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安执法培训发言稿
公安执法培训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战友们:
为期十天的执法大培训就要结束了。在市局党委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全体学员度过了紧张而又充实,并且意义非凡的十天。在此,我代表参训的34名高平学员向各位领导、授课老师以及在培训基地辛勤付出的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定期开展学习培训是推动各项公安工作顺利发展的有力保障。通过学习培训,使人民警察能切实有效的担负起政治社会责任,能达到“苦练技能战术,打造过硬队伍”的目的,使培训学员进一步增强“打击敌人,保护自己”的意识,使其向着“打得赢、说得过、追得上”这一目标不断迈进。学习培训战训结合,贴近实战,是造就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高素质人民警察队伍的重要途径。面对当前公安工作的严峻性、复杂性、危险性,我们真正认识到:做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必须具有专业的法律知识,过硬的实战技能,要善于在工作和训练中不断提高自身职业能力。十天中,我们重点接受了执法培训,系统学习了《公安机关执法细则》、《警察法》、《国家赔偿法》等基本法律知识,认真研讨了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及处置、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保卫等理论知识,同时还学习了单警装备的熟练取放,警棍、催泪瓦斯等装备的规
范使用。这十天的封闭培训锻炼让我们收获很多,从跑步出操到学习警务技能,从学习理论课程到提高实战本领,我们不仅收获了强健的体格、必备的警务实战技能;而且还收获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为以后更好地从事公安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十天的学习训练,我们更好地掌握了必备的法律知识,法执勤工作中的基本能力和技巧,同时也使我们的规范执法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这十天是我们警营生涯中重要的十天,学习培训是一个洗刷灵魂的过程、是一个净化心灵的过程、更是一个铸造警魂的过程。十天中,我们在政治思想上有了新的进步,能力素质上有了新的提高,作风养成上有了新的改进,工作目标上有了新的定位,切实增强了为民服务的决心以及经受锻炼、不畏艰苦、献身公安事业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所肩负的责任,同时,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坚持不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进步,以这次培训作为一个开端,努力提高工作能力的方法,全面增强个人综合素质,当组织需要时,我们将竭尽所能圆满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和重托。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参训人员向各位领导、各位授课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敬礼!
第二篇:执法培训发言稿
监管执法骨干培训班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各位学员:
今天是×××培训班开班的日子,我有幸作为学员代表在此发言,心情十分激动。
我们这一批学员都是从大学校园来到了××系统,成为了××基层执法人员,从此注定我们将把自己的青春和激情,奉献给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岗位。作为×年或者×年新走入××系统的公务员,我们在这几年的工作中学习到了很多基层工作的知识,也收获了很多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经验。但是要我们这一代新人要担当起发展的宏图伟业,还需要我们掌握更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需要我们熟悉所从事工作发展的最新动态和现实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历练职业素养、锤炼工作作风;需要我们珍惜机会,加强学习,尽快进入角色,胜任岗位工作。
作为学员,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有各级领导关心着我们的成长,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创设了良好舒适的学习环境、建立了完备的培训机制、配备了优良的师资队伍。作为学员,我们是幸福的——对于已经参加工作的我们,能够有这样的良机,全身心地与书本进行零距离的接触,与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教师进行心连心的沟通,与学员进行手牵手的互动,可以全面提升自己的执法理念,切实提高自己的执法办案能力。作为学员,我们也是有压力的——因为我们深知,这样的培训机会来之不易,我们承载着省局领导殷切的期望,担负着单位领导的嘱托,吸引着同事朋友关注的目光,更有着迅速提高自我的迫切需求。
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学员决心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积极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学习培训的重要性,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刻苦学习,努力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二、严格遵守学习纪律,不断端正学习态度。自觉遵守培训安排,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这次培训的重要意义,逐项落实培训课程。自觉维护课堂秩序,尊敬老师,服从管理,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互帮互助、团结友爱、以诚待人。
三、圆满完成学习任务,着力提高专业素养。加强相关法规的学习,以专业理念应对新要求,以扎实的专业基础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加强交流、相互促进,树立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理念,真正做到向理论和实践学习、向领导学习、向同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最后,预祝此次培训活动圆满成功,谢谢!!
第三篇:黑龙江省公安交通警察执法培训考试简答题
(一)人民警察如何对待上级的决定和命令?
答:人民警察必须执行上级的决定和命令。人民警察认为决定和命令有错误的,可以按照规定提出意见,但不得中止或者改变决定和命令的执行;提出的意见不被采纳时,必须服从决定和命令;执行决定和命令的后果由做出决定和命令的上级负责。人民警察对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人民警察职责范围的指令,有权拒绝执行,并同时向上级机关报告。
(二)请简要回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答:1.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包括:人民民主、法制完备、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和权力制约。同时,应当坚持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三个至上”原则,即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原则。“三个至上”的提出,从政治体制、阶级本质和法治特征三个方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精神实质,划清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原则界限,标志着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认识进一步深化。2.执法为民。执法为民的基本内涵包括:(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2)保障人权。执法机关必须牢固树立宪法观念和法律观念,严格遵守法律,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3)文明执法。文明执法是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外在体现。3.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也是立法、执法、司法工作的生命线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公平正义的基本内涵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合法合理、程序正当、及时高效。4.服务大局。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工作的经验总结。其基本内涵包括:把握大局,围绕大局,立足本职。5.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由于党的先进性所决定的,也是人民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艰苦性背景下的正确选择。其基本内涵包括: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领导,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领导,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组织领导。特别注意(1)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2)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三)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应当回避的情形有哪些? 答:(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5)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
(四)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哪些?
答:
1、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政治自由:公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示威和游行的自由。
(五)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不执行治安拘留的对象有哪些?
答:1.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2.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3.70周岁以上的4.怀孕或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
(六)人民警察不得使用武器的情形?
答:根据《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理》第10条规定,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使用武器:
(1)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但是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罪的除外
(2)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或者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的,但是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发生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除外。
(七)停止使用武器的情形?
答:根据《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11条规定,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
(1)犯罪分子停止实施犯罪,服从人民警察命令的。(2)犯罪分子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的。
(八)人民警察义务?
答:第二十条 人民警察必须做到:
(一)秉公执法,办事公道;
(二)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三)礼貌待人,文明执勤;
(四)尊重人民群众的风俗习惯。根据第二十一条 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应当立即救助;对公民提出解决纠纷的要求,应当给予帮助;对公民的报警案件,应当及时查处。人民警察应当积极参加抢险救灾和社会公益工作。
(九)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答:(1)合法行政;(2)合理行政;(3)程序行政;(4)高效便民;(5)诚实守信;(6)权责统一。
(十)公安行政案件需要调查的内容?
答:《程序规定》第34条 对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需要调查的案件事实作了明确的规定。
(1)违法嫌疑人的基本情况。(2)违法行为是否存在。(3)违法行为是否为违法嫌疑人实施。(4)实施违法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情节。(5)违法嫌疑人有无法定从重、从轻、减轻以及不予处罚的情形。
(6)与案件有关的其他事实。
(十一)刑事赔偿法范围?
答:根据《国家赔偿法》第17条、18条的规定,公安刑事赔偿范围具体包括:(1)违反《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规定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的,或者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但是拘留时间超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时限,其后决定撤消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定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2)刑讯逼供或者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者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3)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是指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行使刑事侦察权时,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4)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追缴等措施。
(十二)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答:《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消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十三)被监视居住的应遵守哪些规定?
答:监视居住,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责令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得离开指定的区域,并对其行动加以监视和控制的一种强制措施。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94条和《公安机关执法细则》第19-01条的规定,对已立案侦察的犯罪嫌疑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监视居住:(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的;(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监视居住,不致发生社会危害性的;(3)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育自己未满1周岁的婴儿的妇女;(4)对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证据不符合逮捕条件的;(5)提请逮捕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需要复议复核的;(6)犯罪嫌疑人被羁押的案件,不能在法定期限内办结,需要继续侦察的(7)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即不交纳保证金,又无保证人担保的。
(十四)犯罪构成的4个要素?
答:犯罪构成是指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以及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整体。犯罪构成包括犯罪客体、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犯罪主观要件。
1、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注意社会关系。
2、犯罪客观要件,是指刑法所规定的,构成犯罪所需要的在客观活动方面必须具备的要素。
3、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了犯罪行为,并且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法人。
4、犯罪主观要件,又称主观方面,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抱有的故意或者过失的心理态度(即主观犯罪过),又包括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
(十五)机动车所有人必须申请变更登记的情形有哪些?
答:1改变车身颜色的2更换发动机的3更换车身或者车架的4因质量问题更换整车的。5营运机动车改为非营运机动车或者非营运机动车改为营运机动车等使用性质改变的。6机动车所有人的住所迁出或者迁入车辆管理所管辖区域的。(十六)适用简易程序处罚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可以由一名交通警察作出。并应当按照怎样程序实施? 答:
1、口头告知违法行为人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拟作出的行政处罚、依据及其依法享有的权利。
2、听取违法行为人的陈述和申辩,违法行为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
3、制作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
4、处罚决定书应当由被处罚人签名、交通警察签名或者盖章,并加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印章;被处罚人拒绝签名的,交通警察应当在处罚决定书上注明;
5、处罚决定书应当当场交付被处罚人;被处罚人拒收的,由交通警察在处罚决定书上注明,即为送达。交通警察应当在二日内将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报所属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十七)申请机动车注册登记,应当提交的证明或凭证有哪些?
答:申请注册登记的,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填写申请表,交验机动车,并提交以下证明、凭证:1机动车所有人的身份证明。2购车发票等机动车来历证明;3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明或者进口机动车进口凭证;4车辆购置税完税证明或者免税凭证;5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凭证;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在机动车注册登记时提交的其他证明凭证。(十八)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不得超车的情形有哪些?
答:(1)前车正在左转弯、掉头、超车的;(2)与对面来车有会车可能的;(3)前车为执行紧急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的;(4)行经铁路道口、交叉路口、窄桥、弯道、陡坡、隧道、人行横道、市区交通流量大的路段等没有超车条件的。(十九)证据种类及特征?
答:第四十二条 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有下列七种:(一)物证、书证;(二)证人证言;(三)被害人陈述;(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五)鉴定结论;(六)勘验、检查笔录;(七)视听资料。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特征: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
第四篇:森林公安执法依据
森林公安执法依据汇编
一、林业行政案件
(一)法律授权案件 依据:根据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20条第1款规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林区设立的森林公安机关,负责维护辖区社会治安秩序,保护辖区内的森林资源,并可以依照本法规定,在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授权的范围内,代行本法第39条、第42条、第43条、第44条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具体案件:
1、盗伐林木案件 《森林法》第39条第1款;
2、滥发林木案件 《森林法》第39条第2款;
3、买卖林业行政许可证件(林木采伐许可证、木材运输证件、批准出口文件、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森林法》第42条第1款;
4、非法收购盗伐、滥伐的林木 《森林法》第43条;
5、营利性活动(开垦、采石、采砂、采土、采种、采脂等)毁坏林木 《森林法》第44条第1款;
6、在幼林或特种用途林地砍柴、放牧毁坏林木 《森林法》第44条第2款;
(二)行政委托案件
依据:依据《行政处罚法》第18条,只有受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的行政委托,森林公安机关才能且应当以林业主管部门的名义,依法查处上述案件。没有林业主管部门的行政委托,森林公安机关不得查处上述案件。具体案件:
7、未完成更新造林任务 《森林法》第45条、《森林法实施条例》第42条;
8、超木材生产计划采伐林木《森林法实施条例》第39条第3款;
9、非法经营木材《森林法实施条例》第40条;
10、非法采种等毁坏林木《森林法实施条例》第41条第1款;
11、非法开垦林地《森林法实施条例》第41条第2款;
12、非法改变林地用途《森林法实施条例》第43条第1款;
13、临时占用林地逾期不还《森林法实施条例》第43条第2款;
14、无木材运输证运输木材《森林法实施条例》第44条第1款;
15、不按照木材运输证运输木材《森林法实施条例》第44条第2款;
16、使用伪造、涂改的木材运输证运输木材《森林法实施条例》第44条第3款;
17、承运无木材运输证的木材《森林法实施条例》第44条第4款;
18、非法移动或毁坏林业服务标志《森林法实施条例》第45条;
19、非法改变林种《森林法实施条例》第46条;(注:第1-19条属于违反森林法案件)20、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保护法》第31条、《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33条;
21、非法狩猎
《野生动物保护法》第32条、《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34条;
22、乱捕滥猎
《野生动物保护法》第33条第1款、《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35条;
23、破坏陆生野生动物主要生息繁衍场所 《野生动物保护法》第34条、《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36条;(注:20-23属于违反陆生野生动物猎捕管理制度)
24、非法经营国家或地方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或者产品 《野生动物保护法》第35条、《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37条;
25、伪造、倒卖、转让陆生野生动物许可证件 《野生动物保护法》第37条第1款、《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38条;(注:24-25属于违反陆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制度
26、非法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 《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39条;
27、外国人非法考察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 《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40条;
28、擅自放生或管理不当使引进动物逃至野外《
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23条第2款、第42条;
29、取得驯养繁殖资格却未从事驯养繁殖活动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管理办法》第12条第1款第5项;(注:26-29属于违反陆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管理制度)
30、不履行森林防火责任 《森林防火条例》第48条;
31、拒绝接受森林防火检查 《森林防火条例》第49条;
32、逾期不消除火灾隐患 《森林防火条例》第49条;
33、非法野外用火 《森林防火条例》第50条;
34、非法进行实弹演习、爆破等活动 《森林防火条例》第51条;
35、不设置森林防火警示宣传标识 《森林防火条例》第52条第1款;
36、机动车辆不安装森林防火装置 《森林防火条例》第52条第2款;
37、非法进入森林高火险区活动 《森林防火条例》第52条第3款;
38、森林失火 《森林防火条例》第53条及相关条款;(注:第30-38条属于违反森林消防法管理秩序)
二、森林治安案件
依据:根据省林业厅、公安厅、省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林公〔2011〕21号)文件,森林公安机关可以管辖在本辖区内发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规定的下列森林治安案件: 具体案件:
1、谎报森林火情、森林病虫害、野生动植物疫情,扰乱公共秩序的案件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
2、违反国家规定,在林地内携带、使用、提供、处置毒害性、腐蚀性等危险物质的案件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30条;
3、盗窃、损毁公共设施案件中,盗窃、损毁林业公共设施的案件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33条第1项;
4、未经批准安装、使用电网非法狩猎野生动物的案件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37条第1项;
5、盗窃案件中,将国家、集体、个人所有并已经伐倒的树木窃为己有,偷砍他人房前屋后、自留地种植的零星树木的案件;诈骗案件中,诈骗国家、集体、个人所有的森林资源的案件;哄抢案件中,哄抢国家、集体、他人所有的森林资源案件; 抢夺案件中,抢夺国家、集体、他人所有的森林资源案件; 故意损毁财物案件中,故意损毁国家、集体、他人所有的林木、苗木等森林资源的案件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
6、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森林防火等紧急状态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命令的;阻碍林业行政执法人员、森林公安民警依法执行职务的;阻碍执行紧急任务的森林公安警用车辆和森林消防抢险救灾车辆通行的;强行冲闯森林公安机关设置的警戒带、警戒区的案件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0条;
7、伪造、变造或者买卖林木和陆生野生动植物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的;使用伪造、变造的林木和陆生野生动植物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的案件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2条;
8、收购森林公安机关通报寻查的赃物或者有涉林案件赃物嫌疑的物品的案件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9条第3项;收购国家禁止收购的其他物品案件中,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或者国家禁止收购的其他涉林物品的案件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9条第4项;
9、隐藏、转移、变卖、损毁依法扣押、查封、冻结的财物案件中,隐藏、转移、变卖、损毁林业行政执法机关、森林公安机关依法扣押、查封、冻结的财物的案件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0条第1项;
1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规定由森林公安机关管辖的其他治安案件。
三、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刑事案件
依据:根据《国家林业局、公安部关于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刑事案件管辖及立案标准的通知》(林安发〔2001〕156号)、《公安部刑事案件管辖分工规定》及相关规定,森林公安机关可以管辖在本辖区内发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下列刑事案件:
具体案件:
1、盗伐林木案 《刑法》第345条第1款;
2、滥伐林木案 《刑法》第345条第2款;
3、非法收购、运输盗伐、滥伐的林木案 《刑法》第345条第3款,《刑法修正案
(四)》第7条;
4、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 《刑法》第344条,《刑法修正案
(四)》第6条;
5、非法收购、运输、加工、出售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制品案 《刑法》第344条、《刑法修正案
(四)》第6条 ;
6、走私案件中,走私珍稀植物、珍稀植物制品案 《刑法修正案
(七)》第1条; 走私珍贵陆生野生动物案、走私珍贵陆生野生动物制品案 《刑法》第151条;
7、放火案件中,故意放火烧毁森林、林木及造成林地过火等案件 《刑法》第114条;
8、失火案件中,造成森林、林木及林地过火等案件 《刑法》第115条第2款;
9、聚众哄抢案件中,哄抢林木案,哄抢树木的根、茎、果实、种子、花、花粉、树脂、树皮、枝叶等植株组织的案件 《刑法》第268条;
10、破坏生产经营案件中,故意毁坏用于造林、育林、护林和木材生产的机械设备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林业生产经营的案件 《刑法》276条;
11、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陆生野生动物案 《刑法》第341条第1款;
12、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案 《刑法》第341条第1款 ;
13、非法狩猎案 《刑法》第341条第2款;
14、非法经营案件中,买卖《允许进口证明书》、《允许出口证明书》、《允许再出口证明书》、进出口原产地证明及国家机关批准的其他关于林业和陆生野生动植物的经营许可证明文件的案件 《刑法》第225条;
15、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明案件中,伪造、变造、买卖林木和陆生野生动植物允许进出口证明书、进出口原产地证明、狩猎证、特许猎捕证、驯养繁殖许可证、陆生野生动物出省运输证明、林木采伐许可证、木材检疫证明、木材运输证明、森林、林木、林地权属证书、征用或者占用林地审核同意书、育林基金等缴费收据以及由国家机关批准的其他关于林业和陆生野生动植物公文、证件的案件 《刑法》第280条第1、2款;
16、盗窃案件中,盗窃国家、集体、他人所有并已经伐倒的树木、偷砍他人房前屋后、自留地种植的零星树木、以谋取经济利益为目的非法实施采种、采脂、挖笋、掘根、剥树皮以及盗窃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或其制品的案件 《刑法》第264条;
17、抢劫案件中,抢劫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或其制品的案件 《刑法》第263条;
18、抢夺案件中,抢夺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或其制品的案件 《刑法》第267条;
19、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案件中,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森林公安机关管辖案件中犯罪所得以及产生的收益案件《刑法》第312条; 20、非法占用农用地案件中,占用林地的案件 《刑法》第342条,《刑法修正案
(二)》;
21、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案件中,非法转让、倒卖林地使用权案 《刑法》第228条;
22、诈骗案件中,利用森林、林木实施诈骗的案件 《刑法》第266条;
23、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案件中,故意毁坏森林、林木案 《刑法》第275条;
24、妨害公务案件中,以暴力、威胁的方法阻碍森林公安民警、林业行政执法人员、野生动植物行政管理人员、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案件 《刑法》第277条第1款;
25、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案件中,向林地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案,向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案 《刑法》第338条。
第五篇:公安执法资格考试必考题
执法考试重点一、三项建设的内容及应对措施?
1、警务信息化建设。
(一)切实解决思想问题,不断提高思想认识;
(二)采取多种学习培训,强化民警掌握应用;
(三)全面普及信息应用,强化信息采集录入;
(四)建立完善各种制度,有效推进信息化建设。
2、执法规范化建设。
(一)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二)建立健全完善执法制度,养成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
(三)加强执法监督,增强执法透明;
3、警民关系和谐化建设。
(一)增强宗旨意识,树立群众观念;
(二)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三)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
(四)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推进警民关系和谐建设。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
社会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
1、依法治国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要求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不断提高法律素养,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严格执法,模范遵守法律,自觉接受监督,时时处处注意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2、执法为民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 项政法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3、公平正义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 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是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首要目标。要求政法干警必须秉公执法、维护公益、摒弃邪恶、弘 扬正气、克服己欲、排除私利,坚持合法合理原则、平等对待原则、及时高效原则、程序公 正原则,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4、服务大局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要求各级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开展工作,立足本职,全面正确履行职责,致力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5、党的领导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要自觉地把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维护
社会主义法治统一起来,把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严格执法统一起来,把加强和改进党
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与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统一起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核心精髓: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和精髓。基本原则: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
根本要求: 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
理想尺度: 自由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和尺度。
内在机制: 监督制约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机制。
三、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 ?
(一)物证、书证;
(二)证人证言;
(三)被害人陈述;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五)鉴定结论;
(六)勘验、检查笔录;
(七)视听资料。
四、逮捕的条件?
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
2、犯罪嫌疑人所涉嫌的罪可能被判处徒刑以上刑罚;
3、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
五、取保候审的条件?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六、保证人的条件及义务?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取保候审保证人应当:
一、与本案无牵连,二、有能力履行保证责任
三、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限制
四、有固定的住所和收入。
保证人的保证义务包括:
一、监督被保证人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三)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四)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串供
二、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上述行为的,应当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
七、立案条件?侦查终结的条件?立案条件:
1、有犯罪事实发生
2、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3、有管辖权
侦查终结的条件?(1)犯罪事实和情节清楚;
(2)证据确实、充分;
(3)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4)各种法律手续完备。
八、犯罪的构成?
犯罪都具备四个方面的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客体。
九、犯罪的形态?
1、犯罪预备的概念和特征
概念:是故意犯罪过程中未完成犯罪的一种停止形态,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
1客观特征1)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
2)行为人尚未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
2主观特征 1)行为人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和目的,是为了顺利地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
2)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着手时停止下来,从主观上看是违背行为人意志的。
2、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
概念: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的。
特征:1 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下来;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态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
3、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
概念: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而未完成犯罪。
特征:1 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 即时空性、自动性、彻底性;自动有效 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性。
4、犯罪既遂是犯罪的完成形态。犯罪既遂就是故意实施的犯罪行为具备了特定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所呈现的停止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