

9.研究那些用于界定和转让产权的合同,这是产权分析的核心内容。所谓“市场”,“企业”,或者“政府”,“俱乐部”等等组织形式,只不过是人与人之间各种合同的表现形式。它们都可以被还原为个人以及与之联系着的一组合同。

生产的外部效应:

这里的外部效应是:钢厂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时,看到的只是生产钢的私人成本,并不考虑它加在渔场上的成本,随着污染增加而增加的渔场成本,是生产钢的一部分社会成本。

外部效应内部化

通过一体化使外部效应内部化:钢厂和渔场合并为一家既产钢又产鱼的企业。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减少污染是有成本的。因此,必须确定一种最节省成本的方式来实现减少污染的目标。比如,两个排放器,其达到排放限额的成本不同。我们必须考虑

minc(x)c(x)

s.t.1122x1,x2x1x2X。

控制排放的边际成本在各个厂商之间必须相等。如果一家厂商控制排放的边际成本大于另一家厂商时,降低前者的排放限额,并相应增加后者的限额,就能降低总的成本。

我们如何能做到呢?搜集厂商减少排放的成本信息是成本非常高的。执行有效率的解决方案的最佳途径是利用市场。请看全球“碳”交易市场。

对一些条件的解释:(1)征收庇古税:tˆ,xˆ)cf(fx

(2)外部效应市场:渔场对清水有权,钢厂必须购买污染权;钢厂有权排放污染,渔场必须向钢厂支付才能使其减少污染。均衡价格为:qˆ,xˆ)cf(fx

解决办法是发送市场信号和企业并购。

市场本身提供了使生产外部效应内部化的信号(激励):一个企业的行为影响到另一个企业,它们协调后可能得到的利润大于它们各自单独行动时可能得到的利润之和,利润最大化目标本身就促进生产外部效应内部化。

实现途径——企业并购(比如纵向一体化)克服外部效应成为企业并购动因研究的重要部分

第三篇:《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 15分)1.短期生产函数的短期是指()。A.一年以内 B.半年以内

C.与具体时间长短无关 D.时间非常短

2.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总收益曲线是()。A.以不变的斜率向上倾斜 B.水平

C.以不变的斜率向下倾斜 D.垂直

3.媒体刊登了一种补肾的“薏米山药粥”,配料是“薏米100克,山药200克,玫瑰花5克,大枣20克,冰糖适量”。该条信息将会()。A.使薏米的需求量增加 B.使薏米的需求增加

C.不一定,需求增加,供给也会增加 D.使薏米的价格上升

4.如果一个企业经历规模报酬不变阶段,则LAC曲线是()。A.上升的 B.下降的 C.垂直的 D.水平的

5.不完全竞争的企业面对着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这意味着()。A.它们对价格有一定程度的控制能力 B.它们对价格有完全的控制能力 C.它们不能控制价格 D.需求是完全有弹性的

6.如果等成本线在坐标平面上与等产量线相交,那么要生产等产量曲线表示的产量水平()。

A.还可以减少成本支出 B.不能再减少成本支出 C.应该再增加成本支出 D.上述都不正确

7.如果在需求曲线上有一点,ed=4,P=12元,则MR等于()。A.30元 B.20元 C.9元 D.15元

8.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A.市场经济 B.个体行为 C.总体经济活动 D.失业和通货膨胀等

9.由企业购买或租用任何生产要素所发生的成本是指()。A.显性成本 B.隐性成本 C.变动成本 D.固定成本

10.当一个完全竞争行业实现长期均衡时,每个企业()。A.都实现了正常利润 B.利润都为零

C.行业中没有任何厂商再进出 D.以上说法都对

11.完全竞争企业在长期均衡状态下,成本不变的行业中,产量的增加量()。A.完全来自新企业 B.完全来自原有企业

C.要么来自原有企业,要么来自新企业 D.部分来自新企业,部分来自原企业。

12.假定X、Y的价格 PX、PY已定,当 MRSXY>PX/PY时,消费者为达到最大满足,他将()。

A.增购X,减少 Y B.减少 X,增购 Y C.同时增购 X、Y D.同时减少 X、Y 13.假如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成本大于产量增加前的平均可变成本,那么在产量增 加后,平均可变成本一定()。A.减少.B.增加 C.不变

D.处于最低点

14.经济成本与经济利润具有以下特征()。A.前者比会计成本大,后者比会计利润小 B.前者比会计成本小,后者比会计利润大 C.两者都比相应的会计成本和会计利润小 D.两者都比相应的会计成本和会计利润大

15.下列哪一种弹性是度量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而不是曲线本身的移动()。A.弹性入需求的收 B弹性需求的价格 C.需求的交叉弹性

D.需求的预期价格弹性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 10分)

1.在短期生产函数中,合理的生产阶段是由这样两点确定的,平均产出的最高点和总产 出的最高点。()

2.由于平均固定成本总是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所以平均固定成本总是低于平均变动 成本。()

3.某城市对有线电视服务的需求做了调查,发现有线电视服务的需求价格弹性为 0.9,收入弹性为0.8,有人认为,有线电视要增加收入,就应当提高价格。()

4.随着某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同时趋于下 降。()

5.LAC曲线的上升是由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引起的。()

6.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可以表达为 P=MC。()7.如果产量减少到零,短期内总成本也将为零。()

8.由于平均固定成本总是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所以平均固定成本总是低于平均变动 成本。()

9.生活必需品富有弹性,而奢侈品则往往缺乏弹性。()

10.无论是完全竞争的还是完全垄断的企业,短期都不能保证一定是赚钱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 35分)

1.利用所学的经济学原理做图说明,石油 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短期限制产量能够增加收入吗?

2.如果某厂商的某种产品的最低平均成本为 12元,最低平均变动成本是 6元,此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当市场价格分别为 10元、7元、6元、4元时,试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该厂 商应该如何决策?为什么?

3.结合图形说明TP、AP与 MP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 TP、AP与 MP分别为总产出、变动要素的平均产出和边际产出。

4.简述完全垄断市场的形成原因。

5.简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内涵,并说明该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

四、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 20分)1.假定条件如下:

某一完全竞争的产业所有厂商的规模是相同的,都是在产量为500单位时达到 LAC最低点,LAC最低点为 4元;当用最优的企业规模生产 600单位时,每一企业的 SAC为 4.5元;市场需求与供给函数分别为:QD=70000-5000P;QS=40000+2500P 求下列问题:

(1)该产业处于短期均衡还是长期均衡?(1)当处于长期均衡时,该产业有多少厂商?

2.完全竞争市场中某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 STC=Q3-6Q2+30Q+40,成本用美元计算,假设产品价格为 66美元。

(1)求利润最大时的产量及利润总额;

(2)由于竞争市场供求发生变化,由此决定的新价格为30美元。在新的价格下,厂商 是否发生亏损?如果是,最小亏损额是多少?

(3)该厂商在什么情况下才会退出该行业(停止生产)?

五、案例分析题(共20分)

拥挤难道是我的错?收拥挤费到底有没有用? 据报道,B市规划委近期组织相关部门针对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交通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解决 B市旧城交通问题的十项策略。其中,“车辆进入旧城要交拥挤费”赫然在列。

请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收取拥挤费有没有用?为什么?(2)收取拥挤费合不合理?为什么?

(3)收取拥挤费能不能根治 B市的交通问题?为什么?

(4)收取拥挤费能达到鼓励市民多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目的吗?为什么?

《微观经济学》自测题试卷二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 15分)1.C2.A3.B4.D5.A6.A7.C8.B

9.A 10.D 11.A 12.A 13.B 14.A 15.A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 10分)1.√ 2.×

3.√ 4.×

5.×

6.√ 7.×

8.×

9.×

10.√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 35分)1.简答要点:

石油是缺乏弹性的产品,需求曲线较陡,假设限产前的均衡点为A,D、S是限产之前 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参见下图。限制产量政策属于非价格因素,影响供给,会使供给曲线S会左移至 S’,新的均衡为 B。限产前的收入为 OP×OQ,限产后的收入为 OP’×OQ’。由于石油需求缺乏弹性,价格的上升远远大于需求量的下降,所以,从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出,OP’×OQ’>OP×OQ,即限产后的收入增加了,石油 OPEC限产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收入。

2.简答要点:

根据短期最优决策的原理,停产点是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因此只要价格大于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就应该继续生产。所以,市场价格分别为 10元、7元时应该继续生产;市场价格分别为 4元时,应该停产;市场价格为 6元时,出于不同的决策理由,可以继续生产,也可以停产。比如为了维持客户,维持就业,巩固市场,可以继续生产;如考虑休整或未来重新的调整,也可以停产。

3.简答要点:

根据生产理论,生产有三个阶段:可以结合图形说明,图形参见教材第四章。

第一阶段,在0到 MP=AP之间,此时,AP、MP、TP均为上升阶段,但要素组合比例 中,可变要素较少,资源配置不合理;第二阶段为生产的合理阶段,在 MP=AP和 MP=0之间,MP=AP是可变要素投入的最小值,MP=0是可变要素投入的最大值。此时 MP、AP均已开始下降,但是总产出和利润处于最佳状态,资源配置合理;第三阶段,可变要素投入大于 MP=0,此时,增加可变要素投入,总产出反而下降,所以应该减少可变投入,使总产出增加。国有企业因为历史原因,大多数是企业“办社会”,“铁饭碗”效应使得长期人员进入大于人员流出,造成人满为患,劳动投入基本上处于第三阶段,增加投入反而产出效率下降,故减少投入才能够回到第二合理阶段,此谓减员增效。

4.简答要点:

完全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有以下4个方面:

一是对生产原料的控制;二是自然垄断;三是政府的特许;四是专利的许可等。

5.简答要点:

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 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 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一是技术水平保持不变;二是其它一种或几种生 产要素的量保持不变。

四、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 20分)1.解:

(1)由QD=QS有:70000-5000P=40000+2500P 解得

P=4,Q=50000,由于价格

P=4=LAC的最低点,所以处于长期均衡。

(2)依据题意,完全竞争的产业所有厂商的规模是相同的,都是在产量为500单位时 达到LAC最低点,LAC最低点为 4元,也即此时单个厂商的 q=500,因此有: n=50000/500=100 说明处于长期均衡时,该产业有 100家厂商。

2.解:

(1)SMC=3Q2-12Q+30, MR=P=66 令

SMC=MR,得出 Q=6

利润=PQ-STC =176(2)SMC=3Q2-12Q+30, MR=P=30 令SMC=MR,得出Q=4利润=PQ-STC =-8(3)AVC=Q2-6Q+30 令SMC=AVC,得出Q=3 当Q=3时,AVC的最小值=21 所以,当P<21时,该厂商才会退出该行业

五、案例分析题(共20分)简答要点:

(1)收取拥挤费,说到底就是政府利用价格杠杆调节特定区域车流量的一种方式,其

通过改变公共服务价格(使用市中心道路的费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确实能发挥出分流 车辆、缓解市中心交通拥堵的作用。

(2)政府收取拥挤费,等于让“有车一族”承担了额外的成本,但只要定价合理,这 些额外的成本并不会破坏社会公平。

第一,与那些步行、骑车和乘坐公交工具的人相比,“有车一族”占用的人均公共交通 服务份额更多,自然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多负担一些“买路钱”也合乎情理。

第二,大量小汽车(私车和公务车)的涌入是造成 B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的重要原因。有车族(包括私家车车主和公务车使用者)在享受方便舒适的同时,却连带其他人时时饱受 交通拥挤的苦果。交纳一定的拥挤费,算是有车族为自己用车行为的“外部性”付了费,否 则就真的有点不公平了。

(3)拥挤费的确有用,但有限。最重要的“治本”之策是改善公共交通服务。在旧城

收取拥挤费,旨在限制车流,但永远也无法限制“人流”——一该进旧城的人还是要按时进 去,一个也少不了。

(4)能够,但关键取决于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能否真正满足居民的需求。

第四篇:微观经济学心得体会

读微观经济学心得体会

记得你之前和我们说过读经济学的书的话可以选择梁小民的书,他的书的语言容易理解,所以我进了图书馆就去搜寻梁小民,但遗憾的是,怎么找也找不到,所以,我找起了其他经济学的书,最终,经过比较,我选择了王昕主编的《微观经济学》。

读了这本书之后,觉得把经济学归结成这么多成熟的理论确实是一件神奇的事情。要说有什么感受的话我现在也不知道说什么,但我想把我学到的微观经济学的一些知识先总结一下。

首先,在书的刚开始,就会看到经济学产生和存在的原因,那就是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稀缺性。而如何将这些稀缺的资源满足人们的需要,经济学正是为了研究这一基本问题而产生的。而此时要解决三个问题:生产什么与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为谁生产。正因为资源的稀缺性,我们才要做出选择,这时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如何进行最优选择,我学到了一个叫机会成本的概念,把某一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分布到可供选择的用途,生产出以满足人们不同需要的不同物品。这就是资源配置。而微观经济学就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的科学。而他的研究对象就是单个经济单位,解决的问题就是资源配置问题。核心理论就是价格理论,而它的理论是以一定的假设前提为基础的,即:完全理性,完全信息,完全出清。由此包含了大致6个内容。

1、需求与供给(需求、供给,均衡价格,弹性理论)

2、消费者行为(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

3、生产与成本

4、市场均衡理论

5、博弈论与信息不对称

6、生产要素市场

7、一般均衡与帕雷托最优

8、市场失灵与政府调控

看到这,我有一个疑问,既然它的理论是以一定的假设为基础的,而这些假设我感觉都太绝对,完全理性,完全信息,完全出清,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这明显是不可能的,它在此假设得出的理论又如何令人与现实相适应? 但是,我说这些并不是说我对它的理论不认同,事实上,它的理论都是有一定事实根据的,它每一个理论都有相应的事例来证明,这也是它让人信服的理由其中之一。它以需求和供给开始,如何影响价格,而价格的变化如何影响供给和需求,他又从市场入手,分析消费者,企业,生产者各自是如何实现均衡的。而在这之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效用理论,消费者把既定的收入分配到各种商品和劳务消费上时,其效用并一定是看实际收益的多少,而是看他是对这些商品和劳务的满足程度。还有就是引入了生产与成本的概念,这就提到了开始说的机会成本,在经纪人假设的前提下如何实现收益最大化,做出最优选择。而在生产者与生产者之间如何相处,这就联系到了市场均衡理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他根据生产者与消费者,如何实现这个市场的稳定,以及如何使利益最大化都有理论支持。

下面吸引我眼球的就是博弈论与信息不对称,市场中的竞争不光靠的是实 力,政策,他也是企业与企业,人与人之间的一场博弈,这就带有一定得不确定性。而在这种不确定性当中如何实现最优的选择,这就是吸引我的地方。还有其他的一些理论,生产要素市场和一般均衡理论等等,它主要是以市场通过价格改变供求关系来调整资源配置。而当这种机制出现问题时,怎么办,这就需要政府来通过制定政策来进行宏观调控。

总之,通过微观经济学这本书,在学习的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有了理论解释,好多事例想一想确实就是那么回事,觉得生活中

确实存在着一些规律,而我也应该自己主动去思考,考虑问题一定要全面,从各个角度去思考。我觉得我不仅学到了关于经济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感觉我体会最深就是它考虑问题的方式,角度,也许我写的不够多,但并不代表我得到的收获不多,最重要的是,我想我应该看更多的书来丰富我的考虑问题的思维,完善我的世界观,使我变得更有思想,更有素养,更成熟,更要有自己的价值行为判断能力。

第五篇: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B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边际收益产品:指由于使用额外一单位投入品X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边际收益产品是指由于使用额外一单位投入品X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它等于投入X的边际产品乘以厂商的边际收益。

边际产品价值:边际产品价值为一种投入品的边际产品(也就是额外一单位投入品所导致的额外产出)乘以产品的价格。

C

长期成本:在长期内,厂商可以根据产量的要求调整全部的生产要素投入量,甚至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因此,厂商所有的成本都是可变的。厂商的长期成本可以分为:LTC(长期总成本)、LAC(长期平均成本)、LMC(长期边际成本)。

成本函数:成本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厂商均衡:

指一个厂商在其所面临的各种约束下,利润达到最大化时的产出的水平或状态。此时厂商没有改变其产出或价格水平的动机。在规范的厂商理论中,这意味着厂商选择了一个边际收益恰好等于边际成本的产出水平。

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质的;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信息是完全的。

产品差别:类似商品之间存在着的使它们不至于成为完全替代品的因素。如,因位置差别使得在不同地点出售的同型号的汽油成为不完全的替代品。具有产品差别的企业面对的是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而不是完全竞争情况下的那种水平的需求曲线。

串谋:寡头垄断市场中,几个寡头为了控制市场价格获得垄断利润而进行的勾结。

成本不变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变化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不对生产要素的价格发生影响。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成本递增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的需求的增加,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成本递减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反而使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了。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D

短期成本:现有工厂和其他不变成本既定的条件下所发生的成本。包括总不变成本、总可变成本、总成本、平均不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和边际成本。

第一福利经济学定理:是指在经济主体的偏好被良好定义的条件下,带有再分配的价格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而作为其中的特例,任意的市场竞争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

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的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地租:当土地供给固定时的土地服务价格。

E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G

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规模收益(规模报酬):分析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公共物品:通常将不具备消费的竞争性的商品叫做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

公地悲剧:哈丁在《公地的悲剧》中设置了这样一个场景:一群牧民一同在一块公共草场放牧。一个牧民想多养一只羊增加个人收益,虽然他明知草场上羊的数量已经太多了,再增加羊的数目,将使草场的质量下降。牧民将如何取舍?如果每人都从自己私利出发,肯定会选择多养羊获取收益,因为草场退化的代价由大家负担。每一位牧民都如此思考时,“公地悲剧”就上演了--草场持续退化,直至无法养羊,最终导致所有牧民破产。当一个人使用公有资源时,他就减少了其他人对这种资源的享用.行业:指为同一个商品市场生产和提供商品的所有的厂商的总称。

均衡价格:均衡的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基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

脊线:在劳动位于一个轴而资本位于另一个轴的图中,脊线是指在此之间包括了利润最大化的厂商能够选择的全部投入品组合的线。

吉芬商品: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的特殊的低档物品。

机会成本:为了采取一种决策而放弃的其他决策所获得的最大收益。

经济成本:机会成本、显成本、隐成本之和。

价格歧视: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被称为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的条件: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

价格领导:是指在寡头垄断条件下,行业中的一家企业决定产品价格,其他企业则相应跟着定价或变价。在此模式下,领袖企业首先依据MR=MC决定其最优产量和最优价格,然后其他企业按大企业定的价格定价并确定其产量。

局部均衡:局部均衡分析是指这样一种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相反)它假设一个市场上的价格

改变时不会导致其他市场的价格发生明显的变化。

基尼系数: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经济利润: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简称企业的利润。

经济租金:有许多要素的收入尽管从整体上看不同与租金,但其收入的一部分却可能类似于租金,亦即如果从该要素的全部收入中减去这一部分并不会影响要素的供给。把这一部分要素收入叫做经济租金。

经济效率:帕累托最优状态又称作经济效率。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就是具有经济效率的;反之,不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就是缺乏经济效率的。

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用来预测国家和地区的工业系统或大企业的生产和分析发展生产的途径的一种经济数学模型,简称生产函数。它的基本的形式为:Q=ALK,Q为产量;L和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投入量;A、a、b、为三个参数,0

卡特尔:由一系列生产类似产品的独立企业所构成的组织,目的是提高该类产品价格和控制其产量。根据美国反托拉斯法,卡特尔属于非法。

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垄断竞争市场:一个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的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这样一种市场组织。

里昂惕夫生产函数:又称固定比例生产函数,是指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

N

内在经济:指的是该厂商规模的扩大所引起的平均成本的降低和收益的增加。

P

帕累托标准:如果至少有一人认为A优于B,而没有人认为A劣于B,则认为从社会的观点看亦有A优于B。这就是帕累托标准。

帕累托改进:以帕累托标准来衡量为“好”的状态改变成为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最优状态: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Q

契约曲线:是(在消费者之间进行交换时)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或

者(在生产者之间进行交换时)两个生产者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或者为了实现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量,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比例。

生产的契约曲线:所有等产量的切点的轨迹构成的曲线,表示两种要素在两个生产这之间的所有最优分配。

社会无差异曲线:在该曲线上不同的点代表着不同的效用组合,但所表示的社会福利确实一样的。

市场失灵:现实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形成因素有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

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用一定数量的资源所能够生产出来的两种商品的各种数量组合。

市场:是物品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得以决定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组织形式或制度安排。

收支相抵点:AR=MR=P=SAC=SMC,厂商的利润为零,但正常利润实现了,既无利润,也无亏损,称为收支相抵点。

T

替代效应: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相互代替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互为替代品。

W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部分,它分析像消费者、厂商和资源所有者这些个体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与之相反,它分析像国内总产品这样的经济总体行为)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说表示能飞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外在经济:企业外在经济是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得到改善而产生的。

完全竞争厂商(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它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同方向变化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表示厂商在每一个价格水平的供给量是能够给它带来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最优产量。

完全竞争厂商的关闭点(停止营业点):厂商的平均收益AR等于平均可变成本AVC,在这个均衡点上,厂商出于关闭的临界点。

完全垄断市场:指整个行业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具体条件有三点: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外在性:又称为外部经济影响,指从事某种经济行为的经济单位不能从其行为中获得全部收益或支付全部成本。

X

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数量和实际支付的总数量之间的差额。

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两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

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衡量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登记来表示。

消费者均衡: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显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信息不对称:行为人之间的这种信息占有的不同称为信息不对称。其中要涉及到不同行为人之间发生契约关系,否则就无所谓信息不对称。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Y

预算约束线:又称预算线,消费可能线,价格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组合。

隐成本: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引致需求: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称之为引致需求。

一般均衡:经济整体均衡状态的分析,此时所有的商品和服务市场都同时处于均衡。

最高限价:也称限制价格,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一般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

最低限价:也称支持价格,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一般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

自然垄断:有些行业具有这样的特点,生产的规模经济效益需要在一个很大的产量范围和相应得巨大的资本设备的生产运行水平上才有可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以至于整个行业的产量只有由一个企业来生产时才有可能达到这种的生产规模。而且只要发挥这一企业在这一生产规模上的生产能力,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对该种产品的需求。在这类产品的生产中,行业内总会有某个厂商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其他优势,最先达到这一生产规模,从而垄断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销售,这就是自然垄断。

下载2013-2014年微观经济学考试题还原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2014年微观经济学考试题还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微观经济学参考书目

    《微观经济学》参考文献目录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分册),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4版。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分册)同步辅导,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

    微观经济学 学习心得

    高睿智 200909050015 对《微观经济学》的认识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对称,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研......

    微观经济学练习题

    微观经济学部分: 1.有个淘金者挖了一笔金子价值为W,有个朋友免费帮他运输,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分两次,第二种是一次性全运完.每次运输被偷的概率为P.淘金者的效用函数是风险......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 授课周数: 16周周课时 :3课时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程属性: 专业核心基础课 使用教材: 《微观经济学》, 中国财政出版社 参考书目:《经济学的世界》,高希均,上海......

    微观经济学作业

    煤炭市场配额对价格、产量的影响 一、 国家政策 国务院出台煤炭去产能政策2月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从2016年起,3年内原......

    微观经济学习题

    微观经济学习题 一、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习题 1、如果A物品价格上升引起B物品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那么( ) A.A与B是替代品 B.A与B是互补品 C.B一定是低档物品D.A一定是正常物品......

    微观经济学判断题

    微观经济学判断题 (你认为是正确的句子,在括号内画T,错误的画 F,下同) 第一章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才存在稀缺问题。( ) 2、稀缺问题之所以产......

    微观经济学选择题

    微观经济学选择题 第一章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下列哪种资源是最不具有稀缺性的?( E ) A.医生;B.苹果;C.铁矿石;D.经济学课程;E.空气。 2、下列中的哪一个不属于经济学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