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官鬻爵的反思 七大“著名”贪官

时间:2019-05-13 01:16: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卖官鬻爵的反思 七大“著名”贪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卖官鬻爵的反思 七大“著名”贪官》。

第一篇:卖官鬻爵的反思 七大“著名”贪官

卖官鬻爵的反思 七大“著名”贪官

作者: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李世愉

来源:人民论坛

来源日期:2006-9-19

本站发布时间:2006-9-19 8:48:41

阅读量:238次

科举制度建立后,封建帝王以功名利禄来吸引、笼络读书人,做官几乎成了读书人的唯一出路

时下为人所诟病的买官卖官现象,在历史上被称为“卖官鬻爵”,它历来为人们所不耻。

卖官鬻爵:秦汉开启恶劣先例

说到卖官鬻爵,不能不提到封建政府的国家行为。自秦汉以来,在遇到财政危机的时候,或由于战争而军费告绌,或因为灾荒而财政拮据,历代政府都曾公开进行标价卖官,以换取足够的财政收入。这种做法发展到清代,形成了一种制度,时称“捐纳”,成为选官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是政府行为,尽管许多王朝在施行一段时间后即告停止,但这种做法仍然受到有识之士的指责,认为有损政府形象,且使一些有资财而无才能之辈充斥官场。

东汉灵帝时,宦官张让、赵忠怂恿灵帝卖官鬻爵,时任九卿的崔烈以500万钱买了司徒之位。唐代的王播以巨资贿赂宦官王守澄而登上相位;宋代的刘逵、余深、薛昂等人贿赂蔡京而得到超拔。明英宗时的宦官王振权倾天下,凡是想当官者,一律“攫金进见”;清初,买官卖官之风十分猖獗,时人称:“督学之门,形同商贾。”雍正时,四川知府程如丝以银

6.6万两、金900两贿赂四川巡抚蔡珽,得以擢升为四川按察使。

在这众多的肮脏交易中,明代的严嵩可谓典型,他既以买官得以升迁,又以卖官聚敛钱财。史载,严嵩曾以“千辆资财,用以遗贵近”,终于当上了内阁首辅。其卖官,“官无大小,皆有定价”,如文官州判300两,吏部官售价最高,郎中、主事开价3000两,后又猛增至

1.3万两。严嵩败落后,抄其家所得净金、金器重3.4万余两,净银、银器重203.9670万两,其他珍宝、字画、房地产不计其数。

封建政府为解决燃眉之急而卖官鬻爵,或许出于无奈,但它毕竟开启了标价卖官的恶劣先例,成为吏治腐败之源。其示范作用影响深远,那就是上行下效。正如《明史·李俊传》所言:“此以财贸官,彼以官鬻财。”

古代卖官鬻爵猖獗的背后

首先,卖官鬻爵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做官是众多人的毕生追求。特别是科举制度建立后,封建帝王以功名利禄来吸引、笼络读书人,因此,追求功名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做官几乎成了读书人的唯一出路。正如韩愈所言:“凡今之人,急名于官。”只有当了官,才能得到世人的重视,才能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一些人在历经十年寒窗而又屡试不第的情况下,便会想方设法以其他途径入仕当官,而最便捷的方式就是跑官、买官,通过拉关系,走后门,进而贿赂当权者,以资财换取官位。在这种交易中,“贵者托以势,富者托以财,亲故托以

情”,一旦门路打开,当官之路即成坦途。

其次,官僚体制给卖官者提供了营私舞弊的空间和可能。历代对官员的选拔、考核、升迁都有明确的规定,由于官僚体制的问题,往往选官标准不一,选拔缺乏透明度,决策取决于长官意志,操作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监察机制又不能真正起作用,而某些权臣只要取悦于皇帝,便可恣意妄行,一手遮天。这样,自然造成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使选官条例成为一纸空文,给权、钱交易提供了可能。明清时,吏部官靠卖官发财,礼部官靠科举获利,已成为百官心照不宣之事。故时人总结这一现象,称为“因官致富”,可谓一语道破某些人将政治权力转化为经济财富的本质。

再次,看重功名的社会风气也助长了卖官鬻爵的盛行。《水浒传》所说“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反映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唐代王镣《感事》诗所称:“今日朱门者,曾恨朱门深。”尽管有人也曾憎恨朱门,而一旦有机会也要拼命跻身于朱门之列。特别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社会现实,更使买官者有了强烈的欲望和动力。

卖官鬻爵造成了吏治的腐败

卖官鬻爵的盛行造成了吏治的腐败。历史证明,凡是买官卖官猖獗之时,就是朝政腐败、政治最黑暗的时期。大量买官者充斥官场,必然会产生一批贪官、赃官、庸官、糊涂官、酒肉官,以及一大批尸位素餐者。而且,买官者一旦履任,大都要搜刮百姓,巧取豪夺,搞得民不聊生。

卖官鬻爵的盛行带来了社会风气的败坏。严嵩以贿放官时,沈炼即指出:“贿赂彰,风俗坏。”古语云:“上邪下难正,众枉不可矫。”买官卖官的盛行,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有钱买得鬼推磨,无钱却教人顶缸。”最为可悲的是,在这种社会风气下,众人对丑恶现象表现出的麻木,正如明末清初人计六奇所言:“举世尽醉梦于其中而不醒矣!”

卖官鬻爵自出现之日起,就一直受到有识之士的鄙视和批判。崔烈在得意于买到司徒之位时,却遭到儿子崔钧的抨击,认为他令“天下失望”,崔烈不解,崔钧明确告之:“论者嫌其铜臭!”《后汉书》记录了此言,成为对买官者的经典批判之语,一直为后世所引用。清代的陆陇其专门上疏批判卖官鬻爵之弊:一是使名节大坏,失国家养廉之意,买官之人,“不能发愤自励,则其志趋卑陋甘于污下”;二是买官之人越多,百姓受害愈深,故多一买官之人,“即多一害民之人”。严嵩倒台时,三法司定其罪状,第一项就是私下卖官,称:“爵赏,国家之名器,乃敢鬻之以敛货于己。”其实,买官卖官是犯罪行为,这在封建社会也是人人皆知的,它只能是私下的肮脏交易。

以史为鉴,我们应该严防“铜臭”在官场的蔓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买官卖官所带来的恶劣影响,从体制上加以限制、根除,切不可“举世尽醉梦于其中而不醒矣”!

历史上七大“著名”贪官

★梁冀(?—159),东汉外戚,顺帝时任大将军,专断朝政近20年。聚敛财富,大肆搜刮,并向求官者收取贿赂。建私家林苑,方圆近千里。桓帝治其罪,被迫自杀。其家产没

收变卖合30余万万,相当于东汉政府一年租税收入之半。

★杨国忠(?—756),唐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玄宗时任吏部尚书。因其妹杨贵妃有宠而权倾中外。结党营私,贿赂公行,选任官吏均于私第暗定。安禄山以“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随玄宗奔蜀时,被士兵杀死。

★朱勔(1075—1126),北宋苏州(今属江苏)人。因献媚蔡京、童贯而得官。投徽宗所好,以承办“花石纲”为名,捞取钱财,以至家藏甚富,置田30万亩。凡谄事之人即得官,不附己者则罢去,时称“东南小朝廷”。钦宗继位,被罢官处死。

★王振(?—1449),明山西蔚州(今河北蔚县)人,永乐时入官为宦官。英宗时因受宠而擅权,成为明代宦官专权之始。大兴土木,广收贿赂,操纵官吏选拔、升迁。土木之变,策动英宗亲征,于土木堡兵败,为乱军所杀。

★严嵩(1480—1565),明江西分宜人,弘治年间进士,嘉靖时任内阁首辅。与其子严世蕃狼狈为奸,贪财纳贿,卖官鬻爵,结党营私,祸国殃民。后被弹劾罢官,抄其家所得金银、珍宝、字画,数以百万计。

★噶礼(?—1714),清满洲正红旗人,由荫生任吏部主事,后升任两江总督。搜刮民财,广收贿赂,在江南有贪婪之名。康熙五十一年,因江南科场案发,事涉受贿被革职。

★和珅(1750—1799),清满洲正红旗人,生员出身。因办事干练,深得乾隆皇帝信赖,倚为腹心,任军机大臣20多年。专擅弄权,控制官员升迁,大肆贪污。嘉庆四年(1799)定其20大罪状,赐死。查没金银、珍宝极多,时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之谚。

第二篇:著名教师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浅谈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历史

未来学家预言: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己钻研问题、缺乏预见能力的人。所以,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应成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历史这一学科的知识有着具体性,它包括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条件、过程、地位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即每一社会、每一个国家的发展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这就要求学生锻炼思想,独立钻研,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独立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此外,在历史教学中还必须要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包括培养学生利用已学历史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认识现在、预见未来,“鉴古知今”、“鉴往知来”的能力。

“授之以渔”是我国历代教学的经验结晶,从现代教学论来认识,“教学”的真正含义应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教师只有让学生自己学会读书,教会学生学习,才是传授了打开信息之锁的钥匙。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步入攀登科学顶峰的阶梯。在平日的历史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探索,摸索出了“把学法指导贯穿在历史课堂教学始终”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1

一、编写学习提纲,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教科书是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智能的重要前提。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由于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综合性和史论性的特点,学生在初读时容易遇到许多障碍,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基础差、阅读不得法,抓不住重点,所以,在起始阶段,我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通过提问引路、审题启示、疑难突破、重点探索、提纲导读等多种方法,把学生引到自觉阅读的轨道上来。例如,在教授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经济》一课时,我首先给学生指出:社会经济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农业方面包括工具、技术和经验、水利及成就;手工业方面包括冶炼、陶瓷、纺织、造纸、市场等。然后指导学生按上述提示阅读教材,找出本课中的重点知识,学生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学会模仿教师编写提纲,教师应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编提纲的练习机会。学习新课时,多让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试编。学完一个单元后,可让学生编写单元知识结构,抽象出历史阶段的本质特征,从而把新闻记者引向新的高度。例如,在讲完世界历史第一册中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1789──1814年的法国》时,要求学生列图表分析英、美、法革命进程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代替一种旧的社会制度必须经历激烈、曲折、反复的斗争这一历史规律。

指导学生整理、编写提纲,可以达到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

提高学科能力的目的。这是因为:首先,学生在整理和自编提纲时,必须先仔细阅读教材,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只有真正理解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它们所处的地位,才能把知识点有效排列起来,这就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一旦整理出准确的知识结构,知识点也就牢牢固定在知识结构的枝干上,从而使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构成基础知识的立体之树。其次,学生在编写提纲时,必须对教材进行分析、归纳、概括,通过思考使教材内容变得条理化、要点化,这无疑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第三,学生在掌握了编写方法后,可以依照这种方法去整理编写同一类历史现象的知识结构,这有利于学生归纳同类历史现象的共同点,同时由于具体现象又具有特殊性,这又迫使学生注意区分同类现象的不同点,对培养学生比较历史现象能力有积极意义。第四,学生在复习、整理编写历史结构时,能帮助自己迅速查出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从而进行针对薄弱环节的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能力

历史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部分学生由于受传统偏见的影响,仍认为历史是一门知识性学科,只需死记硬背即可,而不需理论的思考和理解,所以,他们缺乏学习历史的内驱动力。为此,教师应十分注意利用历史学科内容丰富、纵贯古今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从历史知识本身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

发他们求知的欲望,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促进他们大胆地驰聘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发展他们的智力。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做好几点:第一、要科学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疑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亦即从具体史实入手,去归纳某种结论或道理,以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如讲华盛顿会议,先让学生概括背景、时间、地点、内容结果,然后进一步设疑:华盛顿会议的召开是否消除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为什么?从而揭示出帝国主义的矛盾,为这一体系的崩溃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埋下伏笔,使学生了解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第二,要把握好度,难易适中。太容易会流于平淡,学生不屑于回答,更无助于启发思维,太难会使学生如坠迷雾中,所以设疑要难易适中,循序渐进。

第三,要激发思维兴趣。爱因斯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通过设疑,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例如,讲《美国内战》前,教师首先设疑:八十年代美国民意测验结果,开国以来四十多任总统最受尊敬的是林肯,出身平民的林肯何以在美国人民心中有如此崇高的威望?大家知道《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作品吗?那位伟大的林肯曾对这部书的作者斯托夫人说:“一部书导致了一场战争。”那么这部书导致了什么战争呢?它的原因、性质、结果如何呢?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去认识、分析、概括和评价,这样便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教学效果较

好。

三、教会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抓住学习重点

历史发展的线索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是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牵扯到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导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开始讲世界史时,首先指导学生看教科书前的目录,然后教师概述世界史的分期、每个社会阶段的特征、基本内容等。在讲世界近代史时,要让学生明确必须抓住三条基本线索,即:资本主义发生、发展以及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和战争,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确定重点。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四方面去确定教材中的重点:第一,能够说明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观点的内容;第二,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第三,属于“中国之最”、“世界之最”的内容;第四,教科书上有插图,课后有练习题的内容。学生掌握了上述原则,就比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点。

四、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所以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很重要的。在历史教学中,我常采用以下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效果良好。第一,分散记忆法。让学生把知

识点分开学习,当时看一遍,一周后再复习一遍,一个月后再重复一次,记得就会比较牢固。第二,趣味记忆法。如讲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统治时期,要求学生记住当时的派别:大资产阶级、雅各宾派、热月党人、督政府、拿破仑,要求学生记成“大鸡鸭,热都拿。”第三,引导学生记忆纲要。如美国独立战争经过的六件大事。

商品经济的大潮涤荡着传统观念,它要求新一代靠自己生存已经不是空洞的命题,而是现实社会的要求,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学会生存的能力提高到培养现代人的高度来对待,只有这样,才能使新一代人有较强的适应力。

第三篇:世界著名大学之我见与当代教育反思

世界著名大学之我见与当代教育反思

摘要:本文通过对世界著名大学历史发展过程的概括和其办学理念与使命的阐述,提出中国当代大学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怎样改变现今中国教育模式与理念提出的自我见解。

关键词:大学 教育 真理 自由 使命 文化

1.大学的发展及演变过程。

人类历史发展与演变过程实质上是人类文化,思想的积累,继承,发扬和创新的过程。自人类诞生以来,就在不断探索自然规律,认识宇宙万物。在西方,最早的大学雏形,我个人认为是源于古希腊时期,公元前400——300年是希腊文明最鼎盛的时期,希腊人在埃及建立亚历山大图书馆,同时在雅典兴办了世界上最早的学堂—雅典学院,该学院的主要授课老师由于当时最有思想的一些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给希腊文明创造辉煌的成就,开创了古典主义哲学的先锋。一直影响欧洲整个中世纪和现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在中国同一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也兴办了高等学府“稷下学宫”,此时正是诸子百家争

鸣的时代,思想开放,各家畅所欲言。孟子荀子曾经就是“稷下学宫”的主导。其实,中国更早还可追溯到中国第一位教育家“孔子”,不过当时没有多大的规模,只是在家里或杏庭授课。雅典学院和稷下学宫的出现为中国,希腊及世界文明的传播和发扬起了积极推动的作用,标志人类办学授课的开始!

而后,欧洲中世纪时期,为了宣扬教会与神学理念,与现在大学体制相近的“大学”得以诞生,当时的学生很少,教师讲的基本上宗教和神学。所以,后起的欧美著名大学大多与神学和宗教有关,1167年牛津大学诞生,而后由于学生捍卫自由于真知与当地政府起冲突,部分学生转到剑桥,剑桥大学诞生,此时法国巴黎大学也开始创办。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前,美国人为了让本民族能够不再英国“本土”学习也能享受同样地条件和资源,美国最早的一所大学,哈佛大学诞生,而后由哈佛的毕业生创办耶鲁大学......世界著名大学相继诞生。

2.世界著名大学的办学理念与使命

欧美著名大学的办学理念基本上概括为寻求真理,光明,捍卫自由。如耶鲁大学提出他的基本使命是,保护,传授,推进和丰富知识文化。加州理工学

院的使命“通过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扩充人类知识与造福社会”,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这些大学无一不是在追求真知,光明和传播思想,这才是大学的精髓.3.何谓大学?

《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博学之,明理之,慎思之,笃行之。。。也就是说大学作为一个传授知识和真理的地方,一定要让学生做到博览群书,明晓事理,谨慎思考,亲身实践去探寻真理,追求光明和爱,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应当树立良好的德行,要礼仪天下,亲民,爱民,厚德载物。清华大学前任校长梅贻琦曾说过:“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并不在于大学校园环静多优美,而是看是否有大师。读大学,并不是读大众,也不是读大楼,而是读大师,同时还要有大爱。大学不仅仅是客观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和精神的存在,大学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严谨求实的文化,是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论联系实践的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

4.当代中国大学教育现状?

中国从来就不缺乏对教育倾注无限热情的大师,学者,但中国大学教育为何依旧是混乱不堪,在我看来,中国当代大学教育有几个严重弊端!

 老师非专业化,学校制度不合理

现在的大学老师已经很难像民国或70、80年代那些老师,他们做学问很不严谨,自我底子很薄,并不专业,且教授课程根本就是照本宣科,更有甚者不来或叫研究生来上课,自己忙于各种项目或评职称,发表论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样的老师,怎能担当起培养祖国新一代的历史使命,同时学校制度不合理,逼老师搞项目,拿课题,发表论文,有限制老师和学生的思想自由,很多有志之士都因此而埋没,学术和行政挂钩,毫无自由,难于孕育出新的思想和培养出创新的人才。

 受社会的负面影响

大学本应该像西方著名大学一样,与社会,国家,行政完全独立开来,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完全自由的教学与科研环境,但当代中国大学教育根本就无法独立,学生忙于毕业以后的出路,难于精心学习。老师忙于行政和商业,已无心教学。同时社会的物质化,商业化对学校的影响最大。大学是知识的殿堂,不是市场贸易和升官发财的地方。

 学生没有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我们高中拼命读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考取大学,往脸上贴金,以后的目标是什么?根本就不清楚,也没想过,也不愿去想。大学是学生自我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阶段,而这个时候我们却很迷茫,大学有很多时间,但我们却不知所措,拼命的玩游戏,看电影,玩物尚志,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人生意义何在?

 学生思想匮乏,精神空虚

当代大学生有多少人有自由的思想见解,有多少人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有多少人能做到饱读诗书,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品读经典?《四书五经》,《西方哲学史》,《老子》,《周易》,《史记》有多少人翻过?当代大学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急功近利。考试作弊,论文抄袭,丧失诚信理念,更别谈人格完善,这就是我们新一代接班人,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整天行尸走肉,庸庸碌碌,碌碌无为。

 当代大学生缺乏终极关怀和历史使命感

爱因斯坦有言:“我每天上百次的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们必须尽

力的以同样地分量来报答我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而我们呢?我们现在只为自己,为房子,为车子,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把自己的人生与国家和社会的命运联系起来?我们总是问国家能为我做什么?而不问我能为国家是什么?谁还能说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谁还能喊出,为中华之崛起,为社会谋福利,为万世开太平?我们没有了终极关怀和历史使命感,我们没有信念。

5.中国大学教育改革之我见

针对中国当代大学教育的弊端,我个人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 倡导精英教育

大学教育无疑是精英教育,回首过去,五四运动时期,那时的大学生才是实至名归,有饱满的思想,有独立的人格,终极关怀和历史使命感,这些精英才是国家的栋梁,名族的希望,世界著名大学无一不是精英角逐的地方。兵不在多而在精,只有那些有思想的人受到良好的教育,开辟出一条通天大道,大家在一起奋斗,共同进步,社会才会向前发展。所以,应

扎实做好深化教育改革,倡导精英教育,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

 完善和更改教育体制

大学是探求真知,开创文明,提升思想的地方。应当像其他世界著名大学一样,讲学术与行政,社会和国家完全独立,给以一个自由的环境,同时效仿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将学术与教学“真正”结合起来。

 加强人文教育

大学教育,不仅仅是教授专业知识。应当真正做到传到授业解惑,努力切实做好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到思想开放,兼容并包。让学生更多的思考宇宙,思想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努力探寻真理,丰富学生思想,健全学生人格。大学可以多开一些讲座,普及中国传统文化,鼓励学生阅读经典。这对学生的人生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总之,希望我们每一个大学生能找到自我价值和存在的意义,为自己的信念躬亲实践,开疆拓土。为追求真理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为社会谋福利,为万世开太平而奋起!

第四篇:著名科学家和启蒙思想家教学反思

著名科学家和启蒙思想家教学反思

反思一:著名科学家和启蒙思想家>教学反思

萍乡三中九年级的老师们来我校听取九年级老师们的课,我作为一名九年级的老师在九(7)班上了一堂公开课,内容是《第24课著名科学家和启蒙思想家》。

由于这一课的内容属于思想文化课,在整个历史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不是很重要,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也接触得比较多,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以我觉得这部分内容可以采取学生自学的方式来学习。因此我对这堂课总的设计是:老师充当引导者,引导学生通过看书制作表格归纳概括学习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上完这堂课,我觉得这堂课总体来说教学目标完成的比较好。这堂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积极找出关键知识点、制作表格并进行思考分析和归纳课文内容。

但这堂课的不足之处是分组讨论安排不合理,使得有些同学在参与讨论时受到限制,最后由于时间关系'学生的互评'这一环节没有实行,使得整堂课显得欠缺了些什么。

通过这次上课,我感觉上课时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很重要,都不能忽视,今后要在备课、上课上不断提高自己。

反思二:著名科学家和启蒙思想家教学反思

学生在解析材料时普遍觉得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新课程实施后,如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边被动接受知识为主 动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历史教师共同面队的一个难题。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教师进行爱国教育和历史 唯物主义教育时,只是给出一个或几个结论,说这一事件是爱国的,那个人物是爱国的,学生是茫茫然,似懂非懂,明显思想教育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如何在课堂创设思想教育的情境,使学生的品质和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把历史课堂变成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

反思三:著名科学家和启蒙思想家教学反思

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点进行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成为历史课内容的四要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传授而容易忽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在解析材料时普遍觉得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新课程实施后,如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边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历史教师共同面队的一个难题。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教师进行爱国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时,只是给出一个或几个结论,说这一事件是爱国的,那个人物是爱国的,学生是茫茫然,似懂非懂,明显思想教育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如何在课堂创设思想教育的情境,使学生的品质和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把历史课堂变成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又是历史教师在新课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第五篇:参加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教学观摩活动听课反思

参加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教学观摩活动有感

宛水望城小学

李青

2014年9月13、14日两天,我们学校一行4人到曲靖师院参加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教学观摩活动,期间共听了四位专家的观摩课和讲座。有徐斌老师的《认识倍》观摩课和讲座解决问题教学研究。蔡宏圣老师的《乘法分配律》观摩课和讲座思想在哪里。有钱守望老师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观摩课和讲座打造动感课堂的24个策略。有罗鸣亮老师的《四边形的分类》观摩课和讲座思考在路上。虽然很辛苦,但很值得。

最近这几年,随着时光的流逝,对于课堂教学的热情有减无增,总觉得只要把知识教懂,学生考试能出成绩就行,也觉得自己的教学风格已经定型,不会有什么进步,有些停滞不前。通过这次培训,特别是听了罗鸣亮老师的课后,我感触非常深,原来我们这个年纪的老师还可以上出这么活泼、灵动、富有深意的课堂。

其中,我感触最深的是罗鸣亮老师的观摩课和讲座。罗老师打造的简约而灵动的数学课堂。

理想状态下的简约化数学课堂特质:

课堂结构——清晰、明快、整体感强;

教学素材——经济、高效、少而精练;

节奏控制——匀称、舒缓、张弛有致;

活动展开——自然、流畅、环环相扣;

教师上课——轻松、自如、胸怀全局;

学生学习——愉快、主动、学有成效;

罗老师认为教学资源不在“多”,在“优”。数学课堂教学的散乱、繁杂,有时是对教学素材的取用显得不够经济和精炼。有效的教学要求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必须独特而深刻,能够抓住重点,有机整合,前后连贯。选材可以少,但所选题材要有典型性,针对性,要精选素材,巧用素材,努力做到一“材”多用,一“材”多变,一“材”多效,使每一个材料在课堂上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益。总之简约而灵动的数学课堂必然是美丽的精彩的课堂。

回来后,我也思考并下定决心,我也要美丽而精彩的课堂,我也愿为此而努力,尝试。这两天我又在网上找了罗老师的其他课,进行观摩,思考并将这些精彩的课根据我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情况该一下拿到我的班级中去上,效果非常好,但是我对于知识的把握和细节的处理还是处理得不够好,但是,我会继续努力,做到自己满意,孩子喜欢,家长不挑剔。

2014/9/16

下载卖官鬻爵的反思 七大“著名”贪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卖官鬻爵的反思 七大“著名”贪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