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电力辉煌成就60年
中国电力辉煌成就60年
作者:孙嘉平来源: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发表时间:2009-09-28打印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电力工业经历了在不断探索中奋进并获得发展的30年(1949~1978),经历了改革开放形势下快速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的30年(1979~2008)。60年来,中国广大电业职工和电力科技工作者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为中国电力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使电力工业走上了快速、健康的科学发展之路,步入了大机
组、大电厂、超高压、大电网、自动化和信息化全面发展的时代。
一、电力工业加速发展,全国装机容量突破8亿千瓦。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仅有185万千瓦,年发电量为43亿千瓦时。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
革开放以来,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不断增长的需求,电力工业呈现了加速发展的态势:
1987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1亿千瓦,全年发电量4973亿千瓦时;(注)
1995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超过2亿千瓦,全年发电量超过1万亿千瓦时;
2000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超过3亿千瓦,全年发电量超过13685亿千瓦时;
2005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超过5亿千瓦,全年发电量超过24975亿千瓦时;
2007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超过7亿千瓦,全年发电量超过3万亿千瓦时;
2008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7.93亿千瓦,全年发电量达34510亿千瓦时。
(注:统计数字未包括港、澳、台,下同。)
目前,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已突破8亿千瓦,全国日平均发电量是1949年全年发电量的2.2倍,是建国初期19
52年全年发电量的1.3倍。
随着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电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社会电气化程度持续提高:
全国人均占有电量突破2000千瓦时
反映电气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人均占有电量。新中国建国时,全国人均占有电量不足10千瓦时; 2000年人均占有电量达1081千瓦时;2006年人均占有电量达2168千瓦时;2008年人均占有电量则为2598.6千瓦时。
电力消费在能源总消费中的比重达44.12%,发电用煤占全国煤炭产量的56.66%
反映电气化程度的另一项重要指标,是电力消费在能源总消费中的比重,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电力消费在能源总消费中的比重为20.60%,2008年达44.12%。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煤炭转化成电能来使用。1980年,用于
发电的煤炭占全国煤炭产量的19.6%,进入了21世纪以来,这一比重逐步提高到50%以上。
全国农户通电率达到了99.87%,21个省(市、自治区)达到了户户通电。
农村电气化水平是国家电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78年我国农村通电率只有61.05%,改革以来,加强了农村电网和农村小水电的建设,农村通电率逐年提高,1990年提高到88.06%,2007年提高到99.69%。已建成农村小水电
站45317座,总装机容量为4738.9万千瓦。
电气化程度的持续提高,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动力,而且促进了社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为人民生活
质量的改善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发展大机组,建设大电厂,百万千瓦级电厂达到249座
1、发展高参数、大容量机组
发展高参数、大容量火电机组是我国火电建设的一项重要技术政策,是优化发展火电的主要措施之一。1949年我国
最大的火电机组是北京石景山发电厂的2.5万千瓦机组。新中国建国以来,国产火电机组的单机容量逐步提高。
1959年,首台国产5万千瓦机组在辽宁电厂投产运行;
1964年,首台国产10万千瓦机组高井电厂投产运行;
1969年,首台国产12.5万千瓦超高压机组在吴泽电厂投产运行;
1972年,首台国产20万千瓦超高压机组在朝阳电厂投产运行;
1974年,首台国产30万千瓦亚临界机组在望亭电厂投入运行;
改革开放以来,火力发电技术得到更快发展。
1987年,首台国产化引进型30万千瓦亚临界机组在山东石横电厂投入运行;
1992年,首台国产化引进型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在华能石洞口二厂投入运行;
2007年,首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在华能玉环电厂投入运行;
优化后的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国产化机组达到了国际同类机组的先进水平,这些机组的批量投产,使火力发电的主力机组由20世纪80年代的10~30万千瓦机组过渡为90年代的30~60万千瓦机组。进入21世纪,我国在大力发展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的同时,还投产了11台百万千瓦的超超临界机组。截至2008年底,我国投运的30万千瓦及以上大机组共计893台,其容量占火电总装机容量的62%;与此同时,百万千瓦以上的火电厂达到212座,最大的火电厂——大唐托克托电厂装机容量达到540万千瓦。
2、水电建设在优化发电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建国60年来,我国一直十分重视水电发展。1949年全国水电装机只有16.3万千瓦,2008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
达到1.73亿千瓦,年发电量达5655.5亿千瓦时。
1957年,我国首座自主设计、自制设备、自行施工的新安江水电站开工兴建,1965年竣工,1977年投入运行,总装机66.25万千瓦;
1958年,我国首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开工兴建,1974年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总装机122.5万
千瓦,单机容量22.5万千瓦
1970年,我国最大的径流式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开工兴建,1981年第一台机组投运,1988年全部建成投入运
行,总装机271.5万
1994年世界最大的已投运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开工兴建,2003年第一台机组投运,2008年全部建成投入运行,总装机1830万千瓦,单机容量70万千瓦;
2000年我国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广州蓄能电站建成投入运行,总装机240万千瓦,单机容量30万千瓦;
2004年我国水电装机超过1亿千瓦,达10524万千瓦;
截至2008年,我国水电总装机容量为1.73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共拥有百万千瓦以上的水电厂32座。
3、我国核电建设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
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工业示范性电站——秦山核电站于1985年开工建设,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装机容
量30万千瓦。秦山核电站的全面运行标志了中国大陆无核电历史的结束。
1987年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开工建设,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总装机180万千瓦,单
机容量90万千瓦;
进入21世纪,核电建设加快,先后建成了岭澳、秦山三核、秦山二核、田湾等4座百万千瓦级的核电站;
2008年核电总装机已达884.6万千瓦,年发电量为692亿千瓦时。共有百万千瓦以上的核电厂5座。
4、以风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发展迅速
我国风电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在21世纪得到了加速发展。2000年全国风电装机34.4万千瓦,2005年增长为126.6万千瓦,2008年吊装容量超过了千万千瓦,达到了1215万千瓦,并网容量为837万千瓦。风电场已遍布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风电装机容量超过百万千瓦的省区有:内蒙、辽宁、河北、吉林,其中内蒙的风电装机
达373.5万千瓦。
2009年9月,位于上海近海地区的我国第一座海上风电场首批3台3MW机组并网发电,该风电场将安装34台3MW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将达10.2万千瓦。与此同时,我国首座10MW级的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在甘肃敦煌开工建设。
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将对我国发电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电源结构的不断优化,我国已拥有采用高参数、大机组的百万千瓦级的电厂249座,其装机容量占全国总装机的一半以上(51%),它们与采用先进技术指标的所有火电厂一起,已成为我国发电主力,为实现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
发挥了重要作用。
供电煤耗由1978年的每千瓦时471克,降至2008年的345克;
发电用油由1978年的2013万吨,降至2008年的1000万吨;
火力发电每千瓦时的耗水量由2000年的40吨下降到30吨以下;
火电烟尘排放量由1980年的399万吨降至2008年的350万吨。
三、发展特高压、建设大电网,全国联网格局基本形成建国以来,随着电源建设的发展,特别是大型水电工程的建设,输电电压等级逐步提高,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国正运行着世界上最高电压等级(1000kV)的输电线路和系统总容量达 6亿千伏安的大型互联电网,互联的6大区
域电网中,有3大区域电网的系统容量超过1亿千伏安
1954年,新中国首条220kV高压线路─松(丰满)东(虎万台)李(石寨)线投入运行;
1972年我国第一条330kV超高压输电线路─刘天关线(刘家峡─天水─关中)投入运行;
1981年我国第一条500kV超高压输电线路─平武线(平顶山─武汉)投入运行;
1990年我国第一条±500kV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葛上线(葛洲坝─上海)投入双极运行;
1999年我国第一条500kV紧凑型输电线路─昌房线(昌平─房山)投入运行;
2005年我国第一条750kV超高压交流示范工程在西北电网投入运行;
2009年我国第一条1000kV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晋东南─南阳─荆门)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2006年世界首条±800kV云南─广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兴建,预计2010建成投运;
2007年和2009年向家坝─上海和锦屏─苏南两条±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分别开工兴建。
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500kV及以上输电线路总长度已超过10万公里,变电容量5.3亿千伏安;已投运的直流
输电工程9项,直流输电线路总长度和输送能力均居世界第一位。
交、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为大电网的建设以及实现“西电东送”和全国联网发挥了重要作用。从1990年±500kV葛上线投运实现华中和华东两大区域电网的非同期互联,到2001年东北和华北电网通过500kV交流线路实现同步互联;从2004年和2005年,三广直流工程(三峡─广东)和灵宝“背靠背”工程的分别投运实现了华中与南方电网,以及西北与华中电网的非同期互联,到2009年华北电网与华中电网通过1000kV特高压交流线路实现互联,全国联网的格局基本形成。全国联网对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日益明显。全国跨区资源配置的电量由2000年的23亿千瓦时增加到2005年的773.8亿千瓦时,2008年跨区配置电量达到了2402.9亿千瓦时。
灵活交流输电技术(FACTS)取得突破、实现国产化并在电网中得到实际应用,提高了线路输送能力,增强了对大电网的控制能力。2004年12月,碧成线220kV可控串补投入运行。2007年10月,伊冯线500kV可控串补投入运
行。
四、电网保护、控制、自动化技术进入国际行列
在输变电技术和大电网不断发展的同时,电网二次系统建设不断加强。20世纪80年代以来,继电保护、电力通信
和电网安全监控等技术迅速发展,具有原创性和自主知识产权的LEP-200系列输电线路成套保护装置已在全国
220kV-500kV系统中广泛应用,其保护性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自主研发的CSC2000型分布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已
在全国35kV-500kV变电站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变电站自动化水平。
1997年,推出了新一代开放型分布式能量管理系统OPEN-2000,此平台既可集成EMS系统的AGC、AVC、PAS和DTS等应用,又可集成电能量计量系统、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水调系统、MIS和DMS等系统。自1998年,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CC-2000开放式、面向对象的EMS/DMS支持系统已在国家电力调度中心及网、省电网等调度中心陆续投入运行。我国已建成了包括SCADA、EMS/DMS、AGC、AVC等系统在内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已经100%
实现了国调、网调、省调三级调度自动化。我国电力自动化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2000年全国电力调度数据网(SPDnet)和全国电力计算机广域网(SPInet)分别建成和投运,目前全国220kV以上电力系统通信网已经基本实现了光纤通信。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的水平不断提高。电力生产过程自动化由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控制发展到电网调度的自动化和配电自动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则从单一的MIS系统发展为包括地理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ERP系统和地理市场
技术支持系统、营销系统在内的多功能管理信息系统,显著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电网运行和控制技术的现代化为大型互联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第二篇:中国电力投稿(定稿)
《中国电力》杂志投稿须知
为了便于作者投稿和与《中国电力》杂志社联系,本刊现将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1)作者投稿时,文章字数(包括图、表所占的相应字数)控制在5 000字左右为宜,并提供中、英文的题名、摘要、关键词、工作单位;同时还要提供作者简介(指第一作者概况,包括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从事的主要工作或研究方向),每篇文章的最后要附有参考文献。
(2)对于获得各类基金资助项目的科技类论文,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论文,《中国电力》杂志社将优先录用发表。并请作者在文章上注明项目编号,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此外,为了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本刊欢迎海外作者踊跃投稿。
(3)作者尽可能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向本刊投稿,本刊的电子邮件地址为
E-mail:xx_zzs@sgcc.com.cn请在稿件的word文档上注明联系方式,如通信地址、邮编、手机号码、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地址等,便于编辑与作者间的联系。
(4)对于邮寄至杂志社的稿件,作者需自留底稿,杂志社恕不退稿。杂志社将在收到稿件的3 个月内,答复稿件的处理结果。
第三篇:18大辉煌成就
感悟党恩赞颂成就18大以来的伟大建设成就演讲稿
2017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我们党将召开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深入宣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今年党建研究宣传工作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着眼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以思想建党为根本、以从严治吏为重点、以改进作风为突破、以反腐肃贪为要务、以制度治党为保障,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党的建设上取得显著的成效。
一、丰富发展了执政党建设理论,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越来越有力。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情况新特点,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一是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最根本的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的时代命题,将加强党的领导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强调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必须坚定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旗帜鲜明地把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指针,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根本政治要求和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明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到一个新高度。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对自身提出的严格要求,同时也是为其他三个“全面”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客观需要。习总书记强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键在全面从严治党。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坚持不懈统筹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三是形成了总书记党建思想,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根本遵循。习总书记党建思想涵盖了管党治党方方面面,科学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形成了思想深邃、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二、重视思想建党,“走好新的长征路”的思想根基越来越牢。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铸魂,始终以强基固本、正本清源的标准治心,带领全党在思想、作风、党性上持续进行“补钙”“加油”。
一是以理想信念为重点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列入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八大任务之一,并从思想理论建设、党性教育、道德建设三个方面作出全面部署。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带头开展集体学习。自2013年以来,中央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都把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提升道德境界作为重点内容。各级党组织从抓理想信念教育入手,把党章党规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学习重点,强化中心组理论学习和党员干部日常理论学习,从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抓起,构建述学、督学、考学机制,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二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积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开展了一系列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为更好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制定了《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行办法》。积极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队伍,全面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坚守网络思想阵地,组建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积极构建文明网络、清朗网络。
三、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选人用人越来越准、风气越来越正。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从明确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入手,为进行伟大斗争推进宏伟事业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一是好干部标准深入人心。围绕治国理政新要求,总书记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强调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忠诚、干净、担当,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对民族地区干部还提出了“三个特别”的要求,为选好用好干部提供了新的指南。党中央印发了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把好干部标准贯彻体现到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原则、基本条件、基本要求等各个方面。
二是选人用人理念方法更加科学。党中央先后就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以事择人、依岗选人,强化领导责任、加强分析研判、注重民主质量、解决“四唯”问题,严把政治关、作风关、能力关、廉政关,统筹干部资源科学选人用人。发挥干部考核“指挥棒”作用,强化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建立干部实绩档案,大力推进干部交流,加大对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调整力度,着力整治“为官不为”等问题。
三是选人用人公信力大大提高。强化任前审查核实,实行干部“凡提四必”。各级组织部门建立健全了信件、电话、网络、短信“四位一体”的“12380”综合举报受理平台,结合巡视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建立干部选任工作纪实和责任倒查制度。开展了“带病提拔”集中倒查和违反干部标准程序、跑官要官和说情打招呼、“三超两乱”、干部档案造假、领导干部违规兼职、“裸官”等专项整治,严查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党中央查处通报了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四川南充拉票贿选案、辽宁拉票贿选案等选人用人违法违纪案件。四是干部素质能力全面提升。党中央印发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2013年至2017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央党校连续举办省部级干部研讨班、县委书记研修班,各级党组织结合实际,不断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有力提升了干部素质能力。
四、夯实基层基础,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越来越明显。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
一是组织体系更加严密。以扩大基层党组织“两个覆盖”为目标,加大在农民合作社、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集地、产业园区等建立党组织力度,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进一步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的领导、党的工作、党的组织作用有效地覆盖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党的工作渗透到方方面面。
二是责任体系更加清晰。党中央召开会议,分别就农村、高校、国有企业等领域党的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中组部召开了社区、机关、社会组织、中央企业、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座谈会,分门别类进行部署,强调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服务功能,对各级各领域党组织的职责定位、责任考核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有力推动了各领域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各级党委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党支部书记规范化管理,加大基层党组织书记轮训力度。着力健全基层民主管理机制,在村和社区普遍推行“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基层民主管理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
三是服务保障体系更加高效。党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把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心转到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各级党组织深入贯彻中央精神,推广机关干部下基层、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结对帮扶等做法,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开展服务。以抓党建促脱贫,组织党员干部扶贫工作组、驻村扶贫工作队、选派“第一书记”深入贫困地区开展工作。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使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
四是党员队伍更加纯洁。党中央下发《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明确了“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培养、教育、考察提出新要求,强化党组织的领导责任和把关作用,为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各级党组织严格发展党员程序,探索实行发展党员工作培训制、票决制、公示制、责任制,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开展了党员组织关系排查、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及时清理和纯洁党员队伍。
五、持之以恒抓作风改作风,党群干群关系越来越密切。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作风建设作为推进党的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一是出台中央八项规定,切实转变作风。2012年,中央政治局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沉下身子、走近百姓,“身挨身坐、心贴心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各地也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截至2016年8月底,约14万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被查处,约18.6万名干部被处理,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约9.1万人;仅中央纪委就公开通报曝光了18批次106起典型问题。
二是扎实开展党内教育,持续整治作风问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开局亮相,狠刹文山会海、吃拿卡要、庸懒散拖、“舌尖上的浪费”“会所中的歪风”“车轮上的铺张”、超标办公用房、公款消费等“四风”蔓延势头。“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把重点对准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着力解决修身不严、用权不严、律己不严,谋事不实、创业不实、做人不实等突出问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党的意识淡化、宗旨观念淡薄、精神不振、道德行为不端等问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
三是健全完善机制,推动了作风建设抓常、抓细、抓长。党中央出台了关于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等意见,对深化作风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制定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及公务接待、公车改革、会议费管理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并加强常态化监督检查。
六、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监督执纪越来越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严明纪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用纪律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一是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突出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的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各地各部门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采取专题教育等各种形式,教育引导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强化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对党忠诚老实、光明磊落,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
二是落实“四种形态”,治“病树”拔“烂树”护“森林”。“四种形态”这一重大理念创新为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提供了实现路径。各级党组织采取教育提醒、诫勉谈话、组织函询等方式,加强对党员的日常管理监督,发现苗头及时提醒,触犯纪律立即处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问题作为纪律审查的重要内容,对以身试纪者严格执纪,不因未触及法律而“放过一马”,释放了执纪必严、违纪必究的强烈信号。
七、坚持治标与治本并重、“老虎”“苍蝇”一起打,惩治腐败力度越来越大。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战略重点和重大政治任务,以零容忍的态度重拳反腐。一方面,从治标入手,以义无反顾的决心和前所未有的力度,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先后查处了一批高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对***、***、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案件的查处,旗帜鲜明地向党内外宣告,反腐无死角、打虎无禁区。坚决查处小官巨贪,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案件。积极落实巡视、派驻两个“全覆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已开展了11轮巡视,从2016年起还增加了“回头看”,使巡视工作更有韧性和威慑力。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
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1.5%的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就表示很满意或比较满意。另一方面,以治标为根本,完善以德治腐、以法治腐、以制度治腐的协同机制。明确了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推行“一岗双责”“一案双查”,落实各级党委和纪委以及领导班子的责任。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真正把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拧紧,增强廉洁从政意识。坚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全面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确保党和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八、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蹄疾步稳,管党治党的制度笼子越扎越紧。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任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成立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专项小组。党中央《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在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下,围绕4方面改革任务,提出了26项重点举措,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和遵循。二是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党中央部署开展了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工作。《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发布,使党有了第一步党内“立法法”和备案程序规定。修订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50多部党内法规,基本形成了涵盖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主要领域、适应管党治党需要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框架。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
九、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态越来越好。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整风精神严格党内生活,全方位、立体式加强和构建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一是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各级党组织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党性定期分析等制度,着力解决不按规定开展党内活动,党内生活质量不高、流于形式、难以发挥作用的问题。党员领导干部严格执行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
二是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质量。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中央政治局常委各选择一个县作为联系点,亲自参加专题民主生活会,充分发挥示范作用,推动教育实践活动走向深入。党中央专门派出督导组(巡回督导组)到各地各部门严督实导。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坚持和完善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提出了明确要求。党中央印发的《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若干规定》,为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主生活会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是积极扩大党内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保障全体党员平等享有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履行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坚持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畅通党员参与讨论党内事务的途径,拓宽党员表达意见的渠道,营造了党内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
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得越来越实。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不断强化管党治党责任。
一是党中央带头落实主体责任。中央政治局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党的建设。习总书记多次在中央全会、中央纪委全会等重要会议、重要场合发表重要讲话,对全面从严治党指明方向、提出要求,在党内教育中以身作则、示范带动,对管党治党方面存在的问题不遮掩、不回避、不手软。
二是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党中央从中央部委和省一级抓起,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各级党组织制定了落实主体责任的办法细则,积极探索约谈一把手、开展述职述责、进行落实主体责任专题培训等方式,把责任压紧压实。
三是强化严厉问责。出台《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为开展问责提供明确依据,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利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经过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在加强党的建设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时刻保持“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政治清醒,保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政治自觉,坚持严字当头、实处着力,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着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努力把党建设成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勇敢担负历史责任、带领人民群众向着伟大目标不断奋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二是必须始终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牢牢抓住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个首要任务,注重理想信念的常修常补、经常锤炼,促进党员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更多地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
三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监督相结合。全面从严治党,首先必须依靠自身力量,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切实增强“四自”能力。同时,必须注重加强人民监督,实现党内党外同向发力、党心民心同频共振,才能管好党治好党。
四是必须始终坚持抓住“关键少数”引领“最大多数”。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解决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解决党自身的问题,关键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发挥关键作用,政治生态才能风清气正。只有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引领示范作用,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动一级干,以点带面、以上率下,才能更好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五是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把问题作为靶子,以达成目标为原则,以产生实效、群众满意为标准,既从面上科学统筹、系统把握,又抓重点解难点、攻克薄弱环节,瞄着问题去、对着问题走,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正视问题,厘清时间节点、明确任务方法,在解决一个又一个具体问题中,推动整体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六是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勇于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第四篇:五年辉煌成就
齐心协力抓落实 凝神聚力铸辉煌--地区工会五年发展纪实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取得辉煌成就,综合国力、人民生活、社会保障都得到了大幅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迈上新的台阶。中华民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可以说,这些取得的成绩是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辛勤劳动、不懈奋斗、无私奉献的结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创造了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而又打开国门搞建设的人间奇迹。然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工会工作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工人阶级队伍日益壮大,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先进性明显增强,利益进一步实现,领导阶级地位更加巩固,主力军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工运事业发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发展道路。工人阶级是我国现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社会主义中国当之无愧的领导阶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那么,工会就要发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道路的主导作用。
齐心协力抓落实、凝神聚力铸辉煌,在过去的五年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喀什地区办事处紧随时代的步伐,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始终做坚持中国道路的柱石、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坚;围绕大局、服务大众,发挥优势、开拓创新、稳抓落实,凝聚
一切力量为喀什地区工会的发展创造出了一个个辉煌的成绩。
五年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喀什地区办事处受地委和自治区总工会的双重领导,以地方党委领导为主。其主要职责和任务是:根据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工运方针,围绕地委和上级工会的工作部署要求,研究制定工作计划,组织、指导、开展本地区的工会工作。依照法律和《中国工会章程》,组织和指导各级工会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进一步突出和履行维护职能。对涉及职工合法权益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向地委、行署反映职工的思想、愿望和要求,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指导基层工会自身建设和改革,组织各级工会开展以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形式的厂务公开、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推动工会组织在各类企业建立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及监督保障机制。组织基层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和技术创新活动。协助地委和行署做好劳动模范的推荐和评选,负责劳动模范的管理工作。负责全区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工会组织建设工作,抓好乡、镇及街道办事处、私营企业工会组建工作,并逐步向个体工商户延伸,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会组织。会同各县、市党委和地区有关部门党组织,协商推荐县一级基层工会的主要领导人。负责工会经费的管理、审查、审计工作。承办自治区总工会和地委、行署交办的其他事项。
一、发挥职能,切实推进各项工作统筹开展。五年来,喀什地区各级工会组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定不移地推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落
实,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在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喀什地区经济发展、维护稳定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为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组织各种形式的建功立业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开展‚当好主力军、‘十二五’和谐奔小康‛主题竞赛,创建‚工人先锋号‛,‚爱岗敬业做主人,实现小康做贡献‛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师徒帮教活动,历年来,开展各类竞赛活动138 项,劳动竞赛参赛92657人次。
为全面发挥喀什地区工会劳模的引领示范作用,喀什地区工会进一步加强劳模评选表彰和服务管理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提升劳模社会地位、发挥劳模榜样激励作用。2000年以来,推荐评选全国劳模先进工作者11人,自治区劳模先进工作者65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8个。自治区开发建设新疆奖章 9人;创建自治区‚工人先锋号‛7个。地区五一巾帼先进集体18个,地区五一巾帼奖先进个人39名;命名68个班组、站、队、科室地区‚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参与劳动法律监督、劳动争议调解。各级工会建立劳动法律监督机制组织达319个,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受理违法违规案件831件,调解率达91%以上。11县1市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与同级政府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在事关最低工资标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企业改制涉及职工利益等方面的问题衔接协调解决。规范工会法人资格颁证工作,对所属基层工会的财产、组织机构、工会主席进行登记审查,基层工会法人资格核准登记备案1049个。
开展职工之家活动,把工会建设成为组织健全、维权到位、工作规范、作用明显、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创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7个,全国模范职工小家2个;自治区模范职工之家标兵5个、模范职工之家29个、模范职工小家11个;地区级模范职工之家104个,地区级模范职工小家12个。培育和选树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2个,自治区‚职工书屋‛自建点31个,基层‚职工书屋‛自建点40个。
2013年上半年,集中开展与地区人社局联合召开喀什地区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推进会,对喀什市、疏附、疏勒县域内企业发放维、汉文工资集体协商特别提示函500多份。结合民生建设、服务职工工作,建立工会服务站258家。认真做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工作,推荐选举产生26名代表。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总工会《关于全面实施职工素质工程的意见》精神,开展喀什地区职工队伍及素质状况调查。向各县市总工会明确提出我区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目标任务,加强科学文化素质建设,选树基层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重点扶持优秀示范点建设。引导职工勤读书、善读书、读好书;推进‚职工书屋‛建设,进一步规范‚职工书屋‛建设,注重功能发挥。
近年来,工会其他工作也取得了新进展。工会信息宣传报道力度逐年加大,地税代收工会经费收入实现稳步增长,召开了第一届地区经费审查委员会工作会议,组织先进女职工代表进京参观,工会和文化宫资产管理、统计、办公自动化及教育工会工作等都取得新进展,工会机关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二、稳中求进,切实保障广大职工的民生问题 稳定是福、**是祸。近年来,喀什地区工会紧紧围
绕维护稳定,维护民族团结为核心,开展以学习《宪法》为基准,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强化‚四个认同‛思想教育,面对广大职工进行马克思主义‚五观‛和新疆‚三史‛教育,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职工‛活动,开展系列活动5次,576家基层工会参加,覆盖职工26281人。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向全区各级工会印发《自治区总工会致全区各族职工的倡仪书》,积极主动与韶关市总工会联系,为当地务工的新疆员工寄去一批反映家乡生活、工作、文化娱乐的音响制品和‚7〃5‛、‚7〃6‛事件真相及中央、自治区领导讲话的维语光碟,使在外务工人员明白真相,安心务工。2013年,根据‚4〃23‛严重暴力恐怖案件,下发《关于开展向处臵‚4〃23‛严重暴力恐怖案件英勇牺牲烈士及荣获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学习活动的通知》,呼吁各族职工群众向烈士学习。积极召集86名广大职工和劳模代表召开反分裂反暴力恐怖斗争声讨会,传达中央和自治区对境内外暴力恐怖分子的态度。在全工各族职工中开展‚争做民族团结的好职工、正确教育子女的好家长、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活动。
积极协助党政做好减员增效、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送温暖工程基本实现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健全了困难职工帮扶体系,开展就业帮扶、生活救助、医疗互助、法律援助等帮扶制度,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接待上访人员 831人,筹集送温暖资金3219万元。对10880特困职工及各失业人员进行建档,实行动态帮扶,通过建立特困职工档案,积极协助民政部门对企业低保对象进行排查,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低保‚三条保障线‛实现了有效衔接。2009年至2011年期间,对1092名考取大专院校困难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340.72万元助学金。为786
户特困职工家庭设立了实名制帮扶账户,进行常态帮扶。帮扶困难职工25580人次,职业介绍2277人次。2006年,喀什地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经过自治区总工会验收挂牌,成为全国工会系统的帮扶中心,对特困职工及失业人员进行建档,实行动态帮扶。
深入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会工作方针,坚持‚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维权观,围绕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建立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工资协商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积极建立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实施办法、实施意见,把企业改革的难点、职工群众关心的焦点、民主评议企业领导人作为公开的重点内容。全区签订集体合同287份,集体合同覆盖职工31836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的企业133家,涵盖职工11838人。坚持和完善职代会制度为重点的职工民主管理工作,企业单位工会组织所在单位建立职代会制度590个,涵盖基层工会1067个,涵盖职工76328人。全区有390家国有、集体企业推行厂务公开。124家公司制企业建立职工董事、监事制度。截止2013年6月30日,喀什地区厂务公开建制1258家;集体合同建制企业499家;工资集体协商建制企业486家;职代会建制1245家;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建制365家;建立职工监事制度数365家。建立基层工会1919个,职工245248人,会员225751人,女职工99571人。
2010年,依靠党委加强推进工会组建工作的有力抓手,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落实党建带工建,加强基层组织建
设,组建非公企业工会组织669家,新社会组织84家。开展地区级表彰活动,51名同志评为‚三好职工‛。组织开展‚三好‛职工先进事迹巡回演讲,宣讲11场次,参加职工达3000多人次。为更好地推进工会工作,研究了落实《中共喀什地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式下工会工作意见》,建立工作机制,推进工会工作开展。与地委组织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把工会工作纳入党建目标管理体系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会干部协管工作的意见》;与地委宣传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把工会工作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体系的意见》;最终形成《喀什行署与喀什地区工会建立联系会议制度的意见》并启动,12县(市)均建立与政府联系会议制度。
多年来,喀什地区工会不断加大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力度,仅2012年一年,共走访242家企业,慰问劳模和困难职工2743人,发放慰问金33万元;召开座谈会87场,个案访谈292人,发放宣传材料10490份,撰写调研报告17篇,举办培训班7期,培训干部750人。实施生活、大病救助、送温暖资金437万元,帮扶困难职工9975人次。对750名考取大专院校困难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150万元。开展劳动关系矛盾隐患排查工作,共摸排企业363家,涵盖职工27906人。
三、抢抓机遇,同心共创美好中国梦
多方协调,全力以赴做好工会对口援疆工作。2009年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之后,援疆工作正式启动,地区工会抢抓机遇为将援疆政策落到实处,立即成立援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广东、山东、上海、深圳四省市对口支援喀什地区12县市工会调研交流机制。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开展对接
和交流互访,与援疆省市共同制定了科学援建、分步实施的中长期援建规划。制定了对口援疆7项服务措施。开展重点援疆工程竞赛活动,共有41个援疆项目参赛,促进了援疆重点工程优质、高效建设。组织6批150名工会干部到上海、广东、深圳实地学习考察。高标准援建职工书屋示范点16个。援建10个县总工会标准化职工服务中心阵地建设,援增县以上公务用车9辆。新一轮援疆工作以来,为充分发挥喀什地区工会援疆工作的优势,创新工会系统干部人才援疆工作,积极开展‚帮带提升:工作,制定‚帮带提升‛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一对一、一对多、职能业务科室相对接的‚帮带提升‛关系,明确帮带关系重点、明确绑带形式,各环节工作指定专人负责联络的制度,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远程人才帮带提升。增强援疆工作的宗旨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帮助喀什地区工会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管理方法。全面提升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在党委和援疆领导小组的带动下,工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巩固扩大了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建立考核工作机制,制定考核工作标准,通过一年一检查,两年一评比,从组织建设、干部培训、集体合同签订、劳动争议、劳动竞赛、民主管理、工会财务工作、送温暖工作、工会作风建设进行检查考评。历年来,评选优秀工会工会者58名,工会积极分子70名。对158个先进基层工会进行表彰,2010通过公益性岗位聘任100名大学生从事工会工作,充实到乡镇基层工会。先后组织16批76名未取得上岗资格证的工会干部在全总工运学院、自治区工会干部学校培训。对2617名工会专兼职工干部进行了轮训。助推了全区工会综合工作的开展。创新工会组建形式,组织体制不断完善,建立了工业园
区工会、社区工会、商贸市场工会、等新的工会组织形式,167个乡镇成立工会,乡镇、社区、企业工会的‚小三级‛工会组织体系基本形成。按照‚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建会要求,把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作为工会重中之重,大力推进非公有制企业、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组建立工会。
五年来,智力援疆成果显著、民生援疆惠及职工群众,文化援疆促进职工文化繁荣、设施援疆稳步推进,援疆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使喀什地区各族职工切实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为加快推进喀什工运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回顾过去的五年,喀什地区工会在自治区总工会和喀什地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区各级工会组织和各地援疆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新的进展和突破。通过一个个机会,一次次验证,一例例成果,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喀什工会的发展道路。在喀什工运事业的里程碑上留下了一段段经典。
今后,喀什地区工会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突破、不断创新、不断的前行。职工群众的幸福追求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职工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动力。我们要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扎实过硬的工作作风,不断推进工会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大历史任务,为喀什建成中国西部明珠做出新贡献,使民族复兴中国梦早日梦想成真。
第五篇:中国电力能源分布浅析
中国电力能源分布浅析
中国煤炭和水能资源丰富,石油和天然气相对较少,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但是,中国能源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总体上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煤炭总资源量北部占87%,西部占52%;可采储量北部占79%,西部占26%。石油陆上总资源量东北和华北占52%,西北占35%;可采储量东北和华北占50%,西北占32%。天然气陆上总资源量西北占43%,华北和东北占12%;可采储量西北占52%,华北和东北占23%。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70% 集中在西南,技术可开发水能资源西南占67.8%,中南占15.5%。
一、大型煤电基地分布
(一)山西煤电基地
山西是我国传统煤炭产区,包括晋北、晋中、晋东三个国家规划建设的大型煤炭基地,已探明保有储量2663亿吨。结合煤炭资源储量、生态环境等方面因素考虑,山西煤炭产区生产规模可达9亿吨/年。
山西水资源总量为123.8亿米3/年,多分布在盆地边缘及省境四周。未来山西煤电基地用水主要通过水利工程、城市中水和坑排水利用等方式满足,原则上不取用地下水。在采取节水、充分利用二次水源等措施后,预计2020年发电可用水量可达到7.10亿米3/年。
综合考虑煤炭和水资源,晋东南、晋中、晋北三个煤电基地可开发电源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山西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2620万千瓦,2020年约4100万千瓦。
(二)陕北煤电基地
陕北煤炭产区煤炭储量丰富,煤质量优良,已探明保有储量1291亿吨,包括神东、榆神、榆横、府谷四个矿区,煤炭规划生产规模合计可达到4.55亿吨/年。随着煤炭资源勘探的进一步深入,各矿区生产规模还可进一步加大。
陕北地区位于我国西北黄土高原,河川径流较小,供水设施缺乏。综合规划水利工程、城市中水利用、矿井排水利用、黄河干流引水工程等水源供给能力分析,结合各项节能设施,陕北煤炭产区未来水资源供需可以得到平衡。煤炭基地用水近期以区内水源为主,远期通过黄河干流引水工程解决。预计2020年发电可用水量为1.48亿米3/年。
综合考虑煤炭和水资源,陕北煤炭基地可开发电源装机容量约4380万千瓦。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陕北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1360万千瓦,2020年约2760万千瓦。
(三)宁东煤电基地
宁东煤炭产区煤炭已探明保有储量309亿吨,储量较为丰富,主要矿区煤质优良,开发技术条件较好。根据现有矿区资源条件,宁东煤炭产区规划生产规模 达到1.35亿吨/年。
宁东煤炭产区位于银川市黄河以东,取水较为方便,宁东供水工程可以为用水企业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供应。宁东煤炭产区工业项目用水指标主要通过水权转换方式取得。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黄河水权转换规划,引黄灌区向工业可转换水量指标主要用于宁东基地项目,其中配置到电力的转换水量指标可达1.67亿米3/年,煤电基地建设所需水资源可以得到保证。
综合考虑煤炭和水资源,宁东煤电基地可开发电源装机容量约4880万千瓦。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宁东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1400万千瓦,2020年约1840万千瓦。
(四)准格尔煤电基地
准格尔煤炭产区煤层平均厚度达29米,已探明保有储量256亿吨,大部分为褐煤和长焰煤。根据各矿区的生产能力规划,准格尔煤炭产区生产规模可达到1.4亿吨/年。
准格尔地区水资源总量为3.6亿米3/年。煤电基地用水主要通过地下水开采、黄河干流引水、城市中水利用解决。根据对全社会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准格尔煤炭产区发电可用水量2020年可达到1.78亿米3/年。
综合考虑煤炭和水资源,准格尔煤电基地可开发电源装机容量约6000万千瓦。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准格尔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3000万千瓦,2020年约4340万千瓦。
(五)鄂尔多斯煤电基地 鄂尔多斯煤炭产区煤炭已探明保有储量560亿吨,水资源总量25.8亿米3/年,发电可用水量2020年可达到1.81亿米3/年。综合考虑煤炭和水资源,鄂尔多斯煤炭基地可开发电源装机容量约6000万千瓦。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鄂尔多斯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240万千瓦,2020年约480万千瓦。
(六)锡盟煤电基地
锡盟(锡林格勒盟)位于内蒙古中部,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保有储量484亿吨。煤质以褐煤为主。锡盟煤电普遍具有煤层厚、结构稳定、开采条件好的特点,适合大规模露天开采,开发成本较低。根据资源条件估算,锡盟煤炭产区生产规模可达3.4亿吨/年。
锡盟煤炭产区水资源总量26.1亿米3/年。未来,通过建设水利工程、加大城市中水和矿区排水利用等措施,锡盟地区可供水量可望有加大增加。根据对全社会水资源供需分析,预计2020年发电可用水量可达到1.52亿米3/年。
结合考虑煤炭和水资源,锡盟煤电基地可开发电源装机容量约5000万千瓦。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锡盟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1692万千瓦,2020年约3012万千瓦。
(七)呼盟煤电基地 呼盟(原呼伦贝尔盟)煤炭产区煤炭已探明保有储量338亿吨,以褐煤为主,大部分资源适合露天开采,具备成为大型煤电基地的条件。根据现有资源条件估 算,呼伦贝尔煤炭产区生产规模可达到1.56亿吨/年。
呼伦贝尔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水资源总量127.4亿米3/年。发电可用水量较为充足,2020年预计可达到1.24亿米3/年。
综合考虑煤炭和水资源,呼盟煤电基地可开发电源装机容量约3700万千瓦。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呼盟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1100万千瓦,2020年约1900万千瓦。
(八)霍林河煤电基地
霍林河煤炭产区煤炭已探明保有储量118亿吨,以褐煤为主,埋藏浅、煤层厚、结构简单,适应露天开采,煤炭生产规模可达到8000万吨/年以上。
霍林河煤炭产区水资源总量约2.4亿米3/年。通过加强水资源保护开发、兴修水利工程、坚持开源和节流并重、充分利用矿区疏干水等措施,预计2020年发电可用水量可达到0.42亿米3/年。
综合考虑煤炭和水资源,霍林河煤电基地可开发装机容量约1420万千瓦。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霍林河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360万千瓦。
(九)宝清煤电基地
宝清煤炭产区是黑龙江省重要的资源产区,已探明保有储量52亿吨,均为褐煤。根据各矿区煤炭资源条件和建设规划估算,宝清产区煤炭生产规模可达到6500万吨/年。
宝清地区水资源总量34.6亿米3/年,可为宝清煤电基地供水1.5亿米3/年,区域外松花江干流水资源可利用量为0.73亿米3/年,发电可用水量较为充足,水资源供给能力完全能够满足煤电基地建设要求。
综合考虑煤炭和水资源,宝清煤电基地可开发装机容量约1200万千瓦。在满足本地区电力需求的前提下,宝清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800万千瓦。
(十)哈密煤电基地
新疆哈密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保有储量373亿吨,煤层浅,开采技术条件好,未来哈密地区煤炭生产规模可达到1.8亿吨/年,并有进一步增产潜力。
哈密地区水资源总量5.7亿米3/年。根据当地水资源利用规划,到2020年前哈密将建设乌拉台等多个水库增加供水。水资源经全社会综合配置平衡后,2020年发电可用水量可达到0.62亿米3/年。
综合考虑煤炭和水资源,哈密煤炭基地可开发电源装机容量超过2500万千瓦。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哈密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2100万千瓦。
(十一)准东煤电基地
新疆准东地区煤炭已探明保有储量789亿吨,煤层赋存浅、瓦斯含量低,开采技术条件好。根据准东能源基地建设规划,2020年煤炭生产规模可达到1.2亿吨/年。
准东地区水资源总量13.9亿米3/年。通过引额(额尔齐斯河)济乌(乌鲁木齐)工程及“500”水库东延供水工程进行跨流域调水,可以解决准东煤电基地 的用水问题。2020年发电可用水量约0.84亿米3/年。
综合考虑准东煤炭产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煤炭资源、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准东煤电基地可开发装机容量约3500万千瓦。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准东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1000万千瓦,2020年约3000万千瓦。
(十二)伊犁煤电基地
新疆伊犁煤炭产区煤炭已探明保有储量129亿吨,煤层埋藏浅,易于开采。根据煤炭产区的资源条件,可以建成年产量上亿吨的煤炭采区。
伊犁煤炭产区水资源总量170亿米3/年,水资源丰富。考虑全社会各行业用水需求后,发电可用水量2020年可达到3亿米3/年。
综合考虑煤炭和水资源,伊犁煤电基地可开发电源装机容量约8700万千瓦。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伊犁煤电基地2015年后开始向外送电,2020年外送规模约1000万千瓦。
(十三)彬长煤电基地
彬长煤炭产区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部,已探明保有储量88亿吨。根据资源禀赋、开发现状及技术条件,彬长煤炭产区煤炭生产规模可达4000万吨/年。
彬长地区水资源总量为15.1亿米3/年。根据陕西省对省内河流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未来将建设多个水资源工程,主要用于解决居民生活和彬长矿区的工业用水。考虑矿区排水的循环利用,彬长地区发电可用水量2020年能够达到0.42亿米3/年。
综合考虑煤炭资源和水资源,彬长煤电基地可开发装机容量约1400万千瓦。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彬长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800万千瓦。
(十四)陇东煤电基地
甘肃陇东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边缘,区域内煤炭资源丰富、煤质优良、分布集中、赋存条件好,已探明煤炭保有储量142亿吨,规划产能超过1亿吨/年。
陇东地区水资源总量为12.5亿米3/年,属相对缺水地区。为解决水资源匮乏问题,甘肃省计划结合陇东能源基地煤炭开发,修建多项水利供水工程,并充分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及煤矿疏干水,科学合理配置水资源,保障火电、化工项目用水需求。预计到2020年,发电可用水量能够达到0.79亿米3/年。
综合考虑煤炭资源和水资源,陇东煤电基地可开发装机容量约2660万千瓦。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陇东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400万千瓦,2020年约800万千瓦。
(十五)淮南煤电基地
淮南煤炭产区煤炭已探明保有储量139亿吨,具有煤层厚度和分布集中的特点,开采煤层厚度平均20-30米。矿区内水系丰富,水资源总量58.0亿米3/年,煤电基地用水主要来自淮河干支流,发电可用水量较为充足。
综合考虑煤炭和水资源,淮南煤电基地可开发电源装机容量约2500万千瓦。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淮南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1320万千瓦。(十六)贵州煤电基地
贵州煤炭产区煤炭已探明保有储量549亿吨,水资源总量超过1000亿米3/年,发电可用水充足。随着贵州用电需求的快速增长,贵州煤电基地所发电力主要在本身范围内消纳。
二、大型水电基地分布
(一)金沙江水电基地
金沙江领域面积47.32万公里2,约占长江全流域面积的26%。金沙江水力资源极为丰富,理论蕴含量约占长江总蕴含量的42%,占全国总量的16.7%。
金沙江流域共规划25级电站,装机总容量7632万千瓦。其中上游13级电站,规划装机容量1392万千瓦;中游8级电站,规划装机容量2090万千瓦;下游4级电站,规划装机容量4170万千瓦;根据金沙江水电基地建设规划,预计2020年投产装机规模达到6160万千瓦,2030年达到7352万千瓦。
(二)雅砻江水电基地
雅砻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流域面积约13.6万公里2,天然落差3830米,蕴藏水能资源丰富,技术可开发容量3461万千瓦。雅砻江水能资源具有水量丰沛、大型电站多、水电开发淹没损失小、整体调节性能好等特点,开发前景较好。
雅砻江流域共规划22座电站,装机总容量2906万千瓦。其中上游11级电站,规划装机容量280万千瓦;中游6级电站,规划装机容量1156万千瓦;下游5级电站,规划装机容量1470万千瓦。根据雅砻江水电基地建设规划,预计2020年投产装机容量达到2460万千瓦,2030年达到2606万千瓦。
(三)大渡河水电基地
大渡河是长江上游岷江水系的最大支流,流域面积约7.7万公里2,干流全长1062公里,天然落差4175米,蕴藏水能资源丰富。
大渡河流域共规划27级电站,装机总容量2673万千瓦。预计2020年投产装机容量达到2300万千瓦,2030年达到2673万千瓦。
(四)怒江水电基地
怒江发源于西藏唐古拉山南麓,经我国西藏和云南后进入缅甸。我国境内流域面积13.8万公里2,干流天然落差4848米,水量丰沛稳定,水电开发的地形地质条件好,移民较少。
怒江流域共规划25级电站,装机总容量3639万千瓦。其中上游12级,规划装机容量1464万千瓦;中游9级,规划装机容量1843万千瓦;下游4级,规划装机容量332万千瓦。预计2020年投产装机容量达到468万千瓦,2030年达到2639万千瓦。
(五)澜沧江水电基地
澜沧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北麓,流经我国青海、西藏、云南后进入老挝。我国境内流域面积16.4万公里2,天然落差约4695米。
澜沧江流域共规划22级电站,装机总容量3198万千瓦。其中上游13级,规划装机容量1552万千瓦;中游5级,规划装机容量811万千瓦;下游4级,规划装机容量835万千瓦。预计2020年投产装机容量达到2600万千瓦,2030年达到3158万千瓦。
(六)雅鲁藏布江水电基地
雅鲁藏布江是西藏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干流全长2075公里,流域面积约24.0万公里2。雅鲁藏布江干流水电/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8966万千瓦,其中下游河段占95%。预计2030年前后进入集中开发阶段。
三、大型风电基地分布
(一)酒泉风电基地
酒泉地区风能资源丰富,风能技术可开发规模约4000万千瓦,主要集中在瓜州、玉门和马鬃山地区。规划到2015年酒泉风电基地装机容量达到1300万千瓦,2020年达到2000万千瓦,2030年达到3200万千瓦。酒泉风电在充分利用西北主网风电消纳能力后,部分需要外送东中部负荷中心地区消纳。
(二)哈密风电基地
哈密风电基地位于新疆三塘湖——淖毛湖风区和哈密东南部风区,技术可开发量约6500万千瓦。规划到2015年哈密风电基地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2020年达到1000万千瓦,2030年达到2000万千瓦。哈密风电除小部分在本地消纳外,大部分需要外送到东中部负荷中心地区消纳。
(三)河北风电基地
河北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张家口、承德坝上地区和沿海秦皇岛、唐山、沧州地区。规划到2015年,河北风电基地装机容量达到1100万千瓦,2020年达到1600万千瓦,2030年达到1800万千瓦。河北风电优先考虑在京津唐电网及河北南网消纳,剩余部分考虑在更大范围内消纳。
(四)蒙西风电基地
蒙西风电基地主要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等地,技术可开发量约为1.07亿千瓦。规划到2015年,蒙西风电基地装机容量达到1300万千瓦,2020年达到2700万千瓦,2030年达到4000万千瓦。蒙西风电优先在蒙西电网和华北电网消纳,剩余部分在更大范围内消纳。
(五)蒙东风电基地
蒙东风电基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和呼伦贝尔市境内,技术可开发量约为4300万千瓦。规划到2015年,蒙东风电基地装机容量达到700万千瓦,2020年达到1200万千瓦,2030年达到2700万千瓦。蒙东风电优先送电东北电网,剩余部分在更大范围内消纳。
(六)吉林风电基地
吉林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平原的白城(含通榆)、四平、松原等地区。规划到2015年,吉林风电基地装机容量达到600万千瓦,2020年达到1000万千瓦,2030年达到2700万千瓦。吉林风电首先在省内和东北电网范围内消纳,剩余部分在更大范围内消纳。
(七)江苏沿海风电基地
江苏省风能资源储量主要集中在沿海滩涂和近海域。规划到2015年,江苏沿海风电基地装机容量达到600万千瓦,2020年达到1000万千瓦,2030年达到2000万千瓦。考虑华东电网调峰支援,江苏风电主要在本省范围内消纳,剩余部分在更大范围内消纳。
(八)山东沿海风电基地
山东省风能资源丰富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海岸带及部分岬角、岬岛、岛屿、高山山脊风口等处。规划到2015年,山东沿海风电基地装机容量达到800万千瓦,2020年达到1500万千瓦,2030年达到2500万千瓦。山东风电主要在本省范围内消纳,剩余部分在更大范围内消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