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安执法工作的分析(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01:12: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公安执法工作的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公安执法工作的分析》。

第一篇:对公安执法工作的分析

在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上,孟建柱部长首次提出了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新理念,要求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这不仅为基层公安执法

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更为全国公安机关和全体公安民警做好新形势下公安执法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一、准确把握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深刻内涵

(一)关于理性执法。“理性”不仅要求有非常高的法律意识,而且要有强烈的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有很强的群众工作能力,能够理性地把握和

处理公安工作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在执法工作特别是行政执法工作中,要充分考虑执法的社会效果,真正做到“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理性思维

去分析矛盾、化解矛盾,真正地融法、理、情于一体。让群众通过案件的办理、事情的处理,切身感受到公安机关的关爱、温暖。

(二)关于平和执法。“平和”就是要求以平等谦和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冷漠态度对待人民群众,要以公心、诚心和耐心解决人民群众的诉求,疏导和化解社会

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要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着力解决执法宽严失度的问题,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及时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同时,对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危害不大的,要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抗、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三)关于文明执法。“文明”就是要改进办案方式方法,坚决纠正简单执法甚至粗暴执法的问题,用群众信服的方式执法办案,使人民群众不仅感受到法律的尊严和权威,而且能感受到公安队伍的精良素质。要加强执法监督信息系统建设,完善警务公开制度,推行执法告知制度,提高执法工作透明度,大力推行执法

责任制。

(四)关于规范执法。“规范”就是要在完善执法管理上下功夫,细化办案流程,完善业务流程,规范办案环节,力求使每个执法环节都有章可循。要健全执

法程序,着力解决随意执法的问题,紧紧抓住执法执勤活动中容易发生问题的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程序规定和操作性强的标准规范,最大限度

地减少和杜绝执法不作为、乱作为问题的发生。

二、认真解决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存在的问题

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新理念,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对公安机关的明确要求,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也是做好公安工作的基本要求。当前,全国

公安机关按照党中央“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要求,尤其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战略部署,全力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力维护社会

持续稳定。新形势对公安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有了更多期待,做好新形势下的公安工作必然要求我们更新执法理念。执法理念往往更带有根

本性,理念决定认识,理念端正态度,理念指导实践。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新理念,是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的现实要求,对于维护公平正

义、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可谓意义重大而深远。当前,公安机关要立足主动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为公安执法创造良好环境。

(一)解决公安执法工作定位问题。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把公安执法工作作为维护稳定、保障发展、保障民生的重要工作来做,把公安执法

作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公益保障工程来抓,借助党委、政府的“推力”来加强公安执法规范化工作。

(二)解决公安执法工作保障问题。建立公安机关经费保障机制,增强财政支持,使经费保障与公安罚没收入彻底脱钩,减少“为钱执法”行为的发生,让公

安机关把工作的重心放在认真研究执法工作、服务最广大群众发展权益上。

(三)解决公安职责模糊问题。切实增强公安机关的“主业”意识,从与公安执法活动无关的非警务活动中解放出来,切实发挥社会矛盾调节效能,最大限度

发挥社会矛盾消融器职责。

(四)解决社会治安考核评价问题。要尊重当前社会发展阶段性特点的现实问题,认真研究当前社会治安现状,增强考核评价导向的现实针对性和实效性,增

强公安机关正确面对并积极化解社会治安问题的自信心、责任心。

三、深刻理解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重大意义

(一)新理念提升执法新境界。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以前,我们谈文明、规范执法多一些,谈理性、平和执法

相对较少。文明、规范是执法的应有之义,但仅有文明、规范执法还不够,理性、平和则是对执法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法”是根植于自然的最高理性。与理性执

法相对的是感性执法、感情用事,我们要防止冲动,摒弃情绪化,讲政治、讲大局,严格依法办案。平和是执法的珍宝,它蕴含着博大的力量。平和执法以平等、客观、审慎、谦和为要义。唯有平和,才能厚德载物,才能衡平如水,才能客观理性。当我们把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新理念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必将达

到一个更高的执法新境界。

(二)新理念推动工作新进展。公安机关要把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新理念贯穿到执法办案全过程,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坚决克服就案办

案、机械办案的倾向,要从大局出发,从长远着眼,执法想到稳定,办案想到发展,切实做到依法办案与服务发展相统一。要针对当前执法活动容易发生问题的环

节,进一步细化各类执法标准,严密执法程序,规范执法环节,切实从源头上减少和杜绝执法的随意性,推动各项公安业务工作取得新发展。

(三)新理念构建和谐新图景。要进一步改进执法方式,善于用和谐的思维来化解矛盾,用和谐的态度来对待群众。对嫌疑人坚持无罪推定,对上访人实行有

理推定,使执法工作最大限度地合乎法、理、情,体现人情味,展现法治美。要积极适应执法环境的新变化,设身处地考虑到当事人的切身感受,感同身受地体谅

困难群众生活的不易,主动做好化解矛盾纠纷、疏导群众情绪的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要及时依法解决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着力化解涉法涉诉重信

重访案件,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四)新理念展示公安新形象。执法无小事,细节系大局。公安机关要深刻认识、高度重视,把牢固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新理念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践于行,把这一新理念切实贯穿到每一个执法细节,树立起公安机关良好的执法形象。

第二篇: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卫生工作执法细则

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卫生工作执法细则

(征求意见稿)

第一节 基本要求

第一条 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卫生工作是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公安机关的有关规范性文件,针对被监管人员进行的一项涉医执法工作。其目的是为保障刑事诉讼及行政执法活动的顺利进行、保证公安机关有效履行执法办案职责、维护被监管人员的合法权益服务。

第二条 公安监管场所均应在所内设置医疗岗位,并根据监管人数设置卫生所或门诊部,承担在监管场所内对被监管人员进行入所前身体检查、健康管理、卫生防疫,对患有伤病的被监管人员进行基本医疗救治,对患急、危重症的被监管人员进行抢救及转诊,提出医学建议等确保监所安全所必需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第三条 公安监管场所在所内设置的医疗岗位由医疗岗位民警和指定的社会医疗机构驻监管场所的医务人员构成。从事管理、协调工作的医疗岗位民警应当具备医疗背景,从事具体医疗卫生工作的医疗岗位民警和指定的社会医疗机构驻所医务人员须具备法定执业资格。

公安监管场所设置的卫生所或门诊部须办理执业登记,取得合法行医资质。

第四条 公安监管场所设置的医疗岗位具体承担本监所入所 1 体检及日常医疗卫生工作。医务人员应当每日巡查所内患有伤病的被监管人员,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置,并向卫生所或门诊部负责人报告。

卫生所或门诊部应当确立一名医疗岗位民警担任负责人。卫生所或门诊部负责人是本所医疗卫生工作的责任人,负责本所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的管理、协调、监督,并对医学建议进行审核把关。监管场所指定的社会医疗机构驻所医务人员及其负责人应予配合。卫生所或门诊部负责人直接对监所领导负责,汇报工作并提出工作建议。

监所主要领导全面负责本所医疗卫生管理工作,要全面掌握本所患有伤病的重点人员情况,定期听取有关工作汇报,研究制定处置措施。

监管场所应明确一名主管领导具体负责监所医疗卫生管理工作。对所内患有伤病的重点人员的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协调、解决。

公安监管场所卫生所或门诊部须按国家规定配置医务人员。第五条 卫生所或门诊部必须配备必要的医疗、办公、通讯、信息、技防等设备,设备配备数量应当依据实际关押容量确定。

医疗设备应当包括常规诊断仪器、常规治疗设备、紧急抢救处置器材、消毒设备、冷藏设备及其它医疗附属设备等。

第六条 公安监管场所应建立健全药品、器械采购、检查、保管制度。医疗器械、药品必须确保符合国家标准、采购渠道合法、保证质量,做到妥善保管、定期检查。所用药品必须确保在 有效期限内;急救药品、物品应当配备齐全,随时处于备用状态;精神类药品保管、使用规范。对过期失效的药品应及时报告所领导,予以集中销毁。

第七条 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卫生保障行为应当严格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卫生诊疗工作规范、卫生防疫工作制度及监区医疗工作制度。

第二节 入所体检

第八条 公安监管场所应对所有新入所人员进行入所身体检查。入所体检工作应由卫生所或门诊部实施。

第九条 入所体检工作应按照病史询问、体格检查、查验相关辅助检查资料和诊断证明、出具体检结论、完善入所健康体检文书的填写等流程进行。

体格检查主要通过物理检查手段对被监管人员的生命体征、一般情况、体表、胸、腹等重要脏器状况及脊柱四肢活动状况进行检查,检查应杜绝缺项漏项。

对育龄妇女应当进行妊娠检查或者查验办案单位出示的其妊娠检查结果的证明材料。

第十条 入所体检过程中,发现被监管人员身体有伤的,应问明情况,在入所健康体检文书上作好记录,由办案单位和被监管人员签字确认。对自述其伤情形成与执法行为有关的,应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并按有关规定处置。

第十一条 入所体检过程中,发现被监管人员伤情较重、可 能怀孕或可能患有严重疾病、急性传染病、精神病,或遇有被监管人员自述具有上述情形,但因监管场所条件限制无法诊断或认定的,应送医院检查、诊断并出具诊断证明后再进入入所体检程序。

第十二条 看守所入所体检过程中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提出不宜收押或者入院救治的医学建议:

(一)患有精神病(经鉴定应负刑事责任的除外)或急性传染病的;

(二)患有其它严重疾病,在羁押中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但是罪大恶极不羁押对社会有危险性的除外;

(三)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的婴儿的妇女。第十三条 除第十二条所列之情形的,拘留所在入所体检过程中发现被处罚人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亦应提出不宜收拘或者入院救治的医学建议:

(一)患有严重疾病或伤情严重有生命危险的。

(二)吸食、注射毒品成瘾的。

第十四条 收容教育所接收被收容教育人员,经检查发现患有性病以外具有第十三条所列情形的,亦应提出不宜接收或者入院救治的医学建议。

收容教育所在常规健康体检时,应进行性病检查,并填写《收容教育人员健康及性病检查表》。

第十五条 对于身体条件、健康状况具有不宜监管情形,但因涉及重大案件而确需监管入所的被监管人员,可以在上级主管 部门审批后,先行办理监管手续,再按以下要求处置:

急需送医院抢救治疗的,卫生所或门诊部应及时提出相关建议,由办案单位就近送往具备救治条件的社会医疗机构抢救,并负责监管,待病情控制后需继续住院的,应转入指定医院继续治疗。不属急需抢救而需住院治疗的,可直接送往指定医院治疗。伤病情形特殊的,可经由指定医院门急诊部门确定送往社会专科医院住院治疗。

经医疗机构初步诊治病情相对稳定可以回所的,由卫生所或门诊部继续治疗监护。所内监护、治疗工作应在监管民警的配合下进行。

第十六条 卫生所或门诊部进行入所体检工作时,须按要求认真填写入所健康体检文书。卫生所或门诊部医务人员应在表内对应处签署意见并签名或盖章;办案单位和被监管人员亦应签字确认。入所健康体检文书及有关医疗资料(诊断证明书、检验结果、门、急诊病历等)应妥善保存,存档备查。

第十七条 入所健康体检文书按如下要求填写:

体格检查结果应逐项填写,不得空项,不得臆造,确保体检结果客观真实。

体格检查发现的异常体征应在表格中明确列出。

使用蓝黑色钢笔或碳素签字笔填写,字迹清楚,凡涂改处需由被监管人员捺印指纹确认。

书写使用中文简化字和医学术语。通用的外文缩写和无正式中文译名的疾病名称可以使用外文。不得以“(-)”、“(+)”符 号代替文字。

各类人员签字须签全名,字迹要清晰。

第十八条 被监管人员出所进行辨认、起赃、指认、鉴定、取证或者庭审等活动回所时,监管场所应进行体表检查。发现身体有伤的,应要求提讯、提审人员做出书面说明并附诊断证明书;对伤情严重的,应由办案单位送医院治疗,同时向监所领导报告。

第十九条 办理换押工作时,被监管人员在原监管场所患有疾病的,移送单位要如实介绍病情,移交健康档案,接收单位应当继续予以治疗。

第三节 所内医疗

第二十条 凡在公安监管场所内针对被监管人员开展的医疗活动均为所内医疗工作。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通过巡诊等手段及时发现、判明所内患有伤病的被监管人员;对本所内患有伤病的被监管人员根据诊疗常规程序进行初步诊疗;对患有严重疾病及突发危及生命情况的,须采取必要抢救措施,并及时提出出所就医建议;对符合住院治疗情形的,应提出转往医院住院治疗的建议;对因健康状况不宜继续监管,且符合变更强制、处罚、执行措施的,应提出医学建议。

第二十一条 入所后发现被监管人员有本章第二节第十二、十三、十四条规定的相关情形的,应由卫生所或门诊部提出明确医学建议,报上级领导审批后通知有关单位处置。对可能患有精神病的人员,应由办案单位负责其鉴定工作。

对已收入所的患有传染病的被监管人员,监管场所应采取隔离措施,严防传染病蔓延流行。

第二十二条 卫生所或门诊部在监管场所内应认真开展巡诊工作,在做好对患有伤病的被监管人员日常诊疗工作的基础上,及时发现新患病被监管人员并给予治疗。

公安监管场所应当保证每天24小时有医生在所值班,所内医务工作应合理划分负责区域,落实责任到人。

巡诊工作每日至少一次,病情变化随时巡视。有患病被监管人员要求治疗的,卫生所或门诊部接到报告后应迅速到达现场处置。

巡诊过程中对患有伤病及新发病被监管人员的病情变化要详细询问,认真检查,尽快明确诊断并予以必要治疗。对病情严重的被监管人员,应及时报告,强化医疗措施。需出所就医的,卫生所或门诊部应及时提出建议。

巡诊过程中应做好巡诊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时间、患病人员姓名、病情、治疗情况等。

第二十三条 对患有伤病的被监管人员应给予积极治疗,规范用药。

给患有伤病的被监管人员应用药物,服药前卫生所应对药品应用人等进行核对。服药时,必须由医务人员和监管民警在场监督,做到按次给药、投药到手、监督服下。

进行换药、鼻饲等治疗时,必须将有伤害性的物品远离被监管人员。治疗结束后,要认真清点所携带物品,不得遗失;对针 头等医疗用品操作前后必须核对数目并登记。严禁将医疗器械、药品遗落监区、监室。

监管民警应在治疗结束后对接受治疗的被监管人员进行人身检查,防止其将违禁品带入监室。

第二十四条 公安监管场所应当建立患有伤病被监管人员的分级管控制度。对新入所患有伤病的被监管人员要实行一周时间的重点观察或治疗。对连续用药或治疗超过三天,仍需要持续进行的患有伤病人员,以及病情严重人员,要按疾病严重程度分级管控并建立病历。对病情出现严重变化的,应当将有关情况及时告知监管民警及患者本人。病人病情缓解后,应及时撤销管控。

管控级别较高的患病被监管人员,应当重点巡视观察,在病历及值班记录中认真记录病情变化,值班时重点交接。要实行定人管理、定时巡诊、定期检查。诊疗措施应规范、到位。发现严重情况,应当向所领导及时汇报,并及时予以合理处置。需出所就医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提出医学建议。

第二十五条 卫生所或门诊部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患有伤病的被监管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确定为“重点病人”管控:

(一)高血压病有危及生命可能的;

(二)心脏病:有心脏病及心律失常病史,有医院诊断证明,有临床症状,心电图不正常,有危及生命可能的;

(三)糖尿病: 1.血糖控制不满意;

2.有严重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四)体温持续38.5℃以上需严密观察处理的;

(五)绝食三天以上的;

(六)有专科诊断证明,病情控制不佳的精神病;

(七)发作控制不满意的癫痫;

(八)吞食异物不能自行排出或边缘锐利可能损伤脏器、造成穿孔等情况的;

(九)不除外颅内损伤的头外伤、需观察处理的骨折等严重外伤的;

(十)严重软组织感染的(如关节感染、丹毒、需持续换药或继发全身症状等);

(十一)传染病:病情严重,需密切观察的;

(十二)有较严重戒断症状、进食差的新收押吸毒人员;

(十三)由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特殊被监管人员出现身体严重不适的;

(十四)涉外被监管人员出现身体严重不适的;

(十五)不配合治疗、行为异常或情绪波动较大的;(十六)其它需要重点监测或需到医院就诊的严重疾病。第二十六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被监管人员,应确定为“重点观察对象”予以重点关注,必要时应建立病历并列为“重点病人”管控:

(一)由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特殊被监管人员;

(二)监所确立为重点人的人员;

(三)有自伤、自残倾向,行为异常及情绪不稳定者;

(四)身体状况不良的吸毒人员;

(五)绝食人员;

(六)吞食异物人员;

(七)新入所患病人员;

(八)戴械具的病人。

第二十七条 对“重点病人”和“重点观察对象”要及时发现、适时确定、即时通报,并根据病人情况,实施升降级动态管理。执行过程中要认真履行列管和撤销审批手续。

卫生所或门诊部负责人要做好“重点病人”和“重点观察对象”医疗质量控制工作。确立后应当进行巡视,提出处置意见;负责人对“重点病人”的常规巡视每周不应少于一次,病人病情变化应当随时巡视。需出所就医的,及时提出医学建议。

“重点病人”被提讯、判决或家属探视前后等有可能出现情绪波动时,需重点巡视观察。

监管民警应积极配合卫生所的工作,加强对“重点病人”和“重点观察对象”的监控和教育,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报卫生所或门诊部。

“重点病人”管理应建立登记本,对“重点病人”须逐人建立病历。对“重点观察对象”,应有交班记录。

第二十八条 被监管人员绝食的,须由监管民警核查绝食原因,有针对性地做教育工作;经教育仍拒绝进食的,在其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保护性鼻饲。鼻饲工作由卫生所或门诊部负责实施。被监管人员发生自伤、自残行为的,卫生所或门诊部应及时给予救治。

第二十九条 监管期间发现被监管人员出现精神病症状的,应将其可疑症状记录备查,并及时提出进行司法鉴定的建议,由所方书面告知办案机关进行司法鉴定。

经鉴定确有精神病,不宜继续关押的应由所方书面提请办案单位变更强制措施。

留所服刑罪犯患有精神病症状的,应由卫生所或门诊部提出鉴定建议,经鉴定确系精神病患者的应依法处置。

对发作期的精神病患者,经报告主管局领导后可以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当病情好转,不再危及监所安全时,应当及时解除约束。

第三十条 发现女性被监管人员怀孕的,应当立即报告所属公安机关领导和上一级业务主管部门,书面建议办案机关变更强制措施或者办理暂予监外执行。

第三十一条 公安监管场所应当建立危重病人急救绿色通道制度。应具有急救人员、急救物品及药品的配置、应急处置渠道及危重病人转送途径的预案。所内突发紧急医疗事件,如突发严重伤病、原有疾病突然加重或突发不明原因意识丧失等可能危及生命的情形,所内医务人员应迅速到位,实施抢救并报告,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提出出所就医、住院治疗等建议。出现生命危险时,应当积极抢救并告知办案单位。

第三十二条 卫生所或门诊部负责人应参加监所警情分析会 商,定期向所在监所通报重点患病被监管人员情况,突出情况随时向监所领导通报。

被监管人员患病及治疗情况,医务人员应当及时与所领导、管教、巡控等岗位沟通和衔接,加强对被监管人员病情发展的掌握,以保证安全。

监管民警应积极配合卫生所或门诊部工作,发现被监管人员身体健康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通报卫生所或门诊部;对不服从治疗的,应教育其服从治疗。患有伤病的被监管人员变更诉讼阶段或更换监室的,应即时向卫生所或门诊部通报。

第三十三条 对因疾病原因符合变更强制措施规定的,卫生所或门诊部应依法提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医学建议,报所领导审批。

第三十四条 对因疾病原因符合法定的暂予所外执行条件的,卫生所或门诊部可以提出医学建议。

监所接到卫生所或门诊部关于暂予所外执行医学建议后,应予研究,初审同意后根据不同情形对被监管人员进行病情鉴定、生活不能自理鉴定或者妊娠检查;未通过初审的,应当告知原因。

对暂予所外执行罪犯的病情鉴定,应当到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妊娠检查,应当到医院进行;生活不能自理鉴定,由监所分管领导、管教民警、卫生所或门诊部负责人、驻所检察人员等组成鉴定小组进行;对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监所应当通知被监管人员户籍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公安机关出具相关证明。

对于自伤自残的被监管人员,不得暂予所外执行。第三十五条 被监管人员因疾病正常死亡的,监管场所应将被监管人员的入所健康体检文书、患病治疗情况记录、病危时的抢救处理记录及医院的死亡证明书存档备查。

被监管人员死亡有医疗争议的,依据有关规定可以对尸体进行检验,做出死因鉴定。

第三十六条 对“重点病人”、连续用药或治疗超过三天仍需要持续进行的病人、以及绝食、吸毒等特殊情况的患有伤病的被监管人员应当按有关规定逐人建立病历。病历应妥善保存,存档备查。

第三十七条 病历书写应按要求完成,记录规范。首次病程记录要求二十四小时内完成,内容包括:病史、查体、诊断、主要治疗措施。“重点病人”确立时,病历中要有卫生所或门诊部负责人的意见及签字。

日常病程记录及时规范。“重点病人”病程记录间隔不超过一周,其他病人病程记录间隔不超过二周,病人发生病情变化要随时记录。

病程记录内容包括重要症状、体征变化、治疗变更情况以及卫生所负责人的巡视情况和签字等。如遇病人抢救要按有关规定完成抢救记录。

第四节 出所就医

第三十八条 出所就医是指监管场所对患有伤病的被监管人员,因条件限制无法诊断或治疗,需到所外社会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或治疗的行为。

具有如下情形之一的,可以出所就医:

(一)被监管人员病情严重或突发疾病的;

(二)病因不明需确诊病情的;

(三)久病不愈且病情没有得到控制的;

(四)突发严重伤病的;

(五)原有疾病突然加重或突发不明原因意识丧失等有死亡危险的;

(六)其他须出所进行检查或诊断治疗的。

第三十九条 对符合出所就医条件的,卫生所或门诊部应提出出所就医建议,在严格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后进行。出所就医建议应当及时、必要、适当。出所就医工作应手续齐全、规范。出所就医应进行登记。

第四十条 出所就医须有医务人员陪同,医务人员应携带必需的急救用品和就医相关医学资料,负责出所就医过程中对病人的医疗监护和紧急救治,向就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介绍病情和开展其他与出所就医相关的工作。

因紧急情况出所就医的,应根据就近原则,到距离监管场所最近的具备救治条件的社会医疗机构进行抢救,待病情控制后可转入指定医院继续治疗。

第四十一条 出所就医过程中发现被监管人员需要住院治疗的,按规定履行报告审批手续,经批准后可以住院治疗。

第四十二条 从事出所就医工作的医务人员回所后应及时向所领导及卫生所或门诊部负责人汇报就医情况,并在病历中记录出所就医情况,按医嘱开展后续治疗,妥善保存就医资料。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诊疗记录、检验结果应及时归档备查。

第四十三条 被监管人员出所就医以及住院治疗期间的监管安全工作按监管工作的有关规定实施。

第五节 监区卫生防疫防控工作

第四十四条 公安监管场所应健全并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工作制度,建立医疗卫生防疫宣教制度。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医疗卫生集体教育。

第四十五条 公安监管场所应设置传染病监室,患有传染病的被监管人员应分类关押。

监管期间发现被监管人员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应当及时隔离或送医院检查治疗;对监区、监室和同监室人员及时根据卫生防疫工作要求采取消毒、隔离等防护措施。

发现传染病疫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履行报告程序。第四十六条 公安监管场所卫生所或门诊部应认真开展监区卫生消毒工作:

(一)对监室、监区、办公室、食堂、厕所等所内公共区域定期消毒,在换季或病疫流行期间应增加消毒次数;

(二)每周对监室、每月对监区至少消毒一次;

(三)隔离监室根据卫生防疫工作要求采取消毒防护措施;

(四)卫生所每日消毒;消毒物品、一次性医疗物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五)监区消毒应有详细记录,内容包括:时间、部位、消毒药剂、操作人,并留存备查。

第四十七条 医疗废物、生活垃圾应分开放置,规范处置。医疗废弃物要集中销毁,不得随意乱扔;医疗废物处理须有登记。

第四十八条 卫生所或门诊部应做好被监管人员食堂卫生督导工作,保障被监管人员饮食安全。

第四十九条 公安监管场所应当自觉接受卫生部门业务指导和检查监督,积极争取卫生部门在疾病预防控制治疗等方面的支持,积极协调邀请当地卫生疾控部门来所指导开展防治工作。监管场所发生流行性疫情,监管场所应当配合属地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对疫情进行控制。

第六节 住院治疗

第五十条 公安监管场所监管的患有各种伤病、不宜在监管场所诊治的被监管人员,应当送至指定医院治疗。

第五十一条 公安监管场所送诊病人,由公安监管场所统一办理相关手续。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由公安机关和卫生部门协商在医院设置加装特殊防护设施的监管病房或在公安监管场所设置专门医疗监区,由公安监管场所提供监管安全、医院提供医 16 疗设备和医务人员,接收需要观察治疗、住院的重症病人。

第五十二条 被监管人员住院治疗的,公安监管场所应当在24小时内通知办案机关及其亲属,并报告上一级监管业务指导部门;对病情严重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监管场所应当书面建议办案机关变更强制措施,或者办理暂予监外执行。

第七节 安全防范及自身防护

第五十三条 监区医疗安全管理:

(一)应制定医疗卫生工作安全检查制度。每月定期开展医疗安全检查工作,遇重大事件时应随时加强安全检查,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医疗安全检查须组织严密、职责清楚、分工明确、记录完整、工作规范;

(二)应定期召开监区医疗警情分析、会商会议(每月至少一次),对被监管人员健康状况动态分析。卫生所或门诊部负责人对卫生防疫工作,患病被监管人员的健康状况、饮食情况、治疗方案和措施、防病治病工作情况进行汇报,重点病人应重点汇报;

(三)应严格执行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卫生工作信息情况报送制度。发生事故或突发医疗警情必须即刻报送,详细情况四十八小时内报送;

(四)应制定监所处置突发医疗卫生事件的预案(要求监管民警、医务人员共同参与配合),适时组织演练,每季度不少于 17 一次。监管民警、医务人员熟知预案内容。演练情况应有书面记录以备查,内容包括:时间、组织指挥者、演练人员、演练情况、存在的问题、改进意见。

第五十四条 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及传染病防控治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避免发生职业暴露。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处置伤口,按照相关规定处置。

第三篇:针对公安执法现状的分析及思考

对公安执法现状的分析及思考

【摘要】:

公安机关是国家政府的行政机关和执法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的执法机构,是国家的暴力工具,它的执法活动是依法治国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提出,法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目标。公安机关能否严格执法,提高执法质量,达到依法行政水平,将直接影响依法治国的工作进程。因此,怎样理性地看待当代公安执法的工作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探究改革、加强和完善公安执法工作的措施,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而当今社会公安民警的执法现状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不容乐观。

【关键词】:公安机关执法 问题 原因分析 执法理论 对策

一、当前公安机关行政执法的现状

(一)有些公安机关执法过程中自身法制观念淡薄,处理方法简单粗暴,办案效率低。

主要表现有:一是办案中刑讯逼供的情况屡见不鲜。如在审讯中对违法犯罪嫌疑人采取变相体罚、长时间不让犯罪嫌疑人睡觉或者罚站、罚跪等手段逼取口供。二是采取“跟踪”、“盯梢”等方法查处赌博、卖淫嫖娼案件,随意将当事人带到公安机关审讯等。三是在查处治安案件、调处治安纠纷中,对于一些当场就可以调解的案件,缺乏耐心,不愿意去调解,而是选择将当时人带回派出所再处理,浪费了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导致办理案件的效率低下。

(二)部分民警在办案时较为随意,不按法律程序办案现象较多,不严格执法。民警在办案过程中,不按法定程序办理或程序违法现象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僭越职权进行处罚。部分民警在位一些办案单位办案时,超越自身的职权,程序上缺少必要的报批手续。既不向上级公安机关申请审核批准,也出示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另外,一些民警在处理案件时,不按照规定进行处罚,擅自做主,随意提高罚款数额,曲解了行使自由裁量权设立的初衷。二是对案件不作深入细致的调查,导致了一些冤假错案的发生,也是一些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逍遥法外。尤其是在对案情比较负责的案件的处理上,经常是在简单查明真相之后就草草结案,并不进一步地去调查取证,不作全面取证调查,仅凭当事人的口供定案,导致该罚的不罚,使一些犯罪分子得不到应有的打击处理。三是滥用强制性手段。留置超范围,留置后不按规定通知家属。而且,适用刑事强制措施随意性较大。

(三)受中国长期的人情世故的方面的影响,民警在执法过程中会出现偏私包庇的现象,导致人情案和关系案的出现。

徇私舞弊,贪赃枉法,违法违纪问题尤其突出。主要表现有:一是随意扣押、动用当事人财物,赃款财物管理混乱。有的办案民警在缺少法律依据的情况下,擅自扣押当事人财物。二是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搞权钱交易。有些民警在执法办案中“以关系为依据,以金钱为准绳”,接礼受贿,大搞权钱交易,甚至徇私舞弊,放纵犯罪,严重破坏了人民警察的形象。

二、对当前公安执法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民警整体的素质不高,对法律业务知识不熟悉。

主要表现有:一是部分民警缺乏应有的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不了解、不精通新形势下的执法办案要求。不看不懂去群众的眼神,听不懂群众的语言,不懂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技巧。二是一些民警缺乏职业道德水准,对工作的责任心不高。其中也有少数民警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利用职务之便,向个人或者企业要红包、拿好处。

(二)民警的执法目的不明确,执法指导思想不端正。

有些民警执法指导思想有偏差,执法观念不适应。具体表现为:一是在用权与维权的关系上,权力本位思想严重。习惯把权力凌驾于公民权利之上,漠视公民权利。二是在把握法律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力至上观念根深蒂固。当权力需要与法律要求发生冲突时,往往取权舍法,以权代法。三是在处理警民关系上,定位不正,主仆颠倒。忘记了人民警察的宗旨,忘记了人民群众是公安执法工作的基础。

(三)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虽然随着各种监督制约机制的不断完善,对公安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力度不断加大。但是由于种种主观上的和客观上的因素,这些监督制约机制的落实不够,并没有充分发挥它们的职能。发现不了公安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时就算发现了也不去想办法处理和解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也就很难发挥监督制约的作用。

(四)人民群众感受不到公安工作的成效,导致不能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有些基层民警对公民申领身份证、许可证或者执照等时,该办理的不及时办理,故意刁难、无故拖延办理时间。有的派出所即使受理了,也不及时立案,不认真进行调查取证,作风懒散疲沓,因而造成案件久拖不决,无法处理。这些行为严重的影响了人民警察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于此同时,也大大削弱了群众对公安民警的信任程度。这就导致了在之后办案过程中需要群众帮助时,群众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甚至刁难等各种情况。这归根到底是由民警平时工作不到位,人民群众感受不到公安工作的成效引起的。

三、解决公安机关执法问题的一些思考

(一)要提高民警的自身素质,加强法律业务知识的教育。

加强公安法制教育培训,是提高公安队伍整体执法水平的基础。一是要端正教育培训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公安法制教育培训意识,把提高全体民警法制观念和执法水平,作为法制教育培训的最终目的。二是教育培训的内容要贴近实际,服务实战,切实提高民警的执法水平。

(二)完善我国的监督机制。

权力一旦失去了监督,就容易滋生腐败。因此,各级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完善执法监督制约机制,突出监督效果。一要突出监督重点。要把执法监督工作从基层开始落实,尤其要加强对基层公安机关尤其是基层派出所的执法监督。二是要拓宽监督渠道,搞好动态监督。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对公安执法工作的监督作用,多管齐下,多策并举,全方位治理公安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还要加大对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坚决纠正过来发现执法问题难、惩处执法过错难、追究领导责任难的问题,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三)将“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人民的力量。

严格执法的本质特征是严格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热情服务的核心要求是坚持严格执法,服务的对象首先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当然,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统一也是相对的,我们讲严格执法是热情服务的核心要求并不是完全排斥其他的服务要素。如果我们能在严格执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

[1]率,那样就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是

全国公安机关乃至其他执法部门的执法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总要求,也是公安消防机构开展执法工作所遵循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因此,正确认识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辩证关系,全面、准确地把握“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科学内涵,对于更好地指导公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将科学发展观运用到公安工作中去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作为预备警官2的我们,在不久的将来即将加入公安队伍中去。我们将会是公安队伍中的新鲜血液,我们的加入带入了新时代的气息和活力,相信这也是一种发展的表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热情服务于严格执法相结合,并且将热情服务放到严格执法之前,这就是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体现了公安工作的人性化。基本要求是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就要求我们现在努力地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拓宽自己的视野,打破思维的束缚,不能只局限于眼前的、暂时的利益,要学会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注释:

[1]李文胜关于对“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几点思考

【参考文献】:

《关于加强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无锡市副市长、公安局长

赵志新

《公安机关执法须知》,公安部法制局

《完善我国行政法律规范体系》,行政法学研究 付明喜

第四篇:对粮食行政执法工作的调研分析

今年是《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实施三周年。全国各地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正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的管理社会粮食流通领域的职责,积极稳妥的推进粮食行政执法工作。粮食行政执法工作成为粮食系统现在和将来的工作重点。今年1月省政府发布实施《**省〈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对《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相关制度和管理规定,结合我省粮食

流通管理工作的需要,进行了完善和补充。为我们推进依法管粮,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我处结合处室工作职能对我市粮食行政执法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对我市粮食行政执法工作的机构情况、人员情况、工作情况和面临的问题,有了全面和准确的了解。为进步推进全市粮食行政执法工作,奠定了基础。

我市粮食行政执法工作的现状

(一)粮食行政执法机构情况

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管理全社会粮食流通领域的职责,建立健全运转有序的粮食行政执法体系是做好粮食行政执法工作重要的保障。目前,我市粮食行政执法体系建设还相当薄弱,全市只有市粮食局、崇州市、都江堰市、金堂县和青白江区等5 个粮食局成立了粮食行政执法队。粮食行政执法队属粮食局管理的事业单位性质,执法队人员在机关内调节,执法经费未落实。另外温江区、龙泉驿区、新津县等3个粮食局内设行政执法科,从事粮食行政执法工作。

(二)粮食行政执法人员情况

我市各区(市)县粮食局执法机构中,粮食行政执法人员经过国家、省、市等有关部门的培训考核,有152人持《行政执法证》,有11人持《**省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证》,有34人持《粮食监督检查证》。上半年,龙泉驿区、新都区、双流县、郫县、蒲江县、邛崃市等地选送8名同志参加省粮食局举办的粮食执法监督检查培训。蒲江县、双流县、大邑县等地选送11名同志参加了国家粮食局举办的粮食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培训。市粮食局组织城区分局的分管领导赴全国粮食行政执法工作先进单位太原粮食局和兰州粮食局进行考察学习。

(三)行政执法体系中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组织机构不健全

我市各区(市)县粮食局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基本上是混岗,行政执法人员和行政执法监督人员交叉,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四)粮食行政执法工作开展情况

当前我市粮食行政执法工作发展很不平衡,在粮食行政执法工作中,有象崇州市、都江堰市粮食行政执法工作已步入全国、全省先进单位行列的单位。同时也存在尚未开展粮食行政执法工作的少数区县。上半年,各区(市)县按照市粮食局的统一部署,以《条例》颁布三周年为契机,结合“粮食法制宣传月活动”和小春粮油收购专项执法检查。对辖区内272户粮食收购资格进行了全面核查。先后出动118人次,进行小春粮油收购专项执法检查,查处案件12件。开展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省〈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宣传活动,发放相关宣传资料800余册(张)。6月份,我市在全市十九个区(市)县粮食局(分局)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粮食行政执法监督专项检查。

下一步粮食行政执法工作的建议

(一)加快我市粮食行政执法机构建设、完善粮食行政执法体系

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管理全社会粮食流通领域的职责,建立健全运转有序的粮食行政执法体系是做好粮食行政执法工作重要的保障。我市应充分借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之势,加快建立健全执法机构,完善粮食行政执法体系建设。依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积极地向省、市政府的有关部门反应,争取政府的支持,加快粮食行政执法队伍和行政执法监督机构的建设,落实粮食行政执法机构、人员、经费,为粮食行政执法队伍配备基本的执法装备。在不能解决粮食行政执法编制的情况下,争取编办同意在粮食局内设行政执法科室,以解决我市粮食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所面临的首要问题。这样才能搭建起我市责权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粮食行政执法体系。

(二)加强执法队伍内部管理制度建设

我市的粮食行政执法工作应严格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的权力,严格执行《**省行政执法规定》、《**省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规定》、《四川省粮食流通行政执法与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加强执法队伍内部管理制度建设,规范执法程序、依法履职、文明执法。推进了粮食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抑制行政不作为或行政乱作为、越权执法行为的发生。健全行政执法机构内部管理机制,规范执法文书和案件卷宗的归档管理。

(三)履职到位、推进行政执法工作的全面开展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管粮的职责,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理应履职到位。针对我市粮食行政执法工作开展情况和粮食行政执法机构不健全的

第五篇:对实现公安行政执法公正的几点思索(定稿)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公安行政执法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有些行政法律规范本身有疏漏,规定不够明确,过于笼统;或未考虑实践中的特殊情况以致于操作有难度;有的自由裁量过大,致使执法随意性较大。公正,历来是人类社会所追求和崇尚的价值目标,更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法律的灵魂;公安机关是我国重要的行政机关,公安行政执法权点多、面广、量大、任务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公安行政执法的力度又是其他行政机关所不能及的。公正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特征,公安行政执法的公正与否影响着人们对国家法律制度、社会制度的信赖,同时还影响着公安工作目标的实现。要做到公正执法,需要从观念、制度等方面加以完善。关健词:公正执法 评价标准 执法途径公正,历来是人类社会所追求和崇尚的价值目标,更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法律的灵魂;公安机关是我国重要的行政机关,公安行政执法权点多、面广、量大、任务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公安行政执法的力度又是其他行政机关所不能及的。公安行政执法的公正与否直接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障和人们对法律的信仰。然而公安行政执法在实体、程序和理性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公正的问题,本文试从公安行政执法公正的标准入手,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并进一步探索实现公安行政执法公正的途径。

一、公安行政执法公正的评价标准公正执法就是要求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来执行法律。公正的标准是以一定的社会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为基础的,以法律规范为约束的,公安行政执法领域的公正标准主要包括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和理性公正三个方面。行政实体公正指行政行为的结果本身符合公平、正义等自然法则。它解决的是执法活动的正当性、合理性的问题,是行政执法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当事人追求的直接结果和最终目的。公安行政执法领域实体公正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认定事实清楚,即公安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时依靠证据和推理认定的事实足以证明该行政行为的前因后果和正当性,而且这些内容又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二是证据确凿,公安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所采纳的每个证据都必须同时具有合法性、客观性、相关性,而且据以定案的证据之间在逻辑上没有冲突或冲突得到合理排除,证据之间能够相互印证,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能证明具体行政行为所认定的事实。三是适用依据正确,即具体行政行为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及相应的条款准确、全面。四是内容适当,即公安机关在法定幅度内作出的裁量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符合合理性的要求。行政程序公正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的方式、步骤、顺序、时限等过程,都要严格遵守法律规范。“对行政权力的最有效制约和监督不是源自事后的制裁,而是源自对权力事先设置的程序”。公正的行政程序可以避免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徇私、武断等不良行径,促使其实体行为的公正。其独立的价值还在于行政程序可以向当事人展示行政主体公正、公开地行使权力,从而起到行政实体法所没有的约束行政权的功能。行政程序公正还具有缓解当事人对抗行政权的情绪,促使其自愿地接受行政决定的功能。诚如美国杰克逊大法官所说的“程序的公平性和稳定性是自由的不可或缺的要素,只要程序适用公平,不偏不倚,严厉的实体法也可以忍受”。英国学者威廉•韦德也曾说过:“程序不是次要的事情,随着政府权力持续不断地急剧增大,只有依靠程序公正,权力才可以变得让人能容忍。”如果行政程序没有遵循有关公正的要求,那么仅从形式上看,行政行为的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就将受到质疑,由此产生可以被感觉到的“不公正”不论对行政相对人还是对公众都可能造成一种心理上的信任危机。[!--empirenews.page--]现实生活中,有些行政执法活动无论是实体还是程序上并无不当之处,但从社会正义的角度来看,并没有达到实际意义上的公正,有的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当事人实体权利和诉权的实现,也影响着执法的社会效果,不能不值得人思索:除了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外是否还存在其他形式的公正?有的学者提出“现代意义上的司法公正,不仅是指实体公正,而且还包括程序公正以及执法者在执法过程中的情感公正。”笔者以为不妨将这种公正的内涵定义为“理性公正”。所谓理性公正是执法者在执法过程中以社会正义和法治宗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产生的对法律的尊崇和对当事人的情感、态度。它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对法律的珍视和尊重,视法律为至上、神圣的最高准则;要求执法人员立场坚定、不徇私情,在执法活动的每一环节都能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四)越权行政越警种或越辖区抓赌、打嫖的越权执法现象还是有存在。有的领导为上缴罚没款,完成一个较为固定的数额,下达上缴罚没款指标,基层单位只有完成上缴指标后剩下的才能由自己支配,为了完成上缴任务并留够自己所需经费,越权执罚就是必然的了。有的派出所辖区内没有娱乐场所,没有出钱的地方,甚至赌博的都少见,就只好到其它地方去“敛财”,甚或将不正当两性关系也当做卖淫嫖娼处罚。上述行为都会造成执法的不公正。

(五)行政不作为公安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拒绝履行、拖延履行或或不予答复的违法行为都可能构成不作为,行政不作为不仅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而且是执法不公正的体现。由于办案程序的日益规范,部分民警怕麻烦、怕考核扣分,存在行政不作为的倾向,当前,公安机关因为行政不作为被提起复议和诉讼的案件也有所增长,值得引起重视。表现为:对群众报案、报警拒绝履行或拖延履行;对应当办理的有关证照、手续,无正当理由拒不办理或拖延办理;对应当立案的行政案件不立案或不及时立案;对“在逃”或“另案处理”的违法嫌疑人,不立即或积极查处,任其不了了之。

(六)适用法律不准,效力把握不当具体表现为该用甲法却错用了乙法,该用此条文却错用了彼条文;该同时援引数个条文却引用不全;有的还错误地适用了已经废止、撤销的法律规范。还有些民警对公安行政法律规范冲突时的引用规则不清楚,该用高层级规范却引用了低层级规范、该用新规范却引用旧规范、该用特别规范却引用了一般规范。

(七)涉案财物处理上存在的问题一是证据登记保存不符合规定。有的有来路没有去路;有的有去路无来路;有的来路和去路都不清。有些案件办理中无证据登记保存,涉案财物收支不清;有些无返还清单;有些证据登记保存和扣押混用。二是收缴的运用不合法。不符合收缴范围的予以收缴;收缴物品未按规定处理或实物已按规定处理,但处理情况没有在案卷中反映。三是不符合收取预交款条件而收取。有的单位在办案中普遍采取预交款的方式,有的把预交款作结束传唤或留置的条件。三是一些单位对扣押的财物处理不及时,造成财物的长期滞留积压,失去使用价值。有的甚至因为时过境迁、找不到原主。[!--empirenews.page--]

三、影响公安行政执法公正的原因

(一)执法依据不完善近年来,随着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公安行政执法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有些行政法律规范本身有疏漏,规定不够明确,过于笼统;或未考虑实践中的特殊情况以致于操作有难度;有的自由裁量过大,致使执法随意性较大.此外公安机关内部的规范性文件也有与基本法律相抵触的现象。还有些立法的规定注意了观念的超前性而现实条件又跟不上,例如刚刚实施不久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已显现出许多类似的缺陷,该法规定一般的交通违法行为[1][2][3]下一页 不扣证,并且要求罚缴分离,但以某市的一个交警大队为着眼点,今年5月作出罚款决定2500多人,到6月底,只缴纳了200多人,外地驾驶员基本没缴纳。又如该法规定对于造成一般事故后逃逸的,有的主张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1条第二款作了终身禁驾处理,有的则认为按照该法第99条只作罚款处理。对此公安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有关人员认识也不统一。而同时某些领域的立法又严重滞后,不能适应执法实践的需要,例如对出租自行车车库、无证公共场所、旅馆业的管理、处罚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实践中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支持,执法人员往往束手无策.对上述法律法规所存在的缺陷使得公安干警在实践操作中不得不“不公正”。

(二)频繁的严打专项斗争专项斗争是针对当前较为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不得不采取的措施,这种措施对于解决突出问题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其消极作用也是明显的,尤其是对于公正执法的影响。真正的法治应该做到法律面前时时平等、处处平等,而现有的严打斗争所采取的集中性的大规模群众运动机制其实是一种以政治形态代替了法治形态,是与依法行政的要求不相符的。

(三)执法主体的观念和素质的不适应公安行政执法活动是通过执法者的每一个具体行政行为来实现的,执法民警在适用和执行法律上的任何偏差,都可能造成执法上的不公正.就目前情况而言,公安民警的整体素质尚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公正执法的客观需要.主要表现为:一是依法行政的观念淡薄,法治意识欠缺。自觉不自觉地靠行政手段或强迫命令的办法解决问题;服从领导意志多于服从法律精神,维护领导权威多于维护法制权威。有的民警仍习惯于从防范性思维出发,而非从法律的规定出发,遇事先考虑危害性,忽视公民的合法权益的保护。二是法律素养与依法行政有差距。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法律制度在不断地修正、完善,每年都有许多新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出台。与公安行政执法有关的法律依据已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不少民警对法律的学习不及时、领悟不够深刻,在具体实践运用中由于不熟悉、不精通,机械理解条文,势必造成这样那样的不公正问题。三是道德思想素养的影响。执法工作的严肃性要求执法者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修养和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在执法实践中有的民警工作不够细致、深入、责任感不够强,还有一些道德素质不够高的民警难以抵制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特权观念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在执法中办关系案、金钱案、人情案,徇私枉法。直接损害了执法的公正。[!--empirenews.page--]

(四)内部机制的因素警务保障是公安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和公正执法所必需的条件。基层警力不足和经费紧张也是制约公正执法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警力不足造成了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处理,经费短缺往往又会造成有的领导和民警受利益驱动,把执法与经济利益挂钩,定罚款指标,有的甚至出现以罚款创收来保运转现象,从而导致执法活动中在把握法律规定、采取处罚措施时出现偏差。一些没有经济收益的报警案件往往被忽视而得不到有效的治理。此外一些不合理的考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行政执法的公正性。而执法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缺乏合力、监督权威未树立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五)外部环境因素现行条块结合的公安行政管理体制,使公安机关的人、财、物权都受制于地方政府,大多数的地方政府对公安工作是关心和支持的,但也有一些行政长官法治观念淡薄,对公安机关的行政执法活动进行了不合理的干预,使办案民警的正确意见无法得到实施,影响了执法的公正性;有的还对基层公安机关施加压力,为某些不正当的城管执法、拆迁、群政矛盾撑腰,把公安机关提升到社会矛盾的风口浪尖上,恶化了警民关系,也导致了行政执法的不公正。此外社会环境因素也是一个原因。目前,法制意识尚未深入人心,法律权威也还未真正树立,群众的法律意识还较薄弱,象一些群体性事件引起的伤害案件、涉及单位领导和集体、家族利益等行政案件,其执法活动难以得到群众的配合。而当前盛行的“说情风”、“生意经”也影响了民警办案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四、实现公安行政执法公正的途径

(一)改革公安行政管理体制我国现有的公安行政管理体制,是非正常行政干预、地方保护主义、经费状况的制约等影响公安行政执法公正的症结所在,因此应改变目前这种“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横向体制改之为地市级以上以块为主,县区级以下以条为主的纵向体制,确保公安机关依法相对独立性地行使职权。

(二)完善行政法律规范一是加快行政立法的步伐。为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确治安形势,应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从执法标准、执法范围、执法程序等进行全面规范,逐步地解决自由裁量权过大、在特定领域无法可依等问题。二是提高行政立法的质量,努力实现良法之治。一方面法律规范本身应具有可知性、完整性、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把制定法律规范和修改、清理法律规范加以结合,在加快行政立法的同时提高立法质量。从基层公安实践来看,公安机关内部的规范性文件仍有政出多头的现象,有些规范性文件本身就与行政基本法相抵触,影响了规范性文件的质量。笔者认为,公安机关内部规范性文件应统一归口到内设的法制机构审核制定,并可邀请有关行政法研究人员考察并按照新颁布的《立法法》有关规定或法律原则,共同加以讨论和修订,提高规范文件的法律品位。

(三)加强执法民警的综合素质教育民警自身的执法素质直接影响了执法活动的公正性,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是实现公正执法的关键。一是要端正执法思想,树立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为核心的现代执法理念。牢固树立人权意识,以民为本的执法理念。把尊重和保护人权放在执法的首要位置;进一步增强程序意识,切实转变“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以程序保公正;进一步强化证据意识;以复议和诉讼为标准,提高执法办案质量。二是要加强民警基础法律学习,适时进行有效的培训,推行执法资格认证制度,不断提高民警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新时期的公安工作需要民警既要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又要不断学习和掌握与公安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广大公安干警养成良好的法律知识接受能力和思维方式,注意对法律理念、法律精神、法律原则的整体领悟,具备面对纷繁复杂的实践工作能灵活驾驭法律法规的素质。三是提高民警的法治意识,注重培养对法律的忠诚。要建设一个法治社会,必须树立法律至高无尚的权威,使法律成为人们的信仰,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他将形同虚设。对于一个执法者而言,法律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对法律的忠诚更为重要,公安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中要作依法行政的表率,通过公正的执法活动,影响人民群众的行为规范和对法律的信仰。[!--empirenews.page--]

(四)完善执法监督体制权力失去监督就必然会产生腐败,就会产生失误与过错。因此要实现公安行政执法公正需加强公安机关依法行政的监督,尤其是做好内部执法活动的监督。一是要做到“阳光作业”,克服暗箱操作。要拓宽警务公开的内容和范围,完善警务公开的方法,对有异议、影响重大或情况复杂的治安案件、交通事故等等要实行公开听证、公开调解、公开裁决,增加工作透明度。二是要加强内部执法的审核监督。首先,在公安机关内部要理顺监督体制,调整法制、监察、督察、信访等部门执法监督工作中某些业务交叉、职能重叠或分散的缺陷以便于形成合力,增强监督成效。要以事前监督为主、辅之以事中的审核把关监督和事后的执法检查和行政救济。把经常性的执法检查和突击性检查监督相结合,把行政执法的各个环节都纳入到完整的内部执法监督体系中。其次,要增上一页[1][2][3]下一页 强审核监督部门的权威,近年来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部门权威虽有提高,但权威性与决定权尚不足,必须赋予审核监督部门调查权与处分的实质性建议权,在监督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外还应该健全行政执责任制,切实实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把公正执法的标准和要求落到实处。三是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公安机关内部监督还要与包括人大、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新闻媒介等外部监督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善的监督网络。公安行政执法的公正与否直接影响着公安机关的形象,决定了公安工作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左右着人们对国家法律制度、社会制度的信赖,这是一项艰巨而刻不容缓的任务,不仅需要理论的研究与讨论,重要的还是付诸于实践。注释:1.罗豪才著:《行政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版。2.陈弘毅著:《法治、启蒙与现代法的精神》,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第3版。3.张文显著:《法学基本范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版。4.孙国华著:《法学基础理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版。5.张良、王龙天、王萍著:《公安行政执法教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 版。6.王美丽、张超著:《公安强制措施的理解与适用》,群众出版社,2003年第3版。参考文献:1.罗豪才著:《行政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版。2.陈弘毅著:《法治、启蒙与现代法的精神》,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第3版。3.张文显著:《法学基本范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版。4.孙国华著:《法学基础理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版。5.张良、王龙天、王萍著:《公安行政执法教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 版。6.王美丽、张超著:《公安强制措施的理解与适用》,群众出版社,2003年第3版。

下载对公安执法工作的分析(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公安执法工作的分析(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森林公安执法依据

    森林公安执法依据汇编 一、 林业行政案件 (一)法律授权案件 依据:根据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20条第1款规......

    公安执法资格考试必考题

    执法考试重点 一、三项建设的内容及应对措施? 1、警务信息化建设。(一)切实解决思想问题,不断提高思想认识; (二) 采取多种学习培训,强化民警掌握应用; (三)全面普及信息应用,强化信息......

    公安规范化执法心得

    公安规范化执法心得 篇一:执法规范化心得体会 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公安交巡警执法工作的核心和生命线。一直以来,各级交巡警机关都在狠抓这项工作,特别在最近几年更是取得了长足......

    公安执法培训发言稿

    公安执法培训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战友们: 为期十天的执法大培训就要结束了。在市局党委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全体学员度过了紧张而又充实,并且意义非凡的十天。在此,我代表参训......

    XX镇公安行政执法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XX公安行政执法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XX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公安行政执法工作,加大了对公安行政执法工作的领导。现将XX镇公安行政执法工作汇报如下: 一、对当地派出所工作的基本评......

    公安行政执法工作的现状及思考

    公安机关是国家重要的行政执法部门,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负有重大的历史责任。公安机关执法活动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利益密切相关。笔......

    关于公安派出所执法工作的几点建议(全文5篇)

    关于公安派出所执法工作的几点建议 发布时间: 2009-10-10 9:18:00 阅读次数: 231 次网友跟帖 0 条公安派出所作为基层执法机关,代表国家权力的行使,与人民众接触最直接,最能体现......

    关于公安刑事执法实践的调研分析(5篇材料)

    公安刑事侦查机关依据《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及相关的刑事法规规定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惩罚和教育罪犯,保障刑事法律的正确实施,达到维护国家安定和社会稳定的政治目的。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