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上岗人员院感知识培训总结
新上岗人员院感知识培训总结
为使我院上岗人员充分认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进一步掌握医院感染防控知识,2014年3月6日下午,医院开展了2014年新上岗人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及考核。
此次培训围绕手卫生,医疗废弃物的管理职业防护,消毒隔离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进行了专题培训。培训结束后,现场对新上岗12名人员进行了考核,考核结果良好。
通过此次培训考核,进一步规范了我院医务人员的从医行为,使新上岗职工明确了在医疗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预防措施。另外,通过规范化培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对进一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院感科
第二篇:实习生新上岗人员院感知识培训讲义
实习生新上岗人员院感知识培训讲义
一,什么是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获得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广义地讲,医院感染的对象包括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门诊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等,这些人在医院的区域里获得感染性疾病均称为医院感染、但由于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在医院时间短暂,获得感染的因素多而复杂,常难以确定感染源是否来自医院,故实际上医院感染病历统计的对象主要是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
二,医院感染分哪几类?何谓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通过哪些措施可以得到控制?
根据病人在医院中获得的不同来源,医院感染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外源性医院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是指病人感染的病源体来自病人体外即来自其他住院病人,医院工作者,探视者,病人家属和医院环境。院感可以散发,也可以暴发。外源性感染通过消毒,灭菌。隔离等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可以得到控制。
内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来自病人自身储菌库(皮肤,口腔,泌尿生殖道,肠道)的正常菌丛或外来的已定植菌。在医院中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体内生态环境失衡或发生细菌易位时即可发生感染,这类感染呈散发。救目前水平,内源性感染还难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但可以通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类药物等降低感染的风险。
三,外源性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1)接触传播:直接,间接,飞沫。
(2)空气传播:飞沫,飞沫核,菌类,医院性气溶胶。(3)媒介传播:主要通过食品,水。血液及血制品,输液制品,药物,医疗器械和设备,生物媒介的传播引起医院感染。
四,医院的危险因素有那些?如何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1)易感因素,年龄,基础疾病;糖尿病,肝硬化和肿瘤等,放疗和化疗,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器官移植,环境的变化,人口的不断增长和拥挤,这些因素使病人发生感染的危险性大大增加;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多重耐药性细菌的产生,增加了院内感染和真菌感染的机会。
(2)侵袭性操作:包括各种插管,导管,引流的增加,内镜检查的增多,以及微创外科手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引用,增加了病源菌侵入人体的机会,增加了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3)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ICU新生儿室,母婴室,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血液透析室等,这些部门住院病人其医院感染率较普通病房高出许多。
(4)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包括呼吸道,手术切口,胃肠道和泌尿道,这4个部位的医院感染占了整个医院感染的80%以上。
五,无菌操作技术原则:
1、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每日用紫外 线照射消毒一次。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无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 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 保存7-14天,过期应重新灭菌。
5、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钳(镊)。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 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 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六,消毒灭菌的基本概念
1.消毒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高水平消毒: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支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
中水平消毒: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支杆菌
低水平消毒: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支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
2.灭菌
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
常用方法包括热力灭菌、辐射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采用环氧乙烷、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化学灭菌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灭菌的方法
七、斯波尔丁分类法
1968年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即
高度危险性物品 中度危险性物品 低度危险性物品
高度危险性物品: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细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中度危险性物品:
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低毒危险性物品:
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疮;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
八、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
1.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1)高度危险的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方法处理。
(2)中度危险性物品:一般情况下达到消毒即可,可选用中水平或高水平消毒法。但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要求并不相同,有些要求严格,例如内镜,体温表等必须达到高水平消毒,需采用高水平消 毒方法消毒。(3)低度危险性物品:一般可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只做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仅在特殊情况下,才作特殊的消毒要求。例如,当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必须针对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用有效的消 毒方法。
2.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性选择消毒、灭菌 方法。
(1)对受到细菌芽胞、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选用 高水平消毒法或灭菌法。
(2)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和病原 微生物污染的物品,选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法。
(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可选用中水平或低水平消毒法。
(4)对存在较多有机物的物品消毒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 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5)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剂的使用 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3.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 选择消毒方法时需考虑,一是要保护消毒物品不受损坏,二是使消毒方法易于发挥作用。(1)耐高温、耐湿度的物品和器材:应首选压力蒸气灭菌;耐 高温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可选用干热灭菌。
(2)不耐热、不耐湿,以及贵重物品:可选择环氧乙烷或低温 蒸气甲醛气体消毒、灭菌。
(3)器械的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消毒剂。
(4)选择表面消毒方法: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可选择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或液体消毒剂擦拭;多孑L材料表面可采用 喷雾消毒法。
九,实施消毒,灭菌工作时的防护
(1)热力:使用防烫的棉手套,着长袖工装;排除压力蒸汽 灭菌器蒸汽泄露故障时应进行防护防止皮肤的灼伤。
(2)紫外线:避免对人体直接照射,必要时戴防护镜和穿防 护衣进行保护。
(3)气体化学剂:预防有毒有有害消毒气对人体的危害,使 用环境应通风良好。对环氧乙烷灭菌应严防发生燃烧和爆炸。环氧乙烷,甲醛气体灭菌和臭氧消毒的工作场所,应定期检查空气中的浓度,并达到国家规定要求。
(4)液体化学剂:应防止过敏及皮肤.黏膜的损伤。十,常用消毒灭菌法
耐热.耐湿的: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不耐热.不耐湿的:应采用低温灭菌方法
不耐热.耐湿的:应首选低温灭菌法,五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灭菌剂浸泡灭菌
耐热.不耐湿的:可才用干热灭菌法 十一,戊二醛浸泡灭菌
灭菌剂,光谱,高效,对金属腐蚀性,可凝固蛋白,对呼吸道黏膜有刺激,长期高浓度吸入可中毒,可致皮炎.过敏
水溶液:PH3.5-5.5
PH<5最稳定
PH7-8杀菌作用最强 使用方法
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在消毒前
1.彻底清洗,新启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先除去油污及保护膜,再用清洁剂清洗去除油脂。2.干燥 3.完全浸没 4.去除器械表面的气泡 5.容器加盖 6.浸泡时间足够 7.无菌方法取出
8.无菌水反复冲洗干净,再用无菌纱布擦干 9.使用 注意事项
1.对人有毒性,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使用。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性,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不慎接触应立即用清水连续冲洗,必要时就医。
2.不应用于物体表面的擦拭或喷雾消毒,室内空气消毒,手和皮肤黏膜的消毒
3.用于浸泡灭菌的容器,应洁净,密闭,使用前应先经灭菌处理 十二,紫外线消毒 1)紫外线
.安装数量:1.5瓦/M3=20M3/支(30瓦/支).高度:距地1.8-2.2M.强度:大于70微瓦/CM2或新等强度的70%以上.使用时间≤1000小时
.日常登记:消毒日期,时间,累计时间,酒精擦拭时间,操作人签名
2)紫外线灯
.特点:辐照能量低,穿透力弱,仅能杀灭直接照射到的微生物(纸张,织物需两面照射).使用范围:物体表面,空气
.杀菌力:杀灭各种微生物(细菌繁殖体,芽孢,分枝干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支原体)
细菌繁殖体>病毒>致病性真菌>细菌芽胞>真菌孢子 十三,手消毒液
.在手上无明显污染时可代替流动水洗手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后无论是否戴手套均应流动水洗手后再用手消毒液
.易发辉的醇类手消毒液开瓶后的使用不超过30天 十四,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消毒与清洁
.地面:五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物体表面:室内用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等的表面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
.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地面和物品表面:如手术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ICU,新生儿室,血液透析室,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上明显污染时应及时去污与消毒,地面消毒采用400mg/L-700mg/L有含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同地面或采用1000mg/L-200mg/L季铵盐类消毒液擦拭。十五,清洁用品的消毒
.擦拭布巾
清洁干净,在250mg-L有效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地巾 清洁干净,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清洁 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床头柜,新生儿暖箱等物品表面使用清洁布或消毒布擦拭。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各种擦拭布巾及保洁手套应分区域使用,用后统一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第三篇:检验科新上岗人员岗前培训
检验科新上岗人员岗前培训
一、专业技术人员的录用:年初将用人计划数量和资历填表后上交人事科,经院长办公会通过后由人事科主办。
二、新职工进科时应接受岗前培训,内容包括规章制度、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安全防护等。熟悉科内相关制度和各种操作、诊疗常规和作业指导书,明确职责,掌握各种检验样本的采集、保存、检验方法,能及时、准确、完整、清晰发出检验报告和其它医疗文书。试用期三个月,考核后上岗。
三、职工工作一年期间内初步熟悉各专业技术,期满后接受转正考试。科室对新毕业生转正定级时应对其政治表现、品质和体质、工作态度、业务技能、理论水平、工作成绩进行认真的全面考试和考核,写出书面鉴定。对新调入的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训练和考核,合格者方可使用。
四、初级技术人员在科内各专业轮流工作,轮岗周期约4-6月。3年内应接受200学时(每月约接受6学时技术培训,并按月考核。后2年根据科室需求及本人意愿赴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初级技术人员应在任职期间(5年内)。
五、中级技术人员在科内各专业轮流工作,每周相互承担一次小讲课。担任专业主管者、获得博士、硕士学位者以及科主任会议决定者可固定专业工作。中级技术人员每年应在正式期刊上至少发表1篇以上学术论文(门诊工作、男50岁、女45岁以上者酌情);并在高级技术人员指导下承担科研课题。
六、高级技术人员固定专业工作,每年应在核心级别以上期刊至少发表1篇以上学术论文,5年内必须主持完成一项科研课题(门诊工作、男50岁、女45岁以上者酌情)。
七、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出国进修、学历深造。在国内平均每月有人外出进修学习和参加学术会议。
八、专业人员绩效考核参照奖惩制度和人员培训管理程序。未尽事宜参照院人事科相关规定。
九、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工作人员,需取得省卫生厅规定的相应资质。
十、检验科业务工作人员必须持有检验专业大专以上毕业证及获得技师以上资格证者方能上岗。其中基因扩增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参加省级临床检验中心举办的基因扩增技术人员上岗培训班,获得相关资质后方能持证上岗。
第四篇:新老师上岗培训总结
文章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2
新老师上岗培训总结
有幸能加入这次上岗培训,学习中我得到了很多优良老师的指导与领导,他们大方地向我们先容本人从业多年的胜利教训与心得,使我们在少走弯路的同时也清楚作为一名及格的老师,应具备的素质跟思维境界。
首先,培训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明白的意识。
在培训中,谈到《教师专业与职业道德涵养》时让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认识:第一教师是文明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应教师的主要性;第二教师是模范。学生都有向师性,教师的人格力气是无形的、不可估计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引导、管理和谐才能,才干使教学更有效力,更能增进学生的发展。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让我明确了第四点,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需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懂得不同窗生的心理特色、心理迷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辅助和排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德。
其次,培训为我行将面临的实际工作供给了许多方式和策略。
在培训中,多少位从事教育多年、教学经验丰盛的老先生依据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入的印象。优秀的班主任给我们介绍了班级治理的办法及班干部的造就。景行小学的麦慧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要以“德”为主,培育学生的道德素质;要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个性;要搭建“家校接洽之桥”,还展现了她的成功案例,让我很信服。而数学组的观摩运动和教研员吴晓丽老师的讲座中,更是让我走出了教养上的误区。
老师的教导老是有限的,我们总是在一直的实际中逐渐成长,将来的路还很长,我们学习的货色还良多,而短短十天的培训,给我的却是毕生受用的常识。最后,感激为咱们辛苦付出的老师们。
文章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2
第五篇:工勤人员院感培训知识2015年
工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知识
目的: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认识,做好双向性保护(既保护自已,又保护病人),从而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有关院感方面的工作内容:
实行一床一桌一巾一消毒,目的预防交叉感染。
废物容器每日擦拭一次,保持外表清洁干净,每周浸泡一次,定于周日浸泡。门、窗、输液架、氧气装置每周清洁一次,每日保洁好。紫外线每周用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定于周一擦拭。
保持天花板无蜘蛛网,吊塔每周擦拭一次,卫生间无臭味,无积水。清洁用具有明显标志(清洁区绿色,污染区红色,半污染区黄色)清洁程序:先清洁区,再半污染区,最后污染区。
清洁区:配药室、医护办公室、仪器室、更衣室、值班室、主任护长办公室、示教室、被服室等。
污染区:病房、接诊室、厕所、污物间。半污染区:走廊。
做好离院病人的终末消毒。
含氯消毒剂的配制方法:
消毒液浓度为500mg/L即1000ml水加氯片(每片500 mg)1片,配制时戴口罩,必要时戴像胶手套,防护眼镜、防护罩、穿防护服或围裙。为什么配含氯消毒剂时要做好相关防护? 因为含氯消毒剂虽然有优点,但也有缺点:易受有机物及酸碱度的影响,有腐蚀性,不稳定,有难闻的氯味,浓度高可对皮肤粘膜产生刺激性。而值得注意的是其与甲醛接触或用热水稀释都可生成致癌物质。高浓度氯侵入呼吸道可很快导致内击性死亡.
工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一)、针刺伤的处理
一、针刺伤处理:挤压冲洗、消毒、报告处理
二、溅污或浸泡所致的污染: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帽子、口罩、工作服流动的净水冲洗污染部位
三、污染眼部等粘膜时: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对粘膜进行冲洗
(二)、晨间护理应如何做好隔离:为保证消毒隔离工作合要求,要坚持湿式扫床方法。做到一床一 套一帚。病人床头桌和凳子坚持一人一布擦拭,完毕后进行清洗消毒处理。
医疗废物分五类: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
(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黄色袋装)
1、感染性医疗废物 :
①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使用后把针头分离放置于损伤性废物内;②使用后的棉签、棉球、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使用后的其他一次性医疗用品、器械等;③各种废弃的血标本;④传染病人使用后废弃物装双层黄色袋。
2、病理性废物
病理切片后及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
3、损伤性废物
使用后的针头、手术刀、备皮刀、玻璃安瓿等收集在特制的锐器盒内。
4、药物性废物
过期、变质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及废弃的疫苗、血库废弃的血液制品等。
5、化学性废物
检验室废弃的一般性化学试剂及废弃的消毒剂等排入下水道。分类分袋收集,专人回收处理,处置方法:能焚烧的采用焚烧处理,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等高危险废物应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四)、做好回收人员个人防护
在回收运送医疗废物时做好个人防护是极为重要的,下科室回收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帽子、口子罩、橡胶手套,在回收传染性废物时,戴双层手套、防护镜,防护用品用后不能存放在生活区,要及时消毒清洗。收集运送时,防止刺伤、擦伤,保证安全。
(五)、医疗废物的内部运送要求
专职收集人员每天下午在 4 点前用专用密闭车辆将各种分类包装、做好标识的医疗废物按指定路线收回后送到医疗废物暂存处,收集时带好医疗废物交接登记簿,与各科当面交接,做好双签字。对包装破损、包装外表污染的医疗废物,医疗废物回收运送人员必须要求科室重新包装,否则,运送人员有权拒绝回收运送,做到日产、日清,时间最长不超过 48 小时。车辆用后用10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擦抹消毒冲洗一次,挂“已消毒”标识放固定位置。对医疗废物暂存处及焚烧室内用1500 mg/L 含氯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一次。
对医疗废物严格 执行三不准三禁止
三不准:不准混合放置医疗废物、不准取出已放入容器中的医疗废物、不准运出未达包装要求的医疗废物
三禁止: 禁止买卖医疗废物、禁止在非存放地点倾倒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