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卫生工作执法细则
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卫生工作执法细则
(征求意见稿)
第一节 基本要求
第一条 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卫生工作是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公安机关的有关规范性文件,针对被监管人员进行的一项涉医执法工作。其目的是为保障刑事诉讼及行政执法活动的顺利进行、保证公安机关有效履行执法办案职责、维护被监管人员的合法权益服务。
第二条 公安监管场所均应在所内设置医疗岗位,并根据监管人数设置卫生所或门诊部,承担在监管场所内对被监管人员进行入所前身体检查、健康管理、卫生防疫,对患有伤病的被监管人员进行基本医疗救治,对患急、危重症的被监管人员进行抢救及转诊,提出医学建议等确保监所安全所必需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第三条 公安监管场所在所内设置的医疗岗位由医疗岗位民警和指定的社会医疗机构驻监管场所的医务人员构成。从事管理、协调工作的医疗岗位民警应当具备医疗背景,从事具体医疗卫生工作的医疗岗位民警和指定的社会医疗机构驻所医务人员须具备法定执业资格。
公安监管场所设置的卫生所或门诊部须办理执业登记,取得合法行医资质。
第四条 公安监管场所设置的医疗岗位具体承担本监所入所 1 体检及日常医疗卫生工作。医务人员应当每日巡查所内患有伤病的被监管人员,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置,并向卫生所或门诊部负责人报告。
卫生所或门诊部应当确立一名医疗岗位民警担任负责人。卫生所或门诊部负责人是本所医疗卫生工作的责任人,负责本所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的管理、协调、监督,并对医学建议进行审核把关。监管场所指定的社会医疗机构驻所医务人员及其负责人应予配合。卫生所或门诊部负责人直接对监所领导负责,汇报工作并提出工作建议。
监所主要领导全面负责本所医疗卫生管理工作,要全面掌握本所患有伤病的重点人员情况,定期听取有关工作汇报,研究制定处置措施。
监管场所应明确一名主管领导具体负责监所医疗卫生管理工作。对所内患有伤病的重点人员的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协调、解决。
公安监管场所卫生所或门诊部须按国家规定配置医务人员。第五条 卫生所或门诊部必须配备必要的医疗、办公、通讯、信息、技防等设备,设备配备数量应当依据实际关押容量确定。
医疗设备应当包括常规诊断仪器、常规治疗设备、紧急抢救处置器材、消毒设备、冷藏设备及其它医疗附属设备等。
第六条 公安监管场所应建立健全药品、器械采购、检查、保管制度。医疗器械、药品必须确保符合国家标准、采购渠道合法、保证质量,做到妥善保管、定期检查。所用药品必须确保在 有效期限内;急救药品、物品应当配备齐全,随时处于备用状态;精神类药品保管、使用规范。对过期失效的药品应及时报告所领导,予以集中销毁。
第七条 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卫生保障行为应当严格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卫生诊疗工作规范、卫生防疫工作制度及监区医疗工作制度。
第二节 入所体检
第八条 公安监管场所应对所有新入所人员进行入所身体检查。入所体检工作应由卫生所或门诊部实施。
第九条 入所体检工作应按照病史询问、体格检查、查验相关辅助检查资料和诊断证明、出具体检结论、完善入所健康体检文书的填写等流程进行。
体格检查主要通过物理检查手段对被监管人员的生命体征、一般情况、体表、胸、腹等重要脏器状况及脊柱四肢活动状况进行检查,检查应杜绝缺项漏项。
对育龄妇女应当进行妊娠检查或者查验办案单位出示的其妊娠检查结果的证明材料。
第十条 入所体检过程中,发现被监管人员身体有伤的,应问明情况,在入所健康体检文书上作好记录,由办案单位和被监管人员签字确认。对自述其伤情形成与执法行为有关的,应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并按有关规定处置。
第十一条 入所体检过程中,发现被监管人员伤情较重、可 能怀孕或可能患有严重疾病、急性传染病、精神病,或遇有被监管人员自述具有上述情形,但因监管场所条件限制无法诊断或认定的,应送医院检查、诊断并出具诊断证明后再进入入所体检程序。
第十二条 看守所入所体检过程中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提出不宜收押或者入院救治的医学建议:
(一)患有精神病(经鉴定应负刑事责任的除外)或急性传染病的;
(二)患有其它严重疾病,在羁押中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但是罪大恶极不羁押对社会有危险性的除外;
(三)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的婴儿的妇女。第十三条 除第十二条所列之情形的,拘留所在入所体检过程中发现被处罚人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亦应提出不宜收拘或者入院救治的医学建议:
(一)患有严重疾病或伤情严重有生命危险的。
(二)吸食、注射毒品成瘾的。
第十四条 收容教育所接收被收容教育人员,经检查发现患有性病以外具有第十三条所列情形的,亦应提出不宜接收或者入院救治的医学建议。
收容教育所在常规健康体检时,应进行性病检查,并填写《收容教育人员健康及性病检查表》。
第十五条 对于身体条件、健康状况具有不宜监管情形,但因涉及重大案件而确需监管入所的被监管人员,可以在上级主管 部门审批后,先行办理监管手续,再按以下要求处置:
急需送医院抢救治疗的,卫生所或门诊部应及时提出相关建议,由办案单位就近送往具备救治条件的社会医疗机构抢救,并负责监管,待病情控制后需继续住院的,应转入指定医院继续治疗。不属急需抢救而需住院治疗的,可直接送往指定医院治疗。伤病情形特殊的,可经由指定医院门急诊部门确定送往社会专科医院住院治疗。
经医疗机构初步诊治病情相对稳定可以回所的,由卫生所或门诊部继续治疗监护。所内监护、治疗工作应在监管民警的配合下进行。
第十六条 卫生所或门诊部进行入所体检工作时,须按要求认真填写入所健康体检文书。卫生所或门诊部医务人员应在表内对应处签署意见并签名或盖章;办案单位和被监管人员亦应签字确认。入所健康体检文书及有关医疗资料(诊断证明书、检验结果、门、急诊病历等)应妥善保存,存档备查。
第十七条 入所健康体检文书按如下要求填写:
体格检查结果应逐项填写,不得空项,不得臆造,确保体检结果客观真实。
体格检查发现的异常体征应在表格中明确列出。
使用蓝黑色钢笔或碳素签字笔填写,字迹清楚,凡涂改处需由被监管人员捺印指纹确认。
书写使用中文简化字和医学术语。通用的外文缩写和无正式中文译名的疾病名称可以使用外文。不得以“(-)”、“(+)”符 号代替文字。
各类人员签字须签全名,字迹要清晰。
第十八条 被监管人员出所进行辨认、起赃、指认、鉴定、取证或者庭审等活动回所时,监管场所应进行体表检查。发现身体有伤的,应要求提讯、提审人员做出书面说明并附诊断证明书;对伤情严重的,应由办案单位送医院治疗,同时向监所领导报告。
第十九条 办理换押工作时,被监管人员在原监管场所患有疾病的,移送单位要如实介绍病情,移交健康档案,接收单位应当继续予以治疗。
第三节 所内医疗
第二十条 凡在公安监管场所内针对被监管人员开展的医疗活动均为所内医疗工作。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通过巡诊等手段及时发现、判明所内患有伤病的被监管人员;对本所内患有伤病的被监管人员根据诊疗常规程序进行初步诊疗;对患有严重疾病及突发危及生命情况的,须采取必要抢救措施,并及时提出出所就医建议;对符合住院治疗情形的,应提出转往医院住院治疗的建议;对因健康状况不宜继续监管,且符合变更强制、处罚、执行措施的,应提出医学建议。
第二十一条 入所后发现被监管人员有本章第二节第十二、十三、十四条规定的相关情形的,应由卫生所或门诊部提出明确医学建议,报上级领导审批后通知有关单位处置。对可能患有精神病的人员,应由办案单位负责其鉴定工作。
对已收入所的患有传染病的被监管人员,监管场所应采取隔离措施,严防传染病蔓延流行。
第二十二条 卫生所或门诊部在监管场所内应认真开展巡诊工作,在做好对患有伤病的被监管人员日常诊疗工作的基础上,及时发现新患病被监管人员并给予治疗。
公安监管场所应当保证每天24小时有医生在所值班,所内医务工作应合理划分负责区域,落实责任到人。
巡诊工作每日至少一次,病情变化随时巡视。有患病被监管人员要求治疗的,卫生所或门诊部接到报告后应迅速到达现场处置。
巡诊过程中对患有伤病及新发病被监管人员的病情变化要详细询问,认真检查,尽快明确诊断并予以必要治疗。对病情严重的被监管人员,应及时报告,强化医疗措施。需出所就医的,卫生所或门诊部应及时提出建议。
巡诊过程中应做好巡诊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时间、患病人员姓名、病情、治疗情况等。
第二十三条 对患有伤病的被监管人员应给予积极治疗,规范用药。
给患有伤病的被监管人员应用药物,服药前卫生所应对药品应用人等进行核对。服药时,必须由医务人员和监管民警在场监督,做到按次给药、投药到手、监督服下。
进行换药、鼻饲等治疗时,必须将有伤害性的物品远离被监管人员。治疗结束后,要认真清点所携带物品,不得遗失;对针 头等医疗用品操作前后必须核对数目并登记。严禁将医疗器械、药品遗落监区、监室。
监管民警应在治疗结束后对接受治疗的被监管人员进行人身检查,防止其将违禁品带入监室。
第二十四条 公安监管场所应当建立患有伤病被监管人员的分级管控制度。对新入所患有伤病的被监管人员要实行一周时间的重点观察或治疗。对连续用药或治疗超过三天,仍需要持续进行的患有伤病人员,以及病情严重人员,要按疾病严重程度分级管控并建立病历。对病情出现严重变化的,应当将有关情况及时告知监管民警及患者本人。病人病情缓解后,应及时撤销管控。
管控级别较高的患病被监管人员,应当重点巡视观察,在病历及值班记录中认真记录病情变化,值班时重点交接。要实行定人管理、定时巡诊、定期检查。诊疗措施应规范、到位。发现严重情况,应当向所领导及时汇报,并及时予以合理处置。需出所就医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提出医学建议。
第二十五条 卫生所或门诊部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患有伤病的被监管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确定为“重点病人”管控:
(一)高血压病有危及生命可能的;
(二)心脏病:有心脏病及心律失常病史,有医院诊断证明,有临床症状,心电图不正常,有危及生命可能的;
(三)糖尿病: 1.血糖控制不满意;
2.有严重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四)体温持续38.5℃以上需严密观察处理的;
(五)绝食三天以上的;
(六)有专科诊断证明,病情控制不佳的精神病;
(七)发作控制不满意的癫痫;
(八)吞食异物不能自行排出或边缘锐利可能损伤脏器、造成穿孔等情况的;
(九)不除外颅内损伤的头外伤、需观察处理的骨折等严重外伤的;
(十)严重软组织感染的(如关节感染、丹毒、需持续换药或继发全身症状等);
(十一)传染病:病情严重,需密切观察的;
(十二)有较严重戒断症状、进食差的新收押吸毒人员;
(十三)由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特殊被监管人员出现身体严重不适的;
(十四)涉外被监管人员出现身体严重不适的;
(十五)不配合治疗、行为异常或情绪波动较大的;(十六)其它需要重点监测或需到医院就诊的严重疾病。第二十六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被监管人员,应确定为“重点观察对象”予以重点关注,必要时应建立病历并列为“重点病人”管控:
(一)由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特殊被监管人员;
(二)监所确立为重点人的人员;
(三)有自伤、自残倾向,行为异常及情绪不稳定者;
(四)身体状况不良的吸毒人员;
(五)绝食人员;
(六)吞食异物人员;
(七)新入所患病人员;
(八)戴械具的病人。
第二十七条 对“重点病人”和“重点观察对象”要及时发现、适时确定、即时通报,并根据病人情况,实施升降级动态管理。执行过程中要认真履行列管和撤销审批手续。
卫生所或门诊部负责人要做好“重点病人”和“重点观察对象”医疗质量控制工作。确立后应当进行巡视,提出处置意见;负责人对“重点病人”的常规巡视每周不应少于一次,病人病情变化应当随时巡视。需出所就医的,及时提出医学建议。
“重点病人”被提讯、判决或家属探视前后等有可能出现情绪波动时,需重点巡视观察。
监管民警应积极配合卫生所的工作,加强对“重点病人”和“重点观察对象”的监控和教育,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报卫生所或门诊部。
“重点病人”管理应建立登记本,对“重点病人”须逐人建立病历。对“重点观察对象”,应有交班记录。
第二十八条 被监管人员绝食的,须由监管民警核查绝食原因,有针对性地做教育工作;经教育仍拒绝进食的,在其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保护性鼻饲。鼻饲工作由卫生所或门诊部负责实施。被监管人员发生自伤、自残行为的,卫生所或门诊部应及时给予救治。
第二十九条 监管期间发现被监管人员出现精神病症状的,应将其可疑症状记录备查,并及时提出进行司法鉴定的建议,由所方书面告知办案机关进行司法鉴定。
经鉴定确有精神病,不宜继续关押的应由所方书面提请办案单位变更强制措施。
留所服刑罪犯患有精神病症状的,应由卫生所或门诊部提出鉴定建议,经鉴定确系精神病患者的应依法处置。
对发作期的精神病患者,经报告主管局领导后可以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当病情好转,不再危及监所安全时,应当及时解除约束。
第三十条 发现女性被监管人员怀孕的,应当立即报告所属公安机关领导和上一级业务主管部门,书面建议办案机关变更强制措施或者办理暂予监外执行。
第三十一条 公安监管场所应当建立危重病人急救绿色通道制度。应具有急救人员、急救物品及药品的配置、应急处置渠道及危重病人转送途径的预案。所内突发紧急医疗事件,如突发严重伤病、原有疾病突然加重或突发不明原因意识丧失等可能危及生命的情形,所内医务人员应迅速到位,实施抢救并报告,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提出出所就医、住院治疗等建议。出现生命危险时,应当积极抢救并告知办案单位。
第三十二条 卫生所或门诊部负责人应参加监所警情分析会 商,定期向所在监所通报重点患病被监管人员情况,突出情况随时向监所领导通报。
被监管人员患病及治疗情况,医务人员应当及时与所领导、管教、巡控等岗位沟通和衔接,加强对被监管人员病情发展的掌握,以保证安全。
监管民警应积极配合卫生所或门诊部工作,发现被监管人员身体健康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通报卫生所或门诊部;对不服从治疗的,应教育其服从治疗。患有伤病的被监管人员变更诉讼阶段或更换监室的,应即时向卫生所或门诊部通报。
第三十三条 对因疾病原因符合变更强制措施规定的,卫生所或门诊部应依法提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医学建议,报所领导审批。
第三十四条 对因疾病原因符合法定的暂予所外执行条件的,卫生所或门诊部可以提出医学建议。
监所接到卫生所或门诊部关于暂予所外执行医学建议后,应予研究,初审同意后根据不同情形对被监管人员进行病情鉴定、生活不能自理鉴定或者妊娠检查;未通过初审的,应当告知原因。
对暂予所外执行罪犯的病情鉴定,应当到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妊娠检查,应当到医院进行;生活不能自理鉴定,由监所分管领导、管教民警、卫生所或门诊部负责人、驻所检察人员等组成鉴定小组进行;对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监所应当通知被监管人员户籍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公安机关出具相关证明。
对于自伤自残的被监管人员,不得暂予所外执行。第三十五条 被监管人员因疾病正常死亡的,监管场所应将被监管人员的入所健康体检文书、患病治疗情况记录、病危时的抢救处理记录及医院的死亡证明书存档备查。
被监管人员死亡有医疗争议的,依据有关规定可以对尸体进行检验,做出死因鉴定。
第三十六条 对“重点病人”、连续用药或治疗超过三天仍需要持续进行的病人、以及绝食、吸毒等特殊情况的患有伤病的被监管人员应当按有关规定逐人建立病历。病历应妥善保存,存档备查。
第三十七条 病历书写应按要求完成,记录规范。首次病程记录要求二十四小时内完成,内容包括:病史、查体、诊断、主要治疗措施。“重点病人”确立时,病历中要有卫生所或门诊部负责人的意见及签字。
日常病程记录及时规范。“重点病人”病程记录间隔不超过一周,其他病人病程记录间隔不超过二周,病人发生病情变化要随时记录。
病程记录内容包括重要症状、体征变化、治疗变更情况以及卫生所负责人的巡视情况和签字等。如遇病人抢救要按有关规定完成抢救记录。
第四节 出所就医
第三十八条 出所就医是指监管场所对患有伤病的被监管人员,因条件限制无法诊断或治疗,需到所外社会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或治疗的行为。
具有如下情形之一的,可以出所就医:
(一)被监管人员病情严重或突发疾病的;
(二)病因不明需确诊病情的;
(三)久病不愈且病情没有得到控制的;
(四)突发严重伤病的;
(五)原有疾病突然加重或突发不明原因意识丧失等有死亡危险的;
(六)其他须出所进行检查或诊断治疗的。
第三十九条 对符合出所就医条件的,卫生所或门诊部应提出出所就医建议,在严格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后进行。出所就医建议应当及时、必要、适当。出所就医工作应手续齐全、规范。出所就医应进行登记。
第四十条 出所就医须有医务人员陪同,医务人员应携带必需的急救用品和就医相关医学资料,负责出所就医过程中对病人的医疗监护和紧急救治,向就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介绍病情和开展其他与出所就医相关的工作。
因紧急情况出所就医的,应根据就近原则,到距离监管场所最近的具备救治条件的社会医疗机构进行抢救,待病情控制后可转入指定医院继续治疗。
第四十一条 出所就医过程中发现被监管人员需要住院治疗的,按规定履行报告审批手续,经批准后可以住院治疗。
第四十二条 从事出所就医工作的医务人员回所后应及时向所领导及卫生所或门诊部负责人汇报就医情况,并在病历中记录出所就医情况,按医嘱开展后续治疗,妥善保存就医资料。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诊疗记录、检验结果应及时归档备查。
第四十三条 被监管人员出所就医以及住院治疗期间的监管安全工作按监管工作的有关规定实施。
第五节 监区卫生防疫防控工作
第四十四条 公安监管场所应健全并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工作制度,建立医疗卫生防疫宣教制度。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医疗卫生集体教育。
第四十五条 公安监管场所应设置传染病监室,患有传染病的被监管人员应分类关押。
监管期间发现被监管人员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应当及时隔离或送医院检查治疗;对监区、监室和同监室人员及时根据卫生防疫工作要求采取消毒、隔离等防护措施。
发现传染病疫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履行报告程序。第四十六条 公安监管场所卫生所或门诊部应认真开展监区卫生消毒工作:
(一)对监室、监区、办公室、食堂、厕所等所内公共区域定期消毒,在换季或病疫流行期间应增加消毒次数;
(二)每周对监室、每月对监区至少消毒一次;
(三)隔离监室根据卫生防疫工作要求采取消毒防护措施;
(四)卫生所每日消毒;消毒物品、一次性医疗物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五)监区消毒应有详细记录,内容包括:时间、部位、消毒药剂、操作人,并留存备查。
第四十七条 医疗废物、生活垃圾应分开放置,规范处置。医疗废弃物要集中销毁,不得随意乱扔;医疗废物处理须有登记。
第四十八条 卫生所或门诊部应做好被监管人员食堂卫生督导工作,保障被监管人员饮食安全。
第四十九条 公安监管场所应当自觉接受卫生部门业务指导和检查监督,积极争取卫生部门在疾病预防控制治疗等方面的支持,积极协调邀请当地卫生疾控部门来所指导开展防治工作。监管场所发生流行性疫情,监管场所应当配合属地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对疫情进行控制。
第六节 住院治疗
第五十条 公安监管场所监管的患有各种伤病、不宜在监管场所诊治的被监管人员,应当送至指定医院治疗。
第五十一条 公安监管场所送诊病人,由公安监管场所统一办理相关手续。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由公安机关和卫生部门协商在医院设置加装特殊防护设施的监管病房或在公安监管场所设置专门医疗监区,由公安监管场所提供监管安全、医院提供医 16 疗设备和医务人员,接收需要观察治疗、住院的重症病人。
第五十二条 被监管人员住院治疗的,公安监管场所应当在24小时内通知办案机关及其亲属,并报告上一级监管业务指导部门;对病情严重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监管场所应当书面建议办案机关变更强制措施,或者办理暂予监外执行。
第七节 安全防范及自身防护
第五十三条 监区医疗安全管理:
(一)应制定医疗卫生工作安全检查制度。每月定期开展医疗安全检查工作,遇重大事件时应随时加强安全检查,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医疗安全检查须组织严密、职责清楚、分工明确、记录完整、工作规范;
(二)应定期召开监区医疗警情分析、会商会议(每月至少一次),对被监管人员健康状况动态分析。卫生所或门诊部负责人对卫生防疫工作,患病被监管人员的健康状况、饮食情况、治疗方案和措施、防病治病工作情况进行汇报,重点病人应重点汇报;
(三)应严格执行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卫生工作信息情况报送制度。发生事故或突发医疗警情必须即刻报送,详细情况四十八小时内报送;
(四)应制定监所处置突发医疗卫生事件的预案(要求监管民警、医务人员共同参与配合),适时组织演练,每季度不少于 17 一次。监管民警、医务人员熟知预案内容。演练情况应有书面记录以备查,内容包括:时间、组织指挥者、演练人员、演练情况、存在的问题、改进意见。
第五十四条 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及传染病防控治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避免发生职业暴露。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处置伤口,按照相关规定处置。
第二篇:省公安监管场所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印发全省公安监管场所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豫政办 〔2008〕37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全省公安监管场所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三月二十八日
省公安监管场所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公安“三基”(即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工程建设工作要求,深入开展全省公安监管场所建设工作,有效解决我省公安监管场所硬件设施方面的突出问题,依法保障被监管人员的合法权益,省政府决定,自2008年至2010年集中力量对全省破旧公安监管场所进行彻底改造。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为目标,以加强公安监管场所基础设施建设、依法保障在押人员合法权益、确保公安监管场所安全为重点,强力推进全省公安监管场所建设工作,确保全省社会大局稳定。
二、目标任务
通过三年努力,全省公安监管场所硬件基础设施破旧状况得到根本改善,具体目标任务:
(一)2008年,建设52个公安监管场所项目;
(二)2009年,建设56个公安监管场所项目;
(三)2010年,建设64个公安监管场所项目。
三、项目范围
根据各地上报和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公安厅联合调研情况,按照“轻重缓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经研究,全省确定了172个硬件设施破旧、建设年代久远、安全隐患突出的公安监管场所为建设项目,制定了河南省2008-2010年公安监管场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
四、资金筹措
全省172个公安监管场所建设项目总投资7.65亿元。为确保建设资金落实到位,除争取中央国债资金安排0.6亿元外,地方需筹集建设资金7.05亿元,由省、市、县(市、区)共同负担,其中:省补助资金2.8亿元,由省财政和省统筹基建各安排50%;市、县(市、区)政府安排资金4.25亿元(含征地费用1.08亿元)。中央国债资金、省补助资金和市、县(市、区)政府资金同步安排,分三年到位。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差异,中央和省补助资金的分配实行区别对待政策,即2006年市本级人均财政收入超过1000元的郑州、洛阳、焦作3市市级公安监管场所建设资
金由三市政府自筹解决,黄淮四市和南阳市市级公安监管场所建设资金中央和省补助60%,其他市级公安监管场所建设资金中央和省补助30%;2006年人均财政收入超过800元的13个县(市、区)的18个公安监管场所建设资金由县(市、区)政府自筹解决,其余县(市、区)的公安监管场所建设资金中央和省补助70%。
五、组织领导
为确保全省公安监管场所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省政府成立全省公安监管场所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副省长秦玉海任组长,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张维宁、省财政厅厅长钱国玉、省公安厅副厅长吕宏跃为副组长。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此项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落实和监督指导。办公室设在省公安厅(联系电话:0371—65882975),省公安厅副厅长吕宏跃兼任办公室主任。各省辖市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协调指导此项工作的开展。
六、实施步骤
此次全省公安监管场所建设工作期限为三年,自2008年3月28日开始,至2010年12月31日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08年3月28日—2008年4月10日)。各地要积极组织人员认真学习公安部、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关于加强全省公安“三基”工程建设的重要讲话和文件,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提高思想认识。同时,根据本方案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细化工作要求,确定建设重点,明确责任目标。
(二)组织实施阶段(2008年4月11日—2010年9月30日)各地要结合实际,搞好调查摸底,进一步明确任务,突出重点,落实责任,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对已经审批立项正在建设的公安监管场所,要积极做好资金的落实,加强施工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对即将动工建设的公安监管场所,要立足实际,认真做好建设前的选址、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招标施工和资金落实等工作。为加快全省公安监管场所建设工程进度,对于已列入省政府2009年、2010年规划项目的单位,各地可先自行筹措资金,先期开工建设,待中央和省补助资金下达后,再凭招投标文件、建设施工合同、开工证、竣工证、房产证等有关建设资料,到当地财政部门核销资金。对于2005年、2007年监管场所特殊病区建设项目,中央资金已经补助到位的单位,各地要积极落实资金,按照建设标准,抓紧进行实施。同时,各地要不断加大对公安监管场所建设的检查督导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监督和审计工作机制,及时协调和解决公安监管场所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建设任务的顺利实施。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0年10月1日—12月31日)。各地要对公安监管场所建设工作及时进行总结,注意发现典型和总结先进经验。要根据省政府公安监管场所建设目标责任书的要求,认真做好所辖公安监管场所建设项目的验收工作。省公安监管场所建设协调小组办公室要按照省政府和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具体负责对各省辖市公安监管场所建设项目的验收。对三年以来在公
安监管场所建设中领导重视、措施有力、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不能按期完成建设任务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公安监管场所是各级政府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党委、政府巩固政权的政治工程,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工程;不仅影响到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也影响到公安监管场所的安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公安监管场所“三基”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各地要将公安监管场所建设任务按照职责权限逐项明确落实到相关部门、单位和具体人,明确每项工作任务完成的时限,确保高标准、高质量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二)明确责任、加快进度。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沟通,密切配合。各级政府分管领导是公安监管场所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各级公安局局长是公安监管场所建设的具体责任人。对于列入建设规划、急需新建和改扩建的公安监管场所用地,由所在市、县政府采取划拨方式供给,土建工程投资,按省政府确定的原则予以补助,不足部分或超出部分以及征地费、相关建设性收费由地方政府负责解决。发展改革、公安等部门要抓好公安监管场所建设项目的审核、申报、资金安排和监督管理,公安部门要抓好监管场所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和管理工作;财政部门要按工程进度及时拨付,并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确
保专款专用;建设规划部门要将监所建设纳入当地城市建设统一规划中;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按照国家土地使用有关要求,积极协助公安部门办理土地和建设用地等相关手续。各地要按照省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抓住机遇,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超前谋划,统筹安排,认真做好建设资金的落实,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公安监管场所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健全机制,加强督导。为确保公安监管场所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省政府将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不断建立和健全跟踪检查、全程监督、事后审计、评估验收工作机制,建立基层基础建设专项督查制度。同时,省政府将组织督察组,定期与不定期对全省公安监所建设情况进行全线跟踪检查和督察。对督察中发现行动迟缓、措施不力,弄虚作假,套取中央和省补资金,配套资金不到位,公安监管场所建设速度缓慢、工作没有效果的,省政府将予以通报批评。同时,按目标责任书要求,对工作失职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
附件:河南省2008-2010年公安监管场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表
第三篇:应邀为浙江省公安监管场所所长培训班授课
应邀为浙江省公安监管场所所长培训班授课
杜新忠2012年3月6日,应浙江省公安厅监管总队的邀请,本人在浙江省警察学院为参加全省公安机关监管场所所长培训班的所长们授课,本次参训的对象主要是强制隔离戒毒所、拘留所、收容教育所等行政监管场所的所长,本次培训班的培训时间是5天。本月底本站长还将为全省看守所长培训班授课。
本次培训本人主讲的内容
一、合成毒品滥用的形势
内容:合成毒品与新型毒品的概念与区别,国内、香港、浙江合成毒品滥用形势、浙江省公安监所近3年来收押合成毒品在押人员的调查。
目标:让大家对冰毒滥用的严峻形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产生紧迫感。
二、冰毒类兴奋剂介绍
内容:合成毒品的主要品种冰毒的由来、如何流行起来的?为什么会被滥用?冰毒的理化性质、吸食方式等基本情况、冰毒对人体有哪些作用?吸食冰毒以后会产生什么后果?如何认定冰毒成瘾?治疗冰毒成瘾的基本思路。
目标:让大家成为一个冰毒问题的专家。
三、滥用冰毒类在押人员的管理
内容:2009-2011年三年中我省公安监所在管理吸食冰毒类合成毒品的在押人员时存在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及今后我们可以采取一些什么对策?
目标:给大家一点思路,对大家改进和加强管理吸食冰毒类合成毒品在押人员的方式、方法提供参考。
第四篇:公安行政执法工作的现状及思考
公安机关是国家重要的行政执法部门,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负有重大的历史责任。公安机关执法活动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利益密切相关。笔者就当前公安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及对策做一粗浅分析,不妥之处,还请大方之家批评指正:
一、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一是受经济利益驱动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滥施罚款和以罚代拘,导致案件降格处理。由于受当地政府财力限制,公安机关办公、办案经费不能正常保障,导致一些基层公安机关视治安罚款为一种“创收”,尤其是办理赌博、卖淫嫖娼、传播淫秽物品等案件中,办案人员抓住当事人不愿张扬的心理情况,常以罚代拘、以罚代惩。这些做法偏离了立法精神,忽视了社会效益,在群众中造成了“犯罪犯法可以赎买”的错觉。
二是个别民警法制观念淡薄,特权思想严重,甚至办人情案、关系案,执法中随意性、盲目性较大。有的在办案中随意行使裁量权,对于二人以上和共同违法案件,不考虑从轻或从重情节,不进行综合平衡,处罚畸重畸轻,显失公正,造成情节轻重与处罚力度的失调;有的随意扣押、没收财物,甚至扣押财物而不出具合法的手续,特别是对外来人口违法的案件,暂扣物、暂扣款管理混乱,对赃款赃物、违禁品的没收不上报审批,自行决定;有的强调形势或专项斗争需要,凑人头数而随意“顶格”处罚或降低办案要求;有的随意盲目执法,随意传审嫌疑人,动不动就给当事人戴手铐罚跪罚站,甚至动手动脚,造成群众投诉,执法被动。在执法检查中,随意性较大,想检查就检查,不注重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民、干扰经营者正常活动的现象突出;有的搞行政不作为,对该发放的许可证、执照卡着不办,在履行保护公民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时,敷衍塞责,引起行政诉讼。
三是行政执法中重实体轻程序较为普遍。这方面的主要表现为:立案重视不够;告知、听证程序流于形式的多;留置盘问和传唤混淆使用,手续不全,超期留置;送达执行重视不够,剥夺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如有的滥用罚款或显失公正处罚,怕送达执行时案件可能要“翻”而不进行送达,有的甚至抓住当事人不愿张扬的弱点,达成“君子协议”,裁决前在送达回执空白上让当事人签字,以图省事;证据意识淡薄,对证据不作保全或保全不合法,导致行政诉讼时的被动或败诉。
四是执法程序不配套,执法手段和措施滞后。一方面,对留置盘问、强制约束、搜查、取缔、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作为查处治安案件的必要手段明确不够,执行程序和方式没有统一的规定和法律文书,实践中往往把刑事案件中的搜查、扣押等手段用于办理治安案件;另一方面,对行政罚款的强制执行如查封、扣押、拍卖如何办理程序不明确,实践中难以操作。特别是随着执罚分离制度的实施,此问题将更突出。
五是执法透明度不高。当前公安机关的执法规定、执法程序、执法依据、执法结果、执法纪律、执法监督途径等规定缺乏公开性,透明度不高,群众搞不清,缺乏了解,执法监督难,因此而对公安机关公正执法普遍存在疑虑,严重影响了警民关系。
二、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成因分析
一是执法者素质不高,法治观念不强,对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个别民警在力戒、执行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中存在消极情绪,执行不力,工作还是老一套模式;有的认为行政执法规定太严,监督太多,工作起来怕担风险、负责任而在办案中缩手缩脚,该处罚的不敢处罚,存在着谨慎畏难情绪。客观上公安行政范围涉及面广,近年来新颁布的法律、法规较多,没有形成完整的行政法规系统,再加上教育工作跟不上,民警一时难以适应日益繁重的执法工作。
二是现有公安体制和警务方式不够完善。现有的公安后勤保障体系受地方财政的制约,与公安工作、经济建设不能同步进行,造成执法活动在功利病态中恶性运作。派出所正在实行的一区一警模式,在体现警力下沉、警务前移、便民服务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基于警力不足的现状,客观上使民警处于单兵作战状态,不利于公正执法,不利于治安案件的依法查处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是执法环境有待改善。执法环境的优劣对严格执法有较大的影响。当前,以权压法、以盲代法、长官意志、“政府”行为、社会上人情世故等因素对执法活动产生很大冲击,加上公民法律意识的淡薄,妨碍执法现象经常出现,影响了依法行政。
四是执法监督力度不够,监督制度不健全。现在对公安行政执法监督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社会监督又缺乏必要的形式。而公安内部执法监督由于执法制度不健全,关系未理顺,事前监督重视不够,力度不大,缺乏公开、公示制度;事中监督的内部法制部门在审核时由于照顾方方面面的关系,审核把关不严,审核不完全到位,有的甚至流于形式;事后监督由于怕影响公安机关的名誉,一些办案单位往往主动做当事人撤诉的思想工作,或进行私下协议,结果是变更处
天国降临 帝国风云之《圣武传》 灵动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罚,作降格处理了事。另一方面,事后监督的错案追究责任制得不到完全落实,该追究的责任没有追究。
三、解决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探讨
一是转变观念,提高民警执法水平,适应执法工作需要。法律是靠人来执行,靠人来遵守和维持的。公安行政执法的好坏,最基本最关键的因素是公安执法人员的素质。因此,各级公安机关和民警要转变观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念,切实消除重打击轻保护、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树立依法行政意识,树立保护公民民主权利的意识,树立对法律负责的思想,自觉贯彻依法治国方略,自觉抵制地方保护主义和金钱诱惑,自觉抵制人情风对执法工作的影响、干扰。要坚持实行民警执法资格执证制度,运用脱产、半脱产和传、帮、带等方式强化岗位学法,熟悉掌握法律的规定、程序和注意的各个环节,使法制教育、培训制度化、网络化,提高民警的执法水平。
二是深化公安改革,改善公安后勤保障体系。针对公安机关面临警力不足、经费紧张等因素,大胆进行公安体制改革,把机构设置、后勤装备、科技设施等公安建设纳入国家建设的总体规划,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实行“利益规避”制度,使执法活动不再包含具有执法主体的自身利益,妥善解决严格执法与后勤保障的矛盾,从根本上解决公安资源保障问题。合理配置警力,科学分工,使各警种既职责分明,又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增强执法效益观念,充分运用强有力的行政执法手段进行依法行政管理,以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三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程序和制度。公安行政执法是公安机关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主要方式,必须有相应的措施和制度来保证。针对当前公安行政执法中的薄弱环节,切实将各项行政执法活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1、制定公安行政程序规定,保障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公开性和合法性,严格规范行政扣押、证据登记保存、查封、取缔等制度,并规定相应的执行方式,增强实际操作性,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2、规范行政处罚的执行方式,制定强制执行的制度,将查封、扣押财物的拍卖或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方式规范化、制度化。
3、加强立案查处工作,规定一般行政案件查结时间,规范接处警制度和工作在立案时明确指明办案责任人,以杜绝行政案件立案、查处的随意性及时发现和纠正执法过错和失职行为。
4、严格许可证执照发放、履行保护公民人身权、财产权法定职责的实施细则,严格各项办证制度,从程序上有章可循。
四是加强执法监督,健全执法监督体系。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行政执法监督是公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水平、廉洁高效的重要途径。行政执法监督与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为此,公安机关一方面要加强公安内部监督,强化以法制部门为主导,以政工、纪检、监察、督察、信访及业务部门为辅助的执法监督队伍建设,确立执法监督的责任,强化执法监督的手段,逐步实现内部监督的正常化制度化、法律化。实行案件评议考核制法制部门要通过案件审核、行政复议、理赔等形式,敢于监督并善于监督,树立执法监督权威。加强对调解案件的监督,防止办理人情案、关系案而漏罚当事人。严把审核关,并在监督中提供法律指导和服务,同时加强对不受理、不立案不查处等不作为执法行为的监督。真正把“两公开一监督”制度落到实处,健全完善公开公示制,推行“阳光作业”,公开办事内容、办事程序、办事纪律、办事结果和投诉监督途径,便于群众了解和监督,提高行政执法透明度,消除产生腐败的土壤,使各项警务活动和执法行为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天国降临 帝国风云之《圣武传》 灵动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公安规范化执法心得
公安规范化执法心得
篇一:执法规范化心得体会
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公安交巡警执法工作的核心和生命线。一直以来,各级交巡警机关都在狠抓这项工作,特别在最近几年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综观基层执法队伍及执法活动中,种种执法不规范的现象仍然还屡禁未止,其深层次原因在哪里?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执法主体、执法环境、执法监督等各个方面都有,也都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掣肘着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而所有执法行为都是由执法主体来完成,因此执法主体更是执法问题产生的重要环节。下面,笔者就如何从规范执法主体要素入手,推进交巡警执法规范化建设,谈几点初浅认识。
一、执法主体构成要素在规范化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宪法等有关法规规定:执法主体,是指国家明文规定或者通过法 篇二:执法规范化心得体会
执法规范化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抓好规范化管理年活动,我所于月召开了规范化管理年活动研讨会,提出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来全面推进规范化管理年活动。
一、抓规范化管理年活动思想教育。正确的执法思想是加强规范化管理年活动的重要保证,是做好执法工作的前提。没有正确的执法理念,再好的制度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针对部分民警还存在着执法不严格、不文明和不作为、乱作为等影响执法公信力现象,执法思想、执法理念不正确是根本原因。新时期、新形势下,必须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等活动,通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使每一个民警都要清楚“权从何来”、“为谁执法”、“如何规范”等问题,切实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真正做到“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实现劳教工作规范化管理年活动的目标。
二、抓规范化管理年活动主体建设。执法主体合格是执法规范化、职业化、专业化的保证,也是执法队伍建设的基础。
1、是以规范化管理年活动年为契机,进一步规范我所民警管理。
2、是进一步规范我所各项规章制度,使我所规范化管理年活动有章可循。
3、是应深入执法,抓好民警培训,切实做好民警执法教育。
三、抓执法制度建设。劳教执法工作纳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严格制定奖惩措施,才能确保严格、公正、文明、理性执法,使广大民警养成规范执法的习惯。抓好执法质量考评工作,明确执法质量考评的标准、考评范围、质量界定、结果运用等问题,将日常考评与季考评、年考评结合,将实地检查与往上考评相结合,将规范化管理同执法民警自身利益的捆绑和统一。总之,自开展规范化管理年活动以来,我所始终把转变民警作风、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工作效能作为开展规范管理年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措施抓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
篇三:2016秉公执法人民公安为人民心得体会
2016秉公执法人民公安为人民心得体会
严格执法是对执法人员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贯彻落实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一法制建设基本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YJBYS小编整理了3篇秉公执法人民公安为人民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
秉公执法人民公安为人民心得体会一
公正是法律永恒的价值追求,廉洁是执法者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公正廉洁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党和人民对公安队伍的永恒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推行,公安机关尤其是公安民警队伍中执法不严、执法不公、执法不廉的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整个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发展。如何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保证执法公正廉洁是摆在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面前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笔者认为要保证公正廉洁执法,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牢固树立公正廉洁意识是保证公正廉洁执法的关键
当前,影响公安机关公正廉洁执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当一些公安民警的头脑中要么公正廉洁意识淡漠,要么没有牢固树立正确的公正廉洁观念,要么没有充分认识到公正性、廉洁性对公安执法的重要性和严峻性。因此,切实保障和提高公安机关正确履行职责,维护执法公正,就必须不断强化和巩固广大公安民警的公正廉洁意识,以正确的公廉洁正意识有效指导执法工作,促进各项公安工作,永葆公安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牢固树立公正廉洁意识,首先要加强对公正廉洁观念深刻内涵和重大价值的学习、理解,增强对公正廉洁观念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深入学习理解要使各级公安机关及广大民警充分认识到维护公正是公安工作的总要求,认识到维护公正是公安机关“立警为公,执法为民”要求的具体体现,认识到维护公正是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的根本要求和强烈盼望,认识到维护公正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营建和谐社会、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重大推动作用。要通过对公正廉洁观念的学习、理解,把维护公正廉洁的意识深深铭刻在每一个公安民警的头脑中,体现在执法实践中,把公正廉洁执法思想植根于每位民警,落实到每一个执法环节中,不断增强广大公安民警公正廉洁执法的自觉性、主动性。
其次,要增强公安民警法律至上观念,努力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案的自觉性。广大公安民警必须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必须以人民利益为重,坚持对法律负责与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提高执法质量。坚决杜绝发生伤害群众感情、漠视群众疾苦、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要从最基本的环节最细微的地方作起,切实作到在所有的公安工作和执法行为上充分体现公平和正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秉公执法、廉洁奉公,不为权力、名利和美色所动,努力做到不枉不纵,既不滥用职权、超越职权,也不能消极不作为,努力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第三,要注重加强程序公正的意识,程序是如何完成实体内容的步骤、方法、形式、时间、顺序等的规定,两者缺一不可。在我国公安机关及广大民警中,长期以来“重实体,轻程序”的思想根深蒂固,执法过程中忽视程序、违反程序的问题普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公安机关要做到公正执法,不仅要做到实体内容的处理公正,更重要的在于强化程序意识,通过确保程序公正实现执法公正。
第四,要切实体现人民群众的要求。要关爱弱势群体,要根据群众的意愿办事,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公安工作的根本要求。在各项执法活动中,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这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行警务公开和便民利民措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安机关是实事求是和公正的。
二、正确运用自由裁量权是实现公正廉洁执法的必然要求
自由裁量权是指定在特定情况下依照职权以适当和公正的方式做出行为的权力。公安机关的自由裁量权是指公安机关在行政管理和刑事侦查工作中,根据法律法规赋予公安机关的行政管理和刑事侦查权限,依据立法目的和公正合理的原则,作出或不作出具体行为的权力。
三、强化和完善执法监督是实现公正廉洁执法的保障
近年来,公安工作在接受人大、政协、社会各届及新闻媒体监督的同时,也不断加强了内部执法监督,设立了不少的机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仍然很难适应日新月异的形式变化和发展,这就需要社会各方的参与,更需要公安机关主动接受监督,切实查找问题,使监督经常化、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进一步加强对公安机关公正执法的监督,必须下大力气强化监督意识,不断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察机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督察、法制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警务公开,增强公安工作的透明度,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促工作。
四、提高广大民警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是实现公正廉洁执法的重中之重
公安民警是公安执法的主体,其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和执法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执法活动,因此,各级公安机关只有着重加强民警法律法规、公安业务学习教育培训,建立健全学习教育培训一条龙格局,通过举办培训班、知识竞赛、法规测试、集中学习、个人自学、日常考核、综合奖评、排名公示、竞争上岗等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其法律业务水平和知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公正执法,也才能做到公正执法。
五、建立健全公安机关执法制度建设是实现公正执法廉洁的治本之策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矗进一步保障公安机关公正
执法,必须加强相关执法制度建设。贯彻公开、公正、便民、利民的原则,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尽快完善执法责任制、错案追究制、执法质量检查制、执法监督制、警务保障制、民主公示制、执法奖惩制等直接关系公安机关公正执法的保证机制和制度,并使之得到有效实施。
公安机关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打击犯罪的重要专政机构,只有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有效改善,才能有效保障公正执法,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和谐、安全环境,也才能使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早日实现。
秉公执法人民公安为人民心得体会二
检察机关是党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政权机关,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和正确实施,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的重大的责任。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是适应民主法制建设的新形势,进一步落实检察职能的迫切需要。根据中央政法委、高检院提出的“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的要求,通过学习结合本职工作,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必须以实现严格执法和公正执法为根本点。
司法公正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司法的不公正,法治权威将无法维系,人权将难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就无从谈起,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承担着对执法和司法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的责任。实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首先应当强化科学执法、民主执法、依法执法理念,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职能作用,努力用公正执法,保障公平与正义;用严格执法,促进依法办案;用权威执法,增强人民群众的信赖。要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不断增强执法透明度;坚持用法律、纪律和制度来规范检察权行使,防止执法随意性,要自觉树立“监督别人首要接受监督”的观念,从自身做起,认真解决执法不规范、执法不公正等问题,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
二、“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必须以树立正确执法观和科学发展观为切入点。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强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和管理科学化建设,努力提高法律监督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检察权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的监督,必须满腔热忱地对待群众的诉求,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执法,本着对群众利益和法律高度负责的精神办案,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观,切实把人民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打击、保护和服务职能的有机统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监督制约和配合的有机统一,以程序规范保证司法公正;坚持办案力度、质量和效果的有机统一,确保执法的质量和效率;坚持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的有机统一,增强法律监督的实效。
三、“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我们应当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认真贯彻好“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明确检察工作的主题和总体要求,明确执法方向,全面履行检察职责,维护公平正义;二是坚持和完善决定重大问题的决策制度,规范决策规则、程序,提高决策质量与效率;三是健全和完善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制约制度,重点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实行执法监察工作机制,保障检察权的正确行使;四是深入学习检察业务理论,用个项理论来充实自己的头脑,时刻以“立检为公、执法为民”为自己的准则。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这次整改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认识,振奋精神,狠抓落实,努力提高法律监督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我省“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秉公执法人民公安为人民心得体会三
通过学习“秉公执法、人民公安为人民教育”后充分认识到进行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是公安执法工作的准绳,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是重树人民公安警-察在群众中威望的形象工程。因为,在我们的公安实际工作中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新闻媒体也时有曝光,大致表现在执法不严:犯罪分子逍遥法外,无人问津、执法不公:收受当事人钱物、吃喝拿要办人情案、执法行为不文明,举止粗俗、态度蛮横,审讯犯罪嫌疑人时动手动脚,甚至造成打人致死的恶劣后果。这些都严重损害了人民-警-察在群众中的整体形象,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究其根源还是个别领导干部和民-警以执法者自居、管人者自居,而放松了自己对自己的约束,或守法意识不强、或目光短浅、贪图好处,置法律于不顾,徇私枉法。作为警-察并非仅仅是某个单位、某个派出所的一员,在群众眼里,你是执法者,是代表了最具权威的法律在行使职权,是为人民排忧解难的,是群众的保护神,因而我们的言行举止是否文明、有无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近几天来的学习,感觉到自己在思想认识上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对自身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也有了进一步认识。相信通过“三项教育”,公安队伍整体素质一定会得到进一步提高,一定会克服自身的不足,在工作中取得新的突破。同时,也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立足本职、不断努力、不断进取,取得业务和思想上的双提高,努力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公安部对有关问题十分重视,针对严格、公正、文明执法问题都有相关指导性文章和制定相应的内部规定;就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进行法制教育和有关学习,比如我们学习了《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法制观念》、《加强反腐-败斗争,推进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决定》、《公安部关于坚决制止公安干警刑讯逼供的决定》、《公安部关于排除干扰杜绝说情严格依法办案的通知》、《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公安机关和公安干警十不准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人民-警-察内务条例》等遍目。
通过学习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情况就如何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严格执法是对执法人员提出的基本要求。
严格执法是对执法人员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贯彻落实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一法制建设基本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严格执法,才能纠正违法行为,保护公共利益和群众利益,才能体现法律的尊严。严格执法至少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方面,要求执法人员必须秉公执法,严肃执法,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办案,真正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结合我们工作实际不能只重实体法而忽视程序法,比如在执行治安管理处罚中以前我就有这种意识,只要证据充分了往往就不去考虑程序上的立案呈批,在传唤中不用传唤证,这些很容易造成在行政诉讼中败诉。另一方面,严格执法还要注意粗暴执法,我们公安机关在执法中有一整套严格规定,比如在询问当事人、证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犯罪嫌疑人时必须要严格执法要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人民警察综合素质,提高依法办案的能力和水平。要进一步制定、完善各项执法责任制,强化落实各种形式的执法监督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加强队伍的教育和管理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人民-警-察队伍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形象。加强执法规范建设,让依法执法、文明执法成为制度。要开展综合执法,提高执法技巧,对于屡教不改、蓄意闹-事、干扰执法的当事人,多用“智缺,少用“武攻”。要认真并贯彻行政复议法,保障国家法律监督制度在公安工作中的贯彻执行。
二、公正执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公正执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公正执法就是不偏不纵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行使法定职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执法者不能超越法定职权执法。公正执法要求执法人员必须尽职尽责,对发生的违法行为敢于纠正并依法处罚,不搞因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犯罪嫌疑人的态度不好而加重处罚或态度很好而从轻处罚“态度执法”、不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犯罪嫌疑人与我们有关系或亲戚或朋友因而加重或从轻处罚的“关系执法”、“人情执法”,做到见违必纠,违法必罚,罚而有据。只要违法犯罪不管你官居多高、功有多大都应依法予以追究。据资料报道,20年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已经审议和通过各种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文件就有328件,这期间国务院还制定了700多件行政法规,各地方省级人大制定和批准了5000多件地方性法规。仅八届人大五年间,就立法 118件。通过普法教育,公民的法律意识也有了很大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执法中,更加注意执法的公证性,.三、文明执法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体现。
文明执法是社会文明的一个缩影,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所谓文明执法,是指执法人员以人为本,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规范办理各种案件,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文明执法是人民-警-察的属性所决定的。人民-警-察执法的对象大多是人民群众、外来人员、“两劳”释放人员,遇到的问题大量的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有的违法行为轻微没有造成后果的,应教育其纠正。如果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