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材料分析题汇总姓名

时间:2019-05-12 23:47: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材料分析题汇总姓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材料分析题汇总姓名》。

第一篇:初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材料分析题汇总姓名

初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材料分析题汇总姓名:分数

一、请你仔细观察《隋朝大运河》图,并回答问题。(14分)

(1)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

A.涿郡指今(2分)

B.余杭指今(2分)

(2)想一想: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从何时开始开凿?

(5分)

(3)此河开通有什么作用?(5分)

(4)隋朝和元朝运河的异同:

1、不同点:

A、目的不同:隋朝运河,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为了南粮北运。

B、开通时的皇帝不同:分别是隋炀帝,元世祖时。

C、路线不同: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呈大弯曲状;元朝大运河不经洛阳,直通大都,截弯取直,线路东移,航程缩短。

2、相同点:

A、起止点都是今北京、杭州;

B、作用相同:都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二、连线题(14分)

1、北宋元昊

2、西夏东京

西夏忽必烈北宋临安

金赵匡胤南宋兴庆

隋完颜阿骨打金大都

辽赵构元上京

南宋耶律阿保机辽长安

元杨坚唐会宁

三、材料分析题(共20分)

1、阅读下列材料:

唐朝一位皇帝引用古人的话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请回答:

(1)这位皇帝是谁?(2分)

(2)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3)这位皇帝为什么能认识到这一点?(4分)

(4)鉴于此,他对黎庶采取了怎样的政策?(10分)

四、列举两个个盛世景象。(4分)

五、元朝时,我国民族关系有大发展。请你说说元朝时出现

民族融合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民族融合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六.(16分)上海世博会把《清明上河图》制作成多媒体长卷,用北宋繁华的都市风貌,辉映其“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哪位画家的不朽作品?(2分)描绘了哪一城市的繁荣景象?(2分)

(2)当时该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什么?(2分)有很多供来往客人住宿的地方,叫做什么?(2分)达官贵人出行乘坐哪一种交通工具?(2分)

(3)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2分)政府在广州等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管理海外贸易?(2分)

(4)结合上述问题,谈谈你对北宋城市经济生活的认识。(2分

商品经济繁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七、.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9分)

材料一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zān fú)望之继

世。孤寒失之,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王定保《唐摭(zhí)言》

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

“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王定保《唐摭言》

(1)材料一中“科第之设”是指哪一制度的创立?(2分)

何时创立?(2分)第一名称为什么(2分)

(2)请举出完善科举制度的四位皇帝。(8分)

(3)唐玄宗时科举主要考什么?(2分)

(4)什么时候科举制被废除?(2分)

(5)科举制有何影响?(9分)

第二篇:初一历史材料分析题

一材料分析

材料一

三国和西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浪潮。

材料二

东晋南朝时,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水稻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提高。除了主要种植水稻外,还普遍实行麦稻兼种……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材料三

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九年下诏“不得以北俗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二月,引见群臣……班赐冠服(按官位不同赐给汉官服装)

材料四

北魏时期,出现了“胡人汉服”和“汉人胡食”的现象。

(1)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与材料二中“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有着怎样联系?材料二中“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对我国经济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主要内容是什么?(3)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三、四之间有什么联系?

(4)材料四中的现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例子很多,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

二材料一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 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采取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

(3)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汉武帝这一措施巧妙在哪里?

三材料一

“„„非秦记皆烧之,„„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架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卢生、侯生等方士、儒生诽谤朝廷,共有四百六十多名为妖言以乱黔首的方士和儒生在成阳被活埋。

材料二

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旨意不同。凡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发生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件事?发生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3)材料一、二都涉及到对哪一学派的态度?

(4)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起到了什么共同作用?

四第一板块:体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一)秦朝

秦朝秦始皇时,大将

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后又修筑了

用来抵御匈奴,它西起

,东到。

(二)汉朝(1)汉朝汉武帝时,大将、大破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2)a.

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后来,汉朝设立,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

b.这条“中西交往的通道”在历史上被称为

,起点在。c.从起点出发,这条路所经之处的先后顺序是()。①河西走廊

②新疆境内

③欧洲

④西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④②

D.④③①② d.这条路的开通有什么作用?

(三)魏晋南北朝

(1)乘坐时空飞船,来到了北魏,亲历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前后北魏人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举例说明。

(2)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的民族关系出现了怎样趋势?

第二板块:感悟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1)纵观秦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史实,你认为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2)以史为鉴,今天我国各民族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五,材料一

三国和西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浪潮。

材料二

东晋南朝时,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水稻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提高。除了主要种植水稻外,还普遍实行麦稻兼种„„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材料三

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九年下诏“不得以北俗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二月,引见群臣„„班赐冠服(按官位不同赐给汉官服装)

材料四

北魏时期,出现了“胡人汉服”和“汉人胡食”的现象。

(1)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与材料二中“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有着怎样联系?材料二中“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对我国经济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主要内容是什么?(3)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三、四之间有什么联系?

(4)材料四中的现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例子很多,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

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材料二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

(2)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张三受益于上述哪项改革措施?

(3)以上改革,取得了怎样成效?

(4)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其主要改革内容是什么?

(5)材料二的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单元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3)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4)知道《九章算术》,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水经注》《齐民要术》等重要著作。三国鼎立

1、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

2、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

3、魏蜀吴三国建立者、时间、都城?

4、概述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

一.公元207年,53岁的曹操写了一首诗《龟虽寿》,其中有几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意思是伏在马槽上的老马仍想驰骋千里,想建功立业的烈士到了暮年,仍是壮志不减。请回答:(1)曹操的“壮心”指的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2)曹操最大的功绩是什么?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功绩?(3)曹操一生受到的最大挫折是什么?他为什么会受挫折? 十九

江南地区的开发

1、从东汉末年到东晋时期北方人民的三次南迁浪潮指的是哪三次,并指出其共同原因。

2、淝水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影响?

3、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表现?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江南地区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人们的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物,他们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这里也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1)材料一、二分别描述的是哪个时期的经济现象?

(2)两则材料所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3)分析材料 二中的现象出现的原因。(4)用一句话概括上述历史现象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北方民族大融合

1、北魏孝文帝改革:

历史背景:①386年,_______族建立魏国,史称北魏;439年北魏统一了___________,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局面。

改革的目的:为学习___________,加强______ 改革措施:①494年将都城从____迁到_____。②汉化措施措施改穿_______;

学说________;采用________;与汉人______。改革作用: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 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主是指谁?本诏令提出了什么具体改革措施?魏主的改革有何影响?(3)上述材料反映了民族融合中的哪两种形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 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主是指谁?本诏令提出了什么具体改革措施?魏主的改革有何影响?

(3)上述材料反映了民族融合中的哪两种形式?

1.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期时曹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搞错的是

①书桌上有毛笔、纸张

②书桌上有一叠印制的书籍

③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④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2009年12月在河南安阳县安丰乡发现曹操陵墓。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下列事件不是曹操所为的有 A.迎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C.与孙权、刘备联军战于赤壁D.220年,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 3.2010年1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举办考古学论坛,“河南安阳曹操高陵”被列为2009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之一,引起了社会各个层面的普遍关注。下列关于曹操事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B.与刘备、孙权联军在赤壁展开激战 C.完成北方的统一

D.淝水之战,打败苻坚

4.我国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其中,至今还存在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族 B.羌族 C.鲜卑族 D.氐族

5(2010·东营)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A.民族融合 B.中外交往

C.国家统一

D.经济发展

6.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昕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项措施?

A.迁都洛阳

B.实行官吏俸禄制

C.颁布均田令

D.讲汉语 7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意义是

A.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B.学习汉族文化风俗

C.借鉴汉族政治和经济制度

D.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 8(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对于诏令内容理解准确的是

A.在朝廷必须说汉语,违反者免其官职

B.采用汉族的法律,惩治违法的官员 C.朝廷令所有的鲜卑人都说汉语

D.朝廷有权惩处违法官员. 9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以下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 A.颁布“推恩令”,加强监察制度

B.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 C.统一度量衡

D.禁止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

10.“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接受同化是他们的终极命运”。北魏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毅然进行改革。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 A.说汉语

B.穿汉服

C.改汉姓

D.以法治国魏主欲变北俗,1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12.三峡是我国著名的景点之一。古代有人曾对三峡两岸的猿声作这表的描写:“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A.贾思勰

B.郦道元

C.祖冲之

D.李冰父子

13.下列史实,可以通过《史记》了解的有()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②汉武帝在长安举办太学③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技术④李春设计并主持修建赵州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4有一书法作品,全篇324字,凡重复的字,写法各不相同,笔法之玄妙,似有神助,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该作品是

A.《兰亭集序》 B.《九成宫碑》 C.《颜氏家庙碑》D.《玄秘塔碑》 15.右图人物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他的著作是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九章算术》

D.《伤寒杂病论》

16.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开凿于

A.西汉时期

B.东汉时期

C.三国时期

D.南北朝时期 17看到成语“画龙点睛”,你最有可能联想起“以形写神”的著名画家: A.王羲之

B.祖冲之

C.顾恺之

D.贾思勰

第三篇:2012年初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

2012年初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

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朝代,它的建立者是()

A、禹 B、嬴政 C、刘邦 D、杨坚

2、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历史作用是()

A、巩固隋朝的统一 B、方便隋炀帝南巡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加强北部的边防

3、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隋炀帝的暴政 B、土地兼并严重 C、权臣当道 D、隋末农民起义

4、唐太宗重视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5、后人基本上对武则天的统治给予肯定,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帮助有病的唐高宗处理国政 C、她勤于政事善于纳谏 D、她重用人才,继续推行发展生产的政策

6、“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皇帝是()

A、隋炀帝 B、隋文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7、陶瓷业在唐朝很发达,其中闻名于世界的艺术珍品是()

A、彩瓷 B、青瓷 C、白瓷器 D、唐三彩

8、“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不同点是()

A、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B、政治比较稳定 C、经济繁荣发展 D、国力强盛

9、唐朝的城市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的()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成都

10、作为小历史学家,如果要研究唐朝时印度半岛和中亚的历史,最好的参考书籍是()A、《史记》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大唐西域记》

11、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做出了不少的创作发明,右图()

A、耧车 B、翻车 C、水排 D、曲辕犁

12、唐都长安城宏伟壮丽,城中有市、坊,“市”是()

A、商业区 B、住宅区 C、政府的官署所在地 D、商业区和政府的官署所在地

13、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原因是()

A、有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B、有大量的碑刻书法 C、建筑具有独特风格D、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

14、导致李白、杜甫两人在诗歌创作风格上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背景不同 B、所受的教育不同C、阶级出身不同D、艺术追求不同

15、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

A、张旭B、怀素 C、颜真卿 D、柳公权

16、唐朝时期开后世写意画先河,被后世称为“画圣”的是()

A、展子虔 B、阎立本C、吴道子 D、顾恺之

17、设想南宋初年,你生活在郾城,你的爱国行动莫过于参加()

A、打退辽军的战斗 B、西夏与宋的边境战斗C、女真起兵抗辽的斗争D、岳飞抗金的战斗

18、宋代时期,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在()

A、黄河流域 B、淮河流域 C、珠江流域 D、太湖流域

19、在宋朝统治区内,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是()

A、小麦 B、水稻 C、粟 D、黍 20、两宋时期,景德镇开始成为()

A、纺织业中心 B、棉织业中心 C、造船业中心D、著名的瓷都

21、两宋时期在港口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市舶司 B、外贸 C、转运使 D、蕃市

22、宋代时期纸币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商业发展和城市繁荣 B、铜钱和铁钱携带不便 C、宋代造纸业相当发达D、政府支持发展纸币业

23、北宋的“瓦子 ”,是一种()

A、家庭聚会B、街上围观人群C、娱乐和经营商业的场所、D手工业作坊

24、我国历史上西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的正式行政区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25、元朝设中书省,这是一个()

A、地方行政机构 B、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C、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机构 D、咨询机构

26、我国现在的56个民族中,形成于元朝的是()

A、蒙古族 B、回族 C、维吾尔族 D、朝鲜族

27、台湾自古是中国的一部分,我国最早对台湾进行行政管理的是()

A、三国 B、元朝 C、清朝 D、明朝

28、下图是新的灌溉工具()A、曲辕犁 B、筒车 C、水排 D、耧车

29、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的最后完成是在()

A、从南北朝到唐朝中后期 B、从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 C、隋唐时期 D、宋朝

30、唐太宗多次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说明唐太宗()A、认识到君与民是因果关系的 B、得到了人民的信任 C、代表人民群众利益 D、看到了人民力量的伟大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_____年,在太原起兵的贵族________建立唐朝,定都_______。

2、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作品是《金刚经》。

3、唐玄宗时东渡日本,第六次才成功的是____鉴真____和尚,他在日本建造的_____________,被日本奉为艺术明珠。

4、隋朝杰出的工匠____李冰_____设计并主持建造的____赵州桥_____,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5、唐朝时,两次将公主嫁给少数民族的首领,这个民族是___吐蕃_____,它是___藏___族的祖先。

6、______年,后周大将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发动兵变建立北宋,定都_________。7、8世纪中期,回纥建立汗国,________封其首领为_________。后来回纥改名为_________,双方关系友好。

8、意大利旅行家_____马可·波罗_____,在_____元世祖_____时来华,他的《马可·波罗形迹》描绘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三、填表题(每空1分,共10分)诗人 称谓

创作风格 代表作

李白 “诗圣” 《早发白帝城》 《秦中吟》《 》

四、识图填空题题(共17分)

1、)请填写上图中的隋朝大运河的“三点四段”,它的开通有什么历史作用呢?(10分)

你能写出元朝开通的两段新运河吗? 2)、(5分)在左图方框中填出金、南宋、西夏政权

1141年,宋金议和规定,双方以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一线为界,形成对峙局面。

五、材料分析题(第1题10分,第2题13分,共23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10分)

材料一 有一次,他见到新科进士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得意的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 赵嘏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 你知道材料一中“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这句话的意思吗? 材料二中的“长策”指什么?

你能说一说材料二中的“长策”是怎样完善吗?

④从材料看,这种制度获得受益最大的是谁?

(二)、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摧灭弱宋,遂一天下。材料二 元朝疆域图

请回答:

材料一 “至元八年”是哪一年?“遂一天下”是怎么一回事?(2分)

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那么,元朝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采取的一项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制度是什么?

图中的“宣政院辖地”指的是现在哪一地区?(4分)

“琉球”指的现在哪一地区?“大都”指的今天哪一个城市?它在当时的地位如何?(6分)

④观察材料二,假如你生活在元朝时期,并生活在今山东地区,那么你将会受到图中哪个机构的管辖?(1分)

初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

5、DCACD 6—

10、DDABD 11—

15、DAAAC 16—20、CDDBD 21—

25、AACDB 26—30、BBBDD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1、618年 李渊 长安

2、《金刚经》

3、鉴真(唐)招提寺

4、李春 赵州桥

5、吐蕃 藏 6、960 赵匡胤 陈桥驿 东京(开封)

四、唐玄宗 怀仁可汗 回鹘

8、马可•波罗 元世祖 《马可•波罗行纪》

(三)填表题(每空1分,共10分)李白 诗仙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蜀道难 杜甫 诗圣 气魄雄浑,沉郁悲怆 三吏 三别 白居易

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长乐府

(四)填图题(共17分)

(一)、三点四段(7分):涿郡 洛阳 余杭 永济渠 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作用(2分):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2分)通惠河 会通河

(二)(5分)金 南宋 西夏 淮水 大散关

二、材料题

(一)、10分

(2分)天下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 (1分)科举制

(6分)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规模  武则天开创殿试增设武举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科目

(二)、(2分)1271年 1276年

(10分)行省 西藏 台湾 北京 既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又是市(1分)中书省

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

第四篇: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汇总

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复习

(二)1、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怀古》

材料三:“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防此三镜子,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贞观政要》

⑴分别写出材料一中的唐宗宋祖的姓名。“一代天骄”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答:①李世民、赵匡胤 ②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统一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⑵材料二中提到的“河”是指什么?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 写出此河的南北两端的古今名称? 此河的地位和作用?

答:①隋朝南北大运河。②隋炀帝③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

④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⑶材料三中的皇帝在位时除了魏征以外还有哪两位重臣,被称为什么?答:①房玄龄和杜如晦。②房谋杜断。

⑷材料三中的皇帝采用了怎样的统治措施?

答:①经济上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劳役;同时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②政治上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⑸材料三中的皇帝统治时期被称为?答:贞观之治

⑹他在位期间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事例是?答:文成公主入藏。

2、材料一 长安城简图(课本P14)

材料二 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小商贩也不限在特定的市区之内,城厢内外均可沿门叫卖,商品可以在白天、夜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晓不绝。城内还有饮食街、马行街、衣料铺、药铺等。⑴据上面城市平面图,判断该都市的名称及所属朝代。答:唐朝的都城长安。

⑵假如你是这座城市的居民,正好有一批外地来的小朋友前来参观,你能给他们做一次导游,带领他们游览一遍吗(主要是介绍这座城市的建筑特点及地位)?

答:长安城宏伟富丽,布局整齐(街道整齐,树木成行),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区,市为商业区;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⑶在游览过程中,特别是经过集市时,你会向小朋友们推荐那些工艺品呢?请你至少举出两件精美物品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好吗?

答:①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②越窑的青瓷:类玉、类冰;邢窑的白瓷:类雪、类银。

⑷材料二反映了北宋东京怎样的经济景象? 答:商业繁荣(经济繁荣)。

⑸材料二的经济景象对市民的娱乐生活有何影响?举一例说明。答:①影响: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市民娱乐生活的发展。举一例②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肆”或有耍杂技、踢球、武术表演等活动的地方。

3、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政启开元,治宏贞观”——郭沫若

材料四:“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⑴材料一、二的话是谁说的?请分别说明他是怎样做的。答:①唐太宗 ②重视科举,扩充国学③文成公主入吐蕃。⑵读材料二说出民族关系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统治者的重视和恰当的民族政策。

⑶材料三、四分别描绘了谁当政时的怎样局面?

答:①武则天时期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②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⑷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概括出三条唐朝繁盛的原因。答: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统治者大都重视发展生产③科举制为唐朝选拔了大量人才(或统治者大都重用人才)④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友好⑤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友好往来。

4、材料一:贞观之风,一朝复振。──《旧唐书?玄宗下》

材料二: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曰:“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已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崔群对曰:“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不得志)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旧唐书?宪宗下》

⑴材料一反映的是唐玄宗统治的哪一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什么?

答:①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时期)②、开元之治。⑵唐玄宗的哪些统治措施体现了“贞观之风”的复振?

答:①任用贤臣(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②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③注意节约(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表示不再用奢侈品),④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改进农耕技术)。

⑶请写出材料二中,与材料一有因果关系的语句。

答:锐意求理;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

⑷假如你是唐宪宗,你听了崔群的一番分析后,你应该怎样做?(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

答:体察民情、重用人才、励精图治。

5、科举制是选拔官吏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一千多年。(1)写出科举制创立、完善、废除的朝代。常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 答:① 隋朝,唐朝,清朝 ②明经科和进士科。⑵写出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对科举制度的贡献?

答:①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③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⑶科举制的影响? 答:①改善了用人制度。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⑷唐朝的用人制度对今天我国科教兴国战略有何启示?

答:重用人才是兴邦安国的重要前提,要重视人才;通过考试制度选拔政府工作人员,提高政府部门的效能,赋予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6、材料一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年代,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在主要港口设市舶司加以管理,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1)材料一中数字所表示的国家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它们分别是哪三个国家?

请你任选其中的一个国家,用史实说明中外的友好交往。答:⑴三个国家分别是① 天竺 ② 新罗 ③ 日本

⑵史实:①天竺:玄奘西游“取经”。②新罗: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唐学习中国文化(仿唐制建政治制度、科举制、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朝鲜音乐传入中国。③日本:鉴真东渡,传播唐文化;日本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唐学习中国文化(仿唐制进行政治改革、参照汉字创日本文字、生活习俗汉化等)。

(2)材料二反映出外贸所得在宋代的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时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政治经济中心南移;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的应用;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阻碍及战乱。

7、填表

政权 建立民族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辽 契丹 10世纪初 辽太祖阿保机 上京

北宋 汉族960年 宋太祖赵匡胤 东京(今开封)西夏 党项 11世纪前期 元昊 兴庆

金 女真

12世纪初期 金太祖阿骨打 会宁,后迁到中都 南宋 汉族 1127年 宋高宗赵构 临安(今杭州)元 蒙古族 1271年 忽必烈 大都(今北京)

8、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 西汉、唐朝和北宋时期南北经济发展情况

材料二 朝迁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请回答:

⑴ 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从西汉到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答:①自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逐渐增加,至宋代大大超过北方。②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③国家财富主要来自东南地区。

⑵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从什么时候开始,最终又在什么时候完成? 答:①经济重心逐渐南移。②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⑶说明促使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答:①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③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④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努力⑤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

⑷你认为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答:①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发展生产。②积极引进技术和人才。③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

9、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的发展是国家强盛的重要保证。据此回答问题:

⑴唐朝的繁盛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请写出唐朝走向全盛的三个时期。答:①唐太宗时,“贞观之治”;武则天时,人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前期,“开元盛世”

⑵唐朝时期为提高农业产量改进的生产工具有哪两项?两宋时期为提高粮食产量,引进的优良品种是什么? 答:①曲辕犁、筒车 ②占城稻。⑶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你认为诗人所说的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财赋”,说明了什么? 答: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⑷元世祖重视农业发展的措施有哪些? 答: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

⑸以史为鉴,综合上述问题及你所了解的历史知识,思考要想取得经济的发展应具备哪些因素?谈谈你的认识。

答:社会稳定,政治清明,政策的支持,科学技术及自然条件等。

10、在我国历史上统一是主流,即使在分裂的时期也有统一的趋势,各统治者都采取有效的措施巩固国家。

⑴结束东汉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局面,再次统一全国是哪一朝代? 答:隋朝

⑵唐朝时期的前几位皇帝在治理国家方面共同的地方在哪里?唐朝统治者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答:①重用人才②开明的民族政策

⑶和两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主要有那几个? 它们与两宋的关系呈现出什么特点?

答:①辽、西夏、金;②与两宋之间有战有和,和为主流

⑷元朝为巩固统治建立了什么制度? 当时在中央设立的机构是什么? 地方设立的机构是什么? 山东属于? 哪里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答:①行省制度②中书省③行中书省④中书省⑤西藏。

11、材料:“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问题: ⑴这是谁的诗? 答:王安石

⑵反映了什么节日, 有什么习俗?

答:春节;习俗有:祭祀祖先,挂年画,贴桃符,喝屠苏酒,守岁,燃放鞭炮, 穿新衣,拜年

⑶宋代时还有什么传统节日? 答: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⑷今 天的春节在宋代的时被称为什么?答:元旦

12、材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问题: ⑴这是谁的诗句?它有什么英雄事迹? 答:文天祥,他被元军俘虏后仍然坚贞不屈,拒绝投降 ⑵诗的意思是什么?

答: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要 死得有价值,有意义,要名垂青史.⑶我们要学习他什么样的精神? 答: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高尚气节.13、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谁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材料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⑴ 几句话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 答:唐太宗 ⑵ ⑵材料一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答: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船行走,也能把船掀翻.他认识到 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⑶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具体体现是什么? 答:反映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体现在北方各族尊奉他为“天可汗”.⑷材料三中的镜子是谁?它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 答:镜子指魏征,他重用的人才还有房玄龄,杜如晦.;

14、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材料二:课本 57 页图”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 13 个密封的船舱“ 问题: ⑴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答:指南针在航海中的作用 ⑵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答:宋代的造船技术发达 ⑶根据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说 明南宋海外贸易具备的条件.答:南宋海外贸易具备的条件: 指南针的 应用,造船业发达具备了技术条件;经济重心南移,农业,手工业发展具备了物质条件;航 海经验的积累;南宋地处东南沿海, 地理位置优越

⑷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表现.答:宋朝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 国家,广州,泉州市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对外贸易东达朝鲜,日本,西达阿拉伯和非洲东海 岸;政府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贸易收入占重要地位.15、材料一:郑君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qu)…….“

材料二: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 货物以通有无.“ 问题:

⑴材料一中的”郑君“指谁?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他最远到达哪些地方? 答:郑和, 他从 1405 年至 1433 年率船队七次下西洋;他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⑵他此举得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和意义?

答: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影响和意义: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中 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中于亚非各国的联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⑶材料反映了明清两朝采取了怎样不同的对外政策? 答:明朝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 而清朝采取闭关自守的政策.⑷ 材料二种所反映的清朝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答:原因是受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和外来侵略两方面的影响,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和妄自尊大.⑸这两种政策产生了什么不同的结果?

答:后果:对外开放有利 于经济文化的发展;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及时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⑥联系当前现实,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答:启示: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文 化的发展,使国家强盛;闭关锁国使国家落后.16、.材料:撤销中书省,从此不再设丞相,由六部分里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由于政务繁忙,另设殿阁大学士,已备顾问.问题: ⑴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文中的皇帝是谁? 答:明朝,明太祖(朱元璋)⑵材料中的六部是指那六部? 答:吏,户,礼,兵,刑,工

⑶上述 材料中叙述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答: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黄帝手里.17、材料:(16 世纪前期)番彝拂郎机假朝贡,占据屯门海澳,时肆剽掠,屠食婴儿.” 问题:(1)文中记载了哪国殖民者的侵略行径? 答:葡萄牙

(2)这个国家在我国沿海的侵略活动主要有哪些?

答:以欺骗手段攫取了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在沿海掠夺,屠杀人民.(3)与郑和下西洋活动相比,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答:郑和下西洋属于友好交往,葡萄牙进行殖民掠夺,属于侵略.18、材料一:郑成功致荷军总督揆一招降书:“台湾者,中国之土地矣,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材料二:康熙八年,郑经(郑成功之子)要求台湾与版图之外别力乾坤,为康熙帝拒绝.问题:(1)“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结合学过得知识加以说明?

答:三国时期,吴国卫温率船队到达台湾,当是称夷洲;隋炀帝派人到流求;元朝设澎湖 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辖.(2)简述郑成功是如何从荷兰 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

答:1661 年,郑成功率将士从金门横渡台湾海峡,在台湾人民 的支持下,1662 年打败了荷兰殖民者,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3)材料二种郑经要求的本质意图是什么? 答:本质是想把台湾从祖国 分裂出去.(4)康熙帝拒绝郑经后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答:1683 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后代归顺清朝;1684 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隶属福建省.(5)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对台湾的措施有何意义? 答: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 国的东南海防,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和发展.19、材料一: 两块北京的城墙砖被运往美国的一所著名大学, 安放在该校博物馆的突出位置.旁边的牌子上写道:这两块城墙砖的历史比美国的历史还要长.材料二:西安北京等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有人说:“一千年看西安,五百年看北京.” 问题:(1)写出以北京为都城的主要封建王朝及北京当时的名称.答:金:中都;元朝:大都;明朝:北京;清朝:京师

(2)北京的故宫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在建筑史上有何地位? 答:明成祖时,紫禁城(故宫)是我 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3)西安在隋唐时期称什么?当时的标志性建筑是什么? 答:长安,大明宫含元殿.20、材料: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问题:(1)材料出自哪一部著作?阐明了什么观点?

答:《天工开物》,阐明了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2)这本书还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这本书总结 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3)这本书有何影响?

答:被译成多种外文, 外国学者称它为“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21、十九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问题:(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什么时候创作的? 曹雪芹,清朝(2)《红楼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 玉的爱情悲剧, 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的罪恶, 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 趋势.(3)《红楼梦》在文学史上有何价值?

答: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2、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谁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材料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1)这几句话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答:唐太宗(2)材料一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答: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船行走,也能把船掀翻.他认识到 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⑶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具体体现是什么? 答:反映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体现在北方各族尊奉他为”天可汗".⑷材料三中的镜子是谁?它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 答:镜子指魏征,他重用的人才还有房玄龄,杜如晦.

第五篇:初一历史期中考试总结

历史期中考试分析与反思

一、试卷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落下帷幕,此次考试试卷结构合理,分为四部分:单项选择、判断并改错、填空题和材料解析题。其中选择题50分,判断并改错、填空题分别为10分,材料解析题30分。试卷难易度适中,比较注重基础,同时也充分考虑能力的考察。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原则下,考察学生运用史学知识、史学理论分析史学现象的能力,并形成科学的唯物史观。是一套有水平的测试题。

二、学生答题情况:

此次试卷位初一学生入校第一次进行系统的历史测验,有点主要体现在绝大多数学生的字迹整齐、干净,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学生的能力得以体现;但在此次的考试中也发现诸多问题:1)选择题部分:学生失分点主要集中在18题、24题。2)非选择题部分,判断并改错、填空两个题学生答得比较差。反映了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粗心。3)材料解析题回答情况较好,但反映的问题是不能认真审题,错字、别字问题较严重,期中“葵丘会盟”的“葵”错误率高

三、测试结果: 最高分100分,最底分低于60分。平均分为84.1分,优秀率60.5%。

四、教学反思:

期中考试结束了,为了今后的教学能取得更大的成绩,需要总结经验教训,下面就这次期中考试的情况作以简单分析:

(一)、教师方面:

1.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加注重学以致用的原则。

2.督促检查的力度不够。以后在这方面多下工夫,提高培优和不差的效率,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3.在读图题上多加练习。学生的读图题都做得不是很好,可以看出来,读图能力欠缺,要带领学生分析历史图片,进一步提高能力。

(二)、学生方面:

1.史实不清,是致命的弱点。

2.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或不重视,或认为历史很好学,不过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赶得上。

3.解题技巧的欠缺。表现在如何从四个选项中找出最佳项,提高正确率;如何审好题,做到紧密结合题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尽量多得分等等。

4.不会读书。学生习惯了把一节教材从头念到尾,而较少注意抓住历史发展的脉搏,体味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这是成绩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

(三)、今后的措施:

1、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采取及时反馈抽查。

2、加强课后的巩固记忆程度,采取做练习的方法。

3、这里打造德育课堂,少讲精讲,让学生多学习多探究多思考,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学习历史要扎实、牢固、脉络清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努力探索,大胆尝试,与课改同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的

下载初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材料分析题汇总姓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材料分析题汇总姓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材料分析题复习

    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材料分析题复习一、材料一鸦片烟,真狡狯„„这是西洋要将中国害。女子变妖怪,男子变痴呆。未老身 先死,已死身不埋。——摘自《中国历史》 华东师大版......

    2010年初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共五篇)

    2010年初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 (每题1分,共30分) 1、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朝代,它的建立者是 A、禹 B、嬴政 C、刘邦D、杨坚2、隋......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40分)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是 (A)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下列关于北京人的表述,正确的是 (......

    初一期中考试历史质量分析

    初一期中考试历史质量分析孝义十中七年级历史王爱香联系电话:***一、试题分析 : 此次期中考试试卷,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45分)、简答题(19分)、材料分析题(10分)、探究题(16分),......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 今年的期中考试试题,就全卷内容来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学生,试题由易到难,重点突出;考试的内容细小,知识点比较碎。学生考试的成绩还比较理想,对......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一)基本情况纵观今年期中考试试题,就全卷内容来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学生,试题由易到难,重点突出;考试的内容特别细小,知识点比较碎。但是学生考试的却不是很......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一)基本情况纵观今年期中考试试题,就全卷内容来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学生,试题由易到难,重点突出;考试的内容特别细小,知识点比较碎。但是学生考试的却不是很......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初一历史试卷分析 蓬莱市小门家中学赵红刚2013、5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45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