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寨子镇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
高寨子镇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
高寨子镇位于宁强县中部,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以东11公里,西汉高速公路和城黄公路沿玉带河穿境而过,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9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000人。
高寨子镇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境内明汉武(1936年)田九成起义据点、1935年红四方面军留下的红军石刻标语,小武当之称的祖师观,宁强八景之一的“古观景烟”玉皇观等是汉江源头观光旅游的必揽之处。几年来,随着小城镇建设的不断加快,集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品位不断提升。目前城镇面积扩大到2.5平方公里,镇区人口达到5800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90余家,小城镇商贸辐射作用和经济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小城镇建设现已成为展示高寨子风采的窗口和亮点。现将近年来我镇小城镇建设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狠抓基础,完善功能,构筑小城镇发展框架
近年来,我们连续不断地投入资金用于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的美化、亮化。实施道路改造工程,投资118万元,将民生街、兴寨街、高平街1.2公里主街路面全部水泥硬化;投资240万元,征地拆迁,平整街道,修建防护河堤,高标准建房,建起了杜家河坝新区;筹资21万元,完成了镇政府门口城防河堤建设;投资80万元新建了杜家河坝河堤400米;投资3万元在民生街、兴寨街、高平街植树800株;投资12万元,在主街道上安装路灯60盏;实施玉带河平板大桥建设工程,争取代赈资金120万元,修建了高寨子玉带河平板大桥;筹资8万元,维修了高寨子胜利大桥;实施集镇土地开发工程,投资30万元,建成了镇中学门口4000平方米住宅小区;争取资金35万元,建成了高寨子派出所警务大楼;争取资金260万元,建起了高寨子中学1900平米实验楼和1544平米学生宿舍楼;筹资150万元,新建了总面积2182平方米的镇干部宿办楼。实施人行道硬化工程,投资68万元,对民主街、河滨西路、镇中学门前2000余平方米人行道铺设了彩砖,硬化了银山路、河滨东路、河滨西路,对河滨东路,安装河堤护栏400米;投资15万元新建了集镇供水工程,解决了集镇长期以来供水严重不足的问题;全镇新建户用沼气池1400口;投资40万元对镇机关大院进行了硬化、绿化和美化,改善了办公环境。目前已初步构筑了小城镇的发展框架。
(二)、创新机制,市场运作,增强小城镇发展后劲
小城镇发展建设最根本的问题是投资不足。过去城镇建设资金主要靠政府。近几年随着改革的深化,农村税费政策的落实,政府财力非常有限,小城镇建设必须推向市场,由社会力量进行建设。为此,我们进行了三方面的尝试:
一是以地生财。随着镇区街道、水、电通讯等基础建设的逐步改善,镇区土地成倍增值,特别是沿街门面房用地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对镇区土地,特别是商业用地,镇政府采取统一征地,实行公开招标,现场拍卖,为小城镇建设筹集资金。2006年,在镇区内就通过土地融资80万元。
二是政民共建。在集镇街道的硬化和彩砖铺设工作中,我们积极发动群众,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制定了群众筹一点,政府拿一点的筹资办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共筹集资金28万元,对4000余平方米的街道进行了彩砖铺。
三是以商养城。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当地或周边商户,到小城镇投资从事商业活动,挖掘大量的民间资金投入到小城镇建设。从现状看,沿街90%的建
筑都是工商户自已建设的,仅2006年以来,工商户投入小城镇的建设资金达200余万元,成为小城镇建设资金的又一个重点来源。
(三)、突出风格,打造精品,努力建设特色小城镇
在小城镇建设上,我们立足长远,追求品位,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质量,建精品”的指导思想。首先对镇区进行了一次高起点的规划修编,绘制出了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方案,镇区骨架由原来的1.5平米公里扩大到2.5平米公里。其次突出风格,建设精品。政府对镇区所有建筑进行了统一设计,严格标准进行施工。使镇区建设最终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在建筑风格上,既注重实用,又追求美观,突出了小城镇的主流特色。去年,在中学门前4000平方米住宅小区建设中,我们先后邀请两个设计单位对小区建筑进行了规划设计,然后召开群众代表和有关技术人员座谈会,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确定了最终方案,所有新建门店楼,全部按照规划和设计进行建设,成为高寨子镇的一个精品工程和发展模式。
(四)、突出重点,全面规划,扎实开展镇容镇貌、村容村貌集中整治近年来,根据市、县要求,为使全镇新农村建设做到有的放失,经过多方考察,结合全镇实际,我们分别以镇和各村编制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投资10余万元,制作了8幅巨型宣传牌,并在显眼位置刷写了固定的宣传标语,办起了宣传墙报;层层召开动员会、座谈会、农村各方面能人新农村建设献策会,在广大农民群众中产生了共鸣,激发了全镇广大农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主人翁意识。在高寨子建起了王家坝代赈移民安置点,总投资130万元,其中争取国家代赈资金72万元,群众自筹58万元,共安置搬迁户50户157人,目前,已形成了一条长400米、宽8米的整齐划一的街道,并配套完善了基础设施。近两今年,我们组织力量对集镇范围、王家坝搬迁点、筒车河至戚家垭高速公路可视范围内围内的230户农户的房屋及门窗统一进行粉刷,统一门窗及墙面颜色,对屋顶进行勾檐座脊压边,对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整治,着力塑造洁、齐、美的良好形象。同时还在全镇新建沼气池1400余口,总投资280余万元。投资采取“群众搞室内,政府搞室外,群众搞里子,政府刷面子”的原则,使群众和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共同发挥作用。深入开展了集镇环境卫生、市场秩序、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活动,拆除临时建筑2处,各种临时蓬面19个,铲除了电线杆、沿街墙面私贴乱写的垃圾广告30余条,整治了占道经营和乱设摊点等违章行为,规范了市场秩序,更新和增加了垃圾收集和清扫工具,狠抓了农户房前屋后的绿化、净化,促进集镇及沿线村庄环境卫生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我们还实施了通村水泥路建设,投资360万元,其中群众自筹90万元,完成通村水泥路6条18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
(五)、建管并重,稳步推进,保持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我镇小城镇建设之所以能取得一定成绩,一是上级政府及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二是历届政府保持了工作上的连续性;三是注重建管并重,很抓了小城镇建设工作的管理。
一是围绕商贸重镇做文章。发挥高寨子镇区位优势和传统优势,全力推出小城镇建设精品,扩大集镇规模,增加市场容量,实现二产经济上规模和三产经济的迅速膨胀。投资120万元建起玉带河平板桥的同时,拓宽了银山路,打通进入镇区的瓶颈;按照新的规划方案,拆迁了两户居民住房,打通了民生街与卧龙街的入口,规范了街道秩序,使小城镇与商业密集相结合,充分发挥小城镇在经济发展中的拉动作用。
二是建管并举,强化管理。加强小城镇建设管理,按照集镇总体规划的要求,严格审批手续,规范建筑物管理,严禁乱搭乱建、占道经营,对现有市场进行划行归市,规范管理,并对集镇“牛皮癣”进行集中清理。镇区内严格控制用地,所有建设都按规划入位。同时加强对镇区镇容镇貌的管理,投资15万元,新建了总面积13000平方米的垃圾填埋场,成立了镇环卫站,健全管理队伍,做到了集镇垃圾日产日清日运,保证小城镇建设健康、持续发展。
通过近年的努力工作,全镇小城镇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还相差甚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扬好的作风,扎实工作,争取小城镇建设工作再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篇:明星镇小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明星镇小集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和各兄弟单位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我镇党委政府根据县委关于《柳明路沿线及明星场镇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纪要》精神,团结协作,抢抓机遇,艰苦奋战,在喜迎中华侏罗纪国家地质公园揭碑开园之际,我们今天迎来了集镇市政设施建设首期工程的竣工剪彩。在这里,我将我镇集镇市政设施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作简要汇报。
明星集镇现有主要街道6条:政府街、交通街、顺河街、顺华街、新兴街和迎宾路。集镇居民400余户,2500余人。今年以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集镇广大居民的积极配合下,我们完成了交通街、新兴街和迎宾路的街面硬化改造,重新规划安装了路沿踩块,整治了铺设排污管网,对主要街道路面喷刷了标示,喷设了斑马线、单实线、停车线等。对街道门面门窗进行了整治、刷漆。对整个场镇进行了绿化和亮化。栽种名贵绿化树种金竹桂500余株。安装了高杆路灯47盏,庭院路灯53盏,休闲路灯8盏,皇冠灯1盏。进一步规范了集镇秩序基本做到了车不乱停、人不乱行,实现了集镇街道的美化、绿化和亮化。
当然,我们的集镇还有许多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我们将在县委县府领导下,在各兄弟单位的帮助和支持下,励精图治,团结奋进,将景区开发与场镇开发相结合,将景区开发的公益性、观赏性、科普科考性同场镇的开发性、经营性、游览性相结合,将景区游览与场镇吃住等配套服务相结合,将近期改造与长远开发相结合,努力将我镇打造成全国旅游民政而不懈努力!
谢谢大家!
第三篇:小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泉交河镇小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一、泉交河镇的基本情况
泉交河镇位于益阳市赫山区东南22公里处的新河南岸,三面环水,交通便利,是赫山区较大的乡镇之一,总面积101平方公里,总人口4.9万人,辖22个行政村,1个社区,规模企业3个,民营企业70余家。其中镇建成区面积1.1平方公里,镇区人口近5千人,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镇。
二、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及所做的工作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统一部署下,我镇狠抓小城镇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和完善了城镇与村庄规划。
城镇要发展,规划是龙头,我镇在2005年至2020年的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上,今年镇财政又投入8万多元,完成了第三轮规划修编工作,完善了我镇城镇体系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为城镇和村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我镇在长常高速公路出口,镇龙泉村境内新规划了一个高标准的万利工业小区,大力招商引资,发展镇域经济。
2、狠抓了镇区环境卫生管理
去年初,我们在镇郊区黄茅岭村地段征地修建了一个高标准 1
垃圾消纳场,从源头上彻底解决了镇区垃圾的存放消纳问题,并在镇区人口相对集中地段新建垃圾池近20个,新聘请了两名有垃圾拖运工具的保洁工作人员,加强了原有清扫工作人员的责任,确保了镇各街道的全天性整洁和镇区垃圾的日扫日清。同时,我们在镇区又开展了治理环境卫生的大力宣传,在主街道两侧每隔50米设臵了统一的垃圾桶,与各门店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状,通过这一系列努力,彻底改变了过去镇区垃圾满天飞、乱倒乱弃现象,使镇区的环境卫生面貌大为改观,人居环境得到有力改善。
3、大力整治了镇容镇貌
今年,镇党委、政府拿出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决心,组建了坚强的领导和工作队伍,制订了详细的工作方案,组织全镇干部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镇容镇貌集中整治活动,共拆除违章建筑、棚亭20余起,收到良好效果。同时,我们又在镇区居民中聘请了三名工作大胆、能力较强的城管队员,成立了泉交河镇城管监察大队,全力整治镇容镇貌,巩固集中整治效果。并组织全镇干职工开展了“百人治脏”活动,即每月的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二为全镇“百人治脏日”。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我镇的镇容镇貌得到了根本的改变,同时也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4、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近年来,在镇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我镇投入资金近40
万元,搞好了镇区路灯建设;投入60多万元的镇汽车站也于去年下半年竣工营业,这一制约镇区秩序的瓶颈得到了彻底解决;投入近25万元的三八桥至双泉桥路段也于去年年底硬化,进入泉交河镇的坑洼路段已成为了历史;环境卫生方面也相继投入十多万元,建好了垃圾消纳场,新建垃圾池近20个,主街配备了统一的垃圾桶;镇市场前坪建设投入资金8万多元,进行了彻底的硬化,并以广场形式搞好了绿化建设。投入资金5万余元,疏通老街下水道千余米,并四方筹措资金8万多元,对镇上的背街小巷进行了硬化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加大了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但由于泉交河镇为千年古镇,加上镇财力有限,基础设施方面仍然相当薄弱,如镇区下水道堵塞严重、老街路面破烂不堪、镇上四个公共厕所面临倒塌、污水处理等,这些方面的建设迫在眉睫,亟需投入大量资金。
四、建议意见
建议将小城镇建设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日常议事工作中,加强对小城镇建设工作的领导;
建议上级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力度;
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加大对违法、违章建筑的查处力度,加强对乡镇城建工作的领导与支持;
建议上级出台对城镇镇容镇貌治理、环境卫生管理相关的政策与实施细则。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完善镇区规划
镇区建设严格遵照城镇整体规划要求,坚决杜绝乱搭乱建现象,并引进有战略眼光的老板投资,大力发展万利工业园区,促进镇域经济的发展。
2、继续加强镇区基础设施建设
今后,我镇将加大投入完善下水道、路灯、公厕、卫生设施等配套建设,为实现镇区全面“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维护正常的卫生和交通秩序
今年,我们成了镇城管监察大队,加大对镇区环境的管理力度,一是加大对镇区居民商户的卫生管理,做好经常性的卫生打扫工作;二是加强镇区车辆管理秩序,所有车辆必须进站候客,全面改变镇区“脏、乱、差”现象,切实改变镇区面貌。
泉交河镇村镇建设站
2010年5月18日
第四篇:小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四队小学小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四队小学位于灌云县东北角四队镇政府西首,距离县城约40公里,东距黄海约10公里,西距即将新建的242省道约500米,交通便利。我校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始建于1915年春,原名启明国民小学,学制七年(初小四年,高小三年),第一任校长是当时四队乡董事孙达斋先生.后经历战乱,先后更名为圩前乡保国民学校,苇裕乡中心国民小学.一九四九年建国后,更名为灌云县四队中心小学。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在近百年的办学生涯中,为中华民族解放和振兴,培育了无数莘莘学子,形成了“勤奋团结、守纪整洁”的校风、“踏实严谨、爱生求精”的教风、“勤学好问、多思苦练”的学风,成为饮誉社会的“育才苗圃”。近几年来,我校乘着省危房改造、布局调整、“六有”工程、“校校通”工程、“四配套”、“教育现代化创建”的东风,四队小学办学的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设施不断更新,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现已发展为占地约26328平方米,建筑面积6262平方米。有1700名学生,学校教师总数107人,其中本科毕业68人,大专学历28人,中师学历11人。其中小高职称的有62人,小一职称的有28人,小二职称的有16人,中高职称1人。我镇教师的学历层次、教研能力、专业水平大幅提高。本科学历从2009年的37%上升到目前的64%,学校有市“333”工程优秀校长3名,中青年教师有73人,占全校教师的68%,受省级以上表彰的有5人次,市级以上表彰的16人次,县级以上表彰的50人次。学校拥有报告厅、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微机室、仪器室、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心理实验室等,新建了近5000平方米的塑胶运动场地。如今的四队小学校园处处洋溢着现代化的办学氛围。在省市县领导的关怀下,我校多方筹措还新建了两幢教学楼,一幢综合楼,一幢宿舍楼,一幢电教楼,一座可供300人就餐的餐厅;学校内有近百米文化长廊,3000平方米水泥球场,2200平方米绿化带,150台崭新的电脑走进了学生的课堂。教师们上课100%用上多媒体,村校教师85%实现电化教学。校园电视台办得有声有色,每口教室均安装了闭路电视,多媒体教学平台,校园网络已覆盖整个教学区。
我校在特色打造上,一直把书画教育作为我校的办学特色,把书画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以书画教育为突破口,带动其它各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到以书画促品德培养,以书画促学生发展,以书画促学生习惯养成。2000年4月,我校经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验收定为国家级写字实验校。与市“康缘药业”结队,多次承办康缘杯校园艺术节,收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在多年的办学生涯中,我校取得了一系列的荣誉,先后被评为连云港市首批实施江苏省中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示范校、连云港市首批示范性窗口学校、连云港市德育先进学校、国家级写字实验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连云港市实验小学、灌云县十佳校园、灌云县优秀学校、灌云县先进单位、灌云县文明单位等.在以后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牢固树立服务思想,形成合力,为打造优级精品教育乡镇而不懈努力。我们将继续按照县委县政府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把工作的各项指标任务落到实处、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推进我镇初教工作大踏步向前迈进。我们的口号是“奋力拼搏、勇争一流”,使各项工作在科学化和高效化的轨道上运行。
第五篇:小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小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迪沟镇位于安徽省西北部的阜阳市颍上县,北靠西肥河,南临济河,与淮南凤台以及亳州利辛两县接壤,国土面积58.8平方公里,耕地5.1万亩,辖7个村委会、2个社居委,居民4.4万人。2012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GDp)3.28亿元,财政总收入2300万元。
多年来,迪沟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立足于皖北生态湿地的发展定位,大力推进产业聚集和城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11年,城镇人口达2.53万人,占镇域总人口比重超过60%;镇区面积4.5平方公里,建筑面积近80万平方米,城区街道16条,总长18公里;不仅建有农贸、服装、鞋类三大专业市场,还建立了高标准的大、高、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特别是安徽旅游职业学院落户于我镇,填补了迪沟镇、颍上县、阜阳市乃至整个皖北地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空白。作为支持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支撑,迪沟的小城镇建设,业已成为全县二、三产业发展中心、产品加工和集散中心以及务工经商农民集聚中心。先后荣获“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园林城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镇”、“全省最佳旅游乡镇”、“全省造林绿化先进集体”、“全省扩权强镇示范镇”、“全省优秀基层党委”、“全省中心建制镇”等一系列称号。辖区内迪沟生态旅游风景区2005年被命名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7年以煤矿塌陷区为主的湿地,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迪沟国家湿地公园”。
一、迪沟镇小城镇建设的基本特点。
总体来说,迪沟的小城镇建设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一是规划编制较早。早在1999年,我镇就已经编制完成了《迪沟镇城镇发展规划》,为小城镇发展建设奠定了规划基础。二是基础设施较好。我镇不仅水泥路、供电、供水、排水、移动通讯、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公交车等应有尽有,还实现了广播、电视、柏油路、电话、供电、移动通信的村村通。三是聚集功能较强。随着谢桥煤矿采煤塌陷搬迁安置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迪沟小城镇的聚集功能进一步增强,对周边50公里范围内地区也起到一定的带动辐射作用。四是发展潜力较大。我镇处于淮河流域,传统农业和水产养殖较为发达。同时,镇区内还拥有4A级旅游景区和迪沟国家湿地公园,旅游业成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二、迪沟镇小城镇建设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一是规划标准有待提高。以我镇的经济发展和目前小城镇的辐射能力来分析,城镇的各区域功能规划不够科学,各市场的布局不够完善,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辐射能力,不能适应小城镇长远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是配套措施有待完善。配套政策不到位,融资渠道不畅,严重制约了我镇的发展建设。近年来,国家虽然把小城镇建设摆上了重要位置,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国家支持小城镇建设的政策一直落实不到位。我镇是“全国第二批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全省扩权强镇示范镇”,但相应的配套政策一直没有到位,来自财政体制、户口制度、土地政策等多方面的制约和影响,使小城镇建设发展常陷于尴尬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项目资金有待支持。由于受地方财政和区域经济影响,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镇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瓶颈问题。小城镇建设和城市建设一样,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现行的财政体制不但决定了镇本级财政没有资金直接投入,且因经济不独立,借贷投资也不可能,国家项目资金争取也相当困难,客商不可能直接投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小城镇的进一步发展。
三、迪沟镇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第一,牢固树立前瞻性、特色化的长效发展理念。制定一个好的规划是搞好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前提,也是实施小城镇建设和管理的依据,是城镇建设之“法”。一是在编制规划上,要突出建筑品位、生态品位、文化品位、地域品位,做到改造与新建相结合,建设与发展相结合,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相结合。我们将根据迪沟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整体布局,重新修编和调整镇域规划体系,使其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二是在规划发展上,要充分考虑我镇的自身特色,按照控制数量、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的总体原则,保证小城镇建设的品位和质量。三是在具体实施上,应遵循重点建设、长效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典型的引带示范作用。建设资金实行统一调配、集中使用、重点建设,形成由中心向周边辐射的发展建设态势。四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学、有操作性的政策、法规保障机制,并通过一定的法定程序确定下来,以保证它的法律效力。
第二,高标准地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完美结合。基础设施建设上,优先发展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道路交通、能源通讯、供水排水等方面建设,全面提高小城镇的载体功能。生态环境保护上,要以建设自然环境优美、人文环境愉悦的人民环境为目标,既重视大环境绿化、又重视街道、村庄的小环境美化建设,把小城镇生态绿化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绿化建设紧跟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使小城镇绿化积极迅速扩展,全面改善镇容镇貌,改善居民居住环境。软硬件管理上,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以美化、绿化、亮化为目标逐步改善每条街道,另一方面严格执行现行规划方案,加大力度查处违章建筑,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第三,多措并举地提升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气集聚指数。一是实行招商引资,充分发挥资源、劳动力等基础优势,延长产业链条,优化招商环境,实行以资源招商、以特色招商、以环境招商。二是实行产业带动。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旅游项目,创建具有迪沟特色的旅游品牌,促进资源与文化的融合,以旅游业聚旺城镇人口、拉动城镇经济、推进城镇拓展。三是实行人口增容。通过招商、镇村联建,为农民免费办理进镇户口等办法,吸引农民进镇兴业,从而调动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繁荣商贸经济,打造镇域经济发展超强平台。
第四,奋力营造小城镇建设发展良好氛围。群众是小城镇建设发展的主体。实践一再表明,对待群众的利益诉求,“躲”肯定不行,“堵”也不是办法,“拖”更解决不了问题,消极必然被动,积极才能主导。在小城镇建设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将党的群众路线切实体现在办实事、求实效上,用心抓好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宣讲、教育活动,激发大家谋求发展的欲望,参与发展的热情,营造和谐向上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