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协会内部审计职能及其原则
协会内部审计职能及其原则
根据管理职能和协会具体情况特制订协会内审职责。
一、总则
为使协会能够政令畅通,各就其位,各负其责;加强内部审计是协会管理制度的需要,同时也是确保协会资产保值增值,维护项目、活动的开展科学、严谨、有效,促使协会从根本上转变其经济增长方式,发挥应有的作用。并在协会成长的过程中给全体员工带来效益与能力的成长,加强协会内部审计已是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一、协会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
1.动态监督职能。审计监督在规定的范围和时间内,重点进行协会财务收支和财经纪律方面的审查。在审计的重点上,将突出对经营管理状态的动态监督;在审计的内容上,以效益审计、责任审计和内控制度审计为主;在审计的方法上,审计与调研相结合,由事后监督向事前控制转变,并加强综合审计。
2.管理控制职能。内部审计评价协会各方面的计划、预决算方案、投资可行性、揭示企业经营中存在的弊端。
3.决策服务职能。
3.1 通过内部审计在协会内部承包的经营中,给协会秘书长提供有效数据,为承包考核兑现和制订出新的承包经营目标打好基础。
3.2 在内部重组改制撤并中,通过审计摸清家底,防止资产流失,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客观真实的依据。
3.3 通过对(经理)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考核他们经营期间的业绩,考核他们的经营效果,资产是否增值保值,协会的资财有无损失浪费,有无违规违纪现象存在,给协会决策层任用干部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内部重点审计的主要内容:
1.抓好协会经济效益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不仅涉及到财务收支方面,而且要对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进行审计。
2.检查评价协会生产经营的指导思想,是否从协会整体利益出发,坚持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当前经济效益与长期远经济效益相统一;
3.检查协会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4.审查协会的产供销计划、人财物管理、经营决策和内控制度等,是否健全、科学、合理、有效;
5.以降低成本为中心,审查企业投入产出的整个经济活动是否具有效率性、效果性及经济性;
6.对各个项目审计之后要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薄弱环节和潜在漏洞,以便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内部审计应当始终围绕经济效益作文章,并不断拓宽效益审计的领
域,坚持根据本协会的实际情况,开展对协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各环节的效益审计。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具体的措施,促进企业增收节支、开源节流、降低成本费用、挖掘内部潜力和提高经济效益。
7.审查制订内部控制制度是否与职能部门各自职责相协调,是否符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确定经营目标、采取的控制方法和措施是否有效;
8.审查内部控制制度制订是否设置必要的信息反馈环节,以实现有效控制;
9.审查制订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对经营管理全过程的关键控制点进行有效控制,评价其使用效益和运用效果。
10.财务审计,包括审查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完整性;审查财务收支的合法性以及遵守财经法规情况;
11.审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
12.对协会的资产、负债和损益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重点检查评价各种资产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
13.检查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真实完整性、合法合规性;
14.检查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真实性及其结构的合理性;
15.检查各种收入是否按规定全部入账,各种支出是否合理合规等。
16.审计协会各项资产、负债和损益核算的真实情况,分配是否
合规等。
三、协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1.内部审计应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企业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管理职能部门,向本单位负责,是企业管理机能的一部分。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计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因此,内部审计要做到的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使之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首先,要对协会的计划、决策进行审计,审查决策方法的科学性,审查决策所依据的资料、数据的可靠性,审查决策有关保证措施的可行性和执行情况与结果。在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内审机构应积极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对各方面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和论证,提出自己的意见,作为企业的决策参考。项目上要进行跟踪审计调查,对计划的实施、方案的落实和决策的执行、经济效益和工作效果进行分析。当经济活动结束后,内部审计应对计划、决策的完成情况作全面、综合的审查、分析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降低企业在项目建设中的消耗,挖掘企业的潜力,从而保证企业预期效益的实现。
2.专项审计调查,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各种决策依据:其一是为经营决策提供政策上和经济上的论证;
其二是对重大经营业务、项目投资等进行风险评估以防止决策失误,避免经济损失;
其三是反映经济活动中带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其四是对企业各种决策实施后取得的经营成果进行评价,使企业领导者迅速了解改革措施是否得力,决策行为是否完善,企业资源是否充分利用,以便企业领导者能够及时调整决策,促使企业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第二篇:内部审计的职能
内部审计的职能。
笔者认为,将管理职能归结于内部审计的职能之一是有失偏颇的,理由如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的职能要求内部审计机构不能承担任何具体的管理责任。内部审计的职责之一是接受委托对本企业其他职能部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 行监督,对企业整个管理系统的有效性、科学性进行评价,因而,要求内部审计 相对于其他职能部门来说是独立的,只有这样,审计工作的质量才有保证,审计 人.员发表的意.见、结论、建议的公正性才不会受到影响。要做到这一点,内部审 计机构就不能是企业管理职能的具体履行者。否则,内部审计机构将不可避免地 受到管理部门的制约,它的独立性将被严重削弱,也就无法以应有的独立身份去 履行其监督职能,那么内部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性和权威性,也将受到怀疑,不 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内部审计为管理服务,并不意味着内部审计人员参加日常的经营管理。内部 控制制度是企业的管理活动,贯穿于各项管理职能之中。日常的控制体现在各项 业务处理程序上,由管理部门设计、具体管理人员执行,比如对经济活动的稽核、验收、复算、核对等等。内部审计人.员不是某一业务岗位的管理人员,即未被授 权从事某项业务管理活动。因此,不应参与业务控制程序的日常工作,应回避参 与日常业务控制程序的实施,即使有时管理部门分配内部审计人员从事一些非审 计工作,应当明确,他们不是在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同时内部审计也无权替代 管理部门的权力和职责,也无权.控制和指导具体的业务管理工作,对日常业务控 制不负有责任。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就是就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情况向领导提供 信息。而履行管理职能,则是指实际加入管理的运作过程,实施具体的管理行为,实施人员必然参与了管理,留下了管理的痕迹,发生了管理的效果。‘而内部审计 部门所执行的是一种综合的监督、控制,它对管理的控制予以再控制,对管理的 监督予以再监督。
内部审计能否促使企业加强管理,还取决于审计的质量和领导的重视程度。内部审计是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各项管理进行客观评价,提出改进的 意见和建议来发挥其加强管理的作用的。内部审计能不能达到加强管理这一目 标,一方面取决于内部审计的质量,即内部审计人员能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 和建议,值得企业领导给予充分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企业的最高管理部 门能否接受和采纳内部审计的建议。如果内部审计的有益建议被采纳,并促使企 业管理迈上新的台阶,内部审计就为加强企业管理做出了贡献,相反,内部审计 人.员未提出有益的建议或这些建议未被采纳,则内部审计就没有起到加强企业管 理的作用。
服务只是内部审计设置的目的之--—一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而咨询,又是服务的一种形式,因此,不能将两者上升为内部审计的职能。
第三篇:浅议内部审计如何充分发挥服务职能
浅议内部审计如何充分发挥服务职能
摘 要:内部审计在企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做出了贡献。传统的以“查错防弊”为主的财务领域的内部审计,已经远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且内部审计“服务”的特色不明显。为了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内部审计人员要树立参与服务的理念,做好内部审计工作时除要发挥内审工作的监督职能外,还要充分发挥其服务的职能。
关键字:内部 审计 服务 职能
内部审计服务职能的含义
1、内部审计应为领导决策、宏观管理服务
企业内审部门工作计划应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群众反映强烈和领导最关心的问题来制定,在及时、准确、客观地提出发现的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为领导、管理层解决问题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并及时纠正已经产生的问题,堵塞管理漏洞,帮助企业增加价值。
2、应为被审单位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内部审计要本着“一审、二帮、三促进”的原则开展审计工作,把为被审单位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审计全过程,实行边审计、边帮教、边落实。发现问题只是审计工作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帮助分析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并督促落实整改,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提高经济效益。比如说审计过程中发现个别单位对采购管理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如果是经办部门的理解偏差导致,应当建议定期进行培训;如果是人为失职行为导致,就应当建议管理部门加强考核并追责。
3.从广义上说,审计监督本身就是一种服务
在依法审计过程中,对查出的被审单位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违规、违纪的经济事项,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挥霍浪费等违法犯罪案件,依照法律、法规进行严肃认真的处理,该上缴的限期上缴,该处罚的依法进行处罚。因此,审计监督的服务作用是从直接和间接两方面体现出来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其主要服务形式。
4.利用工作优势,提供咨询服务
内部审计人员在收集资料、认识并评价风险的过程中,对改善经营和管理行为产生了深刻见解,这些见解可能会对机构带来诸多利益。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以咨询、建议、书面报告或通过其他的形式呈现出来。内部审计应该利用其工作具有综合性和接触面广的独特优势,提供建议以及相关的服务活动,以增加价值并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完善内部审计服务职能的建议
企业经营的好坏与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下面就如何发挥审计服务职能提出几点建议。
1、从微观角度去查找问题,从全局、战略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
内部审计是通过对企业内部单位进行常规或专项审计工作来实现其职能的。虽然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查的是一笔笔资金,一项项业务,一个个项目,这些都是局部问题,但审计人员不能被这些微观现象所限制,要用全局的、战略的观点去分析问题的实质及产生问题的原因。要善于从一笔笔资金流动中发现管理上存在的漏洞,通过对大量微观信息的分析,综合归纳出具有全局性、有建设性的防止问题重复发生的措施,为领导提供完善体制、改进机制方面的建议,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2、内部审计工作要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来开展。
作为企业的监督与服务部门,要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来,对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合理性进行审计;对建设项目、采购管理进行跟踪审计,并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内部审计只有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运用审计所特有的技术和方法,审计工作的成效才能显现出来,最终得到领导的重视。如果企业内审工作不是通过监督以发现问题,帮助企业领导解决问题,就会脱离企业的中心工作,审计的路就会越走越窄,体现不出审计的作用与效果,结果形成审计部门不是被撤并就是形同虚设,更谈不上领导重视。
3.关注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增强服务质量。
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经营区域的扩大化,企业内外部交易频繁且业务量大,管理活动日趋复杂。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还要成为懂专业、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其实,很多审计人员并不是不想提供服务型的审计服务,而是因为感觉知识层次不高,知识老化,无法提供服务型的审计。这就需耍引起企业的足够的重视了,一方面要吸收一些知识水平高的年轻人才,另一方面要使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有种“我要学”的思想,只有人员的素质高了,才能提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建议,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才能得以发挥。
4.审计关口前移,从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延伸。
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协助企业管理者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防范风险,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作为熟知企业内情的内部审计人员,要责无旁贷地参与到事前决策中来,通过日常掌握的信息和审计中发现决策的不完备之处,向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依据和建议,使之尽快修改完善。事前、事中审计防范比事后审计揭示、纠正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因此,审计工作必须向前延伸,对管理行为实施全过程监控,为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提供服务。
5.树立现代内部审计服务理念。
内部审计人员常以监督、查错的面目出现,这很容易引起被审单位和人员的对立情绪,甚至采取不合作的态度,给审计证据的收集、取得造成一定困难,不利于审计工作开展,也不利于审计意见的采纳及实施。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一是耍改进审计工作方法,在开展审计工作之前与被审单位进行沟通,积极寻求他们的合作。二是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共同分析其原因以及可以采取的对策。只有把监督寓于服务之中,才能减少被审单位的对立情绪,达到既实现对财务行为进行监督,又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的目的。
现代企业面临复杂多变的环境,变幻莫测的经营风险以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这种环境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因此,只有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实现内部审计职能从“监督型”向“监督与服务并重型”的转变,才能应付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也才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第四篇:内部审计职能重监督
(1)内部审计职能重监督,轻服务。内部审计机构是适应企业的内在需要设立的,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它能为企业加强内部治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企业对内审在促进企业发展、实现风险防范的作用认识不足,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职责和功能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查错纠弊的层次上,而这种内部监督不力,内部审计部门职能弱化的现象,在现代经济发展形式下,单纯依靠政府审计或民间审计来促进企业合法经营、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和作用不甚理解。有些企业管理人员经常将“内审监督”与“会计稽核”混淆不清,或者将审计工作与纪检监察工作等同起来或相混淆,有的甚至将企业自主经营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对立起来,由于有些内部审计人员由于指导思想上存在误区,未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内部审计应该开展的工作没有认真开展,未能发挥内部审计应有作用。有些内审人员则由于工作不好开展而心灰意冷或充当好人,使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
2.责权不对等
权利、义务与责任对等是责权控制的基本原则之一。而目前《会计法》要求会计既代表国家执行行政监督职责,又要为企业领导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服务。这种理论上的双向服务机制将会计的经济责任和义务确定得大于其实际的功能和拥有的权力,只能把会计置于一个两难的境地。同时,会计人员执业规范尚未出台,会计人员的责权没有细化的标准可资参考。会计人员应对谁负责,拥有哪些权力,承担何种义务,理论上并未明确。实践中,会计人员目标不明,制约着会计职能的发挥;身份不清,摆不正自己的位置;责、权、利严重背离,导致会计执法者受打击报复而得不到保护,善于根据管理者意图搞假帐者却倍受重视,且屡禁不止。
第五篇: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职能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的理论框架需要重构,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需要拓广,因而,对于内部审计的研究,又重新成为一个比较热门的领域。
一、内部审计的职能演变
职能是由事物本质所决定的一种内在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和人的思维能力的进步,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会进一步深化和延伸,这种认识上的深化和延伸同时也会揭示事物的潜在职能,也就会改变事物现有的职能。内部审计的职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管理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内部审计的职能是由内部审计自身的条件和所处的外部环境所决定的。以西方内部审计为例,在内部审计发展的三个阶段上,内部审计具有不同的职能。现代内部审计产生的初期,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经营层次的增多,企业管理当局更加关心分支机构编写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企业财务收支的合规性,希望对内部所属各级组织的财务收支活动实行有效的监督,内部审计主要是进行查错揭弊的合理性财务审计。此时内部审计的职能以监督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革和经济国际化的蓬勃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了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对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一切因素都要进行深入分析和科学评价。在这一背景下,西方企业内部审计突破了传统的财务审计范畴,广泛开展了内部控制制定审评,并逐步开展经营审计,将提出改进经营活动的建议作为工作重点,内部审计的评价职能全面体现。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增长,西方国家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例如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社区关系紧张、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力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和恶化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和持续发展,使得企业不得不开始审视自己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他们认识到,只有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责任,才能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并可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以获得持续的发展。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又积极开展了社会责任审计,对企业履行保护环境、节约使用能源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对从经营决策到经营结果和效果的全过程都开展了审计,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服务,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促进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地发展。这时,内部审计的评价职能就越来越突出,正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50年代发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所明确指出的“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评价活动。”
二、关于内部审计职能的几种观点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职能,既不同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内部审计,也有别于西方国家内部审计,已成为一个新的理论热点问题,在有关的内部审计研讨会上,在有关的文章专著中,各位专家学者以及实务工作者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
1、一职能论。认为内部审计只有经济监督职能。
2、二职能论。认为内部审计具有经济监督职能和经济评价职能。
3、三职能论。认为内部审计具有经济监督职能、经济鉴证职能、经济评价职能。
4、多职能论。认为内部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管理、经济评价、经济鉴证等职能,除此之外,还有将服务、咨询等也归结为内部审计职能的观点。
三、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职能
1、经济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最基本的职能。经济监督职能是指以财经法规和制度规定为评价依据,对被审对象的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以便衡量和确定其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是否正确、真实,其所反映的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合理、有效,检查被审对象是否履行其经济责任,有无违法违纪、损失浪费等行为,追究或解除其所负经济责任,从而督促被审单位纠错防弊,遵守财经纪律,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现代企业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业务的日趋复杂,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管理层次的多级化及生产经营地点的分散化,使各管理当局面对纵横交错的生产经营系统,不可能事必躬亲地直接控制各生产经营环节及有关的经济活动,这就客观上需要有健全的审计监督机制,监督企业所属各经济责任承担者按既定的目标、方针、政策、制度、计划、预算等的要求认真履行其承担的经济责任,并揭露违法违纪、营私舞弊、贪污盗窃、损失浪费以及经营管理中的弊端,达到加强企业控制、严肃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的目的。内部审计的这种监督职能是内部管理科学的需要,来自企业内部的压力。从1983年建立内部审计以来,我国一直强调内部审计的监督是双向监督,内部审计既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对企业保证国家财产保值增值进行监督,又要站在企业的立场上,对企业其它各职能部门及下属各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进行监督。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政府的职能已发生根本的转变,从以行政命令的形式干预企业的经营转变为通过宏观调控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既然政府已将自主经营的权力还给了企业,那么,也就不应该再要求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代表国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监督,过去强加给内部审计的双重身份,严重妨碍了内部审计的健康运行和发展。事实证明,要求内部审计站在国家的立场上监督企业,内部审计作为加强国家对企业审计监督的补充手段来看待是对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不适当定位,不符合内部审计的特点。因为随着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一个企业要设置哪些机构,配备什么样的人员,应该服从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和战略目标的要求,而不应该是外部的强制要求。这些年来,在为数不少的企业,内部审计迟迟未有建立,或者建立后也未得到主要领导的重视,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恐怕与此有关。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审计监督体系的健全,特别是社会审计力量的增强,内部审计代表国家监督企业的职能将逐步由社会审计来代替,即社会审计人员作为独立的第三者对企业经营业务的合法性、对企业出具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性予以鉴证。内部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主要是站在企业立场上,为企业有效经营、健康发展服务。
2、经济评价职能已显得越来越重要。经济评价职能是由经济监督职能派生出来的另一种职能,现代企业的内部审计,评价职能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内部审计要在履行监督职能的基础上以履行评价职能为主。经济评价就是通过审核检查,评定被审单位的计划、预算、决策、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和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是基于经营管理的需要而发展的,在西方企业中,特别是一些大型的企业、跨国公司,都自觉自愿地设置了内部审计,并对其工作条件、人员素质予以高度重视。西方人认为,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审核经营业务的独立评价活动,它是一种管理控制,其作用是衡量评价其他控制的有效性”。大型企业离开了内部审计,最高行政领导人对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对企业既定方针、计划、程序的执行程度就难以知晓,就成了聋子和瞎子。内部审计协会(ILA)在其发布的《内部审计责任书》中也认为:“内部审计是在组织内检查各种业务活动以向管理部门提供服务的独立评价活动,是一种通过计量和评价其它控制的有效性来发挥作用的控制。”
3、内部审计不具有经济鉴证的职能。所谓鉴证,是指鉴定和证明。鉴证最大的特点是由当事人以外的独立的第三者履行。因为独立的第三者,既与审计事项的委托人没有利害关系,也与被审事项的当事人没有利害关系,这样的鉴证工作才具有客观公正性,鉴证结果才能使人信赖。而内部审计机构从企业这个主体来讲,并非第三者,它作出的鉴定最多只能是一种“自我鉴定”,其客观公正性是极其有限的,对外是难以让人信服的。有观点认为,内部审计对企业所属各级组织进行审核,作出审计结论,是一种鉴定,只不过内部审计的鉴证职能对外无效,但对董事会下属的各级组织仍是有效的,因而内部审计有经济鉴证职能。对这种观点,笔者不同意,理由有三个:(1)内部审计中,审计执行人(内部审计人员)和审计委托人(董事会)不是毫无利害关系,而是上下级关系,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聘用与被聘用的关系。(2)内部审计中,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部门也不是毫无利害关系,某些因素的存在会影响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独立性。(3)内部审计人员接受领导授权,对本企业所属职能部门、分支机构完成承包目标或履行其他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审查,作出结论,以作为领导兑现奖惩或评价干部的依据,恰恰说明了内部审计的监督和评价职能。
4、内部审计不具有管理职能。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强化科学的管理,内部审计越来越重要,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成为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内容,据此,不少人将管理归于内部审计的职能。笔者认为,将管理职能归结于内部审计的职能之一是有失偏颇的,理由如下:(1)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的职能要求内部审计机构不能承担任何具体的管理责任。内部审计的职责之一是接受委托对本企业其他职能部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监督,对企业整个管理系统的有效性、科学性进行评价,因而,要求内部审计相对于其他职能部门来说是独立的,只有这样,审计工作的质量才有保证,审计人员发表的意见、结论、建议的公正性才不会受到影响。要做到这一点,内部审计机构就不能是企业管理职能的具体履行者。否则,内部审计机构将不可避免地受到管理部门的制约,它的独立性将被严重消弱,也就无法以应有的独立身份去履行其监督职能,那么内部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性和权威性,也将受到怀疑,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2)内部审计为管理服务,并不意味着内部审计人员参加日常的经营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的管理活动,贯穿于各项管理职能之中。日常的控制体现在各项业务处理程序上,由管理部门设计、具体管理人员执行,比如对经济活动的稽核、验收、复算、核对等等。内部审计人员不是某一业务岗位的管理人员,即未被授权从事某项业务管理活动。因此,不应参与业务控制程序的日常工作,应回避参与日常业务控制程序的实施,即使有时管理部门分配内部审计人员从事一些非审计工作,应当明确,他们不是在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同时内部审计也无权替代管理部门的权力和职责,也无权控制和指导具体的业务管理工作,对日常业务控制不负有责任。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就是就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情况向领导提供信息。而履行管理职能,则是指实际加入管理的运作过程,实施具体的管理行为,实施人员必然参与了管理,留下了管理的痕迹,发生了管理的效果。而内部审计部门所执行的是一种综合的监督、控制,它对管理的控制予以再控制,对管理的监督予以再监督。(3)内部审计能否促使企业加强管理,还取决于审计的质量和领导的重视程度。内部审计是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各项管理进行客观评价,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来发挥其加强管理的作用的。内部审计能不能达到加强管理这一目标,一方面取决于内部审计的质量,即内部审计人员能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值得企业领导给予充分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企业的最高管理部门能否接受和采纳内部审计的建议。如果内部审计的有益建议被采纳,并促使企业管理迈上新的台阶,内部审计就为加强企业管理做出了贡献,相反,内部审计人员未提出有益的建议或这些建议未被采纳,则内部审计就没有起到加强企业管理的作用。
5、服务只是内部审计设置的目的之一———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而咨询,又是服务的一种形式,因此,不能将两者上升为内部审计的职能。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具有监督和评价这两种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