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危险废物鉴定工作程序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文件
苏环办〔2013〕279号关于印发《江苏省危险废物鉴定工作程序
(试行)》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环保局:
危险废物鉴定是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国家《“十二五”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的有关要求,我厅正开展危险废物鉴定试点工作。为推进我省危险废物鉴定能力建设,规范鉴别行为,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固体废物鉴别导则》和《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按照“科学、公正、公开”的原则,我厅制定了《江苏省危险废物鉴定工作程序(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江苏省危险废物鉴定工作程序(试行)
— 2 — 2013年9月13日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附件
江苏省危险废物鉴定工作程序(试行)
随着我省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的逐步深入,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及各级环保部门对危险废物的鉴定需求日益迫切。根据国家《“十二五”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中“省级环保部门要指定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固体废物属性和危险废物鉴定工作”的要求,依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固体废物鉴别导则》、《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制定如下工作程序:
一、总体思路
按照“科学、公正、公开”的原则,规范危险废物鉴定流程,合理判定危险废物特性,为环境监管提供技术支撑,确保危险废物安全处置,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二、适用范围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危险废物鉴定工作,在试点阶段主要开展省内各级环保部门委托及突发固体废物倾倒案件的危险废物特性鉴定,适当受理企业委托的各类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污泥危险特性鉴定。
三、机构及职责
(一)鉴定机构,受省环保厅委托,江苏省固体有害废物登— 3 —
记和管理中心作为固体废物管理机构,负责受理危险废物鉴定申请,组织开展危险废物鉴定工作。
(二)检测机构,是指通过计量认证的具有从事固体废物危险特性检测能力和资质的专业技术机构。检测机构采取名录制,由省环保厅定期筛选并更新公布。检测机构应根据国家规范及鉴别方案开展采样和检测工作。
四、鉴定流程
(一)各级环保部门及企业委托的危险废物特性鉴定
1、材料受理
申请方向鉴定机构提交危险废物鉴定所需要的书面材料,材料包括:
(1)危险废物鉴定的书面申请,书面申请需包含委托鉴定内容、鉴定原因、联系人等。书面申请需加盖公章。
(2)废物基本情况的说明文件,如有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及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等相关材料,也需一并提供。
2、工作委托
鉴定机构正式受理材料后,申请方与鉴定机构签订鉴别方案委托编制合同。
3、编制鉴别方案
(1)鉴定机构在初步检测分析基础上,依据《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2007)组织编制鉴别方案,初步确定所涉固体废物的产生源特性和危险废物特性鉴别检测的具体项目。— 4 —
初步检测分析应由具备计量认证的检测单位出具。
(2)鉴定机构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并最终确定鉴别方案。
4、采样和分析
(1)申请方根据省环保厅公布的检测机构名录确定检测机构并委托检测,委托检测合同(复印件)报鉴定机构。
(2)检测机构遵循鉴别方案,依据《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20-1998)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 5085.1~5085.7-2007)开展采样和检测工作。
(3)检测机构应将备份样品送鉴定机构保留至少1年。
5、出具鉴定意见
(1)检测机构向鉴定机构提供相关检测结果。
(2)鉴定机构依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 5085.1-5085.7-2007)和鉴别方案,分析检测结果,形成初步鉴定意见并向社会公示。
(3)公示无异议,鉴定机构向申请方出具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定意见。
(二)突发固体废物倾倒案件的危险废物特性鉴定
1、对已确认所倾倒危废产生单位且产废单位环评中明确为危险废物的,地方环保部门应向鉴定机构提供鉴定申请、案件笔录、倾倒固废样品、环评报告和批复,鉴定机构依据所提供的材料及危险废物名录、危险化学品名录等法律法规文件出具鉴定意见。
2、对未知所倾倒危废产生单位或产废单位环评中未明确为危险废物的,地方环保部门应在省厅公示的检测机构名录中就近选取机构开展相关特性检测,检测报告符合《关于做好环境污染刑事案件中环境监测和数据认可工作的通知》(苏环办〔2013〕248号)要求后与案件笔录、样品等一并提交鉴定机构。鉴定机构依据所提供的材料及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文件出具鉴定意见。
五、其他事项
(一)鉴定工作完成后,如申请方质疑鉴别过程或鉴定结论的,可向国家环境保护部申请重新鉴定。
(二)本工作程序解释权归江苏省环保厅。
(三)本工作程序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 2013年9月16日印发— 6 —
第二篇:危险废物鉴定
危险废物鉴定
百科名片
为防治危险废物造成的环境污染,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管理,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危险废物鉴定。本标准规定了腐蚀性危险废物的鉴别标准。本标准适用于任何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的腐蚀性鉴别。按有关法律规定,本标准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
(GB508.1—1996)
(最新规范已经更新为(GB508.1—2007),于2007年10月1日实施,代替GB508.1—1996)
前言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管理,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第一部分。
本标准从1996年8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SB5085—85中第2条第2.2款的腐蚀性鉴别的内容。
本标准实施之日起,SB5085—85《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作废。
本标准在以下内容有所改变:
鉴于本标准名称为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因此适用范围扩展到任何过程产生的危险废物,而不再局限于有色金属工业产生的固体废物。
本标准由国家环保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保局负责解释。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鉴别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之一的腐蚀性标准值。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生产过程及生活所产生的固态的危险废物的腐蚀性鉴别。术语
2.1 危险废物
指具有腐蚀性、急性毒性、浸出毒性、反应性、传染性、放射性等一种及一种以上危害特性的废物。引用标准
GB/T15555.12—95固体废物腐蚀性测定玻璃电极法腐蚀性鉴别值
当pH值大于或等于12.5,或者小于或等于2.0时,则该废物是具有腐蚀性的危险废物。测定方法
按照GB/T15555.12—95固体废物腐蚀性测定玻璃电极法进行测定标准的实施
本标准由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
GB5085.2—1996
本标准是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第二部分。
本标准从1996年8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5085—85中第2条第2.4款的急生毒性初筛的内容,并代替GB5088—85中的内容。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GB5085—85《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和GB5088—85《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急性毒性初筛试验方法标准》作废,鉴定材料《危险废物鉴定》。
本标准在以下内容有所改变:
鉴于本标准名称为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因此适用范围扩展到任何过程产生的危险废物,而不再局限于有色金属工业产生的固体废物。
本标准为增加可操作性,将GB5088—85的内容列入本标准的附录A,并在急性毒性初筛试验方法中增加了灌胃量一款。
本标准由国家环保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保局负责解释。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鉴别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之一的急性毒性初筛标准值。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生产过程及生活所产生的固态的危险废物的急性毒性初筛鉴别。术语
危险废物
指具有腐蚀性、急生毒性、浸出毒性、反应性、传染性、放射性等一种及一种以上危险特性的废物。引用标准
GB7919—87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急性毒性初筛鉴别值
按照附录A《危险废物急性毒性筛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对小白鼠(或大白鼠)经口灌胃,经过48h,死亡超过半数者,则该废物是具有急性毒性的危险废物。标准实施
本标准由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
附录A(标准的附录)
危险废物急性毒性初筛试验方法
A1 样品的制备
浸出白浊液体制备:将样品100g置于三角瓶中,加入100ml蒸馏水(即固液1:1),在常温下静止浸泡24h,用滤纸过滤,滤液留待灌胃实验用。
A2 实验方法
A2.1 实验动物:以体重18~24g的小白鼠(或体重200~300g的大白鼠)作为实验动物。
A2.2 灌胃量:按GB7919—87中的5.2规定的急性毒性经口的灌胃方法,对于10只小白鼠(或大鼠)进行一次灌胃。
A2.3 灌胃量:小鼠不超过0.4ml/20g(体重)大鼠不超过1.0ml/100g(体重)。
A3 结果判定
对灌胃后的小鼠(或大鼠)进行中毒症状的观察,记录48h内实验动物的死亡数。根据实验结果,对该废物的综合毒性作出初步评价,如出现半数以上的小鼠(或大鼠)死亡,则可判定该废物是具有急性毒性的危险废物。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GB5085.3—1996
前言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管理,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第三部分。
本标准从1996年8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5085—85中第2条第2.1款的浸出毒性鉴别的内容,并代替GB12502—90中的内容。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GB5085—85《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和GB12502—90《含氰废物污染控制标准》作废。
本标准在以下内容有所改变:
鉴于本标准名称为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因此适用范围扩展到任何过程产生的危险废物,而不再局限于有色金属工业产生的固体废物。
本标准在项目上增加有机汞、总汞、钡及其化合物鉴别标准,并提高了镍及其化合物的标准值。
本标准中氰化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定为1.0mg/L,不再按GB1252—90分级制定标准值。
本标准由国家环保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保局负责解释。
第三篇:江苏省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工作程序
江苏省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工作程序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确保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有序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和卫生部《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程序。
第二条 凡在本省范围内涉及职业病诊断、鉴定的单位和个人适用本程序。
第三条 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应当遵循科学、公正、公平、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进行。
第二章 诊断的提起与受理
第四条 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及其用人单位可以向经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职业病诊断机构提起职业病诊断申请,提交《职业病诊断申请书》(见附件1)。
劳动者可以选择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本人经常居住地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诊断。
第五条 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急性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实施紧急救治,同时必须及时提请职业病诊断机构会诊或者经救治后转诊到职业病诊断机构明确诊断。发现其他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转诊到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诊断。
第六条 职业病诊断机构收到《职业病诊断申请书》后,出具《职业病诊断资料提交通知书》(见附件2),通知劳动者及其用人单位按照《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提交下列资料:
(一)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书面资料;
(二)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
(三)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四)工作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资料;
(五)职业病诊断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必需的有关资料。
第七条 劳动者及其用人单位应当自收到职业病诊断机构的《职业病诊断资料提交通知书》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所需的资料。
在规定时间内用人单位不提供或者不如实提供诊断所需资料的,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当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自述材料、相关人员证明材料、卫生监督机构或取得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提供的有关材料,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作出诊断结论。
第八条 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当自收到职业病诊断资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资料审核,符合受理条件的,发给《职业病诊断受理通知书》(见附件3)。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诊断机构不予受理职业病诊断申请,发给《职业病诊断不予受理通知书》(见附件4),并说明理由:
(一)劳动者没有职业病危害接触史或者职业健康检查没有发现异常的;
(二)申请疾病种类超出职业病诊断机构被批准的项目或者范围的;
(三)当事人向多个职业病诊断机构提出申请,其中一个诊断机构已经受理的;
(四)当事人提供的资料不一致,直接影响职业病诊断正常进行的;
(五)未按规定缴纳职业病诊断费用的。
第三章 职业病诊断
第九条 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当自正式受理之日起30日内组织职业病诊断。对于难以确诊或者需要进行
住院观察的疑似职业病病人,经职业病诊断机构负责人批准后,可以适当延长,向当事人出具《职业病诊断延期通知书》(见附件5)。
第十条 职业病诊断机构依法独立行使诊断权,并对其作出的诊断结论承担责任。
第十一条 职业病诊断应当依据职业病诊断标准,结合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临床表现和医学检查结果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后作出。
对于难以确诊的疑似职业病病人,可以经必要的现场调查取证、医学检查或者住院观察后,再作出诊断。
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在排除其他致病因素后,应当诊断为职业病。
第十二条 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当组织3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进行集体诊断,并推选其中1人为诊断主持人。
诊断主持人应当组织诊断医师对双方当事人提供的书面资料进行认真审阅和讨论,并根据半数以上诊断医师的一致意见形成诊断结论。诊断医师应在诊断结论上签名。诊断医师对诊断结论的不同意见,仅在《职业病诊断记录》(见附件6)予以注明。
第十三条 职业病诊断机构根据诊断结论制作《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见附件7),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文稿由诊断主持人审定,由参加诊断的医师共同签署,并经职业病诊断机构审核盖章。
第十四条 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应当明确劳动者是否患有职业病,对诊断为职业病的,应当载明所患职业病的名称、程度(期别)、处理意见和复查(或复诊)时间等。
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应当一式三份,劳动者及用人单位各执一份,诊断机构存档一份。
第十五条 职业病诊断过程应当如实记录,其内容应当包括:
(一)诊断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
(二)诊断所用资料的名称和数目;
(三)诊断医师的意见;
(四)表决情况;
(五)诊断结论;
(六)对诊断结论的不同意见;
(七)诊断医师签名。
第十六条 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当建立职业病诊断工作档案并永久保存,档案内容应当包括:
(一)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二)职业病诊断过程记录;
(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的诊断用所有资料;
(四)医学检查结果报告单;
(五)其他有关资料。
第十七条 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当按照《江苏省职业病报告管理办法(暂行)》的有关规定,及时完成职业病报告工作。
第四章 鉴定的提起与受理
第十八条 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之日起30日内,向作出诊断的职业病诊断机构所在地设区的市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提交《职业病鉴定申请书》(见附件8)。设区的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负责职业病诊断争议的首次鉴定。
当事人对设区的市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职业病诊断鉴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省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鉴定,提交《职业病鉴定申请书》。
省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鉴定为最终鉴定。
设区的市、省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委托鉴定办事机构承担职业病诊断鉴定的组织和日常性工作。第十九条 鉴定办事机构应当自收到《职业病鉴定申请书》后,出具《职业病鉴定资料提交通知书》(见附件9)。通知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当事人按照《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提交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资料;同时通知原职业病诊断机构提交有关诊断资料。
劳动者、用人单位和原职业病诊断机构三方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如实提交职业病鉴定所需的资料或者书面陈述。
第二十条 鉴定办事机构收到职业病鉴定资料后,出具《职业病鉴定资料签收单》(见附件10)。自收到职业病鉴定资料之日起10日内,完成资料审核,符合受理条件的,发给《职业病鉴定受理通知书》(见附件11);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职业病鉴定申请,发给《职业病鉴定不予受理通知书》(见附件12)说明理由:
(一)劳动者没有职业病危害接触史或者职业健康检查没有发现异常的;
(二)当事人提供的资料不一致,直接影响职业病鉴定正常进行的;
(三)未按规定缴纳职业病鉴定费用的。
第五章 诊断鉴定委员会的组成第二十一条 省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设立全省职业病诊断鉴定专家库。专家库成员由省卫生行政部门聘任,任期四年,可以连聘连任。在聘任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胜任职业病鉴定工作的;
(二)变更受聘单位或者被受聘单位解聘的;
(三)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四)受到刑事处罚的。
第二十二条 鉴定办事机构应当根据职业病诊断争议所涉及的专业,确定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以下简称鉴定委员会)的构成和人数。鉴定委员会组成人数应当为5人以上单数。
第二十三条 鉴定委员会的专家,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当事人在鉴定机构的主持下,从专家库中以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鉴定办事机构应当提前给双方当事人出具《职业病鉴定抽取专家通知书》(见附件
13),通知抽取专家的时间和地点,抽取后及时填写《职业病鉴定专家抽取记录》(见附件14)。任何一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缺席的,视为同意由鉴定办事机构代为抽取专家。劳动者本人无法参加的可以委托他人参加,并出具委托协议书。
第二十四条 参加设区的市组织的首次鉴定的专家原则上在该市的专家库成员中抽取,该市现有的专家库成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时,设区的市职业病鉴定办事机构应当向双方当事人说明,可以从专家库中抽取其他市相关专业的专家参加鉴定委员会。
第六章 职业病鉴定
第二十五条 鉴定办事机构应当认真审核当事人提供的资料,必要时可由鉴定办事机构安排对被鉴定人进行医学检查,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对被鉴定人的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取证,填写《职业病鉴定调查取证记录》(见附件15),进行现场调查取证时不得少于2人。调查取证结束后,调查人员和调查对象应当在有关文书上签字,如果调查对象拒绝签字的,应当记录在案。
第二十六条 鉴定办事机构应当在召开鉴定会5日前,出具《职业病鉴定会通知书》(见附件16),将鉴定会的时间、地点、要求等书面通知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当事人,双方当事人应当根据通知的要求准时参加。劳动者本人无法参加的可以委托他人参与,并出具委托协议书。
参加鉴定会的双方当事人每一方人数不超过3人。任何一方当事人无故缺席、自行退席或者拒绝参加的,不影响鉴定会的进行。
第二十七条 鉴定办事机构应当在鉴定会5日前书面通知鉴定委员会成员。鉴定委员会成员接到通知后认为自己应当回避的,应当及时提出书面回避申请,并说明理由。
鉴定委员会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当事人也可以申请其回避:
(一)是职业病诊断鉴定当事人亲属的;
(二)与职业病诊断鉴定有利害关系的;
(三)职业病诊断鉴定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鉴定的。
第二十八条 鉴定委员会成员因回避或者其他原因无法参加鉴定时,办事机构应当通知鉴定委员会候补成员参加鉴定工作。
鉴定委员会成员因不可抗力未能及时告知办事机构不能参加鉴定或者因回避导致无法按规定组成鉴定委员会的,可以在鉴定办事机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临时抽取专家替补,或改期进行鉴定。
第二十九条 鉴定委员会应当认真审阅当事人提供的资料,依据有关规定和职业病诊断标准,运用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独立行使鉴定权。
第三十条 鉴定委员会根据需要,可以邀请其他专家参加职业病鉴定。被邀请的专家可以提出技术意见、提供有关资料,但不参与鉴定结论的表决。
第三十一条 鉴定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名,由鉴定委员会推举产生。
第三十二条 鉴定会由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并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主持人告知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及义务;
(二)双方当事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出场,分别陈述意见和理由,陈述顺序先劳动者,后用人单位;
(三)鉴定委员会成员根据需要可以提问,当事人应当如实回答。必要时,可以对劳动者进行现场医学检查;
(四)双方当事人在陈述及询问笔录上签字后退场;
(五)鉴定委员会对双方当事人提供的书面资料及陈述等进行讨论;
(六)合议。
第三十三条 经合议,根据半数以上鉴定委员会成员的一致意见形成鉴定结论。鉴定委员会成员应当在鉴定结论上签名。鉴定委员会成员对鉴定结论的不同意见,须在《职业病鉴定专家讨论记录》(见附件18)上予以注明。
第三十四条 根据鉴定结论制作《职业病诊断鉴定书》(见附件19),其文稿由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审定,鉴定委员会成员共同签署,加盖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印章。
第三十五条 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应当明确劳动者是否患有职业病,对鉴定为职业病的,应当载明所患职业病的名称、程度(期别)、处理意见、复查时间等;对未鉴定为职业病的,应当在鉴定结论中说明理由。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应当一式四份,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各执一份,鉴定办事机构存档一份,鉴定办事机构所属卫生行政部门一份。
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应当于鉴定结束之日起20日内由鉴定办事机构发送当事人,鉴定办事机构保留发送凭证。
第三十六条 职业病鉴定过程应当如实记录,其内容应当包括:
(一)鉴定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等情况;
(二)鉴定所用资料的名称和数目;
(三)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四)鉴定专家的意见;
(五)表决情况;
(六)鉴定结论;
(七)对鉴定结论的不同意见;
(八)鉴定专家签名。
第三十七条 鉴定办事机构应当建立职业病鉴定工作档案并永久保存,档案内容应当包括:
(一)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二)职业病鉴定过程记录;
(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的鉴定用所有资料;
(四)其他有关资料。
第三十八条 鉴定办事机构应当按照《江苏省职业病报告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在鉴定结论有变化时,及时通知职业病诊断首诊机构修正职业病报告。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职业病诊断、鉴定可以按照相关规定及标准收取费用。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职业病诊断、鉴定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第四十条 本程序由江苏省卫生厅负责解释。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规范性文件对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一条 本程序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2003年4月2日江苏省卫生厅印发的《江苏省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工作程序》同时废止。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文书(样式)
1、职业病诊断申请书
2、职业病诊断资料提交通知书
3、职业病诊断受理通知书
4、职业病诊断不予受理通知书
5、职业病诊断延期通知书
6、职业病诊断记录
7、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8、职业病鉴定申请书
9、职业病鉴定资料提交通知书
10、职业病鉴定资料签收单
11、职业病鉴定受理通知书
12、职业病鉴定不予受理通知书
13、职业病鉴定抽取专家通知书
14、职业病鉴定专家抽取记录
15、职业病鉴定调查取证记录
16、职业病鉴定会通知书
17、职业病鉴定双方当事人陈述记录
18、职业病鉴定专家讨论记录
19、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第四篇:危险废物鉴定单位
危险废物鉴定单位
目录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条例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分类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环 境 保 护 部 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第1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特制定《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危险废物鉴定单位。现予公布,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
1998年1月4日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公安部发布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发
第五篇:危险废物鉴定标准
危险废物鉴定标准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
(GB508.1—1996)
(最新规范已经更新为(GB508.1—2007),于2007年10月1日实施,代替GB508.1—1996)
前言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管理,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特制定本标准,危险废物鉴定标准。
本标准是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第一部分。
本标准从1996年8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SB5085—85中第2条第2.2款的腐蚀性鉴别的内容。
本标准实施之日起,SB5085—85《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作废。
本标准在以下内容有所改变:
鉴于本标准名称为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因此适用范围扩展到任何过程产生的危险废物,而不再局限于有色金属工业产生的固体废物。
本标准由国家环保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保局负责解释。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鉴别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之一的腐蚀性标准值。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生产过程及生活所产生的固态的危险废物的腐蚀性鉴别。术语
2.1 危险废物
指具有腐蚀性、急性毒性、浸出毒性、反应性、传染性、放射性等一种及一种以上危害特性的废物。引用标准
GB/T15555.12—95固体废物腐蚀性测定玻璃电极法腐蚀性鉴别值
当pH值大于或等于12.5,或者小于或等于2.0时,则该废物是具有腐蚀性的危险废物。测定方法
按照GB/T15555.12—95固体废物腐蚀性测定玻璃电极法进行测定标准的实施
本标准由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
GB5085.2—1996
本标准是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第二部分。
本标准从1996年8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5085—85中第2条第2.4款的急生毒性初筛的内容,并代替GB5088—85中的内容。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GB5085—85《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和GB5088—85《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急性毒性初筛试验方法标准》作废。
本标准在以下内容有所改变:
鉴于本标准名称为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因此适用范围扩展到任何过程产生的危险废物,而不再局限于有色金属工业产生的固体废物。
本标准为增加可操作性,将GB5088—85的内容列入本标准的附录A,并在急性毒性初筛试验方法中增加了灌胃量一款。
本标准由国家环保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保局负责解释。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鉴别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之一的急性毒性初筛标准值。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生产过程及生活所产生的固态的危险废物的急性毒性初筛鉴别。术语
危险废物
指具有腐蚀性、急生毒性、浸出毒性、反应性、传染性、放射性等一种及一种以上危险特性的废物。引用标准
GB7919—87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急性毒性初筛鉴别值
按照附录A《危险废物急性毒性筛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对小白鼠(或大白鼠)经口灌胃,经过48h,死亡超过半数者,则该废物是具有急性毒性的危险废物。标准实施
本标准由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
附录A(标准的附录)
危险废物急性毒性初筛试验方法
A1 样品的制备
浸出白浊液体制备:将样品100g置于三角瓶中,加入100ml蒸馏水(即固液1:1),在常温下静止浸泡24h,用滤纸过滤,滤液留待灌胃实验用。
A2 实验方法
A2.1 实验动物:以体重18~24g的小白鼠(或体重200~300g的大白鼠)作为实验动物。
A2.2 灌胃量:按GB7919—87中的5.2规定的急性毒性经口的灌胃方法,对于10只小白鼠(或大鼠)进行一次灌胃。
A2.3 灌胃量:小鼠不超过0.4ml/20g(体重)大鼠不超过1.0ml/100g(体重)。
A3 结果判定
对灌胃后的小鼠(或大鼠)进行中毒症状的观察,记录48h内实验动物的死亡数。根据实验结果,对该废物的综合毒性作出初步评价,如出现半数以上的小鼠(或大鼠)死亡,则可判定该废物是具有急性毒性的危险废物,鉴定材料《危险废物鉴定标准》。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GB5085.3—1996
前言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管理,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第三部分。
本标准从1996年8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5085—85中第2条第2.1款的浸出毒性鉴别的内容,并代替GB12502—90中的内容。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GB5085—85《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和GB12502—90《含氰废物污染控制标准》作废。
本标准在以下内容有所改变:
鉴于本标准名称为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因此适用范围扩展到任何过程产生的危险废物,而不再局限于有色金属工业产生的固体废物。
本标准在项目上增加有机汞、总汞、钡及其化合物鉴别标准,并提高了镍及其化合物的标准值。
本标准中氰化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定为1.0mg/L,不再按GB1252—90分级制定标准值。
本标准由国家环保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保局负责解释。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鉴别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之一的浸出毒性标准值。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生产过程及生活所产生的固态的危险废物的浸出毒性鉴别。术语
2.1 危险废物
指具有腐蚀性、急性毒性、浸出毒性、反应性、传染性、放射性等一种及一种以上危害特性的废物。
2.2 浸出毒性
本标准所指浸出毒性是固态的危险废物遇水浸沥,其中有害的物质迁移转化,污染环境,浸出的有害物质的毒性称为浸出毒性。引用标准
GB/T15555.1~11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浸出毒性鉴别值
浸出液中任何一种危害成分的浓度超过表1所列的浓度值,则该废物是具有浸出毒性的危险废物。
表1 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值
序号
项 目
浸出液最高允许浓度(mg/L)
有机汞
不得检出
200
汞及其化合物(以总汞计)
10.05
铅(以总铅计)
镉(以总镉计)
0.37
总铬
六价铬
1.5
铜及其化合物(以总铜计)
锌及其化合物(以总锌计)
铍及其化合物(以总铍计)
0.1
钡及其化合物(以总钡计)
镍及其化合物(以总钡计)
砷及其化合物(以总砷计)
1.5
无机氟化物(不包括氟化钙)
氰化物(以CN-计)
1.0测定方法
测定方法见表2
表2 测定方法
序号
项 目
方 法
来 源
有机汞
气相色谱法
GB/T14204
汞及其化合物(以总汞计)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5555.1
铅(以总铅计)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5555.2
镉(以总镉计)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5555.2
总铬
(1)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T15555.5
(2)直接吸入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5555.6
(3)硫酸亚铁铵滴定法
GB/T15555.8
六价铬
(1)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T15555.4
(2)硫酸亚铁铵滴定法
GB/T15555.7
铜及其化合物(以总铜计)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5555.2
锌及其化合物(以总锌计)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5555.2
铍及其化合物(以总铍计)
铍试剂II光度法**
钡及其化合物(以总钡计)
电位滴定法*
GB/T14671
镍及其化合物(以总镍计)
(1)直接吸入火焰原子吸收法
GB/T15555.9
(2)丁二酮分光光度法
GB/T15555.10
砷及其化合物(以总砷计)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15555.3
无机氟化物(不包括氟化钙)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GB/T15555.11
氰化物(以CN-计)
硝酸银滴定法*
GB7486
*暂时参照水质测定的国家标准,待有关固体废物的国家标准方法发布后执行相应国家标准。
**暂时参考《矿石及有色金属分析手册》,第146页,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分析室编,冶金工业出版社(1990)。待有关固体废物的国家标准方法发布后,执行相应国家标准。标准实施
本标准由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