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度财务管理分析报告
医院2012年度财务管理分析报告 2012年是比较平稳的一年,在面对医疗市场激烈的竞争、本院急诊楼、住院综合楼搬迁,等诸多因素下,全院员工上下一心,共同努力,为医院创下了良好的口碑。现将2012年度财务状况报告如下:
一、本年度收入分析
本年度实现总收入8910万元,比上年度的8906万元增加了4万元,增长了0.04%。其中业务收入7301万元,比去年的5293万元增长了38%,其中:医疗收入5022万元较上年的3527万元增长了42%、药品收入2279万元较上年的1767增长了29%,财政经常性拨款收入1437万元,比去年的1131万元增长了27%,财政专项拨款为0万元,其他收入172万元,比去年的23万元增长了647.8%。在业务收入中,门诊收入1810万元,比去年的1332万元增加了36%;住院收入5490万元,比去年的3961万元增加了38%。
二、本年度主要成本费用分析
本年度共发生成本费用6121万元,比上年度的5881万元增加了4%,主要表现在:
(一)、按性质分类;
1、人员经费1977万元
2、卫生材料费651万元
3、药品费1986万元
4、固定资产折旧费351万元
5、提取医疗风险基金15万元
6、其他费用;373万元
(二)、按功能分类
1、医疗业务成本5353万元,其中;临床服务成本3895万元
医疗技术成本1089万元
医疗辅助类175万元
行政后勤类1942、管理费用767万元
三、本年度发生的其他重大资金支出项目
1、标准化建设项目工程审计费21万元。
2、科室牌子、制度、标识制作费29.8万元。
3、4-9月用血互助金39万元。
4、热网改造工程7.6万元。
5、购买服务器8.5万元。
6、2010-2011年医疗废物处置费12万元。
7、购买会议室桌椅一批12.7万元。
8、门诊楼搬迁安装门、药柜、换锁9.4万元
9、本年度新增设备112.7万元。主要购置了;儿科设备一批24.8万元、高频电刀、戊二醛熏箱4.5万元,ICU吊桥6台33万元,麻醉机2台23.7万元,手术室彩钢房21.5万元,超声诊断仪2台59.6万元等。
四、本年度结余情况
本年度实现利润总额2509万元。
五、现金流量分析
本年度账面银行存款余额3070.7万元,实际可用货币资金3070.7万元。本年共发生现金及银行存款流入8257.7万元。其中经营活动总流入为7371.9万元,占89.2%,收到银行存款利息流入11.6万元。在经营活动总流入中,销售药品及医疗服务收入7342.1万元,占经营流入的99.6%,其他流入为0.4%.六、2013年医院财务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控制的方面
1、加强物资管理,进一步做好物资的计划,采购工作。
2、加强医疗专用设备的安全使用和维护管理。
3、进一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将财务核算进一步的细分化,精确化,努力降低财务风险。
4、加强财务监督及控制职能,进一步协调科室与财务关系,做好住院结算和门诊收费工作的管理。
5、加强往来账目的管理,及时清欠回收资金,以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6、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节能降耗,努力降低业务成本。
7、不断改进完善医院绩效分配方案。
2012年1月5日
第二篇:财务管理 案例分析报告
题一:
本题目标是评估以新替旧更能够给宏达公司带来更好的效益。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来看,公司在五年内完全理想摊销,因此五年后资产残值为0,同时由于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因此在初始投资差额为200,000的情况下,每年折旧摊销为(200,000-0)/5=40,000元。同时每年额外增加成本差额为35,000元,增加的收益为100,000元,由此可以计算出来,每年的净收益差额为100,000-35,000-40,000=25,000。由于税率为25%,税后净收入为25,000*75%=18,750元。因此,净现金流增量为18,750+40,000=58,750 元。通过插值法寻找差额内部收益率区间,初步找出区间为14%-15%之间,寻找过程可计算如下:
在五年经营期内,当差额内部收益率为14%时,净现金流增量为: =201693.5元
在五年经营期内,当差额内部收益率为15%时,净现金流增量为: =196939.1元
由此可以看出,当差额内部收益率为14%时,净现值超过初期投入,当差额内部收益率为15%时,因此,差额内部收益率为14%到15%之间,此时根据差额内部收益率的计算公关是可以假设IRR为X,有如下公式:
求出x=14.36%>10%,这个结果意味着,所得差额内部收益率大于必要报酬率,因此,宏达公司应该使用新设备替代现有的旧设备的方案。
题二:
方案A:可以看到,方案A是三个方案中初期投入最大的方案,为40,000元,一共两年产生现金流入,折现率为10%,因此可以计算净现值为:
3338.84元
同时可以计算净现值率为:
方案B:可以看出,方案B和C初期投入一样,差别在于现金流入速度和总量也不同,同方案A计算净现值如下:
3114.95元
同时可以计算净现值率为:
方案C:如方案B计算净现值如下:
-840.72元
同时可以计算净现值率为:
综上可以看出,方案A尽管初期现金流入量大而且项目周期短,然而由于其初期投入大,因此其净现值率为,而方案B虽然在第一年的时候现金流入少,而且项目周期为三年,但是由于其初期投入额不到方案A的一半,因此其净现值率,远超过方案A,说明其单位资金利用率高,就这两个指标综合来看,方案B比方案A要好。而方案C则净现值为负数,显然不值得投资,可以不予继续考虑。
题三:
根据题目给的信息来看,当10,000个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面,由于有1%的几率这个篮子会打翻,因此,平均损失的鸡蛋个数为10,000*1%=100个。而当10,000个鸡蛋分别放在100个篮子里面时,每个篮子打翻的概率均为1%,可以将一百个篮子分别标记为1,2,3…… 100,其中每个篮子打碎是相互独立的,且基本事件中彼此不相容,因此可以得出公式如下:
其中n为打碎的篮子数量,因此得出答案为1.02。也就是俗语中说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本题意在告诉我们,风险控制,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分散化投资,才能将个别风险尽可能降低,而只承受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则可以通过项目的优化和选择最大化收益,达到收益尽可能最高,风险尽可能最低的效果。
第三篇: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报告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报告
1、会计信息化概述
会计信息化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与业务流为一体,反映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高度数字化、多元化、实时化、个性化、动态化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它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
2、我国会计信息化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会计信息化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初始性开发的软件阶段、单项业务处理软件阶段、核算型软件阶段和管理型软件阶段。
2.1初始性开发的软件阶段(1979年~1988年)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理论界开始研究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并逐步建立其会计理论结构模型,出现了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研究。最早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工资的管理与核算,以及会计核算中的业务处理上。因而这一阶段的软件开发,不仅缺乏广泛性与一定深度,而且水平也有限。会计软件在技术和应用上都处于探索阶段,当时采用和推行的是非商品化定点开发的初始性软件。其中
最有影响是1979年财政部与原第一机械工业部联合在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的建立电子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包括结算中心子系统、会计报表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资产台账子系统和货币收付子系统)的开发试点。
2.2单项业务处理型软件阶段(1988年~1993年)
所谓单项业务处理型软件,是指软件功能只能满足一定业务的一般记账、算账和报账要求的软件,而不是简单地以模块的多少加以区分。其目的是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
1988年12月,我国第一家专业从事商品化会计软件和会计专用设备的开发与推广应用的民办高科技企业“用友财务软件服务社”(“用友电子财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在北京海淀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诞生。1990年4月财政部按照1989年12月该部颁布的我国第一个关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全国性制度法规《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组织了颁布该规定后的第一次通用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活动。此次评审中,用友公司开发的通用会计核算软件工资管理子系统、账务处理子系统和报表处理系统通过了评审。在专项评审后的几年时间里,各软件公司都以各自被评审通过的品牌登场,推出了类似这些子系统的会计核算软件,从而使我国会计软件跨入商品化发展阶段。
2.3核算型软件阶段(1993年~1998年)
由于单项业务处理型软件的商品化,使得各软件公司的竞争日趋激烈,这就迫使各公司对自己所设计的软件不断改进、提高和完善,进而扩展对
软件的项目和功能的开发,使会计核算对软件的全面需求得到满足,实现了核算型软件发展阶段的到来。
所谓核算型软件,是指对会计六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经济业务,具有进行全部账务处理和报表输出功能的软件。即“三账”(记账、算账、报账)全部由计算机处理。
核算型软件的模块一般包括:工资核算、材料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成本核算、销售核算、账务处理(一般性)和会计报表等。账务处理和会计报表是最基本的功能模块,它们可独立满足小型会计单位一般的会计核算要求;而对大中型和管理要求较高的企业,其核算只使用这两个功能模块显然不够。
2.4管理型软件阶段(1998年~当前)
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科学管理对会计工作的要求日益提高,同时在软件研制开发及其商务竞争的推动下,会计软件由核算型转向管理型势在必行。
所谓管理型软件,是指对经济业务进行事前预测、决策、计划和预算,事中管理和控制,事后核算和分析的软件。
财政部1998年组织会计软件评审工作时,就要求被评审的软件必须具备应收账款管理、应付账款管理和提供编制现金流量表等功能,为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开发设计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开发,应从一开始就具有规范化的总体设计与系统分析,力求克服同一内容在不同模块中的刈裂、数据重复输入、缺乏勾稽关系与控制机制,使软件既具有单
元性、整体性、系统性,也可以集成一体化运行;既具有财务管理功能,也可对生产经营中的物流进行反映与控制。
3、我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3.1 财务管理的思想、方法、手段方面普遍还比较落后
20世纪90年代初期,各电力企业展开了以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业务的研究。到了90年代中后期,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的发展,我国电力行业已经完成了以业务核算为核心的信息化发展历程,开始向管理信息化的方向转型,为今后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时至今日电力企业的财务部门仍然处在信息孤岛之上,其突出特点就是只能进行事后算账。每个财务部门都拥有人数相对众多的财务人员,财务人员整日忙忙碌碌、日理万机,却无法及时准确地提供企业高层所关心的财务信息,因为这些忙碌的财务人员还只能在每一笔经济业务发生之后,遵循会计语言进行会计凭证的编制和录入、记账、报账等。而事关重大的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却未能有效、实时地集成和共享。凡此种种,决策层由于根本无法获得支持决策的实时动态信息,导致财务风险加大,资金回笼困难,采购成本高,企业利润被吞噬,资金链和现金流严重吃紧,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2 电力行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所需的人才基础较好,素质相对较高
从1990年开始,电力系统为全面推进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对基础
人才的培育作了大量的实际工作。电力系统内数千名财会人员接受了相应的技能培训,是电力行业开展财务信息化的坚实基础。
3.3 基础设施较好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架构已经形成。电力系统一直以来对于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工作都非常重视,各电力企业均设有专门的信息技术部门,为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作了大量的实际工作。目前,电力系统内的光纤骨干网已经覆盖到了全国80%以上的省市,部分地区已经铺设到了县级电力企业。网络基础和配套设施的建设为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4、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软件应用重复现象严重,企业内部的信息标准不统一,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原国家电力公司提出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开发的原则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仍然存在着建设分散、重复开发的问题。由于应用的软件不够统一,没有统一的信息编码标准,造成信息的利用率和整合程度不高。企业的各种专项业务信息不能实现及时的共享和传递,信息在集团内部缺乏必要的集中和控制,表现在包括财务信息在内的各种业务信息数据按纵向和横向分割,形成诸多信息的孤岛。
4.1 尚未建立比较完善的综合财务分析评价指标体系与激励机制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分别对财务分析、财务评价及激励机制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国际上通常根据综合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来进行企业业绩评价,作为一项有效的企业监管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监督约束企业的重要手段。而在我国电力企业在实践中常常将财务分析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评价体系相分离,缺乏完整性、关联性和协同性,因此财务管理对企业决策的作用尚难以很好地发挥。
4.2 缺乏财务支持决策的有效手段
财务会计流程的缺陷、时空局限性等问题普遍存在,特别是电力企业,大量决策信息需从十几至数十家成员中获取,按照集团组织架构,通过层层报表汇总得到,使得决策支持手段落后,导致了财务决策信息的缺乏与滞后,实效性和准确性极低。即便是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分析与评价体系,也会因没有有效的信息化支持决策,导致企业无法比竞争对手作出更快、更好、更准、更精的决策。
4.3 缺乏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高端人才
电力行业内既懂电力生产和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端技术人才不多。而信息化建设对于这类高端人才的依赖性很大。因此,培养一批高端人才对于加快电力企业信息化的进程意义非常重大。
4.4 部分企业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够
仍然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开发、轻应用的现象,在企业信息化投入中缺乏重点。部分企业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还停留在模仿上,对现代化管理信息资源的需求了解不够,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保障。
5、实现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几个有关问题
5.1 财务管理信息化应以财务管理为重点
多年来,电力企业会计电算化仅仅应用于会计核算方面,在财务管理方面一直未有大的进展,因此,如何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融入新的管理会计思想,加强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和财务分析等管理功能,成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目标。
加强预算管理,就是要将预算指标设定在账务系统中,使预算在账务处理的过程中发生控制作用,并通过账务集中管理,将修改预算指标的权限掌握在本部人员手中,保证预算的刚性。
加强资金管理,就是要通过设定基层单位银行存款账户余额,减少资金沉淀,通过网上资金拨付,加强资金拨款管理和运转,提高企业资本运营能力。
加强工程管理,就是要通过和计划等工程管理部门联合审批,使各项工程拨款尽可能合理,并自动将拨款款额记录到工程台账上。当工程完工时,关于该工程的费用能自动清算出来,生成竣工决算的财务报告部分。
规范财务分析,就是要通过设定财务分析的模式,固定财务分析的内容,使各单位、各时期都能按照企业管理者的意图提供财务分析报告。
5.2 财务管理信息化应采用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
目标是实现财务信息的充分共享。由于电力产品的不可储存性,从发电、输电、到配电和供电都需要高度的协同处理,必须采取统一调度。受此影响,电力行业的财务管理也应集中管理。实践证明,只有实施集中化的财务管理模式才能使企业,尤其是企业集团及时、准确、完整地掌握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信息,对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控制和配置,才能做到“数出一门、信息集中”,迅速地对各种财务、管理方案作出科学的、价值最大化的决策。
集中化管理就是实现信息集中,目的是为了信息共享,而实时的信息共享又是为了应对瞬息万变的内外环境变化,实时做出必要的决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应变能力。过去受技术手段的制约,只能处理单一会计主体的信息,各关联会计主体之间不能进行很好的信息沟通。现在,随着广域网、互联网、大型数据库的出现,已经使在地理上分散的一个集团公司范围内的业务和财务数据集中存放和统一处理成为可能,解决了财务信息孤岛问题,使企业领导、财务主管能够在世界各地随时查询信息、分析问题、指导工作。
5.3 财务信息化应以财务资金的活动为核心
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状况最集中的体现,是企业管理架构中核心的部
分。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建设,应当以财务资金的活动为核心,并包括所有与企业财务状况相关的业务过程。
(1)应用范围应从管理部门延伸到原始业务发生点
为了实现对企业资源、企业财务状况的实时、动态的配置、管理和控制,必须把应用范围延伸到原始业务发生点。应该根据具体的业务,来确定原始业务发生点。要严格按照统一规定的业务流程,不能随意改变原始业务发生点。
(2)财务管理数据的采集应从滞后提高到实时,以实现信息的实时追踪
对信息时效性的要求可分为获取信息、资源配置和状态控制两类。获取信息对时效性的要求较低,可以允许有一定的延时,可以采用数据分散存放和处理、通过数据同步定期集中的方式,也可以直接通过广域网查询。资源配置、状态控制对实时性的要求非常高,只能在数据集中存放的方式下实现,需要高性能的数据中心主机、高速可靠的网络,实现的成本也较高。
(3)财务信息系统的功能应从事后的核算发展到实现全面管理、控制、评价和优化
全面管理是以优化企业的整体资源为目标,完整地配置、计量、记录企业所有与财务状况相关的业务资源和业务活动,并进行详尽的核算、统计、分析、考核,以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增值流、工作流的统一管理。按照全面预算管理的思想,把按照公司发展战略和各期的目标编制的各项预算分配、分解到各个对象、项目、作业和流程,实行实时、动态、严密 的预算控制和流程控制。对所有的经济活动和业务数据,能根据管理和控制的各种需要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查找、比较、分析,建立不同类型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评价体系,提供对管理决策的支持,提高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的竞争力。
6、电力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策略
6.1会计管理信息化应采用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
所谓集中化管理,其实质就是实现信息集中,目标是充分实现信息的共享,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应变能力。过去受技术手段的制约,同一集团内的财务管理部门只能处理单一会计主体的信息,各关联会计主体之间不能进行很好的信息沟通。现在,随着广域网、互联网、大型数据库的出现,已经使在地理上分散的一个集团公司范围内的业务和财务数据集中存放统一处理成为可能,解决了财务信息孤岛问题,使企业领导、财务主管能够在世界各地随时查询信息、分析问题、指导工作,才能使企业,尤其是企业集团及时、准确、完整地掌握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信息,对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控制和配置,才能做到“数出一门、信息集中”,迅速地对各种财务、管理方案做出科学的、价值最大化的决策。
6.2 建立学习型财务团队
(1)企业应立足于国际水准,培养或聘用一批高级技术人才,他们能够掌握国际先进技术,精通信息技术,熟练应用会计信息化,推动企业信息化事业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智能型”转变。
(2)积极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信息化知识,维护软件正常运行,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本单位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人才条件。
(3)加强并制定实事求是的会计信息化人员培训计划,要注重实效,不搞一刀切。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重点培训。
6.3 完善各种管理制度
(1)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化的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各种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确定各种人员的职责范围及其考核办法;安全保密制度,包括制定口令密码的使用和管理办法 ,机房、保卫、数据资料安全等方面应遵循的制度;机器操作管理制度。规定应遵守的机器操作过程和应注意事项;数据管理制度,规定输入、输出、存储、查询、使用数据应遵守的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重新规定会计档案的范围、保管办法以及领用手续;系统维护管理制度,规定系统维护的申请、审批和应完成的任务。确保系统高效、安全地工作,充分体现出会计信息化的优势。
(2)制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明确各部门的控制责任。
科学地设定企业各个环节的内部会计控制的要点 ,明确各个控制主体和责任人,规范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
(3)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内部审计。
通过电算化内部审计,可以发现各种控制手段的弊端,找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在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都应有内审人员参与,定期检查和测试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工作情况,参与制定和监督执行相关管理制度。
6.4 加强会计信息化
发电企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把最新的信息技术,融入新的管理会计思想,从加强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工程管理、物资采购管理和财务指标分析等管理功能入手,挖掘企业潜在的管理功能,将会计工作的职能提升到经营管理层次上,加强动态的,全方位的控制;要以“细”为出发点,财务人员要认真学习领悟细微工作带来的巨大变化,对每一个工作任务,都要建立起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其最终目标在于通过不断深化财务管理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优化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最大限度为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提供保证。
6.5 提高全面管理、控制、评价和优化程度
财务管理数据的采集应从滞后提高到实时,以实现信息的实时追踪,以优化电力企业的整体资源为目标,完整地配置、计量、记录企业所有与
财务状况相关的业务资源和业务活动,并进行详尽的核算、统计、分析、考核,以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增值流、工作流的统一管理。按照全面预算管理的思想,把按照公司发展战略和各期的目标编制的各项预算分配、分解到各个对象、项目、作业和流程,实行实时、动态、严密的预算控制和流程控制。对所有的经济活动和业务数据,能根据管理和控制的各种需要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查找、比较、分析,建立不同类型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评价体系,提供对管理决策的支持,提高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的竞争力。
7、电力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
会计电算化会计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和发展。可以预见,电力企业会计信息化将出现或可能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7.1 会计信息处理及其网络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
随着电力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信息量越来越大,在信息极度分散的情况下如何及时获取信息,实现对公司的有效控制和及时决策,都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成为制约企业全面竞争力和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电力企业走向国际化,信息化建设是现代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提高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电力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从形式上看是信息处理手段的变化,实质上却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及
人们对电子技术认识的加深,它必将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范围的会计信息处理网络也必将建立。
7.2 信息处理和分析越来越专业化、智能化
从具体管理角度来说,企业的快速发展对财务分析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分析是否科学和精细,直接关系到投资的效益和发展的质量,然而,发电企业的财务分析多数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科学系统的财务分析体系,切实提高财务分析水平,已成为电力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企业发展需要专业的、先进的信息处理及分析系统。因此,从发展的眼光看,电力企业会加快建立适应管理需要的、符合电力生产经营特点的会计模型,使会计信息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和完善。
第四篇:财务管理案例分析
2009年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发行企业债券。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发行企业债券基本要素
(一)债券名称:2009年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发行企业债券。
(二)发行总额:100亿元。
(三)债券品种的期限及规模:本期债券分为5年期和7年期两个品种。其中,5年期品种发行规模为70亿元,7年期品种发行规模为30亿元。
(四)债券利率:本期债券5年期品种的票面年利率为3.45%(该利率根据Shibor基准利率加上基本利差1.58%确定);7年期品种的票面年利率为4.05%(该利率根据Shibor基准利率加上基本利差2.18%确定)。Shibor基准利率为发行首日前五个工作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在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网(www.shibor.org)上公布的一年期Shibor(1Y)利率的算术平均数1.87%(保留两位小数,第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在债券存续期内固定不变。本期债券采用单利按年计息,不计复利,逾期不另计利息。
(五)发行方式:本期债券采用通过承销团成员设置的发行网点向境内机构投资者公开发行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向机构投资者协议发行两种方式。
(六)发行对象:在承销团成员设置的发行网点的发行对象为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开户的境内机构投资者(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者除外);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发行对象为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开立合格证券账户的机构投资者(国家法律、法规禁止购买者除外)。
(七)信用级别:经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综合评定,发行人的主体信用级别为AAA,本期债券信用级别为AAA。
(八)债券担保情况:无担保。
筹资案例分析
根据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历年企业债券发行资料,做出如下分析:
1、公司根据自身的状况,负债筹资方式为什么选择债券筹资?
2、债券筹资决策应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
3、分析公司的资金结构是否合理?
4、根据公司还本付息情况,分析公司的信用级别?
5、根据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及金融环境的变化,分析对企业已发行债券偿债的影响?
第五篇:财务管理案例分析
班级:09级国贸一班 学号:20091042120 姓名:张爱明
华达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该公司是以计算机软件及系统集成为核心业务,面向电信、电力、金融等的基础信息建设提供应用软件和全面解决方案。公司当前正在做2011的财务预算。下一周,财务总监郭为将向董事会汇报2011的总体财务计划。预算的重点在于投资项目的选择和相应的融资方案的确定。
以财务部牵头,与各个业务部门集中研究,全面考察所有备选投资项目,经过周详的项目可行性分析后,初步认为下一可供选择的项目如下表:
项目 A B C D E F G 投资额(万元)
1500 2400 1400 900 1000 800 400
内含报酬率(%)
15.4 14.4 13.5 12.6 11.3 10.2 9.7 在现金流量方面,估计所有项目在第一年都将是净现金流出。而在随后的项目有效期内均为净现金流入,并且所有项目的风险预计都在公司可接受的水平之内。
郭为审查后认为,大家在项目机会的把握及初步可行性分析方面已做得相当出色,当务之急是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选择筹资方式及分析资本成本方面。
在15天前召开的一次公司理财会议上,华达公司的财务咨询顾问任先生告诉郭为:预计华达公司来年可以按面值发行利率为9%的抵押债券2000万元;若超过2000万元,且不高于3000万元,便只能发行利率为10%的无抵押普通公司债券。财务顾问及其所在的投资银行做出上述预测,乃是基于华达公司2011的资本预算总额及来年留存收益的预测。郭为预计来年的留存收益大约为4000万元。
郭为与咨询顾问均认为公司当前的资本结构属于最佳结构,其构成为长期负债40%,普通股权益15%,留存收益45%。
此外,财务人员还收集了如下信息:(1)华达公司当前的普通股市价为每股21元;
(2)投资银行还指出,若以当前市价再增发新股以筹集1000万元股本,公司所能得到的每股净现金流量将是19元;
(3)华达公司当前的股利为每股1.32元,但郭为确信董事会将会把2011股利水平提高到每股1.41元;(4)公司的收益和股利在过去10年里翻了一番,其增长速度相当稳定,估计公司为了给投资者传递一个公司稳定成长的信号,这一增长速度仍将持续下去;
(5)华达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40%。
请运用案例中提供的信息,根据华达公司2011融资活动的边际资本成本,与初步选定的投资机会相比较,以最终确定2011的最佳资本预算。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郭为采纳这一资本预算?
班级:09级国贸一班 学号:20091042120 姓名:张爱明
根据题意,(1)华达公司当前的普通股市价为每股21元;
(2)投资银行还指出,若以当前市价再增发新股以筹集1000万元股本,公司所能得到的每股净现金流量将是19元;
(3)华达公司当前的股利为每股1.32元,但郭为确信董事会将会把2011股利水平提高到每股1.41元;(4)公司的收益和股利在过去10年里翻了一番,其增长速度相当稳定,估计公司为了给投资者传递一个公司稳定成长的信号,这一增长速度仍将持续下去;
(5)华达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40%。
因此公司普通股融资与留存收益融资的差别在于普通股需要多支付2元每股的筹资费用,且公司潜在的增长率为:
g1021 债券税后成本:
Kd19%1-40%5.4%Kd210%1-40%6.0%
留存收益税后成本:
ˆD1.4110
Ks1g(21)13.89%
P21普通股税后成本:
Ks2ˆD1.4110g(21)14.60%
P1f19筹资额范围
2000万以下
2000万以上3000万以下 4000万(上限)1000万(上限)
资本成本率 5.4% 6.0% 13.89% 14.60%
间断点 5000万 7500万
筹资总额范围
5000万以下
5000万以上7500万以上
边际资本成本 2.16% 2.40% 6.25% 2.19% 于是根据以上计算得到如下表格(以下表中的资本成本率均为税后资本成本率):
资本种类 债券 留存收益 普通股 目标资本结构 40% 45% 15% 假设公司投资所有项目,其所需筹资额总共为8400万。现在分别讨论华达公司以债务融资间断点为分界点融资以及普通股、留存收益上限融资:
1.以债券融资分界点2000万进行融资
资本种类 目标资本结构 筹资额 资本成本率 边际资本成本
40% 5.4% 2.16% 债券 2000万
45% 13.89% 6.25% 留存收益 2250万
15% 14.60% 2.19% 普通股 750万
WACC =10.60% 5000万
2.以债券融资额上限3000万进行融资
资本种类 目标资本结构 筹资额 资本成本率 边际资本成本
40% 6.0% 2.4% 债券 3000万
45% 13.89% 6.25% 留存收益 27000/8万
15% 14.60% 2.19% 普通股 9000/8万
WACC =10.84% 7500万
由于在上述融资方式下,普通股融资额9000/8万已经超过所要求的上限1000万,因此必须加以考虑,并重新计算
班级:09级国贸一班 学号:20091042120 姓名:张爱明
得到如下结果。
3.以普通股上限1000万为限进行融资
40% 6.0% 2.4% 债券 8000/3万
45% 13.89% 6.25% 留存收益 3000万
15% 14.60% 2.19% 普通股 1000万
WACC =10.84% 20000/3万
因此我们便得到了华达公司应该进行融资的合理方案,现在将项目收益情况与上述融资成本进行比较,得到如下数据关系图:
资本种类 目标资本结构 筹资额
资本成本率
边际资本成本
根据上述数据图,我们很清楚的发现:
(1)项目F、G的内含报酬率低于边际资本成本(或者说低于WACC),因而不必进行投资,即内含报酬率高于边际资本成本的项目是值得投资的,内含报酬率低于边际资本成本的项目是不值得投资的;
(2)在总融资额为20000/3万元的条件下,项目E的融资需求不能得到完全满足,因此项目E是无法投资的;(3)在以上约束下,华达公司可以投资的项目是A、B、C、D,其融资需求为6200万元:债券融资额2480万元、留存收益融资额2790万元、普通股融资额9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