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保尔《印度三部曲》读后感

时间:2019-05-13 01:5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奈保尔《印度三部曲》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奈保尔《印度三部曲》读后感》。

第一篇:奈保尔《印度三部曲》读后感

1962年、1975年、1988年,奈保尔三次赴印度,写下了有关印度的三本书,这就是:《印度:受伤的文明》《幽黯国度:记忆与现实交错的印度》《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印度三部曲》在评论界评价极高,与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齐名。

13年一次,总是在13年之后,奈保尔再次踏访印度,这是一种巧合吗?印度,对于这个从小生长在英属特里尼达岛上的印度移民之子,究竟是怎样一种魂牵梦系的感觉?“印度于我是个难以表述的国家。它不是我的家也不可能成为我的家;而我对它却不能拒斥或漠视;我的游历不能仅仅是看风景。一下子,我离它那么近又那么远。我的祖先百年前从恒河平原迁出,在世界另一边的特里尼达,他们和其他人建立了印度人的社区,我在那里长大——印度,这个我1962年第一次探访的国度,对我来说是一块十分陌生的土地。100年的时间足以洗净我许多印度式的宗教态度。我不具备这样的态度,对印度的悲苦几乎就无法承受——过去如此,现在如此。”使我着迷的,就是奈保尔的这种叙述语调,这种抒情自省不无迷惘的语调在《印度三部曲》中无处不在。

奈保尔不是一个道德主义者,这是令人欣喜的。奈保尔回到家乡面对族人那种欲亲近又逃避的感觉如此真切而富趣味。个人的观察与趣味要远远超越狭隘的道德。奈保尔敏锐的观察力是一流的,叙述的技巧也是一流的。对印度沉郁悲怆的感情与分析中,永远夹杂着冷静的讽刺和准确的批评。思想的光芒不时在字句中闪烁。

游记《印度三部曲》也像短篇小说的集锦,如同那本著名的短篇集子《米格尔大街》你也可以当作描写特里尼达的散文来读一样。人物、情节、对话是《印度三部曲》的重要部分,它们穿插在奈保尔的观察与描述之中,既显示现实的凹凸感,又显示文学的经典性。

我发现当我第二次重读《印度三部曲》时,我还是不能把它像一本平面的书那样很容易地消化掉,这就是说,我又一次被奈保尔的文笔迷住,又一次被局部理解、整体不能把握之遗憾而困惑。这就是你跟一颗伟大而杰出的心灵的距离,永恒的距离。正是这种距离才使我们这么迷恋读一本好书吧。

在这么多获诺奖的作家中,奈保尔是使我最感亲切最为敬佩的一个,也许是因为他的身份,他的无与伦比的现代感。对于家乡与祖籍,他是一个过客;对于立足的文明世界,他又是一个“异乡人”。他不断在探索着外部世界,也即是在探索着自己的内心。他的内心永无宁日。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冲突、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奈保尔笔下印度的困境,也即是我们的困境。大师与非大师的区别是,他写了局部,却又像写了全体。

第二篇:射雕三部曲读后感

射雕三部曲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射雕三部曲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射雕三部曲读后感1

截至昨天晚上九点半,张无忌和周芷若、赵敏、珠儿言和给射雕三部曲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也结束了十个多月的武侠之旅,这次算是沉浸在武侠世界里最长的一次吧。

虽然故事已经讲完,虽然一切都不过是金庸先生的虚构世界,可是这个虚构世界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了我的心里某处,真实的存在于我曾经的岁月之中,不要说我傻这种感觉你不会明白的。

没看完的时候急着看完,看完了之后反而空虚伤感,突然发现他们都已经不在了,而我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死了,还是在某一个多维空间里生活着。反正我是真的舍不得他们,有朋友说可以再看一遍,可是我觉得一半年之内再看就好像吃剩饭一样,即无味又恶心了,或者有一种自揭伤疤的滋味吧。

就像苍天已经设计好的人生一样,如果让你选择在过一遍也不过是重复的走那一条老路而已,所有伤心快乐的事情明知道发生但是却无能为力,与其这样还不如不选择不如不去看的痛快,突然想起这不是印证了曾经最美的那些事,是的过去的遗憾和美好,哪怕伤痛都是不能在来的。

张无忌是一个多情的种子,可以说是来者不拒,所以才有周芷若的因爱生恨,才有小昭的飞蛾扑火,才有赵敏的弃暗投明,和珠儿的痴心妄想。但是对于侠义的体现可以说发挥的淋漓尽致,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这一点有些像郭靖,但是高于郭靖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侠义情怀,对于别人的帮助却不求回报也不求名义上的赞誉。正也是张无忌的这个性格导致他更加被动。如果他没有被玄冥二老打一掌,也就不会去蝴蝶谷找胡青牛,也不会在断崖中学会九阳真经。如果他在密道中能出去也不会去学习明教乾坤大挪移,因为他觉得那不是自己的东西,也不想做明教的教主。这一点对自由生活的追求更加接近于杨过,对于他来说不属于他的东西就不会收,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也不会要回报,就像护送杨不悔去昆仑山找杨逍,这些伟大的人格魅力可以说是张翠山从张三丰那里耳濡目染继承下来的,存在于张无忌的骨子里。

再来说说小昭,金庸说这个人物也是他最喜欢的女孩子,也许因为小昭对于爱情的信念让大部分人觉得贞坚不渝吧。但是从她的出场到离去就好像是一个梦,给张无忌和作者本人以及大家编制的一个美梦。匆匆的来匆匆的去,从张无忌去杨不悔房间追成昆碰到小昭再到去灵蛇岛海中被迫做了波斯明教的教主,梦醒了,而大家却都没醒来。而从年龄上来说她只不过是一个15、6岁的小姑娘,那么她身上的纯洁和心灵的纯洁,以及精神世界的`单纯是某些人喜欢的性格特征。对于我个人而已遇到了这么一个让人不得不心疼的女孩子。

可是我却更加倾向与珠儿的刁蛮淘气,特别在从前的时候对于这类女孩子毫无抵抗力。感觉她就是男版的杨过,如果这样的性格放在男性身上我就很讨厌这种性格,因为从小到大就不断收到这种性格男生的欺负,他们的主动性很强,而且身上散发着不可阻挡的气场。但是用在女孩子身上就会变得生动多了。可惜人生不容易事都有二三。

射雕三部曲读后感2

金庸写的武侠小说其中的十四本,分别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我只知道飞:飞狐外传;雪:雪山飞狐;天:天龙八部;射:射雕英雄传;鹿鼑记;笑:笑傲江湖;书:书剑恩仇录;神:神雕侠侣;侠:侠客行;倚:倚天屠龙记;碧:碧雪剑;鸳:鸳鸯刀。我看到我爸爸留下的其中几本武侠小说,分别是《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

《射雕英雄传》主要讲了郭靖与黄蓉经过重重磨难,分别遇上了杨康、老顽童、洪七公、穆念慈等南帝北丐东邪西毒中神通等人,最后把西毒打败,郭靖与黄蓉成了夫妻。

《神雕侠侣》主要讲了穆念慈和杨康之子杨过,被郭靖收留,送到重阳宫学当阳武功,在重阳宫的古墓里发现了小龙女,经孙婆婆推荐,小龙女收留了杨过,杨过经过十几年的苦心修练,学会了古墓派武功——玉女x心经,与小龙女再闯重阳宫,重阳宫弟—子抵不住,只好败退逃亡,从此他们一见到小龙女就躲开避开,金轮法王、李莫愁经过百般阻挠,而杨过与小龙女分开以后,杨过去了一个山洞,跟大雕交了朋友,经大雕推荐得到了世间最重的一把铁剑,又再回绝情谷,中了情花毒,他们俩一起找到半颗绝情丹,而杨过没有吃到,就吃万毒花每天一棵,终于解了自己的情花毒。最后,再会英雄大会,揭开卧底的身份,与蒙古对战到底,郭靖夫妇与杨过、小龙女、神雕一起大败了蒙古军,守住了襄阳城,襄阳城的百姓们把杨过称为神雕侠。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人是杨过,因为他不畏惧,经过百般阻挠还是回襄阳城揭开卧底身份,守住了襄阳城。

《倚天屠龙记》主要讲了杨过的徒弟张君保,黄蓉之女郭襄,分别记下了少林寺觉远大师的九阳真经,但也各自记了一半,张君保化名张三丰潜心修练武功多年,开创了武当派,而郭襄开创了峨眉派,将九阳真经分为三部分,张三丰收了七个徒弟,江湖人称他们为武当七侠,郭襄则专收女徒弟。那时,江湖人都在争屠龙刀与倚天剑,而知道此刀此剑的秘密只有郭襄一个人,武当三侠俞代岩也卷进了这场争斗手脚全废,而张武侠张翠山也卷入了这场战争,在玉盘山抢屠龙刀时被谢逊抢走,张翠山与谢逊来到一个荒岛上,结为了兄弟,而天英教教主之女殷素素跟张翠山到了岛上结为夫妻,他们几年后生了张无忌,张无忌学会武当武功以及谢逊向劈雳手成昆平生所学武功拳法。张翠山夫妇重返江湖,人人都向他们问谢逊下落,他们死也不说,最后在武当大会中自刎身亡,而张无忌历经磨难,学会了世间奇异武功乾坤大挪移、九阳神功,解除了六大派光明顶的危机,在途中遇见小昭、周止若、赵敏、殷离等女子,最后张无忌与赵敏、周止若流浪江湖。其中我最喜欢张三丰,因为他武功高强,不像灭绝师太那样固执,邪教就是邪教,不管怎么样都是邪教,而张三丰却应急应变,不执着认为邪教里都是坏人。

我只读了这三部武侠小说,相信在以后读的过程中,我会找到更多的乐趣。

射雕三部曲读后感3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读射雕三部曲

少年时未能拜读金老的作品,确是错过了一项人生乐趣。

那时很多人沉迷于武侠小说,以致学业荒废。令我思之不禁惶惶,以为金书作恶多端,唯恐避之不及。今日想起,真是心胸狭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有人说过,“武侠小说之于男人就如言情小说之于女人,男人向往书中的至信至义,女人向往书中的温情款款。却都不切实际。”如此不免看低了男人,但的确是极其生动的形容,生动得近乎直白。

读完射雕三部曲,心中是温暖的,为正义而感动,为侠义而拜服。最敬佩郭靖,虽然他的愚钝比我尚有过之无不及,可为人处世却是当世典范。在蒙古出生长大,却能义无反顾回归中原抵御外侮,和少年时的兄弟反目成仇,决绝不留情面;得知女儿砍断杨过一条手臂,立即要斩女儿一臂相抵,冷酷近乎无情。与黄蓉数十年驻守襄阳,和襄阳城共存亡,“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该是最好的评价。郭大侠武功天下无敌,却始终心系百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番境界,绝非众武功高手所能比拟了。

《倚天屠龙记》数周前仍在我脑中一片空白,现在却分外清晰,甚至满眼都是张无忌的影子。这个主人公不像郭靖坚实稳重,也不如杨过风流倜傥,更不具大侠风范,偏偏有些平常人的稚气。可我们都喜欢张无忌,喜欢他的真实。如郭靖黄蓉酒家邂逅一见钟情的故事往往有些不切实际,杨过小龙女十六年相守至死不渝的浪漫爱情又太让人嫉妒。与张无忌同舟共渡的四位女子对他的爱却真实得多,虽然不免困难重重,可历尽艰辛得到的才最幸福。

第三篇:魔戒三部曲读后感

温暖的阳光无私的照耀大地,娇艳的花朵灿烂了整个花季,自在的白云点缀了单调的蓝天,而精采的故事丰富了我的童年。风靡全球、轰动文坛的科幻小说—《魔戒三部曲》,在我灵魂深处,那块童真却又乏味的内心,绘上了动人的色彩。

书中主角佛罗多,从小就被赋予艰困的使命,当他成为魔戒持有者,恐惧、彷惶、不安如阵阵浪潮,贪婪的啃噬着他,终究逃不过踏上血腥、暴力、邪恶交织的旅程,成为史无前例的“魔戒远征队”队员,他和忠实仆人肩负着使命,成了黯夜中的一盏明灯。一路上,越接近万恶的中心,魔戒的力量也渐渐失去了控制,佛罗多的灵魂被魔戒一点一滴的吞噬,他开始彼此猜忌,历经千辛万苦,拖着饱受寒霜的身躯到达了最终目的地—火山口。故事高潮迭起、精采万分,不但魅力无穷,自其中我领悟到许多人生道理。

保持着内心的澄净,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无论在任何环境压力之下,心中的澄净总能让我们静下来思考,临危不乱,做出更有决策性的判断;友谊,有如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剑。朋友的鼓励,是最坚强的成功支柱;当我们自信的踏上征途,多大的阻碍都将化为乌有,成功定在不远处;以毅力不断迈进的精神,意志力将战胜一切,勇往直前,无畏无惧,世界因我而改变,我将用勇气创造出奇迹,留住生命中那份永恒的光洁。

看完了精彩绝伦的故事后,我竟能体悟身边竟处处都是幸福的甜蜜:一句温暖的话语是感动,一个肯定的微笑是感动,一首完美的诗是感动,一本书的洗礼是感动。尤其这套魔戒,让我自生活中得到更多的省思,反观自己的生活,因此阅读的时光不但是种深层的感动,更是幸福的滋味。

幸福在哪里?在那充满芬芳的空气里﹔幸福在哪里?在那湖畔徐徐轻送的微风里﹔幸福在哪里?在那万里无云的晴空里﹔幸福在哪里?它就在你我的心里、在我手中捧着的书里,只要细心体会,时时品味,刻刻都能品尝到幸福的滋味。

第四篇:高尔基“三部曲”读后感

读《童年》有感

经过了“名著导读”的学习,我对《童年》产生了兴趣。不用说,我即日就买来了这本书,饥饿地读起来。翻开书的第一页,一行字这样写道“给我的儿子”。我不解。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也是其诸多自传体中的最具特色的一本书。它记述了主人公阿廖沙从4岁至10岁这一时期的生活画面,也就是他的少年时代的生活,着重表现了一个来自底层孩子生活的艰辛和革命意识的觉醒过程,它揭露了俄国沙皇时期的腐败统治,也从各方面描写了旧俄国人民的真实生活和俄罗斯国民的众生相,既抨击了黑暗,也展示了光明。

马克西姆〃高尔基是这部巨作的创造者,他是俄国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的作品从20世纪初就开始渐渐步入中国,他的名字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高尔基出身贫寒,早年丧父,只读过三年书,靠自学成才,成为一位举世闻名的大文豪。

《童年》中的阿廖沙便是幼年时的他的一个投影。阿廖沙4岁丧父后寄居在外祖父家里。外祖父卡希林是一个小染坊主,家境已经败落。严酷的生活使

得这个本来就性情乖戾、吝啬的小老头变得愈加贪婪、古怪、暴躁,他喜怒无常,脾气极坏,经常谩骂甚至毒打亲人和幼小的孩子。两个舅舅米哈依尔和雅科夫也是极其自私、粗暴的市侩。这是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阶层,几百年灵魂中的痼疾与沉疴成愚昧、落后、狭隘、自私、残忍……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了争夺家产,或为了一点小事彼此争吵,甚至打得头破血流。外祖父鞭打阿廖沙,使阿廖沙失去了知觉;外祖父疯狂殴打外祖母的脑袋,致使头发上的的发针深深扎进她的头皮里;米哈依尔舅舅因为无聊,唆使小孩把烧红了的顶针放在瞎眼的格里高利的手里,侮辱陷害这个老长工;两个舅舅让“小茨冈”去抬沉重的十字架,结果把“小茨冈”活活压死;雅科夫舅舅无端打死自己的妻子;阿廖沙的继父用脚踹女人的胸脯……一件件丑事,一桩桩暴行,一幕幕惨剧,真是惨不忍睹,令人发指!

阿廖沙就是在这样黑暗的、令人恐怖和窒息的环境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阿廖沙受尽折磨与欺辱,无论是在精神上或是肉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是高尔基却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还是熬了过来,因为他被自己坚强、不屈服于困难的精神与信念一直支撑着。

读完书的最后一页,阿廖沙的童年也结束了,等待他的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

在欢乐中,在悲伤中,在爱与恨的交织中,他的童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在阅读中,我发现他的爱,寻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读《在人间》有感

看完了《童年》,总觉得剩下的《在人间》也是值得我去细细品味的一本书,于是,我便“理所当然”地看起了《在人间》。

主人公还是那个熟悉的阿廖沙,环境却已沧海桑田。阿廖沙离开了“童年”,用《童年》中的话来说:“于是我就到人间去了。”

阿廖沙仅仅十一岁就来到了人间,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尽快地适应这人间里的一切,所有事都让他感到陌生,在一个仅仅十一岁的小孩子的世界里,因该全是纯真的顽皮,可是他必须生存下去。

这段时期他为了生活,就与外祖母摘野果出去卖糊口,当过绘图师的学徒,在一艘船上当过洗碗工,当过圣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历尽坎坷,与社会底层形形色色的人们打交道。他一有

机会就阅读大量书籍。生活阅历和大量的阅读扩展了阿廖沙的视野。

才开始,阿廖沙周围的人,几乎都是浅薄,没有文化,没有智慧,什么都不懂的人,因为他们的狭隘,所以阿廖沙始终没有机会读书,直到他在轮船做杂工时遇到斯穆雷。开始,阿廖沙对斯穆雷的印象并不怎么样,高尔基对斯穆雷是这样描写的:我很不喜欢这个家伙,虽然他穿着一身白衣服,看去依然很肮脏,指头上长着毛,大耳朵里也突出几根长毛。……他说话简直像狗叫一样……年幼的阿廖沙还是习惯于以貌取人,不过后来他也慢慢的发现斯穆雷是一个很正直的好人。斯穆雷那很多书出来让高尔基念,尽管高尔基当时觉得很不高兴,但是事实证明这对高尔基是有很大帮助的。

后来,他回到绘画师家,遇到了那个裁缝的妻子,因为阿廖沙的好心,善良的裁缝妻子常常借书给他。但是由于周围人们的愚昧无知,阿廖沙总是不能正大光明的看书。裁缝一家搬走后,又来了另一家人,其中一位美丽端庄的夫人引起他的好奇,于是阿廖沙有常去这位夫人家借书看,而且他称这位夫人为王后,可见这位夫人对他的影响有多大,其实这也暗示了高

尔基的理想——做一个有学问,知书达理,温文尔雅的人。

在人间,阿廖沙也学到了许多书中学不到的东西,对好坏的识别能力,生存能力,他也看到了许多丑恶。

在这样一个混乱的社会上,一个仅十余岁的小孩见到了太多,如果稍有不慎,也会堕落到这些肮脏龌龊的娱乐中去,可是正是阿廖沙所读过的大量的书籍拉住了他,他明白善恶美丑不过一步之遥,一失足可成千古恨。

于是,阿廖沙决心“要做一个坚强的人,不要为环境所屈服”。他怀着这样的坚定信念,离开家乡奔赴喀山。故事到了这里,便又告一段落了。

《在人间》不仅是作者童年时代的自传,不仅是一个少年的生活史,而且也是一个时代艺术性的史册。阿廖沙的外祖父卡希林一家的破产,就是当时的俄国的真实写照。这本书描述了普通俄国人的困苦生活和他们日常的苦闷,显示出阿廖沙对这种生活越来越强烈的反抗情绪,从而显现出他这样能干、求知欲很强的少年的活生生的形象。书中真实地描写了下层人民的严峻的、阴暗的生活,也描述了这个来自下层的少年建立了自己初步的世界观。

结局如何,我还未可知,只希望,阿廖沙能凭借自己的才干、知识和勇敢,走向人间的光明。

读《我的大学》有感 《我的大学》是“三步曲”中的最后一“曲”了,前两部给我的感受很深,意犹未尽。出于好奇和渴望,我贪婪地又读完了它。

《我的大学》叙述了阿廖沙在喀山时期的活动与成长经历。阿廖沙16岁报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但理想无法实现,他不得不住进“大杂院”,卖苦力,与流浪汉、形形色色的小市民接触交往,与知识分子交往,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阿廖沙无处栖身,与他人共用一张床板。在码头、面包房、杂货店到处打工。后来,他一面学习各种知识,一面苦研书本,深入社会各个阶层,了解老百姓的疾苦,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学识、社会经验方面都有了极大的进步,最终他投身到革命的事业中,找到了自己的前途。

在《我的大学》里,高尔基用自己的笔触反映了当时俄国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民粹派反抗沙皇统治的活动,展示了这一时期俄国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在高尔基的自传小说,我们看到青少年时期的高尔基就已经对俄国的丑恶现实十分憎恶,一直努力探索生活的道路。他曾经幻想自己做一个强盗,劫富济贫或者用祈祷上帝的方式来改善人们的生活,但当时他还很年轻,当然这只是天真幼稚的幻想。在大量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中,他也未能找到曾苦苦思索的“我该怎么办”的问题的解答。接触了许多具有革命情绪的知识分子,高尔基又想从他们那里找到新的生活道路。

读完了“三部曲”,我总结了高尔基描写的底层人民具有的一些特点:他们维护人的尊严。他们虽然穷,甚至过着赌博、酗酒和吵架的生活,但高尔基并没有把他们描写成可怜的,卑下的人们。他们有骨气,有正义感,容不得别人的侮辱。他们都幻想着合理公平的生活,不承认现存制度是永远不变的。他们对旧制度、剥削者,充满抗争的力量和勇气。甚至连胆小的鲁卡也敢于顶撞和用挖苦的话语回答老板。他们都具有优秀的品质、高贵的灵魂。比如沙金聪明,克列士勤劳,鞑靼人正直,娜塔莎纯洁等。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喜欢帮助人,同情人。甚至是慷慨无私的。阿廖沙也是如此。

真正说来,这“三部曲”,也是因为有“悲剧”才诞生的这悲剧,便是腐败的政府和腐败的政策。

我想我终于知道了,高尔基在《童年》中写到“给我的儿子”,是想让自己的后代学习阿廖沙这种精神,坚强、勇敢、顽强、不屈。同时,也告诉我们,这种精神值得学习。

“三部曲”叙写了阿廖沙的从悲惨的童年到走向光明的故事。阿廖沙,或者说高尔基的生平教会我如何从容镇静地去面对人生的危机与挑战,面对黑暗如何坚持不懈勇敢奋斗,如何去追求光明;我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心灵如雨后的晴空,清新、明净,一片蔚蓝。

第五篇:曾国藩三部曲读后感

读曾国藩三部曲有感

学校的”书香园地”又发了新书,学习之余拜读了《曾国藩三部曲》,原来对于曾国藩的认识,只局限于高中的历史课本,课本里讲他是清末的名将,李鸿章的弟子,一手建立了封建地方武装湘军,并血腥镇压了太平天国的刽子手,后来又略略的看了《曾国藩家书》,感觉还不错,只是印象不太深刻,但是看完他的三部曲,我又重新认识了一个有血有肉,更加真实的曾国藩。

本书以曾国藩建立湘军,于天平天国斗争为主线,描述了这一过程中他的心理历程,建军经历,作战过程,以及他的为人处世之道,其间穿插了很多的历史事件,并为我们勾画了许多鲜明的历史人物,读此书后,感触很多,曾国藩乃一代大儒,千古人才,他成为毛泽东和袁世凯学习的名家,被誉为“中兴第一人”,有人说读曾国藩,在于读其为官之道、创业之道、治军之道、治家之道、育人之道,只要我们能悟其中一道,便可受益终身。

曾国藩作为一名孔孟子弟,真正的做到了“穷着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尽管他有自身历史的局限性,但是在那个混乱的时代,却真正的心系苍生,视野开阔,虽学习理学却不受其拘束,能够师夷长技以制夷,派遣留学生,开设制造局,为晚清民国积累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现代思想的人才。每当想起胡林翼在长江上面,看到洋人的小火轮飞驰如箭昏倒在地的时候,真是不禁感慨良多,超前的思想就不说了,单单这份爱国的拳拳之心,又几人能比上?

更感叹于曾国藩的为官之道。虽然他也没有摆脱世俗的概念,无论是尊穆彰阿为师,还是姻亲关系,以及师徒关系,无不是结交的权贵和显赫门厅。也许有些人认为他攀附权贵,人品值的怀疑,但实际上,清末就是这样一个时代,这正是他与时代的完美结合。如果曾国藩是一个不识时务的酸腐秀才就绝对不会有后来的统领湘勇,再到两江总督了。在人才的任命中更显示其远见卓识,主要表现在对塔奇布的提拔与使用中,塔奇布是满族人,对他的重用不会引起执政者的猜忌,更不会引起湖南官吏的嫉妒,更重要的是塔奇布是个人才,更是个听自己指挥的人才。

再说人格,曾国藩做到了孝子、长兄、严父、高徒。我相信世界上没有什么完人的存在。有的只有天资的差别和后天努力的不同,曾国藩的静坐就是一种坚韧品格的表现,更是体现了他为修身养性付出的努力。现在人们常说遇事冷静,大多数人都是在无数次的碰壁后学会的冷静,学费是高昂的,代价是惨痛的。而曾国藩,为了避免这种后果的发生,提前就锻造了一个心如止水的性格。我一直不认为有什么与生俱来的才华,一直想不通古代伟人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本事是从何而来,读完此书我豁然开朗,那是几十年的锻炼与枯坐换来的!

开卷读史,和卷思辨。通过读曾国藩来反省己身,来观世,观人,观心,收获良多,难得确实躬身践行。所谓饱读诗书,难得在于饱后的消化吸收。其实,“书香文化”真的很好!

下载奈保尔《印度三部曲》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奈保尔《印度三部曲》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河口小学周小兵 最近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该书由三部名著构成:一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它涉及的是小学儿童阶......

    高尔基三部曲读后感

    《童年》主要讲了童年生活的记忆里,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坟场上荒凉的一角,高尔基三部曲读后感。那天下着雨,我站在小土丘上,看他们把父亲的棺材放进幕坑里 ,从此,我就失去了父亲,来到......

    高尔基三部曲读后感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读后感 书中主人公阿列克谢·马克西梅奇,作者本人并不愿意称主人公的昵称阿廖沙,阿廖沙是外婆对阿列克谢的爱称,但书中关于外婆的命运是作者最......

    《青春三部曲》读后感

    这是三本神奇的书,我说神奇并不代表我喜欢或是认可,甚至我觉得这简直是三本精神病患者的自传。我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同时付出了更多的耐心才把它看完的。语言的赘余即使得到原谅......

    曾国藩三部曲读后感

    曾国藩是最近一两年街头巷尾谈论广泛的一个人物,也是晚清历史上一个非常有作为和颇有争议的一个人物,因此也勾起了我对他的好奇。让人可以让人带着趣味,比较全面地了解和审视这......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读后感《育人三部曲》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读他的书,我觉得几乎句句都是经典。苏霍姆林斯基作为教育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教三十五年,研究过很......

    认知三部曲读后感

    认知三部曲读后感(一)张立俊按照集团党群中心要求,认真研读了猎豹移动CEO傅盛的《认知三部曲》一文,有了一些新认识:一是从成长就是认知升级、管理本质就是认知管理、战略就是格......

    香奈儿读后感

    至魅儿香奈儿 -读《香奈儿的态度》后感 神秘复杂、羞怯警觉、思想细腻、性格生硬、言语简洁、手指灵动是保罗莫郎对香奈儿的看法。香奈儿,一位坚强的复仇女神,是半个世纪的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