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危机管理现状调查报告[五篇]

时间:2019-05-13 01:57: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危机管理现状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危机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第一篇: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危机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最后,建立恢复机制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危机管理能力,通过恢复、总结与反思,学校既可以积累经验,汲取教训,提高日常危机管理的能力和技巧,同时也可以发现管理环节中的改进机会,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寻求新的发展机会。调查结果显示:81、25%的调查对象认为,危机结束后最重要的工作是“开展调查分析并寻求改进机会”,还有16.75%的调查对象认为最重要的是“为师生提供心理咨询”。

二、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危机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高专院校危机管理体系不完善

虽然占总数95.84%的调查对象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建立危机管理体系是必要的,其中97.83%、97.83%的校级领导和中层管理干部均持此观点(见表6)。但是从表7中又可以看出,50.00%的调查对象认为“学校的危机管理体系不完善”是高职高专院校危机管理工作的最大困难,其中45.65%、56.82%的校级领导和中层管理干部持此观点。也就是说,不论是校级领导,还是中层管理干部,他们都意识到了建立危机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真正建立起完善的、发挥实效的危机管理体系;前已述及,危机管理体系应包括危机爆发前的预防机制、危机爆发时的应对机制、危机结束后的恢复机制三大部分,而调查结果(见表8)则显示:只有53.13%的调查对象认为危机管理体系应包括预防机制、应对机制和恢复机制三大部分,近半数的调查对象忽略了恢复机制的重要性;虽然校级领导在这方面的认识明显比中层干部的认识更加清晰,但仍有接近40%的校级领导忽略了恢复机制的重要性。学校危机管理体系中缺少了恢复机制就意味着:学校花费了很大精力去预防潜在的危机、应对爆发的危机,却没有及时对已结束的危机进行总结和反思,这样不仅会丧失一些改进机会和发展机会,而且意味着同样类型的危机事件还有可能重复发生。这点,应该引起广大离职高专院校的高度重视。

(二)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于2002年9月颁布并实施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标志着在法规层面上开始对学校危机的关注,但这一法规对于学校处理危机事件并末发挥很好的作用。调查结果显示:56。25%的调查对象认为“由于未涵盖所有危机事件的类型,故只对部分危机事件有效”,还有28.12%的调查对象则认为“因其为部门规章,故难以取得很好的法律效果”,94.80%的调查对象希望出台与学校危机管理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由此可见,广大高职高专院校在处理各种危机事件时,比较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

(三)高职高专院校在危机管理教育和危机意识培养方面的实效性不强

(四)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多数高职高专院校没有处理好与媒体的合作关系

学校一旦发生危机事件,必然会引起各大媒体的密切关注。在目前的信息社会中,学校不能担心媒体的报道会影响学校的声誉或某些领导的政绩而对媒体提供不实的信息,或对媒体封锁消息、缄默不语。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在危机发生后,学校主动对当地主要媒体进行一次新闻通报,客观描述发生了什么事、采取了哪些措施、现在的形势如何;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优先接受部分媒体的采访,但始终只是提供客观事实;如果需要还可以召开联合发布会。总之,让媒体和公众了解实际情况,会更容易得到公众的理解印支持。

三、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学校危机管理的立法工作

(二)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学校的危机管理能力

目前,在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学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强危机管理能力,积极预防并消除潜在的危机。

1.增强学校领导的危机管理能力

目前,危机管理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各级领导干部领导能力高低的标准之一,当然高职高专院校领导也毫不例外。在本次问卷调查中,84.38%的调查对象认为学校领导在处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事实上也是如此,学校领导的危机意识、决策水平、沟通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危机管理活动有重要影响。因此,增强学校领导的危机管理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调查结果显示:51.05%的调查对象认为“增强学校领导的危机管理能力关键在于树立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44.79%的调查对象认为“关键在于提高学校领导的预测和预防能力”。由此可见,增强学校领导的危机管理能力,应特别重视危机意识的培养和提高预测能力。另外,也要不断提高学校领导的心理素质和协调、沟通能力,确保在处理危机时保持头脑冷静,形成果断、合理的决策。

2.增强教职员工的危机管理能力

要做好危机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而且还需要教职员工的积极参与。调查结果显示:62.50%的凋查对象认为“增强教职员工的危机管理能力关键在于树立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18.75%的调查对象认为“关键在于提高预测和预防能力”;11.45%的调查对象认为“关键在于提高协调、沟通能力”;7.30%的调查对象认为“关键在于提高心理素质”。可以看出,对于增强教职员工的危机管理能力而言,树立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上也是如此,只有广大教职员工具备了一定的危机意识,才能不断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才能在危机面前沉着冷静、随机应变。学校可以组织广大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刑法》、《民法通则》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可以收集其他学校危机爆发的典型案例或者本校曾经发生过的危机事件的所有资料,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讨论和反思,分析当时校方所采取措施的得失,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大家的危机意识;可以组织教职员工共同讨论校园危机应对预案;邀请有关专家组织专题讲座,使教职员工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

3.积极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

(三)开展学校危机管理理论研究

由表7可见:占总数20.83%的调查对象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危机管理工作的最大困难是“学校危机管理理论滞后,不能满足实际危机管理的需要”。现实情况也是如此,目前我国学校危机管理研究非常落后,“既缺乏有关危机管理的专门机构,也没有详尽的危机管理规划”。大多数学校对校园危机管理缺乏系统的、科学的认识,只是凭借零散的已有经验来被动应对危机。由此可见,深入研究校园危机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增强学校管理者以及全体师生员工的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不断提高学校的危机管理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了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学校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最后,建立恢复机制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危机管理能力,通过恢复、总结与反思,学校既可以积累经验,汲取教训,提高日常危机管理的能力和技巧,同时也可以发现管理环节中的改进机会,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寻求新的发展机会。调查结果显示:81、25%的调查对象认为,危机结束后最重要的工作是“开展调查分析并寻求改进机会”,还有16.75%的调查对象认为最重要的是“为师生提供心理咨询”。

二、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危机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高专院校危机管理体系不完善

虽然占总数95.84%的调查对象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建立危机管理体系是必要的,其中97.83%、97.83%的校级领导和中层管理干部均持此观点(见表6)。但是从表7中又可以看出,50.00%的调查对象认为“学校的危机管理体系不完善”是高职高专院校危机管理工作的最大困难,其中45.65%、56.82%的校级领导和中层管理干部持此观点。也就是说,不论是校级领导,还是中层管理干部,他们都意识到了建立危机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真正建立起完善的、发挥实效的危机管理体系;前已述及,危机管理体系应包括危机爆发前的预防机制、危机爆发时的应对机制、危机结束后的恢复机制三大部分,而调查结果(见表8)则显示:只有53.13%的调查对象认为危机管理体系应包括预防机制、应对机制和恢复机制三大部分,近半数的调查对象忽略了恢复机制的重要性;虽然校级领导在这方面的认识明显比中层干部的认识更加清晰,但仍有接近40%的校级领导忽略了恢复机制的重要性。学校危机管理体系中缺少了恢复机制就意味着:学校花费了很大精力去预防潜在的危机、应对爆发的危机,却没有及时对已结束的危机进行总结和反思,这样不仅会丧失一些改进机会和发展机会,而且意味着同样类型的危机事件还有可能重复发生。这点,应该引起广大离职高专院校的高度重视。

(二)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于2002年9月颁布并实施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标志着在法规层面上开始对学校危机的关注,但这一法规对于学校处理危机事件并末发挥很好的作用。调查结果显示:56。25%的调查对象认为“由于未涵盖所有危机事件的类型,故只对部分危机事件有效”,还有28.12%的调查对象则认为“因其为部门规章,故难以取得很好的法律效果”,94.80%的调查对象希望出台与学校危机管理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由此可见,广大高职高专院校在处理各种危机事件时,比较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

(三)高职高专院校在危机管理教育和危机意识培养方面的实效性不强

(四)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多数高职高专院校没有处理好与媒体的合作关系

学校一旦发生危机事件,必然会引起各大媒体的密切关注。在目前的信息社会中,学校不能担心媒体的报道会影响学校的声誉或某些领导的政绩而对媒体提供不实的信息,或对媒体封锁消息、缄默不语。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在危机发生后,学校主动对当地主要媒体进行一次新闻通报,客观描述发生了什么事、采取了哪些措施、现在的形势如何;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优先接受部分媒体的采访,但始终只是提供客观事实;如果需要还可以召开联合发布会。总之,让媒体和公众了解实际情况,会更容易得到公众的理解印支持。

三、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学校危机管理的立法工作

(二)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学校的危机管理能力

目前,在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学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强危机管理能力,积极预防并消除潜在的危机。

1.增强学校领导的危机管理能力

目前,危机管理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各级领导干部领导能力高低的标准之一,当然高职高专院校领导也毫不例外。在本次问卷调查中,84.38%的调查对象认为学校领导在处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事实上也是如此,学校领导的危机意识、决策水平、沟通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危机管理活动有重要影响。因此,增强学校领导的危机管理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调查结果显示:51.05%的调查对象认为“增强学校领导的危机管理能力关键在于树立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44.79%的调查对象认为“关键在于提高学校领导的预测和预防能力”。由此可见,增强学校领导的危机管理能力,应特别重视危机意识的培养和提高预测能力。另外,也要不断提高学校领导的心理素质和协调、沟通能力,确保在处理危机时保持头脑冷静,形成果断、合理的决策。

2.增强教职员工的危机管理能力

要做好危机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而且还需要教职员工的积极参与。调查结果显示:62.50%的凋查对象认为“增强教职员工的危机管理能力关键在于树立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18.75%的调查对象认为“关键在于提高预测和预防能力”;11.45%的调查对象认为“关键在于提高协调、沟通能力”;7.30%的调查对象认为“关键在于提高心理素质”。可以看出,对于增强教职员工的危机管理能力而言,树立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上也是如此,只有广大教职员工具备了一定的危机意识,才能不断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才能在危机面前沉着冷静、随机应变。学校可以组织广大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刑法》、《民法通则》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可以收集其他学校危机爆发的典型案例或者本校曾经发生过的危机事件的所有资料,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讨论和反思,分析当时校方所采取措施的得失,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大家的危机意识;可以组织教职员工共同讨论校园危机应对预案;邀请有关专家组织专题讲座,使教职员工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

3.积极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

(三)开展学校危机管理理论研究

由表7可见:占总数20.83%的调查对象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危机管理工作的最大困难是“学校危机管理理论滞后,不能满足实际危机管理的需要”。现实情况也是如此,目前我国学校危机管理研究非常落后,“既缺乏有关危机管理的专门机构,也没有详尽的危机管理规划”。大多数学校对校园危机管理缺乏系统的、科学的认识,只是凭借零散的已有经验来被动应对危机。由此可见,深入研究校园危机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增强学校管理者以及全体师生员工的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不断提高学校的危机管理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了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学校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二篇: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危机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危机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最后,建立恢复机制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危机管理能力,通过恢复、总结与反思,学校既可以积累经验,汲取教训,提高日常危机管理的能力和技巧,同时也可以发现管理环节中的改进机会,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寻求新的发展机会。调查结果显示:81、25%的调查对象认为,危机结束后最重要的工作是“开展调查分析并寻求改进机会”,还有16.75%的调查对象认为最重要的是“为师生提供心理咨询”。

二、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危机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高专院校危机管理体系不完善

虽然占总数95.84%的调查对象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建立危机管理体系是必要的,其中97.83%、97.83%的校级领导和中层管理干部均持此观点(见表6)。但是从表7中又可以看出,50.00%的调查对象认为“学校的危机管理体系不完善”是高职高专院校危机管理工作的最大困难,其中45.65%、56.82%的校级领导和中层管理干部持此观点。也就是说,不论是校级领导,还是中层管理干部,他们都意识到了建立危机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真正建立起完善的、发挥实效的危机管理体系;前已述及,危机管理体系应包括危机爆发前的预防机制、危机爆发时的应对机制、危机结束后的恢复机制三大部分,而调查结果(见表8)则显示:只有53.13%的调查对象认为危机管理体系应包括预防机制、应对机制和恢复机制三大部分,近半数的调查对象忽略了恢复机制的重要性;虽然校级领导在这方面的认识明显比中层干部的认识更加清晰,但仍有接近40%的校级领导忽略了恢复机制的重要性。学校危机管理体系中缺少了恢复机制就意味着:学校花费了很大精力去预防潜在的危机、应对爆发的危机,却没有及时对已结束的危机进行总结和反思,这样不仅会丧失一些改进机会和发展机会,而且意味着同样类型的危机事件还有可能重复发生。这点,应该引起广大离职高专院校的高度重视。

(二)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于2002年9月颁布并实施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标志着在法规层面上开始对学校危机的关注,但这一法规对于学校处理危机事件并末发挥很好的作用。调查结果显示:56。25%的调查对象认为“由于未涵盖所有危机事件的类型,故只对部分危机事件有效”,还有28.12%的调查对象则认为“因其为部门规章,故难以取得很好的法律效果”,94.80%的调查对象希望出台与学校危机管理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由此可见,广大高职高专院校在处理各种危机事件时,比较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

(三)高职高专院校在危机管理教育和危机意识培养方面的实效性不强

尽管86.46%、87.50%的调查对象所在院校,针对教职员工、学生进行过危机管理教育

和危机意识培养,但是仍有31.25%的调查对象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危机管理工作的最大困难是“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危机意识不强”,而且53.13%的调查对象认为引发高职高专院校危机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危机意识很淡漠”。这说明,广大高职高专院校确实在危机管理教育和危机意识培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实效性并不很好。

(四)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多数高职高专院校没有处理好与媒体的合作关系

学校一旦发生危机事件,必然会引起各大媒体的密切关注。在目前的信息社会中,学校不能担心媒体的报道会影响学校的声誉或某些领导的政绩而对媒体提供不实的信息,或对媒体封锁消息、缄默不语。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在危机发生后,学校主动对当地主要媒体进行一次新闻通报,客观描述发生了什么事、采取了哪些措施、现在的形势如何;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优先接受部分媒体的采访,但始终只是提供客观事实;如果需要还可以召开联合发布会。总之,让媒体和公众了解实际情况,会更容易得到公众的理解印支持。

但是,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见表9),就总体情况而言,只有30.21%的调查对象认为应该“与媒体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但只提供客观事实”,而58.34%的调查对象认为学校应该“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许可后,再向媒体提供有关信息”,8.33%的调查对象认为“担心媒体报道有损学校的声誉,等危机处理完再向媒体提供有关信息”,2.08%的调查对象认为应“完全不予理睬”,还有1.04%的调查对象没有回答。而分类统计结果也与总体情况相差不大。也就是说,接近70%的调查对象所在学校在危机发生时没有正确处理与媒体的关系,其中绝大多数学校对上级主管部门具有较大的依赖性,而自主管理能力比较弱。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依靠上级主管部门来处理危机事件的高职高专院校为数很少。调查结果显示:39.58%的调查对象所在院校借助法律手段来解决各种危机事件,21.87%的调查对象所在院校通过协商的方式来处理各种危机事件,27.09%的调查对象所在院校通过“在借助法律手段的基础上,再加以协商”的途径处理危机事件,而只有10.42%的调查对象所在院校依靠上级主管部门来解决危机事件的发生。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在处理与媒体之间的关系时,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对上级主管部门的依赖性比较大,而在真正解决危机事件时上级主管部门并未发挥很大作用。应该说,这种不对等现象的存在,非常不利于高职高专院校有效应对危机事件。因此,一方面,广大高职高专院校的管理自主性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上级主管部门也应给予高职高专院校更多的管理自主权。

三、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学校危机管理的立法工作

“以法律手段处理突发性紧急状态有关的公共紧急事务,是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措施和对策”。目前,我国关于学校危机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十分不健全,尽管颁发并实施了《学

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但并未涵盖所有类型的危机,且仅为部门规章,难以起到很好的法律效果,而《教育法》、《民法通则》、《刑法》等也没有对学校处理危机事件做出明确、系统的规定。本次调查显示(见表10):占总数94.80%的调查对象认为寻求其他法律法规的支持是必要的,其中60.42%的凋查对象认为“非常必要”;在分类统计中,93.47%、95.45%的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认为寻求其他法律法规的支持是必要的,其中63.04%、52.27%的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认为“非常必要”。调查结果还显示:如果推动学校危机管理方面的立法工作,21.88%的调查对象认为应“建立专门的学校危机管理法”,55.21%的调查对象认为应“由政府建立公共危机管理法,对学校危机管理做出详细的规定”,18.75%的调查对象认为应“修改《教育法》,对学校危机管理做出详细的规定”。由此可见,加强学校危机管理方面的立法工作,促进学校危机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是非常必要的。有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学校就可以依法处理各种危机事件。

(二)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学校的危机管理能力

目前,在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学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强危机管理能力,积极预防并消除潜在的危机。

1.增强学校领导的危机管理能力

目前,危机管理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各级领导干部领导能力高低的标准之一,当然高职高专院校领导也毫不例外。在本次问卷调查中,84.38%的调查对象认为学校领导在处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事实上也是如此,学校领导的危机意识、决策水平、沟通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危机管理活动有重要影响。因此,增强学校领导的危机管理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调查结果显示:51.05%的调查对象认为“增强学校领导的危机管理能力关键在于树立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44.79%的调查对象认为“关键在于提高学校领导的预测和预防能力”。由此可见,增强学校领导的危机管理能力,应特别重视危机意识的培养和提高预测能力。另外,也要不断提高学校领导的心理素质和协调、沟通能力,确保在处理危机时保持头脑冷静,形成果断、合理的决策。

2.增强教职员工的危机管理能力

要做好危机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而且还需要教职员工的积极参与。调查结果显示:62.50%的凋查对象认为“增强教职员工的危机管理能力关键在于树立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18.75%的调查对象认为“关键在于提高预测和预防能力”;11.45%的调查对象认为“关键在于提高协调、沟通能力”;7.30%的调查对象认为“关键在于提高心理素质”。可以看出,对于增强教职员工的危机管理能力而言,树立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上也是如此,只有广大教职员工具备了一定的危机意识,才能不断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才能在危机面前沉着冷静、随机应变。学校可以组织广大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刑法》、《民

法通则》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可以收集其他学校危机爆发的典型案例或者本校曾经发生过的危机事件的所有资料,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讨论和反思,分析当时校方所采取措施的得失,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大家的危机意识;可以组织教职员工共同讨论校园危机应对预案;邀请有关专家组织专题讲座,使教职员工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

3.积极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

积极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是增强学校危机管理能力的重要方面。调查结果显示:42.71%的调查对象认为,就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而言,“开展专题讲座或讨论会”效果最好;22.92%的调查对象认为“针对顶案进行模拟演习”效果最好;20,83%的调查对象认为“组织学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效果最好;还有13.54%的调查对象则认为“开设危机管理课程”效果最好。因此,高职高专院校一方面要采取感性体验比较强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另一方面以应适当开设一些相关课程,使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危机管理知识。

(三)开展学校危机管理理论研究

由表7可见:占总数20.83%的调查对象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危机管理工作的最大困难是“学校危机管理理论滞后,不能满足实际危机管理的需要”。现实情况也是如此,目前我国学校危机管理研究非常落后,“既缺乏有关危机管理的专门机构,也没有详尽的危机管理规划”。大多数学校对校园危机管理缺乏系统的、科学的认识,只是凭借零散的已有经验来被动应对危机。由此可见,深入研究校园危机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增强学校管理者以及全体师生员工的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不断提高学校的危机管理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了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学校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调查结果显示:占总数58.33%的调查对象认为“开展学校危机管理研究,首先应解决学校危机管理体系建设问题”,20.83%的调查对象认为“首先应解决学校危机管理知识的普及问题”,12.50%的调查对象认为“首先应解决学校危机管理的方法和技巧问题”,7.29%的调查对象认为“应首先解决学校危机管理的队伍建设问题”。可以这么说,开展学校危机管理研究,首先应解决危机管理体系建设问题、危机管理知识普及等问题,同时也应顾及到危机管理的方法、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加强危机管理研究,为学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必将有助于提高广大高职高专院校预防、应对危机的能力。

第三篇:高职高专院校领导班子建设现状调查及分析

【摘 要】加强高职高专院校领导班子建设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阐述了加强高职高专院校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总体目标,分析了基本现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高专;领导班子;建设

当前,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明确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高职教育也迎来的发展的春天。如何把高职院校发展的大好形势转化为质量提升、内涵发展的综合办学实力,关键在于高职高专院校有没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关键在于有没有一支理想信念坚定、素质能力过硬的领导班子。因此,加强高职院校领导班子建设,对于推进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高专院校领导班子建设的基本现状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任务。面对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高职高专院校的领导班子都能抢抓发展机遇,推进高职办学再上新层次。但是在领导班子的建设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领导班子对思想政治建设工作认识不够全面,抓得不紧

“思想政治建设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有些高职高专院校的领导班子对思想政治建设还存在认识上的片面性,对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缺少主动性、针对性和创造性。具体表现在:认为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科研是中心工作,抓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会影响中心工作的推进,而且如果中心工作上去了,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也不会落下;认为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可抓可不抓,对其内容、指标和手段存在偏差,认为是空的、虚的和软的;还认为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主要是上级领导班子的事,“跟着上级走”成为“习惯”。同时,个别领导班子还缺乏政治敏锐性和警惕性,忧患意识较弱。

(二)领导班子总揽全局、推进高职高专院校改革发展创新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有些领导班子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经常停留在原有的思维模式上,而面对高职高专院校层次提升和规模扩大的新形势所产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的不够彻底。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高职高专?如何办让人们满意的高职高专?制定一个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管理机制?思考的不够深入,因而影响了高职高专院校的改革和发展。

(三)领导班子对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存在偏颇

有些领导班子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习不深入,内容理解片面。比如:把“党委领导”理解成党委书记领导,部分党委书记揽权揽事,过度敢于行政工作;而多数校长却对书记缺乏信任、没有信心。这就使得领导班子在党政工作上缺乏配合,不协调;在许多重大问题的处理上意见不一致,出现“两张皮”现象,导致许多工作“没人管”。

(四)领导班子在思想和工作作风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有些领导班子缺少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的经历,对待工作上涉及到的相关情况把握不准确、了解不透彻,工作的针对性较差,在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些领导班子成员自命清高、工作作风浮夸、没有威信度;有些领导班子成员只注重个人利益,寻找机会为自己创收,经常出现违反财经纪律的情况。

二、高职高专院校领导班子建设的目标

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的12字方针:“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要求,高职高专院校领导班子建设应以强化思想、优化机制、改进作风、加强团结为重点,高标准地抓好自身建设。建设成一支既政治坚定、机制健全,又开拓创新、执行力强的领导班子;既科学决策、方法科学,又敢于担当、求真务实的领导班子;既作风正派、清正廉洁,又团结和谐、群众拥护的领导班子。

三、加强高职高专院校领导班子建设的建议对策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升高职高专院校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质

加强高职高专院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是贯彻党中央要求、办人们满意的高职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迫切需求;是促进高职高专院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需要。以高职高专院校领导班子必须要加强理论武装工程,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认真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刻理解党中央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加强机制建设,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高职高专院校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首先,高职高专院校党委是学校的领导核心,把握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发展方向,决定学校重大问题,监督重大决议执行,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保证以人才培养为重新的各项任务的完成。其次,高职高专院校党委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坚持民主集中制,集体讨论决定学校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分工履行职责。再次,高职高专院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必须坚持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保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互相信任、加强团结,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

(三)加强制度建设,促进高职高专院校领导班子选拔任用制度化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根本性问题来抓。”所以,高职高专院校一定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事业的发展需要人才,事业的开拓需要接续奋斗。因此,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正如“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则蔚然成风。”由此逐步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选拔任用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将更多、更优秀的有人才充实到高职高专院校的领导班子队伍中来。

(四)加强作风建设,强化高职高专院校领导班子的理想信念和廉洁自律精神

加强高职高专院校领导班子作风建设,是提升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素养,提高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一是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领导班子要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加强政治学习,不断的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讲政治、顾大局,努力成为一支经得起考验的高素质的领导班子。二是要在廉洁自律上下功夫。领导班子要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八项规定,坚持廉洁自律,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以权谋私,不损公肥私。

四、结语

实践证明,高职高专院校领导班子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过程,需要长久抓,经常抓。我们只有始终树立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把高职高专院校领导班子建设作为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来加以研究和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才能开花结果,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参考文献

[1] 袁建革,杨丹.高职高专领导班子建设现状[j].才智,2010(36).[2] 孙小玫.高等院校领导班子建设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2).[3] 章军.李源潮在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座谈会上强调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集体[eb/ol].人民网,2008-7-15.[4] 琼湘.浅谈高职院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j].教育管理研究,2011(5).基金项目:文章为2014辽宁高校党建课题阶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xdj2014-a013。

第四篇: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评语

大学毕业生班主任评语范例

该生思想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人际关系融洽;在担任班干部(学生干部)期间,工作积极负责,有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习认真刻苦勤奋,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较强,积极参加学校、班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该生思想积极要求上进,向党组织靠拢;学习勤奋努力,成绩优良;喜欢体育活动,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热爱班集体,关心帮助同学,待人诚恳,相处融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有较强的组织活动能力,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应用能力较强。

该生思想要求上进,向党组织靠拢;学习态度端正,视野开阔;工作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出色的完成交给的各项任务,工作能力较强;善于与同学沟通,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团队意识及协作精神强,是一名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合格大学生。

该生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学习刻苦认真,善于思考;生活中能严格要求自己,朴素节俭;为人诚恳,待人热情,工作踏实负责,能出色的完成交给的各项任务;具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及创新能力,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合格大学生。

该生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乐于助人;学习自主性强,成绩优良,富有挑战竞争意识及创新能力;工作负责认真,有良好的领导组织及沟通协作精神;兴趣爱好广泛,心理素质好,是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

该生在校期间,学习自觉性较高、勤奋学习,圆满完成学校规定的全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热爱祖国、关心集体,政治上要求进步,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课余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较注重自己各方面素质的培养。

该生在校期间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良,善于创新;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做事认真谨慎,能吃苦耐劳,团队意识及协作精神较强;生活朴素,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班集体,是一名综合素质强的合格大学生。

班组鉴定评语范例

该同学开朗自信,学习认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能经常参加校内外的各项活动和暑期实践;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办公系统和进出口的操作流程;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勇于进取,不怕挫折,是个开拓的国贸人才。

该同学待人诚恳,乐于助人,平时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项活动和暑期社会实践;能掌握计算机办公操作系统和电子商务的知识;不怕挫折,勇于创新,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该同学为人诚恳,谦虚,随和,乐观向上,有进取心,乐于助人,平时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项活动和暑期社会实践;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勇于进取,不怕挫折;在平时专业学习上,该同学能刻苦学习钻研。

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

本人在校两年多以来,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校纪校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政治上要求进步;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成绩优良;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同学,热爱集体,有一定奉献精神;不足是工学矛盾处理不够好,学习成绩需进一步提高;今后我一定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争取更大进步。

回首两年的大学生活生涯和社会实践生活,有渴望,有追求,有成功也有失败,本人孜孜不倦,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思想品德上,本人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本人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使自己对党有可更为深刻的认识。本人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关心和帮助他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与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活动。在学习上,本人热爱自己的专业,并且相信在以后理论与实际结合当中,能有更大提高。在生活上,本人最大的特点是诚实守信,热心待人,勇于挑战自我,时间观念强,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作风。在工作上,对工作热情,任劳任怨,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组织交际能力,和同学团结一致,注重配合其他学生干部出色完成各项工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两年的大学生活,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思想境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这即将挥手告别美好大学生活,踏上社会征途的时候,本人整装待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高度的责任感去迎接新的挑,攀登新的高峰。

第五篇:关于当前家庭暴力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当前家庭暴力现状及对策的调查报告

“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本人通过查资料、网上、走访等形式从家庭暴力的现状、表现特点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及防止家庭暴力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查。

一、家庭暴力的现状

据中国全国妇联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全国2.7亿个家庭中,有0.81亿个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约占全国家庭总数的30%,且施暴者有90%是男性。据报道,全世界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妇女在她的一生中遭受过暴力、性暴力或虐待,家庭暴力问题已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重视。近年来,很多国家相继出台了防止家庭暴力法案。

家庭暴力不是偶然发生,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大量存在的。一项最新统计资料显示,在广东去年调解处理的12.7万余件各类纠纷中,因家庭纠纷就占22000余件,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全国调查发现遭受过家庭暴力的妇女高达30%.近年来家庭暴力呈上升趋势,据全国妇联统计,2005年至2015年十年间,全国家庭暴力的投诉案件上升了4.16%.而从对近年离婚案件的分析来看,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比例却逐年上升。根据调查显示家庭暴力离婚案件中,因丈夫的暴行而涉讼,导致夫妻离异的占绝大多数。

妇联热线情况统计显示,2012年有12.6%的家庭暴力受害者通过派出所、110指挥中心、街道、居委会等途径求助,2015年初求助比例提高了38.8个百分点。对问卷调查的统计显示,遇到家庭暴力时,59%的人希望求助外界解决。在选择求助单位时,27.5%的人选择妇联、村居委会,20.6%的人选择法院或派出所,20.5%的人选择亲戚朋友,12.5%的人选择双方单位。妇联、居委会成为公众解决家庭法律力的首选单位。

二、家庭暴力的表现特点

(一)家庭暴力的家庭性和违法性。家庭暴力主要发生在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其中以夫妻之间居多;受害者以女性为主,侵害的是家庭成员的人身权

利;实施者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过失;家庭暴力是一种违法行为,实施者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家庭暴力具有普遍性和严重性。有资料表明,中国有30%的家庭存在暴力侵害问题;另外,从目前的现象看,家庭暴力已达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我们不时可以从媒体中看到,如施暴者用棍棒、匕首、铁器、剪刀、电击等残害手无寸铁的妇女儿童,向妻子洒热菜油、硫酸等。

(三)家庭暴力具有反复性和持久性。家庭暴力的发生一般呈循环性,其过程为紧张状态阶段、暴力阶段和亲密阶段。由于受害者对家庭暴力无反抗或不愿公开,导致实施暴力行为者更加为所欲为,长时间、屡次地对受害者施暴。

(四)家庭暴力具有形式多样性。家庭暴力形式多样:主要是肉体损伤(占21%—34%),性攻击(占34%—59%),精神情感上的折磨(如伤害的威胁,恫吓威胁,对其进行躯体上或社会上的隔离、孤立等)。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还出现了一种新的家庭暴力形态—冷暴力,在目前有些家庭,夫妻双方在产生矛盾时,不是通过殴打的暴力方式处理,而是对对方表现得比较冷淡、轻视、放任和疏远。恶语中伤、漠不关心对方,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做一切家庭工作,是隐性暴力中较常见和隐蔽的做法,而这也是现代家庭中的一个易被人忽视的问题。

(五)家庭暴力具有隐蔽性。由于发生在家庭内部,暴力的发生一般不为人所知,暴力发生时受害者常常处于无防备状态,一旦发生伤害等后果,常以“家丑不可外扬”而委曲求全。

(六)轻微伤是家庭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调查显示,以轻微伤为主的轻微暴力是家庭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以青岛为例,家庭暴力致伤鉴定的222名受害妇女中,轻微伤占86.8%.妇联系统接访的486起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中,轻微伤占90%.轻微伤中以拳打脚踢为主要表现形式,精神伤害在家庭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女性实施精神伤害的比例高于男性。主要表现为口头侮辱、大声喊叫,经常批评或抵毁做丈夫或妻子的能力,使其在众人面前难堪,猜忌、怀疑其行为,利用发怒或发脾气要挟你去做他要你做的事情。

(七)施暴者的年龄、文化和职业呈多元化。在对所在阿勒泰市妇联系统信

访的案件的统计分析显示,施暴者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17%,30—40岁的占54.9%,41—50岁的占18.9%,51岁以上的占11.3%.施暴者中工人、农民占55.7%,个体经营者占25.4%,下岗失业人员占10.3%,干部占22%,大专以上的占7.6%.由此可见,年龄在30—40岁、文化素质低、工人农民的施暴者占多数,知识分子家庭的暴力形式以冷暴力和性暴力为主。

四、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

(一)封建思想是家庭暴力产生的历史原因

几千年“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封建思想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不少家庭还受“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封建思想的毒害。直至今天,崇尚男性对女性暴力、父母对子女惩戒的历史传统,依然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中国家庭。

(二)经济收入失衡是家庭暴力产生的经济原因

经济收入的不平衡导致了经济地位的不平等。传统的择偶观念是男强女弱。一些男性由于有了妻子及其家庭成员的支持,因某些机遇而迅速致富,社会地位也大大提高,所谓的“优越感”得到体现,于是要求家庭成员绝对服从其意志,否则就恶语伤人,大打出手。

(三)现代生活使部分人心理负荷过重。

工作、生活压力使一部分人产生急躁情绪,在家庭生活中遇事难以克制,发生吵打。

(四)立法不完备是产生家庭暴力的法律原因

我国法律对家庭暴力的惩罚原则性强,可操作性差。新婚姻法虽然规定了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过错赔偿制度,但操作上有一定困难。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家庭暴力索赔问题,法律上没有依据。调查显示,82%的人认为对家庭暴力行为的管束没有有效方式或效果一般,14%的人认为家庭暴力没有主管部门,缺乏制止家庭暴力的有效措施和法律依据,使家庭暴力成为一个难以管理的死角。

(五)社会的宽容态度是家庭暴力产生的社会根源

“家庭暴力是私事,外人最好少干预”等意识,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市场。因为

家庭暴力关非一般的治安问题,还涉及到感情因素。司法人员认为“清官难断家务事”,他们怕自己真正去处理了,可当事人之间又马上和好了,反过来还埋怨自己多管闲事,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六)缺乏救助渠道影响了家庭暴力的解决

调查显示,遇到家庭暴力时,29.2%的人希望有地方倾诉,36%的人希望得到法律咨询服务和援助,12.2%的人希望能够离开家庭到社会福利部门短期居住。而目前我国救助渠道很少,无法提供紧急援助。

五、预防家庭暴力的对策

(一)注重立法

联合国1993年通过了《消除对妇女暴力宣言》。我国也高度重视家庭暴力问题。为了明确禁止家庭暴力,加强对受害者的保护和救助,目前在《新婚姻法》已将“禁止家庭暴力或以其他形式虐待家庭成员”写入总则,并辅之以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建立多层次的社会支持体系

1、充分发挥基层居委会等组织的调解作用。

2、强调执法机关及时介入,有效制止的职责。

3、建立类似于国外妇女庇护所性质的社会救助机构。成立家庭暴力救助中心,开辟妇女热线电话,为受害妇女提供法律帮助和心理咨询。

(三)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

通过宣传栏、婚姻家庭学校、家庭对话会、法律进家活动、广场咨询等面对面的形式,向公众传播反对家庭暴力的方式方法和法律知识,在全社会形成家庭暴力是社会公害,人人反对家庭暴力的良好氛围。要借助媒体的力量,通过对一些大要案的曝光,以案说法等形式,鞭笞家庭暴力行为。要加强群众的法制教育,转变“家丑不可外扬”的错误观念,引导广大人民学法、知法、用法、守法,树立证据观念和证据意识,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建立心理障碍排解机制

通过增加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咨询从业人员,改善人际交流条件,引导树立

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等多种措施,增加心理障碍排解途径,缓和人们的心理压力,以冷静处事,制止、减少直至消灭家庭暴力。

(五)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消除封建残余思想,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形式加强国民的道德教育,提高社会道德水准,制止、减少直至消灭家庭暴力。全社会要从舆论、道德到法律、机制,从司法机关、社区、单位到家庭编织一个反家庭暴力之网。

(六)制定专门的预防家庭暴力法

针对家庭暴力的长期性、复杂性与严重性,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专门的家庭暴力法。由于我国家庭暴力有关的现行法规,有许多的漏洞与缺失,因此我国在今后的立法规划是建立专门的预防家庭暴力法,做到可操作性强,执法部门明确、各部门分工明确,让反家庭暴力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且能在全国范围内起到统一的威慑作用。

所有的妇女应该勇敢的对家庭暴力说“不”。我们的社会应该是和谐美满的人间。

下载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危机管理现状调查报告[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危机管理现状调查报告[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职院校学生业余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高职院校学生业余生活现状调查报告.txt3努力奋斗,天空依旧美丽,梦想仍然纯真,放飞自我,勇敢地飞翔于梦想的天空,相信自己一定做得更好。4苦忆旧伤泪自落,欣望梦愿笑开颜。5懦弱的......

    对于当前家庭暴力现状调查报告[五篇模版]

    报告汇编 Compilation of reports 20XX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关于 当前家庭暴力 现状及对策的调查报告“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

    关于当前路政执法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当前路政执法现状的调查报告调查对象:农民,司机,路政工作人员;调查目的:找出路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调查方法:面谈,实际走访,实际考察;调查地点:休宁县调查......

    当前农村家庭结构现状调查报告

    当前农村家庭结构现状调查报告 ——基于北舞渡镇农户调查问卷分析经济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10-1班 张萌 学号:311010010130调查时间:2012-07-10至2012-07-20调查地点:河南省舞阳县......

    关于当前家庭暴力现状的调查报告5篇范文

    关于当前家庭暴力现状及对策的调查报告 “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本......

    当前农民思想现状的调查报告(范文大全)

    当前农民思想现状、原因及对策建议一、农民思想教育现状近年来,各级各部门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农民思想教育,农民思想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一)广大农民理解和拥护党的农业和农......

    当前公务员管理现状调查[精选]

    当前公务员管理现状调查最新的一项公共人事制度调查显示,公务员管理在“激励制度”、“惩戒制度”、“责任制度”、“准入制度”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2006年我国《公务员......

    当前乡镇干部现状调查及管理

    领导干部工作讲坛调研文章—— 当前乡镇干部现状调查及管理乡镇干部在我国干部队伍中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工作在基层第一线,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