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印携手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中印携手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戴秉国
2012年1月16日,国务委员戴秉国在《印度教徒报》上发表题为《中印携手合作,共创美好未来》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中印携手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 戴秉国
我很高兴再次来到美丽的新德里,与我的印度同事举行第15次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每次来,印度强劲的经济增长、日新月异的变化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世纪50年代中,中印两国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共同倡导了至今仍然放射出耀眼的光辉、显示出强大生命力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今天,面对正在发生巨大而深刻变化的世界,作为世界两大文明古国和人口占全球近40%的发展中大国,中印两国又一次顺应时代潮流,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实现着快速发展,成长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新兴大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令人十分高兴的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印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得到持续快速发展,友好合作不断结出累累硕果。两国贸易额2000年还只有29亿美元,2010年就增长到617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20倍。两国在各种国际多边机制中、在应对全球性挑战等方面用同一个声音说话,协调配合越来越密切。去年是“中印交流年”,两国举行首轮战略经济对话、500名印度青年访华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为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中印关系又开了一个好头。中印关系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印度朋友完全可以相信,中国对印度满怀友善之意。我们在一心一意谋求发展自己的同时,真心诚意地致力于发展同印度长期友好合作关系,衷心祝愿印度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丝毫不存在所谓中国要“进攻印度”、“打压印度”的问题。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的和平发展思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实践中逐步探索和形成的,具有坚实的国家政策和战略基础;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顺应世界潮流、立足自身基本国情而作出的理性和战略选择。即使将来中国真正繁荣强大了,也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早在1988年,邓小平先生就曾对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说,只有中、印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起来,真正的亚太世纪或亚洲世纪才算到来。辛格总理也曾说过,只要印度和中国用一个声音说话,世界就会倾听。我认为这些精辟论断深刻阐明了中印两国发展好自己、发展好彼此关系对我们两国、对我们共同生活的亚洲和世界是多么地重要和必要。我们一定要用和平发展的理念来指导和促进中印关系的发展,以积极眼光看待对方的发展强大,始终视对方为重要伙伴和朋友而不是对手,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我已经是年过70的老人了,真诚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生活在和平、友谊和合作之中。
历史已经跨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展望未来,中印关系发展潜力巨大,合作空间无限广阔,面临着关系发展的“黄金期”。世界有足够我们共同发展的空间,有足够我们合作共赢的领域。让我们这两大邻国、两国25亿人民携起手来,抓住历史机遇,同心协力发展友谊与合作,造福于两国和两国人民,造福于全人类。
第二篇:携手合作 共创美好未来
李克强在西班牙报刊撰文:携手合作 共创美好未来
2011年01月04日来源:外交部网站
2011年1月3日,西班牙《国家报》刊发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的题为《携手互利合作 共创美好未来》的文章。以下为全文:
在浓厚的新年气氛中,我即将率中国代表团开始欧洲之旅。此行把西班牙作为访欧的首站,不仅是因为对这个古老而又现代、遥远而又亲近的国家心怀向往,而且还希望借此机会向西班牙人民传递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和增进同西班牙真诚合作的良好愿望。
中国有13亿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过去30多年,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9%,经济规模已居世界前列。对外开放持续扩大,贸易总额全球第二,吸收外资多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投资名列世界第五。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均收入增长了8倍,2亿多人口摆脱了贫困,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形成,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不断丰富。
中国人民对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感到鼓舞,也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保持清醒的认识。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复杂的国情,中国所取得的任何发展成果被13亿人口一除,就会成为较小的数字。目前,中国仍有7亿人口生活在农村,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100位左右。尽管一些沿海城市呈现出兴旺发达的繁荣景象,但在一些中西部地区,有些群众还喝不上洁净水,住着茅草屋,一些地方基础设施、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仍相当落后,约有1.5亿人生活在每人每天一美元的贫困线以下。今天的中国,先进与落后并存,新旧矛盾交错,在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挑战和风险。
回顾中国30多年来的发展,有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就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也要敞开大门、兼容并蓄,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汲取人类文明进步的优秀成果。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关起门来搞建设都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最近,中国制定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蓝图。这个蓝图,既明确了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又表明了中国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挑战、共同分享机遇的愿望。中国未来的发展将更加紧密地与世界联系在一起。首先,中国将长期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每年有1000多万农民转入城市。这个趋势还将持续很多年,会带动庞大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之一。第二,中国正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提升制造业水平、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坚持对外开放,保护知识产权,继续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人力资本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是我们推动发展的重要举措。第三,中国大力倡导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清洁能源、低碳技术、可持续发展,这些肇始于发达国家的理念和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为中国企业和居民所接受,并应用到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实现蓝图,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形成有利于经济转型的体制机制。中国的大门始终向世界敞开,中国的发展将给包括西班牙在内的欧洲国家和世界各国带来巨大的合作机遇。
中国与西班牙虽然分处欧亚大陆两端、相距遥远,但人缘相亲、经济互补,两国的友好交流有着久远的历史,优良的传统。建交以来,中西关系经受了历史风雨的考验,日益深入人心,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西班牙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在信息、旅游、金融、可再生能源和现代农业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位置,有许多经验做法值得中国发展所借鉴。同时,中国人口多、市场大,也将给西班牙带来巨大商机。展望未来,中国与西班牙之间的合作必将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更大的拓展。用13亿人口做除法固然令人不大满意,但用13亿人口做乘法,却是激动人心的。如果13亿中国人每人消费一瓶橄榄油、品尝几杯葡萄酒,可能西班牙一年的产量还不够。每年哪怕只有百分之几的中国人到西班牙旅游,西班牙的酒店也会天天爆满。对西班牙运输、电信、银行和保险业来讲,中国人将会是他们未来的最大客户之一。中国支持西班牙采取的一系列经济金融调整措施,并坚信西班牙能够实现经济的全面复苏。中方愿意与西方一起探讨各种积极有效的合作方式。中国是欧洲金融市场和西班牙金融市场负责任的长期投资者,我们对西班牙金融市场抱有信心,我们已经购买了西班牙国债,今后将继续购买。
中国与西班牙一直都是好朋友好伙伴。去年,在上海世博会期间,西班牙国家馆是最受欢迎的展馆之一,吸引了700多万参观者,其中大部分是中国老百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渴望认识和了解西班牙。我们也希望,在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有更多的西班牙人将友好的目光投向中国,与中国交往,携手开创人类美好的未来。
第三篇:共创美好未来
共创美好未来
初二(2)班薛娜
如今的世界,科技发展迅猛,处处高楼耸立。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繁华、喧闹的背后,全球温室效应正在加剧,一片灰蒙蒙的天空正在向我们袭来……
众所周知,科技的飞速发展固然令我们很是喜悦,但它带来的另一个问题也让我们头痛不已,那就是——环境的污染。所以,我们在享受当下的时候,也不能忘记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湛蓝的天空……
——题记
节约有限资源人类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知道:以前的地球是一片绿色,天空大海是一片蔚蓝色,鸟儿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鱼儿在水里快乐的游着,其他动物在陆地上快活的奔跑,人们互相帮助……整个地球呈现出一片和谐的景象。地球妈妈也甜甜的的笑了。可现在,地球变了。绿色大量减少,而黑色污染却越来越多,地球这是怎么了?这还不是人们大量砍伐树木,这种行为不仅让鸟儿们没有了赖以生存的家,还造成了大面积的崩塌、洪水等。没有了树,我们的地球就好像失
去了一个平衡架。让我们一起保护地球家园,只要每个人都弯一下腰,捡起地上的一张纸,一块果皮,我们的明天就会更美好,更漂亮!
保护地球,从我做起
从古至今,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原来的她,楚楚动人。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拯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我为周围环境的恶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为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类环境的现状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的话,我们的生命将毁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将对我们作出严厉的惩罚。因此,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卫士!在刚过去的一年中,我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环保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用双手为校园创造了美丽,因为,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的贡献不是言辞,而是行动。虽然我们现在做得只不过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坚信要是我们人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自然会给人类应有的回报: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在温暖的摇篮——草原上小憩;在慈祥的笑脸——天空下成长,在爱的源泉——河流中沐浴……
热爱地球
我们热爱地球,热爱那赖以生存的家园。爱她的青山绿水,爱她的碧草蓝天…… 在四野飘香的花丛中,我们和蝶儿一起嬉戏、欢笑;在郁郁葱葱的森林里,我们与小鸟一起追逐、歌唱;清晨,我们迈着轻盈的步履去原野上踏青,雾霭缭绕着、白纱般的柔柔地漂浮在空中。吮吸着花草的芳香,欣享着阳光的沐浴,我们陶醉在这如痴如醉的梦幻里;夜晚,坐在稻谷飘香的农家小院里,我们仰望着璀璨的星空,聆听着蝉鸣嘹响,蛙声如潮,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般的王国。春天,坐在牛背上,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听那牧歌婉转,牧笛悠扬。夏天,坐在小船上,任双桨拍打着那碧绿的湖水,看海鸥轻盈地掠过辽阔的湖面;秋天,站在树下,凝神瞩望着那金黄的叶子一片片地落下;冬天,站在窗前,欣赏着如絮的雪花在空中翩翩飞舞。在这如诗如画的仙境里,我的心都醉透了!曾几何时,人们乱砍乱伐,使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沙丘吞噬了万顷良田,洪水冲毁了可爱的家园,大自然的报复让人类尴尬哑然。梅水溪曾经说过,没有自然,便没有人 类,这是世界一大朴素的真理。一味地掠夺自然,征服自然,只会破坏生态系统,使人类濒于困境。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错,人不给自然留面子,自然当然也不会给人留后路,洪水、沙尘暴、台风,其实,这就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示。曾几何时,人们乱捕乱杀,使人
类的朋友惨遭涂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就是对捕杀动物后果的最真实的写照。未来,人类是否也将要把枪口对准自己?切记,保护动物就等于保护我们自己。曾几何时,战争的爆发,使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满目疮痍。炮火对植被的破坏,核辐射对生命的摧残,尽管广岛、长崎上空的蘑菇云已经散去了半个多世纪,可那里依然还是不毛之地。由此可见,和平是全人类绿色环保的重要前提。真不敢想象,我们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这个世界将会是一幅怎样的惨景呢?地上寸草不生,天空尘沙弥漫,人类将在魔鬼般的尖叫声中化成堆堆白骨。到那时我们只能说,人类曾经属于过地球,但地球将永远不会再属于人类了。
保护环境
我们生命的摇篮是地球母亲。地球母亲的身上有高山、大海,有高原、平原。最可贵的是它有生命!地球是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在地球母亲温暖的怀抱里幸福地成长。然而我们人类是怎样对待地球母亲的呢?我们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破坏了地球,清澈的河水变得混浊,茂密的森林变得狼狈不堪,蔚蓝的天空变得灰暗,碧绿的青山变得光秃,泥石流、森林火灾、动物绝迹、水源严重缺乏,一连串的灾害接踵而来,已使我们的地球母亲难
以承受。而我们面临的确是地球毁灭的现实。啊!到那时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将如何生存?我们已经看到了严重的后果,我们能任其毁灭吗?不能!我们人类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去保护我们的环境,爱护我们的地球。如果我们像爱护自己的一样爱护地球母亲的话,相信她会永远年轻的!
顾炎武曾经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保护环境与维护生态系统是我们每一个地球人的责任,那么,就让我们都来关爱自然,保护地球吧!手挽手,肩并肩,共筑一道绿色的环保大堤,为地球的美好明天而努力!
第四篇:校企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校企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一 校企合作的概念及意义
校企合作,顾名思义,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包括教育行业,大中专院校等职业教育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抓好教育质量,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
二 校企合作在我校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用工的要求越来越高。我校作为培养中、高级技术人才的教育基地,必须面向市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培养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必须深化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探索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正是一种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教育改革相协调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建立校企间良好的合作机制,既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1.有职教政策的指导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政府出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等优惠政策。作为培养中、高级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更应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结合,把企业的需要作为学校教学和育人的方向,把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办学宗旨。学校只有树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与企业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才能促进教学方法的变革,才能带动教学设备的更新,才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才能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才能提升综合办学能力,才能给学校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2.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目前职业院校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招生困难、生源质量下降;二是经费紧张、制约学校发展;三是毕业生质量不高,就业安置不稳定。要想摆脱这种困难局面,就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才能赢得学校的生成和发展。
3.企业职工培训的需要
随着本地工业企业的迅速发展,企业招工困难,新招工人素质较低,生产能力下降,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些企业需要通过职工培训来提高工人的素质,但苦于自身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和师资,它们也需要与一些专门的培训机构特别是职业学校合作,达到职工培训的目的。
三 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如何开展校企合作
(一)把握内涵、找准对接点
校企合作是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是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是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走工学结合之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重要举措。顾名思义,“校企合作”就是职业学校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办学方向、调整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改变育人者与用人者之间的脱钩状况,通过对接,构建由学校与企业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直接上岗能力,使学生在就学阶段完成学业,掌握技能,成功就业。
1、“校企合作”是学校开放办学的一种思想。一是它丰富了“工学结合”这种新型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内涵,把学生融入企业,可以达到“学中有工、工中有学”的教学效果;
二是体现了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是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学习制度;三是实现了具有职教特色的人才培养观,可使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从单一的学校课堂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
2、“校企合作”是学校育人的一种模式。“校企合作”这种模式实际上与产教结合、订单培养、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有着极高的关联度,都体现了教育与经济、学校与企业、读书与技能的有机结合。以上无论何种形式都强调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重视学习与劳作的“双交叉”,强化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最主要的思想是加强“工”与“学”的关联度,这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的基础和条件,是半工半读的育人方法,是订单式培养人才的途径,是校企结合的表现形式。
3、“校企合作”是学校职业教育工作的一种探索。“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学校与企业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为学生找到了实习与就业的切入点,也为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人才培养之路。我校与张家口煤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新员工上岗前为期一年的专业话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加强了学校与企业有效沟通,在制订培训计划时学校认真听取了用人单位对新员工的总体要求和要达到的水平,这样也给学校为今后做类似培训留下宝贵的经验,通过多次合作,学校一定要在与企业对接方面处于主动位置,多走访,多商量,多讨论,多与一线工人交流,了解工人真正想要的知识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我校各专业老师经过细致的工作,得到了用人单位和培训学员的一致好评。在生源紧张的时期我校在校领导的多次努力下与冀中能源石家庄工业泵厂签定了员工在职培训和学历的提升教育。我个人有幸参与了员工的培训,做为一线的教师我从校企合作中最深刻地体会是我与一线工人的日常交流中,了解到工人师傅们是很渴望得到新知识,新技术的,并不是只完成自己工作到时间拿工资就完事的.另外最重要的是我从各位工人师傅身上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忠诚,那份对企业执着的感情,那份与企业患难与共的真挚,我想在我今后的任教时问里会给我的学生留一节课给他们讲一讲有那么一群让人尊敬的工人师傅脸上质朴而且忠诚的微笑,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职业素养。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建立适应与用人企业对接的招生、学籍、教学等学校管理制度,探索与建立实现学校和企业合作互惠,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与建立学校和企业共同担当的学生“顶岗实践”中的内容,形式、场地、纪律、安全、效益、考核、评价等管理机制和学生勤工俭学,实现免费就学的半工半读帮学措施。
(二)提高认识、打造对接平台
近几年来,随着全社会对技能人才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校企合作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得到学校、企业、政府、社会、学生和家长的认可,逐步成为校企双方的自觉要求。要做好与用人企业的对接,我们认为,必须建立完善的机制,才能使校企合作对接真正走向模式化、制度化。
1、提高认识,抓住机遇。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在我国多年的职业教育实践中被证明是一种有效、高效、高质培养技能人才的模式,我们的职业学校老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一定要克服“关门办学、被动招生、就业不规范”的弊端,明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导向”的方针,坚定校企合作的办学目标,积极推行“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使教学目标与岗位要求相一致、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一致、教
学环境与生产环境相一致、教学组织与生产管理相一致,才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资源优势,培养出适用的人才,才能真正做到“招的进、留的住、送的出、在岗率高”的办学效果,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目标。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出与企业对接的计划、措施,积极部署对接工作,要主动全面了解企业产业情况、工种项目、技能人才需求的要求,要认真分析我们职业学校有哪些优势?可对接什么样的企业?能够承接哪些专业教学?选准好学校与企业的对接点,按照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和企业生产需求,做好方方面面的对接工作。
2、创新机制,拓展空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发展,不少职业学校也在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力求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对接,这种发展趋势增加了我们的压力感、紧迫感,我们要有一种责任意识,迅速加快企业合作、与企业对接的速度,使我们的职业教育早日驶入全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快车道。一是摸清家底、了解行情,看看自己学校到底有哪些优势?可以对接哪些企业?采取哪种形式与企业对接?做好与企业对接的准备,力求对接成功;二是主动上门,寻求合作,一旦找准了对接点,学校要主动上门服务,寻求企业的合作,与企业共同成立校企对接的协调委员会或合作领导小组,共同拟定对接计划,沟通协商有关事务;三是积极推动,力求成效,在对接过程中学校要把专业设置、招生计划与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结合起来,加强学校与企业在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及学生实习、就业、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合作,根据企业生产周期,自主、灵活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满足企业用工的需要。
(三)诚信合作,完善对接机制
1、慎重选择目标企业。校企合作办学应以《职业教育法》、《劳动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建立和处理合作关系。在校企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双方都有选择的权利。企业可以选择学校,学校也应该注意选择合作的目标企业。学校所选定的对象必须是具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能力的主体,这是校企合作办学合法性的最基本保证。从实践看,学校应当制订相应标准,筛选目标企业,把知名度比较高、管理比较规范、工资水平适当的企业首先纳入目标企业,学校要主动与之联系沟通,建立合作关系。与这样的企业合作,合作质量才有保证。
2、坚持诚信合作。校企双方都要通过订单培养、员工培训、优先择生、技术服务、顶岗实习、半工半读等方式,以诚信的态度建立起紧密合作的机制。任何合作都存在诚信问题,学校和企业都应讲诚信。学校要以诚实守信的态度与企业商谈合作项目,一旦决定合作,就不能随意变动。学校应该自始自终坚守诚信的原则处理合作中的问题,与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坦诚沟通,避免违约的现象发生。
3、明确合作约束条款。要充分利用协议、合同或办学章程等规范形式确立学校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并体现各合作方的平等性和责权利的高度统一。双方合作协议的条款越明确,合作才越顺利。长期合作的单位,除签订“实训基地”协议外,应在企业悬挂“校企合作单位”牌匾,在校园悬挂“某某企业实训基地”牌匾,并设立联络员,双方及时沟通合作信息。每一个合作项目开展前,双方应就具体的合作内容、时间、权利义务等签订合同,共同遵守。合作过程中,双方的学员或教师、项目负责人都应该自觉遵守协议。如派出学生到企业实习,都要制订相关协议书,约定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安全、保险、报酬等条款,由企业、学校、家长三方签署后各执一份,共同确保学生正常实习。万一发生事故,按协议约束条款执行,可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4、加强合作管理。合作项目开展后的管理非常重要。双方应本着“谋求双赢”的目标,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实习、实训管理,做好就业跟踪服务工作。例如:学生到企业实习,除了派出本校教师跟踪指导、聘请企业的实习指导教师等措施外,还应按企业成立实训小组,选定一名优秀学生当组长,明确组长职责,做好上班时间和业余时间两个时段的管理,及时与校方、企业方沟通联络。特别是对顶岗工作的学生,更要严格管理,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其他形式的合作,同样要有联络、汇报制度。
5、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校企合作办学既要将经济效益,也要兼顾社会效益,因此必须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要从观念上要把开展校企合作办学作为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而不是权宜之计,否则很容易导致只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的短期行为。其次,要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讲信用、守合同,以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合格专业技能人才为目的,对合作方和培养对象负责,校企双方共同承担合作的成本,共同分享社会效益。
(四)多位推动,为对接做好服务
1、深入了解企业需要,共同完善专业建设。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必须以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为依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同时还要适应企业的生产方式的要求。企业中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是学校专业设置、课程改造的依据。通过学校专业发展咨询委员会或者平时对企业调研获取信息,及时调整学校专业设置,聘请企业人员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考核目标,必要时采用“订单式”培养等形式,使所教、所学、所用三者对接,培养企业适用的人才。
2、合理利用企业资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企业不仅具有许多学校没有的设备、工具、技术,更具有教学上难以模拟的工作环境。因此,学生到企业实习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是维系和深化校企关系的重要环节,学生实习可以有任知性的参观、体验式的短期实习及较长时间的顶岗实习。它的主要形式有:生产现场参观、专业教育、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等形式,无论哪一种形式,走出校门,走入企业、对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升操作技能、了解工作环境、适应岗位要求都是非常有利的。而且通过学生顶岗实习,企业有机会挑选所需人才。所以,这也是非常受企业欢迎的一种形式。
3、加强企业文化交流,深化校企合作的内容。学校有学校文化,企业有企业文化。两种文化各有特点,也具备相互交流的条件。如同样是执行ISO标准的组织,学校与企业各有自己的质量方针、管理制度,通过交流能加深理解,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双方可以通过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座谈会、讲座、展览等),联合举办各类技能竞赛、文体竞赛活动,开展师生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的讨论等,为校企双方的合作注入更深层的文化内涵,使校企合作成为学校办学的自觉要求,成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
4、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吃苦守纪精神。实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对学生“懂国情、知社会、了民情、长知识、增才干、强技能、明事理”无疑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平台。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吃苦守纪的精神,为培养合格技能人才打好基础,一是打好思想理论课基础,加强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使他们既懂得“做事”又懂得“做人”;二是打好岗前思想动员基础,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动员会和各种讲座,使学生深入了解到企业实习的目的、意义和要求,了解企业文化、职业素质、工作制度、劳动纪律、质量标准等方面的知识;三是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劳动纪律、生产安全、自救自护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四 总结经验
1.专业和课程设置稳定性差。校企合作很大程度上要根据企业要求设定专业和课程,只要合作企业的变更、发展等外在因素的变化,都将导致学校专业及课程设置的变更,使得专业和课程稳定性相对较弱,不利于专业建设的稳步发展。
2.教学资源重组频繁。在合作中要结合企业岗位性质,改变师资结构,场地布局等。一旦合作项目更换,必然要调整培训内容、师资结构、场地布局等,造成教学资源重组频繁,给学校常规教学带来一定的冲击。
3.合作层次不深、水平不高,企业追求最大利益。目前的校企合作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合作,运作程度偏低,大多是学校主动寻求合作企业,企业较被动,甚至有点“一厢情愿”的感觉。即使像与浙冶工贸深层次的合作,将企业的精加工车间引进学校,但是还没有校企合资开发项目,面临学校无经济利益,只有社会效益的局面。
校企合作是适合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新型办学模式,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需要我们职教工作者不断的探索和努力、开拓和创新,才能使这项工作迈向深入。
第五篇:银企携手合作 共创美好未来——景县联社成功召开2011年银企座谈会
银企携手合作 共创美好未来
景县联社成功召开2011年银企座谈会
作者:潘国英、马洁
2011年2月16日,在素有“中国塔业基地”美称的广川镇政府会议室,来自县政府、镇政府、县联社的领导和广川镇60多家企业老总、个体工商户老板共聚一堂,参加景县联社银企座谈会。在欢快、祥和的气氛中,县联社领导与商界企业老板坦诚己见,共商社企繁荣发展大计。
企业老板:坦诚布公交谈 真情吐露心声 座谈会上,许多企业老板纷纷发言:铁塔商会会长、亿鑫公司老板王长春首先发言,他说道:“信用社是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景县金融部门的楷模”。王老板自80年代初就与信用社打交道,真正见证了景县联社3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在信用社的大力支持下,从起初的一个小企业发展到广川镇当地最突出的铁塔行业代表,甚至是全县铁塔行业的佼佼者。“没有信用社,就没有三信公司的今天,我自己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三信公司总经理魏可红如是说。三信公司成立于1996年,十五年来在信用社的支持下,生产规模日益壮大,生产的产品遍布全国各地,自有资产达47332万元,年盈利5114万元。
“信用社既是我们信赖的朋友,更是我们依赖的朋友”、“只要信用社不嫌弃咱,咱就跟定信用社了”、“信用社真正是咱们老百姓自己的银行”……各位企业老板争先恐后畅谈自己的感受,随后,各位企业老板对县联社会前下发的调查问卷进行了认真填写,在信用社服务态度、贷款价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坦诚了各自的意见或建议,并填写了贷款意向书。经汇总后,调查问卷客户满意度均达到了97%以上,另外还有22户企业有贷款需求意向,统计金额达44180万元,其中:保证担保贷款39620万元,抵押担保贷款3040万元,质押担保贷款1520万元。
农信联社:拓宽信贷品种 提供优惠政策 座谈会上,联社理事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介绍了去年景县联社的经营情况和今年的经营目标,提到了今年景县联社将转型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并借助银企座谈会这个良好时机,适时向各位企业介绍了今年新推出的信贷产品,如:循环贷款、存货抵押贷款、应收账款贷款和商会联保贷款等新业务品种,进一步开拓了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为客户提供更灵活的金融服务和更丰富的金融产品。同时,联社领导针对刚才企业老板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客户的实际需求,在信贷投放上对企业经营好、信誉高的优质老客户和黄金客户给予最大的让利,在政策和规章制度允许的前提下,贷款利率方面将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为银企间密切合作奠定了基础。
政府部门:搭建银企金桥 力促合作共赢
座谈会上,景县主管金融的副县长作了重要讲话:一是肯定了信用社在支持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多年来,信用社既为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同时又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受益者,各项存款迅猛增长,经济效益蒸蒸日上,真正实现了社农双赢和社企双赢。二是为更好的促进银企之间的沟通合作,政府副县长分别对信用社和企业提出了要求:信用社要搞好服务、明确站位,企业要以诚为本、以信服人,双方要携起手来、共谋发展。三是政府作为职能部门,应充分发挥引导和协调作用,形成良性发展的金融环境,使企业能够实现快速良好发展,使信用社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从而真正实现“政、银、企”多赢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