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资源配置原则思考措施(模版)

时间:2019-05-13 01:57: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资源配置原则思考措施(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资源配置原则思考措施(模版)》。

第一篇: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资源配置原则思考措施(模版)

文章从资源优化配置视角分析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的资源属性,进而研究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属性,提出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资源配置的目标,最后围绕目标提出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的资源配置原则。

2008年我国南方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举国上下万众~心,奋起抗击冰雪灾害,打响了一场特殊的战争,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场抗

击冰雪灾害的战斗给应急管理研究留下了深刻的思考:(i)体现了应急预案的被动性和有限性。即应急预案难以充分预料危机事件复杂演化中的具体问题,应急决策比应急预案更需要引起管理机构的重视;(2)突出了应急管理中的资源配置问题,尤其是事关民生的食品、卫生和安全等关键性资源配置的应急决策问题。资源配置问题既是一个科学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关乎伦理的复杂性范畴。解决这样的复杂性问题,不仅需要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更需要规范应急管理中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从而为决策者和应急管理机构的应急决策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

一、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资源的属性

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资源是指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能够在短时问内迅速征调或积极响应的全部各类资源的总称。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资源有自发资源和公共资源两种类型,有人、财、物、信息等存在形式。人力资源主要包括决策指挥人员、参谋咨询人员、后勤辅助人员、媒体人员等,是应急管理资源中的核心资源和最宝贵资源。人力资源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决定物、信、财等资源的效用与效能的关键因素。信息资源是公共危机相关信息及其传播途径、媒介、载体的总称。信息资源具有双向性,一方面,政府要依靠信息资源直接影响群众、调动群众。另一方面,政府要借助信息资源了解群众的现状与需求,进而借助信息资源驱动人、财、物等资源间接满足社会需求。物质资源是指基础设施、应急救援物资、技术装备等以物质实体形态存在的资源。它是各种管理方案落实到实处的物质基础,还是信息资源的物质载体和应急管理的物质保障。财政资源包括用于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各种财政预算、基金、保险、补贴、专向拨款等以货币或存款等形式存在的资源。财政资源是调动外部或间接资源的总枢纽,是影响应急决策自由度的重要因素。

充足的财政与物质资源储备是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必要前提条件。危机状态下,财政资源转换为物质资源受到多种条件的约束。一是时间约束,即转换需要一定时间;二是价格约束,危机状态下的价格将被扭曲,严重偏离价值规律;三是供给约束,即所急需的物质资源并不容易直接得到。因此必须重视物质资源的储备。但是,并非仅有物质资源就可以应对公共危机。相对于公共危机的属性,物质资源储备很难做到充足和万元一失,因此,必须重视财政资源与物质资源在结构和总量上的协调,做到保障有力。

二、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属性

公共危机是指对社会公众或社会正常秩序、发展进程等构成巨大现实损失或潜在危险的事态。它具有突发性、紧急性、不确定性、社会性、扩散性和破坏性等基本特征。公共危机基本属性的本质在于其产生与发展必将产生一系列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从而致使原有社会平衡体系的失衡。公共危机的实质是以资源为基础.以人类社会为核心.以价值规范和生存发展秩序为主体的原有社会平衡体系的破缺。公共危机既有风险性与破坏性,又有机遇性与建设性,两者是紧密相连的。危害与破坏之中孕育着建设性和新的机遇。危机是危险与机遇的统一,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克服危机之中颠簸前进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危机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一个契机。

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是指公共管理机构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公共危机发展的各阶段而采取的一系列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活动,以期有效预防、处理和化解公共危机。公共危机应急管理具有主体多元性。以法律和行政手段为主,辅之以经济手段,追求社会公平、公正、安全、秩序和稳定等内在的平衡。受到公众监督和约束等特征。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目标的实质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代价重建社会平衡体系,并维持其发展运行。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目标存在两个层面,即满意层面和最优层面。满意层面是指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以维持现有社会平衡结构体系为目标。重点在于恢复。效率、经济、稳定和可靠等目标是其内在基本要求。最优层面是指公共危机应急管理在满意层面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不仅力求实现目标过程中的最小代价、最快速度、最少失误、最高效率等最优准则,而且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公共危机。主张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变危机为契机,重点在于建设。

三、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资源配置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指明了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为了谁”和“依靠谁”。在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以人为本就是把保障公民生命安全和生存发展环境作为首要任务,增强公民的危机意识和自咎互救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尽量预防和控制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当危机发生

第二篇: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资源配置原则思考措施

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资源配置原则思考措施

文章从资源优化配置视角分析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的资源属性,进而研究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属性,提出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资源配置的目标,最后围绕目标提出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的资源配置原则。

2008年我国南方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举国上下万众~心,奋起抗击冰雪灾害,打响了一场特殊的战争,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场抗

击冰雪灾害的战斗给应急管理研究留下了深刻的思考:(i)体现了应急预案的被动性和有限性。即应急预案难以充分预料危机事件复杂演化中的具体问题,应急决策比应急预案更需要引起管理机构的重视;(2)突出了应急管理中的资源配置问题,尤其是事关民生的食品、卫生和安全等关键性资源配置的应急决策问题。资源配置问题既是一个科学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关乎伦理的复杂性范畴。解决这样的复杂性问题,不仅需要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更需要规范应急管理中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从而为决策者和应急管理机构的应急决策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

一、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资源的属性

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资源是指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能够在短时问内迅速征调或积极响应的全部各类资源的总称。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资源有自发资源和公共资源两种类型,有人、财、物、信息等存在形式。人力资源主要包括决策指挥人员、参谋咨询人员、后勤辅助人员、媒体人员等,是应急管理资源中的核心资源和最宝贵资源。人力资源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决定物、信、财等资源的效用与效能的关键因素。信息资源是公共危机相关信息及其传播途径、媒介、载体的总称。信息资源具有双向性,一方面,政府要依靠信息资源直接影响群众、调动群众。另一方面,政府要借助信息资源了解群众的现状与需求,进而借助信息资源驱动人、财、物等资源间接满足社会需求。物质资源是指基础设施、应急救援物资、技术装备等以物质实体形态存在的资源。它是各种管理方案落实到实处的物质基础,还是信息资源的物质载体和应急管理的物质保障。财政资源包括用于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各种财政预算、基金、保险、补贴、专向拨款等以货币或存款等形式存在的资源。财政资源是调动外部或间接资源的总枢纽,是影响应急决策自由度的重要因素。

充足的财政与物质资源储备是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必要前提条件。危机状态下,财政资源转换为物质资源受到多种条件的约束。一是时间约束,即转换需要一定时间;二是价格约束,危机状态下的价格将被扭曲,严重偏离价值规律;三是供给约束,即所急需的物质资源并不容易直接得到。因此必须重视物质资源的储备。但是,并非仅有物质资源就可以应对公共危机。相对于公共危机的属性,物质资源储备很难做到充足和万元一失,因此,必须重视财政资源与物质资源在结构和总量上的协调,做到保障有力。

二、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属性

公共危机是指对社会公众或社会正常秩序、发展进程等构成巨大现实损失或潜在危险的事态。它具有突发性、紧急性、不确定性、社会性、扩散性和破坏性等基本特征。公共危机基本属性的本质在于其产生与发展必将产生一系列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从而致使原有社会平衡体系的失衡。公共危机的实质是以资源为基础.以人类社会为核心.以价值规范和生存发展秩序为主体的原有社会平衡体系的破缺。公共危机既有风险性与破坏性,又有机遇性与建设性,两者是紧密相连的。危害与破坏之中孕育着建设性和新的机遇。危机是危险与机遇的统一,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克服危机之中颠簸前进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危机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一个契机。

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是指公共管理机构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公共危机发展的各阶段而采取的一系列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活动,以期有效预防、处理和化解公共危机。公共危机应急管理具有主体多元性。以法律和行政手段为主,辅之以经济手段,追求社会公平、公正、安全、秩序和稳定等内在的平衡。受到公众监督和约束等特征。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目标的实质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代价重建社会平衡体系,并维持其发展运行。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目标存在两个层面,即满意层面和最优层面。满意层面是指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以维持现有社会平衡结构体系为目标。重点在于恢复。效率、经济、稳定和可靠等目标是其内在基本要求。最优层面是指公共危机应急管理在满意层面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不仅力求实现目标过程中的最小代价、最快速度、最少失误、最高效率等最优准则,而且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公共危机。主张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变危机为契机,重点在于建设。

三、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资源配置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指明了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为了谁”和“依靠谁”。在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以人为本就是把保障公民生命安全和生存发展环境作为首要任务,增强公民的危机意识和自咎互救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尽量预防和控制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当危机发生后用最有效的措施保护人,尽最大努力挽救生命和安全,而无论代价有多大,这是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最高准则,也是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整个过程和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2.效率性原则。公共危机的属性决定了效率是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生命。效率性原则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时间上的效率性至关重要,公共危机一旦发生,必须迅速反应.全面调动资源

开展危机救治,缓解各类资源的供需矛盾,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重建社会平衡体系。另一方面,资源的配置与使用效率不可或缺。从资源角度看,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是一个资源储备与消耗补充的全过程。在该过程中所消耗与占用资源带来的各种成本的总和就是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成本。因此,只有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有效、合理、充分地使用资源,不断降低耗费与占用资源所带来的无效成本、沉没成本、机会成本等各项成本,才能满足效率性原则。

3.可持续原则。公共危机既是风险,又是机遇。公共危机对原有平衡体系的危害与破坏也孕育着改革与发展的良机,是社会进步与自我完善的契机。进行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要兼顾长远.不能以牺牲长远利益作为代价。公共危机应急 管理中的资源占用与消耗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必须把危机管理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与以人为本的发展结合起来,把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策略有机地整合到国家方方面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中。

4.公平性原则。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不仅要注重效率,更要重视公平。这是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内在本质要求。尤其在公共危机应急救援资源配置时更要如此。公平不是平均,公平要有主次。在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的资源优化配置中,要把握整体的平衡,抓主要矛盾,调动一切资源,尽最大努力满足最普遍、最基本、最强烈的资源需求,以主要矛盾的解决来全面缓解次要矛盾.避免各类资源需求矛盾之间的相互激荡。要把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重视不同环境下不同群体对不同资源的特性需求,以及相互之间的关联,有选择、有重点、有次序地逐步化解各类次要矛盾,消除局部失衡现象。

5.管控结合原则。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的资源配置,要坚持统一指挥,注重关键资源的控制,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确保对公共危机的控制,决策机构必须集中时间精力和有限资源,抓主要矛盾,确保对主流信息、安全人才、安全设施、基础设施、应急救援物资等核心资源的控制,实现其科学优化配置与快速有效调度,保障总体局面的稳定与控制,从而为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其他工作环节提供坚实可靠基础与强有力支撑。同时,还要围绕危机事态的发展变化,将以控制为主和以管理为主的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统筹结合起来。这是将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与et常公共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的必然要求。

6.协调性原则。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的资源配置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依照资源属性,对各类资源及其供给和实际需求进行协调的过程。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各类资源的所有者性质不同,职责不同,价值与利益取向也会有所差异,而且在应对公共危机的介入方式也不尽相同。有效的协调必须把个体的、局部的力量聚合成整体的力量,发挥资源整体的最大效用。因此,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资源配置必须坚持协调性原则,整合各种资源,并对各级各类资源进行统一指挥、有效协调,发挥整体功效,提高效率资源配置和运行效率。7.稳定性原则。社会平衡体系的平衡与稳定是相对的,必须明确区分和正确对待发展中的适度失衡与失稳。一方面。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的资源配置如果一味地追求稳定与平衡则违背了客观发展规律,易丧失发展与完善的机会。另一方面,并非环境发生变化或一出现失衡或失稳就意味着公共危机已经出现。必须判断该变化是否已经冲击到组织体整体的基本目标,并严重影响其发展。否则,对公共危机的过度反应不仅会浪费资源.而且容易导致其他不利于发展的失衡或失稳,甚至激化矛盾。

8.开放性原则。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能力不仅取决于现有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也取决于对所需资源的协调获取能力。在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一方面在努力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还要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资源的吸纳能力。另一方面,要寻求外部资源协助,同时必须密切关注其他范围的公共危机,及时提供支援与帮助,以期达到预防与控制的结合,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的资源配置,要将内部资源外移,以便在不同区域和范围内得到整合与共享:还要将外部资源内移,增强所需的关键资源的可得性。

四、结论

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是一项具有高度复杂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其重点在于临危不乱,核心在于随机应变,关键在于对资源配置原则的把握。掌握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能够增强决策者对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目标可达性的认识,在危机管理中做到临危不乱,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利于提高公共危机状态下的应急决策能力.进而发挥领导才能在危机处理中的艺术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第三篇:我国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思考

摘要:我国目前正处在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高发时期,各类公共危机事件期待着政府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机制,制定有效的公共政策进行危机管理。我国现有的政府危机管理系统主要依赖于各级政府的现行行政机构,危机爆发时,一般是针对特定的危机,由中央政府或省级政府、有关部门设立临时机构。这种临时性机构不能对危机做出准确的预测和预警,加之缺乏政府危机管理专业人员及对危机事件的处理经验,严重影响的危机的处理效率。因此,对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应对能力是我国政府综合实力和能力的集中体现,而现代公共危机管理的建设与发展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应急管理

公共危机往往是一些突然降临的天灾人祸,具有非预期性、巨大的危险性、紧迫性、不确定性等特征。要成功地战胜危机,常常需要动用全社会的力量。要探讨现代危机应急管理的主要环节,首先需要弄清现代危机应急管理的内涵,及其与传统危机应对在理念上的重要区别。

现代危机应急管理是指对于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政府等危机管理主体,根据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采取应急行动,控制或者消除正在发生的危机势态,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1 一般来说,危机应急管理的目标应该有两个,一是尽快消除危机,二是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尽量不侵犯或少侵犯群众的利益。危机应急管理既是公共危机管理的核心,又是整个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最困难、最复杂的阶段。这是因为应急管理是在危机事件爆发的紧急状态中进行的。危机事件通常来势猛,能够让人们作出有效反应的时间很短,决策很容易出现失误和错误。而应急管理一旦发生失误和错误,就会给民众造成极大的损失,政府的失误和错误往往会引起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弹,甚至引发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在过去的50多年里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国家安全(人防体系)、社会安全(火警、匪警等)、生产建设(《安全生产法》)以及应对自然灾害(《防震减灾法》、《防洪法》)等方面先后形成了许多危机处理体系,对各种突发事件有一套较为有效的管理方法,建国以来的历史表明,每当危机来临时,尤其是在相应范围内的最高决策层做出果断决策后,这种危机管理体系总是表现出强大的危机应对能力.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的危机管理体系并不属于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体系的范畴。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传统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国过去半个世纪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以及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所决定的,这种传统性可以通过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行动逻辑、理论预设和特点来加以辨识。公共危机应急反应模式的逻辑是,关于公共危机及其管理的基本预设和价值观决定着公共危机应急反应的特点、行动逻辑以及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建构,而这一切又在特定的环境中决定着公共危机应急反应机制的效率、效果以及影响。

167

第四篇:公共危机应急管理合作机制现状调研思考

针对突发公共危机应急管理国际合作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缺陷;论述了经济全球化与应急管理国际合作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应构建有效健全的应急管理国际合作体系。认为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的框架应包括应急管理的组织机构、行动程序、保障系统和法律基础4个方面的内容。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地频频发生各种自然的和

人为的灾害,导致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数量大幅上升。同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相当数量的突发公共危机造成的影响很难仅限于一时一地,“单个国家的安全与国际乃至全球安全紧密相连”,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3年的sars危机都是典型的例子。这不仅给各国政府带来了更多社会的、政治的、法律的和经济上的压力,也逐步暴露出了各国政府在独立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危机时存在的脆弱性。针对如何克服政府应急管理的脆弱性来应对日益严重的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笔者拟从构建有效的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突发公共危机与应急管理的内涵

目前对于突发公共危机尚无统一且权威的概念。参照联合国的分类,突发公共危机主要包括:① 自然灾害,又可分为地质方面,如地震、火山等;水文气象方面,如洪涝等;生物学方面,如瘟疫、流行病等;②技术灾难,来自技术或工业事故,如爆炸、火灾、污染、辐射和泄漏等导致的丧生、受伤、财产受损或环境恶化;③环境恶化,人类行为导致的环境和生物圈的破坏,如森林大火、生物绝种和资源破坏等。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主要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可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4大类。无论采用哪种分类方法,突发公共危机都具备如下几个共同的特征:① 突发性,或紧急性;②仅具破坏性影响;③ 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和生态环境破坏;④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高昂;⑤可能是人为的,也可能是自然的,或两者兼而有之。根据这些特征,笔者将突发公共危机界定为:突然发生,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危害社会、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而应急管理(emergency management)也称为“突发事件管理”或“紧急状态管理”,特指突发公共危机的阻止、准备、应对、重建和舒缓等全过程中的应对机制和制度安排。危机应急管理国际合作的现状及缺陷

现国内外学者在应急管理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大多数研究论著主要针对某一具体国家突发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应急能力的提高。虽然在应急管理中应进一步开展国际合作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如何建立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至今尚未见有详细论述。

2.1 突发公共危机与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已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潮流,给人类社会的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世界贸易和跨国投资快速增长,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地区间存在的相互依存关系,经济全球化很自然地放大了突发公共危机的影响。当危机、灾难发生时,其影响呈蔓延扩展趋势,全球化带来了沟通无国界,但也导致了灾难无国界,所谓“蝴蝶效应”在sars危机中得以充分体现。如果说sars危机验证了人类社会的脆弱,那么美国“9·11”恐怖事件则不仅仅是对美国政府的挑战,更是严重威胁到整个人类的文明和道德底线。

有数据说明,过去10年间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各类突发公共危机数量急剧上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棘手的社会、环境问题。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与突发公共危机的日益增加,其影响加剧了这两种趋势同时出现绝非巧合。人口增长、区域性贫穷、土地过度开发、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以及灾害危机多发地带的环境恶化等都可看作是经济全球化的副产品,而由此导致的不良后果通常都由发展中国家承担了。从人口伤亡情况来看,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中96%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突发公共危机也在阻碍着全球化进程,除了危机导致的环境退化和缺乏安全感外,还可能导致利率上升、资本外逃和巨额贸易逆差,最终影响一个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的能力.综上所述,经济全球化既是突发公共危机产生的诱因之一,同时又对危机的后果有放大扩散的作用。无论是人为还是自然原因导致的突发公共危机,都是对人类共同的挑战,特别是对后果严重的全球性危机,更是需要整个国际社会采取合作的态度和利益均衡的原则,分担应对危机成本和责任,分享应对危机的经验和资源,因此,加强突发公共危机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意义重大。

2.2 突发公共危机应急管理国际合作现状

突发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灾害学、卫生学、工程科学和信息科学等多个领域知识。国际合作的实质在于协调,在突发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开展国际合作,由于参与主体的复杂性、作用对象的多样性和合作地点的变动性而显得格外困难。

最初的公共危机应急管理国际合作主要是在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等政治领域,包括政治冲突、战争和政权更迭等。1991年l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46/182号决议,旨在提升联合国在应对复杂紧急情况和自然灾害方面的能力,加强联合国在该领域采取人道主义行动的有效

性,并为此设立了紧急救助协调员(erc)制度。为使erc更有效地发挥作用,联合国又设立了常设委员会、机构问联合呼吁机制(cap)、中央紧急循环基金和人道主义事务部(dha)。1998年,人道主义事务部被改组为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ocha),其使命包括协调人道主义救援、制定政策和宣传。但是,近年出现较多的非传统突发公共危机与以往偏于政治、军事性质的危机并不完全相同。自巴尔干半岛冲突以来,人道主义救援的军事化、政治化倾向使得国际人道主义组织很难保持公正公允,美国采取的单边主义削弱了联合国秘书长、联合国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在危机应急管理中的地位,致使国际合作多采取区域或双边合作形式。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由于近些年来重大突发公共危机频发,各国都认识到许多危机是需要人类共同面对的,逐渐开展了一些地区性的、国际性的合作活动。例如,2004年印度洋海啸发生后,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迅速召开会议,就印度洋大地震及海啸过后受灾地区的恢复与重建问题进行协调磋商,并就诸多相关问题达成了一致,为日后进一步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加勒比海地区组织了灾害研究与防御工程,为29个成员国服务,这一工程是与世界卫生组织、全美卫生组织、红十字会以及伊斯兰教会合作进行的,其具体活动包括人员培训、技术援助和调查研究等,其基金则来自于加拿大、荷兰、美国政府及联合国救灾署等。2005年在日本兵库县召开的联合国“世界减灾国际会议”,通过了《横滨宣言》,为全球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明确了基本的思路和方向,也为国际间更好地开展合作铺平了道路。

2.3 突发公共危机应急管理国际合作的缺陷

从上述的情况来看,对于突发公共危机的应急管理国际合作仍然处于初步的、暂时的和探索性的阶段,其存在的缺陷如下:

(1)现有的危机应急管理模式主要针对单一的国家或地区,全球性的应急管理国际合作尚未形成体系。发达国家在危机应急管理方面虽已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形成了几种有代表性的模式,如美国模式、俄罗斯模式和日本模式,但这些模式都只适用于一国国内应对危机,难以跨越传统政治界限,协调多个参与国或组织的力量。没有一套成熟有效的管理模式做指导,危机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无法形成系统合力,在应急管理中常出现“权力的两难境地”,即“知道如何去做”和“有权力去做”两者的失衡,从而影响了国际合作的成效。

(2)联合国主导地位不明确,导致缺乏长期稳定的国际合作机制。大规模突发公共危机发生之后,参与各方包括所在国各级政府、参与国政府、国际组织、区域性组织和当地组织等纷纷采取行动,然而由于联合国地位的13渐衰微,各种力量的组织协调工作只能临时展开,并演变成各主权国家争夺政治权力空间的较量,反过来又牵制了应急管理国际合作的进展。各方力量博弈的结果是暂时的,下一次危机发生,由于参与主体、地域与利益关系的变化,新一轮博弈又将重新开始。

(3)目前的危机应急管理国际合作以事后援助为主,事前预防不足。应急管理并非只是紧急事件之后的救济工作,而是强调全过程的应急管理。发达国家目前均把应急管理的重心放在危机的预防准备上,但在国际合作中仍主要体现为事后国际救援,很少涉及到事前的阻止与准备工作,这也与缺乏长期稳定的国际合作机制有关。

(4)缺乏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完备的信息传递机制,在帮助识别、界定公共危机,进行危机决策、协调参与合作各方应对危机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危机发生之前,如果能及时传递预警信息,对危机有所准备,就可以避免大规模人员伤亡;在危机发生之时,关于逃生、自救、危机进展,以及政府和国际组织反应的信息如能适时传达,不仅可减少人员财产损失,更有助于开展国际救援活动和做出应对危机的决策;在危机发生之后发布的舒缓和重建信息,则可帮助政府与民众沟通,树立恢复正常生活的信心。但在目前的应急管理国际合作中,一方面存在有些国家政府或国际组织不愿公开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尤其是涉及机密信息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存在有些国家政府不愿意信任和接受外来信息的情况。而在应急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协调机制导致的信息传递失误和由于通信条件落后而导致的信息传递不畅现象也屡见不鲜。建立危机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的构想

3.1 明确统一的指挥协调机构

国际危机应急管理系统中主要的参与者包括各国政府、联合国机构、国际红十字会,以及国际的或区域性的非政府组织(ngo)等,后三者构成了一个“人道主义社会”。他们各自的利益和组织目标是有差异的,但其协调和合作是危机应急管理是否成功有效的关键所在,组织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实现危机应急管理国际合作的前提。首先,抓住联合国改革的机遇,重新唤回对联合国体系的尊重,充分利用联合国机构既有的与各国政府、其他国际组织及非政府组织间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发挥联合国ocha在全球性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其次,明确应急管理参与方的角色和地位,以联合国为核心,以危机发生国政府为应急援助的申请方和应急管理的主体力量,以非政府组织为应急资源的筹集者和应急管理具体参与实施者;再次,危机发生时可在ocha领导下临时设立应急管理司令部,由参与者派代表参加,负责协商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一旦危机处理结束则可自行解散。

3.2 建立全过程动态应急管理的工作程序

应急管理过程通常包括阻止、准备、应对、重建和舒缓。阻止是指发现潜在的威胁时,制止紧急事件的发生;准备是指提高政府和个人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应对是指危机发生时紧急处理;舒缓是指危机发生之后减少紧急事件造成的损失;重建是恢复基础设施建设、民众信心和社会稳定。应该对危机实行全过程动态管理,制订相应的工作程序。其中,公共危机管理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危机预防和预警机制。在海啸发生最为频繁的太平洋地区,已经建立了海啸预警系统,共有26个国家参加。在这一预警系统保护下,尽管太平洋地区是海啸多发区域,但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却没有给人类造成大规模的灾害损失。而印度洋地区缺失海啸预警机制是2004年发生海啸大灾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突发公共危机的种类繁多,各种危机的预警技术、方法都有所不同,因而危机预警种类的多元化决定了危机预警内容的多元化。但并非所有类型的危机预警都有必要牵涉到国际合作,目前需要进行国际合作且具有技术可行性的预警类型主要包括海洋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和经济危机等。可根据具体情况依据地缘关系建立起区域性预警机制,同时利用各国各地区已建立的预警机制加强彼此间的联络沟通,等待资金充足、时机成熟,由联合国危机应急管理机构发起成立国际性预警机制。建立危机预警国际合作机制,不仅需要大量资金,同时也需要有相关的技术和专业人才,发展中国家在这些方面受到明显限制,因此在长时期内发达国家有必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帮助发展中国家逾越危机合作的瓶颈。

3.3 建立应急保障机制

公共危机应急管理国际合作应该是一个功能多样化的体系,其主要功能包括信息共享、技术交流、资源援助和人员支持4个方面。为确保危机发生后这些功能可以充分发挥,应建立相应的应急保障机制,实现“平战结合”。

(1)在信息保障上,建立ocha与各国、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间的应急通信网络系统,确保突发公共危机相关信息沟通顺畅;建立危机信息管理平台,负责所有公共危机相关信息的管理,收集、汇总所有曾经引发公共危机因素的相关数据,观察可能造成公共危机的相关要素,对已经处理过的危机事件进行反馈信息采集,并监测一切易引发危机事故的不安定因素等 ;建立完善的信息传递、公开和反馈机制。

(2)在技术保障上,应积极将网络、卫星监测、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等一系列技术及其国际前沿的管理方法引入公共危机管理领域。从国际主流的高新科技应用来看,主要包括如下3项工程:①评估,包括灾害管理、地理评估、环境评估、经济分析和统计等内容,形成灾情分析和危机评估报告;②遥感应用,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远距离监控技术,负责接收和分析卫星传送的信息;③网络通信,包括计算机、网络、通信和电子等设备,维护危机管理部门的网络和对外的通信。由ocha定期开展技术专家培训班,加强各国之间技术人员的交流,重在逐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应急管理的能力。

(3)在资源保障上,建立紧急物资的储备、发放和分配工作制度,努力整合不同渠道的物资来源,以保障危机发生后援助到位;完善联合国目前实行的机构间联合呼吁机制(cap),充分利用这一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重视非政府组织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对不同组织间的资源供应协调管理,避免重复浪费。

(4)在人员保障上,将应急管理专业人员分为救援小组、医疗小组和专家小组,各司其职。救援小组负责搜寻、施救和转移死伤者等任务;医疗小组负责诊断或辅助诊断伤者、预防疫情发生和蔓延;专家小组负责提供关于危机的各种专业知识,对预警、应对和重建等方面进行指导。与此同时,对常见灾害事故和重点人群要组织宣传、培训和演练,提高危机意识,以减轻危机造成的人员伤亡损失。

3.4 完善危机管理国际规则体系

国际规则体系由各种国际条约、行政协定以及其他国际法章程、规则和决定所组成,目的是将国际社会的成员国制约在各国所愿意接受的行为规范之中。虽然这样的规范“不可能具有权威性约束力,它只有宽泛的集体认同感。在面对人类共同的威胁时,如何通过国际规则形成有效的国际合作机制,促进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仍然是各国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成文的国际规则是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活动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制度保障,其中制定针对环境保护、防止非常规性疾病蔓延、宇宙空间的共同开发和反对恐怖主义等问题的国际规则尤为紧迫。

第五篇:公共危机管理

1.参谋咨询系统是构成危机决策机制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构成危机咨询系统的可以是特定职位的人也可以是组织机构(√)

2.公众和媒体是危机沟通的两大重点对象(√)

3.在危机爆发后,如果出现了新闻报道与事实不符,那就只有让它先报了,不用理会它,身正不怕影子斜,过一段时间就会真相大白的。(×)

4.通过各类社会组织与普通民众的积极参与来构成多元化的危机处理网络,是当今危机治理的世界性趋势(√)5.在大规模公共危机中,民众个体发挥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但民众可以参加政党、社团、社区组织或群众组织等方式组织起来,这样就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6.危机治理与危机管理尽管只有一字之差,却有着内涵上的重大区分(√)

7.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是唯一的主体,其他社会组织和成员只能被置于被动配合与执行地位(×)

8.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属于非常态法制,它是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的公共紧急情况下如何处理国家权力之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公民权利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和(√)

9.对于因采取危机措施需要而给公民的财产和权利造成损失,事后不需要任何补偿(×)10.危机决策有其选择与成本的紧密相关性,解决问题的时间越长,可供选择的机会越多,其相应的付出成本与代价也就越低(×)

11.根据公共危机发生的动因不同,可将公共危机分为自然性公共危机和人为性公共危机 12.按照形成损失的原因分类标准,我们可以把风险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

13.20世纪80年代,以(罗马俱乐部)为代表的未来学派,试图建立综合社会预警研究模型,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客观系统网络

14.不管发生任何形式的危机,都要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要的位置,这体现的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理念是(以人为本原则)

15.美国的国家安全最高决策机关是(总统和国家安全委员会)

16.根据公共危机的影响范围,可将公共危机分为(全国性公共危机)和地方性公共危机 17.2003年在我国发生的SARS危机迅速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对公共危机预警管理的关注 18.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食品药品监管局)

19.公共危机培训的对象可分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和对普通公民的培训)

20.1983年和1989年理查德·乌尔曼和杰西卡冯修斯分别在《国际安全》和《外交》上发表(重新定义安全)的文章,提出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的概念应该扩大 21.根据公共危机对社会带来的后果成都可将公共危机分为以下几类:(一般危机事件、较大危机事件、重大危机事件、特别重大危机事件)

22.进行风险评估需要掌握的基本原则有(相关性原理、相似性原理、统计原理)

23.公共危机预警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危机保障系统、危机监测评估系统、危机预控系统、危机预警系统)

24.政府应急管理的一般过程包括(准备、应对、恢复、重建)

25.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内容包括(组织结构、运行机制、职责分工)26.在我国,(国务院)是全国重大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 27.大众传媒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具有(促成与促败)的双重作用

28.美国的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是由(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牵头进行

29.20世纪60—80年代,西方危机管理的研究出现了一次高潮,危机管理成为一门学科,形成了企业危机管理和(公共危机管理)两个及独立发展又相互融合的学科分支 30.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人类处于转折点》等报告预警了人类社会面临的某些非军事性灾难

31.按照是否有获利机会为准,风险可以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

32.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开始选用(911)作为统一的社会紧急救助特殊服务号码 33.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设在(中国地震局)

34.俄罗斯在长期应对各类危机的实践中,形成了以总统为核心主体,以负责国家安全战略的(联邦安全会议)为决策中枢的危机管理权力机关

35.批评性安全研究者呼吁将研究重点从(主权国家的安全)转向关注社会安全和人的安全 36.突发事件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的信息系统,包含的主体有:(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县市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和监测网点)

37.公共危机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主要有实用性、科学性、标准化、可扩充性、安全性原则 38.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的特点包括(评估目标的公益性、评估内容的全面性、评估历程的长期性)

39.在当代危机理论研究中,分层研究采用了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通常在三个层次上展开(个体或微观层次研究、一国或国内危机研究、国际危机研究)

40.非传统安全具有以下重要特征(问题的始发性、成因的潜在性、传递的扩散性、表现的多样性、治理的综合性)

41.危机:通常是在决策者的核心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威胁或挑战、有关信息很不充分、事态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需要迅速决策等不利情景的汇聚

42.公共危机:是指在某种情况下由于缺乏准确预测或者有效预防而发生的某一突发性事件,对社会公共秩序形成巨大冲击,对社会造成极大破坏,对不特定人群的生命、财产等构成巨大威胁,危及公共安全,并要求政府组织社会共同采取紧急措施加以应对的危险状态或危险事件

43.公共危机管理保障体系:是指政府运用专门后勤力量,在处理紧急和意外事件行动中,对特定对象进行的保障

44.简述中国转型期的危机特点:危机事件涉及的领域多元化;危机事件呈现高频次、大规模;危机事件的组织性、暴力性、危害性强;危机事件国际化

45.公共危机的类型主要有哪些: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危机、社会安全危机、经济危机、文化信息危机

46.危机管理主要有哪几个阶段:危机预算及危机准备、识别危机、隔离危机、管理危机、危机后处理

47.简述危机控制处理的策略:(1)危机终止策略;(2)危机隔离策略:危害隔离、人员隔离;(3)危机消除策略;(4)危机利用策略 48.试述转型期我国危机诱因有哪些:(1)社会及组织层面: ① 经济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个人、地区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国际新旧秩序的矛盾与冲突 ② 政治体制改革有待深化:政府管理问题、来自信息技术的挑战与机遇、市场化浪潮的影响、法治问题 ③ 传统道德文化体系的失稳(2)个体行为层面分析 ① 个人主观满意度 ② 不满宣泄渠道的建设 49.公共危机:就是指在某种情况下,由于缺乏准确预测或者有效预防而发生的某一突发性事件,对社会公共秩序形成巨大冲击,对社会造成极大破坏,对不特定人群的生命、财产等构成巨大威胁,危及公共安全,并要求政府组织社会共同采取紧急措施加以应对的危险状态或危险事件

50.公共危机预警管理:就是指对可能引起公共危机的各种因素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危机信号和危机征兆进行严密监控,对其发展趋势、危害程度等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估与判断,发出正确的危机警报的一套有效运行体系与管理方法 51.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结构:是指政府内部各组成部分为实现公共危机管理目标而进行分工协作,在职能范围、责任、权力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

52.公共危机风险评估的重要性表现在那几个方面?(各个要点详细阐述)

第一,风险评估是公共危机管理决策的依据

第二,风险评估有助于降低公共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第三,风险评估有助于降低公共危机造成的危害

53.简述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4R”模型的主要内容:反映的是危机管理的主要内容,即减少、预备、反应和恢复。这四项主要内容同时也构成了危机管理的阶段过程:第一阶段主要是进行风险评估与管理,尽量通过风险评估减少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使企业组织减少危机成本;第二阶段是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建立全方位预警系统,制定危机管理制度,构建危机管理团队,做好危机应对的预备工作;第三阶段是危机的应对过程,需要利用沟通、媒体管理、形象管理等方法,使危机得以顺利解决; 第四阶段的恢复过程,既包括生理的恢复,也包括消除精神方面的影响,以维持组织的正常秩序和持续发展 54.简述国外公共危机预警管理体系的借鉴经验

国外公共危机预警管理体系经过较长时间的检验在不断完善和发展过程中,为我国现阶段完善公共危机预警管理机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第一,预警管理理念和机制的积极转变

第二,注重建立系统的国家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为政府危机管理行为提供法律保障和制度规范

第三,强调建立拥有一定决策权力,以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为核心的中枢指挥系统 第四,建立一个常设的、权威的、具有独立地位的危机管理综合协调部门 第五,建立一套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 55.简述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体系的主要特点:

现代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体系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第一,政府部门与社会形成良好的互动,在公共危机发生时能够互相协作共同应对危机 第二,必须建立统一的应急管理体制和独特灵活的应急组织体系 第三,建立现代化的应急支持保障系统

第四,拥有健全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第五,高效可靠的现代化信息系统

第六,政府有效的强制干预措施 56.试联系实际论述当前中国安全形态的总体特征

第一,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交织,公共危机类型的重心从高政治向低政治或非传统事务转移公共危机事件涉及的领域多元化

第二,非传统安全越来越成为安全的重要议题

第三,安全问题常态化,公共危机事件呈现高频次、大规模的特征和常态化的趋势 第四,安全问题的后果日益严重,公共危机事件的组织性、暴力性、危害性加强 第五,安全问题的跨区域特征正在强化,公共危机的波动方式已呈多元化,震动频度不断增大

第六,安全问题越来越具有国际互动性

下载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资源配置原则思考措施(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资源配置原则思考措施(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公共危机(public crisis)p8:是指对整个社会政策秩序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威胁或危害,需要做出关键决策进行处置应对的各类突发事件。 2、恢......

    公共危机 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题库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 A ) A、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B、......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课程 考核归档材料 学 院:公共管理学院 专 业:行政管理 班 级:行管131 学 号:1302010245 学生姓名:陈兴宝 任课教师: 安志放 期末成绩: 2016年6月10日 2 《公共危......

    公共危机管理2

    专业技术人员公共危机管理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5题) 11 1、在我国的政府系统中,管理自然灾害救助的行政部门是( )。 A、党中央 B、国务院 C、公安部 D、民政部答案:D 2......

    公共危机管理复习题

    公共危机管理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不属于危机基本特征的是( D )。 A、突发性 B、不确定性 C、社会性 D、不可转化性 2.下列事件中属于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 C )。 A......

    公共危机管理心得体会(定稿)

    公共危机管理心得体会 危机管理,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应当包括危机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危机事件也和其他事件一样,其形成有一定的过程,只是该过程长短不同,危机状态也......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公共危机管理的界定 为了与私人领域的危机管理(CrisisManagement)相区别,国内学术界有两种倾向:一是使用“政府危机管理”这一概念,以强调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二是使......

    专业技术人员公共危机管理

    专业技术人员公共危机管理 会员名:sgq8721212 客观题得分:72 主观题得分: 总分:72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5题) 32 1、对紧急权力最重要的实质限制之一是()。A、比例原则B、非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