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政府工作报告
乡镇年底汇报材料
一、镇情简介
***镇位于蚌埠市东大门,东与凤阳县接壤,南与李楼乡和蚌埠市大学城相邻,西临经济开发区,北频淮河与五河县相望;津浦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千里淮河、合蚌公路穿镇而过,华东最大的铁路货运编组站——蚌埠东站坐落在境内,交通运输十分便捷。
***镇镇辖15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镇域面积约76平方公里,人口
5.1万,耕地4.1万亩。全镇经济结构近年来以工业为主,已形成滤清器制造、玻璃加工和建材等支柱产业。同时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发展现代化农业,发展粮食种植、畜牧养殖、花卉种植和蔬菜大棚种植等特色产业。
二、2009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经济工作
推进城镇化建设,经济发展速度加快。2009年,全镇实现总产值10.25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7亿元,工业总产值8.47亿元。完成财政收入876万元,同比增长48.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182万元,同比增长26%。新农合实现参保34852人,参合率达到96.6%,缴纳参保金额69.704万元。家电下乡917户,涉及财政补助金额24.3万元,摩托车、汽车下乡248户,涉及财政补助金额28.9万元,合计52.8万元,全面落实了党的各项惠农政策。09年全镇人均纯收入达到4817元,比上年增长10.19%。
(二)招商引资工作
2009年我镇大力实施“工业强镇”的发展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共计引进资金9900万元,同比增长11%;引荐资金
1830万元,同比增长13%。09年我镇工业企业数量发展迅速,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到911户,位居蚌埠市第十三位。其中,全民创业新增民营经济单位262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21家。
(三)农业工作
2009年我镇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大力发展蔬菜大棚种植和畜牧养殖。全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96万亩,其中小麦良种面积为3.87万亩,水稻良种面积2.06万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保护地种植面积0.27万亩,改良退化品种4个。并且全镇共有0.18万亩养殖水面,水产品总产量430吨。2009年畜禽生产较上年相比有较大增长,年末生猪存栏量3139头,其中能繁母猪993头;大牲畜存栏457头,其中肉牛254头,奶牛38头;家禽存栏116万只,畜禽免疫符合率达到百分之百。
(四)劳动保障和再就业工作
积极开展劳动保障和再就业工作。2009年我镇共完成新增就业520人,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01%;完成劳务输出1352人,占全年目标计划的103%;办理就业和失业登记证202人;新增小额担保贷款4户,共计20万元;免费职业介绍46人,占全年目标计划的104%;培训失地农民142人,发证179人,完成任务105%。新增城镇医疗保险135人,管理退休人员694人。建设完成15个劳动保障村级工作站。
(五)民政工作
认真做好民政优抚工作。对农村低保进行提标扩面,2009年共发放农村低保群众救助款519人,29.58万余元,米2172余袋,油882余桶;发放救济2000户,计22.5万元;大病救助款3.8万余元;全年共发放优抚款5.3254万元。新增廉租房保障13户,城市低保户7户。全镇共实现救
助重度残疾人218人,重症精神病救助药费补助12人,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7例。东风村敬老院工程建设现已完工,正待验收。
三、重点工作
(一)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整体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东风、长淮、高郢、淮上、朝阳五个村规划项目已经完成并上报。涉及我镇仇岗、卫东、东风、南湾、长淮5个村的东部供水工程现已竣工,共铺设管线18公里,解决了我镇5个行政村、3700户近140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投资修建汪小河水利工程、老山水库工程,现已全部竣工,解决了影响***镇多年来的水灾隐患。加大农业投入,09年投入抗旱经费约15万元,抗旱面积3.87万亩,浇灌率达到百分之百。
(三)淮河切滩工程遗留的东风排泥场、淮上小圩子2061亩的土地复垦已全部完成,其中小圩子已交还农民。东风排泥场复垦也已完成,正在交还农民。工程涉及的生产生活救助款发放顺利。
(四)京沪高铁工程永久性征地80.142亩,大临征地35.392亩,小临征地34.667亩;一期房屋拆迁1906.037平米,赔付133.83万元;二期房屋拆迁3015.72平米,赔付236.87万元。前期工作已经顺利完成,现正在紧张施工之中。东部污水管网工程,液化气管道铺设工程均在紧张施工中,船舶工业园已完成前期规划定点工作。
(五)园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凯盛玻璃、三鑫电子等企业建设用地已全部丈量、赔付完毕,工程都在紧张施工中,“三路一沟”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
2010年目标任务
2010年工作思路: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开展“大建设”活动。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改善民生为落脚点,全力推进各项工作,保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把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农民保障相结合,加速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民向小城镇聚集,用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谋划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
2010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增长速度12%;完成财政收入493万元(不含卫生事业费收入);完成招商引资引荐资金1800万元,引进资金30000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工业强镇战略,坚定不移的推进龙子湖区工业园区、***镇民营创业园建设。以工业园区作为我镇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利用已建成和即将建成的玻璃产业园、民营创业园、滤清器产业园建设作为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加强协调服务和配合,努力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抓好现有企业发展规模的基础上,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等方式做大做强企业规模。千方百计引进项目、资金,通过新企业入驻,进一步扩大我镇工业经济总量,确保年内***镇民营创业园四家企业实现投产。
二、通过“大置换、大统筹、大开发”有步骤、分重点的实施,突出引导自然村积聚、缩减,着力做好小城镇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流转与农民保障挂钩,建设新城镇,建设新农村。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新河桥建设,重点做好高铁损毁道路的维修以及蚌长路部分路段的重修,完成淮光和汪庙排灌站修建,兴修东风、南湾、仇岗农田水利设施。
四、完成***镇2010-2030年总体规划的评审、报批工作,为龙子湖区与***镇的发展提供后续保障。
五、积极配合区园区办完成园区内“三路一沟”的修建,全力支持园区的征地拆迁工作,确保园区建设的顺利推进。
六、强力推进液力机械厂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实施,确保年内开工建设。维护龙子湖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环境。
七、加强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户走集约化、规模化道路。改善种植条件,全年新增蔬菜大棚100亩。
第二篇:乡镇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钟山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代表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和“十一五”工作回顾
2010年,是我镇发展形势错综复杂的一年,是机遇和挑战多重叠加的一年。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支持监督下,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群,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应对挑战,奋力攻坚,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镇农业总产值23080万元,比2005年13598万元增长69%;工业总产值17000万元,比2005年7073万元增长140%翻了将近一番半,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5000万元,比2005年5073万元增长195%,翻了将近两番;出口交货总值470万美元,比2005年有所增长;固定资产投资12500万元,比2005年3385万元增长269%,翻了两番多;财政收入310万元,与2005年持平;教育化债133笔,协商按50%支付偿还114.035万元,向上争取资金五年累计3784.9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585元,比2005年3742元增长49%;五年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7500人;增加劳务收入86250万元;五年累计建设各类项目57个,完成投资额37892万元。建设村道16条,总长46.2公里;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92.18%,比2005年85.9%增长6.28%,1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我们重点抓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旅游发展迈开新步伐
初步修编九鲤湖“中国梦都”发展规划,麦斜岩“一心带五园”发展规划。完成九鲤湖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扫尾工程建设,新建东风寨出游道、瀑布底至东风寨木栈道、瀑布底铁索桥、重新开辟麦斜岩风景区全长6.8公里的景区步游道,新建麦斜岩石所水库,九鲤湖县道改线、湖亭至香山公路、九鲤湖游客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中。九鲤湖总体规划正在建设中,“旅游名镇”建设已初具规模,2011年11月被国家旅游局、国家环保部中国生态旅游学会授予“中国生态旅游名镇”、“中国梦文化之乡”称号。
二、闽台合作取得新突破
近几年来,我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搭建平台,多层次、多渠道做好台商引进工作。至目前为止,先后有摩天岭农业有限公司、台农休闲农场、飞鸿休闲农场、香山休闲农场等10多家台商农业企业在我镇落户,现有台湾甜柿1万多亩。更为可喜的是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落户我镇,为加快我镇经济发展,促进闽台农业合作提供千载难逢的机遇,目前台湾农民创业园总部、台湾村等项目正在建设中。
三、生态农业渐成新优势
以“万亩优质稻基地、万亩绿色蔬菜基地、万亩台湾甜柿基地、万亩观赏林基地、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万头山羊基地、亿元草编工艺加工企业、千亩食用菌基地、千亩有机茶基地、千亩油茶基地”为主的“十个一”现代规模农业综 合开发格局逐步形成。同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五年来,共投资3422万元,完成了天珠、南兴、梅洋8个村12448亩土地整理、南兴、钟山、梅洋等4个村5000亩中低产田改造,现在全镇24500亩土地大部分已建成田成方、路相连、渠成网、沟泄洪、村成片的标准化农田,为下一步实施土地流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特色企业实现新增长
本着“硬件不足软件补”的指导思想,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落实服务措施,通过引、扩、扶、管和强化项目挂钩等责任制度,促进特色企业的壮大和效益的提高。近几年,虽然四家规模企业受缺工、美元汇率降低、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产值仍稳中有升,总产值从2005年的5073万元发展到2010年的15000万元。五、三农工作取得新进展
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工程。近两年来,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全镇16个行政村饮水工程和集镇供水工程,至2010年10月底止,全镇已实现了饮水安全村村通,从根本上解决了全镇2.1万人的饮水问题。加快村道建设步伐。五年来累计建设村道16条,总长46.2公里,至目前为止,除16个行政村村道全部硬化外,还有三分之二的自然村村道也得到硬化,交通条件大为改观。挂钩帮扶取得明显成效。“十一五”期间,先后有临水、汾山、湖亭、麦斜、香山等五个村得到上级及有关部门的挂钩帮扶,挂钩帮扶项目共有30多个,贫困村的面貌明显改变。各项惠农惠民政 3 策落实到位。每年共发放良种直补、种粮补贴100多万元,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加大重点流域整治力度。近两年完成8个养殖场拆除工作,环境卫生明显改善。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全镇共有565户,1751人享受农村低保,每年发放低保金116.79万元,新农合参保率达98%以上。做好家电下乡服务工作,全年共发放家电下乡补贴资金近20万元,极大地促进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
六、社会事业呈现新气象
教学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双高晋九”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教育“两项督导”工作也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村级组织换届工作顺利完成,村“两委”班子结构得到优化,新建5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得到加强。计生工作总体水平有明显的提高,群众婚育观念进一步转变,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92.18%,顺利通过市计生委创“市优”考评。“平安钟山”建设深入推进,综治平安建设“四率”全部达标,全镇有14个村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平安村”称号。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社会公共安全预警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完善。认真落实信访接访制度,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的问题。环境保护“一控双达标”成果得到巩固,生态建设稳步推进。严格保护耕地资源,做到建设与规划相结合,为旅游名镇开发建设预留资源。统战、武装、工会、青年、妇女、老龄、残疾人、双拥、档案、侨台事务、民族宗教等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七、政府建设得到新提高
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努力树好政府自身形象,坚持开源节流,压缩开支,健全和完善政府工作规则,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政务公开扎实推进,绩效考评机制不断完善,机关效能建设全面深化,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得到提高。
各位代表,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在过去的五年中,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镇先后被评为莆田市第三批村级青风宣传文化中心建设先进单位、2006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先进乡镇、2004—2006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06征兵工作先进单位、2007农村公路建设先进乡镇、莆田市第十一届(2007—2009)文明村镇、中国生态旅游名镇、中国梦文化之乡,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各位代表,回顾“十一五”,我们走过了极不寻常的五年。“十一五”发展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镇党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镇人大的监督和支持,得益于全镇人民的艰辛努力和负重拼搏。在此,我谨代表镇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全镇广大干群,向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社会各届人士,向无私奉献的公安干警,向关心、支持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离退休老干部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钟山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镇域经济结构单一,对资源的依赖较高,缺乏大企业、大项目的强力拉动;二是镇级财政压力仍然较大,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建设资金与建设项目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三是经济发展总 体水平有待提高,旅游产业,现代农业发展规模还不够大;四是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方面渠道不多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回顾五年的奋斗历程,我们主要有以下五点启示:
(一)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五年来,我镇始终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项目带动,狠抓生态旅游建设,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财政办大事能力明显提高。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发展凝共识,以发展破难题,以发展创实绩,才能提升县域经济的实力。
(二)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推进创新,把改革开放作为第一抓手。五年来,我们通过 “跳出钟山看钟山”,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全镇上下形成“想发展、谋发展、快发展”的浓厚氛围;通过深化改革,努力破除一些体制机制的束缚,探索出一套保障经济有效运行的新机制;通过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引进了一批优秀企业和优质资源,全镇正在逐步形成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的良好局面。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第一抓手,才能准确把握形势、发挥优势、形成胜势,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发展的活力。
(三)必须始终坚持结构调整,统筹兼顾,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责任。五年来,我镇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实施壮工、强农、活商、兴旅;通过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培育旅游等优势产业,加大仙台农业合作开发,吸引更多台商开发农业,配合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做好园区项目建设。淘汰落后的产能,提升了发展水平和产业档次。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责任,把结构调整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才能为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四)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追求。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执政为民贯穿到各项工作中,通过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有效地缓解了群众“出行难、看病贵”等问题,充分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追求,放在首位、牢记心中,才能营造广大群众支持发展的氛围,才能形成共谋发展的合力。
(五)必须始终坚持规范有序,自觉守法,把依法行政作为第一保证。五年来,我们努力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规范行为。在依法行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第一保证,完善制度,强化监督,才能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
以上五点启示,来源于过去五年的丰富实践,也是未来五年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和坚持的准则。
二、“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是我省实现全面加快海西建设、加速崛起、强省富民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镇经济发展黄金发展期。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我镇“十 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抢抓九鲤湖和台创园建设的历史机遇,围绕融入港城、跨越发展、钟山先行这条主线,明确负重赶超、科学发展、奋力崛起、实现跨越这个主题,在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开放合作、人民幸福、新农村建设和生态环境六个方面明显提升。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名镇。至2015年,我镇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20%;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出口交货总值年均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88%以上。我们的主要任务是:
一、发挥资源优势,全力打造旅游名镇
以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区为契机,借助九鲤湖、麦斜岩风景区的品牌优势,实现旅游资源的激活和品质的提升。一是抓规划。完成梦都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九鲤湖风景区总体规划、麦斜岩“一心带五园”发展规划等旅游发展规划编制;二是抓项目。重点抓好旅游公路、星级饭店、旅客服务中心、星级公厕、标识系统、停车场、步游路等项目建设,逐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把九鲤湖打造成为国家4A级旅游区,把钟山镇打造成为生态旅游名镇。
二、优化投资环境,促进仙台农业合作
发挥钟山作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核心区的优势,充 8 分利用台商开发热,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大仙台合作力度,扩大仙台合作范围,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吸引更多的台商在我镇落户,提升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水平。一是加快基地建设,充分利用钟山山、田水资源优势,配合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台湾休闲观光农场、台湾精致农业集中区、台湾花卉基地、茶叶基地、甜柿基地、食用菌基地、优质米基地、经济林基地以及台湾农产品保鲜、加工、仓储加工企业等,重点做好基地建设的选址、征地、赔青等前期准备工作。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底完成县道(X223)城石线改线工程、湖亭至香山段道路工程建设,全力配合台创园做好台湾村,闽台农业科技交流培训中心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
三、深化项目攻坚,切实增强发展后劲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坚持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进经济更快发展。2011年拟建的项目有:1.投资450万元,完成西漈水库除险加固;2.投资1000万元,建设麦斜村灾后重建安臵房;3.投资160万元,建设钟山中心小学师生食堂;4.投资350万元,建设钟山中学教学楼;5.投资300万元,建设钟山卫生院病房综合楼。“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1.全力配合福广高速路钟山段建设;2.全力配合台湾农民创业园各个项目建设;3.全力配合九鲤湖创国家4A级旅游区建设。
四、夯实“三农”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要加快发展生态农业。重点巩固发展壮大农业基地,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推行集约化、9 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建设1万亩优质稻、1万亩台湾甜柿、1万亩无公害绿色蔬菜、1千亩食用菌等四大特色生态农业生产基地。
二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乡村道路、清净能源、饮水安全、环境卫生、“一池三改”等设施建设,加大农业机械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实施“六干”水利工程,进一步完善饮水安全配套设施建设。2011年完成西漈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提高灌溉能力。加快自然村道建设,加强乡村公路养护。继续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努力实现基本农田标准化,为土地使用权向经营大户流转提供有利条件,促进农业向规模化经营。
三要促进农民收入有效增加。因地制宜,重点扶持胜达、海光、大自然、宏华四家劳动密集型企业,提高非农就业比重,拓展农民收入来源,健全镇、村二级转移培训网络,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引导农民向县内企业转移,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四要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坚持“多予、少取、放治”的方针,完善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认真制定种粮农民综合直接补贴资金具体实施方案,确保把种粮农民综合直接补贴资金发放到位;提高服务质量,做好家电下乡财政补贴工作,提高农村消费水平;认真落实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为农民多办好事实事;推广农村沼气建设,减少能源消耗;扶持农机具购机农户,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自然村道改造建设步伐,10 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做好农村居民低保滚动管理,促进新农合事业发展,努力构建“民心工程”。
五要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环境净化的要求,加强农村建设规划,破除“有天有地,倚路建房“的观念,规范农村建房,突出特色,突出便民,尊重农民意愿,改造中心村,建设中心村,着力解决“一户多宅”、“空心屋”等浪费土地的现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注重统筹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以社会进步、人民安康为目标,践行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民心工程”,促进社会和谐。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认真实施“两免一补”制度,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抓紧建设钟山中心小学师生食堂,钟山中学教学楼和校舍安全工程,进一步完善学校基础设施,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坚持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坚持计生村民自治,提高村自管理能力,破解计生工作难题,提高计生工作的整体水平。抓紧建设钟山卫生院病房综合楼,不断完善卫生院基础设施,提高辖区内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保障,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着力提高参保率。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切实把环境保护与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有机结合起来,走可持续发展路子。继续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深化平安钟山创建活动,着力提高“四率”水平,加强消防设施 11 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消除安全隐患,严防事故发生。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加强社会纠纷排查调处,努力把矛盾化解,消灭在发生层面,为钟山的发展营造平安和谐环境。
各位代表,产业转移,风起云涌;跨越发展,时不我待。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乘风破浪,奋勇前行,为实现钟山的加速崛起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乡镇政府工作报告
坚定信心 抢抓机遇 排难争先
为建设繁荣和谐新平定而努力奋斗
——在平定乡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平定乡第六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我乡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突破之年。乡人民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良好格局。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农业生产喜获丰收
过去的一年,我们积极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在烟叶、鹿业、等农业产业上狠下功夫,确保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烟叶生产稳步增长。按照“择优布局、主攻质量、依靠科技、节本增效”的原则,实现烟叶种植面积9806亩,交售烟叶310万斤,产值达1800万元,政府实现税收分成近200万元,位居全县首位。
二是养鹿产业健康发展。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的思路,加大品种改良、疫病防治、饲草饲料、鹿产品流通等四大鹿业体系建设,截至09年末,存栏量6000余只,新发展养鹿专业户5户,新发展50只以上养鹿户2户,建鹿业小区一个。沈阳客商高殿录在榆树堡村建万头鹿场,现已购进1,000余只花鹿。
三是生态建设扎实开展。落实“退耕还林”政策,加大林业行政执法力度。去年我乡全年造林4,100亩。其中人工促进封育地块2,100亩,荒山荒地造林1,080亩,防护造林520亩,红松、果树兼用林400亩,绿化河道1 0公里。植柳树、刺槐8万株,公路绿化5公里。绿化4个村屯(双岭、九如、平定、肇兴)。共计清理乱占林地1,641亩、156块地,消灭超坡度耕种地块。春季防火没有出现火情、火警,实现全乡第二十四个无森林火灾年。自平定乡五届五次人代会通过《加强生态建设实行封山禁牧的决定》后,禁牧效果取得成效。护林员分兵把守、各负其责。进行蚕场补植6,800亩,中刈4,800亩。扎实抓好农村沼气池建设,新建沼气池30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效果。
四是扶贫开发不断推进。抢抓机遇,争取支持。2009年整村推进贫困村肇兴村,扶贫工作顺利完成。扶贫项目为烟叶生产、畜牧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为公路两侧院墙美化。
五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平定村扶贫帮困工作深入开展。是集城镇、村屯为一体的集居地,在06年第二次小城镇建设基础上,今年全部完成硬覆盖,总面积完成8800平方米。在平定村主街中心地段建设面积为上下两层320平方米的汽车站。完成中学对面主街1000平方米的楼建设。
六是惠农政策得到落实。做好惠农政策落实工作,及时足额发放各项补贴资金。严格执行粮食综合直补和良种补贴政策,应发放的各项补贴金全部发放到位,直补存折落实到每个农户,农户取款落实到具体日期,不存在截留和挪用补贴金现象。新农合工作和旱灾核查工作有序开展。
(二)工业经济稳步发展过去的一年
我乡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壮大经济总量,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强化招商引资,注重协调服务。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服务质量,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积极做好现有木器厂、服装厂、丝绵厂等企业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协调工作。目前全乡个体工商户270户,私营企业15家,其中农、林、牧、渔业29户;制造修理加工业100户;建筑业5户;交通运输业33户;批发零售业84户;餐饮服务业13户;社会服务业6户。从业人员达883人。企业总产值达1,200万元,完成实际入库税金292万元以上,企业固定资产投入7,300万元。
(三)基础设施明显夯实
过去的一年,我们大力加强小城镇、公路、水利、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计生服务站、客运站及小城镇建设。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40万元,自筹5万元,新建计生服务站一栋,建筑面积414平方米,同时投入20万元,新建锅炉房一栋。现已全部投入使用。争取资金60万元,新建平定客运站一栋,马上投入使用。积极争取建筑公司投入25万元,完善平定南侧住宅楼建设。投资44万元完成平定村硬覆盖。二是新建防病改水井1眼,改造老式防病改水井2座。现已顺利完工,正常供水。三是公路建设。对玉碧线和和双段水泥路路间进行培护,用推土机对福达线全程的路面进行平整,支出达5万1千元。修建成福桥一座。玉碧线忠厚段新修2座涵洞。玉碧线九如段修护路石笼坝150延长米。
(四)财政税收平稳运行
过去的一年,我乡紧紧围绕财源建设核心,坚持依法理财,努力增收节支,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监督,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促发展”的要求,较好的完成了县里下达的全年预算收支任务。2009年完成财政收入为477.7万元,其中国税5万元,地税241.6万元,财政231.1万元。2009年底烟叶分税197万元,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五)政法综治成效明显
过去的一年,我们始终把政法综治、普法依法治理和信访维稳工作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来抓。一是认真完善了乡村综治组织 4 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积极分子的作用,进而带动全体群众自觉维护社会治安,形成“打、防、控”一体的综治网络。二是进一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真正做到了防患于未然。全年共排查较大矛盾纠纷15起,调处15起,成功13起。三是积极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妥善解决了各类信访案件,有效制止了进京、赴省市上访行为,全年共接待来访21件,共42人次,其中集体访1次,上级转办8件,全部按期结束。四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全乡发生刑事案件7起,治安案件16起,全部结案。无重大交通和火灾事故发生,营造了安定详和的社会环境。
(六)社会事业同步推进
过去的一年,我们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加大资金投入,注重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社会事业同步推进。一是强化人口计生。人口主体指标控制较好,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4‰以下,计生率达98%,晚婚率78%。较好地实现了低生育目标。二是狠抓科教文卫。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文体活动不断深化。农村合作医疗整体推进,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明显加强,计划免疫接种工作进一步规范。三是注重民生改善。认真开展农村茅危房普查和五保户普查核查工作,加强农村低保扩面和规范化建设,社会保障投入不断加大。全乡发放农村低保金40余万元,844人享受了低保,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四是重视安全生产。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安全,加大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力度,加大了对校园安全、5 道路交通、地质灾害、森林防火、社会消防、食品卫生、建筑安全等领域安全监管力度。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目标。五是其它各项工作同步推进。农业统计、经济普查、远程教育、档案管理、国防教育、民兵武装、国土资源管理、土地总规修编、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年工作、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果实源于耕耘,成就聚满艰辛”。各位代表,同志们,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乡经济社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长足发展,农民群众得到了较大的实惠。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乡人大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乡人民团结苦干、和衷共济、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社会各界人士和退休老同志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乡人民政府向全乡各族人民、全体人大代表、广大干部职工及所有关心、支持、帮助平定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弱、发展不平衡依然是我乡最大的乡情,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三农”工作基础薄弱,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村经济发展困难。二是工业经济总量小,企业结构单一,规模小,交通运输、自然灾害等影响企业发展的软环境还需进一步治理。三是小城镇管理需进一步加强。小城镇功能不完善,管理不规范,商贸不发达,交通秩序混乱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小城镇形象的提升;四是少数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创新意识不够,干部队伍管理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五是机制 体制不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还需进一步规范和理顺。这些矛盾和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乡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0年工作任务
201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打造经济强乡,构建和谐平定”为奋斗目标,以解放思想为动力,以强工活农为主线,着力实施“打烟叶牌、走特色路、发民营财、建生态乡”的工作思路,即抓好烟叶生产这一支柱产业,实施稳定发展鹿业、柞蚕、中草药、苗木、林蛙等五大特色产业战略,坚持生态立乡、特色兴乡,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2010年计划财政收入实现854万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地税收入430万元,国税收入8万元,非税收入416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4‰以内;烟叶生产达到200万斤,实现产值1,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500元。固定资产投入13500万元。
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2010年政府工作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财政增长为主线、招商引资为重点、民生改善为根本”,抢抓机遇、排难争先、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务求在 “三农”工作、7 工业经济、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几个方面取得新突破,实现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务求在“三农”工作上实现新突破。着力打造烟叶、鹿业、柞蚕、林蛙、中药材、苗木等“六大产业” 第一、烟叶生产要有新起色
结合市、县烟叶“双控”的要求,完成5,400亩烟叶种植计划,预计产烟200万斤,产值实现1,000万元,政府分税100万元。,加强指导,强化科技,提高单产,以科技促增收,确保种植烟叶面积5,400亩,收购烟叶总量200万斤,上中等烟比例达50%以上,桔黄烟比例达70%以上,烟叶等级合格率80%以上,总产值1,000万元,力争1,300万元,实现烟叶税收100万元,力争130万。
第二、养鹿产业要有新规模
继续打造“平定鹿乡”品牌,积极帮助养鹿户协调场地、资金,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沈阳客商高殿录在榆树堡村所建万头鹿场,现已购进1000余只花鹿,今年将继续扩大规模。以此为龙头,积极引导扶持原有养鹿户扩大养殖规模,新发展养鹿户10户,做大鹿业总量。增强市场营销理念,积极培育经纪人队伍,为鹿业发展提供有效的营销载体,为西丰东北土特产品交易中心源源不断地提供鹿产品货源。
第三、中草药、榛子园等开发要有新亮点
坚持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作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一是在双岭、万和等村实施1200亩中草药基地建设;二是在成福、忠厚等村实施500亩榛子园开发;三是在忠厚、双岭等村实施1000亩苗木基地建设;四是搞好林蛙生产。今年计划新开发6条沟,新建蛙塘25个,年产商品蛙达到350万只。力争引进一至二家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培育新型农民为目标,逐步培养一批农产品经纪人,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
第四、生态建设要有新举措
一是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完善好林改工作和遗留纠纷调处工作。依法加强林木采伐、运输、流通等环节管理,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加大封山禁牧、植树造林力度,预计全年造林5000亩。二是分村到户进行蚕场中刈、补植,完成蚕场中刈7000亩,补植6500亩。三是加强农村生态环保建设,积极争取乡村清洁工程项目。新建农村沼气池30个。建“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户”10户。
第五、扶贫开发要有新进展
认真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积极向上级争取危房、茅草房改造、扶贫公路建设以及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扶贫项目。通过乡政府向市、县扶贫办积极争取,2010年在村阜丰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程。
第六、劳动就业要有新推进。
一是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切实抓好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工作,积极主动与县级部门加强协作,了解和掌握各种产业、行业、各区域劳动力市场需求,拓展服务体系,提高劳务输出质量,加大有序输出力度。二是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农民自主创业。积 极引进外地企业落户平定。三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促进法》,积极为“4050”人员争取政策,增设岗位。(二)紧紧抓牢财政增长这条主线,强化招商引资和协调服务,务求在工业经济上实现新突破
2010年是我乡强化招商引资、发展乡镇企业、做大经济总量的关键之年。一是重点抓招商引资工作。围绕两园一心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确保两园各落户一家企业,在交易中心为办理一般纳税人一户。二是巩固扩大木器厂、服装厂、丝棉厂等原有企业的生产规模。紧紧抓住“扩内需,保增长”的大好机遇,以我乡丰富的物质资源、劳动力资源为依托,“走特色路,发民营财”,走出一条具有平定特色的企业之路。三是整治和改善好投资环境。强化优质服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及时处理好企业之间的关系,努力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诚信的社会环境、和谐的发展环境,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建立融洽的政企关系。
(三)紧紧突出项目建设这个重点,强化小城镇建设管理,务求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2010年国家持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出台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县委加大 “三农”政策倾斜,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项目实施,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成玉碧线双岭至和兴段路基基础建设,建桥一座,板函一座,管涵六道。二是要立足“品位高、质量优”,加强小城镇建设管理。进一步完善小城 镇建设,投资4万元完成平定硬覆盖扫尾工程。计划投入资金18万元,完成乡政府院内硬覆盖工程;计划投资12万元,完成肇兴街道两侧道口硬覆盖及砌边沟工程。三是加强公共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公共环境。投入4万元完善客运站附属设施建设。
(四)紧紧抓住民生改善这个根本,构建平安和谐平定,务求在社会事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2010年民生改善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进一步加大民生保障投入,严格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着力突破科技、教育、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政法综治、民生保障、民主政治建设七个重点,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一是重抓科技。扎实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培育科技致富带头人,努力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二是重抓教育。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三是重抓医疗卫生。努力改善医疗条件,加快推进农村合作医疗改革,提高农民参合率,着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四是重抓人口计生。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优质服务,狠抓村民自治、计生服务和流动人口管理,控制人口数量,改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4‰以内。五是重抓财源建设。深入开展财政体制改革,实施好村财乡管,努力培植后续财源,加大财政监管力度,强化支出管理,逐步消化债务,使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六是重抓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强力推进普法宣传和依法治乡进程,认真落实好信访维稳包保责任制,妥善解决好信访人的合理诉求,确保全乡社会政治稳定。七是重抓民生保障。继续抓好农村低保的规范化建设,落实好救灾救济、“五保”供养、优抚对象等各项政策,解决好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生产生活。认真做好危房改造工作。八是重抓精神文化和民主政治。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和荣辱观教育,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认真实施文化共享工程。抓好平定、肇兴群众性文体活动场所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宣传队伍。坚持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村民自治机制,统筹发展好文化、体育、武装、国土、统计、民宗、统战、老年、妇女儿童、青少年事业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等社会事业。九是重抓安全生产。要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重点加强企业生产、交通运输、社会消防、项目建设、校园及校车管理等领域安全生产,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农药、公共场所等安全,尤其是学校、网吧、旅店等公共场所均由乡综治办与派出所联合安排专人驻地负责,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厉查处非法生产行为,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目标。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和责任型政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民生改善的能力和水平。
第一,更新观念、解放思想,以开拓创新的思维推进工作。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解放思想就是要敢想、敢干,敢于承担风险和责任,对能干事、肯干事、会干事的人要给他们广阔的舞台,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形成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经济大发展的共识,以更加广阔的胸襟、开放的气度,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第二,求真务实、高效行政,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推进工作。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线,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政府工作人员要有一种“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转变工作作风,在讲执行、抓落实、比效率上狠下功夫,只争朝夕,雷厉风行。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按照“转作风、暖民心、建和谐、促发展”的要求,深入到困难最多、问题最复杂、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疾苦,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干群众之所需。
第三,同心同德、狠抓落实,以团队的力量推进工作。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生产力。政府工作人员在发展经济、推进工作的进程中,既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加强协作,搞好配合。要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意识,特别是当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不相一致的时候,必须以大局为重,以全局为重。第四,执政为民,廉洁从政,以优良的作风推进工作。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以群众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政府工作的标准,努力做到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善待群众,重点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执法监察和纠风工作力度,政府工作人员要履职尽责,清正廉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利,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做事,清清白白从政,努力当好人民公仆。
各位代表,同志们,新的形势蕴含新的机遇,新的征程肩负新的使命。让我们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乡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乡干部群众,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排难争先、苦干实干,为建设繁荣和谐新平定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乡镇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代表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暨 2011 年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是我镇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我们战胜了雨雪冰冻灾害、国际金融危机等困难和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
一一全镇经济稳步增长。五年来,我们充分发挥石店镇区位和资源优势,紧盯招商信息不放松,做好客商服务工作,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容商的良好氛围,2006 年-2010 年引进了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6个,100万元以上的项目14个。不但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而且还为镇域经济发展培育了财源,增添了发展后劲。五年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与“十五”时期相比,“十一五”期间,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60928万元,年均增长22.25%;财政收入累计完成2109.7万元,年均增长10.26%;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0507万元,年均增长20.64%;农民人均纯收入3517元,比2006年增长1391元,在县委、县政府三个文明目标考核中都获得较好的成绩。
一一镇村面貌彻底改观。五年来,我们坚持承接城区和矿区转移谋发展的指导思想,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和部署,突出特色,在霍马路沿线和五塔寺社区建立2平方公里工业集中区和农民返乡创业园区,入驻千万元以上企业8家,其中5000万元以上企业4家,亿元企业1家。依托快速通道规划建设,高品位、高起点规划5平方公里10万人口的石店新镇,使之与现代农业发展相互促进。五年来共投入2200余万元,对集镇进行了规范化建设与改造,同时对霍马路沿线和五塔寺街道可视范围内进行环境整治及穿衣戴帽,镇容村貌得到根本性改变,得到县领导的肯定与表扬,集镇的品味和档次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打造“城建美镇”战略夯实了基础。
一一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五年来,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有了新突破,土地流转初具规模,三产发展势头良好,万年红米业、环宇米业等一批现代化农业企业迅速成长壮大,农业结构调整强力推进,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种养殖等特色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五年开展水稻提升行动7万亩,水稻统防统治面积7万亩,小麦高产攻关7万亩,小麦高产示范片1万亩。每年培训养殖户1500多人次,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34家,2010全镇获得国家奖励20万元生猪养殖户达10家,获10万元奖励的2家,年存栏生猪2.2万余头,双郢种猪厂被批准为省级种猪繁育厂,年出栏种猪3000头以上,年产值500万元以上;井岗村富民种鸡厂被批准为市级种鸡繁育厂,年出栏种鸡300万只以上,商品鸡远销到重庆、湖北、江浙等省市,年产值500万元以上;朱氏牧业引进黑白花奶牛300多头,生产无抗奶,以合同形式专供伊利集团,年产值1000多万元;双庄村陈守礼獭兔厂,存栏獭兔1200只,年繁育獭兔6万只,辐射高塘、冯井周边乡镇,产品远销山东、浙江等省,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祥林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万年红稻米专业合作社等6家专业合作社在提升农业规模效应、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一民生工程稳步实施。各项惠农政策得到落实,“十一五”期间,累计发放各种涉农补贴资金3471.8万元,办理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99.6万元,办理家电下乡补贴380.5万元。扶贫力度进一步加大,五年共争取各项扶贫资金2098万元,其中投入310万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6个,全面完成镇卫生院及村级卫生室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新农合参合率每年达90%以上,有效防治了手足口病、狂犬病、甲型H1N1流感。十分关注弱势群体,对五保户、低保户进行了全面清理和规范。
一一新农村建设强力推进。五年来,我们始终以创“精品”为目标,强调度,重督导,稳步推进全镇新农村建设,利用集镇规划修编的土地资源平台,有效对接新农村建设和村庄布点规划,按照高标准定位、高品位设计、高质量建设的原则,以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为手段,成功走出一条集新农村建设和集镇建设为一体的新机制。彭桥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已初具规模,双庄村新农村建设在完成基础建设后,正向高品位发展。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稳步推进,境内霍马路沿线、双水路及五塔街道实现了亮化,改水改厕工程正逐步实施,硬化入村主路89千米,整修下水道14.2千米,切实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一一交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通过农村水电管网改造、整村推进、土地开发整理、村村通工程建设,全镇基础设施得到了巨大改善。“十一五”期间,共争取上级各项资金690余万元用于改扩建道路16 公里,新修村村通水泥路92.9公里,使公路等级明显提高,交通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实现了镇内交通大循环。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加强,“十一五”期间,共整修开挖大塘60余口,新修整修干支渠6000余米,新建和修复农村小型水利工程7件,新增灌溉面积12000亩,改善灌溉面积23000亩,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100亩,争取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142个,投入资金229万元,完善了镇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一顺利完成村级区划调整。按照地理环境、历史人文、渠系水系等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把原来的26个村(街)合并为14个村(社区),顺利完成了村级区划调整,全镇干群情绪稳定,思想统一。
一一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一是科技兴镇步伐全面加快。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一把手抓科技目标责任制,大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和以农函大为主的各类培训,一村一名大学生目标基本实现。“十一五”期间,共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420期,培训2.5万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300人次,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二是整合教育资源,完善教育质量管理机制。全面落实九年制义务教育政策,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投入资金400余万元,排除学校危房608平方米,争取外援资金75万元,救助贫困学生和贫困儿童546人,全镇辖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三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突出宣传教育,狠抓源头治理,推行动态管理制度,坚持每月考评,兑现奖惩,实现计生重心下移,每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左右,政策符合率达86%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
一一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五年来,我们不断完善应急体系,社会保持和谐稳定。防灾救灾工作扎实有效,无一起安全生产事故和森林火灾发生。深入开展矛盾纠分排查调处,坚持领导开门接访,信访态势总体平稳,未发生一起越级上访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平安石店创建连续五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平安乡镇”,“无邪教乡镇”和“无毒乡镇”,已被市、县验收。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有力开展,社会治安秩序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指数连续 5 年名列全县前列。
2011 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石店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 “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新村建设兴产业、招商引资培财源、集镇改造聚人气、承接转移增后劲、关注民生提效能”总体工作思路,全镇上下齐心协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围绕经济发展,强力推进项目建设。2011年,我镇紧扣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任务不放松,积极发挥我镇的区位优势,主攻招商引资这个重点,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投入5000万元的和谐市场和投入2600万元的天马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全县上半年的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接受了县领导的检阅,同时,天马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被县招商局重点推荐为市招商引资综合考评迎评企业;投入1200万元的皖源乳业有限公司被县农委确定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注册的“皖源”牌商标被省确定为知名商标。招商引资工作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一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两家、超2000万元企业3家,其中:万年红米业、环宇米业、旺丰面业、黎鑫门业共得到了48万元的奖励补助。全年新增个私企业48家,超全县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
(二)围绕应收尽收,强力推进财税征收。在注重引进外来资金的同时,我们围绕经济发展、财政增收这一总体目标,不断优化经济发展软硬环境,精心培植税源,大力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个私经济,加强财税征缴管理力度,强力推进财税征收,对 现有财源做到了应收尽收,实现了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的良好效果。2011年全年完成财政收入612.5万元。
(三)围绕为民办事,强力推进民生工程。始终坚持把为民办实事工作作为提升政府形象、改进干部作风、改善干群关系和提高民生水平的重点工作来抓,突出抓好了水利、道路、就业医疗、生活保障等重点民生问题,切实做好为民办实事项目。争取350万元国债项目资金,完成5.9公里的军民路建设任务,投入近400万元,完成了15.5公里的村村通水泥路工程,高质量、高标准地硬化了6个村13个组的入组公路5.3公里,使全乡道路条件得到较大改观。投资110万元新建计生服务所大楼,已经投入使用。投资30万元重建镇政府食堂,改善了干部职工工作生活条件。投资80万元新建财政文化大楼,购置办公配套设施和相关文化器材,将其建设成为全镇学习、活动的文化场所和财政管理中心。惠民政策进一步落实到位。全年发放大病救助金共计21.15万元元;发放粮食直补、综合直补1033.5万元,良种补贴112.3万元;发放家电补贴242.5万元,车辆补贴42.5元。
(四)围绕保类进位,强力推进计生工作。紧紧围绕控制政策外生育、保类进位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深化服务,创新方法,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发展。一是夯实基础。加大工作力度,以超常规的措施,超常规的劲头,如期如质地完成各项人口计划。全镇人口出生率为11.15‰,完成结扎长效节育手术 401例,其中纯女户结扎 35例,完成上环节育措施820 例。二是落实措施。将任务细化,分配到村,定期开展工作督查,定期通报,严格兑现奖惩,对未完成任务的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确保了工作实效。三是健全机制。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对新出生人口和流动人口的管理,及时掌握流出、流入人员的信息,及时建立档案。全镇共有流动人口21616人,领取流动人口婚育证明5012人,其中流出已婚育龄妇女7471人。
(五)圆满完成第八届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2011年是换届选举之年,镇党委政府依法按程序对村两委进行了换届选举,共选举产生92名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43岁,妇女干部比例有所增加,共有24名女干部选进了村两委班子,使我镇基层民主政权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同时对各村共青团组织和妇女委员会进行了重新换届选举,选举产生了14名村级妇女委员会主任。第八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村班子的战斗力明显增强。
(六)强力推进土地置换工作。我镇土地置换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涉及7个村400多户243亩,经过镇村干部历时8个月的努力,全面完成了土地置换任务,并一次性通过省级验收。全年全镇新增耕地1350亩。
(七)围绕抗大旱,大力兴修水利。2011年三季连旱,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我镇下游各村灾情尤为严重,人畜饮水都很困难。面对严重旱情,镇党委政府果断作出决策,一方面,要求上游各村顾全大局,有序放水,节约用水,另一方面组织镇村干部坚守在每一条渠道和每一个闸口,为下游压水,确保了全镇秋季丰收。全年粮食总产达85700吨。使农业生产在遭遇60年一遇的旱灾后仍然获得丰收。经过60年一遇的特大旱情,加之多年防洪抗旱积累的经验,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在充分调研、现场勘测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决心把镇年久失修的塘库、圩堤和支毛斗渠全面整修一遍,着力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促进水利建设良性循环。全年共开挖当家塘35口,整修干支渠4条总长23公里,完成土石方70万方,涵闸配套15座,使水利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保障,得到群众的一致拥护,为全县水利兴修现场会提供现场观摩,可望获全县水利兴修第一名。
(八)围绕社会稳定,强力推进平安石店创建工作。始终把平安石店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实行每周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坚持全面排查与重点调处相结合,使各类矛盾纠纷、信访问题及突出治安问题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组建了的镇群众工作站,各村设立了群众工作室,切实与综治工作中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及信访办融为一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并以多种形式,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特别针对学校、加油站、渡口等进行了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对发现的隐患,即时下达《整改通知书》,切实做到整改不落实不放过。五年内全镇无一起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十)围绕自身建设,强力推进作风转变。做好全镇各项工作,需要有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 统领,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强化机关干部的行为约束和责任追究,不断增强领导干部责任心、上进心、事业心,提高理解力、执行力、转化力,切实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第一标准,在全镇上下形成了顾大局、重团结、谋发展、干实事的浓厚氛围,以良好的形象和突出的业绩取信于民。各位代表、同志们,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镇人大代表积极参与、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镇人民同心同德、同舟共济,顽强拼搏、勇于胜利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为石店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全镇干部群众,向参与石店经济社会发展的投资者和建设者,向所有关心、支持石店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回顾六年来的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深知,这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与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距离。石店的发展还有许多的不足,我镇经济总量不大、实力不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壮大镇域经济,显得尤为紧迫;群众就业、增收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压力,改善民生依然面临较重任务;在推进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安全稳定的因素还不少,机关效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优化环境依然需要加大力度。对此,我们将重视存在的差距,在前进中看到方向,在工作中看到希望,在挑战中看到机遇。在今后的工作中,注重通过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健全机制来逐步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发展展望。
“十二五”开局良好,未来四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攻坚时期。“十二五”时期我镇发展总体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大力实施“四大战略”,即:农业立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城建美镇。加快“四园”建设,即:主动迎接城区和矿区辐射带动,依托科技示范园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农副产品,努力把石店建设成城区、矿区的菜园;扩大集镇规模,配套集镇功能,提高集镇品味,努力把石店建设成消费者的乐园;依托城区矿区快速通道、周六铁路和阜六高速交通优势,高标准规划建设工业集中区,努力把石店建设成投资者的创业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农民增收,环境优美,努力把石店建设成人民安居乐业的家园。实现“四大跨越”即: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跨越,工业小镇向工业大镇跨越,财政穷镇向财政富镇跨越,中心镇向扩权强镇试点镇跨越。主要目标是:工农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左右,固定资产投入增长30%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规模工业年均增加值超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着力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发展为先,构筑加快发展新格局。未来四年,我们 要以更加强烈的意识来实现加快发展。坚定不移地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支撑大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着力打造集乡村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新型产业集群,形成富有石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坚定不移地发展第三产业经济,加速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农民现代化,不断提升发展规模、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
二是坚持生态为重,形成绿色崛起新优势。未来四年,我们要实现生态发展。要积极创建生态村、生态园区。抓好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建设生态文明。大力推动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是坚持“三农”为魂,实现强镇富民新突破。未来四年,我们要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完成所有村庄规划、镇驻地总体规划编制和村庄布点规划,力争2015年全镇建成20个新农村建设点,新村建设覆盖面达60%以上,完成所有自然村庄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在稳定粮、棉、油等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依托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大科技投入,引进技术、人才和优良品种,力争到“十二五”末,全镇特色经济作物和蔬菜种植面积达到 20000 亩,使石店真正成为特色产业园。
四是坚持民生为本,谱写社会和谐新篇章。未来四年,我们要更加扎实地发展民生、改善民生,实现人民幸福、社会和谐。要不断加大民生领域和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的投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品质,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2012年工作安排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是机遇年、发展年和闯关年,也是开拓创新、强镇富民的关键年。我们将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四大战略”、“四园”建设、“四大跨越”,以创先争优为契机,理清思路,鼓足干劲,奋起赶超,确保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描绘石店跨越发展新蓝图。
(一)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我们将充分发挥石店优越的资源、交通和区位优势,依托快速通道规划建设,精心打造工业集中区,高质量、高品位的引进大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建立政府与企业的沟通渠道,进一步加强原材料、电力、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协调和服务,让企业发挥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扩大新农村建设成果,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我们将认真按照“二十字”方针,在全镇3个新村建设示范点的基础上,一如既往的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今年完成3个新点的建设,使新农村建设在全镇逐步开花结果,同时,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投资20万元新建一个垃圾处理中心,全面整治村庄环境,改善人居环境,力争我镇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始终成为样板,走在全县的前列。按照抓主导、成规模、创品牌的思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大力推进 “一镇一业” 主导产业的发展,以农业产业化为主攻方向,抓好农业项目引进和建设,积极争取引进一个2000万元以上农业加工型或基地型项目;精心扶持在地项目,把万年红米业、环宇米业、旺丰面业、双郢种猪厂、皖源乳业等企业做大做强。抓好1万亩小麦高产示范片和7万亩水稻提升行动,做活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三)加快各项事业发展,构建和谐稳定石店。加大民生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大投入,修建通组公路,使全镇组级公路硬化率达到80%;以修渠、护坝为重点,投入100万元用于小二型水库和当家塘的除险加固及渠道的清淤排涝、改造工程,确保水库安全和灌溉畅通;积极做好新农合、粮食直补、农村低保、特困救助等工作,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切实抓好综治、信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等社会稳定工作: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广泛宣传应急预防知识,加强应急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力争全年无群体上访事件,无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创建文明生态集镇。加大集镇改造力度,在霍马路沿线建设的基础上,向军民路沿线和五塔寺街道发展,不断拉大集镇建设框架;投资20万元维修街道路面、人行道,新建绿地、补种花树、设立护拦。积极策应我县省级卫生县城创建战略,开展文明生态集镇创建活动,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倡导道德风尚,增强服务功能,美化集镇环境,彻底解决集镇“脏、乱、差、杂、散”的问题
(五)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为民高效政府。要进一步强化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并建立完善相应的考核及督导制度,着力建设学习型团队;要全面深入了解掌握实情,积极探索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新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工作举措,并以强烈的事业心和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地开展各项工作;要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千方百计出实招、干实事,切实加大督查力度,狠抓工作落实,推动事业发展;严格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和广大人民的监督,定期向人大代表报告工作;要深入推进责任政府、阳光政府建设,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强政府的公信度和执行力,以优质、高效、诚信的良好形象取信于民;要加强政府廉政建设,加大行政及财政监督力度,做到依法行政、廉洁从政,不断塑造为民、高效政府新形象。
各位代表、同志们,新的征程催人奋进,新的使命光荣神圣。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乘势而为,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奋勇拼搏,为建设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新石店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第五篇:乡镇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参加大会的列席和特邀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2年工作回顾
2002年是我镇全面贯彻落实镇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三年奋斗目标的第一年。一年来,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按照“四个加快、四个提高”的总体思路,坚定信心,沉着应对,趋利避害,扎实工作,全镇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2002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2.8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工农业总产值98.42亿元,同比增长10.07%;财政收入3.02亿元,同比增长12.8%;外贸出口供货值3.75亿元,同比增长13%;市场商品成交额42.12亿元;人均收入6375元。
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进一步完善促进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农民调减粮食播种面积,扩大适销对路的日本白皮瓜、以色列西红柿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调整面积达25%。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温州八里香食品公司、余北粉干厂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积极发展近海滩涂和淡水养殖。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完成了西北塘二期工程,全镇26.7公里的标准堤塘全部闭合并通过验收,新美洲水闸和龙江水闸建成投入使用,对刘北、民主、新兰等水闸进行改建和维修,完成1.76万亩标准农田建设,疏浚河道30公里。建立农村财务代管中心,共有86个村实行村账镇代理。
二、工业经济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6.44亿元,同比增长10.2%,规模企业由原来的86家增至108家,实现工业产值26.1亿元,同比增长13%。几大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园区集聚效应日趋显现,共有40家企业进入工业园区建成投产,实现总产值16.72亿元。印刷业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成功举办了第四届龙港国际印刷设备和材料展览会及“穿在温州、印在龙港”产业互动联谊活动,组织印刷企业参加中国48届药品交易会和厦门大嶝对台小额贸易交易会,被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授予“中国印刷城”称号,在国内打响了龙港印刷业的区域品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共引进7个投资超亿元的大项目,其中温州瑞田钢业公司不锈钢生产线项目和金田集团BOpp项目已动工建设,大发公司BOpET项目、金田集团BOpA尼龙膜项目、温州法贝陶瓷公司陶瓷生产线、温龙纺织公司环锭纺项目、礼品加工园等项目前期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印刷、纺织、塑编等特色产业产品领域不断拓宽,引进一批对培育新兴产业起龙头作用的项目。企业技术改造保持强劲势头,全年技改项目共45项,其中新建技改项目17项,完成投资1.41亿元。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浙江新雅印刷有限公司成立了全国印刷行业首家无区域集团,“金田”、“丰华”获得省级著名商标称号。
三、第三产业稳步发展。成功举办了中国轻工产品博览会礼品展,积极申报“中国礼品之都”,温州礼品城辐射面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劳动、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房地产市场逐步升温。金融运行态势良好,年末全镇各项存款余额18.74亿元,同比增长35.5%;各项贷款余额19.15亿元,同比增长41%。交通、邮电、供电等进一步发展,全年公路货运量26.5万吨,同比增长4.7%;港口吞吐量72.31万吨,同比增长62.2%;邮电业务收入8062.37万元,同比增长17.8%;用电量35921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2.2%。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积极开展再生纤维制品、集贸市场、交通运输市场、成品油等专项整治,取缔了永盛路、站前路马路菜市场。
四、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积极筹措资金,加快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城市中心区概念性城市设计的修编、城区街道景观设计的编制以及供水、供电、排污等专项规划的编制,龙港鳌江两镇总体协调规划已初步完成,通讯、绿化等专项规划正在编制之中。建成了龙金大道、湖前水厂、金河广场、小包装工业园区等一批重点工程,高速公路连接线、世纪大道、通港路、站港路、白河110KV变电所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温福铁路已确定在我镇设立货运站,预留客站。对龙跃路、建新路等6条城区主要街道路面进行全线修复。完成龙港大道西段延伸工程、龙金大道(环岛至收费处)拓宽工程和大桥收费处标志改建工程。完成西六路、江山至灵宜公路等水泥路面建设。华百广场、龙港车站大楼等6幢高层建筑相继结顶,金瓯大厦、金融大厦等一批高层建筑正在加紧施工,目前全镇已建成和在建的高层建筑共21幢。投资3亿元的国家康居工程锦绣名园通过招投标,今年上半年将开工建设。瓯南大桥已完成详细勘探和试桩以及组建业主公司、监理单位招投标、施工单位招投标等前期工作,目前已正式动工建设。完成了东方乐园和龙金大道A地块的招标工作。仓储中心、民工之家、龙港八中等重点工程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之中。认真实施绿化工程,全年新增绿地面积1.7万平方米。城镇管理得到加强,城市品位进一步提高。人民路“严管街”创建进一步推进,形成了严管区,并在“严管区”实行了机动车喇叭禁鸣。对人民路等主要街道的公交车站点进行改建,进一步规范了公交车停靠。在全市乡镇中率先进行了垃圾拾荒权和河道保洁权拍卖。积极开展违章建筑大拆除活动,进一步规范建筑垃圾的管理。认真实施“一控双达标”治理,噪声达标区创建通过市政府验收。
五、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省级文明城镇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并通过了省检查组的验收。认真实施“科教兴镇”战略,深入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科技网络不断健全,在全县率先建立非公企业科技组织。教育改革和发展继续推进。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巨人中学增挂龙港三高的牌子。“两基”成果得到巩固,各类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龙港高级中学被授予省三级重点中学,龙港三中、龙港四小分别被评为省、市示范性学校。出色地完成了高考考点工作,2002年全镇高考上线人数2076人,是历年来最多的一年,已连续四年高考上线人数居全县第一。通过了省级教育强镇再次验收,经评估综合实力居全市第一。完成村(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人口集聚。殡葬改革工作不断深入开展。积极开展“双拥”工作,荣获温州市“双拥”模范镇称号。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有线电视自办节目水平进一步提高。卫生工作得到加强,社区卫生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大力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积极开展流动人口管理大宣传、大清查活动和环孕检工作,狠抓月清月结各项任务的落实,计生村民自治综合改革成为全省的典型,全镇计生工作整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发动社会各界成功地抵御了十六号台风,灾后自救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成功举办了全国小城镇发展建设研讨会,进一步扩大了龙港的影响。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也有了新的进展。
六、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及时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认真落实人大工作视察的有关意见。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联系,积极推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积极开展宗教活动场所年检工作,坚决打击非法宗教活动。国防教育、人民武装、民兵预备役工作得到加强。认真贯彻依法治镇方针,积极开展“四五”普法宣传,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和社会经济秩序的盗窃、抢劫等多发性犯罪,刑事案件明显下降,进一步加强调解、信访及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维护了社会基本稳定,摘掉了省级严打重点整治镇和市级毒品重点整治镇的“帽子”。
七、投资环境有所改善。认真开展转变作风年和调查研究年活动,进一步加强广大干部思想教育,广大干部服务意识和宗旨观念有所加强,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积极开展民情系列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简化项目立项审批手续,及时调整规划,适当降低工业用地价格,对入园企业实行“一条龙”跟踪服务。全面推进“信用龙港”建设,广泛开展信用教育,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有所增强。加大搬运行业整治力度,严厉打击敲诈勒索、哄抬运价等违法行为,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制度建设,积极推行政府集中统一采购、政务公开、建设工程管理等制度,规范政府行为,树立了政府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各项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这是县委、县政府和镇委正确领导以及全镇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全镇人民及所有关心、支持龙港改革、发展、建设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2年,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形势是好的,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经济发展速度不快,产业集聚程度不够,与柳市等经济强镇相比发展速度有一定差距。二是镇财政支出压力很大,建设项目和可用资金矛盾仍然十分突出,由于资金的缺乏,使得一些重点项目建设步伐放慢。三是投资环境还不尽人意。政府部门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依然存在。四是基础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全镇中小学办学经费短缺,负债运行现象较为普遍。五是城市化进程有待于进一步加快。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2003年工作目标和任务
200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县委、县政府提出“跨越式发展”战略的第一年,也是完成本届政府奋斗目标的关键性一年。当前,龙港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有:一是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有利于促进龙港经济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发达国家产业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同时,国内大中城市产业也将向周边地区转移。这为我镇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二是我镇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我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城市功能日趋完善。随着高速公路、温福铁路、世纪大道等项目建设的加快,我镇的区位优势将大大增强。去年以来,投资信心明显增强,房地产逐步升温,资金出现了回流现象,新一轮投资热正在形成。三是有较为坚实的产业基础。2002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2.8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164美元,工业总产值96.44亿元。印刷、礼品、塑编等特色产业已形成规模,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在国内打响了“中国印刷城”区域品牌,示范印刷工业园区等已经初具规模。去年以来,7个投资超亿元工业项目的启动建设,为我镇今后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四是龙港的城市发展定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载体。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和温州市“十五”规划已明确把龙港定位为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目前,国家正在修订设市标准,准备选择少数具备条件的小城镇撤镇设市,发展成为带动能力更强的小城市。因此,我们必须振奋精神,把握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抓住国家准备选择少数具备条件的小城镇撤镇设市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产业集聚和升级,构筑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实现城市化与产业化良性互动,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改善发展环境,尽快形成区域中心城市必备的经济内涵和城市空间,积极争取龙港进入全国首批撤镇设市的行列。
今年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48.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工农业总产值109.58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工业总产值107.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财政总收入3.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外贸出口供货值49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 %;市场成交额44.2 亿元,比上年增长5%;人均总收入6690元,比上年增长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2‰以内。
做好2003年政府工作,要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1、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机遇的到来是难得的,失去却很容易。龙港建镇十九年来发展历程证明,抓住一次机遇就能实现一次跨越,错失良机就会落后于人。要善于把握机遇,趋利避害。当前,要紧紧抓住国家正在准备选择少数具备条件的小城镇撤镇设市和国内大中城市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乘势而进,为跨越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注重创新,力求突破。创新已日益成为增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决定因素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龙港的崛起靠的就是不断改革创新。可以说没有创新,就不会有今天的龙港,龙港也不会有美好的未来。在新的形势下,新事物、新知识、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处理问题、迎接挑战的新意识、新本领,通过不断创新,力争各方面工作有新的突破。
3、强化特色,培育优势。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没有生命力。必须强化龙港的产业特色,全力打造“中国印刷城”和“中国礼品之都”的区域品牌,提升产业档次,不断培育新的优势,进一步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增强综合竞争力。同时,要强化龙港城市的特色,提高城市的品位,进一步增强龙港的辐射力和吸引力。
4、优化环境,塑造形象。未来区域之间的竞争就是发展环境的竞争。我们必须客观地认识到,虽然我们的发展环境有所改善,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差距。这就产生了环境落差,导致人才和资金外流。因此,要进一步改善硬件环境、服务环境、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和生态人居环境,塑造龙港新形象,再创龙港新优势。
5、狠抓落实,务求实效。机遇本身就是一种挑战,能否抓住机遇关键是要抓落实。面对当前龙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想“紧紧抓住”而且“大有作为”,特别需要强调抓落实。要有求实的思维、扎实的作风、朴实的品行、落实的举措,把新的目标和任务细化、实化为可操作的办法和措施,排除一切干扰,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实现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在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上实现新的突破
产业支撑是城市化的基石,没有比较发达的产业,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龙港要尽快实现建设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做大做强产业,由农民城发展成为产业城,再向区域中心城市发展。
加快发展效益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一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优质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重,积极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蔬菜、反季节蔬菜和花卉业等,建立双龙千亩大棚蔬菜和王公门果林基地,加快发展水产养殖业、淡水养殖业和畜禽饲养业。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引导工商企业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扶持温州八里香食品有限公司、得利农场、余北粉干厂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农贸市场和农产品专业市场,兴建蔬菜交易市场,积极培育中介组织,建立蔬菜合作社和水产养殖协会,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稳步推进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积极开展农业园区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三是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强化农业科技、信息和资金服务,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和思想教育,促使农民逐步转变就业观念和生产观念,提高市场竞争意识。四是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抓好标准农田建设和水利设施建设,启动白沙河整治工程。五是积极扶持和规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引导经济强村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资金优势与有丰富土地资源的弱村联合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共同发展,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全面实施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提高工业经济的竞争力。一是建平台。做好产业布局规划,加快示范印刷工业园区、城东工业园区、塑编工业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聚和升级,抓好进入小包装工业园区的近200家小印刷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工作,促使尽快出效益。加快示范印刷园区、小包装印刷园区的物流、仓储、原材料市场等配套项目建设,建立金融、供电等服务网点。进一步降低进入园区的门槛,做好入园企业的跟踪服务,特别要抓好金田集团BOpA尼龙膜项目、瑞田钢业公司不锈钢生产线等7个投资超亿元项目的落实和服务工作,帮助它们早日建成投产。做好龙金大道5平方公里的印刷、礼品产业基地的规划等前期工作。二是打品牌。利用印刷业与温州服装、鞋革等轻工产品的配套关系,引导我镇印刷企业与温州轻工企业建立协作关系,积极组团参加国内外各类有影响力的印刷会展和产品交易会,建立“中国印刷城”商务网站,做好省印协年会在我镇召开的各项服务工作,举办首届中国(龙港)印刷文化节,全力打造“中国印刷城”区域品牌。充分利用温州礼品城这一平台,建设礼品加工园,促进礼品城由单一的市场销售转变为产、销、研并举的格局,实现产业与市场的联动,办好中国轻工博览会礼品展,积极争取“中国礼品之都”落户龙港,进一步打响龙港礼品业区域品牌。三是调结构。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树立大印刷观,引导印刷业进一步拓展产品领域,逐步组建服务印刷业、面向全社会的信息中心、研发中心、质检中心,提高产业配套水平,保持龙港印刷业的成本优势和市场优势。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纺织业、塑编业等传统产业,提高产品档次和企业竞争力。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四是求创新。加快企业制度、技术和管理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引导已有一定规模、基础较好的企业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鼓励企业优化重组。对企业新产品研制,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人力资本参股,引导企业实行管理创新。五是拓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帮助企业获得出口自营权,扩大文具、印刷、工艺礼品、毛毯等出口,努力提高龙港经济的外向度。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科学制定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合理调整专业市场的布局。制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启动温州礼品城二期、家居装饰材料市场、县职业服务介绍中心等建设,加快家俱市场建设,兴建温州礼品城大酒店,使龙港大道两侧尽快形成商贸区。加快现代化物流中心建设。对现有的专业市场进行改造,提高市场档次和管理水平。对客运、货运站进行改造,进一步提高档次,以适应未来货运物流化和客运高速化的发展趋势。大力发展经济适用房和特色房产,以满足不同档次的需求,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房地产转让、租赁、抵押和中介服务,进一步规范房地产交易市场,继续运用税收、土地、信贷等政策活跃房地产市场。大力发展会展、物流、物业管理、保险等新兴服务业。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推进龙港对外开放上实现新的突破
招商引资不仅引进资金和项目,培育了税源,而且能带来现代的观念、科学的管理、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人才。因此,要确立“依靠自身求发展,借助外力加快发展”的思路,在激发内力的同时,全面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的招商引资战略,探索更加积极有效的招商方式,力争在引进大企业、大项目上有所突破,通过借助外力实现更快发展。
一、要突出招商重点。在引进项目上,重点引进一批与纺织、印刷、礼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关联度高、有利提升产业水平的项目,有选择性地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带动与之配套行业的发展,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片、形成一个新兴行业”的效果。同时,要抓好工业园区、房地产、专业市场、农业园区、基础设施以及非经营性领域等方面的招商工作。在招商对象上,重点加强对在外苍南人的招商,利用在外苍南人丰富的人缘、业缘关系,把更多的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引进来,把在外苍南人经济转化为龙港经济。在招商地域上,重点加强对温州及周边地区的招商,抓住温州及周边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发展空间受限制而向外转移的有利机遇,主动承接温州及其他大中城市的产业转移。
二、要拓宽招商渠道。主动去各类经济经贸洽谈会上寻找项目信息和合作机会,主动与行业协会组织沟通引进项目,实行节会招商、驻点招商、网上招商、委托招商、小分队招商和板块式招商等多种渠道并举,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在中国(温州)轻工博览会期间,举办龙港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
三、要完善招商机制。要结合“我为加快龙港城市化做什么”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宣传,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舆论氛围。要积极探索工业园区业主制成片开发的机制,建立项目引进后加快建设的协调机制,完善服务机制,充分利用政策的导向作用,完善招商引资的激励机制,走出一条鼓励全社会参与招商引资的路子。
三、加大城镇建设力度,在构筑城市框架上实现新的突破
要抓好城镇建设,尽快构筑城市框架,为加快龙港城市化进程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只要我们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完善的城市功能,有接纳人口集聚和产业集聚能力的城市空间,龙港建市的步伐将大大加快。
一、要高起点做好规划。抓好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修编,继续抓好行政中心区规划细化工作,抓好工业园区规划、商贸区规划、夜景规划及中心村和旧村改造规划,完成通讯、绿化等专项规划,扩大详细规划的覆盖面,狠抓各类规划的落实,加大对城市规划的宣传力度。
二、要加快道路网络建设,构筑城市框架。道路网络是整个城镇的骨架,是城镇建设中见效最快的建设工程。我们要加快建设敖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就必须搞好道路网络建设,构筑城市框架。我们要构筑的城市框架是“一心”、“二轴”、“六纵六横”。“一心”即城市中心区,“二轴”是指世纪大道和中央大道(即原龙金公路到西一街),“六纵”是指东海大通道、彩虹大道、龙翔路、人民路、中央大道、龙金大道,“六横”是指龙港大道、西城路、白河路、站港路、海港路、世纪大道。目前龙翔路、人民路、龙金大道、龙港大道、西城路已建成。今年要加快世纪大道、站港路、海港路、白河路、通港路、彩虹大道等建设,尽快构筑城市框架,为今后启动城市中心区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配合抓好温福铁路建设的各项工作,加快瓯南大桥、康居工程、白河110KV输变电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启动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白沙河整治、电力调度中心、仓储中心、温州礼品城大酒店、新龙华、龙八中、民工之家等重点工程建设,动工兴建邮政大楼、烟草大楼、县职业服务介绍中心,加快金融大厦、金瓯大厦等一批高楼建设,抓好东方乐园、新湖绿都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启动金钗后河绿化工程,动工兴建康福托老院、江山敬老院,全面推进龙跃路、镇前路等沿街立面改造。抓好双龙、陈华洋等旧村改造建设,加快平等中心路建设,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要进一步强化城镇管理。继续开展交通、拆违、市容市貌等综合整治活动。在巩固“严管街”原有整治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严管范围。加大对三轮车的整治,规范公交车停靠。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大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不断提高城镇品位,强化城镇特色,增强城镇的吸引力。
五、要做好经营城市文章。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把经营城市的理念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发展全过程,对城市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重组和经营,重点做好“四化”文章,即土地资源市场化,对规划区内除工业用地和公建项目用地外一律实行公开招投标;投资主体多元化,把专业市场、宾馆等公共配套设施推向社会,吸引民间投资,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基础设施效益化,将广告经营权、停车场(点)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推向市场,实现收益型项目效益最大化,支出型项目节约化;政府投入产业最大化,把政府资金重点用于规划、道路、广场、绿化等能使城市资产整体升值的建设项目,使政府投入成为带动社会投入的导向者,成为激发再投入的源投入,实现城市建设的有效扩展。同时,要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将重大项目落户龙港,并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更多的资金支持。
四、加大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力度,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上实现新的突破
一个地方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直接影响一个地方发展水平和增长后劲。我们必须以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科学地把握和处理好经济和社会发展与人的素质提高、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强化“科教兴镇”意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大力推进高标准、高质量“普九”,积极发展高中段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筹建龙港四高,启动龙港八中建设,改善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加快校网布局调整和学校危房改造,大力实施名校名师工程,实现优势资源的有效扩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强化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协作联合,加快高新技术及其成果在我镇的引进和推广。镇级科技项目基金补助要重点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建立聚才、育才、用才的良好机制。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创建国家级文明城镇为载体,广泛开展文明示范村、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市民等创建活动,建设1-2个环境整洁优美、安定有序、设施良好、服务齐全的社区,进一步提高城市品位和市民素质。深入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广泛开展“我为加快龙港城市化进程做什么”思想大讨论活动,凝聚民心,激发动力,进一步调动全镇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泛开展无神论教育,大力提倡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
大力发展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按照“社会化投入,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加快社会事业产业化进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文化、体育、卫生、医疗等社会公共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书架子工程”。繁荣文化市场,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广场文化活动,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农村初级保健工作,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强农村改水、改厕工作。进一步提高有线电视的普及率和自办节目的水平。抓好民政、残疾人、老龄等方面工作。
加强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和耕地保护工作。以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为动力,深化计生村民自治、利益导向机制,广泛开展计生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强化计生组织网络建设,进一步健全计生责任制,狠抓孕前管理和流动人口管理,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全面提高我镇计生工作整体水平。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继续实施“一控双达标”治理,加强对江山、白沙一带褪染色加工业的引导,坚决取缔“十五小”企业。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和开发土地。
五、加大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力度,在优化发展环境上实现新的突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发展环境的竞争。环境会带来机遇,机遇也会选择环境,抓环境就是抓经济、抓发展。我们要把改善发展环境摆到至关重要的位置,在抓好硬环境的同时狠抓软环境,创造龙港在软环境上的先发优势。
自觉接受人大及其主席团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议案和建议。建立和完善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对政府工作民主参与的制度。加强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拓宽社会各界反映问题和建言献策的渠道,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的管理。抓好征兵、预备役队伍建设和国防教育。深入贯彻依法治镇方针,积极开展“四五”普法宣传,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广泛开展平安社区和安全小区创建活动,加强综治基层网络建设,巩固和完善社会治安防范控制体系,继续开展“严打”斗争,严历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采取强有力措施,有效遏制毒品犯罪,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保持社会基本稳定。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广泛提供社会服务与社会保护,促进外来务工人员与城镇的融合。强化消防和安全生产管理,严防重大事故的发生。
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强政府工作人员从政道德和服务意识的教育,大力提倡说实话、鼓实劲、办实事、出实效的求实精神,坚决克服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的不良作风,树立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形象。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强化办事处的职能,充分发挥办事处在项目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加快政府上网工程,推进政府信息化管理。继续抓好廉政建设,大力查处大案要案,严厉打击和消除腐败现象。
全面实施政府“提效工程”。对基建、民政、企业立项等各种审批项目进行全面梳理,简化审批手续。进一步深化小城镇综合改革,优化政府管理(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职能,完善户籍、土地、社会保障等管理制度。加快“信用龙港”建设。全面整顿和规范搬运装卸业。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部门单位要规范对企业的检查,积极做好服务和扶持工作。进一步完善金融、保险服务网络,推进银企合作,充分发挥金融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各位代表、同志们,2003年是我镇推进新一轮经济发展、构筑城市框架、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性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让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委的领导下,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积极争取龙港进入全国首批撤镇设市的行列,为早日把龙港建设成为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