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演讲辞余盼莹
竞选工程分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的演讲辞 同学们:你们好!
今天,我走上演讲台的唯一目的就是竞选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我相信,拼着我的热情,勇气和才干,这次的演讲必定给我带来下次的就职演说。
我叫余盼莹,来自建筑工程专业二班。
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是以身作则,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认真工作的岗位,不求回报和服务为快乐之本的协会,就好比军队中的将军,决定着战事的成败。
我相信我的能力,可以胜任此工作:
(一)、拥有较强的信心和责任心。
(二)、拥有一颗真诚为大家服务心,使被服务者 心情愉快,服务者的工作得到认可。
(三)、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较好的完成服 务工作。
(四)、善于交流,倾听他人的诉说,帮组他人打 开心结,心情变得舒畅,是服务者得道,备服务者减少心里的负担。
如果大家信任我,我走马上任后,将全力以赴为大家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及时开会并把开会内容通知给大家,绝不延长本协会开会时间。
(二)、协会内部的重大决议广泛征求众青志的意见。经商讨决定有关事议,让协会成为民主协会,更好的服务于公众。
(三)、每个月都会带领协会成员去做公益服务,每学期进行两次本协会自发的娱乐活动。
(四)、建立周刊日,进行对青年志愿者思想服务意识,口语等方面的培训。
(五)、如果大家对我个人或我的工作有异议,及时提出我一定改正。
给我一个舞台,我会还大家一份精彩。
谢谢大家!
11建工2班
余盼莹
第二篇:爱在点滴,今生无悔——余莹
<爱在点滴,今生无悔>
余 莹
尊敬的各位领导以及同事们:
大家晚上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爱在点滴,今生无悔!记得冰心老人告诉过我们:“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我们在座的各位今天选择了教育,当了教师,就拥有了一份爱的艺术。那就是宽容、鼓励,我们的职业就像绵绵的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都会让孩子们倍受鼓舞,获得无穷的信心。
细细回味,我在教育战线上已度过了几个春秋,微笑过、哭泣过、感动过、彷徨过,带过七年级,也带过八年级,在不断地总结分析中,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宝典------那就是一颗爱学生的心,一切因爱而生,一切从爱出发。我有责任和义务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他们做一个道德高尚、品行端正的人,当我怀揣爱生如子的心和他们在一起时,我就感到无比的轻松和快乐;当他们不经意的犯错时,我会诚恳地指出;当他们情绪低落时,我会用眼神和语言鼓励;当他们身体不适时,我会像妈妈去关爱;当他们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时,我会伸出热情的手去帮助......点石成金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我把爱镶在他们的举手投足间,嵌在他们的一颦一笑中,洒在他们的心灵里。
当我慈祥的微笑、赞许的目光、亲切的话语、连同作业的批语,在孩子们心中激起涟漪时,我才真正领会到“教师”二字的丰富内涵,真正明白“教师”二字所包含的深重责任。短短几载的教书生涯,虽然辛苦、虽然清贫,可我体验了人生最大的幸福------师爱无限,爱在点滴,今生无悔!四年前,带着彷徨与未知,我踏上这条充满希望的阳光之旅。漫漫长路,一路走来,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但更多的时候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辛勤耕耘,默默守望,使我深深的喜爱着教师这一平凡而充实的职业。然而,工作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班里淘气韧性、不求上进、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自暴自弃的学生时常有之,他们常常使我头疼万分,不知所措。但身为人师的这颗心告诉我:不要放弃!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每一颗草都有泛绿的时候。用爱去宽容他们,呵护他们,赋予他们怒放的生命。我相信:野百合也有美丽的春天。
这几年工作实践,使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感悟,特别是做为一名班主任,既要有严师的风范,又要有慈母的情怀。孩子最脆弱的时候是父母不在的时候。我们班有这们一名学生,性格孤僻,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不和同学玩耍,也不爱说话,上课的时候也从不回答问题。于是,我到他家去家访,在我努力的再三开导下,他扑到我怀里,终于哭着和我说了第一句话:“老师,我想爸爸!”这时,我才知道,他以前也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还有一个非常温暖的家。但那一次煤窑塌方事故,让他永远失去了爸爸。从那以后,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于是,我每天都找他谈心,和他一起跟同学们跳绳,做游戏。渐渐的,他又慢慢变得活泼了,也开始愿意和小朋友们玩了。有一位诗人这样说过:如果你种下的是葵花,秋天收获的会是一片金黄;如果你种下的是甘蔗,秋天的收获的定是甜蜜;如果你种下的是自己的一颗心,收获的一定是一轮火红的太阳。有一次,我因感冒声音嘶哑了,他不知从哪里给我找来了一盒“润喉片”,我当时真的感动极了,我万万没有想到,我为学生做的一点点小事,竟然能够让他懂得了去爱别人,原来爱是可以传递的。我终于领悟了爱的魔力,它如蒙蒙细雨湿漉漉地滋润着种子的梦境,如融融春意暖洋洋地慰藉心灵的祈盼。爱是丰富的,神奇的,更是独特的。
背负记忆的行囊,一路采撷他人的野果琼浆,只为自己能够成长为教坛的一颗长青之树。一代名师魏书生老师那诙谐幽默的谈吐、那渊博的学识,让我崇拜不已。大灾面前,谭千秋老师那无悔的抉择,用男儿血肉之躯托起人间最美丽的彩虹,他是我们挥之不去的记忆。一个是生者永无止境的燃烧,一个是死者用一种舍己的大爱共同谱写对人民教育的无限忠诚,更奏响了新时代教育嘹亮的凯歌,他们的精神如春风化雨般影响着我,更鞭策着我。
是呀!既定目标,行无彷徨。平凡之中,更能彰显英雄本色。让我们勇敢地去做叶的事业吧!我坚信:用自己的真诚去浇灌祖国的花朵,用自己的真爱给孩子们支持起一片幸福的蓝天。一支粉笔,三尺讲台,一颗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的心,足以让我的人生写满精彩!
谢谢大家!
第三篇:搜梦者余莹纪实故事
台东知本县的一座大山里,一位卖茶叶蛋的商贩帮询问梦想的余莹总结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梦想:有宽大的房子和富足的生活,有幸福的家庭。
“总有一些不一样的梦想吧。”余莹并不完全赞同。
他想了想,补充道,“再不就是环游世界。”
台东是余莹环游世界的其中一站。她2011年1月26日出发,途经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于4月回到中国大陆;同年10月再出发,走过挪威、奥地利、捷克、波兰、德国、法国、葡萄牙、英国、美国、墨西哥、古巴和泰国。在2012年2月降落北京,完成了两个阶段。
她的梦想是知道世界上其他人的梦想是什么。简单地说,她绕着地球跑了17815公里,就是为了听各种各样的人讲自己的故事:我想做什么,我做了什么,我快乐吗?
在跨越一年的时间里,百十来个人跟她讲自己的梦想,其中有挪威的公主、波兰的财政部长,有世界岛屿经纪人(“岛主”)、有身体残障的励志演说家,有大山里卖茶叶蛋的,也有奢华商场里的巧克力师。
“总的说来,(我觉得)中国当下的价值观特别单一。”余莹说。“我就是要寻找不一样的价值观。”
生命的动机
1983年出生的余莹在驴友圈里有些名气,是从2009年澳大利亚昆士兰旅游局全球海选看护大堡礁使者的活动开始的。作为一次成功的营销,昆士兰旅游局将这份看护者的工作称为“世界上最好的工作”。丰厚的薪水、轻松的任务、美景加免费旅游的待遇,引得全球3万多人报名,竞争激烈程度连中国的公务员考试都无法望其项背。
余莹进了全球前50,但最终没能更进一步,也就没能以竞争者的身份踏上大堡礁。她写信给昆士兰旅游局,说自己在比赛中收获很多,非常希望能够有机会去看看大堡礁长什么样子。“如果你们有一天想请中国的旅行作者的话,请你们想到我。”余莹不怯地提出自己的请求。
几个月后,2009年底,她收到昆士兰旅游局的回信,邀请她上岛。
那次旅行改变了余莹。她从空中俯瞰,“看到整个世界是无边的,一个地球的弧形,整个海洋上全是珊瑚礁。那个刺激,就是我觉得全身发麻。”她看到海底世界,意识到自己曾经习以为常的世界太小了。
“虽然以前也知道人类不是世界的中心,但当你在城市里的时候,你习惯性地就认为自己是地球的主宰。”
余莹一直是个外向型的生活态度。她5年前申请了法国大使馆的项目,去巴黎做中文助教,虽然不会法语,但靠着出色的行动力,她争取到了这个机会。
在法国两个月一次的双周长假里,她去各个周边国家“乱窜”,每次邻居看见她,不是正在前往机场或车站的路上,就是刚“采风”回来。
终于有一天,这位在巴黎生活了五六年的喀麦隆邻居问余莹:“你真的是中国人吗?”
即使经历还算丰富,在真切地掉入一个开阔到无边的世界时,余莹还是措手不及。
“我们一直自以为是的价值观太可笑了。”她想。当地人日常的表情也触动了她。
“(岛上)不管做什么工作的人都特别开心,与在北京看到的特别不一样。”
在岛上,她碰到了曾经的竞争对手、大堡礁看护者比赛的最终优胜者,英国人Ben。
“你生命里最重要的动机(动力)是什么?”英国人问她。
余莹一时无以作答。
Ben原本的职业规划是工程师,原本要前往伦敦,过白领生活。
“从周一到周五,沮丧着脸,紧绷着神经,周五、周六晚上去酒吧喝得烂醉,而只有喝得烂醉时才会放声大笑,紧接着周六周日宿醉不醒,浪费两日时光,日子周而复始。”这是Ben对自己伦敦生活的“憧憬”。
直到一天,他的两个朋友在旅行中意外去世。他决定不再浪费生命。
“我做一切的动机来源于此。”英国人告诉中国姑娘。他探索非洲,登山、跑马拉松、做慈善筹款,赢得了世界上最好的工作。
这个中国姑娘开始了自己的思考:我想做什么?结论是,她想了解世界上其他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世界拼图
不走出去,所有对于世界的理解就都是抽象的。对于真实自主存在的人,“抽象的”世界基本相当于一个“不存在”的世界。
“我……怀疑自己是否真正上过历史与地理课,为何我却感觉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是从第一次踏上巴黎的飞机时才产生?像一路捡拾路边碎片一样让一个无形的世界在大脑里开始产生一些最基本的形状。每走过一个城市,所谓的世界和地球就显得更真实一些。”
余莹着手做计划,找每一个可能合作的人洽谈,她需要有赞助商,也需要有媒体平台。她一路尽量使用沙发客接待来降低成本,同时也可以增加跟当地人的接触,了解当地文化。在长达一年的准备期里,在被打击和被鼓励的双重情绪中,余莹出发了。
在香港,她碰到航海者翁以煊。翁先生告诉她,在许多国家,年轻人可以通过劳动在私人船只上换取食物和住宿,得以在海面上航行。航海文化是一种很重要的世界观教育,但是在中国还不成气候。他的梦想便是希望将航海文化更多地介绍给中国的年轻人。
在日本,她碰到30岁“大男孩”Toshi,他在一场对抗癌症的手术后放下一切,远走,在意大利撒丁留了下来。
“我希望能够在撒丁组织一次日本音乐家的演出,并且希望能够做音乐,并在撒丁开始一份新的事业。”这是他现在的梦想。
她还采访到了心仪已久的旅行作家石田裕辅,交换彼此做沙发客时听说的故事。
“我听说过一对怀孕的夫妻出门当沙发客,结果孩子却提前出生,就直接在沙发主人家把孩子生下来了。”石田四十多岁了,但心态不老。
“你现在最大的梦想是什么?”搜梦者发问了。
“我现在最大的梦想是写小说。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写自己的故事,但是我已越发感到自己的经历已不再能表达我想要表达的东西。”石田回答。
在挪威,余莹去“觐见”事先约好的该国公主,“她就像一个普通的白领”,在门口等候客人。
公主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守护天使,而她的梦想就是通过开办学校,让人们能够找到自己的那个守护天使,并与其交流。
每个人的故事和梦想都对余莹这个故事的挖掘和记录者产生大大小小的冲击,有时也会有分歧。
比如尼克·胡哲,“他所谓的梦想是没有梦想的。”
这个“海豹人”(即患有“海豹肢症”之人,四肢天生极小,近似于无)尼克认为,自己是上帝的使者,使命是传递上帝的声音。他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上帝选择了他,让他给别人带来希望。
“但我觉得世界上像他这样的人不止他一个,为什么只有你成为了你呢?所以你才是自己的上帝。”余莹跟那位励志演讲家辩论,并不一定要得到一个确定的共识。余莹希望透过她的采访和展示,让大众听到“不同的声音”。
“听不听我的不重要,至少不同的价值观不要只听到一种声音。”余莹会时不时地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
自己的梦想
出发去欧洲前,余莹觉得自己很多事情没有准备好,但时间已到。她在半夜的机场抱着好友痛哭后上了飞机。前10天压力是很大,大到坐到电脑前写不出一个字儿。她发觉自己的状态不对。
“我已经活在梦想里了,现在我是在做我梦想要做的事情,所有的东西都是我最初预想的东西,为什么我不快乐?”那是她第一次这么严肃地“思考我们中国人的价值观”,她的结论是:“我们一直试图活在别人的期望里边”,因此不快乐。
好胜心和超出别人期望带来的满足,很容易就消失了。
“一瞬间的,过了之后你就会有更大的压力和更大的期许,就像一块石头压在你身上,你永远都搬不开。”
她劝服自己放下活在别人期望里的习惯,不管是好的期望,还是坏的。
在美国时的一个沙发客主人介绍给她一位截肢了的小姑娘蕾西——她今年要参加伦敦奥运会的短跑比赛。蕾西是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她在截掉腿后向爸妈宣布自己要参加学校运动队的拉拉队——要知道,那是所有美国在校女孩的梦想。蕾西还跟爸爸打赌跳撑竿跳,后者不相信她能跳过2英尺,但她第一跳成绩为6英尺。
蕾西告诉余莹:永远不要听那些跟你讲不行的人的。
“人要顺应自然顺应内心。我有时候有一种感觉,这个事要是做对了你内心会有感觉,错了,内心也会不舒服。”
这趟探讨世界与梦想的宏大的旅行,最终,改变了她自己。
第四篇:演讲辞
“千校万师”培训第二次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光阴似箭,转眼间,五天简直就是弹指一挥间。刚来时,我们很陌生,一说要走大家又很关心。快速的产生了一股浓烈的依依惜别情,真是相见恨晚啊!此时此刻,真希望时间立刻凝固,不要走。我们还想留。但朋友们,一刻也不能留,我们必须马上走。因为我们肩上的责任和使命,要求我们必须立刻行动,铸造起伟大的民族之魂。必须为祖国的未来,培养出具有健强体魂、高尚道德情操、坚强的意志、渊博的知识的接班人。只有这样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希望啊!
各位同仁,责任在肩上,使命在心头。我们怎样去承担责任,完成使命,这是我们今天值得反省的话题,我想作为教师,要别人有理想,首先自己要有理想;要别人守纪律,首先自己要守纪律;要别人有道德,首先自己要有道德。如果我们自己都没有理想、不守纪律、没有道德,还教别人,人家会相信你吗?那只能是异想天开,更是自欺欺人啊!
各位同仁,在座的有的是领导,有的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成为领导。各位,我想问大家一句,什么是领导?我想应该这样来理解,领导就是领袖和导师。你们看一看,我们的衣服坏得最快的地方是哪两处。衣领和衣袖。因为这两处,摩擦的时间最多、动的最多,所以坏得最快。领子烂了,表示我们的头在动,爱动脑,说明有思考力。袖子烂了,表示我们不光上面在动,下面也在动,爱动手,说明具有行动力、执行力。不然怎么会叫一把手呢?而我们今天的很多领导,既不动脑,也不动手,只动嘴说话、吃饭、喝茅台。一旦动手就要钱,甚至要命。这样的领导我们喜欢吗?在座的各位领导会这样吗?我想不会的。各位同仁,领导有四种,你们是哪一种呢?“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再次侮之”。第一等领导是下属只知道他的名字,我们感受不到他的存在。可他像天一样,用眼去看,用心去感受。无能所知,无所不晓,他是无为而无不为的。第二等领导是对下属亲切关怀、和蔼、平易近人。人人都在背后树起大拇指赞誉他、称颂他。第三等领导是下属一见到他,话都不敢说,就像老鼠见到猫,屁滚尿流地爬起来就跑、就躲。最差的领导是下属侮辱他、骂他、甚至打他。各位领导,你们是哪一种;各位同仁,你们的领导又是哪一种呢?你们去对应吧!为什么今天我要谈领导,因为好的领导就是好的风水。领导就是我们的《易经》中的第59卦。“涣”卦,风水为“涣”,涣然如冷之将释。暖暖的春风能让坚冰消融、大地复苏,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各位领导,不要因为你这张冷漠无情的脸破坏了整个学校的好风水。温暖的春风是一句好话,它会使大地欣欣向荣,寒夜秋风是一句坏话,它会是使大地萧杀凄凉。
各位同仁,我希望大家要做领导就做真实的领导,不要图有虚名、祸国殃民。不要因为你一个人,就毁掉了一间学校的一座基业;而要因为有你成就了一方伟业。好的领导,就是一盏明灯,点了自己,照亮了众人。好的领导,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各位领导、各位同仁,让我们怀着梦想,用饱满的激情、坚定的信念、必胜的信心,去创千秋业,去立万世功吧!
最后送在座的男人、女人各位一句话:
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女子眉纤额下显一弯新月 再送在座男人、女人一句话:
腹中万卷书,身外千杯酒。谢谢大家!!
遵义县第八中学:盛必洪
2012年3月23日
第五篇:演讲辞
演讲辞
定义
俗称演说辞、演讲稿、讲话稿,旨在表达感情,发表建议和主张,提出号召和倡议。通过它,讲话的人可以把自己的主张、观点、见解以及思想感情传达给与会者,从而产生一定的作用和影响,达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
演讲辞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它一般不讲求说理的严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而总是以某一种精神鼓舞人,以真切的感情打动人。
特点
第一.针对性。
首先,作者提出的问题是听众所关心的,评论和论辩有雄辩的逻辑力量,能为听众接受并心悦诚服;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社会效果。
其次,要知道听众有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层次,而公共场合也有不同的类型。写作时,要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对象,为听众设计不同的演讲内容。
第二.可讲性。
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以“讲”为主,以“演”为辅。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能讲为前提。对演讲者来说,要可讲;对听讲者来说,应好听。演讲稿写成后,作者最好能通过试讲或默念加以检查,凡是讲不顺口或听不清之处,均应修改或调整。
第三.鼓动性。
演讲稿思想内容丰富、深刻,见解精辟,有独到之处,引人深思;语言表达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所以,能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听众好感。
《我有一个梦想》具有很强的鼓动性和感染力,这是因为演讲者具有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和出色的表达能力。请结合文中的具体文字举例分析这两者是怎样融为一体的。
马丁·路德·金是一位杰出的黑人领袖,也是一名出色的演讲家,他凭着自己坚定的信念、高昂的激情和对自由的向往,借助对比、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在演讲中既有慷慨激昂的陈词又有心平气和的说理,既有对悲惨遭遇的揭露,又有对自由幸福的憧憬,激情四溢,字字珠玑,极具感染力和说服力,不但鼓舞了在场听众追求自由与平等的信心,也激励了无数间接听到他的讲演或看到他的演说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