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夏电力公司资料
中卫供电局隶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宁夏电力公司,组建于2004年7月,下辖中卫城区、中宁县、海原县三个分县局,及调度中心、变电运行工区、变电检修工区、线路工区保护自动化所等生产单位,属国家大型综合类供电企业。辖区内现有35—330千伏变电所44座,其中330千伏变电所2座,220千伏变电所4座,110千伏变电所12座。全网现有35—330kV输电线路79条,总长1800千米。担负行政区内22万多用户工农业及城乡居民用电任务,最大负荷61.1万千伏安,日供电量超1400万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9.98%,配电系统供电可靠率99.9635%。自2004年组建以来,中卫供电局就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企业总体发展目标,坚持走“学习型企业”的路子,采取在“建中学、学中建”的办法,紧紧围绕企业中心任务开展工作,通过狠抓企业党组织建设、党员先进性教育、企业文化建设、创新经济发展环境等工作,促进精神文明快速发展。在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中卫供电局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不断提高,自觉形成了“以人为本,忠诚于企业,奉献于社会”的企业文化特点,本着“服务于工作大局、服务于发电企业、服务于电力客户、服务于社会发展”的真诚,供电局组建第一年就成为中卫市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市级文明单位,获得宁夏电力公司优质服务先进单位、中卫市支持地方经济贡献突出单位等荣誉称号。2005年顺利通过了自治区级文明单位的验收,获得中卫市“平安模范单位”荣誉称号;并被宁夏电力公司授予该年度先进单位和文明单位双重荣誉。2006年实施“户户通电”工程,帮助全市2489户无电户告别无电史,实现全市100%通电率。在宁夏电力公司的正确领导下,中卫供电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 “一强三优” 现代供电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坚持“三抓一创”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中心任务,全面推进内质外形建设,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建设新中卫电网各项工作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安全生产态势平稳。——坚强电网已具规模。——生产管理水平提升。——电力市场发展迅速。——优质服务不断提高。——基础工作成果显著。——精神文明屡创佳绩。在深化改革、不断发展的道路上,中卫供电局正以高屋建瓴的姿态、大刀阔斧的风格,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加强基础建设,严格规范管理,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努力打造“认真负责的企业形象,真诚规范的服务形象,严格高效的管理形象,公平诚信的市场形象,团结进取的团队形象”,一株文明之花正盛开在西部旅游胜地。
宁夏电力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内以输、配、售电为主营业务的特大型国有骨干企业,负责自治区境内主电网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电力供应;担负着为自治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基本能源的重任,是宁夏电网的经营主体和宁夏电力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宁夏电力公司在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承担经济责任、社会责任、政治责任,努力为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重点工作服务,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全力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统一。宁夏电力公司下辖16个单位,其中管辖供电局6个(银川、石嘴山、银南、固原、宁东、中卫供电局),其他分公司4个、子公司3个、控股公司1个,另有多经公司2个。公司共有24个县级供电企业,区内各县均为直供电模式。公司系统全民职工总数9908人,农电工2480人,在多经企业工作的社会用工15000多人。
“十五”以来,公司先后投入电网建设与改造资金80多亿元,大力建设各个电压等级的坚强电网。近年来,每年投资额度均保持在20亿元上下,基本建成了以220千伏和330千伏两个电压等级为主的主网架,以青铜峡为界,北部主网以220千伏电压等级为主电网呈网格状分布,东、南部基本形成了以330千伏网架为主的环网。宁夏电网通过4回330千伏线路与西北主网联网运行,与西北电网的功率交换能力为116万千瓦,满足了自治区经济与社会高速发展对电力供应的需求。区内目前已建成220千伏变电站21座,主变压器42台,总容量567万千伏安,220千伏线路1860公里;330千伏变电站7座,主变压器9台,总容量262万千伏安,330千伏线路1014公里;110千伏变电站89座,主变压器154台共568.75万千伏安,110千伏线路3132公里;35千伏变电所115座,主变164台,总容量69.63万千伏安;35千伏线路2497.16公里。
宁夏区内110千伏电网已覆盖区内所有市县,75.9%的110千伏变电站实现了双变运行,77.1%实现了双电源供电。35千伏电网基本以各110千伏变电所为中心向各乡镇呈放射状分布,目前已有 41 %的35千伏变电站实现了双变运行,其中14 %实现了双电源供电。供电区域约10万平方公里,供电可靠性指标在国网系统排名靠前,在2006年同业对标活动中被国家电网公司树为国网系统“电网运行”标杆单位和西北区域“资产经营、电网运行、人力资源”标杆单位。
2006年,公司积极配合自治区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催批兰州东至银川东75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和银川东至天津东±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取得重要进展,兰州东至银川东75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于2006年底开工建设,从而揭开了宁夏电网建设史上全新的一页,吹响了宁夏电力公司向建设和运行当今世界经济运行的最高电压等级进军的号角。工程的开工建设,为银川东至天津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核准、打通宁夏电力外送通道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宁夏电力工业乃至宁夏经济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目前,银川东7
50千伏变电站工程已经完成750、330千伏构架基础,完成接地9.8公里,占总量的80%;完成了综合楼零米以下基
础,建成了交流部分的围墙;完成750千伏钢构架的组装;完成了一次设备订货并签订了监造合同,大部分二次保护规范书已通过公司组织的专家审核。2006年,宁夏电力公司取得了历史上最佳的经营业绩。售电量完成327.38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9.21%,人均装机容量和人均年用电量分别达到0.87千瓦和5082千瓦时,均居全国之首,远高于全国0.3955千瓦和1894千瓦时的平均水平(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统计信息部2006年底数据);最大日负荷达到536万千瓦,平均负荷442万千瓦;两个市级供电局售电量跨越百亿千瓦时大关;主营业务销售收入103.63亿元;截止年底资产总额达到118.69亿元, 同比增长11.67%。2006年末宁夏统调装机容量已达到644万千瓦,预计2007年还将新增统调装机135万千瓦。装机容量迅速增长一方面充分满足了电力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将使电力供需市场进一步逆转,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数大幅下降,增加公司购电成本。“十五”期间,宁夏电力公司农网规范化管理和农村电网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从1998年起,公司着手建设统一、规范的农电市场。经过艰苦努力,彻底解决了趸售、转供的问题,完全实现了农电直供,为农电规范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8年至2005年实施的一、二期农网改造,投入资金35亿元,使全区农户通电率达到99.41%。建成了一个全新的比较坚强的农村电网,城乡居民实现了同网同价同服务。2006年率先在西部省区实现农村户户通电。通电农户6985户,受益人口26958人,完成投资3587万元。农村“户户通电”是国家电网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方面,总投资3亿元的中西部农网完善工程截止2006年底累计完成总投资的92%。2005年启动的农电“四项”规范化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500万元。通过大规模的内质外形建设,显著提高了农网设备健康水平,改善了农电服务水平,提高了农电人员的综合素质。为顺应城市化进程的大趋势,宁夏电力公司下大力气建设和改造城市电网,提高供电能力。2006年底,银川市城网电缆入地率达70%以上,处于全国先进行列。
宁夏电力公司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获得多方的肯定和表彰。近年来,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和自治区“创争”活动示范单位、全国送温暖工程先进单位、全国厂务公开先进单位;荣获国家电网公司十个双文明单位和安全生产、财务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第六年受到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表彰奖励;荣获自治区“2005年度十佳纳税大户”和“2005年度百强纳税企业”;获得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支农先进单位和自治区诚信企业等荣誉称号。当前,宁夏电力公司以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为根本目标,坚持“三抓一创”的工作思路,紧持“四个服务”的方向,努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创新工作思路和经营策略,向着又好又快的发展方向大步迈进。
电力建设工程公司是宁夏电力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现有资产3.5亿元,职工2000多人。该公司电力建设队伍实力雄厚,具有全国大型火电、送变电工程施工一级总承包资质,水利水电、房屋建筑施工二级总承包资质,土石方工程、起重设备安装工程专业二级承包资质。可承担大型火电、水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电站、核电站和辅助生产设施及各种电压等级的送电线路和变电站整体工程的施工。
宁夏拥有丰富的煤炭、水利、石油、天然气、风力和太阳能资源,为电力工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宁夏以电力工业为龙头,积极开发优势资源,变能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宁夏电力公司抓住机遇,坚持电网与电源同步协调发展,在不断完善主网架,加快全区电气化建设的同时,制定了建设两个千万千瓦级电力基地,实现大规模电力外送的发展战略。目前,宁夏电力公司积极配合国家电网公司、西北电网公司开展了“西电东送”北通道规划和西北电网750千伏主网架规划工作。我们积极引导和协助各大发电集团公司分别对大坝电厂三期扩建、水洞沟电厂、枣泉电厂、鸳鸯湖电厂、马跑泉电厂,以及大柳树水电厂、六盘山电厂、罗山电厂等电源项目开展了前期工作,从而进一步确定了各个电厂开工与投产的目标,使宁夏建设两个千万千瓦级电力基地的工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同时,开展了开发绿色能源、调整宁夏电源结构方面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依托宁夏丰富的风力资源建设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以上的大型风电场。目前,风力发电及相关产业发展规划正在积极的编制之中,宁夏新能源发展正在进入一个规模建设的新时期。
第二篇:宁夏电力公司总经理崔吉峰
宁夏电力公司总经理崔吉峰: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加快推进“两个转变”,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战略目标,进一步要求电网企业加快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员工队伍,更好地发掘企业人力资源的潜力,迅速提升人力资本的价值,为保障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强劲、持久的动力。宁夏电力公司始终将人力资源开发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不断深化,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迫切要求
新经济时代,知识和智力资源迅速占据了企业发展资源的主导地位。中外知名企业无不将知识和智力的载体——“人本资源”的开发作为激发企业创新能力和提升竞争实力的关键要素,将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作为支撑企业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
“十一五”以来,宁夏电力公司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建设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历史机遇,深入贯彻“一特四大”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电网发展方式转变,初步建成以750千伏超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建成宁东—山东±660千伏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实现了电力外送的第一步战略目标;承担并出色完成了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建设试点任务。在短短几年内,宁夏电网迅速迎来了超高压、大机组、交直流并存、远距离输送、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的复杂电网新时代。电网规模迅速扩大、技术等级迅速跃升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宁夏公司人力资源与国家电网系统的先进单位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高层次、高水平人才紧缺,超特高压、智能电网、信息通信、财务人资等专项人才严重不足,结构性缺员问题较为突出,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战略并加快实施显得尤为迫切重要。宁夏公司已将人力资源战略提升到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地位,将人才队伍作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两个转变”的第一资源。
全方位培养开发是实现人本资源价值的根本途径
宁夏公司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是加快“四支队伍”建设,即以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为重点,培养一支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以经营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为重点,培养一支适应企业发展、懂市场、会经营的市场经营人才队伍;以技术能力、研发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培养一支善钻研、能攻关、在国家电网系统具有先进水平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才队伍;以业务能力、实操能力为重点,培养一支业务熟练,能吃苦、肯奉献的技能人才队伍,确保满足企业发展的各阶段、各环节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一是建立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在选才上转变观念,打破按部就班的传统选人用人模式,既选拔百里挑一的尖子、全才,也重视学有专长、吃苦能干的专才。选拔领导干部坚持公开、民主、竞争、择优的原则,任人唯贤,唯才是举。严格按岗位需要,建立多渠道、开放式的招才引智机制,确保适用人才稳步增长,用工问题逐步减少;在用人上,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将有才能、想干事、能成事的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对待青年人才不是求全责备,而是大力培养、大胆使用,在实践中锻炼和发现人才,使其尽快脱颖而出,确保适用人才稳步增长。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企业本部员工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使广大员工自觉迸发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控体系。以构建“三集五大”体系为中心,全面推进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不断规范机构设置,梳理业务流程,缩短管理链条,集中整合现有专业人员和技术力量,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解决生产一线结构性缺员问题。构建内涵清晰、制度健全、流程科学、激励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和科学的人才动态评价机制,建立鼓励员工发展与创新的薪酬分配机制,调动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和谐共赢。
三是加强教育培训,打造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树立终身学习、全员培训的理念,构建以员工能力素质提升为核心的大培训体系;形成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标准统一、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新机制;促进员工队伍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术素质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构建符合企业要求和员工成长规律的培训工作机制,丰富培训模式,培育和造就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十二五”期间,宁夏公司将实施“全员素质提升计划”,规范岗位培训、强化在岗学习,全面提升各类人员综合素质、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实施“专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5年内选拔培养200名专家,300名专业带头人,与高校联合培养一批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硕士,建立高层次、专家型人才队伍;实施“青年员工成长成才计划”,通过入职教育、技术技能培训等形式,使90%以上的员工取得与本人岗位、工作年限相对应的技术职称或技能等级;实施“专项人才培养开发计划”,依托科研院所以及特高压、智能电网建设项目,培养满足与电网发展技术要求相适应的研究、设计、建设、运维和管理等专业人才队伍;实施“科级管理人员和班组长专项培养计划”,使一线管理人员进一步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高执行力;实施“农电工能力素质提升计划”,使100%的农电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全面提升农电员工素质。
四是以优秀的文化凝聚人气。充分发挥优秀企业文化对队伍建设的引领作用,加强“三观”教育,培养员工大局观念,倡导“跳起来摘桃子”的工作标准,培育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勇挑重担、奉献社会的优良作风,构建用事业造就人、用环境凝聚人、用机制激励人、用制度保障人的生动局面,努力打造特别顾大局、特别负责任、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优秀员工队伍。
实施人力资源战略,保障和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
“十二五”期间,宁夏电力公司的发展既面临重大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宁夏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了在五年内基本建成以750千伏超高压主网架为核心、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打通电力外送第二大通道,使宁夏电网的安全保障能力、资源配置能力、技术水平与环保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初步实现一流省级电网;建成“三集五大”管理体系和较为完善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实现企业管理方式的战略转型。
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科技进步和提升队伍素质、企业素质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贯彻“树新观念、创新思路、定新标准、拓新市场”的总体要求。树立“走出西北看宁夏、站在未来看宁夏”的视野,把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事业成败的关键,作为打开未来发展之门的钥匙,拓展各类人才成长的通道,搭建广阔舞台,大力发掘人力资源的潜能,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加快推进“两个转变”,早日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转自《国家电网报》2011-05-17)
第三篇:宁夏电力公司召开2013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险)工作会议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宁夏电力公司召开2013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险)工作会议
作者:
来源:《中国电力教育》2013年第12期
3月22日,宁夏电力公司召开2013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险)工作会议。会议部署了2013年公司人力资源集约化建设的八项重点工作。一是深化完善“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优化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二是加强“三考”,强化激励约束机制;三是深化劳动用工管理,优化用工策略;四是加强工资福利管理,推进薪酬分配制度改革;五是加强人才开发和全员培训管理;六是加强社会保险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七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专业支撑能力;八是坚持服务大局,提升人力资源专业队伍素质。(宁夏电力公司)
第四篇:宁夏电力公司提升农电工作信息化水平
宁夏电力公司提升农电工作信息化水平
2011-10-2010:35中国信息产业网官方微博
10月17日,经过三方专家从系统架构、功能开发、技术路线、第三方评估、项目建设管理等全方位检验后,“SG186”工程宁夏农电业务应用系统项目通过验收,即将为宁夏农电工作全面实现信息化提供“服务”。
宁夏公司是国网公司第一批“SG186”工程农电业务应用建设单位。该项目在“SG186”工程统一规划下,通过对农电数据标准、信息化建设规范以及公司农电管理模式的研究,建设以机会任务管理为重点、业务流程管控为核心的农电全业务管理系统,将有效解决当前农电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宁夏电力公司农电信息化水平。该系统功能包括生产管理、安全管理、供电所标准化管理、农电工管理、维管费管理、供电所物资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等部分,具有以工作任务为重点的农电全业务系统、四级农电全业务流程管理、实现与ERP集成、农电标准化作业管理四大特点,实现了对农电业务的“三全四化”管理。
该项目自2008年7月在公司启动,2009年9月完成公司试点县供电企业上线工作。经过一年的上线试运行,截止2011年10月,系统应用范围已经覆盖全区6个地市、24个县级供电局及219个供电所,总计用户数3600多人。
项目的成功验收和系统的推广应用,标志着宁夏农电业务应用系统达到了国网公司 “SG186”工程的系统功能要求、满足了宁夏农电业务的工作需求、实现了宁夏电力公司农电核心业务全面信息化。
第五篇:宁夏电力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宁夏电力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一、“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指导思想:按照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方向,变革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模式,优化业务流程,全面推进“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建设,深化人财物集约化管理。
基本原则:总体设计、效率优先、安全稳定、与时俱进。把提高公司发展质量和效率作为改革出发点与落脚点,在国家电网公司总体方案框架内,结合公司实际,优化设计,有序实施,及时改进,持续完善,防范和化解风险,确保电网安全和队伍稳定。
主要目标:统筹人财物核心资源,优化五大业务模式,压缩管理层级,缩短业务链条,主营业务进一步向省地两级集约。建设电力调控中心和运营监测(控)中心,实施电网安全运行业务在绩集约管控,实现公司重要运营指标实时在线监控。
二、“五大”体系建设主要任务
大规划
压缩管理层级,构建省地两级运作的“大规划”体系。突出规划引领、强化计划管控,变革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模式、优化业务流程,形成包含各专业、贯彻各层级、覆盖全经营区
域、涵盖各电压等级,内容完整、机构健全、职责明确、流程顺畅、标准统一、信息全面、集约高效的规划计划工作机制。
地(市)供电局负责编制35千伏及以下电网规划,评审35千伏及以下电网可研,评审10千伏及以下客户接入方案。业务支撑机构为省经研院和地市经研所。
大建设
压缩管理层级,构建省地两级运作的“大建设”体系。统一电网建设管理流程、技术规范和建设标准。
地市供电局负责10至110千伏电网项目、220千伏扩建电网项目和建设过程和管理。负责10千伏配电网项目设计评审和工程结算监督。业务支撑机构为省经研院、送变电工程公司和地市经研所。
大运行
压缩管理层级,构建省地两级运作的“大运行”体系。将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业务,纳入调度控制中心统一管理,实现调控合一。
地(市)调度控制中心负责330千伏非枢纽变电站、35至220千伏变电站设备集中监控、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与分析,负责城区配网和县域电网调控运行。业务支撑机构为省电科院。
大检修
实施检修专业化和运维一体化。强化电网设备实物资产和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建立按层级运维检修电网设备的生产体系,全面深化状态检修。
地(市)供电局负责110千伏及以下电网设备实物资产管理,负责35至110千伏电网(含城郊区35千伏以下)设备运维检修;县供电局负责10千伏及以下电网设备的运检检修。业务支撑机构为省电科院和省、地、县检修公司(中心)。
大营销
强化大客户服务、新型业务运营、稽查监控和营销政策技术研究等业务功能,提高供电服务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和业务管控能力。实施95598客户服务、计量检定配送、大客户服务等核心业务省级集约,建立24小时面向客户的营销服务运行系统,统一协调组织实施客户业扩报装、故障抢修、投诉举报等业务。
地(市)供电局负责城郊区10千伏及以下客户、县域10千伏专线和报装容量1000千伏安及以上客户供电方案审批,35千伏及以上(含城郊区35千伏以下)客户其它营销业务执行,所辖全部客户电费核算和账务处理;县供电局负责10千伏及以下其它客户供电方案审批,10千伏及以下客户其它营销业务执行。业务支撑机构为省电科院和地、县客户服务中心。
支撑机构和业务公司
组建省检修公司,下设石嘴山、吴忠、中卫、固原4个分部,下设6个地区分部。地(市)供电局层面,组建地(市)检修公司,负责地(市)供电局电网运维、检修等工作。组建地(市)经研所,负责编制35千伏及以下电网规划,评审35千伏及以下电网可研和10千伏电网项目初设,以及工程结算监督等工作。
三、统筹“三集五大”整体建设
(一)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
以提高效率、效益为导向,以“三定”(定编、定员、定岗)“三考”(考勤、考绩、考试)为抓手,以高端人才培养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为重点,以深入推进“六统一”为主线,以激励约束为保障,按照集中、规范、高效的原则,建立完善制度标准规范、专业分工协作、调控监督有力、机制运转高效的人力资源集约管控体系。
(二)财务集约化管理
以“六统一、五集中、三加强、三保障”为主线,按照“深化应用、提升功能、实时管控、精益高效”的目标要求,以全业务链过程管控为抓手,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实施集中核算,加强资金、资本集中运作,强化“五大”业务流程与财务集约
化协同衔接,提高财务管理现代化水平。
(三)物资集约化管理
深化“三个机制”(集中采购机制、供应保障机制、质量管控机制)建设,提升“四种能力”(资源统筹、集中采购、质量管控和供应保障能力)。不断扩大集中采购范围,优化采购模式,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公司系统所有采购活动的一级管控。
(四)整合利用系统资源
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公司系统的专业队伍、产业单位、集体企业等内部资源,结合主辅分离、主多分开和规范集体企业管理,组建建设、检修等业务类公司。
四、优化组织机构设置
地(市)供电局层面,供电局本部统一设置11个职能部室;统一下设地(市)经研所、检修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物资供应公司4个业务支撑和实施机构。
县供电局层面,精简县局本部机构,统一设置办公室、财务资产部2个职能部室;统一下设县运检(建设)中心、客户服务中心2个业务支撑和实施机构。
五、“三集五大”体系建设配套措施
(一)建立统一的公司制度体系
(二)建立统一的公司标准体系
(三)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
(四)建设统一的企业文化
(五)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
按照“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总体方向和主要目标,在确保安全稳定的前提下,推进各项建设工作,在2012年底前完成“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各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