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前 言
本次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活动是在大学学习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专业课程,对气象、土壤、植物、综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学习完成后,于20xx年xx月13日至20xx年xx月19日,在莫世江教授、陈群利副教授、丁卫红副教授、张群生老师的带领下,和全体毕节学院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2008级地理科学本科班同学,在北海海底世界、北海银滩、北海老街、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涠洲岛火山等地区,主要针对土壤、植被、气候、地貌、地质、人文景观的实习活动。
1.实习目的和意义
综合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本科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技能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野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综合考察和调查,能够获得更多典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并初步掌握地理野外考察、调查方法和步骤。
2.实习时间、地点和线路
2.1实习时间: 20xx年xx月13日至20xx年xx月19日
2.2实习地点:广西北海
2.3考察路线:海底世界——北海银滩——北海老街——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涠洲岛火山地貌
3.实习区域概况
3.1地理位置:北海市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所辖地级市之一,地处广西南端,北部湾东北岸,面向东南亚,位于东经108°50′45′~109°47′28′,北纬20°54′~21°55′34′之间,西北距南宁206公里,东距广东湛江198公里,东南距海南海口市147海里。它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南与海南省隔海相望,西濒越南,是东南亚、中亚、西亚、非洲和欧洲各国与中国大陆海运最近的港口之一,云、贵、川及广西各省区对外贸易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
3.2面积:总面积3337平方公里
3.3人口:总人口135万,其中市区人口43万
3.4气候:北海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部沿海地区、北部湾东北岸,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光、雨源充沛,气候宜人。
北海市每年从春季开始雨量逐渐增多,湿度变大,有时会出现
阴雨连绵的天气。夏季温度不算太高,平均最高温度为32-33℃,极端最高气温也不过36-37℃,但由于湿度大,人们仍会感到炎热潮湿。夏季是北海多雨的季节,时常出现大到暴雨,月雨量可达300-400毫米,此时出门需要注意携带雨具。北海的秋季雨量锐减,秋高气爽。到了冬季,雨量更少,月雨量约20-30毫米,天气不冷,平均温度在15℃左右。
3.5概貌:环视市区,道路宽阔笔直,绿树成荫,四季飘香。碧蓝的大海,明媚的阳光,沙白水净的海滩,中西合壁、华洋并存的市区建筑,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别具风格的绿化广场,组合和谐,相映成趣,美不胜收。城市居民淳朴友好,珠乡文化、客家文化、蛋家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地方文化风貌。
北海素有“南珠之乡”之称,其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陲,北部湾东北岸,总面积3337平方公里,约有139.46万人口,海岸线长达50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
北海所濒临的北部湾是中国沿海四大渔场之一,有经济鱼类600多种、虾类10多种,海产品十分丰富。北海自古是南珠故乡,这里出产的珍珠素有“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之称,为珠中极品。北海盛产优质亚热带水果、蔬菜和花弈。
北海的贝雕、角雕、竹编工艺品美伦美奂。北海同时是中国烟花炮竹生产基地。在北海,你可以自由燃放烟花炮竹,五彩缤纷的烟花令你童心大发。
3.6景观:北海市拥有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和涠洲岛、星岛湖两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冠头岭国家森林公园、山口国家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儒艮(美人鱼)国家自然保护区、白龙珍珠城遗址、合浦汉代墓葬保护区和大士阁、东坡亭古建筑群等一大批国家级、省级著名的旅游景区(点),集“海、滩、岛、湖、山、林”于一体,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兼备。北海银滩被国家列为中国五个最美的休憩地之一;星岛湖是大型电视连续剧《水浒》拍摄的主要外景地,湖光山色,景色迷人;涠洲岛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岛。岛的周围浅海生成的珊瑚礁,是中国最靠近大陆架的珊瑚礁,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4.实习观察路线及其描述
4.1第一观测点:海底世界
观测时间:20xx年xx月14日中午
观测点编号:0
1观测点路线:水产展览馆——海兽厅——珊瑚海——珊瑚海海洋剧场展厅——高科技打造的无水水族馆——负压缸——海底隧道海——人鲨共舞海之角——豹表演场。
观测点的意义:北海海底世界座落于北海海滨公园内,是以展示海洋生物为主,集观赏、旅游、青少年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海洋馆。
观测点的位置:北海海底世界座落于北海海滨公园内。
观测点的地理内容:北海海底世界坐落于北海海滨公园内,是以展示海洋生物为主,集观赏、旅游、青少年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海洋馆, 分为A、B两区。这里有珍稀的海牛(美人鱼)、鲸鱼骨骼、龙虾标本、千年海龟标本和奇特的亚热带鱼类等2800多件展品和近千种海洋生物;还有水族箱、海龟池、海豹池、360度全方位透视海底隧道、潜水表演、喂鱼表演和人鲨共舞表演等。
4.2第二观测点:北海银滩
观测时间:20xx年xx月14日下午
观测点编号:0
2观测点路线:沿海岸和银滩观测
观测点的意义:北海银滩面积超过大连、烟台、青岛、厦门和北戴河海滨浴场沙滩的总和,而平均坡度仅为0.05。沙滩均由高品位的石英砂堆积而成,在阳光的照射下,洁白、细腻的沙滩会泛出银光,故称银滩,北海银滩以其“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浪柔软、无鲨鱼”的特点,被誉为“天下第一滩”。
观测点的位置:北海银滩度假村位于风景秀丽的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内,北海银滩西起侨港镇渔港,东至大冠沙,由西区、东区和海域沙滩区组成,东西绵延约24公里,海滩宽度在30--3000米之间,陆地面积12平方公里,总面积约38平方公里。
观测点的自然地理内容:北海银滩度假区内的海域海水纯净,陆岸植被丰富,环境优雅宁静,空气格外清新。由于其具有“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浪柔软,无鲨鱼。”的特点,可容纳国际上最大规模的沙滩运动娱乐项目和海上运动娱乐项目,是我国南方最理想的滨海浴场和海上运动场所,所以被海内外游客所深深地吸引。北海银滩的沙质,均为高品位的石英砂,沙滩中二氧化硅(石英)的含量高达98%以上,为国内外所罕见,被专家称为“世界上难得的优良沙滩”。沙子晶莹洁白,掬一把在手里,如精盐一般。因为沙子细腻致密,游人在潮水刚退去的平坦宽阔的海滩漫步,甚至连脚印也不会留下。这一滩碎银,便是无价的富矿。石英砂是制造玻璃、搪瓷、光学仪器等工业品的上好原料。
4.3第三观测点:北海老街
观测时间:20xx年xx月15日上午
观测点编号:0
3观测点路线:沿珠海路观测
观测点的意义:广西北海的珠海路以其历史悠久及房屋建筑风格的特殊,于20世纪80至90年代备受中外专家、学者的关注。该路建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它的建成与当时北海建制的升格有关,并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
观测点的位置:北海市珠海路
观测点的自然地理内容:北海老街——珠海路是一条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街,始建于1883年,长1.44公里,宽9米,沿街全是中西合璧骑楼式建筑。这些建筑大多为二至三层,主要受19世纪末叶英、法、德等国在我市建造的领事馆等西方卷柱式建筑的影响,临街两边墙面的窗顶多为卷拱结构,卷拱外沿及窗柱顶端都有雕饰线,线条流畅、工艺精美。临街墙面部不同式样的装饰和浮雕形成了南北两组空中雕塑长廊。
4.4第四观测点:北海金海湾红树林及海岸
观测时间:20xx年xx月15日下午
观测点编号:0
4观测点路线:红树林——红树林海岸
观测点的意义: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是我国极富滨海湿地风情和渔家文化内涵的黄金景点。
观测点的位置:位于北海市区东南方约15公里处。
观测点的自然地理内容:金海湾红树林景区内有红树种类7种:白骨壤、桐 花树、秋茄、海桑、卤蕨、木榄和红海榄;整个景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由红树林观光带、金滩和主园区三部份构成。区内拥有一片2000多亩的海上“森林卫士”——红树林,百种鸟类、昆虫、贝类、鱼、虾、蟹等生物在此繁衍栖息,是我国罕见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景区内的红树林属于沙地红树林,约2000多亩。金湾沙地平坦、阳光充足、降雨充沛,非常适宜红树林的生长。红树林也是陆地与海洋间特有的景观。红树林是一种特有的木本胎生植物,红树胎生的方式非常特殊。红树种子成熟以后不掉落,而是在母树上发芽,向下伸展出幼根,将胎根暴长成茎,上端生出两片叶子,变成一棵幼树。幼树一旦长成,便自行从母树上脱落。由于茎和根较重,幼树便垂直下坠,幼根很好地插入海滩泥中,继续独立地生长,一至二年后便可长成一株小灌木。从种子成熟到完全成材,红树的这一系列创造生命的过程,完全可以和哺乳动物生养后代的行为相比。适应海水,胎生幼树,红树的这两种特性是植物中独一无二的,所以它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科学家和民众的高度重视。此外,红树林还有个奇特的功能,它的根叶可以滤去使植物死亡的咸水,因而是惟一能生长于热带地区沿海滩泥和海水中的绿色灌木。
在金海湾郁郁葱葱的红树林和浩瀚的海天之间,是一望无际的迷人沙滩,金海湾的沙滩辽阔、纯净,虽然和与沙质细白著称的银滩相隔不远,却呈现出迥然不同的令人惊艳的金黄,远远望去像是镶在岸边的一条金色丝带,这片沙滩因此得名金滩,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也由此命名,金滩绵延20多里,滩平坡缓,沙质细腻,因为红树林的原因有着丰富的海产品资源。退潮时宽广的沙滩上留下无数的贝类、螃蟹、沙虫、泥丁,当地的渔民男男女女都走出家门拿着工具准备去赶海,他们的工具分为两种锄头和铲子,男的力气大用锄头,女的力气小用铲子。看到沙滩上有小洞,洞口里有水并有小气泡,那就说明洞里有东西,这时要求动作非常快把小洞挖开,迅速掏出里边的东西,有时是沙虫,有时是贝类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哦!说到这时有些朋友忍不住要跃跃欲试了,那么一会我们到主园区后,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我这报名领取工具,小扒犁和小竹篓跟随渔民一起在沙滩上去赶海,摸螺、捉蟹、挖沙虫、挖泥丁,体验渔民生活。经常有很多游客在赶海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摸螺、捉蟹、挖沙虫的技巧,而且还确确实实收获了不少的海产品,乐趣无穷!
4.5第五观测点:涠洲岛地貌特征
观测时间:20xx年xx月16日至20xx年xx月17日
观测点编号:0
5观测点路线:火山口地质公园——涠洲岛灯塔——滴水丹屏——石螺口海滩
观测点的意义:涠洲岛是火山喷发堆凝而成的岛屿,涠洲岛是中国最大、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有海蚀、海积及溶岩等景观,尤其南部的海蚀火山港湾更具特色。现在也是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涠洲岛火山地貌十分典型,选择涠洲岛作为重点观测点,对于了解火山地貌具有重要作用。
观测点的位置:涠洲岛是南海北部湾中的最大岛屿,位于北海市沿海南面滨外浅海,离岸直线距离48km,距北海南、北部港口分别为26海里和36海里。
观测点的自然地理内容:涠洲岛由第四纪玄武岩浆喷发时在水下堆积而形成。该岛经受长期的地质作用和演变过程,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貌类型。据调查、分析,该岛地貌可分为火山地貌、流水地貌、海蚀地貌、海积地貌、珊瑚岸礁地貌、海积一冲积地貌、重力地貌、人工地貌等八大类型。涠洲岛总的地貌特征是南部沿岸以海蚀地貌为主,北部沿岸以海积地貌和珊瑚礁地貌为主,岛上不同程度地保存有火山活动的遗迹。总的地势则为南高北低,自南向北缓缓倾斜。
火山喷发加上随后的海洋抬升,留下了千姿百态的火山熔岩、火山灰、火山弹以及海蚀崖、海蚀洞、海蚀平台,那一壁壁因火山爆发的烧灼,挤压留下的线条怪诞,色彩绚丽的岩纹和多姿多彩的海蚀,海积地貌随处可见。尤以奇特的海蚀、海积地貌,火山熔岩及绚丽多姿的活珊瑚最为出色,成为岛上丰富的旅游景观。涠洲岛因此被誉为“难得的火山地貌博物馆”。经地质专家考察认定,涠洲岛及相邻的斜阳岛为距今第四纪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后经构造运动而升出海面的火山岩岛。
涠洲岛地势南高北低,其南面的南湾港是由古代火山口形成的天然良港。港口呈圆椅形,东、北、西三面环山,东拱手与西拱手环抱成娥眉月状,像世大无比的螃蟹横卧海中。码头背靠高10~30米的悬崖峭壁,崖顶青松挺拔,巨型仙人掌攀壁垂下,各式船艇进进出出,人来货往;飞鸟水禽,时隐时现;浪涌波兴,空阔无边;水天一色;气象恢弘。位于涠洲岛西南端,是涠洲最富特色的游览区,其火山口景观、海蚀景观、热带植物景观、生物和天象景观独特,并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主要景点有绝壁揽胜、龙宫探奇、平台听涛、百兽闹海等。
在港口东拱手与西拱手下,有几处景点:有个山洞传说是反清武士的驻地,叫“贼佬洞”;有个状似卧龟的石穴,叫“海龟窿”;一个形像仔猪的小岛,叫“猪仔岭”;一个酷似一张长着宽额、高鼻、翘下腭的人脸的岩石,叫“洋人头像”。在波浪、海流、潮汐的侵蚀下,涠洲岛海岸基岩出现海蚀洞、海蚀沟、海蚀龛、海蚀崖、海蚀柱、海蚀台、海蚀窗、海蚀蘑菇等奇妙地貌。
从整体山岩上分离出的巨型石块,在海水旋流冲刷剥蚀下,形成头大腰细的海蚀蘑菇。岛上西港码头有高3米、宽6米的巨型海蚀蘑菇。当几个海蚀洞受侵蚀而连成一体时,就成为凹进陆地的槽形穴,它被称为“海蚀龛”。涠洲岛风光壮美,比较著名的景点有“滴水丹屏”,“龟豕拱碧”,“芝麻滩”,“法国传教士人头像”,“火山弹荟萃”及三婆庙,圣丹庙,天主教堂和汤显祖观海处等。
5.体会与收获
这次综合地理野外实习北海之行不仅让我们丰富了地质、地貌等自然地理和人文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对地理科学这个专业的认知程度。在这个野外实习实践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自身所学的知识来对我们生活或专业领域内碰到的一些现象及问题进行广泛的思考,并寻求出呵护主客体双方利益或多方利益的博弈机制。
本次野外实习,可以活也算得上是一次毕业旅行,沿途到处流溢着无限的地质地貌和海滩风光。在看过很多地方后,我们会发现,有差别的地理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域发展前景,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北海老街的文化景观——建筑景观上看出来。当地的气候、水文、地貌、植被、土壤等地理要素决定了其主要的建筑骨骼,而文中的一些宗教、政治等因素也是一个地域所具有的特点。
任何在地理空间存在的事物都能在它所处的地理环境中找到能与之对应的地理因素(自然地理六大要素:气候、水文、地貌、土壤、动物、植物),而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相互作用而产生各种地理人文景观现象的分析要素、方法则是在本次实习过过程中感觉到应该锻炼的地方。也就是说,以后要通过综合地理学各种理论、方法来综合分析各种地理空间现象。
第二篇: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前 言
本次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活动是在大学学习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专业课程,对气象、土壤、植物、综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学习完成后,于2012年5月13日至2012年5月19日,在莫世江教授、陈群利副教授、丁卫红副教授、张群生老师的带领下,和全体毕节学院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2008级地理科学本科班同学,在北海海底世界、北海银滩、北海老街、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涠洲岛火山等地区,主要针对土壤、植被、气候、地貌、地质、人文景观的实习活动。
1.实习目的和意义
综合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本科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技能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野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综合考察和调查,能够获得更多典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并初步掌握地理野外考察、调查方法和步骤。
2.实习时间、地点和线路
2.1实习时间: 2012年5月13日至2012年5月19日
2.2实习地点:广西北海
2.3考察路线:海底世界北海银滩北海老街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涠洲岛火山地貌
3.实习区域概况
3.1地理位置:北海市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所辖地级市之一,地处广西南端,北部湾东北岸,面向东南亚,位于东经108°50′45″~109°47′28″,北纬20°54′~21°55′34″之间,西北距南宁206公里,东距广东湛江198公里,东南距海南海口市147海里。它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南与海南省隔海相望,西濒越南,是东南亚、中亚、西亚、非洲和欧洲各国与中国大陆海运最近的港口之一,云、贵、川及广西各省区对外贸易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
3.2面积:总面积3337平方公里
3.3人口:总人口135万,其中市区人口43万
3.4气候:北海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部沿海地区、北部湾东北岸,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光、雨源充沛,气候宜人。
北海市每年从春季开始雨量逐渐增多,湿度变大,有时会出现
阴雨连绵的天气。夏季温度不算太高,平均最高温度为32-33℃,极端最高气温也不过36-37℃,但由于湿度大,人们仍会感到炎热潮湿。夏季是北海多雨的季节,时常出现大到暴雨,月雨量可达300-400毫米,此时出门需要注意携带雨具。北海的秋季雨量锐减,秋高气爽。到了冬季,雨量更少,月雨量约20-30毫米,天气不冷,平均温度在15℃左右。
3.5概貌:环视市区,道路宽阔笔直,绿树成荫,四季飘香。碧蓝的大海,明媚的阳光,沙白水净的海滩,中西合壁、华洋并存的市区建筑,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别具风格的绿化广场,组合和谐,相映成趣,美不胜收。城市居民淳朴友好,珠乡文化、客家文化、蛋家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地方文化风貌。
北海素有南珠之乡之称,其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陲,北部湾东北岸,总面积3337平方公里,约有139.46万人口,海岸线长达50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
北海所濒临的北部湾是中国沿海四大渔场之一,有经济鱼类600多种、虾类10多种,海产品十分丰富。北海自古是南珠故乡,这里出产的珍珠素有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之称,为珠中极品。北海盛产优质亚热带水果、蔬菜和花弈。
北海的贝雕、角雕、竹编工艺品美伦美奂。北海同时是中国烟花炮竹生产基地。在北海,你可以自由燃放烟花炮竹,五彩缤纷的烟花令你童心大发。
3.6景观:北海市拥有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和涠洲岛、星岛湖两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冠头岭国家森林公园、山口国家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儒艮(美人鱼)国家自然保护区、白龙珍珠城遗址、合浦汉代墓葬保护区和大士阁、东坡亭古建筑群等一大批国家级、省级著名的旅游景区(点),集海、滩、岛、湖、山、林于一体,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兼备。北海银滩被国家列为中国五个最美的休憩地之一;星岛湖是大型电视连续剧《水浒》拍摄的主要外景地,湖光山色,景色迷人;涠洲岛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岛。岛的周围浅海生成的珊瑚礁,是中国最靠近大陆架的珊瑚礁,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4.实习观察路线及其描述
4.1第一观测点:海底世界
观测时间:2012年5月14日中午
观测点编号:01
观测点路线:水产展览馆海兽厅珊瑚海珊瑚海海洋剧场展厅高科技打造的无水水族馆负压缸海底隧道海人鲨共舞海之角豹表演场。
观测点的意义:北海海底世界座落于北海海滨公园内,是以展示海洋生物为主,集观赏、旅游、青少年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海洋馆。
观测点的位置:北海海底世界座落于北海海滨公园内。
观测点的地理内容:北海海底世界坐落于北海海滨公园内,是以展示海洋生物为主,集观赏、旅游、青少年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海洋馆, 分为A、B两区。这里有珍稀的海牛(美人鱼)、鲸鱼骨骼、龙虾标本、千年海龟标本和奇特的亚热带鱼类等2800多件展品和近千种海洋生物;还有水族箱、海龟池、海豹池、360度全方位透视海底隧道、潜水表演、喂鱼表演和人鲨共舞表演等。
4.2第二观测点:北海银滩
观测时间:2012年5月14日下午
观测点编号:02
观测点路线:沿海岸和银滩观测
观测点的意义:北海银滩面积超过大连、烟台、青岛、厦门和北戴河海滨浴场沙滩的总和,而平均坡度仅为0.05。沙滩均由高品位的石英砂堆积而成,在阳光的照射下,洁白、细腻的沙滩会泛出银光,故称银滩,北海银滩以其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浪柔软、无鲨鱼的特点,被誉为天下第一滩。
观测点的位置:北海银滩度假村位于风景秀丽的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内,北海银滩西起侨港镇渔港,东至大冠沙,由西区、东区和海域沙滩区组成,东西绵延约24公里,海滩宽度在30--3000米之间,陆地面积12平方公里,总面积约38平方公里。
观测点的自然地理内容:北海银滩度假区内的海域海水纯净,陆岸植被丰富,环境优雅宁静,空气格外清新。由于其具有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浪柔软,无鲨鱼。的特点,可容纳国际上最大规模的沙滩运动娱乐项目和海上运动娱乐项目,是我国南方最理想的滨海浴场和海上运动场所,所以被海内外游客所深深地吸引。北海银滩的沙质,均为高品位的石英砂,沙滩中二氧化硅(石英)的含量高达98%以上,为国内外所罕见,被专家称为世界上难得的优良沙滩。沙子晶莹洁白,掬一把在手里,如精盐一般。因为沙子细腻致密,游人在潮水刚退去的平坦宽阔的海滩漫步,甚至连脚印也不会留下。这一滩碎银,便是无价的富矿。石英砂是制造玻璃、搪瓷、光学仪器等工业品的上好原料。
4.3第三观测点:北海老街
观测时间:2012年5月15日上午
观测点编号:03
观测点路线:沿珠海路观测
观测点的意义:广西北海的珠海路以其历史悠久及房屋建筑风格的特殊,于20世纪80至90年代备受中外专家、学者的关注。该路建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它的建成与当时北海建制的升格有关,并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
观测点的位置:北海市珠海路
观测点的自然地理内容:北海老街珠海路是一条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街,始建于1883年,长1.44公里,宽9米,沿街全是中西合璧骑楼式建筑。这些建筑大多为二至三层,主要受19世纪末叶英、法、德等国在我市建造的领事馆等西方卷柱式建筑的影响,临街两边墙面的窗顶多为卷拱结构,卷拱外沿及窗柱顶端都有雕饰线,线条流畅、工艺精美。临街墙面部不同式样的装饰和浮雕形成了南北两组空中雕塑长廊。
4.4第四观测点:北海金海湾红树林及海岸
观测时间:2012年5月15日下午
观测点编号:04
观测点路线:红树林红树林海岸
观测点的意义: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是我国极富滨海湿地风情和渔家文化内涵的黄金景点。
观测点的位置:位于北海市区东南方约15公里处。
观测点的自然地理内容:金海湾红树林景区内有红树种类7种:白骨壤、桐 花树、秋茄、海桑、卤蕨、木榄和红海榄;整个景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由红树林观光带、金滩和主园区三部份构成。区内拥有一片2000多亩的海上森林卫士红树林,百种鸟类、昆虫、贝类、鱼、虾、蟹等生物在此繁衍栖息,是我国罕见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景区内的红树林属于沙地红树林,约2000多亩。金湾沙地平坦、阳光充足、降雨充沛,非常适宜红树林的生长。红树林也是陆地与海洋间特有的景观。红树林是一种特有的木本胎生植物,红树胎生的方式非常特殊。红树种子成熟以后不掉落,而是在母树上发芽,向下伸展出幼根,将胎根暴长成茎,上端生出两片叶子,变成一棵幼树。幼树一旦长成,便自行从母树上脱落。由于茎和根较重,幼树便垂直下坠,幼根很好地插入海滩泥中,继续独立地生长,一至二年后便可长成一株小灌木。从种子成熟到完全成材,红树的这一系列创造生命的过程,完全可以和哺乳动物生养后代的行为相比。适应海水,胎生幼树,红树的这两种特性是植物中独一无二的,所以它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科学家和民众的高度重视。此外,红树林还有个奇特的功能,它的根叶可以滤去使植物死亡的咸水,因而是惟一能生长于热带地区沿海滩泥和海水中的绿色灌木。
在金海湾郁郁葱葱的红树林和浩瀚的海天之间,是一望无际的迷人沙滩,金海湾的沙滩辽阔、纯净,虽然和与沙质细白著称的银滩相隔不远,却呈现出迥然不同的令人惊艳的金黄,远远望去像是镶在岸边的一条金色丝带,这片沙滩因此得名金滩,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也由此命名,金滩绵延20多里,滩平坡缓,沙质细腻,因为红树林的原因有着丰富的海产品资源。退潮时宽广的沙滩上留下无数的贝类、螃蟹、沙虫、泥丁,当地的渔民男男女女都走出家门拿着工具准备去赶海,他们的工具分为两种锄头和铲子,男的力气大用锄头,女的力气小用铲子。看到沙滩上有小洞,洞口里有水并有小气泡,那就说明洞里有东西,这时要求动作非常快把小洞挖开,迅速掏出里边的东西,有时是沙虫,有时是贝类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哦!说到这时有些朋友忍不住要跃跃欲试了,那么一会我们到主园区后,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我这报名领取工具,小扒犁和小竹篓跟随渔民一起在沙滩上去赶海,摸螺、捉蟹、挖沙虫、挖泥丁,体验渔民生活。经常有很多游客在赶海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摸螺、捉蟹、挖沙虫的技巧,而且还确确实实收获了不少的海产品,乐趣无穷!
第三篇:暑期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地 理 野 外 实习报 告 书
实习项目: 专 业: 年级班级:
学 号:
姓 名: 实习地点: 实习时间:
目录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
二、实习时间、地点和路线
1、实习时间
2、实习地点
3、实习路线
三、实习内容
1、实习区域概况
2、实习具体内容
四、实习总结
1、实习收获及体会
2、实习建议
暑期综合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综合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本科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技能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野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综合考察和调查,能够获得更多典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并初步掌握地理野外考察、调查方法和步骤。我们这次综合野外实习主要是对安县、北川和江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进行参观并结合已学得的相关知识从而对这几个地方的地理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此外,通过这次野外实习还可以提高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可以拓展我们的地理视野。并且通过对这些地区典型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观赏巩固和提升我们的地理知识。这次综合野外实习主要是了解海锦“生物礁”地质带,砾岩溶洞,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岩溶化砾岩丹霞地貌,城市景观,农田景观,宗教景观,羌族文化等。
二、.实习时间、地点和线路
1、实习时间: 2013年7月11日至2013年7月13日
2、实习地点:安县、北川、江油
3、考察路线:
7月11日
安县地质博物馆——海绵生物礁——寻龙山
7月12日
新北川县城——北川地震纪念馆——北川地震遗址——吉娜羌寨——罗浮山
7月13日
江油窦圌山——李白纪念馆
三、.实习内容
1、实习区域概况
(1)地理位置
安县:安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104°E,31°N)幅员面积1189平方公里,地处龙门山脉南麓,新县城(花荄镇)距绵阳市区10公里,北川:北川老县城坐落在湔江南岸 “V”字型中低山峡谷的河谷平坝,四周山体陡峭。北川新县城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03° 44′~104° 42′,北纬31°14′~32°14′。东接江油市,南邻安县,西靠茂县,北抵松潘、平武县,面积2867.83平方公里(国土详细面积2869.18平方公里)。距绵阳市中区42公里。坐落于安昌河畔,距离老县城23公里,海拔高度约545米,县城周边为低山丘陵区。
江油:江油市位于东经104度49分,北纬31度55分,在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龙门山脉东南面,距绵阳市区30公里,幅员面积2719平方千米。
这三个地方均是绵阳市的下属县级城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处于龙门山东面。
(2)气候水文
安县、北川和江油均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干湿季节分明,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安县年均气温16.3°C,年均降水量1260mm,安县境内主要有安昌江、雎水河、白溪、秀水河4条河流,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13.47亿立方米,地下径流总量3.19亿立方米,为四川省富水地区之一。北川主要河流为湔江,水力资源丰富。江油年均日照总量1367小时,年均降雨量1100毫米,年无霜期280天,年均气温16.2°C。江油市水资源源丰富,区内涪江年流量48亿立方米,平通河年流量7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3.9亿立方米,可开发的水资源总量18.76亿立方米。(3)地质地貌
安县最具代表性的自然地理景观为引起世界地质界轰动的地质奇观——海锦“生物礁”地质带和全国最大的砾岩溶洞——“龙泉砾宫”。北川老县城坐落在湔江南岸 “V”字型中低山峡谷的河谷平坝,四周山体陡峭。并且寒武系地层分布于城区西侧斜坡和冲沟地段,岩层为薄—中厚层状,风化后呈碎裂—散体结构,因此在该区的斜坡段易于产生滑坡;泥盆系地层分布于城区东侧斜坡段,岩层为厚—巨厚层状,发育有溶蚀裂隙和风化卸荷裂隙,岩体呈块状—次块状结构,因此在该区的斜坡段易于发生崩塌。江油市的自然景观中,以丹霞地貌景观和岩溶地貌景观最具特色。
(4)土壤植被
这几个地区主要为龙门山山前冲积土壤,土壤肥沃,土壤质地以砾石土为主,次为壤土、粘土,粗骨性很强;酸碱度适中,有机质会含量较高,适合多种作物生长。境内主要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5)自然资源
安县:千佛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安县、北川县和茂县三县交界处,面积约220平方公里,形成于远古侏罗纪第四纪冰川活动期,山岳在冰川侵袭下形成了古老生物群落的避难所,成为多种动植物的繁衍地。区内有熊猫、牛羚、金丝猴和雪鸡、金鸡、锦鸡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一级保护鸟类。在千佛山,有4万亩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树木珙桐树,有1万多亩原始杜鹃林,另外,在该区域还分布着银杏、红豆、楠木、香樟等珍稀树种。全县魔芋种植面积达3万亩,年产鲜芋1.2万吨,占全国魔芋销售量的25%,是全国最主要的魔芋生产基地,魔芋产业年产值达5亿元。
北川:水力资源丰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49万千瓦,可开发量34.86万千瓦;已开发4.12万千瓦,仅占可开发量的12%。黄金、赤铁矿、重晶厂、石灰石、板岩、机砖页岩、硅石、煤等矿产资源丰富。生物资源也极为丰富,县境有森林面积134660.22公顷,森林覆盖率46.93%,活立木蓄积量2124.4万立方米。粮食作物、野生植物、牧草、药用植物、野生脊椎动物等品种繁多,大熊猫、川金丝猴、羚羊等一级珍稀保护动物10种,马熊、黑熊、黄喉貂 等二级珍稀保护动物36种。还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江油:江油市是全国商品粮食生产基地,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同时,蔬菜、水果等也是江油市的优势农产品,闻名中外的附子,川乌,杜仲等名贵中药材已有百年的生产出口贸易历史。江油还被誉为中国水泥之乡,以全亚洲第三大水泥生产基地—四川双马水泥集团公司为龙头的水泥生产企业形成了江油在全国独特的建材资源优势。此外,金、大理石、煤、石油、天然气、石灰石、硫铁矿、石英砂等矿产业叫丰富。
(6)自然灾害
主要的自然灾害为夏季的洪涝,此外,这几个地区受汶川地震的影响较大。
(7)人口民族 安县: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484224人,以汉族人口为主,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北川:人口全县行政区划调整前共有44343户、161107人,其中男84333人,女76774人;非农业人口18500人,占总人口的 11.5%。羌、藏、回、苗、壮、土家、满、黎、维吾尔、基诺、达斡尔等少数民族,共有人口81370人,占总人口的50.5%,其中羌族人口77240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4.9%。
(8)经济与产业
安县:汽车、化工、医药、电子、建材、能源、食品等支柱产业日益壮大,省级工业园区——四川安县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方兴未艾,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优越的发展环境。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省级风景名胜区白水湖、罗浮山闻名遐迩,千佛山生态旅游开发区、罗浮山温泉度假区、晓坝中国院子的建设日新月异。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中国春社.雎水踩桥吸引八方来客祈福保平安。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亮点纷呈,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杂交水稻制种、优质水稻、无公害蔬菜、水果、畜禽养殖、水产、蚕桑、枣皮等农业产业化经营蓬勃发展,是“中国魔芋产业之乡”。北川: 1999年北川县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全国退耕还林科技支撑示范县。与此同时,北川县狠抓企业改革,着力培育四大支柱工业,形成了以水电矿产、竹木加工、绿色食品和中药材生产加工等体系。拥有夏禹电力、佛泉茶业、大宇纸业、第一木综厂、华星硅业、建诚木业、新峰水泥、禹峰水泥等一批骨干企业,培育了以“佛泉牌”、“羌山牌”、“金邻牌”、“狮山牌”和“禹山牌”等为代表的知名品牌,而且已形成了能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的系列产品。全县还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制定了“以猿王洞溶洞群为门户,以大禹为品牌,以千佛山、小寨子沟、禹穴沟的开发为重点,以羌寨民族风情为特色”的旅游发展总体思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和对外宣传的力度,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江油: 江油市是四川省首批批准的对外开放城市。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建立起了冶金、能源、机械、建材、化工、纺织、食品等门类为主的工业体系。江油还是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境内40余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科研机构奠定了坚实的工业基础和科研基础。
(9)城镇与交通 安县:城市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人口20万,已与绵阳实现了同城化发展,是绵阳科技城城市功能的重要吸纳区和后花园。正在打造集现代欧陆建筑、典雅新颖、宏伟壮丽为一体的地域特色滨水花园城市。县城已是绵阳科技城城市功能辐射的卫星城,紧靠宝成铁路和“成(都)—绵(阳)—广(元)”高速公路,紧邻绵阳南郊机场;县内交通四通八达,人流、物流进出快捷方便,现代通讯覆盖全县,并开通了光纤宽带网络,光纤有线电视遍布城乡;有22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5座,35KV变电站9座;电力、水、天然气供应充足。绵阳至江油高速公路有绵广高速公路、中雁公路、中武公路等构成江油公路主干网络,驱车经成绵高速公路及绵江公路到达江油仅需 1个半小时左右。
江油:江油工业开发区距省会成都市139公里,穿区而过的绵江高速公路、与之毗邻的108国道,以及区内的自建水泥道路共同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环网,公路运输十分方便。仅距江油工业开发区45公里的四川省第二大飞机场——绵阳南郊机场已开通国内主要城市航班,更加方便了国内外客商往来江油。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复线)纵贯江油工业开发区,在江油全市形成14个火车站。在江油开发区及其附近形成三个火车站
2、实习具体内容
(1)安县地质博物馆
安县地质博物馆总投资1400万元,占地30亩,馆内最抢人眼球的是海洋生物礁标本,安县地质景观中以引起世界地质界轰动的地质奇观——海锦“生物礁”地质带最有特色。在馆内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地质年代演变过程。另外,该博物馆内还陈列着其他动植物化石,如三叶虫标本、恐龙蛋化石、海百合以及各种贝类化石等。走进该地质博物馆,犹如细读一本大百科全书(图3)。(2)安县海绵生物礁
在省级风景名胜区——安县白水湖边缘,分布一条引起世界地质学界广泛关注的海绵生物礁带(图1),礁体高度达40—60米,礁体内的六射海绵化石直径最大者达80厘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海绵。研究证明,安县海绵礁生长于晚三叠纪古地中海东海岸的海湾,后来古地中海逐渐向西退缩至欧洲,这种海绵动物也随着海陆的变迁向西迁移,最后在欧洲定居下来。安县海绵生物礁带的发现解开了古地中海变迁和欧洲侏罗纪海绵起源之谜(海绵动物曾在侏罗纪的欧洲突然大量出现,其起源曾令许多地质学家深感困惑)。
图3 安县地质博物馆化石标本
图1 安县海绵生物礁带
(3)寻龙山
寻龙山景区属第二批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有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和砾石岩群,集奇秀的自然风光和蜀汉人文风情于一体而扬名巴蜀。景区现由卧龙洞、龙隐镇、沙汀墓、龙鳞坡石林等部分构成。安县“龙泉砾宫”位于距安县县城东南1.5公里的寻龙山之上,是全国最大的砾岩溶洞,被规划为“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景点之一(图2)。形成于侏罗纪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被誉为“天然的地质博物馆”和美丽神奇的“地下香格里拉”。世界各国各时代砾岩层很多,但是很难形成大规模的砾岩溶洞景观。砾岩溶洞的形成有三个最基本的地质条件:其一是砾岩层的连续厚度要在100米以上,分布面积较广,才能形成大规模的喀斯特溶洞;其二是砾岩的成分必须是易溶岩石,如碳酸岩;其三是砾岩分布区必须具有古岩溶条件。四川龙门山前巨厚的侏罗—白垩纪砾岩分布带恰好具有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三个有利条件。“龙泉砾宫”这一砾岩溶洞全长3000余米,岩石层理产状近于水平,溶洞沿一组总体呈北东走向的折线式张节理带发育,溶洞分上、中、下三层,下层溶洞为充水溶洞,与安昌河相通。溶洞内石钟乳、石笋、石柱等发育较好。
图2 安县“龙泉砾宫”
龙隐镇原名北斗镇,是西南地区独一无
二、完整体现民国时期小镇生活风貌的古镇。古镇以小、全、特、巧、奇独具特色。从宏伟雄壮的寨门子进入龙隐镇,沿着青石板铺筑的小街道漫步,您可以看到精巧别致的筒车,欣赏到琳琅满目的具有川西北坝子风情的民俗工艺制品。小镇上茶楼、当铺、酒馆、药房等齐全并保存得极好。此外还宏伟的天下第一保(图3)、镇公所和精美的藏娇阁等建筑。龙隐镇也因此被作为西南地区独一无
二、完整体现民国时期小镇生活风貌的影视拍摄基地,也因此王保长滑稽喜剧的形象在川西坝子可谓家喻户晓。
图3 天下第一保
(4)北川新县城
北川新县城坐落于安昌河畔,距离老县城23公里,海拔高度约545米,县城周边为低山丘陵区。在北川新县城选址论证中,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部门的专家综合考虑了抗震安全性、环境承载力、羌族特色体现等多方面因素后认为,安昌镇东南地势平坦,自然条件极佳,非常适宜城镇建设,有利于北川灾后重建和未来的发展,因而将北川新县城地址定于安昌镇以东约两公里处。胡锦涛总书记为北川新县城所在地亲自斟定地名“永昌镇”,名字取相邻的永安、安昌两镇首尾一字,寓意着北川新县城永远繁荣昌盛。
北川新县城建设总体预算为153.7亿元,其中首期总投资95.5亿元,包括市政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公益性服务设施等六大类218个项目。新县城人口规模按5万人控制。
北川新县城总体布局为一廊、一环、一带、一轴。一廊为安昌河河谷生态廊道;一环为沿新北川大道形成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环;一带为安昌河岸城市景观带;一轴为包含羌族特色商业街、抗震纪念园和文化中心等重要设施的城市空间轴线(图5)。
根据因地制宜构建生态园林城市的思路,新县城绿地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6平方米,每个居民能在5分钟之内到达一处公共绿地。
在北川新县城中,最具特色的是四川最大的羌文化旅游商业步行街—“巴拿恰”(“巴拿恰”源于羌语音译,意为“做买卖的地方”)。巴拿恰位于北川新县城中轴线上,是北川新县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北川新县城的门户。“巴拿恰”以羌族建筑风貌为特色,形成了以“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为主体,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旅游产业要素体系,可以在商业街探访北川的羌绣、水磨漆、奇石、山珍、药材等店铺,品尝羌族美味佳肴。
图5 北川新县城的“巴拿恰”(5)北川地震纪念馆
北川“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是以大地震“裂缝”为造型,集纪念、展示、宣传、教育、科研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纪念馆与原北川中学及周边环境融为一体,以其独特视觉展现在世人面前,留给人们永恒的记忆。纪念馆分为纪念园区、主馆、副馆三部分。展馆外墙材料全部采用上海宝钢的特种钢板,这些纲板锈蚀后自然变成铁锈红,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纪念馆区由展示馆、纪念广场、祭奠园、参观步道等部分组成。展示馆在山坡地面的切割中自然形成,下沉的广场和步道向外延伸。整个建筑形象低俯,且紧密结合地形,与巍巍青山融为一体。这样做也是为了减少对山体地形的破坏,保留土地的脉络。祭奠园区由原北川中学的操场改造而成,整齐排列的松柏树如死难者的纪念碑,同时以绿色植物的形式象征了他们生命的延续,平和、低调,但充满了对逝者的尊重。进入馆内,立刻就感受到一股庄肃的气氛。(6)北川地质灾害
北川—映秀断裂:(走向为NE35°左右)从北川县城南1km处延伸至北川县城中心吊桥附近,通过了北川老城区,出露长约2 km的地表破裂带。北西盘抬升高度2—3 m,具有较大的右旋分量。由于断层水平错动产生的剪切破坏和两盘运动导致的地基隆起抬高破坏,跨越主断裂带的大量建筑物几乎完全倒塌。走向SE150°的断裂是主断裂错动引起的次级断裂,断层运动方式为逆冲断层,兼具左旋平移运动分量。这条次级断裂通过了北川县新城区,造成了数百米的地表破裂,导致跨越断层的建筑物完全倒塌。
王家岩滑坡:位于湔江河西岸,该区域内有着大量的行政部门、小学、幼儿园等公共设施,造成的伤亡非常严重,该区域内建筑物基本上都是彻底倒塌,并有大部分为滑坡所覆盖。滑坡位于北川县老县城西侧,由Ⅰ号滑坡和Ⅱ号滑坡组成,其中Ⅰ号滑坡长350米,宽330米,体积160万立方米,Ⅱ号滑坡长180米,宽140米,体积25.8立方米,该滑坡体在汶川地震中发生滑移,冲毁了县医院、幼儿园、曲山小学及农贸市场等近半个老县城,造成1600余人遇难。滑体岩性为碎石夹土,碎石含量大于50%,结构零乱。滑床为下寒武统超山组灰黄色变质砂岩、板岩。滑面后部较陡,约75°,中部稍缓,约35°,前部平缓,小于10°,滑面倾向80°。汶川地震发生时,约100万立方米的滑坡体在短短几分钟内产生了200米以上的水平位移量,据此推断该滑坡属岩质大型高速地震滑坡(图7,图8)。其破坏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启程剧动阶段:整个坡体在自重和地震荷载作用下产生贯通的滑动面, 由地震引起坡体振荡的能量及储存于滑床附近坡体中的弹性应变能部分转化为滑体滑动的动能,产生初速度,使滑体启程剧动剪出;(2)破坏阶段:滑坡启程剧动后,岩体如同一刚体,迅速将势能转化为动能,滑体迅速向北东向运动,扑向北川老城区,造成大量建筑物被埋;(3)碰撞停止阶段:当快速运动滑体运移一段距离后,遇到前方高密度建筑物的拦挡,滑体受阻而整体速度减缓直至停止,形成了坡度小于10°的滑坡体。
泥石流:2008年9月24日,暴雨云团沿龙门山脉弧形推进,北川老县城日最大降雨量达到272.8毫米,远远高于该县历史同期平均日降雨量。汶川地震发生后,仍有大量崩塌、滑坡形成的松散物质悬于谷坡之上,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源。强震后震区泥石流启动的临界降雨量显著降低,降雨沿松散堆积物表面的裂缝渗入,松散物质被水浸润饱和,稳定性降低,在重力作用下,沿谷坡迅速流动,形成泥石流。虽然泥石流沟下游沟道内堆积的滑坡物质对泥石流的运移具有阻塞作用,但难于阻止巨量的、顺坡而下的粘稠泥浆的冲击,沟道内阻塞物溃决,瞬时洪峰流量急剧增大,沿途泥石流的冲刷和破坏能力大大加强。已沦为废墟的北川老县城再度遭受泥石流袭击,穿城而过的泥石流将湔江河床平均抬高了10米左右,大量泥石流掩埋了老城区及河道周边约30%左右的地震废墟(图9)。
图6 北川县城次生地质灾害与断裂分布图
图7 地震前的北川老县城
图8 王家岩滑坡
图10
图9 北川老县城“9.24”泥石流
汶川地震后,北川老县城成为全世界原址原貌保存的最大灾难性地震遗址。2009年6月,北川老县城保护工作指挥部委托同济大学编制完成《北川地震遗址保护规划》。按照“原真性、可逆性、分级分类、最小干预”的保护原则,先后在北川老县城周边修建了26座拦砂坝;安装了13912平方米的防护网;修建了老县城导流堤、防洪堤、截流沟等保护工程,阻挡了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对地震遗址的冲击。另外,还完成了核心区内14处15幢震损建筑的应急支撑加固,实现了整体原址原貌保护地震遗址的目标。
(7)吉娜羌寨
“吉娜”是羌语里仙女的意思。吉娜羌寨位于北川擂鼓镇猫儿石村,是从绵阳进入北川的第一个村庄。地震时,寨子里90%的房屋倒塌,2008年6月28日,吉娜羌寨重建启动,7月6日正式开工,当年12月25日竣工。2009年1月24日,专程到北川视察的温家宝总理挥笔题写了寨名:吉娜羌寨。
走近羌寨,迎面看到的就是放置在灰白石柱上的羊头图腾,在寨中漫步,也随处可见缠着红绸布的羊头,因为羌族人自称是羊的儿子,而羊头骨则是羌族人的图腾。碉楼是最具特色的羌族建筑(图4)。立于寨口不远处约30米的四角碉楼是寨子的地标,另外2座碉楼高度也在15米左右。吉娜羌寨现有69户280多人,按政策每人有30平米的宅基地,由于是统筹统建,房子的风格一致,一座座羌式小楼,外墙青白石镶嵌,屋顶檐角白石兀立,暗红色门窗,看上去淡雅素洁,协调美观。仔细观看会发现,吉娜羌寨房屋的檐角上,都清一色地镶嵌着白石头,这是因为羌族的祖先曾用白石头打败了一个敌对的部落,于是白石头就成了羌族的镇宅之物。
在灾后重建中,北川县政府之所以决定在原址重建永久性住房,其目标是要建成保护、传承和发扬羌族文化的样板,将吉娜羌寨打造成西南羌寨第一村。”
图4 北川吉娜羌寨的碉楼
(8)罗浮山
罗浮山,又名浮山,是1.5亿年前地壳变动从海底浮起的一座孤山。山势峭拔、层峦叠嶂,太乙、凌霄、挂衣、驾鹤、长建等十二峰拔地而起。直指云天。山间林木参天、蜂飞蝶舞、奇石遍布、清幽绝尘。自古以来就有“小西天”、“甲巴蜀”、“浮山叠翠”之美誉。电视剧《西游记》曾在此拍摄,其神采、其仙气,略见一斑。一九九八年被评为四川省级文明风景名胜区。
罗浮山上,奇石嶙峋、奇峰峥嵘。其中尤以奇石最妙,栩栩如生,巧夺天工。有寻偶的“骆驼”、拜佛的“海豚”、戏鼓的“海狮”、相爱的“情侣龟”。还有“虎头”、“鹰嘴”、“鳄鱼”„„俨然一个“动物园”。更有太乙峰最为神奇,整个峰峦恰似一尊坐佛,背东面西,神态庄严祥和,乃中国川西一大奇观。唐武宗会昌年间(公元841—846年)佛教高僧宣鉴法师在浮山修建飞鸣禅院。宋徽宗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道教真人杨嗣、柴卿将飞鸣禅院改为祥符观。有鲜明的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如今,重建的羌王城南门城楼,古朴,雄伟,有王者风范;碉楼耸立,乌瞰大地;白石神塔和广场大型浮雕,倾诉着古老的传说;民俗楼陈列的古羌文化作品,体现了羌族的宗教、礼仪、风俗习惯;“古羌先圣祠”展出的部分挂画,反映出羌族在中国历史上的辉煌。
罗浮山温泉平均水温45.5度。2000年7月通过省级鉴定,被命名为含碘、偏硅酸的镭、理、氟、锶、偏硼酸、硫化氢高温医疗热矿水。热矿水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化合物和微量元素,具有极高的洗浴、保健、医疗等综合开发利用价值。经临床实践,罗浮山温泉已显示出她所具有的医疗保健功效:舒筋活血、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交感神经兴奋、灭菌、杀虫、软化溶解角质、护肤养颜。罗浮山温泉含有20余种有益的矿物质,可与“肤之泉”媲美,被人们誉为“浮山圣水,人间一绝”。这里的温泉水很奇特,其水储于1500-2000米地表深处,水温高达48℃,内含偏硼酸、镭、碘、锶多种微量元素和硫化氢气体,是国内罕见的复合型医疗保健热矿水,有降血压、血清、胆固醇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可以改变中枢神经的功能,有助于消化系统及肝功能的改善和恢复,对各类皮肤病、关节炎、风湿痛、心血管疾病具有特殊疗效和保健功能,是我国目前唯一经过国家医疗卫生部门鉴定的医疗地热矿泉水。度假区内设施齐全,配套功能完善,服务体贴入微,使游客在休闲娱乐中达到养颜、养生、健身的目的。人们到此休闲度假参加会议、洽谈商务、休闲、娱乐极为方便。
(9)江油窦圌山
窦圌山,又名圌山,位于四川江油城北20公里的涪江东岸。又名圌山。相传唐代彰明(今属江油县)主簿窦圌(字子明)隐居于此,故名。李白少年时曾游此山,题下千古绝句“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窦圌山是国内罕见的典型岩溶化砾岩丹霞地貌,是由钙质胶结的巨厚砾岩层经喜马拉雅运动抬升后,流水沿岩层垂直节理侵蚀和溶蚀,岩层崩塌,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又称为类岩溶景观。窦圌山丹霞地貌不像普通丹霞地貌的砾岩呈红色,其陡峭坡面上出露的砾石颜色基本呈黄白色,质地坚硬,上面分布有许多小鹅卵石。窦圌山主峰由神斧峰、飞仙峰、问月峰三峰相伴而立,峰顶各有一座古庙,名东岳、窦真、鲁班。三峰之中惟西峰有险路可通,其余两峰由上下两根铁索组成悬桥相连,“铁索飞渡”乃中华一绝(图12)。峰下不远处为云岩寺,始建于唐,明末焚于兵火,清雍正三年重修。云岩寺内藏有道教文物“飞天藏”,又名“星辰车”,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道教飞天藏。它的奇特在于整个藏身不沾一颗铁钉,全由珍贵楠木穿斗而成。藏身由下而山分为四层,排列有道教木雕人像,雕刻精巧,极具宋代艺术风格。
图12 江油窦圌山主峰
(10)李白纪念馆
江油李白纪念馆位于四川省江油市北郊昌明河畔,占地3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太白堂、归来阁、醉仙楼及会馆等。纪念馆内建筑皆系仿唐风格,规模宏大、古朴雄伟。大门是郭沫若题的匾,进门是一堵照壁,上面的镏金大字则是邓小平的手迹。转过照壁,是纪念馆里最宏伟气派的建筑——太白堂,里面陈列的主要是一些领导人纪念李白的题字题词。太白堂左边是青莲池,李白自号青莲居士。池里莲花绽放,中央是一尊青年李白的塑像,潇洒飘逸,豪气勃发(图13)。青莲池右边是太白书屋,是李白生平事迹陈列馆。陈列馆讲述了李白从出生到逝世的人生历程,其中最难得的是李白的手迹—《上阳台帖》,这是李白唯一的手迹,曾被宋徽宗、乾隆等收藏把玩。太白书屋后面是涪江支流—昌明河。青莲池北,是掩映于花木翠竹之中的归来阁、怀榭轩,秀美清幽。沿着小径,转到诗苑,里面陈列着仇英、祝永明、张大千、傅抱石等许多著名书画家的精品,另外还收藏有宋庆龄、周恩来、邓小平、陈毅、郭沫若、张爱萍等人书写的匾额、对联、李白诗抄等。该馆陈列的作品价值高达1.5亿元,其中两幅傅抱石的真迹价值就达到5000万元。
图13 李白纪念馆
四、实习总结
1、实习收获及体会
此次实习我收获到了很多东西,不仅感受到了亲近自然的奇妙,也让对这几个地方的了解加深了,能够在现实世界看到我们在书本上学习的知识,也了解了很多在书本上没学到的东西。它增长了我的知识,丰富了我的阅历,拓展了我的视野。在安县,我清楚的了解了该区域的地质演变过程,知道了海绵生物礁形成的原因及其构成,同时更深刻的掌握了岩石的判别,更值得一提的是亲身走进了喀斯特溶洞,深刻的了解了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和原因。在北川,看到了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了解了地震、滑坡及崩塌的机制,看到了羌寨风情,也初步了解了羌族文化。在江油,我看到了窦圌山惊险,知道了岩溶化砾岩丹霞地貌的形成,也在李白纪念馆里近距离的接触了和感受了李白的气魄和我国的古代文化。在实习中我也有许多深刻的体会。在安县,看到海绵生物礁,想到在三亿年前这儿还是一片汪洋,心中满是沧海桑田的感慨。在北川,看到曾经繁华祥和的县城成为了如今的一片废墟,体会到了自然灾害的无情;看到因地震引起的滑坡以及坍塌等次生灾害,体会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看到北川新县城的漂亮,体会到了祖国和人民的坚强与大爱。在江油,站在巍峨的窦圌山上,我感受到了自然的神奇;走进李白纪念馆里,我又深深的感受到了中国古文化的韵味。
2、实习建议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积极发展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发展中要因地制宜,遵循客观规律,注重保护环境。积极发展旅游产业。
第四篇:综合地理野外实习调查报告
综合地理野外实习调查报告
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 班级:土地资源管理二班 姓名:陈晓霞
学号:2009063233
一、实习目的
1、掌握地理考察的基本方法,提高野外调查能力,并通过实习加深加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了解实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地域文化景观的构成与基本特征,深入认识其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建立起宏观的、整体的思维模式。
3、通过对实习区域自然、人文等要素、现象及综合景观的观察、感知,综合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理论与知识去发现、认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对地理学各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为以后的学习和参加社会经济建设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撰写论文、汇报成果的综合能力。
二、实习地点
北碚嘉陵江小三峡、涞滩古镇、古战场钓鱼城、缙云山植物园
三、实习行程安排
第一天:早上8点出发,首先到达北碚观音峡进行考察,然后去涞滩古镇,中午在涞滩古镇就餐;下午考察参观古战场钓鱼城。傍晚时分到达缙云山,就地晚餐并住宿。第二天:早上8点出发,考察缙云山地质、地貌、植被、土壤、旅游等。中午下山就餐、休息。下午2点半参观西南大学地理科学院地质实验室和天文馆。
四、实习内容
(一)、北碚嘉陵江小三峡地质构造考察(以观音峡为例)
1、概述
嘉陵江发源于秦岭和岷山,纳百川而南流,在重庆朝天门注入长江,全长约1100 Km。华蓥山背斜(山脉)在合川区三汇镇,向西南方向呈“帚”状分为三条次级背斜(山脉):沥鼻峡背斜(沥鼻峡山)、温塘峡背斜(缙云山)和观音峡背斜(中梁山)。在北碚--合川城区,嘉陵江从北西向南东穿流其间,切岭成峡,遇谷成沱,分别形成著名的嘉陵江小三峡:沥鼻峡、温塘峡和观音峡。峡、沱、碚、滩相间成串出现是其显著特点。它西起合川区龙洞沱,东至北碚区施家梁。全长24.4Km。峡谷最大切割深达600余米。
观音峡,又名文笔峡,位于毛背沱和施家梁之间,全长3.7 Km,下、中三叠统(飞仙观组、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石灰岩和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厚层长石石英砂岩。谷深330—530 m,谷宽200—300 m。枯水期江面最窄处为150 m。岸壁陡峭,伴多层溶洞;植被繁茂,育万种生灵。河水泉水沿崖飞泄直下,汽车火车借江擦肩而行。江轮汽笛声声,渔船应和绵绵,更增添了峡之情趣,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具体情况
在观音峡的观察点1和观察点2,老师为我们讲解了观音峡背斜的地质构造与地层关系。该地区地层由新到老为侏罗系—三叠系—二叠系,岩石为紫色泥页岩、砂岩、石灰岩为主,含有煤矿,土壤以紫色土、山地黄壤、石灰岩土为主。
另外,我们还学习了怎样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首先,我们认识了罗盘的基本结构:罗盘一般由磁针、磁针制动器、刻度盘、测斜器、水准器和瞄准器等几部分组成,并安装在一非磁性物质的底盘上。然后,我们学习了罗盘的使用方法:在使用前需作磁偏角的校正,因为地磁的南、北两极与地理的南、北两级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不重合,两角间夹角称磁偏角。地球上各点的磁偏角均定期计算,并公布以备查用。当地球上某点磁北方向偏于正北方向的东边时,称东偏(记为+);偏于西边时,称西偏(记为-)。如果某点磁偏角(f)为已知,则一测线的磁方位角(A磁)和正北方位角(A)的关系为A=A。为工作上的方便,可以根据上述原理进行磁偏角校正,磁偏角东偏时,转动罗盘外壁的刻度螺丝,使水平刻度盘顺时针方向转动一磁偏角值 即可(若西偏时则逆时针方向转动)。经校正后的罗盘,所测读数即为正确的方位。
(二)、涞滩古镇文化景观考察
1、概述
涞滩古镇,也称为涞滩古寨,位于合川区东北28公里,建镇于宋代,占地0.25平方公里,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大古镇之
一、首批“中国最美村镇”之一。古镇三面悬崖峭壁,四座城门呈十字对称,寨墙全部是半米多长的条石砌成,强高7米,宽2.5米。其中清同治元年增修的瓮城为重庆唯一,城内保留有四个藏兵洞,具有关门打狗,瓮中捉鳖的御敌功效。城墙上刻有“众志成城”四个大字。傍着渠江,仗着舟楫之利,涞滩曾是著名的水码头,商贾云集,街市兴旺,十分繁华。
古镇山环水绕的自然环境,体现了巴渝传统场镇选址的风水理念。以自然山水环境为基础,涞滩古镇依崖筑城,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山寨内街道尺度亲切宜人,民居宅院沿街巷依次排列,形成丰富的传统历史街区,呈现出典型的山寨式场镇风貌特色。在空间形态上,涞滩古镇建筑呈点线面结合的街巷结构,高宽比为1:1宜人尺度,多功能的街巷空间,因势利导,亦状亦秀的建筑特色和淡雅的店宅,精美的雕刻艺术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与艺术价值。目前古镇内还有400余间明清时期的小青瓦房高低错落,200余米的青石小巷古朴典雅,基本保持了明清时代的原始风貌。其中,清代建筑文昌宫保存完好,戏楼平台外栏木刻浮雕,艺术价值极高。
2、具体情况与思考
地域文化在古镇中具体体现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方面。古镇里的建筑(如民居、牌坊、青石街道等)、服饰、饮食(小吃)等体现了古镇的物质文化,而精神文化则主要体现在当地居民的语言、休闲方式、民俗活动等方面。
地域文化差异是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主要因素之一,地域文化差异越大,能为旅游业所利用的文化资源也就越多,地域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能够实现互动式发展。
(三)、钓鱼城历史文化古迹考察
1、概述
钓鱼城位于重庆市合川区合阳镇嘉陵江南岸钓鱼山上,距合川城东5公里,相对高度约300米,占地2.5平方千米。山下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南、北、西三面环水,地势十分险要。
南宋淳二年(1242年),四川安抚制置史兼重庆知府余始筑钓鱼城。钓鱼城分内、外层,外层筑在悬崖峭壁之上,城墙系条石磊成。城内有大片天地和四季不绝的丰富水源,周围山麓也有许多可耕田地。这一切使钓鱼城具备了长期坚守的必要地理条件及依恃天险、易守难攻的特点。1254年,合州守将王坚进一步完善城筑。1258年,蒙哥挟西征欧亚非40余国的威势,分兵三路侵宋,一路所向披靡。但在钓鱼城主将王坚与副将张钰的顽强抗击下,却不能越雷池半步。次年七月,蒙哥被城上火炮击伤去逝。此后钓鱼城保卫战长逾36年,写下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钓鱼城古战场遗址至今保存完好。主要景观有城门、城墙、皇宫、武道衙门、步军营、水军码头等遗址,有钓鱼台、护国寺、悬佛寺、千佛石窟、皇洞、天泉洞、飞檐洞等名胜古迹,还有元、明、清三代遗留的大量诗赋辞章、浮雕碑刻。1982年,钓鱼城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2、具体情况与思考
a、钓鱼城风景区旅游资源及优势
(1)、三江径流,山环水绕,山水共融,山水相拥的独具魅力的地缘优势。这一优势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这在卫星电子地图上得到直观的印证。
(2)、厚重的历史文化优势。八百年功勋历史的留存与积淀;钓鱼城之战与世界格局的变迁;众志成城,守土抗战的坚韧与顽强,古战场攻防构筑物遗迹和遗址,都是举世无双和无与伦比的。
(3)、浓郁的地方文化优势。学士府邸,举人故居,地方名人史学家张森楷,民国时期曾在此编修《合川县志》,曾建有张森楷纪念堂,其他地方名士的遗迹、遗址。
(4)、传统名人文化优势。小白塔、甘泉寺、八角亭等始建于北宋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距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八角亭(原名养心亭)是宋代名人理学家周敦颐讲学和著书立说的地方。
(5)、绮丽的自然风光优势。钓鱼城风景名胜区三山耸峙,三江汇流,阡陌纵横,村落点缀,渡口小街古朴闲适,景区内的山形地貌及钓鱼山上的石刻、石像、石洞、石墙、石涧、石崖等都具有一定的观赏及开发价值。
(6)、“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响亮名头及品牌优势。其核心景区钓鱼城是合川独特的人文资源,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远久的文物古迹,蕴藏着深厚而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时空的侧面反映了合川乃至重庆人民的文化渊源,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能满足观光旅游者追新、探奇、求乐的心理需要和感官刺激,是独据魅力的优势资源,稀缺资源。
(7)、与缙云山风景区的互动优势。钓鱼城风景区与之相距仅30多分钟车程,其间又有风景秀丽的嘉陵江三峡(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景观带相联,受缙云山风景区的客源辐射较强。
(8)、气候资源优势。钓鱼城风景区地处嘉陵江、渠江、涪江汇流之地,在嘉陵江环抱之中,风调雨顺,气候温和,四季特征十分显著。具有春花艳丽、夏荷田田、秋色烂漫、冬景温婉的季节特色。
(9)、生态资源优势。东渡片区的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荷塘菜地错落有致,水田旱土和谐共存,溪流水草繁茂,沟壑灌木丛生,空地植被葱茏,农家小院镶嵌其间,茂林修竹相映成趣,可将现代观光农业与景区开发融为一体。
(10)、与城区一衣带水的区位优势。钓鱼城风景区与合川城区隔江相望,一桥相连,是城市与景区之间的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生态链接区,是风景区至合川城区的生态绿化过渡,是城区延伸至东渡三山的生态景观走廊,形成一个大自然与城市的生态型转换空间。是实现自然村落向景观型村落演绎的理想环境。
b、钓鱼城风景区的不足与局限性。
(1)、现存的人文景观资源较少,质量不高,如护国寺、宋城墙、城门等人文景观均受损严重,有的仅存残垣断壁,有的几乎荡然无存。
(2)、景区现有容量较小,开发错位,知名景点欠缺且内涵单一,景点之间的时空关系不够明晰,核心景区没有大景区的陪衬与烘托。
(3)、景点价值系数不高,山不如缙云山,景无鲜明特色,有名非胜,古迹不多,散见于景区内的各处古迹遗址,也是残缺不全,似是而非;堪称现存完好的古战场遗址的城墙,也多是今人重建,而且仅仅是号称12华里城墙的一小部分。
(4)、靠近缙云山等知名景区既是优势,但同时也是劣势。如在开发中不能彰显自身的个性特色,景区将会因此而暗然失色。
(5)、开发理念缺位。景区开发初具规模,具备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但目前仍处于一种粗放和浅表的开发状态,旅游目的地形象还不明显,其旅游吸引力较小。没有将钓鱼城风景区的开发建设放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层面来构想,无视历史与现实的同质与差异,而是孤立地扁平地对钓鱼城景点进行开发,没有高屋建瓴的长远规划,将钓鱼城景区的规划建设游离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之外,缺乏旅游文化,旅游经济,旅游产业和大旅游意识。已经不适应开发建设的需要,操作起来更是力不从心;开发建设存在急功近利的盲目性,景点开发、修复、重建中,其建、构筑物形式及其位置、体量、风格处理缺乏考究,工艺技术粗糙,既有碍观瞻又破坏了历史文物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
(6)、陈旧的观念制约了钓鱼城景区的开发建设与发展,没有大景区观念,没有大手笔动作。开发建设的市场定位、品牌定位不明确,旅游产品开发停滞,传播营销力度不够,难以适应旅游经济的市场需求。
(四)、缙云山植被演替过程观察
1、概述
缙云山位于重庆以北的北碚区境内,1979年已被列为亚热带森林自然景观保护区。2001年6月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为14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植物及风景资源。缙云山属川东平行岭谷的温塘背斜之一段,因其轴部倾覆故仅出露三叠系须家河厚层砂岩覆盖山顶,形成“一山一岭”背斜两翼不对称,东陡西缓。须家河组砂岩在长期外力作用下,形成许多锯齿状垭口和峰脊,绵延横桓。由北至南耸拔的朝日、香炉、狮子、聚云、猿啸、莲花、宝塔、玉尖、夕照等九峰,瞩目远望,奇丽壮观。
缙云山海拔最高980米,在暖湿季风气候条件下,发育和保存了我国东部亚热带典型的常绿阔叶
林(地带性植被)。生长着1700多种亚热带植物。其中有猴欢喜、无刺冠梨、缙云琼楠、伯乐树、银杏、红豆和果上长有两翅的飞蛾树等珍稀植物。山中还有世界罕见的活化石树——水杉,水杉是一种1.6亿万年前即存在的古生物物种。
缙云山属盆地低山,在垂直高度上都是常绿阔叶林的分布范围,故无垂直带谱表现。影响现状植被类型及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受人为作用程度的大小。其次是局部地貌因素构成的环境条件,使之对水分、热量、光、土壤等产生分异,导致次生植被在演替序列上的差异。从而发育多种多样的植被类型。其主要植被类型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针、阔混交林、亚热带马尾松林、灌草丛。
2、具体情况与思考
通过比较缙云山灌草丛,马尾松前期,马尾松后期,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5个阶段土壤温度在不同季节、土层深度的变化,研究了植被群落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阶段土壤温度与气温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同时随植被演替进展,当外界气温约〉20℃时,各阶段降温效应增强。外界气温约〈10℃时,各植被群落保温效应增强,且各阶段最热月与最冷月的土温差也逐渐减小。(2)在外界气温较高时,各阶段土温随土层加深而不断降低,且降低的幅度越来越小,同时各层温度随着演替进展呈规律性下降。但在外界气温较低时,各阶段土温(除灌草丛外)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出现较小幅度的回升,且随着演替进行,其回升的幅度逐渐增大。
五、实习总结
通过对嘉陵江小三峡﹑涞滩古镇、古战场钓鱼城、缙云山植物园的实习调查。使我认识到了缙云山的物种资源丰富,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同时存在。为将来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为带动地方未来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存在价值。
对钓鱼城的参观使我更为清楚的了解了南宋抗战蒙古的历史,从而激发了我的爱国热情和对现实美好生活的珍惜,以及对抗战英雄的崇敬之情。国殇墓园可以作为一个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让学生和旅客都能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自息不强。
对嘉陵江小三峡的实习观察,让我从现实中认识了嘉陵江小三峡地区的地质,地貌情况和石灰岩的形成原理。嘉陵江小三峡是重庆北碚区发展旅游业的主体资源之一。重庆北碚区可以凭借着这样的资源优势打造一个面向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国内的优质旅游地区。为重庆旅游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和谐开发是创建涞滩模式的关键。和谐是涞滩模式的主旋律,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做到了历史与现代的和谐、境和自然与艺术的和谐、保护风貌与浮现文化的和谐、村民与公司的和谐。涞滩旅游文化项目与涞滩人文环境、自然环谐融洽,相得益彰。
六、结语:
这是我第一次野外的实习,开始还很惴惴不安的,因为听老师说实习会很苦的,但是自己亲身经历了一下,还是没有到没有不可忍受的地步。
在这次实习中,我们学会了野外的基本学习以及研究方法,锻炼了艰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意志,也体会到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及同学间互帮互助的精神。
同时,在实习的途中,我们也听老师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地质灾害现象,如山体滑坡等,使我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作为一个现代的公民我们应该具备一定的环境素质共同保护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
第五篇: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1
今年7月中旬,为了深刻认识和巩固地质学和自然地理学知识,我们级人文城规跟随着唐院长来到韶关进行我们大一暑假的实习。韶关位于间歇上升区,流水侵蚀作用强烈,造成峡谷众多,山地陡峭,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而且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基本齐全,岩溶地貌广布、种类多样,岩类以红色砂砾岩,砂岩、变质岩、花岗岩和石灰岩为主,丹霞山更以独特的红岩地貌闻名于世。
第一天我们在去帽峰山的途中观察到典型的平卧褶皱,沉积时是水平的,后来由强烈的挤压力和构造变动使地表发生塑性变动,主要是碳酸盐岩和石灰岩,厚度都大于1米,属于巨厚层沉积。
马路的对面采石场,有典型的断层构造,中间接近水平,两边近于直立,根据山体两侧岩石的颜色和岩性差异,判断可能为正断层。不难看出,这一带的泥盆纪的地质运动比较活跃。可以推出,平卧褶皱受到断层干扰。
随后,我们来到帽峰公园南部,沿着公路由北往南走,出露地层由新到老,观察岩层产状及性质,可以明显发现开始是以泥灰岩为主,伴有粉砂岩、泥质灰岩、页岩,后来以石灰岩为主。中部存在较多层间揉皱,小型断层,考虑到属于海相沉积,初步判断为潮间带到潮下带过渡类型,地层由几厘米的薄层变为几米的厚层,说明沉积环境由复杂多变变为稳定,北侧为帽子峰组,南侧为天子岭组。
最后,我们来到武江边观察河流的发育,河流在弯道处存在横向环流,使凹岸侵蚀后退,凸岸堆积生长,而在河流一侧可观察到三级河流阶地。
7月10号我们乘车到达广东韶关芙蓉山国家矿山公园,首先观察的是石炭系下统、石凳子组的断层构造,观察到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所以判断为逆断层。返回出口的路上观察到灰白色带状的方解石脉。
步行到达芙蓉山的石炭系下统测水组的煤窑所在地,主要成分为煤矸石。往上步行到达古生物化石的沉积地点,图示为挖掘化石所获。
在登山终点,我们观察到喀斯特地貌中的溶蚀洼地、峰丛及芙蓉湖的秀美景观。芙蓉湖岸边,我们观察到山体的向斜构造,向斜判断依据为岩层受到水平地质运动挤压后岩石由老变新以及地形起伏状况。
第三天,我们去到了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世界上由红色陆相砂砾岩构成的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的一类地貌均被称为丹霞地貌,丹霞山便是这类特殊地貌的命名地。
不过在去的路程中,我们先在国道106线2202公里+250米的地方下了车,这里有一个性质为古浈江河流阶地沉积的地貌点。我们对其进行了观察,发现它是二元相结构,地层的上部为河漫滩相沉积,地层的下部为河床相沉积,它的成分大多是粘土粉砂粒、鹅卵石、泥沙,而且从鹅卵石有规律地朝同一方面排列这一现象,可看出古浈江河流的流向是近似水平的。
随后,我们进入了丹霞山景区。一路往上走,我们来到了著名的阳元石景区。阳元石已经有30万年的历史,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石”、“天下第一绝景”.它的性质是蚀余石柱,其岩性属于碎屑岩类(包括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砾石岩)。阳元石是由于地壳抬升后,两组岩层相互交叉,流水沿着节理面侵蚀搬运,即是由垂直节理发育而形成的。在阳元石的表面我们能看出水平层理,这是由于岩层岩性软硬不一,软层被侵蚀凹陷,硬层不易侵蚀被保留而形成的。
后来我们又坐上车,来到了一处性质为水平韵律层理与节理发育的地貌点。它是由于地壳抬升后巨大岩块由错落方法坠落形成,而又由于其下错的岩块形似向上爬行的鳄鱼,故称“鳄鱼上山”.其岩石的本色是红色和白色,但因雨水冲刷而发黑。岩石的沉积层基本上为水平层理,其上的黑色条带上有鹅卵石,反映了河流相与湖泊相转换的古地理环境;岩石的红色部分反映的是交错层理和斜层理,其倾斜方向代表古水流方向和流速大小。
第四第五天我们来到马坝人遗址、大峡谷,这是实习内容的最后一部分了。在路上我们还看到一个滑坡体现场,我们亲自爬到滑坡体的对面进行观察,老师们给我们介绍了滑坡体形成的特征以及我们面对滑坡体可以采取的一些防护措施。真正到野外实习了我们才会发现,原来生活中,身边的事物就蕴含知识。在你经过一大堆黄土的时候,你绝不会想到那叫滑坡体,也不会想到我们还总结出它们的特征以及应对措施。
要观察大峡谷,光有观察力还不够,还要有体力。在大峡谷中我们可以看到跌水、瀑布等,在汗流浃背之际感受水流冲下来引起的气流,真的是应了那句广告词“透心凉,心飞扬”.当然,那一千多级的阶梯更是考验人,所以我觉得我们去实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更是磨练人的一个过程。当有想偷懒的同学问院长可不可以不爬的时候,院长调侃地说,你可以不上来,但一定要下去。是的,大峡谷下面没有缆车,所以只能通过爬楼梯的方式上来。但是当你重返“地面”的时候,你会为自己自豪的。
最后一站就是马坝人故址。在炎热的夏天我们步入溶洞之中,不禁佩服古人竟会找到如此宜居之地。
为时五天的实习,你会发现你不仅仅在思维能力上得到极大提高,更能练就坚持的毅力。和组员一起分工合作,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不一样的视觉来看生活!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2
前 言
本次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活动是在大学学习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专业课程,对气象、土壤、植物、综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学习完成后,于20xx年xx月13日至20xx年xx月19日,在莫世江教授、陈群利副教授、丁卫红副教授、张群生老师的带领下,和全体毕节学院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级地理科学本科班同学,在北海海底世界、北海银滩、北海老街、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涠洲岛火山等地区,主要针对土壤、植被、气候、地貌、地质、人文景观的实习活动。
1.实习目的和意义
综合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本科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技能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野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综合考察和调查,能够获得更多典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并初步掌握地理野外考察、调查方法和步骤。
2.实习时间、地点和线路
2.1实习时间: 20xx年xx月13日至20xx年xx月19日
2.2实习地点:广西北海
2.3考察路线:海底世界——北海银滩——北海老街——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涠洲岛火山地貌
3.实习区域概况
3.1地理位置:北海市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所辖地级市之一,地处广西南端,北部湾东北岸,面向东南亚,位于东经108°50′45″~109°47′28″,北纬20°54′~21°55′34″之间,西北距南宁206公里,东距广东湛江198公里,东南距海南海口市147海里。它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南与海南省隔海相望,西濒越南,是东南亚、中亚、西亚、非洲和欧洲各国与中国大陆海运最近的港口之一,云、贵、川及广西各省区对外贸易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
3.2面积:总面积3337平方公里
3.3人口:总人口135万,其中市区人口43万
3.4气候:北海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部沿海地区、北部湾东北岸,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光、雨源充沛,气候宜人。
北海市每年从春季开始雨量逐渐增多,湿度变大,有时会出现
阴雨连绵的天气。夏季温度不算太高,平均最高温度为32-33℃,极端最高气温也不过36-37℃,但由于湿度大,人们仍会感到炎热潮湿。夏季是北海多雨的季节,时常出现大到暴雨,月雨量可达300-400毫米,此时出门需要注意携带雨具。北海的秋季雨量锐减,秋高气爽。到了冬季,雨量更少,月雨量约20-30毫米,天气不冷,平均温度在15℃左右。
3.5概貌:环视市区,道路宽阔笔直,绿树成荫,四季飘香。碧蓝的大海,明媚的阳光,沙白水净的海滩,中西合壁、华洋并存的市区建筑,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别具风格的绿化广场,组合和谐,相映成趣,美不胜收。城市居民淳朴友好,珠乡文化、客家文化、蛋家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地方文化风貌。
北海素有“南珠之乡”之称,其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陲,北部湾东北岸,总面积3337平方公里,约有139.46万人口,海岸线长达50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
北海所濒临的北部湾是中国沿海四大渔场之一,有经济鱼类600多种、虾类10多种,海产品十分丰富。北海自古是南珠故乡,这里出产的珍珠素有“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之称,为珠中极品。北海盛产优质亚热带水果、蔬菜和花弈。
北海的贝雕、角雕、竹编工艺品美伦美奂。北海同时是中国烟花炮竹生产基地。在北海,你可以自由燃放烟花炮竹,五彩缤纷的烟花令你童心大发。
3.6景观:北海市拥有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和涠洲岛、星岛湖两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冠头岭国家森林公园、山口国家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儒艮(美人鱼)国家自然保护区、白龙珍珠城遗址、合浦汉代墓葬保护区和大士阁、东坡亭古建筑群等一大批国家级、省级著名的旅游景区(点),集“海、滩、岛、湖、山、林”于一体,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兼备。北海银滩被国家列为中国五个最美的休憩地之一;星岛湖是大型电视连续剧《水浒》拍摄的主要外景地,湖光山色,景色迷人;涠洲岛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岛。岛的周围浅海生成的珊瑚礁,是中国最靠近大陆架的珊瑚礁,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4.实习观察路线及其描述
4.1第一观测点:海底世界
观测时间:20xx年xx月14日中午
观测点编号:01
观测点路线:水产展览馆——海兽厅——珊瑚海——珊瑚海海洋剧场展厅——高科技打造的无水水族馆——负压缸——海底隧道海——人鲨共舞海之角——豹表演场。
观测点的意义:北海海底世界座落于北海海滨公园内,是以展示海洋生物为主,集观赏、旅游、青少年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海洋馆。
观测点的位置:北海海底世界座落于北海海滨公园内。
观测点的地理内容:北海海底世界坐落于北海海滨公园内,是以展示海洋生物为主,集观赏、旅游、青少年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海洋馆, 分为A、B两区。这里有珍稀的海牛(美人鱼)、鲸鱼骨骼、龙虾标本、千年海龟标本和奇特的亚热带鱼类等2800多件展品和近千种海洋生物;还有水族箱、海龟池、海豹池、360度全方位透视海底隧道、潜水表演、喂鱼表演和人鲨共舞表演等。
4.2第二观测点:北海银滩
观测时间:20xx年xx月14日下午
观测点编号:02
观测点路线:沿海岸和银滩观测
观测点的意义:北海银滩面积超过大连、烟台、青岛、厦门和北戴河海滨浴场沙滩的总和,而平均坡度仅为0.05。沙滩均由高品位的石英砂堆积而成,在阳光的照射下,洁白、细腻的沙滩会泛出银光,故称银滩,北海银滩以其“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浪柔软、无鲨鱼”的特点,被誉为“天下第一滩”。
观测点的位置:北海银滩度假村位于风景秀丽的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内,北海银滩西起侨港镇渔港,东至大冠沙,由西区、东区和海域沙滩区组成,东西绵延约24公里,海滩宽度在30--3000米之间,陆地面积12平方公里,总面积约38平方公里。
观测点的自然地理内容:北海银滩度假区内的海域海水纯净,陆岸植被丰富,环境优雅宁静,空气格外清新。由于其具有“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浪柔软,无鲨鱼。”的特点,可容纳国际上最大规模的沙滩运动娱乐项目和海上运动娱乐项目,是我国南方最理想的滨海浴场和海上运动场所,所以被海内外游客所深深地吸引。北海银滩的沙质,均为高品位的石英砂,沙滩中二氧化硅(石英)的含量高达98%以上,为国内外所罕见,被专家称为“世界上难得的优良沙滩”。沙子晶莹洁白,掬一把在手里,如精盐一般。因为沙子细腻致密,游人在潮水刚退去的平坦宽阔的海滩漫步,甚至连脚印也不会留下。这一滩碎银,便是无价的富矿。石英砂是制造玻璃、搪瓷、光学仪器等工业品的上好原料。
4.3第三观测点:北海老街
观测时间:20xx年xx月15日上午
观测点编号:03
观测点路线:沿珠海路观测
观测点的意义:广西北海的珠海路以其历史悠久及房屋建筑风格的特殊,于20世纪80至90年代备受中外专家、学者的关注。该路建于20世纪代后期。它的建成与当时北海建制的升格有关,并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
观测点的位置:北海市珠海路
观测点的自然地理内容:北海老街——珠海路是一条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街,始建于1883年,长1.44公里,宽9米,沿街全是中西合璧骑楼式建筑。这些建筑大多为二至三层,主要受19世纪末叶英、法、德等国在我市建造的领事馆等西方卷柱式建筑的影响,临街两边墙面的窗顶多为卷拱结构,卷拱外沿及窗柱顶端都有雕饰线,线条流畅、工艺精美。临街墙面部不同式样的装饰和浮雕形成了南北两组空中雕塑长廊。
4.4第四观测点:北海金海湾红树林及海岸
观测时间:20xx年xx月15日下午
观测点编号:04
观测点路线:红树林——红树林海岸
观测点的意义: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是我国极富滨海湿地风情和渔家文化内涵的黄金景点。
观测点的位置:位于北海市区东南方约15公里处。
观测点的自然地理内容:金海湾红树林景区内有红树种类7种:白骨壤、桐 花树、秋茄、海桑、卤蕨、木榄和红海榄;整个景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由红树林观光带、金滩和主园区三部份构成。区内拥有一片2019多亩的海上“森林卫士”——红树林,百种鸟类、昆虫、贝类、鱼、虾、蟹等生物在此繁衍栖息,是我国罕见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景区内的红树林属于沙地红树林,约2019多亩。金湾沙地平坦、阳光充足、降雨充沛,非常适宜红树林的生长。红树林也是陆地与海洋间特有的景观。红树林是一种特有的木本胎生植物,红树胎生的方式非常特殊。红树种子成熟以后不掉落,而是在母树上发芽,向下伸展出幼根,将胎根暴长成茎,上端生出两片叶子,变成一棵幼树。幼树一旦长成,便自行从母树上脱落。由于茎和根较重,幼树便垂直下坠,幼根很好地插入海滩泥中,继续独立地生长,一至二年后便可长成一株小灌木。从种子成熟到完全成材,红树的这一系列创造生命的过程,完全可以和哺乳动物生养后代的行为相比。适应海水,胎生幼树,红树的这两种特性是植物中独一无二的,所以它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科学家和民众的高度重视。此外,红树林还有个奇特的功能,它的根叶可以滤去使植物死亡的咸水,因而是惟一能生长于热带地区沿海滩泥和海水中的绿色灌木。
在金海湾郁郁葱葱的红树林和浩瀚的海天之间,是一望无际的迷人沙滩,金海湾的沙滩辽阔、纯净,虽然和与沙质细白著称的银滩相隔不远,却呈现出迥然不同的令人惊艳的金黄,远远望去像是镶在岸边的一条金色丝带,这片沙滩因此得名金滩,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也由此命名,金滩绵延20多里,滩平坡缓,沙质细腻,因为红树林的原因有着丰富的海产品资源。退潮时宽广的沙滩上留下无数的贝类、螃蟹、沙虫、泥丁,当地的渔民男男女女都走出家门拿着工具准备去赶海,他们的工具分为两种锄头和铲子,男的力气大用锄头,女的力气小用铲子。看到沙滩上有小洞,洞口里有水并有小气泡,那就说明洞里有东西,这时要求动作非常快把小洞挖开,迅速掏出里边的东西,有时是沙虫,有时是贝类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哦!说到这时有些朋友忍不住要跃跃欲试了,那么一会我们到主园区后,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我这报名领取工具,小扒犁和小竹篓跟随渔民一起在沙滩上去赶海,摸螺、捉蟹、挖沙虫、挖泥丁,体验渔民生活。经常有很多游客在赶海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摸螺、捉蟹、挖沙虫的技巧,而且还确确实实收获了不少的海产品,乐趣无穷!
4.5第五观测点:涠洲岛地貌特征
观测时间:20xx年xx月16日至20xx年xx月17日
观测点编号:05
观测点路线:火山口地质公园——涠洲岛灯塔——滴水丹屏——石螺口海滩
观测点的意义:涠洲岛是火山喷发堆凝而成的岛屿,涠洲岛是中国最大、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有海蚀、海积及溶岩等景观,尤其南部的海蚀火山港湾更具特色。现在也是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涠洲岛火山地貌十分典型,选择涠洲岛作为重点观测点,对于了解火山地貌具有重要作用。
观测点的位置:涠洲岛是南海北部湾中的最大岛屿,位于北海市沿海南面滨外浅海,离岸直线距离48km,距北海南、北部港口分别为26海里和36海里。
观测点的自然地理内容:涠洲岛由第四纪玄武岩浆喷发时在水下堆积而形成。该岛经受长期的地质作用和演变过程,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貌类型。据调查、分析,该岛地貌可分为火山地貌、流水地貌、海蚀地貌、海积地貌、珊瑚岸礁地貌、海积一冲积地貌、重力地貌、人工地貌等八大类型。涠洲岛总的地貌特征是南部沿岸以海蚀地貌为主,北部沿岸以海积地貌和珊瑚礁地貌为主,岛上不同程度地保存有火山活动的遗迹。总的地势则为南高北低,自南向北缓缓倾斜。
火山喷发加上随后的海洋抬升,留下了千姿百态的火山熔岩、火山灰、火山弹以及海蚀崖、海蚀洞、海蚀平台,那一壁壁因火山爆发的烧灼,挤压留下的线条怪诞,色彩绚丽的岩纹和多姿多彩的海蚀,海积地貌随处可见。尤以奇特的海蚀、海积地貌,火山熔岩及绚丽多姿的活珊瑚最为出色,成为岛上丰富的旅游景观。涠洲岛因此被誉为“难得的火山地貌博物馆”。经地质专家考察认定,涠洲岛及相邻的斜阳岛为距今第四纪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后经构造运动而升出海面的火山岩岛。
涠洲岛地势南高北低,其南面的南湾港是由古代火山口形成的天然良港。港口呈圆椅形,东、北、西三面环山,东拱手与西拱手环抱成娥眉月状,像世大无比的螃蟹横卧海中。码头背靠高10~30米的悬崖峭壁,崖顶青松挺拔,巨型仙人掌攀壁垂下,各式船艇进进出出,人来货往;飞鸟水禽,时隐时现;浪涌波兴,空阔无边;水天一色;气象恢弘。位于涠洲岛西南端,是涠洲最富特色的游览区,其火山口景观、海蚀景观、热带植物景观、生物和天象景观独特,并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主要景点有绝壁揽胜、龙宫探奇、平台听涛、百兽闹海等。
在港口东拱手与西拱手下,有几处景点:有个山洞传说是反清武士的驻地,叫“贼佬洞”;有个状似卧龟的石穴,叫“海龟窿”;一个形像仔猪的小岛,叫“猪仔岭”;一个酷似一张长着宽额、高鼻、翘下腭的人脸的岩石,叫“洋人头像”。在波浪、海流、潮汐的侵蚀下,涠洲岛海岸基岩出现海蚀洞、海蚀沟、海蚀龛、海蚀崖、海蚀柱、海蚀台、海蚀窗、海蚀蘑菇等奇妙地貌。
从整体山岩上分离出的巨型石块,在海水旋流冲刷剥蚀下,形成头大腰细的海蚀蘑菇。岛上西港码头有高3米、宽6米的巨型海蚀蘑菇。当几个海蚀洞受侵蚀而连成一体时,就成为凹进陆地的槽形穴,它被称为“海蚀龛”。涠洲岛风光壮美,比较著名的景点有“滴水丹屏”,“龟豕拱碧”,“芝麻滩”,“法国传教士人头像”,“火山弹荟萃”及三婆庙,圣丹庙,天主教堂和汤显祖观海处等。
5.体会与收获
这次综合地理野外实习北海之行不仅让我们丰富了地质、地貌等自然地理和人文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对地理科学这个专业的认知程度。在这个野外实习实践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自身所学的知识来对我们生活或专业领域内碰到的一些现象及问题进行广泛的思考,并寻求出呵护主客体双方利益或多方利益的博弈机制。
本次野外实习,可以活也算得上是一次毕业旅行,沿途到处流溢着无限的地质地貌和海滩风光。在看过很多地方后,我们会发现,有差别的地理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域发展前景,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北海老街的文化景观——建筑景观上看出来。当地的气候、水文、地貌、植被、土壤等地理要素决定了其主要的建筑骨骼,而文中的一些宗教、政治等因素也是一个地域所具有的特点。
任何在地理空间存在的事物都能在它所处的地理环境中找到能与之对应的地理因素(自然地理六大要素:气候、水文、地貌、土壤、动物、植物),而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相互作用而产生各种地理人文景观现象的分析要素、方法则是在本次实习过过程中感觉到应该锻炼的地方。也就是说,以后要通过综合地理学各种理论、方法来综合分析各种地理空间现象。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3
一.实习目的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野外调查工作方法和一些简单的技能。
2、通过野外实习,了解调查地区气候、地貌、母质等成土因素的特点及其和土壤发生的关系。
3、通过对土壤的观察和采集,掌握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发生演变和分布规律,学会土壤剖面点的选择和修整、土壤剖面层次划分,形态描述和记录。
4、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和变化的影响。
二.实习地区自然概况简介
地点:浙江省杭州地区
时间:8月27日—209月2日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杭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16'、东经120°12'。杭州西北部和西南部系浙西中山丘陵区;东北部和东南部属浙北平原,河网密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的一部分。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荡、水库占8%。
杭州地区处于中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
杭州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中元古代以后, 地层发育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较好。近期由于现代构造运动趋向缓和,地震活动显得微弱,地壳相当稳定。区内地层出露和岩石种类组成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而地貌类型多样,有火山熔岩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流水地貌等等,地表起伏变化大,山、丘、岗、沟和平原组合,更添人类文化(特别是杭州城市文化)因素影响之叠加。由于以上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作用,使杭州市域土壤、植被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上述各内在因素(包括岩石、构造、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和人类文化等)及其彼此间的共同作用,铸就了杭州地域综合体系统(包括杭州自然地理综合体系统)
三.实习时间、地点和任务
四.实习内容
2019年8月28日 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
森林土壤土壤剖面
枯枝落叶层
腐殖质层
淀积层
从照片中的剖面可见这一森林土壤成土母质主要是火成岩,较灰岩更易受到风化,其风化层疏松通透性能好,有利于土壤形成和发育,因此土层发育较厚,土壤剖面整体呈现黄棕色,腐殖质层为灰色,由于出于森林地带,微生物对枯枝落叶的分解作用较活跃,有机质和各种养分的含量较为丰富,因而土壤呈现疏松的团块状和细粒状,这种土壤结构内部的有机质以嫌气性分解为主,分解过程相对缓慢,有利于养分的保存,同时也有利于水分的保持。腐殖质层和淀积层在颜色上分层不明显,只在结构上有所不同(见附录1号图-从左到右)
2019年8月29日 浙江玉皇山
森林土壤土壤剖面
枯枝落叶层
腐殖质层
淀积层
采集点处于丘陵缓坡,属于地带性土壤形成环境,成图母质主要是灰岩,受水热条件影响较大,矿物分化明显,剖面主体呈现红棕色,分层较明显(见附录左二)。腐殖质层为灰黑色,较薄;0-15厘米;淀积层呈现红棕色,在16厘米以下,土层发育较厚。
2019年9月1日 富春江地区新沙岛
水稻土样
耕作层
犁底层
渗育层
该农业土样取自新沙岛中部,取样深度为60厘米,此时水稻处于拔节期。仔细观察可见照片中土壤颜色是有所区别的(见附录左三),A层为耕作层,约0-20厘米,呈现青灰色,夹杂有锈斑;P层为犁底层,约20-25厘米;W层为渗育层,黄色,以氧化状态为主;土样出现这样的分层主要原因在于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在土壤淹水期间,物质交换主要在水土界面上进行,尤其以水中溶解氧的扩入影响最大。由于与表面水相接处的表土中氧的浓度较高,导致出现比下面土壤颜色为浅的氧化层;下部由于氧的来源被隔断,加上微生物的活动会消耗一部分溶解氧,使有机还原物质不断产生,导致土壤呈现一种青灰色。当排水干田后,氧气沿水稻根孔扩入,使得根孔壁被氧化成锈色,而在锈管之间仍为还原状的灰色,在土团结构面也有类似现象,水稻土上层锈斑多于下部,同时锈斑也反映了水的周期性。此外,人类的施肥活动也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矿物质的分化溶解有很大影响。
旱作土样(中间)
腐殖质层
淀积层
母质层
A层约为0-26厘米,有锈纹锈斑但不明显;B层26-75厘米,锈纹锈斑较多;C层在75厘米以下,锈纹锈斑很少。由于锈纹锈斑的形成主要与农业灌溉时水的周期性影响造成的氧化还原环境的交替有关,旱作土处在还原环境下的时间较短,大部分时期都处于氧化环境,因而不会像水稻土出现青灰色的土层,而是在间歇的氧化还原条件下,由氧气沿根孔扩散使根孔壁形成锈纹锈斑。
自然土剖面
腐殖质层
母质层
A层友谊黑色土层,深度为5-7厘米,上面种有树木,因此有枯枝落叶参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C层为耕作土,没有明显的B层。该土样取自洲头,是新成土,以沙为主,土体很疏松,有明显的分异现象,土壤中还有很多根系,说明该处土壤处于一种较为稳定的环境所以有生物出现。
实习过程中的问题整理
1、大奇山,玉皇山同属红壤,为什么两地土壤的A、B层色彩均有差别?
答:由于玉皇山植被发育时间久,保护较好,土壤物质交换稳定,有机质积累较多;大奇山属于被破坏以后又逐渐恢复的山体环境,因而土壤中的有机质不如玉皇山地区丰富,所以腐殖质层颜色比玉皇山森林土壤的腐殖质层为浅。另外,大奇山成土母质是火成岩,玉皇山成图母质则为灰岩,因此两种岩石风化程度不同,灰岩在南方更易风化,因此土壤中有机质积累也较丰富,所以使得玉皇山采集土样的淀积层颜色深于大奇山所采集的土样。
2、水稻土、旱作土与自然土壤差别很大,这是为什么?
答: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作用显著:施肥影响了有机质的积累,增加了矿物质的分化溶解;耕作增加了土壤的孔隙度和氧化程度,日照、风化加速了矿物质的风化分解;灌溉形成了氧化还原交替的环境。这些人为因素是自然土壤采集点所没有的,因此虽然水稻土、旱作土和自然土壤在水平距离上相隔并不是很远,但差别却很大。
3、洲头所取的自然土壤样本中只有A、C层,A层很薄,缺少B层,为什么?
答:A层为腐殖质层,也可称表土层。包括有机质的积累层或物质淋溶层。该层生物活动最为强烈,进行着有机质的积累转化作用。而洲头土壤由于是自然土壤,而且上面所生长的植物生长时间较短,枯枝落叶相对较少,生物活动不是很活跃,加之江水的影响,故而A层土壤发育较薄。缺失的B层为淀积层,是由物质淀积作用形成的。本层淀积物主要来自土体上部,也可以来自土体下部及地下水,由地下水上升,带来水溶性或还原性物质,因土体中部环境改变而发生沉积聚集。洲头由于靠近富春江,江水间断性的涨落冲击洲头,河流对洲头的这种侵蚀作用,日照风晒对土体的风化吹蚀作用,加之洲头土壤本就是较为疏松的沙性土,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得被风化淋溶的物质彻底自土体中淋失而无淀积层(B层)。
4、旱作土从下到上,锈纹锈斑增加明显,为什么?
答:与水稻土相比,旱作土处于水淹的时间较少也较短,土壤中氧气含量较高。灌溉时土壤处于短时间的还原环境,但表层依旧有氧气扩入,因此表层仍以氧化环境占优势,锈纹锈斑较少。在中部由于水的隔断作用土壤处于还原环境,在非灌溉期氧气沿作物根孔进入土壤,使根孔壁被氧化成锈色,在这样的氧化还原环境交替情况下土壤中形成锈纹锈斑,且较上部稍多。下部由于灌溉的深度影响,仍旧以还原环境为主,很少有锈纹锈斑。
5、洲头取了2个剖面,2个都是沙泥互层,一个为青灰色(水边,<右上>),另一个剖面分层明显,泥为青灰色,沙为黄色(离水边较远,<右下>),为什么?
答:靠近水边的土壤长期淹水,在还原环境下形成了分异不明显的沙泥互层;离水边较远的土壤受富春江江水周期性变化的影响,淹水时缺氧,处于还原环境,还原物质不断积累,退水时氧化,在氧化还原交替下造成了泥呈现青灰色,沙呈现黄色的明显分异现象。
五.实习总结及体会
通过土壤地理的野外实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土壤的形成及其差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也对五大成土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人类活动)在不同地区其主导因素间的差异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另外,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初步掌握了土壤剖面的选择和整修,图样标本的采集,领悟了一些野外工作和考察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几天的实习也培养了大家的吃苦精神,锻炼了我们的野外考查能力,略微遗憾的是实习中为了保护考察地区土壤,土样采集都有路老师一人代劳,少了一份参与的乐趣。但在老师的讲解下依旧学到了很多,在学习的过程中也看到了不少美丽的风景。总之。这次野外实习是我们大学生活中一段宝贵的经历。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4
为期一周的北京人文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结束了。 这是我第二次去北京, 但是, 与第一次旅游相比, 本次带有旅游性质的实习让我对很多景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于城市面貌、城市规划、城市发展历史等专业问题也有了进一步的具体认 识,对我来说,本次实习可以说是获益匪浅。现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下 自己北京实习的收获。
一、现代城市建筑与古代建筑格局的破坏
在北京待了一周的时间, 在各个景点中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地方是什刹海地区 和颐和园公园。我的很多同学与我有同样的感受,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什刹海地 区和颐和园公园是老北京遗留下来的古老建筑,而除了这些,北京留给我们的只 有钢架建筑和仿古建筑,让人看了除了厌倦就是乏味。北京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 古城,北京城不仅是辽、金、元、明、清的“五朝古都”,而且早在西周时期便 是燕国的都城。明清时期,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进行改建的,全城分为官 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四重,有一条 7.8KM 的中轴线纵贯南北,南起永定门,北 抵钟鼓楼,整个外城、内城、皇城和宫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形成了完整 和谐、举世无双的巨大建筑群。而现在,除了孤零零的紫禁城和景山公园,北京 的古城墙和古城门早已经被拆除,世界著名古都的称号名不副实。近年来,随着 北京现代建筑的迅速发展,很多建筑已经违背了古都的文化内涵。比如说,位于 北京西客站的高大门洞上的大亭子和天安门广场西侧的国家大剧院就是其典型 代表。北京西客站仿照景山的万春亭建设,造型看调似具有中国传统特色,但实 际上华而不实,体现出一种强调形象而忽视现实功能的时代特色。国家大剧院被 称为”漂浮在碧波中的水晶球”, 但是这个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极不和谐的建筑 横亘在南北中轴线旁,缺乏文化衔接,割裂了传统与未来。现在站在景山和天安 门城楼举目眺望,北京无不是林立的高楼,北京古都的传统风水格局被禁锢在有 限的几个地方。现代城市的表情显得蓬勃生机,势不可挡,但传统古都的安宁与
北海公园四周的建筑群北海公园四周的建筑群
温馨,在目前城市急剧扩张的年代,却显得宝贵和脆弱。看着这样的“现代国际 大都市”北京,我突然间想起建国初期梁思成先生的双星闪耀计划,如果当时的 计划成型,如果整个老北京城能够完整的保存下来,如果北京城市的定位从开始 就不是经济中心,我不敢想象呈现在我面前的是怎样的宏伟与震撼:她以规整、 恢弘为基调,以南北中轴线上的皇家建筑为主题,以大片低矮、灰暗的民居衬其 崇高、辉煌。现在,由于现代建筑的发展,北京已经越来越四不像:不像“世界 著名古都”,不像“现代国际大都市”,不像“宜居城市”,不像“帝王之城”。
古老北京的建筑是先祖留给世人的财富,维护古都风貌的问题显得日趋紧迫。北 京城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建筑是无与伦比的,天坛的祈年殿、皇城的天安门、景 山上的万春亭等是世界公认的北京标志性建筑, 这是北京最为突出的特点和价值 所在,不管北京怎样定位与发展,都不能以牺牲自己的历史文脉为代价。
二、北京交通沉重负担下的思考
去北京感受最深的应该是人多车多。不论是公交还是地铁,绝不会给你留出 一片自己思考的天地。即使在最后一班公交和地铁上,也不能让你放下一天沉重 的负担好好享受须臾的轻松。不论怎样批判北京的城市的规划,不得不承认,北 京的交通规划已经很伟大了,接近两千万的人口拥挤在一万平方千米的地方,每 天近千万人次的人口流动,真是为难了那些交通规划师们。我在拥挤的地铁上常 常在想, 万一地铁出故障停止运行, 那北京城就得瘫痪了。 虽然设计者很不容易,
但是还是有几点关于北京交通 的想法不得不说。第一,虽然 北京实行了各种措施,但是不 得不说北京的交通拥堵现象还 是很严重,如何更好的缓解交 通状况,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 的问题;第二,为了防止堵车, 北京有各色各样的立交桥,从 而节省了等待红绿灯的时间。 北京是世界上立交桥最多的城 市,在城区里到处是凌空飞架 的立交桥。但是从通行的状况 来看,北京的立交桥并不算十
美观,但让人眩晕的北京立交桥( 美观,但让人眩晕的北京立交桥(上、下)
分通畅。有很多立交桥经常出 现拥堵,其规划设计和交通设 计备受质疑,甚至认为北京立 交桥的设计美观大于实用;第 三,进入大城市,明显感觉到 私家车太多了,虽然北京曾经 采取过单双号限行等措施,可 是北京拥堵的交通还是外地人 到北京最大的感受。说了以上 几点,再笼统的提几点建议: 1、控制中心城区车流量, 借鉴国外城市的成功经验,实 行进城收费制度,单双号限行 等制度。
密集的地铁网, 密集的地铁网,但是还是不能满足需要的。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5
实习地区:
儋州蚂蝗岭—千年古盐田—龙门激浪—三亚南山寺—兴隆热带植物园—文昌石头公园—东寨港红树林
实习内容:
1、识别地质、地貌、生物、土壤、水文、气象气候、生态环境等要素以及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2、认识海南省的宗教、人口、民族等各人文地理要素以及农业、经济、交通等经济地理要素。
3、收集海南省各旅游区的特色景点和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优势;各旅游区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现状,所存在的表面问题等方面的信息。
4、了解各旅游区的管理制度和存在的问题
实习时间:20xx年 7月 13 日 → 7 月 16 日
指导教师: 唐少霞、赵从举、袁建平、王军广、余天虹等。
实习课题: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
实习目的:
1、为了贯彻课堂教学与野外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地理野外独立工作的能力。
2、为了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对一个地区自然地理进行综合调查分析的方法。
3、让学生了解海南岛的自然自理概况及其开发旅游业的有利资源优势。
4、使学生掌握区域地理实习的注意要点和学会对区域地理要素的分析方法。
5、培养学生用唯物辨证主义看待和和分析地理事物的习惯。
6、培养学生野外收集信息、网上搜索信息和综合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
海南岛旅游业的发展如此迅速具有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海南是我国最具热带海洋气候特色的地方,全年暖热,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常风较大,气候资源多样。 海南岛年平均气温在23-25摄氏度之间,全年无冬。大部分地区降雨充沛,全岛年平均降雨量在 1600毫米以上。海南岛海岸线长达 1617.8千米,沿岸84个港湾可开发成港口,已开发18个。海南岛四周多为优质沙滩,可开发成海滨旅游胜地。近海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渔场6.65万平方千米,水温适中,海洋生物丰富,有鱼类1000多种,藻类200多种。海中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热带珊瑚礁鱼和各种珊瑚、海葵等海洋生物,是潜水旅游的观光美景。 海南已经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以海口和三亚为两个端点,海南的旅游行程基本分为三条线,一条是东海岸的海滨旅游风景线,一条是中线的黎苗少数族风景线,另一条是西海岸的原始丛林风景线。这些无一不吸引着世界的游客
第一站:儋州蚂蝗岭地区水土流失及其原因调查
蚂蝗岭方圆50多平方公里,前些年,因森林植被遭受破坏,加之土质疏松,水土流失日益侵蚀沟壑纵横密布,最深的达20多米,蚂蝗岭日趋荒漠化,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33.4平方公里,导致附近上百亩农田被泥沙淹没,河道淤积,严重影响了附近村庄农民的农业生产。蚂蝗岭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引起了儋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蚂蝗岭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被列为国债项目。针对蚂蝗岭的土壤特点,儋州市水利、林业等部门采取工程措施(开挖挡土坝)与生物措施(人工造林)相结合,分期对蚂蝗岭进行综合治理。水利部门在林间开挖谷坊、截水沟等,并进行沟头防护,这些水土保持工程发挥了拦沙蓄水的作用。林业部门则全力实施基地化工程造林,选用耐旱、涵水、固沙力强且能够改良土壤的马占相思树和桉树树种,实行科学造林,据统计,几年来已完成人工造林3万亩。同时在行间种植覆盖物,以减弱洪水的冲刷力。经过几年的综合整治,治理区域的雨水基本上就地入渗,地表径流得以控制,减少了洪水流量而增加了下渗量,极大地促进了植被的生长,小鸟、兔子等野生动物相继出现,使蚂蝗岭地区的生态系统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第二站:儋州千年古盐田
儋州千年古盐田位于洋浦经济开发区新英湾南面的盐田村,距今12,是我国最早的日晒制盐点之一,也是我国至今保留最完好的原始日晒制盐方式的古盐场。盐田村是个非常平静悠闲的海边村庄,入村后,一眼就可看到海边散落的大小不一的石槽,它们像像一方方砚台错落分布在一垄垄的盐田周围,颇为壮观,有些上面还雕凿着古朴的文字。石槽间散落着许多不知名的植物,以仙人掌居多。儋州千年古盐田总面积750亩,有砚式石槽7300多个,年产量500吨。因其保留了最古老的晒盐工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里的盐工们根据海南岛高温烈日的特点,改变过去“煮海为盐”的方法,用经过太阳晒干的海滩泥沙浇上海水过滤,制成含高盐分的卤水,再将卤水倒在石槽内,经暴晒制作成盐巴。现在盐田村仍有30多户盐工,每天都在这片盐田上沿袭着古老方式劳作。
第三站:龙门激浪
龙门激浪位于儋州市峨蔓镇海滨龙门山。龙门山是座屹立于海岸的岩石山,最高点39米,山上怪石嶙峋,从北望南,延绵起伏,状似万里长城一段,雄伟壮观。山之东有一瓮门,素称“南天第一门”,高30多米,宽阔20来米,中空通风,岩石呈拱形,北风掀浪,撞于石门,鸣声如鼓,回响10余里,故得名“龙门激浪”。这里绵亘4公里的海岸,沙滩洁净,岸上巨石千姿百态,风景别致,站在岩石观涛,心旷神怡,是海南省有名的旅游景点。龙门激浪于明代得名,向受游人称奇。前清拔贡陈有壮题有七绝一首:“龙门峭石势嵯峨,远望潮来卷白波。
第四站:三亚南山生态文化区
南山寺是一座仿盛唐风格、居山面海的大型寺院。南山寺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临选址,经国家宗教局批准,于1995年11月11日奠基,4月12日建成。现有仿唐建筑仁王殿、天王殿、钟楼、转轮藏、东西爬山廊、东西配殿、金堂等建筑群,总建筑面积5500㎡。整个建筑气势恢宏,为中国近五十年来新建的最大佛教道场,也是中国南部最大的寺院。自古名寺出高僧,南山寺的方丈是86岁高龄的高僧新成大和尚,监院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生法师。目前,南山寺第二期工程已启动。按照规划设计,第二期工程遵循古代大型佛教寺院方正划一、主次分明的特点,将主要建筑集在中轴线上,在两侧设置12个不同功能的四合院。二期工程完成后,整个南山寺东西宽188米,南北长416米,共8个台阶总高差49米,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三亚南山风景区居琼州之南,山高五百余米,形似巨鳌,又若观音菩萨慈航普渡坐骑之相。山势迤逦叠翠,丘陵环抱,祥云缭绕;面南海,浪激石音,水照天色,实有海天佛国气象。1993年,经阮崇武先生倡议,中国国务宗教局、中国佛教协会同意,海南省政府正式批准兴建南山寺,先后又批准在寺侧兴建南山佛教文化苑,在寺前海中塑高108米观音巨型铜像。山之毗邻,左为天涯海角游览区,右为大小洞天旅游区,盖“大生态、大文化、大环保”之大悲曼荼罗也。
第五站:兴隆热带植物园
兴隆热带植物园位于海南兴隆华侨旅游经济区内,创建于1957年,隶属于农业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研究所,是海南最早对外开放参观的热带植物园。植物园占地600亩,植物品种1200多个,划分为六大展区: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热带名优果树、热带经济林木、热带园艺植物、热带药用植物、热带珍稀植物,汇集有咖啡、胡椒、香草兰、可可等热带经济作物,以及榴莲、山竹等特产果树,保存有见血封喉等野生植物的珍稀物种,特种资源丰富、园林景观优美。兴隆热带植物园划分为五大功能区:植物观赏区、试验示范区、科技研发区、立体种养区和生态休闲区;收集有12类植物:热带香辛料植物、热带饮料植物、热带果树、热带经济林木、热带观赏植物、热带药用植物、棕榈植物、热带水生植物、热带濒危植物、热带珍奇植物、热带沙生植物和蔬菜作物等。
第六站:文昌石头公园
文昌石头公园位于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以铜鼓岭为中心,是海南的最东角,公园沿海长2公里,是数万年前造山运动隆出地表的石头,经漫长岁月潮汐的拍打雕刻和风化而成。石头公园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气势磅礴,石头重的达数千吨,形状千姿百态,造型有的像海龟,有的像古猿,有的像恐龙。涨潮时,海浪涌进岩洞,发出惊天动地的雷鸣声,海涛拍岸时,满天浪花,星星点点。特别是风动石,高3米多,重约20吨,上圆下尖,风吹能动,摇而不倒,千万年来,历经沧桑,多少个12级台风也不能把它吹倒。第二部分由墨绿色的花岗岩组成,石头较为平缓,错落有致。石头上海水星罗棋布,蓝天白云倒映,景色旖旎,从铜鼓岭流下的山泉与海水汇合到海沟里,情趣盎然。第三部分形态统一,由天然鹅蛋石组成。
第七站:东寨港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
东寨港是在300多年前,即16的一次大地震中,地层下陷形成的,海岸线曲折多弯,海湾开阔,形状似漏斗,滩面缓平,微呈阶梯状,有许多曲折迂回的潮水沟分布其间。涨潮时沟内充满水流,滩面被淹没;退潮时,滩面裸露,形成分割破碎的沼泽滩面。红树林就分布在海岸浅滩上。
海岸地区是微咸沼泽地,海湾水深一般在4米内,海水含氯量最高为33.44%,最低为9.3‰,平均为21.86‰.保护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8℃,年降雨量1700毫米,海水温度最高32.6℃,最低14.6℃,平均24.5℃。
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岸特殊的森林植物群落,我国仅在南方少数省区的沿海有所分布。东寨港及其附近的海滩上尚保存有面积较大、生长良好的红树林,且红树林树种之多,为全国之最,全球红树林树种约40多种,我国分布有24种,而东寨 港就有19种。该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海湾生态平衡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共有红树植物16科32种,其中水椰、红榄李、海南海桑、卵叶海桑、拟海桑、木果楝、正红树、尖叶卤蕨为珍贵树种。海南海桑和尖叶卤蕨为海南特有。本区主要红树林群落有:
(1)木榄群落,
(2)海莲群落,
(3)角果木群落,
(4)白骨壤群落,
(5)秋茄群落,
(6)红海榄群落,
(7)水椰群落,
(8)卤蕨群落,
(9)桐花树群落,
(10)榄李群落,
(11)红海榄+角果木群落,
(12)角果木+桐花群落,
(13)海桑+秋茄群落。
东寨港红树品种主要有红海榄、木榄、尖瓣海莲、角果木、秋茄、白榄、海骨根、海漆、桐花树、老鼠勒、水柳、王蕊、海芒果等。
实习心得:
为期三天的实习就这样结束了,虽然这次实习的时间有点短但是我们收获还是颇多。这次实习使我们学习到一些在书本上永远也找不到的东西,也进一步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东西应运到实际生活中去。无论是海南岛,特殊的玄武岩,热带气候,热带雨林——季雨林,高大的棕榈科树木,特殊板状根,特有的红树林,高大的乔木,种类繁多的热带水果,热带特有经济作物橡胶林,沿途的地形地貌变化、风土人情变化·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我们也明白了,不管是任何理论知识,都需要联系实际,反复理解,联系相关的地理知识去分析,在野外实习中才会更能体会大自然环境的巨大与无穷,将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做学问,用实践深化理论理解,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我们会在今后的学习当中不断延续这种理念,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此次实习也教会了我们跟同组的同学共同交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6
杭州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每年吸引两千多万中外游客。杭州以其美丽的西湖山水著称于世,“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元朝时曾被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钱塘江下游北岸,是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的终端。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已有2220xx年的悠久历史,古称钱塘、临安,吴越、南宋先后建都于此,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国际风景旅游城。杭州尤以西湖秀丽迷人的自然风光闻名于世。美丽的西湖三面环山,一面濒城,两堤卧波,三岛浮水,风景秀丽,四季异色,古迹珠连,名人荟萃,历代诗人吟咏不绝。
杭州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文物、古迹众多,古代庭、园、楼、阁、塔、寺、泉、壑、石窟、摩崖碑刻遍布,众多景点或诡异神秘、内蕴深沉,或珠帘玉带、烟柳画桥,或万千姿态、蔚然奇观,或山清水秀、风情万般。全市现有60多个对外开放景点和40多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灵隐寺、飞来峰、西湖十景、龙井、虎跑、六合塔等最为著名。
根据地理科学(20xx级)专业教学计划,我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杭州自然地理野外实习。
(一)实习任务:
1、学会正确熟练地使用地质罗盘仪和地质图;
2、学会识别层理和节理,以及判断岩性;
3、观察当地的常绿阔叶林及其相关的特征;
4、观察河流阶地和河流的侵蚀状况;
5、测量并分析岩层的产状,了解西湖及杭州地貌形成演变过程。
(二)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
(1)使学生在认识当地的地质、地貌、土壤和植物等自然地理环境系统组成成份特征的过程中,将课堂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相互应证,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有关专业理论的理解;
(2)使学生在对当地的自然地理现象形成和发展变化规律以及生产实践意义的认识、把握和探究中,提高自身对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野外自然地理研究的工作方法,为今后组织中学生地理课外活动或参加地理调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三)实习路线:
7月8日:浙江大学之江分校——白塔山下
7月9日:吴山-云居山-万松龄-凤凰山-将台山-玉皇山-紫来洞
7月10日:杭州花圃—紫云洞—宝石山—宝石山顶—宝石流霞—摇摆石—保俶塔。
7月11日:龙井-棋盘山-天马山-法净寺-飞来峰-北高峰-老东岳
7月12日:青龙山-石屋洞-水乐洞-烟霞洞
(四)实习时间:
7月8日-7月12日
一、地质与地貌部分
杭州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皱带,中元古代以后,地层发育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好,近期由于现代构造运动趋向缓和,地震活动显得微弱,地层稳定,区内地层出露和岩石组成比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而地貌类型多样,有火山熔岩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假岩溶地貌,流水地貌和重力地貌等,地表起伏变化大,山、丘、岗、沟和平原组合。杭州地区地层以吴山、龙坞、钱江、古荡为东、西、南、北之界线,可见下述由老到新的地层:
1、奥陶系(o)仅见上统,分布在区西南一隅
上统上段文昌组:厚322米以上。下部为黄绿、灰褐色中厚、厚层岩屑粉砂岩、细砂岩及砂质泥岩交互而成的类复理式韵律层。上部为褐灰色中厚层岩屑细砂岩,夹薄层泥岩、粉砂岩。
2、志留系(s)出露较齐全,由西部向西南部呈弧形分布
1)中统康山群:厚423—471米。下段灰黄色中厚层中、细砂岩,夹粉砂质泥岩薄层及条带。中段灰黄、灰绿色中厚、薄层泥岩,夹粉砂质泥岩、粉砂岩;上段灰黄色中厚、厚层岩屑中细砂岩,夹泥岩、粉砂岩薄层。与下伏大白地组整合接触。分布在老东岳、龙坞驹和九溪口等地。
2)下统上段大白地组:为灰、灰黑色石英细砂岩和黄绿色泥岩、紫红色粉砂岩互层,有少腿贝、斜视虫等化石产出,厚度759—842米,在太清里沟两边均有出露。
3)下统下段安吉组:厚303米。下部为灰黄、黄绿色泥岩,夹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产腕足、三叶虫、腹足类化石。上部为灰褐色、黄绿色中厚层粉细砂岩,夹裔层泥岩。与下伏文昌组整合接触。在太清里沟西边出露。
3.泥盆系(D)
1)上统下段西湖组:厚约286米。下部为浅灰、灰白色中厚层石英含砾粗、中砂岩、细中砂岩,具大型斜层理及楔状层理,常见冲刷面。中部为灰白、白色厚、中厚层石英砂砾岩、粗砂岩、粗中砂岩,粒度粗并多具粒序韵律结构;具水平大型低角度斜交层理。上部为浅灰色中厚、薄层中细砂岩,常夹粉细砂岩及粉砂质泥岩薄层,多具缓波状层理,向上粒度变细、夹层增多。假整合于唐家坞组之上。在白塔山、天马山--中天竺等地广泛分布。
2)上统唐家坞组:厚约667米,下段为青灰、灰绿、灰紫色石英长石细砂岩、粉砂岩,下部具水平、微斜及波状层理,可见流水波痕,上部层理不发育为一厚层块状层,剖面常具下细上粗的逆粒序韵律结构。中段底部具冲刷面,为灰、灰绿色长石、石英中、细砂岩,岩性单一,层理不明显,有时具低角度交错层理。上段为紫色厚层岩屑石英细中砂岩,向上石英含量增多,粒度变粗并含少量砾石,上部具板状交错层理、流水波浪,并可见冲剧面。该群地层出露在北高峰、天竺山、九溪和六和塔等地。
4.石炭系:(c)
1)上统船山组:为灰色含“船山球”生物碎屑灰岩,含燧石结合和燧石条带的灰岩,缝合线较发育,产假希瓦格蜓化石,厚度143米,分布在飞来峰、翁家山、九曜山等地。
2)黄龙组:为灰白、灰、浅肉红色厚层块状结晶灰岩,含粉红色方解石细脉,底部为硅质岩,产小纺锥蜓,大齿珊瑚等化石,后185米,分布在玉皇山坡麓、四眼井,水乐洞、龙井等地。
3)叶家塘组:在龙井有舒克贝、圆突贝等化石,厚度为75—110米,主要分布在蛇形山、青龙山、杨梅岭等地。
4)珠藏坞组:厚160—180米。下部为紫红色、灰黄色薄层泥岩、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夹浅灰色中厚、厚层石英细、中砂岩及含砾粗砂岩,富含白云母片。上部为灰白色中厚、厚层石英细、中砂岩及含砾粗砂岩,富含白云母片,偶夹紫红色薄层泥岩、泥质粉砂岩。本组以砂岩富含白云母片,分选磨圆较差有别于西湖组,砂岩向上增多并粒度变粗。与下伏西湖组整合接触。零星分布在中天竺、龙井、四眼井和白塔岭等地。
5.二叠系:(p)实习区仅见下统出露
1)丁家山组:为黑色硅质岩、泥质灰岩、砂质页岩和磷质页岩,含磷结核和铜矿晶体,产腹菊石,菲莉普三叶虫和海绵骨针等化石,厚度大于150米,分布与丁家山、三台山东麓、将台山有零星。
2)茅口组:总体上以含生物灰岩为主,产类标志属化石,分布于南高峰、将台山、凤凰山、城隍山等地。
3)栖霞组:为灰黑色中至厚层含燧石团块生物碎屑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夹黑色页岩、粉砂岩、泥岩或硅质岩,产米斯蜓、四射珊瑚和三叶虫等化石,厚度245米。
6.侏罗系:(J)
上统第一段:分布在宝石山、葛岭、白沙山、孤山等地,根据火山喷发间断及岩性特征,可分为三个亚段。
7.白垩系:(k)
下统朝川组:沿钱江零星分布于六和塔、梵村、珊瑚沙等地,岩性为紫红色凝灰质砂岩、粉砂岩、泥岩,局部地段为凝灰质砾岩,厚度34米,与上覆、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
8.第四系:(Q)分布广泛,成因类型复杂。
水乐洞为“烟霞三洞”之一,洞中不但奇石嶙峋,更以水景闻名。此洞全长约60米,有两处入口,中以天然巨岩相隔。左面入口有方形泉池,跨过池上石梁入内,空间豁然开朗,状若矮屋,为两入口交汇处。
二、土壤地理部分
杭州地区地形隶属于我国东南沿海丘陵的以部分,丘陵高度一般载200-300米,最高峰天竺山412.5米,地势由西向东逐级下降,直至淹没于西湖水体,然后于东部大平原相蝉联。目前已处露的地层有:
①泥盆纪的西湖组砂岩,岩性坚硬,构成杭州西部外围群山;
②中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的黄龙灰岩、船山灰岩荷栖霞汇演,“喀斯特”现象比较发育,构成杭州西部内围山丘;
③早二叠世纪的丁家山页岩,岩性较软易蚀,处于杭州复向斜轴部,形成西湖西伴丁家山低丘;
④晚侏罗世的火山碎屑岩,构成横亘西湖北岸的长丘,此外尚有面积颇广的第四纪红土砾石层和近代冲击、湖积层。上述这些不同时代和不同性质的母岩,在长期的风化、淋溶及其产物的搬运和堆积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成土母质。一般可分为残积物、坡积物、洪积——冲积物和湖积物等积类。
土壤分布受地表环境的制约,不同环境中,土壤分布具有不同的类型组合特点。
一、山区土壤
杭州市山地面积较大,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土壤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53.5%。山地土壤的分布规律较明显,一般形成以红壤为基带,以红壤、黄壤为主体的土壤垂直带谱。其中,红壤土类分布在海拔650~700米以下,黄壤土类分布在红壤土类之上。当山体植被保存较好时,此界线高度下移;当植被状况较差时,界线高度上推。在山体中、下部的红壤带中,主要出现的是黄红壤亚类,黄红壤下面是红壤亚类,红壤亚类的面积很小。两者界线一般在海拔150米左右,但变异较大。由于山体中、下部人为活动影响强烈,植被破坏及土壤侵蚀较严重,土壤分布较为复杂。坡度较平缓处常有耕地(包括水田和旱地)出现,土壤性质受到耕作影响;而坡度陡峭处,则常有粗骨土出现,有的地方甚至出现较大范围的基岩裸露现象。此外,山体下部海拔相对较低处,母岩出露类型较多,常出现有石灰(岩)土和紫色土等;在山体中上部,母质变化及人为活动影响较小,土壤分布规律清楚。局部海拔千米以上的山顶夷平面上,则因湿度大、坡度缓、排水不畅和植被茂盛等原因,分布有小面积的山地草甸土。
二、低丘缓坡区土壤
杭州市低丘缓坡区面积约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该区土壤分布规律不明显,土壤类型繁多,受人为因素影响强烈,多形成以红壤土类和水稻土土类为主的不同形式的自然土壤——耕作土壤组合。在第四纪红土低丘缓坡区,自高而低,在岗背、坡麓和岙垄处,可相应依次出现有黄筋泥、黄筋泥田、老黄筋泥田等;在紫色砂岩分布区,常出现有紫砂土、紫泥土、紫泥砂田组合;在石灰岩分布区,一般也出现有油黄泥或油红泥与黄油泥田的组合形式;在凝灰岩、流纹岩等分布区,主要土壤有黄泥砂土、黄泥土、黄泥田、黄泥砂田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随着母岩类型、地形坡度和人为利用等的变化,土壤呈复区组合形式分布。
三、河谷平原区土壤
该地貌类型区土壤的出现和分布主要由河流沉积条件决定,土壤质地变化规律明显。河谷地区自然土壤多为沉积层理发育的潮土,多数已辟为水田,土壤组合类型以潮土、水稻土为主。自河床两边向谷地两侧,依次出现有卵石清水砂、清水砂、砂田、培泥砂田、培泥田、半砂田、泥质田、泥筋田等。各类型土壤分布与河流平行,呈条带状。河流从上游至下游,由于水动力条件的改变,沉积物类型、质地等均不相同,土壤类型和组合特点也不一样。上游因山高坡陡,谷狭水急,洪积作用占绝对优势,出现的土种简单,且界线分明;中游因坡降趋缓,谷地趋宽,水流分选性增强,河漫滩开始发育等,土种不断增多,土界逐渐过渡;下游则因水流进一步减缓,河漫滩发育成河谷冲积平原,沉积物深厚,质地匀细,往往出现大面积泥质田,而畈心常因地势低洼,土壤内排水不良等原因,出现有小面积的烂泥田等潜育水稻土种类。
四、杭州市区土壤
杭州市区有红壤、潮土和水稻土3个土类。
红壤。市区红壤面积1万余公顷。其中红壤亚类面积占10%弱,主要分布在留下、龙坞、转塘等乡(镇);黄红壤亚类面积约占80%,主要分布在西湖、龙坞、转塘、周浦等乡(镇);红壤性土亚类占10%强,主要分布在西湖、周浦、四季青等乡。
潮土。潮土是重要的旱作土壤。龙坞、西湖等乡河谷的老冲积物上发育有泥砂土;祥符、古荡等水网平原乡(镇)的塘、田、河边的高墩地上发育有堆叠土;笕桥、彭埠、四季青等地处高亢平原向水网平原过渡带的乡(镇)则广泛分布着粉泥土和淡涂泥。其中,经长期定向培育而成的乌松土和乌潮土适宜蔬菜生产,被称为“老菜园土”,已成为杭城的蔬菜基地。
水稻土。市区共有水稻土1.1万余公顷。西湖区水稻土面积占60%强,拱墅区近30%,江干区占10%。水稻土中以渗育水稻土亚类为主,占60%强;潜育水稻土亚类最少,不足20公顷。在水稻土的土属中,以小粉田面积最大,达2700余公顷,主要分布在西湖、祥符、古荡、留下、康桥、上塘、半山、石桥等乡(镇);其它面积超过10 00公顷的土属有粉泥田、培泥砂田、淡涂泥田等。
三、植物地理部分
杭州市处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其东半部属钱塘江下游、太湖平原植被片,西半部属天目山、古田山丘陵山地植被片。植物区系的温带、亚热带东亚区系成分的特征显著。植被垂直分布是: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为常绿阔叶次生林,但多数丘陵为马尾松林,毛竹林,人工杉木林,茶、桑、果园;海拔500~1000米的低山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海拔1000米以上中山多落叶阔叶树。
全市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由于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原生常绿阔叶林的分布面积越来越小,现存的次生常绿阔叶林也仅分布在一些交通不便、坡度陡峻的地段,而针叶林分布却很广,约占丘陵山地面积的80~85% 。具体主要植被类型有:○1以马尾松、山木为主,伴有石枥、木荷常绿阔叶树种的针阔混交林主要分布于梅家坞、五云山、北高峰,而由马尾松、白枥、朴树、化香、梧桐构成的落叶阔叶树种的针阔混交林则多分布于凤凰山、宝石山等地;○2以马尾松林为主的亚热带针叶林,多分布于天竺山、北高峰、万松岭、虎跑山、葛岭等地;○3以苦槠林、木荷林、青冈林、米槠林、杜英林为主成片分布的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别分布于棋盘山、黄龙洞、五云山、玉皇山等地;○4以化香、黄连木、麻栎林为主的落叶阔叶林多分布于九曜山、玉皇山、南高峰、龙井寺、飞来峰的灰岩山坡;○5竹林分布普遍,以云栖、韬光、黄龙洞、法相寺、大青岭最为茂密。○6以青栲、紫楠、大叶锥栗和青冈、苦槠、麻栎、白枥等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于灵隐、烟霞洞、法相寺等景点保护区;
四、人文地理部分
杭州历史悠久,早在4700多年前就产生了良渚文化,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定都于此,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杭州文化积淀深厚,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和明清文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发展系列。西湖的一草一木、一屋一椽,无不带着历史的印记。
西湖边的名人遗踪:杭州文风鼎盛,名人辈出,而渊源深厚的江南文明也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历代的帝王将相、逸士高人。他们不但在杭州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也为西湖的风景凭添几分历史的凝重。
“杭州”的来历:相传大禹到会稽(今绍兴)赴诸侯大会,在此“舍杭(杭,方舟)登陆”,因称“禹杭”,后来演变成“余杭”,隋代开始正式出现“杭州”这个地名。杭州又名钱塘。相传古代海潮侵袭,有当地豪门募钱筑堤,名“钱唐”,唐代为了避国讳改为“钱塘”。
杭州的景点与文化:杭州作为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有着许多著名的景点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尤以灵隐寺、六和塔、飞来峰、岳王庙、西泠印社、龙井、虎跑泉、西湖十景等最为著名。而在文化方面,在当地人民的努力下,杭州陆续建成了代表中华文化的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良渚文化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张小泉剪刀博物馆等,使文化内涵更为丰盈。杭州还将重点保护、建设好一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区,如良渚文化遗址分布区、五代吴越文化保护区、南宋皇城遗址保护区、孤山清行宫保护区、鼓楼明末清初民居保护区等,继续兴建一批历史名人纪念馆和专题博物馆,使杭州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同时,仍保留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之风貌。
第五部分:小结及评语
个人实习小结 20xx年7月7日地理科学班学生在陈老师、徐老师的带领下,利用一周的时间顺利完成了杭州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任务。
通过这次野外的实习与实践,加深了我对课本中理论知识的巩固,以及加强了我的动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本次杭州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共7天,这7天里我们去过许多地质地貌明显的地方,比如杭州凤凰山、北高峰、南高峰等;还考察了杭州地区的人文景观,圆满地完成了这次杭州自然地理野外实习考察的任务。
这次野外实习活动中我们的指导老师陈永林,徐祥明两位老师给了我们莫大的支持和帮助,在此感谢二位老师。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7
一、绪言
实习时间:XX年12月20至24
实习地点:重庆市陈家桥、缙云山、天府煤矿及北碚区水文站
实习路线:沙坪坝—歌乐山镇—土主—歇马—磨滩—青木关—陈家桥为第一条路线;沙坪坝—缙云山为第二条路线;缙云山—天府煤矿—沙坪坝为第三条路线;沙坪坝—水文站—沙坪坝为第四条路线。
实习目的: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理性认识,巩固课堂教学成果,而且经过野外基本技能的训练,还可以提高野外观察和分析地理的现象的能力,为综合运用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等地理知识奠定基础。
实习要求:
1、通过野外实习,认识土壤、植物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并能辨别土壤、植物的'类型和特征。
2、能够辨别各类岩石的分布规律、特性。
3、熟悉水文的基本特点和掌握水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它的作用。
4、掌握各种地貌的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实习人员:XX级地理科学专业全体同学79人与本专业何太容老师、刘春红老师、李阳兵老师、张友明老师。
二、实习区概况
实习区为重庆市沙坪坝、九龙坡、北碚三个主城区,他们分布于四川盆地东部,属盆东平行岭谷地貌区。其中沙坪坝区地处重庆西部,地势南高北低,工业基础雄厚;北碚生态环境优美,青山常翠,碧水长流。缙云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上游亚热带阔叶林植物宝库,这道绿色生态屏障,减少了主城区的“热岛效应”;九龙坡区地理条件优越,城市功能完备。水陆空交通便捷,是重庆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一)20日实习内容
实习地点:陈家岭、歇马、青木关、中梁山凉风垭
实习记录:
1、陈家岭:缓丘带坝地貌,细分:深沟、浅沟以及长沟、短沟;背斜、向斜
2、歇马:紫色土是在频繁的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其过程特点是:物理风化强烈、化学风化微弱、石灰开始淋溶。
1)梁滩河瀑布的形成:河流的河道中硬性岩石不易被冲蚀,软性的岩石容易被冲蚀,从而产生了河底地形的高低差别,经过对那里岩石的分析,结果表明:上层是砂岩,下面是泥岩,总体是一个长形岗地。从瀑布的形成来看,那里还有可利用的位置,周围的那个小发电站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在冬天,还可以明显的看到是冬季的枯水期。从地貌学的角度来看还涉及到“裂点”:河谷纵剖面上坡降突然增大的地点叫“裂点”,常由地壳上升或侵蚀基准面相对下降,河流产生新的溯源侵蚀,或因构造、岩性原因造成的差别侵蚀所形成。在这里侵蚀基准面都是地方侵蚀基准面。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侵蚀后退。
2)小磨滩:陇岗沟谷陇岗砂岩——山岗泥岩——沟谷从河床延伸是砂岩到页岩,小磨滩的形成原本是一座山,由于岩性的不同,下面泥岩在长期的流水侵蚀下慢慢减少,于是后来形成了砂岩的河床。
3、青木关:石灰岩菱形盆地,石灰岩土壤肥力差;有温泉,同缙云山温泉形成原因相同,地处一山两岭一槽,缙云山南坡。
4、中梁山:
1)、北倍中梁山背斜低山西槽,谷内发育有地表河,古时自北向南流动,直接注入嘉陵江,后被明家溪支流翁家沟溯源侵蚀,切传后300余米的须家河组砂岩,在代家沟南的土地垭袭多了地表水西流,造成地表断流,向南至文星场地表始见小溪,并形成文星场地表溶蚀洼地,宽500米,溪河两侧尚存古河道的两级阶地。
2)、水库污染严重,XX年时水还可以饮用,后来就逐渐被污染了,这两年来污染是最严重的。主要原因是歌乐山上的工厂将大量的工业废水陫到水库,由于水库地处歌乐山长条带状与平状高丘(寨山平:从下到上紫色土、黄土所以上面栽桃树),整个地貌形态是一个向斜。因此,污染非常严重,原来面积大约有500亩,现在也只有400亩了。共3页,当前第1页123
(二)21日—22日实习内容:
实习地点:缙云山
实习记录:1、缙云山海拔最高980米,在地质地貌上,属四川盆地川东平行岭谷西缘华蓥山褶皱带,走向北北东—南南西。褶皱带系一复式背斜山脉,向东南分出沥鼻、温塘、观音三支背斜,构成“一山三岭二槽”、“一山二岭一槽”地貌地点,背斜两翼不对称,东陡西缓。
2、缙云山土壤为酸性黄壤。
3、缙云山属盆地低山,在垂直高度上都是常绿阔叶林的分布范围,故无植被类型分布的垂直带普表现。在人为作用与生境条件下,发育成多种多样的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如下:
1)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以壳斗壳、樟科、山茶科、金缕梅科、杜英科为代表。群落外貌终年常绿,春、夏季相变化明显,上层乔木树冠浑圆,林冠波状起伏。群落包括四个层次: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层间植物。
2)常绿针、阔混交林:这是一类次生林向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过度类型,它的乔木层一般含2—3个亚层:第一亚层多由高大挺拔的马尾松构成单纯的层片:第二、三亚层则为种类较多的常绿阔叶树种组成,并含有少量杉木。
3)亚热带暖性针叶林:是我国亚热带东部湿润地区四季长青的针叶林型,是常绿阔叶林分布范围内的次生林。在北碚地区指马尾松林、杉木林及柏木林三个群系,共同特点是群落层片结构简单、层次分明、林相稀疏。
4)竹林:竹类是一类特殊的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适生于温暖湿润地区,广布热带及亚热带范围内。我国竹类丰富,近300余种,竹林面积占世界竹林的四分之一。竹类分乔木状和灌木状两种生活型,但竹类的生物学特征及生长规律和树木有明显不同,竹秆寿命短,开花周期长短不定,开花后易死亡。竹类传播和繁殖更新主要是通过营养体的分殖方式,根据竹类地下茎分生繁殖的特点和形态特征,可分为三种生态类型:单轴型、合轴型和复轴型。
5)灌草丛:灌草丛是亚热带低山、丘陵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类次生植被,北碚地区灌草丛的种类组成,受母岩性质的影响很大。
4、植被演替:在某一地段上,一种植物群落被另一种植物群落代替的进程。演替包括“顺向”和“逆向”两个方面的涵义。
(三)23日实习内容
实习地点:北碚水文站
实习记录:
1、北碚水文站建于1993年,由长江水利委员领导设立至今,为嘉陵江干流下游控制站。今年嘉陵江发生了自1984年以来的最大一次洪水,北碚水文站为控制嘉陵江干流和上游渠江、碚江来水及时掌握信息。
2、水文站有两个基本任务:
一、收集基本的水文资料,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二、防洪当好耳目为国防洪抢险服务。主要工作是算好“水帐”(有多少水量经过)和“沙帐”(多
少泥沙经过).
3、水文测站布设:
1)测验河段的选择;
2)断面、基线、高程点和测量标志。的布设。
4、测验项目:水位、水温观测、漂流流量观测、漂流悬移质泥沙观测、漂流泥沙颗粒分析、降水量观测、水质水污染观测,水文水情、降水量播报、水文资料整编、新仪器设备煌研究,比测验试,测验方法及研究。
(四)24日实习内容
实习地点:北碚天府煤矿
实习记录:
1、t3sj、t1j、t1f的岩性、岩深槽谷的形成。
2、观察三灰土的形成、剖面特点及土地利用。
3、沿途观察龙潭组各段地层特征。石灰岩中泥土叫做碗碗土,也只有石灰岩中才能称之为碗碗土。分化不完全的的钙质页岩,地层坡度与岵层坡度决定等高线向下弯程度。共3页,当前第2页123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8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与与人合作的能力。
2、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观察和研究植物,达到提高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3、掌握植物的采集、压制、标本制作、种类鉴定等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法,为今后的植物学教学和科研打下初步的基础。
4、走出课堂,体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激发学习热情。
二、实习意义
1、通过实习,可以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的植物学理论知识,实践检验理论,以达到知识的升华。
2、培养实践和动手的能力,提高我们各方面的技能,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3、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体会合作达到成功所带来的乐趣。
4、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地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实习时间
20xx年7月10日———7月12日
四、实习地点
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
实习地点简介
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在xxxx年河南省政府批建的济源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太行山禁猎禁伐区、以及xxxx年省政府批建的沁阳白松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和辉县市县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将焦作、济源、沁阳等地林场和群营林场连在一起,联合扩建而成的。保护区处于暖温带的南沿,南北植物兼容并存,多样性丰富。共有高等植物1759种,其中有13中被列为珍稀濒危植物,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17种,列为国家二级保护的四种,分别是连香树、山白树、太行花和野大豆。国有济源市黄楝树林场位于济源市最西北角、距离市区65公里的黄背角村,北与山西阳城接壤,西与山西垣曲相邻。场区总经营面积51675亩。境内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最高主峰斗顶峰海拔1955米,最低海拔只有400余米,显著的地理落差造就了林场植被分布的复杂性和动物分布的多样性,至今还有一片保存完整的原始森林,堪称”从远古走来的一颗绿色明珠“,倍受世人关注。林场共分布木本植物60科128属400余种,基本植物1500余种,其中国家级保护树种有南方红豆杉、连香树、青檀、猬实等十几种,是河南省植物分布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
五、实习内容:
本次野外实习的内容包括植物的采集、辨别、分类、压制标本。7月9日到达黄楝树林场,老师讲解实习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分配实习工具:植物专用钳,尖头钳,小铲子,塑料袋,大编织袋,标本夹等。7月10日上午老师实地讲解部分植物,然后同学沿公路上山采集标本。在山上见到了不少以前没见过的植物,收获很多。下午开始把上午采集的标本编号、分类、压制保存。傍晚到林场的后山去采集标本采集方法:用小铲子,铲那些地上长的成株的草本植物或用尖头剪或植物剪,剪下木本植物的树枝条(应该尽量带有花和果);蕨类整株一个同学带着大编织袋,把同组同学采集下来的植物放入袋中。7月11日老师组织学生前往登黑龙沟,我们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历经千辛万险!在自身的到挑战同时,也观察了许多植物的生长环境,采集了许多标本!这是整个实习过程中最令人难忘的经历了!这一天虽说很累,可以说是挑战了我们的生理极限,但是一路上我们见识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鬼斧神工也算不虚此行了。7月12日沿公路前往水电站,采集标本,尤其是水生植物。回来下午整理压制标本,并让老师验收成果,做好与动物组交换的准备。
(二)辨认标本
通过第一学期所学的《植物学》内容以及平时积累的,为这次野外实习特别准备的知识和有关的资料,通过植物的形态特征,比较分析,辨认出其所属的科。在实习过程中,老师们几乎每天都带我们外出认识植物,老师除了介绍植物的特征外,还教我们如何去辨认各科的特征。辨别技巧:辨别植物所属科目时:应该注意植株的各种形态上的区别:根状茎,块茎;贮藏根,寄生根;单叶,复叶;轮生,对生,互生叶注意:以上的特征就可以辨别大部分的植物的科目了。花的基本构成:花萼,花被,花瓣,萼片,花冠,雄蕊群,雌蕊,花托等等。每种花的基本组成,不尽相同。这可以区分各种植物。
(三)采集和制作标本
在这次植物学野外实习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如何采集和压制标本。在采集标本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可以制作成标本的,所以在采集标本时,一定要选择其特征明显的部位、一定有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标本如有完整的叶、花、果实是再好不过了,以便于将来的标本鉴定。采集完好的标本只是压制标本的开始,在压制标本时,要注意的问题更多,一定要讲究技巧,对于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压法,还要经常换纸。要制作一个成功的标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对采集的标本进行比较,选出最好的标本,并且对其整理。如整整叶子,把叶子摆弄呈两面都有,花果的摆放,对一些多余的东西都可以剪掉,留下最突出的,能够体现此标本特征的东西。整理完后,我们在标本夹上铺好吸水纸把标本原本不动地放在里面,再把吸水纸平铺叠在一起,要在上面放另一个标本,待放的标本差不多时,在最上面多放些吸水纸,最后把另一个标本夹放在上面,用绳子捆紧。每天给标本换纸,标本的水明显失了很多,标本颜色等有些改变,观察后,我又按原来的步骤弄好。标本一次比一次换纸时更定型了。几天后,标本没有太多的改变。我们也知道标本压得也差不多了,效果还可以,没有发霉等不良现象,只是把标本拿出来是把叶子弄折了。不过,总得来说,对这次的标本制作,自己还很满意。
(四)植物的分类
在这次野外实习中我们一共辨认了几十个科的植物,所达的的种类超过一百种,以下就列举一些常见的种类:颈卵器植物:蕨类:蕨,卷柏裸子植物:侧柏,松树菌类,颗粒状地衣双子叶植物纲:菊科:牛蒡、香清、牡蒿、丝毛飞熏、鬼针草、蒲儿根、蔷薇科:黄刺梅、蛇莓、山楂。珍珠梅、绣线菊、,翻白草毛茛科:铁线莲、唐松草桑科:构树壳斗科:毛黄^子、栓皮栎、板栗、石竹科:石竹、女娄菜、繁缕、葫芦科:栝楼,大戟科:大戟、叶下珠、伞形科:小窃衣、唇形科:活血丹、薄荷豆科:刺梅、胡枝子锦葵科:山棉花卫矛科:丝棉木、南蛇藤、连香树科:连香树领春木科:领春木荨麻科:荨麻、蝎子草商陆科:商陆、藜科:藜椴树科:小花扁担杆、蒺藜科:蒺藜景天科:费菜、垂盆草虎耳草科:小花溲稀、鼠李科:卵叶鼠李无患子科:栾树、漆树科:黄楝树槭树科:建始槭酢浆草科:酢浆草报春花科:狭叶珍珠菜、萝科:萝、杠柳、地梢丽瓜、牛皮消忍冬科:菟丝子、日本菟丝子木犀科:连翘苦苣苔科:猫耳朵茜草科:薄皮木、茜草、马鞭草科:海州常山,荆条、玄参科:通泉草、毛地黄马钱科:醉鱼草单子叶植物纲泽泻科:泽泻百合科:山麦冬、山丹禾本科:狗尾草鸭跖草科:鸭跖草莎草科:苔草天南星科:一把伞南星鸢尾科:射干、鸢尾灯心草科:灯芯草六、心得体会一周的意外实习转眼就结束了,我们已经回来了,可心中还是有那么一点的不舍,似乎有点意犹未尽。
从野外实习中,我们认识了大量的植物,但又显得比较零乱,很想有一个归纳总结的机会,例如:见到许多羽状复叶的植物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科,如何去识别他们?叶对生的植物、草本的开花植物,某一大科的植物如何识别等等。通过总结,不仅有了科属的总体上的认识,各种植物的本身特征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有的同学从唇形科总结中依据花的结构设想出该科植物花与其他植物的特征的异同。这时对唇形科的理解已经不是孤立的几朵花,而是对植物的总体认知,这样就使认识更深入了一步。总之,野外实习目的不是仅仅增加一些记忆库中的植物名录,主要是通过实习的各个环节,培养、提高我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本次专业野外实习,我们巩固所学动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把课堂所学理论与实践相联系,认识并采集了数百种动植物标本,初步掌握这些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生活习性、所属科目、生态分布等知识。了解组织专业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学会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处理及制作,为将来从事生命科学研究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另外,通过野外实习,使我们增强了集体观念,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同时开阔眼界,了解祖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美丽的大好河山。也是它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让我们增加植物学相关知识,并培养我们相关技能,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在这趟实习中,大家都打从心底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苦,黝黑的皮肤,满手的伤痕,满身的大汗和疲惫的精神······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晓得,愈令人辛苦的旅程,给人的感受才愈深刻。磨练意志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考验自己的过程。长大了,都想实践一下,都想”飞“,我感激老师给了一个让我们”飞“的机会,也很感激同学们之间互相教导帮助如何去”飞“突然发现我们的专业并不是一味的枯燥和乏味,反而是生动和形象的。只是平时大家很难才有这么集中的时间和这么好的场所而已。并且,我由心里得觉得我们所读的专业还是很有前途的,有太多太多的未知问题等着解决,我们就是那些解决这些重大难题的”未来专家“,只要我们鼓起勇气,认真体会生命科学的真谛。我们做事情时应该好好地善于运用知识,善于从实践中总结,方可灵活掌握知识。
只有通过实践,才可积累经验,发现不足,才能够加以纠正,为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点不仅对这次实习有帮助,还是日后我们解决问题,困难的致胜法宝之一。感谢系里的领导和老师提供了如此宝贵的学习机会,增大了我的见闻,拓宽了我的视野,吸取了很多的宝贵的经验,我会记得这次实习的点点滴滴,记得爬山、采集、捕捉昆虫时的每一幕,同学们的欢乐的笑容,不会忘记大家付出的艰辛与获得回报的喜悦。七、建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说野外实习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野外实习我们既能巩固以前学习的书本上的知识,也能学到很多新的知识。对野外实习我也说一下,我个人的一下看法吧。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系里可以能把课程调一下,尽量能让同学们在学完植物学和动物学后就能去野外实习,中间不要隔太长时间,时间太长的话,很多知识都模糊了。其次是希望能延长实习的时间,以便给同学们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认识林场附近的动、植物。以上就是我的几点建议了,希望以后还会有这样的机会到野外去实习。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9
一.序言
自然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野外教学实习对本专业本科学生来说是一次启蒙教育,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程。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以后我们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深们对上学期所学习的关于土壤和植物的有关知识内容的理解,5月3日至5月8日我们环旅学院09级地理科学与地信学生在辛晓十等老师的带领下在桐柏淮源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为期五的野外实习考察。
这次实习主要是通过老师讲解、实地考察与实际操作等方法,来识别不同的植物种类、观察土壤剖面及划分土壤剖面的层次(水帘洞东)、垂直带观察(太白岭)、采取与制作植物样本(桐柏山腹地)、观察植物群落演替的变化及对植物群落的调查(桐柏县城郊乡刘湾村龙潭风景区)。
二.桐柏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概况
桐柏县位于豫南桐柏山腹、南阳盆地东缘、国道312公路和宁(南京)西(安)铁路纵贯县境东西,土地面积1941km2,辖9镇7乡,总人口42万。千里淮河于此处发源,南北气候在这里交替,桐柏山连起豫鄂两省,中原与南楚文化相互交融。桐柏资源丰富,区位优越。桐柏地处,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种类繁多,宜林山坡164万亩,连片草场40万亩,森林覆盖率50.1%,被专家誉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资源富集,尤以旅游、矿产、林果、畜牧、水产、土特产著称,被誉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已探明矿藏56种,全县人均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人均值的14倍,每平方公里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平均值的25倍。其中,天然碱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被誉为“中国天然碱之都”。有全国最大的露天金矿银洞坡金矿、全国四大银矿之首的桐柏银矿。盛产木瓜、板栗、茶叶等农副土特产,被称为“木瓜之乡”。
桐柏山属于秦岭——大别山褶皱带,崛起于太古代到元古代,形成于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中间经过加里东运动。大致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其西为长江流域,东为淮河流域,其分水岭大致为固庙——太白顶盘山公路一线。特殊的地质形成过程使地貌结构复杂,由南向北,沟谷发育,切划深度较大。因而奇山异石较多,地下矿产十分丰富,初步探明矿藏达60种,原矿价值人均占有量是全国人均数的14倍。这里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然重质纯碱矿,有位居国内四大银矿之首的露天开采金矿,还有在世界首次发现,被国际矿物质学会命名的“桐柏矿”和“围山矿”。国际矿物质学会和中科院曾多次派学者到这里考察,桐柏山被学术界称为“中国地质之谜”、“地质博物馆”、“地质橱窗”。红石崖为景区稀有丹霞地貌,崖分上下三层,高数百米,望若红霞,上多溶洞、瀑布、温泉,为景区不可多得的胜景。桐柏山还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江淮两大水系的分界线。既有北国山体的雄浑,又有南疆风光的秀丽。因此,奇山异石众多,山泉瀑布随处可见,植被完好,动植物各类纷繁,南北交汇,相互渗透。具有良好的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区系南北兼容,称为中原独特的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自然植被成为景区一大独特的景观。
三.土壤地理实习(部分)
1.土壤剖面的挖掘
①选择标准:土壤剖面要具有自然的代表地带性,还要尽量减少人为的影响,不应在道路两旁,也不能位于山脚因为山脚有山上土壤堆积,不具代表性。应该选择在山腰地带。
②挖掘标准:土壤剖面应挖掘一个宽 1m、深达母质的坑,必须沿山坡垂直与水平挖下去,剖面与山坡的等高线平行,为了便于观察剖面应呈斗型。还要注意要保留枯枝落叶层。剖面上方人不要踩,否则会影响腐殖质层性状。
2.土壤剖面的分析描述(表)
四.植物地理实习(部分)
(一).认识植物
在桐柏山自然保护区内有植物种类多种,我们在实习的第一天主要是认识一些植物,然而我们所认识的植物却不足100种。下面就简单介绍下我们所认识的部分植物种类:
1、国槐:豆科,乔木,奇数羽状复叶,葇状花序,豆粒状果实。
刺槐:豆科,乔木,又称洋槐,带托叶刺。
龙爪槐:豆科,乔木,是国槐的变种,在生长期时把芽打掉而就成。
紫穗槐:豆科,灌木,羽状复叶,卵形、基部圆形,两边都有白色柔毛、穗状花须。
2、辛夷:木兰科木兰属,又名木兰、紫玉兰,为中国特有植物,年幼时皮光滑,年长时皮粗超。花紫色,落叶,是优良的绿化植物,可入药。
3、梧桐:树干通直,树皮浅绿色光滑。叶子厚纸质,有缺刻,曲裂,掌状三裂。果实是蓇葖果,属梧桐科。
泡桐:玄参科,叶子纸质、无缺刻,叶子背部有绒毛,花呈喇
状一般为紫色,枝干有髓。
悬铃木(法国梧桐):一般作为行道树,果实有三球(一球的为美国梧桐)。
油桐:球形果实,大戟科,叶基有两个红色腺条。
4、棕榈:棕榈科,叶鞘纤维质,包茎,叶柄长,叶圆扇形,所以又扇子树,掌状深裂,叶脉为辐射状平行脉。
5、河南杨:杨树有20多种,叶子边缘波浪形锯齿状,两侧压扁叶尖较尖,属杨柳科,总脉状花絮形成的果实。
柳:杨柳科,叶子条形叶,叶脉只有一条。
6、油菜:十字花科,角果。
7、花椒树:樟科,叶轴有狭翅,小叶有5-7片,茎上有皮刺,奇数羽状复叶,果实是球形(花椒)。樟科一般具有皮刺,叶轴有狭翅,果子有辛香味,樟科还有野山椒,它的刺较大。
8、雪松:宝塔形树形,一束7~15针以上。
9、银杏:叉状脉,叉状分枝,也有缺刻,边缘不十分整齐。
10、楝树:属于楝科,奇数二回羽状复叶,叶子是倒卵圆形,叶缘有粗锯齿,奇数二回羽状复叶,互生,它的果实是椭球状,圆锥花序。
11、香椿:楝科,奇数羽状复叶。臭椿比它的叶基部多了两个线点
12、枸树:属桑科,叶子掌状深裂,花为粉红色毛绒花,聚花果实。
13、枇杷:叶轮生,叶子是厚革质,叶缘是粗锯齿,叶轮生,果实球形,属蔷薇科,叶面不平整,有凹凸感。
14、金银花(二花):忍冬科,二花瓣,右旋缠绕。
15、女贞:大叶女贞的叶子光滑革质,卵状,羽状侧脉,卵状,叶缘是披针形,球状花序,乔木。
小叶女贞是球状圆锥花序,灌木,叶纸质。
16、红叶李:属蔷薇科,灌木。
17、枫杨:胡桃科,果实带翅,叶柄具狭翅。羽状复叶,叶子革质。18、合欢树:叶子较小,二回羽状复叶。粉红色伞房花序,小叶小,叶长有1cm左右。属于豆科。
19、荷花玉兰: 木兰科,常绿乔木,叶子是大型白色,厚革质,叶被带锈斑,花在叶后开。
白玉兰:落叶乔木,先开花后展叶,软革质叶。
20、侧柏:柏科,属常绿乔木,干皮淡灰褐色,条片状纵裂。小枝排成平面,两中央叶与两侧叶交互对生,雌雄同株异花。
圆柏(龙柏):蜡质状叶,叶子不在一个平面上。
翠柏:柏科,叶子只有刺状叶形。
21、大叶黄杨(冬青):卫茅科,叶厚质,带锯齿。
小叶黄杨:黄杨科,叶全圆。
22、盐肤木:漆树科,叶柄具翅,林下灌木。
23、马尾松:松科,两针一束,针较软,荒山绿化的先锋树种,耐瘠薄,树木可很高大。
油松:松科,两针一束,针较硬。
24、黄荆:掌状复叶,马鞭草科。
26、枸骨树:叶盾牌形,边缘带刺。
27、杉树:松科,常绿乔木。树干端直,树形整齐,针状叶,较硬。
(二).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
植物标本包含着一个物种的大量信息,诸如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和物候期等。是植物分类和植物区系研究必不可少的科学依据,也是植物资源调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要资料。我们可以通过标本来了解植物,所以植物标本的制作是有实际意义的。
(1)标本的采集
采集要求:①标本要大于台纸。②标本在采集过程中要选择叶子无虫眼和缺损的。③采集具有代表性的、稀有的植物。④草本植物要采全株,掘出根部,保持完整:蕨类植物要采全株,带孢子囊与根茎;种子植物花、果实至少要有其一。
(2)标本的制作
① 把采集的植物固定在台纸上,分两种方法,一是用白乳胶粘贴、二是用针线固定(尤其是根和茎);
② 放的时候要美观,一般把植物竖放在台纸上,草本植物太高大时,中间茎可剪掉一部分。也可把植物弯成U型或Z型;
③固定叶子的时候以正面为主,也要有部分背面;
④对于比较浓密的叶子要进行修剪。剪去叶子时要留下叶柄,显示此处有叶子。 若为复叶剪去叶子的一边;
⑤刷保护膜:要对白乳胶进行调试,当白乳胶刷在植物上时,植物不变色方可。
(三).植物群落样地调查
植物群落的调查目的是:1、识别植物群落、2、了解植物群落的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规律。3、阐明植物群落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样方法是研究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主要方法。
Ⅰ样方位置要选代表当地自然环境植被状况
Ⅱ样方的面积选取方法:随机选取一个最小面积地块,统计其中植物的种类和种数与种类,然后逐渐向外扩展地块面积,没扩展一次登记一次新发现的种类,这样不断扩大地块面积,直至基本上不再增加新物种为止。
在实际操作中,一般都是按照经验来选取样方面积。一般来说热带地区样方面积较大,为100*100m,而北亚热带就较小了,乔木用10*10m面积的,而草本地用2*2m就可以了,温带一般用8*8m的样方。
我们在刘湾村一具有代表性的山麓对该地进行了植物群落的调查,采用样方法,用标尺线山腰围成一个10x10平方米的正方形样地,统计其中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四).观察植物群落演替
生态系统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被另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替代的顺序过程。生态系统演替的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是生态系统内部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是生态系统演替的主要动因。以内因为动因的演替,称为内因演替。外因是外界加给生态系统的各种因素。以外因为动因的演替称为外因演替。
在我们实习的地方,一进山门看见的山上的植物基本上都是马尾松,因为它是荒山绿化的先锋树种。往里走可以看见马尾松逐渐减少,山上为常绿针叶落叶混交林,再往里走马尾松基本上消失,属于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到了实习地点后,植被变成与当地气候、水文相适应的植物并最终演替成当地的顶级群落。
(五).山地垂直带谱
指在山区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形成不同的植物分布带而言。从低海拔处向高海拔处上升,每升高1OOm,年平均温度约下降0.6℃,而相对湿度却有增加。垂直分布的模式是从热带雨林过渡到阔叶常绿树带、阔叶落叶树带、针叶树带、灌木带、高山草原带、高山冻原带直至雪线。
在我们所实习的太白岭,海拔高度<500米属于常绿针叶林,500米<海拔高度<800米属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800米<海拔高度<1000米属于落叶阔叶林,>1000米属于亚高山草甸和灌丛。
五. 实习总结
在夏至未至的五月初,我们在辛老师的带领下在桐柏山进行了为期四天的野外实习。这次短暂却充实的实习让我收获颇丰!野外实习将老师课堂所讲的知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加深了对课堂所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
这次实习也是一次艰苦的行程,我们每天都要走几十里的山路,在这里,我们观赏了水帘洞风景区,登上了海拔1140的太白顶,还有淮河源,同学们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前进不掉队!我们逐步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在行进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互帮互助,锻炼了大家的团队精神,增进了相互之间的友情!
此次实习认识了很多原来经常见到却说不出名字的植物,采集并制作了数十种植物标本,初步掌握这些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生活习性、所属科目、分类地位、生态分布等知识。了解组织专业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学会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处理及制作,为将来从事工作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这次的野外实习使同学们对地理科学有一个基本的初步的了解,培养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同学们的情操,达到转变和巩固学生专业思想和提高从事专业工作的兴趣。
通过实习,也发现了自己生物方面知识的匮乏,对野外实习的准备不充分等问题。还有就是桐柏山的各项实习条件不是太好,植物、土壤的实习还是到宝天曼效果会更好一点。
实践出真知,地理学专业更是如此,我们的实习也正是把我们所学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逐步成长。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10
一.实习目的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野外调查工作方法和一些简单的技能。
2、通过野外实习,了解调查地区气候、地貌、母质等成土因素的特点及其和土壤发生的关系。
3、通过对土壤的观察和采集,掌握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发生演变和分布规律,学会土壤剖面点的选择和修整、土壤剖面层次划分,形态描述和记录。
4、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和变化的影响。
二.实习地区自然概况简介
地点:浙江省杭州地区
时间:xx年8月27日—xx年9月2日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杭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16'、东经120°12'。杭州西北部和西南部系浙西中山丘陵区;东北部和东南部属浙北平原,河网密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的一部分。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荡、水库占8%。
杭州地区处于中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30x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
杭州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中元古代以后,地层发育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较好。近期由于现代构造运动趋向缓和,地震活动显得微弱,地壳相当稳定。区内地层出露和岩石种类组成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而地貌类型多样,有火山熔岩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流水地貌等等,地表起伏变化大,山、丘、岗、沟和平原组合,更添人类文化(特别是杭州城市文化)因素影响之叠加。由于以上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作用,使杭州市域土壤、植被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上述各内在因素(包括岩石、构造、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和人类文化等)及其彼此间的共同作用,铸就了杭州地域综合体系统(包括杭州自然地理综合体系统)
三.实习时间、地点和任务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实习任务
xx年8月28日
大奇山
认识森林土壤,水稻土壤等主要土壤类型,观察其分层情况,学会土壤剖面的描述、选择和整修,土壤标本的采集,分析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xx年8月29日
玉皇山
xx年9月1日
新沙岛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11
实习目的:
了解定西市渭源县地形、地貌、地势以及植被分布状况,考察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以及人口分布情况的影响。
实习地点:
定西市渭源县境内
实习工具:
罗盘、望远镜、岩石包等
实习内容:
1、实习区域概况:
渭源县位于定西市境内中西部,北靠安定区和临洮县,东接陇西县,南连漳县,西与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临夏回族自治州接壤,大致位于北秦岭向西部的延伸地带海拔在20xx—3000米,水土流失严重,气候属温带半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7—8摄氏度,平均降水量为20xx—3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
2、实习内容具体情况:
(1)天井峡丹霞地貌:
神奇美丽的天井峡:天井峡属丹霞地貌,(如图1)为一横亘十五里的史前峡谷、十五里画廊的天井峡,充满奇险、壮绝、清秀、幽静、古野等众多情趣。旅游开发开放以来,倍受各界人士及旅游者的青睐和赞誉。
图1
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主要发育于记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这种地貌以广东北部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称为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
河流深切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单斜山脊;多个单斜山脊相邻,称为单斜峰群。岩层沿垂直节理发生大面积崩塌,则形成高大、壮观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组主要节理的走向发育,形成高大的石墙;石墙的蚀穿形成石窗;石窗进一步扩大,变成石桥。各岩块之间常形成狭陡的巷谷,其岩壁因红色而名为“赤壁”,壁上常发育有沿层面的岩洞。
(2)河流阶地:
在渭河流经的谷地形成了渭河上游的第一座县城——“渭源”,寓意就是渭河的源头,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的分辨出由渭河河流形成的阶地,主要是由于渭河谷地底部因河流下切而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的两侧,阶地由阶面与阶坡组成,前者为原来谷地的遗留部分,后者则主要由河流下切作用形成,阶面与河流平水期水面的高差即为阶地高度,多阶地的顺序自下而上排列,高山河漫滩的最低阶地称为一级阶地,其他的由此向上逐级推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