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时间:2019-05-14 03:5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野外综合实习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第一篇: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一 实习概况

1实习时间:2012年2月10实习地点:澄江

3实习内容:与自然地理有关的内容

4实习目的:调查沿途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的概况,学会地理野外调查。5 实习指导老师:王平老师、沈琼老师、张艳萍老师、何云燕老师

6学生:09级地理科学专业的18名同学

二实习地区概况

澄江县位于云南省中部,昆明市东南面。地理坐标为北纬24°29′~24°55′、东径102°47′~103°04′。东隔南盘江与宜良、石林县相望,西与晋宁、呈贡县接壤,南跨抚仙湖与江川、华宁两县为邻,北衔阳宗海与宜良毗连。南北长47.6千米,东西宽26千米,总面积773平方千米,其中山区面积占73.4%,坝区面积占8%,水域面积占18.6%。

三地质地貌

(二)地质

该地区属扬子地块。扬子地块的演化过程最早可以追溯到太古代,但其形成应在晚元古代末期,晚震旦世海侵后,扬子地块基底上形成了两套沉积盖层。第一套沉积盖层广泛分布,为震旦系至志留系,其中的震旦系至奥陶系主要是浅海相碳酸盐构造。第二套沉积盖层为泥盆系至中三叠统,其中的中上泥盆统、下石炭统、中上石炭统及下二叠统等,都有岩相稳定且分布广泛的碳酸盐建造,成为本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物质基础。(中国地理 1997)j

(二)地貌

属滇中高原丘陵地带。境内山脉多为南北走向,罗藏山自西向东横亘中部,形成澄江、阳宗两个坝子。东、西、中部为中山山原地带,东部南盘江深切峡谷为温暖河谷地区;向南北倾斜的凹陷部分为坝子和湖泊,其中南为澄江坝子和抚仙湖,北为阳宗坝和阳宗海,总体地貌呈“H”形。最高海拔梁王山主峰2820米,最低海拔南盘江与海口河交汇处1328米。

四气候和水文

(一)气候

全县由湖泊、盆地、中低山脉组成,四周高、中部低,九溪略向红塔区倾斜。山脉多为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东北走向较少;海拔最高点2648米(翠峰谷堆山),最低点1690米(九溪河口村);县城1730米,坝区一般在1740米左右。江川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5.6度,属中亚热带半干燥高原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72.9毫米,且受地形和季节影响十分明显,一般山区大于坝区。

(二)水文

澄江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抚仙湖流域,主要划分为松散湖积层孔隙水,碳酸盐溶水和基岩裂隙水三种。县境内有主要河流16条,河道总长184.8公里,最大洪水流量315立方米/秒,多为季节性河流。星云湖为南北向不规则的椭圆形,南北长10.5公里,东西平均宽3.8公里,湖岸线长36.3公里,容水量1.84亿立方米,面积34.71平方公里,最大水深10米,平均水深7米,正常水位海拔1722米。抚仙湖位于县城东北部,属江川、澄江、华宁三县共有,形如葫芦状,南北长约30公里,东西宽约10公里,湖岸线长90.6公里,总容水量185亿立方米,总面积212平方公里,江川占水面总面积的32.5%,共68.94平方公里,最大水深约150米,平均水深80米,属我国第二深水湖。

五土壤与植被

从昆明到澄江沿途植被包括原生植被和次生植被,从目前看原森植被已被破坏,而以松林(云南松和华山松)、杉林(杉木和油杉)或松栎混交林代替,也有些地区和荒山(石山、土山)也有一定比例。从类型看这一路的植被属于典型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

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土壤既有水平分异也有垂直分异,土壤类型有铁铝土纲的红壤、赤红壤、黄壤、砖红壤,半淋溶土纲的燥红土,火山灰土和其他土纲的水稻土。从昆明到澄江沿途一线我们大多看到的是红壤,它属于亚热带地带性土壤,在各种岩石如砂页岩、石灰岩上都能发育成红壤,土壤为酸性,肥力低,质地为砂壤土、粘壤土。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或水分多湿度大的地方,易变成黄壤。砖红壤性红壤呈酸性至强酸性,质地粘重,不利于耕作,有机质含量不高。

六自然灾害

云南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和地貌的复杂多样,决定了本区的自然灾害多种多样,云南2/3以上的自然灾害在实习区都能找到,例如:地震、泥石流、滑坡、病虫害等。

七 自然资源

云南享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的美誉,实习区自然资源也和全省一样丰富。

(一)生物资源

沿途有的地方森林覆盖率很低,如:石林、弥勒、开远等地,弥勒到开远公路两旁都是低矮稀疏的坡柳。而有的地方森林覆盖率很高,大围山、古林箐等地,地方特有种多,例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高山栲、黄毛青冈等;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望天树。

(二)水资源

水资源指逐年可以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量,大气降雨是它的补给来源。降水到地面后形成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总体看,实习区的降水量集中于夏季,中间(干热河谷)少,蒙自坝子年降水量仅730毫米,两头(昆明和河口)多,昆明年降水量约877毫米河口约1777.1毫米。云南省有六大水系,本区就有南盘江和元江两大水系,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

(三)气候资源

气候资源是指地方性气候的光、热、水、风等因素,对当地的农、林、牧业生产的发展布局以及生产经营管理措施方面的互相关系和作用意义。

光能资源滇中高原是云南省光能资源分布中心,分配情况是冬春多,夏季少。昆明日照时数多,九月和十月的日照时数约316小时。虽光能资源没有西部丰富,但其发展前景很是令人鼓舞。

热量资源蒙自一带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大于10℃的年积温6000℃——6500℃,昆明平均气温15℃左右,大于10℃年积温4500℃—5500℃,热量资源丰富。

降水资源滇中降水接近全省的平均值,河口是云南的多雨区,年降水量为1800——2200毫米。

风能资源滇中盛行西南风,滇东南盛行东南风。风速偏低,能满足农作物群体生长的通风条件需要,保证农作物生长所需的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农作物生产。然而,雨季末期,正值农作物成熟季节,往往发生突发性的大风,对农作物形成危害。

(四)旅游资源

该区旅游资源丰富,是云南滇中至滇东南主要旅游路线。路南石林是世界地质公园。弥勒的香烟种植、蒙自的万亩石榴园,大围山原始森林、古林箐自然保护区等为生态旅游提供了好去处;河口边贸旅游;建水地下喀斯特地貌燕子洞,历史文化孔庙、朱家花园等是云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矿产资源

有色金属主要有:东川、个旧的铜矿;个旧铅锌矿;个旧、文山的锡矿;昆明、文山等地的铝土矿和集中分布在文山的锑矿。非金属主要有:昆明的磷矿;屏边的石墨矿和个旧、建水的瓷土和长石。另外,在东川和玉溪等地还分布有金矿。

八实习总结

通过了野外实地实习,让我对野外地质、地貌的考察和研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地貌形态也积累了很多感性材料,对我们今后更进一步地理解和把握地貌形态具有重大的意义,很好地起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同时,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锻炼提高了我们的野外实习能力。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此次实习安

排的时间短,对一些地质地貌现象缺少相对深入的认识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智英,张亮,李玉辉,等.云南石林喀斯特景区不同生境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研究.林业科学研究.2005.18(6):701——705.2税玉民,张美德,熊兴发,等.神秘的绿色宝地—马关古林箐自然保护区.云南林业.2005.26(4).3梁永宁,中国路南石林喀斯特形成演化研究.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第24卷第一期.4袁道先,蔡桂鸿.岩溶环境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24——29.5熊康宁,等.喀斯特石漠化的遥感——GIS典型研究——以贵州省为例[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51—56.6韦启璠.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特点及防治途径[J].水土保持研究,1996,3(4):72—74.

第二篇:野外实习综合报告

野外实习综合报告

作者:玉溪师院罗兴文

一.实习目的1.观察、比较、分析植物界个大类群的典型代表植物,探讨各类群之间的形态特征和亲缘关系,充分认识植物界由单细胞到多细胞,有简单到复杂,由地等到高等,由水生道陆生的演化趋势,树立唯物主义科学观。

2.通过实习,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以及种子植物的常见科、属的主要特点,认识和区分常见种子植物科、属、种,扩大和丰富植物分类学的知识范围。

3.验证、复习和巩固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

4.通过观察、解剖、描述和采集、压制、制作标本以及应用工具书和检索表鉴定植物等,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学会鉴定植物的方法。

5.了解常见的植被和群落类型,加强学生对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培养我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认识植物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6.通过实习,进一步培养独立能力。

7.学习懂得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研究植物的基本特征。

二.实习意义

1.通过实习可以培养学习科学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

2.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的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野外实习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巩固、对课堂知识的补充和深化,同时也是对综合素质的全面锻炼和提高。野外实习对于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4 动物学和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也只有通过野外实习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够起到扩大知识范围,拓宽知识领域的作用,是学生真正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为将来胜任本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习内容

1动员大会

4月10日我们召开了野外实习动员大会。实习地点是昆明世博园、昆明动植物园、花卉园和西双版纳,在大会上老师和我们说明了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并对我们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时间内容安排。老师主要告诉大家野外实习的注意事项,着重强调了安全问题。2具体行程

⑴ 4月11日是我们野外实习启程的日子,我们都起得很早,吃过早点后就带好随行物品到预定地点等着,车在8:30准时出发,直达昆明世博园,一路上大家都很兴奋、戴着草帽,吃着零食,有说有笑的,在大家身上似乎看到了童年的影子,似乎又回到了童年。

很快我们到了昆明世博园,第一次来的我心中暗自高兴,我们还与几个外国游人合影,一进世博园,就看到一片花海,昆明真不愧为“春城”。大家合影以后就各小组分组活动了,我们小组一路前行,辨别各类植物,同时也参观了各国展馆,当然也免不了自恋一次,拍了几张照片,就这样我们在世博园呆了一个下午,出来以后就上车去住的地方,看得出大家都很累,到宾馆以后是自由活动。⑵ 4月12日——13日是最充实的两天,我们每天8点过出发步行到昆明植物园,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杜鹃园、百草园等,由于有里面的植物都是挂牌的,所以我们能很轻松的认识各种植物,也拍了许多珍贵的照片,植物园的工作人员还带我们参观了标本馆,在工组人员的讲解下,我们了解了植物标本的一些采集制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等等。

⑶ 4月14日是去昆明实习结束的日子,上午我们去了昆明动物园,参观了各种珍禽异兽,还看了海

豹表演,从动物园出来后就去了花卉市场,接着就走上回校的道路。

⑷ 4月15日——17日留校休息采集和整理标本。

⑸ 4月18日是西双版纳实习的启程之日,早上9点出发,下午5点左右抵达我们住处.第一天没有安排行程,大家各自休息为明天做好充分准备.⑹ 4月19日我们一整天都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辨认植物。

⑺ 4月20日在导游的带领下去了森林公园,在里面我们看到了放飞的许多孔雀。

⑻ 4月21日参观热带花卉园,在里面我们看到了许多从未见过的花卉果木,增长了见识。⑼ 4月22日带着疲惫的身体踏上回校的旅程。

四.实习结果

1实习区域植被分布

通过此次的实习,我了解到,在昆明等温带地区,植被多为灌木,由于人类的砍伐和破坏高大乔木很少见,一路上到处是黄土,环境问题非常严重。但是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气候区及周边地区植被多以高大乔木为主,到处都是绿树成荫的景色,且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当就西双版纳植物园就有植物13000多种。部分动植物名录

动物:绿 孔 雀(Pavo muticus)、蓝 孔 雀(Pavo cristotus)、白鹇(Llophura nycthemera)、白 孔 雀(White peaforvl)、斑嘴环企鹅(AficanPenguin)、丹 顶 鹤(Grus japonens)、灰 顶 鹤(Grus grus)、灰鹤(Grus grus)、戴 冕 鹤(Balaerica regulorum)、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s)、苍鹭(Ardea cinerea)、白 琵 鹭(Platalea leucorodia)、池鹭(Ardeola bacchus)、红 嘴 鸥(Larus ridibund)、大 红 鹳(Phoenicopterus rubber)、白 琵 鹭(Platalea leucorodia)、赤 膀 鸭(Anas strepera)、斑头雁(Anser indicus)、青头潜鸭(Anatidae Aythya baeri)、大天鹅(Cygnus cygnus)、白额雁(Anser anser)、凤头潜鸭(ythya fuligula Linnaeus)、黑天鹅(Cygns atraus)、白额雁(Anser albifrons)

植物: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 Linn)、山玉兰(Magnolia delavayi)、二乔玉兰(Magnolia soulangeana Soul)、红花木莲(Manglietiainsignis(Wall.)Bl、玉兰(Magnolia denudata)、紫玉兰(Magnolia liliflora Desr)、华盖木(Manglietiastrum sinicum Law)、茴香(Fructus Anisi Stellati)、野八角(Illicium simonsii Maxim)、八角(Illicium verum)、深山含笑(MagnoliaceaeMichelia)、云南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yunnanensis Hu)、金竹(Phyllostachys sulphurea)、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Lodd.ex Lindl.))、观音竹(Bambusa multiplex cv.Fernleaf)、筇竹(Qiongzhurea tumidinoda Hsueh et Yi)、金边龙舌兰(Agave americana var.variegata)、虎皮兰(Sansevieria trifasciata)、虎尾兰

(Sansevieria trifasciata)、凤尾丝兰(Yucca gloriosa)、酒瓶兰(Beaucarnea recurvata)、小花龙血树(Dracaenacam bodiana PierreexGagnep)

3最深的感触

植物世界生存竞争最残酷的一幕绞杀现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绞杀植物介于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之间,是热带雨林植物争夺阳光、空间和矿物营养的残酷斗争达到顶峰的产物。绞杀植物最初只是像附生植物一样附着在树木的枝干上,而后一方面象藤本植物一样向上攀登与树木争夺阳光,另一方面又长出气根扎入土壤与树木争夺矿物营养,同时气根形成网状包围住树干并逐渐愈合成绞杀植物自己的树干,最后原来的树木得不到阳光和矿物营养而死去,绞杀植物则形成了一株新的大树。

最著名的绞杀植物是各种榕树,其发达的气根可以形成“独木成林”的现象,也可以成为绞杀植物的绳索。本来依靠鸟类和动物将种子携带到宿主枝桠和树皮裂缝后,才得以萌发生长的榕树,非但不知恩图报,反而凭借自己垂吊而下的气根网,紧紧抱住宿主吸收养分并将其绞杀致死,进而占据其位

置,寻求自身的发展。

还有一种典型的绞杀植物——“爬树龙”,几条扭曲盘旋如蟠龙般的枝干,自下而上包裹着整个树身,外观像一株奇异美丽的“树雕”,其实这“美丽”的背后,却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拼杀。“爬树龙”正是为自己生存,寄生于其它树干,它长出纵横交错的根,包裹寄树,一面盘剥树体的营养,一面与寄主争夺阳光雨露,迅速壮大自己。当根伸入土中,形成了自身强大根系,能独立生存后,密布于寄主的根便急剧扩张,紧紧裹缠寄主,直至使寄主“窒息”而死。

五.实习总结或体会

记得在大一刚开学的时候,老师就跟我们说在大二下学期要进行野外实习,从那时侯起,我就非常期待,认为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去感受、去探索。实习的日子终于到了,在兴奋与期待中我们踏上了旅途。真正实习时要比想象中累的多,困难的多。正值酷暑,面对烈日炙烤,大家叫苦不迭。表面上虽叫苦连天,大家在野外实习时却丝毫都没有马虎。每到一个实习地点,大家就先认真辨认植物,在这洒满汗水的实习生活中我们收获了许多,觉得即使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在这短短的几天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了辨别动植物、采集和制作标本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和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和理性的升华。这几天的实习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能力,让我们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的惊叹与热爱之情。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团结互助、不停探索。

野外实习巩固了我们的课堂知识,让我们亲自体验了压制标本的过程。我们在实习过程中积极运用课堂知识去观察、识别各种植物、仔细辨别类似植物之间的不同之处。这样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印象,而且培养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去了西双版纳著名的风景区,山色秀丽,风景怡人,我们看到了很多从来都没有见过的花草树木,有些花开得特别艳丽、有些果长得很奇特、每当这时同学们就特别高兴、问题也特别多。这很好地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还扩大视野,增长了我们的见识!

西双版纳美丽的园林植物深深触了动我们的心弦,园林植物本身具有自然美和人工美, 而植物美是通过形、姿、色、味等要素表现出来。优美的姿态、丰富树形、绚丽的色彩、芳香的气味为园林增添了美, 给人以美的物境感受、让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产生不同的联想, 使园林意境更为丰富。如:芳香四溢的桂花, 金秋时节, 金桂、银桂花开满树, 观此景, 闻此香,让人情不自尽地联想起唐代宋之问的诗句: “ 桂子月中落, 天香云外飘”。诸多的园林植物中, 以姿、色、香为典型美的国色天香的牡丹, 烟姿玉骨、幽香清雅的梅花等都是园林意境创造的良好素材。

因为我们实习的时候正值一年中最酷暑的时候,而且我们选的地方是属于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所以这次实习也很考验大家的体力和意志力。在实习过程中虽然大家都又苦又热又累,但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都互相帮助、互相协作、互相团结,在大家的互相努力、合作下很好地完成了实习任务。实习中大家忙中偷乐,有说有笑,实习的道路上不仅留下了同学们的汗水,也留下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当然还有很多难忘而美好的回忆!

参考文献

【1】 刘玉壶.中国植物志(第三十卷第一分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82~198

【2】 罗良才.云南经济木材志.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

【3】 贺庆棠.森林环境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4】 罗天浩.森林药物资源学.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

【5】 云南森林编写委员会.云南森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6

第三篇: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意义

(一)野外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学是一门与自然和社会密切想关的科学,资源专业所涉及到的内容也有很多是以地理学为基础的,所以,不论是地理专业还是资源专业的学生,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实地考察与研究。从学科的角度,要求学生能将学到的理论和知识应用于实践,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掌握区域考察与研究的技能和技巧。因此,野外实习是地理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野外实习,可以加深对地理学基本原理和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地理学的空间观点和综合分析能力,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野外考察是获取科学研究资料的重要途径

所谓科学研究,简言之就是有目的的探究,通常是以用发现的事实修正现有结论为目的而进行的大量调查和实验。因此,收集和占有资料、特别是第一手科学资料的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到研究者学术水平的提高,只有资料丰富才能提高科学的生产能力。地理资料包括的方面很多,除了文字资料外,地图、航空照片、卫星照片(tm磁带)、幻灯片、录像磁带等也是地理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搜集资料有很多方面,诸如教师讲课、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文献阅读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既要收集室内文字图件资料,博览群书,选读文献,尤其是外国文献原著,经常做笔记、卡片,充分利用前人的劳动成果,作为我们从事研究的基础,又要有拓宽和纵深,学会从实践中获得资料的基本技能。因此,坚持做科学的野外考察去收集第一手资料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三)野外实习是提高综合素质的教育环节之一

大自然是地理学广阔而富有生机的实验室,是内容最为生动最为丰富的教育环节之一。野外实习是学生接触大自然和社会的不可多得的机会,面对大自然和社会的诸多地学和现实问题,将促使大家去思考和探索。地理学野外实习,或是烈日炎炎下的沙漠戈壁,或是森林蔽日的深山峡谷,或是寒风凛冽的高山冰川,在这种严酷环境下要测量准确的地理数据,取得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往往需要经历艰苦的劳动,付出巨大的代价。这无论是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还是综合素能的提高,均会起到非凡的作用。

总之,野外实习是地理工作者的基本功训练,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技能,为以后独立工作奠定基础。参加实习的教师和同学必须认真对待,高度重视。

二、野外实习的主要阶段

地理学的野外考察工作,根据时间的顺序,一般可划分为准备阶段、野外工作阶段和总结阶段(图1-1)。其中虽以野外工作为重点,但准备阶段和总结阶段也是绝对不可缺少的。由于受时间的限制,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习时间,大部分是用于野外工作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重视准备工作或不进行野外工作的总结。相反地,只有充分地重视了这两个环节,实习才能得到圆满的效果。

为了使野外实习取得预期效果,出发实习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十分必要。野外实习的准备工作,一般要求在实习前的几个月内进行,主要工作包括下列几方面:

(1)确定野外实习的地区、路线和主要实习点。指定实习队负责人,负责实习的准备工作。初步确定实习的时间、地点、主要路线和主要实习内容,初步做出经费预算。

(2)收集有关实习地区的文献资料,包括大、中比例尺地形图和有关专业图件。了解前人研究的成果,分析区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要特别注意了解实习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尽量将实习内容与生产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3)进行野外预查。通过预查进一步确定实习地区和实习路线。专业指导教师要通过预查进行备课,选择最优的实习方案,确定观察路线和实习点上的实习内容,包括教师讲授的内容和学生观察与操作的内容。预查中要尽量与当地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取得联系,一方面通过他们了解区域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可以求得他们对野外实习的支持。

通过预查,还要落实实习队的野外后勤工作,包括落实实习队的食宿地点、交通工具等。注意了解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给养条件、气候条件、卫生条件及安全保证情况等。

(4)野外实习计划。根据教学实习目的,确定详细的实习日程,写出每一天的实习路线、地点及主要内容。日程的安排,既要考虑实习内容的合理顺序,又要考虑交通和路线的条件,尽量做到经济、合理。实习中要保留适当的休息时间,特别是在野外工作量大,学生容易疲劳的情况下,休息之后可以收到更好的实习效果。实习计划应写明各阶段对学生的主要要求。

(5)向学生介绍实习地区的基本状况和主要实习内容。首先让学生对实习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便在野外实习和独立观察判断。实习教师指导学生收集、查阅实习地区的有关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物、动物以及人类社会生活活动状况的历史和现状等有关文献资料和图件,包括前人的调查报告、论文、专著、地形图、各种专业地图、航片、卫片、tm磁带等。

(6)其它准备。

1.体能准备。

野外实习经常需要连续地坐车、大剂量的运动,对参加的每个人都是体能和精神上的考验,所以,保质充沛的体能和精力是圆满完成实习的基本保证。

2.物质准备

第一,实习过程中所使用交通工具的安排、落实。

第二,实习中所需的设备、器材等的准备,如照相机、摄像机、罗盘等。

第三,常用医疗用品和药品准备。

第四,个人生活用品以及与野外实习相适宜的着装准备。

第五,为预防突发事件,请遵循前人从实践中总结而来的两条训诫“穷家富路”和“冬天出门带干粮,夏天出门带衣裳”,后者对干旱区域更具现实意义。

(二)野外工作阶段

野外阶段是实习过程的主体部分,野外工作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方式要按实习计划进行。在路线调查或沿途观察中,要随时对照地形图,在图上确定自己的位置,并把观察到的特殊现象和地理界限等标记在地图上。在途中停歇或到达观察点时,要将沿途看到的主要现象、主要认识和主要问题记在野外记录薄上。

(1)实习记录。它是实习的最基础成果,是编写实习报告与习作论文的基本依据,因此要及时真实地记录下来。记录内容包括沿途观察和实习点的观察与描述。

(2)照相与素描。照相已成为野外实习必不可少的手段,可全面、记录自然环境特征。素描是自然地理实习的重要补充,它可有意识地取舍,突出重点,达到照片无法表现的效果,尤其是对地貌和植物的描述,有条件的同学可充分发挥特长。

(3)综合分析。自然地理实习,是从要素观察描述开始到综合分析归纳结束。因此,野外实习要注意每一个实习点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所发生的各种相互作用的性质、过程、方向和发展规律。

(4)互相帮助,安全第一。野外情况复杂,要时刻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段活动,登山涉水,要注意上下游的变化,任何情况下不能一人单独进行野外活动,以防不测。大家除了学习上互相切磋之外,生活上也要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实习队是一个整体,要防止掉队发生。

(三)总结阶段

野外实习的总结,一般在野外工作结束返校后进行。首先要对野外记录及搜集到的文字资料等进行认真地整理和分析;对野外搜集到的大量数据资料,进行清理、统计和分析;对野外摄影进行洗印与扩印;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整理,并抓紧进行必要的室内分析与测试。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要对实习地区进行系统的区域综合分析。主要包括:实习区地理位置的分析,实习区地理现象的描述,对类型、区域分异及其内部联系的描述和分析,对自然环境和地理现象的形成因素、动态过程及发展历史的描述和分析,对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分析等等。明确实习取得的主要结论和存在的问题。

最后,学生应根据实习计划的要求,在规定期限内提交实习报告作为野外工作的主要成果。

第四篇:庐山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庐山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成分(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的特征、形成机制、发展规律和空间分异规律,及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个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2、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的时间技能,使学生掌握区域自然地理调查研究的技能与技巧,并培养同学们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地理专业知识的热情

二、实习时间:2012年9月16日至2012年9月20日

三、实习路线:

9月16日路线:宾馆——大校场——月照松林

9月17日路线:宾馆——庐林湖——三宝树——黄龙潭——五龙潭——电站大坝——大天池——龙首崖 9月18日路线:宾馆——王家坡——小天池 9月19日路线:含鄱口——植物园——五老峰.9月20号路线:西谷——飞来石——如琴湖——锦绣谷——仙人洞

四、实习内容

一、庐山概况:庐山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巍峨峨的孤立形山系。位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雄踞于江西省北部。地形走向:东西伸张,南北收缩。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长段块山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山麓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鹤的王国”,有世界最大的白鹤群,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座万里长城”。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庐山的地貌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走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呈肾型,中部宽向东北是西南逐渐收窄。山体内的褶皱、断层、个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

1、庐山的冰川地貌

庐山具有突出价值的地质、地貌和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十亿年前,庐山地区是浅海。中生代燕山运动,使庐山在2500万年前形成了一座独特的“地垒式断块山”。冰川地貌主要包括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这里我们主要去的是冰碛地貌:飞来石;以及冰蚀地貌:三逸乡冰窖,天桥冰溢口,锦绣谷冰川U形谷、含鄱岭冰川刃脊。

飞来石,为重叠石,属于冰桌,冰桌又称为冰台,是指在U形谷中或山麓地带聚集的巨大冰川漂砾横置于其它冰川漂砾之上的现象。西谷冰川U形谷中的冰桌,下部的巨大漂砾长8.9m、宽6.1m、高4.5m;上部的巨大漂砾长5.6m、宽4.5m、高2.9m。其位于庐山西谷上部,庐山中学附近。由于它的岩性与周围的岩石性质大相径庭,因此可以断定它是从别处通过某种作用搬运而来,才故名为飞来石。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将其称为冰桌,认为石第四纪冰川遗迹。但人们对此提出了很多疑问,其主要有三种观点:飞来石是泥石流搬运而来的呢,还是大月山发生山体崩塌搬运来的,还是第四纪冰川作用下遗留下来的?飞来石的底部为石英砂岩,其层里是岩石堆积而成的磨圆度较好,而顶部主要是石英片岩(变质岩),呈片麻状且有方向,表面有云母片;因两部分的岩性不同,可推测出两者形成的时间不同,又因在岩石上发现“丁”字擦痕和压抗这些冰川作用的关键证据。因冰川搬运能力相当的大,它能使上万吨的巨大岩石随冰川一起移动,因此能搬运300余吨的飞来石是不成问题的,故我同意飞来石是第四纪冰川作用下形成。

锦绣谷冰川U形谷:由大林峰与天池山交汇而成。因第四纪冰川作用,锦绣谷这块面向西南的山间凹地,经过冰川的反复刻切,形成了一个平底陡壁的山谷。

含鄱岭冰川刃脊:含鄱岭冰川刃脊如刀刃状,其延长方向近东西,既不与岩层走向一致,又不与任何一组裂隙面下行。北侧为三逸乡冰窖、南侧为太乙村冰坡。刃脊长1250m,高约120m,海拔1100m。北端的梭子岗刃脊是其外延部分。

芦林冰碛泥砾剖面:位于大校场冰川U形谷口的冰碛剖面,由黄棕色泥砾组成,最大砾石约3.5 m、大小混杂无分选,是4 0—2 0万年前庐山期冰川消融后的堆碛物,冰川漂砾与碎石混杂在一起。其中曾发现过冰川条痕石及熨斗石,都是冰川成因的有利证据。

2、庐山的流水地貌(河谷地貌)

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在地质构造发育,其流向主要是北东——南西,其次是横切构造的而较新发育的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于上述流向垂直。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流水地貌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一种是宽谷,它包括东谷、西谷、仰天平、七里冲、大校场谷等;一种是峡谷,其主要包括石门涧、剪刀峡。两者之间夹着裂点和瀑布。这里我们主要介绍西谷 西谷,位于如琴湖湖口,海拔900-1100m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于地质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由地形中南向西北偏低。

3、构造地貌--背斜,向斜,五老峰断层崖

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5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4列,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

其中,褶皱构造主要有单面山、背斜山、向斜山等;

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岩组成,高1453米;

虎背岭单面山: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背翼断馅厚残留的南翼,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

五老峰单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平均高1358米

断层构造主要有:虎背岭断层崖地貌——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北翼断落而称,该断层崖在石门洞和莲花洞一带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断层崖呈阶梯状,如好汉坡一带呈二级阶梯;五老峰断层崖地貌——因庐山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呈。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1000米,向东北方递减,断层崖亦分2~3段,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仙人洞 :仙人洞是震旦纪砂岩中的一个潜蚀洞。砂岩层面平缓,倾的劈理面,有一组陡且有一条小断层,流水沿断层及裂面潜蚀崩塌成洞。洞宽约4 m、深12 m,是道教活动圣地。我们看过锦秀谷之后,通过小路来到了仙人洞。听了老师的讲解后,我们对仙人洞有所了解:仙人洞是倾俯的背斜,形状象右手手掌倒扣下来,五个手指都很明显。它形成的原因有可能是:中间是石英片岩,比较软,容易风化,再加上人为的加工,就形成了中间的洞穴。外围是石英砂岩,比较硬,不容易风化。洞穴内还有泉水一滴一滴流下,这些泉水是裂隙式的。

4、庐山的水系及其演变

水系的形态:在构造影响下,河流流向与构造走向一致,两者相互平行,作北东—南西向,少数河流流向与构造垂直,作南东—北西向。

河流袭夺:河流袭夺的原因主要是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流动。

绣谷袭夺河: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西流的锦绣谷袭夺;2)谷支流袭夺河:该小河穿过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游原来向西南流入芦林湖盆地,改为向西北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3)瀑布:由于溯源侵蚀作用,即流水向沟谷源头侵蚀,随着侵蚀作用不断加强,侵蚀面不断后退,转折点坡度变大,水流到次便会形成跌水,形成瀑布,如三叠泉瀑布、大口瀑布。

三、庐山植被

庐山处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缘,并且水热状况随山体高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形成了庐山垂直地带性植被的分异。

庐山植被垂直带的基本特征:

1.常绿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是庐山植被的基带,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宽度和面积。常绿阔叶林是这一带稳定性较大、广泛分布的植物群落。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庐山海拔800米--1100米之间,以常绿、落叶阔叶林为相对稳定的垂直地带性类型。在这一带下部和沟谷中,常绿阔叶成分往往占优势,向上和山坡则逐渐为落叶阔叶成分占优势。这一带是常绿阔叶林与落叶带之间的过渡性地带。

2.落叶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800--1100米以下,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相对稳定的垂直地带性类型,局部地方亦有针叶林--山松出现,有些地区已营造了成片的针叶林,如日本柳杉林、日本扁柏林等。

3.针叶林带:在海拔1100米以上,气温偏低,湿度较大,云雾多,风力大,所以这里出现了较为耐寒的针叶林。黄山松是本带内相对稳定的垂直地带性类型。少量的灌丛和草甸,是非地带性的植被类型。

由调查可知,庐山植物有两大特色:一是杜鹃花种类繁多,植物园已建成拥有300余种杜鹃花的国际友谊杜鹃园,如云锦杜鹃、映山红、满山红等。二是裸子植物丰富,植物园拥有裸子植物260余种,被称为松、杉、桧、柏的活标本园,为中国之冠。

四、庐山土壤

(一)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庐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

(二)主要土壤类型:

1、垂直地带性土壤

①红壤: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中有红壤化的性质。

②黄壤: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

③山地黄棕壤: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

坡向不同影响到各个土壤带分布的高度,如山地黄壤在南坡分布的上限在海拔900m左右;而在北坡的上限只达海拔800m左右。一般南坡高于北坡约100m左右。从湿润程度来看,南、北坡差别不大,均属于湿润型,但从热量条件来看,南坡向阳、北坡背阴,同一海拔高度,南北坡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南坡高于北坡。

2、非地带性土壤

①山地草甸土:这类土壤分布于山地比较平缓地段,植被为茂密的山地草甸群落。在生长季节中,土温并不过低,草本植物生长高大而旺盛,不论地表或地下,都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土壤形成的生草过程旺盛,但由于暖湿的生长季节不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有机质分解缓慢,较深的土层,积聚了大量的有机质,形成暗黑色或灰色的腐殖质层。

②山地沼泽土:该土类分布于地势平坦、低洼,容易积水之处,其有机质含量较高,粉砂粒含量也较高,粘粒也有一定的含量,心土常年或一年中有一段时期积水,土壤有机质分解程度较强,呈酸性反应;水解性酸较高,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③古红土:分布在海拔1088米处,植被为针阔混交林和灌木草丛。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庐山地壳运动抬升的结果。第三世纪来,庐山气候湿热,风化壳粘粒含量高,较粘重,挡水效果明显,水只能从土壤裂隙、植物根系流动,形成还原环境,氧化铁还原,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二价铁溶解性强,二价铁流去,颜色变淡,初步的网纹层为白色。

五.实习总结

庐山的自然美景,孕育滋养了庐山丰富的历史文化,二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庐山作为天下名山的独特的魅力。历史造就此山,文化孕育此山,名人喜爱此山,世人赞美此山。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数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蕴育了庐山无比丰厚的内涵,使她不仅风光秀丽,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在这短暂的几天中我们对野外地质、地貌及气候的考察和研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使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得知识,学会了用现实的景象来解释书本上不太理解的地貌特征,学会了怎样去利用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怎样去认识自然,怎样去判断一个山峰或岩石的形成,怎样去融入一个团体,怎样去配合团体的活动。但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没有仔细分析当地岩石的组成和整体的冰川运动作用,实习时间过短等。

安庆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地理科学

第五篇:广西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文化系

地理科学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历史与社会文化系

2011级地理科学 高颖

学号:1103025108

实习时间:2014年4月20日—25日 实习地点:广西(桂林—阳朔—北海)

实习路线:都匀——桂林市(刘三姐大观园、七星公园、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中国岩溶地质馆)——阳朔(漓江、天籁.蝴蝶泉、大榕树、月亮山、西街)——北海(北部湾广场、北海老街)——北海(海底世界、金海湾红树林、北海银滩)——南宁

实习目的: 为了将我们学习的课本知识深入化,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技能和能力培养,我们对广西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进行了综合考察。这使我们能够获得更多典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丰富我们的学习生活。实习内容:

广西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理位置

地处中国南部,位于北纬20°54†-26°24†,东经104°26†-112°04†,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属低纬地区。国境线全长约800多公里;海岸线长度:约1500公里。陆地区域总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比例:2.5%,在全国各省区市国土总面积中排名第9位。

广西处于连结三个经济地带及东南亚的位置,连结着我国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及东南亚。最东至贺县南乡金沙村,最西达西林县马蚌乡清水江村,最北抵全州县大西江乡炎井付,最南力北海市斜阳岛。西北接云南,北连贵州,东北靠湖南,东南邻广东,西南与越南接壤。广西背靠云贵高原,面向南海北部湾,大陆海岸线长约95公里,是我国唯一地处沿海的自治区。随着北海港、防城港及南防铁路的建成,不仅广西有了自己直通海外的口岸,也使大西南有了出海的近道,这对促进广西及大西南的现代化建设及国际交往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质

(一)地质发展简史

广西地质发展史可分为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五大发展阶段。

早古生代 早古生代是广西地质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寒武纪时期,广西全区仍被海水所淹覆。寒武纪末,发生郁南运动,部分地区地壳上升,奥陶纪时期,地壳运动频繁,海陆累有变迁,但广西大部分地区仍然是一片汪洋。直到志留纪末,广西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广西加里东运动。它是一次普遍的褶皱造山运动。在它的影响下,原先沉积在海洋里的地层,形成了褶皱和断层,并沿着断裂地带,发生了花岗岩的入侵,从而形成“广西地台”的褶皱基底。广西运动使除南部钦州、玉林一带外的广大地区地壳普遍上升,海水退出,成为陆地,从此结束了广西自元古代以来的地槽沉积历史。

晚古生代泥盆纪初期 广西大部分陆地又慢慢下沉,海水由南往北,同时向东、西方向不断推进,除九万大山——越城岭一带及云开大山外,广西其它地区再次被海水淹没。自泥盆纪至三叠纪,海水几进几退,时深时浅,全区广大地区仍然处于水下状态,以海洋占优势。在这段漫长的海洋历史中,沉积了形形色色的地层,其中尤以石灰岩最为发育。为广西岩溶(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奠定了地质基础。

中生代

中生代是广西地质演化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在早、中三叠纪,桂西地区地壳强烈下沉,海域扩大,并有海底火山活动,逐渐转化为再生地槽。三叠纪末,广西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印支运动,使地层发生强烈褶!皱、断裂,并伴随大规模岩浆侵入活动,生成了一系列北西向,北东向,南北向及东西向褶皱带、断裂带和岩浆岩带,奠定了广西的基本构造格架。在印支运动的影响下,全区地壳抬升,“海水退出,成为陆地。从此以后,海水再没有侵入广西,从而结束了本区海相沉积的历史,开始了中、新生代陆相盆地沉积的新纪元。侏罗 2 纪末至白垩纪,广西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形成了许多高山峻岭和大小不等的盆地,并发生大规模的花岗岩侵入。在一些盆地中,沉积了侏罗系和白垩系的内陆湖相沉积。

新生代

广西地壳经历了中生代剧烈变革以后,在新生代却处于相对平静时期,仅北部湾有火山活动。这一时期,地壳以升降运动为主,并表现为振荡性,发生了多次升降。在喜马拉雅运动影响下,地壳由多次升降变为总体抬升,只有南部的北部湾地区地壳下沉,从而奠定了广西现代地形的轮廓。地壳隆升有地区差异,西北部比东南部上升较快,边缘部分比中部上升较多,从而使广西形成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地形,主要河流也顺应地势向中部和东南部汇集,然后向东流去。

(二)地质构造

1、沉积建造

广西地壳经历了元古代——早古生代地槽、晚古生代准地台(其中包括早——中三叠世的右江再生地槽和钦州残余地槽)和晚三叠世至第四纪陆缘活动带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在不同发育阶段有着不同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类型。

2、地质构造

广西地处太平洋与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构造域的复合部泣,华南加里东褶皱系的西南端。中元古代以来,广西地壳经历了漫长、复杂的演化进程,其总的趋势是由活动性的地槽向相对稳定的准地台演化。但是,由于地壳运动的不均衡性,致使这一演化过程复杂化,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地区,或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时期,都有着不同的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及构造型相,地质构造特征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根据不同地区的地质历史和构造特征,广西可划分为桂北台隆,桂中——桂东台陷、云开台隆、钦州残余地槽、右江再生地槽与北部湾拗陷六个构造区。

二、地形

(一)地貌特征

广西的地形,从总体看,属于我国东南丘陵的一部分,有耐也与广东合称为两广丘陵。但广西地形又有其独特性:周高中低,状若盆地,山地多,平原少;岩溶广布,山水独奇。

1、周高中低,状若盆地

广西四周多为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高原,中部为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盆地,形成周高中低的盆地形状,称为广西盆地。广西盆地面积约60000平方公里,盆地边缘有一些缺口,著名的有东北部的湘桂谷地和潇贺谷地以及东部、南部的西江谷地、九洲江谷地和南流江谷地,这些谷地是气流运行通道和交通孔道。

2、山地多,平原少

广西山岭连绵,山区面积广大广西中山、低山、山丘和丘陵占全区总面积74.8%;高于全国66%的水平;平原占全区总面积14.4%。因此,广西是一山地多、平原少的省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 之称。这是广西地貌结构的最突出特征。山系:主要分盆地边缘山脉和盆地内部山脉两类。边缘山脉:在桂北以凤凰山、九万大山、大苗山、大南山和天平山等为骨架;桂东北主要有猫儿山、越城岭、海洋山、都庞岭和萌渚岭,其中猫儿山主峰海拔2141米,为广西第—高峰;在桂东南有云开大山;桂南有大容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等;在桂西则多为岩溶山地,桂西北为云贵高原边缘山地,如金钟山,岑王老山等,岑王老山主峰海拔2062米,为广西第四高峰。内部山脉;东翼为东北至西南走向的驾桥岭和大瑶山,西冀为西北至东南走向的都阳山和大明山,东西两翼在镇龙山会合,构成完整的弧形。

图1:广西山脉分布图

3、岩溶广布,山水独奇

岩溶(喀斯特)系指水与可溶性岩石之间所发生的以溶蚀为主的地质作用及其所产生的现象。广西的可溶性岩石,主要指碳酸岩。我区的碳酸岩分布面积之广,地貌发育之完备,风景之秀丽,不仅全国第一,而且“甲天下”

多彩奇丽的岩溶地貌,赋予广西丰富的风景资源,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极为优越的条件。但岩溶区,因受其独特的发育规律、地质及水文条件的影响,石多土少,耕地分散,易旱易涝,交通不便,有的地区人畜饮水也有困难,对经济发展极为不利,不少地方经济还比较落后。解放以来,对岩溶区的建设(农田水利、人畜饮水、交通运输等),花了很大气力,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因工程量大、艰巨,未能普遍地、大范围进行,因此,岩溶区经济的发展仍然比较缓慢。(二)地貌类型

广西的地貌类型,多种多样。下面分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岩溶峰丛洼地、岩溶峰林谷地和岩溶残峰平原七大类,作简要介绍。

1、山地:山地(指土山)面积约99870平方公里,占广西总面积的42%,是广西最主要的地貌类型。

2、丘陵:亦称低丘陵。广泛分布于山地边缘、河流两岸和盆地周围:左江一郁江一浔江以南分布比较连片,尤以桂东南及桂南更为集中。广西的丘陵,岩性以砂页岩为主,占丘陵总面积一半以上。

3、台地:台地分布很广,在桂南、桂中、桂西南和桂东南均有大片分布。面积18933平方公里,占广西总面积的8.0%。广西的台地以砂页岩台地,红色岩系台地及阶地所占的比重较大

4、平原:广西平原面积34079平方公里,占广西面积的14.4%分布比较零星,成因也较复杂。

5、岩溶峰丛洼地:峰丛洼地主要分布于桂中与桂西。特点:石山高大(海拔700—900米,桂西北有的达1400—1500米)成丛,峰顶齐一。圆洼地深嵌于群峰之中,有大有小,有高有低,状如蜂窝。地面缺少河系,地下水埋藏很深,多数溶洼干旱无水(可称为旱洼),少数溶洼雨季有涝(可称为涝洼。

6、岩溶峰林谷地:峰林谷地主要分布于桂东北、桂东,桂中,桂西的部分地区也有分布。特点:石山如林,一列列,或断或续,伸延开去;峰林之间,或为长条状的谷地所伸延,或为比较宽阔的溶蚀洼地所盘踞;谷地有的已有常流河发育(可称为水谷),便利农田灌溉,有的却缺少地表河系(或只有季节性河流),地面干旱缺水(可称为旱谷),但地下水丰富,且埋藏较浅,利于提水灌溉。

7、岩溶残峰平原:残峰平原主要分布于桂中一带。特点:石山分散,一个两个或三五成群分布 4 于溶蚀平原之上。溶蚀平原有的为红土层覆盖,土层深厚,在流水切割下,微波起伏;有的覆盖层较薄,地面开阔平展,犹如一个小平原,平原之上有的地方稻田广布,有的地方积水成湖,有的地方石芽裸露。地表河系发育,地下水埋藏浅灌溉比较便利。在岩溶地区中它的农业最发达。种植水稻、甘蔗、玉米等,是广西主要的粮蔗产区。

三、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从事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漫长的地质作用和演变历程中,广西经历了多旋回的构造运动,伴随多旋回的岩浆活动,海水进退频繁,沉积岩相发育齐全,成矿条件有利,形成了不少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

四、气候

广西位于我国南疆,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南临北部湾,深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长,植物几乎全年都可以生长,是我国气候条件最优越的省区之一。

(一)气候的主要特征

1、夏长冬短,热量丰富,无霜期长

按候温划分四季,梧州一平南一来宾一都安一巴马一田林一线以南,长夏无冬,春秋相连。

2、雨量充沛,夏湿冬千,雨热同季

广西濒临太平洋,靠近印度洋,每年从这两大洋来的湿润气流,给广西带来充沛的雨水。据全区94个观测站统计年平均降水量为1536.8毫米,比我国年平均降雨量629毫米和世界平均降雨量730毫米均高出一倍多,充沛的降水为广西农业生产的发展,河川径流的形成,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3、气候的地区差异显著

广西地域辽阔(南北跨6个多纬度,东西跨近8个经度),山脉纵横,地形复杂,气候地域差异明显,既南北不同,又东西有别。南北气候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温度上。北部夏热冬冷,四季分明,气候特征与湘南、赣南类似,届中亚热带,南部夏长冬短或全年无冬,气候特征与广东、福建南部相似,属南亚热带;北部湾沿岸及附近海岛,终年暖热,具边缘热带或热带季风气候特色。

五、水文

众多的河流

丰富的水力。广西地处祖国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河流众多,水量丰富。

主要河流

红水河:红水河上游干流南盘江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马雄山,在广西西林县与清水江汇合,经滇、黔、桂三省区边界与黄泥河汇合 全长638公里,流域面积33162平方公里(不包括南盘江和北盘江流域面积),年平均流量为696亿立方米(来宾迁江站)。

柳江:柳江发源于贵州省独山县上里腊,上源称溶江或都柳江。它东流至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区老堡称融江,过柳城后始称柳江。柳江流至鹿寨的江口会洛清江,南流至来宾的三江口与红水河汇合。

桂江:发源于兴安、资源两县交界的广西最高峰——苗儿山的六洞河(又名华江),是桂江的主源。桂江干流长426公里,流域面积19288千方公里,:年平均流量约175亿立方米(昭平马江站)。漓江桂林至阳朔段,长82公里,蜿蜒于石欠岩群峰与溶蚀小平原之间,两岸奇峰挺拔,秀水萦回,田园似锦,风景如画,是名扬中外的“桂林山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西最美丽的一段河段。

左江:左江是郁江的最大支流,重要的水量来源之一。它发源于越南境内,经平而关进入广西,至龙州与水口河汇合后始称左江,流经龙州、崇左、扶绥等县。左江干流长539公里,5 流域面积31595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为174亿立方米(崇左濑湍站),是桂西南水上运输干线。

灵渠 :灵渠又叫兴安运河,湘漓运河,全长34公里,修建叫:秦始皇28年(公元前219年),主要包括“大天平甲、“小天平”、“铧嘴”、南渠和北渠等工程。

此外,广西所濒临北部湾的沿岸岸线曲折,海湾众多,处于北部湾潮波系统腹区,水文特征属浅海类型,涨潮历时长,潮差人,潮流一般呈往返流,余流较小;波浪为风浪和涌浪组成,常见浪0—3级占全年波浪频率的96%,这些说明了:①这里潜在着比较丰富的潮汐能、波浪能和潮流能,特别是有着较丰富的潮汐能。②因自然环境的护卫因素所形成的水域平静、波浪不大的水文特征,为建设海港,发展海洋事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六、土壤与生物

(一)土壤

1、基本特征

以红壤类土壤占优势形成土壤最重要的因素是气候和生物。广西全境处在亚热带季风气候下,发育的是以常绿阔叶林、季雨林为主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带性植被,在这种成土背景下形成地带性土壤是以红壤类(包插红壤、黄坏、赤红壤、砖红壤)为主的富铝化土纲系列土壤。

2、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 :广西从北而南,气候与生物条件均有明显变化,因而土壤的分布也南北不同。大致北回归线以北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黄壤带,北回归线至北纬21.5。为南亚热带赤红壤带,北纬21.5。以南为热带季雨林砖红壤带。

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广西主要是两种垂直带谱。一是赤红壤——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山地灌丛草甸土,出现在桂南南亚热带山地;二是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出现在桂中、桂北中亚热带山地。

(二)植物

1、基本特征

(1)种类繁多广西的植物种类非常丰富。目前已发现的维管束植物共有283科、1778属、7000多种,仅次于云南和广东,居全国的第三位,为植物种类最多的省区之一。

(2)起源古老、许多珍稀种发生于第三纪的喜马拉雅运动。

2、植被分布规律

(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地带性的原生性群落类型为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海拔1300米以下的地方。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地带性的原生性群落类型为常绿阔叶林(也称为含热带成分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于海拔800一1000米以下的土山区。

(3)北热带常绿季雨林带地带性的原生性植被类型为常绿季闲林,分布于海拔700米以下的土山区。

(三)动物

广西复杂的地形、暧湿的气候,加上多种多样繁茂的植被,力功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形成了种类丰富,多珍稀种类、多树栖食果类、鸟类等基本特征。

七、海岸、岛屿

大陆海岸东起合浦县的洗米河口,西至中越交界的北仑河口,全长l500多公里。海岸类型则有冲积平原海岸和台地海岸两种。海岸迂回曲折,多溺谷、港湾。具有良港条件的有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龙门港、企沙港、铁山港、珍珠港等。沿海岛屿众多;涠洲岛和斜阳岛是最大的两个火山岛。

八、滩涂、浅海

沿海滩涂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是海岸综合开发利用的主要地带。浅海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海底平缓,少暗礁,6 风浪小,是理想的渔场和海水养殖基。

广西人文地理概况

一、行政区划

截止2010年12月广西的行政区域划分为14个地级市、34个市辖区、7个县级市、56个县和12个自治县。14个地级市分别为南宁市(6市辖区、6县)、柳州市(4市辖区、1县、2自治县)、桂林市(5市辖区、10县、2自治县)、梧州市(3市辖区、3县、1代管县级市)北海市(3市辖区、1县)、防城港市(2市辖区、1县、1代管县级市)、钦州市(2市辖区、2县)、贵港市(3市辖区、1县、1代管县级市)、玉林市(1市辖区、1县、1代管县级市)、百色市(1市辖区、10县、1自治县)、贺州市(1市辖区、2县、1自治县)、河池市(1市辖区、4县、5自治县、1代管县级市)、来宾市(1市辖区、3县、1自治县、1代管县级市)、崇右市(1 市辖区、5县、1代管县级市)。

图2:广西地图

二、人口与民族

1、人口

数据显示,全自治区总人口为5159.46万人,其中常住人口4602.66万,全自治区普查登记的常住人口4392.57万。而全自治区普查登记的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891.61万人,占62.82%;各少数民族人口委1711.05万人,占37.18%,其中壮族1444.85万人,占31.39%。

2、民族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世居民族有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等12个,另外有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白族、藏族、黎族、土家族、等40多个其他民族成分。壮族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三、文化

1、民族文化

在广西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不仅留下了先民古老的火文化、石器文化、狩猎文化,而且也积淀了先进的陶瓷文化、青铜文化、画字刻石文化、稻作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广西各个世居少数民族,在生殖、起居、饮食、婚恋、丧葬、节庆、图腾礼仪、法度、文学、艺术建筑、审美等方面,都有个性鲜明的文化链并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广西多姿多彩的名族文化。

2、典型旅游文化

广西旅游资源丰富,全区有可供开发的景区、景点400多处。分布于8个地区、63个县。广西峰林是发育完美等热带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它们平地拔起,气势超群,造型奇特。形态最典型、风景最秀丽的是桂林、阳朔一带的石灰岩峰林,曾被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誉为“碧莲玉笋世界”。广西洞穴多且景观别致,素有“无山不洞,无洞不奇”之称。广西历史悠久,古人类、古建筑、古文化遗址、古水利工程、石刻、墓葬等古文物及革命斗争纪念遗址众多。同时广西是个杉树民族自治区,各民族的语言、服饰、建筑物、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喜庆节日、民间艺术、工艺特产、烹调技术等,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为民族风情观光旅游提供了条件。

四、经济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1979年广西的GDP总量仅为75.85亿元,到2012年达到了13035.10亿元。增长了171.85倍。2009年,广西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52.14亿元,增速为6.1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72.11亿元,增速为10.0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16.97亿元,增速为15.43%。全年人均生产总值为27952元,比上年增长了10.37%。根据广西省统计年鉴2013我们可以得到,广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0年第 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26.8∶35.2:37.9,而2012年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6.7:47.9:35.4。因此我可以得出:广西产业结构呈现了第一产业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稳步升高,第三产业则呈现出先升后降的态势。

1、农业

现在广西已成为全国甘蔗、热带亚热带水果和林产品的主要产区之一,沙田柚、八角、茴油和桂皮产量列全国首位,甘蔗、松脂、香蕉、菠萝、油茶籽、荔枝,龙眼、柑桔等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广西水产业也较发达。

广西主要经济作物不仅产量高,而且商品率较高,但商品不能满足需要经济作物产品,一般都作为工业原料,自给性部分比重小,因此都具有较高的商品率。

2、工业

如今的广西是一个经济社会集中在湘桂铁路一线的南宁、柳州、桂林三市,在桂北的龙江流域、桂西右江盆地、桂南北海—钦州沿海、桂东南梧州及玉林等地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区已初具规模。红水河沿线则以水电为中心的能源工业亦在建设中。

从经济结构方面,近年来广西的经济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超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仍占主导地位。在第二产业中,亚热带特色的食品工业、门类齐全的纺织工业、煤炭与水电并重的能源工业、煤炭工业、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前景广阔的建材工业、水泥工业、玻璃及玻璃制品工业、砖瓦、石灰及轻质建材制造工业、重型矿山机械工业、汽车工业、交通运输业等产业高速发展促进了广西经济的跨跃。第三产业是广西经济发展的后起之秀,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3、旅游业

广西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旅游开发较早,旅游基础设施完善。以桂林山水和百色大围天坑群等喀斯特地貌景观为代表的自然风光;以北海银滩、钦州三娘湾和防城港金滩为代表的滨海情韵;以大新德天跨国大瀑布和凭祥友谊关为代表的中越边关览胜;一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为代表的民族风情和红色旅游是广西旅游的五大特色。

具体实习点概况

刘三姐大观园:

桂林经典刘三姐大观园,原名桂林刘三姐景观园,坐落在风景怡人的桃花江畔,占地一百多亩,总投资伍仟余万元人民。刘三姐大观园是桂林市旅游业的一颗新星,她以刘三姐文化精华为主题,集观赏、娱乐为一体的休闲游乐场所。经桂林市、广西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初评和推荐,由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桂林经典刘三姐大观园于2012年8月10日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观点:铜鼓、铸铜鼓、瑶族长鼓、刘三姐对歌台、莫府大宅、电影《刘三姐》、翠竹奇趣、阿牛家、金蟾对歌台、侗族鼓楼、刘三姐故居。

图3:刘三姐大观园七星公园:

七星岩位于七星公园普陀山腹地是国家首批4A级景区。岩洞长约1100米,最宽处54米,最高处27米,是距今100万年的一条古老的地下河。该岩洞本为地下河床,后因地壳变动,地下河抬升,露出地面成为岩洞。其后,在漫长的岁月里,雨水沿岩石缝不断渗入,溶解石灰岩,并不断在洞内结晶,从而形成许多千姿百态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等自然景观

中国岩溶地质馆

中国岩溶地质馆位于桂林市七星区七星路岩溶地质研究所院内,该馆是目前国内外最大的普及岩溶科学技术知识的专业性博物馆。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共两层,建筑面积2000㎡。室厅共7个。一层中央为水池,内侧为岩溶工艺美术厅,外侧为办公场所;二楼为岩溶地质专业展厅,分8大部分:区域岩溶、岩溶地貌、岩溶洞穴、岩溶石山治理、岩溶工程地

图4:七星岩内景

图5:中国岩溶地质馆

质与灾害地质、岩溶矿产及岩溶地质研究所10年来的成果。展品1500多件,包括岩溶实物标本、彩照和灯箱照片、图表、模型及文字说明,多附有英文标题和说明,展书约100本。反映了我国当前岩溶研究的现状及主要成就,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好地方。2000年被确定为“桂林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目前,中国岩溶地质馆已成为一个反映岩溶科学知识的橱

窗和普及岩溶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

图6:

漓江景区

漓江位于华南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属珠江水系。漓江发源于“华南第一峰”桂北越城岭猫儿山,漓江上游主流称六峒河;南流至兴安县司门前附近,东纳黄柏江,西受川江,合流称溶江;由溶江镇汇灵渠水,流经灵川、桂林、阳朔,至平乐,汇入西江,全长437公里。从桂林到阳朔约83公里的水程,称漓江。

桂林漓江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千百年来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桂林漓江风景区以桂林市为中心,北起兴安灵渠,南至阳朔,由漓江一水相连。桂林山水向以“山青、水秀、洞奇”三绝闻名中外。

图7

图8

(图:

6、图7:漓江风光)

天籁.蝴蝶泉

天籁蝴蝶泉位于阳朔月亮山风景区 “十里画廊”的精华旅游地段,321国道旁,距阳朔城仅三公里,是国家3A级景区,广西民族风情旅游示范点以山水、石、洞、悬空吊桥,泉水瀑布及原汁原味原生态的侗、苗风情而得名。在景区内的蝶山不但可以观赏到奇特的羊角山、笔筒峰、雄狮山、手套山、拇指山、孔雀山等喀斯特石山,还可以观赏到被称为小漓江的遇龙河。而且在景区内还可以与侗、苗年轻人接触,并倾听世界非质文化遗产的天籁音—多情的侗族大歌。

图9:蝴蝶泉内景

大榕树、月亮山景区

大榕树景区距阳朔县城约6公里,包括古榕公园、月亮山公园及赏月路经典,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的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古榕树,远看是一把绿色巨伞,近看盘根错节,叶茂蔽天。传为晋

代所植,距今已有1500多年树龄。古榕下,金宝河缓缓流淌,明净如镜。电影《刘三姐》中阿牛哥和刘三姐对歌、抛绣球、定情终身的一场戏是

图10:月亮山

大榕树位于漓江风景区内,名“穿岩古榕”,为田园风光最佳处。有一棵树冠呈圆形

(图11:大榕树)在树下拍摄的,这棵榕树见证了他们生死不渝的爱情。

阳朔西街

阳朔西街又被戏称洋人街。阳朔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漓江边最美的城镇,游人如云。阳朔西街位于广西阳朔县城中心,全长517米,宽8米,大理石路面,呈弯曲的S形,房屋建筑古色古香,地方特色浓厚 其充满了异国情调的夜景更是风情万种,风俗浓郁。西街东头是漓江的重要口岸——漓江码头,旅客游完漓江后均从此处上岸。

西街的建筑极具特色,中西合璧。西街的部分房屋保留了桂北明清时期建筑的古朴典雅,小青瓦、坡屋面、白粉墙、吊阳台、石板街;而街边两旁的酒吧咖啡厅则俨然欧式建筑风格,楼房大多高三四层,楼顶多建有钟楼和古堡,骑楼的柱是圆的,门和窗也是半圆拱顶,颜色也五花八门,红绿青紫,和谐交错。远看西街里的建筑像一座座艺术雕像,美轮美奂„„

阳朔西街是外国人在中国最密集 的一条街,每年来这里居住休闲游的外国人 相当于这里常住人口的三倍,西街是全中国最大的外语角,其涉外婚姻比例之高为全中国之最。为此,旅游界专家、学者称之为“中国旅游业中的阳朔现象”,中国的“地球村”。

图12:西街饰品店

北部湾广场—“南珠魂”

北部湾广场位于北海市区中心的北部湾中路、四川路、常青路交汇点,始建于1985年12月,北部湾广场是北海市综合性的城市核心广场,设计充分尊重现状,塑造了现代化的城市广场新形象。同时,保留和利用历史传统的建筑,倾注地方性的文化活动和民俗风情,使广场成为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城市公共活动场。

图15:北海老街夜景

北海老街:

北海老街一般指中山路和珠海路。珠海路始建于1883年,长1.44公里,宽9米,自那时

起,一批西洋建筑陆续在北海建成,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文化融合,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骑楼老街。这些骑楼并不是西洋建筑的简单翻

版,从深层文化根源来看,它体内流动着的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血液,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一个美丽的结晶。

北海老街建筑大多为二至三层,主要受19世纪末叶英、法、德等国在北海建造的领事馆西方卷柱式建筑的影响。临街两边墙面的窗顶多为卷拱结构,卷拱外沿及窗柱顶端都有雕饰线,线条流畅、工艺精美。临街墙面不同式样的装饰和浮雕,形成了南北两组空中雕塑长廊。这些建筑临街的骑楼部分,既是道路向两侧的扩展,又是铺面向外部的延伸,人们行走在骑楼下,既可遮风挡雨,又可躲避烈日;骑楼的方形柱子粗重厚大,颇有古罗马建筑的风格。

海底世界 : 海龟岛、南中国海珍稀标本馆等展区。北海海底世界坐落于北海海滨公园内,是以展示海洋生物为主,集观赏、旅游、青少年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海洋馆, 分为A、B两区。这里有珍稀的海牛(美人鱼)、鲸鱼骨骼、龙虾标本、千年海龟标本和奇特的亚

热带鱼类等2800多件展品和近千种海洋生物;还有水族

箱、海龟池、海豹

池、360度全方 位

图17:珊瑚 B区为海洋(图16:北海海底世

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海底观光景点。这界)透视海底隧道、生物区,里有总高度超过三层楼的巨形鱼池,内有装备潜水表演、喂鱼表

重型潜水器械的潜水员作深潜水表演 最激动图16 演和人鲨共舞表演等

人心的是上演人鲨共舞的海底隧道,还有吴哥精彩节目,令人目不暇接。

雨林、水晶宫、海报表演区、魔鬼鱼表演区、A区就是原来的北海水产馆,该馆具有二

鲨鱼码头、北部湾原生态海岸等等。十多年历史,与青岛水族馆并列为中国最早、最大的水族馆。世界大观、亚马逊雨林、玛雅山岗、亚马逊科普区、中华水世界、鳄鱼池、金海湾红树林: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胎生木本植物群落,素有“海上森林”之称,幽秘神奇、依海而生,随潮涨而隐,潮退而现,是国家级重点保护珍稀植物。北海山口镇的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北海市合浦县境内,海岸线长50公里,面积8000公顷。保护区内共有海榄树、秋茄、桐花树、白骨壤等12种红树植物,是广西乃至全国大陆发育良好、连片大、结构较 典型、保护较完整的红树林区。

北海银滩: 北海银滩位于北海半岛南端、北海市区南面的海边,距市中心约11公里。它东起大冠沙,西至冠头岭,绵延24公里,以一形如虎状的沙丘而曾被名为“白虎头沙滩”,后以其沙细而白而改称“银滩”。滩宽随潮水涨落,一二百米至二三千米不等,由纯净的高品位石英砂经千万年的海水冲涮和堆积而成,滩边为绵延海岸的林带,空气特别新鲜。这里集中了许多海滩的优点:滩长、沙细、水净、浪软,滩的坡度降比只有5‟,平缓无礁,属于无鲨鱼海区,常年水温在15℃~30℃之间。是个十分理想的四季海滨浴场和开展沙滩运动(如沙滩排球)之地,外人将它与世界名滩——夏威夷海滩媲美,国人称它为“南方北戴河”,甚至誉为“天下第一滩”。这里吃、住、玩设施完善,1994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最美休息地”之一,2000年又被评为4A级国家旅游区。它包括海滩公园、华侨投资开发区、恒利

海洋运动娱乐旅游度假中心等三大旅游活动中心。

图18:北海银滩实习总结:

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在广西进行了为期五天的野外实习。这次短暂却充实的实习让我收获颇丰!野外实习将老师课堂所讲的知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加深了对课堂所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

这次综合地理野外实习北海之行不仅让我们丰富了地质、地貌等自然地理和人文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对地理科学这个专业的认知程度。在这个野外实习实践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自身所学的知识来对我们生活或专业领域内碰到的一些现象及问题进行广泛的思考。也增加了和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增强了集体责任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也使我们增强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本次野外实习,可以活也算得上是一次毕业旅行,沿途到处流溢着无限的地质地貌和海滩风光。在看过很多地方后,我们会发现,有差别的地理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域发展前景,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北海老街的文化景观——建筑景观上看出来。当地的气候、水文、地貌、植被、土壤等地理要素决定了其主要的建筑骨骼,而文中的一些宗教、政治等因素也是一个地域所具有的特点。

下载野外综合实习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野外综合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前 言 本次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活动是在大学学习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专业课程,对气象、土壤、植物、综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学习完成后,于2012年5......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推荐阅读)

    一.实习目的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野外调查工作方法和一些简单的技能。2、通过野外实习,了解调查地区气候、地貌、母质等成土因素的特点及其和......

    人文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5篇

    为期一周的北京人文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结束了。 这是我第二次去北京, 但是, 与第一次旅游相比, 本次带有旅游性质的实习让我对很多景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于城市面貌、城市规划......

    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报告(精选五篇)

    前 言本次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活动是在大学学习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专业课程,对气象、土壤、植物、综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学习完成后,于20xx年xx月13日至20xx年xx月19日,在莫......

    庐山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庐山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概述(400字左右,位置、气候、实习涉及的哪几部分,时间等) 一、实习目的(400字左右,每门课分开写) (1)总体锻炼目的等等 (2)其他实践能力 (3)地貌 (4)植物 (5)土壤......

    淮南市生物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淮南市生物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姓名:刘华涛学号:1113010115年级:11级专业:生物科学所在小组:一班一组 1前言 生物学野外实习是每一名学习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的必修课是将理论与实......

    动物学野外综合实习报告(最终5篇)

    动物学野外综合实习报告姓名: 学号:***班级:11 所在小组: 指导老师: 实习地点: 实习时间:阿力木.亚库普级 生 物 本 科 二班第 二 组张远明, 缙云山和重庆动物园......

    桂林区域综合野外实习报告

    姓名:李梦思 学号:201114010202 指导老师:彭保发、熊建新 班级:地科11102班 时间:2014年5月 目录 一、 实习目的-----------------3 二、 实习时间-----------------3 三、 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