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大荒青春记事~观后感
看完“北大荒青春纪事——中国知青民间记忆之黑土地篇”,我忍不住想,要是我也生活在那个年代,生活在那种情境之下,我恐怕也会和他们一样,尽管不知道要去哪里,要去干什么,但怀着对毛主席宗教般的虔诚,义无反顾地跟随社会潮流,踏上那北上的列车,如同奔赴抗战的最前线。而当那些豪情万丈的知青们到达那一片冰天雪地的荒原,看到那“弯着腰,拄着棍,披头散发掉眼泪”的房子,他们都后悔了。但他们是自愿接受,甚至不惜写下血书表示自己的忠诚而争取到的这个机会。这就是命运,他们无力抗争的命运。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那段日子对于正处于青春妙龄的他们,实在是太过于刻骨铭心。当理想中的十天半个月的度假生活变成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艰苦农作,那些感受、那些经历已然成为他们那代人共同的标签,一段特殊历史的特殊纪念,永远的铭刻在他们心中无法抹去。
我们这一批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我们以现代人的视角再去看他们当时的举动,我们无法理解他们的狂热,这所有的举动绝对是荒唐的。在那段岁月里,他们每天以群体的身份生活,没有自我意识,没有个人情感,没有爱,没有自由。要知道他们可是正处于十八九岁的青葱岁月,正处于叛逆的年纪,正处于爱情萌芽的年纪,正处于自信心膨胀的年纪,此时的他们正是追求自由解脱,追求爱情的最鼎盛时期。他们所受到的待遇对于一般成年人尚不能忍受,更何况于这些叛逆的青少年?当青春的躁动遭遇政治的狂热且为之所利用,一切躁动都必然平息。在这里自由被扼杀,每天只有无休止的劳动;爱情被扼杀,只能偷偷摸摸还要担心被抓;美丽被扼杀,甚至于一点点打扮都不可接受,每天只能邋里邋遢地过活。在那个环境里当“我”湮没在“我们”中时,当个体的意识消亡于群体中时,这是对人性的完全的扼杀,他们成为了丧失对美对人性追求的动物,成为了只知道劳作的工具。他们是值得同情的,但同时也是值得敬佩的。他们以毛主席的指示作为信仰,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忍受。
但我觉得这部片子有几处不好。首先在采访那位遗留在北大荒的老人时,他们完全知道北大荒对老人造成多大的创伤,知道那段往事是老人永远伤心的回忆,老人甚至因此而失常,而他们却仍然依依不饶得询问,难道他们就不该有一点怜悯之心,还去揭老人心中的伤疤?看见老人伤心抹泪的一幕,我趋于无语。
另外片中一味的渲染知青们的狂热、盲目、麻木、同情的情感,诚然他们十几年的生活充满悲哀凄凉,难道就剩这些了?与那些一辈子都与黄土打交道的先辈相比,他们的经历不算什么。他们自己也说在回城以后拿出当年几成的干劲就足以当选劳模,这十几年的生活对于他们的意志品质的磨练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片中对于这几十万知青们对北大荒的改造,对北大荒做出的贡献,也是一点没提。为什么丝毫不提?做记录片就要做到面面俱到,而不应该刻意地渲染某些方面的情感。
他们值得同情,他们值得敬佩。那是一段荒诞的历史,他们所经受的遭遇决不能再出现第二次。
第二篇:《北大荒知青之歌》观后感
《北大荒知青之歌》观后感
5月24日周六下午,我在天津大礼堂观看了一场《北大荒知青之歌》节目。全场近100名演员都是当年北大荒知青,现在都已经60多岁了。他们自己演自己,相当动情,相当认真,演得全是我们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屯垦戍边的生活。
当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背景相当复杂,这里我暂不赘述。这个由历史学家来研究评说。我只是说浩浩荡荡的上山下乡运动把我们的命运与共和国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党中央一声号令,我们毫不犹豫,义无返顾地告别了父母,退掉了城市户口,奔赴了万里无垠的北大荒。那里没有给我们预备住房,我们十六中一行148人是半夜里到达目的地的。原住在那里的劳改犯被叫醒后,连人带行李搬出来,现给我们腾出来几间茅草房。由于房间少,我们人多,所以没有打开行李的地方,我们人挨人还得侧身躺下,连翻身都要一起行动。后来,这几间泥草房着火,连行李一起烧没了,全靠兵团战友互相帮助凑了些被褥度过了难关。好在,这次着火万幸没有人员伤亡。我们曾经住过帐篷,男生女生住一个帐篷里,中间用布遮挡,冬天我们都是不脱衣服戴着棉帽子睡觉的,睡醒后,帽子周围都是冰茬。我们还住过粮仓,高高的圆圆的粮仓没有楼梯,我们是踩着木跳板钻爬进去的,大家是脚心朝里对着脚心形成一个小圆圈,脑袋冲外形成一个大圆形。白天趟着雨水割麦子,晚上没有躲避的地方洗洗涮涮,就在露天的地方支起一口大锅,烧点热水,大家匀着一人半盆水从头洗到脚,变成半盆泥汤。我们多盼望有个洗澡的地方,但是没有,方圆几百里也找不到。冬天,站在雪地里割大豆,豆荚和手套让冰雪粘连在一起,掰都掰不开,只能象机器一样,快快地一刻不停地往前跑着割。
记得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落过眼泪了,这场重现当年劳动生活的演出让我潸然泪下。当时由于年轻,且怀有一棵火热的心,没有觉得痛苦、难过,现在老了,心理承受能力差了,确实感到辛酸。记得给家里写信,从来没有描写过以上的情景,每封信都是说我们姐弟二人在北大荒一切都好,不要父母挂念。但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儿行千里母担忧,现在自己做了父母,才体会出当时父母那棵饱受煎熬的心。
黑龙江纬度靠北,天一亮就起床,有时是半夜二三点钟天就亮了,我们就开始下地劳动,晚上太阳落山,蚊子小咬围着你吸血的时候才收工。每天天黑后,连长指导员把我们召集到一起,通报阶级斗争新动向,带领我们斗私批修,读书学习。最遗憾的是有些地方把个别不听话的知青也打成反革命,关进牛棚;有的知青恋爱遇到点小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排解,丧失生活勇气,走上自杀或滥杀无辜的绝路。还有的兵团战友在扑灭大兴安岭山火,保护国家财产中牺牲了宝贵的青春生命。这场演出淋漓尽致地再现了各种生活场面,让我深感悲痛。
我们那时还是个孩子,经历了与年轻的共和国一起成长奋斗的过程,我们曾为她抛洒汗水,奉献青春,有些人甚至奉献了宝贵的生命。回顾过去,在场的所有观众都被深深地震撼了,我看到不少人流泪。
《北大荒知青之歌》用凤凰涅磐来形容当年的知青,我们确实是一群超脱生死境界的一代人。当时是明知那里苦,偏往苦里行的一代人,年轻人的理想比天高,有些不够年龄的小同学是写了血书,才被批准到了那里。
现在,我们大部分人无怨无悔,怀揣着先烈的理想和牺牲在北大荒战友的希望,不屈不挠,与各种命运抗争,不等不靠不要,战胜各种困难,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北大荒,锤炼了我们,让我们心胸宽广、意志坚强;北大荒造就了我们抱团取暖,团结互助的精神。那里的天气虽冷,但是我们的心是热的。心中有爱,就有力量。
我们的名字“上山下乡知青”是一个值得骄傲的称号,它象征着奉献、坚强。“上山下乡知青”当年是国家的脊梁,现在他们当中的有些人已经成为国家的栋梁。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
我们今天已经成为老人,但是这场演出所表现出来的北大荒精神永远鼓舞激励着我们,勇敢地面对历史,冷静地思考未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做好一个普通公民力所能及的好人好事,为共和国添砖加瓦、增光添彩、也为自己续写美丽的人生句号。
第三篇:记事作文:灿烂的青春
记事作文:灿烂的青春
记事作文:灿烂的青春
22岁,灿烂如诗的年龄,风华正茂的青春。然而,22岁的衡阳市雁峰区岳屏镇山田寺村大学生李春华却在冲向深塘的那一刻,为抢救两名落水儿童,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永远告别了美丽的人生„„
那天,两个不习水性孩子,站在鱼塘边的石阶上顽皮的嬉戏打闹,突然小的一个脚底一滑,掉入了深水中,另一个见状忙伸手去拉,不想被对方一把拖入水中。两人在水中边拼命挣扎,边大声呼喊:“救命啊!救命!”
在这紧要关头,正挑着满满一担谷子往家赶的李春华听到呼声,立即扔下肩头的扁担,飞奔到鱼塘边,随着“轰隆”一声纵身跳入水中。
他把小的一个救起来,连喘气的时间都没用,又一头扎进了水中,去救另一个。就在两人游到岸边时,早已体力不支的李春华使出最后的一点力气,猛然一脚把小雪峰踢向岸边,然后在水面上一挥手,便沉入了水中。
这一壮举使人们开始关注这个22岁小伙。关注他以前的事迹和他的家庭。李春华是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的大三学生,他不但在第二学年被推选当任班长,去年5月还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家就在离事发地不到50米的距离,破旧的红砖平房,难掩一股穷困的气息。邻居介绍说,李春华家一家六口就住在这里,而为了培养李春华读好大学,他们家的房子建好后一直连简单的装修都没搞,以致破旧不堪。
他的老师来到他的家看望的时候都惊呆了,她说:“我校为支助贫困学生,设立了困难补助、无息贷款,并且对特困学生减免学费。李春华是班长,也是班上最困难的学生,却从未向学校提出地过申请,总把名额让给其他同学。资助灾区儿童,参加义务家教,帮助孤寡老人,每一次他都走在前面。他认为自己是班长,是党员,应该这样做。”老动情的说:“以前只知道李春华家穷,今天第一次来,实在出乎我的意料,要知道我早知道他家是这样的,就算他不提出要助学金,我们也会给的。可是现在„„”她说不下去了。
李的父亲回忆说:“我问过他为什么不要助学金,他就说比我们困难的同学还有很多。”
当有记者采访到李春华的同学时,那位同学说:“我跟朋友说要是现在春华救了两孩子后没有出事,那我们再接受你们的采访该是件多么开心的事儿啊,然后他跟我说,要是春华真救了这两个孩子后还活着,他肯定不会提这事。”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离开了,但他把最无私的精神留给了我们,留在了人间。
第四篇:我的青春记事的散文
记得我读师院的最后一个学期,学校组织了一次教学实习,虽然已过去了26个年头,但那一份当老师的最初的快乐感受和学生们那一份朴实真诚的情感却永远地珍藏在我的心中。
那是1989年2月上旬的某一天上午,细雨霏霏,寒气阵阵,我们来到横峰县铺前中学。这是一所二类完全中学,在距离县城仅有五公里路的郊外。校园占地面积不大,校舍建筑条件简陋。校园外西北两侧面是一条小溪,南侧是一片田野,东北两侧就是错落有致的农舍。很容易听到鸡鸣狗叫,看到炊烟袅袅,虽有一股清新宁静的气息,但也难免让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年轻人觉得陌生和寂寞。
按照学校教务处安排,我实习执教的是初一(1)班,学生们大都是朴朴实实的十一二岁的孩子。记得我上第一堂语文课时,我心潮起伏,感慨万千。从学生变成老师,从台下走到台上,心中既紧张又得意,还有一种激动人心的新鲜感。正是带着初为人师的快乐,在指导老师刘善火的热情帮助下,自己鼓足勇气,走上讲台,向学生讲授了我平生第一课。从此,讲生字难词注音和释义,讲述文句的重音和停顿,分析课文的主题和写法,自然就成了我教学实习的主要音符。
我原本除了认认真真的讲课外,就没有打算再和学生作更多的接触。然而,一天傍晚,我在校园外的小溪旁边散步,有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迎着我亲切地一声声唤“程老师好”,我心头有些甜滋滋暖融融的感觉,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更有一伙虎头虎脑的孩子,围着我叽叽喳喳地问这问那。此时此刻,一束欢乐和温暖的阳光仿佛折射到我的心房。
就在实习即将结束时,一年一度的春季长跑越野赛在学校附近上脚下的路边上举行。那是阳春三月的一个上午,春风荡漾,春光明媚,比赛正紧锣密鼓地举行,就在老师组1500米比赛时,我就不慎被山上滚下来的石头绊倒了一下,手和脚被缯破了皮,顿时鲜血直流,这时,十几个学生急忙扶着我去看医生,敷过药后,回到宿舍休息,晌午,有位姓钱的学生从家里端来了一碗鸡蛋给我吃。那时我感觉到孩子们的情感是扑实而真诚的,他们对我的关怀和尊敬,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做老师的快乐和幸福。
为期45天的实习时间结束了,我和学生们已经有了一种深深的依恋。临别时,他们送给我一本相册,我至今还保留着,里面又一张张小卡片、一张张相片或是几片红枫树叶、几朵小茶树花,每一件小小礼物都是一颗美丽的童心,一份浓浓的情意。
回到师院后,我就陆陆续续地收到孩子们从田野边的校园里写来的信。他们还结伴到师院来看望我和一起共班实习的小马老师。“老师,您走后我们真想你们了!你毕业后能不能再来教我们?”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一张张热心的面孔,让我至今觉得在我脑海里萦绕着。
也就是那初为人师的教学实习,让我品尝了做教师的酸甜苦辣之后,更加深刻体会到列夫.托尔斯泰的至理名言------把热爱事业与热爱生活结合起来是教师必备的最重要的品质。我相信,只有一份付出,才有一点收获,从事教育工作者就是在不断付出,不断收获中维护着自己的高尚人格,并使之得到升华。这种收获可能不是物质和金钱,却是金钱换不到来的,那是一种心灵的快乐和精神的慰藉。
第五篇:青春观后感
《青春》读后感 所谓青春,并不是人生的某个阶段,而是一种心态。卓越的创造力、坚强的意志、艳阳般的热情、毫不退缩的进取心以及舍弃安逸的冒险心,都是青春心态的表征。这就是萨米尔〃乌尔曼对青春的定义。青春是什么?青春应该是怎么样的?这是每个人在自己尚未拥有清楚,正在享受青春,早已失去青春的时候都会思考的一个问题,每个人和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青春的路上需要理想的陪伴,萨米尔〃乌尔曼说过,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抛弃,方堕暮年。正是周恩来总理的在坚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下,他才能临巨变而不惊,处逆境而不馁,正是因为少年时的理想的确立,他的一生是坚守青春理想的一生,更是值得人们敬仰的一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揭示了奋斗于青年的重要性,同样,志当存高远更是我们青少年应该做的事,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趁着时光还在,确立自己的理想,虽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毕竟老了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再有现在的锐气和进取的精神。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意志,恢宏想象,炙热恋情;青春是生命深泉在涌流。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是啊,青春这本书,不经意地一页一页翻过,待到发现这本书快要被翻至尾页时,青春已在繁琐中殆尽,诗中的青春是宁静而忧伤的,反观萨米尔?乌尔曼的《青春》疑问,忽然就发觉了青春的另一种模样。“所谓青春,并不是人生的某个阶段,而是一种心态。卓越的创造力,坚强的意志,艳阳般的热情,毫不退缩的进取心以及舍弃安逸的 冒险心,都是青春心态的表征。”如果觉得青春太快,稍纵即逝,便珍惜有限青春。如果觉得青春永在,便以无止尽的好奇去探索永恒青春。
如今我们当代大学生,特别我们还是新一代的国防生,祖国未来的守护者,国防长城上的一块砖,我们的青春更应该与众不同,应该体现出与别人不同的风采,虽然我们是90后,但我们应该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我们不是垮掉的一代,不是众人眼中无所事事的一代,不是为人人所诟病的一代。我们也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青春,用自己的方式把自己的青春体现的淋漓尽致,与众不同。穿上迷彩绿,蹬上陆战靴,喊起一二三四,用国防理想点亮人生,人生需要理想的指引才不会在生活的漫无边际的海洋上迷失方向,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立高远之志,做大写的人,续写国防事业的新篇章,让这个世界因为我们这一群军绿色的青春的存在而渲染出不同的风采,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启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篇二:致青春读后感
疯 狂 的 青 春
———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再不疯狂,青春就溜走了;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没有回忆怎么祭奠呢?还有什么永垂不朽呢?错过的你都不会再有。”淡淡的歌声在耳边回荡,让人不知不觉想起曾经美好的青春日子。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回忆的场景开始,女主角郑微考上了大学,为了林静,她一直在努力地追随他的脚步,只是五年的距离总是横隔在他们之间,所以总是错过。许开阳第一眼就爱上了郑微,然后慢慢接近她,帮助她。看着许开阳为她做的一切,我觉得郑微是幸福的,因为有人一直爱着她,即使她没有接受那份爱。郑微一直想要嫁的人是林静,可是由于上一辈的感情纠结,让林静一直逃避着她,所以直到郑微遇到陈孝正,那个她用尽全身力气去爱的男人,那个教会她如何去爱的男人,那个她命中注定的“桃花劫”。看着郑微疯狂地追求着陈孝正,很难想象那是一个女生做出来的事情。陈孝正对她应该是又爱又恨吧,因为在他心里,郑微绝对不是他心中的另一半,可是在那样一颗热情又执着的心面前,他还是被征服 了,就像郑微说的:“别以为我的红旗插不到你的火星上”。郑微是疯狂又执着的,她说过,“我不知道别人的爱情是怎样的,但是我爱上了一个人,我就会尽全力去爱,即使失去 尊严我也不在乎,因为我要让我的青春不朽。”或许有人不懂郑微的行为,只是我想说,每个人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利,不管用什么方式,即使让人不理解,那又怎样呢?只要自己爱的那个人在自己身边就好了。一次撕裂换一次成长,郑微的成长是让人心疼的,陈孝正于她曾是最亮的月光,却冰凉如斯。曾以为最不忍她落泪的人,让她懂了一件她本不该懂的事,何其残忍?林静是给了她爱的启蒙的人,而陈孝正是教会她如何去爱一个人的那个人,最终两个她曾经爱过的人都深深地伤害她。陈孝正是一个乖宝宝,是人们眼中的好学生,是一个前途光明的大学生,为了梦想会拼命压抑自己的内心。他说:“我的人生是一栋不能有任何误差的大楼,因为我没有资格去浪费我的青春,我玩不起任何的感情游戏。”他与郑微的错过源自他对自己的不信任,即使多年后他变得看似很强大,其实内心一堪不击。时间真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它能抚平一切,将心里的好或是坏的痕迹一刀刀刮去,只留下个面目模糊的疤痕,同时也会变成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模样。让我很感动的是陈孝正在体育馆里对驯兽师说的那段话:“我今天想向那个女孩子求婚,可是我没有钱买房,买车,她很喜欢海豚,可以让她摸一下海豚吗?就当作是我给她的订婚礼物。”看到这里,内心的悸动更加剧烈,原本很美好的爱情,结果还是败给了现实的酷。最让我觉得惋惜的是阮莞,那样一个美丽的女子,在她最灿烂的年华里遇到爱情,在最决绝的时刻封存记忆,因此青春
不朽,爱情无悔。她是一个让人心疼的女子,是逝去的青春留给浮华世界的我们最后一点安慰。真的替阮莞可惜,赵世永配不上那样高贵又善良的她,只是每个女子在遇到爱情时都会变成傻瓜,她用自己的生命宣示了爱情的真谛,只是她永远不知道老张对她深深的爱与守护,满天星默默地守护在她身边。青春是一个很有亮点的词,我们总是会追忆自己的年少青春,或张扬,或沉静,或疯狂,不论怎样,至少我们珍惜自己 的青春年华,潇洒走过人生中最美的季节。
曾经小四说过:“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那时的我觉得青春总是淡淡的忧伤,灰暗且没有色彩。可是自从看了赵薇导演的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我的心被郑微那种疯狂的青春打动了,内心的冲动又复苏了。在一次机缘巧合的情况下,我抽奖获得了致青春的小说。第一次在电影院看电影,看的就是致青春,陪我一起看的是一群热爱文字的文艺青年,这样的记忆让我的心更加澎湃。一直想看的电影,终于在4月底实现了这个小小的心愿,回想起那个场景,心里还是暖暖的。看完了致青春,心里的感受很复杂,因为看到那样为爱疯狂的青春,看到了曾经遗憾的青春,看到了少年人的爱恋。也许爱情的方式是错误的,然而爱情的直觉永远是对的。请珍惜身边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吧,因为谁也不知道下一秒钟会发生 事情。
我们的一生里会遇到很多不同的人,有时正好同路,就会在 一起走一段,直到我们遇到了真正想要度过一生的那个人,才 会把余下的旅途全部交给这个人,直到最后的终点。青春终将会逝去,不会失去的是我们永远年轻的心。篇三:致青春观后感
青春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观后 感
在静默的时光中,也许,只有回忆才是对过往最美好的总结。青春的岁月里,最真实的莫过于自己真切感受到的,那些点点滴滴,那些酸甜苦辣都在脑海中永远地定格。而那些幻想、憧憬似乎总在残酷的现实中被无情地粉碎。青春,流露着浓浓的诗情画意;青春,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幽情。青春里拥有难以忘怀的篇目,也有不堪回首的章节。影片以郑微童话般的梦幻开头,这预示着她对大学、对青春的美好幻想。为了能接近小时候就喜欢的邻家大哥哥林静,她努力地考到了他所在城市的学校,却被无情地告知他去了美国,杳无音讯。但是,她没有因此而消沉下去。她拥有着率真、豪爽、活泼的个性,同时也大大咧咧、不拘小节。遇到讨厌的人,她不依不饶,敢于对抗,甚至在行为上有点过火;遇到喜欢的人,她敢爱敢为,主动出击,即使是放下女生的骄傲与尊严。碰巧的是,自己起初最讨厌的人却成了自己后来心爱的人,生活往往是那么的具有戏剧性。即使是再冷的冰霜,也会在柔情的火热中融化。陈孝正,终于还是在郑微的倒追下缴械投降,昔日的冤家最终成了甜蜜幸福的恋人。然而,这究竟是幸福的开始,还是痛苦的萌芽?
现实总是磨平了人们的锋芒和棱角,让人变得更加地圆滑起来。也许是因为小时候的严苛的家教、贫困的家境,陈孝正学习认真,一
丝不苟,冷漠无言。他笃信这样的价值观: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我必须让它精确无比,不能有一厘米差池。为了美好的未来,为了建造他那精确无比的人生大厦,他选择放弃了自己心爱的人,选择与不喜欢的人结婚。确实,他因此而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可是,他依然没有感到快乐,依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后悔。有时候,人竟然也会做自己曾经深恶痛绝的事情。记得琼瑶的作品《窗外》里那名的男教师,原本风度翩翩,干净整洁,最终却变得邋遢,褴褛不堪。究其原因,他经历了太多的沉浮沧桑,经历了那么多让人痛苦、几近癫狂之事。陈孝正,原本最讨厌抽烟,最后也抽起了烟。他是在沉思中悔恨,在悔恨中痛苦,在痛苦中迷茫吧。也许,他也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青春,什么是真正想要的生活。
人总是这样,不清楚自己的目的,也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与满足感,似乎已经得到了的东西不值得珍惜,而未知的确有无限的吸引力。顾此失彼,最终依然在悔恨、在懊恼、在沉思。学会满足,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才是真正的快乐。
对于郑微来说,好不容易忘了林静爱上陈孝正的她,却又被无情的抛弃,就如同有部电视剧所说的,“什么是绝望,就是在你没有希望时,给了你希望,又在你感到有希望时把你的希望全部倒空”。大学四年里,她有着富家公子的追求,却依然义无反顾地和穷酸但优异的陈孝正在一起,即使最后被抛弃,她也无怨无悔,毕竟是两厢情愿,毕竟是曾经拥有。依然很欣赏她那让人热血沸腾的一句话,“不管前面是刀山火海还是万丈深渊,我将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多年后,两个男人再次来到了已是职场白领的郑微的身边。可是,这时候的青春已经逝去,没有那些悸动甜蜜,没有那些梦想虚幻,而只是一些现实,沉闷而又缺乏激情的现实。经历了那么多,也许他们都成长了林静永远会成为郑微心灵的港湾,就像陈孝正说的这个男人能给她更多;而陈孝正自己其实太没有安全感了,就算现在事业上春风得意他也不能给予郑薇所想要的生活。郑薇说:任何男人都曾经是陈孝正,也会在经历一些事后成为别人的林静。当她得知一个用生命爱着林静的女人施洁存在后,选择了离开。“我们爱自己胜过爱爱情”,郑微的这句话是多么疼痛的领悟。
青春总归是要逝去的。每个人都在青春的梦里去寻找自己的梦,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去诠释青春。有的甚至因此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阮莞,备受男生关注和追求,但依然保持着对爱情的忠贞。对于男友犯下的大错,她没有过多的责备,而是选择以实际行动来支持他。“既往不咎,下不为例”,心胸有多么宽广才能说出这样的话语啊。然而,她为了这个对她不忠的“小男人”而遭遇了车祸,在新婚前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成长的代价就是要失去一些东西,而那些东西当时不觉得有什么珍贵,若干年后,千帆过尽才明白这些将不会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再次出现。可是没关系,每个人的成长之路都是如此,但愿我们会懂得好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因为那些都是用青春,用眼泪,用心碎换来的。在未来的日子里,有过去的记忆温暖于心,甜蜜也好,痛苦也罢,都是存在过的证据。不知不觉中,往事如烟,岁月如歌,时光静
好。不经意中,我们感叹流年,记忆或尘封,永久定格;或化蝶,翩跹起舞。青春必然是要逝去的,而记忆往往是最好的总结。
或许,在洗净铅华以后,我们能在某个角落找到自己的位置,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继续追求自己的梦,甚好。幸福,就像是奈何桥上的一碗孟婆汤,是冷,是暖,是咸,是淡,饮者自知。青春,应该是幸福的,我们也原本可以幸福。让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伤痕,而是内心世界的恓惶。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难,而是禁闭心灵的缄默忧伤。
青春已逝,唯有追忆,有时,只要勇敢一次,便有青春不腐。篇四:青春路上观后感
《青春路上》观后感
王荣法
近日,县委基层办组织全县大学生村官观看了《青春路上》,一部反映当代大学生村官怀揣着志向与梦想,走向广袤的农村大舞台,进行生活历练和干事创业的影片。这部影片带给我许多体会和感想。
影片饱含思想性和艺术性,其中的故事情节一次次的感染了我。刚从校门走出的大学生村官,脸上流露着几分稚嫩,他们的眼神中充满陌生与好奇,也包含激情和梦想。“毕业了,走出大学校门,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从此上路了!”这句话是一个大学生村官的感叹,放大到千百万个大学生村官身上,即是新时期的伟大探索,它奏响了时代的强音。我们也是大学生村官的一员,我们有着深刻感受和切身体会。初来乍到,大学生村官是需要照顾的群体,正如影片中“陈部长”对村支书们说:“这些大学生我可都教给你们了,创业致富、发展新农村,未来就靠他们了!”伴随着大学生村官们成长,“大学生村官”也从一个新生事物,变得更加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回想我们参加工作之初,难免有过彷徨和迷茫,在无数挫折和困难面前,难免发出“搁浅了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之感慨,也遭受过冷言冷语和委屈,然而,我们选择了坚持,我们坚守了梦想。“村主任”不是对郑杰动手了吗,可“迁坟扩地”不是照样完成了?
诚然,大学生村官是一个倍受关注的群体,然而,与这个群体休戚与共、容易受到忽视的是一个更大的群体—农民。一方面是许多大学生只愿意在城市就业和就业难的问题,一方面是农村急缺人才,适应时代的要求,大学生村官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几年来的农村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城乡的巨大差异,包括经济、文化、观念和制度差异。农村穷、农民苦、农业落后,这就是农村最真实的现实。农村面貌的彻底改变,需要无数的大学生村官和农民一起努力。大学生村官的最大意义和价值在于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城乡差异突出表现在经济建设上,根本原因在文化和制度上。减少农村,才能更好的发展农村。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文化观念,改变城乡二元化结构,中国的农村才会有大发展。一群想干事的人,在一个会干事的人带领下,会干成一番大事。我想,这群想干事的人就是全村群众,这个会干事的人应该是大学生村官。创业致富,是大学生村官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创业实现劳动力转移,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而实现农村经济、文化繁荣。影片始终贯穿了“坚持和开拓”的思想,我将以此为鞭策,更好完成时代交给的任务和使命。
影片结尾,热情讴歌,催人奋进。选择了乡村,路在脚下,梦想和未来一手牵。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大学生村官之路必定是艰苦卓绝的,也必将是辉煌壮丽的。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篇五:致青春观后感
《致青春》观后感 4月26日,赵薇的《致青春》上映,一直都很期待,能够有个人陪我一起走进电影院,去怀念被我们念念不忘的青春岁月,可惜都没有如愿以偿,不知道怀着什么样的心情,一个人坐在电脑前静静地回忆这份被我已经封存的记忆。故事里虽然没有我,他们的生活中也没有我,但是里面有我们的影子,还是那么清晰。见证着他们的快乐和忧伤,知道他们的无奈和不舍,理解他们的坚持和放手。
当阮阮面对自己的小男友犯下的对于我来说不可饶恕的错误的时候,她大度的只说了一句话:既往不咎,下不为例。当她一个人在车厢的角落里撕心裂肺的哭泣时,她的无助,她的心碎,可能就已经注定了她跟赵世永不能走到最后,不能得到所有人的祝福!我很佩服阮阮,因为她的爱,可能是我们这些80、90的人没有人能那样用生命去回馈和守护那段青葱岁月里的记忆!郑微可能是故事里最幸福的一个,因为,曾经那么爱过一个人,也被人深深爱过,感情游戏里她算是最后的赢家吗?也许吧,但是她在林静身边的时候,难道不会想到那个在年少懵懂年纪里,最让她无法释怀的陈孝正吗?我想,一定有的,陈孝正一直在她心里,从未离开过。只是,生活本身就是这样,最恰当时机出现的,就因为是最对的那一个,在错误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终究是一场风花雪月,纵使相爱,依旧昙花一现。谁没有过年少轻狂?我们的岁月里,也许没有那么惊心动魄,没有那么刻骨铭心,但是有些事情真真切切的在我们心里,那些青涩的岁月里,有过脸红心跳,有过失落离别,虽然经历过,但是我们正青春,那些逝去的,许久之后,回想起来依旧荡气回肠。
到现在才看这部电影,我不知道我是以怎样的心情看完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没有勇气再去回忆那些过往。那些似曾相识的经历,对于我来说,好像是永远都不想再翻开的画卷,他存在你记忆的最深处,所以无缘由的流着悲伤地泪水,可能仅仅是因为亲身体会吧。曾经以为可以陪你一起在花甲之年还能携手相伴的人,就在你的不经意间离开了。你来不及
悔恨,来不及悲伤,因为青春只有一次,你得用你更宝贵的青春岁月去寻找对的时间里,那个对的人。青春的土壤里只有记忆是潮湿的,我们不是植物不能再这块土地上生生不息,但我们回眸青春却有种说不出的痛,其实青春一直都在继续!每一个人的青春里,都经历了伤害、疼痛、欢喜、疯狂。无论是对是错,是该与不该,是值还是不值得,都应该是被完好存放、美好纪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