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烽火》评课2

时间:2019-05-13 01:37: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卢沟桥烽火》评课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卢沟桥烽火》评课2》。

第一篇:《卢沟桥烽火》评课2

《卢沟桥烽火》评课

为了能准确理解文章内容,赵老师采用了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的方法,这种做法十分必要,这有助于他们学习课文,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据我所知,在赵老师执教《卢沟桥烽火》之前,就先让孩子们自己借助自己所能够运用的外因了解时代背景。然后,通过课堂上孩子们的介绍: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打铁趁热,我接着切入我上课的主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注意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逐步蚕食了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相机板书课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为的憎恨。

在此基础上,赵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准确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感受本文对比鲜明,描写生动的写作特色,如:“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经,带有鄙视唾弃的感情色彩;“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让学生在有感情的品读中去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并能在今后的作文中学以致用。当然一开始的课堂气氛的创设对于课堂教学十分有利。

对于高年段的学生,课标中就有指出要能“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推敲重点词句,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重点之一。课文中有大量的描写敌我双方的词语。描写我军的有:悄悄地、进发、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暂时退守 „„ 描写日军的有:偷偷地、摸来、恼羞成怒、人仰马翻 „„教学中,赵老师由词入手,让学生感受双方战争的激烈以及我军的顽强;同时由词入手,结合时间顺序练习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并且由词入手,学习战斗场面的描写。通过引导学生准确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感受本文对比鲜明,描写生动的写作特色,在此基础上表情朗读、复述,对词语进行积累、内化,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阅读教学效率。

第二篇:《卢沟桥烽火》评课

《卢沟桥烽火》评课

六年级语文 谢健

“目标清晰,内容精选,设问有效。”是这堂课的几个亮点。

《卢沟桥烽火》这篇文章讲述的事件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这方面的历史知识也相对匮乏,在处理时我首先补充了卢沟桥烽火的背景资料。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在教研组的活动时,赵老师谈了她的设想,她主要设置了三点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时间顺序概括地讲出“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我军的英勇无畏及捍卫国家安全强烈的爱国情怀。

其中,“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在实际的操作中,赵老师把本课的2—4段作为了教学的重点段落。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赵老师主要选择了以下几个主导问题:

问题1: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为什么会选择侵占卢沟桥呢?这个问题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卢沟桥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问题2:卢沟桥烽火具体过程描写中,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呢?请迅速找出战争进程的时间。这个问题的设置,目的是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了解卢沟桥烽火的过程。

问题3:为什么说“日军要求搜查我军营‘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这个问题的设置直击教学重难点,认清日寇的侵略行为。

问题4:日军偷袭卢沟桥的阴谋得逞了,这并没有满足他们的虎狼之心,他们又有哪些丧心病狂的行为呢?这个问题同样也是直击教学重难点,认清日寇的侵略行为。

整篇课文,在四个大问题的主导下,提纲挈领地初步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当然,本课教学还有一些不足:个人认为应该给予学生想像的空间。我军英勇杀敌的场面,敌人抱头鼠窜、狼狈而逃的场面,应该给予学生去想象,结合这个进行深入的读写链接,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卢沟桥烽火》评课

六年级语文 唐铭玉

为了能准确理解文章内容,赵老师采用了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的方法,这种做法十分必要,这有助于他们学习课文,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据我所知,在赵老师执教《卢沟桥烽火》之前,就先让孩子们自己借助自己所能够运用的外因了解时代背景。然后,通过课堂上孩子们的介绍: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打铁趁热,我接着切入我上课的主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注意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逐步蚕食了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相机板书课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为的憎恨。

在此基础上,赵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准确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感受本文对比鲜明,描写生动的写作特色,如:“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经,带有鄙视唾弃的感情色彩;“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让学生在有感情的品读中去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并能在今后的作文中学以致用。当然一开始的课堂气氛的创设对于课堂教学十分有利。

对于高年段的学生,课标中就有指出要能“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推敲重点词句,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重点之一。课文中有大量的描写敌我双方的词语。描写我军的有:悄悄地、进发、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暂时退守 „„ 描写日军的有:偷偷地、摸来、恼羞成怒、人仰马翻 „„教学中,赵老师由词入手,让学生感受双方战争的激烈以及我军的顽强;同时由词入手,结合时间顺序练习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并且由词入手,学习战斗场面的描写。通过引导学生准确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感受本文对比鲜明,描写生动的写作特色,在此基础上表情朗读、复述,对词语进行积累、内化,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阅读教学效率。

第三篇:卢沟桥烽火

5卢沟桥烽火

主备人:徐兰琴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课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结合课文语言环境理解部分

字词。

3.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激发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

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学习重难点: 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

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预习内容:

1.自学生字新词,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完成《习字册》。

2.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有关的词语:蚕食、如火如荼、挑衅、同仇敌

忾、蓄谋。、猝不及防、严词拒绝、万籁俱寂。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顺文中的长句,难读的段落多读几遍。

4.在感受深或者有疑惑的地方做上记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

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课题)“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

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二、切入文本,精讲点拨活动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烽火妄图呐喊歼灭咽喉要道猝不及防震耳欲聋同仇敌忾

挑衅魔爪伪军凌晨哭爹喊娘万籁俱寂众寡悬殊如火如荼① 读准字音、记住生字。

②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③ 完成书后钢笔描红,记住书写要领。

⒉ 组内解决疑难,组长报默生字,轮流批阅。(批阅完及时订正,组长把关。)

3.全班交流。

①各组书写员将容易写错或读错的生字展示在小黑板上,并用色笔标注。

②抽号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活动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时间的词句。想想课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

容。

2.按照时间和事情发展的顺序讨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意见不同的要说明理由),组内形成统一。

3.各组推荐1人讲述本组分段情况。

活动三: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事变起因。

1.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卢沟桥事变的起因是什么?

2.组内说说当时的局势和事变的起因,再有感情地齐读第1自然段。

3.各组推荐代表介绍当时的局势和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三.练习巩固 ⒈ 选择正确的读音。

魔爪(zhuǎzhǎo)咽喉(yānyànyè)挑衅(tiāotiǎo)

⒉ 把词语补充完整。

()不及防如()如()同仇敌()

人()马()()()而逃万籁()()

四.总结延伸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默写词语:

气势汹汹人仰马翻哭爹喊娘抱头鼠窜

严词拒绝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两面夹击

2.学生齐读,思考:你发现这两组词语分别写什么的?

3.导入:我们读书就应该这样,要善于抓住关键的地方来品味。这节课我们跟随课文再一次回到1937年7月7日那个不平凡的夜晚,去亲眼目睹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本质,读一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二、精讲点拨,主动建构

活动一:学习2-5自然段,了解事变经过。

1.默读课文2-5自然段,圈画出描写敌我双方表现的词句,思考从中读懂了什么?

2.合作完成表格(提示:抓住最能体现日寇本质和我军精神的关键词)

时间

7月7日深

当天晚上 日寇我军第二天凌晨

3.各组就所圈画的具体词句说说各自的感受,并展示朗读。

活动二:讲述事变经过,铭刻历史史实。

1.对照表格,练习讲述事变经过。

2.组内互相练习讲述事变经过。

3.各组推荐代表讲述事变经过。

三、练习巩固

1.填空。年月日深夜,一支的日本军队摸到卢沟桥,借口,遭到守桥的中国士兵。的日军就向中国军队开火,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第二天凌晨,日军炮轰宛平县城,又遭到中国军队的,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又

称“”。它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2.填上合适的词语,并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①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向卢沟桥来。从所填写的词语可以看出日本军队,带有的感情色彩。

②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向卢沟桥。所填写的词语表现了我国守军,带有的感情

色彩。

四、总结延伸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二、精讲点拨,主动建构 活动一:学习6-8自然段,感受全国军民的爱国情怀。

1.默读课文6-8自然段,画出最能体现全国军民爱国热情的语句。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确定小组展示方式。

3.各组汇报朗读。

活动二:了解事变意义,讲述英雄故事。

1.自由朗读最后一段。

2.在八年抗战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组内说说课余自己从课外

书中读到或从电影、电视中看到过的抗日英雄的感人故事。

3.小组推荐代表讲述英雄故事。

三、练习巩固 1.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在电文中还会说什么?补充下面句子。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

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⒉ 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分类摘抄下来,并任选两三个词语写一段话。

描写敌军的:描写我军的:其他:

四、总结延伸

作业设计:

1、讲述卢沟桥事变的故事。

2、搜集描写战争场面的成语。

板书设计:

1937年7月7日晚

7月8日凌晨

7月8日晚上

7月9日凌晨

教学反思:

卢 沟 桥 烽 火敌军蓄意挑衅大举进攻猝不及防全部歼灭我军严词拒绝同仇敌忾主动出击里应外合

第四篇:卢沟桥烽火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

3、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情感。

4、能随事件认清日寇的侵略罪行,感受我国军民英勇爱国行为的可敬。[教学重点] 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播放录像,你看到了什么?这就是令中国人永世难忘的卢沟桥事变时的战斗片段。

2.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课文《卢沟桥烽火》,重温历史。(板书)

二、品读课文,学习写法。1.合作探究:

默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课文是如何通过有条有理的描写体现了日军的险恶用心和中国军民誓死卫国的精神的?找出描写敌我双方的句子,谈感受。①学生合作学习,老师指导。②交流,老师板书。抓住重点句子理解。③指导朗读。

2、我们对日本人充满仇恨,对中国守军充满了钦佩。那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呢?

(1)出示句子,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①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②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

分析归类,指导朗读。

(2)除了这点,文章中还有许多类似之处,现在就请同学们帮老师找出来吧!出示课件,学生两人合作填表格。学生交流。

(3)小结:正如巴金老先生在《给家乡孩子的信》中说到,他是用作品表达他的情感,作者也是在通过作品表达他的情感,我们以后也应该把这种方法用到写作中。

3、过渡,引读7、8小节:

(1)你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刚才你读中的感悟?出示,面对侵略者,面对共产党的大声疾呼,中国军民 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齐心协力、……(2)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3)学习“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位置可调换吗?为什么用3个感叹号?出示地图。(4)指导朗读。

三、拓展提升,深化中心:

(过渡)……如今,卢沟桥的枪声距离我们已经72年了,老师想问,我们能忘记那时的枪声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说,渗透爱国情感。(介绍日本过去和现在的一些卑鄙行为)

四、教师总结:

我们不能忘记国耻,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要牢记团结才会发展,发展才能强大。正因为如此,我们不仅战胜了日本侵略者,也战胜了08年的大雪、地震,北京奥运会更是让全世界人称赞。所以,我们要牢记——不忘国耻,发奋图强!

五、板书: 卢沟桥烽火(1937.7.7)

日 蓄意挑衅 我

(败逃)七七事变(胜利)军 奋力还击 军

5、卢沟桥烽火(两课时)

一、教材简析

《卢沟桥烽火》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径,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的顽强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学习本课9个生字,理解词语,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情感。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

教学难点:事件本身对中国抗战的意义学生在认知上可能是个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题质疑:

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2.解决问题:

学生将搜集到的有关历史材料进行交流。

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相机理解部分词语。

(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1)习字册上习字。抄写词语

(2)解释加点字

同仇敌忾

万籁俱寂 众寡悬殊

如火如荼

猝不及防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词语复习:

1、指名两生朗读:蓄谋已久 严词拒绝

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

抱头鼠窜 奋起还击

2、学生齐读,思考:你从这两组词语上发现了什么?(分别写敌军和我军的)

3、导入:我们读书就应该这样,要善于抓住关键的地方来品味。这节课我们来细读课文,体会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和我国守军的英勇。

二、细读课文。

(一)导入读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后,我国的形势怎样呢?指说。

(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节。

过渡:在这样的形势下,卢沟桥烽火点燃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2—5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时间)

1、请大家默读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词句,并作好批注,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2、交流:

第一处:(第2、3自然段)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的敌人。

理解“挑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日军的挑衅行为?

如果让你来复述,你会怎么讲?(出示关键词:偷偷地、摸来、气势汹汹、蓄谋已久、严词拒绝、恼羞成怒、退守供学生选用)第二处:第4自然段。(第二天凌晨)(1)继续交流。

(2)你可以讲讲大刀队员们的英勇吗?

(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人仰马翻、“哇哇”吼叫、疯狂扑来、冒着、哭爹喊娘、狼狈而逃)词语供参考。第三处:当天晚上 敌军全部被歼。

(三)指导复述卢沟桥事变经过

1、出示反映敌我双方特点的词语,供同学们选用:

2、指名复述。

3、我们应该为中国守军的英勇顽强感到骄傲,我们应该永远地深深地记住这个伟大的事件,来缅怀我们的革命先烈们!(学生练习复述课文)

(四)感受形势之危急,激发强烈爱国情

导读第6小节,作为中国人的我们该怎么办?(号召)

三个“危急”。(排比,顺序,联系“咽喉”的战略地位,日寇发动卢沟桥事变的真正目的)

三、课外延伸:

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从而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请你搜集有关的抗战小故事,好吗? 板书设计: 敌军

人仰马翻 狼狈而逃(可耻卑鄙)

我军

同仇敌忾 奋起还击(足智多谋 英勇善战)借鉴处:黄主勤

(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节。

过渡:在这样的形势下,卢沟桥烽火点燃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2—5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时间)

1.请大家默读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词句,并作好批注,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2.交流:

第一处:(第2、3自然段)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的敌人。

理解“挑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日军的挑衅行为?

如果让你来复述,你会怎么讲?(出示关键词:偷偷地、摸来、气势汹汹、蓄谋已久、严词拒绝、恼羞成怒、退守供学生选用)

第二处:第4自然段。(第二天凌晨)

(1)继续交流。

(2)你可以讲讲大刀队员们的英勇吗?

(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人仰马翻、“哇哇”吼叫、疯狂扑来、冒着、哭爹喊娘、狼狈而逃)词语供参考。

第三处:当天晚上

敌军全部被歼。

(三)指导复述卢沟桥事变经过

1.出示反映敌我双方特点的词语,供同学们选用:

2.指名复述。

3.我们应该为中国守军的英勇顽强感到骄傲,我们应该永远地深深地记住这个伟大的事件,来缅怀我们的革命先烈们!(学生练习复述课文)

(四)感受形势之危急,激发强烈爱国情

导读第6小节,作为中国人的我们该怎么办?(号召)

三个“危急”。(排比,顺序,联系“咽喉”的战略地位,日寇发动卢沟桥事变的真正目的)修改处:

课外延伸:

了解事变意义,讲述英雄故事。试图通过许多的故事,激起孩子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并让我们的孩子为之鼓掌,并真正从内心深处受到触动,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1.自由朗读最后一段。

2.在八年抗战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组内说说课余自己从课外书中读到或从电影、电视中看到过的抗日英雄的感人故事。

3.小组推荐代表讲述英雄故事。

这一课我的设计:

第二课时

一、词语复习:

1、指名两生朗读:气势汹汹 严词拒绝

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

抱头鼠窜 两面夹击

2、分两组学生各读一列,思考:你从这两组词语中发现了什么?(分别写敌军和我军的)

3、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首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它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4、课文中详细描写“七七卢沟桥事变”的是(2-5自然段)。

5、“七七卢沟桥事变”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现在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讲好这个故事。

二、细读课文。

(一)指导学习课文2—5节。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看看故事开头,敌我双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划出有关词句,作好批注。

2、交流:

(1)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可恶)(2)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无理)

(3)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奸诈)

(4)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即严词拒绝。(英勇)(5)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蛮横)(6)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狠心)

3、师评:同学们讲得非常到位,故事就因日军“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开始,让我们一起来读好它,读出日军的蛮横无理,奸诈狡猾。(生齐读2-3自然段)

4、听了大家的朗读,让我感觉看到了这帮可恶的日本鬼子!记住这个事件的开始了吗?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小朋友都会将它牢牢记在心中的。谁来试试讲故事的开头吧!老师将刚才同学们交流的词出示在大屏幕上,也许对你有用。(师出示)

时间

敌军

我军

1937年7月7日深夜

全副武装

气势汹汹

大声喝问 严词拒绝

恼羞成怒 首先开火„„

立即还击 „„

师评:(1)你能够将这个故事的开头讲得这么完整,真是了不起!

(2)哎,大家有没有发现,他在讲的时候,时而高兴,时而忧愤。肯定是个爱憎分明的好少年!

5、指导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同学们,故事的开头我们在关键词的帮助下,讲得很不错,大家可以按照刚才的方式,学习下面一个自然段。

(2)请同学们边读边划出能帮助你讲好故事的关键词句,可适当作些批注。(3)交流:

第一处: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

第二处:日本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哇哇”吼叫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第三处: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

第四处: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学生交流的时候,可问:你为什么找这些词呢?让学生说说理由。(师评)

6、日寇狼狈而逃的当天晚上,我们的大刀队员们乘胜追击,他们(引读):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到了桥头,大刀队员们齐声呐喊:“小鬼子,看刀!”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人头滚落,尸横桥头。这时,我们的援军又从敌人背后杀来,两面夹击,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激战一直持续到9日凌晨,侵占桥头的日军全部被歼,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1)对于这一部分,你又会抓住哪些词语来讲?为什么?(2)同学们谈得真好,你能够抓住刚才交流的词语,把卢沟桥事件的经过讲一讲吗?

同样的,老师将刚才大家交流的词语放在这里,供你选用。

时间

敌军

我军 第二天凌晨

人仰马翻 吼叫

同仇敌忾

疯狂扑来 哭爹喊娘

奋起还击

狼狈而逃 „„

举起 冒着

冲出 砍去„„

当天晚上

猝不及防 鬼哭狼嚎

手握 腰佩

抱头鼠窜

„„

悄悄进发 齐声呐喊„„

(3)给学生2-3分钟时间准备,然后指名交流。

师评:听了你的故事,我眼前仿佛看到了日军狼狈不堪的样子,讲得不错!

我们大刀队员的英勇顽强在你的语言描述下,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不禁想用掌声送给这些奋战沙场的英雄男儿,更送给你,把故事讲得这么生动!

(二)学习6-8自然段

1、引:在我军将士的全力反击下,卢沟桥重又返回到我们的手中,但是,日寇亡我之心不死,继续(引读)向平津一带调集兵力,不断对中国军队发动攻击。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2、什么是“生死存亡”?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体现在哪儿?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从这里,你感受到危急了吗?(三个“!”“危急”,范围扩大,不断递进,感受到当时我国形势危急)

3、正是在这危急的时刻,全国军民团结一致。他们的团结体现在:北平市民„„铁路工人„„各地民众、海外华侨„„

由此,你想到了哪些词?(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三、作业

1、正因为他们的团结一致,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请你搜集有关的抗战小故事,好吗?

2、完成补充习题第五大题。课前思考: 薄雪芳

借鉴处:

(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节。

过渡:在这样的形势下,卢沟桥烽火点燃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2—5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时间)

1、请大家默读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词句,并作好批注,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2、交流:

第一处:(第2、3自然段)从这里,我们看到了()的敌人。

理解“挑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日军的挑衅行为?

如果让你来复述,你会怎么讲?(出示关键词:偷偷地、摸来、气势汹汹、蓄谋已久、严词拒绝、恼羞成怒、退守供学生选用)第二处:第4自然段。(第二天凌晨)

(三)指导复述卢沟桥事变经过 修改处: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蔡老师的设计的基础上,将“导入”环节写的详细些。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和七十年前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那段震惊世界的历史有关,边板书边说:卢沟桥烽火 2.齐读课题

3.揭题质疑: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解决问题:事先请同学预习,搜集有关历史材料,这时可请学生自己汇报预习成果,并及时表扬这些同学,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4.师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5.语言引入:这是一段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的历史,可惜不幸的是近年来,日本有一部分人却在歪曲历史事实,不承认他们的先辈曾经在我国犯下的烧、杀、抢、掠的滔天罪行,甚至还美化他们的侵略战争,把他们无耻的侵略行为说成是正义的。事实到底是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卢沟桥烽火。借鉴处:王琴

(一)导入读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后,我国的形势怎样呢?指说。

(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节。

过渡:在这样的形势下,卢沟桥烽火点燃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2—5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时间)

1、请大家默读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词句,并作好批注,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2、交流:

第一处:(第2、3自然段)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的敌人。

理解“挑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日军的挑衅行为?

如果让你来复述,你会怎么讲?(出示关键词:偷偷地、摸来、气势汹汹、蓄谋已久、严词拒绝、恼羞成怒、退守供学生选用)第二处:第4自然段。(第二天凌晨)(1)继续交流。

(2)你可以讲讲大刀队员们的英勇吗?

(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人仰马翻、“哇哇”吼叫、疯狂扑来、冒着、哭爹喊娘、狼狈而逃)词语供参考。第三处:当天晚上 敌军全部被歼。

按时间顺序,条理非常清晰。我的设想: 导入部分:

1.听歌曲《松花江上》: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揭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4.解题:“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设疑:“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卢沟桥烽火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文中“气势汹汹、恼羞成怒、同仇敌忾”等词语的意思,想象具体的画面。学生能按实践和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大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理解课文内容,读出侵略者丑恶嘴脸,感受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

3.学习课文,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文中战争场面的描写,领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来进行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课前布置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2.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文中战争场面的描写,领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来进行场面描写的方法。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指名简要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二、自读自悟,赏析场面

1、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2-5自然段,找一找:作者共描写了几个具体形象的场面?抓住关键词句想一想:每一个场面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交流:

(一)品读二、三自然段

1.学生自学: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句子,你从这些句子中懂得了什么?

2.师生交流:

(1)“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为什么要偷偷地摸来?可见日本侵略者干的是见不得人的勾当。面对我军的大声喝问,应该有怎样的表现?(做贼心虚、浑身发抖、无地自容等)令人极为愤慨的是,他们居然不知羞耻,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的?指名读可见日本侵略者怎么样?(蛮横无理、恬不知耻、心狠手辣„„)课文中有哪些关键词?从这些词语中你知道了什么?

(2)守桥的中国士兵是怎样做的呢?从哪些词语可看出?

请同学们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守桥的中国士兵是怎样“严词拒绝”的?

让我们体会到中国守军怎样的精神?(誓死卫国)

3.同学们能从敌我双方的举动中体会得这么深刻,真不错!有感情朗读。

(二)品读第四、五自然段,体会日寇的疯狂,我军的英勇与足智多谋。

1.自由读4、5两段,用“--”划出写日寇疯狂、狼狈的句子,用“ ~”划出写我军英勇的句子,并简要写写你的收获。

2.学生按要求自学,写体会。

3.交流:

(1)日寇的疯狂、狼狈„„(相机指导朗读)。

(2)在读的基础上出示描写日寇的词语:人仰马翻、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猝不及防、人头落地、尸横桥头、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日本侵略者曾经是那样恶如疯狗,不可一世,但结果是落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的可耻下场的,实在好笑。事实证明:中国守军不是软弱可欺的!

(3)请同学们看文中插图,说说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又感觉到了什么?

(4)课文中哪些词语突出地表现了中国守军的英勇呢?:

“早有防备„„同仇敌忾、奋起还击”(说明了什么?)“举起” “冒着” “冲出” “砍去”从四个连续动作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的耳边好像又听到了什么?

(5)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归纳描写我军的词语: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两面夹击

4.引读体会: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烈的夺桥之战,好好地读一读中国守军英勇拼杀的语句:老师引读:

英勇的中国守军:

大刀:

顷刻间:

在硝烟和火光中:

过渡:虽然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里,但是——

5.小结场面描写:战斗场面的描写,关键是要抓住双方人物的神态、动作来写,写出战斗的氛围,在这个场面描写中,作者便抓住了敌我双方在战斗中的表现来进行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形象可感,仿佛一切历历在目。

三、拓展提升,深化主题

1.自由读6-9,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1)当时的形式十分危急

(2)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三个感叹号两用什么作用?顺序能换吗?

(3)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2.总结:卢沟桥事变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日本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惨败。

板书设计:

时间 敌军 我军

1937年7月7日 蓄意挑衅 严词拒绝 第二天凌晨内 发动进攻 同仇敌忾 当天晚上 猝不及防 两面夹击

作业设计:

1、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小练笔:

选择一个开头,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写出战斗的氛围,表达自己的情感。

(1)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的哭爹喊娘,狼狈而逃。(2)“嗒嗒嗒„„”密集的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

第五篇:卢沟桥烽火

卢沟桥烽火

一、导入

1播放歌曲《松花江上》:感受歌曲的情绪。(课前)

2、在歌曲中,同学们关注到了“九一八”吗?就是九一八事变,你们了解“九一八”事变吗?

3、简介“九一八”事变的经过。(指名读)

4、然而,侵略脚步并没有就此停止,“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不仅侵占了我国的东北,接着又逐步蚕食华北,妄图把魔爪伸向全中国。今天,让我们翻开厚厚的历史长卷,一起来看看那卢沟桥的烽火。

5、烽火是什么意思?(战争)所以,这是一篇描写战争的文章,都市要气势宏伟、悲壮有力。(指名读、齐读)

6、你看,这就是卢沟桥现在的照片,从他的桥面上,你看到了什么?坑坑洼洼,它就是卢沟桥烽火的见证,让我们把思绪拉到82年前,一起走进那段历史。

二、预习检测

1、出示第一组词语

A、指名读,关注三组多音字(喝问、魔爪、咽喉)

2、出示第二组词语

A读读这两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一组是描写日本军队的、一组是描写中国军队的)B谁能把你理解的词语和大家一起分享?

三、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出示学习单1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用笔划出文中表示顺序的词语。A交流(“九一八”事变后——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

2、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写卢沟桥事变过程的?试着给课文分分段。

四、学习第一段

1、大家的预习都做得很充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2、出示学习单2 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为何“九一八 ”事变后,日寇要选择卢沟桥呢?

3、出示“卢沟桥是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什么叫“咽喉要道”?课文中指——卢沟桥。

4、为什么卢沟桥成为咽喉要道?让我们一起看看地图。

5、过渡:要达到蚕食华北,进而把魔爪伸向全中国的目的,必须打通卢沟桥,所以敌人一直对卢沟桥虎视眈眈。可见,卢沟桥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让我们一起读读吧)

6、读这段话的时候,大家是否关注到这个词“妄图”,A妄图,就是狂妄地谋划。通过预习,你知道侵略者狂妄的谋划是什么吗?

B为此,它们采取了什么样的手段?

相机理解“蚕食”:蚕是怎样吃桑叶的?

看来侵略者是想一步一步的逐渐侵占我国,你觉得它们怎样?(狼子野心、卑鄙)你觉得当时的我国处于什么样的境地?(生灵涂炭、四面楚歌)7、1937年7月7日深夜,一个让中国人永远难以忘怀的日子,卢沟桥事变爆发。课文详细向我们讲述了这一事件的经过。(出示学习单: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一节的介绍,而直接从第二节“1937年7月7日深夜……”叙述,有什么不同吗?请谈谈你的观点。)

A交流(这是事情的起因,有了这一节的,事件的发展也就顺理成章,也就更能体现出敌人蓄谋已久和险恶意图,没有这一节,事情的原委也就含糊不清了。)

总结:这节课一起了解了卢沟桥事变的起因,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卢沟桥事变的经

《怎样写好一件事》作文讲评课

一、选材要新颖 【问题选材】

【诊断病因】 选材时要尽量避开人们容易想到的材料,尽量选取别人不容易或不能够想到的材料。材料新颖独特,文章才能引人入胜。【健康案例】

材料1:我很顽皮,一次把一个女生的笔盒藏了起来,女孩发现笔盒不见了,竟然大哭起来,原来笔盒里装着她的伙食费,她的家境本来就不好,她怎能不着急呢?我赶紧去找被藏的笔盒,却发现笔盒不翼而飞。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终于向老师承认了错误,并赔偿了笔盒和伙食费。

点评:选材来自生活中的真实经历和独特感受,更重要的是避开了人们容易想到的材料,力求陌生。

材料2:大雨天,一男青年坐在一没有玻璃的座位边,不给旁边的老人让座,引起了全车人的不满,等男青年下车,大家才恍然大悟,男青年半身被淋湿,原来是给全车的人挡雨。

点评:公车让座本是陈旧的材料,但如果从新的角度来点化、引申,用来表现新的主题,也能出奇制胜,让人耳目一新。

二、写事情要完整、具体 【问题例文】

那一天中午,大家都到操场去玩。在篮球场上有一个陡壁,我们比赛谁能爬上那陡壁。文第一个爬了上去,但洋没有爬上去。文对洋说:“你是永远爬不上来的。”洋听了,心中忿忿不平,也回骂他,他们骂得越来越激烈,最后打了起来。我和体委分别劝架。这件事我做对了。【诊断病因】

这篇作文是否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了?

【对症下药】

(1)下面我们就来补充这件事的经过,怎样才能把这一经过写具体呢? ① 在劝架的经过中,尝试多问几个怎样?

讨论自己小组的两个分解问题,达成共识后,把经过写在下面,力求具体。

② 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你的脑海中一定会呈现出一幅幅具体可感的画面,再把这些画面拼凑在一起,就是一个具体的片段了。请大家课后整理在学案上。【保健常识】

扩展情节法,就是多问一些“怎样”,但要注意,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需要详写,用扩展法,反之,需要略写的地方还是要用概括写法。

(2)再给这件事补充一个结果,做到合理、自然,水到渠成。

三、写事情要生动 【问题例文】

我拉开洋,洋甩开我的手。【诊断病因】 【对症下药】

①添枝加叶法:添加词语来扩展原有句子,使句子表意准确,语言活泼。我()地拉开()的洋,洋()甩开我()的手。②巧用修辞法:综合使用多种修辞方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我拼命地拉开()的洋,洋用力甩开我紧攥着他的手,像()一样又扑了上去。

③ 活用描写法:灵活使用多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健康PK】 例文一:

“铃······”下课铃吵醒了我,从兴奋的状态恢复了正常。“婷,你这道题好像没扣分呀。”“哦,是······吗?老师好像在总分上扣了······”我连忙掩饰,心想:好不容易才拿到一个第二名,我才不要说没就没呢,更何况老师怎么会算多分呢?我才不信,马上拿来一张纸,认真的计算。94分,算了三次还是94分,怎么会这样呢?我得的第二名确实不是真的吗?没关系,只要我不说出来,没人会发现的。但是,不说出来又会觉得自己良心不安,怎么办呢?我把事情讲给好朋友听,她只说了一句:“你应该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只这一句话,我什么都不想了,直接去办公室找老师,老师改完分数后,说:“你虽然没有得到第二名,但你战胜了自己,这是真正的胜利。” 例文二:

心跳了一下,我能不能当个“差不多先生”呢?这么漂亮的100分我可舍不得丢啊!这个想法只在我的心里挣扎了半秒钟,不知哪一股力量,嘴角扬了扬,笑了一下,好像

对自己说了声“NO”,跟老师说你改错了。于是他减了我2分,划掉100,标上了个98。呵呵,这才对嘛。奇怪的是,我一点也没有大起大跌的感觉,相反平静得很。这才是我真实的成绩,98,已经心满意足了。

只有脚踏实地地去学习,才会有机会获得满分的殊荣。如果只想靠运气的话,那不是人人都中彩票吗?

我想,我还要更努力,更谦虚,更拼命才行。当我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爬,不晓得突然有那么一天,我爬得好高好高,回头一看,地上布满了我的脚印,好看极了。

讨论交流:

两个片段各使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例文一: 例文二:

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四、学以致用

同桌之间交换作文,从新颖、完整、具体、生动的角度去互改。

我评改了 的作文,我也做一回小老师,给他(她)评评分吧。

五、品味赏析

课后欣赏品析附录中的优秀范文,我有什么收获?

习作4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仔细观察事物的变化。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习惯,增强持续观察的意识;

2、能按照实验的过程有顺序地记叙实验的经过,并能写清楚人的动作、语言和心情变化。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推理、表达,在语言表达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3、激发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把实验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具体地写下来。

教学难点:能按照实验的过程有顺序地记叙实验的经过,并能写清楚人的动作、语言和心情变化。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题,引导探究乐趣。

我们在科学课上,已经做了许多实验,相信大家还记忆犹新吧,你们做过哪些实验,还记得吗?

二、组织活动,摄取习作素材。

1、我们现在到外面去做一个小实验,愿意吗?

2、组织学生到门口选好的树下找一只小蚂蚁,用樟脑丸在蚂蚁的前面划一道线,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做实验时动作怎样?(先……再……后……)

教师实验时说了哪些话?提了哪些疑问? 如果蚂蚁穿过这道“防线”,就在蚂蚁前面再划一道线,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等小蚂蚁跑累了,就在它的周围划一个圈,这个圈呀稍微大一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把圈子逐渐缩小,比一角钱的硬币还要下,你又会发现什么现象? 整个实验时,同学们的言行、神态及你自己的心情变化是怎样的?

3、教师做实验,指导学生观察。

三、创设情境,交流活动发现。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回到教室,教师采访学生:小摄像师们,你们刚才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2、反馈、评价。

①小组代表针对三个问题发表自己意见。引导针对一个问题作适当的描写。②师生共同评议。

3、口述练习,随机指导。

四、自主表达,拟定个性文题。

1、自主拟题。

如果以这次实验为题,怎么拟订?

如果以你的心情变化为题,怎么拟订?

如果以这节课为题,怎么拟订?

……

2、学生自由习作,放手试写全文,教师对习作基础差的同学进行指导。

五、互批互改,提高习作素养。

第二课时

一、同组交流习作。

(1)指名读完成的初稿,师生共同讲评。

(2)引导学生分别就实验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写具体,就是否写出师生的言行、神态及心情变化等方面发表自己的建议。

学生完成习作草稿后,各自朗读一遍,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议修改。

二、文后指导。

1、推荐优秀片段或者全文,教师相机指导。

2、学生各自修改——同桌互提修改意见——自己再次修改。

三、修改作文。

四、学生誊写作文。

板书设计:

有趣的实验

先……再……后……

读后感教学设计

题目分析:本次习作是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或观后感,要求学生从最近读过的书或看过的节目中,选择感受最深的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写出自己真实想法和看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点拨学生感悟,引导学生抒真情讲真话。

设计理念:“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因此本次设计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思想的实际,抒真情讲真话,自由表达,写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点拨话题

1、引导回忆:同学们最近读了哪些书?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点拨话题:刚才大家讨论的很热烈,今天我们就根据自己的体会,联系写一写读后感或观后感好吗?什么是读后感或观后感呢?(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二、联系实际、点拨感悟

1、联系生活:同学们读的时候产生了哪些想法?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

2、点拨感悟:同们的想法,就是读后的感悟。悟,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想,用不同的方法来想。下面一个小组选一个问题,讨论以下可以从哪几个角度来悟?(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三、指导习作、点拨思维

教师引导:读后感就是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把自己产生的感想体会写出来。“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结果。在写读后感时,请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读懂原文,明确中心。要写一篇感情真实,令人感动的读后感,必须要认真读原文,特别是对自己深有感触、教育最大,受到深刻启发的内容(句子、段落)更要多读、多想,然后写出感想体会。写感想体会时可以从文章的主要内容、段落、句子入手,也可以从文章的中心入手,还可以从文章的写作特点入手。这个“感”也应是发自内心的。6

写出的这个“感”确实是读完文章后自己深受教育,深受感染的“感”,最好使读者读后也深受感染。

2、拟定一个醒目的标题。在写题目时可以拟定一个正题和一个副题。正题目是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语点明读后感的内容或中心。副题目是指出所读文章的名称。题目要准确、醒目、简洁。

3、抓住重点,写出感想。一篇文章,很可能是它的内容令人感动,也可能是文章所揭示的哲理发人深省,还可能是因为文章的写作方法新颖,词汇丰富,意思表达得准确。写读后感,就要抓住自己感受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的认识,写读后感时要抓住所读文章的一两点,出发开去,集中笔力深刻、透彻地写体会感想。

4、要选好角度,找好结合点。为了把读后感体会写得较深刻,结合自己选好写作的角度很重要。这个角度就是能把自己的感想体会从某一点生发开去,开掘出有现实意义,有教育价值的感想。在写感想时,可以进行想像,通过联想,写出内容充实,生动感人的体会。写时要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写出自己深受教育的体会。

5、读后感的写法:进入高年级,我们应该掌握以下两种读后感的写法:

第一种写法:

(l)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读什么书。读的书或文章名,应加上书名号。(2)抓住主要的内容介绍文章梗概或者引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段落。在引用时,一定要引用对自己启发大、受教育深的。

(3)写出自己对文章或引用词语、句子、段落等的认识,也就是谈自己对这篇文章或词语、句、段的看法,进行议论。

(4)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自己受到的教育。写自己受教育时要谈自己受到教育的实例,用实例写出自己的感想。

(5)结尾时,要扣回原文,也就是自己的体会。结尾方法可由自己选择。

第二种写法: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读后感。

(l)开头先交代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读的什么书或文章名。书名或文章名要加书名号。

(2)读完这篇文章或书以后自己总的感受。句子要简练,但要有一定的深度。(3)选择感受深的几点或文章的几句话、几段话进行夹叙夹议。具体写法是一点一点、一句一句或一段一段地引用,然后分别谈自己的看法体会。在写看法体会时要既有理论,又有实际。议论的时候,可以先谈认识,也可以结合事例进行议论。议论时所写出的体会感想要透彻、明白,要说真话抒真情。

第三种写法:

(l)要交代所读的文章或书名。

(2)写出这本书或文章的中心,围绕这篇文章的中心举个事例来说明自己受到的教育、启发,揭示所明白的道理。

四、自由习作、合作交流、点拨修改

1、自由习作,写出感想。(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交流,合作评价。教师点拨:在比较中体会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和不足。

五、集体评议、点拨评价

1、教师选择典型的文章(两篇:一篇是较好的,一篇是较差的。)集体讨论修改。

2、评选最佳,激发兴趣。采用学生自荐、小组推荐、教师挑选等多种形式,评选最佳标题、最佳开头、最佳结尾、最佳感想、最佳文面、最佳„„越多越好。

3、在教室里举办最佳习作展览,以利于同学之间交流、借鉴。

改写《如梦令》

教学内容:

改写《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教学目的:、通过“诗变词,词变文,词变歌”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从而改变单一的写作形式。、通过对古代诗句的改写,培养鉴赏和迁移能力。、感受古诗语言的特点,在想象中体会诗境,学会抓住人物动作、神态等把事情写具体。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现在正值春天,春雨淅淅沥沥,杜牧有一首诗《清明》,你们读过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会变魔术,在人们的智慧中,由七言诗可以变成句式长短不一的词,你们试试看怎么改?不会是吧?没事,我们来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多神奇啊!古诗的内含丰富深邃,而且和多种文体贯通。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古诗的世界,掬几朵诗歌的浪花来加以改写、描摹,创造出华美的篇章。

[ 评析:由学生熟悉的古诗《清明》入手,另辟蹊径,改成词,更增加趣味。]

二、感受诗意,指导习作、刚才的诗与词都洋溢着深深的忧愁,让我们换个心情,夏天到了,我们穿越时空,来看看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她在夏天里,遇到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1)师配乐范读。

①师读后,生接着配乐读读——你们也来试试,写了件什么事?

②生回答。(概括词意)

(2)这是回忆的,所以在文章记叙的顺序上,这是运用了——倒叙的手法。、诗人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曾经的游玩乐趣便跃然于纸上。今天,我们试着将这首脍炙人口的词,加上自己的想象,改写成一篇记叙文,看谁写的最有趣。

(出示题目)审题:

(1)你看明白什么?

(2)要求的重点是什么?——围绕人物的活动进行想象,突出“趣”。

板书:趣——想象、想象情景,交流感受

好,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同学们再感受这首词,—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什么情景?想好后,赶快和身边的好朋友说一说。(师出示课件:音乐与词)、领悟意境,展开想象。(看荷花图)

(1)想象中你认为这次游玩最有趣的是什么?谁来说说?

预设: ① 沉醉不知归路—— 我们想想,诗人为什么而沉醉?(简单带过:借酒助兴)——提示:更多的是因为玩得真高兴,所以就“沉醉其中”;或是因为荷塘景色太美,“沉醉其中”。△把诗人就当做是你,你就在和朋友们在亭子里,怎样的美景使你沉醉?看到什么?(引导生按顺序描绘荷花、荷叶的样子,天、水等。)△景色醉人,和朋友一起玩的乐趣更使人沉醉。你们在玩些什么?(引导生抓住人物动作、神态等描绘玩耍的情景:抓鱼,摘荷花,打水仗,游泳等。引导“笑”的描写)是呀,沉醉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更是沉醉在欢乐之中。②误入藕花深处——那么荷花塘深处会是怎么样的一番景象?(看图想象景色,想象此时的景色)再听听,听到什么声音?(青蛙叫,虫鸣,欢笑声等)③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为什么抢着划?她们怎样抢着划船?(引导生想象人物的动作、快乐的样子等,及周围的环境。)在同学的想象中,诗人的这次游玩真是趣味盎然啊!那么待会改写的时候,我们就把刚才想象的内容写上去,如:荷塘的美景,人物的玩耍过程,我们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也要写。就用第一人称,写的就是自己。[ 评析:披文入情。古诗词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反映,也是真实生活的写照。因此,我们在把学生带入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之中时,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 9

和知识储备,引发相似联想,从而使学生把握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切身感受其意境之美。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勾起了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他们表达出的情感也真切而朴实。]、再次出示习作要求:

词人李清照,用短短 33 个字就把少年时这一趣事描绘得活灵活现,现在,我们就试着改写这首词,让我们更具体的感受词人快乐的心情。

再读读习作要求。取好题目,巧妙构思,开始写吧!

作文讲评课——细节描写

教学目标:

1、通过作文讲评,让学生学会以细节刻画突出中心的习作方法。

2、培养学生按习作要求行文、评改的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以细节刻画突出文章中心的习作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今天我们上一节作文讲评课,这可是同学们向老师汇报的好机会,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充分展现自我,并有所收获,能做到吗?(1分钟)

二、直接导入,回顾习作要求,总评习作优点(5分钟)

这次我们要讲评的习作题目是《老师不在时》,针对这篇习作我们在上周四指导课上拟定了两个训练重点,谁还记得?

(1、写清老师不在时同学们的整体和个别表现。

2、明确自己得到的启示。)

师:很好!老师也正是依据这两个训练重点批改作文的。本次44篇习作质量较高,有这样的两点尤其突出(投灯片2)。为此,老师评出了本次习作的明星,他们是(投幻灯片3)。看着我们本次的明星榜,每个人的心情都是不一样的,那么谁愿意说说你此时的心情(学生简单交流)。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文章中都有精彩之笔,快拿出你的习作,看看你的进步吧。(学生看自己的习作,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看教师评语)

三、文海拾贝(8分钟)

师:这一条条波浪线勾画的就是这次习作同学们的成绩,这些成绩就是我们不断进步的阶梯。既然如此高兴和激动,那就慷慨地将你们文章中的精彩片断展现给大家吧,谁先来?(学生读文章中的精彩片断,边读边师生点评)

为大胆展现文笔的同学鼓鼓掌吧,其实刚才同学们所读的精彩片断就是我们常说的细节描写,“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片叶芽能辉映出春天的生机。”这一滴水、一片叶芽就是细节。细节描写的作用就在于: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正是有了这些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才会有扣人心弦的文章。

三、出谋划策(10分钟)

请同学们看屏幕,这是一篇我们同学的习作,读读这篇文章,结合我们的习作要求和刚才谈到的细节描写,谈谈你的看法并提出修改意见。(投灯片4)

真是众人献策文章妙啊!其实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是如此,只有相互交流,彼此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四、佳作欣赏(10分钟)

现在我想隆重推出本次习作的闪亮明星,想知道是谁吗?好了有请施怡同学。请你有感情地把你的文章读给大家听。(读略)看到教师给你的评价你高兴吗?站在这里,敢接受老师的采访吗?

1、当你面对这个文题时,你是怎样想的?

2、文章中你最满意的是什么?

3、你觉得还不满意的是什么?

师:的确,要完成好一篇习作,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来构思,请同学们看屏幕(投灯片5)

五、学习汇报(5分钟)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点滴收获就是老师最大的快乐,今天讲评课的重点是学习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记叙文的灵魂,生活中的细节是人生成败的根本。愿我们第一个人都能珍惜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用真情实感谱写出人生最美好的篇章。

六、作业

成长的烦恼

教学目标:

1、回忆成长中的烦恼,能运用心理描写等手法具体写一件令自己烦恼的事。

2、能大胆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能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挫折与烦恼。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促进课堂多元对话。

教学过程:

一、猜测烦恼,沟通师生心灵,拉近距离。

生活中总有那么多的烦恼,我就经常觉得挺烦恼的,大家猜一猜,我可能遇到过哪些烦恼。

虽然辛弃疾在词中写过:“少年不识愁滋味”,虽然有些人认为,在你们这个年纪,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可是我知道,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们也有许多烦恼,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成长的烦恼。

二、交流烦恼。

老师给大家一分钟的思考时间,整理一下思绪,想想自己曾经有过的或者现在仍然还有的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可以是你和老师之间的,同学之间的,还可以是家庭里亲友之间的,当然,也可以是学业上,社会给你的压力等等。)

有位伟大的哲学家培根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如果你把烦恼忧愁告诉一个朋友,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下面,让我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烦恼吧,说出来之后,也许你的烦恼就会减轻不少。谁先来自告奋勇地说说自己的烦恼

预设:

1、如学生谈父母老拿自己和别人比。

可以通过以下对话引导学生说具体:你的父母怎么拿你跟别人比的,他们是怎么说的?有没有最难忘的一次?你父母拿你和别人比时你内心的感受怎样?

2、学习压力重,作业如小山

具体说说,你的作业怎么个多法?能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吗?这么多作业做起来辛苦不辛苦?作业一多你们心里肯定有想法,是怎么想的?

刚才同学的烦恼都是来自于学习方面的,有来自于其它方面的烦恼吗?比如说,来自于家庭的,来自于你和同学、朋友之间的。

3、可能的烦恼还有:起绰号、长得胖、同学之间误会、父母吵架、离婚„„

4、板书:“恼”,大家看,这个恼字什么旁?这就说明烦恼主要来之于哪里?只有写好了自己心理活动,才能让别人更真切地感受到你内心的烦恼。拿出你的练习纸,把下面这位小作者的心理活动补写完整。(妈妈,请给我一点自由(片断)

那天放学回到家,我好不容易把作业做完,打开电视刚想放松一下紧张疲惫的身体。妈妈的“机关枪”就瞄准我“开火了”:“还不赶快去看书,都六年级了,还有闲工夫在这看电视!”说着,她一把夺过遥控器,啪,关了电视。我低着头,拉长了脸,心里

三、评讲片断:

四、范文引路

大家想不想知道我的烦恼,我还真有一个烦恼想跟大家说说。请大家默读,读完举手。

近视的烦恼

读初三那年,我的眼睛近视了,只好戴上了眼镜,跟着眼镜一起来的还有同学们奉送的外号“四眼”。戴眼镜可麻烦了,夏天一出汗,鼻梁上滑滑的,眼镜架不住,过一会儿就要向上推一推;冬天,端起茶杯来刚想喝口水,却发现眼前模糊一片,原来镜片上蒙了层水蒸气。我很爱运动,可是有同学叫我去打篮球、踢足球时,我总是摆摆手,因为有一次球向我飞来时我没接住,直接砸眼镜上了„„更让人烦心的是眼睛的近视日渐严重,戴着眼镜看东西也不太清楚,为此还发生过一件特别尴尬的事。

那还是在我读师范的时候,正赶上“五·一”放假,我兴冲冲地往家赶,已经两个多月没回家了,挺想家的。走到村口,看见我家门前有好几个人,在井台边忙碌的正是我妈妈。我远远地见了,有些兴奋,又有些激动,便喊了声:“妈,我回来了。”可井边的人什么反应也没有,我以为她没听见,紧走几步,又提高嗓门喊了声:“妈„„”这下她听见了,可是并没有答应我,只是放下手中的活看着我。我很纳闷,跑到跟前一看,脸腾地一下热到了耳根,原来她根本就不是我妈妈,只是那天穿的衣服与我妈妈的有些像而矣。这时,其他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有个邻居边笑边说:“这孩子,读书读呆了,连妈都认错了。”当时我恨不得地上有条缝能钻进去,心里不住地埋怨自己:当初为什么不保护好视力,闹出这么个大笑话,今后可有得他们取笑了。„„„„„„„„

这件事在我的心里留下了阴影,从此碰上似曾相识的人,再不敢轻易相认了。可由此也有了另一种担心,怕遇上真正的熟人招呼都不打一个,大家就会误会我“目中无人”。唉,眼睛近视真是烦啊!

1、我的烦恼是什么?(一定要写清自己的烦恼是什么)

2、我通过哪件具体的事例来写我的烦恼的?(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自己的烦恼)

3、我用了哪些写法把这个事例写具体的?(用上这些方法把自己的烦恼写具体)

五、明要求、写烦恼。

感快拿起笔,把你最烦恼的一件事写下来吧,注意写好人物的动作、语言,尤其要写好你的心理活动。

六、评改习作。

明确修改要求:听一听:他(她)的烦恼是什么?

说一说:他(她)写得好在哪里?

提一提:你觉得他(她)还有哪里需要修改?

七、给你的片断加个开头结尾就是一篇完整的作文,请课后认真完成它。

下载《卢沟桥烽火》评课2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卢沟桥烽火》评课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卢沟桥烽火教案

    5、卢沟桥烽火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学习描写战斗场面时双方交替的写法。 3、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同时......

    《卢沟桥烽火》教案设计

    《卢沟桥烽火》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一)、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

    卢沟桥烽火教案

    《卢沟桥烽火》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一)、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

    5卢沟桥烽火

    5《卢沟桥烽火》 教材简析本课再现了那段令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叙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

    卢沟桥的烽火

    《卢沟桥的烽火》教学反思 曹庙镇甄岗小学闻永才 《卢沟桥烽火》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径,......

    5卢沟桥烽火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卢沟桥烽火》 1、“卢沟桥事变”发生在___年__月__日,它拉开了___________________。从此,_______________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1)………深夜,星光暗淡,万籁......

    《卢沟桥烽火》[推荐五篇]

    《卢沟桥烽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 1.上节课,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风......

    《卢沟桥烽火》读后感

    抗战到底,保卫家园 ——读《卢沟桥烽火》有感翻开历史的画卷,时间定格在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一段历史就从那开始。 那天深夜,侵华日军以一名日军失踪为借......