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构编制知识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机构编制知识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B;
4、C;
5、A;
6、A;
7、B;
8、A;
9、A;
10、B;
11、A;
12、C;
13、B;
14、C;
15、A;
16、A;
17、A;
18、A;
19、A;20、A;
21、B;
22、B;
23、C;
24、B;
25、B;
26、A;
27、C;
28、A;
29、B;30、C;
31、C;
32、A;
33、B;
34、C;
35、C;
36、C;
37、B;38、A;39、B;40、C。
二、多项选择题
1、AC;
2、ABC;
3、ABC;
4、ABC;
5、AB。
三、简答题
1、答:“五不准”要求是:一是不准超编进人;二是不准擅自设立内设机构和提高内设机构级别;三是不准违反领导职数配备的有关规定;四是不准越权审批机构编制;五是不准上级业务部门干预下级的机构编制。
2、答:凡机关事业单位调入人员和配备领导干部,必须在编制和职数范围内办理。超编单位严禁进人,满编单位先出后进,空编单位按结构需要进人,未经编制部门审批同意,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办理相关手续。对于确有空编且因工作需要调配入人员的,按以下程序办理相关手续。一是用人单位提交申请。由用人单位填报《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使用申请表》上报县编办,有主管部门的单位需主管部门先审批同意。二是审查核准。县编办审核同意后,出具《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使用单》。用编单位凭使用单到组织、人社部门申请办理调配手续。三是办理入编手续。用编单位持使用单、调配文件和原单位《编制证书》、《编制管理卡》,先到县编办申请办理调入单位的《编制证书》和《编制管理卡》。再到人社部门核转工资,财政部门核拨人员工资和经费。
四、论述题
1、答:机构编制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近年来,国务院、中纪委中编办、监察部和省市有关部门颁布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等一系列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政策规定,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严格执行机构编制政策规定,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机构编制管理,对遏制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膨胀和顺利推进机构改革具有重大意义。(要结合单位实际展开论述)
2、答: 继续按照“规范、发展、搞活”的工作思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公益事业发展由政府主导的方向,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繁荣发展。一是做好事业单位调查摸底工作。要针对一些职能缺位、越位、不到位和业务开展不正常的事业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改进意见,研究制定稳步推进分类改革的具体措施。二是开展清理规范工作。针对我县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存在的职责不清、结构布局不合理、活力不强等问题,我们要通过深入细致地调研,认真开展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对职能消失、弱化的单位予以撤、并、减、转;对与法律法规冲突或不属事业单位性质的单位予以撤销;对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市容环境、招商服务、机关事务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需要强化的职能,则在机构编制上给予加强。三是实行分类人事管理。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分类人事管理,依据编制管理办法分类设岗,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要结合单位实际展开论述)
第二篇:机构编制知识考试试题
张掖市纪念中纪委《解释》颁布实施两周年
机构编制知识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90题,每题1分,满分90分)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已经2007年2月14日国务院第169次常务会议通过,自()起施行。
A、2007年4月1日 B、2007年5月1日 C、2007年7月1日
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共()30条,对地方各级机构编制管理的原则、条例的适用范围、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监督检查、法律责任以及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管理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A、6章 B、5章 C、7章
3、编制实名制,是将编制管理与()紧密结合,严格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到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数额,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实行部门、单位定编到人,并将编制数额和配备人员名单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的一种管理制度。
A、岗位管理 B、人员管理 C、机构设置
4、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主体是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和()。A、纪检机关 B、监察机关 C、审计机关
5、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的设置、职责配置、编制核定以及对机构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适用()。
A、《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B、《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
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工作,应当按照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适应全面履行职能的需要,遵循()的原则。A、高效、协调 B、精简、统一、效能 C、工作需要和精干
7、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机构编制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地方分级管理的体制。A、中央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8、()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履行管理职责,并对下级机构编制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A、县级 B、地市级 C、省级
9、依照国家规定的程序设置的机构和核定的编制,是录用、聘用、调配工作人员、配备()和核拨经费的依据。A、领导成员 B、工勤人员 C、管理人员
10、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机构编制、人员工资与()相互制约的机制,在设置机构、核定编制时,应当充分考虑财政的供养能力。A、人才流动开发 B、干部选拔任用 C、财政预算
11、机构实有人员不得突破规定的编制。禁止擅自()。对擅自设置机构和增加编制的,不得核拨财政资金或者挪用其他资金安排其经费。A、设置机构和增加编制 B、增加编制和补充人员 C、设置机构和补充人员
12、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不得干预下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置和编制管理工作,不得要求下级人民政府设立与其业务对口的行政机构。A、司法机构 B、行政机构 C、事业机构
13、全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试点县是张掖高台县和()A、山丹县 B、酒泉瓜州县 C、庆阳镇原县 A、职责 B、性质 C、任务
14、按照省编委《关于落实党政群机关消化超编人员的通知》(甘机编发„2008‟31号)要求,要在()前完成消化超编人员工作任务。A、2011年底 B、2012年底 C、2013年底
15、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或者变更规格、名称,由本级人民政府提出方案,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A、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人事行政管理机关 C、机构编 制管理机关
16、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还应当依法报本级()备案。
A、党委 B、人大常委会 C、政协
17、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职责相同或者相近的,原则上由()行政机构承担。
A、一个 B、两个 C、两个以上
18、行政机构之间对()有异议的,应当主动协商解决。协商一致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备案;协商不一致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协调意见,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A、职责划分 B、编制划分 C、人员结构比例划分
19、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应当严格控制;可交由现有机构承担职能的或者由现有机构进行协调可以解决问题的,不另设置。A、群众团体 B、议事协调机构 C、事业机构
20、为办理一定时期内某项特定工作设立的议事协调机构,应当明确规定其()的条件和期限。
A、撤销 B、合并 C、转制
21、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议事协调机构不单独设立(),具体工作由有关的行政机构承担。
A、常设机构 B、办事机构 C、派出机构
2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议事协调机构不单独确定(),所需要的编制由具体工作的行政机构解决。A、编制 B、职数 C、经费
2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和精干的原则,设立必要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内设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或者变更规格、名称,由该行政机构报本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 审批。
A、内设机构 B、派出机构 C、议事协调机构
24、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编制,应当根据其(),按照精简的原则核定。
A、人口及地域 B、经济状况 C、所承担的职责
25、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按照编制的()和使用范围审批编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应当使用行政编制,事业单位应当使用事业编制,不得混用、挤占、挪用或者自行设定其他类别的编制。A、特殊用途 B、数额多少 C、不同类别
2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总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经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A、行政编制 B、事业编制 C、政法专项编制
27、根据工作需要,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报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在地方行政编制总额内对特定的行政机构的行政编制实行()。A、专项管理 B、总量管理 C、宏观管理
28、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调整()的需要,可以在行政编制总额内调整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编制。A、人员 B、编制 C、职责
29、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按照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确定。A、党组成员 B、领导职数 C、干部配备
30、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对机构编制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必要时,可以会同()和其他有关部门对机构编制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关组织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A、公安部门 B、法检两院 C、监察机关
3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如实向()提交机构 编制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伪造。
A、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 B、本级人民政府 C、上级人民政府
32、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定期评估机构和编制的执行情况,并将评估结果作为调整机构编制的()。A、主要依据 B、参考依据 C、唯一依据
33、任何组织和个人对违反()的行为,都有权向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监察机关等有关部门举报。
A、机构编制管理规定 B、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规定 C、党风廉政建设规定
34、违反《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的,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给予通报批评,并();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A、责令限期改正 B、进行查处 C、移送司法机构
35、《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所称编制,是指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核定的行政机构和()的人员数额和领导职数。A、事业单位 B、中介机构 C、国有企业
36、地方的事业单位机构和编制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拟定,报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
A、党委 B、人民政府 C、编委
37、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必须遵循实事求是、依法办事、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监督检查与()相结合,预防、教育与惩处相结合。A、加强管理 B、调查核实 C、审核审批
38、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履行机构编制监督检查职责。
A、法定 B、规定 C、既定
39、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对象是:国务院所属的行政机构;地方各级人 民政府及其所属的()和事业单位。
A、社会团体 B、行政机构 C、企业单位
40、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督促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对不涉及国家秘密的编制和()等情况,向本单位工作人员或者社会公开。A、在册人员 B、实有人员 C、离退休人员
41、在调查核实过程中,被调查的单位和人员有权向机构编制管理机关()。
A、行政复议 B、投诉 C、申辩
42、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可以()下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调查核实有关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问题,并应当进行督办;必要时,可派出督促检查组进行督查。
A、责成 B、通知 C、告知
43、下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对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批转的查核件,应当在()内报告办理结果;逾期不能报告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A、30日 B、45日 C、60日
44、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经过调查核实,认为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属于监察对象的,移送监察机关处理;不属于监察对象的,移送任免机关处理;涉及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A、法人 B、有关责任人员 C、有关人员
45、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建立举报制度,机构编制监督举报电话是()。
A、12315 B、12310 C、12345
46、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对使用()的其他机关、团体的监督检查工作依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执行。
A、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 B、行政编制 C、事业编制
47、()的审批权限在中央,中央机构编制部门审核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有关群众团体机关的行政编制和地方各级行政编制总额。A、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 B、行政编制 C、事业编制拨
48、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有关群众团体机关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机关()以上机构设置的审批权限在中央。
A、副厅(局)级 B、正厅(局)级 C、副省(部)级
49、严格控制行政机构设置和行政编制,工作任务增加的部门,所需机构编制主要通过()和调剂解决。A、内部整合 B、新增 C、划拨
50、根据甘肃省编委下发的《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规定,实名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项内容。A、21 B、22 C、25
51、今年3月23日,中央下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指导意见》。《意见》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确定了时间表:到()年要建立起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
A、2013年 B、2015年 C、2020年
52、中央机构编制部门要加强对地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宏观指导,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量和结构进行调控。A、行政编制 B、工勤编制 C、事业编制
53、除法律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外,不再批准设立承担()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A、行政职能 B、公益职能 C、后勤服务职能
54、严格控制()的使用范围。事业编制只能用于事业单位,不得把事业编制用于党政机关,不得把事业编制与行政编制混合使用。A、行政编制 B、事业编制 C、专项编制
55、严格执行机构编制审批程序和制度。凡涉及职能调整,机构、()和领导职数增减的,统一由机构编制部门审核,按程序报同级机构编制委员会或党委、政府审批。其他任何部门和单位无权决定机构编制事项。A、人员 B、经费 C、编制
56、事业单位改革的“三驾马车”分别是:以组织和人事部门为主的人事制度改革,事业单位本身的经营性、公益性改革和()。A、工资改革 B、体制改革 C、分类改革
57、各业务部门制定的行业标准,()作为审批机构编制的依据。A、必须 B、可以 C、不得
58、建立健全机构编制部门与相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和制约机制。只有在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同意设置的机构和核批的编制范围内,组织(人事)部门才能配备工作人员和(),财政部门才能列入政府预算并(),银行才能开设账户并发放工资。
A、核定工资、核拨经费 B、调配人员、发放工资 C、评定职称、核拨经费
59、对超编进入的人员,组织(人事)部门不得办理录用、聘用(任)、调任手续、核定工资,财政部门不得纳入(),公安部门不得办理户口迁移等手续。
A、供养范围 B、预算范围 C、统发工资范围
60、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执行机构编制规定,不准超编进人,不准擅自设立机构和提高机构规格,不准超()、超机构规格配备领导干部,不准以虚报人员等方式占用行政和事业编制、冒领财政资金。A、计划 B、职数 C、范围
61、对上级业务部门以下发文件、召开会议、批资金、上项目、搞评比、打招呼等方式干预下级部门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人员编制配备的,要()。
A、积极采纳 B、不予理睬 C、严肃查处
62、机构编制实行()审批制度。凡涉及职能调整、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的增减,都要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报经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后,提交机构编制委员会或党委、政府审批。A、联合 B、协商 C、“一支笔” 63、全市机构编制系统自身建设年活动共分()个阶段,目前已进入总结提高、扩大成果阶段。A、3 B、4 C、5 64、《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发布于()。
A、1998年10月25日 B、2004年6月27 日 C、2007年5月1日
65、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所属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构负责实施事业单位的()工作。
A、机构编制审批 B、机构改革 C、登记管理
66、事业单位的登记、备案或者变更名称、住所以及注销登记或者注销备案,由()予以公告。
A、主管部门 B、法人单位 C、登记管理机关
67、各级机构编制部门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机构、职能、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和()等。
A、事业单位法登记 B、人员结构 C、资产
68、党政机关“三定”内容包括:定职能、()、定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A、机构 B、内设机构 C、人员结构比例
69、登记管理机关的工作人员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循私舞弊,构成()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A、犯罪 B、犯法 C、犯规
70、开办资金比原登记的开办资金数额增加或减少超过(),应当申请变更登记。
A、10% B、15% C、20%
71、《甘肃省机构编制管理办法》已经2009年2月4日省人民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通过,自()起施行。
A、2009年4月1日 B、2009年5月1日 C、2009年7月1日 72、《甘肃省机构编制管理办法》共()52条,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涉 及的机构设置和调整、职责配置、人员编制、领导职数、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基本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A、6章 B、5章 C、7章
73、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设立()A、办事机构 B、若干岗位 C、办事机构或若干岗位
74、县级以上行政机构的内设机构领导职数核定4—5名的,其编制标准应当在()范围内。
A、11-20名 B、6-10名 C、21名以上
7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机构工勤技能人员,执行行政编制的比例配备,并应控制在()以内。A、10% B、15% C、20% 76、事业单位领导职数核定3—4名的,其事业编制标准为()。A、11—50名 B、51—100名 C、101—200名
77、事业单位内设机构编制在11名以上的,其领导职数核定()。A、1—2名 B、2—3名 C、3—4名
78、中央编办、监察部印发的《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自()起施行。
A、2007年1月13日 B、2007年2月13日 C、2007年3月13日
79、《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由2009年6月10日中纪委书记办公室会议审议通过,自()起实施。
A、2009年6月17日 B、2009年5月17日 C、2009年7月17日 80、超机构限额设置机构或者变相增设机构,擅自设立机构或者变更机构名称、规格、性质、职责、权限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第()条规定处理。A、六十四 B、一百二十七 C、八十二
81、违反规定增加编制或者超出编制限额录用、调任、转任人员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条的规定处理。A、六十四 B、一百二十七 C、一百六十三
82、擅自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条的规定处理。A、六十四 B、八十二 C、一百一十四
83、违反规定干预下级部门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配备,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条的规定处理。
A、一百三十六 B、八十二 C、一百六十三
84、具有机构编制审批权的机关在履行机构编制管理职责时,有超越权限审批机构,超越权限审批编制种类、编制的,以及违反规定核定领导职数和非领导职数行为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条的规定处理。
A、一百三十六 B、一百二十七 C、一百一十四
85、伪造、篡改、虚报、瞒报或者拒报机构编制统计资料,造成不良后果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条的规定处理。
A、一百三十六 B、一百二十七 C、一百六十三
86、以虚报人员等方式占用编制并冒用财政资金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条的规定处理。A、一百三十六 B、八十二 C、一百一十四
87、妨碍、干预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或者机构编制违纪责任追究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条的规定处理。A、一百三十六 B、一百六十三 C、一百一十四
88、在机构编制工作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除《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有明确规定的外,对有关责任人员,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条的规定处理。A、一百二十七 B、八十二 C、一百六十三 89、经集体研究决定,导致机构编制违纪行为发生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条的规定处理。A、二十八 B、八十二 C、一百一十四
90、根据事业单位改革精神,按照事业单位的功能和特点,划分为三大类别,即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实施相应的改革和管理。
A、行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 B、从事社会服务的事业单位 C、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满分10分)
91、()专项行政编制的调整,由相关省直部门提出意见,报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
A、公安机关 B、国家安全机关 C、司法行政机关
92、《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赋予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的权力是()。
A、通报批评权 B、责令纠正权 C、建议处理权
93、“三定”规定就是对一个部门的()等三大内容进行确定。A、主要职责 B、内设机构 C、人员编制及领导职数
94、机构编制管理不准()不准越权审批机构编制和不准上级业务部门干预下级的机构编制
A、超编进人 B、擅自设立内设机构和提高内设机构的级别 C、违反领导职数配备的有关规定。
95、中央、省上机构编制管理相关政策法规规定,副县级以上机构设置的审批权限在()机构编制部门,副科、正科级机构设置的审批权限在()机构编制部门。
A、省 B、市 C、县区 张掖市纪念中纪委《解释》颁布实施两周年
机构编制知识考试答题卡
姓名 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单位 通讯地址 邮编 答案(请在题号下的圆圈中涂黑正确答案)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001○●○ 002●○○ 003○●○ 004○●○ 006○●○ 007●○○ 008●○○ 009●○○ 011●○○ 012○●○ 013○○● 014●○○ 016○●○ 017●○○ 018●○○ 019○●○ 021○●○ 022●○○ 023●○○ 024○○● 026●○○ 027●○○ 028○○● 029○●○ 031●○○ 032○●○ 033●○○ 034●○○ 036○●○ 037●○○ 038●○○ 039○●○ 041○○● 042●○○ 043○○● 044○●○ 046●○○ 047○●○ 048●○○ 049●○○ 051○○● 052○○● 053●○○ 054○●○ 056●○○ 057○○● 058●○○ 059○○● 061○○● 062○○● 063○●○ 064○●○ 066○○● 067●○○ 068○●○ 069●○○ 071○●○ 072●○○ 073○○● 074○○● 076○●○ 077○○● 078○●○ 079●○○ 081○●○ 082●○○ 083●○○ 084○●○ 086○○● 087○●○ 088○●○ 089●○○ 091●○● 092●●● 093●●● 094●●● 13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040○●○ 045○●○ 050○●○ 055○○● 060○●○ 065○○● 070○○● 075○●○ 080○●○ 085○●○ 090○○● 095●●○
第三篇:机构编制知识
机构编制知识
机构限额
机构限额,是指中央规定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行政机构设置的总额。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指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由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编制,组织人事部门在编制限额内使用编制,财政部门按照编制使用情况核定预算、核拨经费,共同推动实现行政编制数、实有人员数、财政供养数相对应的实名制目标的一种机构编制管理制度。
“一支笔”审批制度
“一支笔”审批制度,是指机构编制事项必须按规定权限和程序由机构编制部门专项办理的一项制度,凡涉及职能调整,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增减的,统一由机构编制部门审核,按程序报同级机构编制委员会或党委、政府审批,其他任何部门和单位无权决定机构编制事项。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通过改革,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
部际联席会议
部际联席会议,是为了协商办理涉及国务院多个部门职责的事项,由国务院批准建立,各成员单位按照共同商定的工作制度,及时沟通情况,协调不同意见,以推动某项任务顺利落实的工作机制。它是行政机构最高层次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应当从严控制。可以由主办部门与其他部门协调解决的事项,一般不建立部际联席会议。部际联席会议的建立均须履行报批手续,具体由牵头部门请示,明确其名称、召集人、牵头单位、成员单位、工作任务与规则等事项,经有关部门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部际联席会议工作任务结束后,应由牵头部门提出撤销申请,说明部际联席会议的建立时间、撤销原因等,经成员单位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新建立的部际联席会议,由国务院领导同志牵头负责的,名称可冠“国务院”字样,其他的统一称“部际联席会议”。部际联席会议不刻制印章,也不正式行文。如确需正式行文,可以牵头部门名义、使用牵头部门印章,也可以由有关成员单位联合行文。
议事协调机构
议事协调机构,是指为了完成某项特殊性或临时性任务而设立的跨部门的协调机构。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承担跨国务院行政机构的重要业务工作的组织协调任务,其设立、撤销或者合并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方案,报国务院决定。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议定的事项,经国务院同意,由有关的行政机构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办理。在特殊或者紧急的情况下,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可以规定临时性的行政管理措施。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议事协调机构的设立应当严格控制,一般不设实体性办事机构,不单独确定编制,所需要的编制由承担具体工作的行政机构解决;可以交由现有机构承担职能的或者由现有机构进行协调可以解决问题的,不另设议事协调机构。为办理一定时期内某项特定工作设立的议事协调机构,应当明确其撤销的条件和期限。
精简、统一、效能原则
“精简、统一、效能”原则,是党和国家对机构编制工作的一贯要求。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精兵简政”是严格的、彻底的、普遍的,必须达到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五项目的。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期的改革和管理实践中,反复强调精简、统一、效能,并将其作为我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加以坚持。所谓“精简”原则,是指依法设置国家机关,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定员定岗,国家机关之间职责明确,层次清楚。精简不能简单理解为数量上的减少,主要是指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运行成本,提高行政运行效能。所谓“统一”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高度统一。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范围内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管理本行政区域的机构编制,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在同级党委、政府领导下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二是职责体系和机构设置的有机统一。从党委和政府整体上所负担的责任出发,通盘考虑职责的具体配置和机构的具体设置,使之适应党委、政府职能的全面高效履行,并且形成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使各部门的工作形成一盘旗,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大局。所谓“效能”原则,是指机构编制工作通过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合理设置机构,优化人员编制,不断改善机构编制资源的配置效率,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促进党委、政府整体效能的提高。坚持“效能”原则,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分工合理。职能划分科学、合理,是保证行政效能的前提。二是权责一致。责任与职权是机构的两大要素,两者的相互关系状况,直接制约着机构的效能。一个机构负有多大责任,就应赋予多大职权,反之,有多大职权,就应该承担多大责任。
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
《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是我国第一部机构编制管理的专项行政法规。1997年8月3日国务院令第227号发布,共5章25条。《条例》明确国务院行政机构的设置原则为适应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原则;精简、统一、高效原则。《条例》对国务院办公厅、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国家行政机构、议事协调机构等的设立、撤销或合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的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和惩罚措施。
机构编制管理评估制度
机构编制管理评估制度,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方法和程序,对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效果、效益和公众回应进行论证、评价的制度。机构编制的评估内容是机构设置、职责配置、编制核定和监督检查的执行情况。评估结果应作为调整机构编制的参考依据。科学、客观、准确的评估是衡量机构编制效果,改进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手段。机构编制管理评估作为政府绩效评估中的一部分,主要是对机构编制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的执行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对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提高机构编制管理水平具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机构改革
机构改革是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对党政机关的管理体制、职能配置、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以及这些机构人员的组合方式、运行机制所作的较大调整和变革。
“三定”规定
“三定”规定就是对一个部门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及领导职数等三大内容进行确定。按照规定的统一体例和审核、审批程序,由党委、政府印发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是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编制总额
编制总额,即全国或某地区、某层级、某系统内所有或某类人员编制的总员额。编制总额,特别是全国的编制总额,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有机部分。因此,核定编制总额是人员编制管理的基本方法。根据宪法及其他有关规定,全国行政编制的核定权和调整权属于国务院。在中央核定的编制总额内,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还要逐级分别核定和下达本系统、本区划内下一级具体地区相应的编制总额。核定编制总额一般只在机构改革或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发生较大变化时才实行。
编制标准
所谓编制标准,就是根据不同性质、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单位制定的具体配备工作人员的比例依据,是有关人员编制的法规性规定,主要用于事业编制和部分单列行政编制。编制标准的内容大体分两类。一类是单项的编制标准,一类是综合的编制标准。制定编制标准,一般是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单位特点,选择不同的参照依据。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制定或颁布编制标准的法定机关是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
机构名称
机构的名称是机构基本属性、内在规律以及特殊性的综合反映。一个完整的机构名称,应该能够反映出该机构的行政区划、所属关系、工作性质、规格级别以及管理范围等。机构名称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区域名、矢名和格级名,它们分别说明和规定着机构的管理(服务)范围、隶属关系、工作内容以及级别规格等,如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中央就是区域名,机构编制就是矢名,委员会办公室就是级别规格名。行政机构的格级名主要有政府、部、委、办、署、司、厅、局、处、科等。事业机构的名称主要有中心、馆、所、站、台、社、院、校、队、团、园等。
关于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机构设置的通知
中央编办发〔2010〕202号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设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通知》(国发〔2010〕6号),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设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作为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办事机构。经国务院和中央编委领导同志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要职责是:组织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工作方针政策,组织开展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组织拟订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并协调推进实施;承办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交办的综合协调任务,推动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完善综合监管制度,指导地方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开展相关工作;督促检查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情况;督促检查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并负责考核评价;指导完善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重大整顿治理和联合检查行动;推动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组织拟订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监督、指导、协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及责任调查处理工作;规范指导食品安全信息工作,组织协调食品安全宣传、培训工作,开展有关食品安全国际交流与合作;承办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会议、文电等日常工作;承办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交办的其他事项。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不取代相关部门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职责,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开展工作。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设综合司、协调指导司、监督检查司、应急管理司4个内设机构,机关党委办事机构设在综合司。机关行政编制30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1名,司局级领导职数12名。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机关财务、后勤及离退休干部工作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代为管理。
中央编办
2010年12月6日
中央编办负责人就国务院部门“三定”工作答人民日报、新华社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7月17日电 6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部分部门的“三定”规定。近日,中央编办负责人就国务院部门“三定”工作有关问题回答了人民日报、新华社记者的提问。
问:国务院部门“三定”规定指的是什么?
答:国务院部门“三定”规定是国务院部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简称,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是国务院部门履行职能的重要依据。“三定”规定主要包括六部分内容:一是职责调整,即明确部门取消、划出移交、划入和增加以及加强的职责。二是主要职责,即规定部门的主要职能和相应承担的责任。三是内设机构,即确定部门内设机构的设置和具体职责。四是人员编制,即核定部门的机关行政编制数、部门和内设机构的领导职数。五是其他事项,即明确与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部门派出机构和直属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事宜等。六是附则,即明确“三定”规定的解释和调整事宜。
问:制定国务院部门“三定”规定有哪些意义?
答:制定部门“三定”规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中心环节,也是巩固改革成果的必然要求。通过制定“三定”规定,全面梳理、集中解决政府管理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切实把改革的基本要求落到实处,使政府转变职能取得明显进展,理顺关系取得明显突破,部门责任得到明显强化,机构编制得到有效控制。这对于提高政府工作的整体效能,推进机构编制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具有重要意义。
问:国务院部门“三定”规定是如何形成的?
答:这次“三定”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重,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编委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和要求,做了大量工作。“三定”工作大体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明确“三定”规定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统一思想认识。第二阶段是各部门认真研究提出本部门的“三定”规定草案,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多次召开党组会议研究。第三阶段是中央编办对各部门“三定”规定草案认真研究审核,反复研究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的范围根据业务相关情况确定,一般都征求了20个以上部门的意见,最多的征求了50多个部门的意见。第四阶段是充分协商,着力协调解决职责分工问题。各方面基本达成一致后,按程序分别报请国务院各分管领导同志审核,最后提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总的看,各部门的“三定”规定,都是经过部门认真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沟通协商、多轮修改完善后形成的,符合中央的改革精神,符合各部门的实际。
问:制定国务院部门“三定”规定主要把握哪些原则?
答:这次“三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贯彻落实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以构建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具体工作中,着重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全面推进职能转变,正确配置各部门职能。二是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明确牵头部门、分清主次责任,着力解决部门职责交叉问题。三是坚持权责一致,明确和强化部门责任,做到有权必有责,权责对等。四是坚持精简统一效能,整合优化部门内设机构,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确保“三定”后国务院行政编制总数不突破。问:国务院部门“三定”规定是如何落实转变职能要求的?
答: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是这次“三定”的核心。无论是对新组建或调整变动的部门,还是机构未作调整的部门,都把落实职能转变的要求作为首要任务,在对现有职能进行逐一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把政府不该管的事项交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定清楚。按照“四个分开”的原则和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进一步减少和下放具体管理事项的要求,取消了一些微观管理、行政审批和评比表彰等事项,将可以由地方承担的事务交给地方政府,将一些技术性和具体事务交给事业单位或中介组织。比如,明确发展改革委大力减少微观管理和具体审批事项,缩小投资审批范围;明确中央政府补助地方的点多、面广、量大、单项资金少的项目,改为发展改革委会同行业管理部门确定投资目标、原则和标准等并加强监督检查,具体项目由地方负责安排等。又如,明确财政部加快形成统一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大力减少、整合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将适合地方管理的专项转移支付具体项目审批和资金分配工作交给地方政府等。再如,明确质检总局不再直接办理与企业和产品有关的名牌评选活动等。同时,按照加强经济社会事务的宏观管理、把政府该管的事项切实管好的要求,加强了宏观调控、能源管理、环境保护以及教育、人口计生、食品安全、住房、社会保障、文化、卫生、安全生产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
问:国务院部门“三定”规定在理顺职责关系方面有哪些进展?
答:理顺职责关系是这次“三定”的一项重要内容。多年来,政府运行中存在一些职责交叉问题,影响了政府协调运转和行政效能。这次“三定”,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明确牵头部门,分清主次责任,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着眼于促进事业发展和提高行政效能,集中解决和理顺了在宏观调控领域、环境资源领域、工业等行业管理领域、涉外经贸领域、市场监管领域、文化卫生等社会管理领域的职责交叉和关系不顺问题。一是一些长期存在的职责交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比如,在境外就业管理方面,明确将原劳动保障部的相关职责划入商务部,由商务部负责牵头外派劳务和境外就业人员的权益保护工作;在电影、音像制品、动漫和网络游戏管理方面,明确动漫和网络游戏管理职责统一由文化部承担,电影管理职责统一由广电总局承担,音像制品管理职责统一由新闻出版总署承担;在高校毕业就业管理方面,明确教育部负责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二是对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明确了牵头部门。比如,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明确卫生部负责食品安全的综合协调,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局等部门各负其责等。三是建立健全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比如,明确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等部门建立健全宏观调控协调机制;明确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建立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等。
问:国务院部门“三定”规定是如何明确和强化部门责任的?
答:明确和强化部门责任是这次“三定”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在政府运行中确实存在着一些权责脱节、重权轻责、缺乏监督,有利的事情争着管、出了问题没人管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这次“三定”注重在配置部门职能时,明确和强化了部门责任。比如,明确人民银行承担综合协调并推进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研究并协调解决金融运行中的重大问题等责任;明确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海关总署等部门加强市场监管的责任;明确公安部负责治安、消防、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等工作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明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承担保障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推进住房制度改革等责任;明确安全生产监管总局承担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等责任。此外,还明确了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卫生部、林业局等部门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责任。明确和强化部门责任,有利于增强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同时也为推行行政问责制、加强责任追究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问:国务院部门“三定”规定是如何确定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
答: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是这次“三定”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内设机构方面,着重强调适应部门职能转变的要求,优化结构,内部整合,精干设置。新组建或调整变动的部门,有关司局随职责相应划转,并按照改革要求重新整合,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机构未作调整的部门,对内设机构进行优化整合,同时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按照全面正确履行职能的原则,加强重点业务司局,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人员编制方面,新组建或调整变动的部门,按照“人随事走”的原则,人员编制先随职责划转,计入新部门基数后重新核定,有减有增。其他部门的人员编制均没有增加,国务院行政编制总数没有突破。在领导职数方面,严格按规定核定部门和司局级领导职数,对个别因机构整合等原因超职数配备的,允许作为特殊情况在一定时间内过渡;不再扩大部长助理和秘书长的设置范围;总工程师、总经济师等专业技术性领导职务严格限定在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部门。
问:如何贯彻落实国务院部门“三定”规定?
答: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要求,“三定”规定印发后,各部门要认真执行,严格按照“三定”规定办事,切实维护“三定”规定的严肃性、权威性。按照规定的职能范围,规范运作,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按照规定的机构编制,尽快把内设机构和人员调整到位。要通过新“三定”的实施,促进部门转变职能、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中央编办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三定”规定执行情况的跟踪检查
案例
公司印发《省电力公司本部组织机构及岗位编制方案》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关于规范网省公司本部机构编制和职级序列管理的意见》的通知,结合公司实际,本部设立20个正处建制的参谋型职能管理部门,分别是办公室(公司党委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财务资产部、发展策划部、基建部、生产技术部、营销部、农电工作部、科技信息部、物资部(招标中心)、安全质量监察部、经济法律部、审计部、监察部(公司纪委办公室)、思想政治工作部(公司党委组织部、公司本部党委、公司团委)、新闻联络部、离退休工作部、后勤工作部、青海电力调度中心、青海电力交易中心。其中,离退休工作部与后勤工作部合署办公,简称后勤离退部。
此次部门职能分配与改组的情况遵循“职能切分的维度唯
一、职能归属的主体唯
一、职能与职权的无关”三项原则进行。根据原则修正、调整、改组或重组部门职能,并编制形成了《青海省电力公司本部部门职能说明书》,新的部门职能与部门原职能相比,呈现出明显的变化:一是明确公司农电部的核心职能为农牧配网建设运维管理;二是明确了公司生产部与电网调度中心的职能定位;三是公司资本性项目计划与投资经济职能归属一个主体;四是人力资源部并入了社会保险与企业年金管理职能;五是企业战略体制研究与公司战略管理职能;六是公司制度体系的建设管理职能归属经济法律部;七是部门的职能定义消除了事项性、工具性描述。
为了把部门职能稳定地、有效的分解落实到岗位层级,建立适宜的公司本部岗位体系,公司还制定下发了《公司两级职能部门岗位体系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了岗位设计的原则、内容、程序,同时组织各个部门进行了部门级、岗位级的工作分析,人资部与各部门反复协调磋商,最终形成了公司本部岗位体系的设计文件——《青海省电力公司本部部门岗位设置一栏表(试行)》。
为确保方案尽快贯彻到位,公司要求各职能部门要认真学习,充分领会方案的内容和内涵;人资部和各职能部门要按照新颁布的岗位设置清单深化岗位级的工作分析;尤其是在撤并改组、岗位设立变更、岗位薪级评估、选聘员工与工作交接、能力素质评级、员工绩效考评的过程中,各部门负责人要切实履行维护员工队伍稳定的责任,既要广泛的宣传发动,也要耐心的解惑释疑,要指导帮助员工做出理性选择,确保方案实施过程平稳顺利。
案例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中小企业局职能设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
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山西省中小企业局职能设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
二○○四年六月七日
山西省中小企业局职能设置 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
根据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晋发〔2003〕27号),山西省乡镇企业管理局(省民营经济发展局)改组为山西省中小企业局(保留山西省乡镇企业管理局的牌子),为正厅级建制,是省人民政府指导、管理、服务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国有经济的直属机构。
一、划入的职能
(一)省乡镇企业管理局(省民营经济发展局)的全部职能。
(二)原省经贸委承担的中小企业管理服务职能。
二、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研究提出扶持全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组织或参与起草有关中小企业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并组织实施。
(二)贯彻执行国家和省产业政策,研究拟定全省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指导和推进中小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指导全省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指导全省中小企业发展园区建设。
(三)监测、分析、预测全省中小企业运行态势,编制并组织实施中小企业近期发展调控目标和措施,指导协调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四)指导全省各类中小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指导中小企业融资上市工作;促进建立和发展中小企业产权及相关要素市场,指导中小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建立和完善创业辅导体系,改善创业环境,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再就业工作。
(五)对全省各种经济成分的中小企业实行宏观指导、协调和服务,规范企业行为;研究提出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政策,指导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开发等工作;建立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指导中小企业创新基地建设,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参与指导、管理民营科技企业,向有关部门推荐、申报符合资格认定条件的民营科技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
(六)研究提出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有关重大问题;研究提出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建议,负责省级乡镇企业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省级财政扶持中小企业、非国有经济、乡镇企业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参与省级基本建设资金、技改资金、能源基金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有关中小企业扶持资金的管理使用,并向有关部门推荐、申报相关资金项目。
(七)指导全省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的教育培训及人才、智力引进工作;指导全省中小企业外事、外经、外贸工作;组织中小企业开展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指导中小企业外资引进、利用工作。
(八)指导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创业辅导体系,改善创业环境,促进和扩大就业;指导、规范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各类中介组织的工作,扶持各类公益性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协调落实中小企业获得政府采购份额的有关工作。
(九)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中小企业环保节能、环境监测、安全生产、劳动用工、职业卫生、质量管理、社会保障等工作。
(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全省中小企业党建、工会等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指导本系统各类协会、学会和社团工作。
(十一)承担省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省中小企业局设置8个职能处(室):
(一)办公室(挂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导组办公室牌子)
综合协调机关日常工作;负责机关文字综合、文秘、信息、宣传、督查、档案、机要、信访、提案、保密、印鉴、会务、保卫、财务、行政、后勤等工作。
(二)政策法规处
组织或参与起草有关中小企业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监督检查有关中小企业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研究提出有关扶持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综合性政策建议;指导各类中小企业改革,引导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建立和发展中小企业产权及相关要素市场,指导中小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工作;指导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督促中小企业依法经营,维护其合法权益;指导本系统各类协会、学会和社团工作。
(三)发展规划处
研究提出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目标;研究提出中小企业扶持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办法,负责省级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乡镇企业发展基金和省级财政有关专项扶持资金、省级基本建设资金、技改资金和能源基金等其他有关中小企业扶持资金的项目管理和初审、申报;负责本系统基建项目管理;指导中小企业的外事、外经、外贸工作;组织中小企业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参与组织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项目的申报工作。
(四)产业指导处
贯彻执行国家和省的产业政策,研究提出中小企业的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和有关政策,指导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调整;指导全省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指导地区间、企业间的协作联合,组织开展招商引资、产品展销等活动;指导全省中小企业发展园区建设;负责中小企业类型划分和认证工作;负责中小企业诚信建设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中小企业环保节能、安全生产、劳动用工等工作;负责管理省副食品基地建设基金。
(五)经济监测处
监测、分析、预测全省中小企业运行态势和发展特点,组织对中小企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中小企业统计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中小企业统计数据、报表的汇总、分析工作和经济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工作;研究提出中小企业创业辅导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创业辅导体系,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再就业工作。
(六)科教质量处
研究提出全省中小企业职工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政策和措施,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全省中小企业人才开发、引进以及职工教育、职称评审、技术进步、产品开发等工作;建立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指导中小企业创新基地建设,参与中小企业新技术、新产品鉴定的有关工作和重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组织开展国际、国内技术交流与合作,推进中小企业的产学研联合工作;参与指导、管理民营科技企业,负责民营科技企业的申报工作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的申报;配合做好中小企业质量管理工作。
(七)融资财务处
研究提出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有关重大问题;指导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工作,引导、推动民间资金和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中小企业;负责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信用征集及评价体系;指导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工作,引导和规范信用与担保行业发展,制定并实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支持计划;协调落实中小企业获得政府采购份额的有关工作;负责局直属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八)人事处(机关党委)
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全省中小企业党建、工会等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负责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机构编制、劳动工资、干部人事工作;负责局直属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改革等工作;负责本系统出国人员的政审工作。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纪检、监察机构按晋办发〔2000〕16号文件执行。
四、人员编制
省中小企业局机关行政编制为35人。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3名,正副处长职数16名(含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领导组办公室副处级职数1名)。另核定机关工勤人员编制7名。离退休人员管理处,负责机关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正处级建制,编制4名,处级领导职数 2 名。
五、其他事项
(一)省乡镇企业管理局机关人员、下属单位一并成建制划入省中小企业局。
(二)原省经贸委中小企业处4名人员编制整体划入省中小企业局。
(三)原省经贸委管理的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正处级,全额事业编制10名)成建制划入省中小企业局。
第四篇:党的基本知识及党章考试试题答案
《党的基本知识》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姓名:班级: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题1.5分,共12分)
1.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前面临的哪两大难题是(A)。
A、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B、民族独立、国家富强C、国家统一、民族独立 D.人民解放、国家统一
2.中国共产党的一大召开时,全国共有多少名党员(C)。A、30多名B、40多名C、50多名 D.60多名
3.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是(A)。A.为民、务实、清廉。B.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C.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D.思想不能疲、劲头不能松、措施不能软。
4.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履行的第六条义务的首条是(C)。
A、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 B、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C、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5.建国后的反右运动是在(B)。A、1956年B、1957年C、1958年 D.1959年
6.入党誓词经过个时期的更改,并最终在十二大确定为现在的内容。(B)A、四;B、五;C、六;D、七。
7.党员同群众的根本区别在于:(C)A、共产主义信念; B、积极性; C、先进性; D、个人思想水平。
8.在中国大地上举起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旗帜的第一人是(B)。A、陈独秀B、李大钊C、毛泽东 D.瞿秋白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漏选或选错均不给分,共28分)
1、中国共产党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ABD)(A)党的建设(B)武装斗争(C)土地革命(D)统一战线
2、中国共产党的党徽的图案包含(AC)(A)镰刀(B)斧头(C)锤头(D)麦穗
3、邓小平理论是_____同_____相结合的产物。(BC)(A)中国实践;(B)时代特征;(C)当代中国实践;(D)毛泽东思想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ABCD)(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5、要贯彻(C)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
A、团结协作,共同发展B、互相依存,同甘共苦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6、我国新世纪的四大基础设施工程是(A),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和西气东送。A、青藏铁路 B、小浪底工程 C、西电东输
7、以下哪项不属于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制度。(B)A、党员大会 B、党员代表大会C、支部委员会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AD)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A、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马克思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D、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战略思想
9、在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必须实现的基本要求是:(ABCD)
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B.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C.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坚持民主集中制
10、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ABCD)。A、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B、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C、继续深化改革开放D、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1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A C)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构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C、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2、党的思想路线是(C),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A、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13、习近平同志12.9在河北讲话提了哪三个不能?(ABC)A.思想不能疲 B.劲头不能松 C.措施不能软 D.政策不能变
14、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标任务有(ABD)A.要严格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B.要着力解决突出问题C.要着眼于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 D.要努力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
三、判断题(在题后括号内打“√”或“×”,全部打“√”或“×”为0分,每题1分,共10分)
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执政为民,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与时俱进。(×)
2、中国共产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
3、党在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4、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是脱离群众。(√)
5、发展党员,必须且只能经过党支部,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
6、做好群众工作要抓住的核心任务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7、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做好群众工作的第一任务。(√)
8、群众路线实践教育中的“洗洗澡”主要是指以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9、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四风”包括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资本主义和奢靡之风。(×)
10、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要贯穿“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指导思想。(×)
共2页,第1页
四、简答题(答题要求简明扼要、语言简练,每题7分,共35分)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1)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
(2)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2.简述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3.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现阶段最低纲领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现阶段最低纲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如何确保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有效推进?
(1)健全领导体系;(2)强化督导检查;(3)加强舆论引导;(4)做到统筹兼顾
5.我国的立国之本?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五、论述题(答题要求简明扼要、语言简练,第1题10分,第2题15分,共25分)
1、如何理解“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
(1)无产阶级政党是铁的纪律的部队。纪律严明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保证;是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保证;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有力武器;是巩固党与群众密切联系的基本条件;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2)党章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入党誓词中也有“严守党的纪律”的内容。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是作为党员条件和党员标准提出来的,因此,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增强纪律观念,严格遵守党的纪律。
①共产党员必须增强纪律观念。
②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③共产党员要勇于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④必须严肃党纪,坚决处理违纪者。
2、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曾经说过:“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请结合对雷锋这段话的理解,谈谈应如何确立自己的人生追求。
雷锋这段话告诉我们,每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当代大学生都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1)、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学习、再学习。
(2)、要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3)、要自觉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4)、要在学习和工作中努力创造一流业绩。
(5)、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
共2页,第2页
第五篇: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考试试题答案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高层建筑、公共娱乐场所、百货商场等在进行室内装修时应采用的装修材料是(B)。
A、可燃材料
B、难燃材料和不燃材料
C、易燃材料
D、钢筋混凝土
2、下列(A)物质是点火源?
A、电火花
B、纸
C、空气
D、汽油
3、以下对报警电话描述不正确的是(C)。
A、119报警电话是免费的B、发生火灾时任何人都可以无偿拨打119 C、为了演练,平时可以拨打119报警电话
4、下列(A)灭火器是扑救精密仪器火灾的最佳选择。A、二氧化碳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泡沫灭火器
5、用灭火器灭火时,灭火器的喷射口应该对准火焰的(C)。A、上部
B、中部
C、下部
6、发生火灾时,不得组织(B)扑救火灾。A、女青年
B、未成年人
C、军人
7、下面(A)火灾用水扑救会使火势扩大。A、油类
B、森林
C、家具
D、燃气
8、身上着火后,下列哪种灭火方式是错误的(C)。
A、就地打滚
B、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C、迎风快跑
D、用水扑灭
9、发现燃气泄漏,要快速关闭阀门,打开门窗,不能(C)。A、触动电器开关和打电话
B、使用明火
C、A和B都正确
10、室内不得存放超过(C)公斤的汽油。A、1.5
B、1
C、0.5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液化石油气的残渣可以随意倾倒。(√)
2、发现液化石油气灶上的导气管有裂纹时,应该用肥皂水涂在裂纹处,起泡处就是漏气点。(√)
3、电脑着火了,应该迅速往电脑上泼水灭火。(×)
4、火灾初起阶段是扑灭火灾的最有利阶段。(√)
5、在灭火过程中,应当优先灭火。(×)
6、公共娱乐场所安全出口上午疏散门应该向外开启。(√)
7、燃放烟火爆竹时,应当在空旷处支撑牢固以后再点燃。(√)
8、据统计,火灾中死亡的人有80%以上属于跳楼或惊吓致死。(×)
9、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该场所的工作人员应当迅速抢救贵重物品。(×)
10、打开房门闻到燃气味道时,应迅速开灯查看泄漏点和打电话报警。(×)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干粉灭火器应当_____半年______检查一次。
2、架空线路的下方______不可以______堆放物品。
3、维修施工中使用溶剂和油漆时除了杜绝一切火种,还应该注意__通风______。
4、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该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应当_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_。
5、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具有火灾危险的,主办单位必须向____公安消防部门______申报。
6、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应当由____施工单位_____负责。
7、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人员可通过____疏散楼梯___渠道逃生。
8、拨打119报警电话时应当注意的三个要点是_____燃烧地点________、______燃烧物质________、_____人员伤亡________。
四、问答题
1、发生火灾时,基本的正确应变措施是什么?
发出警报,疏散,在安全情况下设法扑救
2、简述泡沫灭火器和干粉灭火器主要用于扑救哪些火灾。
泡沫:扑救汽油、煤油、柴油和木材等引起的火灾
干粉:由于扑救石油及其产品、可燃气体、电器设备的初起火灾
3、火灾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有毒气体中毒,如一氧化碳; 缺氧、窒息;
烧伤致死;吸入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