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调查报告]医疗状况与医患关系调查
医疗状况与医患关系调查方案
一.活动主题
本着“青春与责任同在,生活与医疗相息”的主题,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我国不同阶层的群众对目前医疗状况的满意程度,以及对目前医患关系的看法。
二.活动目的人的一生都要经历生老病死,尤其是病在人的一生中极为常见。因此医疗状况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近来来,医疗事故也在频频发生,医患关系及医务人员的道德操守问题都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借由此次的社会实践对群众进行对当地医疗状况满意度及医患关系的调查,从而了解群众对医疗状况,医务人员的看法和愿意所在以及对目前医患关系的看法。同时锻炼大家的社会实践能力,丰富假期生活,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完善自我,为以后社会工作经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活动内容
1、前期筹备
以网络为主,辅助以报刊、杂志等,查阅了大量资料,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了解医疗状况与医患关系的现状,从而为后期活动的开展和有效进行提供有针对性的现实依据。
2、实地采访调查
深入医院进行实地考察访问。
3、后期整合处理
后期将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此次社会实践中的经验和不足,得到一系列对医疗状况与医患关系现状的自己的看法,将它通过实践报告的形式写出来。
实践报告:
医疗状况与医患关系调查
前言:当前医疗纠纷在各级医院时有发生,且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了影响医学事业发展、影响医患关系、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医疗纠纷的化解、医患关系矛盾是人民的内部矛盾。这是我国社会深刻变革中难以完全避免的现象。为了全面了解医患关系的现状,寻求有效的化解途径,遂对发生的医疗纠纷情况进行了调研。
主体:
一.医疗纠纷的类型界定
1、医疗过失型医疗纠纷。此类为在医疗过程中存在医疗过失,患者出现损害或死亡造成医疗事故引发的医疗纠纷。
2、服务责任型医疗纠纷。此类为在医疗过程因医务人员存在服务态度问题,导致在诊疗、护理中出现差错,但未发生医疗过失而引起的医疗纠纷。此类纠纷易被患者及家属作为医疗纠纷赔偿的主要理由。
3、非医疗行为过失引起的医疗纠纷。此类主要表现在临床诊疗中,在病历记载中临床检查不全面、辅助检查不到位、三级查房、会诊等规章制度未落实、体格检查记录中出现不规范用语、病程记录不能反映病情变化、对危重病人或特殊体质病人服务欠周等,被患方作为医疗赔偿的依据引发的医疗纠纷。
4、在“医疗过程”中出现损害后果,但并不是医疗行为本身引起的医疗纠纷。本类医疗纠纷可分以下几类:①患者在医院中出现意外伤害事件,如“自杀”、跌倒或外来因素致病人损害等。②因为医疗产品质量引发的纠纷。③因为告知义务未履行或者履行告知义务瑕疵出现的纠纷。④非治疗性医疗行为,如普通美容引起的医疗纠纷等。
5、“医疗意外”型医疗纠纷。医疗行业属于高技术、高风险行业,由于人的个体差异的不同以及疾病的不可预见性、不可抗拒性、医疗技术水平的局限性,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出现不可预见性损害或疾病恶化甚至死亡,即通常所说“医疗意外”而引发的医疗纠纷,在医疗纠纷中所占比例较高。
6、“医闹”型医疗纠纷。该类医疗纠纷是在医疗过程中不存在医疗过失,或仅在医务人员服务质量或病历记录稍有纰漏,患方亲属无理取闹所致医疗纠纷,其中大部分属正常死亡,患方无理取闹,要求赔偿。
二.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
1、没有按依法依规行医,出现医疗过失引发医疗纠纷。
医疗纠纷是医患关系最不和谐的主要表现形式。医疗纠纷是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因对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不满意,与医方发生的争执,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原因之一。从其产生原因看,它分为两类,即医疗过失纠纷和非医疗过失纠纷。医疗过失包括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等医疗活动中的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这些过失往往导致病人的不满意或造成对病人的伤害、甚至死亡从而引起医疗纠纷。
2、医院内部监管不力,少数医务人员医风医德存在问题,引发医疗纠纷。
一方面是由于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够好、服务不够热情、语言表达不清、病人不理解等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因为医院监管不力,个别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回扣、开大处方、不合理检查等原因造成的。
3、部分医务人员没有学会理解和沟通,而致使患者对医疗结果不满意引发医疗纠纷。
医疗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服务,其特殊性表现在高科技、高风险、病人个体差异大、医疗过程不确定性因素多,以及过程与结果往往不成正比等方面。数学上1+1=2,但在医学界,1+1有可能大于2,也有可能等于0。这是因为医院和医生面对的是人类,而医学发展的局限和个体以及疾病的差异性、复杂性,构成了医疗中的许多不可预见性,暗藏着数不清的医疗风险。因此,医疗行为既有可能好于预期,也有可能大失所望。由于认识上的偏差,病人认为自己既然花了钱,医生治疗的结果就应该是成功的,否则就要对簿公堂。但群众忽略了的现实是当前的医学还未发展到所有疾病都能治愈的完美程度。
总之,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加,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医疗过程中的医疗过失和医疗服务方面的问题,也有复杂的社会关系,但从医患关系来看,主导方面还是医务人员,患者有病求医,是充分地相信医生,如果医生尽心竭力为他们服务,减轻痛苦,使病人享受到良好的服务,大多数病人是抱有感激之情的,但部分患者不了解情况,不理解医学的特点,甚至无理取闹,引发的医疗纠纷,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它已成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障碍。
三.如何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加强医患沟通,转变服务观念。
一是医患双方加强医患沟通,相互理解。医务工作者只有转变服务观念,加强了与患者沟通,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才能使患者积极地支持、配合诊疗工作,才能更有效的造福于患者。另一方面要加大正面宣传,使患者相信和理解医务人员。医疗活动具有高技术、高风险的特点。由于医学的极端复杂性,人类尚不能完全掌握对付各种疾病的办法,即使对于很多常见疾病,在治疗中也会有意外发生。只有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改善医患关系,化解医患矛盾。二是医疗机构要把“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作为服务理念。要教育干部职工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教育医院干部职工齐心协力,真正做到恪守医德,把病人当亲人,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在医疗的每一个环节上,真正都把病人摆在“上帝”的位置。同时,加强医德医风的制度建设,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为患者提供温馨、周到的服务,才能赢得患者对医生的尊重和认同,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从根本上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
(二)加强医疗法规学习和广泛宣传。在医疗行业,已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医政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措施、《传染病防治法》、《献血法》、《执业医师法》、《护士法》等,医院都有比较科学、严谨、行之有效的《医院管理方案》。各医疗单位要组织干部职工系统地学习这些法律法规及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借鉴外地医院的经验和教训,以案说法,以示警醒。还可利用知识竞赛、知识抢答赛的各种形式,使医疗法规知识和《医院管理方案》的条款深入干部职工的心中,并在工作中利用法律法规武器,既规范自己的行为,杜绝或减少医疗差错事故,又有效地进行自我保护,减少医疗纠纷。
(三)加强医疗质量,严格医疗环节质控。医疗差错、医疗事故、医疗纠纷都重在预防。因此,广大医务人员应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程。各医疗单位的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及相关职能科室人员要定期到科室检查病历书写质量,要深入病房,检查医护人员的实际操作,三次查房、三级查房、大查房等医疗行为要保证质量,真正起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并奖优罚劣,严把质控关,质量控制的奖罚要及时、分明,营造一种质量面前人人平等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内部监管和制度建设,杜绝不正之风。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出现的另一个关键就是加强医务人员的医风医德建设、医院内部监管和社会监督。制订好系列规章制度,坚持“三合理”:即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收费。倡议医疗卫生单位抵制红包回扣,大力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培养诚信服务和奉献精神。坚持信息公开制度。
(五)加大卫生投入,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努力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当前,卫生工作中一个很突出的矛盾是群众越来越高的卫生健康需求和医疗服务的提供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集中体现是看病贵、看病难。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保障,改革医疗服务体制,大力发展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如乡镇卫生院上划县管,注重改造和设备投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合作医疗等,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政府公立医院的状况有较大改变。
(六)运用正确的处理方法,以最小的代价平息和解决医疗纠纷。正确处理医疗纠纷,一个关键是要沉着应对。处理每一起医疗纠纷都需要我们认真地接待每一次来访,耐心细致地做宣传、解释、疏导工作。以礼相待,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医院决不能不等患方把话说完,就一再强调自己无过失或不承担责任,这样无异于火上浇油,结果反而于己不利。同时要尽量引导病人和家属依法办事,从法律途径解决医疗纠纷。另外要做好防范患方暴力冲击医院、暴力威胁医务人员、干扰医院正常工作秩序的工作,严防事态扩大,必要时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政法部门,依法公正处理医疗纠纷,打击无理取闹、敲诈勒索医疗机构、威胁医务人员、扰乱医疗秩序的违法乱纪行为,共同维护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
结语:
调查发现,同一医疗机构不同部门的情况亦有分野。有的病区的护士、医生总是笑脸迎人,和和气气,对病人无微不至。这样对病人的心理也有好处,保持畅快的心情有助于恢复。反之,有些病区死气沉沉,护士小姐们一脸严肃,导致病人也心理紧张,对治疗没有助益。
医院的这股清流若扩散至目之所及的整间医院,那将是一件美事。好的服务态度,对缓解医患关系的紧张现状大有裨益。
第二篇:浅谈医疗改革与医患关系
浅谈医疗改革与医患关系
—无名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这为公立医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进一步明确了公益性责任。人们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对自身的健康状况也日趋关注,而现在的医院,在很多人的心中,虽然不是一个谈之色变但也是一个有几分恐怖的地方,层出不穷的医疗事故、医闹的报道,使现在的医患关系处于一种不健康的状况。良好的医疗环境的建立,需要医患间的共同努力,医德医风的树立,对于医疗单位而言,是医患关系得以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一切以患者为中心,诚信医疗是应该坚持的信念,用“以人为本”的服务方式去赢得患者的认可,去赢得患者的口碑。但不可否认公立医院发展中存在着“公益性”不足和体制、机制、结构性问题。
一、“公益性”不足问题。造成公益性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政府财政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不足,目前政府给医院每年的投入仅占医院人员经费的15%,其余部分和医院发展、人才培养等全靠医院挣钱自筹,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在经营过程中必然出现一些“趋利”行为。其次,“以药养医”和医疗保障体系的不健全等加剧了我国公立医院“公益性”不足。
二、体制性问题。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但目前医疗服务、食品药品监管、医疗保障等却涉及到多个部门,存在多头管理,管理交叉、管理空白、管理扯皮时有存在,多头管理不利于“四个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增加了医院应对检查的成本。另外,由于目前的公立医院大都以事业单位行政级别来进行划分,不少医疗单位不但与卫生行政部门平级甚至更高,还有一些行业的医疗机构受归属的限制,均导致卫生行政部门对这些机构的监管失去效力。再次,当前公立医院还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用人机制,人员流动机制没有建立,影响了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加之医院编制严重缺乏,一方面群众的医疗需求越来越高涨,另一方面广大医务人员不堪重负,大多公立医院不得不聘任临时护士,这对护理质量乃至医疗质量的提高显然不利。
三、机制性问题。由于国家的财力有限,医院真正提供的公益性服务不但没有享受到政府的特殊优惠,人事体制、工资标准依然按照事业单位进行划分,而医院要自负盈亏,运行中涉及价格、分配、竞争等一系列市场属性的问题,这与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相悖;另外,医疗资源既集中又不足,形成了实质上的垄断,不存在真正的竞争,而那些想进入或已经进入医疗市场的民营资本、社会资本却由于政策限制,失去了对激活医疗市场发展的积极性。
四、结构性问题。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城市大中型医院集中了大量的高新医疗设备和优秀医护人才,基层卫生资源则严重不足。目前,城市大中型公立医院吸引了大量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门诊病人人满为患,而多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很少有人问津。可以说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要实现国家医疗卫生事业中长期规划中“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服务”目标,公立医院的发展成为其中的关键。
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落实中共十七大“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精神,回归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对卫生工作还强调“要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这对医疗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落实好十七大精神,建议政府要在进一步明确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定位、内容、要求和达到的目标前提下(如让老百姓看病掏多少钱为公益化,公益性的价格体系如何等),依照科学发展观,按人口比例、区域规划,确定公立医院的数量、规模、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和大型项目的建设等,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建立公立医院的投入机制,做到种瓜得瓜,防止种瓜得豆;同时,根据医疗行业的风险、责任、压力的特殊性,参照国外医务人员收入特点,提高我国医务人员的待遇,建议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收入要明显高于国家公务员,确保改革后公立医院技术队伍的稳定和医疗技术、科研水平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切断医务人员和药品销售的利益关系,医院通过“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的体制改革,从而达到既不挫伤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又能更好地体现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有效降低群众的医疗费用,又好又快地实现党和政府所提出的改革目标。
二、理顺和完善管理体制。将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局、医疗保障部门整合为一个大部委,以利于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协调,提高行政效率,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推动卫生事业发展的作用,这一点符合国务院开展大部委整合的精神;要逐步取消医疗卫生单位的事业单位级别特别是行政级别,将其纳入属地化全行业管理;要为公立医院的编制松绑,按照人口比例和医护比例的要求,合理设置医院的编制,按编制国家财政给予保障。并建立合适的人才流动机制。
三、建立符合公立医院发展的运行机制。目前公立医院太多,政府全包下来实在有困难,根据当地实际和群众的需求,对现行的公立医院实行分类管理,对确定的公益性服务的医院,政府给予财政保障,建立符合公立医院发展的运行机制。对于非营利性并且规模较小的公立医院,建议逐步转制为股份制、慈善性、老人关怀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逐步实现公益保障和医疗竞争的均衡性发展。各级政府和医疗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管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使医疗市场健康、规范、有序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做到病有所医,在任何医院都医得放心、安心、称心。
四、努力破解医疗卫生事业结构性失衡。鉴于城市社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医疗资源薄弱的实际情况,政府应当进一步建立完善保障政策,制定引导优质资源到农村去、下社区去的实际有效措施。新农合全覆盖后,要使之越办越好,经久不衰,就要为农民提供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和配置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切实使农民就近能看好病,因此,各级政府更应该制定出优惠政策,让广大医务人员热心到农村、边远地区工作。同时可以探索城乡一体化服务体系,达到医疗资源的整合,最终实现医疗资源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为实现卫生发展的新的战略目标提供重要保障。
其实,医护人员和病人的距离并不是那么遥远,视病人为亲人,以减轻病人的痛苦为已任,急病人之所急,忧病人之所忧,去赢得患者的口碑,建立一个和谐的医疗环境。
第三篇:医患关系调查报告
医患关系调查报告
罗朝亮
调查时间:2008年9月10日-2008 年9月25日 调查地点: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调查目的:了解医患关系产生的原因和怎样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调查对象:医护人员 患者及家属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口头调查
在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中,我采取问卷调查和口头访问的方式对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了医患关系的实地调查。分别对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进行了调查(医患关系问卷调查50份)。
“医患关系”本是指医生,医务人员以及医疗机构等与疾病患者和患者家属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中性词。但是医与患存在怎样的关系才能有利于医学和社会的发展的呢?大家都知道“和谐”这个词在当今世界出现的频率是越来越高了,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的和谐,校园的和谐等等的和谐,那么说到医患关系,我想我们也应该用“和谐”这个词来形容,那么什么样的医患关系是和谐的医患关系呢?
可是,尽管近年来医院总体服务质量上升,就医环境、设备及医技水平等改善提高,但医患间的“信任度”却越来越低。服务态度欠佳,缺少沟通理解等,被诸多患者和医护人员列为影响医患关系的负面因素。
一、问卷调查
在我针对医护人员和患者两套不同的调查问卷中,有一些题目是共同的,那就是关于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在“您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医患关系紧张”这道调查题上,医者和患者的回答略有不同:
现行的医学教育制度缺乏人文教育,导致从医人员素质降低、自身修养欠缺
医护人员:40%
患
者:46% 医务工作者工资低、风险高、责任大,导致心理失衡
医护人员:58%
患
者:10% 患者对医学知识一知半解
医护人员:70%
患
者:30%
社会环境的改变导致医务人员价值取向的偏差
医护人员:56%
患
者:30%
投诉渠道不畅通导致恶性事件发生
医护人员:32%
患
者:20% 首先有58%的医护人员看来,目前医务工作者工资低而风险较大,需要担的责任也大,导致了一部分人心理失衡,成为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首要原因,而在30%的患者及其家属们看来,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一部分医务人员的价值取向慢慢偏差才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首要原因。
其次,有70%的医务工作者认为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由于患者对医学知识的一知半解。但对这一点,只有30%的患者认同这一点,而10%患者认为目前医务工作者工资低而风险较大,需要担的责任也大,导致了一部分人心理失衡,成为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次要原因。有46%的患者认为现行的医学教育制度缺乏人文教育,导致从医人员素质降低、自身修养欠缺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而只有40%认可这一点。对于投诉渠道不畅通导致恶性事件发生的问题,患者有20%对此表示认同,而医务工作者则有32%支持这个观点。
在医院看来,医生一直是负重前行。在某种程度上,比之其承担的社会责任,医生得到的经济收益和社会地位是不对等的。
二、口头访问调查
(一)医护人员
首先医护人员对执业环境,认为目前执业环境一般的占回答医务工作者的55%,认为很差的占37%,认为恶劣的占总参与人数的6%,而认为目前医师执业环境很好的只占了总参与人数的2%。由此可见,目前绝大部分医务工作者对自己的工作环境是非常不满意的。
对于患者的投诉原因,认为是医疗质量的占28%,认为是服务态度的占41%,认为患者在无理取闹的占了医护卷总参与人数的28%,认为是候诊时间引发患者投诉的只占2%。
在医务人员与患者关系的问题上,有50%认为二者仅限于医疗的供与求关系,有23%的人认为彼此之间如同朋友,和睦相处,有18%的人认觉得说不清楚,而有9%认为他们之间存在利害关系,病人影响医务人员的生计。
至于如何重新树立医务工作者在公众心中的形象,有40%的医务工作者希望社会各界站在公正的角度来看医务人员,22%的人希望大家都能调整心态,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原则,13%的人希望患者多了解一些医学基本常识,扫除各种沟通障碍,12%的人希望医院加强管理,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8%的人希望医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工作能力,有5%选择了其他。由此看来,大部分医务工作者依旧是希望社会各界,以及民众们对从事医疗行业的人们更多一些理解。
随着医疗纠纷的显著增多,医患矛盾也不断激化并呈现暴力化倾向。在一篇名为《亟待改善医院执业和发展环境》的文章中列举了导致医务人员执业环境越来越差的几大因素:
1、医患纠纷触目惊心
根据2004年中国医师协会对114家医院进行的调查显示,2000年至2003年间,每家医院平均发生医疗纠纷66起,发生打砸事件5件,打伤医师5人,平均每起医疗纠纷赔付金额10.81万元。尽管医疗设施越来越完善,医务人员的医学水平和学历都越来越高,但医患纠纷事故依然存在,并且逐年升级,以至于开始上演一场场医患之间的“武打剧”。
2、医务人员人身没有保障 根据中国医师协会调查,很多医生对自己的执业环境感到不安,有的甚至恐惧。从北京协和医院王任直教授被患者家属围攻殴打,到四川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王凯被患者用菜刀砍伤致残,以及湖南中医学院著名血液病专家王万林教授被其所救治的患者连捅46刀,不幸身亡,各地医生所受的人身侵害可谓事件愈演愈烈。
3、医疗风险危及医院生存
医疗风险已成为医院头号危机。现在医院院长们普遍有“三怕”:一怕要命、二怕闹事、三怕赔钱。医院和医生普遍感到的压力,使得他们在遇到危、急、重症患者时畏首畏尾,严重影响了及时有效的救治。
由以上可以看出,医疗纠纷始终是影响医患之间关系的主导因素,而由医疗纠纷产生的后果已经严重影响了医生的人身安全,甚至生命安全。也因此,大多数医务人员都感受到了极大的精神压力,并严重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秩序。
(二)患者及家属
说起在就医过程中与医务人员的关系,有45%的人认为关系一般,33%认为跟医务人员的关系比较好,而非常融洽的占2%,有14%的人则认为比较差,5%则在就医过程中跟医务人员相处得非常糟糕。整体看来大部分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与医生相处的还算较好,并没有发生过大的纠纷甚至冲突。
在对医院的选择上,有18%的人以价格是否公道为优先选择条件,而有37%的人选择了医疗技术领先这一项,有11%的人选择了交通方便或者离家近,有25%则以服务态度佳,口碑良好为先决条件,37%选择大型设备完善,资金雄厚,仅仅只有1%选择了听信广告宣传。大部分人在就医的时候,还是会选择医疗技术好,设备完善,资金雄厚的大医院,而这也许就是一些大型医院医患纠纷频发的原因之一吧。
当患者遇到医疗纠纷时,有27%的人选择面对面投诉医护人员,有17%会向医院设立的举报电话进行投诉,有5%选择往医院公设的意见箱投信,有12%的人通过第三公正方投诉,有38%的人只会向家人或者朋友倾诉,而不会采取一般的投诉手段。调查看出,大部分的患者已经学会使用自己掌握的方式,对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采取合理合法的手段进行投诉,但依旧有1/3左右的人面对自己的遭遇而只向家人或朋友诉说,不采取投诉手段。在就医的过程中,有15%人曾经受到过医务人员的恶劣服务态度,有35%难以与医务人员的沟通,有21%当遭遇到医患纠纷时苦于无处投诉,9%遇到医患纠纷问题能够得到解决,而有20%没有遇到过医患纠纷问题。
至于如何重新树立医务工作者在公众心中的形象,有13%希望医务人员能学学心理学,理解患者心理,38%的人希望大家都能调整心态,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原则,8%的人希望能够让自己多了解一些医学基本常识,扫除各种沟通障碍,18 %的人希望医院加强管理,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20%的人希望医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工作能力,有5%选择了其他。
三、调查总结
一直以来,医患关系是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共同关心的敏感话题。医疗纠纷频繁发生,且影响范围越来越大,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引起了广泛关注,医疗纠纷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已经演变为一个社会问题。对于患者来说,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合理,患者享受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差,医疗保障不到位等原因,使原本就患有疾病的患者们心中充满了怨气。对患者而言,看病本身就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在承受病痛的折磨的同时同样要承受现今的医患关系,他们不仅仅希望得到的是身体上的健康更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安慰。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要靠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医护人员能站在患者的角度上,多为患者着想,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沟通;患者也应对当前的医疗环境审时度势,少一些高要求,少一些烦躁,少一些怨气。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宣扬“以人为本”,但在医疗环境来说,真正要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站在患者的角度上,多为患者着想,多一些耐心,加强医患双方的沟通。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要靠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医务人员肯付出更多一些,收效就会更好一些。
贵州省广播电视大学遵义分校
调查者:罗朝亮 2008年10月9日
第四篇:医患关系 调查报告
医患关系调查报告
09秋行政管理班 学号:0932001454291 姓名:俞小容
一、对医患关系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医疗卫生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有激化趋势。中国医师协会最近一次统计的“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74.29%的医师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护;认为当前医师执业环境“较差”和“极为恶劣”的分别达到47.35%和13.28%。近3年来,平均每家医院发生医疗纠纷66起,发生患者打砸医院事件5.42起,打伤医师5人;单起医疗纠纷最高赔付额达300万元,平均每起赔付额为10.81万元。全国范围内医疗纠纷数量明显上升,但和医疗事故并不成比例。这反映技术问题不是主要原因,而是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建立良好医患关系是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及消除医患矛盾的基础,它不但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医疗改革无法回避的问题,更是影响社会和谐公平的问题。
二、医患关系调查的方式
通过对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及其家属以及医务人员的问卷调查,并通过网络博客问卷方式,针对医患关系现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客观地提出影响医患关系的各种因素。
三、医患关系调查的实际状况——三大顽症激化了医患矛盾
(一)收受药品回扣、收受病人钱物、开单提成是医患关系激化的根本原因所在。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过程中,衍生了一些不正之风,医疗卫生行业同样无法幸免,特别是近年来医疗服务中滋生的收受药品回扣、收受病人钱物、开单提成等问题,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收受药品回扣、开单提成等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一些医生开大处方,乱开药、乱检查进而乱收费。这些案例三天两头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如今,打个喷嚏患个感冒开上千元的药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这是典型的乱开药。
收受病人钱物,即所谓的收红包问题,一般发生在手术前。很多医务人员明确表示:的确不应该收,但社会大环境就是如此,办什么事不需要送个礼?更何况做手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患者送了红包心里也会踏实一点。患者送红包,在
日本,很多病人看完病后,会恭恭敬敬给医生递上一个''红包'',以表谢意,这红包仅表示一个心意。而国内的''红包''已经变味了,患者有花钱买安心的考虑,有些医生甚至会暗示患者送红包,那已经不能叫红包,而应该叫“黑包”了。“
(二)医疗纠纷是医患关系不和谐的火药桶。
近年来,我国医疗纠纷呈快速上升之势,医疗纠纷投诉已成为投诉热点之一。据中国消协的资料统计,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每年发生的医疗纠纷逾百万起,平均每年每家医疗机构医疗纠纷的数量在40起左右。尤其近两年来,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上升,增长幅度超过100%。而一旦遇到事故或”事故“,医患双方或”刀兵相见“,最后医院”私了“了事;或医疗鉴定,但鉴定不利于患者的,多数患者仍会采取”闹“的形式,少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的。总而言之,不管是事故还是”事故“,多是患者”伤人“,医者(医院和医生)”伤钱“,很难和平解决。
目前的医患关系,谈起来很涩,也很痛苦。医生就是''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在老百姓心目中,就是''白衣天使'',就是''神''啊!但最近20年来,我国的医疗水平提升很快,与国外的差距从10-20年缩短到2-3年,但医患矛盾却日趋激烈。这与我国的法制建设、老百姓的维权意识增强有很大的关系。以前看病出现纠纷和矛盾,患者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知道该找谁申诉,现在大多数患者已经知道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是社会的进步。但仍有很多患者不愿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纠纷,认为官官相互,患者讨不到公平,于是就''闹''。目前很多纠纷是通过''闹''来解决的,有的患者闹起来没完没了,甚至发生危害医护人员安全的事情。这不是个别现象,各家医院都有。
医患矛盾激化离不开社会大气候。近几年来,少部分人的心理发生严重扭曲,感觉医院是块”唐僧肉“,所以有”想要富,告大夫“说法的出现。而医院和医生长期委曲求全,”私了“之风盛行,不管有无过错,都想花钱买平安、买安稳,更助长了这股风气的流行。很多媒体将医院和医生进行”妖魔化“的片面宣传,近几年来,媒体关于医院、医生的负面报道连篇累牍,长期积累下来,已经把医生等同于贪官恶吏,把医生丑化成”披着白大褂的狼“。”非典时期,医生个个成了英雄,怎么非典一过,医生有成了狼了呢?医生还是医生啊!我们还是勤勤恳恳地在工作啊“"
(三)诚信缺失是对医患关系的致命一击
出现医患纠纷后,往往是患者责怪医者,医者埋怨患者,医患关系间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信任危机。
一些医生反映,现在不少患者就诊时,不愿意提供以前的病历。”可能要考考这些医生,看看医生懂不懂,有没有水平,诊断得对不对。更有甚者,一些患者看病时随身携带录音机,就诊过程中还带着录像机,防范医生的心态可见一斑。从这些事情上可以看出,患者现在是多么不信任医生“!
医生又何尝敢信任患者呢?很多医生表示,”举证倒置“的做法逼迫医生要给患者做更多的检查,以免出现纠纷后医生陷入困境,这也是为什么患者的检查项目越来越多的一个主要原因。很多医生对一些有点风险的手术,宁可不做,就怕万一手术失败带来的纠纷。更何况不少医生认为,即使手术成功的,一些并发症也会成为患者闹纠纷的借口。长期从事医患关系研究的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冷明祥说,医患互不信任后,医患关系只会进一步恶化。
由于医患双方正逐渐失去对对方的信任,已经影响到双方的利益。在医患矛盾没有激化前,医生的主观愿望就是为病人看好病,一些疑难杂症也会想方设法去创新、去尝试,会努力去搏一把,现在还有多少医生愿意去搏一把呢?还有哪个医生能放开手脚去诊治呢?其实在医务界,绝大多数医生是值得信任的。如果患者对医务人员越信任,医务工作者会感到责任越大,压力越大,越会想方设法去为患者服务”。
媒体失实报道加剧了双方的猜疑,现在不少媒体和记者,普遍存在“打尽天下抱不平”的侠气。发挥舆论监督、揭示社会阴暗面,本无可厚非,只是在对待医患纠纷、医患矛盾的报道处理上,的确有待商榷。社会上目前对医院工作的评价,并没有考虑到医疗服务的特殊性(高科技、高风险),而仅当一般的服务来理解,这样一来,所有走进医院的人只能康复不能死亡,这是做不到的。正是这样的大环境,舆论也是“一边倒”,矛头多数指向医院。我们并不反对舆论对医院的监督,但关于医患纠纷的报道一定要在了解真实情况的前提下,而不能只听一面之词、甚至带着观点来报道,媒体更不能做为法官来评判医患矛盾。很多失实的报道放大了医患之间的矛盾,舆论导向很不好。
四、医患关系调查分析——医患关系不和谐的根本原因在于现有社会医疗体
制的不健全和地方主管部门对现行法律法规的执行不力
(一)“以药养医”是目前我国医疗机构的现状,也是医疗机构所背负的最大“罪名”。
南京医科大学的一项调查表明,有近30%的医生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报酬不相符。差不多同一时期北京市医师协会对近2000名医生中的调查表明,72%的医生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报酬不相符,57%的医生认为待遇太低。而一项来自中国医师协会的调查显示,80%多的医护人员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报酬不相符。
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脑体倒挂''!目前我国病人总体医疗费用中,医院所收的医护人员的劳动费用其实很少,在总费用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大约只有5%-10%,而这些费用也并非全部付给医护人员。“就连前任卫生部部长也承认,大多数医疗技术服务项目收费价格较低,无法补偿医疗服务中的成本消耗,医疗机构只能从药品销售、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开展新特项目中得到补偿,致使医疗行为扭曲。
近年来各地纷纷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纠正不正之风的通知,并没有涉及调整医疗服务收费问题。”目前来看,要想提高医疗服务收费,很难!江苏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已经多年没有改变了,目前收费标准的确很低,对医院也确实不公平。医务人员的劳务不值钱,收费结构扭曲后就引发了一些不正之风。医院的现状就是''以药养医'',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提高服务收费,但很难。国家要考虑尽量避免出现'两头翘'的现象,如果药费还没降下去,诊疗费又上来了,患者更是吃不消“。
医改把医患双方推向了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将医院推向市场,实行差额补贴政策,医院必须依靠增加医疗收入来弥补国家财政对医院经济补偿的不足。医院有了经营性质,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同时,必须强调经济效益,这必然带来医患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
医疗体制改革后各方利益重新分配和调整,客观上形成了医保、医药、医疗”三驾分头拉车“的尴尬局面,而”三驾分头拉车“把矛盾集中到了医院。医、药、保各方都从自身利益考虑,对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抱有过高期望。医保希望寻求确保收支平衡的稳定运作环境;医药希望形成价廉质优的药品销售市场;医疗希
望通过改革达到以较低的费用获得较高医疗质量的目的。
由于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缺乏分析研究,有关部门和文件作出的医、药、保三方联动改革的设想,在具体操作和协调上尚欠完善和周全,显得主次不清,疏堵失当;三方在卫生体制改革上普遍持观望态度,碰到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改革难点和关口常常踌躇不前,尚未形成主动实施改革的环境条件和氛围;三方联结点是医院,医疗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医院,医患矛盾和利益冲突也是潜埋和爆发在医疗服务过程中。
可以这么说,”三驾分头拉车“把矛盾全部集中到了医院。而医院至今仍没有摆脱背靠计划经济,面对市场经济,在历史上的福利性和现实中的经营性形成的夹缝中生存的窘境。因此,仅靠医院的努力,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顽症,无法缓解医患矛盾。
(二)我国公民基本医疗保障权还没有提升到人权保障权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
基本医疗首先不是个市场的概念,而是公民个人生存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医疗不能市场化;一旦将基本医疗市场化后,其保障体系肯定要受到严重冲击。
目前国家对医院的投入,平均只占医院需要的10%,还有90%要靠医院自己来挣,医院和医务人员不得不接受在医疗市场竞争中自己养活自己的事实。在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总投入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以药养医“成为无奈的选择,付费就医的压力降临到患者头上,导致医疗费用明显上涨。
政府在卫生经费上的投入不足,经费在国家财政支出所占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2007年我国政府预算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为20.3 %,世界平均水平是61.8%,发达国家达到73%。社会法制不健全,目前维护患者和医生权利义务和在医疗事故鉴定和处理办法上长期缺少权威性法律法规社会卫生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和医疗卫生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调节机制相对落后也是政府方面原因一个体现。
很多专家表示,国家应该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更多的医疗费应该由国家财政来埋单,这样才能避免医患双方在费用上发生过多的纠缠,减少医患矛盾,这也是中央提倡”以人为本“的一个体现。从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体系看,不管什么单位,个人的负担是越来越重,这种改革倾向值得反思。相对于我国经济越
来越发达的情况下,个人应该在基本医疗、基本教育和住房的负担越来越轻,而不是越来越重。目前国人在”三条线“上的压力却越来越大,这是不正常的。
(三)现在不少卫生法律法规总体质量并不高,地方主管部门操作执行不力。卫生部门有关文件中明确表示:在药品采购和使用中收受回扣属接受商业贿赂的违法行为;在医疗服务活动中收受病人钱物,属背离行业宗旨和执业准则的违规违纪行为;开单提成是法人的违规违纪行为。既然三大顽症都属于违规违纪违法行为,有关部门为什么不严查严打?为什么不努力去给广大患者一个说法呢?
目前,江苏省卫生厅发文有《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纠正不正之风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向这三大顽症”开刀“,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纠正不正之风”,但也只能表明行政部门在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努力使整治效果更好,但无法说能实现江苏近几年做了很多工作,但只能说会“有效遏制”这些情况的蔓延而已,的确离老百姓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不少专家建议,为有效钝化医患矛盾,我国的卫生法学理论界也应扎扎实实做好卫生法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为建设一个科学系统的、切实可操作的卫生法律法规提供参照。他们认为,现在不少卫生法律法规总体质量并不高,前后不衔接、左右不均衡,地方主管部门也难操作。尤其是当前的《执业医师法》,”讲得那么高,弄起来乱糟糟",到今天也无法贯彻下去;2002年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实行医疗侵权纠纷举证倒置,更是让医务人员无所适从,无形中也加大了患者的负担,增加了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不信任。
专家呼吁,要继续加大卫生立法的力度,逐步完善卫生法律体系,积极探索并初步建立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卫生立法和执法体制,全面维护公民的健康权益,并以此更好地平衡和调空医患利益关系。
第五篇:医患关系调查报告
开篇:医患关系缘何紧张?
“医患关系”这个词,本是指医生,医务人员以及医疗机构等与疾病患者和患者家属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中性词。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经说过:“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两事人:医师和病员,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的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这段话很简明地说清楚了医与患的关系。
可是,尽管近年来医院总体服务质量上升,就医环境、设备及医技水平等改善提高,但医患间的“信任度”却越来越低。服务态度欠佳,缺少沟通理解等,被诸多患者和医护人员列为影响医患关系的负面因素。以至于现在当人们提到“医患关系”这个词,都会划为略带贬义的词。
在我们针对医护人员和患者两套不同的调查问卷中,有一道共同题目是共同的,那就是关于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在“您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医患关系紧张”这道调查题上,医者和患者的回答略有不同:
医务工作者工资低、风险高、责任大,导致心理失衡
医护人员:44.64%
患者:23.86%
社会环境的改变导致医务人员价值取向的偏差
医护人员:27 16.07%
患者:44.31%
现行的医学教育制度缺乏人文教育,导致从医人员素质降低、自身修养欠缺
医护人员:7.14%
患者:18.18%
患者对医学知识一知半解
医护人员:32.14%
患者:5.68%
投诉渠道不畅通导致恶性事件发生
医护人员:0%
患者:7.97%
在44.64%的医护人员看来,目前医务工作者工资低而风险较大,需要担的责任也大,导致了一部分人心理失衡,成为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首要原因,而在44.31%的患者及其家属们看来,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一部分医务人员的价值取向慢慢偏差才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首要原因。
其次,有32.14%的医务工作者认为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由于患者对医学知识的一知一解。但对一这一点,只有5.68%的患者认同这一点,而23.86%患者认为目前医务工作者工资低而风险较大,需要担的责任也大,导致了一部分人心理失衡,成为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次要原因。有18.18%的患者认为现行的医学教育制度缺乏人文教育,导致从医人员素质降低、自身修养欠缺是造成医患关
系紧张的原因,而只有7.14%认可这一点。对于投诉渠道不畅通导致恶性事件发生的问题,患者有7.97%对此表示认同,而医务工作者则没有人支持这个观点。
就患者而言,我们的医疗保障制度从公费医疗到医药费承包,再到医疗保险,尽管在逐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但由于医院之间缺乏竞争,个人在承担更多的医疗成本的时候,并没有得到更好的服务。更重要的是,医院和患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并没有得到多大改善。
从医院的角度而言,市场经济发展并没有因此改善医院的投入体制。一份统计资料表明,美国医疗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7%,约为1万亿美元,等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国的医疗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3%。中国国家卫生投入占世界卫生投入的1%,却服务了占世界总数22%的人口。中国国有医院目前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国家拨款,外加以药养医,医生的技术劳动成本很低。
在医院看来,医生一直是负重前行。在某种程度上,比之其承担的社会责任,医生得到的经济收益和社会地位是不对等的。
医护篇
首先是关于执业环境,认为目前执业环境一般的占回答问卷医务工作者的50%,认为很差的占3
7.5%,认为恶劣的占总参与人数的10.71%,而认为目前医师执业环境很好的只占了总参与人数的1.78%。由此可见,目前绝大部分医务工作者对自己的工作环境是非常不满意的。
而对于“您所在的医院发生过的医疗纠纷大概年均多少次?”这个问题,有69.64%的人选择了50次以下,有23.21%选择50次-100次,3.57%选择在100次以上,3.58%的人选择“数不清”。有50%的人认为医疗事故的发生率与医患纠纷有关系,但并不成正比,有25%的人认为二者成正比关系,1
9.64%的人认为二者关系不大,而有5.36%的人认为二者完全没有关系。在以往的一份调研中发现,只有10%左右的医疗民事案件是由医疗事故引起的。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现在医患纠纷事件层出不穷呢?
关于自己所在的医院是否设有病人投诉管理机构或者相关部门这个问题,有94%以上的医务人员所在的医院都已经设立了接受病人投诉的相关管理部门,只有5.36%的问卷参与者说自己所在的医院没有这样的部门。但虽然大部分医院有设立相关的医疗投诉机构,只有32.14%的人认可自己医院的投诉部门管理比较专业和完善,有高达50%的人认为自己医院的投诉部门管理并不完善,更有1
2.5%的人承认自己医院设立的医疗投诉机构形同虚设。而关于是否需要重视患者投诉的问题上,有6
4.28%的医务人员都认为应该非常重视患者的投诉,19.64%人认为应该重视,但没必要花过多的时间去处理,10.71%的医务人员认为没必要过多理会患者的投诉,认为“好多患者都是无理取闹”,有5.37%的人回避了这个问题,认为“这个问题不好说”。设立投诉部门,是患者与医疗机构进行沟通的最重要的机构,然后在大部门的医疗机构中,这个部门并没有受到重视,甚至形同虚设,有的医务工作人员也不重视这个环节,难怪我们的患者总是觉得“投诉无门”,当他们不能通过正当的手段维护自己权利的时候,或许无可奈何才会通过一些其他的不那么“正规”甚至有伤害性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吧。
对于患者的投诉原因,认为是医疗质量的占28.57%,认为是服务态度的占41.07%,认为患者在无理取闹的占了医护卷总参与人数的28.57%,认为是候诊时间引发患者投诉的只占1.78%。在医务人员与患者关系的问题上,有50%认为二者仅限于医疗的供与求关系,有23.23%的人认为彼此之间如同朋友,和睦相处,有17.85%的人认觉得说不清楚,而有8.92%认为他们之间存在利害关系,病人影响医务人员的生计。
有53.57%的医务人员觉得受到患者的精神压力,害怕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不理解,有28.57%的人害怕患者对自己进行投诉,12.5%的人担心发生医疗事故给患者带来痛苦,只有5.36%的人认为没有受到来自患者的精神压力。95%以上的医务人员都受到来自患者的或多或少的精神压力,由于医患关系紧张,打砸医院殴打医生事件时有发生,医生在执业中缺乏安全感,直接影响了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据暨南大学医学院伤害控制中心的一项调查,被调查的31所医院的7228名医务人员,有65%遭受过不同程度的心理和身体暴力。这也许是大部分医生感觉受到患者的精神压力的原因吧。
至于如何重新树立医务工作者在公众心中的形象,有40%的医务工作者希望社会各界站在公正的角度来看医务人员,22.35%的人希望大家都能调整心态,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原则,12.94%的人希望患者多了解一些医学基本常识,扫除各种沟通障碍,11.76%的人希望医院加强管理,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8.23%的人希望医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工作能力,有4.72%选择了其他。由此看来,大部分医务工作者依旧是希望社会各界,以及民众们对从事医疗行业的人们更多一些理解。
随着医疗纠纷的显著增多,医患矛盾也不断激化并呈现暴力化倾向。在一篇名为《亟待改善医院执业和发展环境》的文章中列举了导致医务人员执业环境越来越差的几大因素:
医患纠纷触目惊心
据2004年中国医师协会对114家医院进行的调查显示,2000年至2003年间,每家医院平均发生医疗纠纷66起,发生打砸事件5.42件,打伤医师5人,平均每起医疗纠纷赔付金额10.81万元。尽管医疗设施越来越完善,医务人员的医学水平和学历都越来越高,但医患纠纷事故依然存在,并且逐年升级,以至于开始上演一场场医患之间的“武打剧”。
医务人员人身没有保障
据中国医师协会调查,很多医生对自己的执业环境感到不安,有的甚至恐惧。从北京协和医院王任直教授被患者家属围攻殴打,到四川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王凯被患者用菜刀砍伤致残,以及湖南中医学院著名血液病专家王万林教授被其所救治的患者连捅46刀,不幸身亡,各地医生所受的人身侵害可谓事件愈演愈烈。
医疗风险危及医院生存
医疗风险已成为医院头号危机。现在医院院长们普遍有“三怕”:一怕要命、二怕闹事、三怕赔钱。医院和医生普遍感到的压力,使得他们在遇到危、急、重症患者时畏首畏尾,严重影响了及时有效的救治。
由以上可以看出,医疗纠纷始终是影响医患之间关系的主导因素,而由医疗纠纷产生的后果已经严重影响了医生的人身安全,甚至生命安全。也因此,大多数医务人员都感受到了极大的精神压力,并严重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秩序。
患者篇:
说起在就医过程中与医务人员的关系,有45.45%的人认为关系一般,32.95%认为跟医务人员的关系比较好,而非常融洽的占2.27%,有13.63%的人则认为比较差,5.7%则在就医过程中跟医务人员相处得非常糟糕。整体看来大部分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与医生相处的还算较好,并没有发生过大的纠纷甚至冲突。
在对医院的选择上,有18.7%的人以价格是否公道为优先选择条件,而有37.41%的人选择了医疗技术领先这一项,有10.79%的人选择了交通方便或者离家近,有25.17%则以服务态度佳,口碑良好为先决条件,37.19%选择大型设备完善,资金雄厚,仅仅只有0.74%选择了听信广告宣传。大部分人在就医的时候,还是会选择医疗技术好,设备完善,资金雄厚的大医院,而这也许就是一些大型医院医患纠纷频发的原因之一吧。
就医时,医护人员让无法忍受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上,有13.63%的人认为医生在工作时使用的医学专业术语太专业,不乐意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有27.27%认为医务人员态度恶劣让人难以接受,有2
2.72%人选择了就诊手续太繁杂,医护人员不细心引导,有29.54%的人认为医护水平太差,延误患者治疗让人难以接受,而6.81%人则讨厌医务人员索要红包,利欲熏心。大部分患者依旧比较重视就医时接受的服务,包括医务人员的态度等,当我们患病就医时,希望得到的是一个温暖的环境和体贴的照顾。
当患者遇到医疗纠纷时,有27.27%的人选择面对面投诉医护人员,有17.04%会向医院设立的举报电话进行投诉,有4.54%选择往医院公设的意见箱投信,有12.5%的人通过第三公正方投诉,有38.63%的人只会向家人或者朋友倾诉,而不会采取一般的投诉手段。调查看出,大部分的患者已经学会使用自己掌握的方式,对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采取合理合法的手段进行投诉,但依旧有1/3左右的人面对自己的遭遇而只向家人或朋友诉说,不采取投诉手段。
在就医的过程中,有15.9%人曾经受到过医务人员的恶劣服务态度,有35.22%难以与医务人员的沟通,有19.31%当遭遇到医患纠纷时苦于无处投诉,9.09%遇到医患纠纷问题能够得到解决,而有20.48%没有遇到过医患纠纷问题。
而涉及到患者自己与医务人员的关系时,有高达71.59%的人认为他们之间仅限于医疗的供与求关系,6.81%认为彼此之间存在利害关系,会考虑向医务人员塞红包以求得更好的服务和治疗,只有
9.1%认为彼此之间是朋友关系,能够和睦相处,另外有12.5%的人认为这个问题说不清楚。在大多数患者心里,依旧把医务人员放在了了彼此不相干,只存在供求关系的地位上,能够真正跟医务人员和睦相处的仅仅是少数不到10%的人。
至于如何重新树立医务工作者在公众心中的形象,有13.63%希望医务人员能学学心理学,理解患者心理,38.63%的人希望大家都能调整心态,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原则,7.57%的人希望能够让自己多了解一些医学基本常识,扫除各种沟通障碍,18.18%的人希望医院加强管理,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19.69%的人希望医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工作能力,有4.72%选择了其他。
一直以来,医患关系是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共同关心的敏感话题。医疗纠纷频繁发生,且影响范围越来越大,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引起了广泛关注,医疗纠纷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已经演变为一个社会问题。对于患者来说,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合理,患者享受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差,医疗保障不到位等原因,使原本就患有疾病的患者们心中充满了怨气。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宣扬“以人为本”,但在医疗环境来说,真正要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站在患者的角度上,多为患者着想,多一些耐心,加强医患双方的沟通。
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要靠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医务人员肯付出更得一些,收效就会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