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盛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16:19: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市万盛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市万盛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篇:重庆市万盛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重庆市万盛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重庆市万盛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地区转型迈出坚实步伐的一年,在国际金融危机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区人民政府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促进经济增长,全力维护社会安定,致力推动地区转型,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亿元,增长11.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4亿元,增长1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亿元,增长1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5亿元,增长5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800元、5185元,分别增长15%、12%。需要特别报告的是,经过四年努力,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20项指标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

一年来,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审时度势,沉稳应对金融危机

强化支持,帮扶企业应对危机。认真落实各项税费减、免、缓政策,全年减免税收6500万元。实施阶段性降低和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减少企业当期支出1666万元。安排区级工业结构调整资金280万元,争取市级提振经济专项资金730万元,31户企业获得支持。加大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力度,成立万盛区总商会荣盛担保公司,建立恒辉小额贷款公司,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2.2亿元。认真落实区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集中解决了一批制约企业发展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3家,实现产值36.8亿元,增长11.6%,亏损企业户数、亏损额度下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年初的102%提高到128%。

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平稳增长。“项目建设推进年”成效明显,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33.2亿元,增长70.1%,投资额度创历史新高。抓住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机遇,棚户区基础设施、廉租房建设、卫生院改造等17个项目纳入中央新增投资计划,到位中央新增投资2.4亿元,全年争取上级资金8.5亿元。积极争取信贷支持,全年政府性融资11.7亿元,是历年总和的2倍多,驻区银行类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46.7%、98%,存贷比首次突破50%。安排财政资金1.3亿元,用于五大万盛行动、四大产业培育和“三创”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关注三农,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茶叶、猕猴桃、方竹笋等特色农业发展,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4.3亿元,增长4.8%。严格执行各项惠农政策,兑现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868.9万元,兑现家电下乡、汽摩下乡补贴327.6万元。抓好农民工就业工作,举办返乡农民工、失地农民专场招聘会14场,培训农民工3994人次。大力推进新农村“2441”工程,建成农村人行便道124公里,通过土地整治新增耕地3900亩,改造中低产田土9700亩。全面完成关坝、丛林、金桥人饮工程,解决2.1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10个,建成日用品和农资配送中心2个、镇级连锁超市13家、村级便民放心店125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现镇、村两级全覆盖。

强化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新增就业4916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5个、充分转移就业村6个,城镇登记失业率3.59%。认真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补贴政策,全年支出各类补贴1721.2万元,2.5万人次城乡居民获得实惠。兑现住房保障租金补贴840万元,惠及3983户群众。兑现义务教育阶段3089名教师绩效工资。提高五大社会保险待遇,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年发放各种社会保险待遇2.9亿元,19.4万人次群众受益。继续推行低保与就业联动机制,累计6614名低保对象放弃低保实现就业。加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全年发放低保金3923万元,惠及城乡群众2万余人。提高大病医疗救助标准,全区3.66万人次获得医疗救助。提高五保供养金标准,全年共发放五保供养金167.6万元。下拨救济资金167.4万元、救济粮120吨、过冬棉被2000床,1.2万人次城乡群众得到帮助。

二、抢抓机遇,加快地区转型步伐

扎实做好转型基础工作。去年3月我区进入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万盛转型跃升为国家战略。为进一步争取支持,编制了《万盛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总体规划》,策划了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的转型项目;与30余个市级部门、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或备忘录,明确了共建煤炭产业安全发展示范区、城乡商贸统筹示范区、开放型经济先行区等合作意向。

大力培育四大主导产业。市政府专题研究煤电化基地建设工作,并给予了资源保障、税费返还、贴息贷款等扶持政策。完成煤电化基地产业布局规划,启动基地核心区2.7平方公里建设相关工作,20万吨醋酸项目甲醇装置建设进入扫尾阶段,板辽水库建设进展顺利。全面启动旅游二次创业,成功回购黑山谷、万盛石林、铜鼓滩三大景区,启动黑山谷景区提升改造,完成景观大道综合整治设计方案,积极开展黑山八角小城、江流坝片区开发等休闲度假项目前期工作。浮法玻璃生产线开工,启动博奥镁业2000吨原镁冶炼项目技改,南桐特水220万吨水泥生产线项目推进顺利。编制机械行业发展规划,开展平山组团煤机制造基地前期工作,引进了方汀、爱优、煌盛等机械加工企业。大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关闭小煤矿3家、非煤矿山11家,31户企业实施技改,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

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引进投资500万元以上竞争性项目14个,协议引资24.3亿元,实际利用区外资金24.6亿元,增长82%,创历史最好水平。实现进出口贸易483.4万美元,是上年的4.2倍。深化与南川、綦江、桐梓等周边区县的合作,完成结对帮扶武隆工作,与河南焦作、宁夏石嘴山等资源型城市建立友好关系,与英国约克郡实现互访交流。

三、打造环境,实施五大万盛行动

“宜居万盛”行动:建成棚改安置房36万平方米,启动万盛老街片区危旧房改造和廉租房二期、四期建设,全年开工城镇房屋65万平方米,竣工89万平方米。建成巴渝新居630户,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506户,对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406户、1662人实施了搬迁避让。启动市级卫生城区、山水园林城区、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丛林、石林两镇成功创建市级卫生镇。深入推进环保四大行动,完善镇级垃圾收运系统,新建污水收集管网1.7公里,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7%,全年削减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64吨、5483吨,城区空气质量38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畅通万盛”行动:启动南川—万盛高速公路、万盛—綦江梨园坝二级公路建设,三万南铁路改造改线方案通过国家铁道部批准。全区公路里程达到1025公里,镇通畅、村通达实现“双百”目标。取消石雷公路万盛区境内段收费,开通万盛城区首条公交线路,完成城区路口标准化改造,城市通行状况进一步改善。

“森林万盛”行动:投入资金1.1亿元,植树造林5.44万亩,为近20年来投入资金最多、造林规模最大、成活效果最好的一年。加快林权制度改革,林权确权发证率达到98%。治理水土流失40平方公里,建成国家级水保科技示范园。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6%。

“健康万盛”行动:万盛文体中心建设进展顺利,中小学塑胶运动场达到23片,为16个行政村、2个社区配备体育健身器材,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长28.6%。成功承办“黑山谷杯”2009全国羽毛球业余俱乐部(重庆站)比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市民体质抽样合格率达到91%。区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启动万盛、东林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完成万东、南桐、关坝、丛林4个镇卫生院改扩建,全区合格化村卫生站达到60%,规范化村卫生站达到20%。甲型H1N1流感得到有效防控。积极倡导健康行为,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食品药品监管和饮用水源、农产品质量监测进一步加强。

“平安万盛”行动:强化安全生产“双基”建设,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专项行动,全区各类安全死亡事故、死亡人数比上年减少2起、5人。推进区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成功组织大型消防灭火救援综合演练。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破案攻坚综合整治战役,全年破获各类刑事案件987起,被评为“平安重庆”建设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优秀单位。成功调解各类纠纷8646件,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47件。深入开展“干部大走访、群众知党恩”活动,解决群众具体困难1.1万余件,荣获全市群众工作突出奖。

四、统筹兼顾,加快各项事业发展

稳步推进学校网点布局调整,撤并中小学16所,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5792平方米,新建校舍26940平方米,高中扩容扩建工程逐步推进。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高中阶段资助政策和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政策,36900人次学生受益。中考、高考实现“双百”、“双千”目标,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深入开展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和“唱读讲传”系列文化活动,成功举办“红歌唱遍新重庆—唱响万盛”红色经典歌曲演出,首次邀请国外文艺团体—俄罗斯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来区献艺,红苗歌舞《跳笙歌》获得重庆市“群星奖”广场舞蹈一等奖。外宣工作成效明显,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重庆日报》等主流媒体刊播新闻760余条次。支持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全年申报专利76件,申请注册商标55件。全区常驻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3.9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4‰。编辑出版《万盛年鉴》。新建基层工会组织34个。妇女儿童“两纲、两规”有序推进。全面完成第二代《残疾人证》换发工作。妥善处置民族宗教侨务事务。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扎实推进。人事人才队伍建设、物价监管、邮政电信工作、气象事业、水电气保障等都取得了较大进步。较好地完成2009年“民心工程”建设任务。

在加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启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完成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强化行政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廉政监察,对10名干部实施行政问责,立案查处行政机关公务人员违纪违法案件8件,处理8人。加强审计工作,审减工程投资3826万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市级文明单位6个。主动接受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49件、政协委员提案167件,办成率均达到60%以上。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挑战非同寻常,成绩来之不易。我们取得的每一项进步、每一分成绩,都凝聚着市委、市政府和市级各部门的深切关怀和大力帮助,都饱含着区委的正确领导,人大、政协的有效监督与鼎力支持,是全区27万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公安干警、武警官兵和民兵预备役,向所有关心、支持万盛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速度偏缓,由于我区接续替代产业尚处于培育起步阶段,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煤炭市场价格出现大幅回落,对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冲击,致使经济增长速度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二是资源要素准备不充分,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需要的水、电、气、煤炭等资源保障难度较大,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三是财政资金调度困难,政策性减收因素增多,基础设施投入和民生保障支出加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四是安全稳定压力较大,社会就业不充分,城乡群众收入普遍偏低;征地拆迁、企业改制、采空农赔等历史遗留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五是自身建设还需加强,少数干部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强,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抓住转型机遇,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用发展的成果回馈全区人民。

2010年工作安排

2010年是我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衔接“十二五”发展,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键之年。做好2010年工作,对于奠定新一轮发展基础至关重要。从宏观环境看,世界经济的最坏时期已经过去,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逐步巩固,但影响世界经济全面复苏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在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大环境下,国务院3号文件和38号文件的“双重”支持效应将更加显现,我们将有望得到更多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总的来看,今年我区的经济发展形势总体是有利的,我们要坚定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胜信心,增强抵御和防范各种风险的忧患意识,使地区发展更迅速、更科学、可持续。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三届六次全委会和区委九届八次全委会精神,以资源型城市转型建设年为主线,进一步深化转型思路、争取政策支持、强化发展基础,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四大接续替代产业培育步伐;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深入实施五大万盛行动;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安定和谐,努力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全面转型之路上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

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控目标,建议安排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5%和1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化学需氧量下降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0.5%,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80天以上。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夯实地区发展基础,增强转型动力

加快产业项目建设。围绕煤电化、旅游、材料、机械加工四大产业,集中力量抓好事关万盛长远发展的重大产业项目。一是煤电化产业。突出抓好20万吨醋酸、兴隆煤矿、南桐煤矿技改等项目,建成20万吨醋酸项目甲醇装置,年内完成兴隆煤矿建设和南桐煤矿技改扩能工程。着力抓好后续项目引进工作,促成东方希望上马醋酸装置,争取万盛电厂二期项目进入重庆“十二五”规划,新开工1—2个煤化工产业项目。二是旅游产业。全力推进黑山谷景区提升改造,按国家5A级景区标准改造游览设施,按精致型酒店标准实施响水村宾馆改扩建,确保“五·一”顺利开园。加快石林景区深度开发、青山湖湿地公园等项目前期工作。强力推进黑山八角生态小城、天籁谷、江流坝、白花美丽山乡、椅子台、鱼子岗生态度假区等旅游休闲度假项目,加快万盛四星级酒店建设,引进2—3家三星级以上酒店,推进星级农家乐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和地产项目全年实现投资8亿元以上。高起点谋划旅游宣传营销方案,精心策划富有万盛特色、适合大众参与的旅游节会,不断提高万盛旅游的知名度、影响力,确保全年来区游客达到1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亿元以上。三是材料产业。建成南桐特水220万吨水泥生产线和浮法玻璃生产线,完成福耀玻璃配件公司、博奥镁业公司技改项目,力争启动工程玻璃生产线、高纯镁生产线建设,加快推进南桐特水二期200万吨水泥技改扩能项目前期工作。四是机械加工产业。以平山组团煤机制造基地建设为重点,推进南桐矿业公司矿山设备制造项目,建成方汀、煌盛、爱优等三个机械加工项目。

提升地区配套能力。大力实施畅通万盛行动,加快南川—万盛高速公路、万盛—綦江梨园坝二级公路建设,启动三万南铁路改造改线,着力完善地区物流通道。完成板辽水库及渠系工程,力争启动鲤鱼河引水工程、青山湖水库二期工程,切实解决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改造中坝变电站,新建鱼田堡110KV变电站,规划建设金兰、关坝、八角等变电站,提升产业用电保障能力。积极争取天然气用气指标,提高供气能力,扩大覆盖范围。全力推进煤电化基地2.7平方公里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工业园区平山组团、建设组团、晋林组团的道路和管网设施。加快黑山旅游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旅游环线公路周边环境整治,完成景观大道和火车站至腰子口道路改造工程,努力打造一条连接城区、景区的快速通道、景观大道。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一是转变招商观念。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以投资强度、税收贡献、污染排放、劳动就业等指标为衡量依据,修订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建立择优引资机制,切实降低招商引资成本。二是拓宽招商渠道。坚持“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的招商引资理念,以上级主管部门、各地驻渝商会、外来投资客商为桥梁,加强与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市属国有投资集团的对接,努力引进科技创新型、资源集约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力争全年引进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15个,协议引资40亿元。三是储备招商项目。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主动对接国家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重庆“6+1”支柱产业以及正在编制的市级“十二五”规划,策划一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改善项目,确保中长期储备项目保持在1000亿元以上,论证成熟、即可实施的项目保持在100亿元以上。

不断深化区域合作。围绕煤电化基地建设,与綦江、桐梓等地区共同探索跨区域建园区、跨省市保资源的建设模式,鼓励国有、民营煤矿企业大胆走出去,参与异地煤炭资源开发。积极推动区域性旅游市场建设,与南川、武隆等地区共同策划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努力打造全市标志性旅游品牌。携手南川、綦江、正安等地区,加快推进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共同争取将南川金佛山水库、万盛—赶水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纳入省级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与辽宁阜新、河南焦作、宁夏石嘴山、江西萍乡等资源型城市的合作,深入推进“万盛·约克郡资源转型一揽子合作项目”,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00万美元以上。

二、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提升转型实力

加快农业发展。一是抓好特色农业。加快茶叶、猕猴桃、方竹笋等特色农业发展,新发展优质茶园基地1000亩,改造低产茶园1000亩,新发展猕猴桃基地1000亩,新增花椒种植面积1000亩,间伐方竹笋5000亩,确保农业增加值增长5%。二是扶持龙头企业。帮助农业龙头企业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企业开发旅游商品,鼓励企业注册商标、开设连锁店和直销店,努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深化农村改革。以森林工程建设为契机,深化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大力引进林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展林业经济,完成植树造林4.5万亩,提高森林覆盖率1个百分点。加快土地制度改革,鼓励农民以多种形式参与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土地向龙头企业、规模大户集中,使农村土地集中利用率稳定在30%以上,实现规模经营、集中经营。

加快工业发展。围绕在建项目投产和现有企业挖潜两大重点,抓好工业发展,确保工业增加值增长12.8%。一是抓好投产项目建设,确保20万吨醋酸项目甲醇装置4月投入试生产,220万吨水泥生产线项目上半年投入试生产,通过新项目投产增加工业产值4亿元以上。二是抓好一批关键企业,加大对南桐矿业公司、万盛电厂、福耀玻璃等重点企业的扶持服务力度,做好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的协调保障工作,组建工业园区产业信用担保公司,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现有企业挖潜增加工业产值3亿元以上。三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路子,大力引进资源再生利用型企业,完善工业废弃物回收处理设施,最大限度发挥资源效益。深入推进环保四大行动,推动南桐电厂、方盛电厂并网发电,完善电厂脱硫设施,完成南桐矿业公司所属煤矿废水治理工程。大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6月30日前完成7家小煤矿关闭任务。

努力扩大投资。按照“激活市场投资、加大金融融资、用好政府投资”的思路,努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一要在大力新引进区外企业的同时,引导东方希望、国电集团、福耀集团等已入驻企业延长产业链,扩大在建项目投资规模,确保利用区外资金25亿元以上。二是积极争取金融支持,优化各类项目,加强国资公司、建投公司、旅投公司三大国有投融资平台建设,争取获得融资10亿元以上。三是围绕基础设施、公用设施、民生事业、生态环保四大重点,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力争全年获得上级资金10亿元以上。与此同时,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在继续保持产业项目、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基础上,加大对房地产及其它第三产业的投资,努力实现投资的均衡发展。

努力扩大消费。一是完善商贸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编制商贸流通发展规划,优化城市商业发展布局,着力打造以城市商圈为核心、城市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连锁超市为骨干、村社便民放心店为基础的新型流通网络。二是打造消费平台。大力发展特色品牌连锁店,打造以饮食、服饰、娱乐、旅游商品经营为重点的特色街区,引进大型商贸企业来区开设综合商场、大型超市,培育城市核心商圈。进一步丰富完善镇级连锁超市、便民店功能,继续实施家电下乡、汽摩下乡,扩大农村消费。建成游客购物中心、接待中心、服务中心,促进外地游客在本地消费。三是培育消费热点。发挥旅游带动效应,推进旅游商品开发,形成2—3个具有万盛特色的旅游名牌商品,大力发展餐饮、住宿、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逐步培育旅游商品特色店,形成旅游商品一条街。依托煤电化基地和新材料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以煤炭、材料等生产资料仓储物流为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规划建设综合性物流园区。四是优化消费环境。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产品特别是食品、药品质量和安全监管。

三、统筹推进城乡建设,打造转型载体

促进城市宜居。突出“提升居住品质、拓展城市空间、完善服务设施”三大重点,实施一批重大城市建设项目,深入推进宜居万盛行动。一是改善居住品质。全面完成70万平方米棚户区建设改造任务,同步建成学校、医院、社区等配套服务设施;继续推进廉租房建设,完成二期主体工程;加快万盛老街片区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适时启动氮肥厂片区改造工程;继续推进海棠晓月、渝南明珠、阳光国际等小区楼盘建设,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在城市新区和景区开发建设高档住宅。全年新开工城镇房屋面积50万平方米,竣工45万平方米。二是加快道路建设。力争建成万盛大道二期延伸段,启动过境公路南北段建设,尽快形成城区物流绕行环线,促成大宗物流、批发市场等向城郊转移;建成南桐支路至二郎峡城乡连接线,初步形成“两街两镇”城市中心区发展框架。三是完善配套功能。落实新改建住宅小区配建社区用房政策,完善城市供排水、供电、灯饰、站台、公厕等市政设施,继续推进万盛公园建设,启动方家山公园游步道及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子如广场绿色游园,在城市开敞空间设置一批群众休憩设施,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

抓好农村建设。一是抓好集镇规划。结合地区产业发展,指导各镇完善城镇和农民新村建设规划,突出地方特色,改造集镇风貌,完善配套设施,引导农民向集镇和聚居点集中。二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以“2441”工程为重点,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0公里,硬化农村人行便道100公里,完成万东、南桐、青年、黑山4个镇的人饮安全工程项目,保障3.18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大力推进农村改房、改厨、改厕、改圈以及院坝整治、房前绿化等工作,建成巴渝新居500户,改造农村危旧房350户,搬迁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117户。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实施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2000亩,农村建设用地复垦300亩,实施鱼田堡矿区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大力推进采煤沉陷区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三是打造统筹示范。以黑山镇八角片区和鱼子村为试点,把旅游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集中力量打造统筹城乡发展示范点,通过旅游业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

美化城乡环境。按照“编百年规划、建精品城市”的要求,从规划抓起,高标准开展黑山旅游开发区策划与专项规划、城市空间布局规划和形象设计,增强城市意境和美感,塑造城市特色,打造精品旅游城市、旅游小镇和特色街区。持续深入开展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完善城乡垃圾、污水收运处理体系,积极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形成长效机制,全面启动镇级“创卫”工作,确保成功创建市级卫生城区。抓好城市森林工程建设,实施沿街立体绿化,加强城区干道、转盘节点、市民游园等重点部位景观建设;启动“两河四岸”整治工程,打造沿河景观,提升万盛公园、方家山公园绿化品质,使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成功创建市级山水园林城区。

四、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凝聚转型合力

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一是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将校舍安全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有机结合,消除D级危房1万平方米,新建和加固校舍4万平方米。认真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巩固基本普及高中教育成果。继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学校特色,提升教育品质。二是强化医疗卫生保障。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完成万盛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加强疾病预防控制,继续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确保公共卫生安全。按照全市部署,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三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抓好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改造区电影院,力争启动社区文化中心建设。进一步抓好金桥民间吹打、子如文化、矿山文化、羽毛球文化、红苗文化五大特色文化品牌建设,做好电视剧《渝商刘子如》筹拍工作,组建特色文化演出团体,努力创作在全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艺精品。深入开展“唱读讲传”系列活动,实施文化“五送”工程,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整合,恢复农村广播,努力提高广播电视传播质量。高度重视对外宣传工作,切实提高新闻宣传水平和舆论引导能力。四是推进体育事业发展。深入推进健康万盛行动,建成万盛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加强学校塑胶运动场建设,用3年时间实现校校有塑胶运动场目标。广泛开展以羽毛球、登山等运动项目为重点的全民健身活动,使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40%以上。培养一批羽毛球骨干,提高竞技水平,承办1—2次全国性羽毛球赛事,努力打造全国羽毛球之乡。与此同时,进一步抓好科技、民族、宗教、侨务、计生、档案、统计、人事、审计、物价等工作,支持工会、妇联、共青团、工商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发展。

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健全城乡就业服务体系,落实各类促进就业政策,积极组织就业招聘活动,努力解决大学生、农民工、低保对象等重点人群就业问题;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加强就业困难群体和农民工就业培训,有计划组织劳动力输出;规范农民工就业市场,促进农民工本地就业。全年新增就业4000人以上。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管理,探索城镇低保标准动态增长机制,提高农村低保补助标准,建立新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加强各类社保基金征管,扩大五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力度,做好对城乡困难群众、受灾群众的救助工作。积极推动社会慈善事业发展。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建成白内障无障碍区。加快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养老服务;提高镇敬老院管理服务水平,使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30%。实施一批民心工程,切实为群众办实事。

努力维护社会安定。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深入开展平安万盛行动,着力构建安全保障型示范区。抓好安全生产基层基础突破年工作,加强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杜绝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城乡重点部位警务巡逻力量,推进警务装备信息化建设,在2011年前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安全视频系统,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的防控格局。大力整治突出治安问题,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强化国防动员宣传教育。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完善消防基础设施。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权益。深化“干部大走访、群众知党恩”活动,着力解决企业改革、征地拆迁、涉法涉诉、采空农赔等突出信访问题,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努力消除不稳定因素。

五、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供转型保障

民主决策,科学行政。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程序,凡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必须广泛征询意见、充分进行协商。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通过公示、听证等方式,提高群众参与度。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关注网络舆论动向,增进政府同公众的沟通与交流。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优化地区生产力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促进万盛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规范行为,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政府日常管理、人事管理、财政管理、招投标管理、重点项目管理等各项制度。严格落实行政负责人问责暂行办法,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人员,坚决严肃处理。继续实行区级领导、区级部门联系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困难问题,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过错追究制度,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

狠抓落实,高效行政。积极争取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万盛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意见》,使国务院38号文件真正在市级层面落地生根,增强对转型的推动作用。用好、用活各项政策,进一步落实市区合作协议,确保与市级部门的合作落到实处。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增强各级干部履职能力。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力精简会议、文件,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抓落实、见行动、求实效上来,切实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发挥行政审批服务大厅作用,积极推行预约服务制、首问负责制等制度。整合公共资源,确保区级财力支出的50%用于民生保障,让发展的成果最大限度惠及人民。

强化监督,廉洁行政。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警示教育,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规范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严格控制公用经费增长,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加强财政支出预算管理,探索建立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机制,对各项专项支出开展追踪问效。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努力节约财政资金。加大行政监察力度,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度,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持勤政廉政,坚决惩处腐败分子,全力塑造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推进万盛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中央、市委、市政府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是全区人民寄予我们的殷切期望,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发展信心不动摇、努力工作不懈怠,求真务实,苦干实干,为实现资源型城市的成功转型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月8日在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 黄奇帆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重庆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速落实“314”总体部署和国发3号文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务实推进“五个重庆”和“民生十条”,全面实施“共富十二条”,圆满完成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主要发展指标好中加快。初步统计,全市生产总值接近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增幅跃居全国第一。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908.8亿元,增长46.1%。商品销售额突破1万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400亿元,增长18.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00亿元,增长29.5%。工业总产值达到1.38万亿元,增长26.2%,企业利润突破500亿元。市属国有企业资产达到1.5万亿元。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到113万户,增长23%。重庆的发展,进一步呈现出中央要求的“加快”、“率先”之势。

——内陆开放高地基本形成。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00亿美元,增长75%。新增海外投资项目5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达到292.2亿美元,翻了一番多。重庆港成为内陆首个中欧安全智能贸易试点口岸,外地货物经由重庆转口的货运量占比达到32%,国际航空货运量翻了两番多。加工贸易离岸结算平台基本形成,结算额达到2011亿元,形成税收45亿元。开放的重庆,正以更大的气魄和力度广聚国内外资源。

——民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户籍制度改革开全国先河,平稳有序转户322万人。累计开建公租房2871万平方米,配租11万套,规模、进度和配套水平全国领先。创办微型企业5万户,带动40万人就业。“两翼”农户户均累计增收7900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5.5%和22%,达到20250元和6438元。城乡差距缩小到3.15∶1,“圈翼”人均GDP差距缩小到2.17∶1,全市基尼系数降至0.421。今天的重庆,正在成为全市人民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采取组合举措调控经济运行。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们积极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加强资金融通、能源保障、土地配置、税费减免、物价运行等“五个调控”,着力打造低融资成本、低要素成本、低土地房产成本、低税费成本、低物流成本的“五低”发展环境,把握了服务经济和保障民生的主动权。在银根抽紧情况下,通过银行信贷、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外资利用、央企信托等渠道,新增社会融资4000多亿元,保障了资金供需平衡。安排12亿元财政资金,补贴外购电和电煤储备,全年基本避免了拉闸限电。通过争取国家计划与市场挖潜相结合的办法,满足了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的用地需求。全面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西部大开发15%企业所得税率和重点产业市级财税扶持政策,为各类企业减税让利265亿元。在全国率先推出降低农产品生产流通税费、打造安全食品生产链等措施,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上涨“双联动”机制。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3%,为全国较低省市之一。

(二)大力度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抓住新一轮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重组机遇,创新内陆加工贸易模式,形成了以惠普、宏碁、华硕、思科等品牌商为龙头的“4 6 400”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到20%。“重庆造”笔记本电脑产量突破2500万台,全球最大的笔电生产基地基本成型。引进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太平洋电信等战略项目,亚洲最大的云计算产业基地启动实施。长安百万台中高档车、北汽银翔乘用车等整车项目提速推进,长安福特百万台发动机和变速器、正新和韩泰轮胎等零部件项目加快实施,为汽车产业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基础。巴斯夫等化工项目开工,重钢环保搬迁项目投产、老厂区关闭转型,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实现重大跨越。启动工业研发千亿投入计划,科技风险投资基金规模超过65亿元,15项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全面推进,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开工建设,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70%。大兴质量强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居全国前列。实施第六批环境污染安全隐患重点企业搬迁,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关闭了一批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降低。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提速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金融业增加值占比达到7%。银行、证券、保险类金融机构加速集聚,银行资本回报率全国领先,不良贷款率降至0.7%。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到398家,融通能力超过1000亿元。联交所等七大要素市场健康发展,交易额累计超过3000亿元。惠普亚太结算中心运行良好,宏碁、华硕第二营运总部和贝宝、阿里巴巴、佳杰科技等结算平台启动运营。加快商贸物流中心和消费之都建设,以“三基地四港区”为载体的西部物流中心拉开骨架,形成百亿级商圈6个、百亿级市场12个。精品旅游景区提档升级,整体营销力度加大,旅游总收入增长38%,重庆首次入选“世界十大旅游目的地”。

(三)优化城市功能开发。新修订的城乡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准,两江新区、主城二环范围内21个大型聚居区和两江四岸等重点片区规划基本完成。江北国际机场复合型枢纽功能进一步提升,旅客吞吐量达到1900万人次。内河航运港加快建设,集装箱码头通过能力达到24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稳步实施兰渝等11个铁路项目。新的1000公里高速公路项目全面开工,成渝复线等15个在建项目扎实推进,国省道通行能力大幅提高。实施“畅通主城行动计划”,轨道交通通车里程由19公里增加到75公里,主次干道全部完成油化改造,畅通水平处在全国大城市前列。全市新增造林50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9%,主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5%,荣获生态中国城市奖。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通过专家组验收,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攻坚取得重大进展,主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4天。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参展规模和水平创历届之最。累计拆迁主城危旧房1324万平方米,改造城中村61个,均超额完成三年计划任务。主城干道环境综合改造圆满收官,完成630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一大批老旧街区焕然一新。新增广场20个、65万平方米,为市民休闲健身提供了更多去处。加快郊区区县城市拓展改造,整治小区61个,改造主干道160公里,综合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新增全国文明城区、文明县城6个。(下转2版)

(四)加速扩大内陆开放。推进国际贸易大通道建设,实现渝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开行和多国海关“一卡通”,开通渝沪江海联运、渝深铁海联运,新增9条国际航空货运航线,内陆首个保税航油仓库建成投用,重庆跃升为内陆开放的桥头堡。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利用外资,在渝世界500强企业超过200家,外资经济比重提高到24%。面向国内市场和重庆需求,策划实施了矿产资源、粮食安全、资源加工、装备技术、园区开发等一系列海外投资项目。轻纺集团收购德国萨固密集团,重钢收购澳矿项目开工建设,粮食集团巴西大豆种植基地投产回运,整合利用全球资源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外贸结构显著优化,笔记本电脑成为第一大出口产品,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翻了两番。两江新区开发开放气势磅礴,完成“七通一平”51平方公里,建设标准厂房及楼宇700万平方米,金融城、会展城、空港园等功能板块快速形成,全国各类品牌集聚的汽车生产基地和内外商集聚的云计算基地初步成型。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提前四年全面封关运行,西永综合保税区产能大规模释放,入驻企业全部投产。重庆经开区、高新区开启第三次创业新征程,万州、长寿经开区开发加速推进,各类园区日益呈现出大开放大发展的良好态势。

(五)以改革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户籍制度改革,保障了转户居民就业、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权益和待遇,促进了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在全国产生积极影响。健全市场供给与政府保障并举的“双轨制”住房供应体系,实行“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调控,大规模建设公租房,率先开展房产税改革试点,主城房价在全国35个重点监测城市中始终保持中低位。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控制力、影响力,市属国有集团完成投融资1000多亿元,强力支撑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国有资本收益的15%上缴财政用于民生。出台实施资本金补助、贷款融通、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创办微型企业,激发了广大市民的创业热情。合理调节收入分配,调整城镇职工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公务员津补贴第三步方案落实到位,在全国率先兑现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

多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在农村“三权”确权到户基础上,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都是财产权,分离量化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权益。累计交易地票8.9万亩,农民直接获得增值收益124亿元。建成农民新村519个、巴渝新居5.2万户,改造农村危旧房12万户,农房品质明显改善。组建了30亿元资本金的兴农融资担保公司,“三权”抵押贷款达到180亿元。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817个,建立起农民按股份分享经营收益的体制机制。

(六)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市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584亿元,增长40%。全年生产粮食1127万吨、蔬菜1440万吨、出栏生猪2050万头,“菜篮子”工程保障水平全国领先。完成城区菜市场标准化改造453个,建成规范化乡镇农贸市场436个,在全国各大城市设立营销网点940个,较好地解决了农产品“卖难”、“买贵”问题。新建、改建农村公路8000公里,行政村通畅率达到65%。启动“十二五”千亿水利投资计划,21座大中型水库加快建设,50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33处城市堤防工程稳步推进,解决了21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在全国率先实施贫困区县脱贫摘帽计划,实现45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减少贫困人口29万人。

把振兴区县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市对区县各项补助增长34.7%。健全“一圈”对口帮扶“两翼”机制,启动市属国有企业第二轮50亿元融资计划,帮扶区县工业园区建设,“两翼”地区经济增速继续快于全市平均水平。依法设立綦江区、大足区。全面落实加快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区县重点项目建设和公共服务保障力度,各区县形成了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启动实施。建立3000多亿元的项目储备库,首期申报项目通过审查,后续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启动15个现代农业和8个城镇移民安置小区困难帮扶试点。开展移民资金总结算和财务总决算,迎接总审计和总验收,为后续规划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加强三峡水库175米试验性蓄水安全监测与防范,成功预报和处置了一批地质灾害险情。三峡库区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七)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实施培训、输送、回引工程,建立重点产业招工用工储备制度,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实现城乡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五险合一”管理体制初步形成。在全国率先建立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制度,市儿童爱心庄园建成投用。节日送温暖活动惠及220万城乡困难群众。

先进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唱读讲传”活动蓬勃开展,群众参与面达到97.3%。持续实施“三个百亿”投入计划,夯实了市、区县和乡镇三级文化主阵地。市川剧艺术中心、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建成投用。区县文化馆、图书馆实现全覆盖,影剧院覆盖面达到85%。乡镇综合文化站、街道文化中心、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广播村村响和电视户户通基本实现全覆盖。成功举办第十二届亚洲艺术节和第二届中华红歌会。一批文艺作品荣获国家大奖。初步建立起财政支持和市场运作的文化促进机制,基本完成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带动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30%。

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全面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率达到70%。在西部地区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72万人。普通高校发展到67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32%。中小学生营养促进工程惠及300万人,资助各级各类学生400多万人。新建和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370所,留守儿童得到全面关爱和照顾。

卫生和体育行动计划深入实施。成功创建2所区县三甲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率超过70%。在全国率先将基本药物制度覆盖到村卫生室,全面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药品交易所发挥出抑制药价虚高、规范流通秩序功能,药品交易价格平均下降28%。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加到1平方米,长跑、跳绳、游泳、登山等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国民体质抽样合格率提高到92.6%。

社会更趋和谐稳定。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在全国率先实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安全责任连带追究,依法查处了违规企业。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攻坚活动成效明显,重特大事故防控有力,事故死亡人数减少7.6%。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实现干部大下访常态化,创新信访维稳联动机制,信访总量持续减少。一体化大综治格局更加完善。建成交巡警平台500个,实行校园警务、阳光政法新机制,组建公共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数字化应急联动防控体系日趋完善。以消防为主体的综合应急抢险能力建设得到加强,经验在全国推广。纵深推进扫黑除恶和严打整治行动,刑事发案率继续下降,群众安全感指数达到96.51%。

(八)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9件,制定政府规章16件。办结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2858件。在全国率先完成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工作,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和公开招聘制。加快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在市级机关开展了“四清四定”。减少和调整审批事项111项,向区县下放行政管理权限44项。全面实现区县、部门行政审批在线监管,行政透明度排名全国领先。38个市级部门制定实施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组建市工程建设招投标交易中心和区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规范了公共资源配置权。专项治理领导干部插手干预工程建设、基层违规执法、侵占惠民资金等问题,依法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实施“三项活动”、“三项制度”,扎实推进“三万计划”,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各位代表!在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上,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出一条民生导向、共富发展的新路子。这条路子,概括起来就是:以“314”总体部署为总纲,改革开放为动力,民生幸福为追求,在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城乡统筹一体化中,加快发展、缩差共富,实现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又好又快与公平正义的有机统一。这条路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顺应人民群众期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重庆特点和民生特性,已经并将继续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重庆能够走出新路子、创造新业绩,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切关怀的结果,是市委统揽全局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开拓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奉献智慧和力量的全市各族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我们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驻渝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中央国家机关、兄弟省区市和社会各界,以及港澳台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2012年工作目标要求

今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四次党代会。做好全年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当前,宏观环境总体上十分严峻复杂,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主要发达国家债务和失业等问题缠身,国际市场陷入低迷,保护主义倾向更加突出,贸易摩擦日益加剧,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内经济方面工业生产、企业利润和税收出现局部下滑,不少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外部形势不容乐观。二是资金调度压力不小。发达国家再工业化造成外资回流,一些新兴经济体对外资的吸引力逐步增强,增大了我们利用外资的难度。随着“十二五”规划项目大批上马,加之原材料、能源和劳动力价格持续上升,社会资金需求量大增。国内通胀压力仍然存在,资金供给仍处于趋紧状态,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三是资源能源供给和环境承载力约束加剧。我市电力装机总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差距明显,天然气供应依然紧张,成品油储备和调度仍有“短板”。经济快速发展与土地供应、节能减排、生态环境的矛盾进一步凸显,转变发展方式迫在眉睫。四是科技进步对转型发展支撑乏力。全社会研发投入明显不足,发明专利和知名品牌不多,创新主体、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难以满足转型升级需求。五是社会建设和管理中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征地拆迁、房屋改造、就业社保、收入分配、教育文化、医疗服务、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社会诚信体系亟待完善,道德教育亟待加强。六是一些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为企业、为群众服务的主动性不强,办事效率不高,“吃拿卡要”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甚至滥用权力、贪污腐败。我们要充分认识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战略谋划,提高应对能力,有效化解风险,绝不错失黄金发展期,绝不辜负中央的重托和人民的期待。

逆境长精神,创新得先机。我们也要看到,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不会逆转,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的脚步不会放慢,国际市场大融合、生产要素大重组和产业布局大调整的态势不会改变,特别是当前国际要素资源配置成本相对较低,有利于我们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我国经济稳中求进,宏观经济政策更加注重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更加注重扩大内需,更加注重实体经济发展,更加注重民生建设,为我们转变方式、缩差共富提供了良好条件。西部大开发渐入佳境,重庆已步入科学、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政策效应加速释放,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产业发展上档升级,企业活力显著增强,全市上下创新求变的愿望十分迫切,各行各业奋勇争先的劲头非常饱满。我们完全有能力把重庆的事情办得更好,不断开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民生导向、共富发展路子,继续处理好促增长、调结构、控通胀的关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扩大内需,着力发展实体经济,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步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市民幸福指数,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5%左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均增长18%。实际利用外资和海外投资分别保持在100亿美元、50亿美元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5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二氧化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率达到国家约束性要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新增市场主体17万户,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和18%。城乡差距缩小到3∶1左右,“圈翼”人均GDP差距缩小到2.15∶1左右,基尼系数降至0.4左右。

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创新,突出缩差共富这个主基调,切实做到“五个更加注重”:

——更加注重前瞻调控、优化发展。经济稳定增长是缩差共富的基础。要主动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以前瞻思维破解资源能源瓶颈,以开放眼光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千方百计强调度、增投入、活消费、促转型,扩大有效供给,壮大实体经济,努力实现更长周期、更富内涵、更好质量的发展。

——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区域协调。统筹城乡、振兴“两翼”是缩差共富的重点和难点。要遵循城乡总体规划,在构建大都市连绵带、增强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的过程中,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开发,活跃区县经济,加快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共发展共繁荣。

——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改革和开放是缩差共富的两把“金钥匙”。要充分发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作用,着力建设内陆开放高地,通过扩大开放加快做大“蛋糕”,通过深化改革合理切分“蛋糕”,通过不断创新扫除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

——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科教引领发展,人才决定未来。要全面落实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科技创新中心、西部教育高地、文化高地和人才高地,推动经济增长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不断提升重庆核心竞争力。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社会和谐是百姓之福,公平正义也是生产力。要坚持民生为重,加大财政投入,全面完成“五个重庆”和“民生十条”主体任务,大力实施“共富十二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共同发力,形成多方推动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生动局面。

三、2012年的主要工作

(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用好用活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建立健全“五低成本”政策体系。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西部大开发15%企业所得税率政策适用领域。针对企业流动资金和社保缴费、物流补贴、家电汽摩下乡等,适时推出新一轮提振举措,有效激活实体经济。

强化资金调度平衡,确保社会融资增量不低于4500亿元。跟进宏观经济政策,积极争取信贷定向支持,新增银行贷款2500亿元。发挥资本市场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功能,通过债券、融资券、信托、小额贷款、担保、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基金、金融租赁等渠道,新增融资800亿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海外直接融资规模,引进外资折合人民币650亿元。深化与国家部委、中央企业和区域合作,力争引进各类资金550亿元。优化资金投向,重点保障“十大工业项目”、“十大城市片区开发项目”和“八大基础设施项目”,强力支撑经济持续增长。

加强能源调度和项目建设。稳定市内煤炭生产,加强与川、黔、宁、陕等省区能源合作,推进万州、涪陵煤炭储运基地和市外煤电基地建设,抓好港口中转煤调度,确保电煤储备300万吨。强化外购电调度,争取增加三峡电入渝份额,利用市外闲置机组发电增供重庆,做好电力需求侧管理,保障民生、重点工程和重点企业用电。围绕“十二五”末电力装机翻番的目标,加快万州神华、合川二期、奉节、石柱、习水二郎电厂等1000万千瓦电源项目建设,做好新的1000万千瓦电源项目前期工作。推动新疆至重庆、雅安至重庆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改造城乡电网。加大天然气供应协调力度,保供80亿立方米。搞好页岩气、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加强成品油调控,应急储备达到50万吨。

做好人力资源保障工作。就业培训与配套服务并举,调整增量与用好存量并重,努力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和周边劳动力在渝就业。加强人力资源调控,建立跨区域劳务资源调度平台,加快区县预备基地建设,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企业用工需求。

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新开工公租房1350万平方米,配租10万套。加强公租房小区综合配套,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方便群众生活。落实首套住房和改善性住房的优惠政策,满足群众自住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综合运用规划控制、土地供应、信贷税收等手段,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房价增幅不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继续加大对改善民生、扩大消费的财政性支出,增加对城镇低收入群体和农民的补贴,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执行车船税最低税额标准,扩大汽车金融公司消费信贷。提升家政物业、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服务消费,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兴消费业态。落实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强化市场监管和服务,开展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坚决打击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行为,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继续把控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作为稳定物价的重点,加强粮、油、肉、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的监测预警,完善政府储备及商业储备体系,提高储备和应急保供能力。抓好重要商品产运销衔接,严格执行农产品生产流通税费减免政策,降低流通成本。加强食品、药品价格和医疗、教育、通信等服务收费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囤积居奇、价格操纵、恶意炒作等违法行为,正确引导社会预期。

(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十二五”末形成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传统优势工业三个“万亿板块”,继续抓好大投资、大基地、大支柱,重点推进“十大工业项目”,做大做强“6 1”支柱产业。全面实施“云端计划”,突出龙头项目和零部件配套,力争高性能集成电路、液晶面板、硬盘等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笔记本电脑产量超过5000万台,形成3000万台彩色打印机基地和30万台服务器云计算产业规模,为建成全球重要的信息产业基地奠定决定性基础。以长安为龙头,齐聚上汽、一汽、二汽、北汽四大国内汽车集团和庆铃、红岩两大商用车集团,发展上千家零部件配套企业,构建“1 6 1000”产业集群,建设产值超6000亿元的汽车生产基地。以数控机床、固定翼小型机和直升机、轨道交通装备、大功率风电设备为重点,建设十个百亿级现代装备产业基地。延伸异氰酸酯、蛋氨酸等产业链,积极发展煤化工,建设内陆重要的综合性化工基地。加强矿源保障能力建设,推进熔融炼铁等项目,建设千万吨精品钢材基地和中国铝加工之都。强化前期研发和品牌营销,扩大轻纺、食品产业市场份额。着力培育西永、两路寸滩、鱼嘴复盛等重点板块,加快形成5个千亿级园区和30个百亿级企业。

推动服务业提质增量。做大做强银行、证券和保险业,高标准建设金融核心区。支持来渝设立金融总部和功能性中心,推动地方金融机构跨区域发展。规范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完善各类交易所功能,扩大经营规模和辐射面。拓展加工贸易离岸结算、电子商务国际结算和人民币境外互换结算。加强金融监管,支持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创新,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实现更大的发展。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地区商贸中心和购物、会展、美食之都,启动建设西永、礼嘉、茶园、龙盛、陶家五大新商圈,抓好朝天门市场迁建、双福西部贸易城等重大项目。继续推进万村千乡、直销菜店、早餐示范、农户科学储粮等惠民工程。建设一批全国性物流枢纽和重要节点,发展多式联运和第三方物流。积极发展研发设计、咨询评估、中介服务、商务会展等专业服务业。强化整体营销,建设精品景区,创建“世界温泉之都”,大力发展都市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和游艇经济,加快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健全行政管控和市场调节的互动机制,严格目标责任和管理,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推广先进技术和节能产品,构建节能环保型产业体系。继续实施环境污染安全隐患企业环保搬迁,推进资源型企业兼并重组,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强工业园区、重点企业循环经济示范,规划建设一批低碳产业园区。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强粉尘、噪声、废气、烟气综合治理。推进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完善城镇污水处理管网配套,新增和扩建一批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大力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完善垃圾收运体系。抓好小流域环境整治,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深入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和排污权交易,利用市场化手段挖掘节能减排潜力。搞好森林管护,探索碳汇交易。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消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推动城市拓展和功能开发。按照国家中心城市定位,加快建设千万人口、千平方公里特大都市,实施主城二环大型聚居区规划,同步推进产业布局、交通市政、商贸流通、公共服务与人口集聚。加快朝天门片区、江北嘴中央商务区、化龙桥片区、钓鱼嘴半岛和老重钢片区、九龙半岛片区、西永组团核心区、龙洲湾滨江片区、龙兴复盛片区、悦来会展中心和中央公园片区、礼嘉片区等十大城市片区开发,形成高品质商务集聚区。优化城市滨江、依山地带,建设一批森林景观带,新增一批公园、广场和精品雕塑,提升夜景灯饰水平。优化区县中心城区、工业园区、重要节点的规划设计和开发,实行错位发展和特色发展,避免同质化。强化中心城镇规划引导、产业支撑、功能配套和环境整治,加快建设500个现代化小城镇。培育特色风貌街区,保护好历史文化名镇,彰显巴渝文化内涵和韵味。

加快“三港两枢纽”建设。着力推进江北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及东航站区建设,增开一批国际直达航线。建设主城果园、涪陵龙头山、万州新田等重点港口,整治乌江航道,大力发展专业化、标准化、大型化船舶运力。推进火车北站扩建和沙坪坝火车站综合改造,加快渝黔新线、兰渝、渝利、渝万城际等铁路建设,力争南涪铁路、遂渝二线建成通车。加快奉节至巫溪、涪陵经丰都至石柱等高速公路和城口至万源等快速干道建设,打通江津至合江出口通道,推进国省道大中修改造。实施直连传输光缆工程和西部数据中心联通工程,确保云计算基地数据进得来、出得去。

示范创建、环境改造和精细化管理并举,提升城市宜居度。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面完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目标任务。巩固和扩大城市环境综合改造成果,推进郊区区县城主干道综合改造,持续开展违法建设专项整治,统筹建设城市地下管网共同沟,解决市民过街难、停车难、如厕难问题,努力做到树多、路平、街净、宜行。深入实施“畅通主城行动计划”,建成一批桥梁隧道、快速干道、换乘枢纽和停车楼,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超过140公里。提高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减少周期性堵点。扩大主城二环以内公交覆盖面,推进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一体化,实施公交限时免费换乘。提升城市数字化管理水平,加快市政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完善市容环境监督考评机制。

(四)振兴发展区县经济。深化实施“一圈两翼”战略,完善和兑现加快区县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增强区县统筹发展能力,把各区县培育成为实力较强、特色突出、联动发展的“小老虎”。

强化区县产业支撑。依托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万州、长寿、万盛、双桥等重点开发区,大力发展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产业集群,尽快形成若干经济板块。以长江沿线工业园区为支点,加快建设江南万亿工业走廊。推动“一圈”工业园区集群化发展,建设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区。发挥市属国有企业融资担保作用,加快“两翼”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农林产品、资源深加工和先进制造业。支持资源型城市加快转型。支持郊区区县城建设特色商圈和特色街区,形成一批次级物流基地,推动特色旅游和边贸经济发展。

支持区县完善城镇功能、突破要素瓶颈。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帮助区县进一步完善交通市政、商贸物流、科教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建设区域性、专业性公共服务中心。帮助区县解决规划、土地、能源、融资等问题,逐步取消市级以上重大项目建设资金的区县配套。加强区县融资平台管理,保持合理的负债水平,有效防范风险。支持渝中区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沙坪坝区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

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全面贯彻新十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动态确定农村扶贫对象,推进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实行到户帮扶。实施新一轮生态移民和扶贫移民,加快整村脱贫与连片开发,开展武陵山区扶贫攻坚试点,扎实做好渝东北山区扶贫开发,实现涪陵区、黔江区脱贫摘帽。

(五)毫不放松地做好“三农”和库区工作。夯实农业基础,加大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增收保供为核心,以农业科技进步为支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建设粮油、生猪、柑橘、蔬菜、生态鱼、土鸡、牛羊、中药材等百亿级产业链,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全面完成“两翼”农户万元增收任务。推进农工商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深化“农商对接”、“农超对接”,加快“两翼”区县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实现规范化乡镇农贸市场和“农商通”信息机全覆盖。切实保护耕地,开展整村、整镇土地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水平。抓好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复垦,扩大耕地资源来源。加大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建设农民新村和巴渝新居,塑造农村新风貌。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建成一批农村客运站和招呼站,完善农村客运网络,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加快农村清洁能源、商贸流通、医院学校、文化体育、村邮站等设施标准化,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掀起水利建设新高潮。建成投用大足玉滩水库,加快建设金佛山大型水库和“泽渝”工程,继续推进大中型灌区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抓好城镇防洪、高效节水灌溉、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提升水资源保障和蓄引能力。加快水利改革试点,建立水利稳定投入长效机制,优化水价形成机制。全面完成全国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试点。加强水源保护,扩大饮水安全覆盖面,努力让城乡居民都喝上放心水。

切实做好三峡后续工作。编制和启动后续工作实施规划,积极争取国家更多的投资计划,利用后续项目撬动社会投入,扩大招商引资和对口支援成效。支持库区发展特色工业、特色农业和特色旅游,加快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试验区建设,完善城镇移民安置小区配套设施,促进移民安稳致富。继续做好库岸沿线矿山关闭、地质灾害监测与防范、重点城镇建成区规划控制,整治消落区环境。推进生态屏障区建设,绿化长江库岸130万亩。

(六)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以有效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为核心,畅通城乡人口、土地、资金等要素一体化配置的制度通道。健全地票交易制度,全面推行地票价款直拨。完善农村“三权”权益评估、抵押登记、风险补偿、财政贴息等配套政策,抵押贷款力争实现300亿元。加快农民新村配套建设,开展农民集中居住区房屋和转户居民退出房屋交易试点,提升农房市场价值。全面清理农村集体资产,在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中量化确股,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300个。建立健全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长效机制,落实好转户居民权益保障,实现转户常态化。

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加快国有企业资本、组织、产业、运营结构改革,深化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统一的国资管理体制。推动国有企业面向海内外市场的优化布局,面向全球先进水平的改造升级,面向公众监督的整体上市,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缩差共富中的基础性作用,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带动作用,在经济调节中的杠杆作用,在履行社会责任中的表率作用,确保国有资本收益的30%用于民生。

落实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新36条,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创新融资服务,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新增中小微企业融资1000亿元。发挥资本金补助、贷款融通、税收优惠、规费减免等政策效应,搭建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创业就业培训,推进与龙头企业的合作,建设一批孵化基地和工业楼宇,鼓励支持全民创业。新增微型企业3万户、个体工商户11万户以上。

强化收入分配调节。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合理调节政府、企业、居民的分配比例,力争居民收入占比提高到45%。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做到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企业利润、高管薪酬“三挂钩”。健全最低工资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稳步提高一线职工工资水平。加强税收调节,完善个人所得税征收方式,深化房产税改革试点,积极争取相关税收改革试点,减轻小微企业和中低收入者税负,有效调节过高收入。保持一般预算的75%用于区县基层、50%以上用于民生,健全转移支付制度。鼓励慈善捐赠,规范善款使用,在全社会形成扶弱济困的良好风气。

(七)拓展内陆开放广度和深度。按照国家赋予的五大战略定位,改革先试、开放先行、创新先发,推动两江新区全面发力,提速建设内陆金融、科技、贸易、服务和产业高地。加快龙盛、水土、空港三大工业区产业集聚,增强江北嘴、礼嘉、悦来三大新城区集聚辐射功能,形成大开放、大产业、大枢纽、大商务功能集聚的强劲态势。基本建成汽车、笔记本电脑、云计算三大国际产业基地,加快培育航空、轨道交通、新能源新光源、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基地,金融中心、创新中心、总部基地全面展示新形象。壮大离岸金融结算规模,争取限额离岸免税零售试点,设立汽车整车进口口岸、高科技成果交易市场,成为内陆最具活力的开发开放区。

提升大口岸、大通道功能,加快建设内陆口岸高地。完善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功能,建设智能口岸,提高通关效率。发展保税物流、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建设货物集散分拨中心和进口商品专业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设立出口监管仓库和保税仓库。优化渝新欧运行平台和通关流程,支持中国—比利时绿色列车通道项目,切实降低物流成本。加密渝沪、渝深“五定”班列(轮)。开辟面向东南亚的贸易大通道,打通连接东盟的物流关节点,实现渝昆缅(越)国际铁路集装箱试运行。

促进外资、外经、外贸、外包四轮驱动。健全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协调机制,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围绕国内紧缺的资源、装备、品牌和先进技术,推动企业开展海外投资和战略并购。建立海外投资引导基金,抓好海外在建项目,扩大境外资源要素互利合作。推动加工贸易、一般贸易、服务贸易三管齐下,提速建设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国家服务外包和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增加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短缺原材料进口,建立欧洲进口商品集散中心。扩大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发挥外事、外宣、侨务工作在扩大开放中的积极作用。

加强区域交流与互利合作。扩大渝港、渝澳经贸往来。建设两岸经济合作先行示范区,推进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先行先试,保持利用台资的领先优势。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的呼应,实现产业互动、资源互利、市场共享。推进与周边省区的全面合作,做实川渝合作示范区、渝黔合作汽摩产业园和电子产业园,促进区域互动协调发展。

(八)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实施“创新11条”,推动科技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解决技术创新四面出击、产学研合作体内循环、研发人员分心错位等突出问题。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完善科技奖励机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科技人员以多种形式与企业合作。

依托科技创新抢占产业制高点。围绕“2 10”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聚焦突破新一代信息终端、高性能集成电路、云计算、物联网、节能及新能源汽车等关键核心技术,重点支持电动汽车、新型智能终端、高端机电装备等新产品研发生产,攻克一批节能减排、生态环保、公共安全等民生科技难题。支持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引进培育一批独立研发公司,组建国际产学研联盟和成果中试基地。启动国家质检基地建设。实施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加快科技成果孵化和产业化。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全面实施工业研发千亿投入计划,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5%。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更新设备、改进工艺、研发新品,加快装备数控化改造。推动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完善政府科技投入机制,扩大风险投资基金规模,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项目。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创建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和内陆技术标准高地,推进科技、标准、流程同步示范,促进专利、版权、标准、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大幅增长。鼓励知识产权参股和质押融资,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深入实施人才发展规划。突出抓好“六百三万”重点人才专项,依托重大项目和优势产业,支持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培养和引进一批创新团队、领军人才。坚持人才以用为本方针,开展人才重大政策改革试验,加快两江新区人才特区建设,创新人才发现、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落实人才奖励政策,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制度环境。

(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微型企业,努力满足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的就业需求。推进创业型城市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扩大就业援助,开发更多的公益性岗位。加快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基地建设,实现基层就业社保服务平台全覆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及时妥善处理劳动争议,完善职工权益保障机制,让劳动者更加体面地工作和生活。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实现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提高合作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和报销水平。推动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信息化推动社保服务规范化,加快城乡养老、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灾民生活救助体系,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孤儿生活保障机制。深入实施空巢老人关爱行动,加快敬老院、社会福利中心和社区养老平台建设,鼓励和规范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保持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在4%以上。加快公益性、普惠性学前教育体系建设,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5%。加快推进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造城乡薄弱学校,办好一批农村初中。深化高中新课程改革,建设一批优质高中和特色高中。加强职教基础能力和实训基地建设,办好国家示范职业学校。推进高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课程和创新团队建设,稳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5%。发展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加强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以减负提质为抓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扩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和中小学生营养促进工程覆盖面,全面实行中职免费教育,完善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保障城乡孩子都能顺利完成学业。建立民办学校合理回报机制,培育民办教育品牌。加强平安校园建设,严格落实校车安全规定,强化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保障学生人身安全。

同步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唱读讲传”活动,传承发扬红岩精神和三峡移民精神,培育重庆城市精神。深入开展道德教育实践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展志愿服务,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建成国泰艺术中心、自然博物馆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加快区县文化场馆建设,探索建立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机制。实现乡镇街道文化基础设施全覆盖,培育农村文化中心户,基本建成“城镇15分钟”、“农村半小时”文化服务圈。大力发展影视动漫、出版发行、演艺娱乐等文化产业,加快实施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文艺院团、两江影城等重点项目,培育一批实力雄厚的文化骨干企业。深化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支持发展区县综合性演艺公司。实施政府购买、项目补贴等激励政策,鼓励多出精品、多出人才。进一步加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挖掘,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完成革命遗址、抗战遗址、统战文化遗址抢救保护,修缮一批古寺、教堂和会馆,传承巴渝历史文化。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新闻媒体建设和管理,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有效开展普法和科普教育。做好档案、文史和地方志工作。

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快三甲医院创建,推进重医金山医院二期和附二院江南分院、市中医院二期、儿童医院北部分院、涪陵中心医院扩建等重大医疗卫生项目,实现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增强村卫生室网底功能,推进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巩固和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扩大药品交易所交易品种,进一步降低群众用药支出。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快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预防和应对重大疾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壮大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队伍。支持中医药事业,促进中西医共同发展。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着力建设体育之城。实施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全民健身服务、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和体育产业发展“五大行动”,广泛开展各类赛事活动。办好第四届全市运动会和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全面启动第五届全国体育大会场馆改扩建和备战工作。

(十)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构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新机制,将一体化大综治职能由社会治安向社会管理全面延伸。夯实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充实社区管理队伍,健全服务网络。推进村(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促进社区管理与居住小区融合,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建立覆盖全部实有人口的动态服务管理体系。加强对特殊人群的教育、救助和帮扶。进一步落实“三项制度”,实现群众工作和社会管理到户到人。

完善群众权益协调和保障机制。推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坚持干部大下访,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基本化解现有信访积案,妥善处置群体性矛盾。强化大调解机制建设,健全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促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完善信访救济、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制度。支持工会、妇联、共青团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更好地联系和服务群众。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保障公共安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效打击刑事犯罪,保持对黑恶势力的高压态势。深入实施“百镇千村平安示范工程”,完善交巡警、校警等创新机制,推行阳光政法,建设雷锋式政法队伍。巩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强化对煤矿、非煤矿山、特种设备等重点高危行业的监管,推进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和道路交通“生命工程”,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促进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和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市、区县、镇街三级应急平台,加快建设三峡库区综合应急救援中心,开工建设国家应急物资综合储备库,建成一批应急避难场所。加强气象预报、地震监测、防灾减灾等能力建设。加快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建设,创新监管体制,强化技术支撑,开展专项整治,保障群众吃得放心、用药安全。

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支持国防和驻渝部队现代化建设。推进城乡退役士兵安置制度改革。深化全民国防教育,提高国防动员能力,加强人民防空建设,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我们要始终牢记“为民服务、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认真落实“民主法治十五条”,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把重庆建成行政效能高、社会秩序好、发展环境优的城市。

第一,转变职能,不断提高科学发展能力。改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综合运用规划、产业政策和财税、价格等手段,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更加注重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兑现落实民生共富若干政策,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惠民的公平性。基本完成行政类和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加快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着力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更加重视基层建设,支持基层创造性开展工作,推动基层更好地为民办事。大兴效能革命,完善绩效评估,加强行政问责,促使政府工作人员勤勉尽责、永不懈怠,干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新业绩。

第二,规范行为,不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公众监督和媒体监督。健全政务公开机制,推行网络政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完善重大决策程序、听证、风险评估和责任追究机制,努力做到政府决策与群众“面对面”、为民办事“实打实”、有错必纠“硬碰硬”。推进内陆开放、统筹城乡、缩差共富等重点领域的地方立法,提高行政规章质量。以投资、社会事业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为重点,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规范区县行政服务中心运行,推行服务质量公开承诺制和亲切服务。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复议权改革。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严格执法程序,公正文明执法,坚决纠正违规执法、简单粗暴执法等问题。完善社会征信系统,加强政务诚信体系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

第三,改进作风,不断增强为民谋利能力。建设学习型政府,加强理论武装和专业知识培训,有序组织公务员到市外和基层一线挂职锻炼,切实提高公务员素质和能力。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虚心拜群众为师,深入基层问政、问需、问计,使各项政策措施更加符合重庆实际、符合群众利益。改进工作作风和会风文风,精简会议、论坛和文件,严格控制评比达标、表彰庆典等活动,把更多精力放在研究问题、化解矛盾上,把有限资源和财力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深入开展“三项活动”,倾情为群众排忧解难,倾力帮扶群众致富奔小康。

第四,干净干事,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政府工作人员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既要干事,又要干净。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自觉过好权力关、交友关、礼品关、家庭关、退休关。坚持勤俭节约,严格控制会议和公务接待经费支出,保持公务购车用车、出国(境)经费等支出零增长。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严查各类失职渎职和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加强重点领域反腐制度建设,严格实行重大项目行政审批、资金运作、施工操作相互隔离,从源头上防治腐败。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投诉举报,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绝不让腐败分子逃脱党纪国法的严惩,绝不让腐败行为干扰发展大局。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任,奋斗铸就辉煌。改革开放创新,我们已经迈开大步。共建共享共富,我们正行进在路上。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重庆市委的领导下,朝着“314”总体部署指向的目标奋勇前进,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第三篇: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1月23日在重庆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2007年02月05日· 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 王鸿举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重庆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

一、2006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扎实开展“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推动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促进改革发展;精心谋划打好“直辖牌”和“库区牌”,突出重点和难点,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大了对发展库区产业、解决移民就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民生和建设六个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政策支持力度;全市人民万众一心,成功战胜了百年不遇特大旱灾,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建设出现可喜变化,社会保持安定有序。

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去年主要目标和任务,除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外,均完成或超额完成。一是经济增长较快、效益趋好、物价总体平稳。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486.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地方财政收入529.5亿元,增长30.5%;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2.4%。二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全社会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9%和1.7%;主城区空气质量满足优良的天数达到287天,比上年增加21天。三是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3.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41.5万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70元,增长12.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874元,增长2.3%。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正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主要成效表现在:一是投资保持适度较快增长,投资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51.8亿元,增长24.9%。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28%提高到30%。二是消费需求持续走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3.6亿元,增长15.4%,为直辖以来最高。三是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工作报告《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商品住房供应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四是金融业稳健发展。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5587.5亿元和4443.8亿元,比年初分别增长16.9%和17.6%。保险机构保费收入增长27.6%。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下降到6.44%,利润增长140.6%。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三次产业比重为12.3∶44.0∶44.7。重点产业发展集约化、集群化趋势增强,工业企业进一步向园区集中。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20.6%,新产品产值增长39.5%,利润总额增长35.3%,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工业企业集团达到8户。实施名牌战略取得实效,新获中国名牌11个、中国驰名商标4件。积极扶持创意产业发展。主城区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商圈的集聚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实施旅游大项目带动战略,全年旅游项目合同引资额突破100亿元。

突出自主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制定并实施重庆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建立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软贷款专项;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科技贷款贴息专项;市级应用技术研发资金增长20%以上。新增国家重点新产品21项,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38.2%,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

全面实施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四大行动。加大主城区扬尘、二氧化硫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整治力度。关闭电镀厂28户、铁合金厂6户、小煤矿230个。完成退耕还林90万亩。加强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等主城“肺叶”保护。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2%。完成主城区内环高速公路改性沥青铺设。治理次级河流水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文化娱乐噪声污染取得初步成效。全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6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70%。

(二)加快库区产业发展,着力扩大移民就业。进一步理清库区发展思路,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出台了支持库区产业发展、促进移民就业、建立主城区对口帮扶库区重点区县新机制等33项政策举措。当年落实库区产业发展基金13.3亿元。三峡库区星火产业带建设顺利推进。加大库区招商引资力度,协议引进资金210亿元。开展院士专家库区行活动。免费培训移民11.8万人,新增城镇移民就业2.9万人、农村移民劳动力转移就业3.1万人,有条件的城镇移民“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了就业。全面完成三期移民任务,保证了三峡工程156米水位成功蓄水。启动四期移民,搬迁安置8万人。库周绿化带建设、三期地质灾害治理、移土培肥一期等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库区水质保持稳定。

(三)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实施“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工程,编制完成1000个实施村规划。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造中低产田土50多万亩,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7390公里,修建村社便道2000公里。开县鲤鱼塘水库、“泽渝”一期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进展较好,渝北观音洞水库开工建设,整治销号病险水库135座,新建小型水源3万处,新增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31万人,又有100.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新增农村“一池三改”示范户6.44万户。完成农村“户户通电”11.6万户。实现了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中国移动通信农村信息网在我市开通。建设村级社会公共服务中心1000个。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基础更加牢固。深入实施“三百工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300多家。积极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工作。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重点中心镇经济实力增强,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6.7%。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劳务总收入增长18.5%。在11个区和经开区、高新区开展了进城务工人员服务和管理试点工作。

第四篇:2012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重庆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速落实“314”总体部署和国发3号文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务实推进“五个重庆”和“民生十条”,全面实施“共富十二条”,圆满完成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主要发展指标好中加快。初步统计,全市生产总值接近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增幅跃居全国第一。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908.8亿元,增长46.1%。商品销售额突破1万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400亿元,增长18.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00亿元,增长29.5%。工业总产值达到1.38万亿元,增长26.2%,企业利润突破500亿元。市属国有企业资产达到1.5万亿元。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到113万户,增长23%。重庆的发展,进一步呈现出中央要求的“加快”、“率先”之势。

――内陆开放高地基本形成。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00亿美元,增长75%。新增海外投资项目5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达到292.2亿美元,翻了一番多。重庆港成为内陆首个中欧安全智能贸易试点口岸,外地货物经由重庆转口的货运量占比达到32%,国际航空货运量翻了两番多。加工贸易离岸结算平台基本形成,结算额达到2011亿元,形成税收45亿元。开放的重庆,正以更大的气魄和力度广聚国内外资源。

――民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户籍制度改革开全国先河,平稳有序转户322万人。累计开建公租房2871万平方米,配租11万套,规模、进度和配套水平全国领先。创办微型企业5万户,带动40万人就业。“两翼”农户户均累计增收7900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5.5%和22%,达到20250元和6438元。城乡差距缩小到3.15∶1,“圈翼”人均GDP差距缩小到2.17∶1,全市基尼系数降至0.421。今天的重庆,正在成为全市人民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采取组合举措调控经济运行。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们积极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加强资金融通、能源保障、土地配置、税费减免、物价运行等“五个调控”,着力打造低融资成本、低要素成本、低土地房产成本、低税费成本、低物流成本的“五低”发展环境,把握了服务经济和保障民生的主动权。在银根抽紧情况下,通过银行信贷、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外资利用、央企信托等渠道,新增社会融资4000多亿元,保障了资金供需平衡。安排12亿元财政资金,补贴外购电和电煤储备,全年基本避免了拉闸限电。通过争取国家计划与市场挖潜相结合的办法,满足了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的用地需求。全面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西部大开发15%企业所得税率和重点产业市级财税扶持政策,为各类企业减税让利265亿元。在全国率先推出降低农产品生产流通税费、打造安全食品生产链等措施,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上涨“双联动”机制。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3%,为全国较低省市之一。

(二)大力度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抓住新一轮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重组机遇,创新内陆加工贸易模式,形成了以惠普、宏?、华硕、思科等品牌商为龙头的“4 6 400”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到20%。“重庆造”笔记本电脑产量突破2500万台,全球最大的笔电生产基地基本成型。引进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太平洋电信等战略项目,亚洲最大的云计算产业基地启动实施。长安百万台中高档车、北汽银翔乘用车等整车项目提速推进,长安福特百万台发动机和变速器、正新和韩泰轮胎等零部件项目加快实施,为汽车产业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基础。巴斯夫等化工项目开工,重钢环保搬迁项目投产、老厂区关闭转型,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实现重大跨越。启动工业研发千亿投入计划,科技风险投资基金规模超过65亿元,15项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全面推进,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开工建设,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70%。大兴质量强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居全国前列。实施第六批环境污染安全隐患重点企业搬迁,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关闭了一批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降低。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提速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金融业增加值占比达到7%。银行、证券、保险类金融机构加速集聚,银行资本回报率全国领先,不良贷款率降至0.7%。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到398家,融通能力超过1000亿元。联交所等七大要素市场健康发展,交易额累计超过3000亿元。惠普亚太结算中心运行良好,宏?、华硕第二营运总部和贝宝、阿里巴巴、佳杰科技等结算平台启动运营。加快商贸物流中心和消费之都建设,以“三基地四港区”为载体的西部物流中心拉开骨架,形成百亿级商圈6个、百亿级市场12个。精品旅游景区提档升级,整体营销力度加大,旅游总收入增长38%,重庆首次入选“世界十大旅游目的地”。

(三)优化城市功能开发。新修订的城乡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准,两江新区、主城二环范围内21个大型聚居区和两江四岸等重点片区规划基本完成。江北国际机场复合型枢纽功能进一步提升,旅客吞吐量达到1900万人次。内河航运港加快建设,集装箱码头通过能力达到24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稳步实施兰渝等11个铁路项目。新的1000公里高速公路项目全面开工,成渝复线等15个在建项目扎实推进,国省道通行能力大幅提高。实施“畅通主城行动计划”,轨道交通通车里程由19公里增加到75公里,主次干道全部完成油化改造,畅通水平处在全国大城市前列。全市新增造林50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9%,主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5%,荣获生态中国城市奖。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通过专家组验收,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攻坚取得重大进展,主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4天。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参展规模和水平创历届之最。累计拆迁主城危旧房1324万平方米,改造城中村61个,均超额完成三年计划任务。主城干道环境综合改造圆满收官,完成630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一大批老旧街区焕然一新。新增广场20个、65万平方米,为市民休闲健身提供了更多去处。加快郊区区县城市拓展改造,整治小区61个,改造主干道160公里,综合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新增全国文明城区、文明县城6个。(下转2版)

(四)加速扩大内陆开放。推进国际贸易大通道建设,实现渝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开行和多国海关“一卡通”,开通渝沪江海联运、渝深铁海联运,新增9条国际航空货运航线,内陆首个保税航油仓库建成投用,重庆跃升为内陆开放的桥头堡。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利用外资,在渝世界500强企业超过200家,外资经济比重提高到24%。面向国内市场和重庆需求,策划实施了矿产资源、粮食安全、资源加工、装备技术、园区开发等一系列海外投资项目。轻纺集团收购德国萨固密集团,重钢收购澳矿项目开工建设,粮食集团巴西大豆种植基地投产回运,整合利用全球资源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外贸结构显著优化,笔记本电脑成为第一大出口产品,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翻了两番。两江新区开发开放气势磅礴,完成“七通一平”51平方公里,建设标准厂房及楼宇700万平方米,金融城、会展城、空港园等功能板块快速形成,全国各类品牌集聚的汽车生产基地和内外商集聚的云计算基地初步成型。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提前四年全面封关运行,西永综合保税区产能大规模释放,入驻企业全部投产。重庆经开区、高新区开启第三次创业新征程,万州、长寿经开区开发加速推进,各类园区日益呈现出大开放大发展的良好态势。

(五)以改革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户籍制度改革,保障了转户居民就业、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权益和待遇,促进了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在全国产生积极影响。健全市场供给与政府保障并举的“双轨制”住房供应体系,实行“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调控,大规模建设公租房,率先开展房产税改革试点,主城房价在全国35个重点监测城市中始终保持中低位。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控制力、影响力,市属国有集团完成投融资1000多亿元,强力支撑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国有资本收益的15%上缴财政用于民生。出台实施资本金补助、贷款融通、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创办微型企业,激发了广大市民的创业热情。合理调节收入分配,调整城镇职工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公务员津补贴第三步方案落实到位,在全国率先兑现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

多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在农村“三权”确权到户基础上,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都是财产权,分离量化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权益。累计交易地票8.9万亩,农民直接获得增值收益124亿元。建成农民新村519个、巴渝新居5.2万户,改造农村危旧房12万户,农房品质明显改善。组建了30亿元资本金的兴农融资担保公司,“三权”抵押贷款达到180亿元。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817个,建立起农民按股份分享经营收益的体制机制。

(六)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市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584亿元,增长40%。全年生产粮食1127万吨、蔬菜1440万吨、出栏生猪2050万头,“菜篮子”工程保障水平全国领先。完成城区菜市场标准化改造453个,建成规范化乡镇农贸市场436个,在全国各大城市设立营销网点940个,较好地解决了农产品“卖难”、“买贵”问题。新建、改建农村公路8000公里,行政村通畅率达到65%。启动“十二五”千亿水利投资计划,21座大中型水库加快建设,50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33处城市堤防工程稳步推进,解决了21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在全国率先实施贫困区县脱贫摘帽计划,实现45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减少贫困人口29万人。

第五篇:2015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关键词:重庆发展 张为臻 四个关键节点 城乡区域发展 基础设施 资源环境

一、2014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4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执行市委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大力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在新常态中奋发有为,在转型发展中提质增效,全市呈现出经济稳中向好、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初步统计,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8%。突出特点是“四个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三驾马车”协同发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096亿元、增长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2万亿元、增长18%,实现进出口总额955亿美元、增长39%,动力结构更趋协调。二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第二产业,电子信息和汽车等战略性支柱产业增长快于一般工业,金融和服务贸易等现代服务业增长快于一般服务业,产业结构更趋优化。三是工业投资占比提高到31.5%,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占比均保持在25%左右,投资结构更趋合理,为长远发展积蓄了后劲。四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突破1000亿元、增长3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22亿元、增长13.9%,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5133元和9470元、增长9%和11.5%,效益结构持续向好。城镇新增就业6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处于3.5%的较低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以内。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均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不断增强。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重庆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长远看,重庆仍处于“双欠”阶段和“四个关键节点”,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不完善、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矛盾还需付出长期艰苦努力。近期看,经济社会发展也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实体经济面临不少困难,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投入不够、人才缺乏等问题较为突出,财政收入

增速趋缓和民生刚需增加的矛盾较为突出,政府职能转变和政风建设长效机制有待巩固完善。

二、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工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总额均增长16%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碳排放均下降1%,主要污染物减排达到国家约束性要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左右。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实现上述目标,要按照市委提出的“有定力、善作为,转方式、提质量,重统筹、促公平,防风险、补短板,打基础、可持续”要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把握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三、2015年的重点工作

(一)推动五大功能区域协调发展。围绕各功能区域发展定位,坚持产业跟着功能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建设用地跟着产业和人口走,完善和实施配套政策措施,夯实全市一体化发展基础。

进一步落实各区域发展导向。引导都市功能核心区聚焦金融服务、国际商务、高端商贸、文化创意、都市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商贸中心。做大做强都市功能拓展区,着力打造全市科教中心、创新中心、物流中心、综合枢纽和对外开放门户。抓好城市发展新区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布局,努力发挥全市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作用,成为成渝城市群的重要支撑。完善生态涵养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发展区扶持政策,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提升长江上游地区生态屏障功能。

认真落实功能分区配套措施。针对各功能区域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薄弱环节,充实重大投资项目库,带动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加快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各区域互联互通。建立基于功能分区的转移支付制度,落实财税分类扶持政策。加强技能培训、配套服务和统筹调度,有效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二)提质发展工业集群。把创新驱动作为结构调整的主引擎,巩固支柱产业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巩固提升“6+1”产业集群。推动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持续放量,稳定工业经济基本面。推动传统制造业与信息技术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装备工业和国防工业发展,建设通用航空、轨道车辆等产业集群。顺应大宗生产资料价格走低的趋势,巩固装备、建材、轻纺等行业企稳回升势头。加快钢铁、电解铝、化工等行业调整,努力实现转型增效。

做大做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务实抓好集成电路、液晶面板、物联网、机器人、石墨烯和纳米新材料、新能源及智能汽车、页岩气、MDI一体化、生物医药、环保装备等项目引进、生产配套和销售物流,加快推动一批带动性强的龙头项目。加快国家页岩气勘探开采示范基地建设,促进资源产业化利用。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着力提升产业能级。谋划布局一批物联网、机器人、新能源及智能汽车、纳米新材料、节能环保重大项目,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坚持市场导向,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创新平台。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集中力量攻克技术难题。推行基于绩效评估的后补助方式,用好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支持更多企业通过创新增强竞争力。落实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建立与贡献相匹配的创新收益机制。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长江上游商贸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建设目标,坚持生产性与生活性服务业、传统和现代服务业并重,完善市场体系、增强集聚功能,推动服务业跨界发展、创新发展。

大力发展新型服务贸易。依托“渝新欧”和铁路口岸,发展平行贸易,扩大对欧进出口贸易。充分利用保税商品展示交易平台,创新交易机制,做大交易规模。推进保税区贸易方式创新,发展融资租赁、进境入区维修、委内加工、离岸贸易等新型业务。优化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综合服务和流程监管,吸引更多线下交易转线上、商贸企业上平台。形成基于数据服务的产业集群。

加快发展商贸、物流、旅游等服务业。加快中央商务区转型升级,推进智慧商圈建设。培育会展品牌,壮大会展经济。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经济。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促进电子商务向农村延伸。完善现代物流基地、区域性物流节点和城乡配送体系,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多式联运。加强旅游整体规划和布局,打造精品线路和景区。

推动金融业健康发展。培育和引进总部型、区域性金融机构,做强银行、证券、保险业,发展金融租赁、金融保理、信用保证保险、责任保险等新型业态。积极争取国家各类金融试点,设立民营银行,发展银行卡清算、再担保、跨境金融服务和互联网信用服务等业务。深化跨国公司本外币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发展人民币跨境支付和离岸金融结算业务。鼓励各类企业上市。开展巨灾保险试点。加强对小贷、担保等机构的监管,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和投融资咨询机构。

(四)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突出规划引领,强化基础支撑,推进产城融合,加强城市管理,不断提升城市集群的发展质量。

完善市域城镇体系。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和“多规合一”。突出城市特色,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完成渝东北、渝东南城镇群总体规划。提升区县城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打造一批特色中心镇。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铁路、高速公路、空港、水港、信息港等对外通道,强化都市区中心枢纽功能。推进高速铁路建设,开通成渝客运专线,建成兰渝铁路重庆段,开工郑万高速铁路。启动都市区铁路环线及其枢纽建设,推进货运铁路进园区。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25公里,实施第四个千公里建设计划。基本建成江北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及东航站区,启动巫山机场建设,布局一

批通用航空机场。投用果园港,加快新田、龙头山等枢纽型港口建设。启动建设长江小南海水电站,基本完成天然气“县县通”。提速实施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内外环之间骨干连接道。

提高城市配套建设和管理水平。推进人口聚居区建设,合理布建公共设施。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加强公租房配套建设和运营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建成一批公共停车站场、人行过街设施,推进城市交通智能化示范,治理易堵路段,加强交通疏导,提高通勤效率。深化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地下管网信息系统。

(五)继续抓好“三农”和三峡后续工作。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切实加强三峡后续工作,努力让广大农民和库区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由“生产导向”转向“消费导向”,加快形成因地制宜、规模生产和专业配套格局。紧盯市场需求,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强化农产品全程监管和责任追溯,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培育农村现代流通主体。推动农业农村与休闲旅游深度融合,增加农民非农收入。

加快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1万公里。推进农村电网升级和危旧房改造。建设渝东北、渝东南扶贫开发示范区。扎实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强化扶贫资金使用监管和绩效考核。

完成三峡后续工作任务。抓好项目申报和二期项目库建设,滚动实施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生态环保等后续项目。强化库区水污染防治,确保三峡水库水质安全。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重点区域治理。

(六)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扎实抓好中央部署的改革事项,接续推进25项重点改革,谋划推出一批新的重大改革,不断激发经济内生动力和社会发展活力。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市属国有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化步伐。坚持以管资本为主,以整合资源为重点,加强国有资产分类监管。推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投资公司试点。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探索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三证合一”和“多证联办”。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科技型、民生型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

推进财税、投融资和价格改革。认真贯彻《预算法》,扩大预决算公开范围,将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有序推进“营改增”、消费税、资源税等税制改革,清理规范各类优惠政策。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推出一批PPP合作项目。壮大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规模,鼓励非公资本参与基金运营。稳步实施公共产品和服务价格改革。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量化确权改革试点,探索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效实现形式。完善地票交易制度。建设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健全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机制,探索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创新农业保险品种,建立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

(七)努力扩大内陆开放新优势。顺应国家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和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主动向东向西向南开放,高效组织国内外资源要素,不断拓展内陆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完善面向欧亚的大通道、大通关体系。大力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口岸经济,着力构建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积极组织周边地区货物搭载“渝新欧”班列,推动国际邮政专列正式运行,增加“渝新欧”开行班次和集装箱运量。加快临空经济区建设,增辟国际客货运航线。依托果园港等内河港区,促进重庆产品和转口货物通江达海。争取新设一批特种商品进口指定口岸。在城市发展新区和渝东北、渝东南有条件的区县设立海关、检验检疫机构或保税仓库。

增强开放平台承载能力。强力推进两江新区开发开放,展现国家级新区的带动力、辐射力和影响力。提速建设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贸易功能区和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加快万州、南岸保税物流中心(A型)建设,争取设立南彭保税物流中心。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开放平台。

推动引进来走出去同步发展。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措施,实行外资准入备案制,推动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引导外资通过股权转让、增资扩股、合资经营与本土企业广泛合作。争取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友城和港、澳、台经贸往来,促进与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协作,务实推进成渝经济区一体化,深化渝黔、渝鄂、渝湘等区域合作。

(八)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大社会事业和民生投入,办好利民惠民实事,促进民生不断改善。

构建更完善的就业社保体系。优化就业政策和环境,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和困难群众就业。依托楼宇产业园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快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计划,促进社保由制度全覆盖转向人员全覆盖。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动社会救助精准化、养老服务社会化、法律援助便利化,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重庆文化整体实力。培育和引进一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推出更多文艺精品。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城乡均衡配置。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工作。加强文物遗产保护和利用,传承历史文脉。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

让人民享有更公平的教育。按人口分布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城乡区域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试行高等职业教育“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入学考试。搭建中职、高职专科与应用技术本科人才培养“立交桥”。抓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构建多元化办学格局。加大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入学。

提供更好的卫生计生服务。扩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推进分级诊疗改革试点,构建县乡一体化医疗联合体。扶持和引导社会办医,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加强药交所建设,完善药品交易制度。做好中医药工作。落实“单独两孩”生育政策。

今年,拟投入277亿元,重点办好25件民生实事。

(九)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顺应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促进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网络化、网格化管理,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安全事故防控体系建设,有效防控重特大事故。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善防灾减灾救灾综合管理体制,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处置和保障能力。

加快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推动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探索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引导和规范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事务。推行居住证制度,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

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律师等第三方参与调处机制。实施“阳光信访”,规范信访秩序,将信访导入法治轨道。加强民族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让人民群众呼吸新鲜空气、喝上干净水、生活在宜居环境中。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完善各功能区域环保标准,落实产业投资负面清单和规划环评制度,推进能效评价前期介入。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构建低碳能源体系。推广合同能效管理,探索废气、污水和垃圾等污染物排放指标交易试点。

深入实施环保五大行动。以PM2.5污染防治为重点,抓好扬尘控制、机动车减排、高污染行业及重点企业治理,都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240天以上。推进次级河流综合治理,完成都市区重点湖库整治。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划定生态红线,完善生态保护、排污许可、环境信息公开等制度体系。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加快制定和修订防治大气污染、规范畜禽养殖、保护饮用水源、林地和湿地资源等行政规章。依法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常态,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加快建设管理规范、运行高效、服务勤勉、施政廉洁的人民政府,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治理水平。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厘清行政权力边界。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合理划分市和区县政府职责权限。稳步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继续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权项。依法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完善新闻发布制度。

(二)推进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积极配合人大立法工作,统筹推进政府规章立改废释。认真履行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地方智库建设。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

(三)强化权力监督,抓好廉洁自律。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真诚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充分尊重司法监督,主动接受公众和舆论监督。对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防止权力滥用。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

(四)构建长效机制,持续改进政风。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实施意见,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深入开展“五个专项行动”和“十个专项整治”。坚决惩治庸政、懒政、怠政。不新建和改扩建政府性楼堂馆所,确保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和“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实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努力打造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勤勉尽责的人民公仆队伍。(原题目:黄奇帆在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摘要);来源: 华龙网-重庆日报)

下载重庆市万盛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市万盛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年重庆市江北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重庆市江北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回顾2013:拼搏的历程,可贵的成绩 2013......

    2014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5篇材料]

    2014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4年1月19日在重庆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重庆市市长 黄奇帆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

    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在线答题题库

    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在线答题题库(收集版) 1.2018年,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危房改造,推进“____”,建设健康乡村。A. 环境改革B. 厕所革命C. 生态革命D. 住房革命 2.五年来,国家中......

    2009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精选5篇)

    2009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 一、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重庆发展进程中经受严峻考验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各种自然灾害,全市各族人民认真......

    重庆市万盛区永盈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设立大会纪要

    重庆市万盛区永盈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设立大会纪要时间:2008年8月25日 地点:重庆市万盛区景星乡鱼子村办公室 参加人员:董永华、董永红、董德书、张异、张我福 大会主持人:董永......

    万盛区质监局行风评议方案

    重庆市万盛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1-2012年度行风评议工作 实施方案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纠风办的总体部署及《中共重庆市万盛区委办公室重庆市万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的......

    万盛区砚石台小学先进班集体的事迹材料

    万盛区砚石台小学先进班集体的事迹材料 砚石台小学六(2)中队是一个有33名队员的班集体。在上级和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每个人都在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提高......

    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9年1月10日在威海市环翠区 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环翠区代区长 孙开连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