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忏悔录书评
《忏悔录》书评世界上有一部分人,他们永远也不相信,还有另一部分人,会以与他们完全不同的方式活着。
这种“不同”,导致了误解和迫害——于是卢梭一生向往自由的宁谧,却不得不一辈子过着从西躲到东、从东躲到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原本对任何人都抱着友好的温情,在人际交往中处处流露着真心——最后还是被磨砺成一个不得不对人充满戒心的饱经沧桑的学者。
于是,在看这本书的第一部时,我说:“啊,卢梭你多么可爱!”
等看到第二部,我开始同情:“卢梭,你真的很可怜。”
卢梭是一个很值得女性去爱的男人——这不得不让我想到洪君彦写的那本《不堪回首——我和章含之离婚前后》。
虽然经历过几次让人心碎的未果爱情,卢梭却依旧保持着对那几位女性的敬意。
华伦夫人的移情,乌德托夫人的无意……这些理由搁在某些男人身上或许能让他们产生出谩骂谴责的激愤——然而卢梭没有,虽然有抱怨,但他对她们更多的是感激,甚至为她们的缺点开脱。
他眼中看到的,都是他的情人、或者女性知交的优点。他笔下述说的,全是她们的优雅和美德。
华伦夫人这个人我不喜欢,我觉得她就是一个习惯于“老牛吃嫩草”的调教型御姐。可到了卢梭嘴里,她变得多么温柔,多么善良,以至于我原谅了她竟可以继卢梭之后,找了第三个青年作为自己的新欢。
乌德托夫人,看得出来他喜欢和卢梭玩爱情游戏——玩啊玩,却始终不让卢梭尝到甜头。后来卢梭承担了这段感情的全部恶果,即使如此,他也没有责怪乌德托夫人——他把原因归结为女方对达郎贝的忠诚,并且克制自己的欲望,从此只把乌德托夫人看成自己的朋友。世界上有洪君彦这种男人,他习惯在离婚后回忆对自己前妻的恨,并且在这种恨意里既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
自然,也会存在有卢梭这样的男人。他坦承自己的爱情,赞美它们——即使它们并不完美,他也只记住了那些美好的东西。
这样的卢梭,是值得女人去爱的。
卢梭的人生,始终是在不安定中度过。他被无数次背叛欺骗搅扰得头昏眼花,同时,又要让财政的琐事、家庭的悲剧折磨他本就柔弱敏感的心灵。
他写下了教育学名著《爱弥尔》,这本书直到今天,仍是师范学校学生的必读读物。然而他却有五个孩子,一生下来就被送到育婴堂,之后便不知生活在哪里凋落于何方。卢梭一辈子都被这种对子女的内疚折磨,尽管他在书中一再说他不在乎不在乎……可字里行间皆是血泪,读者自会听到一位父亲的呜咽。
卢梭写作生活中最大的矛盾就是:
他的性格和职业经历(尤其是做威尼斯大使秘书的那次事件),令他憎恶特权阶级的傲慢与卑鄙;可同时,他又不得不疲于应对上流社会对他忽冷忽热的追捧,甚至某些时候,必须仰人鼻息。
退隐庐,蒙莫朗西……这几个卢梭生命中重要的居住地点,无不是贵族们提供给他的——所以阅读卢梭,我们就必须在他对这个阶层人物的不同感情中来回穿梭。
一方面,卢梭对很多贵族人物的友谊抱有感激和期盼;可同时,他却仍旧能诚实地说出自己对贵族阶级施政纲领的不满——这是卢梭本人良知的体现,更是他人生中悲剧的根源。与伏尔泰不同,卢梭的处境是困窘不堪的——伏尔泰在最困顿的日子里,那些上流社会的绅士名嫒依旧将他追捧不已。卢梭不同,他被上流社会抛弃,同时,也成了市民群中群体无意识的受害者。
感觉上,卢梭本人是认为自己为性格所累的。晚年的他觉得自己不宜于再写书了——祸从口出,这是他性格率直的证明。
不过他也是单纯的,一旦有人需要他站在正义一边去著述,卢梭立刻动笔……所以他才最终又祸事不断。
他有过朋友,然而敌人更多。正因为如此,卢梭才分外珍惜同卢森堡公爵以及吉斯勋爵的友谊——然而他同样也从内心中感激一个平凡书商对他的信任和坦诚,感激他在所有人都背叛那个名叫卢梭的臭名昭著的写书人时,仍旧对被背叛者施以援手。
卢梭的友谊是纯粹的,是不分阶级的。
卢梭也不是没有缺点,他的缺点就在于他太在乎“自由”了。
他需要朋友来接近他的心灵,可同时却又不允许朋友靠他靠得太近:他会因为霍尔巴赫太有钱而拒绝和对方更亲密;他也会因为埃皮奈夫人让他屡屡拜访而心生烦闷;崇拜者频繁登门的日子,我们更是能从他的文字中看出,这简直让他厌倦得发狂。
所以,卢梭的心灵仍旧是孤独的——但或许正因为他保留了这种心灵的独立,才令他成为启蒙运动中与伏尔泰并肩而立的伟大思想家。
一说卢梭,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社会契约论》,爱看书的则会知道《忏悔录》、《爱弥尔》,记性不好的爱看书的人在别人提醒后,会突然恍然大悟地说:“哦对了,《论人类不平等起源》也是他写的……”
与之对比,伏尔泰和狄德罗的具体著作又分别是什么呢?大家能切实记住多少呢?
这就是卢梭的人生:
羞怯、善良、轻信……但却有着潜在的坚强的性格、敏感的自尊、以及强烈的正义感。于是,便注定了他半生的漂泊。这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最后,来说一下特蕾莎——或许她不美丽,身上并没有以往卢梭青年时代所崇尚的女子的风貌……然而她才是最懂得卢梭的人。
她用她平和无争的性格赢得了卢梭这个哲人的友谊——尽管卢梭自己说这里面并没有爱情,可谁知道呢?有的时候,亲情反而是比爱情更值得人珍惜的东西。
有了特蕾莎的包容,哲人的一生才能找到那难得的几丝温暖——卢梭不必有百年孤独,因为他有了特蕾莎。
第二篇:忏悔录
《忏悔录》
父亲的头发全白了,母亲头发花白。观察二老目前的思想行为,要一起白头偕老,恐怕有些难度。看到自己优点的人多,发现自己缺点的人少,直接能够说出父母错误的人是少之又少。少的同义词是不多,表示有,我自称算是其中一个。我是通过生活的接触,认真的回忆,细致的观察。今天早晨,我与儿子(大四学生)跑步的过程中,我把父母的过错归纳和梳理,又与我儿子相互交流和确认,认定我的父母存在十种过错,怕有误判,不敢有一句虚言。1是对待父母不孝顺;2是夫妻感情不和谐;3是对待弟妹不友爱;4是邻里关系不和睦;5是教育子女无方法;6是对待生命不尊重;7是对待他人不善良;8是对待苍天不敬畏;9是性情乖张喜怒无常;10是信仰缺失相互诋毁。今天我先列举第1对待父母不孝顺和第2夫妻感情不和谐这两种错。
先说我看到的一件事情,孩童时代,我五六岁吧。我外婆到我家里居住,不是长时期的居住。我母亲是我外婆的大女儿,外婆到我家里来算是串门。一天中午,由于我外婆眼睛瞎了,又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在方便的时候,没有找对厕所。我父亲中午回家后看到方便物,不是立即清扫而是大吵大闹,不是一阵子,而是一中午。我的母亲没有制止我父亲的言行。一个星期后,外婆离开了我们的家,几间低矮的茅草屋。外婆几年后病逝了。十年后,我的父亲患了眼病,不久,双目失明。二十年后,父亲来到我的家里。方便时没有找准厕所,妻子就吵嚷开来,我发现后立即清扫并及时制止我的妻子,当时我岳父也在我家,他没有言语。事后,类似的事情再无发生。两年后,我父亲到我弟弟家居住了一晚,回家后,说是睡不着觉,不愿再去弟弟家了。我细问原因,才知道我弟弟也因类似事情吵嚷了我父亲。我对弟弟的行为感到担心。一个月前,我弟弟下河洗澡,充能,给别人摸掉落在嘉陵江里的眼镜,结果被不明物划伤了左眼下方。我对弟说,消除伤痕需要时间,对应的时间到了伤疤就会自然脱落,然而,弟弟着急,去除伤疤过早,于是,左眼的下方就留下了伤痕,像是一串流不尽的眼泪,好在没有伤到眼珠子,但无论如何,我那弟弟三十岁后面容日渐消瘦,形体显得鞠楼。常言说得好,人的形象三十岁前遗传的是父母的形体,三十岁后的形体依靠的却是自己的德修。说了我的父亲,再来看一看我的母亲。
1995年,父亲60大寿,外公到我家过父亲生日。外公本来有高血压疾病,中午饮了些酒,我们护理不仔细,外公在我们家门口摔了一跤,伤及头部,当时,外公就昏迷了过去,虽经全力抢救,落下了后遗症,言行举止像一位小孩。按理说外公摔倒,错不在我母亲。问题是我母亲在送我外公回家的过程中出了问题---没有将我外公送到其家里,而是送到半路,母亲就折返回家了。听说,外公最后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家,疯疯癫癫两年,因脑溢血病逝了。
2011年旧历7月,我的母亲突发脑溢血,摔倒,留下后遗症。后来,我母亲虽笃行佛教,病根已经种下,何时再发芽,时间当不在很晚。只是,我们做子女的没有注意到父母的身体,以为时间还很长。
我父亲几乎每一天都会吵闹我母亲,然而,我的母亲有时的反抗异乎寻常;斗争的结果,很少不是我父亲以惨败告终;然而,新的挑衅又开始了。我亲眼看到的一次---我母亲被我父亲反复争执激怒了,手提一块火砖追打我的父亲,父亲被迫撤退,撤退的路线就是反复围绕茅草屋的周围,那一次,我不知道战争是如何平息的,我父亲是通过什么方式回到他那间低矮的茅草房?我感知和我看到的,父母的一生是吵闹的一生,是争斗的一生;当然,吵闹之中有妥协,争斗之中有恩爱。总而言之,从我出生到现在,我的父母一直在对抗中生活。我相信,这种对抗一直会伴随着他们生命的结束。很自然,这种结束是相继的,是紧随的。打个比方:如果母亲走了,父亲就会紧随其后---就像父母发生打斗一样,紧紧围绕在那几间茅草屋周围,距离不会甚远。最近,我的父母对抗尤为激烈,这种对抗来源于生命的信仰,不是生活中的琐事。
这就是要命的事情。
我母亲信佛,天天要听佛经。我的父亲喜欢关心国家大事,喜欢听王凤仪什么的人生传奇。父亲眼睛瞎了,生活起居离不开我的母亲,就连播放器没有电都需要我母亲为其补充,父亲又大母亲七岁,尽管,父亲相信科学,锻炼有方,但从目前形式来看,还是处于弱势。父母的播放器都是我买的。母亲的播放器声音响亮清澈,三世因果经循环播放,小木鱼敲得嘟嘟响。父亲烦了。父亲对我说,他每一次听到母亲播放佛经,就心烦意乱,吵闹我母亲,对抗中又总是处于弱势,只好外出躲避。父亲心里烦恼,外出时,容易失去方向,最近,总是摔跤,已经三四次了。
父亲对我说,明年,他就要走了。
这可不是一句玩笑话。以我对五行的研究,父亲能够说出这句话,也具备一些非同小可的认知。根据我自己生活阅历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母亲走了,父亲很快就会跟随而去,因为,父亲对母亲的感情要比母亲对父亲的感情要深厚得多。2011年,母亲脑溢血后,我把重点放在了母亲的身上,也是源于父母这个家,母亲必须要存在。现在的问题是,母亲借用了外力(佛教、经行、经书、播放器、子女等),建立起自己的生存系统。父母没有合二为一。相反,我的父亲反以个人的力量去阻挡,其危险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夫妻的和谐需要夫妻二人同心协力去构建。当父母的生命力出现倾斜的时候,子女需要有这个觉知,并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就是孝。如果,真的做到了,子女的子女都会表现在顺行上。这是自然界里总结出来的规律,不需要争议和怀疑。
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找准父母的问题并去矫正他们,争取出现自己期待的结果---让父母同心同德,同一种信仰,合二为一。让父母因生命的交融而圆满,带着爱和喜悦离开这个人世。
上回说了我父母不孝,夫妻感情不和两种错,今儿过说一说我父母的兄妹不恭,邻里不友这两种错。
奥古斯丁以及卢梭分别著作的“忏悔录”都是“我”的角度发现自身的问题且作者为其本身做虔诚地忏悔,使“我”也即作者本人承认错误而万古流芳。我以自己的经历发现父母的错误且回向于父母,虔诚地为父母忏悔,不为名利,使被发现者也即我的父母有灾于我,悔过即止,有生之年良知良能升起,越来越多的快乐和喜悦占据着他们的生活,即便是到最后也能觉察到死亡的来临,自己把握时间和地点,宁静而安详,死的那一刻,我需要也能够证明我的父母是在天堂。至于父母死后能去到哪里?那是宗教人士讨论的话题。
父母的兄弟姐妹都是五姊妹。父亲在弟兄中是老大,上有一个姐姐和下有一个妹妹。母亲在她的五姊妹中是大姐大,我的两个舅舅都去世了。在五、六十年代,我们家的生活十分困难。社会运动一场接一场,家庭战争一个接一个。除了父母夫妻之间的争执,兄弟厨娘之间也纷争不断,邻里矛盾尤为突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哪怕是一句语言不和都会引来一场战争。那时候过的是集体生活,一起劳动,一起工作。工分出勤有早晚,粮食分配有多少。人多粥少时就会引发矛盾,为了生存亲情和友情自然排在次要的位置。在我的记忆里,冲突的内外和层次都是有规律和章法去遵循的。我父母都是性情暴躁之人,父亲心浅口直,看不惯渣渣事情,容易滋生事端,但是,当风雨来临的时候,父亲又会策略性退让和回避。这个时候即便父母本身之间的矛盾还没有消停,我的母亲也会立即尽释前嫌,手提火砖,气势汹汹挺身而出,母亲的声势往往能够镇住我二叔或者三叔那一家子人,就连我们那个早已作古的陈姓大队书记也忌惮母亲三分。战争一结束,母亲会“切切”地冷笑着,面对父亲不屑一顾。但是,父亲从来没有因此丢失过户主的身份,新的战争又在他那直愣愣的眼中闪烁着。
记得在很小的时候,应该在四十年以前吧(准确说,这件事情不是我亲身经历的而是听父辈们说的)。我家父辈三兄弟与我们队另一支脉的文姓三兄弟发生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冲突。起因是小孩之间的矛盾,听说是我大哥惹的祸。战争是残酷的,一战下来,输赢既定,所谓和平,是战争后妥协与谈判的结果。这一次战争像其他猿类人一样,双方都学会了使用工具(扁担、竹棍之类)。我的父辈三兄弟以惨败宣告结束,三兄弟中仅有我父亲一人得以脱逃,我的二叔和三叔都被现场活捉了,尤其是我三叔受伤最重。事后,在我父辈们没有矛盾时,我的父亲就会谆谆地教导我那三叔---要把毛主席的战略战术活学活用---打不赢啊就要撤退,你咋这么傻呢!当然,这场战争是在我母亲完全没有参加的前提下发生的,因此,我的父亲被我母亲耻笑至今。即便是这样,我的父亲也没有完全向我母亲低下他那聪明的头颅(现在我母亲念经时都会受到我父亲的干扰,这也正是我写这篇忏悔录的原因)。
父辈们夫妻之间,兄弟之间,邻里之间小规模的战争更是像和尚敲的木鱼一样,哆、哆、哆。上规模的战争也不止一次、两次。二十来年前,我也亲身参加了一次战争。这次战争发生在土地下放到户之后,因承包鱼池打鱼的过程中引发,文家承包的鱼池,周家来哄抢,当属周家不对。那时,我已在大队任团支部书记。这场文姓与周姓对决,完全没有父辈们的参加。战争一开始,胜负明显。父辈们发展下来,到我们这辈已有十兄弟了。兄弟们排山倒海般压了上去,周家鼠辈乱窜,一看就知道是没有战争基因的队伍。战斗的结果是文家这边除了我被周家击中一拳外,其他的大获全胜,彻底扭转了四十年前的颓势。我现在记得清楚,我挨打的那一拳,是战争结束后周家冷不丁儿一拳打在我胸部上,软绵绵的,我就感觉奇怪,一点也不疼痛,真实的。那一拳我心甘情愿的受了。对方输多了,没有底气,突然对我下手也显得力不从心,我被殴打一拳后内心没有生出一丝一毫的怨恨。
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说父母有过错,是把自己父母的过错指出来,告诉自己的父母,使自己的父母能够明白,接受并承认自己的错误。父母因为文化以及思想环境等原因很可能发现不到自己的过错,做子女的应该勇敢担当起这份责任。认错需要的是一种精神境界,无论事物多么糟糕,只要承认,这件事就结束了,纠结和负面情绪也随之而去,好的生活环境就会出现,可是,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个道理呀。每一个人都有错误,父母有,他人有,自己有。作者本人的错误比我父母多,比很多人都要多,但是,我现在能够止住损,定住志,这就是精进。不明了自身错误,说为父母忏悔而振振有词也是得不了人间正道的。性如清水,思似泥沙,唯止能清,唯静能明。我相信,我的生活,我的工作,我的家庭会越来越好,你仅仅认为我是在卖弄文章或者是一个男人正在装逼,这就不是我的原因了。前不久,我辖区发生了一件灭门惨案,我通过对幸存者的心理咨询,明白其中许多道理,可是,多少人知道啊。天要其人亡,必欲其人狂。这符合人在做,天在看的道理。要想出人道,你得尽人道。要想人上人,你得人下人。要想走进那扇门,那得符合天意。什么是天?众人就是天吧。
忏悔父母的过错也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我是兢兢业业,谨小慎微的。再不说说,父母就要把自己的过错带到那边去了,如果,享不了福反而受起罪来,说不定做子女的就会承担连带责任。说错了,更是罪责诛己。人生如烟似梦,转眼岁月匆匆。原打算在中秋之前把对父母忏悔的文章全部写出来,一面用纸打印出来,一面用mp3录音下来,拿回去给父母阅读和播放,现在看来,不抓紧怕是完不成了。今天我罗列父母亲第5教育子女无方法和第6对待生命不尊重这两种错。
父母亲一共孕育了我们九个子女,存活了四个,我是老三。小时候的我爱看西游记,什么飞仙、聊斋、了凡四训也喜欢。我对神仙充满向往,对鬼怪充满敬畏,对因果充满迷信。“西游记”小人书我筹集了73本。买一本“西游记”的小人书需要两三毛钱,那时候两三毛钱也不算少了。小学快要毕业的时候我自己拥有了一两百本小人书。哪来的这么多钱呢?我七八岁的时候就到“踏水桥”背小柑橘卖,到“鬼打湾”摘桐子卖------有一年,我单是摘桐子就买了七元九毛钱。你说是什么情况?不是一笔小钱了,除了给自己交学费外,其余的全部用于购买小人书。主要是“西游记”。学校其他班级要开展图书阅读活动,很多时候,都会在我这儿借阅图书。我很崇拜孙悟空,你看哪一个妖魔鬼怪只要一见到孙大圣不是低眉顺眼的,人家那眼睛是看得出问题来的。我们人类的眼睛天生以来应该拥有洞察万事万物的能力,只是绝大多数个体的人被世俗的名、利、酒、色遮蔽了而已。小时候,在我母亲坐月子的时候,我对母亲说:
“妈妈,我能够飞上天?”
“那,很好的事情。你飞给我看呢!” “妈妈,我在起飞之前必须吃鸡翅膀?”于是,我的母亲就会把一小块鸡翅膀撕下来,放进我的嘴里。
“现在你吃了鸡翅膀,飞给我看吧”
“妈妈,我们家草房屋周围都是竹林,我要在我姥姥家去的那一条马路上才能够起飞。”------按理说,我是能够练就出一双火眼金睛和上天入地的本领,可是中途发生了一次极大的变故------是因为我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出了问题?亦或我本身也有原因。下面,我就把这件事情如实地记录下来吧。
由于我一天到晚小人书不离手,“西游记”看得多了,就显出一些神通来,我屁股的后面总是跟着一群小屁孩。其实,这些小屁孩不外乎是要瞧一瞧我的连环画。有一次,我把我们班级的所有学生全部带出了学校,老师开不起课了。就是这样的一些原因,老师决定开除我。我的父亲反复地,苦口婆心地向我的本家一位姓文的班主任老师求情。类似问题出现在第三次的时候,那一天傍晚,我的父母做出了一个和重大的决定------把我所有的小人书全部烧毁。
两麻布口袋小人书,整整煮熟了一大铁锅猪草食物。那一夜,我哭得昏天黑地。第二天,我把我父母雕塑在土墙壁上的梨山老母和观世音菩萨全部捣毁了。因此,我受到父母的惩罚是被反绑双手,吊在我们家茅草屋山花上面的木柱上一整夜,那一夜,密密麻麻的蚊子有秩序地冲着我的身体而来,这才是真正的小鲜肉。
我休学了。
我离家出走了三次,最远的那次我流浪到了重庆。那时候,重庆的菜园坝让我记忆深刻。
在父亲操办下,休学一期后,我就转学到了四川临近我家的一所小学里。父母是爱我们的。那时候,生活条件艰苦,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方法上是简单了一些,他们使我神通意识的开发受到了阻碍。
在我兄弟姐妹四人中,我姐姐小学未毕业就外出逃生去了。我大哥受到父母家庭暴力最为严重,他在对抗父母家暴时缺乏运动和方法,就像我那三叔一样。我打不赢就会逃跑,很像我当年的父亲。即使是整夜不回家,也比我大哥在家死扛到底要好得多。我家幺兄弟在这方面受到父母的待遇要好得多,老百姓嘛,哪个不爱幺儿哟。
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粗暴,在那个年代很多家庭都差不多。但是,我父母对待生命的不尊重,这无论如何是要记录下来,并虔诚地祷告和忏悔,为我父母也为我自己。
母亲在怀上我的时候,我上面的一个哥哥已经出生了,可惜,是个缺嘴。这个哥哥叫啥名字我不知道。反正,母亲对我说,我的这个哥哥是被饿死的。因为是缺嘴,父母就不喜欢我这个哥哥。那时候,家里贫穷,可是,孩子上身反到是来得快。母亲怀上了我几月后,就做出了不尊重我哥哥生命的决定,抛下我的哥哥回姥姥家去了。等我母亲回来的时候,我的那个哥哥还有气,与我母亲照面后就离开这个人世。尽管有时代性的诸多原因,但父母的决定是错误的,不符合社会正面向上的良性行为。据我知道,在我出生后,我下面的一个弟弟也夭折了,什么原因,我没有再问及我的父母。
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怨气。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如果怨气纠结在一起而得不到化解,就会对应到我们个人的行为上。宗教人士常对我们讲,含有冤屈而死的人得不到很好的超度,就出不了地狱,尤其是怨气很重的婴儿。我的母亲现在还常做梦,说有婴儿来吃她的奶水,不知道这是否与我那死去的哥哥弟弟们相关联。此时此刻,我恳请我那逝去的哥哥和弟弟们原谅我的父母吧,有问题,我们好好商量。
钱塘凶杀案的制造者,用铁丝缠住自己的双手,把36公斤重的大石头绑在自己的双腿之间,一并沉入嘉陵江中,可是,两天后,因为下游电站泄洪,尸体便露出了水面,喜出望外的是公安部门,一周时间不到,平安合川宣布大案告破。人算不如天算,只要你所做的事情违背了自然的规律,就算你把自己埋在地底下,也会遭遇野狗夜猫的对决。自然文化博大精深,宇宙力量神秘莫测。我们知道的是一小部分,科学验证微乎其微。还是那句话,要想走出那扇门,也得符合天意。什么是天?众人就是天
上了年纪的人讲的是生活的方向,年轻人称之为理想。如果说我们已经老了,父母还陪伴在我们的身边,这才称得上是有意义的福气。数落父母的过错,目的是与父母一起发现问题并改正缺点,将生活中的戾气归引于平静,让父母添福添寿,使我们能够享受更加久远的福气。今天我就说一说父母为人处事不善良和对待苍天不敬畏。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有错能改,善莫大焉。我父母不善并不是说父母就是恶人,这里所说的不善是指他们生活中的某一面或者某一件事情。哪一个人在某一个时刻某一个地方没有流露出恶的思想和行为呢?但凡是有(昨天晚上我酒后就对一个美女起了逮猫心肠,好在自己能够及时发现并快速离开---把淫恶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中,虽然痛苦,因为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善人,这就是必须的了。)我们就应该勇敢地说出来,知道它是恶,不能够把她扼杀,也要远远地离开,久而久之恶就不愿意跟随这类善人(也可以称之为君子),或者最终不在这类人的周围出现。这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既然发心向善,这是定住的方向,那就要耐得住寂寞。一个真正的君子出现时能够镇住方圆几十里邪气(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倒骑着青牛而来。)带来一个祥瑞的环境。
今年旧历四月,我父亲满八十周岁。那一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我们当儿女的为父亲举办了一个简单的生日宴会,气氛喜悦而快乐,吉祥的事情一件接一件(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先是来了一只流浪的狗狗,接着又出现了一位乞食的老人。父母居住在偏远的农村,单家独户,孤寂而幽静。无论是动物或者乞丐,因为有缘,才会向着我家而来,即便是巧合也还是因缘具足l了才会出现。这些都是添福添寿的象征,可是,我的父亲对待狗狗和乞食者并不礼遇。母亲在这方面表现出了慈悲,她给予乞食者一些食物,临走时,还将一双旧拖鞋送给了那位赤脚的弱者。父亲说把“鞋子”送给别人这是一种不吉利的行为,为此,父亲和母亲发生了争吵。乞食者或许听到了,但她指着自己的耳朵说: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到,然后,穿着我母亲的施舍拖鞋离开了我们家。这是我亲眼看到的事情。父亲本来应该活到120岁,此件事情的发生减寿3年,只能活117岁了。
父亲还有一些减寿的行为,那就是对待苍天的不敬畏。父母都是有神论者,但信仰不坚定。有病有灾时,便会祈求鬼神的保佑。如果灾病能够祛除,父亲也能够按照发愿的大小兑现自己的承诺。一旦未能如愿,立即就会破口大骂,像一位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对待苍天一点也不敬畏。父亲属于既得利益思想主义者,就像当今投机取巧的政治家,让你搞不懂。父亲发愿有大有小,祈愿结果有得有失。有时,父亲为了儿女、子孙的身体健康,升学晋级虔诚祈祷,有时,也会为了一只走失好久的小鸡发愿---如来佛主、黎山老母、观音菩萨、灶王菩萨(信仰不专一,下回细论)---“如果,你们能够让我家的那只鸡回来的话,初一十五我都愿意给你磕头(许下的诺言从来不会超过这只鸡本身的价值),如果是某某某偷走了我的鸡,三天内让他抱病而亡。”事实上父亲许愿的那些小鸡、小鸭很少有能够回来的,也没有他们怀疑的对象抱病而亡。有时候,父亲许愿也下重注。比如,为了自己孩子们的生命,父亲会向菩萨们下大注---“让我某某某好了吧,你们需要,我愿意把我的命交给你们。”
小时候,我亲自看到我父亲跪在地上向菩萨许下这些大愿,但是,我的五个兄弟姐妹还是先后离开了人世。从这些情况来看,父亲对神灵的感情是复杂多变的,这或许正是父亲阻止母亲念经拜佛的原因之一。问题是,如果,我母亲失去了信仰,心灵没有了寄托,对于一个脑溢血患者来说,结果是可以预见的。母亲要是有个三长两短,那父亲又能走多远呢?母亲2011年患病至今,拜佛门,念经书,抄经书,行经事等等,肯定忘却了很多烦恼,减少了许多戾气,身体还可以,病情没有恶化,这些,不光是药物的作用,信仰显得尤为重要啊。
为此,我给父亲买了一个播放王凤仪“笃行录”的播音器,父亲睡觉前总是要听一阵子。父亲对我说:听了,好睡瞌睡一些。这就对了。“笃行录”表现出来的思想与佛教是合一的。父亲正在潜移默化接受佛教的思想。父亲现在的心结是,信仰任何一种宗教,都必须要有老师的引领,否则,进不了那扇门,还会走火入魔,给家门带来不幸。父亲和我辩论的时候,举了那两个例子,那就是唐本志和庹继秀两位在一年之内都去世了(父母的邻居),父亲说,都是迷信惹的祸。我要告诉父亲的是,两位虽然迷信,但都是活八、九十岁的高龄呀。
这个国庆要解决的问题是,我必须要告诉父亲:“你已经是一名佛教徒了,王凤仪就是你的老师,这是毫无怀疑的事情。”
因为迷信,我们就会产生畏惧的思想,因为害怕而使自己少干坏事,因为担心报应而洁身自好。我站位不到,我只愿我父母健康长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社会,已经很少有人相信因果报应了,这是最大的危机。河南嵩山少林寺释永信的问题迟迟没有结论,这是多么不应该的社会现象啊!“国师”就真的这么重要?社会的戾气压抑得让人踹不过气来!你感觉到国庆的喜悦没有?难道不是这样?不是吗?
年过中秋月过半,转眼即逝不惑年,荡气回肠君不在,一杯撂倒英雄汉。中秋一到,早点起床,五点沐浴更衣,六点键盘非常。早点搞完,白干老酒整几壶,会一会扶墙党、新衣裳。君不见酒是穿肠毒药,烂不掉一副菩萨心肠。想当年,白鹤湖煮酒论英雄,护墙,抱电杆,那是样样在行。今日午时三刻,仇人相见,看谁,人仰马翻,抱得稳电杆,犹如美女在怀,这又何妨!父母的过错不止十种或许更多。喜怒无常,信仰不统一怕是父母人生的大错特错。父母有错不要紧,子女们该如何做这才最重要。昨天,我在写日记的时候,突然想起,今天就是中秋节,不能够光说不做,只会念经的和尚就是一个沙弥。于是,我丢下电脑,在大润发购买了一些过节物品,计划好时间给我父母带回去,可是,滴滴司机爽约,结果,妻子下班回家了,我就老老实实向妻子汇报,并将购物卡交给老婆保管(还保留了一张),终究得到妻子的原谅和不意外的一夜温存。
人带不走名利和金钱,但金钱和名利却能把人带走。过人生就是过日子。父母的日子过的很精细,精打细算,很节俭地生活着,那时候,因为穷。说父母不善良也其实是节俭的另一面。说父母喜怒无常,是因为农村人,碰到的渣渣事情本来就多。家里穷,张嘴要吃饭的人多,哪一个不心烦呢。说父母信仰不统一,是因为在父母文化认知的领域内上升不到那个层次,再说,我们的这个社会,本来就没有统一的信仰。没有信仰,我们就要建立信仰,想法多了,我们就要统一起来。夫妻一条心,其力可断金。夫妻背靠背,劳燕各分飞。
什么是信仰,我们知道的也许不一样。我给大家建一个故事。
一天,我发现,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有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后来,我发现蜘蛛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再把丝收紧,以后也是反复如此。最后,蜘蛛成功了,他有了收获,那就是得到。
信仰是人的精神依托之乡,没有信仰的人就没有主见,没有主见的人,自己就不能认识自己的命运,把握自己的命运,主宰自己的命运,还很可笑地去相信一些大师和占卜者的话。随波逐流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现在,我的母亲正在建立自己的信仰系统,父亲却要去阻挡。目前的状况款是,母亲一念经,父亲就反对,结果,两人就争吵起来,我的父亲就会烦躁不安,不是生病就是摔倒。我父亲是用一个人的力量去对抗整个佛教,这种伤害会有多大?这可是对大厦根基的触碰,很可能伤及父母的生命,这是无论如何都要解除的障碍。我在写这个篇文章之前,曾与我儿子讨论。
“我要为你的爷爷点亮一盏灯。” “爷爷眼睛已经瞎了,你点亮的灯他也看不见。”
“如果有了灯,到了傍晚,我就能够看清楚你的爷爷;你也可以看清你的父亲,不是吗?” 父母经常失眠,一定是做了让他人失眠的事情。我们静下心来一想,这是历来最伟大的教诲。无论你对别人做了什么,那个接受的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你给别人,是在给你自己。想通了这一点,我再也不会失眠了,这是多好的智慧啊,好多人看到了却得不到,真可惜呀!
毫无动摇的信念是,我生要为自己的父母点亮心灯,父母死后为其sg。sg的长短要看父母去世时间早晚,如果那时我已经退休,我发愿为自己的父母sg三年,如果,没到退休的年龄父母就已经去世了,那就sg三月(周末和节假日来计算足够的时间),如果我死在父母的前面,只是天不遂我愿而已。这就是承诺,向死而生。有人想做没有说,结果不做也没有关系,有人说了不这么做就会有很大的损害。我能兑现这样的承诺必须是在克服内心的恐惧和藐视常人的目光时。所谓的得道就是彻底的失去,在完全漆黑的夜晚看见光明。稀奇和古怪都是个人内心的一种认知,搞不明白不表示不存在不可能不得道。有这样一个故事,一辆载满乘客的公共汽车沿着下坡路快速前进着,有一个人后面紧紧地追赶着这辆车子.好多乘客从车窗中伸出头来对追车子的人说:“老兄!算啦,你追不上的!”
我还必须追上它,因为,我就是这辆车的司机。你怀疑是正常的,你看到这样的信息感到焦虑和不安,毕竟,附着在我们身上的负面情绪最怕遇见这些正面的力量。你信和不信我都是现在的样子,当我不再怀疑的时候,你就信了。这就是宇宙间循环相通的道理。现在,还没有人去做的事情,自然没有人相信。因为我现在的内心深处也有恐惧。当你完全接受的时候就是你相信的时候,彼时,那个为父母sg的人就出现了,通透安乐,神通而真实,他不是别人(整篇完)。节日快乐!
2015年9月28日早上
第三篇:忏悔录读后感
《忏悔录》读后感
按照区纪检委的统一要求,区供销联社近日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由省纪委对违纪违法人员的忏悔书进行编辑整理的《忏悔录》,在我思想深处受到极大触动。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通过警示教育中的反面典型,用他们痛悔莫及的警醒,用他们对自由和生活的渴望,给我们实实在在地敲响了警钟。通过这些典型案件说明,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一旦贪欲膨胀、利欲熏心,就会丧失理想信念,在金钱面前打败仗;一旦追逐名利、捞取功名,就会导致急功近利,贻误事业的发展;一旦恃权轻法、心存侥幸,就会触犯法律受到制裁,最终变成人民的罪人。从中也使我自己清醒的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时刻牢记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服务意识、勤政意识。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反思自己,认识到自身在理想信念方面、在政治生活学习方面、在改造自己主观世界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我决心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尽快克服和纠正,做到“三个始终坚持”。
一是始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我深知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只有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才能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好区委、区政府交给的工作任务,才能更好地做好本系统的反腐倡廉工作。因此我将坚持经常性的深入学习和钻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结合实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理解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指导言行;在学习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反面案例与正面教育相结合,注重学习效果,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同时,自己要按照党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确保不出任何违法违纪问题。
二是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完成好党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最根本的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要时刻注意树立警醒意识,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正确立场和态度,自觉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进一步加强世界观的改造,用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判断、检验是非功过。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心系组织重托,心系群众冷暖。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教育,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端正思想作风,提升思想境界,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三是始终坚持执行党的各项廉政建设规章制度。宣传片中那些因违法违纪而被绳之以党纪国法的党员干部,用他们自身的忏悔再次昭告世人:在社会主义中国,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党纪面前没有特殊党员。一个党员干部,不管地位多高,权力多大,只要违法乱纪,终究逃不脱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以身试法者必亡。作为一名供销联社主任,我深刻地认识到反腐倡廉的任务艰巨性,认识到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处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紧迫性,更好地推动本系统反腐倡廉工作迈上新台阶。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积极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既用宪法和法律约束自己,也用党章和党的纪律规范自己,以实际行动带动党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特别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耐得住艰苦,管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
党的光辉形象靠党员的共同努力来增彩,党的利益需要我们大家来共同维护。我将以此警示自己,防微杜渐,警钟长鸣,牢牢树立执政为民、廉政为民的思想观念,以党风廉政建设和个人廉洁自律的实绩赢得上级领导和全区各级部门和广大群众的理解、信任与支持,做到常思贪欲之祸,常除非分之想,常修为官为德,常漠公仆本色,真正做到上不负党,下不负民,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奥古斯丁《忏悔录》
奥古斯丁《忏悔录》读后感
提到《忏悔录》,文学史上奥古斯丁、卢梭、托尔斯泰三家的相对而言比较知名,而我们今天要交流的这本无疑是开山之作,比后两部早了近1300年。如果说它们没有受到奥古斯丁的影响,恐怕不太现实。在卷帙浩繁的古罗马美学著作中,我们选择它作为切入点研究同样也昭示了它的重要性。
对于这样一部巨著,我们该怎样去研究它呢,研究它对指导我们实践又有什么意义呢?首先,我们先弄清作者是在对谁忏悔。很显然是天主,由于写作于基督教诞生之后,因而人们已经从古希腊对性格迥异的诸神的景仰上升到对于耶稣的绝对信仰,这为诞生这本著作奠定了情感基调。这也保证了作者在信仰的支撑下是在虔诚地忏悔有关自己的生平。再者,我们来看作者忏悔的内容。从编排的体例看,是按时间来划分的,从最初的15年到32岁时,然后以阐释《创世纪》1章作为终结。涵盖了有关求知、偷窃、欲望、生死、友情等几乎一个人一生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然后加以反思。在字里行间里也碰撞起美学和智慧的火花。最后,阅读一部名著,终其目的还是能够学以致用。时间关系我们就截取书中几个和我们日常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小片段来和大家分享:
一、学生的苦楚
书中写道:“我(作为学生)的不服从,不是因为我选择(除学习以外)更好的,而是由于喜欢游戏,喜欢因打架胜人而自豪,喜听虚构的故事,越听耳朵越痒心越热,逐渐我的眼睛对大人们看的戏剧和竞技表演也发出同样的好奇心了......”
——《忏悔录》卷一 第十章
在这里面,我们是不是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呢?我们在苦恼自己没法集中精力看书学习的境遇的时候,回头看看才发现原来这是个萦绕了人类历史上千年的问题,圣人、凡人兼而有之。未曾因为科技发达与否、社会发展阶段如何而有所改变。
二、剧迷
书中写道:“虽然没有人想要得到痛苦,但从对他人的同情中真的可以收获快感,所以我们喜欢他人的悲伤,就因为我们如果没有了这些,我们就没有他物可以同情。”
——《忏悔录》卷三 第二章
初读起来,会感觉作者有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之嫌,但联想到我们现实的生活。是否会有共鸣呢?在车站排队买票的时候,有时候我们不太会纠结于前面蜿蜒的等候长龙,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的身后有比前面更加夸张的长度。此刻内心是悲喜交加的,甚至喜不比悲差多少。
三、莫尼加的长逝
书中在回忆母亲时写道:“事虽如此,但我母亲仍然渐有酒的爱好。这是你(天主)的婢女(母亲)亲口告诉自己的儿子的。她的父母见她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女孩子,往往叫她从酒桶中取酒。她把酒杯从桶口去舀,在注入酒瓶之前,先用舌头舐上一舐,并不多喝,因为她并不想喝。她所以如此,不是为了嗜酒,而是出于孩子的稚气,喜动而好玩,孩子的这种倾向惟有在家长管束下加以纠正。
这样,每天增加一些,——“凡忽视小事,便逐渐堕落”——习惯而成自然,后来津 津有味地要举杯引满了。”
——《忏悔录》卷九 第八章
当我们读《三国演义》,听刘备于白帝城托孤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时,原来几乎同时期的古罗马的一位先哲也在用他母亲的事迹来做例证。确实,一些小的罪行虽然很不起眼,但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就会酿成大的祸患。这也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原因所在,值得我们去引起注意。
本文的着眼点相对而言比较小,起点比较低,都是抽取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小细节。我想这也是我们阅读一部著作,尤其是这种反思人生的名作,其目的之所在,那就是学以致用。那么这部作品给对于指导我们日常生活有哪些启示呢?
首先,日常生活美学化并非遥不可及。我们不难看到,书中奥古斯丁反复在探讨、在忏悔的都是一些我们最常见到的问题。这也难怪,因为无论人类历史的进程如何进行,我们的快乐和悲伤的类型终究是有穷尽的,绝不会因为蒸汽、电或者网络的出现而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因而我们要在《忏悔录》中,要试图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并对照作者提出的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实践。
其次,我们要有一定的信仰。奥古斯丁之所以虔诚地向读者展示自己灵魂的全部,不论美和丑,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主的绝对信仰。这使得他把自己置身于主可以监督的一切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并对照主的昭示《圣经》作为评判自己对错的准则,从而完成对自己人生的追忆与忏悔。对比现实,天主、安拉、释迦牟尼或者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都可以成为我们的信仰,选择可以因人而异但必须要有,因为生活中的欲念都可能成为我们立业的动力,但一般不会持久,而且不一定高尚。因而拥有一份信仰,对于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有着无可比拟的意义。
我的分享结束了,谢谢大家!
18094809 顾兴乾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九日
第五篇:忏悔录读书笔记
即使人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坦诚赢得掌声,却极少有人愿意将自己作为痛苦的罪人.暴露在世人面前。此书之所以独特,并不仅仅因为他那令人汗额的坦诚。他本人就是个很特别的人。卢棱以文学为裁体,倾泻出内心涌动的情感,两个多世纪以来,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令后人望尘莫及,无人像他一样,将情感的来源袒露得如此淋漓尽致,却又不失理性的光芒。说来令人难以置信.这些诞生于天真的孩提时代的一系列想法,出现在那个早期的社会里.之后在理论与实践上,对后世的教育与政治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一切的灵感竞然源于18世纪B内瓦一个幼年丧母的敏感小孩的内心,这个早熟的孩子,小小年纪,就与世界产生了粗浅的冲撞。整部《仟悔录》,试图要证明的是,比起理性思维,人的情感对事实的理解,反而要更加真实。
3启蒙一词原意为“照亮”,是用知识这把钥匙去打开人们的眼界,“照亮”人们的头脑。法国人自己并不常用这个词,而是用“百科全书派”来指这些伟大的哲学家,其以知识开阔人们视野的革命内涵便十分地清楚明了。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暴,第205页,人民出版杜)中所说:“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生存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4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其《未人集的作品》中曾高度地评价过《仟悔录》。他说,从这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卢棱是“„„一个一贫如洗、受人中伤、离乡背井,但仍然忧情满怀地思念故乡的人,一个疑心重重、无比高傲而且理应高傲的人,一个城府很深同时又什么也不会隐瞒的人,一个蔑视一切同时又需要一切的人,一个卷入许多不可饶恕的、危害别的天赋不那么高的人的事情中去但仍能保持灵魂的纯洁、无辜与天真无邪的人,除了他的天真无邪而外,他还是一个对当代入神秘莫测、为后代人极易理解、既狡窃而又善于洞察人心的人,一个对人们充满柔情蜜意的、天才的、品德高尚的恨世者。” 这些有趣的书以及我们父子俩就这些书的谈论铸就了我那种自由的共和思想,那种不屈服的高傲性格,不愿意受到桎梏和奴役,使得我一生之中,在这种性格受到压抑之时,便痛苦万状。这就是我涉足人世时最初的情感:那颗既那么高傲又那么温柔的心,那种女性的但却难以驯服的性格,就这样开始在我身上形成或显现出来了;这种性格始终游移在懦弱和勇敢之间,游移在柔弱和刚毅之间,最后,使我自身矛盾重重,使得我节制和享受、快乐和审慎全都没能获得。我认为世上没有谁生来就比我的虚荣心要小。我常因为冲动而心高气昂,但随即便重又萎靡颓丧。我最强烈的愿望是受到接近我的所有人的喜爱。P16我只是从我的角度去考虑,而我感觉到的是,我并没有犯错,却受到了可怕的惩罚。这暴力和不公正的第一次感受深深的铭刻在心,以致与之相关的一切观念都会使我像当初一样愤懑,只要听到或者耳闻到任何不平之事,不管受害者是谁,也不管发生在何地,我便立刻火冒三丈,形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