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
作者:
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3年第14期
由国家标准委组织编制的《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标准化工作依托国内相关产业、行业、地方和企业,在充分发挥协会、中介组织以及科研机构作用的基础上,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参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制修订的机制,形成以国家标准为基础,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互配套的标准体系。加强标准的实施监督,提高标准的有效性。到“十一五”末,我国标准化工作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我国“十一五”标准化工作的主要目标包括:一是加快标准制修订速度。“十一五”期间,力争实现每年制修订6000项标准;标准制定周期控制在2年以内;标龄控制在5年以内;逐步解决标准制定速慢和高新技术标准滞后的问题。
二是积极推动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到2008年,相关联国际标准的采标率达到60%;到2010年,相关联国际标准的采标率达到85%。
三是加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到2008年,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的数量由目前的近700个增加到2000个;到2010年,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的数量力争达到2600个。
四是加大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力度。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鼓励以我为主提出国际标准新提案,“十一五”期间,自主提出50项国际标准新工作项目提案,重点参与500项与我国产业密切相关的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大国际标准化人才培养力度,显著提高我国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十一五”期间,建设一支1000人的国际标准化专家队伍,争取承担更多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分会的主席、秘书处和工作组召集人,选拔10名左右精通外语的人才,争取在ISO、IEC等国际及区域标准化组织的高级管理层中连续担任职务,争取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秘书处数量的比例占到总数的6%。
第二篇:莱芜市 “十一五”标准化发展规划纲要
莱芜市 “十一五”标准化发展规划纲要
一、序言
标准化是现代化管理的基本要素,是引导和规范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十五”期间,我市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制定了19个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农业技术操作规范,建立3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5个标准化示范基地,21无公害产品,有2个企业开展了食品生产企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工作,备案企业产品标准360个,有23家企业的29个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对410个企业产品执行标准进行登记,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85%。钢城区顺利通过了标准化达标验收。标准化工作为依法实施监督提供了依据,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形势的发展,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作用日益凸现,实施标准化战略已成为我市质量兴市战略的重点工作之一。从我市目前的情况看,标准化管理水平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使用标准落后,技术水平较低等问题日显突出,因此,加快我市标准化事业的发展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我市将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这一历史时期,标准化事业既面临严峻的挑战,更有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更好地发挥标准化的技术支撑作用,为自主创新奠定基础,推动标准战略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山东省“十一五”标准化发展规划纲要》制定莱芜市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目的,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技术进步、保护资源和环境、保障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点,建立健全我市结构合理、内容完善的标准体系,推动我市标准化工作水平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提高。
(二)工作目标。积极组织实施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进一步规范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工作,全面强化我市标准化基础。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努力,争取强制性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得到全面实施。全市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98%以上。莱城区、钢城区全部通过标准化生产达标验收;争取组织企业起草国家标准6个;食品标准化示范项目合格企业5个;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个、农业标准化基地20个;建立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4个;标准化良好行为4A级企业3家、3A级企业6家;GAP认证4家;无公害产品30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1个。
三、主要工作
(一)农业标准化工作。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促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多元化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中心,既符合莱芜农业特点和实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农业标准体系、农业监测体系、推广实施体系,以适应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1、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围绕我市大宗、特色、优势农产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运用WT0规则和国际通行做法,围绕莱芜 “三辣一麻”、国家重点瘦肉猪生产基地、黄金桃生产基地等优势、特色,加快农业、林果业、畜牧业等行业的生产技术规程的制(修)订工作,积极参与特色产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建立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逐步与国际接轨的农业标准体系。“十一五”末,争取制修订生产技术规程26个,参与制修订地方标准5个,基本形成具有莱芜产业特色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2、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进一步落实好“十五”期间农业标准化成果,继续推动示范项目产业化、优势产业规模化,辐射带动相关产业标准化进程,提升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重点抓好农业龙头企业的标准体系的建立和标准的实施工作,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继续推广“公司+基地+标准+农户”等市场化经营模式,结合育种、栽培、施肥、浇水、收获、生产、加工和流通等各环节的标准化管理,带动农户种植(养殖)的标准化管理。“十一五”期间,建立出口生姜大蒜标准化示范区、十六万亩“优质桃、优质梨、优质杏、优质大樱桃”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十万亩“无公害核桃、无公害花椒、无公害板栗”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莱芜黑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等10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进一步加强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加大我市农业标准的实施力度,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3、健全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加大对检验机构的投入,增强检验手段,提高检测水平。加强对农产品检验机构检测标准的核查,加快采用国际检测标准的步伐,确保检验检测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权威性和先进性。.4、加强农业标准化实施监督工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发布机制,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要围绕“菜篮子’’、“米袋子”、重点出口产品等群众关心、社会影响大的农副产品,狠抓质量安全标准和其他强制性标准的贯彻实施,引导监督生产者、加工企业严格实施标准,从源头上抓好产品质量,推动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
5、推动农产品认证工作,健全农产品认证体系,把推行农业标准化与开发、培育、创建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农业良好规范和品牌农产品相结合,推行全过程农业标准化生产,实行全面质量控制,以质量取胜开拓国内外市场,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十一五”末,力争培育30个无公害产品,2个绿色食品,1个有机食品,莱芜东兴源食品有限公司、泰和食品有限公司等4个企业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GAP认证,(二)食品安全标准化工作。围绕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营造健康安全消费环境,规范和促进我市食品工业发展,建立和完善我市食品标准体系、强化标准的实施和监督,为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和安全,促进我市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1、建立健全食品标准体系。根据我市经济发展需要和食品工业特点,结合国家食品标准体系状况,清理整顿企业标准,建立起包括食品产品标准、食品生产加工过程标准、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和HACCP应用指南等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框架
2、强化标准的实施。在抓好第一批北京汇源鲁中食品有限公司和莱芜东兴源食品有限公司承担的2个食品标准化示范项目的基础上,再设立3个食品生产企业示范项目,通过示范试点推动食品标准的实施。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标准的备案管理和标准登记工作,引导和监督企业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十一五末,全市食品生产企业标准覆盖率达到100%。
3、加强标准实施的监督。利用食品通用实验室,建立完善我省的食品检测体系,强化食品标准的监督。
(三)制造业标准化工作。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莱芜实际,“十一五”期间重点做好冶金、煤炭、机械、纺织、化工、食品(包括农产品)等六大产业链的标准化工作,突出我市产业优势,进一步夯实我市企业的标准化基础。
1、组织工业企业按照《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的要求,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达到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要求。重点加强中小型企业的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引导大中型企业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通过强化标准化基础,促进企业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十一五”末,实
现我市标准化良好行为(GSP)企业4A 级企业4家,3A及企业6家,主要工业企业达到AA级以上标准化良好行为水平
2、以促进对外贸易发展为目的,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实现采用国际标准工作的新突破,建立重要工业产品的采标计划,推动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3、继续加强企业产品执行标准管理,“十一五“末,两区标准覆盖率达到98%以上。
(四)服务标准化工作。围绕全市服务业发展重点,为建设现代服务业、振兴传统服务业、规范新兴服务业,加速制定面向市场、面向产业、面向社会的服务标准体系,大力推动标准的实施,为促进服务业的优化提高和快速发展,规范和提升各行业服务水平发挥基础性作用。
1、全面推行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十一五”末全市设立各类服务标准化示范项目达到 6个,推动示范项目建立实施满足需要的服务标准体系,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产生明显的示范效应,引导带动行业的发展。
2、重点做好旅游业标准化工作。“十一五”末,建立一批标准化模式和标准体系较为成熟的旅游标准化示范项目,围绕旅游服务食、行、游、住、购、娱等六大要素,规范示范项目的相关方面服务,全方位提高示范项目的服务质量,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3、加强商业零售企业的以商品质量管理为核心的标准化建设工作。推动全市主要商业企业开展商业零售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工作,在商品采购、配送、门店管理等方面建立实施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提高商品质量管理水平,保护消费者利益,推动行业公平竞争,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4、推动物流标准化工作。突出地方特色,引导钢铁物流企业建立完善企业标准体系。
(五)资源节约与循环经济发展标准化。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健全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节矿以及保护环境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标准体系,加强标准的实施与监督,为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积极贯彻落实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节矿以及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的国家标准和省地方标准。
2、完善资源节约技术标准的实施和监督机制,促进资源节约标准的实施。
3、引导企业发挥企业技术优势,实质性参与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废旧产品及废弃物回收利用、污染物排放标准及危险废物等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定。
(六)标准制(修)订工作。
结合我市产业特色,在农产品、节能、环保、高科技产品等领域组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定。积极推动企业实质性参与国内、国际标准化活动,承担国家、国际标准制(修)订任务,组织企业开展国内外标准化学术交流,提升我市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影响力。“十一五”末,争取组织企业制定“智能光学高温仪”、“天丝纱”、“生物降解免水冲厕”、“超高分子聚乙烯长丝”、“旋流微泡浮选柱”等国家标准 6个。“香肠”、“大红袍花椒生产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5个。另外积极组织制定一些特色产品的生产技术规程、通用技术条件等地方技术规范。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的宣传和实施工作。强化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建立标准化法规实施监督机制,完善企业自我监督,强化标准化行政执法,依法推动标准化工作的实施。
(二)建立标准化工作的专业人才队伍。建立形成标准化工作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加强对标准化工作人员的培训,对企业开展标准化检查员培训和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内审员培训,普及标准化知识。加大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人才的培养力度,把农业基层技术人员和农业管理干部作为推广实施农业标准化的骨干力量,予以重点培训,形成一支既有标准化专业知识,又懂农、林、牧生产技术的专业技术队伍。依托行业、企业和专业技术机构,建立形成我市各个方面的标准化专家库,形成我市专业的标准化工作从业人员队伍、高水平专家队伍,全面服务于我市标准化事业的发展。
(三)增加对标准化事业的资金投入。
积极争取财政资金的支持,市政府在《莱芜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意见》中规定了对为主制定国家标准的企业一次性给予100万元的奖励的政策,明确了对标准化事业的资金支持。两区分局积极争取同级财政的支持,增加标准化事业的资金投入。同时,广开资金渠道,创新标准化经费投入方式,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资渠道,筹措标准化事业发展经费,为标准化事业提供资金保障。
(四)创新标准化工作的体制和机制。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企业以标准赢得市场先机,鼓励企业积极申请承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为应对发达国家“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全球化”进行技术垄断的趋势,促进标准制定与科研、开发、设计、制造相结合,支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申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工作组),建立标准研发基地,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研究、制定,鼓励和推动我市企业技术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通过标准及时转化为生产力。
(五)加强标准化宣传推广工作。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食品安全、资源节约、旅游服务等专题,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消费者多渠道开展标准化宣传活动,营造关注标准,参与标准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编制说明
(一)编制目的。
1.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标准化工作的要求,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撑。
2.适应加入WT0后新形势需求,不断提高我市一、二、三产
业发展水平,增强我市经济综合实力,扩大我市产品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
3.建立科学合理、协调统一与省标准化工作对接的“十一五”建设规划。
(二)编制原则。
1.科学合理--体现我市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水平,同时可操作性强。
2.重点突出--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突出食品标准化、农业标准化、资源节约与循环经济发展标准化、服务标准化、制造业标准化等工作。
(三)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山东省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第三篇:外语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模版]
为适应民办教育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提升外国语中学的办学水平。服务于洪泽的经济建设,本着立足当前,考虑长远。促进学校持续稳步健康发展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十五”期间发展回顾
“十五”期间,我校重点任务是逐步完成学校硬件建设,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保证学校健康稳定的发展。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校园面积达到158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实现了校园环境的美化、亮化、绿化要求。实现了多媒体进教室,初步完成了教师笔记本电脑配备。教师的电脑应用技术培训率100%。95%以上教师会多媒体课件制作。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方式、教育教学已形成一定的体系和特色,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实力雄厚,教科研引领教育教学,中考成绩名列全县前茅,高考成绩逐年提高。已成为一所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现代化程度较高,具有初中42个教学班、高中22个教学班办学能力的完全中学。“十一五”期间,是我校抢抓机遇,提升办学水平,树立办学品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要通过工作创新,科研创新,制度创新来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主动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为实现“两个率先”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二、“十一五”期间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和我省实施教育发展优先的机遇,坚持“充实内涵、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快速发展”,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促进教师发展为途径,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主题,以优化教育资源和办学条件为手段,进一步完善学生教育、教师发展、质量管理的办学体系,全力营造“以人为本,人尽其才,德才并举,和谐发展”的办学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特长,探索创新机制的教育教学模式。推行名师、名校、名牌战略,打造常规管理、特色兴校的品牌,实现教育现代化
三、“十一五”期间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
确立强烈的服务意识,树立现代办学理念,以发展为主旋律,以质量为生命线,以创新为推动力,努力实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多渠道筹资,快进度发展的目标,坚持以强化管理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坚持优化办学条件和内涵提升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形成卓有成效的管理体系、德育工作体系和学校特色,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教育条件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使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办学理念、素质教育的成果、教育教学质量、师资队伍水平和办学水平进入名牌学校的行列,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和几年来的发展趋势,实现初中14轨制,高中10轨,达到72个教学班,在校生数3600人左右。确保2008年完成三星级高中的创建,2009年创建四星级高中。把我校建设成江苏省名校。
四、十一五”期间学校发展的重点任务
1、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完善硬、软件建设,进一步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十五”期间,学校的占地面积,教室、实验室等辅助配套用房已具规模,基本满足目前教育的需求。在“十一五”期间,有计划地逐步完善教学设施,立足现实升级提高。五年内争取建成室内体育馆一座,校科技大楼一栋,添置多媒体教学和电子备课等系列装置。添置运动器材。增添音乐、美术教学设备。完善满足学生选修课程的辅助教室。全面实施信息化工程,提升学生微机房的档次,完善学校教育网络平台及软件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学图书馆的建设。加强计算机及网络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大力推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变教育管理方式,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2、全面提升实施新课程的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加强综合实践课课程的研究和实施,加强对新课程的校本研究,积极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积极构建符合新课程要求、有学校特色的教育管理机制和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更新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建立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
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核心,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优化课堂教学策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加强学科教研,使中考和高考成绩位于同类校前茅。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紧密联系的德育工作体系。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个性发展并形成特色,让每一个孩子充分发展,全面推进高质量的素质教育。
3、加强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全面提升师资水平
外语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来自好范文-www.xiexiebang.com,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第四篇:办事处十一五发展规划
办事处十一五发展规划
办事处十一五发展规划2007-12-17 14:40:26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办事处十一五发展规划办事处十一五发展规划(2)文章标题:办事处十一五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办事处位于登封市西城区,辖7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4709人。耕地面积15026亩。共有15个党支部,247名党员,我处地处市区、景区,区位优势优越,交通便利,郑少、许少、洛少高速公路、国道207、省豫03线从我处通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全国著名的文物之乡和武术之乡。有闻名世界的禅宗祖庭少林寺;有中国第一尼僧寺院——永秦寺;有幽静深远、风景秀丽的三皇寨、待仙沟、太子沟、玉皇沟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每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以旅游服务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产业化水平较高。矿产资源丰富,可开采的矿产有麦饭石2亿吨、花岗石150万平方米、石灰石6400万立方米等。农业基础条件较好,有少林、马庄等两座中小型水库。耿庄、王庄、马庄一带土厚、水肥,水利条件好,发展高效农业潜力巨大。
一、“十五”期间主要工作回顾 “十五”期间,**党工委、办事处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维护稳定为第一责任,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求真务实、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期间的各项目标任务,促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十五”期间主要社会经济目
标完成情况
预计到05年底,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0236万元,实际年均增长10,占计划期的;主要工业增加值完成1032万元,实际年均增长,占计划期限的11;财政收入完成230万元,实际年均增长9,占计划期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43元,实际年均增长9,占计划期的。
(二)主要工作
1、全力以赴,配合市委、市政府基本完成了少林景区拆迁整治及安置等中心工作。一是在02年第一期拆迁中,完成牌坊以里80余户拆迁工作,建设王子沟居民小区。二是在03年二期拆迁中,共拆迁武校40余家,居民户380余户,在西城区建设**安置小区,03年底被拆迁户基本全部搬入新居。四是04年完成少林景区入寺口建设、停车场及电瓶车路征地绿化工作。同时,配合市委、市政府完成塔沟武校南院拆迁。五是积极配合05年牌坊以里商户的拆迁整治工作,入寺口商业房开业迎宾。
2、积极推进西城区城市化建设。一是02年完成塔沟武校800亩新校址在西城区的征地工作。塔沟武校老校逐步搬迁,新校逐步建设。二是03年配合有关部门修建禅武路、少林路、北环路等三条道路并进行硬化绿化;三是04年成立了西城区管理办公室,负责小区居民水、电、卫生等工作;四是为扩大就业,活跃市场,配合市有关职能部门在小区设立了星期
六、星期日两个商贸市场,给西城区经济发展和小区居民生产生活创造了有利条件。
3、集中精力,配合有关部门搞好登少公路扩宽改建和道路两侧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一是在01至02年,配合有关部门完成登少公路征地拆迁扩宽改建工作。二是03年在少林景区拆迁建设中对登少公路两侧200米以内影响景观的民房、厂房进行了统一整治。三是03年对登少公路两侧50米进行绿化。四是04年按时按要求完成景观路大环景卫生集中整治,以优秀成绩迎接了首届世界传
统武术节迎宾式在我市的胜利举办。
4、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十五”期间,我处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两大比较优势发展经济,一是重点围绕旅游,较好服务。二是引导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三是利用矿产资源比较优势,发展砂石、麦饭石加工等非公有制经济,筹备成立少林办矿产品协会。为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经济起到了一定作用。
5、党的建设和其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是02年分两批在全处认真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04年认真开展学习任长霞同志先进事迹活动。04年10至12月份,利用近三个月时间在全处干部中开展了干部作风集中建设活动。认真开展农村党建“三级联创”,对后进村党支部,派出工作组进行整顿,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二是03年在“非典”防治工作中,办事处全体动员,全力以赴,认真做好“非典”防治工作,确保了全处
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认真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切实加强计生工作,圆满完成人口计划;四是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从04年开始,在全处免缴农业税,认真做好农业税“一降一补”,完成嵩山山脉水源涵养林工程;四是认真落实劳动保障社会就业再就业政策,积极开辟就业门路,增加农民收入。五是积极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和做好农村、城镇低保工作;六是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从04年8月开展移风移俗殡葬制度改革,在全处推行亡故人员火化。七是02年、05年上半年,完成第四届、办事处十一五发展规划
第五篇: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
文章标题: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企业目前基本情况
本企业于2004年底迁入XX工业园区生产。
第一期新建标准厂房(包括供电设施)26000余平方米,投资1000万元左右;新增生产设备投入200万元左右(包括大功率立式空调100余台),改善了生产条件,树立了企业形象。
企业现有职工600多
名,2005年年产值近5000万元,利税456余万元,出口交货值近500万美元。全年实发工资870余万元,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14400余元,实现了社会效益、国家利益、企业效益的多赢发展。
二、成长回顾
本公司在2003年4月15日由XX市XXXX有限公司与德国XX公司和韩国XX公司三方出资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当年10月份投产。
追根朔源,其成长过程离不开XX市XXXX有限公司的历史沿革,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原始积累期:改革开放后,企业创办人把握了“经营起家,实业安家”的宗旨,经过1981~1996年的从商活动,掏到第一桶金后于1996年3月创建了“XX市XXXX限公司”。
2、家庭作坊式向规模发展期:本着“摸着石头过河”和“借鸡生蛋”的原理,逐步摸索,克服困难,不断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无闻到小有名气,开始走上了稳定发展的道路,站稳了脚跟,在XX市家纺行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同时企业创新意识有了增强,2000年注册了“蚕宝宝”牌真丝棉被商标;并根据国家产业指导方针,积极探索外向型企业的转轨路子,着手开始接外单,搞出口,跨出了对外贸易的一步,2001年获得了自行出口权。
3、转型发展期:2000年后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抓住机遇,积极开拓,奋力创新,从实际出发,抓了四个环节:一是增投入。在XX工业园区购置工业用地30余亩,用于建厂房,走出了发展的第一步;二是夯基础。重点是抓管理、抓质量、抓队伍。重视了以法治厂、安全生产、职工培训、引进人才,通过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目标责任制,创建文明企业和平安企业活动,提高了企业知名度,多年来先后得到了不少荣誉称号,主要有:嘉兴市委市府的“外贸出口重点企业”、XX市委市府的“十强私营企业”、XX市人民政府的“中小企业综合优胜奖”、XX市个私企业领导小组的“个体私营经济大户”、工商部门的“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和“先进私营企业”、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的“AAA企业资信等级”、XX市科技局的“XX市民营科技企业”及中国丝贯协会的“中国·XX蚕丝被、直丝毯生产基地骨干企业”等。三是重拓展。企业加大了与外商合作力度,每年二次广交会,一年一次的华交会及浙洽会都派出人员参加交易活动;企业领导每年出境与客商沟通洽谈,不时邀请外商来厂考察参观。同时,建立了网上交易的平台,实现了外贸定单签约电脑化。四是强信誉。公司十分重视企业的标准化管理,重信誉、守合同、抓质量、树形象,坚持科学发展观在企业的实践,坚持质量第一,获得了外商的交口称赞,客商纷纷前来洽谈业务,建立合作关系,定单的品种和数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时期。
三、“十一五”发展规划
1、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企业发展大局,促进企业平衡较快协调发展;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确保定单挂牌外贸产品保质保量按时交货,保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加大研发企业自主创新的品牌产品,推动传统产品改造升级,逐步建立企业发展长效机制。
2、发展目标:立足“以人为本、以诚取胜、确立质量第一、提升企业品位”的发展思路,着力发挥企业竞争力的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产值、销售、利税、外贸出口交货值年平均递增20,具体指标:到“十一五“期末产值和销售双达到1.25亿元,利税达到1100万元,外贸出口交货值达到1200万美元。
3、主要措施:
(1)坚持互惠互利原则,发挥企业产品质量优势,大力拓展外贸渠道,扩大国外市场,增加客商容量,提高对外客商签约成功率,积极稳妥建立高效的外贸生产运行机制。
(2)整合产品结构,实施战略性开拓,注重科技创新,把握“三个结合”,即“外贸产品与内贸产品相结合、传统产品与创新产品相结合、定单挂牌产品与打造自主品牌产品相结合”,服务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巩固提高企业效益。
(3)坚持依法治厂,加强企业管理,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打造和谐环境和平安企业。
a、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提高企业文明程度。
b、进一步完善企业、车间、班组的组织领导,强化各科室、单位目标责任制,提高管理水平,建立良好的企业和谐氛围,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c、着力做好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