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键问题出在现行医疗服务体制的缺陷上
:“关键问题出在现行医疗服务体制的缺陷上。现有的医疗投入资源人才配备都极不均衡,百姓有个大灾小病都愿意往大医院跑,很多地方都存在“大医院挤破头小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让一个医生每天面对一百多个病人,水都不敢喝卫生间也不敢上,他态度能好吗?他巴不得少说话。”
“当前我国医患关系矛盾越来越紧张,已经影响到我国医改的顺利进行,影响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黄洁夫说,体制改变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医务人员要先从自身做起,恪守医德,把病人当亲人,这是解决医患关系最重要的起点。
近年来,医疗系统“怪相”频出:廉价的传统药品大多销声匿迹,高价药进口药大肆圈占市场;一个心脏放7个支架,过度医疗屡见不鲜;抗生素卷土重来大行其道。这些现象的根子都出在“以药养医”上。
“医院运行开支巨大,但现在公立医院的运转经费只有10%来自政府,也就是说另外90%都要从患者那里创收。科室收入与医生医疗收费密切联系,他不完成任务,科主任就要责怪他,他自己也拿不到钱,这个是很现实的问题!”黄洁夫说,“要破解这个老大难问题,必须改进制度,既要明确医疗卫生的公益事业性质,又要让医疗行业真正与市场竞争接轨。”
他建议,公立医院改革可以推进一个“211”工程,即国家保障支持有限的公立医院,形成一支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的医院体系,包括农村的2000多家县医院城市的代表国家和地区水平的约1000家医院100家左右国家级临床医疗科研中心。其他医院应按地区经济社会实际情况,在政府主导下分批合理地进行改革。
“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向社会资本开放医疗服务市场,让民营医院获得发展,从而形成一张竞争的网络。他们的探索很有意义。”他说。
近年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积极进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已基本建成,但其量大面广面向基层的特性却又导致其成为医疗体系相对的“短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黄洁夫认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在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方面取得重大成绩,近三年农村和城镇的基本设备条件有了很大改善。这是医改的重大成绩,也为进一步推进完善基层医疗系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他指出:“当前基层医疗体系建设的最大瓶颈是缺乏基层医疗人才。不是说社区医院都是小医生,大型医院才是大医生。我最反对讲“社区小医生医院大医生”,没有哪个医学院的毕业生不想做大医生的。医生就应以治病救人的成绩“论英雄”,根扎在哪里,就服务到哪里。”
第二篇:我国现行医疗责任保险的作用与缺陷
【摘要】近年来医疗责任保险已经逐渐在我国各级医院开展。尽管该险种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已显现
出化解医患矛盾、分散医疗责任风险、缓和医患矛盾等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医疗责任保险亦存在参保医疗机构无
法完全从医疗纠纷中解脱、保费过高且赔偿限额过低、医疗责任保险合同条款缺乏对保险公司的约束力、调解中心
调处工作需进
一步规范等诸多缺陷。只有克服这些不足,完善医疗责任保险服务,才能使其真正有利于医患关系和
谐和社会稳定。
【关键词】医疗责任保险;医疗纠纷;缺陷
【中图分类号】d922.182.
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7)02—0115—03
目前,医疗责任保险作为医学领域的一种职业
保险,已经逐渐在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实施,并越来越
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近几年医疗纠纷明显增多、医疗机构赔付金额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医疗责任保
险更被期待成为缓解医患矛盾和分担医疗责任风险的一剂良方。尽管医疗责任保险在其整体设计、保险
费率、保险服务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是,不
可否认的是,医疗责任保险的实施,尤其医疗纠纷调
解中心的积极介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疗机构
处理医疗纠纷的巨大压力,减轻了其经济负担。客观
审视医疗责任保险的积极作用,分析和总结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即是本文写作之主要目的。
一、医疗责任保险在解决医疗纠纷中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化解医患矛盾、分散医疗责任风险
et渐增多的医疗纠纷已严重影响了医患关系和
[作者简介] 王寿余(1945一),男,汉,北京市人,本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医患办主任;
tel:+86-10-83 162250;e-mail:ytb@sina.tom。
· 116 ·
社会和谐,同时亦给医疗机构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部分患者及家属的各种非理性维权行为,例如在医
院聚众闹事、围攻和打砸医院、侮辱殴打医务人员、索要巨额赔偿等,已给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正
常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医患双方的合法利益均为此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社会资源被无
谓的消耗,医学的发展受到制约。与此同时,我国现
有的医疗纠纷解决机制尚难以有效解决各种形式的医疗纠纷,因此,寻找新的解决机制及第三方介入争
议解决,就成为了医疗机构管理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绝大部分参保医疗机构体会到,医疗责任保险
是分散医疗责任风险、缓解医患矛盾的一种重要手
段。借助于医疗责任保险,一方面保障了患者可以及
时得到应有的赔偿,另一方面可以使医疗机构和医
务人员从繁杂的医疗纠纷处理中解脱出来,节约有
限的医疗资源为更多的患者服务。因此,医疗责任保
险这一举措,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医疗安
全的需要,也是医疗机构必然的选择。
(二)调解机构的介入有利于缓和医患矛盾
医疗纠纷调解处理机构是保险公司委托并经卫
生行政部门批准,专业从事医疗争议的调查、处理及
医疗风险防范等工作的社会中介机构,是相对意义
上的第三方。现实中。大部分医疗纠纷是通过医患双
方协商解决的。但是,医患双方因利益冲突而难以达
成一致,耗费了双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医疗责任
保险实施后,在医疗机构与患方耐心的说服与沟通
后,大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同意通过第三方即医疗纠
纷调解中心(以下简称“调解中心”)解决争议。在患
方情绪激动、医患双方矛盾极度紧张的情况下,调解
中心工作人员及时到现场,通过耐心、细致的说服教
育和法制宣传,使患方了解到调解中心是相对的第三方,可以帮助患方合理合法并有效地解决医疗纠
纷。在这种情况下,出于对调解中心的信任,患方一
般都愿意接受其意见。因此,调解中心对于及时化解
矛盾,将患方引人正常解决纠纷途径,起到了其他第三方无法到达的效果。
另外,据统计,我国平均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在5%左右嘲,说明绝大部分医疗纠纷不构成医疗事故。
很大一部分医疗争议属于病人及家属对医院工作认
识上的差距和误解.对医学领域及疾病的发生发展
规律缺乏认识。患方普遍认为只要治疗效果不好即
是医院之责任。虽经医院反复耐心解释,但患方仍心
存疑惑,难以和解。在参加医疗责任保险后,患方对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7年第14卷(第2期)
以独立第三方身份出现的调解人员充满信任,对其
说服解释更易接受,有利于尽快解决争议。
(三)医院与保险公司风险共担
医疗责任保险,是依据相应的保险条款,在保险
期限或追溯期及承保区域范围内,医疗机构作为投
保人和被保险人,向保险公司缴纳一定数额的保险
费,从而将被保险人在从事与其资格相符的诊疗护
理工作中,因医疗事故或医疗意外而应承担的民事
赔偿责任转由保险公司承担的一种
保险业务。医疗
责任保险在医院与患者之间架起了一道屏障,将医
院和医务人员从繁杂的医疗纠纷中解脱出来。保险
公司介入医疗纠纷处理并承担部分赔偿责任,不仅
可以杜绝医院“私了”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还可以
化解医院及医务人员的执业风险,减轻其执业压力。
另外,医疗责任保险具有风险管理和防范的职能。医
疗责任保险费率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风险激励,内发生保险事故多,次年就会相应增加保费,而
事故少的,则可以降低保费。虽然经济上有了赔偿来
源和渠道,在调解处理上有了专门机构,但参加保险
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因为风
险激励机制的存在,使得医务人员更加注意规范其
医疗行为,严格遵守诊疗规范,保证病人安全。
二、医疗责任保险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
参保医疗机构在深刻感受医疗责任保险带来的益处时,亦普遍感受到该医疗责任保险存在的不足。
只有认识其不足之处。才能不断完善医疗责任保险
制度,使其真正成为解决医患争议的有效途径,最终
达到协调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一)参保医疗机构无法完全从医疗纠纷中解脱
医院参加医疗责任保险的初衷之一,是希望能
够从繁杂的医疗纠纷处理中解脱出来。但是,医疗责
任保险实施并未达到医院的期望。在医疗纠纷发生
后,患方仍然习惯到医院讨说法,医院为此需进行反
复、多次的接待,付出极大的精力做患方的工作。同
时,繁杂的保险和索赔手续,使医院感到投保后的工
作不少于甚至多于医院自己单独处理医疗纠纷的工
作。最使医院感到尴尬的是,相当一部分病人及家属
对治疗有异议,已经具备出院条件拒绝交纳住院费
用,却因等待调解中心解决而滞留医院,对医院正常
医疗秩序及声誉造成了不良影响。某些经过医疗纠
纷调解中心已经完结的案例,患者得到赔付还需要
经历相当冗长的过程。医疗机构并未从医疗纠纷中
脱身出来[31,其结果必然使医院及患者对医疗责任保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7年第l4卷(第2期)
险的作用及保险公司的诚信产生质疑。
(二)保费过高且赔偿限额过低,严重影响医院
续保积极性
虽然医院面临医疗责任赔偿风险,但对许多医
院,尤其是拥有上千张床位和众多医务人员的医院
而言。其责任风险也逐渐稳定于一个较为确定的水
平,医疗机构在参保前全年用于解决医疗纠纷所
需的赔付金额。远远低于向保险公司交纳的保费。例
如。某三级甲等医院在2005年全年交纳保费59余
万元,而保险公司全年理赔总额仅8万多元,且包括
医院仍需支付的免赔额。当医院在诊疗护理活动中
发生执业过失责任后。真正需要经过保险公司进行
理赔时,保险公司还是不能把全部责任承担下来,这
对高风险的医务人员来说,即使医疗单位购买了高
额医疗责任保险,也未能完全减轻医疗责任风险带
来的经济压力。[4】
(三)医疗责任保险合同条款缺乏对保险公司的约柬力
目前,医疗责任保险条款是由保险公司自行拟
定后报保监会核准的格式合同。尽管这是保险行业的惯例,但合同应是各方的合义,只有经过充分协商
一致订立的合同才符合市场原则。我国各保险公司的医疗责任保险条款从各方面规定了医疗机构应承
担的义务,但却找不到约束保险人的对等义务。譬如
在处理赔偿事务过程中保险公司不能按时赔付、出
现损害医方利益等,在保险合同中均未列出。保险合同的制定过程并无医方参与,单方制定的合同必然
影响其公正性。另外,医疗责任保险是在政府及医疗
行政部门的参与下的商业保险。医疗行政部门对医
院的参保做了大量工作,但在医院参保后对保险公
司执行合同的监管力度却不够。
(四)调解中心调处工作需进一步规范
医疗纠纷调解机构参加医疗纠纷处理。提出纠
纷的快速解决方案,避免医患双方漫长而无休止的协商,在解决医疗纠纷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
· 11’7 ·
是,目前解决医疗纠纷的相关法律尚存在不协调、不
完善之处,而调解中心的调处结论直接对医院、患者
利益具有重大影响。在医院对调解中心的结论难以
接受时,虽然医院的赔偿可以由保险公司负担,但该
赔偿将会对医院当年及下保险费率总额造成影
响。调处中心人员的临床医学、卫生法学、沟通能力
等综合素质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也直接影响
调处案件的质量。调处中心由于人员紧张,案件积压
过多,调处时间过长,难以应付当前诸多案件的局
面。使患者脱离调处中心而找医院继续纠缠。
(五)保险公司的性质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
保险公司推出医疗责任保险是本着“保险原理”
和“不追求利益最大化”,但其性质仍然是商业性的,是以赢利为目的。由于医疗责任保险的商业性,加之
当前医疗经营风险难以估计和控制,保险公司很难
掌握国内医疗机构每年医疗纠纷的确切数据。嘲缺
少基础性数据的支持,保险公司推广医疗责任保险
险种的积极性自然会受到影响,不敢贸然扩大市场,亦必然限制保险公司作用的发挥。
医疗责任保险在国内外都已被证实既能降低医
院风险又能保障患者利益。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多
种因素的影响,该险种还存在诸多缺陷。只有在实践
中不断完善使其逐渐成熟,制定与其相关的法律、法
规,为医疗责任保险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才能有
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和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刘宇.关于医疗责任保险的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296
f2] 余艳莉,朱少铭等.关于医疗责任保险的探讨[j].中国卫生
质量管理,2003,6:56
[3】李成修,丁伟芳,尹爱田等.医疗责任保险的潜在的缺陷与
发展建议[j1.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584
『41 严敏婵,李鲁,柯雪芹,等.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4,5:19
f5】鞠金涛,钟连海,连斌等.浅析医疗责任保险的难点和对策
[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5,12:144
(收稿:2006一o8—15;修回:2006—11-10)
第三篇:浅谈现行医疗体制对当前医患关系之间的影响 (二)
新医患关系数据显示,这几年北京市医患纠纷以每年35%的速度递增,有72%的医院出现过“医闹”。
一个月前,中国医师协会公布了“第四次医师执业状况调研报告”。由于医患纠纷突出,48.51%的医疗工作人员对目前的执业环境不满意,而满意的比例仅为19.02%。其中,正高级人员承受的来自“医疗纠纷”的压力最大。这种压力导致医师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医的比例仅占6.83%,而不希望的则高达78.01%。报告称,不希望“子承父业”的比例在逐年增加。报告也显示,82.64%的受调研医师认为目前医患关系仍然紧张主要是由于“体制”造成的,包括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医疗保障制度、法律法规等因素,医务人员对医患关系紧张的认识程度已从简单的医患双方的关系上升为对医疗制度的思考。业内专家一个共识是,由于人们对健康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以及《侵权责任法》2010年7月的正式实施,近年医患关系呈现出新的特点。但由于医疗体制改革的滞后,导致医患关系呈日趋紧张的发展态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张新庆称,最近十年,在看病的过程中,患方的总体水平,保健意识甚至参与医疗决策的意识和意愿都大幅提高,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方向。根据王宝洺的博客显示,王最初在与徐文的沟通中,就曾强烈地表达过这种意识。但这种就诊当中的过多询问和其他医生的意见,让徐文有些不耐烦。此后,徐文对王宝洺的态度变得冷淡,住院期间,徐文对他形同陌路,直到手术时。但张新庆也强调,在患者自我保护意识、自我保健能力增强和医学的不确定上,医生要充分告知可能的利益和风险。而患者也要有很强的风险意识,期望值过高只能增加医患纠纷的风险。王宝洺的心态变化即是从最初的信任到最后对手术失败的崩溃东南大学卫生法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张赞宁称,现在的医患纠纷一半以上不是医疗出书论文发表球球2043944129过失产生的,因为医生不能包医百病。但《侵权责任法》中“医疗有过错就要赔偿”违背了医学科学规则,“在立法上就有问题,这样做无疑激化了医患矛盾”。在他看来,《侵权责任法》扩大了医疗赔偿的范围,只要有医疗过错的,就可以起诉医院,要求赔偿,实际上就是进一步夸大了医患矛盾的概念,“患者一看到这个就更能闹了,闹的理由就更充分了。”张赞宁说。
北京律师协会医疗纠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刘革新律师则认为,医疗纠纷的二元处理方式是导致医患矛盾升级的重要因素。“现在处理医疗纠纷是二元化的处理方式,按照医疗处理条例,病人如果死了,相比按照民法处理,会相差十倍。”刘革新说。这种赔偿方式让近年“医闹”盛行。作为医患纠纷的变种,医闹的身影出现在各大医院。一位县级市的二甲医院医生告诉记者,这两年他们医院时不时就有医闹,与极端的砍杀行为相比,他们不诉诸暴力,只营造声势,迫使医院最终以高额的赔偿方式解决。成本与收益在现今的体制之下,就医患双方来说,成本和收益是最大的衡量尺度。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崔小波说,在西方国家,医生是高薪行业,拿红包等于谋财害命,这就迫使道德损害降到最低。但在中国,尽管也禁止拿红包,却又没有给医生加工资,最终“逼良为娼”。记者发现,个别的“红包现象”让患者对医生的职业道德产生怀疑和抵触。第四次医师执业状况调研报告显示,95.66%的被调查医师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收入不相符。据崔小波称,因为风险高,压力大,薪水少,中国近年有100万医生转行。另外较低的政府投入最终导致相对较高的个人投入。专家认为,患者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当其总收益不足以弥补成本时,医患间存在的摩擦超过一定限度,就会造成医患关系的紧张。王宝洺在同仁医院的手术住院总共花费17万元,失声之后,培训学校关闭,其只能依靠社保生存,这种经济上的巨大反差,也是导致其心态不断变化的重要因素 中国医师专利申请论文发表企鹅号2798419225协会维权委员会委员、北京华卫律师事务所律师郑雪倩说,医疗风险目前在中国没有补偿机制,但医疗风险是肯定存在的,最终承担风险的却只能是病患个人。“怎么办?只有找医院闹,所以病患确实有他的困难。”郑雪倩说,目前医患纠纷处理方式有三种:诉讼解决、行政调解、医患双方协商。对患者而言,诉讼耗时长、成本高、难度大。律师刘革新说,如果法律的途径再顺畅些,让患者信服,患者也就不会闹了。但本报记者的采访发现,久拖未结的诉讼,成了压倒王宝洺的最后一根稻草。而行政调解需要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如鉴定为非医疗事故患者就拿不到赔偿,因此80%患者选择“私了”,但“私了”容易导致医闹的产生,这对医院将是一个重大的负担。因此,需要一个相对独立的第三方专业机构,按照统一标准,对医患纠纷进行调处。今年5月31日,“北京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共成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1001个。郑雪倩认为,这种第三方机构不能是民间的第三方机构,因为中国的百姓更信任政府,因此这种第三方机构必须是在政府的主导下成立的。但张赞宁并不赞成这种方式。他认为第三方的调解机构的人员构成难以形成专业的判断。他主张设立专门的“医事仲裁委员会”来处理。“医事仲裁委员会”要求仲裁人员必须是既懂医又懂法的,这样对医患矛盾的处理会更公平一些。崔小波则认为,应该建立一种“社会医学”,让社会工作者进驻医院。在他看来,源自西方的医疗社工队方式,一方面可以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另一方面也可以成为患者和医生双方充分进行对话的通道,有利于纠纷的调解。崔小波认为,医患纠纷不断激化的原因在于政府一直回避这个问题。医生是掌握医药知识,以治病为业的人。
医生是病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人。但凡受过正规医学教育的医生,在求学期间都学过心理学、伦理学。而现代医学模式已从单纯治病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显然,心理对于疾病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掌握好心理学是治好病的重要环节。病人某个部位出了毛病,心理即受到影响,病人来看病,期望医生能关心、体贴他,能耐心的和他沟通,很快、很准确地了解到毛病所在,以其高超的医术,解决肉体的痛苦,抚平因病导致的忧心忡忡,或撩起原来的心理问题,这个期望是病人的权力,也是医生应尽的义务。
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院士颇为愤慨的说:“看一次病敝一肚子气,设想一个患者能从医生那里获得理解和同情,极积的治疗,满意的或哪怕过得去的疗效,那么排队长些尚可忍耐,价钱贵些倒也值得。无奈现实常非如此。”又说:“看病难,看病贵,由来以久,之所以成为时下社会及公众议论的热点,其导火线之一来自`看病气'。”按钟院士的说法,患者对看病难,看病贵尚能忍耐,而对医生的一些医疗行为,则不能容忍。可是我们不妨平心静气地想一想,为什么看病难,看病贵,是因为我国的医疗体系架构不合理,医疗保障不完善,医疗卫生监督管理体制不严密、有效。而医生导致患者不满的医疗行为与此有关。当然首先受害者是带着疾病的患者。试想,一大早排长队,好不容易挂了号,耐着性子候诊,好不容易轮到了,被患者包围的医生,只能三言二语把患者打发了,随后又是排队交费,候药(或检查)„„。
记得我刚毕业到分配的医院报到后,科主任即刻把我领到门诊部的诊室,刚坐下,患者就围上来了,就这样一天下来,我竟然看了九十位病人,平均大慨也就3分钟左右诊治一位病人,我不知道为这些病人解决了什么问题,我感到病人是不会满意的。三十年后我算是资深的医生了,安排定期门诊,当我在诊室坐下,便陷入患者的包围中,我认真接诊每位病人,几小时过后,我渐感精神难以集中,最后眼前有些模糊、大汗淋漓,这时我只听见病人们惊呼“快来人啦,医生不行了。”我出现低血糖。
现在年轻医生每天门诊量达到60至100人次或更多,资深医生每天门诊量达60至70人次,他们必须延迟下班,我的同事就因为不堪负荷而昏倒在诊室。人的体力及生理承受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前医生的超乎了人体承受能力的工作量,将影响水平的发挥以及服务质量,撇开这些不说,这样的工作量,医生也没有时间为患者做应有的解说,而这些是体制造成的,作为医生个人是无法解决的。以往,医生被认为是高尚的职业,他是病人性命相托的人,当他以自己的努力改变了病人的生活,他会得到外界被敬重、被感激的回馈,这种精神上的回馈,使医生置身于高尚的境界,可是当今,精神回馈变为物质回馈,医生收取红包现象,毁坏了医生的形象,导致畸形的医患关系,当下,患者看病(特别一些比较棘手的病或者手术治疗时)除了应交纳的费用外,如果不在物质上有所表示,患者一方总是有些不放心,这几乎成为“潜规则”。几年前,某地一位患者家属,为了求个放心,给患者的主诊医生送红包,这位清廉的医生拒绝了,几经反复医生仍然拒绝,结果患者家属认定医生是不肯用心为患者治病,情急之下竟然将医生杀害了,虽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事例,但可见“红包现象”的极其严重的危害。
多年前常青博士写了一本颇为畅销的书——《医事》中说:“我们不能回避一个现实是,每个医生生活在不同的道德层面,只有发自内心的自律,才能最终成就一个病人期望的好医生。也别忘了,我们生活的现实并非理想真空。”在物质生活比较富足的今天,“人生要享受一个超出基本生存需要的境界”的观念,开始流行,医生的工资(低于教师、公务员)大慨也只是满足了宽裕的生存的需要,想追求超出基本生存需要还是比较吃紧的,按社会价值体系,怎样去体现医生的价值,医生是想过的,如果自律力松懈,就要寻求工资以外的收入,收“红包”便成为最为便当的途径,与此同时药品、医疗器械销售也乘虚而入,劳务费、观察费„„等等,接踵而来,进一步腐蚀着医生,也助长了看病贵的势头。医生因此背上了“白狼”的骂名。
目前,医学在科学领域是最落后的,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可是患者却期望解决一切问题,心情是理解的,但事实是不可能的,这就是说当医生用心地、正确地用尽现代可以利用的医疗手段,也没有把某种疾病治好的时候,这不是医生的问题,而是当前的医学水平问题,但是如果不能得到患者的理解,则常常由医生承担,应该说又是医生的另一种压力。无疑,目前的医疗现状,患者是受害者,医生也在承受压力,有些医生因此退出了医疗行业另谋他就,像《医事》的作者,是协和医科大学的八年制学生,赴美读博士后,却现就职某制药公司;有些医学院校的研究生充当药品推销员;不少医生当上了与医药全不相关的老板。
做为医生,我们都记得中外医学大家的格言,如我国孙思邈“大医精诚”;外国医圣希波克拉底誓言“„„我之惟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不做各种害人及恶劣行为„„。”也不曾忘记白求恩、南丁格尔的事迹。我们期盼我国这次的医疗改革成功,体制能有效地促进医疗卫生事业良性发展,患者得到良好的医治,医生恢复应有的声誉,医患关系空前和谐。
第四篇:医疗服务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医疗服务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2010年自治区医政暨医疗服务监管工作会议今天开幕,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全国医政工作会议、全国医疗服务监管会议及全区卫生工作会议各项要求,系统总结2009年全区医政管理和医疗服务监管工作,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中心,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医院管理工作,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努力使广大群众在医疗体制改革进程中能够直接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
下面,我代表卫生厅作工作报告。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医改工作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卫生系统极不平凡的一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紧紧围绕卫生改革的中心任务,促进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加强行业监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迅速反应,全力以赴做好“7.5”事件伤员的医疗救治工作
“7.5”事件期间,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卫生厅会同**市卫生局迅速组织动员**地区25家医疗机构和**市“120”急救中心紧急行动,全力以赴地组织抢救伤员。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有效衔接,畅通快速通道,实施科学分检、专业救治。累计救治各类伤员1856人,其中危重伤员435例,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死亡率和因伤致残率。卫生厅出台了包括规范医疗救治、信息发布、加强善后处理协调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保障抢救用血、用药;组织疆内外专家会诊;有效组织心理危机干预。卫生系统顾全大局、行动迅速、措施得力,救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广大医务人员临危不惧、不辞劳苦、夜以继日、辛勤工作,为保障群众生命安全,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用行动最好地诠释了医疗卫生行业救死扶伤、人道主义职业道德的深刻内涵。
(二)切实落实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要求,医疗救治工作取显着效果
针对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卫生厅按照卫生部和自治区的统一防控部署,及时组织并指导各地开展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工作演练,组建了地州级和自治区级医疗救治专家组;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等多种方式先后开展了5次全区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专题培训,指导和规范甲流临床诊疗和救治工作;针对不同疫情阶段,及时调整防控工作措施,分期分批地启动了自治区级甲流重(危)症病例收治定点医院、地州级甲流重(危)症病例收治定点医院,并紧密结合我区防控实际,制定下发了一系列关于甲流防控和医疗救治的规范性文件和处置要求,分别对重(危)症病例医疗救治、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等临床分类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范,各地科学、规范、有效开展甲流医疗救治工作;通过开展远程会诊、组派自治区专家组会诊、多次组织全区大范围高层次的重(危)症病例讨论会,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对基层甲流重(危)症病例临床诊疗工作的指导,有效地提高了救治水平。全区累计对187例重(危)症病例开展全程跟踪救治,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减少了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全区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效。
除以上工作外,在针刺事件和重大雪灾等突发事件的处置和医疗救治工作中,广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都展现了高度的政治觉悟、良好的职业素养、过硬的技术水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充分证明了医疗卫生这支队伍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顶得住、打得赢,是一支能让党和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队伍。在此,我谨向所有参与医疗救治工作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广大医务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三)扎实推进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2009年全区医院管理工作在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大力开展优质便民服务,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满意度,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评价和持续改进体系初步建立。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工作:
1、卫生厅组织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工作,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医疗机构依据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年版)》和《2009年自治区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重点内容评价指标》,分别对医疗质量与安全和持续改进、依法执业特别是重点部门、重点科室、关键环节进行了自查和重点督导、检查、评价。卫生厅按照统一部署进行了抽查督导,共检查6所自治区级医院、5所地州级医院、3所县级医院和2所民营医院共16所医院。卫生厅向全区通报了督导检查的总体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突出的医疗安全隐患,广大医疗机构逐级梳理问题查找原因、积极整改,弥补管理漏洞,消除安全隐患,活动达到了促进医院提高管理水平,保障医疗安全的预期效果。
2、克服“7.5”事件的影响,后半年在全区及时启动了“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卫生厅结合我区实际,围绕加强医疗技术管理、积极推进合理用药、加强临床用血安全、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等九个方面提出了活动的重点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普遍对辖区内医院先后进行了三轮评价和检查。卫生厅拓展活动范围,组织全区上百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展优秀病历评比活动,经过各地(州、市)和自治区两级专家的评审,分别评出16所病历质量优秀的医院和50份优秀病历。其中**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自治区人民医院在2009年“医疗质量万里行”全国三级综合医院病历质量评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受到卫生部表彰,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今天,我们还将在这里对自治区各获奖单位和获奖病历进行表彰。
3、建立并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卫生厅根据现阶段医院管理工作的新政策、新要求,并结合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实践,形成了《**维吾尔自治区医院管理评价指标体系(2008年版)》,指导各地的医院评价和管理工作,为建立自治区医院管理评价的长效机制,启动医院等级评审奠定了基础。
4、自治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初步建立。卫生厅依托有关医疗机构先后建立了17个临床专业的质控中心,开展本专业质量控制和评价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其中临检中心对全区234所医院的7个临床检验项目开展了室间质评,卫生厅据此向社会公开了质评结果,有效促进了临床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工作,同时为同级同类检查结果互认提供了质量保证;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质控体系初步建立;建立了临床抗菌药物监测网络,已有21家医院参加监测,由8个专业240余名医务人员参加培训,有效促进了合理用药;各级医疗机构普遍建立了院科两级质量管理制度,强化了核心制度的落实,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医疗水平明显提高,服务明显改善。
5、加强诊所、门诊部的行业监管。卫生厅制定了《**维吾尔自治区诊所、门诊部管理办法(暂行)》下发并实施,各地医政、卫生监督加强协调和合作,目前已有14个地州67个县市启动了门诊部、诊所审批及依法执业和监管信息公示制度,有效发挥了强化行业监管、加强社会监督、引导群众科学就医的积极作用,促进诊所、门诊部加强自律和健康发展。
(四)加强血液管理工作
积极推动无偿献血工作,有力保障了“7.5”事件、甲流医疗救治的临床用血,颁布并组织实施《**维吾尔自治区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不断完善采供血服务体系“横向到边、纵向至底”的功能;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中,对全区22家采供血机构进行了两轮质量和安全督导检查,加强采供血机构规范化培训工作,血液质量得到有效控制;筹集专项经费加强全区各县医院的输血科和储血点建设,建立医院合格输血科评价体系,强化临床用血管理。
(五)其他各项医政管理和医疗服务监管工作扎实推进
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促进县医院标准化建设项目的实施,卫生厅组织建筑、医疗、管理等专家,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对70所项目医院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建设内容进行了科学论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加强县医院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利用三年时间将县医院建设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建设目标;启动“走进西部-万名县级医院医师培训”项目,计划通过项目在三年内对自治区300名县医院医师进行培训,促进县医院医师队伍建设。首期已有99个县区的100名医师参加了培训;继续推动“平安医院”创建工作,印发了《**维吾尔自治区“平安医院”创建工作考核方案及考核细则(试行)》,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和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试点;积极实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等重大公共卫生和助残项目,全区累计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4059例,按期超额完成了卫生部下达的4000例任务,完成唇腭裂修复手术265例;济困医疗服务有效开展,截至2009年底,全区共开放济困床位5592张,诊疗济困病人23852人,减免费用209.7万元,有效缓解城乡困难群众看病贵问题,发挥了公立医院在医保、医疗服务方面的兜底作用。
二、认清改革形势,抓住历史机遇,与时俱进,推进整体工作
自去年国家正式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我区各项医改工作进展顺利,开局良好。最近卫生部等五部委下发了《关于公立医疗机构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各种方案及配套文件相继出台,自治区医改会议也于3月27日召开,全面推进医改是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卫生系统的中心工作。
我们要深刻认识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提升能力,迎接挑战。医疗事业作为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占有当相大的比重。公立医院改革关乎患者的切身利益,关乎其它四项改革的成效,关乎群众看病就医的体验,涉及多方利益,非常复杂,难度很大,责任重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成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最为艰巨的一项改革任务。
我们要充分认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重要意义和复杂性,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医改给公立医院健康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
首先,要明确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坚持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和公益性质,努力通过完善服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和加强内部管理,促使公立医院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要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他们的技术劳务价值,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使广大医务人员受到鼓舞。
第二,在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建立并逐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有效地激发了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这种“补需方”的投入机制同时给医疗服务提供方带来了历史发展机遇,公立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量占总量的90%以上,因此,如何通过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优质服务,不辜负群众对公立医院的期望,是我们改革的动力和始终不渝的目标,同时也是公立医院通过改革促进健康发展的挑战和机遇。特别是当前,我区已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全方位开放合作的新时期,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和新的发展势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区医疗事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增强信心,抢抓机遇,乘势推进医疗事业的发展。
第三,要在中央、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公立医院改革的统一部署下,把握好方向和政策框架,稳妥推进改革。当前要立足职责,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医改方案和有关配套文件精神,在中央确定的方向、原则和框架下,突出重点,大胆探索,试出办法,试出成效,切实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在改革进程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
三、正视问题、克服困难,勇于承担改革重任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医疗服务工作的现状与党和政府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医疗资源总体上不足,尤其是优势资源严重不足,优势资源集中在少数大医院,资源配置严重不合理,缺乏规划,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建设还很薄弱,服务能力亟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差距还很大,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虽然有所缓解,但仍然是主要问题。以政府为主导,市场机制为补充的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二是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行和补偿机制不适应公益性的要求。三是医疗机构基础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因忽视医疗质量安全监管,医疗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导致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个别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不按照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开展诊疗活动,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四是医疗服务行为规范和医德诚信需进一步强化。受经济利益驱动,违规开大处方、乱检查、乱收费现象仍然时有发生;一些医疗机构,特别是部分民营医疗机构利用医疗广告进行虚假宣传、以医行骗、甚至存在医疗欺诈行为,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五是医疗纠纷长期困扰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医患关系存在局部不和谐,个别“医闹”事件严重扰乱了医院的正常医疗工作秩序,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六是医疗服务监管体制不健全,监管能力薄弱。医政医管力量明显不足,医疗服务监管能力和制度措施还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的医政医管人员业务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分析存在的这些问题和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体制上的,也有机制上的,有自身工作方面的,也有外部方面的,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有些问题和困难也不是光靠卫生系统能够解决的,但我们首先要查找和认清自己的不足,以积极的态度,切实采取措施,解决自身能解决的问题,做好自身应该做好的工作。
四、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做好2010年工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紧密围绕医疗质量安全这个核心,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和内部管理,着重解决医院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活动又有新内涵,工作取得新进展,管理再上新台阶。2010年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稳步推进与医改有关的各项重点工作
一是在已完成的县医院基本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地、州、市级以上医院情况调查,摸清我区各级公立医院的运行现状,根据国家《区域卫生规划指导意见》和自治区《区域卫生规划》,加快编制符合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自治区公立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全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也要根据《自治区公立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逐步落实本辖区公立医院的规划设置和功能定位。同时,要积极引导民营医院的健康发展,不断优化资源,加快形成多元化的办医格局。二是组织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市和**市被确定为自治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联系城市,两市要根据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及自治区的统一部署,选择整体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或选择1-2个区试点,也可以选择改革的九大任务中的单个项目进行试点,要加强研究,稳妥启动,做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三是组织开展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全区3所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医院和12所自治区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医院,要按照整体工作部署开展试点工作,并要及时总结试点经验,适时推广,逐步建立和完善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制度。四是根据卫生部《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要求,积极有效地推行电子病历,医疗机构一定要结合实际,尽快建立并完善电子病历的管理制度,使之为提高质量和效率,控制成本,方便群众就医发挥重要作用。五是继续做好我区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县医院工作,加强监督指导,确保支援工作落到实处。被支援的县医院管理、医疗技术、服务能力能否改善和提高将作为衡量城市三级医院和二级地、州、市级医院能否通过等级复审的重要指标。六是继续组织实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项目,要加强对定点医院的技术指导和管理,应将通过项目带动县医院眼科服务能力的提升作为项目的重点内容。七是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系统的医师毕业后的培训教育制度一直是困扰我区卫生行业发展和医疗服务整体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瓶颈。各地要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作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地州级以上医院要在2-3年内建立符合临床医师成长规律的规范化、可持续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随着医改的深入,建立长效机制,使医学生在毕业后临床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规范的培训。地州、市、级以上的大医院不但要培养自己本院的医师,还要发挥公立医院人才孵化器的作用,为县、乡培养临床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要将是否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否成为培训基地作为等级医院评审的必备内容进行考核,这也是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质的重要责任之一。
(二)继续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强化医疗服务监管,推进医院评价工作
在巩固连续5年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和2009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成果的基础上,2010年继续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突出抓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着重督促检查医疗工作核心制度的落实。同时,要按照卫生部制定的统一标准启动并完成等级医院复核工作。自今年起,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百家优质医院”创建活动,计划到2011年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创建100家国家级优质医院、300家省级优质医院和500家优质县医院。100家国家级优质医院和300家省级优质医院将从通过复核的等级医院中产生;500家优质县医院将从2000所达到二级甲等标准的县医院中遴选。迎接医院评价要摒弃以往偏重设备、规模等硬件设施的考核方法,把评价重点放在医疗质量安全、护理管理、城乡对口支援、县医院能力建设、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医院人才培养制度、缩短平均住院日上来,推进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费用控制等核心任务的落实,引导医疗机构改变固有思维模式,加强医院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走以内涵建设为主、内涵和外延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加强医疗技术应用管理,按照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要求,制定第二类医疗技术目录,实施手术分级分类准入管理,配合卫生部做好第三类技术的准入管理。各相应医疗机构要按有关规定认真做好第一类医疗技术的准入管理。指导医疗机构加强科室建设和管理,开展临床重点专科评估。加强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工作,推进临床合理用药。组织开展合理用药监测工作;完善药师管理相关制度。要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做好医院药事管理和处方管理工作,加强处方质量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医师处方行为,落实临床药师制度,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及时有效干预。要落实药品安全事件的报告和处置相关规定,减少药品质量问题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继续推行门诊部、诊所审批及依法执业和监管信息公示制度。门诊部、诊所信息公示制度是加强行业监管、规范执业审批、打击非法行医的重要手段,是发挥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作用的重要方式,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统一领导,协调好医政、医管和卫生监督部门,进一步加强公示制度的落实,今年要确保在全区所有县市启动门诊部、诊所审批及依法执业和监管信息公示制度,有效规范监督管理,引导群众合理就医。
(三)继续推动实施便民措施,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改善群众体验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公立医院在改革中,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自2010年起重点推行十项举措,具体如下:
1、坚持推进预约诊疗服务。继续推动医院特别是**地区和各地、州、市大医院实行预约诊疗服务,稳步向县医院和基层医院扩展此项服务。制定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不断提高预约就诊的比例,并积极拓展到医疗服务过程中多个环节,开展预约服务。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开展晚间门诊和节假日门诊服务。做好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及医院间的预约转诊服务。
2、优化门诊流程,增加便民措施。完善门诊管理制度,保障医务人员特别是专家按既定安排出诊,加强门诊信息公开和咨询服务,提高患者有效就诊率。妥善安排医疗资源,根据就诊病人数量和峰谷及时调配;优化门诊布局结构,合理安排患者就诊过程,增加便民措施,减少就医等待;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患者出具检查报告,对于不能当时出具检查报告的检查项目,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提供通过电话、网络查询检查结果,对外地患者提供邮寄检查报告等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医疗机构在提供检查结果查询服务时,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尊重患者隐私权;探索建立志愿者医院服务制度,医疗机构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在医疗机构为社会搭建向患者奉献爱心的平台,使患者既能得到安全、有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又能获得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帮助,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3、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及时救治危重症患者。要配备经过专业培训、胜任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标化配置设备和药品。落实首诊负责制,各级各类医院要与120建立联动制度,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建立急诊、急救转介服务。落实急诊分区救治、绿色通道住院救治和手术救治措施,建立创伤、心梗、脑卒中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提高救治水平。加强急诊检诊、分诊,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对全体医师、护士进行急救技术操作规程的全员培训,实行定期培训、合格上岗制度。
4、改善入、出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方便患者,提供标准化、精细化的连续服务。医疗机构要为患者办理入、出院手续提供办理及结算时间预约安排,避免患者等候。加强转诊、转科患者的交接,及时传递患者信息,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加强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和重要患者随访预约管理,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对出院后医疗、护理及康复措施的知晓度。
5、改革医疗收费服务管理与医保结算服务管理。我们要主动从公立医院做起,改革公立医院收费服务管理,减少患者医药费用预付,方便参保参合(新农合)患者就医。与医疗保障管理机构协作配合,探索实施总额预付、单病种付费(收费),与预约诊疗措施相结合,识别患者医保身份,逐步实现患者先诊疗后结算。逐步推行持卡就诊实时结算,方便患者,实现患者在定点医院就诊发生的医疗费用,除个人应缴的部分外,其余均由医疗机构和基本医疗保险、商业保险和各种结算制度、经办机构直接进行结算。
6、规范临床护理服务,实施整体护理模式。加强基础护理,注重人文关怀,努力提高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等多方面需求的人性化专业护理服务,改善患者体验,增进医患和谐,提高群众看病就医的满意度。
7、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服务绩效。以缩短平均住院日为切入点,优化医疗服务系统和流程。减少患者预约检查、院内会诊、检查结果等方面的等候时间。
8、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保护患者、医务人员及其他来院人员安全。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和术式错误。落实临床药师制和处方点评制度,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正确、有效执行医嘱,落实医院感染控制和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防范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
9、开展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有效降低患者负担。选择发病率高的、疾病负担重、社会影响大的重大疾病,开展规范化诊疗试点工作。探索基于规范化诊疗的单病种支付与收费办法,控制医疗费用,减轻重大疾病患者医药费用负担。利用现代通讯技术,逐步建立远程会诊系统,保障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的基础质量。
10、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积极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和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开展“平安医院”创建工作的考核,采取有力措施组织辖区内公立医院按照自治区的统一方案参加医疗责任保险,整体推动全区医疗责任保险工作的开展。同时,要将医疗责任保险开展情况列入创建平安医院和医院评审工作的考核内容。在医疗纠纷的处理中引入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功能,为加强医患沟通解决医疗纠纷开辟了新途径,根据司法部、卫生部和中国保监会《关于加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司发通[2010]5号)要求,卫生厅协调自治区司法厅、保监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推动医责任保险和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自治区司法厅已批准成立自治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各地卫生系统要积极配合、支持司法行政部门加强基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机构建设、人员队伍建设和制度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好人民调解在妥善化解医疗纠纷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建立符合我区实际的医疗风险转移与医疗纠纷调解相结合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提高患者、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防御医疗风险的能力,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各医疗机构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细化便民措施,采取院务公开、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向患者、向社会公示和承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当地媒体宣传医疗机构的主流、医改措施和便民措施,争取患者和群众支持改革,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四)进一步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加强行业监管力度
根据医疗质量管理需要,继续组建临床专科质量控制中心,制定专科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管理办法,充分发挥自治区各临床专业质控中心的作用,按要求规范开展专业质量控制和评价,积极引导医疗机构加强专业质量管理和控制,定期形成质量评价报告,为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专业依据。各地、州、市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托当地医疗质量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医院建立专业质量控制机构,力争在年内设立临床检验、院内感染、护理、临床输血、临床药事管理等专业与自治区卫生厅临床质控中心对应的地州级质控小组,逐步建立起全区各临床专业的医疗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建立质控、质评结果信息公示制度,将各专科质量控制和评价中心的质量考核评价结论作为医疗机构校验和医院评价的重要依据。各地要认真学习贯彻3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时梳理病历质量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标准,按照新的要求规范病历书写行为。
(五)进一步加强护理管理和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保障医疗安全
护理工作是今年医政医管工作的重点之一,公立医院改革为护理事业发展迎来了很大的机遇,护理改革成为先行者。要认真贯彻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以改革为契机,夯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树立行业新风,促进医患和谐,提高患者满意程度。一是要认真落实《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等技术文件,细化工作要求,规范临床护理服务,落实各项护理工作,强化基础护理,保证护理质量。二是要大力开展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以“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中要求,到2010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创建100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300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和600名“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我厅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下发了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积极行动,开展“示范医院”、“示范病房”的创建工作,使辖区内所有医院普遍加强基础护理,规范护理行为,改善护理服务。三是要支持和加强临床护理队伍建设,保障强化基础护理,切实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人员数量、工作条件以及学习生活待遇等必备条件。
自治区人民医院和**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已列入卫生部基础护理试点医院,试点方案已经卫生部批准,试点工作已稳步启动,重点以改变护理分工方式,实行整体护理责任包干、建立责任护士负责制和公开护理服务项目、引入患者知情监督机制为切入点,使护士对所负责的患者提供全程、全面和规范的护理服务;建立指挥有效的垂直管理和工效挂钩的分配制度,实行对护理人员统筹调配,合理分工和岗位责任绩效考核,定模式、定岗位、定人员、定职责、垂直管理和工效挂钩的分配制度,完善长效机制,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等方面探索改革。
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技术规范,针对院感控制的重点环节和存在的不足,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常态监测及专项督导,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意识,保障医疗安全。
(六)加强采供血机构监管,确保血液安全
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发展自愿无偿献血队伍,推进无偿献血工作;进一步落实《**维吾尔自治区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近期重点加强各县医院输血科和储血点能力建设,做到血液供应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保证应急和临床抢救用血;继续强化血站质量管理及单采血浆站质量管理评价和持续改进,开展全区采供血机构血液安全督导和全区医疗机构输血科基本要求的评审和专项督导;进一步推进采供血机构信息联网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保障血液安全和临床供血。
(七)做好甲流和其他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重大事件医疗保障工作
进一步加强临床检验和院前急救工作。要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建设和管理,改善急救设施设备,切实提高应急医疗救治能力;完善突发事件及重大传染病应急医疗救治专家组和医疗队建设,加强应急医疗救治技术的培训及演练;抓好突发事件应急医疗现场救治的组织协调;继续做好甲型H1N1流感和其他重大传染病的防治,突出做好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
同志们,当前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抓住机遇,团结奋进,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个中心工作,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线,以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为目标,出思路,创典型,加快我区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科学发展的步伐,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五篇:2-17玉壶镇在全市社会管理服务体制创新工作会议上的交流材料(送审稿)
积极探索
大胆创新
全面加强农村新社区服务管理
玉壶镇东溪社区党总支、管委会
(2011年9月)
玉壶镇东溪社区现辖8个行政村,户籍人口9059人,在外华侨7500多人,9个党支部,党员309名;社区总面积28平方公里,中心村碧溪常住人口862人。东溪社区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农村社区,管理幅度偏大。今年以来,东溪作为全市村级组织设置“转并联”改革的先行试点,按照农村社区发展“中心增强辐射、偏远逐步弱化、服务强化提升、促进城乡统筹”的要求,围绕“完善公共服务、强化社会管理、整合资源优势、促进共同发展”的功能定位,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农村新社区管理创新之路。
一、社区建设在“三到位”中得保障
自4月份开展村级组织设置改革以来,东溪社区在架构设置、人员配备、职责定位、运行机制、便民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先行一步。截至8月底,全镇共受理各类业务621件,办结率100﹪。其中受理即办事项437件,办结率100﹪,受理代办事项168件,受理率及办结率均为100﹪,受理同城办理事项115件。
——科学设置,组织构建到位。以“科学设置、分工明确、互助互管、合力共建”为原则,组建社区三套机构,即社区党总支、管委会和监委会。社区党总支主要负责社区公共行政事务管理服务的领导协调,总支书记由镇党委副书记刘光煜下派兼任,成员由所辖行政村书记担任;管委会承担具体开展社区公共事务工作,由镇人武部长程建利担任管委会主任,成员由所辖行政村村委会主任担任;议事监督委员会对管委会工作实行监督与建议,由专职副书记雷金发兼任,成员由所辖行政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担任。同时,加强社区群团组织建设,实现工青妇、关工委等组织全覆盖,积极培育社区文体、娱乐等各个协会、社团,负责管理部分社区事务。组建提供公益性服务、发展慈善事业的志愿者服务队,协助管理事务性工作,满足居民多层次需求。目前,已建立结对帮扶、法律援助、技术信息、环境保洁等四类组织志愿者服务队,其中有82名党员志愿者登记在册,已开展志愿服务5次。
——强化力量,人员配置到位。结合行政区划调整干部消化,配备专(兼)职社工,实现政府工作人员向社区工作人员过渡。由行政区划调整前东溪乡干部和大学生村官担任社区工作者,再培养一批文化程度高、办事能力好的年轻人员充实到社区队伍中,形成一支具备先进管理经验和优质服务水平的专职社区管理队伍。目前,东溪社区已配备专(兼)职社工45名,其中,村干部26名,驻村干部15名,大学生村官3名,聘用人员1名。
——整合资源,场地保障到位。面对有限的场地资源,我们本着场地设施最小化、公共服务最大化的原则,努力整合现有资源,切实保障社区服务场所。按照社区中心“六室六站二栏一厅一家一校一场所”要求,在场地布局上,追求场地利用最大化,对场地有限的社区整合资源科学归类,实行一室多用;在工作开展上,追求场所载体多元化,将社区学校办成老年大学教育阵地、青少年关爱阵地、远程教育传播阵地。同时,在多功能活动室设立生态环境成果陈列角,在综治(调解)室悬挂警世语相框,营造工作创建氛围。
二、社区管理在“1348”模式中得提升
社区的主体是群众。今年以来,东溪社区通过推行“一日三定四制八联”运行模式,引导社区居民牢固树立“社区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理念,使广大居民实现身在社区、认识社区、融入社区、心系社区的转变。
——试行“一日”体验,增强社区居民归属感。今年7月以来,东溪社区率先开展“农村新社区体验日”活动。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分批次、分阶段让群众体验社区服务,第一批次为村两委干部、知名人士、侨眷代表、村民代表,第二批次为孤寡老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第三批次逐步向社区全员开放。在活动中,借鉴绿城园区生活服务运行体系,引入公共服务、生态环保、功能设施、平安建设、文明创建、文化娱乐等生产、生活理念体验内容。具体包括:开放“六室六站二栏一厅一家一校一场所”,发放社区改革宣传单,依托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体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通过社区便民服务系统、服务评价体系演示,体验社区网络便民审批、同城联办及“一站式”服务等工作流程,体验社区便民服务;通过开展老年人棋牌类比赛、歌舞比赛、讲民间故事、唱鼓词为主要内容的娱乐活动,倡导健康娱乐休闲方式,体验社区文化生活;通过开展社区生态摄影展、环保小制作比赛、鱼苗投放等活动,以及参观生态成果陈列室、进行社区环保大家谈等形式,体验社区生态环保;通过开放社区警务室、演示网络化管理系统、参观治安联防训练等,体验社区平安建设。
——推行“三定”模式,调动社区干部积极性。即定时办公、定期议事、定点培训:定时办公,即规定每周四为村干部到社区集中办公日,坐班考核情况与村干部误工报酬相挂钩。定期议事,即每月15日为协商议事日,会议由社区党总支书记或管委会主任主持,主要议事范围包括:近阶段工作情况汇报交流、主持人点评工作、部署镇党委、政府下达工作任务;以民主恳谈等方式,对“1+X”城镇发展规划、农房集聚改造、“三分三改”等当前重点工作广纳良策,集思广益。8月份,东溪社区农房集聚改造点进展顺利,完成投资计划73%以上;确定茗垟村为“三分三改”试点村,商议确定了试点工作方案,9月份已铺开试点工作。定点培训,即依托社区学校硬件及师资,重点对常住社区党员、干部、群众进行培训,确保社区干部每年轮训一次、社区党员每季活动一次、社区居民每人学习一技。
——健全“四制”运行,保障社区工作全覆盖。建立综合协调、民主管理、便民服务、共建互助社区“四大工作机制”。即建立以社区班子联席会议制度、社区工作例会制度、社区班子分工负责制度、重大事项集体协商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协调机制,建立以社区干部履职承诺、四议两公开、民主恳谈会、党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机制,建立以即办制、代办制、协办制、同城审批、网络审批等为主要内容的便民服务机制,建立以结对共建、文明联创、领导挂钩联系等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共建互助机制。
——开展“八联”建设,营造社区氛围更浓郁。为进一步激发联村社区活力,在东溪社区全面开展规划联做、发展联合等“八联”建设。即以社区为主体,开展规划联做、设施联建、发展联合、服务联动、活动联办、文明联创、环境联整、治安联防,强化农村新社区实体功能,让各种基层管理服务要素在社区平台上集聚,使社区功能更全、服务更优、群众办事更方便。如在规划联做方面,打破村村分割、自成一体的思维定势,以东溪社区8个村原有规划为蓝本,统一制定社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东溪社区栗树坦农房集聚改造项目通过制定统一的农房改造规划,完善配套设施,拟安置农户200户、800人左右,可安排宅基地整理29亩,大大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又如在发展联合方面,东溪社区对整个片区的油茶开发,实行连片土地流转、规模集中经营、品牌一体化创建,推进了油茶品质提升、销售网络健全。在活动联办上,深入挖掘当地优秀的民间民俗文化,组建老年舞蹈队、老年腰鼓队等2支文艺活动队伍,开展了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演出等专场演出2场。
三、社区服务在改革创新中得优化
树立“大社区”理念,围绕“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多元化参与、信息化支撑”要求,大胆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寓管理于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参与感。——创新服务模式,切合农村实际。根据“九山半水半分田”,面积广、村庄数量多、人口分布不均衡这一山区实际,切实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在率先推行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制的基础上,推进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按照“农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代办服务站”的模式,在社区中心建立1个便民服务大厅,在每个行政村建立1个代办式的便民服务站,实现社区便民服务全覆盖,在全市率先完成便民服务示范点的创建工作。同时,通过推行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志愿服务三大服务体系,进一步弥补了政府职能对群众养老、托幼、保健、娱乐、保洁、绿化等方面的服务缺位,满足社区群众的需要。
——创新服务方式,注重便民利民。一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明确4大类服务内容。通过调查问卷和深入调研,以“利民、便民”为着力点,确定民政社保、计生服务、党员服务、涉农服务等4大类服务内容。二是加强协调,明确下放事权。按照“能放则放”的原则,实行审批、服务、管理权限“上提下授”,凡是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和服务事项,党建、计生、社会保障、综治、卫生、农林等,全部纳入社区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办理,目前可在社区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受理的办理事项从13项增至29项。三是网络审批,同城办理。着力构建社区信息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依托统一数据中心、统一用户管理、CA数字证书认证、统一工作流管理、统一短信平台,有效实现资源共享、网上办公、网络审批。将部门、乡镇、社区三级基础信息对接共享,保障群众代办事件在便民服务一个窗口完成递交、审核、通过;通过网络平台实施流程监管,代办事项在哪一个环节停滞一目了然,倒逼干部进一步深化即办、待办、协办理念,自系统实施以来,将计生、民政、社保等办理时限缩短近40%。同时,建立群众办事短信查询系统,办事群众只要发短信即可查询所办事项所需材料,也可查询所受理事项的当前办理进度。
——创新管理机制,确保运行畅通。一是强化办事机制。建立工作人员岗位职责、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AB岗工作制、廉政建设管理制;实行办事结果评价制,每件办理结果都由委托人在办结后签字作出满意度评价。二是强化考核机制。将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定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考核机制,将村代办员、社区干部坐班考勤、代办满意度、管理运行情况与村、社区干部绩效考核相挂钩。三是强化督查机制。利用“周二集中服务日”督查机会,定期组织人员对办事大厅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工作不到位的办事大厅一律通报,对不在岗及服务态度差的工作人员一律予以书面效能告诫,确保便民服务中心有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