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种粮状元与他的农机军团典型事迹材料
头一回见面,眼前这位中年男子开着轿车、穿着西装,谈吐自如,让人无法与过去印象中的农民联系起来。他叫**,是**县城关镇**村农民,还是县里今年评出的“种粮状元”。
**爱车,刚换了一部新轿车;可作为种田人的他更爱农机,有朋友笑称他拥有一个“农机军团”。这不,前两天他刚用县农信社贷款订购的2台烘干机、一台联合收割机,昨日就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由厂家送货上门了。
这一来,**的“农机军团”更加“人丁”兴旺,除了3部运输车外,共有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培土机等农机具21台,总资产200多万元。**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农机大户”。他喜爱农机的理由是:种田要致富,离不开这些现代农机。
“我去年以来买农机共投入90万元,而得到国家的农机补贴和当地财政配套补贴,以及县农机部门配送农机具等,总价100多万元。”**笑呵呵地掰着指头,先算了一笔购机账,“一台乘坐式插秧机价格11.8万元,我自己只花1.87万元,一高兴买下了6台,共得到购机补贴近60万元;购买一台联合收割机又补贴10万元……这些年的惠农政策不仅落实到田头,更是落到我们农民的心里啦。”此外,**去年还领到种粮综合补贴4万元和县政府奖金2万元。国家贴这么多钱鼓励种粮,他认准了种粮有利可图。
有了“兵种”齐备的“农机军团”,从最初的稻田耕作到育秧、插秧、收割、烘干,再到销售运输,全程机械化,**尝到了甜头。他又算了一笔去年的增收账:手工种稻成本高,仅插秧、收割、晒谷三项花费每亩合计300多元。相比之下,机械化种稻利润高,插秧、收割、晒谷的三项成本每亩约150元,种一亩稻可省钱170元。去年种水稻320亩,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一亩赢利400多元,比以前手工种稻每亩多赚250元,全年种粮收入23万元。加上种烟、种菜收入,去年进账100多万元。
这位“种粮状元”说,以前没想过种田也能发家,自己曾经“不务正业”,搞过基建,外出打工,包山造林……就是怕种粮,连自家的2亩多责任田也不想伺弄好,因为过去种粮又累又很难致富。如今,**爱种粮了,种粮让他盖了新房、买了轿车,成了响当当的致富“领头雁”。他还带动了西城镇湆头村林荣心、七尺村吴道文等8位种粮大户和农机大户发展水稻种植300多亩,组织11家农户成立了农机合作社,所购农机由合作社成员互助共享,一起奔富路。
手握先进的“农机军团”,**种粮的干劲越来越足。今年开春,他除了继续租种**县西城镇**村180亩稻田,还到沙县夏茂镇租用农田,一个人经营着720多亩田地;并采取稻烟、稻菜轮作,提高综合效益。眼下是春耕时节,**格外忙碌,正指挥着他的“农机军团”穿梭在希望的田野上。
黄龙真人新传 大唐 农奴翻身当地主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韩红地膜种粮大户典型事迹(小编推荐)
曲子镇种粮大户韩红典型事迹
韩红,男,46岁,曲子镇孟家寨村双宋塬组人。近年来,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坚持把全垄双膜沟播玉米种植作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认真学习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积极引进新优品种,粮食产量逐年增加,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和种地“状元”。
2008年,在县、镇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孟家寨村抢抓政策机遇,大力号召群众实施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技术,但当时由于该村群众思想观念保守,加之粮食受市场波动影响价格持续走低,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受挫,因此,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种植遇到了下放难的问题。看到这种情况,韩红经过认真思考后认为,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粮食生产对我国国民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农业生活困难只是暂时的,于是在家人的全力支持下,大胆决策,在自家20亩土地全部种植玉米,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韩红,对农业种植技术掌握的非常少,只能按传统方式进行耕作,秋后收获,平均亩产玉米在300公斤左右,没有达到预期效益,家里人有些灰心,但韩红不怕困难,决心在这块土地上做出大文章,开辟致富之路。在冬闲季节里,她多次跑县农业局、镇农业服务中心,咨询农业种植技术,并先后自学了《玉米病虫防治》、《玉米常见病防疫》、《全膜玉米种植技术》等科技书籍,逐步掌握了全膜玉米的种植技术,粮食产量保持了逐年增产的良好势头。近两年,他又筹资10余万元,承包了20余亩土地,并购买了拖拉机、播种机、镟耕机等农业机械,积极为备种备肥做充分准备。在农业局,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全部采用地膜覆盖技术,连续三年都取得了平均亩产500公斤的大丰收,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这让韩红更相信了科学技术,坚持走科学种田之路。让她感兴趣的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既可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又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肥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成为种植地膜玉米的先进典型,吸引了附近的众多农民前去参观学习。
多年来的生产实践,韩红认识到农民要想彻底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必须依托现有土地,有效地整治资源,在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上做文章。如地膜覆盖、保护性耕作等。近年来,他外出取经广泛吸收农产增产经验,同时,利用镇村远程教育信息资源收看关于农业科技的科教片,由于韩红广泛实践土地有了很大变化,在本村和邻村掀起了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深受群众好评。目前,他共种植了40余亩地膜玉米,预计收入4万余元,今年又是一个大丰收。
几年来,韩红的典型事迹起到了良好的带动示范作用,受到了曲子镇党委、政府的表彰。先后被授予“曲子镇粮食生产大户”、“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如今的韩红已近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村致富带头能人,她通过科学种田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他不忘乡亲,多年来一直为全村种植户提供自
己购买的农机具,并免费进行培训、技术指导,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每年进行机械化耕作2000多亩,种植多年生牧草1000多亩,全村地膜种植户10亩以上大户达到58户,种植15亩以上的大户达到50户,周边乡镇及邻村地膜种粮户都从这里学习经验和技术,近几年,他先后向周边群众提供免费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500多人次,不但加快了全村科学种田的进程,而且通过自己的科学种田带动了周边地区种植户科学种田的积极性。目前,全村地膜种粮率达到了85%以上。2011年底,全村仅种植地膜玉米一项就收入593万元,人均1875元。现在该村80%以上的农户都拥有农用三轮车、摩托车,盖起了新住宅,用上了手机,看上了彩色电视,基本上过上了小康生活。
第三篇: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组建公司典型事迹
5月18日,**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小麦联合收割机进行完最后的检修,即将开始今年“三夏”的“南征北战”之行。
当日上午,记者在**县**乡张楼村见到了**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就在5月12日,**作为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典型,在全市小麦跨区机收会战工作会上做了经验介绍。他和他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一时间成为工作会上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各县区与会代表热议的话题。
为什么要成立合作社?**说,合作社最大的好处就是便于管理、便于协调。以前,农机手都是单车跨区作业,不但途中容易被拦截,外出开展业务核算时价格也不统一,极为不便。成立合作社后,不但杜绝了上述现象的发生,而且去农机部门办理作业证也方便多了。
合作社为农机手赴外地开展跨区作业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前有时会出现对方不按承诺兑付薪酬的现象,如今再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以合作社的名义进行起诉。”**说。
2008年4月,**牵头组建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有社员10人,成立了4个农机作业服务队,固定资产118万元。在市、县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本着“诚信经营、优质服务、做大做强”的工作思路,该合作社探索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经营模式。一是对入社司机严格要求,保证作业质量,搞好优质服务,取信于民。二是对入社社员加强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三是拉大机械作业链条,跨区作业,延长作业时间,增加收入。2008年夏季,该社小麦联合收割机分别到驻马店市确山县、河北省一些县跨区作业,单车收入都在6.8万元左右。四是开展农机维修和零配件供应业务,方便了广大机手。
在管理上,合作社实行“五统一、一核算”的农机作业管理模式:统一订单作业、统一协调农机具、统一质量标准和收费标准、统一后勤保障、统一处理作业纠纷,实行单车核算。
据统计,2008年,**农机专业合作社纯收入为51万元。谈及合作社下一步打算,**说,今后要进一步增强农机综合服务功能,不仅在周边进行跨区作业,还要辐射全县,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加快推进全县农业机械化的步伐。
黄龙真人新传 大唐 农奴翻身当地主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以农机作业服务奔致富路典型事迹
**家住**镇建上村,他一直以来都对农机很感兴趣,近年来,家中也添置了不少农业机械,目前,他家拥有江苏锋陵牌半喂入收割机1台,浙江柳林牌全喂入联合收割机1台,农用车1台,抛秧机1台,抽水机2台;有碾米机、刷粉机、饲料粉碎机、磨浆机、肉丸机等农副产品加工机械12台以及各式木工机械8台,农机固定资产达20多万元。近年来,他每年农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机作业收入都在4万元以上,2008年达到6万多元。
**是从1999年开始从事农机作业服务的。在这以前,他一直在外打工,年年出外打工,除去在外面的各项开支,不但挣不到什么钱,有时还得向朋友借钱回家过年。因为在外打工,家中的田也给了别人种,回家过年什么都要掏钱买,加上小孩读书要花钱,那些年,家中也出欠了不少外债,因为这个他妻子没有少和他吵架,有几次差点和他离婚,打工挣不到他也深感对不住妻子,对不住自己的家。1999年回家过春节,他决定不再外出打工,干脆在家发展,经过再三考虑,他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农机这一行。说干就干,过完年,他到镇信用社贷了4000元,买回了一台手扶拖拉机,帮助村民们犁田。一个春季下来,他靠帮人犁田纯收入5000多元,比在外打工强百倍,人也轻松自由,不要受人管束,自己想干就多干点,做累了就到早点收工回家,尝到甜头的他更坚定了从事农机作业服务的信心和决心,春耕生产一完,他就到一个城里的亲戚那里借了本房产证作抵押又贷了3万元,加上自己春耕作业收入的5千元总共花了3.5万元购买了一台赣乐牌小型联合收割机。割早稻和二季时自己开收割机帮助村民机收水稻,手扶拖拉机则雇请他的一位堂弟操作,到年底一算,他一年下来的农机作业收入近2万元。到第二年他不但收回了购机成本,还清了所有银行贷款,而且还剩几千元的积蓄。2001年底,他把所有的农机作业收入全部投入购买了碾米机、刷粉机、饲料粉碎机、磨浆机等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由他妻子在家帮助别人从事农副产品加工作业。2002年,他又购买了一台起垄机,配套手扶拖拉机,冬天整烟地时,就帮烟农犁烟地。2004年,他卖掉了赣乐牌小型联合收割机,花了4万多元新购买了一台柳林牌中型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当年,他家农机作业收入近3万元。收割机虽然赚钱,但只在本地收割的话,一年就个把月的有效作业时间,为提高收割机的利用率,增加收入,2006年他买了1台农用车,用于装运收割机外出宁都、宁化、瑞金跨区作业,大延长了收割机的有效作业时间。当年农业机作业收入4万多元。2007年,他又花费8.6万元,国家补贴了4万元购买了1台江苏锋陵牌半喂入收割机,全家人齐上阵从事农机作业服务。为解决农闲时没事做,他还花费2多万元购置了一整套木工机械,农闲时帮人做木工。
**靠农机赚了些钱,但他觉得以前自己没钱时大家帮助他,自己有钱了也不能忘记大家。他总毫不保留地把自己致富的经验介绍给别人,鼓励和引导其他村民从事农机作业,并为他们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帮助,带动了一批周围村民成为了农机专业户,并致了富。古樟村黄光明在他的影响下近几年购买了收割机、插秧机等农业机械,农机作业年收入2万多元。此外,他还热心农机公益事业,每年都积极参加农机部门举办的各类农机现场演示会。
光有机械会操作远远不够,还应懂得农机维修保养知识,了解农机信息,**深知这个道理。为此他自费订阅了一些农机报刊杂志,购买了一系列农机维修保养方面的书籍,白天干活,晚上则挑灯认真研读。有不懂的地方还经常向县农机局讨教,现在他已熟练掌握了大多数农业机械的维修与保养知识,自己的机械基本上不要找人修理,周围一些村的农机出现故障,他也会及时帮他们修理。
**从事农机作业历来都合理收费,请他作业的农户再多再急,他也不会轻易抬高作业价格。遇到一些家中实在没钱,双没劳力的农户,他都会主动免费为其作业服务。
2009年他还准备再添置插秧机,他要实行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把农机作业做强做大。
黄龙真人新传 大唐 农奴翻身当地主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一个农民与他的巨著典型事迹材料
**,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衣衫粗朴、语言木讷、没有受过任何专业教育;《生产力发展史》,一部学术味颇浓的巨著书稿,宏论古今,纵谈中外,洋洋洒洒千万余言。用通俗的眼光来看,这无论如何是一对不相称的东西。如果不是他以非常农民的方式向你展示新华出版社的出版合同,中国生产力学会的学术鉴定书,还有表明他真实“出处”的身份证,那种他可能有思维障碍的疑问是很难一下子让人打消的。
一场争论引发一个梦想**土生土长在**县的一个山窝窝里。1978年,**冲击高考没有成功,顺理成章成了一个农民。在与泥巴庄稼打交道的日子中,**的大脑没有停止思考,他一直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他有一个认死理、喜欢与人辩论的习惯,对自己认定的东西决不轻易改变态度。而这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性格也就决定了他这一辈子的命运。有一次,他到县里的一个工厂去玩,和厂里的工人们聊起了天,聊着聊着争论就开始了。“到底是先有工人还是先有农民?”代表农民的**和工人们为这个简单却又无从得到答案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没有说服工人们的**悻悻回到家中,脑子却一直围着这个问题在转。他左思右想,要搞清这个问题必须先弄清几个大问题,即农业是怎样起源的?工业是怎样起源的?然后它们会带出一系列问题,而如果对整个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进程进行一个通史的研究就可以把这些问题全部解释。**想,我为何不专门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写一部《生产力发展史》的书呢?
如果在专业学术界谁提出这么个想法,且背后还有一个强有力的班子,这还是一个浩大的学术工程。其涉猎之广,理论之宏阔非常人所能想象,而对于身处落后农村的**来说,他要一个人独立完成这项工作,这不啻是一个梦想或一个笑话。然而,也许是因为“无知无畏”,**就这样开始了漫漫的写作之路。
著书20年白了少年头
**没谱没样地开始了他的宏伟计划。
就是前期的准备工作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他首先啃马克思的《资本论》,啃列宁的关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经济的著作。伟人们几十年心血凝成的论著把只有中学文化的**弄得昏天黑地才勉强吃透。可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他必须展开大量的阅读。他花了几年的时间把**县图书馆和鹤城区图书馆几千册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读了个遍。在枯燥而抽象的书海中遨游是非常艰辛的,为了理解不时冒出的问题,**还要经常借助《汉语大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等工具书。慢慢地道路越来越畅,他的胃口也越来越大。他扩展到**省图书馆、甚至北京的国家图书馆,《近代英国史》、《物价经济学》、《中国通史》„„一部部在普通人看来极其乏味的书让**如饮甘露。他几乎把他所有的“活动钱”都投放在买书上,书一般是3、4块钱一本,最贵的一本书是17块,在那时候也是不菲的价格,足够吃一个月的伙食。但只要是与他的选题相关的书他都不计后果地疯狂采购。**后来做了泥水匠,承包建房子,每个月可拿到100多元的“高工资”,可他念念不忘的还是买书看书。
**“陷入太深”,除了看书记录外,对周围的事物非常漠然,相当一部分人视他为“怪物”,所以他到了结婚娶亲的年龄,还是孑然一身。20多、30多都过了,**横下一条心:干脆这一辈子就与书为伴,把写书作为一生之托算了。1985年,他患了一场大病———出血热,休克。冥冥之中他在挣扎:我是不是死了,但为什么我还能思想?我是不是还活着,但为什么周围一片漆黑,看不到一丝光亮?就在这么反复拷问着,他终于反转了阳世。而这次生死劫难却让他更坚定了完成这项工程的决心:人一辈子说过去就过去了,而计划做的事情没有做成才是终生遗憾。
进入痴迷境界的**是很难用马思洛的需求理论来加以解释的,除了达到“食能果腹、衣能蔽体”的水平外,他省略了中间的层次,而在对抽象理论的追求和信仰中得到一种极大的满足。他对物质方面几乎不存在要求,**一年中除了吃饭外,其余的个人费用只有100多块钱,也是用于买笔墨纸张、牙膏理发等,十年当中他只买过一双皮鞋,衣服都是朋友们赞助的,自己没有买过一件。他的思维经常在两个大区间内跳跃:一边是砖头、泥水、粗糙饮食构成的生活空间,一边是跨越时空的理性王国,而**却驾轻就熟地完成这种跳跃。所以对于**来说是不存在寂寞和空闲的概念的。哪怕是半个小时的功夫,他就沉浸在书本给他带来的快乐当中。从1987年开始,**就开始边工作边写作了。首先是模仿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写法,一天坚持写500字,每天寻章摘句步履艰难,后来在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得到很大的启发: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利用别人的资料是不错的。这一下他信心更足了,写作的节奏也加快了,每天可写1000字。而在1993年以后**基本摆脱了模仿的路数,可以比较自由地驾驭材料按自己的思路来进行写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