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争分夺秒10天 区域地理复习备考策略(★)

时间:2019-05-12 23:51: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地理 争分夺秒10天 区域地理复习备考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地理 争分夺秒10天 区域地理复习备考策略》。

第一篇:高中地理 争分夺秒10天 区域地理复习备考策略

区域地理复习备考策略

通过比较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不难发现,2012年高考考查区域地理时将有如下特点:一是通过呈现局部地区轮廓图,考查区域内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河流、气候特征等,是2012年重要的命题趋向。二是以区域资源分布、环境问题为切入点,考查经济发展与区域资源、人口分布、自然环境的关系,也是重要的趋向之一。三是以热点事件为背景,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将是2012年高考重要关注点。

区域地理涉及的内容繁复,2012年高考区域地理复习备考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一.区域空间定位

识别区域的总体要求是:宏观把握,微观突破,构建心图。

第一步,选取重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等),在脑海中形成网格状经纬仪。

第二步,在复习大洲大洋的基础上,想象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大洲、大洋、重要地形区、气候区等,此时,在脑海中形成的经纬仪就已经成为平面的地球仪。

第三步,在复习高中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地理事物,如工业区、农业区、重要国家、城市、港口、交通线、矿业基地、旅游点等,此时,脑海中的地球仪就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数字地球了。

二.区域特征比较

比较法是复习区域地理特征的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地理特征相似或差异明显的区域最适合在比较中复习。

1.地理位置相似性与差异性明显的地区:(1)北纬30°附近的长江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和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比较(河流注入海洋、地形成因、气候类型、人口分布、主要城市、发展农业的条件与主要农产品、农业带等方面的比较)。(2)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印度河口与恒河河口(地形特征、气候特点、主要农产品、附近的工业与城市、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比较)。

(3)南极洲和北冰洋(位置及其重要性、气候特点及成因、科学考察及考察站、特有动物等方面的比较。(4)60°N亚欧大陆东岸和西岸(气候类型、特点、成因等方面的比较)。(5)回归线附近的巴西圣保罗地区与印度加尔各答地区(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工农业生产、经济特征等方面的比较)。(6)直布罗陀海峡和曼德海峡(密度流及其成因)。(7)马达加斯加岛和台湾岛(位置、地形、气候、洋流等方面的比较)。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2.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相似性或差异性明显的地区。(1)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南亚地形分布及特征,地形对气候的影响。(2)秦岭南北气候、水文特征的差异。(3)安第斯山南段东侧和西侧气候、自然景观的差异。(4)喜马拉雅山南坡和阿尔卑斯山北坡冬夏季雪线变化及原因。(5)亚欧大陆西侧和北美大陆西侧的地形、洋流及其气候分布的影响。(6)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气候的异同及成因。(7)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和巴西高原东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3.经济特征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地区:(1)鲁尔区与辽中南工业区的区位、条件部门结构、整改措施比较。(2)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与中国东北商品粮基地比较。(3)意大利新型工业与中国温州小商品工业比较。(4)中国四大工业区和俄罗斯四大工业区比较。(5)岛国日本和英国在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工业分布和经济特点方面的异同。(6)澳大利亚和巴西在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人口城市分布、经济特点等方面的异同。(7)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发展条件的比较。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枚举。

三.区域综合分析

用心 爱心 专心2-

第二篇:高中地理世界区域地理总结

高中地理世界区域地理总结

专题一:位置:

一、东亚:80汉E-140汉E,20汉N-50汉N;

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东部,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等国;

二、东南亚:23汉26’N-10汉S, 90汉E-150汉E;

地处亚洲东南部,是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范围包括中南半岛(中央经线为100篍),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夹在马来群岛和苏门答腊岛的11个国家: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等);

三、南亚:10汉N-30汉N,中央经线80汉E;

地处亚洲南部,范围包括北部三个内陆国(尼泊尔、不丹、锡金),中部三个临海国(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南部两个岛国(马尔代夫、斯里兰卡);

四、中亚:40汉N-50汉N,50汉E-80汉E;

地处亚欧大陆的“心脏”部位,世界岛,范围包括五大国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基尔斯坦),古代是丝绸之路,现代是第二亚欧大陆桥,战略地位重要;

五、西亚和北非:20汉N-40汉N,20汉E-65汉W;

地处“两洋”(大西洋、印度洋),“三洲”(亚洲、非洲、欧洲),“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是海陆交通要道(苏伊士运河——埃及,土耳其海峡——土耳其),北回归线横穿南部;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30汉N-30篠,20汉W-60汉E,中央经线:20汉W;

地处印度洋,大西洋之间的低纬地区,南回归线,赤道横穿,范围包括49个国家;

七、西欧:40汉N-70汉N,10汉W-20汉E;

北邻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靠地中海;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东欧西起波罗的海东海岸,东到乌拉尔山;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间的欧洲部分,它的面积占欧洲的一半,7个国家;

2、北亚是指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领土部分,它从乌拉尔山向东延伸到太平洋沿海,北邻北冰洋,南抵哈萨克斯坦、蒙古、中国的国界,面积在亚洲地区的1/4;

九、北美:30汉N-50汉N,中央经线100汉W;

地处西半球北部,北美洲的中部和北部;

十、拉丁美洲:30汉N-50汉S;

地处西半球,地跨赤道,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北临加勒比海,南邻德雷克海峡;范围包括北部西印度群岛,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南部南美大陆,巴拿马运河;

十一、大洋洲:20汉N-40汉S,100汉E-140汉W;

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范围包括“一个大陆(澳大利亚)、四个岛屿(新几内亚岛、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岛)、三大群岛(波利尼西亚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美拉尼西亚群岛)”,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十二、南极:

地处世界最南端,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范围几乎在南极圈内,四周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十三、北极地区:

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范围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和北美的陆地和岛屿;

专题二:气候:

一、东亚:

1、东部沿海:季风气候显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2、西部内陆: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

二、东南亚:

1、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大部分、菲律宾群岛,北部夏季高温多雨);

2、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常年高温多雨);

三、南亚:

1、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印度半岛大部分);

2、热带沙漠气候;(印度中下游;巴基斯坦以热带沙漠为主);

四、中亚:

1、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

五、西亚和北非:

1、热带沙漠气候为主;(770多万平方千米);

2、小部分为地中海气候;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1、热带草原气候(世界第一);

2、热带雨林气候;

3、热带沙漠气候;

4、地中海气候;

七、欧洲:

1、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西部)→世界最典型;

注:生成原因:①终年西风;②北大西洋暖流增湿增温;③地形因素;④大陆轮廓破碎,利于西风深入;

2、北部、南部:山地气候;

3、西班牙、葡萄牙等:地中海气候;

4、中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温带大陆性气候(俄罗斯);

九、北美:

1、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2、狭窄的温带海洋性气候(40°N-60°N);

3、狭窄的地中海气候;(30°N-40°N);

十、拉丁美洲:

1、热带气候,雨林、草原气候为主;

十一、大洋洲:

1、热带为主,呈半环状:大分水岭(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压; ②

东南信风来自于暖流;

地形因素:处在大分水岭迎风坡;

2、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控制);

3、热带沙漠气候(被南回归线穿过;西澳大利亚寒潮);

4、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30゜-40゜);

十二、南极:

1、酷寒:

纬度高,热量小;

海拔高,降温幅度大;

冰川对太阳的反射极强;

2、干燥:

① 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小;

② 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下沉气流;

③ 陆地面积大;

3、烈风:平均18m/s, 最大达100m/s,一年中8级以上风天达300天以上;

十三、北极:

1、没有南极寒冷(海洋面积大,大部分终年封冻);

2、降水比南极丰富(气温较高,海洋面积大),年降水量为100mm-150mm;

3、风速没有南极大;

专题三:地形:

一、东亚:

1、总括:(1)东部沿海: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

(2)西部内陆:高原山地为主;

2、著名山脉:阿尔泰山(蒙古),昆仑山(中国),喜马拉雅山(中国);

3、著名高原:蒙古高原(蒙古),青藏高原(中国);

二、东南亚:

1、总括:(1)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北高南低;

(2)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三、南亚:

1、总括:(1)北:喜马拉雅山南部;

(2)中:两大冲积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3)南:德干高原(亚洲最大的高原);

2、著名山脉:西高止山(印度西部),东高止山(印度东部)

四、中亚:

1、总括:以丘陵平原为主;

2、著名平原:里海沿岸平原(俄罗斯),图兰平原(乌兹别克斯坦);

3、著名丘陵:哈萨克丘陵(哈萨克斯坦);

五、西亚和北非:

1、总括:以高原为主,平原狭小

2、著名山脉:阿特拉斯山(非洲西北部,阿尔及利亚),大高加索山脉(西亚,为亚洲和欧洲分界线),格罗斯山(西亚,伊朗);

3、著名高原:伊朗高原(伊朗),美索不达米亚高原,4、著名平原:尼罗河盆地和三角洲;

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总括:(1)以高原为主,东南向西北倾斜;

(2)第二大热带雨林分布区;

2、著名山脉:东非大裂谷,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

3、著名盆地:刚果盆地(世界上最大的盆地);

4、著名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

七、西欧:

1、总括:(1)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

(2)以平原山地为主,南北分布,东西走向;

(3)冰山地形分布:挪威峡湾海峡;

2、著名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阿尔卑斯山;

3、著名盆地:巴黎盆地;

4、著名平原: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总括:地势平坦,以平原高山为主,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2、著名山脉:乌拉尔山(亚洲、欧洲分界线);

3、著名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4、著名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

九、北美:

1、总括:纵列分布,山脉与海平行;

(1)东部:高原山区;

(2)中部:平原区(冬冷夏暖);

(3)西部:高山区;

2、著名山脉: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

3、著名高原:拉布拉多高原;

十、拉丁美洲:

1、总括:(1)北部:以高原为主;

(2)西部以安第斯山为主;

(3)东部以平原、高原为主(相间分布);

2、著名山脉: 安第斯山脉,迪勒拉山系;

3、著名平原:奥里诺科平原,亚马逊平原(世界第一大平原),普拉塔平原;

4、著名高原:圭亚那高原,巴西高原(世界第一大高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十一、大洋洲:

1、总括:(1)东部:山地(大分水岭)大堡礁;

(2)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澳大利亚盆地);

(3)西部:低矮高原(占澳大利亚面积一半);

十二、南极:

1、总括:(1)冰雪高原(平均海拔最高:2350m);

(2)90%大陆冰川;

(3)淡水水库;

十三、北极:

1、总括:大面积冻土覆盖;

专题四:世界各大区域经济状况:

一、东亚:

1、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快,人口稠密区,四个新兴工业区(韩国,中国东南沿海,香港,台湾)

2、西部内陆:畜产品加工业;

二、东南亚:

1、世界上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区:

(1)马来西亚:天然橡胶,油棕(第一);

(2)印度尼西亚:胡椒,金鸡纳霜(第一);

(3)菲律宾:椰子,蕉麻(第一);

2、粮食作物:水稻(泰国出口第一,世界上最大的水稻出口国);

3、矿产:锡(马来西亚),石油出口(印尼第一、文莱);

4、工业发展迅速;

三、中亚:

1、灌溉农业,畜牧业为主;

(1)

有利因素: a.平原、耕地面积大;

b.光照充足;

c.温差大;

(2)

不利因素:水资源缺乏;

2、小麦,棉花,畜产品——主要出口物资;

3、矿产丰富,种类多样:煤,铁,石油;

4、工业:采矿业,冶金业,军事工业(重工业为主);

四、西亚和北非:

1、出口石油为主,主要向西欧,美国,日本;

2、特产:

(1)土耳其:安卡拉羊毛;

(2)摩洛哥:橄榄油;

(3)阿富汗:紫盖皮羊毛;

(4)伊拉克椰枣;

五、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热带经济作物;

2、采矿业;

注:二者为单一初级产品出口;

原因:由于移民经济长期侵略,经济大国操纵;

出路:振兴民族经济、开展多种经济;

六、西欧:

1、资本主义革命最早,大多数为发达国家;

2、工业中心多,形成工业密集带;

3、旅游业发达;

4、农业发达:荷兰,乳蓄业占65%,挪威:石油业;瑞典:森林业;

七、北美:

1、农业-高度机械 ┠烈底ㄒ祷 ?/p>

2、工业-现代化程度高,部门齐全,科技含量高;

八、拉丁美洲:

1、所有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

2、单一产品出口为主,一些热带经济作物产量巨大;

3、粮食以玉米为主,大多数国家粮食自给;

专题五:世界各大区域沙漠分布:

一、东亚:

中国西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

二、南亚:

印度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处:印度沙漠(塔尔沙漠);

三、中亚:

1、土库曼斯坦境内的卡拉库姆沙漠;

2、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中部地区;

3、哈萨克斯坦西部与俄罗斯交界处和中东部一小部分;

四、西亚:

1、西亚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2、沙特阿拉伯境内大部分地区:北部内夫得沙漠、南部鲁卜哈利沙漠;

五、非洲:

1、撒哈拉沙漠(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六、大洋洲:

1、澳大利亚西部维多利亚大沙漠;

专题六:世界各大区域河湖分布:

一、东亚:

1、西部多大江大河:长江,黄河等;

2、东部河流短小;

二、东南亚:

1、湄公河(东方的多瑙河),流经6个国家(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中国(澜沧江)),形成东南亚最大冲积平原;

2、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注入印度洋;

三、南亚:

1、恒河(圣河):喜马拉雅山南断,主要雨水补给,形成恒河平原(南亚最大冲积平原);

2、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在中国(雅鲁藏布江)喜马拉雅山北坡,雨水补给;

3、印度河:发源冈底斯山,冰川融水为主,沙漠地区的灌溉水源(外流河);

四、中亚:

1、内陆河:锡尔河,阿姆河——咸海,高山冰雪融水;

2、外流河:额尔齐斯河——北冰洋水系;

3、湖泊:内陆湖:里海(世界最大)、伏尔加河(内陆河最长的)、乌拉尔河、咸海;

五、西亚和北非:

1、尼罗河:第一长河6600千米;

2、两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3、苏伊士运河:1700千米

4、死海:-400米(世界最低点);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1、刚果河:流量世界第二,水利资源丰富;

2、维多利亚湖: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3、坦噶尼喀湖:世界第二深;

七、西欧:

1、总括:河网稠密,河湖众多,水量达,利于航运;水位变化小;

2、莱茵河:发源于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向北流入北海,流经鲁尔区;

3、多瑙河:发源于德国西南部的山地,流经8个国家(世界最多),在罗马尼亚注入黑海;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俄罗斯:大河多,水量充沛(雪水补给),封冻期长;

2、伏尔加河:内陆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黄金水道;

3、鄂毕河:外流河,北冰洋水系;

4、顿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凌汛);

5、贝加尔湖(最深),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九、北美:

1、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河—长度,流量;灌溉水源);

2、圣劳伦斯河;

3、五大湖: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安大略湖、伊利湖(冰川作用形成,苏必利尔湖-最大淡水湖);

十、拉丁美洲:

1、亚马逊河:水量第一,长度世界第二(6400km);

2、拉普拉塔河;

3、的的喀喀湖(海拔最高的湖);

十一、大洋洲:

1、墨累河:澳大利亚最大河流;

2、艾尔湖(-16m)

3、达令河:墨累河支流,灌溉水源,1月汛期,7月枯水期;

专题七:世界各区域资源分布:

一、东亚:

1、朝鲜境内有丰富的森林、矿产资源;

2、日本国内森林资源、水利资源、渔业资源丰富;

二、东南亚:

1、矿产以锡、石油为主;

2、种植业发达:(1)马来西亚:天然橡胶,油棕(第一);

(2)印度尼西亚:胡椒,金鸡纳霜(第一);

(3)菲律宾:椰子,蕉麻;

(4)泰国:水稻;

三、南亚:

1、印度矿产主要以煤、铁、锰矿为主,分布在德干高原北部;另外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大;茶叶、小麦等出口;

四、中亚:

1、小麦,棉花,畜产品;

2、矿产丰富,种类多样,煤,铁,石油(分布在里海沿岸);

五、西亚和北非:

1、石油资源丰富:分布在波斯湾沿岸以及伊拉克境内,储量占世界的一半,开采量为1/4,出口量第一:

2、特产:土耳其安卡拉羊毛、摩洛哥橄榄油、阿富汗紫盖皮羊毛、伊拉克椰枣;

3、北非的铁矿分布在利比亚、埃及与苏丹境内,磷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1、矿产:金刚石、锡、钢铁、铝,铜(赞比亚),黄金(南非)、铁(利比亚),石油(尼日利亚)钿矿(南非);

2、水利资源丰富:世界第二;

3、动物资源丰富:狮子,大象,猩猩;

4、生物资源丰富:可可,丁香,剑麻;

七、西欧:

1、矿产:煤(大不列颠岛)、铁(大不列颠岛西海岸)、石油(北海);

2、旅游资源-人文景观,自然景观;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森林资源(第一);

2、水力资源;

3、矿产:石油(西伯利亚平原、东欧平原),天然气,煤(中西伯利亚高原、东海岸),铁矿(东欧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有色金属(锰铜铝锌);

九、北美:

1、矿产:煤(美国东北部),铁,石油,天然气,钢金铝锌-有色金属(美国西部);

2、森林(寒带针叶林,温带阔叶林),草场,水力——美国;

3、加拿大——森林(为原料,新闻纸加工),石油,铁,煤,镍(占世界80%),渔业资源丰富;

十、拉丁美洲:

1、矿产:石油(墨西哥东南沿海,委内瑞拉沿海),铁,锰(巴西高原东部),铜(智利世界最多),银(墨西哥安第斯山脉);

2、水力:巴西高原;

3、生物:植物-森林(红木,乌木);

4、经济作物(咖啡,香蕉,甘蔗);

十一、大洋洲:

1、矿产-铁(塔斯马尼亚岛),煤(澳大利亚东部沿海);

2、稀有动物-鸭嘴兽;

十二、南极:

1、矿产-煤,铁,石油,天然气,生物,淡水;

2、生物-企鹅(鸟类),海豹,鲸,磷虾;

3、淡水水库;

十三、北极:

1、丰富生物资源:北极熊,海豹;

2、矿产:煤(30亿吨),石油(100-200亿桶),天然气;

第三篇:地理复习策略

地理研讨会演讲稿----地理复习策略

泰山学院附中 王国利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行们:

大家好!

很荣幸在这儿同大家聚会,向各位老师学习先进经验。同时,将我们学校的几点做法介绍给大家,供大家批判,或者有选择的借鉴。含金量不高,对后面同志的发言算是抛砖引玉,对前面的先进经验当是狗尾续貂。

简单的说,我们学校的地理复习可以概括为24个字----“知识梳理、精讲精练、深挖教材、总结规律、新旧结合、规范答题。”

(一)知识梳理:

大家都知道,我们地理学科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时间分配上也属于弱势。大部分学校每周两节课,既无自习也无早读。时间很珍贵,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也就是帮助学生恢复知识记忆。把两三年前的东西翻出来,让学生回忆记忆,需要大家付出很多的努力。我采用的办法是构建知识网络,学生随堂记笔记,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并通过笔记及时回顾复习,避免翻阅课本的麻烦。

(二)精讲精练:

过去听数学老师讲课,他们提倡精讲多练。而我们地理,我认为要精讲精练。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时间紧,任务重。以期中考试为例:用了9周18节课的时间复习完了从地球地图直到欧洲西部这么多内容。内容这么多,讲得面面俱到不可能,多练也不可能----没时间。怎么办?精讲精炼。挑最该讲的讲,挑最需练的练;讲练学生可能不会的;讲最基本的规律和方法;讲地理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大家都是老教师,我就不多说了。

(三)深挖教材:

我们的复习,不是简单知识的重复,更重要的是对过去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扩充。怎样深挖教材呢?首先要研究教材,举例说,学习非洲气候,就要看到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气候的不同,就要问个为什么;学习南亚,印度半岛两翼,一侧孟加拉国洪涝频繁,一侧印度河流域沙漠分布,为何?诸如此类的问题,课本上不明确,就需要我们启发学生去发现这个问题,然后解决它。同时,结合教材挖挖教材外的、与我们教材有关连的东西:比如:“死海将死”“贫困——无声的危机”„„(展示图片资料并说明)

(四)总结规律: 在复习过程中,及时总结非常重要。总结规律,一方面是指总结知识规律,这就不多说了;另一方面,使指总结方法,也就是说总结答题方法;比如两地区自然环境的异同比较;河流的开发利用和治理;工业的发展条件;农业生产的条件等等,都可以给学生总结出回答此类题目的普遍方法——即规律。这样不管是哪些地区比较,也不管是哪条河,也不管是那个工业区,也不用管是哪种农作物的生产,都可以套用某一答题方法,解决问题。

(五)新旧结合: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注意新教材与旧教材的结合。新教材课堂活动中的相当一部分内容,旧教材中没有,却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新教材中的一些新材料也可以借以利用。更重要的是把新教材的新方法和思维方式嫁接到旧教材的复习中来。也就是说,充分利用新教材,给我们的旧教材复习增加营养,补充新意,提供新方法,创造新成绩。

(六)规范答题:

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规范学生的做题,我认为怎样才算规范呢?

1、要用地理语言组织问题答案;

2、语言要简洁,也就是说语言不在多,而要答在点子上。比如东南亚种植热带经济作物的自然条件:气候湿热,土壤肥沃。8个字,非常准确。

3、要避免错别字,教育学生注意一些生僻字的写法。人们习以为常的地名,改写他字是错误的,不能迁就。就像我们的姓名,随便换个其它的同音字就错了。

4、对一些简答题,要告诉学生们尽可能的至少写上两条答案,而且要条理清晰。

以上就是我们在复习过程中的几点做法,不很成熟也不够新颖,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我相信在教研室章主任领导下,我们大家科学地勤奋工作,一定会创造明年地理会考成绩的辉煌。

第四篇:高中地理 中国区域地理 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

教学目标:

1.知道北方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情况。2.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表、分析对比,使学生识记北方的区域特征

3.了解北方人文旅游资源;重要的农业生产特征与森林资源的分布。

教学重点:北方的自然环境、农业特征

教学难点:分析北方地区气候、地形、河流与农业生产、四、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读图法、谈话法、分组活动法、讨论法、引导法、比较法等

教学媒体:多媒体计算机平台

五、教学过程: 【引入】(多媒体显示)

欣赏诗词《沁园春•雪》,并配合北方风光图片。

一、北方地区范围、位置和自然环境

【读图】媒体逐一显示本区的地形区、河流、山脉、海域等

【学生活动】

1.读图说出北方地区的位置。(东部秦岭—淮河以北)2.读图找出北方地区的各省级行政区。

3.说说本区的面积和人口占全国的比例及民族组成。

二、旅游资源

【提问】①本区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因此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请说说看本区有哪些人文旅游资源?

(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等)

②请说说有哪些自然旅游资源?

(泰山、长白山天池、恒山、华山等等)

三、农业生产特征及主要农产品

【读图】出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温度带分布图 【出示问题,学生讨论】

①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大致在多少毫米之间?(400—800毫米之间)

②在这种情况下其耕地类型是什么?(旱地)

③北方地区属哪个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④这样的温度带中各自的作物种类一样吗?作物熟制是如何?

以北一年一熟,主要种植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

长城

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

【过渡】由前面的读图我们知道本区有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北部有很多的山脉,这些地区有丰富的什么资源呢?

东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有“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

本区位于温带,因此本区的温带水果非常有名,有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同时出示各特产的图片)

教学反思:

北方地区

高二地理组 张波

教学目标:

1.了解北方的矿产资源及重要的工业基地。

2.分析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成就、问题及措施;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相当巨大。教学重点:

北方的矿场资源;工业生产及灾害防治

四、矿产资源与工业生产 【读图】(出示矿产资源布图)找找看本区有哪些矿产基地?

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鞍山铁矿、华北油田、中原油田、大同煤矿等【活动】

由工业组的同学介绍山西省的煤矿,说明山西省是我国生产煤炭最多的省份。(出示图片)

介绍我国最大的大庆油田(播放有关片断)【讨论】

由于本区资源丰富,因此在这些资源基础上也建立了相应的工业中心,读图看看本区有哪些主要的工业基地和中心?

工业基地:东北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示图)

工业中心:太原、西安、兰州等 【讨论】

阅读课本第82页的材料“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环境变化”,并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谈谈本区还有哪些不足和局限? 【归纳】

除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以外,还有沙尘暴、缺 水问题。【讨论】

那么解决的办法有哪些?

【录像】让学生观看下列影像资料,然后讨论回答问题: 问题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问题二:没有黄土高原,就没有黄河与华北平原,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问题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展示黄土高原治理较好的地区的图片资料)

【小结】(利用课件板书)

【课后活动】

有一国外大集团准备到中国北方投资,派出考察团来北方地区。请准备好资料和图片,向外方代表介绍北方地区的优势和特点。

六、课后反思:

第五篇:中国区域地理案例式复习策略

中国区域地理案例式复习策略

中国区域地理案例式复习策略福建连城二中 陈立新#TRS_AUTOADD_1260320430737 { MARGIN-TOP: 0px;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260320430737 P { MARGIN-TOP: 0px;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260320430737 TD { MARGIN-TOP: 0px;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260320430737 DIV { MARGIN-TOP: 0px;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260320430737 LI { MARGIN-TOP: 0px;MARGIN-BOTTOM: 0px } /**---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 高考地理试题非常重视对中国区域地理的考查,但从高考学生的答题情况看,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中国区域地理复习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紧紧抓住“空间分布、区域特征和成因分析”进行复习,才能够使学生通过复习,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以下以我国中部地区为例进行说明。

一、高考试题分析

2007年高考(江苏卷)35.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1)(2)(3)略。

(4)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答案]35.(4)有利条件:矿产(能源)资源丰富;草场广布(草质优良);光照条件好。不利条件: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要分析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就应该从评价该地工农业(工农业的发展可代表当地的经济发展)发展的自然条件,结合区域图揭示的自然条件以及工农业的区位因素。

1.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动力、原料、气候、水源、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

2.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气候、水源、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技术等,从而容易得出:有利条件:矿产(能源)资源丰富;草场广布(草质优良);光照条件好。不利条件: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

由于中国区域地理知识量多、点散,如何将繁杂的知识点熟悉记忆,如何用学过的系统地理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区域问题,使区域地理环境知识及内在的因果关系显现出来,这是区域地理复习的重要目标。

二、我国中部地区案例式复习

(一)联系实际,提供热点。随着“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珠三角“扩容”、长三角一体化、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中部地区的崛起已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条件分析,明确优势。结合政区图以及我国中部地区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等各种地理要素分布图进行自然条件的分析,以便明确我国中部地区的优势:中部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六省,土地面积10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10.7%。

1.地理位置:中部具有承接东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

2.自然条件:中部地区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光照充足,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江、河、湖、库星罗棋布;拥有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平原等。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能源与矿产资源:中部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如煤(山西大同的煤;安徽淮北淮南的煤)、水能(位于二三级阶梯交界处、降水量大,水电站如葛洲坝和三峡)和原材料基地,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江西德兴的铜矿)。

4.农业基础:中部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安徽五省都是产粮大户,粮食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40%左右,江汉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5.工业基础。中部形成了冶金、机械、汽车、轻工、水力发电等基础产业,有相对集中的工业布局。

6.人力与科技资源:中部地区劳动力数量多,且科教实力居全国前列,大专院校集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荟萃。

7.文化基础:中部地区历史悠久,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具有丰厚的历史人文的积淀。

8.交通便利:长江黄金水道、多条铁路干线及国道公路从中部地区穿过。

9.旅游资源:如安徽的黄山、九华山;江西的庐山、井冈山;山西的五台山、黄河壶口瀑布、云冈石窟、恒山等都是全国闻名的旅游景点。根据中部地区的地理条件,中部地区今后的发展方向:发挥区位、资源和科教三大优势,努力建成粮食生产、能源供应和科教发展三大基地。

(三)深入思考,分析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我国中部地区区域图,深入思考,分析我国中部地区存在的问题。

1.自然条件的问题。陕西、河南的春旱和低温冻害;中部地区的洪涝和旱灾。还可让学生结合选修二的一些内容进行思考,如(1)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有利条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比。

农业资源

有利条件

主要问题气候资源

光热水资源丰富,配合好

季风活动不稳,气象灾害多发生物资源

品种多样,产品产出能力较高

利用品种单一,潜力发挥小土地资源

土壤资源

丘陵比重大,土地类型多样,农业布局呈立体化

易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低产的红壤分布广水资源

水资源丰富,利于农业灌溉和水电工程建设

流水侵蚀强烈,增加开发利用难度

下载高中地理 争分夺秒10天 区域地理复习备考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地理 争分夺秒10天 区域地理复习备考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理高考复习备考浅谈

    多年来,我在地理高考复习过程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积累了一些粗浅的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以下就地理高考复习备考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请同行批评指正。 一、认真细致地研究《......

    地理复习备考建议(最终定稿)

    地理复习备考建议从近三年的高考可以看出,综合科主要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学科间的综合。所以,地理复习过程中应首先立足于本学科知识的掌握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夯实学科知识基......

    地理复习备考工作总结

    高三地理复习备考工作总结转眼间已经进入高三,高三是广大学子奋勇拼搏的关键节点,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即将得到检验,学子们即将怀揣着梦想迈入大学去书写不同的人生。根据湖北省20......

    浅谈高中地理会考的复习策略

    浅谈高中地理会考的复习策略 复习面临的主要困难有:思想不重视;学生的分化严重,后进生令人担忧;答题思维方式,学生对文科试题答题固化,缺乏延展性。期末复习的策略主要有:分析会考......

    高三地理复习策略

    高三地理复习策略 进入高三,各个学科都已进入了一轮复习,学生普遍感到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心理压力就大。因此作为指导学生复习的教师必须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来缓解学......

    地理高考备考策略(精选五篇)

    地理高考备考策略 总结起来,高三备考阶段的收获和经验,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点:1、注重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的整合、归纳。2、体会、分析、研究新高考。3、注重多种渠道、多种纬度......

    区域地理复习——日本教案

    区域地理复习————日本 教学目的 1、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日本在世界的地理位置及其地形特点;2、通过对日本的地形及纬度分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日本的气候类型及其特......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高考备考策略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高考备考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高考备考策略 一、 更新观念1、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