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月一日读后感
《八月一日》观后感及课本感想
在毛概课上王海老师组织我们看了革命历史片《八月一日》,看后感触巨大,一是因为该电影中演员的优秀表演给自己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重要的是他使我想到了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之来之不易,尽管我们从小就接受着这样的教育,我们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今天的美好生活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但是这些课本上的话语总是不如直接在视觉上的冲击厉害,这些电影上的画面总是让我们更深刻更震撼,虽然事实也许会更惨烈。
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感想是多方面的,先说说该电影的大概内容吧,电影所描述的就是1927年八月一日的南昌起义,具体说应该是细致的描写了南昌起义的准备阶段,1927年在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取得大大胜利的情况下,本应乘胜追击的革命力量却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的先后叛变革命而变得四分五裂,而此时共产党人和众多的革命群众也遭到了血腥的大屠杀,由此正式的宣告了北伐战争的失败。此时,众多的共产党人都建议要以暴制暴,发动武装起义,发动暴动。然而就在大多数共产党人同意的情况下,党内总书记陈独秀却强烈的反对,在党内实行个人的专政,不顾虑大家的想法,最终陈独秀辞去了总书记的职位,在他辞去职位前说的一段话给我感触很大,“我年岁大了,会上压给我两顶帽子,这帽子太沉了,说我是机会主义,投降主义,我投降的连儿子都没有啦。”
此后,张国焘成为了党里的实际领导人,然而这个曾经支持武装暴动的共产党人在责任真正落到自己身上的时候,也犹豫了起来,他担心失败后承担不起这个责任,然而再沉重的历史重任也终究要有人承担,而此时,周恩来义无反顾的担任起这个责任。
周恩来利用国民党重要官员去庐山开会的时机,决定在八月一号凌晨发动暴动。这次暴动,最大的特点就是全部是我们自己的军队,预计参加起义的部队有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11军第24、第10师,第20军全部,第4军第25师第73、第75团以及朱德为团长的第五方面军第3军军官教育团一部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队一部,共2万余人。该影片重点描写了周恩来争取贺龙第二十军的场景,周恩来来到贺龙居所,刚到其住所便与贺龙对了一首诗,后来便直接表达来意,贺龙对其诚意打动,并且其自身追求真理,为天下黎民社稷着想的性格,使其义无反顾的答应了下来。
该影片有多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与其夫人的一段对话,周恩来由于工作的原因,总是飘无定所,又是一夜,他匆忙赶回家收拾行李,准备起身去南昌,当他看到夫人忙碌的身影时,十分心疼,夫人却十分理解,以大局为重。当周恩来就要起身离家时,夫人中再也忍受不住失去一个孩子以及不能再生育噩耗,留下了眼泪,而我们的总理眼含热泪的说“只要革命有后我们无后又何妨”。这就是共产党人啊,当我们今天总是抱怨现在社会如何如何黑暗黑暗的时候,是否想到我们今天的幸福呢?
另一处给我深刻印象的便是贺龙的部队刚到南昌,由于长途的劳累饥饿强取了叶挺部队友军的粮食,此事传到贺龙叶挺耳朵里时,二者都是大怒,但他们都是教训的自己的部队,贺龙甚至为了让自己的兄弟兼部下道歉,自己背着十几杆步枪跑步,当他的部下喊出“我们是革命军,不是土匪”时,贺龙感到满足的笑了,我也深深感动了,深深被他们这群革命军人的激情所触动。
八月一日本定为凌晨四点开始的暴动,由于一名普通营长的背叛提前到了两点,激战至拂晓,全歼守军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00余支(挺),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南昌起义全面胜利。8月3日起,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计划,指挥起义军分批撤出南昌,沿抚河南下,计划经瑞金、寻邬(今寻乌)进入广东省,先攻占东江地区,发展革命力量,争取外援,尔后再攻取广州。至此南昌起义结束。
现在谈谈自己根据该电影对课本的感受,从前总是根据老师讲课的内容去生硬的接受与理解课本内容,例如课本上介绍每一次各种会议做出的各种重大决定,我们总是不能深刻的把握,只是凭借课本的文字有时候体会不出其重要性,然而观看后电影
就不一样了,例如从前只知道陈独秀犯了机会主义错误,投降主义错误,但并不能深刻理解那意味着什么,可是看了电影才明白,一个领导人的思想觉悟深刻的影响着大局,当他理解不到我们的革命应走武装暴动时,那对整个党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是把全党带向毁灭。
整部影片其实有两条线索,一条就是我们党的决策落线,从起初的右倾机会主义开始,党内有识之士一直在探索,当他们根据不断受挫之后,终于发现了一条道路,就是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走武装暴动的道路,这条道路的探索是艰辛的。从1919年五四运动来,中国无产阶级登场了历史舞台,但是到1926年前后党才逐步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尤其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对党成立以来,尤其是大革命时期的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终于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其实南昌起义就是对这一论断的很好诠释,从此我们当走上了一条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另一条线索就是,我们的党分清此时期的主要矛盾,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南昌起义就是反应的对官僚资本主义的打击反抗,这也使我们的党的路线更加明确。
影片所能反应的意义是局限的,但他给我们的印象是深刻的,他让我们真正深刻体会到了课本中我们早已听的不耐烦的知识,使我们深刻了解每一条经验的总结都是付出了血的教训,我们也更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不去抱怨,而是应该奋斗。
第二篇:《八月一日》观后感
《八月一日》观后感范文
影片《八月一日》,讲述的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为了挽救革命,周恩来同志按照党中央的决定,和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同志于1927年8月1日领导南昌起义的故事。
2007年11月2日晚,我们管理系学生党员和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系党总支的组织下观看了这部历史巨片,见证了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南昌起义的历史过程和起义前周恩来等同志的艰难选择过程。历史证明,只有建立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只有进行武装斗争,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抢杆里才会出政权”。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
看过此电影,感悟甚多,我的心豁然开朗,陈独秀的困惑、贺龙的抉择、汪精卫的精明、周恩来的果敢、叶挺的血性,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那么生动形象。我由衷敬佩我们尊敬的周恩来总理,在中国处于最危难的时候,作为党的前委书记的他毅然扛起了领导武装起义的大旗,千斤重担系于一身。他勇于承担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大智大勇的斗争策略,坚定果敢地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耐心细致地做好起义部队的工作,以及在决定起义的前夜,在《国际歌》声中给起义部队的战前动员,所有这些都让我的思想受到极大的震撼,尤其是他的那句“只要革命有后,我们无后又何妨”更是让我钦佩不已。还有就是贺龙元帅,他不惜放弃个人升官发财的机会,毅然选择加入中国**,为了广大人民的幸福打击蒋介石,反攻汪精卫,“两个肩膀扛了一个脑袋,就是为了要让穷苦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的话铿锵有力,永远停留在我的脑海之中。
从古至今,历史的发展,总是有许多英雄人物推动着,人民群众是一支主力军,水可载舟,也可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活在世界里,要活得有价值,首先就要为社会创造价值,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是重于泰山的,谋取残害人民的是轻于鸿毛,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国革命军,南昌起义军,冒着敌人的炮火,为人民的幸福,为了拯救国民与水火中,他们的牺牲是可敬可佩的是重于泰山的,他们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中华儿女前进的动力和学习的模范。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平时我遇到一点小困难,小挫折,我就畏缩不前,临阵脱逃;取得一点小成绩就沾沾自喜,固步不前;但是我看了这部电影,我看到了一个个襟怀坦荡大智大慧的巨人。在他们面前我显得是多么的渺小,我所遇到的困难,是多么的微不足道的。从这里,我深知自己责任重大,要继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崇高历史使命,在当今这个和平年代,我们还要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精神,艰苦奋斗,勇于拼搏。
因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都要相信自己坚信自己,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或问题,都要敢于去面对。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我们应当更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密切联系群众,是要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繁荣富强和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现在应该珍惜今天美好的时光,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应该以那些英雄为榜样,发奋图强好好读书,用知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饶!
第三篇:八月一日观后感
《八月一日》观后感
11软工1班季清照
电影《八月一日》记录的是1927年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段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由此而来。
1927年,是中国革命史上血雨腥风、急转直下的一年,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痛苦抉择的一年,“八月一日”则是不得不做出的最后抉择的重要“转折点.1927年4月21日,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4.12”惨案,屠杀了30万中国共产党党员;7月15日,汪精卫又在武汉发动了“7.15”惨案,再次对共产党员挥起了屠刀。一时间,中国大地血流成河,一片白色恐怖,党的事业进入了低谷。在这种历史的紧要关头,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的几位重要成员,肩负着历史的重任,从各自的认识出发,思考着当时的“时局”,做出各自的判断。影片《八月一日》坚持唯物史观,从历史的真实出发,在艺术表现上既没有简单化地给陈独秀冠以“机会主义、投降主义”的“标签”,也没有对后来犯了严重错误的李立
三、张国焘等以“先知先觉性”的暗示,而是重新挖掘史料、真实再现了革命受挫对他们自身的戕害,以及他们出于对革命高度负责而产生的巨大焦虑和长远忧虑,譬如中央政治局成员关于“要不要武装反抗”的争辩、起义前两日张国焘的反复等。尤其可贵的是影片着力塑造了周恩来、贺龙、朱德的光辉形象,感人至深。此时,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没有被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吓倒,他们掩埋了同伴的尸体,擦干身上的血迹,继续前行。但是路在何方?革命光凭一腔热情是不行的,必须选择正确的道路。大难当头,领袖们清醒的认识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前期的失败就是因为共产党没有自己的军队。于是南昌城里响起了起义的枪声,从此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
影片情节扣人心弦,战争场面异常惨烈。然而最打动我的却是领袖们的人格魅力。周恩来无疑是影片的核心和灵魂人物。在党内斗争中,他表现出了超人的智慧和宽广的胸怀,还有高超的斗争艺术,对于陈独秀的错误领导,他既旗帜鲜明的提出反对意见,又不忘同志情谊,及时递上一杯热茶;对于张国焘的反复无常,他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说服,同时大义凛然指出起义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否则将成为千古的罪人。他团结叶挺、贺龙、朱德等一大批有识之士投身革命,出生入死,不为个人升官发财,只为救人民于水火,为中华之崛起。这样的伟人怎不令高山仰止,万人称颂。象革命志士那样拥有崇高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我们每人的工作对社会、对国家都很有意义,应该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事业,为之辛勤付出,无怨无悔。
贺龙军长也是本片中着力塑造的人物。有人说他是土匪,他却有一颗向往真理的心,他看到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就不顾高官厚禄的利诱,毅然投身革命。战场上,他身先士卒,拼死杀敌;对待自己所带的兵,他重情重义,胸怀宽广。手下有人向他开黑枪,知道那人是出于兄弟情义才这么做时,他毅然放了那人,并不计较;他的爱将和友邻部队因为抢米发生摩擦并拒不认错,他惩罚自己,在烈日下背枪跑步,并不断加码,终于感动得那人低头认错。在他身上,看不到有仇必报的斤斤计较,看不到强制部下听从自己的蛮横作风,看到的是海纳
百川的宽广胸怀和打动人心的人格魅力。作为领导,要管好人、用好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协调内外关系,使整个单位形成合力,完成各项工作。从贺龙带兵,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要以身作则。要求部属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要胸怀宽广。宰相肚里能撑船。下属犯了错误,除了批评教育,还要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不能打击报复。
3、要提升个人的素质,机智的处理各种问题。领导的权力不是万能的,个人的综合素质形成的人格魅力更能打动人心。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依法管人,几种方法要综合使用才有助于解决问题,避免矛盾。
第四篇:《八月一日》观后感
观电影《八月一日》
在看完电影《八月一日》之后我感慨颇多,我深刻的感受到了新中国创建之艰难,也感受到了共产党的伟大,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电影的梗概。
1927年,正当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节节胜利之际,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武汉政府国民党主席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向共产党和革命群众举起了屠刀,使孙中山领导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在此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杀绝、被吓倒、被征服。在极端险恶的白色恐怖下,为了挽救革命,中共中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认识到武装斗争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建立了第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该片将以细腻的笔调探寻当年南昌起义领导人的心路历程,以磅礴的气势再现八十年前震撼人心的历史风云。4000万战争巨制,全国院线隆重献映!《八月一日》为大型彩色故事片。以“八一”南昌起义为背景,反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为了挽救革命,周恩来同志按照党中央的决定,和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同志于1927年8月1日领导南昌起义的故事。该片将以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广阔的视野,艺术地再现南昌起义的来龙去脉,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创建革命武装的艰难历程。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后,疯狂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企图用血腥的屠杀消灭革命。在此危难之际,中国共产
党人没有被杀绝、被吓倒、被征服。在极端险恶的白色恐怖下,为了挽救革命,保存革命力量,抵抗反革命集团的镇压,中共中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认识到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毅然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建立了第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今年是纪念南昌起义八十周年,为感悟中国的红色革命,感悟共产党领导者的伟大风范,更为庆贺十七大,我们入党积极分子集体观看了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八月一日》,“八月一日”注定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记载。80年前在南昌城头打响的第一枪,给这一个原本普通的历史瞬间注入了深刻的内涵,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开端。从“八一”写在了军旗上,刻在了军徽上,成为人民军队的形象符号和精神象征。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电影生动展现了在炮火纷飞,到处充满白色恐怖的时代下,共产党人那英勇无畏的精神气质, 开篇从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上海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的血雨腥风的场景切入,转入北伐中原战场的博杀、共产党员在国民革命军冲锋陷阵以及人民群众苦难生活画面展示,有力地揭示了南昌起义的合理性和正义性。在这一部分,从年轻的共产党领导集体在生死攸关的紧要时刻苦苦寻找正确道路的真实表现看,彰显出一种追求真理的探索勇气和献身精神。
周恩来和贺龙两位主要人物的形象颇具光彩。周恩来作为党的前委书记领导武装起义,重担系于一身。他勇于承担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大智大勇的斗争策略,坚定果敢地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耐心细致地做好起义部队的工作,以及在决定起义的前夜,在《国际歌》声中给起义部队的战前动员,所有这些令我热血沸腾,思想情感上受到极大的震憾。贺龙的形象也血肉丰满,个性鲜活。从战场上跃马挥刀拼杀,到坚定跟共产党走的豪迈表白,以及由于心爱的部下犯错误自受体罚和解散两套厨师的动情告别,使这一人物形象极具艺术魅力。同时,一批基层官兵形象,与真实历史人物相呼应,丰富了人物形象的内容。周恩来、贺龙、叶挺、陈独秀、毛泽东、张国焘、李立
三、朱德(朱德的扁担我也看到了)还有那叛变的汪精卫等虽然有些人物出场的时间并不多,但这些伟人的形象却是如此鲜明,战火硝烟的爆破场面也深入人心,国共两党的合作还是给这部影片带来铿锵有力的影响,看到许多战士的光荣牺牲感到什么才是舍生取义,周恩来、贺龙的为人处事让我感到慷慨激昂,那时的人跟现在的我们有着许多不同,就像海报中的宣传画面,为了革命每个人都系上了红领结,那一抹红色带起了电影中的《国际歌》我突然有种激动,从来没有感到这时候再听《国际歌》如此振奋人心,我觉得做人不能忘本,这是最起码的精神之柱。结尾攻打南昌城的战斗场面,尤为震撼人心。英勇献身的战士在冲天火光中化成红飘带的浪漫写意,既形成了影片情节叙述的高潮,也从审美角度完成了对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颂扬。
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它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继续坚持革命的坚强决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人民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南昌起义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起点,它保存下来的部队成为工农红军的骨干之一。
通过那一段伟大磅礴的历史革命的回顾,使我更加深了对共产党人伟大的战斗革命意识,正义的力量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摧毁的,坚持对革命事业的向往,对争取独立的目标不放弃,正是每个共产党人所追求的。尽管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布满了荆棘,也阻挠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不管那些载入史册的红色革命已离我们有多远,为争取革命甚至是一些个人工作事业上的决心都是不可动摇的,这正是那一段段振奋人心的历史片断所传承的精神。
第五篇:八月一日观后感
八月一日观后感
一部好的电影反映的不仅是当代社会环境的背景更是有更多新的代表的体现。今晚看了《八月一日》,其实没看完,回寝室的时候才彻底看完,惠姐说了得写观后感,其实并不是冲这个而看的。因为他真的值得一看,对于一个想入党的积极分子来说。下面我来说说我的感受。
1927年,正当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节节胜利之际,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武汉政府国民党主席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向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举起了屠刀,使孙中山领导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在此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杀绝、被吓倒、被征服。在极端险恶的白色恐怖下,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中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认识到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毅然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建立了第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八月一日》这部影片以细腻的笔调探寻当年南昌起义领导人的心路历程,以磅礴的气势再现八十年前震撼人心的历史风云。
当历史的重任压在肩头的时候,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承担的,而我们的周恩来总理却义无反顾地承担了下来。他为了发动起义要离开刚刚小产的妻子,他的妻子无法忍受自己内心的痛苦,虽然她早就清楚地知道嫁个这个搞革命的人,自己的一生都不会安逸地度过,但是痛失爱子并且永远无法生育的痛苦让她再也无法忍受了。而这时,我们共和国的总理,深受全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爱戴的国家领导人之一,将爱妻搂在怀中,说:“只要革命有后,你我无后又何妨?”说着热泪顺着脸颊流下。当周总理去世的时候,连联合国都为他降半旗,不是因为他是某个国家的总理,而是因为他将国家、人民的利益高过了自己的利益而已。
“我们是国民革命军,不是土匪,军长,我错了。”说这句话的是军长贺龙手下三营长,当时他被绑在一个木头桩子上,身为军长的贺龙背着步枪绕着三营长负重绕圈跑,原因是三营长抢了友军的军粮,一个准备共同革命的战友的粮食,这件事一个有信念的领导者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贺龙对着他的士兵说过,他革命是为了不再有被压迫的人。当和他一起奋斗的弟兄犯了错误时,错误由他自己来承担,当三营长认错的时候,贺龙真心地乐了,他满身臭汗地躺到了地上,要了袋烟。
对于贺龙来说,升官发财没有什么了不起,否则汪精卫、蒋介石有的是高官厚禄给他享用,对于一个血性汉子来说,真诚、实在、为他人着想才是最重要的。
此外,影片中还塑造了许多富有个性的角色,小士兵李虎子就是其中一个。当贺龙要处罚李虎子的救命恩人赵福生营长时,李虎子开枪打中了贺龙的军帽。令大家都极为惊讶的是,贺龙并没有要李虎子的命,他为了李虎子的义胆忠肝绕过了犯了错误的赵福生。后来在革命爆发的紧急关头,赵福生通敌背叛被抓,就在贺龙要枪毙赵福生的时候,李虎子亲手将这个救过他命的营长的脑壳打碎了。他得到了贺龙的肯定:“这才是我的兵。”
看完《八月一日》后,我被共产党人的那种不屈的英雄气概震撼了,不管是领导人还是小小的士兵,身上都嵌进了属于军人的“军魂”。他们肩负历史的重任,试图以自己的力量为广大中国人民创造出一片新天地,而历史也最终证明他们做到了。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平和生活是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才得到的。所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能因为一些小小的事而抱怨生活呢?与身处动荡的他们相比,我们已经足够幸运,能享受学习、生活的乐趣,能够与亲人、朋友平安地生活在一起,拥有稳定的生活。我们可以沐浴着的这缕阳光及这池月光,看星光闪烁,难道我们不够幸福吗?
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我们所拥有的宝贵资源,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争取机会多多锻炼自己,进入社会后报效祖国。我们应当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不辜负老一辈对我们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