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博望镇长裕村新农村建设简报
博望镇长裕村新农村建设简报
长裕村是原长流村与原裕溪村因村级规模调整而整体合并的大村,地处石臼湖畔,314省道之南,有长博路南北贯彻,北面与三杨村毗邻,江苏的同心村被我村分为东西两块。长裕村交通便捷,向北3公里至314省道,向东北距禄口机场仅30公里。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新农村建设为主要目标,以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为突破口,使村容村貌得到一定的改观。村级规模调整以后,新的长裕村领导班子不等不靠,利用村集体经济现有的财力,并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方式,充分发动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因地制宜,一年来,通过不懈努力,我村新农村建设得到长足进步,村民安居乐业,乡风更加和谐,具体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生产发展
全村共有私营企业五十五家,其中规模企业五家,工业总产值达1.2亿元,村中70%的劳力进厂务工。养殖业是我村农业中的主打产业,09年农业总产值达1500万元。第三产业在我村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09年全村全年人均纯收入达8600元,村集体收入达60万元。
二、村容村貌建设
09年“组组通”实现了全覆盖,户户通水泥路达80%,新建文体活动广场一个,占地面积900平米,以长流小学、裕 1
溪小学为载体,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两个。新建公厕两个,垃圾箱四个,垃圾中转站一个,成立了卫生管理队伍,实施亮化工程,使长博路主干道常年明亮。全村的下水道也实施了40%,长流至东湖的主干道也硬化。这些面貌的改变,村集体共投入近80万元,通过“一事一议”筹资以及企业老板募捐等共计50万元。
三、乡风文明
村容村貌的建设,凝聚了人心,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除“一事一议”外也涌现了许许多多乐于奉献的仁人志士。每年“三月三”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要在长流自然村举办为期四天的京剧节,四邻八乡的村民准来看大戏,观众达四万余人次,今年正月十五我村举办首届象棋友谊赛,参赛选手达五十人。
四、管理民主
民主管理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障,具体做到村务公开、党务公开、财务公开,财务实行民主理财监督审查,村务、党务各项重大决策,通过会议研究讨论决定,村委班子人员配备,实行公开选拔、民主推荐相结合,党员、干部年终实行民主评议。卫生管理、组组通建设实行村民自治。
二〇一〇年四月十日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简报
简报
波航乡党委2008年5月7日
波航乡认真谋划新农村建设 波航乡党委按照“高起点规划,分步骤实施,按能力建设,有重点改旧,全方位整治”的指导原则,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和市委提出的“家富、村美、民乐、人和”的目标要求,2008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做强特色,壮大畜牧,发展劳务,美化村庄,唱响主角,建好项目,提高素质,文明村风。
1、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一是大力发展支柱产业,进一步规范标准化的种植和扩大稳固营销渠道,在优化蒜苗品质,创特色精包装上下功夫,打出绿色品牌。二是大力发展畜牧业,提高畜牧业效益,增加畜牧业收入。充分发挥80栋畜棚和70头奶牛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好奶牛养殖业,把奶牛养殖作为稳固的增效产业。同时,加强自繁自育和西繁东育工作。三是充分发挥蒜苗种植营销协会的作用,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市场营销和管理工作。四是在修建的50座平窑的基础上再修建40座,力争每户修建一座储藏平窑,努力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在蒜苗价低时储藏,在价高时出售,减轻市场风险对支柱产业的影响。五是积极引导农民外出务工,扩大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渠道,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六是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培育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
2、积极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组织开展“美在农家”庭院美化评比活动,以治理“五乱”、“四改三拆”为重点,进行村容村貌整治,在已实现道路硬化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绿化、亮化、美化”。
3、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紧紧围绕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这一目标,加强科普知识、技术技能、经营管理知识、法律常
识、农村生态环境等知识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能力,培育新型农民。加大剩余劳动力培训和转移,特别是对农村初、高中毕业生的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4、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积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活动。扎实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人翁精神教育,教育群众唱好主角,当好主人,建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发挥村文化活动中心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中心户,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积极开展以“文明村”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等为载体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新风,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安全文明模范村”的创建活动,形成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
5、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村民自治管理。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三培双带”活动为契机,积极创建“五个好”党支部;提高“两委”班子的领导组织能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和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实施“一事一议”制;三是积极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加强村级事务的“公开、民主、透明”,推进村民自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简报
在开展深入学习时间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西平镇太平村党总支为了实现道路平坦宽敞,村庄绿树掩映,农房错落有致,生活悠然自得这一和谐文明画卷,近年来,太平村党总支扎实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文明程度,有力的推进城镇一体化建设。
一、统一思想,确立新目标
村党总支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把新农村建设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866”工程有机结合起来,打破村组界限,全面推进。一是通过多次召开党员会、干部会、户主会,组织全体村民开展大讨论,统一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在党员干部群众中形成了改变落后面貌的共识。二是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户一亮点”、“建一个、成一个、亮一个、稳一个、带一片”的思路,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分类指导、典型引导、综合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以道路硬化、村庄绿化院落美化净化作为突破口,确立了把太平村建设成环境整洁优美、产业支撑明显、集体经济壮大、乡风民俗文明、群众生活富裕的新农村建设目标。
二、整体规划,规范新建设
科学发展,规划先行。一是村党总支在规划上突出高标准,在建设上突出高质量,先后按照山、水、林、田、路、房综合布局的原则,突出亮点,树立典型,逐步推进。二是邀请省市县各级领导和规划专家到现场进行指导部署,借鉴典型村镇成功经验,组织村组干部到经济快速发展地区进行参观、考察,为“太平”建设新兴新农村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三是以打破村民守旧传统思想为起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改善脏、乱、差为突破口,保护生态环境,开展农村文化,促进自然协调、和谐发展的新“太平”又好又快发展。
三、齐心协力,建设新家园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太平村党总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全力抓好宣传发动,突出群众的创建主体作用,广泛动员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新农村建设,齐心协力建设环境整洁优美的新家园。通过“集体出一点、党员捐一点、社会助一点”的筹资办法,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积极参加,随着龙华大道和沾六复线两项工程的顺利推进,为创建新农村工作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截止目前,除1个村小组需调整地点外,其它9个组都全面启动。9个新农村建设规划占地683.6户,规划商住房1376套,计划总投资12277万元,已投资2390万。三个村小组基础建设已完成,正准备分配给每户自行建设,六个村小组招投标已完成。
四、突出特色,创增收新路
开展新农村建设,环境建设是基础,经济发展是关键。一是立足优势,抓好结合。太平村依靠良好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逐步形成“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相结合、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思路。二是突出特色,狠抓壮大。大平村利用自身的地理和气候优势,大力发展了建筑建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包谷植种基地,2009年包谷植种300余亩,产量15万公斤,产值48万元。使农民增收有了稳定的基础,同时也解决了部分失地少地农民的生存问题。2009年太平村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达4667元,同比增长10%。从而打开了农民增收发展新格局。
五、挖掘优势,培育新农民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太平村党总支大力培育思想新,技能新,风尚新的新型农民。一是以村委会、学校为依托,强化农民政策、法律、科技和劳动技能等培训。在教学内容上,坚持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为主线,大力弘扬主旋律,深入开展以思想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为内容的“三德”教育,使农民群众的素质得到不断提升。二是通过干部群众结对帮扶、广泛开展了技能知识、文明常识、法律知识和卫生常识等培训,使干部群众的素质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并成为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和主力军。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简报
双石信息
第5期
荣县双石镇党政办公室
2012年1月16日
荣县双石镇党委政府
召开驻镇单位企业负责人迎春座谈会
2012年1月15日上午,双石镇党委政府在政府五楼举行驻镇单位企业负责人迎春座谈会,双石镇党委、政府全体成员出席会议,共计40余人。
新春佳节到来之际,为双石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各单位企业负责人欢聚一堂,回顾双石镇过去的一年,大家深切感到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群众人民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大家倍感欣慰,倍受鼓舞。一致表示,在新的一年里,更加紧密协作,团结奋进,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在座谈会上,镇政府副镇长程守峰同志就2011年党委政府工作向参会人员做了汇报,并就春节,“两会”期间安全信访稳定工作做了安排,部分单位企业负责人就镇党委镇府工作表达了美好的祝愿。镇人民镇府镇长张力军同志就各单位企业对双石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所作的贡献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双石镇的各项工作。镇党委书记邹尼忠同志就全镇2011年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就2012年主要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要更加团结一致,加强沟通配合,为双石镇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尽言献策。
在突出“两化”建设,加强“三化”互动中执行有力。最后,邹书记代表双石镇党委镇府向驻镇单位企业的全体员工及家属致以新春问候,祝大家春节快乐,万事顺心如意。
第五篇:长裕村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
试析长裕村环境保护问题
作者:陈道千
摘要:近年来,全国上下都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断加大农村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力度,创新农村环保新机制,农村环保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一些新旧环境问题依然存在,并制约着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现针对长裕村的环境污染的现状、产生污染的原因及解决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环境保护;问题;原因;对策
引言:
长裕村是原长流村与裕溪村整体合并的,占地面积约11.6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7100人,辖13个自然村共1740户,现有可耕种土地4000余亩,村民收入大多以务工经商为主,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700元,在全镇位居中上游。长裕村的主打产业是工业和水产养殖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村容村貌得到一定的改善,道路基本硬化,村民的生活质量也大幅度提高,特别近几年私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使绝大多数村民摆脱了土地的束缚走进了企业。但生产的发展,生活的宽裕却以牺牲生态资源为代价,农村环境正在接受严峻的考验。在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迫在眉睫。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温家宝总理在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的讲话中都对农村环境保护问题作了重要指示,提出了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的关心和对农村环境问题的重视。
一、长裕村环境现状
(一)土地资源逐年匮乏,可耕种土地破坏严重 长裕村原有耕地近7000亩,其中稻田约6600亩山地约400余亩,过去长裕村是典型的“鱼米之乡”,改革开放后,因招商引资以及村民改善居住环境、占地建房共用土地近700亩,目前长博路两旁的耕地基本开发。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水产养殖,自九十年代初,原裕溪村在圩区开挖农田搞渔业养殖,本世纪初又新兴特种水产养殖,致使圩区约2000多亩良田变成了蟹塘、鱼塘。近两年在十八亿亩的红线控制下,土地无序占用才得到有效控制。
(二)石臼湖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石臼湖在二十世纪初水域面积是现在的三倍多,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因围湖造田致使石臼湖的水域锐减到四十万亩。因围湖造田致使沿湖一带常闹水灾,特别是54年、76年、83年、98年等,给沿湖周围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自从兴修三峡大坝后,水灾才得以缓和。
二十世纪末湖阳乡、大陇乡因大兴特种水产养殖,原先开挖农田养殖发展到在石臼湖围网养殖,获得了一定的利益,2004年底石臼湖博望范围内也开始兴办围网养殖,养殖面积不断扩大,由于投养蟹苗的密度过大,致使水草、螺蛳被螃蟹、青鱼食尽,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另外,因投放大量的饵料——臭海鱼,使水质变坏,难以净化。
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再加上恶性的捕捞,使石臼湖的水产物种逐年减少,如原先盛产的河豚、甲鱼、鳗鱼、白鱼、银鱼等已近灭绝,原先的青虾、子虾、白虾也少之又少,天然水生植物湖藕、菱、茨菜被破坏,水禽也不敢栖息。
(三)饮用水安全没有保障
长裕村有80%的村民饮用镇自来水,仍有20%的村民饮用当家塘的水,而镇自来水水源是石臼湖,2009年夏因石臼湖发生大面积蓝藻再加上浮草聚集被烈日暴晒腐烂,致使饮用水源遭到严重污染,博望水厂停止供水一星期,造成居民用水恐慌,一时间桶装水价格暴涨。
长裕村杭村自然村村民饮用村前坝内的水,杭村坝与石臼湖相通,但农田的污水,村民的生活污水、粪便等直流坝内,该自然村的自来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送到各家各户,虽然村委曾多次要求其整改,但大多数村民因不愿付整改费,并认为这样用水成本低,致使整改难以实施。
(四)工业污染较为严重
博望的工业企业在新世纪发展迅猛,他们是博望经济稳步发展的助推器,众多的企业虽然没有明显的污水排放,但烟尘、一氧化碳排放污染大气,噪音扰民使村民昼夜难以安宁。清晨如你骑车从长流到博望,经过裕溪工业园时,一股浓浓的煤烟气味扑鼻而来,在加上隆隆的空气锤声,令人不适,行至三杨路段烟味更浓。这段路两旁有近二十家锻件厂,每天都有浓浓的黑烟排放,同时伴有震耳的锻打声。这些企业的周围居住着近千户居民,同时还有小学校紧邻,这些居民、学生长期呼吸着被污染的空气,耳边环绕着震耳的声音,但由于村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差,不善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长期忍其发展,有些村民不禁哀叹:“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但生存的环境却被破坏了”。
(五)生活污染已习以为常
农村联产责任制。改革开放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村民生活水平犹如芝麻开花,但是富庶的生活却带来了许多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这些已经严重污染了村庄的环境。责任制之前,村边周围的池塘清澈见底,池塘的水就是村民的生活用水、饮用水,原先的生产队大集体中每年要对池塘清淤一次,将清淤的塘泥作为农田的肥料。自从分田到户后,再也没有人组织清淤,也没有人愿意为集体出工、出资了。经过三十年的淤积,目前的池塘大多数成了垃圾塘、臭水塘,淤泥厚积,杂草丛生,池塘的基本功能逐年减退。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逐年增多,虽然近几年村集体下大力气进行治理,但是只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白色污染、生活污水、随意散养的家禽家畜、露天茅坑等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与此存在极大反差的是村民更多注重自家庭院的建设装修,室内的豪华设施,正如人们评说:“院庭内如欧洲,院外似非洲”。
(六)基本农田的肥力下降,抛荒的耕地逐年增多 农村责任制以后,随着劳动力的转移,绝大多数农民摆脱了农田,寻求第二、第三产业,长裕村村民的收入来源以商贸、企业就业、外出务工为主,在家种田的主要是些老年人以及没有文化的中年人,大多数的农田集中由种田大户耕种,原来种田是以农家肥为主,有机肥含量较高,而今则完全依赖于化肥,长期不合理的使用化肥致使土地板结,土壤结构被破坏,有机质含量下降。如今的土壤再不如以往的肥沃了,由于土壤板结,植物易生病虫害,导致农药的用量、次数也在逐年增加,同时,过分使用农药生产出来的粮食也含有一定的毒性。
二、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1、因发展经济、急功近利、盲目投资及地方保护等原因,致使土地资源锐减,天然水资源遭到破坏。
2、主要职能部门把关不严、不作为,造成污染企业轻易投资投产,无所顾忌的排污。
3、农民思想认识不到位,环保意识差。在我国,环境保护教育已开展多年,但这项教育工作的重点一直在城市,对农村的环保教育还显得比较薄弱,教育普及覆盖面还很狭窄,致使农民的环保意识淡薄,环保价值观缺失。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与保护环境的矛盾,个体环保意识觉醒与群体意识薄弱之间的矛盾,个人投人与集体投入之间的矛盾,以及主张依法保护环境与法律知识缺乏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成为制约农村群众的环保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
4、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如水产养殖,则因在养殖过程中大量地投放鲜活饵料、肥料和药物等,造成石臼湖水体污染。在种植业中,农民只觉得使用化肥和农药简单、方便。就不再过多使用畜禽粪便作农田肥料,导致养殖业与种植业严重分离。
5、环境保护资金投入较少.资金管理不到位。长期以来,我国环保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而农村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及其短缺,更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农村环保投入不足、环保投融资机制不畅、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尤为突出。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当务之急是积极探索创新农村环保资金投入、使用和管理办法,逐步建立农村环保长效机制。
6、环境保护监管体系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三、对当前长裕村环境污染情况提出几点建议 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实现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农村环保目标,按照统筹规划、重点突破、示范带动、综合推进的思路,从农村环保的实际出发,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农村环保宣传力度,切实发挥好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农民树立自觉环保意识,养成环保卫生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
从教育百姓、提高百姓思想认识和基本素质入手,使老百姓树立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农业的战略意识。有无污染的生态环境才有绿色食物,才能保证人身的健康和经济发展。现代化建设必须有生活环境、生态状态的现代化,必须把环境污染综合治理问题提高到四化建设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二)财政应加大对农村环保经费投入,加大农村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农村改厕、改水及配套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针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投资较大,而镇、村无力投入,社会资本因回报率低不愿投入的实际,应按照各级财政扶持、地方配套、镇村自筹的思路,采取农民出一点、乡镇财政拿一点、省市级财政投一点的方式,增加对农村环保的投入。积极推行对垃圾进行“户分类、村收集、镇集运、县处理”的处理模式,对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农村改厕工作,推进“三格式”生态厕所,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三)依法保护生态资源。
1、加强土地资源保护,依法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尊重农民的意愿,严格控制强征耕地,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2、加强土地政策的宣传,对村民的责任田实行有效流转,对土地进行整治、整合,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的利用效力,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3、加快殡葬改革,依法严禁乱葬坟,对坟地进行依法整治,推行公墓建设。
4、依法保护水资源,引导村民合理投资,对石臼湖的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合理开发水资源,加快生态旅游建设。
(四)、完善法规建设。
县和乡镇应制订以保护人身健康和生态环境为宗旨的具体政策和乡规民约,如规范农村环境卫生、住宅用地、保护水资源,控制随意征地、违法占地开发的政策法规等等,以法治污,法治从严从重,并组织有关部门落实贯彻执行和监督,有关监督部门应进行不定期抽查,严查深究污染土壤、水质、污染大气、乱占土地等行为者的责任,在环境污染问题上做到防微杜渐。
(五)健全农村环保机构,发挥对农村环保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管职能。
设臵乡镇环保站,作为县市环保部门派出机构,配备适量人员,主要职责是编制农村环境保护总体目标及阶段性目标规划、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重点污染源监管、环保执法及环保政策法规、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等。
(六)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
对不卫生不文明现象予以曝光;强化养殖业污水、垃圾处理长效管理机制,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避免垃圾造成二次污染。
(七)结合统筹城乡发展,按照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加强引导,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按照“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的要求,整体推进农村“改路、改电、改水、改厕、改房、改厨”工作,逐步帮助农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条件。
(八)堵住污染源头。
采取必要措施禁止使用白色泡沫塑料、农药瓶的乱弃乱埋,将生活垃圾和人畜粪便作无害处理,顾及化粪池、沼气池的建设,以及在农村普遍建立污水处理站。总之,要组织分类垃圾及回收利用,把有机垃圾沤制堆肥,将无机垃圾分类,有利用价值的回收利用,不能再利用的集中处理;
(九)要加强治虫施药的统一管理。
即对大田治虫有专仓储存农药,专人检测虫情,统一时间施药,同时还应逐步开展天敌治虫、灯光诱杀治虫等,以减少滥施农药造成污染的机会。
(十)通过深化开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卫生村”“卫生户”等行之有效的创建活动,营造农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环保卫生的良好氛围。
结论:
综上所述,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制约农业持续发展、威胁农民生命财产安全、扰乱农村稳定。加剧“三农”矛盾的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根源是:人口压力过大、随意开发、盲目投资、粗放式工农业生产、卫生环保意识差等因素。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必须多方面寻求综合对策,以促进农业持续发展与农村和谐,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农村环境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要内涵”,农村环境问题应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将农村环境问题与三农问题有机结合,深化改革,力争为解决三农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伟光.论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J].当代生态农业,2006 [2]杨勇刚.中国农村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