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2010年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福建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
2010年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闽安监管三〔2010〕18号
各设区市安监局、南平市经贸委、中央驻闽危化企业及省直有关单位:
根据全国、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责任落实年”的工作部署,2010年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落实“两个主体责任”,继续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加强“三项建设”,全面推进安全标准化和涉及危险工艺企业自动化改造工作,加强危化品监管机构队伍建设,提升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整体安全生产水平,努力保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现将2010年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重点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一、认真履行监管职责,依法强化监管
一是认真做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和易制毒化学品许可证颁发、变更、延期和备案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条件、权限、程序、时效认真审查,把好许可证颁发、变更、延期审查关,督促企业做好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对许可证到期后未申请延期换证或审查不合格未换证的企业,及时依法向企业发出停产整改指令,防止无证生产;对不具备许可证延期条件整改无望的企业,及时报颁证机关予以吊销或注销许可证;对经批准歇业企业申请恢复生产经营的,督促企业依法及时补办相关手续并组织专家做好复产前的安全条件论证验收,保证安全生产。二是强化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管工作。结合制定实施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进入化工园区或集中区,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8号令)要求,做好建设项目设立许可、安全设施设计审查、试生产方案备案和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工作,加强与投资主管部门联系,及时了解建设项目信息,做好跟踪服务,指导协调解决项目进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化工建设项目尽快投产。三是加强日常监管,严格执法。按照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追究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4号)和省局《关于规范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企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的指导意见》(闽安监管三〔2007〕261号)的通知精神,制定年度执法检查工作计划,明确检查频次、程序、内容、标准、要求,健全规范监管执法行为、台帐和档案,明晰并落实监管执法责任,依法强化对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特别是取证企业的监管执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和建设行为,对无证生产经营、违规储存、建设项目未经许可擅自建设以及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坚决予以处罚和取缔,对发生的各类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处理。四是建立完善危险化学品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专项整治,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二、扎实推进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深化隐患排查治理
在去年开展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保质保量、扎实有序推进。县、乡两级专业技术人员力量不足的,在乡镇初审和县级监管部门对企业级别进行现场复核确认环节,可采取组织专家一并进行复核确认的办法;对完成级别评定的企业,要按照不同级别企业实施分类指导,对评定为A级和B级企业,抓好巩固和提升;对评定为C级的企业,督促其限期整改;对评定为D级的企业,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并责令其停产停业整改,同时提请当地政府挂牌督办,对整改无望或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企业,提请当地政府依法予以关闭。省局拟适时组织督查组,对各地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活动情况进行专项督查。要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与行政许可工作、与安全生产“三项行动”“三项建设”、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与涉及危险工艺自动化改造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主体责任活动,指导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和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和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加强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强重大危险源和关键部位的安全监控,加强应急演练,建立定期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三、全面开展安全标准化和涉及危险工艺危险化学品企业自动化改造工作,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按照国家安监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三〔2009〕124)和省局《关于印发〈福建省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闽安监管三〔2009〕185号)精神,加大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宣传培训工作力度,积极引导推进危险化学品企业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持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力争在2010年底前,使用15 种危险工艺的企业实现安全管理标准化; 2012年底前,所有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实现安全管理标准化。按照《国务院安委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08〕26号)和《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精神,通过试点、举办培训班等形式,督促指导涉及危险工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开展自动化改造工作,提高生产装置本质安全水平,力争在2010年底前,初步完成涉及危险工艺的危险化学品企业自动化改造工作。
四、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和技术,发挥专家技术支撑作用
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危险化学品市场管理经验,积极引导促进有条件的市、县,建立危险化学品集中交易区、物流配送中心,实现集中交易、统一管理,指定储存、专业配送,降低流通领域安全风险。积极推进位于城市区安全距离不足的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工作。继续推广应用HAN阻隔防爆先进技术,推进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费用提取、风险抵押金和安全生产责任险工作。按照2009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9),重新对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危险源进行普查调整,更新数据,完善监控措施,建立健全监管档案。充分发挥专家和中介机构的作用,依托安全生产专家的专业特长、安全技术协会、安全中介机构的技术力量服务于安全监管工作,在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等级评定中,要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提高监管效果。
五、加强危险化学品监管机构队伍建设,提高监管素质
抓住各级机构改革的有利契机,进一步完善各级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内设机构,调整充实相应的人员,采取学习交流、交叉检查、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有计划地对各级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人员进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基础、行政许可规范、基本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增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监管素质。
二〇一〇年一月二十二日
第二篇:《云南省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第32号 )
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局 公 告
第 32 号
•云南省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已经2012年5月16日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第4次局长办公会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7月10日施行。
二〇一二年七月九日
云南省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 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建设项目;伴有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化工建设项目;危险化学品长输管道及附属设施的建设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其安全审查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细则。
原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及其辅助的储存,城镇燃气的输送及储存等建设项目,不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 本细则所称建设项目的安全审查,是指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建设项目的安全审查由建设单位申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本细则分级负责实施。建设项目未经安全审查通过的,不得开工建设或者投入生产(使用)。
第四条 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省安全监管局)指导、监督全省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审查的实施工作,负责实施下列建设项目的安全审查:
(一)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
(二)省人民政府及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油库、加油(气)站除外);
(三)生产、储存剧毒化学品的;
(四)跨州(市)级行政区域的;
(五)其他需要由省安全监管局组织实施的。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指导、监督本行政区域内建设项目安全审查的监督管理工作,确定并公布本部门和本行政区域内委托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的国家、省安全监管部门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安全审查范围,并报省安全监管局备案。
第五条 负责实施建设项目安全审查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安全审查实施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将其负责实施的建设项目安全审查工作,委托下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委托实施安全审查的,审查结果由委托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跨州(市)级行政区域和生产剧毒化学品的建设项目,不得委托实施安全审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委托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安全审查:
(一)涉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
(二)涉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中的有毒气体、液化气体、易燃液体、爆炸品,且构成重大危险源的。
接受委托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不得将其受托的建设项目安全审查工作再委托其他单位实施。
第六条 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安全评价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和等级,并对其工作结果负责。
下列建设项目应当由甲级安全评价机构开展安全评价:
(一)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
(二)生产、储存剧毒化学品的。
(三)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二章 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
第七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安全条件论证报告‣,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建设项目进行安全评价。第八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前,向相应的安全审查实施部门申请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提交下列文件、资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一)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申请书;
(二)投资主管部门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者备案文件(复制件);
(三)建设(规划)部门建设项目规划许可文件(复制件);
(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企业营业执照或者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复制件);
(五)建设项目安全条件论证报告;
(六)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
第九条 安全审查实施部门应当对建设单位申请安全条件审查的文件、资料进行符合性审查,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场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通知书。申请文件、资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自收到申请文件、资料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建设单位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收到申请文件、资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第十条 对受理的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申请,安全审查实施部门应当指派有关人员或者组织专家对申请文件、资料进行现场审查,并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出具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意见书。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意见书的有效期为两年。
建设单位相关问题的整改和修改申请文件、资料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条规定的期限内。
第十一条 审查不予通过的,建设单位经过整改后可以重新提出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申请。已经通过安全条件审查的建设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并申请审查:
(一)建设项目周边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
(二)变更建设地址的;
(三)主要技术、工艺路线、产品方案或者装置规模发生重大变化的;
(四)建设项目在安全条件审查意见书有效期内未开工建设,期限届满后需要开工建设的。
第三章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
第十二条 设计单位应当根据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意见书,按照•化工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导则‣(AQ/T3033),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进行设计,并编制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应当符合•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的要求。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完成后、详细设计开始前,向安全审查实施部门申请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提交下列文件、资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一)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书;
(二)设计单位的设计资质证明文件(复制件);
(三)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意见书;
(四)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
第十四条 安全审查实施部门应当对建设单位申请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的文件、资料进行符合性审查,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场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通知书。申请文件、资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自收到申请文件、资料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建设单位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收到申请文件、资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第十五条 对受理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安全审查实施部门应当指派有关人员或者组织专家对申请文件、资料进行审查,并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出具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意见书。
建设单位相关问题的整改和修改申请文件、资料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条规定的期限内。第十六条 审查不予通过,建设单位经过整改后可以重新提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已经审查通过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原审查部门申请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变更设计的审查:
(一)改变安全设施设计且可能降低安全性能的;
(二)在施工期间重新设计的。
第四章 建设项目试生产(使用)
第十七条 建设项目施工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对相关设备设施进行检验、检测,保证建设项目生产装置及安全设施、规章制度、人员培训等各项保障措施满足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安全要求,同时组织建设项目的设计、评价、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研究建设项目试生产(使用)(以下简称试生产†使用‡)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及对策,编制周密的试生产(使用)方案。
第十八条 试生产(使用)前,建设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试生产(使用)方案进行论证审查和技术指导,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三查四定”(查设计漏项、查工程质量及隐患、查未完工程量;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定任务、定人员、定措施,定完成时间),并对最终试生产(使用)条件进行确认。第十九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试生产(使用)前,将试生产(使用)方案向安全审查实施部门备案,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一)试生产(使用)方案备案表;
(二)试生产(使用)方案;
(三)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意见书;
(四)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对试生产(使用)方案以及是否具备试生产(使用)条件的意见;
(五)专家对试生产(使用)方案的审查意见;
(六)安全设施设计重大变更情况的报告;
(七)施工过程中安全设施设计落实情况的报告;
(八)组织设计漏项、工程质量、工程隐患的检查情况,以及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报告;
(九)建设项目施工、监理单位资质证书(复制件);
(十)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办理的建设项目质量监督手续(复制件);
(十一)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证书(复制件),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名单;
(十二)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合格的证明材料;
(十三)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情况说明;
(十四)安全生产责任制文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清单、岗位操作安全规程清单;
(十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文件(复制件)。
第二十条 安全审查实施部门应当对建设单位报送备案的文件、资料进行审查;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自收到备案文件、资料之日起在五个工作日内出具试生产(使用)备案意见书。
第二十一条 建设项目初次试生产期限应当不少于三十日,不超过一年。需要延期的,可以向原备案部门提出申请。经两次延期后仍不能稳定生产的,建设单位应当立即停止试生产,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和专家分析原因,整改问题后,按照第十九条的规定,重新申请备案。
第五章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
第二十二条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应当编制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施工情况报告。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施工情况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施工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施工单位以往所承担的建设项目施工情况;
(二)施工单位的资质情况(提供相关资质证明材料复印件);
(三)施工依据和执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四)施工质量控制情况;
(五)施工变更情况,包括建设项目在施工和试生产期间有关安全生产的设施改动情况。
第二十三条 建设项目试生产期间,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本细则的规定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建设项目及其安全设施试生产(使用)情况进行安全验收评价,且不得委托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安全评价的同一安全评价机构。
安全评价机构应当根据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评价。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应当符合•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细则‣的要求。
第二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试生产期限结束前向安全审查实施部门申请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提交下列文件、资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一)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申请书;
(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施工、监理情况报告;
(三)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四)建设项目试生产(使用)备案意见书;
(五)试生产(使用)期间是否发生事故、采取的防范措施以及整改情况报告;
(六)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的证明材料(复制件);
(七)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复制件);
(八)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还应当提交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备案证明文件(复制件)。
第二十五条 安全审查实施部门应当对建设单位申请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的文件、资料进行符合性审查,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场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通知书。申请文件、资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自收到申请文件、资料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建设单位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收到申请文件、资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第二十六条 对受理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申请,安全审查实施部门应当指派有关人员或者组织专家对申请文件、资料进行现场审查,并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投入生产(使用)的决定。
建设单位整改现场核查发现的有关问题和修改申请文件、资料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条规定的期限内。
第二十七条 竣工验收不予通过,建设单位经过整改后可以再次向原安全审查实施部门申请安全设施竣工验收。
第二十八条 建设单位应当自收到同意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意见书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依法申请危险化学品的其他安全许可。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意见,可以作为生产、经营、使用安全许可的现场核查意见。
第六章 建设项目安全审查程序分类
第二十九条 对于规模较小、危险程度较低和工艺路线简单的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适当简化建设项目安全审查的程序和内容。
第三十条 新、改、扩建项目规模较小且危险程度较低且事故状态下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的,应当分别申请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二个阶段的安全审查:
(一)不含原药生产的农药加工、复配、分装生产装置(设施)的;
(二)不含树脂合成等化学反应过程的油漆、涂料、胶粘剂、油墨及类似产品生产装置(设施)的;
(三)为特定装置配套的气体分离、工业气体充装的(无气体生产装置或化学反应过程);
(四)不含化学反应过程的以危险化学品为原料进行物理混合、配制,如助焊剂、稀释剂、显影液、蓄电池等生产装置(设施)的;
(五)新建加油(气)站的;
(六)•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装置)分类表‣(见附件)中属于第二类储存设施(装置)的建设项目;
(七)其他危险性一般的建设项目。
第三十一条 改、扩建项目规模较小且危险程度较低或工艺路线简单,且事故状态下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的,应当申请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阶段的安全审查:
(一)改、扩建加油(气)站的;
(二)•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装置)分类表‣(见附件)中属于第三类储存设施(装置)的建设项目;
(三)其他危险性较小的建设项目。
除上述规定的建设项目可以简化程序实施安全审查外,新、改、扩建项目规模较大或危险程度较高或事故状态下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的,应当分别申请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三个阶段的安全审查。
第三十二条 依据对建设项目安全审查程序分类,不需要申请安全条件审查和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的,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本细则的规定,自主组织有关专家或者可行性研究单位、具有安全技术服务能力的中介机构对建设项目安全条件进行论证,选择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建设项目进行安全评价,委托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进行设计并编制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按照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制定周密的试生产(使用)方案。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 建设项目在通过安全条件审查之后、安全设施竣工验收之前,建设单位发生变更的,变更后的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将证明材料和有关情况报送安全审查实施部门。
第三十四条 安全审查实施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安全审查档案及其管理制度,并及时将建设项目的安全审查情况通报有关部门。
第三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安全审查实施部门或者其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撤销建设项目的安全审查:
(一)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申请人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
(五)依法可以撤销的其他情形。
建设单位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通过安全审查的,应当予以撤销。
第三十六条 建设单位违反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规定情形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据相关规定予以处罚。承担安全评价、检验、检测工作的机构出具虚假报告、证明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七条 各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每年1月31日前,将本行政区域内上一建设项目安全审查的实施情况报告省安全监管局。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建设项目需要分期建设的,由建设单位向投资主管部门申请出具同意建设项目分期建设的意见,安全审查实施部门可以对建设项目分期进行安全条件审查、安全设施设计审查、试生产(使用)方案备案及安全设施竣工验收。
第三十九条 建设项目安全审查所需的有关文书,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规定执行。
第四十条 本细则自2012年7月10日起施行。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8年4月30日印发的•关于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和试生产(使用)方案备案工作的意见‣(云安监管„2008‟96号)同时废止。
附件:危险化学品储存装置(设施)分类表
危险化学品储存装置(设施)分类表
根据储存装置、设施储存的品种和规模大小,将危险化学品储存装置(设施)建设项目分为三种类型:
Ⅰ类:储存气体10000m以上,甲、乙、丙类液体1000m
33以上或丁、戊类液体5000 m以上的储存设施;库房或货场总面积大于9000m的大型仓库。
Ⅱ类:储存气体1000—10000m,甲、乙、丙类液体100—1000m或丁、戊类液体500—5000m的储存设施(不含加油站储存设施);库房或货场总面积在550—9000m之间的中型仓库,储存剧毒化学品库房总面积25m或货场总面积50m以上的仓库。
Ⅲ类:储存气体1000m以下,甲、乙、丙类液体100m
2223
2以下或丁、戊类液体500m以下的储存设施;库房或货场总面积小于550m的小型仓库,储存剧毒化学品库房总面积25m
22或货场总面积50m以下的仓库;现有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企业改建储存设施;加油站的装置、设施。注:
1、气体、液体储存量以总容积计算;
2、本表所述“……以上”均含数字本身,“……以下”均不含数字本身;
3、液化气体和压缩气体应折合标准状态下气体。
第三篇:6-18关于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通知
关于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通知
关于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通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关于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通知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文件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国经贸法规[2002]323号
关于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贸委(经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己经国务院第52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于2002年3月15日施行。为落实《条例》 规定的各项监管职责和监管措施,切实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根据危险化学品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经研究决定,将《条例》中赋予国务院经济贸易综合管理部门(即国家经贸委)的有关职责交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行使。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下列工作:
(一)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综合工作。
(二)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设立及其改建、扩建的安全审查工作。
(三)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包括用于运输工具的槽罐)专业生产企业的安全审查和定点工作。
(四)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发放工作。
(五)国内危险化学品的登记工作。
(六)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七)上述事项的监督检查工作。
(八)《条例》规定由国务院经济贸易综合管理部门承担的其他安全监管职责。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将认真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健全有关制度,规范程序,提高效率,切实做好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二00二年五月十五日
第四篇:2013年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监管重点工作安排
2013年危化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监管重点工作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2013年工作部署,2013年危化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安排如下:
一、工作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国发〔2010〕23号、国发〔2011〕40号文件落实,积极推进危化品和烟花爆竹行业领域安全发展,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为主线,围绕深化“打非治违”、强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和认真组织专项整治三项中心工作,狠抓重点工作的落实,保持事故总量继续下降,有效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努力杜绝重大以上事故,继续推动两个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危化品安全监管重点工作
(一)继续深入开展危化品领域“打非治违”工作。(1)督促地方继续开展危化品领域“打非”工作,重点打击危化品非法建设、生产、经营行为,建立“打非”工作长效机制;开展危化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审批情况专项检查,重点查处未批先建、重大变更不履行安全审批手续等非法违法行为。(2)各地要利用好“12350”监督举报电话,并采取明查暗访等方式认真查处非法违法行为,定期公告非法违法企业名单。(3)督促危化品企业严格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深入开展“治违”工作,重点治理“三违”行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使危化品企业“治违”工作常态化和规范化。
(二)深入开展提升危化品领域本质安全水平专项行动。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工业信息和住房建设等部门认真完成专项行动2013年部署的各项工作。(1)完成未经正规设计的在役化工装置安全设计诊断工作。(2)对已完成危险化工工艺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工作的企业开展专项检查,确保改造质量和使用效果。(3)涉及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生产装置和设施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工作完成40%以上。(4)涉及重点监管危化品的生产装置和设施以及危化品重大危险源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工作完成50%以上。(5)开展《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安全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3号)落实情况督导,基本完成城区危化品输送管道的普查和建档工作。(6)城区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化工和危化品企业全面开展定量风险评价,推动城区安全风险大的企业搬迁工作取得新进展。
(三)继续淘汰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工艺落后的化工和危化品企业。(1)对于氯碱、合成氨、电石等产能明显过剩的高危行业,通过提高并严格执行安全准入标准,进一步淘汰工艺落后、不满足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提高本质安全水平。(2)进一步加强“两重点一重大”的安全监管,督促企业尽快完成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改造,对无能力按期完成改造的企业坚决予以关闭。(3)综合利用专项整治、行政许可、安全生产标准化、事故查处等手段,加快淘汰安全没有保障的化工企业。
(四)继续推动危化品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1)危化品企业要切实注重并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质量,用好危化品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系统。逾期没有达标的危化品企业不得申请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应明确其整改达标的时限。在规定时限内仍不能达标的企业,由发证机关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当地安全监管部门提请县级以上政府予以关闭。(2)细化重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大力培植一级标准化企业。(3)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中的安全风险管理为重点,贯彻执行《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查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安监总管三〔2012〕103号),进一步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常态化和规范化的工作机制,及时消除事故隐患。(4)督促企业认真落实《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安全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3号)的有关规定。(5)强化直接作业环节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直接作业的安全标准,有效防范直接作业环节爆炸和中毒窒息等事故的发生。(6)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操作人员技术素质;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分管安全负责人必须经过培训合格持证上岗。(7)全面加强化工生产全过程的安全管理,积极采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推广应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技术,提高管理水平。(8)中央化工企业要进一步完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力度,加快安全生产标准化推进进度,加大安全投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严格承包商的安全管理,率先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水平。适时召开中央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座谈会。
(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危化品安全监管。
1.从源头加强安全监管。(1)各地要加快实施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尚未制定规划的地区要尽快完成规划编制工作,确保新建危化品建设项目全部进入符合规划的化工园区。(2)加强化工园区安全管理,各地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化工园区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12〕37号),结合本地化工园区实际,认真做好化工园区的规划与建设,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一体化管理示范化工园区建设。(3)会同住房建设部门研究加强化工 设计管理的具体措施,起草加强危化品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的通知,规范安全设计行为,提高安全设计质量;对由于设计不完善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依法严肃追究企业和设计单位的责任。(4)各地要认真贯彻新制定修订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针对当地危化品安全生产的特点,修订完善相关安全许可工作细则,规范工作程序,细化许可条件,严格安全审查,严把危化品生产、经营、使用许可准入关口。开展完善危化品安全许可范围和项目的调研工作。
2.认真履行危化品综合监管职责。(1)完善危化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认真组织落实危化品安全监管部际联席议定事项;会同教育部制定加强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2)继续推动苏浙沪三省市、北京等七省区市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联控机制建设。(3)组织召开全国电石生产重点地区安全监管协作组工作会议。(4)充分发挥专业协会、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等支撑单位作用。
3.夯实各项基础工作。(1)积极开展化学品危险性鉴别分类工作,开展危化品登记工作专项检查,进一步完善国家化学品安全数据库。(2)统筹设计危化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总体框架,结合“金安”工程,以行政许可网上申请和审批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相关系统建设和应用工作。(3)积极做好危化品安全科技“四个一批”项目及“高含硫油品加工安全技术”课题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4)加强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战略研究,积极推进中欧安全生产合作等国际交流合作项目。
(六)加强危化品安全监管法规标准体系建设。(1)各地要大力开展危化品安全法规标准宣传培训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颁布的配套部门规章。(2)各地要做好《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7号)实施工作。(3)尽快出台《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研究制定《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监督与管理暂行规定》(暂定名)、《化工安全生产禁令》等部门规章。(4)加快《危险化学品目录》及其应用指南文件制定工作。(5)研究制定《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编制导则》以及涉及光气生产、化工过程管理、化工企业泄漏管理等方面安全管理的规范性或指导性文件。(6)制定《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技术应用指南》和《化工企业安全保护措施分析应用指南》等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三、烟花爆竹安全监管重点工作
(一)持续深入开展烟花爆竹“打非治违”工作。(1)加大对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的查处力度。认真贯彻执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依法加强对涉嫌犯罪的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刑事责任追究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2〕116号),加强与公检法机关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充分发挥刑事责任追究的震慑作用。(2)不断完善烟花爆竹“打非”工作体制机制。通过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协作联动机制,进一步落实责任,联合执法,形成合力;切实落实县、乡两级政府及村委会的“打非”责任,通过定期排查、不定期抽查、举报奖励等方法措施,把“打非”工作落到实处。(3)学习借鉴湘赣、豫皖地区烟花爆竹“打非”联动机制的工作经验,指导、推动其他重点地区研究建立烟花爆竹“打非”联动机制,有效发挥跨地区、多部门联合、联动“打非”的积极作用。(4)继续深化烟花爆竹企业“治违”工作。强化对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突出违法违规行为的治理,重点治理“三超一改”、转包分包、委托加工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加大处罚力度,促使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二)深入开展烟花爆竹专项治理。(1)全面开展黑火药、引火线专项治理。严格黑火药和引火线的安全生产条件,科学规划、合理布设黑火药和引火线生产企业,并会同公安等部门加强黑火药和引火线包装、流向和道路运输的监管。(2)继续深化礼花弹专项治理。宣传贯彻落实《礼花弹生产安全条件》(AQ4121-2012),组织礼花弹生产企业对照标准进行改造提升,进一步减少礼花弹生产企业数量,并会同公安等部门加强对经营、运输等环节的监管。(3)持续开展氯酸钾专项治理。做好2012年烟花爆竹药物安全抽检情况通报及查处落实工作,继续组织开展2013烟花爆竹安全抽检工作;同时研究增加安全检测项目,建立常态化抽检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烟花爆竹安全抽检作用。
(三)继续强化烟花爆竹企业整顿关闭工作。科学制定并认真落实烟花爆竹安全发展规划,积极推动烟花爆竹生产集约化发展,坚决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当地城乡规划的企业,坚决关闭与周边建筑、设施安全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等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坚决关闭安全生产条件差且无力改造的企业,坚决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努力实现“十二五”末全国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数量比2010年再减少20%的目标。
(四)大力推动烟花爆竹企业落实主体责任。(1)全面推动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按照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有关要求,积极组织推动企业开展达标创建工作,通过标准化工作促进烟花爆竹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要加强指导和扶持,积极培育一批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企业;要严把评审关,确保标准化工作质量。对未达标的企业不予换发安全生产许 可证,并限期整改达标;对超过整改期限仍不能达标的企业,依法吊销或撤销相关许可证,提请当地政府予以关闭。(2)继续大力推进烟花爆竹企业改造提升。结合行政许可制度实施工作,督促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认真落实《烟花爆竹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161)和《烟花爆竹作业安全技术规程》(GB11652)等标准规范,继续进行安全生产条件改造提升,进一步提高本质安全生产水平。
(五)大力推进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科技进步。(1)加大烟花爆竹生产机械化的推进力度。积极支持、指导有关企业和科研单位开展烟花爆竹生产机械设备研发,组织推进烟花爆竹机械化生产示范工程建设,大力推动“四个一批”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2)加强对烟花爆竹生产机械设备推广应用的安全监管。会同科技等部门及时组织对烟花爆竹生产机械设备进行技术鉴定和安全论证,经省级以上有关部门技术鉴定和安全论证的方能推广应用;强化烟花爆竹生产机械配套基础设施的安全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严格落实机械化生产作业的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切实加强机械设备检维修作业的安全管理。(3)进一步强化烟花爆竹流向信息化管理工作。不断完善烟花爆竹流向管理信息系统,加大推行力度,将流向信息化管理作为对企业日常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对未按照规定进行产品标识和流向登记的企业和产品,采取“停产、停销、停运”等措施,切实提高烟花爆竹流向监管信息化水平。
(六)进一步完善和全面落实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法规标准。(1)进一步完善烟花爆竹安全监管法规标准体系。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组织研究制定《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和《烟花爆竹工程设计审查规范》、《烟花爆竹工程竣工验收规范》、《烟花爆竹产品目录》等部门规章和安全生产标准,切实加强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及烟花爆竹建设项目的安全监管。(2)依法强化烟花爆竹行政许可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4号)和即将发布的《烟花爆竹经营许可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严格许可审查,提高工作质量。(3)集中组织开展法规和标准宣贯工作。结合近年来新修订制定的烟花爆竹安全监管法规和标准,以编制法规标准汇编、组织专家巡回讲座等方式,依托中国烟花爆竹协会等社团组织或中介机构,面向烟花爆竹企业和基层安全监管人员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贯活动。
四、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重点工作
(一)强化企业监督指导工作。(1)认真贯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2〕79 5 号),督促企业完善并落实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制度。(2)各地要制定计划,稳步推进,积极培育若干个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示范企业。
(二)加强执法监督检查。(1)各地要强化监督检查,制定检查计划,把日常抽查和专项督查结合起来,做到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企业监督检查全覆盖,建立专门的执法检查记录和统计台账。(2)要充实监管力量,创新监管方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工作。
(三)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1)各地要配合开展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信息系统二期项目实施工作,积极应用二期系统,实现行政许可网上受理、网上审批和网上颁证。(2)要做好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填报工作,做到数据完整准确、按时填报。
(四)积极参与禁毒委的相关工作。(1)积极参与“6•26”国际禁毒日活动,开展宣传活动和专项督查。(2)通过同级禁毒委的协调作用,搞好与公安、商务和工商等部门的合作,推进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工作。
五、狠抓各项工作落实
(一)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基层认真落实重点工作。地方安全监管部门要针对本地区危化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实际,确定并深入重点市、重点县,开展针对性的调研督导,指导基层正确把握重点工作内容和具体要求,积极破解工作难点,帮助基层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
(二)开展督导调研,指导各地切实落实重点工作。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三司)将把全国省级安全生产统计单位分成若干片区,通过召开片区季度现场会、督导调研或专题会议等方式,狠抓重点工作落实,加强对市县基层危化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的指导。
(三)严格事故查处,以事故教训推动工作。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执行事故查处挂牌督办制度,督促指导地方安全监管部门依法依规严格查处危化品、化工和烟花爆竹事故,研究制定并落实针对性防范措施。(1)加强对事故查处的督促指导。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地区,有关省级安全监管局要及时派员赴现场督导,召开事故分析会,并将事故查处情况报监管三司;监管三司每年汇总印发较大以上事故汇编。(2)监管三司对重复发生较大事故的地区,会同省局约谈发生事故的市、县和事故企业。(3)发生死亡事故的,市级安全监管局要召开事故现场分析会。(4)对中央化工企业发生死亡事故的,约谈企业安全管理部 6 门主要负责人;发生较大以上危化品事故的,约谈企业分管负责人或主要负责人。(5)强化事故通报、分析,做到“一个企业出事故、同类企业受教育”。(6)加强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加强事故原因的全面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事故的责任追究突显企业有关责任人的责任。(7)加强对化工事故的统计上报和管理工作。
第五篇: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送审稿)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为了加强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监督管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预防和减少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依法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许可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带有储存设施)、储存企业以及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化工企业(以下统称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主体责任】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是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必须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全面做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
第四条【监督管理原则】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实行属地监管与分级负责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监督管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指导、监督全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辖区内的企业依法实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并接受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 安全生产基本要求
第六条【基本条件】企业应当至少具备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
章、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能保证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七条【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应当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按照“一岗一责”的原则,建立并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做到岗位与职责相匹配,权限与职责相匹配。
第八条【主要负责人职责】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一)主动识别和获取与本企业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规范性文件,并转化为企业安全生产制度或操作规程的具体内容;
(二)领导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的体制、机制;(三)保证安全生产投入满足企业安全生产需要;(四)审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五)掌握企业安全生产状况,消除事故隐患;
(六)确定具备资格的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七)批准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八)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第九条【考核机制】企业应当建立保障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的考核机制,对企业各级各类人员安全生产职责的履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并予以奖惩。
第十条【领导值班带班】企业应当建立单位负责人现场带班值班制度。领导干部日常情况下要坚持夜间和节假日值班,值班时应当在厂区内,及时掌握现场安全生产情况,发现并处置异常生产情况及突发事件等安全生产问题;领导干部在特殊作业和特殊时段下要做到现场带班。在新建项目投产、装置开停车、重大工艺调整、特级动火等作业时,单位负责人要现
场带班;在重大活动期间、节假日、夜间等特殊时段进行非常规作业时,领导干部也要现场带班,及时发现、解决现场存在的问题。
第十一条【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企业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一)从业人员不足50人的,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二)从业人员在50人以上不足100人的,应当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2名以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三)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上不足300人的,应当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3名以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四)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上的,应当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按不低于从业人员1%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第十二条【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任职条件】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
企业主要负责人及分管安全、生产、技术负责人中,应至少有1人具有国民教育化工化学类本科以上学历,且具有3年以上化工行业生产或技术岗位从业经历。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国民教育化工化学类(或安全工程)中等职业教育以上学历或者化工化学类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具备危险物品安全类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且具有2年以上化工行业生产或技术岗位从业经历。
第十三条【劳动协议】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依法应当承担责任的协议。使用劳务派
遣人员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劳务派遣人员纳入本单位从业人员统一管理,不得将安全生产保障责任转移给劳务派遣单位。
劳务派遣协议中应当明确各自安全生产责任,不得约定劳务派遣单位承担主要安全生产责任。
第十四条【制度建设】企业应至少制定、完善下列安全生产制度: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2、安全生产例会等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3、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4、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5、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6、风险识别及评价制度;
7、重大危险源评估和安全管理制度;
8、变更管理制度;
9、特殊作业许可管理制度,包括动火、进入受限空间、设备检维修、盲板抽堵、吊装、高处、动土、断路、临时用电等;
10、应急管理制度;
11、开停车管理制度;
12、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
13、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管理制度;
1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剧毒化学品安全管理及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运输、装卸、包装等;
15、承包商管理制度;
16、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维护管理制度;
17、识别和获取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定期修订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制度;
18、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19、单位负责人值班带班制度;
20、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重大事件管理制度。
企业应结合本企业安全生产实际和特点,制定、完善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防火、防爆、防中毒、防泄漏管理制度;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安全管理制度;设备设施检维修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相关管理制度;文件、档案管理制度;生产设施拆除和报废管理制度;供应商管理制度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第十五条【制度修订】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程每3年至少评审和修订一次,并保证使用最新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
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产品投产或投用前,应当组织编制新的操作规程。
第十六条【隐患排查治理】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和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导则的要求,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第十七条【重大事项报告】企业应建立重大事项报告机制,对装置长时间停车及准备恢复生产(停车半年以上)、重大事故隐患、未造成人员伤亡的火灾和泄漏等涉及与安全生产有关的重大事项,应及时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当按照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报告
其安全生产履职情况。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和重大危险源(以下简称“两重点一重大”)的企业必须每年至少报告一次。
第十八条【安全警示】生产、储存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当按照《化学品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志规范》(AQ 3047)的要求,在其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的显著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第十九条【个体防护】企业必须按照《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1651)和《化工企业劳动防护用品选用及配备》(AQ/T 3048)等标准,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检查、教育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不得采购和使用无安全标志或者未经法定认证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不得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代替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
第二十条【应急装备】生产、储存和使用氯气、光气、氨气、硫化氢、一氧化碳等吸入性有毒有害气体的企业应配备两套以上空气呼吸器,还应当配备至少两套以上全封闭防化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还应当设立气体防护站(组)并配备相应的处置、应急救援及防护器材。
第二十一条【事故管理】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工作。
企业应当对未遂事故(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查清原因,提出并落实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第二十二条【租赁要求】企业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作业场所、装置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企业出租生产经营项目、作业场所、装置设备的,必须满足外部安全距离相关规定,并不得降低其安全生产条件。
第二十三条【废弃处置】关闭、搬迁企业按规定要求制定处置方案,委托具备资质的单位拆除装置、设备,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未经处理不得出租、转让其厂房、装置设施等。
第二十四条【生产条件】企业应当根据生产、储存、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危险特性,在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监测、监控、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泄漏以及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设备,并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安全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
第二十五条【新工艺】不得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工艺、设备。
新开发的生产工艺必须在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的基础上逐步放大到工业化生产;禁止在生产装置上进行新工艺的中试和工业化试验;国内首次采用的化工工艺,应当通过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可靠性论证。
第二十六条【新改扩建项目】企业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执行。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未经安全条件或者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的,不得进行施工和试生产。
第二十七条【设计管理】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单位必须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设计,设计单位要按照《化工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导则》(AQ/T 3033)及加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的要求,以
保证安全生产为前提,选择成熟、可靠的工艺路线、设备设施,配备完善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第二十八条【“两重点一重大”管理】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大型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设计单位资质应为工程设计综合资质或相应工程设计化工石化医药、石油天然气(海洋石油)行业、专业资质甲级。涉及“两重点一重大”和首次工业化设计的建设项目,必须在基础设计阶段开展危险与可操作性(HAZOP)分析。涉及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装置装设自动化控制系统;涉及危险化工工艺的大型化工装置装设紧急停车系统。
企业应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AQ303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罐区现场安全监控装备设置规范》(AQ3036)等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
第三章 过程安全管理要求
第二十九条【安全生产信息管理】企业要明确安全生产信息管理部门,建立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制度,全面收集生产过程涉及的化学品危险性、工艺和设备等方面的全部安全生产信息,并纳入档案管理,同时,综合分析收集到的各类信息,明确提出生产过程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
第三十条【风险管理】企业应严格执行有关安全风险管理要求,明确生产过程风险辨识范围、方法、频次和责任人员,定期开展所有生产工艺装置和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全面整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对于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储存装置,要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全面的风险辨识和危害分析,每三年进行一次。企业发生事故或涉及重大变更管理内容时,要及时进行风险分析。
企业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参照国际相关标准,确定本企业可接受的风险标准。
第三十一条【装置运行管理】企业应根据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特点和原辅料、产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的内容包括:本岗位工作任务与目的、工艺指标、工艺操作方法、正常开停车程序、异常工况及其处置、紧急停车程序和处理方法、可能发生事故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操作过程安全注意事项、设备巡回检查的规定、本岗位有毒有害物质容许浓度、职业防护、消防器具的使用等。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应当涵盖企业所有操作岗位,各项规程应有岗位操作人员参与编制,其内容和深度应当符合相关规定,符合企业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或其指定的技术负责人审定并签发,发放到相关岗位。
企业要制定并严格落实操作规程的管理制度,明确操作规程编写、审查、批准、分发、使用、控制、修改及废止的程序和职责。根据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特点和原辅料、产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编制所有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操作规程的编制、修订、使用、培训和考核应符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等有关规定。
企业要制定开停车安全条件检查确认制度。在正常开停车、紧急停车后的开车前,都要进行安全条件检查确认。开停车前,企业要进行风险辨识分析,制定开停车方案,编制安全措施和开停车步骤确认表。
第三十二条【岗位安全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训】企业应当严格执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等有关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建立并完善全体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加大新装置投用前的安全操作培训。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应当包括本企业安全生产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
特种作业人员应当依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经相应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从事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作业人员还应当具备国民教育高中或中等职业教育以上学历,并有1年以上的跟班实习操作经历,有独立操作能力。
企业特种作业人员的配备应与岗位设置相匹配。
第三十三条【试生产安全管理】企业应按照《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等要求,严格遵守建设项目试生产期限,加强试生产安全管理。企业要明确试生产安全管理职责,按照有关规定编制总体试生产方案和联动试车方案、投料试车方案、异常工况处置方案等。
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加强试生产前的“三查四定”(三查:查设计漏项、查工程质量、查工程隐患;四定:整改工作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系统吹扫冲洗、气密试验、单机试车、联动试车、投料等各环节的安全管理。
对参加试生产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
岗。
第三十四条【设备设施管理】企业要建立并严格落实设备台账管理、装置泄漏监(检)测管理、电气安全管理和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安全等各项管理制度。企业要开展设备预防性维修,关键设备要装备在线监测系统;加强动设备管理,编制动设备操作规程,确保动设备始终具备规定的工况条件。
企业要编制电气设备设施操作、维护、检修等管理制度,制定防爆电气设备、线路检查和维护管理制度。企业应定期开展电源系统安全可靠性分析和风险评估,并应按照有关规定对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检查确认。
开展安全仪表系统安全完整性等级评估,企业要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安全仪表功能(SIF)及其相应的功能安全要求或安全完整性等级(SIL)。企业要按照《过程工业领域安全仪表系统的功能安全》(GB/T21109)和《石油化工安全仪表系统设计规范》(GB/T50770)的要求,设计、安装、管理和维护安全仪表系统。
第三十五条【作业管理】企业要规范动火、进入受限空间、设备检维修、盲板抽堵、吊装、高处、动土、断路、临时用电等审批程序,严格审批内容和流程。实施危险作业前,必须进行风险分析、确认安全条件。危险作业审批人员要在现场检查确认后签发作业许可证。作业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加强现场监督检查,明确监护人。
第三十六条【承包商管理】企业选择承包商时,要严格审查承包商有关资质,定期评估承包商安全生产业绩。企业要对承包商作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入厂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方可凭证入厂,禁止未经安全培训教育的承包商作业人员入厂,并要妥善保存承包商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记录。承包商进入作业现场前,企业要与承包商作业人员进行现场安全交底,审查承包商编制的施工方案和作业安全措施,与承包商签订安全管理协议,明确双方安全管理范围与责任。企业要对承包商作业进行全程安全监督。
第三十七条【变更管理】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明确变更管理的范围和内容,建立变更管理制度。企业要严格变更管理,按要求填写变更申请表,并按管理权限逐级上报审批,批准后方可实施。变更结束后,企业主管部门应对变更实施情况进行验收并形成报告,载入变更管理档案,并及时更新安全生产信息。
第三十八条【应急管理】企业要建立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等在内的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定期开展各类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企业制定的预案要与周边社区、周边企业和地方政府的预案相互衔接,并按规定报当地政府备案。企业要建立应急响应系统,明确组成人员和职责,要建立应急救援专家库。企业要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动态管理,定期核查并及时补充和更新。应急预案要定期演练和完善。
第三十九条【事故和事件管理】企业要制定安全事件管理制度,建立未遂事故和事件报告激励机制。企业完成事故(事件)调查后,要及时落实防范措施,组织开展内部分析交流,吸取事故(事件)教训。要重视外部事故信息收集工作,认真吸取同类企业、装置的事故教训。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条【执法计划】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制定执法计划,并按照企业分级分类情况,确定具体企业的检查频次。每次检查前,还应根据被检查企业的情况,制定检查方案,明确检查的具体内容。
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对管辖区域内企业至少每年检查一
次,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对管辖区域内涉及“两重点一重大”企业至少每年检查一次,省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对管辖区域内涉及“两重点一重大”企业按不低于30%的比例至少每年检查一次。检查可采用明察、暗访的方式结合进行。
第四十一条【配备防护用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为进入生产现场的执法检查人员配备必要的执法装备、检测设备及个人防护用品,确保执法检查人员人身安全。
第四十二条【园区监管】新建化工企业、周边距离不足和城区内的化工企业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入化工园区(或集中区)。进入园区企业必须符合相关安全生产标准。对于已建成投用的园区每3年要开展一次园区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价。劳动力密集型的非化工企业不得与化工企业混建在同一园区内。
化工园区(或集中区)应设置或指定园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实施园区安全生产一体化管理,协调解决园区内企业之间的安全生产重大问题。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人员处罚】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企业未实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或者未明确建立安全生产责任考核机制的;
(二)企业主要负责人未履行安全生产工作相应职责的;
(三)企业未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足额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
(四)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两重点一重大”岗位操作人员未达到相应的任职条件的;
(五)企业未建立单位负责人现场带班值班制度的,或者带班值班负责人未履行现场带班值班职责的;
(六)企业主要负责人未定期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其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情况的。
第四十四条【规章制度处罚】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或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其停产停业整顿:
(一)企业未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的,或者未按照本规定要求对安全生产制度、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编制修订的;
(二)企业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关于劳务派遣及签订协议有关规定的;
(三)企业未建立重大事项报告机制的,或者应报告的事项,出现不报、谎报、迟报的;
(四)企业未按规定为从业人员配备劳动防护用品的,或者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不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
第四十五条【设备仪表处罚】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或者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其停产停业整顿。
(一)企业未建立落实设备设施台账的;
(二)企业未开展安全仪表系统安全完整性登记评估的;
(三)未定期对电源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和风险评估,或者未检查确认就启用长期停用的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
第四十六条【试生产及工艺处罚】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试)生产,并处3万元罚款:
(一)超出建设项目试生产期限的;
(二)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和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设备;
(三)首次采用的化工工艺的,未进行安全可靠性论证的;
(四)新开发的生产工艺未进行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就进行工业化生产的。
第四十七条【建设项目处罚】企业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未经安全条件或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的,进行施工或者试生产的,安全监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或者试生产,并限期整改。对已动工建设的,且不能恢复原状的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特种作业处罚】对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或者从业经历不符合本规定要求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九条【设计处罚】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改或情节严重的,处3万元罚款:
(一)建设项目未经具备相应资质设计单位设计的;
(二)制造和使用的非标设备未经相应资质单位设计、制作、安装的,或者检查、日常维护、检验检测未存入设备档案的。
第五十条【作业、承包商、变更处罚】企业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一条【出租发包处罚】企业将生产经营项目、作业场所、装置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并处3万元罚款。
第五十二条【关闭搬迁处罚】企业关闭、搬迁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制定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方案的;
(二)未委托具备资质的单位拆除装置、设备的;
(三)出租、转让未经处置厂房、装置设施的。
第五十三条【衔接条款】对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违法行为,依照其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四条【从业人员】企业采用劳务派遣用工、非全日制用工形式的,其劳务派遣用工、非全日制用工人数应当计入本单位的从业人员人数。
第五十五条【主要负责人】主要负责人是指对企业负全面责任,有生产经营决策权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资人等人员。
第五十六条【化工企业】本规定所指的化工企业是《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适用行业目录》规定的行业类型的企业。
第五十七条【地方细则】省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根据本地区企业所属关系、规模大小、危险程度、安全生产状况等实际情况对企业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并制定本地区的实施细则。
第五十八条【实施时间】本规定自 年 月 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