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算机网络的协议是什么
★计算机网络的协议是什么?
刚才说过网络体系结构的要害要素之一就是网络协议。而所谓协议(Protocol)就是对数据格式和计算机之间交换数据时必须遵守的规则的正式描述,它的作用和普通话的作用如出一辙。依据网络的不同通常使用Ethernet(以太网)、NetBEUI、IPX/SPX以及TCP/IP协议。Ethernet是总线型协议中最常见的网络低层协议,安装轻易且造价便宜;而NetBEUI可以说是专为小型局域网设计的网络协议。对那些无需跨经路由器与大型主机通信的小型局域网,安装NetBEUI协议就足够了,但假如需要路由到另外的局域网,就必须安装IPX/SPX或TCP/IP协议.前者几乎成了Novell网的代名词,而后者就被闻名的Internet网所采用.非凡是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间协议)就是开放系统互连协议中最早的协议之一,也是目前最完全和应用最广的协议,能实现各种不同计算机平台之间的连接、交流和通信。
第二篇:计算机网络协议
计算机网络的最大特点是通过不同的通信介质把不同厂家、不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和其他相关设备(例如打印机、传达室感器等)连接在一起,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共享软硬件资源和进行信息传输。然而,如何实现不同传输介质上的不同软硬件资源之间的通令共享呢?这就需要计算机与相关设备按照相同的协议,也就是通信规则的集合来进行通信。这正如人类进行通信、交谈时要使用相同的语言一样。
网络协议(Network Protcol)是计算机网络中互相通信的对等实体间交换信息时所必须遵守的规则的集合。当前的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是以TCP/IP协议为主的Internet结构。对等实体通常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处于相同层次的通信协议进程。网络协议为传输的信息宣言严格的格式(语法)和传输顺序(文法)。而且还定义所传输信息的词汇表和这些词汇所表示的意义(语义)。
既然谈到Internet网络,那我们就来看一下网络协议与Internet网络的关系:
Internet网络体系结构以TCP/IP协议为核心。其中IP协议用来给各种不同的通信子网或局域网提供一个统一的互连平台,TCP协议则用来为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和控制功能。事实上,Internet并不是一个实际的物理网络或独立的计算机网络,它是世界上各种使用统一TCP/IP协议的网络的互连。TCP/IP协议分为4层(通信子网层、网络层、运输层和应用层)
1、通信子网层(subnetwork layer)
TCP/IP协议的通信子网层与OSI协议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以及网络层的一部分相对应。该层中所使用的协议为各通信子网本身固有的协议,例如以太网的802.3协议、令牌环网的802.5协议有及分组交互网的X.25协议等。通信子网层的作用是传输经网络层处理过的消息。
2、网络层(internet layer)
网络层所使用的协议是IP协议。它把运输层送来的消息组装成IP数据包,并把IP数据包传递给通信子网层。IP协议提供统一的IP数据格式,以消除各通信子层的差异,从而为信息发送方和接收方提供透明通道。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①Internet全网址的识别与管理;②IP数据包路由功能;③发送或接收时例IP数据包的长度与通信子网所允许的数据包长度相匹配,例如,以太网所传输的帧长为1500字节,而ARPA网所传输的数据包长1008字节。当以太网上的数据帧通过网络层IP协议转达发给ARPA网时,就要进行数据帧的分解处理。
3、运输层(transport layer)
运输层为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羰通信功能。运输层有3个主要协议,即传输控制的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和互连网控制消息协议(ICMP)。
4、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应用层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服务。它提供的主要服务有:过程登录,用户可以使用异地主机;文件传输,用户可在不同主机之间传输文件;电子邮件,用户可通过主机和终羰互相发送信件;Web服务器,发布和访问具有超文本格式HTML的各种信息。|
第三篇:计算机网络协议总结
1.物理层(比特流)
2.数据链路层(帧)
PPP(点对点协议):面向连接,不可靠,只支持全双工链路,成帧技术,PPP
帧是面向字节的,所有的PPP帧的长度都是整数字节的。
只检错不纠错,没有流量控制。
CSMA/CD(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协议):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指数
退避算法
网桥的自学习算法
3.网络层(IP数据报或称分组、包)
IP协议:无连接、不可靠、尽力而为型
ARP(地址解析协议):IP地址→物理地址(MAC地址)
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物理地址(MAC地址)→IP地址
分组转发算法:直接交付、间接交付
ICM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
异常情况的报告。ICMP报文封装在IP包中。
(ICMP报文是IP层数据报的数据)
路由选择协议:
内部网关协议IGP:RIP,OSPF
外部网关协议EGP:BGP
RIP(路由信息协议):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算法。
适合于规模较小的网络,最大跳数不超过15。
缺点:“好消息传播得快,而坏消息传播得慢”。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基于链路状态协议LS
BGP(边界网关协议):不同AS之间的路由协议。
用路径向量(path vector)路由协议
力求寻找一条能够到达目的网络且比较好的路由。
并非要寻找一条最佳路由。
IGMP(网际组管理协议):多播协议。BOOTP(引导程序协议)无盘系统用来获取IP地址的方法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自动分配主机地址
VPN(虚拟专用网):利用公用的因特网作为本机构各专用网之间的通信载体。NAT(网络地址转换):①在公司内部,每台机器都有一个形如10.X.Y.Z的地址。
三段私有IP地址
a)10.0.0.0 ~10.255.255.255/8
b)172.16.0.0~172.31.255.255/12
c)192.168.0.0~192.168.255.255/16
②当一个分组离开公司的时候,首先要通过一个NAT盒,此NAT盒将内部的IP源地址转换成该公司所拥有的真
实IP地址,198.60.42.12.。③通常与防火墙组合。
4.传输层(TCP报文段、UDP用户数据报)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无连接、不可靠、面向报文。没有拥塞控制。不需要
确认。
TCP(传输控制协议):面向连接、可靠的、全双工通信。
提供单播,不支持广播和多播。
面向字节流,而非消息流,消息的边界在端到端传输中
不能得到保留。(TCP虽是面向字节流的,但TCP传送的数据单元却是报文段)
停止等待协议
ARQ(自动重传请求)
Go-back-N(回退 N)
选择确认SACK
超时重传时间的选择:RTT的动态估计
TCP的流量控制是利用滑动窗口实现的Nagle算法:①当应用程序每次向传输实体发出一个字节时,传输实体发出第一
个字节并缓存所有其后的字节直至收到对第一个字节的确认;
②然后将已缓存的所有字节组段发出并对再收到的字节缓存,直至
收到下一个确认;
③Nagle算法规定,当到达的数据已经达到发送窗口大小的一半或
已达到报文段的MSS时,立即发送一个报文段。
Clark算法:解决傻窗口症状
慢开始
拥塞避免
快重传
快恢复
RED(随机早期检测)
5.应用层
DNS
FTP(文件传送协议):。基于C/S。提供交互式的访问,允许客
户指明文件的类型与格式,并允许文件具有存取权限。和
TFTP都是文件共享协议中的一大类,即复制整个文件,其特点是:若要存取一个文件,就必须先获得一个本地的文件副本。如果要修改文件,只能对文件的副本进行修改,然后再将修改后的文件副本传回到原节点。
NFS(网络文件系统):①允许应用进程打开一个远地文件,并能在该文件的某
一个特定的位置上开始读写数据。
②NFS 可使用户只复制一个大文件中的一个很小的片
段,而不需要复制整个大文件。
③在网络上传送的只是少量的修改数据。
TFTP(简单文件传送协议)需要有自己的差错改正措施。
TFTP 只支持文件传输而不支持交互。TFTP 没有
一个庞大的命令集,没有列目录的功能,也不能对
用户进行身份鉴别。
TELNET(远程终端协议)C/S方式。
①用户通过 TELNET 就可注册(即登录)到远地的另一个主机上(使用主机名或 IP 地址)。
②TELNET 能将用户的击键传到远地主机,同时也能将远地主机的输出通过 TCP 连接返回到用户屏幕。
③通过NVT格式实现透明传输(NVT定义了数据和命令应怎样通过因特网)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报文通常都使用连接传送。是面向文本的。面向事务的客户服务器协议,是万维网能可靠地
交换文件的基础。HTTP协议由一套从浏览器发往服
务器的请求和一套从服务器发往浏览器的响应组成。
URL(统一资源定位符)
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
搜索引擎:搜索万维网的程序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使用SMTP协议的情况:①发件人的用户代理向发送
方的邮件服务器发送邮件②发送方的邮件服务器向接受方邮件服务器发送构件 MIME(通用因特网邮件扩展):增加了邮件主体的结构。
邮件读取协议:使用POP或IMAP协议的情况:
用户代理从接收方的邮件服务器上读取邮件所使用的协议
POP3(邮局协议):特点:POP服务器只有再用户输入鉴别信息后,才允许
对邮箱进行读取。只要用户从POP服务器读取
了邮件,POP服务器就把邮件删除。
IMAP(网际报文存取协议):收信人使用多个用户代理访问同一邮箱,邮
件始终保持在邮箱中。加密电子邮件协议:
PGP与PEM协议。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6.无线网络
CSMA/CA(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避免协议):
(1)若站点最初有数据要发送(而不是发送不成功再进行重传),且检
测到信道空闲,在等待时间DIFS后,就发送这个数据帧。
(2)否则,站点执行CSMA/CA协议的退避算法。一旦检测到信道忙,就冻结退避计时器。只要信道空闲,退避计时器就进行倒计时。
(3)当退避计时器时间减少到零时(这时信道只可能是空闲的),站点
就发送整个的帧并等待确认。
(4)发送站若收到确认,就知道已发送的帧被目的站正确收到了。这
时如果要发送第二个帧,就要从上面的步骤(2)开始,执行
CSMA/CA协议的退避算法,随机选定一段退避时间。
DCF(分布协调功能):MAC 层通过协调功能来确定在基本服务集 BSS 中的移
动站在什么时间能发送数据或接收数据。
①DCF没有用到任何中心控制手段,分布式接入算法。
②提供争用服务。③必须实现的功能。
PCF(点协调功能):以AP为中心控制整个BSS内的活动,集中式接入算法。可选功能。PCF和DCF共存的手段:帧间间隔 IFS
第四篇:计算机网络协议名词解释
计算机网络协议名词解释
CSMA/CD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又称载波监听多路访问/碰撞检测,它是提供寻址和媒体存取的控制方式,使得不同设备或网络上的节点可以在多点的网络上通信而不相互冲突,执行先听后发,边发边听,冲突停发,随机延迟后重发,具有原理比较简单,技术上易实现,网络中各工作站处于平等地位,不需集中控制,不提供优先级控制等优点的一种以太网的多路访问协议。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又称码分多址,是基于码分技术(扩频技术)和多址技术的通信系统,系统为每个用户分配各自特定地址码。地址码之间具有相互准正交性,从而在时间、空间和频率上都可以重叠;将需传送的具有一定信号带宽的信息数据,用一个带宽远大于信号带宽的伪随机码进行调制,使原有的数据信号的带宽被扩展,接收端进行相反的过程,进行解扩,增强了抗干扰的能力。
NAT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又称网络地址转换,是一种将私有(保留)地址转化为合法IP地址,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Internet接入方式和各种类型的网络中,不仅完美地解决了IP地址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隐藏并保护网络内部的计算机的广域网(WAN)技术。
RIP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又称路由选择信息协议,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是因特网的标准协议,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简单。RIP协议要求网络中每一个路由器都要维护从它自己到其他每一个目的网络的距离记录(这一组距离,即“距离向量”)。RIP允许一条路径最多只能包含15个路由器,因此,距离等于16时即为不可达。可见RIP协议只适用于小型互联网。
GBN :(Go-Back-N)又称回退N步,是容许发送方发送多个分组,而不需要等待确认,但也受限与在流水线中未确认的分组数不能超过某个最大数N的一种可靠传输协议。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是Internet文件传送的基础,由一系列规格说明文档组成,提高文件的共享性,提供非直接使用远程计算机,使存储介质对用户透明和可靠高效地传送数据的TCP/IP 协议组中的一种协议,简单的说,FTP就是完成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拷贝,从远程计算机拷贝文件至自己的计算机上,称之为“下载(download)”文件。若将文件从自己计算机中拷贝至远程计算机上,则称之为“上传(upload)”文件。在TCP/IP协议中,FTP标准命令TCP端口号为21,Port方式数据端口为20。
VC:(Virtual Circuit)虚电路,虚电路又称为虚连接或虚通道,是分组交换的两种传输方式中的一种。在通信和网络中,虚电路是由分组交换通信所提供的面向连接的通信服务。在两个节点或应用进程之间建立起一个逻辑上的连接或虚电路后,就可以在两个节点之间依次发送每一个分组,接受端收到分组的顺序必然与发送端的发送顺序一致,因此接受端无须负责在收集分组后重新进行排序。虚电路协议向高层协议隐藏了将数据分割成段,包或帧的过程。
SR:(selective repeat)选择重传协议,是一种为了进一步提高信道的利用率,设法只重传出现差错的数据帧或者是定时器超时的数据帧的数据传输协议。不过它要求接收方必须加大接收窗口,以便先收下发送序号不连续但仍处在接收窗口中的那些数据帧。等到所缺序号的数据帧收到之后再按序一并交付给上一层。
URL:(Uniform / Universal Resource 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符,也被称为网页地址,是用于完整地描述Internet上网页和其他资源的地址的一种标识方法。它由三部分组成:协议类型,主机名和路径及文件名。通过URL可以指定的主要有以下几种:http、ftp、gopher、telnet、file等。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是用于大型自主网络中替代路由信息协议的协议标准。像RIP一样,OSPF也是由IETF设计用作内部网关协议族中的一个标准。在使用OSPF时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可以立即在路由器上反映出来。不像RIP,OSPF不是全部当前结点保存的路由表,而是通过最短路优先算法计算得到最短路,这样可以降低网络通信量。如果您熟悉最短路优先算法就会知道,它是一种只关心网络拓扑结构的算法,而不关心其它情况,如优先权的问题,对于这一点,OSPF改变了算法使它根据不同的情况给某些通路以优先权。
第五篇:计算机网络的协议
计算机网络的协议及OSI/RM模型
1.计算机网络协议
当网络中的两台设备需要通信时,双方应遵守共同的协议进行。例如,数据的格式是怎样的,以什么样的控制信号联络,具体的传送方式是什么,发送方怎样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接收方如何应答等。为此,人们为网络上的两个结点之间如何进行通信制定了规则和过程,它规定了网络通信功能的层次构成以及各层次的通信协议规范和相邻层的接口协议规范,我们称这些规范的集合模型为网络体系结构,简称网络协议。概括地说,网络协议就是计算机网络中任何两结点间的通信规则。网络协议是由一组程序模块组成的,又称协议堆栈。每一个程序模块在网络通信中有序地完成各自的功能。
2.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
计算机联网是随着用户的不同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不同的开发者可能会使用不同的方式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由此产生了不同的网络系统和网络协议。在同一网络系统中网络协议是一致的,结点间通信是方便的。但在不同的网络系统中网络协议很可能是不一致的,这种不一致给网络连接和网络之间结点的通信造成了很大的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于1981年推出“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即OSI/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标准。该标准的目的是希望所有的网络系统都向此标准靠拢,消除系统之间因协议不同而造成的通信障碍,使得在互联网范围内,不同的网络系统可以不需要专门的转换装置就能进行通信。
OSI将通信系统分为七层,每一层均分别负责数据在网络中传输的某一特定步骤,其中最低四层完成传送服务,上面三层面向应用(如图8.1)。OSI/RM通信标准分为七层的原因是让用户更方便地使用网络。当用户用网络传递数据时,只须下达指令而不必考虑下层信号如何传递或通信协定等问题,即用户在上层作业时,可完全不必理会低层的运作。
⑴ 应用层
应用层是通信用户之间的窗口,也是计算机和用户之间交互的最直接层,为用户提供网络管理、文件传输、事务处理等一系列服务。作为OSI/RM的最高层,应用层主要解决用户的实际需要,因而是最复杂的,所包含的协议也最多。
⑵ 表示层
表示层为应用过程之间所传送的信息提供表示的方法,它只关心所传输的信息的语法和语义。表示层所完成的主要功能有:不同数据编码格式的转换,提供数据压缩,解压缩服务,对数据进行加密,解密等。
⑶ 会话层
会话层用于建立、管理和终止两个应用系统间的对话,它是用户连接到网络的接口。会话层从逻辑上建立两个系统间的通信信道并控制整个数据传输过程,包括建立链路、数据交换、释放链路等,但实际的数据传输控制则是由传输层来完成的。
⑷ 传输层
传输层是介于OSI/RM体系中高低层之间的一个接口层,也是整个OSI/RM结构的核心层。传输层完成的主要功能有:获得网络层地址,发送和接收顺序正确的数据包分组序列,并用其构成传输层数据,进行流量控制,提供无差错有序的报文收发。
⑸ 网络层
网络层也称为通信子网层,主要任务是为源站和目标站之间的数据传输提供路由、拥塞控制等功能。网络层数据的传输单位是数据分组(Packet),也称为包。⑹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实现实体间数据的可靠传输。主要完成数据的差错校验、流量控制等服务。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单位是帧(Frame)。
⑺ 物理层
物理层是OSI/RM中的最低层,也是最重要的一层,它是建立在传输介质之上的,实现设备之间的物理接口。物理层只接收和发送比特流,不考虑信息的意义和信息的结构。
OSI/RM不是一个实际的物理模型,而是一个将网络协议
规范化了的逻辑参考模型。OSI/RM根据网络系统的逻辑功能将其分为七层,并对每一层规定了功能、要求、技术特性等,但没有规定具体的实现方法。OSI/RM仅仅是一个标准,而不是特定的系统或协议。网络开发者可以根据这个标准开发网络系统,制定网络协议;网络用户可以用这个标准来考察网络系统、分析网络协议。
尽管OSI/RM模型得到了国际上大部分国家的支持,但因为其照顾的关系太多,协议集庞大,极大的影响了它的效率。它制定的过分复杂的标准已经达到200多项,并且至今尚未完成。目前在Internet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是产生于互联网实践的TCP/IP协议模型,这部分内容将在8.4.1 中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