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温岭市东部产业集聚区启动建设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23:5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温岭市东部产业集聚区启动建设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温岭市东部产业集聚区启动建设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温岭市东部产业集聚区启动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温岭市东部产业集聚区启动建设的调研报告

温岭市东部产业集聚区建设指挥部

实施东部产业集聚区的开发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综合分析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条件,着眼全局、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推进我市产业和城市协调发展,实现“东西并进、整体越升”战略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区块规划范围内的上马工业区块、东南工业区块已基本成型,如何由点及面的全面启动整个东部产业集聚区的开发建设,是当前急需研究的问题。东部产业集聚区建设指挥部通过实地踏勘、查阅资料、听取建议等方式对东部产业集聚区的启动问题进行了一次全面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区块现状分析

1、规划状况。东部产业集聚区位于温岭市东部滨海区域,规划范围主要为沿海高速公路以东及临金清港的部分区域,主要涉及东海塘围涂区、松门镇、石塘镇,以及滨海镇、箬横镇等。规划范围约310.87平方公里,建设重点区面积约为152.2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56.51平方公里(8.48万亩)、道路用地22.6平方公里(3.4万亩)、居住用地17平方公里(2.55万亩),南部农业及围垦片、滨海旅游与近海保护片。规划总体布局结构为“一群、一心、六片”。一群,即贯彻“东西互动”、陆海联动”的整体开发与保护思路,协调相关规划,整合东部产业集聚区内的城镇组团、工业区块、特色农业及旅游业,形成一体化的东部产业群;一心,即依托松门镇与温岭大港港区开发建设区域及松门港水域,形成东部产业集聚区复合中心;六片,分别是北部综合发展片、中部综合发展片、南部综合发展片3个重点建设片和中部农业片、南部农业及围垦片、滨海旅游与近海保护片3个农业及生态控制片。

2、开发进展。南部综合发展片的上马工业区块、松门东南工业区块和中部综合发展片的东海塘围垦区已经进入实际开发阶段。其中东南工业区块规划总面积4100亩,已开发建设2800亩,共引进企业40家,建成投产18家,在建10家,上半年实现工业产值4.1亿元、销售收入3.5亿元,入库税收1150万元;上马工业区块规划总面积6700亩,作为东部产业集聚区的先行示范区,已投入资金3.5亿元用于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入区的投资项目达228家,用地8900亩,批准入区项目61家,其中工业性项目56家,用地2688亩,总投资35亿元,开工19家,竣工5家,新建厂房面积46210平方米,试投产3家。东海塘围垦区南片工业区3.93万亩已经完工,并已与正大集团中国公司签署了合作开发的正式协议,对外专用道路(虎山北路)即将开工建设。

二、各方意见梳理

在调研过程中,指挥部先后在滨海镇、箬横镇、松门镇及东海塘建设指挥部召开了领导碰头会和村干部座谈会,广泛听取了意见,在各级干部和群众要求尽早在本辖区范围内启动东部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强烈呼声下,梳理出以下四点主要意见:

1、滨海镇位于东部产业集聚区北部,北接路桥金清和台州市滨海工业区块,地理环境十分优越。镇领导和群众十分关注东部产业集聚区的开发,强烈要求率先开发镇内金闸区域。该区域范围内1200亩土地已批准为建设用地,可直接进行开发利用。同时,该区域建设的主要问题是拆迁安置,共需拆迁房屋约300间,安置房屋约400间,拆迁难度教大,当地村两委班子对金闸的开发内部意见也不统一。

2、箬横镇位于东部产业集聚区中部综合发展片,规划中的太龙一级公路穿境而过,因规划范围内大量土地涉及农保用地,启动建设十分困难。镇领导和群众要求调整东部产业集

聚区规划,在与滨海镇相衔接的区域划出2—5平方公里土地作为公建或居住用地,用于整个东部产业集聚区的配套服务,同时要求在箬横镇以东的东海塘北片区块划出1—2000亩工业用地,用于解决箬横镇内企业的工业用地紧张问题。

3、松门镇作为市区连接东部区块的咽喉地带,地理位置突出,在启动建设东部产业集聚区建设问题上,镇领导提出了加快建设东海塘南片工业区块对外专用道路的建议,主要有三支线路方案,一是拓宽原先的坦龙线,该方案因沿线船坞配套修理厂较多,与附近的船坞矛盾大,实施不易;二是经夏公岙山洞拓宽松寨村金山路,该方案涉及拆迁量较大;三是由迎宾桥经水产市场至癞头屿,直达东海塘。

4、东海塘建设指挥部建议抓紧启动东海塘工业区块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太龙一级公路的前期准备工作,并要求及时解决土地指标问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东部产业集聚区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区块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有:

1、管理体制不顺。目前东部产业集聚区由上马工业区块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承担建设,但各区块都有各自的建设指挥部,东海塘围垦区有东海塘建设指挥部、东南工业区块由松门镇人民政府负责,各区块按照各自的规划进行组织实施,区块之间各自为战比较明显,由于办公室作为一个正科级临时机构,很难有效协调各镇和有关单位的关系,在涉及一些共享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时,投资主体难以明确。

2、规划编制不全。目前《东部产业集聚区综合开发与保护开发》已经通过评审,但相应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交通运输、港口经济、公共服务、水利设施、旅游休闲、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专项规划还没有编制,急需在近期内进行完善。

3、基础设施落后。一是交通道路建设滞后,规划中的沿海高速公路、大石松一级公路、太龙一级公路、81省道松门段以及相关连接线和功能区主干道目前仅石松一级公路在建。二是水资源缺乏,规划中区块总用水约48万吨/日,近期需水量约10万吨/日,而区块内现无集中给水设施,四镇现状日供水量约3.9万吨,缺口非常大。三是电力不足。现状区内及外围变电所有110KV松门变、35KV箬横变、35KV石塘变,电力负荷密度不高,随着集聚区内建设的兴起,预测近期最高电力负荷70万KW,远期120-170KW。四是塘渣资源不足,由于东部产业集聚区位于东部沿海地带,地势较低,需要大量的塘渣,而市内并无大规模的矿点,这为将来的建设带来隐患。另外,集聚区内的污水处理、电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都远远无法满足整个区块发展的需要。

4、建设资金短缺。目前区块内的东海塘围垦区、上马工业区块、东南工业区块在建设过程中都遇到了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困难,而东部产业集聚区在建设过程中涉及大量的拆迁征地、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5、政策优势不明显。东部产业集聚区作为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但目前为止并无专门支持区块发展的统一性实施意见和扶持政策,特别是在征地拆迁、招商引资等具体工作方面缺乏统一性的政策,导致具体工作无法开展。

四、对策与建议

1、加强领导,理顺管理体制。建议由一位副市长或市委常委兼任东部产业集聚区指挥部总指挥,专职负责东部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指挥部设若干名副指挥,兼任松门镇、石塘镇、箬横镇、滨海镇党委书记或镇长,指挥部统一负责规划范围内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对各相关乡镇的人、财、物进行统一管理,建立专门的目标考核责任制度,由指挥部对各乡镇的工作定期进行考核、评比和表彰,以推进工作进展。

2、统筹规划,做好规划协调工作。建议抓紧编制东部产业集聚区的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滨海区块和南部综合发展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实施。同时,注意做好与台州滨海产业区及温岭市域总体规划、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各工业区块自有规划的衔接工作,使东部产业集聚区按照整体开发的原则,有序推进各项建设。

3、道路先行,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建议率先启动上马工业区块、东南工业区块、东海塘围垦区块三大区块的道路连接工作,使之形成统一的工业区块,并加快建设石松一级公路、松门镇环城北路、太龙一级公路东段,使整个区块形成统一的道路框架。水方面加快长潭引水二期工程的建设进度,争取核能海水淡化项目和长潭引水三期工程尽快上马。电力方面启动建设规划中的220KV东海输变电工程,110KV文峰、浦头、东林、镇海、金港输变电工程以及东海塘围垦110KV变电所。塘渣资源方面建议在规划范围内选定一个大规模的矿点,作为市政项目由市政府进行统一的手续报批,由指挥部进行统一开采。

4、加大投入,创新融资体制。东部产业集聚区的开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的保障,建议一方面市政府和财政部门加大对区块的财政扶持力度,提高商业用地和土地出让金的返还比率,用于区块的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借鉴上马工业区块以企业作担保筹措建设资金的创新方法,创出一条自我发展的路子。同时采用银行借贷、BT、BOT等融资建设方法,多方筹集资金,确保建设资金到位。

5、政策保障,形成开发合力。一是尽早出台加快东部产业集聚区开发与建设的政策性文件,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内容,将开发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镇,各镇要淡化行政区划,强化区域经济联系,加强合作,联动开发。二是工业用地扶持指标上尽量向东部产业集聚区倾斜,市里在统筹安排农保地转换指标时,优先解决东部产业集聚区,以满足大规模开发的需要。三是加强区块软环境建设,在企业服务上下功夫,完善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提倡部门放权,建议各职能部门在东部产业集聚区建设指挥部派驻一名副职以上领导干部,专门负责东部产业集聚区内项目的报批工作,确保每个项目在区内即可完成相关报批工作,以便更快的启动建设,为区块在招商引资上创造良好环境。

总之,东部产业集聚区的开发建设,将全面拉开温岭实施东部大开发战略的帷幕,也必将成为温岭发展的最大机遇所在、最大优势所在、最大后劲所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几年或者几十年,东部产业集聚区不仅是温岭工业发展的新空间,也是温岭城市建设的新天地,更是温岭未来发展的新希望。

第二篇:产业集聚区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的

调研报告

产业集聚区是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双载体,是加快工业化、城乡一体化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极,是我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的重要推手。为进一步规范产业集聚区发展,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和人口承载能力,必须通过集聚优势要素,打破资源环境等瓶颈约束,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依托自身优势和有利条件,依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经济循环”的发展思路,大力构筑区域发展新优势,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近几年来,*区非常重视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把产业集聚区作为推动全区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同时把产业集聚区作为改善税源结构的有效载体和解决土地资源平静问题的着手点,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工作进展顺利。本文结合温岭市产业集聚区的先进经验和*产业集聚区的现状,就如何加快*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步伐进行调查研究和深入分析,对*产业集聚区的快速、稳步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温岭市东部产业集聚区发展建设的先进经验

温岭市东部产业集聚区位于温岭市东部滨海区域,规划范围主要为沿海高速公路以东及临金清港的部分区域,主要涉及东海塘围涂区、松门镇、石塘镇,以及滨海镇、箬横镇等。规划范围约310.87平方公里,建设重点区面积约为152.2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56.51平方公里(8.48万亩)、道路用地22.6平方公里(3.4万亩)、居住用地17平方公里(2.55万亩),南部农业及围垦片、滨海旅游与近海保护片。规划总体布局结构为“一群、一心、六片”。一群,即贯彻“东西互动”、陆海联动”的整体开发与保护思路,协调相关规划,整合东部产业集聚区内的城镇组团、工业区块、特色农业及旅游业,形成一体化的东部产业群;一心,即依托松门镇与温岭大港港区开发建设区域及松门港水域,形成东部产业集聚区复合中心;六片,分别是北部综合发展片、中部综合发展片、南部综合发展片3个重点建设片和中部农业片、南部农业及围垦片、滨海旅游与近海保护片3个农业及生态控制片。

温岭市东部产业集聚区在建设发展中曾经存在很多的问题:

①管理体制不顺。东部产业集聚区由上马工业区块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承担建设,但各区块都有各自的建设指挥部,东海塘围垦区有东海塘建设指挥部、东南工业区块由松门镇人民政府负责,各区块按照各自的规划进行组织

块、东南工业区块在建设过程中都遇到了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困难,而东部产业集聚区在建设过程中涉及大量的拆迁征地、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⑤政策优势不明显。东部产业集聚区作为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但目前为止并无专门支持区块发展的统一性实施意见和扶持政策,特别是在征地拆迁、招商引资等具体工作方面缺乏统一性的政策,导致具体工作无法开展。

经过以下一系列的措施,温岭市东部产业集聚区原本存在的发展障碍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①加强领导,理顺管理体制。由一位副市长或市委常委兼任东部产业集聚区指挥部总指挥,专职负责东部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指挥部设若干名副指挥,兼任松门镇、石塘镇、箬横镇、滨海镇党委书记或镇长,指挥部统一负责规划范围内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对各相关乡镇的人、财、物进行统一管理,建立专门的目标考核责任制度,由指挥部对各乡镇的工作定期进行考核、评比和表彰,以推进工作进展。

②统筹规划,做好规划协调工作。抓紧编制了东部产业集聚区的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滨海区块和南部综合发展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实施。同时,注意做好与台州滨海产业区及温岭市域总体规划、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各工业区块自有规划的衔接工作,使东部产业

行政区划,强化区域经济联系,加强合作,联动开发。二是工业用地扶持指标上尽量向东部产业集聚区倾斜,市里在统筹安排农保地转换指标时,优先解决东部产业集聚区,以满足大规模开发的需要。三是加强区块软环境建设,在企业服务上下功夫,完善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提倡部门放权,各职能部门在东部产业集聚区建设指挥部派驻一名副职以上领导干部,专门负责东部产业集聚区内项目的报批工作,确保每个项目在区内即可完成相关报批工作,以便更快的启动建设,为区块在招商引资上创造良好环境。

二、*产业集聚区现状

安阳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首批重点产业集聚区之一,位于安阳市中心城区南部,西临107国道与京广铁路,东至京港澳高速,南至胡鹤公路,安林高速与城市南外环从中穿过,将该区分为南北两个部分,以南区域隶属于安阳市*区,规划面积13.68平方公里,规划主导产业为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含新能源)和现代化服务业四大产业。规划中的安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分区将具备完善的城市功能,形成“一心、一轴、一带、三园、两区、两组团”的空间结构。一心:规划提出的融合中心,包括产业研发创新区和商务办公区,是整个集聚区规划的重点,该区域将引领集聚区今后的发展。一轴:安阳市生态城市轴线,贯穿安阳市中心城区的行政中心、商务中心,并延续至集聚区的融合中心。这条轴线使中心城区的发展格局得到延续,并使集聚区与中心区互为呼应、协调发展。一带:白沙河景观绿化带。三园:西北部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东南部电子信

道正在进行勘测、设计等前期工作,将于明年春季开工建设。在现有110千伏、35千伏以及在建的220千伏变电站基础上,今年又投资700万元新建10千伏开闭所,目前已完成前期选址、勘测设计工作,正在协调进地,将很快开工建设,年底前建成并投入运行。集聚区新建办公楼及展厅共投资1300万元,其中展厅已基本装修完工,将于月底前投入使用。办公楼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室内外装修,将于年底前投入使用。

标准化厂房建设方面:1-10月份,投资5000万元,新建标准化厂房1万平米,同比增长300%。同时,我区与北京天创公司签约,合作开发标准化厂房产业园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1.2亿元,目前已完成了选址,其他各项工作正在积极筹备中。

招商引资方面:1-10月份,共完成签约项目15个(鹤展羽锻压、吉姆克能源机械、现书高科特种铸件、路德药业、北方起重机生产基地、乾康药业、电主轴、活塞式空压机、五金标准件、LED灯、台湾产业园、新动力汽车、商务中心名企总部基地、标准化厂房产业园、高速机车铸铝变速箱),项目计划总投资达到28亿元,其中已落地项目9个。

项目建设方面:1-10月份,投产项目1个(剑龙针织厂),新开工建设项目9个(鹤展羽锻压、吉姆克能源机械、现书高科特种铸件、路德药业、北方起重机生产基地、乾康药业、电主轴、空压机、五金标准件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9.87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3个。目前已完成投资1.2亿元。集聚区累计在建项目达到12个,其中投资超亿元项目5个。

三、*产业集聚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土地指标少。今年上报的1100亩土地指标还未批复,现有指标已用完。

部分企业和项目资金短缺,融资困难。中小企业贷款成功率普遍较低,贷款抵押条件也较多,集聚区担保公司在短期内发挥不了太大作用,建议市相关部门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门槛,切实解决企业融资困难。

产业集聚区还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体制没有完全到位、投产项目少,管理人员不足。

四、下一步工作构想和建议

下一步,*产业集聚区将按照“四集一转”要求,在强化针对性招商引资,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有效破解资金、土地等要素瓶颈制约,加快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开拓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产业集聚区更好更快发展。

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运行机制。建议区委领导专人负责,实行领导分包重点项目责任制,每周召开四大班子联席会,由县级干部汇报分包项目及项目进展情况,盯紧项目,召集由区财政、发改、住建、环保、商务、土地、交通、工信、集聚区等部门负责人,在集聚区管委会会议室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解决产业集聚区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基础设施

1011-

第三篇:产业集聚区调研报告

产业集聚区调研报告

对县政协九届五次会议第1号提案的答复

新蔡县产业集聚区纪委副书记李勇

许宏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挥工业集聚区优势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产业集聚区是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是招商引资的主平台,是改革创新的示范区;其地位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心与关注,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愈来愈显得格外重要。您所提到的关于产业集聚区存在的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既有政策层面的原因,也有实践层面的因素;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要辩证地看待:一是产业集聚区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任何新生事物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产业集聚区建设也是如此。去年,6月份刚刚组建产业集聚区,现在正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存在一定问题也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二是我县产业集聚区存在的(诸如:主导产业不明显、缺乏产业链;有部分项目处于停产半停产或闲置状态)等突出问题,这是共性问题,在我省别的县市也不同程度存在,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发展中消化,在发展中解决,在发展中建设。

您所提出的三个突出问题,必将在近期圆满解决。从外部环境看,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重视革命老区建设,我省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以及加快黄淮四市发展等各项政策,为我县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提供了大好机遇;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有利于我们开展招商引资,有利于实现产业链的接合延续。从我县的自身方面看,省直管县即将启动,有利于产业集聚区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得到更多支持,有利于实现项目无缝对接。

关于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规划问题,这个问题现在正在着手解决。在多次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产业集聚区已完成了《新蔡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于2010年11月上报河南省发改委,省发改委已于2010年12月对《新蔡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作出同意实施规划的批示。目前,产业集聚区正在按照《规划》落实项目建设,要彻底扭转“企业项目各自为战”的局面需要一个过程。

关于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问题。县委政府已把“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专题写入《新蔡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尤其是把“培育壮大支持产业”和“发展产业集聚效应”作为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方面,县委、县政府已着手突出抓好天龙禽业、锦黛尔服饰、亨通粮油、麦佳制粉、伟鑫药业等重点企业,发展壮大盘活了禹欣药业、酒厂、武新

肉类等老企业,大力扶持堂福电子、石森棉业、爱迪亚生物制药等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新上企业,现已初步形成了食品药品、纺织服装、机械电子、新型建材四大支柱产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县产业集聚区的主导产业必将越来越强,越来越大。

关于集聚区土地资源未能发挥应有效益问题。产业集聚区已经着手研究,着手解决,结合实际,实行土地保证金制度,针对投资强度达不到每亩120万元的老企业,要求其追加投资限期整改;对新上企业实行入驻园区之前必须交出土地保证金,从源头上避免土地闲置、资源浪费的问题再次出现。

关于落实“企业封闭式管理”问题,县委县政府把这一问题坚持常抓不懈,去年开展了“三服务”集中活动,着力解决企业突出问题,着力破解发展难题。今年新春伊期,县委、政府又开展了“集中整治影响和损害全县经济发展环境突出问题”的集中活动,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着重提升企业发展软环境,加速新蔡发展。

新蔡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二〇一一年五月八日

第四篇:市东部产业集聚区工作总结

一、今年以来工作完成情况

(一)经济指标稳中有升。

今年1-10月,东部产业集聚区(包括东部新区和上马工业园)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0.75亿元,同比增长42.45%,其中政府性投入7.2亿元(东部新区6.93亿元),同比增长44.91%,工业性投入13.55亿元(东部新区6.37亿

元),同比增长41.18%;实现工业总产值23.21亿元(东部新区3214万元),同比增长87.92%;新入区企业6家,完成供地1696亩(其中工业用地1113亩);新开工企业14家;新投产企业13家(其中标准厂房企业6家),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二)规划编制更趋完善。

按照“富规划、穷建设”原则,邀请国内较高水平的设计院在编制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产业规划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东部区域协调规划,现经多轮深化已确定;总体规划、南片城市设计结合周边环境变化,在多次调整后现已确定;478公顷的龙门湖湿地公园方案已评审确认;北片生态化排水规划已委托设计;供电、给水、燃气、弱电、综合管线等专项规划均已完成评审。

(三)平台建设全面推进。

今年以来,重点围绕13个续建项目、30个新开工项目、18个筹备报批项目,在建项目抓进度、报批项目抓开工、前期项目抓报批,确保每一个项目进展环环相扣不脱节。市政道路桥梁方面:累计填筑土石方1800万吨,形成北片“四纵八横”和南片“六纵六横”共计56.5公里长的道路路基框架。对外交通主通道港湾大道、松航中路全面完成硬化、绿化并贯通;7条市政道路完成临时路面,9座桥梁正在施工;15条道路处在不同程度报批中,其中12条道路已完成可研,2条道路完成初设,1条道路即将委托招标。生产生活配套方面:标准厂房一期附属食堂、宿舍楼、科研厂房基本完工;城市规划馆土建工程主体完成并已通过中间验收,布展方案10月10日完成招投标;新区第一小学、第一幼儿园、北片污水处理厂于8月29日开工建设,其中北片污水处理厂开始综合基础浇筑。生态基础设施方面:港湾大道、松航中路东侧及西侧、标准厂房、祥云河周边绿化共计35万平方米的绿化面积已完工;松航南路、礁山湖、千禧路景观绿化施工图设计完成;曙光湖景观绿化及水体开挖工程已开工;南北片河道湖泊工程已完成开挖18公里长;北片造田造地工程已完成1500亩。工程质量监管方面:管委会专门出台了《东部新区工程管理实施细则》,要求工程人员每日两次下工地巡查,对施工单位进行质量、工程进度、施工进行管理,同时督促监理单位严格进行工程质量控制,通过制度的约束和定期不定期的抽查,区内工程的质量监管力度得到极大的提高。

(四)招商选资态势喜人。

一是招商办法进一步完善。修改完善了招商办法及入区企业项目评估办法,完成科技型企业园招商办法初稿。二是招商评估有序进行。继续严格按评估办法对意向入区企业进行评估,今年以来共完成企业评估15家,其中有6家企业已落户东部,出让土地1113亩。三是大项目落户取得突破。浙江爱仕达电器有限公司在10月26日获得新区南片643亩工业用地使用权,成为东部新区第一家上市企业项目;利欧东部泵业生产基地项目已确定一事一议方案,预计年底土地摘牌;欧瑞康集团真空涂层中心项目已完成厂房装修,11月底投产。此外,紧盯沃尔沃电动汽车项目、丰树新加坡产业园等大项目不放松。四是招商范围全面扩展。今年3月份赴广州、宁波、杭州等地进行招商,参加广州产业地产峰会,6月15日专门在杭州组织举办东部新区土地专题推介会。充分利用产业协会平台,与乐清电气协会、玉环汽摩配协会合作,多次邀请意向企业组团到东部新区考察。重点对接了台州市内上市及上市后备企业33家,其中1家台州上市企业(浙江南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初步意向入区。三产服务业招商同步跟进,千禧邻里中心已制订了餐饮、超市、网吧等项目的招商办法,餐饮企业、超市已经落实,年底投入使用。跟踪衔接了11家国内及省内房地产商。

(五)企业服务不断提升。

一是进行常态对接。管委会每位领导联系2-3家企业,重点抓协调。经济发展局每位工作人员联系3-5家企业,做到每天联系1次企业、每周下访1次企业、每月召开1次对接会,及时把控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各个时间节点。二是及时排忧解难。主动帮助解决落户企业遇到的困难,如针对企业的宕碴资源紧缺、企业环评报批、企业融资困难、企业员工交通问题等,管委会积极衔接,及时协调解决问题。三是强化硬性约束。通过实施经济约束与加强法律约束相结合,针对未按规定时间完成进度和迟迟不报批不开工的企业,分别采取推迟退还保证金和开展“约谈”做好笔录活动,杜绝个别企业迟开工不开工的侥幸心理。通过这2项约束,东部新区第一、第二批13家入区企业在9月底前已全部按照规定时间办完报批手续并开工建设。四是注重深化完善。为加快入区企业报批速度,市政府出台《投资项目审批联合告知制度》,并在东部率先试行。管委会将该项工作作为当前抓好工业经济的重中之重,全力贯彻落实。在9月26日,与市级各部门一起,对第四批9家拟入区企业进行了联踏联审。目前,8家已完成建筑方案会审,并已开始施工图编制。同时,积极探索加快工业项目建设的新思路,起草了《加快推进东部新区工业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促使企业加快开工投产的步伐,目前该实施意见已经市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并开始试行。

(六)各类难题及时破解。

一是政策处理工作及时。及时与白岩村签订延期协议,解决白岩一期工程土地租用到期问题;针对三八塘内三间房屋因运输车辆震动受损,及时与相关人员协商签订补偿协议,保证了一期工程正常出方;根据白岩二期工程矿区爆破安全距离要求,与相关企业和单位签订安全生产协议,确保了二期工程如期开工建设。二是资金紧缺难题缓解。完成3700余亩的融资权证办理,从工行、浦发行、农行、建行等获得贷款8.42亿元,农行、浦发行共7亿元的项目贷款正在跟踪,并实施了3.77亿元的第三期市政BT工程。争取到省海洋经济发展补助资金1500万元。此外,上马公司取得房地产开发暂三资质。三是用地保障加强。今年完成了6宗3319亩用海项目的验收和收储工作,完成了1000亩未利用地指标的报批工作。

(七)队伍建设长足发展。

一是强化学习型机关建设。一年来,共选送各级各类人才外出培训20余人次,先后到玉环、椒江、绍兴等地开发区以及到省外广州松山湖、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等学习考察,学习规划理念、设施建设、园区服务等方面的做法。同时,专门邀请同济大学林家阳教授作“区域形象”创意报告,开阔机关同志的眼界。二是积极开展机关作风建设。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全区大力倡导蓬勃向上的朝气、团结拼搏的豪气、求真务实的底气、和公正廉洁的正气。同时健全管理机制,修订、完善各项机关管理制度,形成以制度管人、用机制管事,紧张有序、合力干事的良好氛围。三是全面深化廉政教育。积极落实廉政学习教育制度,创新形式,拓展载体,丰富内容,有效提高了机关同志的廉洁认知水平和自律自警意识,把岗位廉政的要求变成自知自觉的行为。

二、xxxx年工作思路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充分把握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深入实施市委“沿海开发”战略部署,坚持“产业新城、品质城市、宜居新区”发展定位,突出“平台建设、项目引进、产业集聚”工作重点,积极实施规划、要素、服务等各项保障,形成“设施建设出形象、招商选资显成效、企业动工掀热潮”的开发氛围,为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坚持三个定位,明确发展方向。

1.坚持招强选优,培育“产业新城”。把招商选资作为开发建设工作的中心,加快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的集聚,培育“产业新城”。全年实现工业性投入12亿元(包括上马工业园);实现供地600亩;新投产企业10家(其中标准厂房企业投产2家);新开工企业10家。一是重点集聚制造业。继续推行项目入园评估办法,严把产业准入关。招商重点集中于泵与电机、汽摩配、机床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目标是培育3-5个百亿元级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孵化园着眼于引进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企业和与区内三大产业有较高关联度企业, 形成内部产业配套能力。二是注重集聚服务业。重点引进开发房地产、龙门湖休闲旅游综合体、商业综合体、生活配套设施等项目。通过加快项目建设进程,形成200公顷项目用地全面建设的开发景象。

2.坚持功能配套,建设“品质城市”。把建设高品质基础设施作为主攻大平台的首要任务,引进企业时,同步注入城市元素,建设“品质城市”。全年实现政府性投入7.6亿元,完工项目5个、新开工项目24个、续建项目23个、前期报批项目21个;填筑宕碴350万吨。一是加快市政道路建设。基本完成北片路网桥梁工程,重点加快南片路网建设,贯通南北主通道(港湾大道、松航中路、松航南路、龙门大道西段),构建园区便捷交通通道。二是加快生活、生产配套设施建设。在北片建设休闲商业街、邻里中心,布局商店、餐饮、娱乐设施等,推进北片住宅小区、商业综合体建设,开工建设学校,全面提升园区功能配套能力,方便企业和员工生产生活。

3.坚持生态优先,打造“宜居新区”。绿色是东部新区和谐发展的“主色调”,在注重产业引进、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修复改善生态环境,打造“宜居新区”。全年填筑绿化用土60万吨,完成绿化面积25万平方米,完成河湖开挖270万平方米;启动4个重大生态基础设施项目。一是扩大景观绿化面积。推进沿海防护林、河道生态林及生态景观带、主干道绿化、沿河绿色无障碍慢步系统(慢行系统)和城市景观林建设。二是加快河湖疏浚步伐。对曙光湖、碧海湖、龙门湖、礁山湖实施开挖、疏浚、护岸等工程,营造亮丽景观。三是启动引淡排盐工程。开工建设龙门湖引(换)水闸、中片引水闸,疏理龙门湖净化过滤湿地地形并疏通其内部水系河流。四是加强污染防治工作。督促企业严格按照环保“三同时”的要求配套齐全各类治污设施。探索建立雨水滞留系统,在企业内部建立生态雨水池,减小地表径流和地面沉积物对河流的污染。

(二)突出三项重点,实现整体提升。

1.高标准建设发展平台。续建项目:全面推进三期3.77亿元BT市政项目建设,完成北片(金塘北路、千禧路、晨光路、21街、22街、23街、24街)和南片(松航南路、龙门大道、松航中路南段)市政工程的临时路面、桥梁和部分管道。推进“一馆两厂两湖三校”建设,建成城市规划展示馆并开馆,完成标准厂房二期和南北片污水处理厂土建主体工程,完成曙光湖、碧海湖开挖成型,完成新区第一小学、第一幼儿园、石塘中心幼儿园土建工程,完成港湾大道绿化景观带建设。开工项目:xxxx年全面开工建设北片3路5桥——松航北路南段(桥2座)、25街(桥1座)、26街(桥1座)、二十七桥,南片7路12桥——金塘南路、柳海路、第五街(桥1座)、诗海路(桥1座)、第四街(桥1座)、第三街(桥1座)、鹭海路(桥3座)、紫阳桥、西沙桥、碧海桥、洱海桥、春波桥),中片2路3桥——鸣鹤路(桥2座)、祥云街、霁云桥。启动水系梳理工程建设,启动龙门湖开挖和3个引水闸和引水河道建设,开工建设曙光湖公园和龙门湖启动区块景观绿化、规划展馆周边景观绿化和千禧路东侧绿化共计2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实施470亩三期苗圃基地建设。报批项目:重点完成北片2条道路、南片9条道路、3个绿化项目、2个服务中心、1个湖泊及土地固化等共计21个项目的设计和报批。

2.高门槛集聚优质产业。一是以集约利用土地为导向,争取大项目。继续跟踪新加坡丰树集团、台湾义联集团、瑞士欧瑞康公司等市外大项目,积极加强与央企、国企、大型民企和优势行业龙头企业的联络,力争在引入市外大项目上取得新突破。二是以产业升级为导向,筛选优质企业。依托泵与电机、汽摩配、机床装备等我市产业优势,坚持严格的企业入区评估制度,重点引入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重点骨干企业和市外优质企业,为企业做大做强、转型升级拓展发展空间。三是以形成产业链为导向,积极培育中小企业。开工建设中小企业孵化园二期工程,启动微小科创园招商,吸引一批与相关企业产业配套的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到东部新区,培育发展后劲,形成产业链。

3.高强度推进企业开工。一是入区项目联审批。继续坚持项目审批联合告知制度,确保每一个新入区项目进入联合审批“快车道”,进一步加强与业主单位和设计单位的沟通,进一步探索项目审批提效办法,进一步创新企业服务平台,提升企业服务水平,为投资企业排忧解难。二是落地项目抓开工。对每个新落地项目进行分析、梳理、归类,找出企业不开工症结所在,采取专人服务帮办和督促调度相结合的办法,“软硬兼施”促进各项目提速提效。东部新区第四批入区企业确保在xxxx年上半年全部开工建设。三是开工项目促进度。重点督促已开工建设的工业项目,抓好施工质量管理和施工进度,列出每个项目的施工时序,实施挂图作战,坚持一周一督查,一月一总结。争取xxxx年已开工建设的工业项目在xxxx年底前完成主体厂房建设。

(三)实施三大保障,强化建设支撑。

1.强化规划保障。按照xx城市副中心的定位,在编制总规、控规的基础上,全面整理规划成果汇编。重点编制“四线”专项规划(蓝、绿、黄、红四线,其中蓝线为河道、绿线为绿化、黄线为市政管线、红线为道路)、绿道规划、数字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等规划。研究新区色彩和立面规则、产业用地指标导则、单元控制通则等,形成基本完整的规划体系。

2.强化要素保障。一是资金。加大项目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融资力度,全年争取融资10亿元。继续适度运用BT等投融资模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东部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二是宕碴。进一步加大现有白岩矿一期、南港矿宕碴出方量,日出方量达2万吨,确保白岩二期年出方量,从而缓解宕碴紧缺难题。

3.强化服务保障。一是强化管理服务。继续探索新区环境管理,研究探索治安、环保、环境卫生等系列服务机制,为企业施工建设和生产经营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树立大服务理念,建立政策咨询、供水供电、招商协调、生活配套、政策落实等“绿色通道”或“直通车”服务模式,在项目报批上以“三提”工作为载体实行“无障碍”服务,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服务能力和水平。二是提升服务效能。继续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阳光效能”和十八大精神学习实践活动,在组织建设、人才建设、廉政建设方面,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率、高服务水准的开发队伍。

第五篇:鲁山产业集聚区调研报告

鲁山县产业集聚区建设调研报告

贺庆伟

根据工作需要近期对鲁山县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现把调研情况简要汇总如下:

一、鲁山县产业集聚区发展基本情况

1、总体发展概况:鲁山县产业集聚区是省定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位于县城东北部,紧邻郑尧高速,交通便利,规划面积为8.6平方公里,辐射区域13.8平方公里,分为南北两区。南区约3.6平方公里,主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医疗器械、纺织服装等;北区约5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机械制造、耐火材料等产业。并按产业特色规划了六大集聚园区,初步形成了规划布局合理、主导产业明确的发展格局。

截止目前,已经完成土地储备7700亩。完成投资48.63亿元,其中工业投资33.5亿元,基础设施投资15.17亿元。初步完成了区中道路建设35.2公里、绿化3.61公顷、天然气12.1公里、通水、通电、通信等“四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集聚区路网框架已初步形成。

2、管理机构设置情况:2010年4月正式成立鲁山县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编制40人,属全额财政事业单位,其级别和内设机构还未确定。暂按正科级落实。2010年10月10日成立党委。管委会成立后公开选调了20名工作人员,-1-

调入了7名班子成员,设置有办公室、招商引资科、规划建设科、土地管理科、企业服务科、计划统计科、融资投资科、政策宣传科八个科室,基本实现了分工明确,规范有序的运转模式。

3、体制机制和运行机制现状:鲁山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按现行正科级级别运转。整个产业集聚区8.6平方公里区域地跨六个乡(镇)、办事处12个自然村。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在调动当地资源、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社会职能等方面主要起协调作用。行政区划没有套合,村庄人口、土地等资源还隶属与原乡(镇)、办事处。行政区划间推诿扯皮现象还时有发生。有关县级经济管理权限还没有进一步下放,像国土、环保等“直通车”制度还没有落到实处。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综观鲁山县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发展历程,也感觉到面临着诸多阻碍快速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划不够超前,发展空间已彰显不足。鲁山县产业集聚区规划总面积8.6平方公里,规划面积较小。对引进龙头企业、国内500强企业,空间发展不足已是一个突出的瓶颈制约。已签约投资300亿元的建材工业城、投资100亿元的海亮兴发工业城和投资100亿元的纺织工业城项目所需25.3平方公里的土地需求,更显空间之不足。破解大发展、大突破寻求政策支持已是当务之急。

2、主导产业不明显,集群发展局面没有形成。目前,鲁山县产业集聚区虽规划有非金属制品和轻工纺织二个主导产业,但已入驻企业主导产业不集中、规模小、产业化程度较低、集聚效应不明显等问题。虽然在“十二五”期间,鲁山县产业集聚区初步确定以建材工业城、海亮兴发工业城、纺织工业城为三个主导产业集聚城,但由于发展空间、项目入驻速度还跟不上预期,“产业+基地+集群”局面的形成,还需上级很多政策支持。

3、体制机制还不太完善。集聚区管委会在调动当地资源、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社会职能等方面都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工作推进协调难度大。管委会的级别、职能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行政区划间推诿扯皮现象还时有发生。区域套合已十分必要。有关县级经济管理权限还没有进一步下放,像国土、环保等“直通车”制度还没有落到实处。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还没有统一的政策支持,对区中村改造、公租房建设等有关政策更应该进一步明确。

4、土地利用报批手续繁杂。两年来已经收储7700亩土地,报批手续完备、可以挂牌出让的仅1000多亩,直接影响项目入驻步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和壮大。

5、投融资渠道不畅通。在平台建设上创新不够,虽然也注册了融资公司,融资要素资源较少,不能符合银行大规

模放贷要求。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社会资金流很少注入产业集聚区,商业银行迫于风险压力普遍收紧对融资公司的融资业务,基础设施建设仍依赖于县财政,小范围的BT、B0T等融资模式,无法满足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

6、产城联动力度不够,经济发展模式单一。目前,产业集聚区仍侧重于单纯引进项目前来投资设厂,对于生活性或生产性服务业和城市服务平台的引入不够,产城相互渗透不足,像学校、商场、医院、企业服务中心实施等配套建设跟不上,单纯强调企业入驻速度而忽视了配套设施建设进度,形成“单一生产型园区经济”发展局面。

三、推动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的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建议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放眼国内先进地区,要高标准、高起点进行规划布局,通过“十二五、十三五”建设,形成省内外知名的产业集聚区。具体建议如下:

1、要高瞻远瞩,超前规划,争创一流。围绕培育“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发展目标,大胆调整产业集聚区不合理规划,摆脱制约因素。要有敢为人先,不拘泥于条条框框,时刻抱着“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围绕“三规合一”“三化协调”有机统一的原则,积极实施跨越式发展,寻求破解发展的新途径,积极完成50平方公里的规划任务。高标准打造三座产业新

城,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快速发展的局面。这离不开规划调整、土地储备、城镇人口转换等一系列新政策的支持。

2、培育产业龙头,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围绕“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积极破解土地、资金、机制方面瓶颈,完善发展资源,形成培育一个带动一片的新模式,加快产业集聚区相关服务功能等配套设施建设,为打造宜居宜商宜业的产业新城区,提前做好产业规划建设。

3、加大项目入驻步伐,培育新的增长点。建议将投资

亿元以上新上项目纳入全市重点项目管理范围,实行联审联批,优先配置土地和环境容量。及时落实政策资源等事项,实行市直管,及时解决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大项目建设步伐,从思想上行动上形成“一切以项目为中心、一心为企业谋发展”的良好局面。要加强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办公设施,学校、医院、银行、商店等标志性基础实施建设,做到相关配套设施提前建成投入使用。

4、完善管理体制,减少管理层级。结合省“松绑放权”,积极形成“小机构、大服务”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明确管委会级别及内设机构、职责。扩大集聚区经济管理权限,积极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建立人才合理流动机制。实行行政区划套合,进一步理顺集聚区与所在乡镇的管理权限。探索实施“以区管村”模式,切实解决职能交叉问题。建立与省、市管理部门“直通车”制度。实现从备案、环评、立项、规划评审等“一站式”办结,实现区内事项、区内办理,减少中间办理环节。

5、落实土地管理权限,加快土地综合利用。要按照放权高效原则,积极落实“直通车”制度,简化土地审批、报批手续。加大土地储备力度,完善失地农民基本保障机制,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区中村改造、撤村并点力度、加快土地置换力度,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进一步挖掘潜力,形成土地审批、利用监管一站式办结,从而加快土地储备力度。

6、建立投融资长效机制,突破资金瓶颈制约。充分发挥省支持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专项资金作用。建立区内财政专门机构,减少中间环节。对区内项目、企业经营资金实行区内一个账户,全程监管,积极协调资金,对企业、项目适时调配和运用。随着区内项目的相继竣工,BT、BOT支付资金临近,财政支付将大量增加,资金企业支付风险逐步凸现,要加大财政支付债务的管理力度,要区分情况,防止一些纯商业性的融资项目所形成的债务,转嫁给政府。合理配置投资资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探索市场化基础设施建设新机制,创造条件建立中、小额贷款公司,提高产业集聚区投融资能力和规模。

7、创新举措,积极推进产城互动发展。出台新举措,探索新途径,加快进行老城区与产业集聚区捆绑联动开发,有效吸引社会资金,高标准建设产业新城,通过完善区内居住、学校、医院、商业、文化娱乐等功能,积极推进城市道路、供排水和污水管网、供电、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功能向集聚区延伸,实现城区基础设施无缝对接。按照“群众满意、集中安置、转换身份、稳定生活”的原则,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区中村改造步伐。积极推进公租房建设,加快推进人口向城镇化转移。

以上是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和发现的一些问题,对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由于时间和认识有限难免有片面之处,所提建议也仅供参考,不足之处还望包涵。

二0一一年十一月二日

下载关于温岭市东部产业集聚区启动建设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温岭市东部产业集聚区启动建设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正阳县产业集聚区建设调研报告5篇

    正阳县产业集聚区建设调研报告产业集聚区是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双载体,是加快工业化、城乡一体化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极。为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区......

    县产业集聚区有关情况调研报告(5篇材料)

    伊川县产业集聚区有关情况调研报告 市民政局: 根据《行政区划如何为产业集聚区建设服务调研提纲》的要求,现将伊川县产业集聚区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伊川县产业集聚区基本......

    栾川县产业集聚区土地调研报告

    栾川县产业集聚区土地利用情况 调研报告为了解产业集聚区实施管理以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对土地利用情况实施管理水平,实现土地用途管制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经验, 我......

    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汇报

    产业聚集区建设工作汇报 一、 规划调整进展情况 我县原有市级产业聚集区三个分别是:长垣县起重产业聚集区、卫材产业聚集区、新城产业聚集区。其中长垣起重产业聚集区已纳入......

    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汇报

    产业聚集区建设工作汇报一、 规划调整进展情况 我县原有市级产业聚集区三个分别是:长垣县起重产业聚集区、卫材产业聚集区、新城产业聚集区。其中长垣起重产业聚集区已纳入省......

    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汇报

    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汇报近年来,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市坚持把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加快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的重要举措,紧紧围绕“四集一转”要求,瞄准全......

    最新产业集聚区建设汇报材料[定稿]

    鲁山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汇报 (2012年3月20日) 尊敬的各位市领导: 今年以来,鲁山县按照市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行动计划要求,积极实施产业集聚区建设跨越行动,强力推进各项建设工作......

    鲁山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

    鲁山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 (二00一年四月 日) 2011年,对鲁山县产业集聚区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我们将严格按照省、市加快集聚区建设工作的具体要求,以赶超先进集聚区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