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记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的升旗档
走近武侯实验中学
(五)——记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的升旗
每个学校每周一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但是武侯实验中学的升旗仪式却具有独特的风格。在短短二十五分钟的时间里,升旗仪式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的非常紧凑,一般安排了这样几个程序:
1、五星红旗由三位旗手和四位护旗手一起迈着正步到达旗杆下。
2、升国旗奏国歌的同时师生同唱的国歌声响彻校园。
3、有主题的集体诗朗诵,多数是二至三个班的全体学生登台,有时是部分教师,朗诵的内容有纪念性的(如纪念“9.18”、“12.9”、“五四”运动及名人伟人诞辰等),有庆祝性的(如感恩节、国庆节、国际劳动节、元旦等),还有关于本校特色的内容(如有关艺术节、阅读节、运动会等),每一位学生都有在国旗下演讲的机会。他们那整齐洪亮、生动流利、富有激情的声音吸引着在场的每一位师生,期间常常爆发出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4、个人演讲。
5、专题讲座(如请交警讲安全知识、宣布颁发各种表彰奖状、奖品,象期中、期末复习考试动员等重大活动安排等)。
6、上周值周老师总结值周工作,宣布获得流动红旗的班级。
7、学校领导安排具体工作。
三千余名师生的升旗仪式,不但组织入场做到快、静、齐,而且结束后,他们能有序的解散,自由而又迅速的回到教室开始上课,看起来很随意,虽然没有奔跑、没有拥挤,但比较迅速、时间观念较强。
令我最难忘的是九月一日和十月底的那两次升旗仪式。
武侯实验中学每学期的开学典礼就是在升旗仪式上进行的。2008年9月1日,三千余名师生精神抖擞,齐聚操场,举行2008年秋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全校一片肃立,师生同唱的国歌声响彻校园。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分别发言,表达自己新学期的希望和决心。在开学典礼上,李镇西校长专门向全校师生介绍了我们三位志愿者,他称赞我们具有“白求恩”的精神!不远数千里的“省际主义”精神!我们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之后,李校长发表讲话,主题为《热爱自己的母亲》。他提出,9月为“感恩月”,希望孩子们能懂得感恩,能从热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开始学会感恩。最后,开学典礼在学校第一届“蓝光志远班”孩子们表演的《感恩的心》中结束。整个升旗仪式充满庄重而又显得和谐!老师和同学们以崭新的精神风貌、昂扬的斗志投入到了新的工作和学习中。
一般的学校在遇到特别恶劣的天气就不再举行集体升旗仪式。但是我在武侯实验中学见到了一次特殊的升旗仪式,令我终生不忘!
10月27日上午8:30,在武侯实验中学校园内,升旗仪式没有因为天空下着的潇潇秋雨而取消。国旗按时冉冉升起,奏唱国歌的声音响彻整个校园,初二11班和18班的国旗下吟诵如期进行。只是,由于特殊的天气,同学们参加升旗仪式的地点变了而已。
除了升旗手和护旗手在旗台冒着秋雨升起五星红旗外,整个升旗仪式都是通过学校广播系统进行的。全校师生听到升旗仪式开始后,马上向着教室悬挂国旗的方向肃立、唱国歌。两个班的国旗下吟诵、初一的一位同学的演讲以及值周老师的总结,通过广播,传达到每一个教室。校园内每一个班级,都严肃、认真地对待着这一次特殊的升旗仪式,场面令人感动。
德育处的余主任感慨的说,升旗仪式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一个很好的方式,让学生们知道,升旗风雨不改的真正意义是十分必要的。我校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就是利用平日的点滴浸润学生,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爱国主义精神牢记于心。
第二篇:武侯实验中学学习心得修改稿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武侯实验中学学习心得
玉门市第一小学 史征田
曾经拜读过李镇西的教育名著《做最好的老师》和《用心灵赢得心灵》,他的作品有三十余部,我虽然读的不多,但从作品中也了解到他的班主任工作细致而富有爱心。这次有幸能够赴成都武侯实验中学近距离向名师李镇西学习,真正让我感受到了名师给予人心灵的震撼。
下面我就针对大德育教育谈一谈我的收获。
德育教育是一个学校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是学校管理的三大支柱之一。武侯实验中学在德育方面,学校实行“两育一体”的德育管理模式:以“养成教育”为核心,高度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提高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以“自我教育”为手段,开展小组建设,通过“兵教兵”、“兵管兵”等方式,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引下,高度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文明水平,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一、隆重的升旗仪式,师生共同洗礼
武侯实验中学的德育活动以六个板块为载体:新生军训及学前教育、队列及素质操比赛、阅读活动常态化、综合运动会、国旗下讲话、书法长廊、和百姓讲坛。在我们到达该校的第一天就看到了该校庄严而隆重的升旗仪式,三千余名师生以饱满的精神列队在操场上。该校升旗仪式最大的亮点就是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国旗下经典吟诵,根据每个月的德育教育主题,两三个班的学生和老师师生同台诵读经典美文,或邀请有经验的家长、有名的社会人士等来进行国旗下讲话,形成了内容丰富、联系生活、贯通古今、全面结合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本次我们观摩到的是该校在四月份计划的“感恩先烈”的主题诵读,三个班的学生站成了一字型,教师以八字形排列在学生队伍之前,阵容可谓强大。虽然国旗下的诵读中,老师的普通话没有学生的标准,但正是因为有了老师七分投入才有了学生的十分精神。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先做到了。
二、捕捉偶然教育机会,开展主题班会
李镇西的班主任教育是理解和爱的教育。在本次培训学习中李镇西校长给大家讲解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李校长从情感、思想及智慧的角度作了题为《用智慧缔造幸福班级》的专题报告,并且与我们分享了班主任工作的五个小技巧即:新学期开学时给新生一封真诚的书信、随身携带的一个微型照相机、与学生分享的一篇感人小说、班级里的一份公共财物、一张陈年照片反应出来的一颗童心等。
值的我们学习的是,该校能够经常性召开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系列教育活动。此次培训当中,我们共听了两节班会课,一节是由李镇西校长亲自执教的《叩问爱情》,一节是由该校教师执教的《努力只从今日始》以著名教育家班杰明与求助青年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行讨论和自省,懂得珍惜时间。在讲座中,班主任多次谈到召开系列主题班会的案例,从中了解到,他们每个月要计划开的班会是三节,而平时如果出现一些典型性的突发性事件,就会有针对性的及时召开,而且学校还会定期开展主题班会的教学竞赛,以此来促进教师重视班会、开好班会。开主题班会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一个法宝利器,它利于学生分组开展各类活动,便于学生从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李校长作为一个成功的班主任一部分来源于他能够捕捉偶然的教育机会,开展主题班会。无论是“《故事会》的故事”“保温桶的故事”还是“生活费失窃之后的故事”等等,无不彰显着教育的智慧。在他组织的班会《叩问爱情》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严厉的训教者,而是一个慈爱的长者、真诚的朋友。谈心式的幽默开场之后,学生在品读《苏霍姆林斯基给女儿的一封信》中,在真正爱情的故事感染下,初步体会什么是爱情,让学生坦然正确的理解与面对爱情,又一次彰显了作为一个班主任的管理艺术与智慧。
很遗憾的是,因为我跟进的是一个A班,几次到教室都没有观摩到班务小结,班主任也是新接手的,谈及的内容也较少,更细致的收获颇少。
由于学习时间短,领会能力有限,以上是我个人的浅薄认识,不到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最后,用李镇西校长的话与大家共勉: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第三篇:特殊“武侯实验人”的感受 档
走近武侯实验中学
(六)——特殊“武侯实验人”的感受
作为一名学习志愿者,来到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学习,不知不觉已经一个学期。虽然时间短,对学校各方面的了解只达到感性、浅显的层面,但不知不觉间,我早已把自己看做了一名真正的“武侯实验人”。武侯实验中学能够触动我心灵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了。只是不能一一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撷取一二,与大家共勉。
在刚来成都之初,面对具体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确实让我有些手足无措:学生学习方式、个人生活习惯的差异,工作环境的改变、角色的转换等等,让我一时之间难以适应。生活上更是严重的水土不服:面对一日三餐的大米没有一点食欲(因为在家乡多年的习惯是以清淡面食为主),吃饭时常常被辣椒辣得泪流满面,大汗淋漓,很快发展到嘴和喉咙肿胀得说不出话,吃不进饭。李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多方面给予关心和照顾,比如提供单独的宿舍、让学校食堂专门开小灶、额外提供充足的开水,平时的工作中同事们给予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等等,最后加上自己的努力,坚持到现在已经基本能够适应这里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我应该感谢武侯实验中学的领导和师生们,是他们帮助我克服了各种困难,由“忍受”慢慢变成了“享受”„„
成都——天府之国,城市文化底蕴深厚,这里的教师不但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而且拥有振奋豁达的心境,真诚友善、乐于
助人、乐观向上的人格魅力。对待事业,他们表现得勤奋认真,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教师平时积极参加的集体活动很多:不但有教育、教学方面的全员教师岗前封闭式培训、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大赛、主题班会大赛、家长会大赛、校内外听专家报告、外出交流学习等等,而且还有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集体课间操、趣味运动会、歌唱比赛及联欢活动等。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借助网络平台开展长期的“教师阅读接力赛”,活动口号:“每天阅读一小段,快乐生活一辈子”。教师定期或不定期的发表教育随笔和读书心得,登陆网络论坛,随时随地交流教育教学心得,教师跟帖频繁,讨论热烈。学校每月(包括假期)定期检查随笔和心得的数量和质量,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仅仅两年时间,学校网站上发表随笔和心得计一万余篇,论坛网贴不计其数。
收获更大的则是零距离结识了教育名家——李镇西,无数次聆听李校长的教诲,领教他对中国素质教育和民主教育的呐喊。他常说“我们要做有爱心和童心的教育者,怀着一颗爱心去做教育,你的教育就会是幸福的,拥有一颗童心投入到教育中,你将会青春永驻”。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确定了 “实验大师思想,践行平民教育”的办学理念,以落实“三件事”、“五个一”工程为工作核心。带领全体教师致力于做好“提升教师、关爱学生、影响家长”三件事:努力实施“五个一”工程来提升自己、专心用“五个是否”关爱孩子,全心以“五个渠道”来影响家长。
抓住“公平”“优质”的教育契机,大力探索“以新教育的形式践行平民教育”的办学模式,逐步落实规范化,提高执行力,增强凝聚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几年,对于大多数小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进步之大,令人惊叹。学生三年内增长了很多见识,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多次受到上级领导和专家好评。在李校长的引领下,武侯实验中学教师、学生与家长一起感受到了“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所带来的成功感,自我专业发展成为教师的日常自觉行为,教师业务能力突飞猛进,学生的素质在蒸蒸日上,“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文精神深入到每一个武侯实验人的内心。
第四篇:武侯实验校长李镇西
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
【个人简介】
李镇西,男,四川乐山人,1958年8月生,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曾荣获四川省成都市优秀专家、2000年“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提名奖。现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
【成就】
李镇西研究员在担任山西大学校长期间,整顿校风学风、形成了“勤奋、严谨、信实、创新”校训,同时,着力抓学校与社会的联系,结合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创办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实体,为扩大办学功能,使学校形成教学、科研、高新科技开发三位一体奠定了基础。
李镇西研究员长期从事宏观经济方面的研究和管理工作,曾发表关于产业结构、投资效益、区域经济、高新技术产业、科学与社会等方面的论文数十篇。退休后,继续以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院为平台,致力于推动山西产业信息化工作,并形成一个以相关领域专业学术带头人为主组成的软科学研究群体。同时,以宣传山西,树立我省良好的形象与信誉为己任,主编出版了《魂系山西》(新版)、《山西――黄土地的世界》(日文本)等著作。
【荣誉称号】
自1982年从教以来曾获“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成都市十大优秀青年”、“成都市十大教育明星”等称号,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专家特殊津贴,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先后在
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作教育学术报告数百场,在数十家报刊上发表各类教育文章数百篇,出版著作十多部,其著作多次获得国家级图书大奖。
还曾荣获四川省成都市优秀专家、2000年“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提名奖,2003年获得四川省获成都市中小学教育专家的荣誉称号。
1998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纪念苏霍姆林斯基80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乌克兰教育科学院院士苏霍姆林基卡娅赞誉他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先后获得2006年全国小企业贷款先进个人,首届感动内蒙古人物,2007年中国十大财智英才等荣誉。
【教育理念】
这里的质量当然指的是学校的“教育质量”,而非企业的产品质量。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抓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这样的说法,经常被不少校长挂在嘴边。从字面上说,这些说法本身并没有错。难道办学校可以不要质量吗?当然不是。如果一个校长不管质量,他应该立马下课!在对中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方面,李镇西老师有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我们的教育是一个开放式的教育。往往有这样的说法,在学校里老师们苦口婆心对学生进行着理想、信念、人生目标、人生道德教育,但是学生走出校门后,社会现实中的负面因素就会使这些教育顷刻化为乌有。的确,现实很残酷,比如说青春期教育就是一个非常难以进行的课题,某大学对青年学生进行青春期守贞教育时,北京一所大学一位所谓著名的性学教授,就大加鞭挞,大肆鼓吹所谓性是人生的自由和权利。我们不知道这位所谓教授是不是在人生方面有缺陷,这样大肆干涉一所大学的教育工作,是不是为了鼓吹什么 “学问”,也不得而知,但是负面的影响却是必然的!这样的人究竟有没有社会责任心,究竟想给社会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一种什么样的影响?这些情况无疑给中学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困难,我们不想给中学生以性愚昧的教育,但是也不宜给中学生以性自由的说法。就是在西方所谓性自由也不是普遍的社会现象。难道这样的教授就是想看到十二三岁的无知女孩子挺起怀孕的肚子?看到不懂事的少女怀孕生产后从楼上将婴儿抛下?看到成群的女学生寒暑假排队做人工流产?
正像李镇西老师在文中引用的话,一个人的一生在不同的阶段,应该完成不同的人生任务,享受相应的人生乐趣。既不要跨越,也不要耽误。中学生的任务就是快乐生长、好好学习,为人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人生的幸福寻找源头活水。如果这个阶段你缺失了或者虚度了,那么你以后想补,就会耽误下一个时段的任务,就会影响你这个时段的幸福。所以说,李镇西老师特别重视对学生青春期进行教育,对学生蒙蒙眬眬醒来的性意识、对异性的感觉,进行梳理。在这里,教师书房摘录的李镇西老师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的实录,这个讲座是分四次进行并完成的。李镇西老师的语言诙谐幽默、生动精彩,可以给我们所有老师以启迪、借鉴。他不回避,真情面对;他不模糊,科学面对;他饱含情感,循循善诱;他真情关怀,从长远着眼,从细处入手;他不空空而论,而是细细道来;他不自言自语,而是真情互动。这一个片断,真实反映出李镇西老师的一个侧面剪影。
【语文教育理念】
毫无疑问,民主教育当然不能仅仅由“语文”来承担,而应该是所有学科的共同任务;但语文作为“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叶圣陶语),在民主教育中所起的特殊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原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给教育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教育——这首先是人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而语文,正是一门解放心灵、唤醒自我、发展个性的“人学”!
然而,纵观语文教学现状,不少语文教师却有意无意地剥除着语文教学中的人性:压抑学生的主体情感,束缚学生的个性张扬,限制学主的独立思考,磨灭学生的思想锋芒„„结果是学生主体人格的失落,表现在
语文能力上是思想贫乏,语言干瘪,思维僵化,唯师(或唯书)是从,最终失去了自我。当我们津津乐道于对每篇课文的肢解分析或按“考点”对学生进行各种阅读模拟训练时,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有的审美体验、激情燃烧、思想碰撞、心灵对话却消失了——一句话,作为精神主体的“人”失落了!
而李镇西认为,“人”--人的思想、人的感情、人的精神提升,人的个性发展,应该是语文教育的生命。
语文素质教育热潮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语文专制教育的反动,是对“语文人学”的呼唤。因为语文新课程标准(无论是已经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标准》,还是正在征求意见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讨论稿》)的理念与民主精神是完全相通的。语文课程标准的每一条每一款,无一不体现了对学生作为语文学习主体的尊重,处处闪烁着民主的光芒:“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必须关注学生在原有基础、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和途径,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创设学习语文的条件和发展空间,支持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语文审美教育,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应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尤其是通过鉴赏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以及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高中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使学生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研究习惯,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分析研究语言文学现象和人文社会等方面的问题,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的思想倾向,使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活动,学习正确自如地表达,敞开自己的心扉,同时也学习倾听他人的意见,吸纳他人的意见,深入到别人的内心世界,在追求共同目标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协作和分享,学会宽容和沟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讨论稿》)
李镇西把语文民主教育的特征作如下概括――
自由精神
1、语文民主教育是充满自由精神的教育。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创造的基础是心灵的自由;自由本身不是创造,但没有自由就绝对没有创造。因此,语文教育首先应该尊重学生心灵的自由。
尊重学生心灵的自由,教师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心灵自由的人。无法设想:一个迷信教材、迷信教教参、迷信高考题的教师会培养出富有创造精神的一代新人。教师的心灵自由,取决于教师宽阔的人文视野;我们应该博览群书,站在人类文化成果的高峰俯瞰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我们的心灵应该向古今中外的大师们开放。心灵自由的教师必然具有海纳百川的民主胸襟,这首先意味着对学生的精神世界的信任和尊重,特别是要善待学生的精神个性。只有教师民主的阳光,才能照亮学生心灵的原野。
尊重学生心灵的自由,就要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这里所说的“迷信”主要是指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教师的迷信、对名家的迷信、对“权威”的迷信和对“多数人”的迷信。尊重学生心灵的自由,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特别是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思想自由的论坛:面对课文,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学生和作者之间应该平等对话;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各自的理解甚至展开思想碰撞。尊重学生心灵的自由,就应允许学生写他们自己的文章。文
章应该是思想感情的自然体现,写文章应该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如果学生不敢在文章里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其文章必然充满充满新八股的气息,而八股文绝无任何创造性可言!
尊重学生心灵的自由,就是尊重学生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造的自由。自由精神当然不是语文教育所独有的内核,而且也不是语文教育的全部内容,但没有自由精神的语文教育,便不是真正的语文教育。
平等精神
2、语文民主教育是充满平等精神的教育。
“对话”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而“对话”的前提是双方的平等。虽然就一般情况来说,教师的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等等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语文民主教育,首先体现在师生关系上,不但是教师对学生人格和权利的尊重,而且把自己视为与学生平等朋友与同志。
教师的职责无疑是“传道授业解惑”,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知识的任何方面都超过了学生,教师更不应因此而以真理的垄断者自居。尊重学生,就包括尊重学生的思考,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也是和学生一起追求新知、探求真理的志同道合者。合作学习的态度,就是平等精神在语文教育中的体现。
与学生同志式地探求真理,就应尊重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的权利,并且提倡学生与教师开展观点争鸣。学生的认识也许比较肤浅,他们的看法也许比较片面甚至有错误之处,但在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上,和教师是平等的。教师绝对不能因为学生的“幼稚”而剥夺学生思想的权利。更何况,在平等对话、共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并不一定总是比学生“高明”,更多的时候的确是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与学生同志式地探求真理,还应该鼓励学生公开指出老师教学中的错误,心悦诚服地接受来自学生的批评指正。
平等,还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尊严的平等,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权利的平等,特别是学生受教育的权利的平等。学生是否真正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真正平等地尊重每一个学生:语文活动,是让少数“精英学生”独领风骚呢,还是让所有学生都参与?上公开课,只是让个别“尖子生”举手答问以显示教学效果呢,还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以展示所有学生的真实思维状况?毕业复习期间,是只重点抓部分升学有望的学生呢,还是面向所有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如此等等,都体现出教育者是否真正平等地尊重学生的权利。对任何一个学生来说,既然同样教了学费,既然都是学生,就理所当然地应该享受培养、享受锻炼、享受应有的荣誉,否则是被“侵权”。
教师不但自己应该对每位同学一视同仁,而且还应该在教学中营造一种同学之间也互相尊重、真诚友好、平等相处的氛围。平等只能在平等中培养――今天的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明天的学生就会如何去对待他人。
宽容精神
3、语文民主教育是充满宽容精神的教育。
在充满专制色彩的传统语文教育中,教师的思想是不容置疑的;相反,来自学生的任何不同声音,都会被认为是危险的异端而被教师好心地“纠正”。学生在阅读理解和作文表达中的任何一点富有个性的见解,都遭到教师有意无意的扼杀。正是在这毫无宽容精神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作为 “人”却一步步被变成了教师得心应手操纵的机器。
民主就意味着宽容:宽容他人的个性,宽容他人的歧见,宽容他人的错误,宽容他人的与众不同„„作为教师,当然承担着教育的使命,对学生不成熟的乃至错误的思想认识负有引导的责任。但是第一,学生的不成熟乃至错误是一种成长现象,其中往往包含着求新求异的可贵因素,如果一味扼杀便很可能掐断了创造的萌芽。第二,宽容学生的不成熟和错误,意味着一种教育者的真诚信任和热情期待:相信学生会在继续成长的过程中自己超越自己,走向成熟。第三,教师的引导,前提是尊重学生思想的权利,然后通过与学生平等对话(而不是居高临下的
训斥),以富有真理性的思想(而不是所谓的“教师权威”)去影响(而不是强制)学生的心灵。现象啊!因为,在这样的“引导”中,毫无宽容可言,学生表面上“思维活跃”,但实质上没有一点属于自己的见解,他们不过是在用自己的嘴巴说出老师的“正确观点”而已。
语文教师的宽容,说到底仍然是尊重学生思考的权利,并给学生提供一个个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不要怕学生说错,不跌跟斗的人永远长不大,所谓“拒绝错误就是毁灭进步”,正是这个意思。语文课应成为学生思考的王国,而不只是教师思想的橱窗。如果不许学生说错,无异于剥夺了他们的思考。在充满宽容的的语文课堂上,对一篇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应只有教师的声音,教师更不应该以自己的观点定于一尊,而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倡学生展开思想碰撞,鼓励学生发表富有创造性的观点或看法。努力使整个阅读教学课堂具有一种开放性的学术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有共同的提高也有不同的收获。
宽容,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宽容,也包括学生对老师的宽容,更包括学生之间的宽容。独立思考决不是唯我独尊,更不是拒绝倾听他人意见;相反,在对话探究的过程中能具备海纳百川的胸襟是一种极可贵的民主品质。教师应善于在教学过程中以自己的宽容向学生示范,在鼓励每一个学生珍视表达自己见解的权利的同时,也尊重别人发表不同看法的权利――既勇于表达又善于倾听,既当仁不让,又虚怀若谷。
妥协精神
4、语文民主教育是充满妥协精神的教育。
“妥协”,和“宽容”一样,也是现代文明社会公认的民主准则之一。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如果说“宽容”是善待他人的不同观点,那么“妥协”则是对话双方都勇敢地接纳对方观点中的合理因素,彼此相长,共同提高。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向老师妥协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不管这种“妥协”是出自内心的真诚还是由于对老师权威的绝对迷信;但教师向学生妥协,则非常少见。更多的情况是,教师明明错了,而且学生都知道老师错了,可当老师的怎么也放不下“面子”承认错误向学生妥协。我们所提倡的语文民主教育,尤其注重教师向学生妥协。――其实说到底,妥协也不是简单地向对方“认输”,而是服从真理以完善自己的认识。对教师来说,这本身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民主精神示范。
妥协的前提仍然是平等。教师要乐于以朋友的身份在课堂上和学生开展同志式的平等讨论或争论,并在这过程中主动吸取学生的合理见解。其实,更多的时候,所谓“妥协”并不是绝对的“甲错乙对”因而甲方在思想上向乙方投降,而是“双赢”――即在讨论争辩中,双方都不断吸收对方观点的合理因素进而使双方的认识更接近真理。当然,也有这种情况,面对学生的正确的批评,明明错了的教师更应该承认错误接受批评,并尽可能改正错误。
妥协,常常还体现在师生之间的“遇事多商量”:大到制定语文教和学的计划是否可行,小到每天布置的作业是否适量,以及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进度的调整、教学形式的改革等等,尽管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但学生的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人们常常说,成功的语文教育,往往都是师生合作的结果,这“合作”之中便有“妥协”。
创造精神
5、语文民主教育是充满创造精神的教育
民主是对人的本质的解放,而人的本质在于创造。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是语文民主教育的使命。――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发展”而不是“培养”。
作家陈燕丹曾这样评论上海《萌芽》杂志发起举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 “让我吃惊的是,那些在拾到一分钱的主题上开始写作文的孩子们,一旦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写作,他们还是会迅速地洗尽铅华,表现出一个原生的自己,那些长长的句子,纤细的伤感,那些富有含义的、幽暗的多愁善感的细节,那些欲说还休的情致,甚至是那些与作文训练格格不入的词库,他们在
作文的覆盖下还有一个秘密的写作世界。”这段话,让我不由得对创新教育的理解有了一个新的思路。
直到现在,说起创新教育,有些教师首先想到往往只是思维品质和具体思维方法的培养,比如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或这样“性”那样“性”,以及“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等等。应该说,针对学生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所形成的僵化思维模式,这些引导和训练当然是很有必要的。但我认为,我们更要思考一下,学生原有的创造精神是如何失落的?当务之急,不是对学生进行“从零开始” 的所谓“培养”,而是“发展”他们与生俱来的创造性――首先是要点燃学生熊熊燃烧的思想火炬,让学生拥有自由飞翔的心灵。我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有着创造的潜在能力;所以,教师要做的,是提供机会让学生心灵的泉水无拘无束地奔涌,说通俗一点,就是要让学生“敢想”。创造,意味着思想解放。而学生一旦获得了思想解放,他们所迸发出来的创造力往往远远超出我们的意料。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有赖于教师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我们应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心理上的安全感,从而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气氛中充分展开认识活动,所以说,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的平等和谐关系,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前提。然而,恰恰是在这一点上,我们过去的语文教育却有意无意地剥夺了学生的精神自由:无庸讳言,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封建文化的残余至今还阻碍着我们的教育走向民主与科学。在师生关系上,一些善良的教师往往不知不觉甚至是“好心”地损害着学生的尊严和感情;在某些语文课堂上,不但没有师生平等交流,共同研讨的民主气氛,反而存在着唯师是从的思想专制。也许这种“奇怪”的现象不是个别的:有的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但在课外却对文学作品情有独钟甚至如痴如醉;有的学生写命题作文一筹莫展或套话连篇,但私下写的日记或随笔却灵气飞扬„„这说明了什么?我认为,这说明人的心灵一旦冲破牢笼,必将成为自由飞翔的思想雄鹰或纵横驰骋的感情骏马!我认为,民主教育首先是目中有“人”的教育。真正的教育者理应把学生看作有灵性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教师见解的复述者,更不能成为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道具!我们不应把学生的大脑当成一个个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空荡荡的容器,而应看作是一支支等待我们去点燃的火炬,它一旦被点燃必将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创新的光芒。因此,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与其说是手把手地教学生怎样去做,不如说是给学生提供一个个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特别是要鼓励学生敢于向书本、向老师、向名家、向一切“权威”说“不”!
综上所述,语文民主教育就是充满民主精神的语文教育,就是尊重学生各种精神权利的语文教育,就是给学生以心灵自由的语文教育,就是师生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语文教育。
要特别强调的是,对语文教育而言,“民主”并不仅仅是教育手段,也是教育内容,更是教育目的――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和课堂氛围必然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健康发展乃至创造力的激活,而语文教育本身(包括教材)所蕴含的丰富民主养料将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铸造;但从长远来说,“民主”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所赋予语文教育的面向未来的使命――通过民主的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平等、自由、宽容等民主素养,使学生成为个性鲜明并具有独立人格和创造精神的现代公民。
课程目录
一、课程改革与教师成长
1.教师要与课改同步发展
2.教师的最高境界
3.教师应有的追求
4.做最好的自己
二、最好的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情怀
1.童心
2.爱心 3.责任心 4.专家
5.思想家
6.心理学家
三、反思型教师的特点
1.不停地实践
2.不停地阅读
3.不停地思考
4.不停地写作
四、每天的“五个一工程”
1.上好一堂语文课
2.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
3.思考一个教育或社会问题
4.读书不少于一万字
5.写一篇教育日记
五、教育的智慧从何而来
1.从实践中来
2.从困惑中来
3.从学生中来
4.从写作中来
六、教育为什么需要写作
1.写作的意义
2.在写作中成长
3.写作的四种类型人物语录
【著作】
代表著作《青春期悄悄话――给中学生100封信》、《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李镇西教育论文随笔选》、《花开的声音》、《风中芦苇在思索――李镇西教育随笔选》、《教有所思》、《民主与教育》等12部专著作。
中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微小企业贷款的研究与实践》、《微小企业贷款的案例与心得》、《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探索与实践》、《银行业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研究》、《理财六人行》、《商业银行新会计准则应用与范例》、《“1-3-5”—中国商业银行有效发展路径》等著作。
《青春期悄悄话――给中学生100封信》、《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李镇西教育论文随笔选》、《风中芦苇在思索――李镇西教育随笔选》
最新著作《给教师的36条建议》、《做最好的班主任》、《做最好的家长》、《做最好的老师》。
第五篇:赴成都武侯中学考察报告
赴成都武侯实验中学考察报告
白莲岩中心学校余玉华罗敏黄彬
2011年4月26日至5月2日,县教育局组织部分学校有效教学骨干教师外出考察,我们有幸参加了这次赴成都武侯实验中学考察活动。
4月28日上午举行了简短的开幕式,紧接着听取了山东杜朗口中学校长崔其升的《杜朗口课改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和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民主教育与高校课堂》的报告。崔校长的报告令人深思。他指出“最好的教育莫过于示范,最好的管理莫过于感染。”他鼓励教师“让你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骄傲”,他告诫教师你冷漠的眼神会让学生终身难忘。他指出要办让孩子满意的教育,而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是领导,人民是家长,而独独忽略了孩子。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便侧重于社会的评价。教育不能有特色,只要上好每一节课把一届届学生带好不就行了吗?
下午我们听取了中国教师报采编部主任李炳亭先生《高效课堂的路径》的报告。他的报告令人耳目一新。他认为教育的问题是“课堂的问题”。要变苦学为乐学,尊重儿童的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变控制为放手,从差异出发,实现学习超市。要实现减负必须要有课堂效益。针对减负他提出了几个追问:学习是何时成为“负担”的?减负是减量吗?教师是“董存瑞”吗?没有教师的解放岂有学生的解放?他指出让一个人呆在一个不成长不进步的环境里就是最大的野蛮和假慈悲。关于素质教育,关于学生全体和全面发展,他认为所有的素质教育都必须回到课堂。他指出一切教学的出发点都必须是“教皈依于学”。“尚学”就是让学生动起来。教育需要的不是抱怨观望而是行动。可以质疑,但不能刻舟求剑,硬套理论。课改说穿了就是颠
覆,就是另起炉灶,关键是有多少“新教师”。教学必须是基于儿童的,“非成人的”认知方式的不同,教育的两大使命:发现儿童和发展儿童。李炳亭先生认为教师一节课可以从:状态、参与、效果、流程、师德五个方面去加以评价。最后我们听取了山东昌乐二中校长赵丰平《高考成绩是教育的副产品》的报告。
4月29日上午,我认真观摩了江西宁达中学范会老师在武侯实验中学八年级(12)班关于《功》的一节示范课。之后我又认真观摩了哈尔滨163中学王展鹏老师在八(17)班关于《功》的一节示范课。下午在八(2)又认真观摩了临汾新立学校申菲菲老师《物体浮沉条件》的一节课。对于他们的课我们认真听取了专家的讲评和上课教师的说课。他们的课都是两节课连上,第一节课教师分发《学习指南》、布置预习任务。学生们都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该独立完成就独立,该合作就团结协作。学生们的学习品质总体都很好,敢大胆发问,能深入探讨,在学习小组内和小组间经常会发生激烈的争论,都试图说服对方,教师只是作一些总体上的指导。在教室里一般都有三块黑板,这些黑板按区域分给各个学习小组,用于展示在学习过程中得出的结论或出现的问题。
在短短的几天里,学到的看到的虽然不多,但受益匪浅。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通过比较使我们明白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我县有效教学开展也有几年了,积累了一些好的方法和经验。在回程的火车上滕主任满怀信心地说,叫我们的教师去上这些课我相信你们上的一定不比他们差。
通过这次考察活动,坚定了我们搞有效教学的信心。相信我们不仅能搞好有效教学,而且会做得更好。
2011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