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温岭经济开发区东部产业集聚区政务公开
2011年温岭经济开发区东部产业集聚区政务公开
工作总结
一年来,东部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依据市政府政务公开工作要求,结合本单位的中心工作,认真落实《温岭经济开发区东部产业集聚区政务公开实施方案》,在规范管理上,在巩固、深化成效上加大了工作力度,有效的提高了我区政务公开工作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政务公开的实施为提高机关的执政水平、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监督,切实落实政务公开工作
1.领导机制。东部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在以王晓宇主任为组长的东部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的重视下,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政务公开工作,成立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政务公开日常工作,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班子成员协助抓,把责任层层分解,确保工作得到落实。
2.监督机制。为了更好的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加大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力度,聘任林美富等21位同志为东部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政务公开监督员,发挥监督职能,对管委会下属各局的政务公开工作进行监督。
3.举报机制。东部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专门设立了举报电话和举报箱,实行政务公开投诉处理制度,加强对政务公开全过程监督。
二.制订措施,完善制度,切实保障政务公开工作
管委会在进行政务公开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制定出各项规章制度、政策方案来完善补充政务公开工作。印发了《温岭经济开发区东部产业集聚区规章制度汇编》,汇编分为管理制度、工作制度、思想政治和组织工作制度三大类,每一类又细分了各种制度,管理制度方面分学习制度、考勤制度、学习培训有关规定、医药费报销制度、差旅费开支有关规定、接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印章介绍信管理制度、保密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计算机系统管理制度;工作制度方面分会议制度、公文处理制度、档案工作制度、首问责任制度;思想政治和组织工作制度方面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廉政建设“十不准”规定、党工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干部分级谈心谈话制度。随着政务公开工作发展的要求,我们又相应地增加了卫生考核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尤其在思想政治和组织工作制度方面,我们又相继出台了干部廉洁自律承诺制度和建设工程防腐保廉工作制度,并进一步明确了管委会领导班子2011年党风廉政责任制及责任分工。在干部廉洁自律承诺制度上,通过公开承诺、监督检查、评议考核这样的工作步骤切实加强管委会全体机关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规范从政行为;在建设工程防腐保廉工作制度上,积极推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三方签定《廉政合同》制度,成立管委会建设工程监督验收领导小组,加强了工程建设过程当中的廉政建设和工程监督,规范了作程序,保证了建设资金安全和有效运行,确保了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另外,管委会还聘请了当地的一些群众同志为党风廉政监督员,定期对管委会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和机关工作人员的从政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强化了民主监督的力度,深入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这些新制度的推出和原有制度的完善,对于保障政务公开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规范内容,突出重点,切实执行政务公开工作 在政务公开的内容上,结合我们工作实际,将对外和对内政务公开的内容,作了严格的划分,力求突出重点和务求实效,特别是在围绕实效上下功夫。
1.对外公开的项目有:项目批准书、财务报表、建设工程承包协议书、地块安排、征用土地协议书、商业地块出让、项目建设配套费标准、审批用地收费标准、办事流程、收费许可证核准。
2.对外公开的项目有:班子成员廉洁自律情况;接待费、差旅费电话费开支使用情况;汽车修理费、公里汽油费情况;干部职工考核、考勤、奖惩情况;卫生检查考核情况。在政
务公开的形式上,我们也采取了多样化的形式,今年在大楼里设立了形象窗和政务公开栏,在温岭日报上刊登了政务公开公告,对内公开的一些内容也视实际情况在公示栏上公布。政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更加规范统一和不断深化,也进一步促进了管委会政务公开工作的规范健康发展。
总之,一年来管委会的政务公开工作在质和量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成效,进一步深化了政务公开的形式;规范和完善了政务公开的内容,强化了政务公开监督约束制度,提高了机关干部人员的执政水平。当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各部门在执行政务公开的力度上,宣传力度上,公开内容的深度上等方面做的还不够。今后一年,管委会将完善各项服务设施,强化政务公开监督检查和考核上做进一步的工作,为建设一个勤政、廉洁、高效、务实的良好氛围而努力。
温岭市东部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第二篇:温岭经济开发区(东部产业集聚区)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
温岭经济开发区(东部产业集聚区)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纲要
温岭经济开发区(东部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今年以来,温岭经济开发区(东部产业集聚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通过相关部门、镇(街道)的协同配合,积极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大讨论、“百日会战”等有效活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着力推进项目落地,开发建设态势已初步形成。
一、当前开发工作进展情况
(一)“三个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推进顺利
已经完成一批:“一路、一厂、一水、一电、一绿、两河” 基础设施项目已完成。箬兴路拓宽工程已在6月底通车;中小企业孵化园一期150亩10万平方米厂房(首期BT项目)已完工;接入东部新区的Φ600自来水10公里供水管线已向北片供水;110KV北港变主体工程完工;建设了930亩的苗圃基地、基干林带和防护林;南、北片河道开挖完成(计15公里)。正在建设一批。东部新区路基填筑已形成北片“三纵八横”(共“四纵九横”)和南片松航南路以西“四纵六横”(共“四纵九横”)共计38公里长的路基框架,累计填筑石方1100万吨;二期BT项目的箬兴大道、标准厂房附属设施、城市规划馆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北片2400亩造田造地项目已开工;主干道路(松航中路、箬兴路)绿化景观正在实施。着手报批一批。二个污水处理厂项目已完成可研,正在编制初设;集装箱中转站项目(白岩二期矿山)已完成报批,正在办理招投标准备;北片一个居住小区(含18个班的小学1所、6个班幼儿园1所)和一个20亩的商业金融项目已出让并进入委托设计;北片六条市政道路(金塘北路、千禧路、晨光路、第21街、第22街、第23街)已完成初设方案;上马工业区石塘中心幼儿园项目已完成初步设计评审。
(二)“三个转变”促进招商选资取得实效
企业准入变“个别讨论”为“项目评估”。实施项目入区专家评估办法,设制门槛,严把准入关。去年以来已评估入区企业76家,评估合格并报市政府审核,通过45家,用地规模2710亩;其中已安排用地15家880亩。出台《科技创业园招商办法》,目前意向租赁标准厂房企业14家,意向购买14家;科技创业园意向入园企业9家,经评估审定准入6家。招商内容由工业项目变为全方位项目。除推出工业用地外,还就房地产、生活配套设施、基础设施BT项目、龙门湖旅游综合体进行包装招商,并取得实效。招商方式从“引资”变为“选资”。除参加国内各类投资洽谈会和联谊会进行推介外,主动对接大项目,相继邀请15家外商、国企来东部新区进行考察。目前在谈重点企业13家,包括中交集团、中建三局、台湾义联、广汽吉奥等,有的正在做具体投资方案。
(三)“三个到位”保障开发建设推进有序
跟踪服务到位。每位管委会领导负责联系2家企业,帮助企业跑报批助开工促投产。东部新区第一批6家入园企业已经进场施工,第二批8家企业都处在不同程度的报批过程中。对上马工业区23个列入闲置土地清理范围的项目,实施全程跟踪服务,督促开工投产。目前除2家企业开工后停建外,其余项目均已开工(或恢复施工),有2家已投产。上马工业区共有入区项目82家,投产48家,在建31家,其中今年新投产9家。资源储备到位。今年2110亩建设用海指标已验收,年底待验收3315亩,东部新区建设用海指标和未利用地指标累计已储备19430亩,目前又在申报新增2846亩建设用海计划和争取1000亩未利用地指标。加大白岩一期、南港矿等矿山出方量,日供应量1.5万吨;启动海运矿运输试点;实施淤泥吹填技术,计划在南北片各选择2万平方米的区块进行吹填试验,部分替代宕碴填筑。处理难点到位。上半年1668口养殖塘已全部清理完毕,拆除养殖户工棚41个,清除危房和畜禽栏舍15间。妥善处置上下蒙山山地征用、围区边界争议、庙宇搬迁等遗留问题及有关诉讼案件。
(四)“三项指标”体现开发进度正在加快
1-12月,东部新区和上马工业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占计划的126%,其中政府性投入5.5亿元,占计划的80%;创产值18亿元,入库税收2亿元,产值、税收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5.95%、31.54%。按整合提升后省级经济开发区口径计算(包括城东区块、东南工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创产值210亿元,入库税收9.8亿元。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尽管东部开发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及困难。主要有:一是目前东部用海计划被国土局收储后,要由市海洋与渔业局收回海域使用权证,上报省海洋渔业局注销,同时缴纳5万元每亩的海域使用金,这笔资金总额为5.2亿元,东部资金缺口很大。二是人手严重不足,部门派驻东部的分局力量不足,管委会自身工程类、经济管理类、营销类等专业人才也很少。据了解,昆山经济开发区单招商局就有50多人,东部仅3人。三是目前存在土地出让金结算比例东部越来越少趋势,自求平衡十分困难。如商住用地出让一个亿,返还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比例仅为42%,主要原因是上缴偿债基金、教育基金、水利基金等。四是黄泥资源缺口很大,整个东部需方量1200万方,由于黄泥矿无法审批,东部绿化填土无法满足。
三、2012年工作纲要
(一)基本思路
充分把握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认真落实市委“沿海大开发”战略部署,突出“规划深化、平台建设、项目引进、生态营造、服务保障”五方面重点,构筑“海洋经济主战场,争先进位主平台”;形成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生态设施全方位展开、招商引资成效凸显、项目落地和企业开工持续推进的沿海开发新氛围,大平台建设初具形态。
(二)总体要求
注重集约开发,节约利用资源,以大平台承接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打造“产业新城”;注重综合开发,合理利用资源,以新型城市化引导新型工业化,建设副中心城市,打造“宜居新区”;注重科学开发,持续利用资源,以“规划高层次、工程高质量、项目高标准、环境高品质、服务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城市设施环境,打造“品质城市”。
(三)目标
新填路基500万吨,完成东部新区道路框架基础;建设“一馆、两厂、三校、四湖、五带、十路”,同时完成上马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其中政府性投入8亿元。
新投产企业18家(其中标准厂房企业投产8家);新开工企业15家;新落地企业20家,其中总投资2亿元以上企业5家,5亿元以上企业2家,供地2000亩。
填筑绿化用土100万吨,完成绿化20万平方米。严家浦引水蓄淡工程、龙门湖生态湿地水系疏通、湿地公园一期等生态基础设施项目开工。
(四)工作要点
1、规划引领,深化规划研究。
建成东部新区城市规划馆并投入使用,着眼于建设现代化副中心城市,综合研究产业发展、城市景观和生态保护等深层次问题。坚持规划高层次、设计高水准,委托国内一流的设计部门从事东部新区规划研究和方案设计。深入研究产业发展重点与路径、环境资源与功能布局综合利用,重点深化龙门湖生态湿地公园规划;研究新区色彩和立面规则、产业用地指标导则、单元控制通则等,形成基本完整的规划体系。
2、基础先行,主攻平台建设。
引资的实质是投资环境的竞争,其核心是平台质量的竞争。把建设高品质基础设施作为主攻大平台的首要任务,加快大平台构建,为承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提供条件。加快市政道路和配套设施建设。一是初步完成东部新区道路框架基础。二是贯通南北主通道(箬兴大道、松航中路、松航南路、龙门大道西段)。三是重点加快北片路网建设,完成箬兴大道路面工程,开工建设并完成金塘北路、千禧路、21街、22街、23街、24街等六条市政道路的桥梁及沥青过渡路面,建设松航北路南端桥梁。四是与企业建设同步跟进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开工建设南、北片污水处理厂并完成主体工程,开工建设中小企业孵化园二期、新区第一幼儿园、第一小学,同时建设上马工业区中心幼儿园;推进北片居住小区、商业综合体及上马工业区二个生活邻里中心建设。五是开发南片406亩居住用地及建设新区第二幼儿园、第二小学。
提前谋划项目设计和报批。完成晨光路、25街、26街、27街、松航北路等北片道路设计和报批;完成第4街、洱海路,第5街、山海路;第6街、湖海路,朝阳四街、起凤街、金塘南路、引排水闸、白岩排涝隧洞等11个南片项目的报批工作,为南片开发做好前期工作。
3、集聚产业,引进优质项目。
土地指标等要素储备基本到位后,把招商选资作为开发建设工作的中心。
重点集聚制造业。着眼于集聚和培育3-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引进优质企业,选择行业龙头,集聚产业链,紧跟大项目,形成集群发展。依托温岭现有的泵与电机、汽摩配件、机床装备等优势产业和市内重点骨干企业,通过以企引企带动上、下游相关大项目投资东部;重视在外投资创业的温岭商人群体,借助商会平台和力量,吸引一批优质企业回乡创业;加强与台湾义联集团、惠普Best Shore全球外包服务中国枢纽等大企业的对接,加强与央企、国企、大型民企和优势行业龙头企业的联络,以大项目促进大开发;优先安排符合东部新区产业规划和相关企业配套的项目进入中小企业孵化园,形成产业链。
注重集聚服务业。坚持产业和城市一体发展,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互动发展,重点引进开发房地产、龙门湖休闲旅游综合体、商业综合体、生活配套设施等项目,引进、发展仓储物流等海洋服务业。
加快项目建设进程。通过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报批,报批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在年底前形成3000亩项目用地全面建设的开发景象。
4、修复环境,营造生态景观。
认真落实《东部新区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并以此为指导开展各个项目的设计和建设。
营造20万平方米绿色廊道。完成箬兴大道两侧、松航中路两侧、日升湖东侧、千禧路南端绿化景观带建设;开工建设松航南路东侧绿化景观带和沿河绿色无阻碍慢步系统和慢行系统。完成经塘北路、千禧路及沿河绿带、曙光湖公园景观设计。储备新区绿化造林苗木,再建苗圃200亩。
开挖曙光湖,疏浚碧海湖、龙门湖,实施礁山湖堆坡护岸工程,完成中沙河挖掘,营造河湖生态景观。
开工建设蓄淡排盐工程,完成节制闸设计,开工建设龙门湖引(换)水闸、中片引水闸,疏理龙门湖净化过滤湿地地形并疏通其内部水系河流。开工建设龙门湖南岸生态湿地一期项目,营造水生态景观。
源头控制环境污染。继续实施入园项目评估制度,严把环境准入门槛,防止重污染企业进入新区。督促企业严格实施环保“三同时”,建设标准厂房污水处理临时设施,降低污染物排放。探索建立雨水滞留系统,尝试在企业内部建立生态雨水池,减小地表径流和地面沉积物对河流的污染。加强管理,杜绝外来污染物对东部新区的倾倒现象。
5、创新转型,推进服务保障。
建设创新型开发团队。通过学习增强能力,开拓眼界激发活力,通过招、选、挂、聘等办法,建立高效、精干、专业开发人才团队,通过学、比、创,全面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手段、工作机制,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破解难题,以公开、公平、公正保证廉洁自律。建一流干部队伍,形一流廉、勤工作机制,创一流工作业绩。
探索项目审批办法。与市相关职能部门协作,重造审批流程,变企业上门为主动对接,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变把关审查为出谋划策,对重点项目实行“量身订做”,实施项目预审批,缩短项目前期准备时间。
探索项目服务机制。加强职能部门力量,明确职能、发挥效能、拓展功能,组织项目建设现场服务,逐步实现项目进区前“一站式”服务、建设中“即办式”服务、项目投产后“保姆式”服务的无缝衔接。
探索新区环境管理。把新区管理作为一项紧迫任务,确立“建管并重”原则,实施新区物业管理,研究探索治安、环保、环境卫生等系列服务机制,为企业施工建设和生产经营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探索建立东部新区入园企业公约、管理办法、管理服务合同等制度。推行园区管理服务公司化运作、现代企业化管理。
探索资源保障措施。在现有土地指标储备基础上、争取2846亩建设用海办理海域使用权证和验收完成2000亩建设用海验收,1600亩未利用地计划报批核准,新报批2012未利用地500亩,完成第二期造田造地,启动第三期造田造地。完成白岩二期矿区建设期工程量,通过出让土地、银行争贷、BT运作,多渠道融通资金,引导和调动社会财力搞建设。
(五)今后五年工作打算
指导思想:今后五年,温岭经济开发区(东部产业集聚区)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和市委、市政府“实施沿海大开发、产业大转型、城乡大统筹、社会大建设”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整合提升为契机,以东部新区为主战场,着力转型升级、集聚集约、创业创新、陆海联动、统筹协调,工业化与城市化推进并重,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全面建设宜业宜居的现代化综合型开发区。
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建设,以创业创新推动建设,主攻东部新区开发,将开发区打造成为产业发达的创业新城、生态友好的宜居新城、自然优美的休闲新城,将东部新区打造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带上璀璨闪亮的明珠。
具体目标:
经济实力显著提升。至2016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600亿元,占全市40%;财政总收入达到15亿元,占全市20%,全面打造成为温岭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其中东部新区工业用地完成开发9000亩,入区工业企业100家,投产60家以上,工业性投入70亿元,工业产值达到180亿元,完成税收收入10亿元,初步打造形成泵与电机、汽摩配和新能源三大产业基地,成为滨海工业新城和推动开发区转型发展的主要力量。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至2016年,引进新兴产业体系或高新技术项目10个以上,引进若干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新培育形成一批龙头企业,争取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大企业达到5家。
城市建设初具规模。至2016年,东部新区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模式初步建立,成为全市体制改革先行区和创业创新引领区。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至2016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等各项指标居于全市前列,建成台州湾循环经济示范区。东部新区初步建成龙门湖生态湿地公园,建成6000亩休闲观光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形成占地5000亩的沿海防护林系统和生态绿地系统以及20公里长的生态河道系统。
工作重点:一是优化空间布局,积极构筑海洋经济主平台。进一步优化规划布局,构筑“一心一带”空间结构,“一心”指城东片区中部综合发展中心,“一带”指东部滨海产业带,包括上马松门、东部新区、龙门港区等区块。二是着力集聚提升,打造温岭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不断优化提升汽摩及配件、金属制品等传统优势产业,突破发展临港型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各类现代服务业,培育形成新的产业集群或集聚区。三是强化生态立区,构建循环经济示范区。抓住机遇,积极实施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规划,以生态化建设为抓手,加强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生态经济产业链。四是提升基础设施,夯实区域发展支撑。以东部新区为重点,不断构筑完善网络化交通体系、水资源保护利用网络、高效能源保障系统、生活配套设施体系。五是增强保障措施,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紧紧抓住产业发展与空间拓展机遇,推进功能服务平台建设,强化规划实施与评估保障,推动开发区“十二五”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篇:市东部产业集聚区工作总结
一、今年以来工作完成情况
(一)经济指标稳中有升。
今年1-10月,东部产业集聚区(包括东部新区和上马工业园)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0.75亿元,同比增长42.45%,其中政府性投入7.2亿元(东部新区6.93亿元),同比增长44.91%,工业性投入13.55亿元(东部新区6.37亿
元),同比增长41.18%;实现工业总产值23.21亿元(东部新区3214万元),同比增长87.92%;新入区企业6家,完成供地1696亩(其中工业用地1113亩);新开工企业14家;新投产企业13家(其中标准厂房企业6家),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二)规划编制更趋完善。
按照“富规划、穷建设”原则,邀请国内较高水平的设计院在编制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产业规划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东部区域协调规划,现经多轮深化已确定;总体规划、南片城市设计结合周边环境变化,在多次调整后现已确定;478公顷的龙门湖湿地公园方案已评审确认;北片生态化排水规划已委托设计;供电、给水、燃气、弱电、综合管线等专项规划均已完成评审。
(三)平台建设全面推进。
今年以来,重点围绕13个续建项目、30个新开工项目、18个筹备报批项目,在建项目抓进度、报批项目抓开工、前期项目抓报批,确保每一个项目进展环环相扣不脱节。市政道路桥梁方面:累计填筑土石方1800万吨,形成北片“四纵八横”和南片“六纵六横”共计56.5公里长的道路路基框架。对外交通主通道港湾大道、松航中路全面完成硬化、绿化并贯通;7条市政道路完成临时路面,9座桥梁正在施工;15条道路处在不同程度报批中,其中12条道路已完成可研,2条道路完成初设,1条道路即将委托招标。生产生活配套方面:标准厂房一期附属食堂、宿舍楼、科研厂房基本完工;城市规划馆土建工程主体完成并已通过中间验收,布展方案10月10日完成招投标;新区第一小学、第一幼儿园、北片污水处理厂于8月29日开工建设,其中北片污水处理厂开始综合基础浇筑。生态基础设施方面:港湾大道、松航中路东侧及西侧、标准厂房、祥云河周边绿化共计35万平方米的绿化面积已完工;松航南路、礁山湖、千禧路景观绿化施工图设计完成;曙光湖景观绿化及水体开挖工程已开工;南北片河道湖泊工程已完成开挖18公里长;北片造田造地工程已完成1500亩。工程质量监管方面:管委会专门出台了《东部新区工程管理实施细则》,要求工程人员每日两次下工地巡查,对施工单位进行质量、工程进度、施工进行管理,同时督促监理单位严格进行工程质量控制,通过制度的约束和定期不定期的抽查,区内工程的质量监管力度得到极大的提高。
(四)招商选资态势喜人。
一是招商办法进一步完善。修改完善了招商办法及入区企业项目评估办法,完成科技型企业园招商办法初稿。二是招商评估有序进行。继续严格按评估办法对意向入区企业进行评估,今年以来共完成企业评估15家,其中有6家企业已落户东部,出让土地1113亩。三是大项目落户取得突破。浙江爱仕达电器有限公司在10月26日获得新区南片643亩工业用地使用权,成为东部新区第一家上市企业项目;利欧东部泵业生产基地项目已确定一事一议方案,预计年底土地摘牌;欧瑞康集团真空涂层中心项目已完成厂房装修,11月底投产。此外,紧盯沃尔沃电动汽车项目、丰树新加坡产业园等大项目不放松。四是招商范围全面扩展。今年3月份赴广州、宁波、杭州等地进行招商,参加广州产业地产峰会,6月15日专门在杭州组织举办东部新区土地专题推介会。充分利用产业协会平台,与乐清电气协会、玉环汽摩配协会合作,多次邀请意向企业组团到东部新区考察。重点对接了台州市内上市及上市后备企业33家,其中1家台州上市企业(浙江南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初步意向入区。三产服务业招商同步跟进,千禧邻里中心已制订了餐饮、超市、网吧等项目的招商办法,餐饮企业、超市已经落实,年底投入使用。跟踪衔接了11家国内及省内房地产商。
(五)企业服务不断提升。
一是进行常态对接。管委会每位领导联系2-3家企业,重点抓协调。经济发展局每位工作人员联系3-5家企业,做到每天联系1次企业、每周下访1次企业、每月召开1次对接会,及时把控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各个时间节点。二是及时排忧解难。主动帮助解决落户企业遇到的困难,如针对企业的宕碴资源紧缺、企业环评报批、企业融资困难、企业员工交通问题等,管委会积极衔接,及时协调解决问题。三是强化硬性约束。通过实施经济约束与加强法律约束相结合,针对未按规定时间完成进度和迟迟不报批不开工的企业,分别采取推迟退还保证金和开展“约谈”做好笔录活动,杜绝个别企业迟开工不开工的侥幸心理。通过这2项约束,东部新区第一、第二批13家入区企业在9月底前已全部按照规定时间办完报批手续并开工建设。四是注重深化完善。为加快入区企业报批速度,市政府出台《投资项目审批联合告知制度》,并在东部率先试行。管委会将该项工作作为当前抓好工业经济的重中之重,全力贯彻落实。在9月26日,与市级各部门一起,对第四批9家拟入区企业进行了联踏联审。目前,8家已完成建筑方案会审,并已开始施工图编制。同时,积极探索加快工业项目建设的新思路,起草了《加快推进东部新区工业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促使企业加快开工投产的步伐,目前该实施意见已经市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并开始试行。
(六)各类难题及时破解。
一是政策处理工作及时。及时与白岩村签订延期协议,解决白岩一期工程土地租用到期问题;针对三八塘内三间房屋因运输车辆震动受损,及时与相关人员协商签订补偿协议,保证了一期工程正常出方;根据白岩二期工程矿区爆破安全距离要求,与相关企业和单位签订安全生产协议,确保了二期工程如期开工建设。二是资金紧缺难题缓解。完成3700余亩的融资权证办理,从工行、浦发行、农行、建行等获得贷款8.42亿元,农行、浦发行共7亿元的项目贷款正在跟踪,并实施了3.77亿元的第三期市政BT工程。争取到省海洋经济发展补助资金1500万元。此外,上马公司取得房地产开发暂三资质。三是用地保障加强。今年完成了6宗3319亩用海项目的验收和收储工作,完成了1000亩未利用地指标的报批工作。
(七)队伍建设长足发展。
一是强化学习型机关建设。一年来,共选送各级各类人才外出培训20余人次,先后到玉环、椒江、绍兴等地开发区以及到省外广州松山湖、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等学习考察,学习规划理念、设施建设、园区服务等方面的做法。同时,专门邀请同济大学林家阳教授作“区域形象”创意报告,开阔机关同志的眼界。二是积极开展机关作风建设。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全区大力倡导蓬勃向上的朝气、团结拼搏的豪气、求真务实的底气、和公正廉洁的正气。同时健全管理机制,修订、完善各项机关管理制度,形成以制度管人、用机制管事,紧张有序、合力干事的良好氛围。三是全面深化廉政教育。积极落实廉政学习教育制度,创新形式,拓展载体,丰富内容,有效提高了机关同志的廉洁认知水平和自律自警意识,把岗位廉政的要求变成自知自觉的行为。
二、xxxx年工作思路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充分把握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深入实施市委“沿海开发”战略部署,坚持“产业新城、品质城市、宜居新区”发展定位,突出“平台建设、项目引进、产业集聚”工作重点,积极实施规划、要素、服务等各项保障,形成“设施建设出形象、招商选资显成效、企业动工掀热潮”的开发氛围,为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坚持三个定位,明确发展方向。
1.坚持招强选优,培育“产业新城”。把招商选资作为开发建设工作的中心,加快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的集聚,培育“产业新城”。全年实现工业性投入12亿元(包括上马工业园);实现供地600亩;新投产企业10家(其中标准厂房企业投产2家);新开工企业10家。一是重点集聚制造业。继续推行项目入园评估办法,严把产业准入关。招商重点集中于泵与电机、汽摩配、机床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目标是培育3-5个百亿元级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孵化园着眼于引进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企业和与区内三大产业有较高关联度企业, 形成内部产业配套能力。二是注重集聚服务业。重点引进开发房地产、龙门湖休闲旅游综合体、商业综合体、生活配套设施等项目。通过加快项目建设进程,形成200公顷项目用地全面建设的开发景象。
2.坚持功能配套,建设“品质城市”。把建设高品质基础设施作为主攻大平台的首要任务,引进企业时,同步注入城市元素,建设“品质城市”。全年实现政府性投入7.6亿元,完工项目5个、新开工项目24个、续建项目23个、前期报批项目21个;填筑宕碴350万吨。一是加快市政道路建设。基本完成北片路网桥梁工程,重点加快南片路网建设,贯通南北主通道(港湾大道、松航中路、松航南路、龙门大道西段),构建园区便捷交通通道。二是加快生活、生产配套设施建设。在北片建设休闲商业街、邻里中心,布局商店、餐饮、娱乐设施等,推进北片住宅小区、商业综合体建设,开工建设学校,全面提升园区功能配套能力,方便企业和员工生产生活。
3.坚持生态优先,打造“宜居新区”。绿色是东部新区和谐发展的“主色调”,在注重产业引进、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修复改善生态环境,打造“宜居新区”。全年填筑绿化用土60万吨,完成绿化面积25万平方米,完成河湖开挖270万平方米;启动4个重大生态基础设施项目。一是扩大景观绿化面积。推进沿海防护林、河道生态林及生态景观带、主干道绿化、沿河绿色无障碍慢步系统(慢行系统)和城市景观林建设。二是加快河湖疏浚步伐。对曙光湖、碧海湖、龙门湖、礁山湖实施开挖、疏浚、护岸等工程,营造亮丽景观。三是启动引淡排盐工程。开工建设龙门湖引(换)水闸、中片引水闸,疏理龙门湖净化过滤湿地地形并疏通其内部水系河流。四是加强污染防治工作。督促企业严格按照环保“三同时”的要求配套齐全各类治污设施。探索建立雨水滞留系统,在企业内部建立生态雨水池,减小地表径流和地面沉积物对河流的污染。
(二)突出三项重点,实现整体提升。
1.高标准建设发展平台。续建项目:全面推进三期3.77亿元BT市政项目建设,完成北片(金塘北路、千禧路、晨光路、21街、22街、23街、24街)和南片(松航南路、龙门大道、松航中路南段)市政工程的临时路面、桥梁和部分管道。推进“一馆两厂两湖三校”建设,建成城市规划展示馆并开馆,完成标准厂房二期和南北片污水处理厂土建主体工程,完成曙光湖、碧海湖开挖成型,完成新区第一小学、第一幼儿园、石塘中心幼儿园土建工程,完成港湾大道绿化景观带建设。开工项目:xxxx年全面开工建设北片3路5桥——松航北路南段(桥2座)、25街(桥1座)、26街(桥1座)、二十七桥,南片7路12桥——金塘南路、柳海路、第五街(桥1座)、诗海路(桥1座)、第四街(桥1座)、第三街(桥1座)、鹭海路(桥3座)、紫阳桥、西沙桥、碧海桥、洱海桥、春波桥),中片2路3桥——鸣鹤路(桥2座)、祥云街、霁云桥。启动水系梳理工程建设,启动龙门湖开挖和3个引水闸和引水河道建设,开工建设曙光湖公园和龙门湖启动区块景观绿化、规划展馆周边景观绿化和千禧路东侧绿化共计2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实施470亩三期苗圃基地建设。报批项目:重点完成北片2条道路、南片9条道路、3个绿化项目、2个服务中心、1个湖泊及土地固化等共计21个项目的设计和报批。
2.高门槛集聚优质产业。一是以集约利用土地为导向,争取大项目。继续跟踪新加坡丰树集团、台湾义联集团、瑞士欧瑞康公司等市外大项目,积极加强与央企、国企、大型民企和优势行业龙头企业的联络,力争在引入市外大项目上取得新突破。二是以产业升级为导向,筛选优质企业。依托泵与电机、汽摩配、机床装备等我市产业优势,坚持严格的企业入区评估制度,重点引入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重点骨干企业和市外优质企业,为企业做大做强、转型升级拓展发展空间。三是以形成产业链为导向,积极培育中小企业。开工建设中小企业孵化园二期工程,启动微小科创园招商,吸引一批与相关企业产业配套的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到东部新区,培育发展后劲,形成产业链。
3.高强度推进企业开工。一是入区项目联审批。继续坚持项目审批联合告知制度,确保每一个新入区项目进入联合审批“快车道”,进一步加强与业主单位和设计单位的沟通,进一步探索项目审批提效办法,进一步创新企业服务平台,提升企业服务水平,为投资企业排忧解难。二是落地项目抓开工。对每个新落地项目进行分析、梳理、归类,找出企业不开工症结所在,采取专人服务帮办和督促调度相结合的办法,“软硬兼施”促进各项目提速提效。东部新区第四批入区企业确保在xxxx年上半年全部开工建设。三是开工项目促进度。重点督促已开工建设的工业项目,抓好施工质量管理和施工进度,列出每个项目的施工时序,实施挂图作战,坚持一周一督查,一月一总结。争取xxxx年已开工建设的工业项目在xxxx年底前完成主体厂房建设。
(三)实施三大保障,强化建设支撑。
1.强化规划保障。按照xx城市副中心的定位,在编制总规、控规的基础上,全面整理规划成果汇编。重点编制“四线”专项规划(蓝、绿、黄、红四线,其中蓝线为河道、绿线为绿化、黄线为市政管线、红线为道路)、绿道规划、数字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等规划。研究新区色彩和立面规则、产业用地指标导则、单元控制通则等,形成基本完整的规划体系。
2.强化要素保障。一是资金。加大项目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融资力度,全年争取融资10亿元。继续适度运用BT等投融资模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东部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二是宕碴。进一步加大现有白岩矿一期、南港矿宕碴出方量,日出方量达2万吨,确保白岩二期年出方量,从而缓解宕碴紧缺难题。
3.强化服务保障。一是强化管理服务。继续探索新区环境管理,研究探索治安、环保、环境卫生等系列服务机制,为企业施工建设和生产经营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树立大服务理念,建立政策咨询、供水供电、招商协调、生活配套、政策落实等“绿色通道”或“直通车”服务模式,在项目报批上以“三提”工作为载体实行“无障碍”服务,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服务能力和水平。二是提升服务效能。继续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阳光效能”和十八大精神学习实践活动,在组织建设、人才建设、廉政建设方面,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率、高服务水准的开发队伍。
第四篇:县产业集聚区强化党务政务公开经验材料
商城县产业集聚区北距县城15公里,2007年成立管理委员会,2008年被列为省首批确定的175个重点产业集聚区之一。下辖面积18平方公里,辖3个行政村,居住人口8900人。县产业集聚区党委以县党务公开为契机,创新公开模式,推动政务公开,促进山信集团公司企务公开,强化了领导,明确专人负责,加大投入和对外宣传力度,力争把集
聚区党务政务公开工作打造全县亮点工程。
一、强化党务政务公开
县产业集聚区抓住全县党委政务公开工作契机,充分发挥全县改革开放的窗口、工业强县战略的平台优势,以“开放、活力、创新、生态’’为主题理念,积极打造好党务政务公开栏这块平台,更好服务于产业园发展。目前,集聚区设立规范的党务、政务公开栏。为更好对外推介产业集聚区,了解集聚区发展现状,集聚区党委及时公开了领导关怀(创业天堂)、集聚区发展简介、集聚区入驻企业(项目)情况统计表、集聚区投资服务措施、投资优惠政策。为进一步加强党委自身建设,规范和监督党委班子成员及站所同志的行政行为,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党务政务公开内容包括领导班子分工、党务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党务公开监督员、产业集聚区“十不准”规定、党员的权利和义务、集聚区2009年“双十”工程任务、财政所、人口和计划生育、规划所、国土资源所政务公开内容。
二、创新公开模式,促进党务企务公开
企业党组织作为企业的政治领导核心,党务公开工作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注重营造和谐,致力于建设一支和谐的职工队伍,构建一个和谐的现代公司,为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内部环境,为构建和谐集聚区作出贡献。
(一)山信集团公司企业党务公开的基本情况
山信集团公司成立以来,在公司党委高度重视和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建立健全了公司党务公开工作制度,完善了公司党务企务公开栏内容,基本形成了符合公司发展的党建指导思想和工作模式,目前已建成党务公开栏8平方米,各车间安全生产制度公开栏24块,各办公室职责公开栏均上墙。山信集团公司党委坚持“围绕发展抓公开,抓好公开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坚持把加强和改进党务公开工作作为推进公司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障,为全面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作出了努力。
(二)党务公开企务公开的做法及效果
1、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公司党委坚持围绕发展抓公开,抓好公开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用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把握公司发展的方向,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自觉行动和实际能力,不断提高驾驭公司创新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了政治核心作用,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成效显著。
2、有效探索党务公开工作长效机制。公司党委坚持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和评估公开工作,以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务公开工作,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司党务公开工作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公司党组织的工作职能,不断强化党的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召开支部党务公开工作座谈会和不断实践,初步探索出“统一管理、阳光操作、分类指导、综合服务”的党务公开工作模式,带动公司企务公开,有效促进了公司党务公开工作的正常开展,推进了党建工作与经营工作的有机结合。
3、加强党员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公司党委注重“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的人才管理理念,党员队伍在公司各项工作中的骨干作用日益明显。截至9月底,党员人数由7余名发展到了24名,分部在各办公室和9个车间负责。在公司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人才强司工作全面推进。制订并实施了相关制度,形成了一套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的岗位、薪酬和绩效管理体系。
4、推进民主建设和民主管理工作。公司党委和经营班子高度重视企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始终将其作为公司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凡涉及全体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方案必须经职代会审议已成为公司的一项基本制度。开展了一系列企务公开、民主参与、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为公司民主建设、民主管理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5、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氛围。公司党委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成立了企业工会,专门负责实施创建公司企业文化的框架体系和发展方向,并初步形成了公司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公司依托工会、共青团以及各类协会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精神,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团队意识。
6、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合规经营。公司党委坚持以加强思想教育为基础,以完善制度机制为保证,以强化监督制约为重点,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勤政建设,把反腐倡廉工作有机融入到公司的经营管
理、企业文化建设之中;把改革的推动力、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结合起来,从严治党,从严治司,努力构建“心齐气顺,务实清廉,民主和谐”的局面,有效地预防腐败和降低各类违规违纪案件的发生。
三、企业党务公开思考及建议
积极探索企业党务公开工作、有序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十七大提出
: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党务公开工作,研究制定党务公开制度。通过推行党务公开工作,有序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企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以党内和谐促进企业和谐,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公司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1、明确党务公开的内容
凡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其他党内法规要求公开的内容,凡作出涉及全体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决议,凡是党员、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只要不涉及党内机密,都应当公开。
2、探索党务公开的形式
(1)党内公开形式:召开党组织会议、情况通报会、阶段工作例会、民主生活会等方式;印发会议纪要、通报、简报、规章制度。
(2)对外公开形式:通过公司办公网、凝聚网、司报等形式。
3、规范党务公开的程序
对党务公开的内容、时间、期限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公开内容准确,公开时间及时,公开时限合理。对于党内重大决策和涉及党员、群众切身利益重大问题的党内事务,采取仅限于党内公开或先党内、后党外的顺序公开。公司收集党员、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党务公开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进行考核。
4、建立党员监督制度。扩大党员参与管理监督工作的范围,不涉及重大机密的公司党委会议,可邀请党员代表旁听,引导党员参与党内事务、强化党内监督。拓宽党员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渠道,制定具体严密、操作性强的制度,增强党员监督的成效。
栽下梧桐引凤凰,借来东风行大船。集聚区以党务公开引领政务、村务、企务公开,以公开透明的“阳光政务”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迈进,集聚区干部职工始终保持不甘平庸、誓争一流的激情和斗志,用追求点燃激情,用激情扎实干事,用干事实现自我。在全球经济危机、招商困难时,集聚区正视现实、感受压力、敢走新路、竟合张力、破解难题、危中寻机、有所作为、敢想敢试、率先突破,园区人正以昂扬的步伐迈入建设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大潮之中。
县产业集聚区强化党务政务公开经验材料
第五篇:产业集聚区 演讲稿
沙澧产业集聚区,漯河市的新名片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沙澧产业集聚区,漯河市的新名片》。朋友们,欢迎大家来到中原明珠漯河市,我叫,是你们的导游。今天就让我引导大家畅游沙澧河,穿越厚重的中原文化,感受漯河市强劲的时代脉搏吧。
跟随着奔流不息的沙澧河水,我们今天的游览重点不是8000年前贾湖先民悠扬的骨笛歌吹,不是小商桥畔的金戈铁马,不是受禅台、三绝碑、彼岸寺经幢的斜阳夕照。让我们荡起一叶扁舟,在 “双河汇流,舟楫便利,东通于海,西达于山,南北陆路畅达,商旅群集,百货荟萃。楚汉、冀鲁、山陕商贾,云集于此”的盛誉中轻轻穿行,与许慎和他的《说文解字》擦肩而过,浮光掠影的感受“沙河东流碧,螺湾汇双河。舟行此焉薄,估客南来多。江淮百货萃,此处星辰罗。木棉茧如雪,收入云间梭。”的历史盛景,任时光的河流在我们身边匆匆远行,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但我们追寻的脚步,却永不停歇,直到我们的心灵被一座崭新崛起在中原沃土的新城区深深的震撼。这里,就是我今天要向大家倾情推介的漯河市新名片——沙澧产业集聚区。沙澧产业集聚区位于漯河市区西南, 它东起107国道,南接漯舞路,北靠沙河,西临在建的京广铁路高速客运专线,规划面
积 12.59平方公里。是河南省首批省定产业集聚区、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西扩重点区域。
她因沙、澧两河贯穿全境而得名。沙、澧两河赋予她独特的滨河景色,彰显出碧水穿城、林茂花艳的特色和灵气,环境优美,宜业宜居。
她紧靠中原地区重要的铁路、公路“双十字架”交通枢纽,毗邻京广高铁客运专线漯河站,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她以贯穿其中的澧河为界,澧南为现代交通物流基地,豫中南货物集散中心,源汇区工业基地;沙澧河间规划为行政中心、客运中心、现代综合商贸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现代高端服务业、服装制造、医疗器械制造,兼容产业机械制造为主导产业,定位准确,规划科学。
沙澧河孕育了漯河钟灵毓秀的宽厚胸怀,为沙澧产业集聚区提供了豫南最大的供电、通讯枢纽,优质充足水资源。区内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排污、道路、绿化、亮化对等基础设施完善。深受沙澧文化浸润的漯河人民,紧紧围绕产业集聚、产城融合的目标,充分发挥便捷的交通区位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通过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创新建设与发展模式,积极破解要素瓶颈制约,探索集聚区快速发展的新路子。沙澧产业集聚区对投资者坚持从项目准备、策划、论证、审批、证照办理等方面实行全过程、保姆式、个性化、一条龙全程服务,政策优惠,环境宽松。
一排排标准厂房错落有致,一条条主次干道宽阔平坦,如今的沙澧产业集聚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喜人局面。源汇区委、区政府按照建设全省一流工业园区的发展定位,催定位、严标准,致力打造示范型园区。创环境、催效能,按照“精干、催效、多能”的原则,致力打造服务型园区。活机制、多办法,优布局、强特色,致力打造创新型、产业型园区。以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破解快速发展瓶颈。如今,五横八纵,排水、硬化、亮化、绿化、美化配套,总长30多公里的城市景观道路,电力、燃气、通信、网络实现全覆盖,勾画出城区骨架。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目前,集聚区共进驻企业(项目)92家,总投资133.9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94.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限额以上、资质以上企业51家,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和汽贸物流产业集群。一个吃、穿、住、行、娱、医、购等设施完备,基础设施联建共享,产城互动融合发展的产业集聚区,在古老的沙澧沃土上迅速崛起。
沙澧产业集聚区,在人杰地灵的漯河,在勤劳智慧的漯河人民手中,逐渐成为一张璀璨的城市新名片。她植根在源远流长的沙澧文化沃土上,奔放着改革开放的时代脉搏,律动着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韵律,凝聚着中原快速崛起的美好愿景,用沙澧河畔漯河人独有的稳健扎实又突破创新的步伐,为城市打造出一块辉煌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