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尔街书读后感
最近特别喜欢读一些历史类的书籍,自己想学习金融学,就读了金融发展的一些历史,现在正在读《华尔街的崛起—伟大的博弈》,他描写了华尔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最后发展为全世界金融中心的历程!通过读这本书发现几乎每次大的金融变革发展都是在战争之后,或者是在大的金融混乱之后发生的,还有技术的发展也给金融变革产生的极大的影响!这些战争有:美国独立战争I(1775~1783)、南北战争(1861-1865)、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最著名的金融混乱是1929股市的泡沫破灭,这是美国金融业的重要转折点,从此金融业慢慢走上了政府监管的道路;影响最大的技术发明是:电报和电脑的发明,华尔街书读后感。
战争往往与经济密不可分,金融又是经济的制高点,战争往往因为经济原因爆发,经济原因也是最后胜负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所金融在往往战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从南北战争到世界大战都是如此,所以战争促进了金融业的变革和发展。
金融混乱的原因有很多,但有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泡沫”,金融业自从诞生之日起就充满了投机,那是完完全全的投机,投机就必然会产生价格和价值的背离,人们更多的是受心理的影响,这就是泡沫形成的温床,当泡沫破灭时,就是金融混乱的产生之时,泡沫越大,混乱越大!刚开始金融业缺乏政府的监管,更有甚者是政府参与投机,到处是不断的寻租的法官、政府官员和投机家。所以从一开始美国的政治就分为两派,一派是保守派,一派是改革派!这两派的斗争决定了美国历史的进程和金融发展的历程。
电报的发明是伦敦证券交易所到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信息传递从几天缩短到几秒,大大如今了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电脑的发明则使股市当中频繁的交易能够准确无误的进行,在此之前由大量的交易不能确认,给整个市场造成了不良影响。
从华尔街的崛起我们看到了美国的崛起,看到了金融业在世界舞台当中扮演额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个新事物从无到有,从小大一定是一个不断克服自身问题的过程,这给我们国家金融业的发展和建设有益的启示,现在我们的金融业还很落后,问题还很多,但我们不能因为有问题就排斥它的发展,我们应该抓住历史的契机不断的改革、创新,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一个金融强国,现在金融竞争是国家竞争之间的制高点,金融业的滞后将会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致命的打击和影响。
“尽管有数不清的海滩,人类依然扬帆出海,同样的道理,尽管有无数次的股灾,人们依然会进入这个市场,辛勤的买低卖高,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将手里的资金投入到股市,去参与这场伟大的博弈”,美国财经作家约翰.S.戈登在他的名作《伟大的博弈》中深怀感情的写道。单纯从科学的角度讲,“博弈”是一门在常人看来神奇而枯燥的学问,而在社会领域,尤其在政治经济领域它又更多的象征着不同利益集团的相互妥协与尔虞我诈,是个并不那么“光彩”的词语。但是戈登先生却在“博弈”二字前加上了Great这个词语,“伟大”这一充满了光辉意义的词语能与在市井中传言的充满了血腥与丑恶的金融领域相匹配吗?《伟大的博弈》这本书正是试图向读者阐述这个问题,即在华尔街成长的350年里,在这条街上发生了许多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其中有丑陋,有高尚,有辛酸,有光荣,但是在这个“伟大的博弈”的过程中,华尔街逐渐成为世界金融的中心,成为了一段世界金融史上的不朽传奇。
传奇总是伴随着丑陋,因为真是丑陋使得那些光荣显得光彩夺目。这本书以并不长的篇幅讲述了华尔街350年的历史,在书中,我认识了华尔街历史上那些传奇响亮的名字:汉密尔顿,杜尔,德鲁,范德比尔特,摩根......这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在描写华尔街的各个时期时,都会抽取这个时期代表性的人物来描述。可以说,华尔街的历史正是这些人的历史,他们不是每个人都堪称伟大,他们更多的都是追逐利益的商人,但是由于追逐手段的不同,是他们有的人像人间的魔鬼,有的人像地狱的魔鬼,是的,似乎除了汉密尔顿之外,在华尔街没有天使可言,即使是享有盛誉的摩根也是如此。对于金融家,人们一向不吝惜的以贪婪,冷酷这些充满了“邪性”的词语来形容,但是同时人们也对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手腕与智慧而惊叹
本书既是一个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的选股回忆录,又是一本难得的选股实践教程和案例集锦。从某种角度来看,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回忆录,即便是作者本人也这么认为。这样写的好处之一就是读者不会觉得无聊,不会认为本书与一些教科书一样枯燥无味,毕竟,看故事要比听理论说明要有意思的多。本书精选了21个选股经典案例,涉及零售业、房地产业、服务业、萧条行业、金融业、周期性行业等。这不仅是林奇选股的具体操作,更是分行业选股的要点指南。本书还归纳总结出25条投资黄金法则,作者林奇用一生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凝结出来的投资真谛,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牢记于心,从而在股市迷宫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在本书的开头,作者和以往一样给业余投资者们大气,接着就简单回忆了他在执掌麦哲伦基金时的选股之路,读后感《华尔街书读后感》。再接下来的是本书的重点所在,那就是作者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中选股。至于最后给出的25条选股法则,更是应该被所有人牢记在心。
要看透这本书我们先来看看林奇的基金之旅,从1977到1990年可分为早、中、晚期三个阶段。
早期在麦哲伦转为封闭基金的4年里,没有新客户和高比例的赎回,迫使林奇不断找新股换旧股,保持了很高的换手率,他因此熟悉了大量的公司和行业,为以后管理百亿基金做好了准备。他最重要的收获,是懂得了自己做研究的价值。主要教训是:“提早放弃好股票,正应了‘拔苗助长’的格言”,由此他深刻认识到盯住那些越来越有吸引力的公司的重要性。这对热衷于“波段操作”有吸引力公司的国内基金经理来说,是不是一贴清醒剂呢!
中期随着基金重新开放,林奇越来越成为一个有耐心的投资者,基金年换手率下降了三分之二。这里,需要特别提出两个对国内基金颇有借鉴作用的做法:一是忠实公司独特的研究机制,它一改由基金经理挑选分析人员推荐的股票,将研究工作交分析人员去完成的传统做法,让所有的基金经理各负其责,独立研究,并对其结果负责。二是麦哲伦赋予林奇买卖决策的自由度。没有人老盯着林奇的一举一动,也没有每周排名的骚扰,他只需要面对每年一次的成绩评估,其余时间全部用来独立决策。
晚期麦哲伦的规模一路飙升到百亿之巨。恰在此时林奇遭遇1987年股灾。对基金而言,主要教训是满仓的风险:股灾发生时要应付潮水般的恐慌赎回,本来应该买进的时侯却被迫卖出。林奇由此总结出永远保持10%现金的基本原则。
我认为这本书中首先告诉投资者的是在所有投资里最好的投资是股票,这个是做股票的前提。从书中我总结出做股票成功需要的几点要素。
1.耐心。彼得林奇谈到这点时说要不理睬环境的压力,坚持到投资成功。缺乏耐心的投资者总是盲目的在股市中追涨杀跌,他们经常为欲望所主宰,在股市热火朝天的时候急急忙忙地买进,而当股市大幅下跌的时候,因为心理恐惧又慌忙的卖出。这个市场永远存在机会,但把握住机会需要的是耐心。要有耐心去研究公司的情况,发现适合的公司买进后要耐心的持有。
2.勤奋。勤奋不一定就能成功,但不勤奋肯定就不会成功。彼得林奇每年花大量时间在研究分析公司的情况上,每天工作要10几个小时。这就像沙里淘金,一捧沙子里不见得会发现黄金,可不断地从手上过沙子,黄金是迟早会发现的。
3.善于发现。日常中我们会接触到许多和上市公司有关的产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经常能从中找到机会。在天涯的经济论坛上看到过一个网友写的文章,是他在吃过一家餐馆后对这家餐馆的分析,扬扬洒洒地写了不少。我很佩服这个网友的敏锐的观察力。我们每天也接触很多东西,但是我们不善于发现,其实很多机会就此错过了。拿股票来说,从前年下半年开始,全国性的购车热一直到今年上半年才有所减退。只要深入地想一想,就会发现汽车业的股票里存在很大的机会。因为积蓄了几年的购买力突然爆发,汽车行业的业绩肯定会大幅的增长,而这必然也会大幅推高股价。长安汽车一年内从5元到20元,其余的汽车类股票也都最少翻了一倍。汽车的热销是很多人都亲眼目睹的,但是由于不善于发现,让资金翻番的机会就这样从身边错过了。彼得林奇的观点是喜欢这家公司的产品,你可以在买产品的同时考虑购买它的股票(如果它是一家上市公司)当然你要进行细致的分析。还是以汽车作比方,如果你在2002年6月买一辆羚羊,当时可能花9万元,你在买车的同时花相同的钱买进了长安汽车的股票(因为它是羚羊轿车的制造者),那么持有一年后它的市值大概在25万。刨去成本,等于你在市场上又赚了一部同等的轿车。到了2003年6月,市场上几乎所有人都说汽车类股票是好股票,那时可以肯定汽车类股票时被高估了。林奇的观点是不要碰最热门行业里最热的股票。那么在那时,你就可以抛出你的长安汽车了。
本书中还有些观点很值得我们牢记。
1.做股票是长期投资。市场短期的走势是无法把握的,所以人为的去预测市场是很愚蠢的事。可市场的长期向好是可以肯定的,所以只要坚持长期投资,最终就能获取超额利润。做到长期投资首先要做到的是投入股市里的必须是闲钱。你不能因为生活所迫而被迫去卖股票,那样可能在你正要收获之前而功亏一篑。我自己就有这方面的教训,在99年5.19行情前被迫卖掉所有股票,而当时我手中持有的正是以后的大赢家。其次如果能做到就是均衡投资,比如每个月以一定的钱去买股票。这样能避免市场的干扰。当然每个月花一定的钱去购买可能不太适用于股票而更适用于基金。
2.买股票是因为你喜欢这家上市公司。在中国股市这么多年,以前一直都是由一个错误的观点:跟庄。还有就是在国内股市里大家更关注技术分析。可就我个人观察,世界上的投资大师如巴菲特、林奇,他们都更注重价值分析。那就是这家公司如果业绩在逐年提高,那么这种提高就没有理由反映在股价上来。他们很少去关注股票价格曲线。国内股市这么多年,一方面是因为国有股一股独大,一方面是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不真实,这就造成我们很难去做价值分析。而造假的盛行就使庄股大行其道。好在自2001年以来的下跌使以往的这种人为操控大大失灵了,也是虚高的市盈率降了下来。这就可以让我们能多少应用价值分析。毕竟股市终究是要规范的,而规范的股市终究是要看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的。其实就算是在以前庄股盛行的年代里,也是有真正有价值的公司的。
个人有好的素质,头脑里有正确的观点,又掌握了好的方法,股票也就不像外表那样看着那么神秘莫测了,那时离成功也就不远了。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坚持到底。
第二篇:华尔街读后感
华尔街读后感
从昨天到今天上午,我花了一天半时间,一口气通读了你和雪城小玲的大作《绝情华尔街》,229页、20多万字,一页、一字未落,全部读完,现仍沉浸在你们的作品中,连敲键的手指还在颤抖,赶快乘兴完成我对你的承诺——谈点读后感:
首先,我真的要感谢张瑜,是她让我认识了你和雪城小玲两位极有天赋的朋友,把我引入了你们这些当年率先出团深造并在他乡成才的可爱可敬的朋友的圈子,否则我哪有福份细读一位海外不相识的作者作品呢,华尔街读后感。不仅如此,我原以为你们久居海外,爱国心、报国志已被洋学问所取代,但从作品中得知,你们的爱国心、报国志不仅没有因绝情华尔街而衰减,反而随着对华尔街的深刻认识而越发炽热、滚烫。通过你们,我感受到了当年那些出国潮中的海外赤子们没有沉沦,他们同祖国内地的朋友们一样,在异国他乡、仍在以自己的方式,为祖国工作着、奉献着。你们用自己的方式和作品,唱出了一曲感人的“我爱你,祖国!”我为有你们这样的朋友而骄傲!
你们作品的最大价值在于:
它第一次从中国留学生的角度,揭示了美国资本主义内部的经济生活,恰在国人和学者密切关注并寻找金融危机内在原因的时刻,用艺术的方式为国内提供了一个生动的“美国金融危机学”教材。你以你的经验、常识和天赋,将国内经济学教授们难以讲清的虚拟经济的种种乱象,在故事中间,一个个刨析开来、洞悉清楚,成了我这个不懂经济却爱好经济学的读者学习西方经济学最好的辅导读物,读后感《华尔街读后感》。我相信,你书中引用的许多资料都不是虚拟的,是完成可以拿来引证的。因此,将你的作品纳入最畅销的经济文学作品,我举双手赞成!你的作品是文学作品,但于无形中,你可能为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至少在经济知识普及方。
在反映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生活方面,你们的作品也独树一帜,较之其他作品更加深入地反映了深层次的矛盾和生活侧面。“我”所涉足的,是美国、也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最核心的经济心脏,所经历的事件也是过去几年和当今正在发生的对全球都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因此你笔下的人物,不只是在东西方生活异同领域内的局限,而是深入到了矛盾的内部和核心层面。而对此,作者是站在一个有正义感、有先进理论支持的中国留学生的立场上加以分析的,角度新颖而别致,领域深入而前沿,大气而广泛,视角宽广,引发人们对众多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的联想。这是一种站在更高层次上生活,也是一个更高层次上的汇报和研究。而目前国内文学届反映这种生活的作品尚不多见。
沈敏特老师在代后记中说,这不是你们的生活自传,但我却不这样认为。我相信,这部作品有很多内容是你们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或者是你们加你们朋友的生活的真实写照——尽管我对你们并不了解。通过你们的作品,我了解了你们,了解了你们的生活与情趣,走进了你们情感的深处。你们的学识、情操、理想和追求,通过你们优美而流畅的文字,搏得了我的敬仰。阅读中我常想,在你们那样的环境里,仍然如此这般地坚守着,追求着,不容易啊!向你们致敬!
因时间关系,好的地方不多说了。作为朋友,我也有个建议与你们交流,不妥之处,敬请原谅:
我觉得最大的不足是结构问题。因为小说讲的故事一定要有一个中心结构。如果你还想将这部作品改写成电视剧或者电影,一定请你注意这个问题。事实上,我目前正在为同样的问题所困扰——过早地结束了我的中心情节,后边的故事太散而一时又接不上。如果开头那个倒叙能持续下去,一直延续的结尾,最终在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中形成高-潮,那么你的作品一定会更加好看。
不好意思,开饭时间已过63分钟了,我先说这些吧。谨供参考。
第三篇:华尔街读后感
华尔街读后感
周小璐 200800620817
华尔街——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从百老汇路延伸到东河的一条大街道的名字,全长不过三分之一英里,宽仅11米,是英文“墙街”的音译。街道狭窄而短,从百老汇到东河仅有7个街段。1792年荷兰殖民者为抵御英军侵犯而建筑一堵土墙,从东河一直筑到哈德逊河,后沿墙形成了一条街,因而得名“Wall Street”。后拆除了围墙,但“华尔街”的名字却保留了下来。然而,它却以“美国的金融中心”闻名于世。美国摩根财阀、洛克菲勒石油大王和杜邦财团等开设的银行、保险、航运、铁路等公司的经理处集中在这里。著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也在这里。这是现实中的华尔街。华尔街依托于美国经济,服务于美国经济。从一条非常普通的小街成长为美国乃至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成为美国资本市场的代名词。纽约从美国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城市,成长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美国从一个不毛之地,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华尔街的魔术不仅在于为政府筹资,纳斯达克——很多科技企业的梦想之地,也为新经济中大量中小企业的创业提供了一个融资的平台。从1971年纳斯达克第一次进入人们的视线开始,它已经帮助微软、思科、google、ebay等众多今天耳熟能详的高新技术企业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而中国的百度、携程等互联网企业也在纳斯达克登陆,品尝到了国际金融市场给初创企业带来的资本力量。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是源于纳斯达克本身的宽松环境,公司只要过了12个月的存活期,就能够在纳斯达克上市。在此之前,其他的上市要求都极其严格,甚至说苛刻,对于初创企业几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比如国内的上市要求最低要有连续三年的盈利)。而正是纳斯达克这样一种全新的交易平台的出现,让美国再一次在全球高新技术竞争中占得优势。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虽然也逐步完善了自己的金融体系,有了自己较为完善的资本市场,但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中国的股市尚有不足,并没能够承担一个国家加速发展的最大源泉,我们还是太依赖政府投资、吸引外资投资。我们的资本市场也没能够给创业公司带来真实的好处,虽然有了创业板,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成功,最后很多高新企业还是选择去国外上市,避免被国内的较为盲目的投资带来的波动所干扰。虽然中国的经济实力在这三十年有了飞速的提高,但是与此对应的制度建设和文化观念转型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
虽然华尔街有很多不成功,甚至很多人觉得非常黑暗,但作为全球第一的金融中心,全球相对最为完善的资本市场之一,华尔街的历史值得我们去研究,其经验也值得我们去学习,当然还有更多的教训值得我们去反思。未来世界经济的中心必然会转移到亚洲,无论是上海、香港,抑或是新加坡,可能会逐步取代纽约成为世界新的金融中心,到那个时候,我们又将如何利用好自己的金融地位?不断的吸收外国的先进经验对我国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让我们国家的发展突破现在的模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希望我国有一天也能发展出一条能影响全世界金融的中心。
第四篇:华尔街读后感
《华尔街》读后感
华尔街位于纽约曼哈顿区的南端,它是一条西起百老汇大道,向东一路延伸至东河旁的只有500米长的街道。但恰恰是这只有500米长的街道,成就了美国。它是美国资本市场和经济实力的象征,它始终在影响和牵动着全球的资本市场和全球经济。
在华尔街这个吃人的地方,只要稍稍有所懈怠,你就会被淘汰,这里拥有着来自哈佛等各大名校的毕业生,而在这里工作的他们的收入是其他毕业生收入的三倍左右。然而,高收益带来的必然是你的高回报,在这里工作的人都是十分聪明的,他们的工作压力亦是非常大的。在华尔街的资本家们,体内都流着资本的血液,资本家特有的嗅觉让他们知道如何去发现和创造财富,财富是他们一直以来的追求,而华尔街这个市场正好给他们提供了便利之处。在这里,他们利用一切对自己有利的因素,不顾后果的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然而就因为这一次次的贪婪也可能会将他们自己推入只追求金钱欲望的深渊,由这里引发的经济危机和大萧条则是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然而,这并不能说明我们就要抛弃华尔街这个资本市场,虽然它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损失,但是它所创造的财富是远远超过它对财富的破坏,地铁的扩张、运河的开凿、电灯的推广、美国好莱坞的成功等等很多决定人类进步的技术和发明因为它的推动而得以提前实现则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说过两句话:一是交易所是豺狼,因为它存在着许多内部交易和不确定性;第二句便是,如果没有这个市场,这个世界今天还没有铁路。所以说凡事还是要看到它的两面性,收益与风险是同在的。
在这十集的电视纪录片《华尔街》中,第一集《资本无眠》给我的印象是很深的。他是从华尔兹一个投资银行的股票交易员科特入手的,科特每天早上5点就要坐轮船到华尔街去上班。科特每天要负责股票的交易,他还要对市场进行观察从而作出自己的分析,在这里0.1秒的时间内就有着无数的可能性,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让信息能在全球无阻碍的流通着,从前这里没有先进的技术时,地上到处都是他们写的纸条,然而现在的情况是交易大厅中每个人都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就可以通过机器知道信息。当他们对资本市场做出分析后,之后全球都会知道这里发出的消息,华尔街牵动着这个世界,从此资本进入无眠时代。诞生于400年前的华尔街,本质上讲,是荷兰人对外扩张的产物,是贪婪的产物,这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华尔街的性格。现在在华尔街这不到一公里的土地上聚集着2000多家的金融机构,有着40多万的金融从业人员,是全球就业密度最高的地区,在这里竞争的残酷性是不言而喻的。片中就提到在这里,兔子要变成绵羊,绵羊就要学会变成豺狼。资本无眠,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很清楚的的知道在华尔街就是要不停的赚钱,正是这种欲望在不断推动着全球经济在往前发展,当然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带来来危机。
虽然现在的资本市场仍然在美国,但总有一天它会转移到亚洲,这是必然发生的事情。现在的世界金融和货币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影响到世界的每一个人,所以健全金融体系和国际货币体系关系到每一个国家,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利益。在很久之前,西方列强就已知道
金融的重要性,所以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建银行,英国尤为突出。资本一直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而它的主要内容就是钱,就是货币,所以金融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在《华尔街》纪录片中提到,当中国被英国打开封闭已久的大门后,中国逐渐认识到英国的技术的先进,但忽视了制度和文化的发展,学习技术在一段时间内的确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却导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金融危机,股票市场低迷,股票价格也跌了80%到90%。就是这次的金融危机,虽然带来了沉重的经济破坏,但同时也在中国塞下了金融制度的种子,当时的中国并没有能够建立起一个完善的金融制度和体系,所以没有能够实现大国的崛起。然而20世纪后的英国也是因为没有及时实现金融的创新而逐渐被美国取代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美国南北战争中,大都认为南方是因为北方发达的金融体系而导致了战争的失败,这无一不在透露和说明着金融的重要性。金融的主要作用就是要实现资金的高效融通和分散风险的作用,华尔街的资本之网是洒网全球各个领域的,无论是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还是娱乐行业等等,都是借助了华尔街的力量,比如说华尔街的好莱坞,没有华尔街这个资本市场,它是难以发展到如此的,就连中国的500强企业中就有490多家和华尔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就是金融的力量,是人为而达不到的力量。从《华尔街》 中,我们看到了华尔街给美国带来了许多好处和利益,这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的,我国必须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这样才能实现我们的国家复兴计划,但是,我们也不能被这样的利益冲昏了头脑,因为美国在享受着华尔街的福利时,也
在默默承受着它带来的破坏,应该可以说是全球都在承受着这样的破坏。华尔街也进行了两次非常重要的调整,进行了大量的金融改革。所以从这样的华尔街中我们必须要吸取到教训,同时也可就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借鉴美国的经验对我国的金融发展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完善。我国的金融发展史还是很短的,不成熟的,我们还有着很长的路要走,但正是因为前面有许多的经验和教训,也大大缩短了我们要走的路,终有一天我国将有一条类似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之街。
第五篇:《华尔街》读后感
《华尔街》读后感
在美国有一个古老而充满敌意的笑话说:华尔街是这样一条街,它的一端是一条河,另一端是一座坟墓。虽然,地理上的华尔街非常小,而在真正的意义上,华尔街是美国的资本市场乃至金融服务业的代名词。带着种种的好奇,我打开这本书,再次走近华尔街,端详华尔街。
毫无疑问,现在当我们说起华尔街,是指这个真正意义上的华尔街,它早已远远超越了这条小街,也超越了纽约市最繁华的市区——包括华尔街在内的纽约金融服务区,而发展成为一条遍布美国全国的金融服务网络。
在吴敬琏先生为该书作的序中写道:以华尔街为代表的资本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核心架构。它的一举一动、一起一落,都对这一体系中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每一个人的生活发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和了解它的特点和规律,就成为试图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们必做的功课。然而,华尔街却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机体,要把它看清楚和说明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华尔街证券市场建立两百年来,对它进行报道、评论、称颂和抨击的文章乃至影视作品可谓车载斗量,但是它们对华尔街的评价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有人把它称为金融的神殿,美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驱动机;在书中也有人说,华尔街乃是金融罪恶的渊薮,制造了历次金融危机。
华尔街创造财富的力量远大于破坏财富的力量。一方面,由于华尔街贪婪、逐利的本性,不断引发金融危机,对财富造成了很大破坏,这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尤其明显,如全球股票市值2008年末几乎较高峰时下跌了一半,金融衍生产品名义价值下降了近60万亿美元,全球信贷损失也将超过2.2万亿美元。另一方面,华尔街是撬动美国经济的杠杆,从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到两次世界大战,从19世纪末美国工业化进程到20世纪末新经济转轨,华尔街在美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承担了不同的使命,并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从某种意义上讲,华尔街创造了现代美国。书中提到人们把每次经济危机都刻在记忆中,但有时候这些都变成了书本上的文字。大萧条时代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们一直以为同一批人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但我们不久前才发现,犯错误的仍然是这一批人。
我们在金融理论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是可坚持的理论,人们在某些方面变得越来越聪明,但是别的行业一样也会犯错。例如,核能,这是一个杰出的科技,但我们仍然可能会犯错,让我们的计划毁于一旦。金融也一样,它很强大,但任何强大的东西都是危险的,需要正确地操控,要有管理者仔细检查并确保人们没做莽撞的事。
我认为现代金融理论是一项美妙的发明,数理金融像数学物理一样成了先进领域,但我觉得这些人在定义自制力方面忘记了人为因素,他们忘了普通人有时候守规矩,有时候不守规矩。任何需要人为努力的领域,都需要小心注意,那才是我们对待金融应该采取的方式。
当前,中国正在加快构建强大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需要拥有更为开阔的国际化视野,认真吸取包括华尔街在内的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经验与教训,设法去芜存菁、存利除弊。通过仔细阅读《华尔街》之后,我进一步了解华尔街、加深
对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发展的认识,同时也对日后的工作和继续学习带来了无穷的帮助,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