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沙生可食用动植物生态园总体规划
目 录第一章:概况……………………………………………………… 1.1凉州旅游概况………………………………………………… 1.2项目基本情况………………………………………………… 1.3项目开发建设的必要性………………………………………… 1.4项目开发建设的可行性………………………………………… 第二章:客源市场分析……………………………………………… 2.1潜在客源市场分析……………………………………………… 2.2项目客源预测………………………………………………… 第三章: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和期限…………………………… 3.1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 3.2项目的建设期限………………………………………………… 第四章:投资概算和资金来源…………………………………… 4.1投资概算………………………………………………………… 4.2资金来源………………………………………………………… 第五章:项目效益评估及分析…………………………………… 5.1经济指标………………………………………………………… 5.2经济效益分析………………………………………………… 5.3社会效益……………………………………………………… 5.4生态效益……………………………………………………… 第六章:实施步骤………………………………………………… 6.1建设周期安排………………………………………………… 6.2建设投资安排………………………………………………… 第七章:综合评价及结论…………………………………………第一章 概 况 1.1凉州旅游概况 凉州是“丝绸之路”重镇,素有“五凉古都”之称,现以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而闻名海内外。凉州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地理景观的交汇过渡地带,东接古浪石峡,西临肃南草原,南靠祁连山脉,北抵腾格里沙漠,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由于其独特的干旱气候,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和自然资源,有旅游景点160多处,馆藏文物4万多件,如:汉简、铜奔马、凉造新泉、西夏碑、古钟楼、海藏寺、白塔寺遗址、天梯山石窟等名胜已成为丝绸之路旅游的重要景点。凉州地形地貌独特,山川物候宜人。海拔界于1020~4878米之间,由于高低差距较大,形成沙漠、绿洲、浅山、高峰四大自然景观区,为发展沙漠滑翔、探险、浅山狩猎、休闲、高山攀援、雪峰寻奇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渠路林田,农家庭院经济、大棚种植、特色养殖等配套的观光农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尤其是“十五”期间规划的重点项目武威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区内涉及旅游资源23处,其中既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藏归属祖国版图历史见证地白塔寺遗址和“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有全国最早建立的沙漠公园,也有全省精品旅游线和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旅游景区莫高葡萄庄园和沙漠景观,以及设施农业景观等,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和发展在全市旅游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经过多年开发建设,上述旅游区(点)逐步建成并产生效益。形成以体验农家生活、观赏田园风光的新的旅游景观。1.2项目基本情况 该项目拟建于凉州区城东20公里处的长城乡,现是林业局林场所在地。西南邻近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心,西北接高沟堡遗址,东部和西部为腾格里沙漠,占地面积10000亩,其中有苹果园500亩,梨园300亩。园内还生长着大量的沙生植物。由于近年来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措施得力,该林场引来了沙鸡、野兔等沙生动物在此繁衍生息。该地区属于温和干旱气候,春秋风沙大,夏季气温高,恶劣的条件下生存着大量的适应性极强的沙生动、植物,当地人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流传下了许多沙生动、植物的食谱,如沙米、沙葱、沙鸡、野兔、骆驼、黄羊等,并形成了一套系统而独具地方特色的烹饪方法,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在观光沙漠风光的同时,品尝沙漠中这特有的风味,食后赞不绝口,市场前景极好。1.3项目开发建设的必要性 1.3.1符合国家的投资方向。国家提出了向生态旅游、西部旅游、扶贫旅游倾斜国债投资政策,重点对西部生态建设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投资力度,很有必要利用这一项目引进国债资金,改变当地经济面貌。1.3.2丰富的资源优势为人们旅游和休闲娱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是,多年来由于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的双重作用,城东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保护植被、防风治沙、阻止荒漠化进程已成为当前工作的的一项重要任务。沙漠旅游作为凉州区特色旅游项目之一,其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必然提到了议事日程,为保护生态环境,丰富我区特色旅游项目内容,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必要修建一个集沙生动、植物养殖、观赏和美食为一体的凉州沙生可食用动植物生态园。1.3.3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规划建设为以民俗风情观光旅游为主线,由历史文化风景区、工农业科技示范区、莫高旅游度假区、沙漠绿洲游览区、珍奇动植物观赏区、沙漠腹地探险区、沙漠生态旅游区和农耕饮食品尝区等相对独立、彼此衔接、功能各异、设施齐全、特色鲜明的“一线八区”综合旅游风景区,区内旅游资源相对集中,要打响沙漠旅游这一品牌,必须建立一个功能齐全、设施设备完善,集沙生动植物种、养殖、美食为一体的旅游服务的中心接待场所,凉州沙漠生可食用动植物园地处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心、高沟堡遗址和腾格里沙漠之间,地理位置优越,兴建这一园区,能够起到连接现有景点,充实景区服务内容,提高旅游服务接待档次的目的,从生态旅游的角度来实施旅游精品战略。1.3.4生态建设的需要。长期以来,由于食用的沙生动植物均来自自然界,没有人工养殖,使大量野生动植物遭到过度捕杀和滥采滥挖,兴建以沙生动植物人工养殖为内容的生态园区,符合国家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有关政策,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
目预计总投资1425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需投资875万元,绿化需投资100万元,供电、供热及设备安装需投资300万元,规划设计费10万元,征地费90万元,不可预见费50万元。详细预算见附表。4.2资金来源 申请国债资金800万元,银行贷款300万元,自筹325万元。第五章 项目效益评估及分析 5.1经济指标(1)预测方法 经过比较选择,本建议书选用预见性较强的旅游人次增长预测和游客人均消费增长预测结合的预测方法。计算公式: pn=po×(1+a)n-1 Mn=Mo×(1+b)n-1 Sn=pn×Mn pn—本区各规划期末年旅游人次 po—本区各规划期初年旅游人次 Mn—本区各规划期末年游客人均消费额 Mo—本区各规划期初年游客人均消费额 a—规划期内旅游人次消费年增长率 b—规划期内游客人均消费年增长率 Sn—本区各规划期末年旅游直接收入(2)预测发展指标 根据《甘肃省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纲要》对全省“十五”期间和2006—2015年国内旅游人次增长率分别确定为15%—18%和8%—10%,入境旅游人次增长率预测分别确定为12%—15%和6%—9%;鉴于凉州区“九五”期间旅游总人次年均增长率34%及“九五”初期旅游人次基数较低使增长率较高;也充分考虑到“十五”期间凉州区旅游开发将加大力度等基本情况,将本景区规划期间旅游总人次的增长率分别确定为12%、15%和10%。凉州区“九五”期间游客人均消费在100元左右,人均消费年增长率为4.7%,鉴于国内游客收入正在不断增长和凉州旅游产品开发将拉长游客逗留时间,也考虑到入境旅游人次目前较低及规划期间必将有较大增长等情况,将本景区规划期间旅游人均消费的增长率分别确定为10%、11%、8%。5.2经济效益分析(1)旅游收入 项目实施第二期后,2006年开始产生效益,预计当年总收入148万元,以后每年按12%的平均值递增,至2010年总收入可达232万元,年均收入为190万元。其中:沙生植物园年均收益25万元;沙生动物园年均可收益40万元;餐厅按220天出租,平均每天进入200人,年均收入95万元;旅游交通运输收入20万元;其他营业性收入10万元。(2)成本费用 A、人工工资,按每人每年1万元计,年均30万元; B、管理费用,按收入5%计,年均9.5万元; C、水、电、暖费(包括灌溉、绿化、用水)50万元。D、年折旧及维修费(按国家资产万元1425万元计)57万元。折旧匀限25年。(3)营业税 参考饮食行业税率6%计征,年均11.4万元。(4)营业利润年均为32.1万元。(5)投资利润率为16.8%。(6)投资利税率22.8%。(7)盈亏平衡点 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营业额-可变成本-税金)×100%=114.4/(148-30-8.88)×100%=104.8% 以上是2006年盈亏平衡计算,当盈亏平衡点<100%时,该项目产生效益,第二年即可赢利。(8)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出现盈余年份—出现盈余当年资金偿还额/出现盈余当年收益总额=10-285.27/410.42=9.3(年)5.3社会效益(1)项目建成后,创立了一个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模式,既巩固了西北沙区治沙成果,又充分利用了沙漠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创出了一条以生态环境来开发旅游,以旅游开发来保护环境的路子,对西北沙区沙漠生态工程建设和利用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2)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既丰富了沙漠旅游的各项接待设施和功能,又解决了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同时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5.4生态效益 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一个集养殖和种植沙生动植物、旅游观光、美食为一体的沙漠生态旅游区,树立一个全新的沙漠绿洲形象,增强沙区水资源涵养功能,保护沙漠生态和植被,使恶化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遏制和明显改善,为农业及周边乡镇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第六章 实施步骤 6.1建设周期安排(1)2003年5月完成项目建议书;(2)2003年6月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3)2003年8月完成初步设计;(4)2003年8月完成施工图设计;(5)2003年9月开始施工;(6)2005年12月竣工验收交付使用。6.2建设投资安排(1)2003年8月前期准备工作投资50万元(2)2003年9月施工准备工作投资300万元(3)2003年9月施工投资750万元(4)2005年12月工程收尾投资325万元 第七章 综合评价及结论
1、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旅游产业的要求及武威市凉州区旅游产业规划要求,具有较高的旅游观光和美食价值,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2、本项目充实了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的功能,解决了城东各旅游小区饮食服务点多、规模小、无统一就餐地点等问题,实现了以生态建设服务旅游接待,以旅游餐饮推进环境保护的目的,带动了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各旅游景点的共同发展。
3、本项目具有较好开发价值和开发前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突出。建议有关部门及单位,切实加强对项目实施的协调与领导,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并鼓励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力争使本项目早实施、早见效。
**沙生可食用动植物生态园总体规划(第3页)一文由ww
w.yi35.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二篇:--沙生可食用动植物生态园总体规划
**沙生可食用动植物生态园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
章
:
概况„„„„„„„„„„„„„„„„„„„„„ 凉州旅游概况„„„„„„„„„„„„„„„„„„„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开发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开发建设的可行性„„„„„„„„„„„„„„„„ 第二章
:
客
源
市
场
分析„„„„„„„„„„„„„„„„„„ 潜在客源市场分析„„„„„„„„„„„„„„„„„„ 项目客源预测„„„„„„„„„„„„„„„„„„„ 第三章: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和期限„„„„„„„„„„„ 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 项目的建设期限„„„„„„„„„„„„„„„„„„„ 第四章:
投
资
概
算
和
资
金
来源„„„„„„„„„„„„„„ 投资概算„„„„„„„„„„„„„„„„„„„„„„ 资金来源„„„„„„„„„„„„„„„„„„„„„„ 第五章:项目效益评估及分析„„„„„„„„„„„„„„ 经
济
指标„„„„„„„„„„„„„„„„„„„„„„ 经济效益分析„„„„„„„„„„„„„„„„„„„ 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 第六章:实施步骤„„„„„„„„„„„„„„„„„„„ 建设周期安排„„„„„„„„„„„„„„„„„„„ 建设投资安排„„„„„„„„„„„„„„„„„„„ 第七章
:
综
合评
价
及
结论„„„„„„„„„„„„„„„„
第一章 概 况 凉州旅游概况 凉州是“丝绸之路”重镇,素有“五凉古都”之称,现以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而闻名海内外。凉州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地理景观的交汇过渡地带,东接古浪石峡,西临肃南草原,南靠祁连山脉,北抵腾格里沙漠,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由于其独特的干旱气候,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和自然资源,有旅游景点160多处,馆藏文物4万多件,如:汉简、铜奔马、凉造新泉、西夏碑、古钟楼、海藏寺、白塔寺遗址、天梯山石窟等名胜已成为丝绸之路旅游的重要景点。凉州地形地貌独特,山川物候宜人。海拔界于1020~4878米之间,由于高低差距较大,形成沙漠、绿洲、浅山、高峰四大自然景观区,为发展沙漠滑翔、探险、浅山狩猎、休闲、高山攀援、雪峰寻奇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渠路林田,农家庭院经济、大棚种植、特色养殖等配套的观光农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尤其是“十五”期间规划的重点项目武威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区内涉及旅游资源23处,其中既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藏归属祖国版图历史见证地白塔寺遗址和“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有全国最早建立的沙漠公园,也有全省精品旅游线和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旅游景区莫高葡萄庄园和沙漠景观,以及设施农业景观等,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和发展在全市旅游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经过多年开发建设,上述旅游区(点)逐步建成并产生效益。形成以体验农家生活、观赏田园风光的新的旅游景观。项目基本情况 该项目拟建于凉州区城东20公里处的长城乡,现是林业局林场所在地。西南邻近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心,西北接高沟堡遗址,东部和西部为腾格里沙漠,占地面积10000亩,其中有苹果园500亩,梨园300亩。园内还生长着大量的沙生植物。由于近年来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措施得力,该林场引来了沙鸡、野兔等沙生动物在此繁衍生息。该地区属于温和干旱气候,春秋风沙大,夏季气温高,恶劣的条件下生存着大量的适应性极强的沙生动、植物,当地人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流传下了许多沙生动、植物的食谱,如沙米、沙葱、沙鸡、野兔、骆驼、黄羊等,并形成了一套系统而独具地方特色的烹饪方法,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在观光沙漠风光的同时,品尝沙漠中这特有的风味,食后赞不绝口,市场前景极好。项目开发建设的必要性 符合国家的投资方向。国家提出了向生态旅游、西部旅游、扶贫旅游倾斜国债投资政策,重点对西部生态建设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投资力度,很有必要利用这一项目引进国债资金,改变当地经济面貌。丰富的资源优势为人们旅游和休闲娱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是,多年来由于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的双重作用,城东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保护植被、防风治沙、阻止荒漠化进程已成为当前工作的的一项重要任务。沙漠旅游作为凉州区特色旅游项目之一,其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必然提到了议事日程,为保护生态环境,丰富我区特色旅游项目内容,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必要修建一个集沙生动、植物养殖、观赏和美食为一体的凉州沙生可食用动植物生态园。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规划建设为以民俗风情观光旅游为主线,由历史文化风景区、工农业科技示范区、莫高旅游度假区、沙漠绿洲游览区、珍奇动植物观赏区、沙漠腹地探险区、沙漠生态旅游区和农耕饮食品尝区等相对独立、彼此衔接、功能各异、设施齐全、特色鲜明的“一线八区”综合旅游风景区,区内旅游资源相对集中,要打响沙漠旅游这一品牌,必须建立一个功能齐全、设施设备完善,集沙生动植物种、养殖、美食为一体的旅游服务的中心接待场所,凉州沙漠生可食用动植物园地处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心、高沟堡遗址和腾格里沙漠之间,地理位置优越,兴建这一园区,能够起到连接现有景点,充实景区服务内容,提高旅游服务接待档次的目的,从生态旅游的角度来实施旅游精品战略。生态建设的需要。长期以来,由于食用的沙生动植物均来自自然界,没有人工养殖,使大量野生动植物遭到过度捕杀和滥采滥挖,兴建以沙生动植物人工养殖为内容的生态园区,符合国家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有关政策,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特色旅游和休闲美食的场所,还为社会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项目开发建设的可行性 从当前旅游消费者的发展趋势来看,人们已不再单纯为参观文物古迹而旅游,而更多是为追求可参与、互动的、能够展示个性、放松城市紧张节奏、享受自然乐趣而旅游,这一项目的建成,将很大程度上满足旅游者的新、奇、特的心理需求,是我区旅游资源开发中一项极具发展潜力的项目,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逐步升温和旅游者个性化旅游趋势的发展,为适应新的时代的需求,武威市委、市政府和凉州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和沙漠探险旅游定为我市“十五”期间特色旅游产业来抓,并批准成立了武威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内如白塔寺遗址、天梯山石窟、沙漠公园、莫高葡萄庄园等旅游景区(点),已开发建设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旅游接待经验,旅游服务基本规范,初步具备了旅游接待各项条件,对开发建设其他旅游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章 客源市场分析 客源市场分析 游客是旅游业的产品的消费者,稳定和扩大客源市场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这就需要对社会需求进行调查、评价和分析,科学地确定目标市场和开拓重点,从而保证合理的产品开发和有效的市场营销。潜在客源市场分析 “环城游憩带(即ReBAM)”理论是当前研究客源市场的重要方法,它指发生于大城市郊区、主要为城市居民光顾的游憩设施、场所和公共空间,特定情况下还包括位于城郊的外来旅游者经常光顾的各级旅游目的地,一起形成的环大都市游憩活动频发地带。国内ReBAM研究表明城市居民旅游和休闲出游市场,随距离增加而衰减:80%的出游市场集中在距城市500公里以内的范围;在旅游中心城市出发的非本居民的目的地选择范围,主要集中在距城市250公里半径圈内。凉州区周边城市众多,主要有民勤、古浪、天祝、白银、兰州、西宁、金昌、张掖等。这些城市总人口近400万,其中白银、兰州、西宁、金昌、张掖等地万人,人均GDP高(约9000元/人·年),出游观光回归自然的动机强烈,其他社会条件也较优越,因此它们将是凉州区主要的潜在客源市场,这些城市人口可能到凉州旅游的规模,总出游率若按城市总人口10%计算,可为凉州提供大约30万人次的游客规模。由以上分析可知,凉州处于兰州、白银、西宁、金昌、张掖等地的ReBAM范围中,凉州旅游区处于周边城市区域“游憩地环带”的重叠区,可发展成为周边城市区域居民共同的游憩地,这使凉州发展周边城市旅游市场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凉州区处于新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陕西、新疆、山西、河南、四川、等省区距凉州较远,但交通便捷,也可成为凉州的潜在客源市场。项目客源预测近年来,凉州区旅游行业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稳步递增,旅游客源结构以国内旅客为主,旅游方式为散客与团队并重,逗留天数为—1天,旅游动机以休闲娱乐、朝圣、度假、考察等为主,以XX年为例,XX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6万人次,如果其中有20%的旅游者前来参与沙漠探险寻奇旅游活动,每年可接待约万人次。从旅游时间和市场选择趋势而言,双休日为周边地区居民提供了一至二日游的机会。以XX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凉州区接待旅游人次为例分析,接待旅游者万人次,其中省内游客居多,由此可看出区域内、省内短途旅游已逐步成为游客重点选择的目标,受到社会的普遍肯定。说明随着“五一”、“十一”等中长假“黄金旅游周”的规范化和区域化发展趋势,凉州的重点客源市场的发展也逐步扩大。若潜在客源市场的30万人次有20%选择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每年将有6万人次前来观光旅游。随着西部开发浪潮的高涨和我国加入WTO目标的实现,国际商业、旅游业对西部、西北的兴趣正在增强。不少国家也把目光紧紧盯住了西部、特别是西部旅游资源这块“宝地”。“龙马文化”主题的突出也将吸引该地区的华侨远道而来,寻找天马文化的渊源。欧亚大陆桥的发展、我国铁路的提速与航空事业的日益发展,欧洲和中亚的游客将会沿着古丝绸之路东进,也将为凉州提供更广的旅游客源市场。总之,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表明,凉州区潜在客源市场开发潜力巨大。第三章 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和期限 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 沙生植物园占地XX亩,其中:种苗培育园区200亩,可食性沙生植物种植园800亩,观赏性沙生植物园1000亩。充分利用沙漠原始的地形地貌,依托沙生植物管理技术,大量繁育沙生植物,体现西北沙区沙漠植物资源和主要固沙造林技术措施及其成果,在沙区再建一片绿洲。沙生动物培育和养殖园,占地面积5000亩,根据沙生动物的分布和习性,进行沙生动物引种、配种和繁育工作,培育和养殖各种类型的沙生动物,暂时拟养殖黄羊、骆驼、野兔、沙鸡等。餐厅及办公场所,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其中:修建占地500平方米可供500人就餐的餐厅一座,修建办公用房30间,修建占地100平方米的游客娱乐中心1间。道路建设,对园区道路进行硬化和沙石罩面,完成道路建设10公里。园区绿化及防风林建设,对园区道路两侧及各公共场所进行绿化美化,围墙内侧安排种植防风林带。高标准旅游厕所,修建有厕位10个,其中残疾人专用厕位2个。大门、围墙建设,围墙为通透性栅栏式建筑,预计全长12
000米。相关设施、设备及安装:做到上、下水、供暖、供电、交通、通讯等 基本健全,购置相关的办公设施设备,购置旅游大巴车2辆。项目的建设期限 项目由沙生植物园、沙生动物养殖园及办公接待和配套设施组成。建设周期为二年,即XX年至XX年。第四章 投资概算和资金来源 投资概算 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425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需投资875万元,绿化需投资100万元,供电、供热及设备安装需投资300万元,规划设计费10万元,征地费90万元,不可预见费50万元。详细预算见附表。资金来源 申请国债资金800万元,银行贷款300万元,自筹325万元。第五章 项目效益评估及分析 经济指标(1)预测方法 经过比较选择,本建议书选用预见性较强的旅游人次增长预测和游客人均消费增长预测结合的预测方法。计算公式: Pn=Po×(1+a)n-1 Mn=Mo×(1+b)n-1 Sn=Pn×Mn Pn—本区各规划期末年旅游人次 Po—本区各规划期初年旅游人次 Mn—本区各规划期末年游客人均消费额 Mo—本区各规划期初年游客人均消费额 a—规划期内旅游人次消费年增长率 b—规划期内游客人均消费年增长率 Sn—本区各规划期末年旅游直接收入(2)预测发展指标 根据《甘肃省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纲要》对全省“十五”期间和XX—XX年国内旅游人次增长率分别确定为15%—18%和8%—10%,入境旅游人次增长率预测分别确定为12%—15%和6%—9%;鉴于凉州区“九五”期间旅游总人次年均增长率34%及“九五”初期旅游人次基数较低使增长率较高;也充分考虑到“十五”期间凉州区旅游开发将加大力度等基本情况,将本景区规划期间旅游总人次的增长率分别确定为12%、15%和10%。凉州区“九五”期间游客人均消费在100元左右,人均消费年增长率为%,鉴于国内游客收入正在不断增长和凉州旅游产品开发将拉长游客逗留时间,也考虑到入境旅游人次目前较低及规划期间必将有较大增长等情况,将本景区规划期间旅游人均消费的增长率分别确定为10%、11%、8%。经济效益分析(1)旅游收入 项目实施第二期后,XX年开始产生效益,预计当年总收入148万元,以后每年按12%的平均值递增,至XX年总收入可达232万元,年均收入为190万元。其中:沙生植物园年均收益25万元;沙生动物园年均可收益40万元;餐厅按220天出租,平均每天进入200人,年均收入95万元;旅游交通运输收入20万元;其他营业性收入10万元。(2)成本费用 A、人工工资,按每人每年1万元计,年均30万元; B、管理费用,按收入5%计,年均万元; C、水、电、暖费(包括灌溉、绿化、用水)50万元。D、年折旧及维修费(按国家资产万元1425万元计)57万元。折旧匀限25年。(3)营业税 参考饮食行业税率6%计征,年均万元。(4)营业利润年均为万元。(5)投资利润率为%。(6)投资利税率%。(7)盈亏平衡点 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营业额-可变成本-税金)×100% =/(148-30-)×100%=% 以上是XX年盈亏平衡计算,当盈亏平衡点<100%时,该项目产生效益,第二年即可赢利。(8)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出现盈余年份—出现盈余当年资金偿还额/出现盈余当年收益总额=10-/=(年)社会效益(1)项目建成后,创立了一个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模式,既巩固了西北沙区治沙成果,又充分利用了沙漠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创出了一条以生态环境来开发旅游,以旅游开发来保护环境的路子,对西北沙区沙漠生态工程建设和利用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2)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既丰富了沙漠旅游的各项接待设施和功能,又解决了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同时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生态效益 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一个集养殖和种植沙生动植物、旅游观光、美食为一体的沙漠生态旅游区,树立一个全新的沙漠绿洲形象,增强沙区水资源涵养功能,保护沙漠生态和植被,使恶化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遏制和明显改善,为农业及周边乡镇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第六章 实施步骤 建设周期安排(1)XX年5月完成项目建议书;(2)XX年6月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3)XX年8月完成初步设计;(4)XX年8月完成施工图设计;(5)XX年9月开始施工;(6)XX年12月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建设投资安排(1)XX年8月前期准备工作投资50万元(2)XX年9月施工准备工作投资300万元(3)XX年9月施工投资750万元(4)XX年12月工程收尾投资325万元 第七章 综合评价及结论
1、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旅游产业的要求及武威市凉州区旅游产业规划要求,具有较高的旅游观光和美食价值,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2、本项目充实了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的功能,解决了城东各旅游小区饮食服务点多、规模小、无统一就餐地点等问题,实现了以生态建设服务旅游接待,以旅游餐饮推进环境保护的目的,带动了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各旅游景点的共同发展。
3、本项目具有较好开发价值和开发前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突出。建议有关部门及单位,切实加强对项目实施的协调与领导,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并鼓励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力争使本项目早实施、早见效。
第三篇:**沙生可食用动植物生态园总体规划
目录第一章:概况………………………………………………………1.1凉州旅游概况…………………………………………………1.2项目基本情况…………………………………………………1.3项目开发建设的必要性…………………………………………1.4项目开发建设的可行性…………………………………………第二章:客源市场分析…………………………………
……………2.1潜在客源市场分析………………………………………………2.2项目客源预测…………………………………………………第三章: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和期限……………………………3.1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3.2项目的建设期限…………………………………………………第四章:投资概算和资金来源……………………………………4.1投资概算…………………………………………………………4.2资金来源…………………………………………………………第五章:项目效益评估及分析……………………………………5.1经济指标…………………………………………………………5.2经济效益分析…………………………………………………5.3社会效益………………………………………………………5.4生态效益………………………………………………………第六章:实施步骤…………………………………………………6.1建设周期安排…………………………………………………6.2建设投资安排…………………………………………………第七章:综合评价及结论…………………………………………第一章 概 况1.1凉州旅游概况凉州是“丝绸之路”重镇,素有“五凉古都”之称,现以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而闻名海内外。凉州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地理景观的交汇过渡地带,东接古浪石峡,西临肃南草原,南靠祁连山脉,北抵腾格里沙漠,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由于其独特的干旱气候,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和自然资源,有旅游景点160多处,馆藏文物4万多件,如:汉简、铜奔马、凉造新泉、西夏碑、古钟楼、海藏寺、白塔寺遗址、天梯山石窟等名胜已成为丝绸之路旅游的重要景点。凉州地形地貌独特,山川物候宜人。海拔界于1020~4878米之间,由于高低差距较大,形成沙漠、绿洲、浅山、高峰四大自然景观区,为发展沙漠滑翔、探险、浅山狩猎、休闲、高山攀援、雪峰寻奇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渠路林田,农家庭院经济、大棚种植、特色养殖等配套的观光农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尤其是“十五”期间规划的重点项目武威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区内涉及旅游资源23处,其中既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藏归属祖国版图历史见证地白塔寺遗址和“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有全国最早建立的沙漠公园,也有全省精品旅游线和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旅游景区莫高葡萄庄园和沙漠景观,以及设施农业景观等,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和发展在全市旅游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经过多年开发建设,上述旅游区(点)逐步建成并产生效益。形成以体验农家生活、观赏田园风光的新的旅游景观。1.2项目基本情况该项目拟建于凉州区城东20公里处的长城乡,现是林业局林场所在地。西南邻近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心,西北接高沟堡遗址,东部和西部为腾格里沙漠,占地面积10000亩,其中有苹果园500亩,梨园300亩。园内还生长着大量的沙生植物。由于近年来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措施得力,该林场引来了沙鸡、野兔等沙生动物在此繁衍生息。该地区属于温和干旱气候,春秋风沙大,夏季气温高,恶劣的条件下生存着大量的适应性极强的沙生动、植物,当地人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流传下了许多沙生动、植物的食谱,如沙米、沙葱、沙鸡、野兔、骆驼、黄羊等,并形成了一套系统而独具地方特色的烹饪方法,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在观光沙漠风光的同时,品尝沙漠中这特有的风味,食后赞不绝口,市场前景极好。1.3项目开发建设的必要性1.3.1符合国家的投资方向。国家提出了向生态旅游、西部旅游、扶贫旅游倾斜国债投资政策,重点对西部生态建设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投资力度,很有必要利用这一项目引进国债资金,改变当地经济面貌。1.3.2丰富的资源优势为人们旅游和休闲娱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是,多年来由于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的双重作用,城东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保护植被、防风治沙、阻止荒漠化进程已成为当前工作的的一项重要任务。沙漠旅游作为凉州区特色旅游项目之一,其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必然提到了议事日程,为保护生态环境,丰富我区特色旅游项目内容,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必要修建一个集沙生动、植物养殖、观赏和美食为一体的凉州沙生可食用动植物生态园。1.3.3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规划建设为以民俗风情观光旅游为主线,由历史文化风景区、工农业科技示范区、莫高旅游度假区、沙漠绿洲游览区、珍奇动植物观赏区、沙漠腹地探险区、沙漠生态旅游
区和农耕饮食品尝区等相对独立、彼此衔接、功能各异、设施齐全、特色鲜明的“一线八区”综合旅游风景区,区内旅游资源相对集中,要打响沙漠旅游这一品牌,必须建立一个功能齐全、设施设备完善,集沙生动植物种、养殖、美食为一体的旅游服务的中心接待场所,凉州沙漠生可食用动植物园地处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心、高沟堡遗址和腾格里沙漠之间,地理位置优越,兴
建这一园区,能够起到连接现有景点,充实景区服务内容,提高旅游服务接待档次的目的,从生态旅游的角度来实施旅游精品战略。1.3.4生态建设的需要。长期以来,由于食用的沙生动植物均来自自然界,没有人工养殖,使大量野生动植物遭到过度捕杀和滥采滥挖,兴建以沙生动植物人工养殖为内容的生态园区,符合国家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有关政策,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特色旅游和休闲美食的场所,还为社会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1.4项目开发建设的可行性1.4.1从当前旅游消费者的发展趋势来看,人们已不再单纯为参观文物古迹而旅游,而更多是为追求可参与、互动的、能够展示个性、放松城市紧张节奏、享受自然乐趣而旅游,这一项目的建成,将很大程度上满足旅游者的新、奇、特的心理需求,是我区旅游资源开发中一项极具发展潜力的项目,市场前景广阔。1.4.2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逐步升温和旅游者个性化旅游趋势的发展,为适应新的时代的需求,武威市委、市政府和凉州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和沙漠探险旅游定为我市“十五”期间特色旅游产业来抓,并批准成立了武威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管理委员会。1.4.3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内如白塔寺遗址、天梯山石窟、沙漠公园、莫高葡萄庄园等旅游景区(点),已开发建设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旅游接待经验,旅游服务基本规范,初步具备了旅游接待各项条件,对开发建设其他旅游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章 客源市场分析2.1客源市场分析游客是旅游业的产品的消费者,稳定和扩大客源市场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这就需要对社会需求进行调查、评价和分析,科学地确定目标市场和开拓重点,从而保证合理的产品开发和有效的市场营销。2.1.1潜在客源市场分析“环城游憩带(即ReBAM)”理论是当前研究客源市场的重要方法,它指发生于大城市郊区、主要为城市居民光顾的游憩设施、场所和公共空间,特定情况下还包括位于城郊的外来旅游者经常光顾的各级旅游目的地,一起形成的环大都市游憩活动频发地带。国内ReBAM研究表明城市居民旅游和休闲出游市场,随距离增加而衰减:80的出游市场集中在距城市500公里以内的范围;在旅游中心城市出发的非本居民的目的地选择范围,主要集中在距城市250公里半径圈内。凉州区周边城市众多,主要有民勤、古浪、天祝、白银、兰州、西宁、金昌、张掖等。这些城市总人口近400万,其中白银、兰州、西宁、金昌、张掖等地307.38万人,人均GDP高(约9000元/人·年),出游观光回归自然的动机强烈,其他社会条件也较优越,因此它们将是凉州区主要的潜在客源市场,这些城市人口可能到凉州旅游的规模,总出游率若按城市总人口10计算,可为凉州提供大约30万人次的游客规模。由以上分析可知,凉州处于兰州、白银、西宁、金昌、张掖等地的ReBAM范围中,凉州旅游区处于周边城市区域“游憩地环带”的重叠区,可发展成为周边城市区域居民共同的游憩地,这使凉州发展周边城市旅游市场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凉州区处于新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陕西、新疆、山西、河南、四川、等省区距凉州较远,但交通便捷,也可成为凉州的潜在客源市场。2.2项目客源预测近年来,凉州区旅游行业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稳步递增,旅游客源结构以国内旅客为主,旅游方式为散客与团队并重,逗留天数为0.5—1天,旅游动机以休闲娱乐、朝圣、度假、考察等为主,以2002年为例,2002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6万人次,如果其中有20的旅游者前来参与沙漠探险寻奇旅游活动,每年可接待约11.2万人次。从旅游时间和市场选择趋势而言,双休日为周边地区居民提供了一至二日游的机会。以2002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凉州区接待旅游人次为例分析,接待旅游者5.01万人次,其中省内游客居多,由此可看出区域内、省内短途旅游已逐步成为游客重点选择的目标,受到社会的普遍肯定。说明随着“五一”、“十一”等中长假“黄金旅游周”的规范化和区域化发展趋势,凉州的重点客源市场的发展也逐步扩大。若潜在客源市场的30万人次有20选择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每年将有6万人次前来观光旅游。随着西部开发浪潮的高涨和我国加入WTO目标的实现,国际商业、旅游业对西部、西北的兴趣正在增强。不少国家也把目光紧紧盯住了西部、特别是西部旅游资源这块“宝地”。“龙马文化”主题的突出也将吸引该地区的华侨远道而来,寻找天马文化的渊源。欧亚大陆桥的发展、我国铁路的提速与航空事业的日益发展,欧洲和中亚的游客将会沿着古丝绸之路东进,也将为凉州提供更广的旅游客源市场。总之,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表明,凉州区潜在客源市场开发潜力巨大。第三章 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和期限3.1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3.1.1沙生植物园占地2000亩,其中:种苗培育园区200亩,可食性沙生植物种植园800亩,观赏性沙生植物园1000亩。充分利用沙漠原始的地形地貌,依托沙生植物管理技术,大量繁育沙生植物,体现西北沙区沙漠植物资源和主要固沙造林技术措施及其成果,在沙区再建一片绿洲。3.1.2沙生动物培育和养殖园,占地面积5000亩,根据沙生动物的分布和习性,进行沙生动物引种、配种和繁育工作,培育和养殖各种类型的沙生动物,暂时拟养殖黄羊、骆驼、野兔、沙鸡等。3.1.3餐厅及办公场所,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其中:修建占地500平方米可供500人就餐的餐厅一座,修建办公用房30间,修建占地100平方米的游客娱乐中心1间。3.1.4道路建设,对园区道路进行硬化和沙石罩面,完成道路建设10公里。3.1.5园区绿化及防风林建设,对园区道路两侧及各公共场所进行绿化美化,围墙内侧安排种植防风林带。3.1.6高标准旅游厕所,修建有厕位10个,其中残疾人专用厕位2个。3.1.7大门、围墙建设,围墙为通透性栅栏式建筑,预计全长12000米。3.1.8相关设施、设备及安装:做到上、下水、供暖、供电、交通、通讯等基本健全,购置相关的办公设施设备,购置旅游大巴车2辆。3.2项目的建设期限项目由沙生植物园、沙生动物养殖园及办公接待和配套设施组成。建设周期为二年,即2003年至2005年。第四章 投资概算和资金来源4.1投资概算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425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需投资875万元,绿化需投资100万元,供电、供热及设备安装需投资300万元,规划设计费10万元,征地费90万元,不可预见费50万元。详细预算见附表。4.2资金来源申请国债资金800万元,银行贷款300万元,自筹325万元。第五章 项目效益评估及分析5.1经济指标(1)预测方法经过比较选择,本建议书选用预见性较强的旅游人次增长预测和游客人均消费增长预测结合的预测方法。计算公式:=Po×(1 a)n-1Mn=Mo×(1 b)n-1=×M—本区各规划期末年旅游人次Po—本区各规划期初年旅游人次Mn—本区各规划期末年游客人均消费额Mo—本区各规划期初年游客人均消费额a—规划期内旅游人次消费年增长率b—规划期内游客人均消费年增长率—本区各规划期末年旅游直接收入(2)预测发展指标根据《甘肃省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纲要》对全省“十五”期间和2006—2015年国内旅游人次增长率分别确定为15—18和8—10,入境旅游人次增长率预测分别确定为12—15和6—9;鉴于凉州区“九五”期间旅游总人次年均增长率34及“九五”初期旅游人次基数较低使增长率较高;也充分考虑到“十五”期间凉州区旅游开发将加大力度等基本情况,将本景区规划期间旅游总人次的增长率分别确定为12、15和10。凉州区“九五”期间游客人均消费在100元左右,人均消费年增长率为4.7,鉴于国内游客收入正在不断增长和凉州旅游产品开发将拉长游客逗留时间,也考虑到入境旅游人次目前较低及规划期间必将有较大增长等情况,将本景区规划期间旅游人均消费的增长率分别确定为10、11、8。5.2经济效益分析(1)旅游收入项目实施第二期后,2006年开始产生效益,预计当年总收入148万元,以后每年按12的平均值递增,至2010年总收入可达232万元,年均收入为190万元。其中:沙生植物园年均收益25万元;沙生动物园年均可收益40万元;餐厅按220天出租,平均每天进入200人,年均收入95万元;旅游交通运输收入20万元;其他营业性收入10万元。(2)成本费用A、人工工资,按每人每年1万元计,年均30万元;B、管理费用,按收入5计,年均9.5万元;C、水、电、暖费(包括灌溉、绿化、用水)50万元。D、年折旧及维修费(按国家资产万元1425万元计)57万元。折旧匀限25年。(3)营业税参考饮食行业税率6计征,年均11.4万元。(4)营业利润年均为32.1万元。(5)投资利润率为16.8%。(6)投资利税率22.8%。(7)盈亏平衡点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营业额-可变成本-税金)×100%=114.4/(148-30-8.88)×100%=104.8%以上是2006年盈亏平衡计算,当盈亏平衡点<100%时,该项目产生效益,第二年即可赢利。(8)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出现盈余年份—出现盈余当年资金偿还额/出现盈余当年收益总额=10-285.27/410.42=9.3(年)5.3社会效益(1)项目建成后,创立了一个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模式,既巩固了西北沙区治沙成果,又充分利用了沙漠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创出了一条以生态环境来开发旅游,以旅游开发来保护环境的路子,对西北沙区沙漠生态工程建设和利用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2)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既丰富了沙漠旅游的各项接待设施和功能,又解决了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同时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5.4生态效益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一个集养殖和种植沙生动植物、旅游观光、美食为一体的沙漠生态旅游区,树立一个全新的沙漠绿洲形象,增强沙区水资源涵养功能,保护沙漠生态和植被,使恶化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遏制和明显改善,为农业及周边乡镇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第六章 实施步骤6.1建设周期安排(1)2003年5月完成项目建议书;(2)2003年6月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3)2003年8月完成初步设计;(4)2003年8月完成施工图设计;(5)2003年9月开始施工;(6)2005年12月竣工验收交付使用。6.2建设投资安排(1)2003年8月前期准备工作投资50万元(2)2003年9月施工准备工作投资300万元(3)2003年9月施工投资750万元(4)2005年12月工程收尾投资325万元第七章 综合评价及结论
1、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旅游产业的要求及武威市凉州区旅游产业规划要求,具有较高的旅游观光和美食价值,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2、本项目充实了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的功能,解决了城东各旅游小区饮食服务点多、规模小、无统一就餐地点等问题,实现了以生态建设服务旅游接待,以旅游餐饮推进环境保护的目的,带动了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各旅游景点的共同发展。
3、本项目具有较好开发价值和开发前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突出。建议有关部门及单位,切实加强对项目实施的协调与领导,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并鼓励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力争使本项目早实施、早见效。
第四篇:**沙生可食用动植物生态园总体规划
目录s0100
第一章:概况………………………………………………………
1.1凉州旅游概况…………………………………………………
1.2项目基本情况…………………………………………………
1.3项目开发建设的必要性…………………………………………
1.4项目开发建设的可行性…………………………………………
第二章:客源市场分析………………………………………………
2.1潜在客源市场分析………………………………………………
2.2项目客源预测…………………………………………………
第三章: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和期限……………………………
3.1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
3.2项目的建设期限…………………………………………………
第四章:投资概算和资金来源……………………………………
4.1投资概算…………………………………………………………
4.2资金来源…………………………………………………………
第五章:项目效益评估及分析……………………………………
5.1经济指标…………………………………………………………
5.2经济效益分析…………………………………………………
5.3社会效益………………………………………………………
5.4生态效益………………………………………………………
第六章:实施步骤…………………………………………………
6.1建设周期安排…………………………………………………
6.2建设投资安排…………………………………………………
第七章:综合评价及结论…………………………………………
第一章概况
1.1凉州旅游概况
凉州是“丝绸之路”重镇,素有“五凉古都”之称,现以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而闻名海内外。凉州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地理景观的交汇过渡地带,东接古浪石峡,西临肃南草原,南靠祁连山脉,北抵腾格里沙漠,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由于其独特的干旱气候,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和自然资源,有旅游景点160多处,馆藏文物4万多件,如:汉简、铜奔马、凉造新泉、西夏碑、古钟楼、海藏寺、白塔寺遗址、天梯山石窟等名胜已成为丝绸之路旅游的重要景点。凉州地形地貌独特,山川物候宜人。海拔界于1020~4878米之间,由于高低差距较大,形成沙漠、绿洲、浅山、高峰四大自然景观区,为发展沙漠滑翔、探险、浅山狩猎、休闲、高山攀援、雪峰寻奇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渠路林田,农家庭院经济、大棚种植、特色养殖等配套的观光农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尤其是“十五”期间规划的重点项目武威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区内涉及旅游资源23处,其中既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归属祖国版图历史见证地白塔寺遗址和“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有全国最早建立的沙漠公园,也有全省精品旅游线和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旅游景区莫高葡萄庄园和沙漠景观,以及设施农业景观等,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和发展在全市旅游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经过多年开发建设,上述旅游区(点)逐步建成并产生效益。形成以体验农家生活、观赏田园风光的新的旅游景观。
1.2项目基本情况
该项目拟建于凉州区城东20公里处的长城乡,现是林业局林场所在地。西南邻近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心,西北接高沟堡遗址,东部和西部为腾格里沙漠,占地面积10000亩,其中有苹果园500亩,梨园300亩。园内还生长着大量的沙生植物。由于近年来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措施得力,该林场引来了沙鸡、野兔等沙生动物在此繁衍生息。该地区属于温和干旱气候,春秋风沙大,夏季气温高,恶劣的条件下生存着大量的适应性极强的沙生动、植物,当地人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流传下了许多沙生动、植物的食谱,如沙米、沙葱、沙鸡、野兔、骆驼、黄羊等,并形成了一套系统而独具地方特色的烹饪方法,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在观光沙漠风光的同时,品尝沙漠中这特有的风味,食后赞不绝口,市场前景极好。
1.3项目开发建设的必要性
1.3.1符合国家的投资方向。国家提出了向生态旅游、西部旅游、扶贫旅游倾斜国债投资政策,重点对西部生态建设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投资力度,很有必要利用这一项目引进国债资金,改变当地经济面貌。
1.3.2丰富的资源优势为人们旅游和休闲娱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是,多年来由于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的双重作用,城东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保护植被、防风治沙、阻止荒漠化进程已成为当前工作的的一项重要任务。沙漠旅游作为凉州区特色旅游项目之一,其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必然提到了议事日程,为保护生态环境,丰富我区特色旅游项目内容,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必要修建一个集沙生动、植物养殖、观赏和美食为一体的凉州沙生可食用动植物生态园。
1.3.3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规划建设为以民俗风情观光旅游为主线,由历史文化风景区、工农业科技示范区、莫高旅游度假区、沙漠绿洲游览区、珍奇动植物观赏区、沙漠腹地探险区、沙漠生态旅游区和农耕饮食品尝区等相对独立、彼此衔接、功能各异、设施齐全、特色鲜明的“一线八区”综合旅游风景区,区内旅游资源相对集中,要
使恶化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遏制和明显改善,为农业及周边乡镇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第六章实施步骤
6.1建设周期安排
(1)~年5月完成项目建议书;
(2)~年6月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3)~年8月完成初步设计;
(4)~年8月完成施工图设计;
(5)~年9月开始施工;
(6)~年12月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6.2建设投资安排
(1)~年8月前期准备工作投资50万元
(2)~年9月施工准备工作投资300万元
(3)~年9月施工投资750万元
(4)~年12月工程收尾投资325万元
第七章综合评价及结论
1、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旅游产业的要求及武威市凉州区旅游产业规划要求,具有较高的旅游观光和美食价值,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2、本项目充实了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的功能,解决了城东各旅游小区饮食服务点多、规模孝无统一就餐地点等问题,实现了以生态建设服务旅游接待,以旅游餐饮推进环境保护的目的,带动了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各旅游景点的共同发展。
3、本项目具有较好开发价值和开发前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突出。建议有关部门及单位,切实加强对项目实施的协调与领导,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并鼓励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力争使本项目早实施、早见效。
第五篇:中国西部兰花生态园旅游总体规划方案
北京创行合一旅游规划设计院-生态园规划案例
名
称:中国西部兰花生态园旅游总体规划 地
域:宝鸡市眉县 时
间:2010年 面
积:约4080亩
项目介绍
一、项目分析
(一)现状分析
西部兰花园位于宝鸡市眉县槐芽镇,由于旅游开发起步晚,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功能单一,缺乏主题文化和体验性产品。目前,主要的旅游功能包括花卉观赏、水上垂钓、自助烧烤等,开发的主要的旅游功能产品包括:科技花卉观赏园、苗木树种观赏园、水上垂钓鱼塘、采摘园、盆景园等。
(二)区位分析
西部兰花园北有陇海铁路、西宝高速、310国道,距宝鸡市78公里,西安101公里,咸阳机场80公里,法门寺与太白山的二级旅游专线法汤公路纵穿而过,法门寺和太白山旅游的发展将成为西部兰生态花园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托。
(三)资源分析
西部兰花园物质具有景观丰富,生态环境好的优良环境优势,包含了花卉、果树、苗木三个大类的600余品种,数量多,规模大,品种新,生态环境好;兰花产业规模大,但品种单一;水域规模较大,经营模式单调,没有形成很好的景观效果。
二、项目发展定位
(一)产品功能定位
以优越的生态环境为依托,以兰花科普文化、生态休闲文化、温泉休闲文化为核心,打造集科普教育、生态休闲、主题度假和会议温泉度假于一体的科普型、生态型、体验型旅游休闲度假区.(二)形象定位
兰意天香 西部博鳌
(三)愿景目标
三、项目总体生态园规划
(一)功能分区
“一带四区”功能布局
一带:兰花印象入口景观带
四区:绿色博鳌会议度假区
花湖美地观光休闲区
科普天地观光体验区
兰意空间休闲度假区
(二)总平面图
四、分区规划与重点项目设计
(一)兰园印象——入口观光带
核心思路:西部兰花园的第一印象区,突出兰花文化和生态文化的主题印象,并满足综合服务基本功能
功能特点:综合服务、景观营销
重点项目:
1、天香广场
【构建理念】
以开阔的广场作为景区的入口景观,给人休闲轻快阔达之感;
以生态文化和兰花文化为创意元素,打造兰花广场。作为活动举办和节庆演出的场所。整个广场形状呈现一朵立体抽象的兰花。
使用人造雾凇和香水,使广场更具有神韵。
结合夜休闲生活,运用灯光、音乐效果,打造夜景。
【主要功能】观光体验、集散、活动表演等
【设置内容】
花韵舞台:用各种花卉和植物景观打造的舞台,位于整个广场的中心,属花心部位,游客可进入体验,人就相当于花心的一部分。
香雾迷情:围绕花韵舞台设置雾森装置,间断性喷洒雾森,并且雾森内增加兰花的香味效果。
兰指天下:兰花指姿势优雅,在古代是美男子的象征,又与佛文化有着较深的渊源。景区入口及整个景区用兰花指雕塑小品作为方向指示牌,欢迎和指引游客,形成景区特色。
2、百花走廊
【开发思路】
是重要的交通要道,也是重要的旅游宣传窗口。
通过摄影图片、灯光、立体景观雕塑、装置艺术等不同的表现形式,打造具有旅游宣传功能的生态文化景观带。
【景观设置】
在法汤公路两侧培植不同季节开花的花卉,形成“百花走廊”的独特景观。同时在百花走廊中采用立体花坛的园艺形式,雕刻成一座座栩栩如生的生态彩蝶雕塑,犹如在百花从中飞舞的彩蝶,似在欢迎客人,同时还可将一些宣传语雕于其中。
(二)科普天地——观光体验区
核心思路:依托兰花培育技术及历史背景资源,以兰文化为主题开发观光、体验、科普等方面产品。
功能特点:观光、体验、科普教育
重点项目:
1、兰花科普园
【功能定位】
以兰花景观资源和兰花培育技术为核心,开发兰花观光和以兰花培育为主题的科普教育,是西部兰花生态园品牌支撑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主要内容】
天香园
音乐兰花棚
“植物克隆”科普试验馆
2、珍稀树种观赏园
【功能定位】科普教育、观光体验
【设计内容】
珍稀树种园:
在现有的珍稀树种园内引进其他的珍稀树种,丰富数种类型,增加珍稀树种园的吸引力和科普性。
盆景创意园:
创意园就是游客自己动手制作园艺作品,然后把最终的作品当作旅游纪念品买回家。
(三)花湖美地——观光休闲区
核心思路:以水为中心,重点依托现有资源,通过新颖的创新手法,打造“花的海洋,水的天堂”
功能特点:水上观光、水上休闲
重点项目:
1、水上花园
【创意思路】人们一般把花种植在陆地,形成美丽的花园。这里主要是结合旅游区拥有的花卉资源和丰富的水景资源,打破常规思维,将花移植于水中,形成一个能够自由活动的水上花园,并且结合独特的水中廊道景观,让游客感到惊喜和意外。
【设计内容】中廊道、花湖兰舟、水上花园、水上婚礼
2、蝶恋园
【设计内容】
宝鸡、西安户外婚庆基地第一品牌
“爱情对对碰”电视节目
爱情墙、爱情留声机、许愿树、丘比特花屋、连理林。
3、花湖渔庄
【核心思路】
渔业是未来花湖经济收益重要的方向之一。该项目利用花湖自身的渔业资源,通过创新的经营理念,开发以鱼为主题的餐饮。
【设计内容】
水上渔庄:渔庄餐厅位于花湖岸边,部分建筑延伸至水中,形成水上餐厅,渔庄主要提供以鱼为主的美食,聘请专业的厨师,提供“一鱼多吃”的烹饪方法,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
景观鱼缸:餐厅就餐大堂景观进行特殊化景观设计,使整个餐桌就是一个金鱼缸,顾客可以欣赏桌面上游动的金鱼。
(四)兰心宜居——休闲度假区
核心思路: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相对独立的空间位置,打造以兰文化为主题的,融住宿、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主题旅游度假产品。
功能特点:休闲度假
重点项目:
1、兰意度假村
文化特色:梅、兰、竹、菊“四君子”文化;
项目特色:主题文化景观观光、艺术度假,将度假与艺术欣赏融为一体;
经营特色:大众度假市场与会议会议市场相结合,重点开发以会员制为主的度假市场;
【 内容设计】
君子园:重点培植梅、兰、竹、菊四种景观植物,不但可以作为重点观赏景观,也可以提升度假村环境,支撑度假村主题。
兰意别墅:度假村别墅以中国北方古典园林建筑为主体,并且在建筑风格和建筑材料方面融入现代建筑元素。
2、兰意花园餐厅
3、西部博鳌——会议度假区
规划范围:法汤公路以东,渭河以南的果园和苗木培育地。
核心思路:以会议度假为品牌,带动休闲度假的发展,成为西部绿色博鳌。
主要功能:会务休闲度假、温泉度假
重点项目:
(1)西部兰花国际会议中心
【开发思路】依托西安、宝鸡及西部重要的会议市场,承接举办以政府、大型企业为主的高级别政府、商务等国际性会议、大型主题展览,打造融会议接待和商务接待于一体的五星级国际会议度假中心。
(2)花海温泉主题度假村
休闲汤屋:主题汤屋具有良好的私密性,是度假村的VIP泡汤区。
花海温泉世界:一方面是以四季花为主题的环境建设,建造大棚室内温泉,室内环境以热带植物和热带花卉为主,营造绿色空间,另一方面是强调温泉的娱乐性,包括冲浪温泉、温泉滑梯等温泉游乐活动。
花海护理温泉:健康水疗,是一种集“休闲健身,保健治疗,社会娱乐”为一体的现代休闲时尚,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喜爱和推崇。Garden Spa是传统花卉草药功效结合芳香疗法的时尚护理。
温泉别墅:针对乐活族的“慢生活”与“心生活”,度假别墅强调私密、自然、天人合一所建造的休闲别墅。
(3)精英领地高尔夫
【创意缘起】依托兰花国际会议中心、精英领地高级休闲会所,临靠渭河修建河滩高尔夫练习场,私密性绝佳、远离城市喧嚣,为休闲度假游客提供高级休闲的空间。
五、规划小结
时至今日,西部兰花园如规划所定目标已发展成为以生态科普休闲旅游为主题的综合性产业旅游型园区。园内四季常青、天天有花赏,被誉为“鸟的乐园、花的海洋、天然氧吧、植物天堂”,并享有“永不落幕的世园会”之美誉,已成为全国一流的生态环境教育基地,是陕西省唯一的“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和“全国特色种苗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